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结合新农村建设深入学习贯彻市委一届十八次全会精神
刚刚结束的市委一届十八次全会,是我市即将迈入“十一五”时期召开的具有重要和深远影响意义的会议。市委书记胡世英同志代表市委常委会所作的报告及审议通过的《绥化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认真贯彻落实了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和省委九届七次全会精神,从绥化实际出发,着眼国际国内发展的新形势,站在历史和时代的新高度,全面谋划和描
绘了我市未来五年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确定了“十一五”时期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和发展重点。胡世英同志的报告和《纲要》站位高、认识深、谋划远、目标新、措施实,体现了大发展、大思路、大手笔和大气魄,是站在新的起跑线上向新的目标跨越的战略部署。学习好、贯彻好、落实好市委一届十八次全会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市工作的重要任务,也是我们人大工作的一项中心任务。
一、准确把握全会的精神实质
市委一届十八次全会继往开来,与时俱进,是发展历程的科学总结、发展理论的再次创新、发展模式的不断跃升、发展任务的深度谋划、发展措施的明晰强化,具体要把握四个体现。对此,必须深刻领会和准确把握。
第一,体现了大发展。发展是硬道理。抓执政为民第一要务是发展,科学发展观第一要务也是发展。发展是解决绥化一切问题的关键。抓住机遇,加快发展,是市委紧紧把握、始终贯穿的主题。“十一五”时期,是绥化实现经济和社会事业快速发展的重大战略机遇期,能不能抓住重大战略机遇,实现快速发展,对绥化的未来至关重要,意义深远。市委一届十八次全会,站在时代的高度,本着对历史和人民负责的精神,立足大发展,着眼大发展,围绕大发展,突出大发展,用战略思维和发展的眼光确立未来五年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和原则、发展重点和措施,规划宏伟,目标远大,措施可行,令人鼓舞,令人振奋,给人以动力、给人以希望。全会对绥化“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产生的重要影响和指导作用是不可估量的。全会确定的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将引领全市经济和社会进入全面提速的新的发展时期,使未来的五年成为绥化经济腾飞的五年,社会各项事业高速发展的五年。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更多的五年。市委对于未来五年作出的战略构想和总体部署,体现了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体现了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新认识、新把握,体现了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驾驭能力和领导水平,体现了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宗旨观念,体现了团结、务实、拼搏、图强的新绥化精神。
第二,体现了大思路。站位决定层次,视野决定思维,思路决定出路。市委一届十八次全会坚持高站位、广视觉、借大势,提出了绥化发展的大思路、大构想,方向、目标更加清晰明确。令人振奋。全会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制定的未来五年绥化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注重长远与现实结合、速度与质量统一、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胡世英同志提出今后一个时期全市及市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建设“两城四地”,实现“两个翻番”,努力建设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新绥化。这是市委总揽改革发展全局,全面分析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形势,按照新形势、新任务要求,准确把握发展机遇作出的科学判断和战略构想。同时,在发展原则上提出的“六个坚持”,充分体现了市委在发展理念、发展思路方面的拓展和升华,将有力地促进绥化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推动社会的全面进步。深入学习领会全会精神,坚持原则和发展重点,具有抓住机遇、加快发展的导向作用,振奋人心、提升民志的凝聚作用,催人奋进、奋力赶超的激励作用,充满信心、奋发有为的鼓舞作用。
