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烧赤壁》读书笔记
《火烧赤壁》读书笔记1
《火烧赤壁》也就是著名的赤壁之战,这是历史上著名一次一次以少胜多的恢宏战役,淋漓尽致的展现了智者之间谋略的较量,读完让我有很多收获。
这个故事发生的时间是在东汉末年,曹操在平定北方之后,想去攻占南方的东吴。这时候诸葛孔明经过舌战群儒,说服了东吴一同对抗曹操。我认为这场战役的成败有几个关键点:
一、曹盖的诈降,这是东吴周瑜的谋略;
二、战役那天的风向对东吴非常有利;
三、曹操采用了铁索把船只全部串联起来,用来稳定船只;
四、曹操部队都是北方人,大多数不熟悉水性;
五、曹操疏忽大意,过于自信。
这是我总结出来的曹操必败的几点因素。
可以说吴蜀占据了天时地利人和,所谓天时即传说中的“诸葛亮借东风”,地利即水上作战,这是东吴擅长的,却是曹魏的弱点,人和即东吴和蜀国的同心,以及周瑜与黄盖上演的“苦肉计”,可以说曹操的失败是必然的。曹操的铁索连船是条妙计,但当黄盖架着小船点上火,冲至曹操大军的大船时,这场战斗就可以定输赢了。
赤壁之战对于我们今天也有着同样的影响和意义,意义在于做事情时要考虑天时地利人和的因素,去分析问题,就像周瑜一样用SWTO分析,分析自己的弱点,自己的优势,敌人的弱点和优势,针对性的解决。这就是我读《火烧赤壁》的感想和心得。
《火烧赤壁》读书笔记2
数学兴趣班考试中我得了第一名,我得意地对妈妈说:“这个班里我没有对手了,哈哈。”从此再上课的时候,我总是得意的心不在焉的做题,回到家里对家庭作业爱理不理,每次都是到马上就要上课了才匆匆地了了草草地做完,结果这次考试出来以后,我一下子落后到了后几名。真应了那句老话,骄傲使人落后啊,以后,我要吸取教训,再也不能骄傲了。
《火烧赤壁》读书笔记3
今天,我和爸爸一起读了一篇文章——《火烧赤壁》。
《火烧赤壁》讲述的是吴、魏两国的交锋。大家都知道曹操这人老谋深算,能文能武,特爱作诗。不过,他又是个刚愎自用、爱惜将才的人。而周瑜和黄盖就利用曹操这个性格,制定了火烧曹营的计策。东汉末年,魏国为了夺取江南东吴这个地方,便在赤壁和吴国交战。吴国每个人都知道敌众我寡,硬拼是没有办法赢的。此时吴国的大将黄盖根据曹军的情况,给周瑜出了一个火烧曹营的计策:首先,黄盖写了一封投降的`信给曹操,曹操深信不疑。
第二天,他便带着兵马,出船去迎接。黄盖趁东南风很急的时候,把装有芦苇、火硝、硫硝的20条船飞快地冲向曹军。周瑜带着兵在后面跟着。到这20条船离曹军只有一千米的地方时,黄盖就叫每条船上的人将芦苇点着,一下子火便烧遍了整只船,黄盖带着兵从小船逃走。这20条船顺着东南风的方向飞速撞上了曹军的船,因他们的船用铁索连着,无法分开,而且他的兵都是北方人,不懂水性,火一眨眼便点着了曹军所有的船。这下子,那些曹兵的哭喊声混成一片,曹操的人马烧死的、淹死的不计其数。曹操看了,慌了手脚。
忽听背后鼓声震天,原来周瑜的兵马埋伏在这儿,曹操见手下的兵都丢盔弃甲,无心应战,只好从华容道逃走了。
《火烧赤壁》读书笔记4
《火烧赤壁》讲述的是曹操想带领十五万大军抢夺东吴江南的地方。庞统的连环计成功后,周瑜决定用火攻来对付曹操,先让黄盖写信诈降,让曹操毫无防备。曹操不知有诈,黄盖的船借着东风飞快地冲进曹军的水寨。
