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学校读后感
未来学校读后感1
近段时间,我有幸读了朱永新老师《未来学校》一书,受益良多!
《未来学校》一书中介绍到:现有教育体系固化思维限制了孩子的发展;未来学习将会变成终身化的学习,以课程为主,与不同年龄段的人一起学习;能者为师,各个领域的专家引领学习;父母会成为教育的参与者和陪伴者;国家调控,自主预约学习时间,用有限的时间读最好的书;学习力将比学历更重要;学校将是汇集美好的中心!结合朱老师的观点,我有几点体会:
一、学校的办学模式将发生改变
未来进入追求个性的时代,必然要求学校向更个性化的方向发展,只有更加具备个性的学校,才能够满足人们对更好教育的要求。
二、信息技术应用会更加广泛
教育资源从单一的专业教育机构提供,将扩展到互联网企业和社会教育机构。扩大优质教育覆盖面,促进教育公平,让更多学生同时共享优质教育资源。学校和互联网企业合作,对接线上、线下的教学资源,让技术和教师的教学要求能无缝对接。
三、教师角色和作用将发生变化
现在,我们的教师在教室里带着一班年龄一样的孩子,学习同样的知识内容,还要进行测试和期中期末的集体测试。这样的教学有点单一化,落后的孩子拖累着聪明的孩子,不能让好的孩子有更进一步的发展。未来学校将会变教师为学生自主学习的指导者,陪伴着,针对学生的需要进行指导,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未来教师的角色和作用将分化和迁移。
四、学生的培养将更个性化。
未来的学校学习时间更有弹性,学习将是全天性的。没有了寒暑假期。学习周期也是是弹性化的。10岁的孩子可以和70岁的老人一起学习,学校不再是学习的唯一场所。人工智能也更加发展,使很多工作可能被机器人所取代,同时将出现许多新职业。教育应更注重培养人的思考能力,创造能力,创新精神和创业精神,以及人机合作的能力。
未来学校读后感2
朱永新老师说,未来学校的模式要被学习中心所取代,学习中心的学生有教无类,谁来教呢?人工智能的时代告诉我们:智能机器人将取代一部分教师的职能,那么,一部分教师将会被智能机器人所取代,意味着一部分教师将面临着失业,什么样的教师才能成为未来学校的教师呢?
教师作为一个古老的职业,在未来是不可能被智能机器人完全取代。教师要想不被未来社会所淘汰,朱老师告诉我们要做到两条:一是学会做智能机器人做不到的事情。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学不是冷冰冰地把知识从一个脑袋装进另一个脑袋里,而是师生间无时不在的情感交流。”所以未来教师应该具备亲和力,努力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成为学生的成长伙伴,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
其次是未来教师要学会与智能机器人和平共处,让智能机器人为我所用。美国教育界广泛流传一句话:谷歌上能够搜到的东西不需要在课堂上教。同理,在百度上可以捡索到的知识也不需要在课堂上教了。智能机器人也可以让教师从重复性的、简单性的、烦琐性的劳动中解放出来,不必要用大量的时间批改作业,不需要在课堂上喋喋不休地进行传授知识等等。教师可以利用智能机器人提高教学效率。
随着新的工业革命的兴起和信息化社会的到来,随着新的学校形态的出现,随着教育的个性化、差异化、定制化的需求的增长,完全从学校教育体系中的教师那里获得知识与技能的时代也将终结,新的“能者为师”的时代即将到来。
因此,未来学校的教师,应该既是学生的指导者,也是学生的陪伴者,既是教练,也是陪练;不以学生的导师自居,而是与学生一起成长;注重与学生的情感沟通,注重及时发现和帮助解决学生遇到的问题,注重学生成长的内在需求,让学生更有获得感。未来教师就这么干!
未来学校读后感3
近段时间,我有幸读了朱永新老师《未来学校》一书,受益良多!
