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统筹发展考察报告

时间:2019-05-13 03:12:3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乡镇统筹发展考察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乡镇统筹发展考察报告》。

第一篇:乡镇统筹发展考察报告

11月12日,**区政协副主席***率领农业界别联组视察了**镇统筹城乡产业发展情况。委员们实地视察了**绿康果业有限公司和**天盛金属制造有限公司,听取了**镇党委、政府主要领导人关于统筹城乡产业发展的情况通报,并围绕统筹城乡产业发展的主题进行了座谈讨论。

一、**镇基本情况

**镇地处**“一小时经济圈”的核心区与

外延区的结合部,是**组团的重要组成部分。辖10个行政村和4个社区居委会,幅员面积58.58平方公里,人口5.8万人左右,城乡人口比例为1:1.45。该镇现有工业企业338个,农业龙头企业8个,预计今年可实现工业总产值31亿元,农村经济总收入22.08亿元,农民人均收入3980元。曾先后被评为“**市百个经济强镇”、**市卫生镇、文明镇和科普示范镇。

二、该镇的主要做法及实效

(一)注重以规划指导发展

**镇党委政府根据该镇既是人口大镇,又是工业大镇这一特点,比较注重以规划指导发展,在全区镇一级发展中是做得较早的也是做得较好的。坚持以规划为基础,以产业为核心,以新农村建设为载体,打破城乡界限,优化资源配置,加快推动城乡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逐步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共同繁荣。

(二)产业布局比较明晰

**镇重点实施“一城、两线、三基地、四品牌”发展战略。“一城”就是加快城市化进程,带动农村发展。“两线”就是在浦歇路沿线发展现代农业,在碚青路沿线发展新型工业和商贸流通业,形成二、三产业集中区。“三基地”就是发展曹家坝机械制造基地、小湾仪器仪表基地、永远纺织工业基地。“四品牌”就是建立“447”锦橙、南方早熟梨、兰蕙园香料和优质果苗。

(三)工业经济快速增长

**镇始终把发展工业放在优先位置,通过强化科技创新、加强服务引导,实现了产品换代和产业升级,壮大了经济总量,提高了经济质量。近年来,共培育年营业收入500万元以上规模企业25家,累计引进工业项目35个。今年1-10月,全镇企业实现总产值29.65亿元,同比增长38.37%;利润总额6585万元,同比增长33.11%;入库税金6695万元,同比增长32.94%。工业经济已经成为**镇的强势经济。

三、需要重视的问题

一是发展规划需要一定的前瞻性。在城区规划控制管理、城乡建设统筹考虑等方面,还需进一步与**市城乡总体规划和**区整体发展规划对接和融合。

二是经济发展方式有待转变。农业效益潜力较大,但规模效益发挥不够。工业企业呈点状分布,对环境影响较大。园区经济有待发展。

四、进一步做好统筹城乡产业发展的建议

(一)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镇要充分发挥经济基础好,区位条件好和交通便利等优势条件,紧紧抓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力争在全区镇一级做到“率先”和“加快”发展,又好又快地统筹城乡各项事业,科学规划产业园区,合理调整城市功能,切实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创新探索统筹发展经验,做大做强**特色。

(二)科学谋划,上下对接,制定高起点发展规划

根据国务院刚批准的《**市城乡总体规划》对**区发展的总体定位和**镇作为**组团拓展区的功能定位,及时调整产业布局规划和城市发展规划。围绕推进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市化、提高城乡居民生活品质为目标,注意规划前瞻性,一、二、三产业发展合理布局,实现镇域产业向园区集聚,土地经营向集约型转变,农村生活向城镇靠拢。

(三)立足优势,优化结构,促进又好又快发展

积极发挥第一产业基础好、资源优、科技强等优势,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把品牌做靓,把规模做大,把企业做强。立足工业基础雄厚、区位条件优越,着力抓好机械加工、纺织、光机电和建筑建材四大支柱产业的扩量提质,进一步做大工业园区经济。积极发展第三产业,围绕城乡不断发展的消费趋势,统筹布局需求迫切、产业关联度高的服务行业,培育、发展和推动专业市场、现代物流、休闲旅游、金融保险、信息服务、社区服务等服务业,为一、二产业发展提供有力的功能支撑。

