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居住小区宅旁绿地植物景观设计研究
居住小区宅旁绿地植物景观设计研究
居住小区宅旁绿地是居民日常休闲和交往的重要场所是小区绿化的基础。同时,宅旁绿地对整个居住小区住宅建筑起到了美化、装饰、标示的效果,合理地设计宅旁绿地,能使植物与建筑景观相得益彰。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居住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宅旁绿地作为小区点、线、面绿地系统中面的绿化形式它不但影响小区居民的生活,同时也关系到小区绿地系统整体效益的发挥。
1、居住小区宅旁绿地的特点与设计原则
1.1 居住小区宅旁绿地的特点
1.1.1 贴近居民,领有性强。宅旁绿地是送到家门口的绿地,其与居民各种生活息息相关,具有通达性和实用观赏性。宅旁绿地属于“半私有”性质,常为相邻的住宅居民所享用。因此,居住小区公共绿地要求统一规划、统一管理,而宅旁绿地则可以由住户自己管理实行自由的绿化模式,而不必推行同一种模式。
1.1.2 绿化为主,形式多样。宅旁绿地通常面积较小,多以绿化为主。宅旁绿地较之小区公共集中绿地相对面积较小但分布广泛,且由于住宅建筑的高度和排列的不同,形成了宅间空间的多变性,绿地因地制宜也就形成了丰富多样的宅旁绿化形式。
1.1.3 以老人、儿童为主要服务对象。宅旁绿地的最主要使用对象是学龄前儿童和老年人,老人、儿童是宅旁绿地中游憩活动时间最长的人群,满足这些特殊人群的游憩要求是宅旁绿地绿化景观设计首要解决的问题,绿化应结合老人和儿童的心理和生理特点来配置植物,合理组织各种活动空间、季相构图景观及保证良好的光照和空气流通。
1.2 宅旁绿化景观设计原则
1.2.1 以人为本,设计规范。满足居民全方位的身心活动的需要,追求实用效果,营造人文关怀的景观内容,住宅小区宅旁绿地的设计要符合有关规范要求,做到有章可循。
1.2.2 景观、生态、社会效益并重。宅旁绿地关系到一个小区居民的生活质量,同时也影响着小区绿地系统整体效益的发挥。因此,宅旁绿化应根据不同的环境选择适宜的植物种类创造景观,营建良好的社区环境。
1.2.3 因地择树,充分符合场所特点。宅旁绿化应配合住宅的类型,居住建筑的平面关系,层数和楼的高低,间距大小,向阳或背阴等不同环境进行设计。居室南面应考虑通风采光的要求,高层建筑的宅旁绿化则要考虑背阴面的特殊要求。
1.2.4 装点建筑,绿地内外互相渗透。绿化景观与住宅建筑形式协调,使树种的形态、大小、高度、色彩、季相变化与庭院的大小、建筑的层次相协调。注意内外绿化景观的结合过渡,使宅旁绿地与相邻道路绿化,公共绿地的组团绿地、中心游园等小区绿地景观相互渗透,形成良好整体效果。
2、宅旁绿化景观设计存在的问题
2.1 绿化景观单调,植物配置过密 许多小区绿化仅以常绿树种、观形灌木、绿篱、草坪相配置,只有绿叶而没有鲜花与芳香,缺少季相、色彩及层次的变化。同时,为了追求即时的效果,常采用密植手法,一段时间过后,植物就变得很密集,影响了通风和采光,同时空间变小也让人产生压抑感。
2.2 植物配置主次不分,实用性不强 植物配置过于追求种类,过于杂乱,致使景观特点不突出,从而忽略了主调树种。同时,注重了植物的复层搭配的景观艺术效果,却忽视了为游人,特别是老人、儿童创造游憩活动空间的实用功能。
2.3 树种选择不当,后期养护不到位 对植物的生态习性及生物学特性研究不够,使种植地配置的植物生长和景观表现效果不理想。绿地内草坪和绿篱疏于修剪,难以形成良好的景色。病虫害防治滞后,导致植物生长不良或死亡。
3、居住小区宅旁绿地景观设计注意事项
3.1 绿化树种的选择 植物选材是宅旁绿化景观设计成败的重要一环。植物的选择、搭配特别要注意完善宅旁绿地的功能要求和与小区的建筑风格、色彩协调。
3.1.1 丰富绿化内容,避免景色单调。整个居住小区宅旁绿地树木应该丰富多样,但具体到各个宅旁绿地应具特色。要考虑四季景观及早日普遍绿化的景观效果,合理采用常绿树和落叶树,乔木和灌木,速生树和慢长树,乔、灌、花、草与蔓生植物,观形、赏花、闻香与取色结合的植物配置。
3.1.2 符合生态要求,满足生活需求。住宅周围因建筑物的遮挡而造成的阴影区,树种选择要注意耐荫性,保证阴影区域的绿化效果。结合宅旁绿地空间狭小的特点,合理应用攀援植物,进行垂直绿化。住宅建筑南向窗前,以低矮灌木和枝叶疏朗的落叶中小乔木为宜,满足低层住宅对通风采光的要求。
3.1.3 养护管理方便,生长抗逆性强。宅旁绿地分布着高密度管网,同时游人活动频繁,通常养护管理水平比中心游园等小区公共集中绿地要低。因此,植物应选择当地生长健壮、抗性较强适宜粗放管理的优良树种,以减少后期养护管理成本。