现有教育体系固化思维限制了孩子的发展;未来学习将会变成终身化的学习,以课程为王,与不同年龄段的人一起学习;能者为师,各个领域的专家引领学习;父母会成为教育的参与者和陪伴者;国家调控,自主预约学习时间,用有限的时间读最好的书;学习力将比学历更重要;学校将是汇集美好的中心!结合朱老师的观点,我有几点体会:
一、学校的办学模式将发生改变
未来进入追求个性的时代,必然要求学校向更个性化的方向发展,只有更加具备个性的学校,才能够满足人们对更好教育的要求。
二、信息技术应用会更加广泛
教育资源从单一的专业教育机构提供,将扩展到互联网企业和社会教育机构。扩大优质教育覆盖面,促进教育公平,让更多学生同时共享优质教育资源。学校和互联网企业合作,对接线上、线下的教学资源,让技术和教师的教学要求能无缝对接。
三、教师角色和作用将发生变化
教师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指导者,陪伴着,针对学生的需要进行指导,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未来教师的角色和作用将分化和迁移。
四、学生的培养将更个性化
人工智能的发展使很多工作可能被机器人所取代,同时将出现许多新职业。教育应更注重培养人的思考能力,创造能力,创新精神和创业精神,以及人机合作的能力。
教育是面向未来的事业,未来教育将打破传统,更大的解放人的学习力。未来学校的畅想,非常有可能会实现。在未来,我们有机会选择成为一个善于学习的人!
未来学校读后感4
为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整体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充分调动教师们读书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履行未来学校创新引领职责,经过一个多月的时间,各个科组的教师们都认真拜读朱永新老师的《未来学校》,教师们都有不同的收获和感悟,20xx年10月12日,梅沙未来学校全体教师在一起开展了《未来学校》读书分享会。
语文科组代表李湘林老师借杰克·凯鲁亚克《达摩流浪者》中的“永远年轻,永远在路上,永远热泪盈眶”来总括她的读书感悟。李湘林老师对朱永新先生的这个观点感悟最深,“教育应该让人变得更幸福,更幸福的前提应该是更有学习的自信。”她结合自己日常教学中所遇到的具体案例来佐证,例如鼓励书写着一笔“活字印刷体”的自闭症患儿朝着书法家的目标努力,给抗拒写作业的“怪才”专门设立班主任助理岗位,激励他认真听课。或许以未来照亮现实,正是我们这一代教育人的使命,让教育因为爱而拥有生命的温度。
随后,数学组代表梁海红老师分享了自己的观点,她认为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教育领域发生着深刻变化,“无处不在的学习”“没有教室的学校”“一人一张课程表”等创新实践的出现,极大地改变了传统教育的运行规则。那么我们的教育,在这个科技化浪潮的影响下,要怎么走,要走向何方,要怎样才能免“穿新鞋、走老路”的尴尬境地,这些都是需要去深入思考的。
“一个人的力量终归有限,但是我们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就能看得更高更远。”梁海红科组长提到教师只有不断学习,不断丰富自己的理论知识,才能对教育有更深刻的认识。当我们谈论教有的时侯,不再拘泥于自己的“一前三分地",有了透过现象看本质的`眼光之后,才会真正地了解教育、理解教育。再回头审视那个三尺讲台的自己,才会在那些闪光的眼晴里发现星星,发现美,发现祖国的未来。
未来学校读后感5
科学老师张佳楠由《未来学校》这本书引发了无限的遐想,对未来生活姿态的炫丽充满了憧憬与向往。他认为书中的未来学校完美解决了教育工业化的流水线育人的弊端囧状。为实现有教无类、因材施教、个性发展、自由发展、终身学习的至高教育境界提供了完美平台,但是我们还一定要注意优秀文化的传承,教师除了传授知识引导个体走向成功的作用,同等重要的是承担起人格典范和精神导师的作用。他确信:“此时此刻我们每个人,不管是要退休的老将,还是和我一样初出茅庐的小兵。一定都会在心里告诉自己要努力,不只是心潮澎湃时努力,不止是一切看似合情合理顺风顺水时努力。而是即使在工作中被曲解受委屈、遇到失败的沮丧、遇到小小的不公平时,依然不忘从教初心的坚持。我们可以因疲惫而休息,但绝不能因挫折而放弃。放手一博,大闹一场!”