(四)更新观念,突出特色,提升城市建设档次

随着**市建设“1小时经济圈”进程的推进,**已成为**组团产业发展和城区延伸的重要区域,因此要跳出小城镇发展的传统思维,注重城市风貌控制和品质提升,促进人文资源和自然景观的高度融合,同时依托城镇建设发展商贸流通、文化产业等消费性服务业和公共服务业,完善城市服务功能,推进城乡一体化,提高城乡居民素质和生活质量,打造和谐人居环境。

(五)以人为本,统筹城乡,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在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的同时,应高度关注生活污水和工业污染治理,保护生态环境。现阶段应建立和完善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加大环境污染治理力度。在今后的招商引资中,要注重选择

科技含量高、环境污染小、具发展潜力和拉动作用的企业和项目入驻,既要大力发展经济,又要保持青山绿水的良好生态环境。

第二篇:城乡统筹发展实践综合考察报告

IAE 中国农业科学院重点开放实验室

世界银行“中国农业政策实验室”项目 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

Institute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 Chinese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研究简报

2007年第20期(总第182期)

2007年11月15日

城乡统筹发展实践综合考察报告

近年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我国工业化快速发展阶段城乡差距扩大问题,从构建和谐社会战略高度,提出统筹城乡发展的正确方针。2004年以来连续四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把解决三农问题,城乡统筹协调发展作为首要任务。继2005年实施新农村建设后,2007年进一步采取在全国首次设立城乡统筹改革试验区的新举措,加快农村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发展,深化城乡二元制度改革。随着城乡统筹发展实践的丰富和深入,新的经验、做法和问题也不断出现,需要及时跟踪了解和理论研讨。本报告主要基于课题组去年以来对重庆、成都、北京市、三亚市等地以城带乡、城乡统筹的调研考察,记录实践进展,分析解读其中的理论与政策含义,从中得到启示。

一、城乡统筹、以城带乡新进展 1、2007年6月成渝两地获批设立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全国城乡统筹发展的目标进一步明确。

有别于计划经济时代出炉的经济特区靠国家政策倾斜与资金支持的发展模式,中国首次设立统筹城乡综合改革试验区,试验区最大的吸引力是以“试验”的名义向地方让渡了中央的部分职权,使地方拥有更大的自主权。其目标是建立改变城乡二元结构、统筹城乡的体制机制,基本形成促进社会和谐的社会体制。

《国家综合配套改革成都试验区框架方案》(成都方案)提出了要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体制“四位一体”的改革路径,通过谋求六大政策权力,着重推进以土地、劳动力为重点的资源配臵机制改革,来达到综合改革试验的各项目标。具有典型意义的实践是成都三圣乡试验:即在以工业化、城市化为背景的土地流转中,平衡投资商、村集体经济和农户三方利益,特别是最大程度在保证发失地农民的利益,全面建立农村社保和医保体系。

重庆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则确定推进户籍、土地、社会保障、公共财政、农村金融、行政体制等六项制度改革,拆除横亘在城乡之间的“高墙”。

一是建立新型农民工制度。重庆市制定了一系列促进农民工就业的优惠政策:率先在全国出台农民工职业技能鉴定补助办法,在703个街道(乡镇)建立社会保障工作机构,为农民2 工求职就业提供服务。

二是多种模式实现农民变市民。重庆市2020年城镇化率从目前的45.2%提升到70%,这意味着在未来13年中,将有800万左右的农民变为市民。为此,多种模式实现农民变市民成为探索的重要方面。如作为重庆市统筹城乡改革先行示范区九龙坡区,按照“社会保障换承包地、住房换宅基地”的办法,制定了12项配套制度,确保农民在子女入学、就业扶持、养老保险、最低生活保障等各个方面享受与当地市民一样的待遇;北碚区规定进城务工农民,只要有稳定职业、有居住地方者均可申请登记为城镇居民; 南岸区从2005年开始,采取“政府投入、社区管理、市场运行、以寓养寓”的模式,投资250余万元建成覆盖全部街道的7个“阳光公寓”,入住农民工达4000多人,“一人一天一元租金”的现代化公寓,让农民工渐渐融入都市生活。明年,南岸区还将针对农民工等低收入群体陆续推出1万套低价、低租房。

三是稳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重庆市将在2012年前建立城乡统一的户籍登记管理制度,取消农业和非农业户口划分,将城乡居民统一登记为“重庆市居民户口”,并尽快过渡到以身份证取代属地户籍管理制度。