3.2 绿化设计与空间组织 宅旁绿地绿化空间的设计好坏与游憩赏景条件关系密切。因次,宅旁绿地设计要注意通过绿化创造各种空间环境。绿化空间的组织要满足居民在绿地中活动时的感受和需求。植物造景可利用乔、灌木、地被等植物的高低、大小、疏密等的不同,形成开敞、封闭、半开敞等不同的视景空间,为居民的公共及私密活动创造宜人的环境氛围。如密植的树丛,树带、篱垣形成封闭及半封闭空间能给人以隐蔽、宁静、安全的感受,便于休憩;绿荫当庭的孤植乔木形成封顶开平的空间形式及明快的缀花草坪形成的开敞空间为居民的沟通交流、户外活动提供了方便的交往场所。并可根据实地环境,组织空间多样的变化,满足不同年龄、不同喜好居民活动的要求,丰富邻里沟通的生活内容改善住宅楼封闭疏远的人际环境。植物的高度低于人的视线时,空间有一定的范围感,但观景不受影响。植物高于人的视线时,空间界定明显而有领域特征,便于组织不同的景色环境,安排静态观赏内容。
3.3 绿化设计与住宅建筑 植物景观影响着建筑环境的方方面面。建筑环境与绿化景观存在着互为衬托、互为融合的关系。住宅建筑在形体、风格、色彩等方面是固定不变的,没有生命力,多是几何硬线条。因此,需用软质的绿化植物的质地、肌理及色彩来衬托、弱化建筑形体生硬的线条和丰富外墙立面景观。同时建筑也因植物的季相变化和植物不同的配置形式,使其构图变得灵动而富有生气。如通过花台、花境、花坛、花带、绿篱、对植、列植、墙附等多种植物景观形式,进行建筑的墙角及基础绿化,墙面的垂直绿化,建筑入口的重点绿化等可美化建筑构图,表现环境主题。住宅建筑物周围的绿化,应不影响室内采光、通风,以花灌木和地被植物为主。建筑物北面,可能终年没有阳光直射,因此应尽量选用耐荫观叶植物。在建筑山墙处,可列植物高长树木或进行垂直绿化。
3.4 绿化植物的色彩是丰富而易于变化的。利用色彩来美化建筑环境时,要对植物的颜色进行合理的搭配。建筑的外墙面较暗淡时,植物的颜色应明快些,而建筑墙面为浅色时可种植一些深绿植物,形成一种“粉墙花影”的画面;灰白色墙面前,适宜种植开红花或红叶植物;而红色墙面前则适宜种植开白花或黄花的树木。
3.5 绿化设计与居民活动 住宅周围的绿化应以居民的日常生活的户外活动需要来确定植物的种类和配置的形式。
充分利用植物的线形、色彩、体量、质感等景观设计元素,进行各种乔灌木、藤本、宿根花卉与草本植物的生态构筑。使居民能在美好的绿化环境中进行各种户外活动。宅旁绿地中不同活动内容应有不同的绿化形式,如:晨练、遛鸟、下棋等积极休息活动处,种植庇荫效果好的落叶乔木,保证足够的活动空间;交谈、赏景、阅读等安静活动处,种植一些树形优美,花香、色彩宜人的树木及时令花卉,为居民提供舒适园林环境;在儿童区,选择色彩明快、耐踩踏、抗折压、无毒无刺的树木花草为宜;在散步区,以季相构图明显的自然带植乔、灌、花、草复层种植形式为佳,有利于人们心情的放松。
在连接入口的通道,可形成台阶式、平台式和连廊式绿化形式,让居民一路由绿色、花香送到家门口。
4、结语
居住小区宅旁绿地是居住小区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最具个性的绿地。随着小区建设的日益发展及居民对环境要求的不断提高,住宅建筑的形式及宅旁绿地的空间组合也将更加多样。如何根据住宅周边自身的特殊环境,合理的选择植物和采用相适宜的植物景观配置形式,创造生态环境良好的人居生活户外空间是宅旁绿化设计首要面临的问题。
在绿化设计中如何提高绿化覆盖率与绿化量;如何在植物造景中做到既有丰富植物种类,又不乏有整体统一的效果;如何在园林构图中充分发挥植物在形、色、声、香、韵、意等方面的美学特征都有待深入的研究。
第二篇:居住小区绿地景观设计研究论文
摘要:为了增强居住小区整体景观的和谐性,应完善与优化绿地景观设计工作,在景观设计中融入一定的人性化理念,以提高景观设计的协调性与整体性。为此,本文就居住小区绿地景观设计进行了分析与探究。
关键词:居住小区;绿地景观;设计
1居住小区绿地景观设计所遵循的原则
1.1人性化
在居住小区内建设绿地景观,主要的服务主体为居民,满足居民的生活需求、精神需求与健康需求,人性化原则是绿地景观设计的基本原则之一[1]。因此,在居住小区绿地景观设计中,必须将以人为本的理念考虑其中,根据人们的日常需求来设计绿地景观,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分别从小区内的道路、娱乐设施以及植物配置等层面予以着手,旨在为居民提供高质量的生态环境。
1.2多元化
新时期,人们的欣赏标准与审美观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对居住小区内的景观要求更高,若采用单一的植物、活动设施等会让居民产生审美疲劳,且不能满足居民的基本生活需求,可以判定为绿地景观设计未达到理想的效果。为了满足居民的需求,应提倡景观设计的多元化,避免发生居住小区景观单一问题的产生,通过多元化的设计,能及时缓解居民的工作与生活压力,能为居民消除精神负担。