火烧赤壁是靠了团体的智慧战胜了曹操。因为先是庞统出了连环计,周瑜出了火攻的主意,诸葛亮前来借东风,最后是黄盖写诈降书来攻打曹操。
在日常生活中团体的力量是巨大的,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团体可以互相帮助,把缺点弥补。
日常生活中,我们还需要智慧,在遇到困难是不能直接不
加思考就硬做,要多动脑筋,想出化解困难的好办法。考卷上有一道难题,我们不能空着不做,得通过脑子的思考来寻找一个正确的答案。
我们也需要勇气,如果没有勇气的话,你的智慧也是用不上的。比如遇到小偷,你想好了怎么抓住他,可你们没有勇气不敢与小偷去拼搏,你也就抓不住她。
生活中既要有勇气,又要有智慧,让我们做一个智勇双全的人。
《火烧赤壁》读书笔记5
《三国演义》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它刻画了魏、蜀、吴这三个国家的故事。今天我读了选自罗贯中的著名小说《三国演义》中的一个故事——火烧赤壁。
曹操想要夺取江南,吞并东吴,消灭孙权﹑刘备统一中原。孙权与刘备联合。黄盖献上火攻之计,周瑜﹑黄盖又连施苦肉计,后来火烧赤壁,曹军损伤无数。
曹操为什么会输得如此惨烈呢?是因为兵力不够吗?难道曹军八十万大军还胜不过孙权的三万人马吗?这是曹操罪有应得,谁叫他这么坏。其实我们做人应该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坏人、或是没有用的人。曹操是轻易相信别人的人,先是中了庞统的计,再是信了阚泽的诈降书。曹操,你平时不是谨慎多疑的吗?为什么现在你也逃不过庞统的连环计,你太轻敌,仗着自己人多,周瑜人少,就一定会获胜。
读完这个故事后,告诉我们做人一定会变通,比如被人抓了,你一定不要放弃,你在那里等死,不如拼一拼,或许还有转机,所以说我们不管遇到什么困难,一定要坚持到底。
一天,刮起了一阵子大风,吹进了周瑜的心中,他一呕血,倒在了地上。
我感到诸葛亮这私人很伶俐,上知天体,下知地理,成功帮忙周瑜借来东风,火烧了曹营,使周瑜再次获胜。
三国演义之火烧赤壁你们应该听!我读了以后,真是大快人心。那么让我给大家讲讲吧!
这场战役是诸葛亮策划的。其策略非常周全,让我们不禁感叹他的聪明才智。鲁肃请诸葛亮帮忙,诸葛亮写下了十六个字“欲破曹公,宜用火攻: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其实诸葛亮早就预知快要刮东南风了,故意扮成道士在七星坛作法求风,当天半夜三更,果然刮起了东南风,于是周瑜派黄盖去给曹操送信,安排进攻曹操。曹操以为黄盖是真降,于是约定黄盖押着运粮船去投降,船头插着青龙牙旗作为信号。
黄盖带着二十只火船,船内装满了干柴、芦苇,上面有铺满了硫磺等引火等,而且还用稻草成了稻草人,套上军服,不仔细看,还以为是一批批士兵,于是向曹营进发,曹操信以为真,看见大批船队及士兵一同投降,暂时掉以轻心,当船队即将靠近的时候,曹营有人发现有诈,开始防备,但是曹操的船被铁链锁住,动弹不了,黄盖不顾阻拦,指挥各船一起点火,这时,风又大,转眼间,曹船全部引燃,上面顿时成了烈火冲天,曹军大败。
这次让我目睹了“万事俱备,只欠东风”。真是好爽呀!
