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医院信息管理系统的维护与管理
医院信息管理系统的维护与管理
姚海峰
HIS 即医院信息管理系统(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是在发达国家的医院中已相当普及的医院管理系统软件,国内最近几年也已经开始发展。成功运行的HIS , 可以加快病人挂号的时间,由电脑代替病人排队,为入院病人建立个人账号,通过网络自动完成划价和交费,费用即刻在电脑上详细显示出来,病人能通过电脑查询到自己住院的各项明细费用等等。HIS 还能自动整理医嘱,把护士从手工抄写中解放出来,杜绝了手工操作的差错。在医嘱通过网络下达的过程中,系统还提供缺药提醒,用药过量等报警的功能,病人的信息还可用于远程医疗/ 会诊、医疗社会保险等。其有效提高治疗效果,降低治疗成本。
传统的医疗卫生行业在选取HIS 时,好的HIS 软件和硬件网络的维护方案是成功与否的关键。并且需要精选出适合医院的软、硬件维护方案。
首先,要发现和修改在开发阶段产生、测试阶段未发现的错误,即改正性维护。实践证明,任何一个软件在通过验收测试后,并不能保证软件内部所有的隐藏错误都能被排除。随着对HIS 的频繁使用, 原来隐藏的问题会逐渐暴露出来。而且,操作失误、非正常数据通过非正常渠道的进入等都会给系统造成影响,都要进行维护。
其次,要针对运行环境的变化修改软件,即适应性维护。再次,在软件使用过程中,用户往往提出许多需求,如增加某些功能或修改已有的功能,对此,要进行完善性维护,这部分占整个维护工作的大部分。
从系统上线到最后系统建设完成并投入使用, 还需一定的时间,短则数月,多则二三年。在这期间医院的需求不可能不发生变化。HIS 建设的目标不是一成不变的,是随着用户需求的变化而不断发生变化的,因此,维护是不可避免的。
HIS 软件要想安全运行必须在严格的管理控制下进行,避免系统故障出现。
HIS 软件维护的指导思想是在有限的管理控制下,有步骤地进行修改,修改后要进行测试。维护工作不应采用“一次改一个错”的零敲碎打的方法,而应当有计划、有步骤地统筹安排,按照问题的严重性和管理部门对维护工作确定的优先顺序制定计划。计划的内容应包括:维护任务的范围、所需的资源、确认的需求、维护费用和维护进度安排。在修改前要权衡利弊,全面考虑,对修改工作持谨慎态度。修改时应尽量避免修改的副作用,消除因修改不当给用户带来的不良影响,修改后要进行严格的测试。对于一些大的修改项目要填写变更申请表,由审批人正式批准后,才能进行工作。维护工作的审批人要对系统非常熟悉,能够判断各种变更的必要性、修改范围和产生的后果。HIS 如在操作运行中发生中断,可以被在场的操作人员进行修改,及时排除故障,但是事后要填写修改记录,说明事故的原因和解决的措施,以便有
据可查。在软件运行尚未暴露出问题前,维护人员应熟悉掌握软件的有关文档,一旦维护任务提出来,就能高质量地完成维护工作。
应用软件的结构和功能反映了目标系统的业功能。要真正使系统运行稳定可靠,满足用户需求,建立一套符合医院特点和能提供所需带宽及性能稳定、具有一定容错能力的网络系统十分重要。网布线结构及所使用的介质也应符合实际情况并能满足一定时期内发展的需求。另外,网络操作系统、网络协议、数据库系统等应满足应用软件的要求。医院网络所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可靠性问题,应用中的任一环节出现故障都会导致医院的巨大损失,因此问题的解决应从多方面入手,如数据备份,服务器的硬件冗余、软件容错,以及网络设备的部件和结构(链路)冗余等,以保障整套系统的万无一失。
目前,我国大多数医院人员计算机水平还不够高,应在系统使用之前,对操作人员进行全方位的培训,包括如何使用系统和一些应急处理方法等。
此外,还应建立数据库日常维护操作规程、工作站入网操作规程、网络安全保密制度、病毒预防和检查制度及编写网络线路结构图等。HIS 的安全管理是一项艰辛而长期的工作,需要医院领导和全体职工的共同努力,完善和加强医院网络管理,杜绝利用计算机犯罪,使医院信息网络化管理更加完善。
第二篇:计算机系统维护与管理概述