1.3协调性
对于居民小区而言,在绿地景观设计与规划时,必须保持统一的风格与主题[2],实现景观设计的统一性与协调性,能从视觉感受与心理上更为舒适,通过绿地景观的合理化设计,紧密联系整个小区,可大大增强景观的视觉效果。
2居住小区绿地景观设计方法
2.1优化小区内的道路设计
在居住小区中,道路是重要的交通枢纽,旨在满足居民的日常出行,合理设计道路系统是重要要求。小区内的道路系统主要是由主干道、宅间小路以及组团路等构成的,宅间小路主要设计在整个道路系统的末端,且与每座居住楼连接,主要能容纳行人或自行车,其占地面积较小,横向宽度小。在主干道上会常常有过往的车辆、电动车以及出租车等,设计师在对道路景观设计时,必须从安全的角度予以着手,能保证居民活动的安全性,优化道路的设计形态,以保证居民居住的安全性。通常情况下,小区主干道是人流量、活动范围最大的区域,设计时必须强化合理化设计绿化、小品与铺地,其决定着整个小区的景观面貌。在道路系统设计时,应充分考虑道路系统的功能,必须做好绿化带宽度的预留工作,绿植主要以行道树为主,既能达到美化的效果,也能改善空气质量、降低噪音,保证在设计时,绿化带必须控制在一定的高度,以禁止过高而影响驾驶员的视线。为了凸显道路设计的功能性,应设置更具代表性的植物景观与造景来吸引人们的注意力,能对人进行引导,此景观主要设计在道路的拐角处、入口处等位置,以起到提示与指示的作用。
2.2不断优化植物配置体系
在居住小区绿地景观设计之中,植物是必不可少的重要元素,不同的植物配置所呈现出现的绿化效果不同。通常情况下,在居住小区中,植物配置的形式主要表现为孤植、群植、林植等多种形式,应根据所处位置的不同,选择不同的植物配置方式。在小区内两边的行道树可选择树形较小的树木,尽量选择乡土类植物,不仅可节省植物成本,还可大大提高植物的成活率,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在树木选择时,应充分考虑人性化因素,禁止选择带有飞絮的植物,以保证人们在户外活动时不受到干扰。在植物配置时,应强化配置的层析性、多样性与主题性,按照实际的小区环境来设定多种植物类型和群落,融入一定的花卉,进而打造一种生态且自然的状态,营造和谐生活环境。在植物配置时,提倡层次性设计,高层设计绿色植物,中低层位置设计乔灌木以及各种花卉,最底层设计草坪,以形成一个统一的生态环境,让居民在小区环境中有种置身自然环境的状态,能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与生活需求。
2.3完善公共娱乐设施配置
在绿地建设中,公共娱乐设施是重要组成部分,主要为居民提供日常的休闲、健身与娱乐服务,根据不同年龄段的需求来设计不同的设施,主要分为老人区、儿童区、青年区等,能更有针对性地进行活动与锻炼,能大大满足居民的公共娱乐需求。在儿童游乐场中,应设置一系列的游戏区,在儿童滑道上必须做好安全保护措施,在满足儿童娱乐的同时,还能保证儿童的安全。在老人区域,应在器材上铺上1层薄薄的海绵,地面应选择塑胶,以避免老人跌倒或摔倒,是人性化的充分体现。
3结语
综上所述,绿地景观设计是居住小区设计的重要内容,能改善整个小区的面貌,增强小区整体景观的生态性与美观性,还能净化小区内的环境,阻隔噪音,以此来优化整个小区的环境,进而营造一个和谐、融洽的居住环境。居住小区绿地景观设计工作的开展,应充分贯彻人性化的理念,设置人性化的空间,及时满足居住区内的各项功能要求,强化景观设计的整体性与协调性等,以此来提升人们的幸福指数与健康指数。
参考文献:
1马美娟.居住小区绿地的人性化景观设计探讨[J].现代园艺,2014(24)
2周翔.浅谈小区绿地景观规划设计[J].中国园艺文摘,2014(12)
第三篇:居住小区景观设计
目前,国内房地产市场开发的重点,正逐步由只重视数量向强调质量方向转变.与此相适应,小区设计也由只重视容积率,忽视环境设计的初级模式,向重视小区的内、外环境规划设计的高级模式升级.纵观国内房地产市场发展趋势,居住小区的环境建设己成为居住小区建设的重点,亦是开发商刻意追求的热卖点,甚至不惜重金聘请国外设计师进行环境设计,与国际先进水准接轨.同时,住房消费者在综合考察地理位置、配套设施、物业管理、智能设计、户型平面等因素的基础上,更注重居住小区的环境景观质量,面对这种形势,国内设计师只要在设计中把居住区环境景观放在重要位置,做到环境、开发商、住户三者并重,完全有实力在与国外设计师竞争中取胜.从国内居住小区环境景观建设情况看,北方由于受气候条件限制及设计观念制约,与南方小区设计还有差距(见图1,图2)如何转变这一现状,各方专家见仁见智,做了许多有益尝试,本人亦根据自己多年的设计经验,提出以下观点,与业内人士探讨,1景观设计的范围如何满足住房对居住环境方面的生理和心理上的需求是景观设计的关键设计师应明确景观设计的两大内涵——物质环境和人文环境.
