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诗两首教学反思
儿童诗两首教学反思1
《新课程标准》说:“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儿童诗两首》之一《我想》简短的语言符合学生朗读口味,生动的画面迎合学生本身的想法,所以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中受到熏陶和启迪。
课堂上,我先让学生自由读小诗,告诉老师:你觉得作者的想法美在哪里?学生纷纷说出了自己觉得最美的愿望,说出最喜欢的画面。有的说把小手安在桃树上,比放感觉更轻,有的说“牵着万缕阳光”用了拟人,仿佛看到小手牵着阳光的手;有的说“悠”看出悠闲地荡着秋千,一边还唱着春天的歌。在讲到蓝天是我的课堂的时候,我让学生想象课堂上可能有些什么?学生联系诗歌,与作者一道沉浸在一连串美妙的幻想中,沉浸在童年生活的快乐中,他们说小鸟是我的同桌,白云是我课桌,太阳是我的老师……带着丰富的想象,感受着优美的语言文字,然后让学生用自己语言朗读,他们的情绪被激发,情感被点燃,读着听着,简直是美的享受。
当学完整首诗时,我给学生自由展示的空间,让他们学着也尝试创造自己的诗,按照每一小节的格式和内容,把自己身体的某些器官想象进去写。最后,他们都交上了自己的得意之作:
我想把嘴巴 我想把耳朵,
嵌在风筝上。 安在夏天的森林。
和风儿一起闲聊, 听昆虫奇妙的音乐会,
和小鸟一起歌唱。 听小鸟在枝头动听歌唱。
晃啊,晃—— 听啊,听——
尝尝白云像不像棉花糖。 大自然多么美妙。
我想把头 我想把眼睛
安在花朵上, 装在大树上,
饱尝露水的甘甜, 看小鸟如何飞翔,
欣赏花儿的绽放。 瞧落叶美丽的舞蹈。
荡啊,荡—— 望啊,望——
花枝是我的秋千。 欣赏大自然的奥妙。
我想把眼睛 我想把鼻子
安在火箭上, 安在蜜蜂身上。
带着自己的疑问, 闻荷花清香,
牵着自己的梦想。 嗅熏衣草幽芳。
冲啊,冲—— 采啊,采——
冲上太空探究奥妙。 抱着甜蜜回家乡。
我想把嘴巴 我想把耳朵
装在竹叶身上, 装在大树上。
吮吸春天的雨露, 倾听大树的诉说,
唱出沙沙的歌声。 数着年轮的增长。
盼啊,盼—— 听啊,听——
儿童诗两首教学反思2
今天,我和学生共同学习了《儿童诗两首》,一首是《我想》,这首诗写了一个孩子一连串美妙的幻想,想把小手安在桃树枝上,想把脚接在柳树根上,想把眼睛装在风筝上,想把自己种在土地上,表达了儿童丰富的想象力以及对美的追求和向往;另一首诗是《童年的水墨画》,摄取了一组儿童生活的镜头,表达了孩子们童年生活的快乐。两首诗充满了童真童趣,其想象大胆,语言简炼,给人丰富的想象空间,让人进一步感受到了童年的美好。
本节课,我没有过多的分析讲解,没有课件演示,我只是引导学生反复诵读诗歌,让学生通过朗读,展开想象,脑海中浮现出诗歌描绘的美丽画面,说一说自己最喜欢哪个愿望,最喜欢哪个画面,并说一说喜欢的理由,让学生对诗歌所描绘的画面有自己的补充和拓展。边读边想,边读边体会,体会之后再读,与作者一道沉浸在一连串美妙的幻想中,沉浸在童年生活的快乐中。同时,让学生真正感受阅读的乐趣,我觉得这才是美妙的课堂教学,这才是审美阅读,这才应是我们小学语文教学应该追求的境界。
现在的语文课堂,有些教师可能过分注重语文的工具性了,可能过于注重让孩子理解课文内容的缘故,教学中常常不自觉地、按图索骥式地带着孩子机械阅读文本,并不恰当地以实物或某些媒体漂亮的画面,来直接代替孩子自己对课文的阅读感受、想象、体验和理解。殊不知,“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课标语)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特别是阅读那些文学性较高的叙事类、抒情类文章,应该十分重视和引导孩子展开个性化的审美阅读,通过反复诵读,启发他们在学文识字、感悟积累语言的同时,设身处地与作品里的人物进行对话,展开心与心的交流;启发他们寄情于作品中的山山水水,花草树木,忘乎所以……而不是“对号入座”式的解读作品,或机械地以所谓的“直观”的图画、景物等来影响、干扰或替代孩子们自由自在的“悦读”。
语文课堂就应是学生快乐的天地,就应是一门陶冶人的艺术,就应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就应让学生走进自信的大门。教师就必须重视朗读、重视指导朗读的方法、重视创设朗读的情境,真正让朗读成为语文课堂的美丽风景。
儿童诗两首教学反思3
《新课程标准》说:“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儿童诗两首》之一《我想》简短的语言贴合学生朗读口味,生动的画面迎合学生本身的想法,所以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中受到熏陶和启迪。
课堂上,我先让学生自由读小诗,告诉教师:你觉得作者的想法美在哪里?学生纷纷说出了自我觉得最美的愿望,说出最喜欢的画面。有的说把小手安在桃树上,比放感觉更轻,有的说“牵着万缕阳光”用了拟人,仿佛看到小手牵着阳光的手;有的说“悠”看出悠闲地荡着秋千,一边还唱着春天的歌。在讲到蓝天是我的课堂的时候,我让学生想象课堂上可能有些什么?学生联系诗歌,与作者一道沉浸在一连串美妙的幻想中,沉浸在童年生活的欢乐中,他们说小鸟是我的同桌,白云是我课桌,太阳是我的教师……带着丰富的想象,感受着优美的语言文字,然后让学生用自我语言朗读,他们的情绪被激发,情感被点燃,读着听着,简直是美的享受。
儿童诗两首教学反思4
本课由《我想》和《水墨画》这两首儿童诗组成。第一首诗充满了儿童神奇丰富的想象,表达了一个孩子一连串美妙的幻想,具有非常浓郁的儿童诗特点。而第二首诗则摄取了童年生活的三组画面,生动表现了孩子们童年生活的快乐。教学这课时,本课知识点为:
1、借助拼音或工具书读准本课出现的生字“丫”“汲”,掌握词语“花苞、柔软、柳絮、喧闹、梳妆、虎牙、水墨画”等词语。
2、通过有感情地朗诵,想象,感受儿童丰富想象力,尝试着写写儿童诗。
诗的教学,特别是现代诗的教学,我觉得还是要让学生多读,在读中感悟,以读引想,以读引说。由于这是儿童诗,和孩子们的生活很贴近,所以读后,让他们说时,个个都有话可说,连平时游离于课堂之外的坚坚也不停地举手发言,还勇敢地站起来示范朗读。看着他们高举的小手,联想平日有些课堂的沉闷,看来,问题还是出现在老师如何有效地引导这里。只有当孩子们喜欢时,这样的课堂,才是最有成就感,最有效的课堂!有些孩子在下课后兴致勃勃地拿着他刚改写好的诗,迫不及待地念给我听,看着他那认真的模样,真是欣慰!此课不足之处在于,对时间的把握不好,过多的让学生说,没有很好地体现出老师的调控引导作用,但反过来想,如果孩子们热情高涨还不让说的话,不知又会产生怎么样的效果?