第1章 计算机系统维护与管理
概述
目录
本课程学习目标
掌握计算机系统维护基本知识
计算机的基本构成、工作原理
计算机硬件组装、维护与维修(板卡级)
计算机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的安装与维护
常用系统维护软件和工具的使用
讨论计算机的典型故障分析与解决方案
目录
计算机发展简史
电子计算机无疑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发明之一。人类从原始社会学会使用工具以来到现代社会经历了三次大的产业革命:农业革命、工业革命、信息革命。
而信息革命就是以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发展和普及为代表的。目前,人类已经进入了高速发展的后现代时代。其中计算机科学和技术发展之快,是任何其它技术无法相提并论的。计算机发展简史
第一台计算机ENIAC
计算机发展简史
计算机发展简史
1952年1月,由计算机之父,冯•诺伊曼(Von Neumann)设计的IAS电子计算机EDVAC问世。这台IAS计算机对原有的计算机进行了脱胎换骨的改造,总共采用了2300个电子管,运算速度却比拥有18000个电子管的“埃尼阿克”提高了10倍,冯•诺伊曼的设想在这台计算机上得到了圆满的体现。解决了ENIAC的缺陷:程序和运算分离。
现代计算机的奠基人——冯.诺依曼
1933年,冯.诺依曼与爱因斯坦一起被聘为普林斯顿大学高等研究员的第一批终生教授。冯.诺依曼教授在数学界、物理学界以及计算机科学等领域均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因此被称之为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之一。1946年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研制成功了世界第一台电子计算机ENIAC。在ENIAC尚末投入运行前,冯.诺依曼就看出这台机器的致命缺陷,主要问题是程序和计算两分离。
计算机史上著名的101页报告
1945年6月,冯.诺依曼与戈德斯坦、勃克斯等人联名发表了一篇长达101页的报告,直到今天,此报告仍被认为是现代计算机科学发展里程碑式的文献。该报告明确描述了:
1)计算机的五大部件的功能和相互之间的关系。
2)用二进制代替十进制运算。
3)提出了“存储程序”的思想,程序也被当作数据存进机器内部
冯.诺依曼体系结构
计算机发展简史
1971年1月,INTEL的特德.霍夫研制成功了第一枚能够实际工作的微处理器4004,该处理器在面积约12平方毫米的芯片上集成了2250个晶体管,运算能力足以超过ENICA。Intel于同年11月15日正式对外公布了这款处理器,CPU开始发展。
计算机发展简史
1971年8月12日,经过了一年的艰苦开发,由后来被IBM内部尊称为PC机之父的唐•埃斯特奇D.Estridge领导的开发团队完成了IBM个人电脑的研发,IBM宣布了IBM PC的诞生,由此掀开了改变世界历史的一页
计算机发展简史
1976年4月1日,斯蒂夫.沃兹尼亚克(Stephen Wozinak)和斯蒂夫.乔布斯(Stephen Jobs)共同创立了苹果公司,并推出了自己的第一款计算机:Apple-Ⅰ。
乔布斯
计算机发展简史
1983年:1月,苹果公司推出了研制费用高达5000万美元的丽萨(Lisa)电脑,这也是世界上第一台商品化的图形用户界面的个人计算机,同时这款电脑也第一次配备了鼠标。
计算机发展简史
1988年:11月2日,由 23岁研究生罗伯特•莫里斯R.T.Morris编制的“蠕虫”病毒在互联网上大规模发作,这也是互联网第一次遭受病毒的侵袭,从此,计算机病毒逐渐传播开来。1989年4月,华硕(ASUS)公司在台湾成立。
1992年9月,威盛(VIA)在台湾成立。
计算机发展简史
1993年微软发布了Windows NT操作系统,这也是第一个不依赖于DOS 的视窗操作系统。1995年8月24日,微软公司正式向全世界推出了划时代的Windows95操作系统。开创了一个全新的wintel联盟