第三,体现了大气魄。发展目标的确定,是一个遵循经济规律科学预见的问题,更是一个追求作为的胆识和气魄的问题。能否在科学发展观的前提下保持一种大气势和大气魄,是精神的体现,也是斗志的凝炼,必将演化为追求大作为的雄心和现实生产力。市委着眼“十一五”期间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实际,紧紧抓住“十一五”的发展机遇,提出了全市“十一五”时期宏观调控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738亿元,年均增长11%,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600美元,年均增长10.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1%,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4%,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20%,全口径财政收入和一般预算收入年均分别增长12%和13%,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分别增长7%和6%。确定这样的发展目标,是从绥化发展实际需要出发的。我市经济欠发达的现实,决定了不发展不行,发展慢了也不行,必须要加快提速,扩大总量,提升竞争力。实现这一奋斗目标,将使绥化经济发展实现质的飞跃,同时带动各项社会事业取得历史性的突破,全市人民的生活水平将上一个新的台阶。
第四,体现了大手笔。全会提出要突出抓好“大产业、大园区、大项目”建设,不断提升区域经济的整体实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促进城乡协调发展。“三大一新”科学
第二篇:关于认真总结学习贯彻市委十二届七次、八次全会精神的汇报材料
关于认真总结学习贯彻市委十二届七次、八次全会精神的汇报材料
中共哈尔滨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工委
市委十二届七次、八次全会提出并确定了“超越自我、再塑形象、奋起追赶、努力晋位,把哈尔滨建设成为现代大都市”的总体发展目标和“北跃、南拓、中兴、强县”的发展战略,并就谋划和抓好大项目、推进思想解放、增强发展意识、改革完善体制机制、加强班子和队伍建设等进行了全面部署,为哈尔滨实现好发展、快发展、大发展指明了方向,勾画出了哈尔滨市未来发展的宏伟蓝图,是立足哈尔滨市情、着眼哈尔滨全局发展而提出的重大决策和部署,也是今后一个时期哈尔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思想和行动指南。在市委十二届七次、八次全会召开后,高新区党工委迅速组织各部门领导干部认真学习了会议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市委十二届七次、八次全会精神,并结合高新区科技创新城建设的实际情况,采取以下几点做法:
一、肩负起时代和历史的重托,努力实现思想上的新跨越 市委十二届八次全会明确提出了哈尔滨要实施“北跃、南拓、中兴、强县”的城市发展战略。“北跃”的核心内涵是“以水定城,科技兴城”,在市委、市政府给予的重托和厚望下,建设科技创新城已经成为高新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主要任务。对此,高新区党工委对高新区所有干部提出了强化三个意识:
1、强化责任意识,增强超越的使命感
科技创新城的建设肩负着中共中央提出的“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
产业”的重任,担负着全省建设“八大经济区”,特别是“建设高新科技产业集中开发区”的重托。科技创新城的建设,将为我市乃至全省的科技产业发展搭建一个良好的平台,同时也为高新区的未来创造广阔的发展空间。作为高新区的同志,要充分认识到当前所肩负的光荣使命,充分认识到肩上的责任非常重大。
2、强化危机意识,增强超越的紧迫感
几度被国家科技部评为“全国先进开发区”的哈尔滨高新区已经走过了20多年的发展历程,而现在,高新区又站在两区管理体制调整后的新起点上。在全国各城市开发区都已发展成当地经济龙头的严峻形势下,我们必须正视不足,寻找差距。百舸争流,不进则退,慢进亦退。面对科技创新城建设这样一个崭新的课题和宏大复杂的工程,高新区的干部同志只有发愤图强,超越自我,奋起直追,自觉投身到科技创新城建设的洪流中,才能重塑高新区形象,重振高新区雄风。
3、强化机遇意识,增强超越的自信心