刘敏佳老师仔细读完朱永新的《未来学校》,从刚开始的无所谓,到逐渐理解;从应付阅读任务,到带着书中出现的新有名词进行教育思考;从困惑挣扎,到逐渐豁然开朗。她认为书中的大胆设想,并不是凭空想象,而是对美好生活的积极追求,对以人为本的执着坚守。
她认为如果朱永新教授构想下的学习中心真的能逐渐成型,对我们的生活将会逐渐产生润物无声的影响。或许到了那个时候,我们所处的悬崖,不单是危险地带的象征,还是映衬优美舞姿的最佳观景台,而我们作为教育战线上的一员,悲观气质可能已经渲染出英雄气概,焦虑担心锻炼出探险精神,不断地撬动创新挑战的支点,推动着时代的进步。
正如朱先生在文中所说:“以未来照亮现实,是我们这一代教育人的使命。”因为任何事业都可以不谈梦想,唯有教育不可以。任何人都可以没有梦想,但孩子一定要有梦想。梦想是希望,梦想是创新,梦想就是未来。一个拥有梦想的孩子就有了无限可能性。一个拥有梦想的事业,也就会在未来有无限的希望和创新机会。
未来学校读后感6
刚拿到这本书,书的题目就吸引了我,未来学校将是怎样的学校?今天的学校将有着什么样的未来呢?未来学习中心将重新定义教育,归根结底不是描绘一幅蓝图,一定为了梳理一条行动的路径。我们当下的行动,才是真正的未来。
慢慢的,我翻阅它….
今天以及未来的我们,的确会因为信息技术的发展在润物无声的改变中发生巨大的变化,我们作为教育者,应认清并顺应大时代的发展形势,不断学习,去探索新的教育世界。
我最喜欢这本书的序言,真实的让人连声赞叹,表示一万个“嗯,是。”这确实是我们平凡的教育生活:坐在教室里,一节又一节,循规蹈矩,新生入校毕业生离校,翻来覆去的书本以及师生都喜欢的寒暑假,这熟悉的不能再熟悉的生活!
幸运的是,教育一直在革新,学校给我们许多学习和成长的机会,我们必须推陈出新,认清形势,做能动者和创造者,以学生的发展和人格能力等塑造和提升为中心,不断逼迫自己,快,跟上!
未来学校一定是能者为师,谁能教谁教,不仅要教会,还要会教,学科融合,思想先进,独立,清晰,明确目标…
总之有三,第一是要活到老学到老,老了也得学,第二是学到的要落实,才能创造美好,才能有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及未来,第三要时刻牢记未来照亮现实这一使命,创新加行动!
真的是“你若盛开,蝴蝶自来”,你要学习,才不会被淘汰。希望老了以后,公园里我将是那个最潮的老太太,不是打扮新潮,而是见识广,修养好,那种骨子里散发着的教师的韵味。
未来学校读后感7
每天清晨,匆匆上学;每天傍晚,高兴回家。教科书,翻来覆去;作业本,搬进搬出;教与学,你来我往;上下课,周而复始;大小考,轮番上阵;节假日,如期而至;寒暑假,各自安排;毕业季,各奔东西;老师们,辞旧迎新。以上场景是我们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学校生活。这样的学校生活,昨天是,今天是,那么未来是否也会一直持续下去呢?寒假里,我们学校推荐了朱永新教授的《未来学校》这本书,它开篇就真实得描述了现实生活,让我迫不及待想知道未来的学校又会是怎样的呢?
