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全面统筹发展
全面统筹发展,构和谐。注重民生,统筹社会事业发展。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扩大劳动就业,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地位,大力实施科教兴镇。坚持以人为本,提升计生服务水平。全力建设民主法治、公
基层组织建设稳步提升
一体化党建,在总体思路上统筹谋划。今年我镇提出并实施“基层组织建设年”,以创先争优活动为平台,开拓进取,真抓实干,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持续健康发展。梯次推进,在工作方法上重点突破。一是更加注重党委自身建设。领导班子团结干事、朝气蓬勃。33位同志参与中层干部竞岗,增设基层党建办和督查室,活力突显。率先召开乡镇创先争优动员大会,提出“五好四强”基层党组织、“五带四优”优秀共产党员的响亮口号,践行“抓班子带队伍打造坚强堡垒,抓关键破难题实现富民强镇”的奋斗目标。二是更加注重夯实基础工作。创建学习型党组织《开展“三抓三比”提升干部素质》受市组专题推介。试行党员发展“双推双考”。三是更加注重基层指导实践。重点完善和出台村级重大事项报告制度;更加注重对“四议两公开”工作法推行的调研指导、对重点工程项目的协调指导、对创业富民的重点指导、对点面结合的分类指导,工作各有侧重,各有神采。四是更加注重创先争优活动的经常性。全体党员做出了公开承诺,丰富了载体活动。党小组服务重点工程、督查环境整治、维稳等工作小分队在公开承诺中作用突显;“五清查一打击”活动经验受市专题推介。以点带面,在运行机制上打破分割。一是扩大组织体系开放度。部署开展“机关党员联系村(社区)党小组”活动,积极配合县直机关企事业单位党支部联系农村党支部。二是扩大党员教育管理开放度。开辟“信息平台”,开通与农村党员信息互动,开设手机“微型党课”,探索推广流动党员动态管理机制。三是扩大党建宣传开放度。积极编撰《*镇基层党建工作简报》,着力推荐优秀党员——为民组长张江舟、创业精英金鼎实业金发勉等。积极打造星辰在线*网。
“*”发展构想
一、指导思想
“*”期间我镇经济社会发展总的指导思想是: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统筹城乡发展为主线,以转变发展方式、壮大财政实力、实现富民强镇为重点,加强政治、经济、物质、社会、生态五个文明建设,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步伐,奋力把*建设成为崛起先导核心区的卫星镇。
二、奋斗目标
总的目标是“崛起先导区,建设卫星镇”。主要经济社会发展指标是:到2015年,力争全镇国民生产总值40亿元,年均增长15%以上。镇本级财政收入达2亿元,年均增长30%以上。城乡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万元,年均增长1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80亿元,年均增长30%以上。城镇新增就业和转移农村劳动力1.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4‰以内。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覆盖率98%以上,国民素质整体提升,社会文明不断进步,各项事业健康发展,人民生活幸福安康。
三、战略措施
1.夯实一个基础。切实加强党的建设,夯实基层基础。选准配强村级班子,完善以“四议两公开”为重点的村级决策议事机制,规范村级决策议事行为,加快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培育壮大扶持村集体经济。
2.突出两个重点。一是突出整合规划资源的重转自http://点。积极争取上级支持,整合先导区、高新区、望城经开区和望城新区关于*的规划定位,进一步明晰*未来五年的发展方向。二是突出城乡统筹发展的重点。以开发建设金洲大道新农村示范带为契机,全力推进新农村建设,重点依托城镇化、工业化、产业化来统筹城乡发展。
3.实施三项工程。一是推进交通为先导的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快速推进黄桥大道、先导区连接线、望城大道等县域交通主干道建设。高起点、高标准地规划建设铁路综合交通枢纽*站,建设与之配套的公路网络,整合、梳理城际轻轨、高铁、公交等多种交通方式的衔接和换乘,把*站打造成以高铁为基础,城际轻轨、高速公路、快速公交等多种交通方式一体化的河西地区综合型交通枢纽门户。二是民生福祉保障谋划工程。着力完善社会成果全民共享机制,全面提升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就业等服务水平,全面改善民生。三是乡村美化和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程。以环境卫生整治为抓手,净化美化乡村环境。
4.壮大四项产业。一是房地产业。以悦禧、中粮、金麓等房产企业为引领,拉动房产业全面升级。二是商贸物流业。以长益常、长岳城际铁路*枢纽站为节点,高星物流园为依托,充分挖掘其辐射能力,重点发展中介服务和社区服务业,打造三湘物流中心。三是文化创意产业。挖掘洗心禅、青天寺、报母桥等典故,盘活*内在文化底蕴。四是机械制造业。拉动本地铸造产业的壮大,打造白马工业园。
今年下半年主要思路、工作措施
今年是“*”开局之年,谋篇布局,重在成势。