是否能够把握住机遇,关乎着一个地区的发展,甚至生死存亡。现在省、市各级领导在科技创新城建设上赋予了我们重托和厚望,各个部门也纷纷给予了高新区大力支持。面临这样一个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我们高新区要懂得把握机遇,建立自信心,更要坚信通过过去的实践探索和未来建设的合理规划,我们这支队伍一定能够完成市委、市政府赋予我们的任务。
二、走特色发展道路,努力实现工作上的新跨越
今年是科技创新城的开局年,又是高新区再次创业的起步年。如何开好局、起好步,关系到我们能否向党和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也直接影响到高新区和科技创新城未来的发展。因此高新区确定了当前和今后发展的总体思路: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北跃”发展战略,以科技创新城为核心,强力推进招商、建设、融资、服务四个方面重点工作,全面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科技成果转化能力、高技术产业承载发展能力,持续促进科技资源集聚、科技创新、科技创业、科技产业发展,努力成为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基地、优化产业结构的平台、发展区域经济的增长极。
1、启动战略研究,深化发展规划。
战略决定长远发展,思路决定未来出路。科技创新城发展的初步规划已经得到了省、市各级领导的认可。但如何使科技创新城建设避免“千城一面”、如何将大型企业“引得进来、留得长久”、如何形成我们在国内科技新城中独具特色的品牌,这都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地研究。制定长远的发展战略,也就显得尤为重要。
2、走特色发展道路,争创国内一流。
树立一流的目标是实现工作跨越的前提。高新区树立“争创全国一流开发区”的宏伟目标,通过不懈努力,把自身建设成全市新的经济增长极、全省新兴战略产业集聚区,甚至是国家级自主创新示范区。同时要充分借鉴国内外先进地区发展经验,不断挖掘自身潜能,在主导产业、环境建设、服务体系和运行机制等方面形成自己的特色,打造国内一流的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3、突出工作重点,把握事业全局。
高新区在目前和今后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工作中心只有一个,就是建设科技创新城。科技创新城的主要功能布局是“一城、两园、三个体系、五个产业”。即在科技创新城内建设科技创新园和科技产业园,在科技创新园中构建高新技术研发、高新技术孵化、高新技术市场三个体系,在科技产业园中发展新材料产业集群、新能源产业集群、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光机电一体化产业集群、电子信息产业集群等五大产业集群。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高新区计划用三年左右的时间,投入100多亿元,全面建成科技创新城20平方公里的起步区,吸引国内外知名技术创新机构50家,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0亿元,工业总产值150亿元,高新技术企业产值100亿元。初步建成创新研发机构集聚、高新技术企业汇聚、高端人才凝聚,多功能科技街区、现代化产业园区与人文生态景观、居住生活休闲功能互补、有机互动的科技新城,进而成为立足龙江、服务全国、辐射东北亚的科技资源最富集、科技创新成果最多、产业转化能力最强的区域性技术创新中心,国内知名的高新技术产业化示范基地,我省高新科技产业集中开发区建设的龙头和样板。
2010年科技创新城建设工作的重点,就是四项重点工作:第一项是围绕科技研发和产业项目培育,抓好招商引资工作,预计全年实现外资实际到位3200万美元,内资实际到位24亿元人民币;引进研发机构10个;科技创新园项目开工面积100万平方米,科技产业园项目开工面积100万平方米。第二项是探索多元融资渠道,年内落实
融资22亿,确保科技创新城建设发展的需要。第三项是坚持速度、规模、质量并重,推进新区建设,高新区投资建设的火炬大厦、科技创新大厦、软件园、标准厂房、综合展馆、会馆等项目一期工程必保按计划开工建设。其中,软件园和标准厂房项目实现当年竣工,其他项目的形象进度将按计划推进,火炬大厦、科技大厦等地标性建筑要完成建设进度的50%。第四项是提升服务水平,完善审批服务及相关配套服务,优化服务环境,达到落商、安商、富商的目的。
目前,科技创新城已有14个研发项目入园,3个项目已经开始开工建设,创新城核心区基础设施和项目供电工程都已结束并开始供电,今年计划完成的8条道路的雨水、污水、自来水管线铺设工程也开始全面施工,所有的建设工作都在有序的进行当中。一座未来之城已经指日可待。