朱永新教授在书中谈到,互联网为教育的变革提供了条件。恰逢疫情下我们的老师都有网络授课经历,老师们对此也都有了更深的感触。“停课不停学”活动开展后,网络直播课兴起。这也是师生们有史以来第一次离开校园,老师在家教学,学生在家上课,这样的形式与书中“未来学校”的学习形式很像。通过阅读,结合近期的经历,让我更深刻的认识到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教会自我管理的重要性,同时网络课程的开展也对老师有了更高的要求,这让我也意识到老师自身发展的必要性。书中提到“学习中心”的老师不再是一个知识的传授者,而是学生的陪伴者,指导者。“能者为师”,每一个掌握知识的人都可以成为老师,这让今天的我有了职业的危机感,不学习不努力进步的老师终会被时代淘汰。同时这也给了我前进的动力,指引我朝着新时代老师的方向努力。
未来学校与其说是在未来存在的学校,不如说是我们现在要去努力筑造的学校。让我们顺应教育发展规律,活在当下,珍惜眼前,做好当下的教育,静待未来学校。
未来学校读后感8
互联网为教育变革提供了条件,传统学校不再是唯一的学习场所。我们今天觉得天经地义的学校生活,因为互联网,因为信息技术的发展,会在润物无声的改变中,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未来,传统的学校不再是唯一的学习场所。说到学习,大家马上想到的不是“学校”,而是“学习中心”。针对当下诸多教育痛点,朱永新对未来教育趋势做出了预判:今天的学校会被未来的学习中心取代。
一、互联网引发的教育变革
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发展,让一切都在或多或少地发生着变化,教育方式也不例外。传统的教室和学校会不会也因此而不再是理所当然的学习场所?未来的教育趋势会是怎样?由谁来学、谁来教?学什么?怎样学?如何判断学习效果?父母应该做些什么?针对这一系列问题,教育学家朱永新结合了中外大量的教育理论和实践案例,对未来的教育模式做出了详细构想的预判,为教育者们梳理了一条通往未来教育的清晰行动路径。
朱永新认为,教育变革,虽然不像社会革命那样,有强烈的人为干预的色彩,但是我们可以主动迎接、主动介入通往未来的教育趋势,这个趋势就可能会向着我们期待的方向发展。我们已经来到了教育大变革的前夜,已经站在了未来学习中心的门前。推开这扇门,就是一个新的教育世界。
二、周而复始的学校生活
每一节课,每一个学生,不管愿意不愿意,不管对讲课的内容熟悉不熟悉,都要循规蹈矩地坐在教室里,一憋就是整整45分钟。下课之后,上个厕所,短短10分钟,接着又是一节课。周而复始。
每年九月,一批同年的新生跨入校门。
每年七月,一群同年的毕业生离开校园。铁打的校园,流水的学生。
书本,翻来覆去。学生,人来人往。每逢寒暑,师生都有寒假、暑假。“刀枪入库”,各自安排。这,就是我们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学校生活。
你有没有想过,这样的学校生活,是天经地义的吗?
你有没有想过,这样的学校生活,在未来的某个时候,不再继续,学生再也不需要按部就班、整齐划一地出现在同一个校园、同一间教室,学习的时间完全由学生自己决定,学习的内容完全由学生自己选择?
三、未来学习中心润物无声的变化
我相信,在不远的未来,这一切,很可能会变为现实。我相信,今天的学校会被未来的学习中心取代。这,就是我在本书中提出的对未来教育趋势的预判。我相信,我们今天觉得天经地义的学校生活,因为互联网,因为信息技术的发展,会在润物无声的改变中,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本书中,朱永新想说的仅仅是互联网对未来学校形态的改变,以及进而引发的教学模式的改变。这本书为我们构建了一个完美的教育蓝图:即未来的学习中心取代学校。未来的某个时候,人们会觉得我们今天看来好像天方夜谭的“学习中心”,是那么顺理成章。
未来,物理形态的学校,钢筋水泥、砖瓦花木,依然如故,保安可能还会有,围墙也可能依然在,但是,传统的学校不再是唯一的学习场所。说到学习,大家马上想到的不是“学校”,而是“学习中心”。
未来的学习中心,没有固定的教室,每个房间都需要预约。
未来的学习中心,没有以“校长室”“行政楼”为中心的领导机构,表面上看,可能有点像今天北上广的创业孵化器。