一、全方位强党建,聚人心。强化基层党支部书记的培养、管理与激励。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和战斗堡垒作用,积极树立和推荐优秀典型。加大党建经费投入,提供基层党支部、党小组建设有效保障,组织支部、党员经常性教育活动。
二、全员绩效考核,抓管理。着力加强政府自身精细化建设,增强机关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提升服务水平。注重中层干部的培养、选拔、激励,提高执行力。细化考核内容,加大常规考核力度,促进工作效率,发挥村(社区)党员干部潜能。http://www.xiexiebang.com
三、全力推进项目,促经济。拉动房地产业全面升温,全力服务中粮房产二期、金麓房产开盘交易;推动黄桥大道三期、长益常、长岳城际铁路*综合枢纽站建设;助动报业文化城、龙湖、悦禧、轻工盐业等扩大产能、提质增效。注重生态保护,加大对*河沿线整治力度,以乡村连片环境整治为契机,继续扎实做好环保工作,保护*青山绿水。
四、全新谋划新城,强产业。按打造全新的*高铁新城规划,大力推进商贸物流业发展;继续扩大龙湖、洗心禅寺文化休闲,打造文化创意谷,提升文化休闲品位;整合日明特种铸造厂等资源,做强机械制造业;以华越、*园粉丝等省内著名商标企业为龙头,唱响*“农”品
牌,联动多个特色农业合作社,推广特色养殖、种植,大力发展高效农业,加快农业产业化步伐。
五、全面统筹发展,构和谐。注重民生,统筹社会事业发展。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扩大劳动就业,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地位,大力实施科教兴镇。坚持以人为本,提升计生服务水平。全力建设民主法治、公平公正、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的“和谐*”。
第二篇:统筹发展全面推进武警部队现代化建设
统筹发展全面推进武警部队现代化建设
摘要:新形势下认真贯彻党对武警部队建设的指导思想,紧跟世界军事变革潮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人为本,培养和选拔高素质人才,加强军人核心价值观的教育,精兵精训,全面提高官兵素质。军事装备要围绕需要研发创新,以信息化为主导,统筹协调各要素,形成强大的战斗力,建设现代化的武警部队。
关键词:人才,军事装备,信息化,战斗力
当前我国正处于改革开放和发展的攻关阶段,经济建设取得了十分瞩目的成就,这离不开国内稳定的良好环境。经济社会正经历深刻变革,社会矛盾凸显,各种犯罪频发;特别是西方敌对势力妄图对我国进行渗透和颠覆,“西化”搞“颜色革命”、“和平演变”,国内反动势力“分化”制造民族分裂,两岸分离。因此武警部队需要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加强思想政治建设,确保部队建设的正确方向,在新的形势下紧跟世界军事变革的潮流,建设一支具有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的武警部队,围绕主题主线加快武警部队现代化建设,人才是关键,装备是支撑,信息化是主导,[1]并使各要素之间有机融合生成强大的战斗力。
立足人才培养优化人才结构
人才是武警部队现代化建设的核心问题,维稳反恐和抢险救援,都离不开个体的人,人强则事兴,人才是起决定性作用的关键性因素。武警院校要培养高素质人才,要不拘一格的引进选用好人才,为部队持续性的注入活水;部队要提供育人、塑造人、提高人,用好人,人尽其才的环境,加强信息化人才的培养,塑造一支政治合格、军事过硬、作风优良、纪律严明、保障有力的钢铁之师。
1、要科学合理的编制人员结构,精兵简政。首先领导干部队伍要立场坚定、对党忠诚、清正廉洁、秉公用权;作风上勤奋敬业、率先垂范、责任心强;在业务方面能精通业务、指技兼通、复合多能、精干高效,开创和谐的工作格局。其次培养和选拔德才兼备基层官兵,严格程序按标准拔年轻的干部,要全面考察、准确识人,人才的选用关系人心向背和事业的兴衰成败。要编排能适应行业要求、具备较高专业水平的警种部队,搞好“五支队伍” 和“六类人才”的建设,部队保持规模适度和相对稳定,实现院校编配科学,警种设置合理,指挥体系顺畅,[2]编成结构优化,装备配备科学。
2、贯彻实施科学发展观的教育,用最新的理论武装官兵。秉承“公安部队数量不要求大,但政治质量要精”的思想,实施“强化警魂意识,培育战斗精神,永远做党和人民的忠诚卫士”的教育,大力培育“忠诚于党,热爱人民,报效国家,献身使命,崇尚荣誉”的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武警部队与人民群众和地方政府接触多,与社会阴暗面接触多,客观上为武警部队思想纪律建设带来一定的困难,要用党的先进理论武装好官兵,思想政治工作要讲求实效,确保其政治坚定和思想纯洁。其次教育官兵善于运用科学发展观所蕴含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解决部队现代化建设中存在的难题,做到学以致用,学有所用。再次用先进的军事理论武装官兵,把握世界军事变革的动态,了解差距,树立官兵的危机意识、紧迫意识、责任意识、职能意识和创新意识。最后要加强部队的战备教育,经常进行形势政策教育、敌社情教育、职能任务教育,使全体官兵牢固树立忧患意识,提高警惕,有备无患,强化打头阵、上一线的思想。用全面发展的视野培养全面发展的官兵,培养求真务实的学风和作风。