1998年,微软公司发布了其最新的计算机操作系统Windows98。
计算机发展简史
2000年2月17日,美国微软公司正式发布Windows2000。
9月14日,微软正式推出了面向家庭用户的windows千僖年版本WindowsMe同时这也是微软最后一个基于 DOS的操作系统。
2001年10月25日,微软推出Windows XP操作系统,比尔.盖茨宣布:“DOS时代到此结束。” Windows XP的发布,也推动了身处低潮的全球PC硬件市场。
计算机发展简史
计算机发展简史
目录
硬件系统
遵循冯.诺依曼计算机体系结构的理论,计算机的硬件由运算器、控制器、存诸器、输入设备、输出设备五大设备组成。在现代微机模型中,为了使其结构更加紧凑、合理,便于工业化、模块化生产,将其分为主机和外设两大块
计算机硬件的组成图识计算机
主机
图识计算机
主板后部
图识计算机
计算机的组成图识计算机
主机内设备
USB接口主要优点
USB设备之所以会被大量应用,主要具有以下优点:
1、可以热插拔。
2、携带方便。USB设备大多以“小、轻、薄”见长。
3、标准统一。
4、可以连接多个设备。最高可连接至127个设备。
5、传输速率高。USB3.0=10USB2.0
1.3计算机的基本结构——PC机的模块结构
现在的PC机模块结构
北桥芯片
南桥芯片
I/O芯片
电源管理芯片
BIOS芯片
主板的品牌
现在,主板的生产厂家众多,主要品牌有ASUS(华硕)、MSI(微星)、GIGABYTE(技嘉)、Abit(升技)、VIA(威盛)、Jetway(捷波)、ECS(精英)、SOLETK(硕泰克)、Seethru(七彩虹)等
主板的选购
1、主板的品牌:通常,名牌大厂的产品设计较为合理,用料讲究且所用原件质量优良,品质值得依赖,但价格相对较高。
2、主板芯片组的结构:用户装机时,当确定了CPU之后,所选主板一定要与CPU相适应。由于芯片组和CPU一样,在计算机部件中是更新最快的,故选购主板时,应该以性价比为先。
3、主板的质量及工艺水平:对于主板质量的检测,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主板的选购
1)看主板的做工:主要看焊点是否工整简洁、走线是否清晰。
2)看主板所用的元器件:一般来说,同样尺寸的主板,分量越重,所用的元件质量越好。
3)看主板的结构和总体布局:布局是否合理、是否有利于散热,以及安装各种配件是否方便。
4、看售后服务及升级情况。
图识计算机
主机内设备
CPU1、CPU从外形上看非常简单,它是一个矩形片状物体。CPU主要由intel和AMD两大厂家生产,所以CPU分为intel和AMD两大类。
2、由于CPU的核心发热量比较大,为了保护核心的安全,如今的CPU都得加装一个CPU散热器。散热器通常是由一个大的合金散热片和一个散热风扇组成。
CPU3、CPU由运算器和控制器组成,它内部集成了上万个晶体管,无论什么型号的CPU,万变不离其宗,其内部结构可以分为控制单元(control Unit,CU)、算术逻辑运算单元(Arithmetic Logic Unit,ALU)寄存器单元(Memory Uint,MU)三大部分。这三大部分相互协调,完成指令的分析、判断,以及及算术运算、逻辑运算和控制处理协调工作,共同完成数据的加工处理。
CPU生产技术重要性
目前大家在评价一款处理器时,最先考虑的往往是它的工作频率、前端总线、缓存容量等等性能指标,而对处理器背后的生产技术往往视而不见。不知你是否知道,半导体技术的发展,特
别是半导体制造工艺的发展,对CPU和显示芯片的性能起相当重要的作用。
从1995年以来,芯片制造工艺的发展十分迅速,先后从0.5微米、0.35微米、0.25微米、0.18微米、0.09微米一直发展到0.065微米,整整花费了10年时间(目前:32,45nm)。而每次新制程的引入,都对处理器技术发展动态、处理器性能、处理器功耗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CPU生产技术重要性
首先,新的生产工艺可以提高芯片的集成度。在不增加芯片面积的情况下,使用更精细的生产工艺可以比老工艺大大增加的晶体管数量,并可以扩展新的功能。