如何把握儿童诗的特点,达到培养学生审美情趣,提高学生创新水平的目的呢?结合近日对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九课《儿童诗两首》(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的教学,笔者认为,创造生动的情境,引导孩子用心灵去感受诗中情感,在诗情与童心的融汇交流中产生共鸣,进而有所感、有所悟、有所思,创造出属于自己的个性篇章。
儿童诗两首教学反思5
本课由《我想》和《童年的水墨画》这两首儿童诗组成。一首写出了儿童神奇的幻想,一首正如题目一样,如水墨画般勾勒了三个典型的儿童生活的剪影。
1、本文是略读课文,所以我引导学生们自主独立的读书,把课文读正确、流利,读出感情。
2、在学生读通课文的基础上,我引导学生交流自我的感受,并尽量在交流中拓展学生的思路。读《我想》时,问:那么多愿望中,哪一个最令你神往?说说理由。诵读最神往的愿望,想象画面。读《童年的水墨画》时,引导学生:你看到了怎样的画面?这个画面给你怎样的感觉?
3、拓展延伸。写写自我童年的梦想与童年趣事。遗憾:有些同学还是没有读出诗的意境来,还要加强朗读。
儿童诗两首教学反思6
本课由《我想》和《童年的水墨画》这两首儿童诗组成。《我想》写了一个孩子一连串美妙的幻想,让我们感受到童年是多么的美好幸福。《童年的水墨画》则以跳跃的镜头捕捉了童年生活中的典型场景,生动地展现了一个个快乐场面。诗歌所描绘的生动画面迎合了学生本身的想法,所以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中受到熏陶和启迪。
课堂上,我是通过以下环节借助诗歌启迪、熏陶学生思维和情感的。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课始,配乐朗诵诗歌《童一首歌》,让学生感受童年的美好,在师生互评、生生互评中,鼓励学生畅谈自己的愿望。通过交流,教师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拉近了师生之间的关系;由自己感兴趣的话题作为学文的切入点,缩短了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距离。再读诗歌,理解就不是问题了。
二、精读诗歌,进入情境。
诗歌的美不仅仅在于它的韵律,还在于它的意向美,精练的语言可以为我们提供广阔的想象空间。所以,仅读熟练、读流畅,读得朗朗上口还不行,还要进入诗歌所描绘的意境,以文本为依托,让学生创编诗歌,所以,想象读、有感情的读是非常有必要的。
三、赏析诗歌,领悟写法。
对于儿童诗,通俗易懂,学生接受起来比较容易,领悟写法,交流发现,感受诗歌的韵律、节奏,为学生的写作做准备。
四、自学诗歌,鉴赏运用。
在学习了《我想》一诗之后,我让学生自学了《童年的水墨画》,对于自主权的下放学生还是很感兴趣的。让学生反反复复多种形式读体味儿童诗得特点和童趣,一个层次一个层次地读中体会。之后让学生仿写儿童诗片段,的孩子模仿《我想》一诗写到: 我想把鼻子,装在紫丁香下,让老师闻着花香,享受甜美时光,闻啊,闻———让花香消去您一天的疲劳。我大为赞美,也让听者心怦然一动。
读写联合在高年级来说是相称重要的,读中悟到方法,读中供得韵味,在心中内化,积淀,积蕴。在给学生一个平台,给学生开一个心子,让学生把自彼心中感触,心中话语,所学到的应用抒发出来。
儿童诗两首教学反思7
1、本文是略读课文,所以要引导学生通过自主独立的读书,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读出感情。要充分注意到课文的体裁特点,读诗要边读边想象,要重视形象感悟、整体把握。
2、在学生读通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交流自己的感受,尽量在学生交流中拓展学生的思路,可以就语言进行交流,可以就感受到的童年生活的快乐进行交流。教师相机指导,如“读《我想》,你觉得作者的想法美在哪?”“读《童年的水墨画》这首诗,你看到了怎样的画面?这个画面给你怎样的感觉?”等,结合学生的感悟,引导学生充分地朗读课文,读出感情,读出自己的感悟。
对《我想》一诗的朗读,要读出幻想的意味,边读边想象,才能入境;对《童年的水墨画》一诗,要读出诗的意境。朗读时,要注意引导学生评读,互相取长补短。
3、要重视语言的积累。对于这样语言清新、意境优美的儿童诗,可鼓励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把自己喜欢的内容背诵下来;还可以结合《我想》,让学生模仿写出自己美妙的想象。
4、如果学生对儿童诗感兴趣,可以举办儿童诗朗诵会、办儿童诗主题手抄报,也可以向学生推荐几首儿童诗,拓展阅读,以丰富他们的语言积累,激发读写儿童诗的兴趣。
儿童诗两首教学反思8
诗人肖光说:“在全面开展素质教育的今日,诗的教育,是催生中华民族新一代美学智能行之有效的契机。”在现行语文教材中,最受学生欢迎的,除童话外非儿童诗莫属了。儿童诗语言稚嫩活泼,感情直率明朗,叙事生动形象,融童情、童心、童趣为一体,观儿童之所观,思儿童之所思,感儿童之所感,深受孩子们的喜爱,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培养创造本事的上乘之作。
如何把握儿童诗的特点,到达培养学生审美情趣,提高学生创新水平的目的呢?结合近日对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九课《儿童诗两首》(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的教学,笔者认为,创造生动的情境,引导孩子用心灵去感受诗中情感,在诗情与童心的融汇交流中产生共鸣,进而有所感、有所悟、有所思,创造出属于自我的个性篇章。
一、交流中生共鸣
本课的两首儿童诗一为《我想》,一为《童年的水墨画》,都是描述儿童丰富多彩的生活,展示孩童纯真、细致的内心,与学生息息相通。所以,运用不一样的朗读方式,让学生有感情地诵读是体会儿童诗情感美的有效手段,能使学生与诗人产生心灵的共鸣。