三、积极投身到二次创业的伟大事业当中,努力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
建设科技创新城这项光荣而艰巨的任务,为高新区事业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也为个人的发展搭建了一个施展才华、实现人生价值的舞台。在这项历史任务面前,高新区全体党员干部在党工委的正确领导下,努力做到:
1、只争朝夕地工作
美好的蓝图,只有沿着正确的方向艰苦努力,才能变成现实。科技创新城建设是一个艰苦的攀登过程,需要长时期的艰苦奋斗。这就要求我们发扬奋发有为、忘我奉献的精神,锲而不舍、持之以恒地努
力工作;要求我们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加快工作节奏,确保跨越发展速度;要求我们统筹兼顾、突出重点,以确保全年各项任务目标圆满落实。
2、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建设科技创新城是一项复杂艰巨的工作,需要每个人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不断提高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构建特色优势,要求我们必须打破传统思维习惯的束缚,打破对传统工作方式的依赖,用创新的思维和方法,解决工作中的难题。创新来源于不断地学习,要在学习先进地区的成功经验、学习与自身工作密切相关的科学理论知识,把先进地区的成功经验和前沿的科学理论知识与自身工作实际紧密结合,提炼出科学的方法指导和应用于高新区建设的实践中。
3、建立正确的用人机制
科技创新城的事业靠“人”来实现,干部是关键。选人、用人关系到队伍的凝聚力、战斗力,关系到事业的成败。市委十二届八次全会已经明确了科技创新城未来的发展目标、三年的发展任务和今年的重点工作。要想实现这些目标和任务,关键在于领导干部的指挥协调。今后高新区要严格选拔业绩、贡献突出的同志走上领导岗位,并在全委建立任用干部的良好导向,保障一些能力强、人品好、能干事、会干事的同志脱颖而出。
4、讲求团结协作
科技创新城的建设工作难度大、任务重,这就决定了高新区必须
充分发挥集体智慧,协调指挥、协同作战。工程建设中,高新区要树立全委一盘棋的思想,切实增强全局观念和整体意识。对需要协同作战的工作,全委各部门要相互支持、相互配合,绝不推诿扯皮。同时,高新区的每一名领导干部都要自觉加强团结,悉心维护团结,一切从工作需要出发,共同营造出同舟共济、齐心协力的和谐氛围。
市委十二届七次、八次会议已经明确了高新区的发展定位和历史使命,每一位高新区的工作人员都要不负市委市政府的嘱托,抢抓机遇、锐意进取、超越自我、攻坚克难,力保科技创新城建设首战告捷,努力实现高新区“二次创业”的历史性跨越。
2010年4月
第三篇:学习县委十二届八次全会精神
学习县委十二届八次全会精神
心得体会
12月13日,XX县委办公室组织全体同志认真学习了县委书记XXX在中共新安县委十二届八次全体(扩大)会上的《围绕“福民强县”目标,在“中原经济区”建设中奋力实现科学发展、率先发展》的报告,讲话深入人心、与时俱进、鼓舞人心。讲话以科学的发展观来统领,文字精练,结构严谨,全文由4个部分组成,对“十一五”以来全县各项工作的得失进行了全面如实的回顾总结,并对“十二五”工作进行了科学的谋划和开局。为我县今后的经济社会发展指明了方向,是我县施政的纲领性文件。
全会继往开来,与时俱进,是发展历程的科学总结、发展理论的再次创新、发展模式的不断跃升、发展任务的深度谋划、发展措施的明晰强化,具体要把握四个体现。对此,必须深刻领会和准确把握。第一,体现了大发展。发展是硬道理。抓执政为民第一要务是发展,科学发展观第一要务也是发展。抓住机遇,加快发展,是县委紧紧把握、始终贯穿的主题。“十一五”时期,是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史上极
不平凡的五年,是新安实现经济和社会事业快速发展的重大战略机遇期,县委,明确提出了“工业强县、旅游富民、科教育人”的发展战略,体现了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体现了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新认识、新把握,体现了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驾驭能力和领导水平,体现了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宗旨观念,体现了团结、务实、拼搏、图强的新安精神。