《火烧赤壁》读书笔记6
今天,我怀着沉重的心情又一次品读了《火烧赤壁》这篇课文,有了更多的感伤。
这篇课文选自罗贯中的著名小说《三国演义》,故事发生在东汉末年,话说曹操豪情满怀,挥师南下,想要夺取江南,吞并东吴,消灭孙权、刘备统一中原。孙权与刘备联合,率军在赤壁与其相抗。黄盖献上火攻之计,周瑜、黄盖又连施苦肉计,再使阚泽去送诈降书。后来火烧赤壁,曹军损伤无数,只得丢盔弃甲,狼狈而逃。
曹操呀,你为什么会输得如此惨烈呢?是兵力不够吗?难道你八十万大军还胜不过孙权的三万人马,顷刻间就灰飞烟灭了吗?是士气不振吗?想你曾破袁绍、斩吕布,一路高歌,势如破竹。也许是你轻易信人,先是中了庞统的连环计,再是信了阚泽的诈降书。曹操啊,曹操,任你生性多疑,也逃不过庞统的连环计;也许因为你们是远来之师,一路跋涉,筋疲力尽,周瑜完全是以逸待劳;也许是你们人生地不熟,而周瑜拥有长江天险,才会牵着你们的鼻子走;也许是你太轻敌,仗着自己人多,周瑜人少,就一定会获胜;也许是你的士兵都是北方人,不识水性,别看在陆地是精锐之师,所向披靡,无战不胜,可一到像长江这样的大江、大河之上,就成了一群乌合之众了;也许是诸葛亮太聪明,东风有意周郎便呀;也许曹操呀,你的败给现代人留下了不少疑问,至今仍有许多人在争论,你的败到底是必然的,还是天意呢?
《火烧赤壁》读书笔记7
东汉末年,曹操率领大军夺回东吴领土。东吴的周瑜出兵赤壁,与曹操隔江相望。
曹操是北方人,不习惯水战。曹操叫人用铁绳和木板把船连接起来,船就比较稳了。
周瑜和刘备的军师诸葛亮商量,觉得曹操兵力多,军容齐整。如果他正面作战,孙刘联盟不可能取胜,于是他们决定采取火力攻击,安排了一系列策略。有一天,周瑜召集众将商议攻打曹操,老将黄盖认为对方实力太强,不妨投降。周瑜怒不可遏,命人打黄盖五十棍。黄盖挨打后,上书曹操,说要去找曹操。这时,埋伏在周瑜军营中的曹骏探子也传回了周瑜打黄盖的消息。曹操相信黄盖真的要投降了,非常高兴。
这时,举世闻名的军事家庞统也来看望曹操。曹操很高兴,马上问了庞统一个他很担心的问题。原来曹操的士兵都是北方人,不会用水打仗,经常因为不满意南方的水土而生病。庞统道:“这有什么难的?大小船搭配就行了,首尾相接三五十条船,用铁绳锁好,上面铺木板。”曹操连忙依法行事。
果然,曹操的战船用铁索接上后,就掀起了巨浪,一点也不撞。士兵在船上造枪造刀,就像在陆地上一样,一点也不晕。曹操大喜,谋士曰:“战船链当然好,但对方若火袭,则难逃。”曹操哈哈大笑说:“放心吧。我们在北方,他们在南方。现在是冬天。只有西北风。东南风在哪里?如果他们用火攻击,不就自焚了吗?”大家都夸曹操学识渊博,于是放松了警惕。
这一天,东南风很急。曹操站在船头,看到一群船只向北驶来。随风而来,曹操很得意。十几艘船乘风破浪,很快就到了曹操的军舰前。
黄盖手一动,船突然起火。原来船上全是柴火、油脂等易燃物品。随着东南风,燃烧的小船撞上了曹操的战船营地,曹操的战船立即起火。因为被铁链锁住,无法逃脱,变成了一片火海。
曹操慌忙弃船上岸,岸上存放粮草的营房却也被周瑜预先埋伏的士兵烧毁。孙刘连乘势而上,曹骏大败。曹操大乱爆发,逃回北方。
《火烧赤壁》读书笔记8
一天,刮起了一阵子大风,吹进了周瑜的心中,他一呕血,倒在了地上。
鲁肃把她扶起来,找到达诸葛亮后,诸葛亮轻视不赞同地说:都督的病我能治。于是他在一张纸上写了十六个字,递给了周瑜。周瑜看完,非常吃惊,刚刚刮的风是西北风,但要火烧曹操的战船需求刮东南风,尽刮西北风,他的规划就完蛋了。于是,他又急了,病一下子发作,他便着手烦请诸葛亮了。诸葛亮早已测出几天后要刮东南风,于是就说:10月1日月二十到二十二日之间,我保障借东风,帮你们烧曹操的军营。10月1日月二十晚,果不其然刮起了东南风。黄盖携带二十只火船进击了。程昱一看有异样,便大叫了一声非常不好。这句话提示了曹操,他派了一个大将去中途阻挡,不过却被飞来的一支箭射翘辫子。就这么曹操的军营就被火烧了。
我感到诸葛亮这私人很伶俐,上知天体,下知地理,成功帮忙周瑜借来东风,火烧了曹营,使周瑜再次获胜。
《火烧赤壁》读书笔记9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流。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从苏轼的诗中,火烧赤壁的那一幕幕仿佛再次浮现于我们的眼前!