《我想》一诗行文跳跃,想象大胆奇丽,表达了一个孩童内心的完美愿望,极富韵律美,学生读起来琅琅上口。本课是略读课文,在教学时,教师注意引导学生做到初读了解诗的资料美,赛读感受诗的节奏美,默读想象诗的意境美,品读体会诗的语言美。在反复地诵读中,学生自主学习,了解到诗中表达的绿化环境、美化春天、探索奥秘、让世界更美的纯真愿望。品读时,孩子们找出了“把小手安在桃树枝上”、“把脚丫接在柳树根上”、“把眼睛装在风筝上”这些生动的用词,感受到了“悠啊,悠……”“长啊,长……”“望啊,望……”“飞啊,飞……”
这种强烈的韵律美,并在教师课件制作的“柳絮飘扬、孩童托腮展望”的情境中进入了想象的天地。“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画面?”教师这一问,使学生与诗中孩童一齐展开想象:“我仿佛看见了草地上盛开着五彩缤纷的花儿,孩子们高兴地唱着春天的歌谣”;“我看见了一棵棵茂盛的树长起来了,绿荫如盖”;“蓝天飘着白云朵朵,令人神往”……孩子们的心灵体会加深了,童心与诗情迸出了火花。学生与诗人在交流,构成了共鸣,自然而然体会到了诗的情境美。
《童年的水墨画》是组诗,包括了三首小诗,分别以“街头”、“溪边”、“江上”为题,表现了儿童极富情趣的生活,似一幅幅水墨画般美丽。情趣是儿童诗的灵魂,是儿童天真活泼的性格写照,是勾勒儿童内心世界的图画,是诗人在充分了解儿童生活的基础上精心寻来的神来之笔,也是儿童诗审美教育的'闪光点。所以,我们不能轻易放过,而要引导孩子走到诗的境界中去,细细品味,轻轻咀嚼,充分领略其中的妙趣,感受其中的美。在动听的乐声中,教师让学生在熟读之后,选择其中的一首细细品味,与全班交流自我最喜欢的句子,并谈自我的感受和体会。比如,“书页轻轻翻动,嘴角漾着丝丝摸不掉的笑……”“忽然扑腾一声人影碎了,草地上蹦跳着鱼儿和笑声……”“是哪个水葫芦一下钻入水中?出水时只见一阵水花两对虎牙……”使学生想象出了孩童在街头沉浸在读书乐趣中、在溪边垂钓欢笑阵阵、在江中戏水玩闹的一个个生动画面。
“作者胸有意,入境始与亲”,好的儿童诗,字字句句都蕴藏着作者的匠心,包含着作者浓烈的情感,我们要尽可能地帮忙孩子们在情感的带动下,体会诗中的妙趣,走进诗的意境,真正产生心灵上的共鸣。
二、共鸣中再创造
新理念指导下的语文教学,更应注重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不仅仅突出课文“工具性”的特点,还应突出“人文性”的特点。尤其是儿童诗的教学,要给学生更多的个体感悟、交流沟通、放飞想象的空间。
儿童诗的篇幅不长,语言精炼,留有许多空间可供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从而补充再现美的诗境,使诗的资料更加充实。《我想》最终一节写到:“我想飞到更远的地方去,可是要和爸爸妈妈商量商量……”教学时就能够借此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孩子还想飞到哪些地方去?你能接下去写一写吗?”再比如《童年的水墨画》这组诗,教师启发学生回顾童年:“诗里用优美的语言向我们展示了童年生活的精彩片断,你的童年生活必须更趣味味。你也来试着用美丽的语言描绘下自我童年生活中的生动场景吧。”
儿童诗两首教学反思9
《儿童诗两首》由《我想》和《童年的水墨画》两首儿童诗组成。《我想》写了一个孩子一连串美妙的的幻想,表达了儿童丰富 的想象力及对美的追求和向往。《童年的水墨画》通过一组儿童生活的镜头,表现了孩子们童年生活的快乐。
教学此文时,先要求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读得有感情。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带着问题再读,如,读《我想》,你觉得作者的想法美在哪里?读《童年的水墨画》时,你看到了怎样的画面?这个画面给你怎样的感觉?这样学生更好地品味了诗歌的意境及儿童丰富的想象力。学完这两首诗后,再让学生进行比较朗读,理解这两首诗歌有什么不同,使他们进一步感悟儿童诗的'特点。然后让学生试着仿写儿童诗。
整节课以读为主,让学生在读中感悟,以读引想,以读引说。由于这是儿童诗,和孩子们的生活很贴近,所以读后,让孩子们说出他们的感悟,都能够做到有话可说。要他们仿写诗歌时,大多数都写得较好,想象力丰富,充满了童趣。
儿童诗两首教学反思10
以往,我在教学诗歌时,按照“诵读、学生初步理解、教师引导理解、再诵读”的教学方式进行。经常这样教学,学生学习进取性不高,教学效果一般,这学期,在教学第九册《儿童诗两首》时,我试着改变一下教学方法,我先让学生谈谈:1,“我最欢乐的一件事”;2,“我心中的幻想”。
引导大家联系自我的生活实际展开想象,然后引进对诗歌资料及其表达意境的全面感悟,再让同学们把诗歌背诵下来。紧之后,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活动:模仿这两首诗歌的表现形式,用各自喜欢并且“拿手”的形式来自主表达。于是,学生个个兴致勃勃,喜欢写诗的同学模仿《我想》、《童年的水墨画》,写出自我美妙想象;喜欢画画的同学,根据自我的想象把画面资料描绘出来;喜欢阅读的同学,就去另外收集几首儿童诗……在这基础上,让学生课外编办《我心中的歌》儿童诗主题手抄报,把所写的诗、所画的想象画、所收集的诗歌展示出来。
这样的活动,立足于课堂,又不局限于教材,而是开放思路,把课堂学习资料同课外生活联系起来。学生即有对生活的真切感受,有内心自主表达,又把课内与课外相机融合,他们在看、思、读、说、写、画等一系列的实践中,开阔了视野,丰富了语言积累,提升了自主的学习意识与本事。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或妙趣横生的学习资料,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发主动探索的欲望。
儿童诗两首教学反思11
以往,我在教学诗歌时,按照“诵读、学生初步理解、教师引导理解、再诵读”的教学方式进行。经常这样教学,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教学效果一般,这学期,在教学第九册《儿童诗两首》时,我试着改变一下教学方法,我先让学生谈谈:
1,“我最快乐的一件事”;