第二,体现了大思路。站位决定层次,视野决定思维,思路决定出路。全会坚持高站位、广视觉、借大势,提出了新安发展的大思路、大构想,方向、目标更加清晰明确。令人振奋。全会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福民强县”为总体目标,进一步坚持“工业强县、旅游富民、科教育人”发展战略,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加快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提高、改善民生为目的,努力是新安在“中原经济区”建设中走在全市县域经济发展的前列,实现科学发展、率先发展,打造富裕、文明、生态、和谐新安。深入学习领会全会精神,坚持原则和发展重点,具有抓住机遇、加快发展的导向作用,振奋人心、提升民志的凝聚作用,催人奋进、奋力赶超的激励作用,充满信心、奋发有为的鼓舞作用。
第三,体现了大气魄。发展目标的确定,是一个遵循经济规律科学预见的问题,更是一个追求作为的胆识和气魄的问题。能否在科学发展观的前提下保持一种大气势和大气魄,是精神的体现,也是斗志的凝炼,必将演化为追求大作为的雄心和现实生产力。全会确定了全县的总体发展目标“福民强县”,是从我县发展实际需要出发的。我县产业层次低,经济结构和产业布局不尽合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矛盾突出,实现这一奋斗目标,将使新安经济发展实现质的飞跃,同时带动各项社会事业取得历史性的突破,全县人民的生活水平将上一个新的台阶。
第四,体现了大手笔。全会提出了 “三加快、两确保、一率先”的总体要求,不断提升区域经济的整体实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促进城乡协调发展。“一环四区”的县域经济发展新格局,科学严谨,内涵丰富,紧密关联,相辅相成,在表述和内涵上都体现了极强的系统性、针对性和操作性,是发展理论和实践的突破,是发展层次和质量的跃升,是发展新安经济特别是工业经济的行动纲领。堪称大手笔的发展战略,大手笔的宏伟实践,大手笔的创新举措。
通过对讲话精神的深入学习,我将从我做起,切实完成上级交与的各项工作任务,为我县大经济战略的实现做出自己的绵薄之力。
第四篇:向市委信息中心汇报学习贯彻四届八次全会精神信息反馈
学习贯彻四届八次全会精神
全力推进现代农业发展进程
市农业畜牧水产局
日前,市农业畜牧水产局先后召开了局领导班子会、股级干部会、机关全体干部会,系统学习了范绍慧书记在市委四届八次全体(扩大)会议上的报告,深刻领会报告精神实质,结合职能特点,精心谋划2010年农业工作重点,以“转型提升、合力攻坚”为全年农业工作的主基调,以实施“122”富民工程为载体,突出项目建设,全力推进现代农业发展进程。
一是深入实施“122”富民工程,基本实现“122”富民工程创建目标。立足巩固成果、扩大规模、提升档次、打造精品,工作重心向农产品加工、小商品加工以及工业品加工倾斜,同时用足用好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特色农业产业带建设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努力培育一批全省、全国领先的典型。全年计划实施“122”富民工程项目总数达到3000个,投入资金20亿元,新培育、发展农产品加工专业村6个、小商品加工专业村14个、工业品加工专业村25个,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的50%来自主导产业,全市80%农民充分创业致富,增加农民人均收入1000元以上。全市500多个村全部建成产业特色明显、产品竞争力强、农民增收持续的专业村,基本形成“一村一品”、“一乡一
业”的创业格局。
二是强化农业重点项目建设,增强农业经济发展的活力和后劲。紧紧抓住国家继续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机遇,今年重点实施国家、省级现代农业示范与推广、农作物优种工程、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农机装备现代化、农村沼气综合利用及农村节能减排等农业重点项目,计划总投资2.67亿元,争取上级投资2550万元,新增动力机械和作业机具3700台套,推广小麦、玉米、花生优良品种45万亩,新建大型沼气池1个、服务网点40个。依托市院合作,引进科技成果100项,发展绿色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化示范生产基地1.5万亩,示范引领全市现代农业发展。
三是加快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农业发展。加快集农、林、水、畜为一体的8个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区域站建设,配备设施先进、功能齐全、服务到位、保障有力的公共服务设备设施,达到“六有”标准,争取6月份入住投入使用,实现基层技术推广、信息服务、农民培训、农产品质量安全等全覆盖服务。创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依托市农业科技园区,围绕我市设施农业、玉米产业,打造精品,创建国家级现代设施农业示范区和现代农业(玉米产业)示范区,使之成为现代农业生产与新型农业产业培育的样板区、农业科技成果和现代农业装备应用的展示区、农业经营体制机制创新的试验区、农业功能拓展的先行区和农民接受新知