采用最新制造工艺后,相同晶体管会占据更小的面积,使一块晶元能够切割出更多处理器,使整体处理器成本降低,直接结果就是单颗处理器售价降低。
此外,降低工艺后还有一个重要好处,一个是功耗降低,提高处理器主频是提高处理器性能的主要手段之一,但是由于提高主频后整体功耗会随之上升,所以提高制造工艺也可以有效降低功耗,提高处理器主频。
图识计算机
主机内设备
图识计算机
外部设备
图识计算机
其它设备
软件系统
软件系统
操作系统
计算机的分类及选型
一、计算机的分类
对于x86系列微机,可以分为以下四类:
台式机(Desktop)
笔记本电脑(Notebook)
服务器及工作站(Server and workstation)
嵌入式微机(Embedded)
计算机分类
计算机市场
目录
摩尔定律
摩尔定律是由英特尔(Intel)创始人之一戈登·摩尔(Gordon Moore)提出来的。其内容为:集成电路上可容纳的晶体管数目,约每隔18个月便会增加一倍,性能也将提升一倍,当价格不变时;或者说,每一美元所能买到的电脑性能,将每隔18个月翻两倍以上。这一定律揭示了信息技术进步的速度。
事实确实如此,从1971年intel公司成功地开发出微处理器4004以来,目前已经发展到第五代。摩尔定律
第一代:4位和低档8位微处理器时代
第二代:8位微处理器时代
第三代:16位微处理器时代8086/80286
第四代:32位微处理器时代80386/80486
第五代:64位CPU,Pentium时代,发展到现代Pentium 4.目前,“64位”已经普及、“双核-四核-六核”时代来临、CPU虚拟技术得以进一步发展。现代神话---“摩尔定律”继续延续。
计算机发展趋势。
当前计算机的发展趋势是向巨型化、微型化、网络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
⑴巨型化(或功能巨型化)
巨型化是指其高速运算、大存储容量和强功能的巨型计算机。其运算能力一般在每秒百亿次以上、内存容量在几百兆字节以上。巨型计算机主要用于尖端科学技术和军事国防系统的研究开发。
巨型计算机的发展集中体现了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推动了计算机系统结构、硬件和软件的理论和技术、计算数学以及计算机应用等多个科学分支的发展。
计算机的发展趋势
⑵微型化(或体积微型化)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来,由于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飞速发展,微处理器芯片连续更新换代,微型计算机连年降价,加上丰富的软件和外部设备,操作简单,使微型计算机很快普及到社会各个领域并走进了千家万户。
随着微电子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微型计算机将发展得更加迅速,其中笔记本型、掌上型等微型计算机必将以更优的性能价格比受到人们的欢迎。
计算机的发展趋势
⑶网络化(或资源网络化)
网络化是指利用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把分布在不同地点的计算机互联起来,按照网络协议相互通信,以达到所有用户都可共享软件、硬件和数据资源的目的。现在,计算机网络在交通、金融、企业管理、教育、邮电、商业等各行各业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目前各国都在开发三网合一的系统工程,即将计算机网、电信网、有线电视网合为一体。将来通过网络能更好的传送数据、文本资料、声音、图形和图像,用户可随时随地在全世界范围拔打可视电话或收看任意国家的电视和电影。
计算机的发展趋势
⑷智能化(或处理智能化)
智能化就是要求计算机能模拟人的感觉和思维能力,也是第五代计算机要实现的目标。智能化的研究领域很多,其中最有代表性的领域是专家系统和机器人。目前已研制出的机器人可以代替人从事危险环境的劳动,运算速度为每秒约十亿次的“深蓝”计算机在1997年战胜了国际象棋世界冠军卡斯帕罗夫。