四是允许农民以农地入股的方式参与农地改革。这项以重庆工商局《意见》出台的 “重庆新政”,强调农地制度改革必须有龙头企业参与,入股土地必须用来从事农业生产经营,农 民可以以土地入股办公司或合作社。可见以入股形式提高农地集中度,发展规模农业的产业化指向十分明显。

2、多个省、市、区在城乡户籍制度改革方面有突破。仅以甘肃为例。甘肃省早在2003年已开始实施户籍制度改革,当时是以“有合法固定住所、稳定的职业和收入”为前提提出的7项惠民措施,2007年甘肃省新的“全省城乡户籍改革”意见已拟定,该“意见”的核心内容是取消现有的农业、非农业二元户籍管理体制,实现城乡一元化户籍管理。截止到2006年,全国共有12个省市、自治区包括河北、辽宁、山东、广西、重庆等先后取消了二元户口划分,在这12个省市区统称为居民户口。北京、上海两市也已下发了本市农业人口转为非农业人口实施意见,放宽了条件限制;广东省的佛山、深圳、中山等地将城镇化水平较高的农村地区居民统一转为非农业户口,实行城市化管理,为下一步统一城乡户口登记制度奠定了基础。

3、全国农村合作医疗全面启动,今年覆盖面已达80%。2002年10月,党中央、国务院作出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明确了加强农村公共卫生工作、推进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建立和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与医疗救助制度等任务,农村的卫生医疗状况有了一定的改善。在中央和地方财政的共同支持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试点工作进展顺利。截至2007年9月底,全国平均50.07%的县(市、区)进行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改革试点,参合农民4.06亿人,4 参合率达到80.49%,中央财政补助标准由10元提高到20元,省级财政也相应提高了补助标准,从机制和制度上支持缓解了农村群众“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到2008年将在全国农村基本普及新型合作医疗制度。

4、以要土地要素流动为基础,统筹城乡社会事业为保障,城镇化多模式推进。

在我国的城镇化过程中,由于地区间社会、经济、自然条件差异较大,城镇化模式也肯定多样化,用一种模式来实现城镇化,会走弯路且将造成不必要损失。从我国城镇化历史看,城镇化呈现多模式并进态势。主要有乡镇工业带动模式、大城市辐射带动模式、集体土地臵换模式、移民搬迁异地城镇化。四种模式各俱特色,但无论哪种模式都必须首先解决城镇化过程中,随着农民身份转变所带来的成本支付问题。近年来集体土地臵换模式,因土地流转增加了地方政府与农民财力,为城镇化提供了发展支持,使得这一模式更为普遍。

以三亚为例,随着三亚市城市化进程加快,对周边农村的建设要求越来越高。对城乡结合部规模较小的村庄,当地政府根据“适度集聚、有利生产、方便生活”的原则,选择条件成熟的村庄作为试点,通过行政推动和政策鼓励,由市、镇政府或企业投资建设基础设施,通过土地整理臵换、宅基地整治、异地腾迁等办法,按照城市住宅标准建设农民新村,在社会保障、文化教育等方面实行市民化管理,逐步实现撤村建居。

5、农村综合体制改革,破解县乡财政困局,为城乡统筹创造基础条件。

县域一般以农业经济为主,是典型的民生经济。从全国来看,两年前全国转正困难县多达791个,占全部县级单位总数的28%,2007年,中国财政困难县的数量仅余27个。这一转变主要得益于农村综合体制改革,以及在2005年中央政府启动的“三奖一补”财政激励约束政策。

二、主要问题

1、在现有法律框架下,农村土地流转实践探索难以实现法律意义上的真正突破,而是在“合法”与“违法”的模糊缝隙中前行。农村集体土地参与城市建设用地的方式方法更为灵活,典型的有:通过以租代征将集体土地转为城市建设用地,借以规避国家土地监管,这已成为地方政府积聚工业化、城市化资金的主渠道;农民以集体建设用地的形式搞工业园区和商品房开发区,获取工业化收益,这也已是很多发达地区农村集体经济繁荣的秘密法宝;农地入股更多的是在集体单元内部,股权能否市场化交易还缺乏法律依据和实证,因此农地入股并非以产权转移优化资源配臵,而本质还是集体经济组织内部的一种利益分配机制,当然也存在以农地入股之名,个别公司与农户合伙转变土地用途,加大农民土地入股风险和权益风险。这些行为对目前相关的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提出了挑战。