2,“我心中的幻想”。引导大家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展开想象,然后引进对诗歌内容及其表达意境的全面感悟,再让同学们把诗歌背诵下来。紧接着,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活动:模仿这两首诗歌的表现形式,用各自喜欢而且“拿手”的形式来自主表达。于是,学生个个兴致勃勃,喜欢写诗的同学模仿《我想》、《童年的水墨画》,写出自己美妙想象;喜欢画画的同学,根据自己的想象把画面内容描绘出来;喜欢阅读的同学,就去另外收集几首儿童诗……在这基础上,让学生课外编办《我心中的歌》儿童诗主题手抄报,把所写的诗、所画的想象画、所收集的诗歌展示出来。
这样的活动,立足于课堂,又不局限于教材,而是开放思路,把课堂学习内容同课外生活联系起来。学生即有对生活的真切感受,有内心自主表达,又把课内与课外相机融合,他们在看、思、读、说、写、画等一系列的实践中,开阔了视野,丰富了语言积累,提升了自主的学习意识与能力。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或妙趣横生的学习内容,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发主动探索的欲望。
儿童诗两首教学反思12
今天上的是第二组第九课《儿童诗两首》,这是描写儿童的诗,内容上比较好懂。但是既然是诗就应该感受到诗的韵味,诗的美妙。在上第一课时,我用诗歌般的语句导入课文:童年如一幅美妙的图画,画上有你们五彩的生活;童年如一首动听的歌曲,唱着你们童年的欢乐;童年如一首诗歌,充满了你们对未来的幻想和憧憬。然后我用精心准备好的音乐,配乐给学生范读了一次课文,学生们真的感觉是陶醉了。接下来学生就跃跃欲试,想自己读诗了。我先让学生自由读,然后单个读,合作读。学生们个个声情并茂,读的抑扬顿挫,仿佛自己也身临其中了。最可喜的是我们班上,平时不爱举手的学生也自信的举起了小手,在这些学生读前,我就问其他同学,你们想从他们读中感受到什么啊?学生们说了:“想感受到悠闲自在,想感受到童年的快乐......”在这些要求下,他们读的有高有低,读的更自信了,同学们给了他们热烈的掌声。在读好的基础上,让学生谈感受,不言而喻,儿童对春天的喜爱,童年时代的自由,天真.....,都感受到了。学诗也是为了写诗,接下来我给了学生几个词语让仿照课文写:我想-------- 贴近----------聆听---------感受--------,也可以自己想,几分钟的时间,学生写出来了
我想把耳朵
安在世界的最高处
聆听世界的旋律
分享大地的歌唱
这是我们班平时学习不太好的一位男生写的,还有好多我会一一收集起来。
这时我及时的鼓励孩子们:“看来我们班的这些孩子们将来都是大诗人,”孩子们脸上露出了成功的微笑。
毕竟是孩子们只要敢于写,大胆写,相信他们就是最棒的。在整堂课中,孩子们脸上都洋溢着笑容,我感到好满足,因为孩子们都深入其中,认真感受诗歌的美妙,他们学会了读,学会了聆听,也学会了只要大胆写,就会有诗样的童年。
儿童诗两首教学反思13
《新课程标准》说:“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进取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儿童诗两首》之一《我想》简短的语言贴合学生朗读口味,生动的画面迎合学生本身的想法,所以学生在主动主动的思维和情感中受到熏陶和启迪。
课堂上,我先让学生自由读小诗,告诉教师:你觉得作者的想法美在哪里?学生纷纷说出了自我觉得最美的愿望,说出最喜欢的画面。有的说把小手安在桃树上,比放感觉更轻,有的说“牵着万缕阳光”用了拟人,仿佛看到小手牵着阳光的手;有的说“悠”看出悠闲地荡着秋千,一边还唱着春天的歌。在讲到蓝天是我的课堂的时候,我让学生想象课堂上可能有些什么?学生联系诗歌,与作者一道沉浸在一连串美妙的幻想中,沉浸在童年生活的欢乐中,他们说小鸟是我的同桌,白云是我课桌,太阳是我的教师……带着丰富的想象,感受着优美的语言文字,然后让学生用自我语言朗读,他们的情绪被激发,情感被点燃,读着听着,简直是美的享受。
儿童诗的教学,将使学生更富情趣,对生活更加热爱,对培养学生的创造品质有其独到之处。诗歌教学课堂就是学生欢乐的天地,更是一门陶冶人的艺术,它能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走进自信的大门,领略美丽的风景。
儿童诗两首教学反思14
本节课要完成两首诗的讲解。《我想》写了一个孩子一连串美妙的幻想,想把小手安在桃树枝上,把脚丫接在柳树根上,把眼睛装在风筝上,把自己种在春天的土地上,童年是多么的美好幸福。《童年的水墨画》以跳跃的镜头捕捉了童年生活中的典型场景,如“街头阅读、溪边钓鱼、江上戏水”生动地展现了一个个快乐场面。
本节课的成功之处就是较好的完成了课程目标,即:
1.借助拼音读准生字“丫”“汲”,读读记记“花苞、柔软、柳絮、喧闹、梳妆、水、墨画”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体会儿童丰富的想象力,感受童年幸福快乐的生活和美好的愿望,并尝试课下自己写一首小诗。结合课前导读及《同步训练》,可以说比较全面。
美中不足是,引导读还是做的不好,学生读的时候没有激情,课堂上老师讲得太多,放给同学们的时间太少。再就是在体会作者写作目的也即思想感情方面不是很深刻,这个需要在习题讲解的时候重点强调一下。
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学会以学生为中心,给同学们足够的时间去理解、思考和讨论。能够自主解决的问题一定要靠自己,老师有时候只是一个辅助的左右,在适当的时候加以引导,而不是全权负责学生的思考。所以一定要注重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儿童诗两首教学反思15
今天我们上了第九课《儿童诗两首》,学生对诗歌非常感兴趣,我先让孩子从整体上比较两首诗的不同,大家说的不错,比如第一首是分小节写的,全文只有一个标题,而第二首诗有三个小标题。在体会押韵时,在引导下,孩子们也能发现诗的韵脚。
接着我们描绘了诗带给我们的画面和感受,学生说的不错,尤其是在说《童年的水墨画》的《溪边》时,有的孩子从颜色上理解意思,说前三句都是在写绿色,而到了第四句就写到了“红”蜻蜓,真是“万绿从中一点红”呀!我当时就肯定了她的感受,想的非常细致!
