《分类与整理》第二课时教学反思
《分类与整理》第二课时教学反思1
民众镇新平小学梁桂华
《分类与整理》第二课时教学结束后,本人感觉比较满意。本教学内容少,是新教材融合《分类》与《统计》的一节新课,要求学生在第一课时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第二课时懂得按指定标准分类,知道不同的分类标准,分类结果就不同。反思第二课时的教学,我认为以下两方面做得比较好:
1、面向全体学生组织教学活动,注意张扬学生的个性。数学学习与其他的学习一样,都是一种个体化行为。由于每个人生活经验的不同,认识水平的差异,即使是面对同一个问题,也会有不同的看法,而教育目的不是统一思想,统一要求,而是不同的人获得不同的`发展。这节课较好地体现了这些理念。
2、体现了数学的价值。如:学生在课堂实践活动环节中找“人”的分类标准,有的学生说可以按男女来分,这时教师抓住机会问他:你在生活中什么时候见到过按男女来分的呢?有些学生会说:“上厕所时就是按男女来分的”。很形象的体现了数学对于生活的重要性,体现了数学价值。
3、不足之处:不能及时表扬。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在课中不可少的要及时进行表扬,学生回答的好,教师要进行及时的肯定,并且表扬的语言既不能过于花俏,但也不能过于平凡。
《分类与整理》第二课时教学反思2
我将从目标达成的情况和预设与生成两个方面进行反思。
针对目标一:学生通过摆一摆、分一分活动,能按不同标准对事物进行分类,并会用自己的方式进行整理。首先我出示小组合作要求,虽然让学生说和读要求,但是由于我出示的活动要求太过繁琐,不够精炼,可能有一部分学生仍然不能理解要求。
另外,小组合作交流互相说一说时,有的学生不能参与进来,他不知道怎样参与、怎样交流,所以,今后要加强小组的建设,分好工,尤其是小组长要培训和引导,让他明白自己的职责,从而带动组员进行有效的小组合作。还有,在小组上台展示时,我没有做到充分放手,让他们自由发挥,在学生摆的不够理想时,我有些着急了,干脆自己动手了,此刻,我没有及时做到很好的引导,今后,应该在如何对学生进行合适正确的引导方面多下功夫。
针对目标二:通过师生互动和练习反馈,学生能正确地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在两个小组展示完毕时,我对两种摆法的总结不够深入,没有及时总结出来,所选标准不同,分类的结果也不相同。
我只是引导着学生说说谁多谁少,并没有让他们说出为什么,怎样看出来,谁比谁多几个等等。 预设与生成方面:小组展示环节超出我所预设的'时间,所以我只好临时做出调整,以至于让学生说生活中的分类与整理时间不够充足,课件中的垃圾桶、超市、书店、书架等图片来不及展示出来,只是领着学生浅层次地说了哪些地方出现了分类与整理,而没有深入到都是按照什么标准进行分类与整理的。
《自选标准分类并整理表格数据》教学设计
凉州区共和街小学 王雪梅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一年级上第28页内容及练习七有关习题。教材分析
统计是研究现实生活中的数据和客观世界随机现象的方法。就本单元来说,气球的个数、参加游戏的人数都是数据,这些数据都包含在生活事件和现象中。收集、整理数据,并用图或表的形式呈现,对这些事件和现象的了解能更清晰,把握更准确。
安排本课时教学,就是让学生参加收集、整理、描述数据的活动,感受数据的意义和统计的功能,为学生进一步学习统计与概率领域的内容打好基础。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简单数据的整理和分析的过程,学会用统计表表示数据整理的结果,体验统计结果在不同分类标准下的多样性。
2.能从统计的角度提出并解决与数据信息相关的问题,发展数学思考。3.组织学生参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活动,培养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和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根据具体内容按不同的标准对事物进行分类统计。难点:根据统计需要,正确地分类收集整理数据。教具学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了按一个标准进行分类,谁能说说什么是“分类”? 引入: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分类。(板书:分类)
二、自主探究。
1.提出问题,引出探究内容。出示:本课时情景主题图。师:操场上一共有多少人呢?这些人有什么不同?
师继续提问:如果成分两组做游戏,可以怎样分?每组各有多少人?(同桌互相说一说)。
2.探究分类的方法,学习简单的统计表。学生数数,并交流、确定方法。
学生大多能想出按男女性别、大人和孩子来分类统计。
师小结:要给这些人,先确定分类标准,分类标准不一样,结果也不一样。可怎么把分类的这些结果记录下来呢?如果不记录,一转眼就会忘掉的,今天我们就再学习一项新知识------用表格来记录整理好的这些数据。(补充板书)
学生汇报整理结果。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在电脑上做表格。
师,这种表格真了不起,把刚才我们分类的数据正确清楚记录了下来。像这种表格,就叫简单的统计表。介绍统计表的好处。
3.对比体会分类的标准。
师:观察这两个表,都是在分这些人,为什么分得的结果不一样? 师:那总数有变化吗? 生:总数不变。
学生回答教师补充小结并版书。
4、课堂练习:这些人,还可以怎么分类?把分类的结果填在表格里。
5、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理的分类标准。a.如果这些人到公园门口买票,应该按什么分? b.如果这些人进更衣室,应按什么分? 从这两个问题,你又发现了什么? 同桌讨论,学生回答师补充。
三、巩固练习
1.给图形分类并填表格。2.动脑筋,做一做。
四、课堂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快乐作业:
把下面的图形分类,选择 你喜欢的分类方法,试着制作一个简单的统计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