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行政村统计工作制度和统计人员工作职责
行政村统计工作制度和统计人员工作职责(参考
一、行政村统计工作制度
1、行政村统计工作由村委会主任负责,可指定一名负责人分管,由村助理会计兼任统计人员,业务上接受上级统计部门的领导。
2、严格执行统计法律法规和统计制度规定,依据上级统计部门的要求,组织开展本行政村范围内的各类经济和社会调查,准确及时上报各类统计报表。
3、行政村和股份制经济合作社均要依法办理统计单位登记和变更登记手续。
4、行政村统计人员应取得统计从业资格证书,并参加继续教育和统计业务培训。
5、重视统计基础建设,改善统计工作环境,配备必要的电脑等设备,建立统计单位名录库活页册,搜索资料统计原始记录,建立统计台帐,加强统计档案管理。
二、行政村统计人员工作职责
1、学习贯彻统计法律法规和统计制度,树立统计法制意识,依法开展统计调查活动。
2、积极参加各级组织的统计工作会议、统计业务培训和继续教育,努力提高统计工作水平。
3、及时开展单位清查摸底,建立健全统计单位名录库活页册;名录库节点延伸的村及时维护本区域范围名录库。
4、依法采集统计调查资料,整理原始记录,建立统计台帐,确保统计数据数出有据。
5、积极做好统计调查对象的思想工作和法制宣传工作,加强对各项抽样调查样本单位的管理,确保基层统计数据真实可靠。
6、按照统计报表报送制度规定,及时准确报送统计报表,上报的统计报表必须经村委会主任审核签字。
7、按照统计档案管理制度要求,在次年三月底前,对前一年的村级统计档案资料进行分类整理、装订成册后统一保管。
第二篇:街道统计工作制度和统计人员工作职责
街道统计工作制度和统计人员工作职责
一、统计基础工作制度
1.组织机构:按统计法规定设立统计机构并正式挂牌,在“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方案中予以明确。在全国人口普查、农业普查和经济普查期间,成立本辖区的普查机构,负责辖区内普查的组织实施。在领导班子分工中明确统计工作由主任负总责,并明确统计分管领导,每年在班子会议中讨论统计工作事项不少于4次。
2.岗位人员:依照《统计法》规定设置统计工作岗位,具体岗位包括综合统计、工业统计、农业统计、三产统计、投资统计。配备与统计任务相适应的专(兼)职统计人员,其中专职统计人员在3人以上,并以文件形式明确分工,统计人员力争达到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统计人员如需变动的,应提前向区统计局报告。
3.经费保障:将统计调查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按要求全额配备各项统计调查补助经费和普查经费。要提供和改善统计工作必需的办公条件,落实办公场地和统计信息化设备,确保统计资料网络传输报送通畅,保障一套表系统正常使用。
4.工作职能:街道统计工作在统计业务上受区统计局领导,接受国家调查队业务指导,负责组织实施辖区内各项统计调查业务和大型普查工作,履行政府综合统计职能,指导村(社区)统计工作。具体职责见附件2。
第三篇:统计工作制度及职责
统计工作制度
一、企业应当根据统计任务的需要设立统计机构,或者在财务部门设置专职或兼职统计人员。建立健全统计岗位责任制,健全企业内部统计网络并保障企业统计工作和信息网络的正常工作。
二、建立健全统计人员的考核评比制度、目标管理制度,使工作成果与奖惩挂钩。
三、企业必须依照《统计法》、《四川省统计管理条例》和统计制度的规定如实提供统计资料,不得虚报、瞒报、拒报、迟报,不得伪造、篡改统计数据,保证统计资料的权威性、准确性和及时性。
四、企业应切实保证统计工作所必需的人员、工作条件和工作时间。
五、依法建立健全统计台帐制度,统计台帐做到规范统一、指标齐全、数据真实、字迹清楚。保存好与生产经营活动相适应、满足统计核算和业务核算所需要的各类原始记录,做到规范、手续齐全。
统计人员职责
一、统计人员应当如实报送统计资料,准确及时完成统计工作任务,并对所报送的统计资料的真实性负责。
二、统计人员应当坚持实事求是,恪守职业道德;对强令或授意篡改、编造统计资料的行为应当拒绝、抵制。
三、统计人员应当对属于国家秘密的统计资料负责保密,并对统计调查单位的商业秘密和私人、家庭的单项调查资料负有保密义务。
四、统计人员应认真学习统计法规和统计制度,并自觉遵守,同时有权揭发、检举统计违法行为。
五、统计人员应具备一定的统计专业知识,必须接受统计专业知识培训,并取得统计岗位证书,方能从事统计工作。
六、统计人员进行统计调查时必须出示有效证件。
统计基础工作“六有”
一、有机构:
二、有人员:
三、有资格:
四、有制度:
五、有台帐:
六、有计算机。
绵阳市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 公共科目考试《综合知识》大纲
本大纲仅供参加绵阳市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公共科目考试《综合知识》笔试的考生复习所用。
《综合知识》笔试的题型包括判断题、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判断简析题和案例分析题五类。请考生重点掌握以下知识内容。
第一部分 法律
一、法律基础知识
(一)法的概念、本质、特征和作用,当代中国法律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
(二)法律渊源的含义,当代中国的法律渊源,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效力等级。
(三)法律制定的概念、原则和程序。
(四)法律实施的概念、内容。
(五)法律责任与法律制裁的概念及种类。
(六)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前提条件,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内容。
二、宪法
(一)宪法的概念、特征和基本原则,宪法的监督、解释和修改。
(二)我国的国体、政体、经济制度、选举制度和政党制度,我国的国家结构形式、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特别行政区制度和基层群众性自治制度。
(三)公民基本权利和基本义务的相关概念和内容。
(四)国家机构的概念,我国国家机构的体系及组织活动原则,我国的国家机构(全国人大及常委会、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国务院、中央军委、地方各级人大和地方各级政府、民族自治机关、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
三、刑法
(一)刑法的概念和基本原则,我国刑法的目的和任务,刑法的效力范围。
(二)犯罪的定义和基本特征。
(三)犯罪构成的概念和共同要件。
(四)犯罪既遂、犯罪预备、犯罪未遂和犯罪中止。
(五)共同犯罪的概念,共同犯罪人的种类及其刑事责任。
(六)正当防卫的概念和成立条件,特别防卫,防卫过当,紧急避险的概念和成立条件,避险过当。
(七)我国刑罚的主刑和附加刑。
(八)量刑的概念及原则,累犯的概念和种类,自首和立功,数罪并罚的概念和刑法中适用数罪并罚原则的三种情况,缓刑、减刑和假释,追诉时效。
(九)贪污罪、挪用公款罪、受贿罪、行贿罪、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的概念和构成特征。
四、民法
(一)民法的概念、特征和基本原则。
(二)民事法律关系的概念和构成要素(公民的概念、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法人的概念、种类、基本特征、成立和终止,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民事法律关系的内容),民事法律事实的概念和分类。
(三)民事法律行为的概念、特征、分类和有效条件,附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的概念和条件的法律特点,附期限的民事法律行为的概念和期限的法律特点,无效民事行为,可变更、可撤销的民事行为,民事行为被确认无效或者被撤销的后果。
(四)代理的概念、法律特征和种类,无权代理,表见代理。
(五)诉讼时效的概念、适用范围和种类,诉讼时效期间的起算,诉讼时效的中止、中断和延长。
(六)物权的概念、特征和种类、物权法的基本原则,物权的变动和保护,所有权的概念、特征、取得(善意取得、拾得遗失物、孳息、征收)和转移,共有的概念,按份共有和共同共有,业主的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的概念和内容,用益物权的概念,土地承包经营权,建设用地使用权,宅基地使用权,担保物权的概念,抵押权,质权,留置权。
(七)债的概念和种类,债的发生和消灭,不当得利和无因管理。
(八)合同的概念、分类和基本原则,合同订立的概念,要约与承诺,合同的成立和效力,缔约过失责任,合同履行的概念和原则,双务合同履行中的抗辩权(同时履行抗辩权、先履行抗辩权、不安抗辩权),合同之债的保全(代位权、撤销权),合同的变更和解除,合同的担保方式,保证和定金。