最后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比赛朗读自己喜欢的诗歌,大家积极准备,在比赛朗读环节,每个小组各显其能,读出了自己的特色!在评价小组朗读效果时,我采用了建议的方式,比如:朗读的声音要响亮,最好要把身体站直,这样声音才能更好地传出来,在我的建议下,第二小组吸取了第一小组的教训,但感情又不够,我继续建议,如果你想让别人陶醉,不仅声音要响亮,自己先要入情入境,能有这样你才能打动别人,第三小组终于按照要求朗诵了出来,让大家听得如痴如醉。我的评价:你们几个人的朗诵,就像一首和谐的交响乐,各尽其职,如入天籁之音,好!也许这个评价有些言过其实,但孩子们在朝着目标努力着,真是高兴!
晚上布置了改写《溪边》的家庭作业,有很多孩子能把文中那种美的意境表达出来。
《儿童诗两首》教学反思
《儿童诗两首》教学反思 篇1
今天,我和学生共同学习了《儿童诗两首》,一首是《我想》,这首诗写了一个孩子一连串美妙的幻想,想把小手安在桃树枝上,想把脚接在柳树根上,想把眼睛装在风筝上,想把自己种在土地上,表达了儿童丰富的想象力以及对美的追求和向往;另一首诗是《童年的水墨画》,摄取了一组儿童生活的镜头,表达了孩子们童年生活的快乐。两首诗充满了童真童趣,其想象大胆,语言简炼,给人丰富的想象空间,让人进一步感受到了童年的美好。
本节课,我没有过多的分析讲解,没有课件演示,我只是引导学生反复诵读诗歌,让学生通过朗读,展开想象,脑海中浮现出诗歌描绘的美丽画面,说一说自己最喜欢哪个愿望,最喜欢哪个画面,并说一说喜欢的理由,让学生对诗歌所描绘的画面有自己的补充和拓展。边读边想,边读边体会,体会之后再读,与作者一道沉浸在一连串美妙的幻想中,沉浸在童年生活的快乐中。同时,让学生真正感受阅读的乐趣,我觉得这才是美妙的课堂教学,这才是审美阅读,这才应是我们小学语文教学应该追求的境界。
现在的语文课堂,有些教师可能过分注重语文的工具性了,可能过于注重让孩子理解课文内容的缘故,教学中常常不自觉地、按图索骥式地带着孩子机械阅读文本,并不恰当地以实物或某些媒体漂亮的画面,来直接代替孩子自己对课文的阅读感受、想象、体验和理解。殊不知,“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课标语)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特别是阅读那些文学性较高的叙事类、抒情类文章,应该十分重视和引导孩子展开个性化的审美阅读,通过反复诵读,启发他们在学文识字、感悟积累语言的同时,设身处地与作品里的人物进行对话,展开心与心的交流;启发他们寄情于作品中的山山水水,花草树木,忘乎所以……而不是“对号入座”式的解读作品,或机械地以所谓的“直观”的图画、景物等来影响、干扰或替代孩子们自由自在的“悦读”。
语文课堂就应是学生快乐的天地,就应是一门陶冶人的艺术,就应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就应让学生走进自信的大门。教师就必须重视朗读、重视指导朗读的方法、重视创设朗读的情境,真正让朗读成为语文课堂的美丽风景。
《儿童诗两首》教学反思 篇2
本课由《我想》和《童年的水墨画》这两首儿童诗组成。一首写出了儿童神奇的幻想,一首正如题目一样,如水墨画般勾勒了三个典型的儿童生活的剪影。
本课采用以读代讲的方式,不去分析讲解,也不用课件演示,只是引导学生在一遍遍的诵读中,展开想象,脑海中浮现诗歌所描绘的生活画面,再联系实际生活说一说自己的感受。在朗读交流中体会童年生活的快乐,感受阅读的乐趣。
当学生读到《我想》时说,“我小时候也有这样奇妙的想法,”《童年的水墨画———江上》中的场景时谈到,“我也有过这样的事”,“我种过鸡蛋”,“我拔过小猫的胡子”……几句话一下子打开了学生记忆的闸门。他们开始滔滔不绝的说起自己小时候的趣事。
看到这种情况,我随机布置学生进行小练笔,把自己的童年趣事写成诗歌。效果还真的很明显,孩子们的诗歌充满童趣,令人忍俊不禁。
《儿童诗两首》教学反思 篇3
《新课程标准》说:“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儿童诗两首》之一《我想》简短的语言贴合学生朗读口味,生动的画面迎合学生本身的想法,所以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中受到熏陶和启迪。
课堂上,我先让学生自由读小诗,告诉教师:你觉得作者的想法美在哪里?学生纷纷说出了自我觉得最美的愿望,说出最喜欢的画面。有的说把小手安在桃树上,比放感觉更轻,有的说“牵着万缕阳光”用了拟人,仿佛看到小手牵着阳光的手;有的说“悠”看出悠闲地荡着秋千,一边还唱着春天的歌。在讲到蓝天是我的课堂的时候,我让学生想象课堂上可能有些什么?学生联系诗歌,与作者一道沉浸在一连串美妙的幻想中,沉浸在童年生活的欢乐中,他们说小鸟是我的同桌,白云是我课桌,太阳是我的.教师……带着丰富的想象,感受着优美的语言文字,然后让学生用自我语言朗读,他们的情绪被激发,情感被点燃,读着听着,简直是美的享受。
《儿童诗两首》教学反思 篇4
以往,我在教学诗歌时,按照“诵读、学生初步理解、教师引导理解、再诵读”的教学方式进行。经常这样教学,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教学效果一般,这学期,在教学第九册《儿童诗两首》时,我试着改变一下教学方法,我先让学生谈谈:
1、“我最快乐的一件事”;
2、“我心中的幻想”。
引导大家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展开想象,然后引进对诗歌内容及其表达意境的全面感悟,再让同学们把诗歌背诵下来。紧接着,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活动:模仿这两首诗歌的表现形式,用各自喜欢而且“拿手”的形式来自主表达。于是,学生个个兴致勃勃,喜欢写诗的同学模仿《我想》、《童年的水墨画》,写出自己美妙想象;喜欢画画的同学,根据自己的想象把画面内容描绘出来;喜欢阅读的同学,就去另外收集几首儿童诗……在这基础上,让学生课外编办《我心中的歌》儿童诗主题手抄报,把所写的诗、所画的想象画、所收集的诗歌展示出来。