3、强化训练,讲求实效,提高部队的战斗力。武警官兵要强化居安思危、常备不懈的观念,首先在训练中要加强学习与训练任务有关的知识,创新训练的方法技巧,要苦练善于巧练和精炼,切实提高训练质量,培养一枪毙敌、一招制敌的特殊人才。其次要加强贴近实战的战备训练,提高备战经验,储备完成任务的实力,确保部队有过硬的素质,打牢战斗力生成和巩固的基础。再次要从难从严,严格要求,高标准地抓好部队训练,增强训练实效性,质量和效益,着眼于走摩托化、机械化、信息化复合发展的军事训练之路,采用基地化、模拟化、网络化的训练内容和方法,提高组织指挥和临阵处置能力,完善各种处置突发事件的预案,生成完成各种任务的能力。最后要加强实战的锻炼,如执勤、反恐、救援、处置突发事件,在实践中总结和摸索规律,提高一次性全员出动、破障克险按时到位、控制现场平息事态和适时指挥控制能力,做到关键时候能够迅速解决问题,圆满完成任务,锻造一支“爱党卫国、忠于职守、苦练本领、不辱使命”的雄师劲旅。
4、要依法管理,从严治警,实践养成。监督要严格,以条令条例为依据,以作风纪律建设为核心,抓好“三个经常”,落实“四个基本”,确保部队的秩序正规、纪律严明、安全稳定,确保队伍不变质。充分发扬民主,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加强警政警民团结,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建立决策论证机制、专家咨询机制、纠错问责机制。要面向基层,培养、服务好官兵,坚持基层至上、士兵第一的观念,尊重官兵的合法权益和主人翁地位,多给予人文关怀,营造和谐友爱的内部环境。切实为官兵解决实际的难题,健全激励机制,营造有利于人才成长和发挥才能的良好环境。
人才是第一资源,培养和造就高素质军事人才,是信息化条件下用科学发展
[3]观统领武警部队建设与发展的重要内容和根本大计。深化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落实“执勤确保安全、处突确保有把握、反恐确保制胜、维稳确保平安、救援确保有效”的现代化武警部队建设。
优化军事装备任务需求配套
军事装备是官兵战斗力的延伸,是武警部队现代化的支撑,军事装备要紧跟时代步伐,不断的创新,用科技手段发挥现有武器装备的新价值。要与时俱进,要围绕打得准、防得住、靠得上、进得去、盯得住、吃得热、救得下的目标,成建制、成系统形成作战能力和保障能力。
1、科技强装备,创新兴装备。胡锦涛主席指出: 要努力提高武器装备建设和国防科技发展的自主创新能力,力争在一些基础性、前沿性、战略性技术领域取得重大突破,推动我军高技术武器装备的自主式发展、跨越式发展、可持续发展。培养科技攻关人才,吸收和借鉴国内外先进技术,运用现代科技成果革新挖潜,根据实战演练的性能攻克武器的缺陷,提升武器装备的安全性、可靠性和作战效能。争取让高性能、多用途的新型装备用于部队。
2、根据实际任务的需要采用现代化装备,“先进、实用、配套”有针对性地研发和引进性能先进、科技含量高、部队急需的装备器材,着眼于实用性,做到系列配套、长短结合、攻防兼备,成系统成战斗力和良好的保障能力。重点围绕部队执勤装备、处突反恐装备、反袭击、反爆炸、反劫持和平息大规模暴(骚)乱特种作战装备来配置,加强非杀伤性武器和警用器材的研制,以及从执行任务的实战需要出发,加大杀伤性武器及其配套装备的保障力度,达到特种装备系列化,提高全天候综合攻击能力。
3、完善后勤装备,提高后勤应急保障能力,适合武警任务特点并时刻处于良好的战备状态。后勤装备采取以任务定手段,以手段定装备的保障原则,建立完善的后勤战备方案,探讨向不同地区、不同条件、不同处置规模突发事件的保障预案。加强后勤保障装备的开发和研制,逐步提升现有运输装备速度效益,实现应急保障装备系列化,部队输送手段形式多样化,运送规模化,具备多维立体兵力投送的装备,提高部队快速投放能力。
科学规划加强信息化建设
信息化建设是推进部队现代化建设的客观要求,是提高武警部队作战能力和空间的有效手段,信息化建抓好基础设施建设,围绕“四化一加强”和“一网打尽”目标,要加强信息化知识人才等软件的建设,坚持从部队实际出发,从执行任务的需求出发,走内部生成外部引进,复合发展的路子,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攻克难题,在现有的基础上实现创新,将创新成果转化为战斗力。
1、科学决策管理机制,紧紧围绕执勤处突反恐任务的需要,谋划、设计和展开信息化建设,进行必要的需求分析和立项论证。在进行重要项目决策时,应该立足当前,放眼未来;周密计划、严谨论证和科学的实验,系统的眼光、整体的思路确保信息化建设的各个方面彼此协调、衔接,保持信息化系统的全面优化。按照部队的“需求牵引、瞄准前沿、确保可行、利于发展”的建设思路,以及“信息主导、综合集成、科技先行、以人为本”的信息化建设路子,使信息化规划更加科学、合理和务实成效。
2、建设信息高速化公路,确保信息畅通、信息基础设施完备。加强有线网、无线网、卫星网和机动通信系统为重点的基础网络建设,以及指挥、通信、网络中心建设,完善执勤目标周围复杂地段监控设施,整合信息资源,形成纵向衔接、横向联动、软硬配套、协调发展的一体化格局,从而达到信息的采集、传递、处理、存储、使用的一体化。以指挥控制为核心,采取远程监控和信息采集、处理、传输自动化,提高部队指挥控制和情报获取能力,一旦发现危害社会稳定的苗头,要坚决制止在萌芽状态。采取先发制人,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策略,使恐怖势力和反动势力无机可乘。
3、软件设施设备要独立开发的创新能力,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自动识别技术等建设软件开发的应用平台,建数据库系统和指挥自动化系统,确保指挥控制系统多能高效。确立综合集成观念,整体规划布局,防止重复建设和零散建设。软件建设要完善风险防范机制和危机管理机制,最大限度地提高履行信息化条件下职能使命的能力上,建立起具有武警特色、满足实战要求的信息系统,从而把各种作战力量、作战单元、作战要素融合集成为整体,把复杂的运输保障和信息技术集成指挥系统,依靠科技手段大幅提升武器装备的信息化含量,多方面筹备好经费确保信息化的稳步推进。