就物质环境而言,物质环境包含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两部分,由于受城市建设水平限制,居住区自然环境设计往往通过借景手段实现,而人工环境则完全由设计师根据开发商的定位标准,以提高居民居住质量为目的,在设计中体现舒适原则.以上的物质环境内涵在设计中比较容易把握,但人文环境设计却往往被忽视,可以说景观环境设计,既是视觉上的也是文化上的.首先景观环境应表现为视觉美,同时从居住小区的角度出发,景观环境也代表人的生活方式,而人是整个地球生物圈的有机组成部分,应遵从生态结构及相互关系,尊重生命生物和有机体生态系统之间的联系,在与自然生态系统和谐统一的前提下,表现出人类居住环境的文化内涵,体现人类创造的精神文明.也可以图2北方宅间绿地景观设计缺乏变化和生机说人文环境最能体现出设计师的创造理念.要做到两者并重,就要求设计师在进行景观设计时从生态环境、空间环境、文化环境、生活环境等多方面人手,赋予居住环境景观多样化、个性化、情感化的效果。以建设出高品位的环境.以北方地区省会长春为例,新近开发的居住小区中,威尼斯花园以水景为主题,五环高尔夫花园则以体育为主题进行环境设计,顺从自然,遵从文化,尊重人本(见图3).这都是运用创造性思维,充分体现出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的有机统一,把环境景观图3以贴近大自然为主题高尔夫式的组团园林由租放型转向精细设计,利用有限资金创造高品位环境 2景观设计多元统一
在小区的环境质量多元化中,绿化景观环境是主要方面之一,而绿地率的高低是否就代表着环境质量的好坏呢?对此问题不能简单下结论.小区的室外环境首先指的是绿地率,绿地可改善居住环境的小气候,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密切邻里间的交往,但并非绿地是室外环境的全部,环境还应包括建筑小品,装饰小品,公用设施,工程设施以及各种硬质铺装,甚至还包括灯光设施及音响设施等诸多内容,而这些内容叉必须与住宅建筑形成一个有机联合体.因此在设计中必须明确以下因素:
2.1规模与亲和统一 集中绿地的规模、位置及其在环境景观设计中的地位一直是设计的焦点,有主张绿地面积分散到各院落中,并相应减小集中绿地面积者,有主张设置集中绿化广场者.如何体现以人为本,实现“规划为人,设计为人,物业管理为人”的思想呢?笔者认为不可一概而论,应针对不同消费群体,不同阶段,不同阶层的居住行为和未来的生活方式而定.这是因为不同的小区居民对集中绿地的需求存在明显的差异,对中等以上收人、文化素质较高层次居民为主的舒适型住宅区而言,居民户外活动相对较少,偏爱独自活动或小范围聚集,对分散绿地模式很感兴趣,要求宅前屋后环境优美,有专门的活动场地,如门球场、网球场、羽毛球场或游泳池等,并要求绿树成荫.但对于以低收人者居民为主的实用型住宅区或以动迁户为主的居住小区,则对中心绿地要求高.集中中心绿地的评价要大些、气派些,并需求有较大的公共空间以满足其较集中的户外活动,表现为喜好热闹、爱闲聊、爱打牌等群体娱乐,相应地需要足够的休息设施.由此可见,在环境景观设计中占着重要位置的集中绿地的规模,决定着小区环境景观的亲和性的统一.这就要求规划师根据实际情况,分别对待,真正做到以人为本,满足住户对居住环境亲和性要求.上海的未名园就巧妙利用了景观斜坡和建筑物形成“回家主题”,进行特别的氛围营造和渲染,为住户勾勒出宜人的“回家公式”:从开放空间(小区水门)——半开放空间(林荫大道)——私密空间(单元住宅),以完成从都市的烦噪环境回到住区宁静环境的过渡,创造出富有地方特色的回归情调,并设计饶有兴趣的1180m长的“有氧慢跑道”,在高低起伏变化中,整个小区绿化景观点连成一体.形成富有意图的绿化系统,这对我们来说是一个值得借鉴的实例
2.2观赏与实用统一 对于环境景观中的有机组成部分——活动设施的设计,也应贯彻以人为本的原则,针对特定的人群,如老人、孩子(学龄前儿童,未成年人)以及成年人的户外活动需求,在尺度上应与人体工程学诸尺度相符,注重到设施的视觉观赏性与实用性的统一,避免中看不中用.在材料的色彩、质地和化学性质等方面,考虑人与其接触时的舒适性、安全性和耐久性,既能提高整体观赏性,又便于居民的休闲活动.居民可以游乐于其中并能实际使用这些设施.深圳市的蔚蓝海岸滨海社区,在致力于住宅园艺与现代居住文明的和谐共融的景观园艺开发理念设计时,更注重各种景观元素的亲密共处原则,坚持生态设计精神并融人小区服务之中,独创风雨连廊由社区大门至各单元人口,居民无论遇大雨倾盆还是烈日当空,均可不用伞行走其中,并能欣赏到廊桥瀑布及雕塑长廊,曲折婉转,荡漾情趣(见图5).
2.3功能与效能的统一圈
在组织环境景观设计过程中,设计师为追求明确的景观轴线.经常利用其贯穿小区始终,通过小区院落空间及消极空间的绿化渗透,组成完整的绿化景观环境体系.小区的绿地率是指居住区用地范围内各类绿地总和占居住区总用地面积的比率,其中包括公共绿地、空旁绿地、公共服务设施所属绿地和道路绿地.在《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中,对小区空间环境景观效果提出要求,要求绿地率新区建设不应低于30%,旧区改造不宜低于25%但规范中仅对最小规模、面积计算及分级规模规划的标准及面积计算作了规定,未对绿化空间环境景观的三维空间加时间维的四维效果作详细规定.目前许多小区采用的草坪型绿地,多植草皮,适当种植花草、灌木或间点缀一些幼树的做法.这样做虽然达到了绿化效果,但突出的问题是,没有对树木的种植和草坪铺设的比例有所控制,而实际上同样面积树木与草坪的功能是不一样的.研究表明,在城市中,lOrn2树林与25Tn2草坪吸收0瑰并产生q的数量相当.由此可见,树木在保护环境,提供优美舒适的活动空间以及美化城市的作用强于草坪.并在丰富小区轮廓线,遮挡不美观地区等方面起到草坪不能替代的作用.在这方面北京的风林绿州小区则移植十年以上树龄的成树,并结合四季特点组成不同风格的园林,使绿化所具有的净化空气和减低噪音等方面的功能得以充分发挥,做到功能与效能
总之,居住环境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那种仅仅把人简单地当作物的尺度置于建筑空间中,规划设计缺乏真正的人性意蕴,不考虑居住的多元化的生理和心理需求的时代已经结束.只有让住宅真正展示出家的情怀,才能产生居住的愉悦.这既是人性的原本要求,也是开发理念的升华目前景观环境设计,规划设计,施工设计并列为小区三大设计,住宅园艺景观与现代居住文明的和谐是设计师追求的目标,作为跨世纪的设计师应有更多的思考,更深的调查,更好的创意,以满足可持续发展为前提的绿色生态居住环境要求.