趁着寒假闲来之时,我又捧起了《三国演义》用来打发时间,《三国演义》不愧是四大名著之一呀!每读一次,便有另番不同的感想,百看不厌。在《三国演义》中,我最喜欢读的就是《火烧赤壁》了。
赤壁之战,是发生在三国时期蜀、魏、吴的故事。为我们讲述了东吴和刘备方派庞统给曹操献计,把船都用铁索连起来,以解决船身摇摆,北方士兵水土不服的问题。然后黄盖用苦肉计“周瑜打黄盖“,让黄盖假装投降于曹军。正值黄盖投降当日,诸葛亮又在七星坛祭得东风,然后黄盖带着满船容易着火的材料就去投降了。等到曹操知道黄盖的阴谋时,已为时已晚。曹军的船因全部被铁索连着,火烧起来,导致损失惨重,从此削弱了曹操的实力,确定了未来三国鼎立的局面。
在这个故事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就是黄盖,为了吴国,他和周瑜用了”苦肉计“。为了博得曹操的信任,被挨了几棒子。我想当时那几棒子打得一定很重,否则怎能让曹操相信黄盖真的是投降了呢。他待人诚恳,遇事沉着冷静,精忠报国,视死如归,真是一个值得我们学习的英雄人物。
火烧赤壁
摘要
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曹操扫平河北,北征三郡乌桓,消灭袁氏残余。建安十三年元月,曹操回到邺郡,造玄武池训练水军,准备南征,统一天下。建安十三年秋七月,曹操率大军十余万南征刘表,八月,刘表病死,九月,曹操到新野,刘琮投降,曹操兵不血刃取得荆州。
刘备败走长坂坡,被曹操派遣的精锐骑兵追上,刘备军主力被歼灭,刘备侥幸逃到夏口,与关羽、刘琦等汇合。
这时孙权的使者鲁肃与刘备取得联系,刘备派诸葛亮为使前往孙吴,准备联合抗曹。诸葛亮以高明的外交手段成功缔结了孙刘联盟,联合抗曹。孙权派都督周瑜统率吴军精锐三万人,迎战曹操于乌林、赤壁。
建安十三年十二月,周瑜先长江水战挫败曹军,紧接着在乌林火攻,曹操败走华容,引军北还,失去了统一天下的良机。
从曹操南征到引军败走近半年的时间,而赤壁之战持续则一个多月,这次战役周瑜以三万精锐大败曹操十余万大军,创造了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经典战例。而曹操失去统一的机会,三国鼎立的局面拉开。
这次战役也是对后汉三国历史影响最大的战役。
引言:
孙子说:“故胜兵若以镒称铢,败兵若以铢称镒。胜者之战,若决积水于千仞
之溪者,形也。”
先说周瑜:
背景分析:严格来说,作为防守方,想真正的防卫大江是非常难防的,因为军队如果分散在沿江的防线上必然造成在战术主战场的局部空间的防卫薄弱(如同沿江撒沙子一样),因为处于外线的敌人在渡江的方向上是掌握主动权的,所以可以集中优势兵力突破分散在江防的防守方。所以防卫大江或者岛屿,有如同防卫长城一样,如果分散兵力,就容易造成一点击破,各个击破,所以一般采取纵深机动防卫,就是利用天险进行要点防守,寻找外线敌人的进攻弱点进行有效的突破,比如补给线,粮道,兵道等方面。而作为内线进行跨区域联合防守,当防线
上某点被敌人有效突破的时候,区域内可以根据情况派遣机动军队进行补救,并且防守的态势可以呈现扇型,几个区域间可以协同作战。所以固守战术要点,并且寻找敌人的弱点是内线破敌的关键。所以周瑜和孙权进行商议,周瑜延江固守要点,而孙权筹集军队在柴桑(九江)进行机动,其实从柴桑到江夏时间很短,因为过了夷陵,江水平缓,沿江西北进的速度也很快。