统筹协调资源形成战斗合力
武警部队现代化建设要做到官兵思想政治坚定,武器装备精良,信息系统完备,人才素质过硬,编成结构科学,军事理论先进,训练质量优良,综合保障有力。[4]综合保障有力,形成强大的战斗和保障力是十分关键的问题,要科学整合资源,统筹规划,合理布局,生成健全的战斗保障系统,发挥系统的优势。
从战斗力的生成机制看,它是多种因素的综合产物,是一个综合性的问题。战斗力要以资源为基础,一般来说,可支配资源越多,战斗力基础越厚实。但是诸多的资源集中在一起,没有很好的分配充分的使用,没有将资源转化成战斗力,那么资源再多也是累赘。战斗力形成需要科学的编制体制具备高效组织指挥能力,如果编制不合理、体制繁琐,任务的执行力就差,再好的武器装备也不能发挥功效;还需要官兵具备敏锐的政治鉴别能力、快速的应急反应能力、高效率的作战能力,灵敏的情报获知能力,知彼知己,百战不殆;此外围绕执行任务的各要素要密切协同配合,指挥层要能正确果断的处置,官兵执行任务的紧要关头要能灵活善变,人装结合完好匹配,这也是战斗力形成的因素。因此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紧紧围绕提高履行使命能力,全面推进武警部队现代化建设。
首先要按照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根据人才、装备和信息化建设的整体性、关联性、开放性等特点,必须聚合力量加以推进,形成合力。其次要凝聚上下力量,搞好协调指导,合理科学的设置,建设快速、灵敏、高效的指挥体系,提高执勤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再次部队的摩托化、机械化、信息化做到取长补短,长短协调,整体利用,发挥最大的战斗力。第四要合理调整战备物资结构、数量和布局,改进储备方法,应急保障力量和区域战备物资保障形成体系,力求保障方式社会化,保障管理科学化,保障手段信息化,保障供应精确化,保证供应急需;要大力抓好后勤机关、后勤干部的应急保障训练,提高后勤组织指挥能力,真正做到一旦有事,车辆开得动,物资供得上,装备修得好,伤员救得下。第五加强训练是战斗力生成的关键,加强官兵的实战演练,协调各种资源,合理利用各种要素,人装优化组合,最大限度的提高战斗力。
始终以科学发展观作为重要指导方针,把武警部队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放在提高战斗力和有效履行使命上,走精兵、精装、精训的现代化建设之路,高举旗帜、铸牢警魂、听党指挥,推动武警部队建设全面、健康、协调发展,忠实履行好保卫国家安全和维护社会稳定的神圣使命,做到“三个提供,一个发挥”,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发扬求真务实的作风和开拓创新的精神,有效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保障人民安居乐业。
参考文献:
[1]王建平,围绕主题主线加快武警部队现代化建设[N],人民日报,2011-06-14 [2]王建平、喻林祥,着眼有效履行职责使命大力推进武警部队现代化建设[J],求是杂志,2010.10,第50页
[3]龙汉荣,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武警部队建设又好又快发展[J],国防,2007年第2期,第45页
[4]李海、肖一沙,认真贯彻胡主席重要指示精神 大力推进武警部队现代化建设[N],人民武警,2010年4月6日
第三篇:统筹城乡区域发展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统筹城乡区域发展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来源:《求是》 期号:2013/09 作者:孙政才
直辖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坚强领导下,重庆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但重庆集大城市、大农村、大山区、大库区于一体,城乡区域差距大的状况没有根本改观,仍处在欠发达阶段,属于欠发达地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开启实现中国梦的新征程,必须紧密结合重庆实际,着力统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扎实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当前,重庆正处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阶段。要实现新的突破,就必须牢牢把握“科学发展、富民兴渝”的总任务,大力实施“一统三化两转变”战略(统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加快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政府职能),突出“发展”和“民生”两个关键,着力增强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动力支撑,着力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全面推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力争在西部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践证明,紧紧扭住重庆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就要在统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上花大力气、下真功夫。