未来的学习中心,可以在社区,也可以在大学校园,类似于好未来、新东方这样的培训机构,也可以成为学习中心。
未来的学习中心,没有统一的教材,全天候开放,没有周末、寒暑假,没有上学、放学的时间,也没有学制。孩子可以8岁上学,也可以5岁或者12岁上学;15岁的孙子可以跟75岁的爷爷在同一个课堂上同样的课;年轻的父母也可以与自己的孩子学习同样的内容。
未来的学习中心,教师是自主学习的指导者、陪伴者,一部分教师将变成自由职业者,“能者为师”将使今天的教师资格证变成历史。未来的学习中心,教师是自主学习的引导者、陪伴者,一部分教师将变成自由职业者,“能者为师”将使今天的教师资格证变成历史。
未来的学生,完全能够做到一人一张课程表,而且随时调节学习内容,但将没有必要像现在许多学校的学生那样在不同教室之间行走。他们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家里或者在学校的图书馆、学习室等,通过网络学习、团队学习.自己解决学习过程中的大部分问题:而且网络通过大数据的方式自动记录他们的学习过程。作为评价的依据。学生的学习.将是基于个人兴趣和解决问题需要的自发学习,是零存整取式的学习,是大规模的网络协作学习。学生可能不再需要教师为他们提供完整的知识结构.而是通过自主的学习建构来满足自己需要的个性化知识结构。在这样的学习和建构中,学校、课程、学分、学历等不再是最重要的.唯一重要的是“我学到了什么、我分享了什么、我建构了什么、我创造了什么”。
方向比努力更重要。当传统的学校被未来的学习中心取代时,学生和老师之间的关系,教育工作者和非教育工作者之间的关系,都将被颠覆,换个场景,马上就变换了身份。
眺望未来学校,我们会发现:传统意义的学校可能不复存在,但是教育是永恒的,学习是永恒的。教师职业也许换了个名字,但是作为学生学习的伙伴,对于未来教师的素质要求将会更高。
我们无法预测这一天在什么时候到来。但是可以肯定地说,这一天正在逼近。从现在开始,传统的教学方式与新兴的学习方式之间,会有一个相当长的共存阶段。在这一过程中.有人会大胆探索,从而成为时代的弄潮儿;有人会跟上步伐。从而成为跟进者;有人会无动于衷,只能成为落伍者,最终被时代所淘汰。只有看清这个趋势的人,才能真正站立潮头。才能执未来教育之牛耳。
未来学校读后感1
科学老师张佳楠由《未来学校》这本书引发了无限的遐想,对未来生活姿态的炫丽充满了憧憬与向往。他认为书中的未来学校完美解决了教育工业化的流水线育人的弊端囧状。为实现有教无类、因材施教、个性发展、自由发展、终身学习的至高教育境界提供了完美平台,但是我们还一定要注意优秀文化的传承,教师除了传授知识引导个体走向成功的作用,同等重要的是承担起人格典范和精神导师的作用。他确信:“此时此刻我们每个人,不管是要退休的老将,还是和我一样初出茅庐的小兵。一定都会在心里告诉自己要努力,不只是心潮澎湃时努力,不止是一切看似合情合理顺风顺水时努力。而是即使在工作中被曲解受委屈、遇到失败的沮丧、遇到小小的不公平时,依然不忘从教初心的坚持。我们可以因疲惫而休息,但绝不能因挫折而放弃。放手一博,大闹一场!”
刘敏佳老师仔细读完朱永新的《未来学校》,从刚开始的无所谓,到逐渐理解;从应付阅读任务,到带着书中出现的新有名词进行教育思考;从困惑挣扎,到逐渐豁然开朗。她认为书中的大胆设想,并不是凭空想象,而是对美好生活的积极追求,对以人为本的执着坚守。
她认为如果朱永新教授构想下的学习中心真的能逐渐成型,对我们的生活将会逐渐产生润物无声的影响。或许到了那个时候,我们所处的悬崖,不单是危险地带的象征,还是映衬优美舞姿的最佳观景台,而我们作为教育战线上的一员,悲观气质可能已经渲染出英雄气概,焦虑担心锻炼出探险精神,不断地撬动创新挑战的支点,推动着时代的进步。
正如朱先生在文中所说:“以未来照亮现实,是我们这一代教育人的使命。”因为任何事业都可以不谈梦想,唯有教育不可以。任何人都可以没有梦想,但孩子一定要有梦想。梦想是希望,梦想是创新,梦想就是未来。一个拥有梦想的孩子就有了无限可能性。一个拥有梦想的事业,也就会在未来有无限的希望和创新机会。
未来学校读后感2
朱永新老师说,未来学校的模式要被学习中心所取代,学习中心的学生有教无类,谁来教呢?人工智能的时代告诉我们:智能机器人将取代一部分教师的职能,那么,一部分教师将会被智能机器人所取代,意味着一部分教师将面临着失业,什么样的教师才能成为未来学校的教师呢?