这样的活动,立足于课堂,又不局限于教材,而是开放思路,把课堂学习内容同课外生活联系起来。学生即有对生活的真切感受,有内心自主表达,又把课内与课外相机融合,他们在看、思、读、说、写、画等一系列的实践中,开阔了视野,丰富了语言积累,提升了自主的学习意识与能力。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或妙趣横生的学习内容,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发主动探索的欲望。
《儿童诗两首》教学反思 篇5
以往,我在教学诗歌时,按照“诵读、学生初步理解、教师引导理解、再诵读”的教学方式进行。经常这样教学,学生学习进取性不高,教学效果一般,这学期,在教学第九册《儿童诗两首》时,我试着改变一下教学方法,我先让学生谈谈:
1、“我最欢乐的一件事”。
2、“我心中的幻想”。
引导大家联系自我的生活实际展开想象,然后引进对诗歌资料及其表达意境的全面感悟,再让同学们把诗歌背诵下来。紧之后,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活动:模仿这两首诗歌的表现形式,用各自喜欢并且“拿手”的形式来自主表达。于是,学生个个兴致勃勃,喜欢写诗的同学模仿《我想》、《童年的水墨画》,写出自我美妙想象;喜欢画画的同学,根据自我的想象把画面资料描绘出来;喜欢阅读的同学,就去另外收集几首儿童诗……在这基础上,让学生课外编办《我心中的歌》儿童诗主题手抄报,把所写的诗、所画的想象画、所收集的诗歌展示出来。
这样的活动,立足于课堂,又不局限于教材,而是开放思路,把课堂学习资料同课外生活联系起来。学生即有对生活的真切感受,有内心自主表达,又把课内与课外相机融合,他们在看、思、读、说、写、画等一系列的实践中,开阔了视野,丰富了语言积累,提升了自主的学习意识与本事。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或妙趣横生的学习资料,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发主动探索的欲望。
《儿童诗两首》教学反思 篇6
今天我们上了第九课《儿童诗两首》,学生对诗歌非常感兴趣,我先让孩子从整体上比较两首诗的不同,大家说的不错,比如第一首是分小节写的,全文只有一个标题,而第二首诗有三个小标题。在体会押韵时,在引导下,孩子们也能发现诗的韵脚。
接着我们描绘了诗带给我们的画面和感受,学生说的不错,尤其是在说《童年的水墨画》的《溪边》时,有的孩子从颜色上理解意思,说前三句都是在写绿色,而到了第四句就写到了“红”蜻蜓,真是“万绿从中一点红”呀!我当时就肯定了她的感受,想的非常细致!
最后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比赛朗读自己喜欢的诗歌,大家积极准备,在比赛朗读环节,每个小组各显其能,读出了自己的特色!在评价小组朗读效果时,我采用了建议的方式,比如:朗读的声音要响亮,最好要把身体站直,这样声音才能更好地传出来,在我的建议下,第二小组吸取了第一小组的教训,但感情又不够,我继续建议,如果你想让别人陶醉,不仅声音要响亮,自己先要入情入境,能有这样你才能打动别人,第三小组终于按照要求朗诵了出来,让大家听得如痴如醉。我的评价:你们几个人的朗诵,就像一首和谐的交响乐,各尽其职,如入天籁之音,好!也许这个评价有些言过其实,但孩子们在朝着目标努力着,真是高兴!
晚上布置了改写《溪边》的家庭作业,有很多孩子能把文中那种美的意境表达出来。
《儿童诗两首》教学反思 篇7
诗人肖光说:“在全面开展素质教育的今日,诗的教育,是催生中华民族新一代美学智能行之有效的契机。”在现行语文教材中,最受学生欢迎的,除童话外非儿童诗莫属了。儿童诗语言稚嫩活泼,感情直率明朗,叙事生动形象,融童情、童心、童趣为一体,观儿童之所观,思儿童之所思,感儿童之所感,深受孩子们的喜爱,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培养创造本事的上乘之作。
如何把握儿童诗的特点,到达培养学生审美情趣,提高学生创新水平的目的呢?结合近日对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九课《儿童诗两首》(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的教学,笔者认为,创造生动的情境,引导孩子用心灵去感受诗中情感,在诗情与童心的融汇交流中产生共鸣,进而有所感、有所悟、有所思,创造出属于自我的个性篇章。
一、交流中生共鸣
本课的两首儿童诗一为《我想》,一为《童年的水墨画》,都是描述儿童丰富多彩的生活,展示孩童纯真、细致的内心,与学生息息相通。所以,运用不一样的朗读方式,让学生有感情地诵读是体会儿童诗情感美的有效手段,能使学生与诗人产生心灵的共鸣。
《我想》一诗行文跳跃,想象大胆奇丽,表达了一个孩童内心的完美愿望,极富韵律美,学生读起来琅琅上口。本课是略读课文,在教学时,教师注意引导学生做到初读了解诗的资料美,赛读感受诗的节奏美,默读想象诗的意境美,品读体会诗的语言美。在反复地诵读中,学生自主学习,了解到诗中表达的绿化环境、美化春天、探索奥秘、让世界更美的纯真愿望。品读时,孩子们找出了“把小手安在桃树枝上”、“把脚丫接在柳树根上”、“把眼睛装在风筝上”这些生动的用词,感受到了“悠啊,悠……”“长啊,长……”“望啊,望……”“飞啊,飞……”