第四篇:浅析居住小区绿地植物应用存在问题及建议
浅析居住小区绿地植物应用存在问题及建议
(张纯1 阮煜1 薛君艳1)(1.杨凌职业技术学院 712100)
摘要:主要对居住小区绿地树种选择、植物配置、栽植养护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居住小区绿地植物应用应遵循的原则,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关键词:居住小区 植物应用 树种选择 植物配置 养护管理 Analysis Defects in the Residential Greening and Suggestions Abstract:through analyzing problems existed in the choice of trees,allocation of plants ,and management of plants in residential area,this article put forward the principle of tree-planting in residential area and give some advices to resolve this problems.Keywords:residential area;plant application;choice of trees;design with plants;conserve and manage.居住小区绿化是城市环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衡量居住区环境质量的重要标志。植物以其良好的造景功能和生态功能成为园林绿化中的首要因子。其运用得当与否,直接影响园林建设质量的评定,本文就居住区绿地植物的应用进行探讨,以期为后期的绿化设计提供新的思路。1.居住小区植物应用存在问题
1.1绿化用地或绿化率“缩水”:该现象是现代房地产业的一个最主要的问题。建设部1993年颁布《城市居住小区规划设计规范》规定,居住小区内绿地应包括公共绿地、宅旁绿地、配套公建所属绿地和道路绿地等,要求新建小区绿地率不应低于30%,旧区改造绿地率不宜低于25%。但由于种种原因,不少居住区的绿化面积达不到国家规定标准。
1.2大面积的草坪铺设:不少的居住小区为了追求短期效果,不注重绿化所处地域、功能要求,大面的铺设草坪,以求达到“大而绿”的观赏效果。其虽然视野开阔、结构简单,但存在以下问题:
【7】①研究表明,由乔灌草结合组成的绿地,其综合生态效益为纯草坪的5倍,遮荫效果几乎为零。②空间无变化,景观单调,丧失园林复层种植结构所展示的高低错落、丰富多彩的三维空间。③占用了居住区绿地的铺装面积,使人无法进入绿化环境空间中去,无法给居民提供户外活动空间和满足人们回归自然的心理需求。④养护管理费用高,单一草坪的管理费用是一般乔灌藤草组绿地的3—5倍。
1.3盲目的大树移植:为达到景观速成的目的,大树移植已成为时下流行的做法。其虽然在景观速成营造上收到了一定的效果,但其弊端也逐渐显露出来。一方面,大树根系在移植前未进行“缩坨断根”处理,移植时主根根系及主干枝大部分被切断,树体受到严重伤害,树形被破坏,加之对新生长环境的不适应,长势衰退,成活率较低。另一方面,是以牺牲大树原产地的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的局部的、暂时的绿色繁荣。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栏目就曾以“高价的城市绿化”为题报道贵州省耗巨资在城市建设中进行古树名木大树的移植造成大量树体死亡。因此,盲目的大量应用大树移植,从环境效益和经济成本来看,此举都是值得探讨的问题。
1.4重外来树种轻乡土树种:近年来“南树北移”“北树南移”成为一种趋势,而乡土树种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被减弱。植物种不活,就用仿生植物代替,景观效果大大打折。诚然此举为丰富本地景观起到了一些改善作用,但从某些方面看依然存在一些弊端。如少量采用棕榈、芭蕉类植物营造热带风情确实起到了画龙点睛的效果,但大量应用①成本较高②遮荫防晒效果较差,且防尘、防污、隔音等功能大不如乡土阔叶常绿树种。③有些异地种植后需较长时间的驯化适应过程,生长势减弱,难以达到预期效果。一旦遇到异常气候,容易死亡。④还有可能造成外来物种的入侵和病虫害的传播。
1.5重建筑轻植物:即软质景观与硬质景观的失衡。园林植物以其特有的色香姿韵和季相、色相变化,不同的布置组合形式改善小区的生态环境,装点人们的生活空间。但由于其具有一定的生长周期,达到最佳景观效果需一段时间,因此为适应房地产商求快、求新、求超越的心态,在原本硬质景观突出绿化空间不足的基础上生搬硬套亭台楼阁、雕塑小品、假山叠石。一方面形成无主次节奏或与环境格调不一致的效果,另一方面占用了原本就不足的绿化空间,且其施工建设又影响了植物的生长发育,使植物景观更难发挥作用。