教师作为一个古老的职业,在未来是不可能被智能机器人完全取代。教师要想不被未来社会所淘汰,朱老师告诉我们要做到两条:一是学会做智能机器人做不到的事情。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学不是冷冰冰地把知识从一个脑袋装进另一个脑袋里,而是师生间无时不在的情感交流。”所以未来教师应该具备亲和力,努力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成为学生的成长伙伴,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
其次是未来教师要学会与智能机器人和平共处,让智能机器人为我所用。美国教育界广泛流传一句话:谷歌上能够搜到的东西不需要在课堂上教。同理,在百度上可以捡索到的知识也不需要在课堂上教了。智能机器人也可以让教师从重复性的、简单性的、烦琐性的劳动中解放出来,不必要用大量的时间批改作业,不需要在课堂上喋喋不休地进行传授知识等等。教师可以利用智能机器人提高教学效率。
随着新的工业革命的兴起和信息化社会的到来,随着新的学校形态的出现,随着教育的个性化、差异化、定制化的需求的增长,完全从学校教育体系中的教师那里获得知识与技能的时代也将终结,新的“能者为师”的时代即将到来。
因此,未来学校的教师,应该既是学生的指导者,也是学生的陪伴者,既是教练,也是陪练;不以学生的导师自居,而是与学生一起成长;注重与学生的情感沟通,注重及时发现和帮助解决学生遇到的问题,注重学生成长的内在需求,让学生更有获得感。未来教师就这么干!
未来学校读后感3
未来的社会,很多知识不用记住,需要时可以网上查找,甚至,很多工作都会由智能机器人完成。人工智能,攻陷了一系列人类智力的高地。目前,在医学和法律两个需要高智慧的领域,智能机器人也出手不凡。河南人机教育大赛中,机器人完胜人类教师。作为老师,如果一如既往地教死知识,早晚会被机器人毫不留情地取代。
美国教育界曾经广为流传一句话:谷歌上能够查到的东西不需要再课堂上教。那能在百度上搜到的东西,也不需要在课堂上教了。
老师到底要教什么?怎么教?我们的学生应该怎样学习才能跟上时代的发展,顺应时代的要求?我们必须能够看清教育与学校变化的格局与趋势,更加深刻地理解教育与教师的本质与特质。
想要不被淘汰,要做到两条:一是会做智能机器人做不到的事;二是学会与智能机器人共处,让智能机器人为我所用。
我们优于机器人的是我们作为人类可以和学生进行感情交流,给学生提供人文关怀。我们要时刻记得学生是有血有肉的,把学生当成人来对待。我们要在教育中有情感,有互动,有亲和力,能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
此外,我们能优于机器人的是更善于处理各种偶发事件(需要修炼才可具备),平衡各种力量与关系。总得来说,作为教师,我们需要具有高度的创造性和艺术性。
我们还要借助机器人,让自己变得更聪明、更强大。举个例子:现在我们学校的计算机老师自主研发了一套软件,可以详细分析学生的各项数据,以各种图文形式呈现出来,便于我们充分地、全方位地了解学生的情况,可以分析学生出现问题的各种原因。如果利用好这套软件,势必可以节省时间,并且高效地对学生进行个性化的指导。
总得来说,传统的以知识传授为主体的课堂教学需要转型,对老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我们需要娴熟地运用智能机器人获取各种教育资源,利用各种数据处理的方法与技术,及时分析教育教学中的各种案例与问题。
未来学校读后感4
每天清晨,匆匆上学;每天傍晚,高兴回家。教科书,翻来覆去;作业本,搬进搬出;教与学,你来我往;上下课,周而复始;大小考,轮番上阵;节假日,如期而至;寒暑假,各自安排;毕业季,各奔东西;老师们,辞旧迎新。以上场景是我们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学校生活。这样的学校生活,昨天是,今天是,那么未来是否也会一直持续下去呢?寒假里,我们学校推荐了朱永新教授的《未来学校》这本书,它开篇就真实得描述了现实生活,让我迫不及待想知道未来的学校又会是怎样的呢?