这种强烈的韵律美,并在教师课件制作的“柳絮飘扬、孩童托腮展望”的情境中进入了想象的天地。“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画面?”教师这一问,使学生与诗中孩童一齐展开想象:“我仿佛看见了草地上盛开着五彩缤纷的花儿,孩子们高兴地唱着春天的歌谣”;“我看见了一棵棵茂盛的树长起来了,绿荫如盖”;“蓝天飘着白云朵朵,令人神往”……孩子们的心灵体会加深了,童心与诗情迸出了火花。学生与诗人在交流,构成了共鸣,自然而然体会到了诗的情境美。
《童年的水墨画》是组诗,包括了三首小诗,分别以“街头”、“溪边”、“江上”为题,表现了儿童极富情趣的生活,似一幅幅水墨画般美丽。情趣是儿童诗的灵魂,是儿童天真活泼的性格写照,是勾勒儿童内心世界的图画,是诗人在充分了解儿童生活的基础上精心寻来的神来之笔,也是儿童诗审美教育的'闪光点。所以,我们不能轻易放过,而要引导孩子走到诗的境界中去,细细品味,轻轻咀嚼,充分领略其中的妙趣,感受其中的美。在动听的乐声中,教师让学生在熟读之后,选择其中的一首细细品味,与全班交流自我最喜欢的句子,并谈自我的感受和体会。比如,“书页轻轻翻动,嘴角漾着丝丝摸不掉的笑……”“忽然扑腾一声人影碎了,草地上蹦跳着鱼儿和笑声……”“是哪个水葫芦一下钻入水中?出水时只见一阵水花两对虎牙……”使学生想象出了孩童在街头沉浸在读书乐趣中、在溪边垂钓欢笑阵阵、在江中戏水玩闹的一个个生动画面。
“作者胸有意,入境始与亲”,好的儿童诗,字字句句都蕴藏着作者的匠心,包含着作者浓烈的情感,我们要尽可能地帮忙孩子们在情感的带动下,体会诗中的妙趣,走进诗的意境,真正产生心灵上的共鸣。
二、共鸣中再创造
新理念指导下的语文教学,更应注重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不仅仅突出课文“工具性”的特点,还应突出“人文性”的特点。尤其是儿童诗的教学,要给学生更多的个体感悟、交流沟通、放飞想象的空间。
儿童诗的篇幅不长,语言精炼,留有许多空间可供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从而补充再现美的诗境,使诗的资料更加充实。《我想》最终一节写到:“我想飞到更远的地方去,可是要和爸爸妈妈商量商量……”教学时就能够借此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孩子还想飞到哪些地方去?你能接下去写一写吗?”再比如《童年的水墨画》这组诗,教师启发学生回顾童年:“诗里用优美的语言向我们展示了童年生活的精彩片断,你的童年生活必须更趣味味。你也来试着用美丽的语言描绘下自我童年生活中的生动场景吧。”
《儿童诗两首》教学反思 篇8
《新课程标准》说:“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儿童诗两首》之一《我想》简短的语言符合学生朗读口味,生动的画面迎合学生本身的想法,所以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中受到熏陶和启迪。
课堂上,我先让学生自由读小诗,告诉老师:你觉得作者的想法美在哪里?学生纷纷说出了自己觉得最美的愿望,说出最喜欢的画面。有的说把小手安在桃树上,比放感觉更轻,有的说“牵着万缕阳光”用了拟人,仿佛看到小手牵着阳光的手;有的说“悠”看出悠闲地荡着秋千,一边还唱着春天的歌。在讲到蓝天是我的课堂的时候,我让学生想象课堂上可能有些什么?学生联系诗歌,与作者一道沉浸在一连串美妙的幻想中,沉浸在童年生活的快乐中,他们说小鸟是我的同桌,白云是我课桌,太阳是我的老师……带着丰富的想象,感受着优美的语言文字,然后让学生用自己语言朗读,他们的情绪被激发,情感被点燃,读着听着,简直是美的享受。
当学完整首诗时,我给学生自由展示的空间,让他们学着也尝试创造自己的诗,按照每一小节的格式和内容,把自己身体的某些器官想象进去写。最后,他们都交上了自己的得意之作:
我想把嘴巴 我想把耳朵,
嵌在风筝上。 安在夏天的森林。
和风儿一起闲聊, 听昆虫奇妙的音乐会,
和小鸟一起歌唱。 听小鸟在枝头动听歌唱。
晃啊,晃—— 听啊,听——
尝尝白云像不像棉花糖。 大自然多么美妙。
我想把头 我想把眼睛
安在花朵上, 装在大树上,
饱尝露水的甘甜, 看小鸟如何飞翔,
欣赏花儿的绽放。 瞧落叶美丽的舞蹈。
荡啊,荡—— 望啊,望——
花枝是我的秋千。 欣赏大自然的奥妙。
我想把眼睛 我想把鼻子
安在火箭上, 安在蜜蜂身上。
带着自己的疑问, 闻荷花清香,
牵着自己的梦想。 嗅熏衣草幽芳。
冲啊,冲—— 采啊,采——
冲上太空探究奥妙。 抱着甜蜜回家乡。
我想把嘴巴 我想把耳朵
装在竹叶身上, 装在大树上。
吮吸春天的雨露, 倾听大树的诉说,
唱出沙沙的歌声。 数着年轮的增长。
盼啊,盼—— 听啊,听——
《儿童诗两首》教学反思 篇9
今天上的是第二组第九课《儿童诗两首》,这是描写儿童的诗,内容上比较好懂。但是既然是诗就应该感受到诗的韵味,诗的美妙。在上第一课时,我用诗歌般的语句导入课文:童年如一幅美妙的图画,画上有你们五彩的生活;童年如一首动听的歌曲,唱着你们童年的欢乐;童年如一首诗歌,充满了你们对未来的幻想和憧憬。然后我用精心准备好的音乐,配乐给学生范读了一次课文,学生们真的感觉是陶醉了。接下来学生就跃跃欲试,想自己读诗了。我先让学生自由读,然后单个读,合作读。学生们个个声情并茂,读的抑扬顿挫,仿佛自己也身临其中了。最可喜的是我们班上,平时不爱举手的学生也自信的举起了小手,在这些学生读前,我就问其他同学,你们想从他们读中感受到什么啊?学生们说了:“想感受到悠闲自在,想感受到童年的快乐......”在这些要求下,他们读的有高有低,读的更自信了,同学们给了他们热烈的掌声。在读好的基础上,让学生谈感受,不言而喻,儿童对春天的喜爱,童年时代的自由,天真.....,都感受到了。学诗也是为了写诗,接下来我给了学生几个词语让仿照课文写:我想-------- 贴近----------聆听---------感受--------,也可以自己想,几分钟的时间,学生写出来了
我想把耳朵
安在世界的最高处
聆听世界的旋律
分享大地的歌唱
这是我们班平时学习不太好的一位男生写的,还有好多我会一一收集起来。
这时我及时的鼓励孩子们:“看来我们班的这些孩子们将来都是大诗人,”孩子们脸上露出了成功的微笑。