(九)人身权的概念、特征和种类。
(十)知识产权的概念和特征,几类主要知识产权(著作权、专利权和商标权)。
(十一)继承的概念和种类,我国继承制度的基本原则,法定继承和遗嘱继承,继承权的保护。
(十二)民事责任的概念、特征、归责原则和承担民事责任的形式。
五、行政法
(一)行政法的概念及基本原则。
(二)行政法律关系的概念和分类,行政主体的概念和职权职责,行政相对人的概念。
(三)行政行为的概念、特征、效力和分类,抽象行政行为的概念和特征,行政立法的概念、原则、主体和程序,行政征收的概念、特征和内容,行政许可的概念和特征,行政处罚的概念、原则、种类和程序,行政强制的概念和分类,行政裁决的概念、特征和程序,行政给付的概念和类型,行政确认的概念。
(四)行政合同的概念和特征,行政指导的概念、特征和作用。
(五)行政程序的概念、基本原则和主要制度。
(六)行政违法的概念和构成要件,行政责任的概念、构成要件、种类与方式。
(七)行政赔偿的概念、归责原则、赔偿范围、赔偿请求人、赔偿义务机关、赔偿方式、赔偿计算标准和赔偿程序。
(八)行政复议的概念、特点、原则、范围、管辖和程序。
(九)行政诉讼的概念、基本原则、受案范围、管辖和程序。
六、劳动合同法
(一)劳动合同法的适用范围。
(二)劳动合同的订立原则,劳动合同订立的基本规定,劳动合同的种类和条款,试用期,服务期的约定,竞业限制的约定,无效和部分无效的劳动合同。
(三)劳动合同的履行和变更。
(四)劳动合同的解除和终止。
第二部分 时事政治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过程。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内容,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情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提出和形成,基本路线。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发展论,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重大意义,改革开放的重大意义、内容,“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的理论。
(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大建设论。
二、通过对一年来(从考试当月上推一周年)国内国际时事知识的测试,了解应考者接受新知识与信息的能力
第三部分 公民道德建设
一、公民道德建设
(一)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性、紧迫性与长期性。
(二)公民道德建设的指导思想和方针原则。
(三)公民道德建设的主要内容。
二、社会主义公民道德规范
(一)公民基本道德规范。
(二)社会公德规范。
(三)职业道德规范。
(四)家庭美德规范。
三、社会主义荣辱观
(一)“八荣八耻”的主要内容。
(二)“八荣八耻”的基本要求。
第四部分 四川省情 一、四川社会历史简况
(一)行政区划、民族分布概况。
(二)悠久的历史与古蜀文明。
(三)主要历史文化与近代史上的主要历史事件。
(四)科技文化优势与杰出人才。
二、四川自然地理概况
(一)地理位置。
(二)地形地貌与气候。
(三)土地、植物、动物、水利与矿产资源。
(四)“天府之国”与长江上游生态屏障。
(五)大熊猫故乡与四川的世界自然文化遗产和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
三、四川基本省策
(一)四川当前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二)四川跨越发展的总体要求、基本思路和“四破除,四强化”。
(三)四川现阶段的发展定位。
(四)四川经济和社会发展奋斗目标及“四个优先”。
(五)四川经济发展的基本格局、工业强省战略的“7+3”产业发展规划。
(六)四川推进新型城镇化要建立的城镇体系。
(七)推进四川农村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目标任务和城乡统筹发展体制机制
(八)汶川“5.12”大地震及四川灾后恢复重建的总体目标。
(九)四川奋力推进“两个加快”和实施“八项民生工程”
第五部分 绵阳市情