要科学划分功能区域、明确区县功能定位,引导区域差异化发展、协调发展。重庆是直辖市体制,中等省架构,实现区域协调发展,是重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中之重。针对区县功能定位不够清晰,产业同质化,招商引资存在无序竞争,考核指标设置不够科学,资源优化配置亟待加强,“两翼”地区生态环境约束严重等问题,综合考虑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社会、文化等因素,在坚持“一圈两翼”区域发展战略的基础上深化研究,进一步科学划分功能区域、明确区县功能定位。按照发挥比较优势、突出各自特色、促进功能互补、形成梯级产业分工的设想,对不同功能区给予不同的发展定位和区域政策,促进全市资源利用最大化和功能配置最优化。坚持统筹区域城乡协调发展与打造重点功能区相结合,按照“以人为本、城乡互动、产城融合、集约高效、绿色低碳、规划先行、突出特色和集群发展”的原则,统筹全市城镇体系建设和各功能区协调发展。按照国家中心城市的定位,做强做优主城区;按照城市群的发展思路,做大做强“一圈”,使其成为西部地区重要增长极、长江上游地区经济中心的主要载体,并承接“两翼”的人口转移,带动“两翼”协调发展;“两翼”要立足优势资源和优势条件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壮大县域经济,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强化生态环境保护建设,加强库区水环境保护和消落区治理,搞好天然林保护和沿江防护林建设,积极构建长江上游生态屏障。通过这些举措,努力实现区域一体化、城乡一体化、城镇体系化、整体功能最大化。
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统筹推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是重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和前提。重庆既有总量不足的问题,也有结构不优、增长方式粗放的问题,要坚持以工业化为引擎、以信息化为提升、以城镇化为依托、以农业现代化为基础,统筹推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要坚持把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以增量调结构,以创新促升级,在总量扩大中实现结构优化,以结构优化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加快实现经济转型升级。要大力发展产业集群,依托开发区、园区提高产业集中度;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着力打造服务业集聚区。要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大力发展高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不断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积极抢占产业发展战略制高点。要大力发展民营经济,营造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要大力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绝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追求一时的经济增长,绝不能以牺牲绿水青山为代价换取所谓的“金山银山”,绝不能以影响未来的发展为代价谋取当期增长和眼前利益,绝不能以破坏人与自然关系为代价获得表面繁荣。要加大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力度,加强立法保障,强化经济杠杆作用,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要坚持不懈保障和改善民生,让广大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改善民生是我们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没有民生的持续改善,我们所做的一切工作都没有意义。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时刻把群众特别是困难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按照“守住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舆论”的要求,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坚持当期可承受、长远可持续,坚持把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与完善制度安排相结合,切实增强针对性、实效性、可持续性,努力实现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让广大群众过上更好的生活。