2、以城带乡切入点不够多,缺乏配套的综合措施。农村剩6 余劳动力转移、增加农业与农村事业的财政投入、对口帮扶等是目前以城带乡的主要路径,并起到较好的作用。但其他路径和手段运用不到位,如农村金融环境转变不大,中小企业和农民仍处于贷款难的困局之中;农业保险费高效微,未来发展困难不少;农村社会养老保险难度大,进展滞后等等。

3、城乡收入差距扩大趋势没有改变,农村消费不足。2006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为3587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为11759元,比2005年分别提高332元和1266元。城镇居民收入增速仍大大快于农民收入增长,城乡居民两者之间收入之比达到了3.28。2006年我国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829元,比上年实际增长9.1%;城镇居民人均总支出11882元,比上年增长12.3%,其中,人均消费性支出8697元,比上年实际增长7.9%。城乡居民消费支出之比为4.2,可见农村总体消费不足。

三、几点思考

1、在城乡统筹中探索平衡土地利益的路径。当前集体土地转城市建设用地过程中,无论哪种土地转换模式,农民均处于不同利益主体博弈中的弱势地位,这是城乡统筹急待解决的最大难题,必须考虑征用地制度的改革。如何使相关利益各方能够公平分享工业化、城市化的利益,是回避不了的改革任务。必然最终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管理制度,建立政府监管下的土地市场(规划监管和用途监管),实现同地同权同价。

2、通过开辟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渠道,提高农民工工 资和社会保障水平,深化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等,进一步开拓以城带乡的潜力。给予城市就业和农村就业同等重要的地位和权重,在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的同时,通过教育培训和政策扶持,不断增加农业和农业服务业就业的收入水平;通过制定公平的竞争规则,消除劳动力市场上的种种制度性的差别、歧视和障碍,并采取一体化的就业政策和管理体制,为劳动力在城乡之间流动创造公平、公正和竞争的市场环境。在中央政府放松农村金融市场主体准入及逐步放松农村信贷利率的宏观背景下,政府还应通过采取各种优惠措施积极发展农村多元金融组织体系,特别是农民自己兴办的农村合作金融,通过改善农村金融环境,增加农村的资金供给量,进而降低贷款利率水平,保障农民低成本使用信贷资金,并适应农户对贷款资金的多样化需求。

3、形成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新分配模式,提高政府再分配效率。在市场经济规则下,初次分配讲效率,突出要素贡献;但在社会二次分配中,则应发挥政府公共职能作用,充分体现再分配的公平性,以此做到兼顾城乡。

(欢迎引用、摘编、全文刊载,请注明出处,尊重著作者知识产权。)

责任编辑:李锁平高琼瑶

通讯地址: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12号

联系电话:(010)68919793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 传

真:(010)62187545

编:

100081 电子信箱:iae@mail.caas.net.cn

址:

http://www.xiexiebang.com

第三篇:关于广东省佛山市统筹城乡发展情况的考察报告

关于广东省佛山市统筹城乡发展情况的考察报告

构建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格局对策研究课题组

一、佛山市基本情况

佛山地处珠江三角洲腹地,下辖禅城、南海、顺德、高明、三水五个县级区,总面积3848.49平方公里,常住人口595万人。佛山是著名侨乡,岭南文化的发源地之一,是广东改革开放的核心地带,2007年被评为全国两岸四地城市综合竞争力第9位城市,2008年获选“中国十大最具幸福感城市”之一。

佛山的产业结构以制造业为主,形成了家用电器、纺织服装、陶瓷建材、装备制造、电子信息、食品饮料、塑料制品等十大主导优势行业,制造业增加值占全市GDP的64%。2008年,佛山市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突破1万亿美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22494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9656元,经济总量居广东省第3位,仅次于广州、深圳,居全国所有大中城市第11位。

佛山市自主创新体系建设走在广东省前面,建立了“一区六园”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一批省级研究院、国家级质检基地等公共研发平台,创新能力居全国第七位。在社会事业发展方面,佛山市率先成为广东省首个教育现代化试点城市,率先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推行城乡免费义务教育,建成了“五网络一中心”的社会安全网络(即社会保障和救济网络、社会治安防控网络、社会公共安全网络、抗击自然灾害网络、防范和处置群体性事件网络,以及以110为平台的公共安全应急处置中心)。