1.6植物造景形式单一,无特色:大部分的小区绿化,好像其中心绿地都在克隆,形成少量乔木+少量灌木+大面积草坪的绿化形式,结构单一,空间层次效果差。宅旁绿地统一的修剪整齐的绿篱,中间加几株修建整齐的黄杨球,观花植物几乎都是月季,少其他花卉类植物。由于楼前绿化方式一样,难以辨别不同楼号。有些从草皮灌木到乔木全部修剪的整整齐齐,时间一长,使人容易厌倦,也容易导致植物的老化。再有一种情况,则是大杂烩,每一个角落里都塞满了不同层面的植物,根本找不着何是基调树,何是主调树,给人一种相对混乱的感觉。原因在于没有根据小区所处位置和居住人群的年龄、职业等提炼小区的文化内涵,因此造成小区绿化无特色、无文化内涵、绿化无新意。
1.7 没有做到适地选树:即没有使栽植树种的生物学特性和绿化地区的立地条件相适应。应了解绿化区内不同立地条件如土壤肥力、酸碱度等,保证为植物的生长提供充分条件,如不适宜的酸碱度则会严重影响植物的生长。另一种就是不了解植物的生态习性,将喜阳植物栽植到阴面,将不耐水湿的松柏类植物栽植在水边,或不考虑几年后乔木大树荫对下方灌木、花卉生长的影响,或将植物种植过密,导致互相竞争,影响正常生长,难以保证预期的景观效果。如刺槐、丁香两种植物的花香会抑制邻近植物的生长,配置时应将两种植物各自丛植、片植。
1.8 栽植养护管理不到位:由于“重设计、轻养护”,养护管理投入资金少,人员水平低等影响,造成植物生长不良、病虫害较多,杂草丛生等现象,严重影响了景观效果。如种植时工人种植技术不熟练,责任心差,有些将水泥碎石添于土层之下,当树木根系生长时,接触到水泥等碱性物质,便呈现叶片黄化等病症;缺乏修剪、除草、治虫、浇水、防冻等一系列的养护工作,影响了绿化效果。有些缺乏有效监督机制,人为破坏还比较严重。2.居住小区植物应用应遵循的原则
植物应用在树种选择、配置上做法是否恰当,关键是看这是否符合综合性、科学性、文化性、艺术性、经济性的原则。
2.1 功能上的综合性:即保证植物生态功能和造景功能的充分发挥,要做到两者兼顾、平衡,不能因此失彼。
2.2 生态上的科学性:在植物群落的组成中,必须遵循科学性原则。丰富植物种类,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使用功能。充分考虑植物的生物学特性,适地适树和选用乡土植物。并做到软质景观为基础,硬质景观为辅。
2.3 风格上的文化性:植物景观一样具有文化内涵,应根据小区的文化内涵选择相应的植物种类,发挥不同种类在文化气氛营造上的作用。如梅兰竹菊、玉堂富贵就是有代表性的树种。并在景观营造上,使各地段有所差异区别,营造不同特征、不同文化的小区绿化。
2.4 配植上的艺术性:利用不同植物的姿、色、香、韵,运用艺术的手法,进行景观的营造;如“强调和对比”原则在植物色彩搭配上的运用,“韵律和节奏”原则在植物平面和立面景观营造上的应用;“多样统一”原则在植物同属不同种上的应用。
2.5 经济上的合理性:在植物种类选择和景观营造上,也要考虑经济效益。一方面不能以景观需要为由作“高价绿化”,在保证景观效果、生态效益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建设及后期管理成本。3.居住小区绿化植物应用的改进措施
3.1 植物群落多样化:居住区绿化应以改善生态环境、建设生态型小区为出发点,通过增加植物层次,植物种类和单位面积上的绿量,形成乔、灌、藤、草、花有机搭配的多层次、多结构、多功能,季相色相变化丰富的植物群落。保证植物群落在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上的合理性、多样性,最大限度地发挥植物的生态效益。
生态型小区的出现是可持续发展理论在园林绿化景观设计中的直接体现。根据生态学原理,因地制宜将乔、灌、藤、草、花相互配置在一个群落中,使不同生物特性的植物各得其所,充分利用阳光、空气、土地、肥力,实行集约经营,构成一个和谐、有序、稳定且能长期共存的复层混交的立体植物群落。
根据“多样性导致稳定性”的生态学原理,增加植物种类数量,增加植物群落对有限空间的利用。可选用具有防风、降噪、抗污染、吸收有毒物质作用的树种和香花树种,使乔木和灌木、速生树和慢生树、重点与一般相结合,形成春花(白玉兰、榆叶梅、丁香、连翘等),夏荫(五角枫、广玉兰等),秋实或彩叶(银杏、马褂木、栾树等),冬青(法青、石楠、海桐、黄杨等),利用居住区外高中低特点,低层建筑可实行屋顶绿化,山墙、围墙可用垂直绿化,小路和活动场所可用棚架绿化,阳台可以摆放花木等,增加绿量,保证小区的绿化率。
3.2 重视乡土树种的应用:乡土树种是经大自然淘选的本土最适宜的树种,其耐贫瘠、抗风、耐旱、抗病虫等特性可使绿化养护管理更为简便,尤其重要的是当中的许多品种能在城市环境中保持良好的生长态势,如银杏、雪松、龙柏、无花果、合欢、月季等树木和花草。因此,只要种植得当,即栽植地的环境条件符合树种的生理需求,就能最大程度发挥特性,达到栽种目的。因此普遍的绿化种植还是应以乡土树种作为骨干树种。此外,特色乡土植物发掘和使用对建造特色园林,创建稳定的植物群落也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3.3 满足植物的生态习性:多采用青年期树种,因其种植后,恢复生长所需时间短,生长势强,满足一定的造景要求,经3-5年,即可进入壮年期,达到最佳的观赏效果,这样不但降低了成本,且避免了大树移植造成的成活率低和快速进入衰老期的问题。如确需对少量古树名树进行大树移植,应提前进行“缩坨断根”处理。