绵阳市情部分将随时更新,请考生关注绵阳人事考试网my.scpta.gov.cn。
第六部分 公文写作
一、公文含义与特点
(一)公文的含义
(二)公文的特点
二、公文的作用与种类
(一)公文的作用
(二)公文的主要分类方法及分类
三、公文的体式
(一)公文的表达方式
(二)公文的主题、材料结构以及语言特点
(三)公文的构成要素、格式
(四)公文的行文规则、行文关系、行文方式
(五)公文办理程序
四、公文的撰写
(一)决议的概念、特点、写法、写作要求等
(二)决定的概念、特点、写法、写作要求等
(三)指示的概念、特点、写法、写作要求等
(四)意见的概念、特点、写法、写作要求等
(五)通知的概念、特点、写法、写作要求等
(六)通报的概念、特点、写法、写作要求等
(七)公报的概念、特点、写法、写作要求等
(八)报告的概念、特点、写法、写作要求等
(九)请示的概念、特点、写法、写作要求等
(十)批复的概念、特点、写法、写作要求等
(十一)条例的概念、特点、写法、写作要求等
(十二)规定的概念、特点、写法、写作要求等
(十三)函的概念、特点、写法、写作要求等
(十四)会议纪要的概念、特点、写法、写作要求等
(十五)命令(令)的概念、特点、写法、写作要求等
(十六)议案的概念、特点、写法、写作要求等
(十七)公告的概念、特点、写法、写作要求等
(十八)通告的概念、特点、写法、写作要求等
第七部分 事业单位常识
一、事业单位概述
(一)事业单位的概念
(二)事业单位登记或备案
(三)事业单位的特征
(四)事业单位的类型
二、事业单位主要人事管理制度
(一)事业单位人员招聘的原则、方法、条件、程序及直接考核招聘范围、对象等
(二)事业单位人员聘用制度的基本原则和实施范围,人员聘用的基本程序以及聘用合同的类型、必备条款、订立、变更、终止、续订、解除与违反和终止、解除聘用合同的责任等
(三)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的原则、实施范围、岗位类别、岗位等级、结构比例、基本条件要求、岗位聘用以及岗位设置的程序和权限、职责和分工等
(四)专业技术职称及其特点、专业技术职称聘任制、专业技术岗位的设置和评聘范围、任职资格评审、职称聘任、专业技术人员职务任职资格考试等
(五)事业单位人员考核的概念和特点、原则和范围、内容和等次与标准、方法和程序,以及结果的使用等
(六)人事争议的概念与分类、处理渠道和特点、基本原则人事争议诉讼的受案范围、管辖和意义人事争议仲裁的机构、受案、管辖、申请条件与时效人事争议仲裁的处理程序等。
三、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
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必要性、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主要内容、进展情况等
第四篇:企业统计人员工作职责(定稿)
专(兼)职统计工作人员工作职责
一、公司统计负责人工作职责:
1、负责领导、监督企业统计人员及其他人员执行《统计法》和统计制度,履行《统计法》规定的领导职责;
2、制定和实施本企业的统计制度和统计工作计划,保证国家和地方政府统计调查任务的完成;
3、监督本企业统计工作人员向政府统计机构按时报送统计资料,并对统计数据质量负责;
4、监督统计工作人员管理本企业的统计调查表和统计资料;
5、组织有关职能机构完善计量、检测制度,健全统计原始记录、统计台账和统计工作制度;
6、在统计业务上接收上级统计机构的指导。
二、公司统计员工作职责:
1、具备统计专业知识、熟悉并掌握本单位统计报表制度中的各项规定;
2、依法统计,恪守职业道德,如实提供单位原始记录和统计资料,准确、及时、全面地完成各项统计任务;
3、使用计算机处理统计数据、上报统计资料并对统计结果进行分析;
4、建立、健全统计原始记录、统计台账和统计工作制度,并做到统计原始记录、统计台账与统计报表数据一致;
5、岗位变动时,应当做好统计业务和资料的交接工作,并及时上报乡镇(街道)统计机构备案。
三、公司其他部门兼职统计员工作职责:
公司生产、能源、财务、人资、科技、商务等职能管理部门的各兼职统计员,其工作职责如下:
1、按公司统计负责人、统计员的数据报送要求,及时、准确提供相应原始资料、统计数据汇总表,电子版、纸质版二种方式报公司统计员,纸质版上需签署统计人员名字;
2、按统计工作要求,及时提供其他相应统计台账每月明细数据;
3、提供统计数据、报表同时,按要求提供相应完整的原始资料;
4、根据统计分析需要,及时提供各周期数据差异的原因分析情况;
5、配合公司统计负责人、统计员顺利完成其所在部门职能相关的统计 数据提供、统计工作规范等相关工作。