展望未来,计算机的发展必然要经历很多新的突破。从目前的发展趋势来看,未来的计算机将是微电子技术、光学技术、超导技术和电子仿生技术相互结合的产物。第一台超高速全光数字计算机,已由欧盟的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和比利时等国的70多名科学家和工程师合作研制成功,光子计算机的运算速度比电子计算机快1000倍。在不久的将来,超导计算机、神经网络计算机等全新的计算机也会诞生。届时计算机将发展到一个更高、更先进的水平。计算机的发展趋势
微型化和巨型化
微型化——满足更广泛的应用,更高的集成度和更低的功耗使得计算机进一步微型化。巨型化——实现更高速度的运算能力
网络化
多种接入方式——在目前计算机网络已经比较普及的情况下,逐步普及无线接入方式(无线公
网或无线局域网)
主干通信实现三网合一——整合计算机网、电信网和广播电视网,实现数据包交换。智能化
使计算机具备学习、推理、判断的能力,实现自然语言能力和视觉能力,让计算机来模拟人的感觉、行为、思维过程的机理。
第三篇:中央空调系统维护管理
中央空调系统维护管理
1、空调机房管理
(1)、空调机房当班人员必须持证上岗,无关人员不得进入空调机房内。
(2)、当班人员开机前应严格按操作规程进行检查,机组、水泵等正常,方可按正常程序开机。
(3)、空调主机运行如有异常情况应采取应急措施,并及时向部门经理汇报。(4)、当班人员负责机房及机组的清洁卫生工作。
2、空调组操作程序
(1)、准备工作
1)、开启冷却水塔,观察水和风机两部分是否正常。2)、检查各阀门的位置。3)、检查电压是否正常。
4)、检查油压、水泵、油温、水温情况,要符合规定要求。5)、检查上一班的运行记录。6)、检查主机显示代码状态。(2)、开机运行检查 观察代码是否正常: 1)、正常开机。
2)、出现故障,排除后3分钟开机。3)、检查主机各部分运转情况。4)、检查油泵的冷却水流出。(3)、停机 1)、将负载减到最小,以免主机负载停车,影响压缩机寿命。
2)、按下开关。如主机未能停下来,应采取手动减负荷,然后停电源保护开关,严禁直接用闸刀开关。
3)、检查故障,并设法排除,才能再次开机。
3、空调设备维修保养
(1)、日常保养 1)、空调主机
①、每小时按操作规程中运行检查所列项目对主机进行检查。②、每班检查集中总管压差装置的工作状况,记录压力表读数。③、每周清理机组外表及主机环境。(2)空调水泵 每两小时做下列检查:
①、水泵、电机轴承温度及运转有否异响及振动。②、压力表读数是否正常。③、联轴器有否异响、跳动及漏油。④、阀门开关位置是否正常。⑤、排除不正常漏水现象。⑥、每周清理泵组外表及机房环境。3)、冷却水塔
①、运转时是否有异响和振动。②、塔内水流及水位是否正常。
③、每周检查皮带张紧度,当标尺头距弹簧平面达!"&毫米,应调整到尺头与弹簧头平齐。
4)、空气压缩机
①、经常检查压缩机、电机运转响声、温度和动转情况。②、观察储气瓶及减压阀气压是否正常。③、检查除湿装置的工作情况。
④、每天早晨检查油位、排放储气瓶积水。⑤、每周清理机组外表。5)、风机
①、每天检查电机及风机各轴承温度及机组运转是否有异响及振动。②、每周检查离心风机的皮带张紧度及是否漏水漏气。③、每周检查冷凝水排泄情况及相对湿度调节器的位置。④、每周检查盘管有否堵塞及分风阀是否在正常位置。(2)、月度保养 1)、空调主机 ①、更换不正常仪表。
②、检查冷冻剂是否有泄漏或漏水、漏油现象。③、分析机组运行情况。2)、空调水泵 ①、轴承加油。
②、检查联轴器是否滑润,地脚螺丝及主要联接螺丝是否有松动。3)、冷却水塔
①检查皮带及皮带轮磨损及松动情况。②、轴承加油。
③、检查主要部件连接螺旋的紧固情况。④、清理减速箱、疏水滤网及塔的内外表面。4)、空气压缩机 ①、清洁所有空气滤网。②、手动检查安全阀的性能。
③、检查各接头、皮带轮及皮带的泄漏、磨损及松动情况。5)、盘管风机
①、检查室内空调效果、各风机盘管动转、皮带紧张度及磨损情况。②、清洁盘管风机滤网。
③、检查冷凝水管及冷冻管畅通情况。(3)、季度保养 1)、空调水泵
①、电机轴承、联轴器的清洁、加油、换油。②、检查清洁泵前水过滤网。2)、空气压缩机
①、检查机油质量,必要时换油。②、清洁空气过滤器。3)、水系统