另外应充分了解植物的生态习性确定种植位置,满足树木生长对环境的要求,做到适地适树,还应考虑群落生长一段时期后相互对光线、水分、养分等的竞争问题,保证群落中个体之间的协调发展。如大乔木下可种植珍珠梅、构骨、忍冬等耐荫灌木;采用乔灌草多层次结合,使其根系分布在土壤不同的深度,考虑树木间的株行距,减弱根系的竞争现象,保持和谐共存,共同发展。3.4 创建有特色的居住小区:小区都有自己的历史背景或特定的周边环境,小区绿化要体现于之相适应的小区文化,不同树种的选择,不同的植物造型,形状各异的小品都能创造出不同的小区文化,“杨柳抚岸”能突出临河小区的特色;“碧草茵茵”体现出现代小区的气息,竹丛中一块天然巨石,漫步其中,回归自然之意则油然而生;密植中的漫步道,给人以幽深宁静之意。小区绿化应根据小区的历史、文化、环境,因地绿化,合理配置植物,恰当选用小品,避免“雷同”和“仿效”。克服“欧洲风”和“南方热”,让居住区绿化设计富有个性,别具特色,创建有自身特色的居住小区。
3.5 植物配置采用多种形式
3.5.1 点、线、面相结合:平面布置形式以规则为主的混合式为好,树木花草种植形式要多种多样,除道路两侧种以成行成列的树冠宽阔,遮荫效果好的树木外,可利用植物林缘线的曲折变化,林冠线的起伏变化等手法,使平行的直线条转变成曲线,打破成列住宅群的单调和呆板感。以植物布置的多种形式,丰富空间的变化,并结合道路的走向、建筑、门洞等形成对景、框景、借景等,创造良好的景观效果。
3.5.2 各具特色:植物材料的种类不宜太多,又要避免单调,力求以植物材料形成特色,使统一中有变化,各组团、各绿地在同一基调的基础上,又各有特色树种,如玉兰院、桂花路、丁香路、樱花路等。植物配置要突出“草铺底、乔遮荫、花藤灌木巧点缀”的绿化特点,选用垂柳、玉兰、海棠、樱花、碧桃、百日红、腊梅、桂花、牡丹、月季、美人蕉、石楠、三叶草等。植物多丛植、孤植、坛植和棚架等。
3.5.3 注重季相和色彩变化:植物的干、叶、花、果色彩十分丰富,可选用单色表现、多色配合、对比色处理以及色调和色度逐层过滤等不同的配置方式,实现景物色彩构图,对比色向配置的景物能给人以强烈醒目的美感,邻补色给人以清雅和谐的感觉,协调色一般以蓝、黄橙或橙、绿紫二色配合均可获得良好的协调效果。
要体现春、夏、秋、冬景的植物景象,尤其是春、秋的季相。在同一植物空间内,一般以体现一季或两季的季相,效果较为明显。采用不同花期的花木分层配置,以延长花期;或将不同花期的花木和显示一季季相的花木混栽,或用草本花卉(特别是宿根花卉)弥补木本花卉期较短的缺陷等方法,如可将雪松、油松、云杉、白皮松、银杏等散植于草坪中,四周配以丁香、连翘等花灌木,路边配置萱草、紫花地丁,地被菊及草木花卉等地被植物,做到四季有绿,三季有花。
3.5.4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在宅旁绿地,植物的配置不能影响底层住户的采光、通风;植物的配置要发挥绿化在卫生防护等方面的作用;对不同年龄段人们的活动区要有植物进行分割,以避免干扰;绿地以敞开式为主,居民可以自由地出入,种植不得妨碍交通;儿童活动区树种选择上忌用有毒、带刺、带尖以及易引起过敏的植物;活动场地不宜栽植大量飞毛、落果的树木,如杨柳、银杏(雌株)、悬铃木等;要考虑高层居民俯视的绿化效果。3.6 加强施工与管理
施工前应由专业工程技术人员进行现场勘察,建立现场测量控制图,组织图纸会审。施工时,要确保草木随起,随运、随散苗,随栽植,尽量缩短根部暴露时间,以利成活。起苗前适量修剪树枝。运到工地后存放于阴凉潮湿处以防日晒风吹,或暂时进行假植。将落根树种包裹材料打开,放在沟内,根部盖上土,并保持湿润。带有土球及草袋包装的植物,用土、稻草或其他适当材料加以保护。栽植前检查坑的大小、深度是否与根系、土球的规格标准一致,不符合的应进行修整。栽植时保持树木上下垂直,树干弯曲时应使树顶与根部保持在一垂直线上。行道树的弯部应在向路的一侧。最后进行种植和回填土。栽植时注意树木形状,把丰满美观的一面栽在迎面。定植后进行灌水,每次灌水后及时用细面土封住树盘以免水分蒸发或土表开裂透风。头一次灌水后注意扶正树身以免歪倒,大苗应设支柱。
俗话说:“三分种,七分养”,植物长势的好坏关键在于管理,因此植物种植成活后,应对草坪进行定期的除草提纯,对树木要及时剪去徒长枝、枯枝、内膛过密枝,及时摘心,以保持树木具有丰满完美的树冠。定期观察苗木长势,做好苗木除虫和施肥工作,保证苗木叶色翠绿。关注天气预报,在寒害和大风来临之前做好准备工作。寒害来临前用稻草或草绳将不耐旱树木主干包扎起来;在树干基部以上1.5m处涂白,降低昼夜温差,杀死害虫。地被植物加盖薄膜。大风来临前加固树木支柱,删减密枝、注意绿地排涝等。
为了避免人为破坏,可以采取宣传、报道等方式来提高小区居民爱护绿地、爱护家园的意识,为绿化长效性打下坚实的基础。4.结束语
居住区绿化是城市园林绿地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使城市绿地中分布最广,最接近居民,最为居民所经常使用,因此植物的应用只有坚持“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改善生态环境,遵循植物造景的原则,确立居住区环境以植物为主的观点,从功能、生态、文化、配置、经济上的要求入手,因地制宜地设计不同的景观效果的人工植物群落。以追求人与自然和谐为目标,不断总结创新,才能使居住区的绿化更贴近居民,贴近生活,使居住小区真正成为居民生活、休息的良好场所。