而作为内线防守长江防线的周瑜熟悉水战,并且熟悉战术,他知道寻找到曹操的军队的集结地就是他防守地战术要点(因为曹操是外线作战,补给线比较长,而且分兵两路南下,一路走汉水,一路走南郡,所以需要汇聚一处集结渡江。详细见下文),而因为刘备占据了曹操东进的要地夏口,那么作为一个区域的指挥官,他重点要防卫曹操南下渡江,并且要在等待中,寻找曹操的漏洞。再说曹操:
背景分析:曹操严格来说没有在南方进行过作战,所以他并不熟悉水战,他在北征乌桓后,在玄武池演练水军,相信他的当时目的就是对付南郡的刘表,暂时还没有准备备战东南的孙权。
曹操在获得南郡后,在荆州之战中,曹操的兵力分散,这是因为曹操初步战略意图非常明显,就是拿下全部荆州,而荆州出去襄阳外,还有重要的南郡和毗邻孙权的夏,樊口这两大战略要点,所以曹操分兵两路,一路南下取得南郡,另一路从襄阳延汉水南下准备攻取夏口。而刘备的东退导致了南下的水军不能夺取夏口,所以需要和夺取南郡的另一支曹操的主力进行汇合。有人会问,既然长江各处都可以渡江,为什么曹操不从南郡渡江,为什么一定要从乌林,陆口南渡导致了赤壁之战那?因为延南郡向东到陆口一带,长江以南是云梦大泽和洞庭湖,即使渡江也并不利于补给和行动,而且乌林处于两路南下军队的汇总之所,而且补给可以沿江也可以走陆路,补给方便。故曹操会选择在这里把主力进行集结,而周瑜也这是因为上述的原因,所以才在长江的南岸的陆口阻止曹操渡江。
既然曹操战败了,我们仔细分析其失败的原因,在战术上曹操面临两个新课题,就是如何渡江作战和水军陆军联合作战的问题。
其实既然守江方守的辛苦,并且弱点也是处处体现,所以攻击方突破江防最常见的方法就是多路渡江,利用多路局部渡江点形成优势,充分利用兵力多的特点,有效的形成主攻和侧应的战术(.孙子说: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故善出奇
者,无穷如天地,不竭如江海。终而复始,日月是也。死而更生,四时是也。)。从历史上看,无论是晋灭吴还是隋灭陈,宋灭南唐,都是利用兵力优势,多点渡江,让敌人虽然有区域防守,但迫使守江一方处处受制,机动不得,顾此失彼,难以全方位机动。(孙子说:故用兵之法,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可以仔细分析其战术原理。)而在赤壁战场上,曹操在渡江上形成了单点渡江的态势,形势对自己非常不利,这恰恰证明了曹操并不熟悉渡江作战的特点。曹操再有的战术问题就是水路协作的作战问题,曹操在陆口和周瑜的水军交锋,大败而回,而曹操并没有明显的意识到水军是这场战争胜负的关键,他的思维模式还停留在陆战上,即局部战场的人数和补给是胜负的关键。而作为习惯水战的周瑜他面对的主要对手则是屡战屡败的刘表的水军,而刘表的水军早在以前跟周瑜的作战中早已经被杀破了胆,而且关键是曹操对于他们的态度很明显,他们不过是一支被迫投降的军队,所以他们的士气和战法都很低落。在水战方面,周瑜的优势是很明显的,而且可以说远胜曹操,足以达到阻止曹操南渡的战术目的的。所以曹操失败的原因就是不熟悉渡江的战术和对于水路的协作的战术不熟悉。再总结周瑜的胜利原因。