第五篇:统计人员如何写好统计信息
统计信息是通过对统计资料的研究和分析而得出的信息资料。在目前信息业尚不成熟的情况下,统计信息是社会经济信息的主体。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各级领导对统计信息的需求与日俱增,搞好统计信息报送,提高统计信息写作水平是新形势对基层统计人员的提出的新要求。我个人根据多年的工作实践,从以下几方面谈谈基层统计人员如何写好统计
信息。
一、对统计信息的基本要求
“快、精、准”是对统计工作的基本要求,它同样适合于对统计信息的要求,具体来讲:
(一)“快”,就是速度要快,讲求时效性。一是要增强统计信息的敏锐性。作为基层统计人员要善于捕捉当前农村经济发展和群众生活中存在的热点、难点、焦点、苗头性、倾向性、突发性问题,具有超前意识。如每年五月份雨水频繁,是锈病和粘虫的多发季节,统计人员应注意“苗头”;冰雹等不可预的突发性事件,都是基层统计人员信息报送的重要内容。二是要快速撰写并上报。不但要随时随地善于捕捉信息,而且要在掌握信息素材后,及时撰写并上报信息。大家都知道,过时的统计信息是适灵的天气预报。因此,基层统计人员要做到随时发现,立即撰写,快速上报。
(二)“精”,就是要精炼,力避俗套。一是语言要精。统计信息要做到开门见山,直截了当,短小精悍,切忌长篇大论,减少拖拉现象。统计信息讲求语言生动,语句流畅,使人读起来舒适自然,有较强的吸引力。因此,写作统计信息过程中在精练上要下一番功夫,要准确表达作者的意图,切忌枯燥无味,少用套语。二是选题要精。统计信息既不是统计工作总结,更不是统计分析,不得泛泛而谈,面面俱到。因此,在写作统计信息之前一定要选准题材,提倡一事一报的统计信息。
(三)“准”,就是要准确,客观反映事物的本来面目。一是语言要准确。准确是统计信息的生命。一要统计概念运用得当,用词要准确;二要计算方法正确,运用得当。三要语句要流畅,通俗易懂,切忌较多的运用专业术语。二是结论要准确。结论是统计信息的核心,必须字斟句酌,恰如其分,一是一,二是二,不允许随意增减,要经得起推敲,准确无误,尽量少用“大概”、“左右”等似是而非的概念。三是事例要真实。统计信息引用的事例必须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地名、时间、数字等要直叙,不允许渲染、形容,更不能添枝加叶。上报的信息一般采用第三人称的手法写比较好,给读者以真实的感觉。日期要具体,最好用公历。四是符合国家法规和政策。统计信息主要是给各级领导提供服务,因此,必须符合党和国家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法律法规,不得随意引伸发挥。
二、统计信息标题的制作
有人说:“标题是文章的眼睛”。好的信息如果配上好的标题,好象商品贴上了漂亮的标签,裹住华贵的外表,具有光彩照人的作用。不但能提示内容,引起读者对统计信息的关注,而且能加深对统计信息内容的记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统计信息标题的制作有一定的技巧,需要把握好以下三个方面:
(一)可读性。统计信息标题以真实为生命,以朴实无华、通俗易懂为特征,很少使用夸张、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但这并不等于可以忽视其可读性,相反,在可读性方面是可以大有作为的。如“怪鼠神奇害人狂?渴盼科技解民忧”。统计信息标题的可读性,实质是在保证统计信息内容真实的前提下,尽量化静为动,使其形象,生动新颖,力避抽象、枯燥、呆板。
(二)准确性。标题要尽可能准确反映统计信息的实质内容,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也可以说,统计信息标题的准确性是最根本的要求,如果标题与内容不符,即使再新颖别致,也毫无意义。
(三)直观性。统计信息要使读者特别是各级领导读者能一目了然,见标题就知其主要内容,其主要数据应尽可能体现在标题之中,也就是说,标题要“量化”,如“通渭县春播面积减少13万亩”。统计信息既标题可以有主题,又可以有副题。
三、统计信息的结构
统计信息不是简单的事实堆砌,在写作上要讲究其结构。一篇较为完整的统计信息应该有情况(事实)、有分析、有建议。统计信息的结构可以仿效新闻报道的结构,采取“倒金字塔”式,但要尽量减少或去掉不必要的导语,做到开门见山,直接交待,然后进行事实分析,找出原因,最后还可以提出有针对性的简短建议,以便领导决策时参考。在写作过程中要视具体情况而定,不必拘于一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