①、检查水质,必要时换水。②、清理阀门丝杆,并加油。
③、检查、调整集水总管压差装置的工作性能。(4)、保养 1)、空调主机
①、检验各仪表的正确可靠性。
②、全面检查冷冻剂系统、润滑系统、水系统的密封性能。③、检查保养安全阀及附属阀件。
④、清洗机油过滤器,每两年更换一次冷冻机油。⑤、检查管道有否腐蚀,测试电路动作的可靠性。⑥、模拟试验各安全装置的性能及保养电机。2)、空调水泵
①、检查所有运动部件损耗情况,整个系统的密封情况,风管的完好情况。②、做好叶轮、风机壳、所有附属件的防锈保养工作。
③、起动前对叶轮、轴承座、电机等主要连接螺丝做全面固紧,运转48小时后重新检查一次,清洁消音器。3)、风机盘管
①、全面检查各风机盘管运转情况。②、对轴承加油或更换。
③、检查电机设备绝缘性能、附属阀件。④、检查皮带轮的磨损情况。
⑤、检查管系、盘管有否漏水、漏气、堵塞。⑥、清洁风机及散热翅片。4)、水系统
①、检查保湿层、管道、阀门防锈保护层,必要时做大保养。②、更换老化的密封件及管道。
③、检查集水总管压差装置气动系统的密封及磨损情况、压力表及伸缩节的可靠性。5)、风管 ①、检修保温层。②、调整各分支管的风量。③、检查防火阀热烷片的完好性。④、更换不能使用的风管。
第四篇:医院信息管理工作报告
医院信息管理工作报告
信管(以下对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简称“信管”)作为一门比较新的专业,信管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专业,它计算机网络科学又学管理学,这既是我们的优点也是我们的缺点,优点在于我们专业知识面很广,缺点在于我们和计算机专业管理学专业有一定差距。这也告诉我们如何在大学把握好尺度,是自己更具竞争力。
信管专业培养的是具备现代管理理论,熟悉计算机及应用,掌握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方法的人才。其对口的职业方向是从事信息管理以及信息系统分析、设计,实施管理和评价等。
该专业是一个综合性非常强的专业。因为要将管理信息化,必须既要懂得计算机技术,又要了解管理方面的知识。而管理本身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涉及很多领域,各个方向都轮着学一遍,当然看上去像是“万金油”了。
而我自己毕业于成都电子工程学院,电子信息专业,是面向信息化建设发展需要而新兴的信息管理专业。是在计算机网络应用不断普及深入,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大量熟练掌握计算机网络知识和技能的复合型人才。
作为信管专业的学生我们应该掌握现代经营管理原理、方法和计算机科学与 技术,具备在计算机网络环境下从事经营管理的基本能力;掌握信息科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具备信息组织、分析、传播与开发利用等信息管理的基本能力;掌握信息系统的分析、设计、实现与运行管理及维护的方法和技术,具备开发与运用计算机网络信息系统解决经济管理中的实际问题的基本能力;掌握情报检索、信息搜索、数据挖掘的基本理论、方法与技术,具有信息分析与开发能力,能了解并跟踪本专业及相关领域 及其市场的发展动态,从而形成较强的研究开发和市场开拓能力。
医院信息化,以健全的网络信息为基础,配合医院的工作流程,更好地方便病人。在实际工作中老老实实地学习,不懂就问,不会就学,既勤奋干事,又努力协调好上下、左右、内外。从软件、硬件、人员到规程都一一准备到位。按医院规章制度统一要求,一方面进行对医院的电脑软硬件的应用、操作规程建设;另一方面进行设备优化、网络改造的步伐,软件、硬件建设的相互推进,努力使工作能够程序自然、循环有序的开展起来。作为一位信息管理员,以逐步健全网络信息管理系统为基础,做好数据录入及整理工作。中心要加强对服务站进行指导、帮助和督查。严格执行计算机操作规范,定期对计算机进行保养、维护及数据备份。
在日后医院工作中,态度决定一切。坚定踏踏实实地做人,认认真真地工作!