参考文献:
[1] 沈钦明 城市居住小区绿化探讨•林业勘察设计 2005(1):75-78 [2] 徐 彤 城市小区园林绿化建设之我见•科技咨询导报 2007(3):129 [3] 王 利 城市居住小区绿化种植浅析•现代农业科技 2006(2):91-92 [4] 马荷素 北方城市居住小区绿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河北林果研究 2002,17(4):352-354 [5] 杨承清 居住区绿化存在的缺陷及改进措施•安徽农业科学 2005,33(6):1044-1059 [6] 杨祖山等 居住小区绿化刍议•西北林学院学报 2005,20(1):186-188 [7] 陈自新 北京城市园林绿化生态效益的研究(6)[J]•中国园林 1998(6):55-56 [8] 辛转雷等 居住小区绿化初探•西北林学院学报2004,19(3):149-151 [9] 苏血痕 园林植物应用的进展及存在问题•广东园林 2006,28(5):1-4 [10] 刘桓名 走出误区——浅谈居住区绿化中存在的几个问题 中山大学学报论丛 2002。22(3):31-33
作者简介: 张纯 出生年月:1978年9月,陕西大荔人,助教,主要从事园林专业的教学和实践工作.
第五篇:园林绿地微地形植物景观设计研究论文
1微地形的概述
(1)因地制宜的应用原有的土地地形,尊重原来的地形地貌,尽量少挖土方,保证安全。合理安排地形再塑造,既避免了资源的浪费,又可以和周围的环境融为一体。
(2)必须要注意施工过程中和完工后微地形的安全稳固,在土壤堆积和挖方过程中,待自然沉降稳定后的坡面与地平面之间的夹角必须小于土壤的自然安息角。后期尽快栽植植物,覆盖斜坡;否则很容易出现滑坡或坍塌的现象。
(3)要注重微地形的美观,结合植物配置,营造流畅、自然、充满野趣的景观,充分体现自然的风貌。
2微地形的植物景观设计要求
在进行微地形植物景观设计时,首先一定要满足植物的生态要求,其次和周围环境相适宜,还要注意植株的色彩与高度、花色与花期变化等,使微地形上的植物有丰富的季相变化。
2.1科学性,生态要求
植物的种植首先必须遵循科学性,满足植物生存的生态要求。在设计前要综合考虑各种环境因素,包括覆土的厚度、当地大致的风向、向阳面和背光面等,才能正确的选择植物种类。如微地形在不同的朝向其环境差异很大,向阳面日照强而干燥,背光面则日照弱而较湿润,因而在植物景观设计时要注意不同植物喜光耐阴的习性。只有植物生长良好,所要营造的微地形植物景观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2.2与周围环境相适宜不同的绿地形态对微地形的植物景观要求也不一样,要与周围的环境相适宜,相互之间不能造成视觉和视角上的抵触。如道路两旁的微地形植物景观,是为了通过微地形的起伏变化打破道路景观整齐划一的感觉,去创造更丰富的景观,美化道路,缓解司机驾驶的疲劳感。这时植物颜色的选择就不宜太复杂,群落以3~4层为宜,以免过于吸引司机的注意力,造成交通事故。
2.3艺术性,丰富的季相变化
微地形景观的形成,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植物景观的营造,包括植物的选择和配置。如果不重视叶色、花期、质感、树形的选择和搭配,随心所欲地栽植,就会显得杂乱无章,没有系统性。微地形的植物景观应是春季繁花似锦,夏季绿树成荫,秋季叶色多变,冬季银装素裹,景观各异,使游人感到自然的四季变化,有一种置身大自然的快感。因此,应从不同植物特有的观赏性考虑景观植物设计,以便创造优美、长效的微地形景观。
3微地形植物选择的原则
可用于微地形植物景观设计的植物材料很多,无论是草本、乔木、花灌木,还是藤蔓植物,均可作为造景材料,但是必须满足经济、美观、适用的原则。但由于其特殊立地条件的限制,在选择植物景观设计材料时,最好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3.1以乡土树种为主,选择抗性强的植物
选择植物时尽量选择乡土树种,适应性强,容易成活。慢生树和速生树合理搭配,前者可以很快成景,后者可以弥补前期不足,保证后期成景效果。也可选择耐瘠薄土壤、病虫害少的植物,这样可以节约管理费用,满足经济适用的原则。
3.2须注重植物的个体美和整体美
这种美既有植物个体的美,也有与环境搭配后展现出来的整体美。所以在微地形植物景观营造时不仅应选择造型优美、枝叶柔软且修长、花芳香、有一定观赏价值的植物,还要注重和周围环境的和谐统一。个体美和整体美两方面都要兼顾。在实际应用时,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选择最适合当地条件的植物,以使植物能够健壮成长,达到令人满意的绿化和景观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