朱永新教授在书中谈到,互联网为教育的变革提供了条件。恰逢疫情下我们的老师都有网络授课经历,老师们对此也都有了更深的感触。“停课不停学”活动开展后,网络直播课兴起。这也是师生们有史以来第一次离开校园,老师在家教学,学生在家上课,这样的形式与书中“未来学校”的学习形式很像。通过阅读,结合近期的经历,让我更深刻的认识到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教会自我管理的重要性,同时网络课程的开展也对老师有了更高的要求,这让我也意识到老师自身发展的`必要性。书中提到“学习中心”的老师不再是一个知识的传授者,而是学生的陪伴者,指导者。“能者为师”,每一个掌握知识的人都可以成为老师,这让今天的我有了职业的危机感,不学习不努力进步的老师终会被时代淘汰。同时这也给了我前进的动力,指引我朝着新时代老师的方向努力。
未来学校与其说是在未来存在的学校,不如说是我们现在要去努力筑造的学校。让我们顺应教育发展规律,活在当下,珍惜眼前,做好当下的教育,静待未来学校。
未来学校读后感5
为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整体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充分调动教师们读书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履行未来学校创新引领职责,经过一个多月的时间,各个科组的教师们都认真拜读朱永新老师的《未来学校》,教师们都有不同的收获和感悟,20xx年10月12日,梅沙未来学校全体教师在一起开展了《未来学校》读书分享会。
语文科组代表李湘林老师借杰克·凯鲁亚克《达摩流浪者》中的“永远年轻,永远在路上,永远热泪盈眶”来总括她的读书感悟。李湘林老师对朱永新先生的这个观点感悟最深,“教育应该让人变得更幸福,更幸福的前提应该是更有学习的自信。”她结合自己日常教学中所遇到的具体案例来佐证,例如鼓励书写着一笔“活字印刷体”的自闭症患儿朝着书法家的目标努力,给抗拒写作业的“怪才”专门设立班主任助理岗位,激励他认真听课。或许以未来照亮现实,正是我们这一代教育人的使命,让教育因为爱而拥有生命的温度。
随后,数学组代表梁海红老师分享了自己的观点,她认为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教育领域发生着深刻变化,“无处不在的学习”“没有教室的学校”“一人一张课程表”等创新实践的出现,极大地改变了传统教育的运行规则。那么我们的教育,在这个科技化浪潮的影响下,要怎么走,要走向何方,要怎样才能免“穿新鞋、走老路”的尴尬境地,这些都是需要去深入思考的。
“一个人的力量终归有限,但是我们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就能看得更高更远。”梁海红科组长提到教师只有不断学习,不断丰富自己的理论知识,才能对教育有更深刻的认识。当我们谈论教有的时侯,不再拘泥于自己的“一前三分地",有了透过现象看本质的眼光之后,才会真正地了解教育、理解教育。再回头审视那个三尺讲台的自己,才会在那些闪光的眼晴里发现星星,发现美,发现祖国的未来。
未来学校读后感6
近段时间,我有幸读了朱永新老师《未来学校》一书,受益良多!
现有教育体系固化思维限制了孩子的发展;未来学习将会变成终身化的学习,以课程为王,与不同年龄段的人一起学习;能者为师,各个领域的专家引领学习;父母会成为教育的参与者和陪伴者;国家调控,自主预约学习时间,用有限的时间读最好的书;学习力将比学历更重要;学校将是汇集美好的中心!结合朱老师的观点,我有几点体会:
一、学校的办学模式将发生改变
未来进入追求个性的时代,必然要求学校向更个性化的方向发展,只有更加具备个性的学校,才能够满足人们对更好教育的要求。
二、信息技术应用会更加广泛
教育资源从单一的专业教育机构提供,将扩展到互联网企业和社会教育机构。扩大优质教育覆盖面,促进教育公平,让更多学生同时共享优质教育资源。学校和互联网企业合作,对接线上、线下的教学资源,让技术和教师的教学要求能无缝对接。
三、教师角色和作用将发生变化
教师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指导者,陪伴着,针对学生的需要进行指导,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未来教师的角色和作用将分化和迁移。
四、学生的培养将更个性化
人工智能的发展使很多工作可能被机器人所取代,同时将出现许多新职业。教育应更注重培养人的思考能力,创造能力,创新精神和创业精神,以及人机合作的能力。
教育是面向未来的事业,未来教育将打破传统,更大的解放人的学习力。未来学校的畅想,非常有可能会实现。在未来,我们有机会选择成为一个善于学习的人!