第五篇:医院信息管理信息系统
医院信息管理系统
软件需求规格说明书
编写人:**
目录
医院信息管理系统..........................................................................................................................1
软件需求规格说明书...............................................................................................................1 1 引言..........................................................................................................................................3 1.1 1.2 1.3 1.4 2 编写目的.......................................................................................................................3 背景...............................................................................................................................3 定义...............................................................................................................................4 参考资料.......................................................................................................................4
任务概述...................................................................................................................................4 2.1 2.2 2.3 目标...............................................................................................................................4 用户的特点...................................................................................................................5 假定和约束...................................................................................................................6 需求规定...................................................................................................................................6 3.1 3.2 对功能的规定...............................................................................................................6 对性能的规定...............................................................................................................7 引言
1.1 编写目的
医院信息管理系统需求规格说明书是为了让系统的涉众就该系统的需求达成一致认可,明确该系统的需求,为后续的开发工作提供依据。通常,该需求规格说明可以作为产品设计的主要依据,并作为工程师编码时了解软件实际需求的主要参考资料。同时,需求规格说明是产品实现后用于检验的主要考察依据,是测试人员编写测试用例时的主要参考文件。
1.2 背景
随着计算机产业的发展,计算机在各个行业的应用也越来越普遍.采用计算机软件来管理代替了以前的人工操作。本医院随着发展,当前使用的一个医院信息管理系统软件已经不能满足当前他们的需要。现有一个C/S架构的管理软件已经使用好几年了,在软件的升级和外网的访问和管理上都存在一些缺陷,使用比较麻烦。所以考虑设计一个以B/S架构的医院信息管理系统软件,来填补当前正在使用的系统的缺陷。
1.3 定义
HIS(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医院信息系统在国际学术界已公认为新兴的的医疗信息学(Medical Informations)的重要分支。美国该领域的著名教授Monis.Collen于1988年曾著文为医院信息系统下了如下定义:利用电子计算机和通讯设备,为医院所属各部门提供病人诊疗和行政管理信息的收集、存储、处理、提取和数据交换的能力,并满足所有授权用户的功能需求。
1.4 参考资料
《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国务院 2000年9月25日)《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办法》(信息产业部 2000年10月8日)《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2007年5月24日)
《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专用产品检测和销售证管理办法》(公安部2008年)
《医院信息管理系统可行性分析报告》 任务概述
2.1 目标
本系统有门诊管理、病区管理、药房管理、后勤管理四大模块组成。
门诊管理:为病人到门诊处登记入院,提供方便,使医院的业务更加清晰。
病房管理:方便医务人员查看病人信息,为病人和医生提供了方便。
药房管理:药房收到病区部的发药申请后即给病区发药,收到病区的退药申请后给病区退药。
后勤管理:后勤部能为其他各个部门及时地提供服务
本系统旨在开发一个统一的医院管理平台,利用信息化手段辅助医院管理,达到医生管理病人,病人求医的目的。
2.2 用户的特点
本系统的最终用户有五类: 门诊医师:登记病人入院信息 病区医务人员:查询病人的状况
药房管理人员:管理库房药品的发配和购买
后勤管理人员:及时了解其他各部需求,合理安排后勤人员工作 系统管理员:一般有多位成员。对本系统极其了解,拥有一切对系统添加、修改、删除的权利。可及时更新系统数据
2.3 假定和约束
为实现不同院区统一数据库管理,需提供网络连接;为确保系统在短时间断电时能正常运作,应提供前台操作和后台数据库的UPS。本系统原有一个C/S架构的版本正在使用。要在不影响原有系统的基础上,新添加部分功能,达到医院信息管理员所预期的要求。现有原系统的数据库部分资料。需求规定
3.1 对功能的规定
本HIS系统包含门诊管理、病区管理、药房管理、后勤管理四大模块。包括:门诊登记、预交金登记、病区登记、医生诊断检查、医生开医嘱、检查项目执行、发药申请、药房发药、退药申请、药房退药、病人出区、出院结算。以下按门诊部、病区部、药房部、后勤部四大功能科室分别阐述。
1)门诊部:系统登记病人入院信息(如:病人的姓名、年龄、医疗类别、入院日期等),给病人分配一个序列,并自动为病人分配病区和病房。登记结束后,系统计算病人需交纳的金额。
2)病区部:病人入院登记之后,到病区由护士给病人分配床位和相应的主治医生。医生在给病人做完诊断之后给病人下医嘱。由医嘱产生治疗项目执行申请药品发药单。治疗过程中如果病人申请退药,护士再向药房发送退药申请.医嘱执行时产生的固定项目费用,例如:护理费、床位费、诊疗费都在相应的功能科室直接收费。需要医技确认的医嘱项目都在检查科室执行完成后,由病区部记费。
系统记录病人状况,并根据病人病情开出处方供主治医师和病人选择。系统可根据医师输入自动生成一系列表格(如:病人病历,药品单,病人治疗收费单等)。
(3)药房部:药房收到病区部的发药申请后即给病区发药,收到病 区的退药申请后给病区退药。
系统记录药品使用情况以及药品剩余数量,当某种药物缺少时,自动显示出可替换药品名称,供药剂师及主治医师参考。同时系统记录药品供应商的资料以及各供应商对药品的报价,以供院方进药参考。
(4)后勤部:后勤部为其他各个部门服务,例如:对医院进行卫生清洁,病人和医务人员就餐等。
3.2 对性能的规定 3.2.1精确
由于每个患者都有各自的处方日志、基本信息、收费标准等的文件。所以每项的日期必须精确到时分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