抓好民生领域的工作,要突出重点难点。要进一步抓好集中连片贫困地区扶贫开发这个重大民生工程。抓住国家推动秦巴山区、武陵山区连片扶贫开发的机遇,创新扶贫工作体制机制,加大对贫困地区资金、项目等扶持,不断增强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逐步实现脱贫致富。大力整治空气、水、噪声、土壤等方面的突出环境问题,为广大群众创造良好生活环境。特别要高度重视食品药品安全,让广大群众吃得更放心。认真贯彻国家房地产调控措施,搞好以公租房为重点的保障性住房建设,更好地满足居民住房需求。高度重视教育公平,推动各级各类教育均衡发展。就业是民生之本,社会保障是社会安全网,要进一步做好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
要立足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全面深化各项改革。重庆要在改革方面步子迈得更大一些、更快一些。我们要充分用好重庆作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这个平台,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全面推进经济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文明建设体制和行政管理体制等各方面改革,先行先试深化重点领域改革,通过改革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发展方式转变、民生改善、政府职能转变和工作作风转变。要重点围绕城乡规划、城乡要素交换、城乡资源配置、城乡基础设施、城乡公共服务和城乡社会管理等“六个统筹”,着力破除城乡二元体制,推动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进一步完善直辖市管理体制,以政府职能转变为核心,推进机构改革和加强政府管理制度建设,进一步简政放权,提升行政效能,努力把政府职能转到创造良好发展环境、提供优质公共服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上来。加快建设职能科学、结构优化、廉洁高效、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深化扩权强县改革,向区县放权,给区县让利,让区县搞活。进一步完善两江新区管理体制,为两江新区开发开放提供良好体制保障。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总之,要通过改革创新,加快形成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和制度环境。
要着力优化开放环境,加快打造内陆开放高地。开放的广度和力度,决定着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建设的进度和程度。要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方式转变、促产业结构调整。要着眼于广泛集聚国内外先进生产要素,在保持政策连续性稳定性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开放环境,推进开放模式创新,加快建设内陆开放高地。要大力推进两江新区开发开放,推动形成以两江新区为龙头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格局。要加快两个保税区建设,进一步完善“渝新欧”国际物流铁路大通道,加快建设内陆口岸高地。要坚持引资、引技、引智相结合,推动开放朝着优化结构、拓展深度、提高效益方向转变。要积极参与国际产业分工,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对外投资与对外贸易相促进,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加快发展。要坚持对内开放和对外开放并重,大力加强区域合作,积极推动成渝城市群发展,实现与周边省市的互利共赢。
要加强法治建设和社会建设,努力构建和谐社会。这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实现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基石,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任务。要坚持法治重庆、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坚持依法治市、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加强科学立法,严格行政执法,维护公正司法,引导全民守法,充分发挥法治在全市经济社会生活中的作用。要坚决维护宪法和法律的权威与尊严,更加注重法制宣传教育,更加注重提高政府和全社会的法律意识、法治观念,更加注重提高依法办事能力,更加注重依法表达诉求、依法维护合法权益、依法解决矛盾纠纷。切实重视立法的科学性、针对性、系统性,切实重视法律的有效实施,切实重视法律的引导、推动和规范保障作用,全面推进全市各项工作的法治化。