周瑜作为一个战区的指挥官,他了解自己军队的特性,并且在跟孙权的军事讨论中提出了曹操军队的缺点,就是曹操不熟悉水战,而且军队长途跋涉,早就是强弩之末了。(孙子说:凡先处战地而待敌者佚,后处战地而趋战者劳。故善战者,致人而不致于人。能使敌人自至者,利之也;能使敌人不得至者,害之也。故敌佚能劳之,饱能饥之,安能动之。)并且他熟悉防守长江的方法和战术,他和刘备阻止了曹操的南下,并且他寻找到机会大破曹操。说到这里就不能不说一个孙子也提及的问题:“等待”。(孙子曰: 昔之善战者,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不可胜在己,可胜在敌。故善战者,能为不可胜,不能使敌之必可胜。故曰:胜可知,而不可为。)
在战争的过程中,形势的变化是瞬息万变的,但是能够属于利用形势的指挥员是才是真正的战术家,而如果能够创造一个机会和把握一个机会更证明这个指挥家的才能的确不凡。从三国的三场主要战役中,三个杰出的指挥官,曹操,周瑜,陆逊都是属于利用对手在战术上的缺陷,并且耐心的等待,并在等待中寻找和发现敌人的战术漏洞,并予以坚决的突击,破袭,导致一场场影响深远的变化。而他们全都是在战术对峙中,因为敌人不熟悉军事,或者不熟悉战术而产生失误,甚至错误所导致体现的漏洞。如官渡之战中袁绍在外线进攻中忽视补给线的漏洞,被曹操抓住,赤壁之战中曹操不熟悉渡江的战争和水路混合作战,而被周瑜寻找到了机会,刘备的问题(我在下一篇-夷岭之战中会提及)被陆逊寻找到了战机,他们的共同点就是首先寻找一个战术平衡点(故善战者,立于不败之地,而不失敌之败也。)来形成僵局,并且利用自己灵活的战术去破袭敌人,如曹操利用外线的补给过长的漏洞,周瑜利用曹操不熟悉水军的漏洞,陆逊利用刘备军队过于分散而把握住了机会。
其实曹操,周瑜和陆逊作为三场决定性战役的指挥官,他们都是善于把握瞬息万变的战机而著称,可以说是都是高明的战术家。不过他们各自有不同的战术特点,曹操从破徐州就演绎了机动和穿插作战的战术,(关于机动孙子说:故善动敌者,形之,敌必从之;予之,敌必取之。以利动之,以卒待之。)(关于机动作战的原理孙子说:出其所不趋,趋其所不意。行千里而不劳者,行于无人之地也;攻而必取者,攻其所不守也。守而必固者,守其所必攻也。故善攻者,敌不知其所守;善守者,敌不知其所攻。微乎微乎,至于无形;神乎神乎,至于无声,故能为敌之司命)而在官渡中更是准确的寻找了战机,可以说熟悉陆战的基本战术特点,而周瑜利用曹操不熟悉水军的特点,大胆使用火攻破袭敌人,可以说精通水军。而陆逊在等待中,利用刘备军队分散在漫长的树林中的弱点(个人认为刘备这个错误比袁绍还低级),火攻破刘,体现出其良好的军事素养。(.孙子曰: 昔之善战者,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不可胜在己,可胜在敌。故善战者,能为不可胜,不能使敌之必可胜。故曰:胜可知,而不可为。)
所以赤壁一战,曹操方面反映了曹操不熟悉渡江作战的特点,体现了他习惯陆战的特点即在兵力和补给上压倒对方,而周瑜熟悉水战,并且准确的分析出曹操军队的缺点就是不熟悉水战和渡江作战的特点。所以有算胜无算,并且周瑜把握住了机会,大破曹操,已经足以证明他的确是优秀的战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