识新技术的培训基地。
四是健全服务体系,提升现代农业服务能力。以基层区域站建设为契机,建立健全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充分利用视频培训、电波入户等现代化信息网络手段,形成以市农业信息中心为龙头,基层区域站为主体的现代化农业科技培训和信息服务体系;建立以市现代农业服务队为龙头、农民专业合作社为骨干、专业化作业组织(农业科技示范户、农机大户)为基础的集农机、植保、新能源于一体的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成包括产地、生产、检测、溯源及信息管理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从根本上提高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开发建设农产品精品店,大力开展农产品连锁配送,形成以批发市场、专业市场为主体、精品店为特色、流通户为补充的农产品流通体系,实现服务全覆盖。
2010年1月28日
第五篇:各部门学习贯彻市委十三届六次全会精神
各部门学习贯彻市委十三届六次全会精神
连日来,市委组织部、纪委、宣传部分别召开会议,传达学习市委十三届六次全会精神,并就贯彻落实做出安排部署。
8月1日上午,市委组织部召开学习贯彻市委十三届六次全会精神专题会议,围绕全会提出的各项目标任务和工作要求,进一步振奋精神、开拓思路,扎实推动下一阶段组织工作。市委副书记、组织部部长崔荣国参加会议。会议指出,组织部门作为管党治党的重要职能部门,必须勇于担当、积极作为,从严抓好新思想教育培训,从严落实党内政治生活。要在高质量锻造堪当重任干部队伍上聚力用劲,要加强政治历练,加强业务训练,加强实践磨练,打造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要牢固树立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以提升政治功能和组织力为重点,打造坚强有力的基层战斗堡垒。要坚持党管人才,围绕产业强市、创新驱动战略,加大人才引育力度,创优人才发展环境,为我市奋力当好新时代高质量发展领跑者提供坚实的组织保证和人才保证。
8月1日下午,市纪委、市监委召开中心组(扩大)学习会,传达学习中共江阴市委十三届六次全体(扩大)会议精神,研究部署落实举措。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市监委主任余银龙参加会议。余银龙表示,市纪委、市监委各党支部要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学习活动,“学”“悟”“行”相结合,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市委决策部署上来,把市委全会对纪委监委的任务要求落实到纪检监察具体工作中去,找准目标定位,统筹抓好当前工作。他要求,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要求和省、市委决策部署上来,坚定不移做好巡视巡察整改工作,坚定不移落实“两个维护”根本政治任务,坚定不移推进标本兼治,坚定不移落实“三项机制”工作要求,努力为我市当好新时代高质量发展领跑者提供坚强纪律保障。
8月1日上午,市委宣传部召开会议,传达贯彻学习市委十三届六次全会精神。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程政参加会议。会议指出,作为宣传思想文化战线的同志,贯彻落实全委会精神要先学一步,学深一点。要始终坚持“一个坚定不移”“五个牢牢把握”,坚定不移地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牢牢把握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基本职责,进一步巩固团结奋进的思想基础;牢牢把握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的重要方针,进一步营造积极向上的舆论氛围;牢牢把握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进一步塑造现代文明的城市形象;牢牢把握改革创新的动力源泉,进一步增强市民群众的文化自信;牢牢把握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进一步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