要切实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强化民主监督、法律监督、舆论监督,及时回应社会和群众关切,着力推进权力运行公开透明,努力做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要大力加强社会建设和创新社会管理。完善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体系,改进公共服务供给方式,加强社区建设,建立健全维护群众权益机制、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和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等,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深入推进平安建设,切实维护稳定、和谐、安宁的社会局面。
实现在西部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使命光荣、责任重大。我们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决维护党的集中统一领导,自觉维护中央权威,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决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重大决策部署,确保中央政令畅通。必须进一步加强党的建设,进一步改进党员干部作风,切实增强党的凝聚力、政府的公信力、干部的执行力和制度的约束力。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少说多干,实干兴渝,求真务实,狠抓落实,以实实在在的成绩谱写“科学发展,富民兴渝”的新篇章,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更大力量。
(作者: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重庆市委书记)
第四篇:坚持统筹城乡发展全面推进城乡社区建设
统筹城乡发展 全面推进城乡社区建设
近年来,我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统筹城乡发展作为富民强市的重要发展战略,把城乡社区建设作为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载体,采取有力措施,整体推进城乡社区建设。2007年,完成了中心城区城市社区网格化布局,奎文区等4个单位被表彰为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单位。2009年,实现农村社区建设全覆盖,诸城市等8个县市区被命名为全国农村社区建设实验全覆盖示范单位。
强化组织领导,加快推进城乡社区建设。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城乡社区建设工作,多次召开会议,研究城乡社区建设问题,出台了《关于加强和改进城市社区工作的意见》、《关于加快推进农村社区建设的意见》、《潍坊市农村社区建设基本标准》、《潍坊市农村社区建设考核办法》等文件,对城乡社区建设模式、功能定位、建设标准、考核奖惩等作出明确规定。市县成立了由党政主要领导任组长,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社区工作领导小组。各级党政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靠上抓。将城乡社区建设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纳入科学发展综合考核,坚持一月一调度,一月一通报,一季度一检查,半年一观摩点评,1
强力推进。建立起以财政为主体、社会力量为补充的资金投入机制。全市建立社区综合服务中心1276个,卫生服务中心1234个,计生服务室1149个,社区警务室1254个,慈善超市1276个,图书电子阅览室1206个,室内外文体活动场所1638个,社区养老服务站451个。城乡社区办公服务用房平均面积达627平方米,标准化社区服务中心覆盖率达98%。
探索创新发展,构建城乡社区建设新模式。积极适应城乡改革发展的新形势,顺应广大居民群众的新期待,着力解决城乡村居规模小、分布散、投入难、发展难、社会管理成本高等问题,在城市推进社区网格化管理与服务,在农村推进“多村一社区”建设模式。城市社区网格化管理与服务,就是以主要干道和街、路、巷、河为界,以社区居民的认同感、归属感为纽带,整块调整和划定社区,呈网格状分布,平均规模达到3000户、10000人,形成无缝隙、全覆盖、整齐划一的社区地域和空间架构体系。农村“多村一社区”模式,就是遵循地域相近、规模适度、利于资源整合、方便群众生活,以2公里为半径,农民步行前往社区服务中心不超过30分钟为原则,将5-8个村庄规划为一个社区。选择一个基础设施完备、交通便利、班子基础较好、发展潜力大的村作为中心村,形成“2公里〃半小时”社区服务圈。农村社区不是一级行政组织,功能定位是服务,寓管理于服务之中。在建设过程中,不断丰富社区内涵,推动城乡社区建设向纵深发展。一是深化和谐社区创建活动。倡树“民需我帮、民困我助、民呼
我应”的社区服务理念,全面实施温馨细腻的亲情式服务,创建社会治安良好、生活环境优美、社区服务健全、精神文化丰富的和谐社区。二是积极推进城乡集体产权改革试点。把城乡集体资产经营管理职能从原村(居)委会中剥离出来,折股量化到人,建立股份经济合作组织。三是加快推进“合村并点”。通过加强社区中心村基础设施配套建设,采取政策引导、财政补贴等手段,引导、鼓励和吸引社区群众向中心村聚集融合,建设新型农村社区。