毕竟是孩子们只要敢于写,大胆写,相信他们就是最棒的。在整堂课中,孩子们脸上都洋溢着笑容,我感到好满足,因为孩子们都深入其中,认真感受诗歌的美妙,他们学会了读,学会了聆听,也学会了只要大胆写,就会有诗样的童年。
《儿童诗两首》教学反思 篇10
这篇课文由《我想》和《童年的水墨画》这两首儿童诗组成。一首写出了儿童神奇的幻想,另一首则如水墨画般勾勒了三个典型的儿童生活的剪影。
在教学《我想》时,我先让学生自由读小诗,提问:你觉得作者的想法美在哪里?学生纷纷说出了自己觉得最美的愿望,哪一个最令你神往?说出最喜欢的画面。有的说“牵着万缕阳光”运用了拟人的手法,让人感觉春天的阳光是那样地柔和;有的说“长”看出春天万物生长,草木葱翠,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讲到“蓝天是我的课堂”的时候,我让学生想象课堂上可能有些什么?学生联系诗歌,发挥想象,与作者一道沉浸在一连串美妙的幻想中,他们说小鸟是我的同桌,白云是我课桌,太阳是我的老师……而教学《童年的水墨画》时,则是先让学生自由读诗歌,再在每个小标题的后面加上一个表示动作的词语来概括每一小节的大意。接着则是交流大意,学生提疑,最后诗句赏读。在两首诗歌都教学完后,则让学生按照《我想》和《童年的水墨画》的体裁二选一仿写和创作诗歌。
课后,师傅说,仿写习作环节,让学生创新思维是好,但若是缺少指向性,若能将二选一改成就仿写《我想》会更好。师傅还说:诵读是诗歌教学的主要方法,过多地分析诗歌,学生没法感受诗歌的韵律、节奏和意境。的确,我在分析诗歌语言魅力的同时,主要让学生粗略地自由读,再加上齐读,却忽略了让学生反复诵读。
诗歌教学中,只有重视朗读、重视指导朗读的方法、重视创设朗读的情境,才能真正让朗读成为语文课堂上最美丽的风景。
《儿童诗两首》教学反思 篇11
1、本文是略读课文,所以要引导学生通过自主独立的读书,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读出感情。要充分注意到课文的体裁特点,读诗要边读边想象,要重视形象感悟、整体把握。
2、在学生读通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交流自己的感受,尽量在学生交流中拓展学生的思路,可以就语言进行交流,可以就感受到的童年生活的快乐进行交流。教师相机指导,如“读《我想》,你觉得作者的想法美在哪?”“读《童年的水墨画》这首诗,你看到了怎样的画面?这个画面给你怎样的感觉?”等,结合学生的感悟,引导学生充分地朗读课文,读出感情,读出自己的感悟。
对《我想》一诗的朗读,要读出幻想的意味,边读边想象,才能入境;对《童年的水墨画》一诗,要读出诗的意境。朗读时,要注意引导学生评读,互相取长补短。
3、要重视语言的积累。对于这样语言清新、意境优美的儿童诗,可鼓励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把自己喜欢的内容背诵下来;还可以结合《我想》,让学生模仿写出自己美妙的想象。
4、如果学生对儿童诗感兴趣,可以举办儿童诗朗诵会、办儿童诗主题手抄报,也可以向学生推荐几首儿童诗,拓展阅读,以丰富他们的语言积累,激发读写儿童诗的兴趣。
《儿童诗两首》教学反思 篇12
本课由《我想》和《童年的水墨画》这两首儿童诗组成。一首写出了儿童神奇的幻想,一首正如题目一样,如水墨画般勾勒了三个典型的儿童生活的剪影。因为本文是略读课文,所以我引导学生自主独立地读书,把课文读正确、流利,读出感情。在学生读通课文的基础上,我引导学生交流自己的感受,并尽量在交流中拓展学生的思路。开课之前,我说:“同学们,如果有一位神仙站在你面前,能帮你实现一个愿望,那你最大的愿望是什么?”学生沉思了片刻,开始说话了:“我希望爸爸妈妈永远健康长寿。”“我希望我们家里经常充满幸福。”……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都踊跃发言。读《童年的水墨画》时,引导学生思考:你看到了怎样的画面?这个画面给你怎样的感觉?学生迟迟不敢举手。
课堂上,我先让学生自由读小诗,告诉老师:你觉得作者的想法美在哪里?学生说出最喜欢的画面。有的说把小手安在桃树上,比放感觉更轻,有的说“牵着万缕阳光”用了拟人,仿佛看到小手牵着阳光的手;有的说“悠”看出悠闲地荡着秋千,一边还唱着春天的歌。
当学完整首诗时,我给学生自由展示的空间,让他们学着也尝试创造自己的诗,按照每一小节的格式和内容,把自己身体的某些器官想象进去写,也可以写自己看到的某一个画面,下节课交上来检查。
《儿童诗两首》教学反思 篇13
本节课要完成两首诗的讲解。《我想》写了一个孩子一连串美妙的幻想,想把小手安在桃树枝上,把脚丫接在柳树根上,把眼睛装在风筝上,把自己种在春天的土地上,童年是多么的美好幸福。《童年的水墨画》以跳跃的镜头捕捉了童年生活中的典型场景,如“街头阅读、溪边钓鱼、江上戏水”生动地展现了一个个快乐场面。
本节课的成功之处就是较好的完成了课程目标,即:
1.借助拼音读准生字“丫”“汲”,读读记记“花苞、柔软、柳絮、喧闹、梳妆、水、墨画”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体会儿童丰富的想象力,感受童年幸福快乐的生活和美好的愿望,并尝试课下自己写一首小诗。结合课前导读及《同步训练》,可以说比较全面。
美中不足是,引导读还是做的不好,学生读的时候没有激情,课堂上老师讲得太多,放给同学们的时间太少。再就是在体会作者写作目的也即思想感情方面不是很深刻,这个需要在习题讲解的时候重点强调一下。
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学会以学生为中心,给同学们足够的时间去理解、思考和讨论。能够自主解决的问题一定要靠自己,老师有时候只是一个辅助的左右,在适当的时候加以引导,而不是全权负责学生的思考。所以一定要注重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