未来学校读后感7
刚拿到这本书,书的题目就吸引了我,未来学校将是怎样的学校?今天的学校将有着什么样的未来呢?未来学习中心将重新定义教育,归根结底不是描绘一幅蓝图,一定为了梳理一条行动的路径。我们当下的行动,才是真正的未来。
慢慢的,我翻阅它…。
今天以及未来的我们,的确会因为信息技术的发展在润物无声的改变中发生巨大的变化,我们作为教育者,应认清并顺应大时代的发展形势,不断学习,去探索新的教育世界。
我最喜欢这本书的序言,真实的让人连声赞叹,表示一万个“嗯,是。”这确实是我们平凡的教育生活:坐在教室里,一节又一节,循规蹈矩,新生入校毕业生离校,翻来覆去的书本以及师生都喜欢的寒暑假,这熟悉的不能再熟悉的生活!
幸运的是,教育一直在革新,学校给我们许多学习和成长的机会,我们必须推陈出新,认清形势,做能动者和创造者,以学生的发展和人格能力等塑造和提升为中心,不断逼迫自己,快,跟上!
未来学校一定是能者为师,谁能教谁教,不仅要教会,还要会教,学科融合,思想先进,独立,清晰,明确目标…
总之有三,第一是要活到老学到老,老了也得学,第二是学到的要落实,才能创造美好,才能有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及未来,第三要时刻牢记未来照亮现实这一使命,创新加行动!
真的是“你若盛开,蝴蝶自来”,你要学习,才不会被淘汰。希望老了以后,公园里我将是那个最潮的老太太,不是打扮新潮,而是见识广,修养好,那种骨子里散发着的教师的韵味。
未来学校读后感8
近段时间,我有幸读了朱永新老师《未来学校》一书,受益良多!
《未来学校》一书中介绍到:现有教育体系固化思维限制了孩子的发展;未来学习将会变成终身化的学习,以课程为主,与不同年龄段的人一起学习;能者为师,各个领域的专家引领学习;父母会成为教育的参与者和陪伴者;国家调控,自主预约学习时间,用有限的时间读最好的书;学习力将比学历更重要;学校将是汇集美好的中心!结合朱老师的观点,我有几点体会:
一、学校的办学模式将发生改变
未来进入追求个性的时代,必然要求学校向更个性化的方向发展,只有更加具备个性的学校,才能够满足人们对更好教育的要求。
二、信息技术应用会更加广泛
教育资源从单一的专业教育机构提供,将扩展到互联网企业和社会教育机构。扩大优质教育覆盖面,促进教育公平,让更多学生同时共享优质教育资源。学校和互联网企业合作,对接线上、线下的教学资源,让技术和教师的教学要求能无缝对接。
三、教师角色和作用将发生变化
现在,我们的教师在教室里带着一班年龄一样的孩子,学习同样的知识内容,还要进行测试和期中期末的集体测试。这样的教学有点单一化,落后的孩子拖累着聪明的孩子,不能让好的孩子有更进一步的发展。未来学校将会变教师为学生自主学习的指导者,陪伴着,针对学生的需要进行指导,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未来教师的角色和作用将分化和迁移。
四、学生的培养将更个性化。
未来的学校学习时间更有弹性,学习将是全天性的。没有了寒暑假期。学习周期也是是弹性化的。10岁的孩子可以和70岁的老人一起学习,学校不再是学习的唯一场所。人工智能也更加发展,使很多工作可能被机器人所取代,同时将出现许多新职业。教育应更注重培养人的思考能力,创造能力,创新精神和创业精神,以及人机合作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