完善三个体系,全面提升社区管理服务水平。一是完善社区服务体系,实现政府公共服务与市场化服务和自助互助服务的有机衔接。将政府公共服务资源向社区延伸,推行信息采集、首问负责、事务代理、限时办结等制度,实施“一站式”服务。按照“谁投资、谁所有、谁受益”的原则,鼓励、支持社会力量进社区兴办便民服务项目,全市建立社区便民超市1112个,农资超市980个,农机维修点874处。积极开展群众性自我互助服务活动,实现共驻共建,注册社区志愿服务组织2700个,发展社区志愿者10万余人。二是完善社区组织体系,建立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社区自治组织为主体、社区中介服务组织和社区民间组织为补充的社区组织架构。在规划建设城乡社区中同步建立社区党组织,推行社区党组织和自治组织的直接选举,不断完善社区居民自治制度。大力发展社区经济合作组织、公益性社会组织和中介组织。建立社区专职工作者为主体、社区代理员为补充和社
区志愿者相辅助的社区工作者队伍,坚持因事设岗、以岗定人,一人多岗、一岗多责。采取政府买岗、公开选聘的办法,落实“一社区一名大学生”计划,多渠道选配社区工作人员,进一步优化队伍结构。社区工作经费和人员工资报酬按一定标准纳入财政预算。三是完善社区管理体系,实现党的领导、政府行政管理和群众自治的有效衔接和良性互动。强化党的领导,建立健全居民会议、财务事务公开、民主评议和民主监督制度,推行社区决策、执行、监督“三位一体”的管理制度。
注重实践效果,取得良好社会效益。我市城乡社区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对统筹城乡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一是促进了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打破了公共服务产品供给方面的“城乡二元结构”。二是加快了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推动了城乡经济社会发展要素的融合。三是推进了城乡基层社会结构的变革,加快农村城镇化步伐。四是促使政府职能和工作重心向社区下沉,促进了政府由管理型向服务型的转变。五是助推了现代农业发展,农业生产逐步走向区域化种植、规模化生产、集约化经营。
(潍坊市民政局 董德才)
第五篇:统筹城乡发展
申论热点:统筹城乡发展
【背景链接】
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当前,农业农村进入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之一,但是城乡发展不平衡仍是我国现代化建设面临的突出问题。衡量城乡统筹发展的成效,关键要看农业基础是否不断加强,国民收入分配是否真正向农村倾斜,公共事业发展的重点是否切实向农村倾斜,改善民生的举措是否更多惠及农民。归根结底,要看立足点是否真正放在加强“三农”上。决不能以牺牲农业农村为代价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决不能借统筹城乡之名削弱农业农村、损害农民利益。
【标准表述】
统筹城乡发展,夯实农业基础,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明确方向,突出重点,在关键环节上花气力、下功夫。
继续加大对农业农村的投入力度。总量持续增加,比例稳步提高。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的政策信号不能变、支持不能减。完善农业补贴制度,调动农民务农种粮和地方重农抓粮的积极性。加强和改进农产品市场调控,保持价格合理水平。
不断增强农业发展支撑能力。抓好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和高标准农田建设,提高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能力,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提升农业机械装备水平,健全农产品市场体系,促进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再上新台阶。
加快改善农村民生。将政府的公共资源更多地投向农村,引导资金、技术、人才、管理等要素向农村聚集,千方百计促进农民多渠道就业,加快解决农村发展最急需、农民要求最迫切的饮水、用电、教育、医疗等问题,提高农村社会保障水平,加大扶贫开发力度。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坚定不移深化农村改革。更加注重城乡联动、协调推进,更加注重制度建设。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有序推进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加快农村金融改革步伐,继续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把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促进农民工融入城镇、有序转变为城镇居民,作为城乡改革联动的突破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