二、佛山市统筹城乡发展的主要做法

为了加快城乡统筹发展,2004年,佛山市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快农村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建设的决定》、“佛山农村工作五十条”及《关于户籍管理制度改革的决定》、《建立全征地农村居民基本养老保险补贴制度的实施意见》等首批9个配套政策文件,按照统筹城乡社会发展和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要求,坚定不移地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向二、三产业和城镇转移,进一步完善农村土地管理制度,规范农村集体经济管理,扩大农民就业渠道,建立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深化农村税费改革,让农民充分享受城市化成果和城市文明,确保农村社会稳定和经济社会繁荣。

(一)以消除城乡二元体制实现共同富裕为目标,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格局初步形成大力推动农村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格局初步形成。

一是统一城乡户籍管理。从2004年7月1日起,将佛山市“农业户口”、“非农业户口”、“自理口粮户口”统一登记为“佛山市居民户口”,并实现市内居民户口网上自动迁移,打破了城乡“二元”户籍管理“壁垒”,实现了城乡户籍“一元化”管理模式,消除了城乡居民享受平等待遇的体制性障碍,保障了“同城生活、同城便利”。

二是统一城乡规划。按照建设组团式现代化大城市的要求,树立大规划理念,将农村建设发展纳入城市发展总体规划,将城镇规划延伸到农村,实行城乡一体化规划。

三是统一城乡低保标准。从2007年1月起,以区为单位,统一了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补助标准。目前禅城区、南海区、顺德区低保标准为每人每月350元,三水区、高明区每人每月310元。

四是统一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2007年6月,按照“覆盖城乡,应保尽保”的原则,将参加农村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人员以及未纳入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范围的人员全部纳入“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2008年7月1日起,实行居民门诊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将门诊基本医疗费用纳入保险范围。

五是统一城乡劳动力管理。全市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城乡一体化劳动力培训就业机制,健全完善市、区、镇(街道)三级劳动保障管理服务机构和市、区、镇(街道)、村(居)委会四级城乡一体化的劳动力市场信息服务网络、城乡一体化的培训服务平台,从机构、政策、培训、劳务信息多方面为失业农民提供就业保障。

六是统一城乡义务教育。基本实现了以区为主的城乡一体化教育体制,并按照“全市统一规划,城乡同步实施”的原则,从2006年秋季起,全面实现了12年城乡免费义务教育。

七是统一城乡公共基础设施。加大城乡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农村通电、电视、电话通信、邮政等网络覆盖率均达到100%,自来水普及率96.91%,村道路硬化率99.79%。

(二)以农村股份制改革为重点,农村综合配套改革向纵深推进

大力推进农村综合配套改革,有效激发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活力。

一是完善农村土地管理制度。制定出台了《佛山市深化征地制度改革的意见》和《佛山市试行农村集体建设用地

流转实施办法》,加快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第一,统一补偿标准。按照各区经济发展水平和土地位置等实际情况,将区内集体土地分成一至三个片区,以区统计部门和农业部门分类统计的前三年单位面积土地的综合平均年产值作为计算土地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的标准。土地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的计算直接与被征用土地的面积和地类挂钩。第二,规范征地程序。结合省政府批准的征地制度改革方案,简化征地审批程序,可以由市审批的不再报省审批,可以由市国土资源局审查的事项不再报省、市政府审查。例如镇一级土地利用规划确定的,城镇建设用地范围内不涉及征地的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由市政府审批,涉及征地的,由市政府审批农用地转用、再报省政府审批征地。征地方案事前广泛听取被征地单位和农民的意见,如果当事人对征地的补偿标准或安置方案提出听证申请,要按照《国土资源听证规定》组织听证,充分保障被征地农民对征地的话语权与参与权。第三,多种渠道安置被征地农民。实行留用地办法,即按征地面积10%左右的比例给被征地的村集体划留建设用地,发展集体经济。留用地性质根据被征地村集体意见确定,既可转为集体建设用地,也可一并征为国有;以土地换社保。通过土地出让收入、地方税收留成和地方征地费用留成等部分筹措资金,采取政府、集体、个人各负担一部分的原则,为征地农民购买社会保险。第四,界定征地范围,严禁滥用征地权。参照国土资源部制定的《划拨用地目录》区分公益性项目和经营性项目。列入该目录的认定为属公益性项目,原则上只有公益性项目才能实行征地。经营性项目(房地产用地除外)原则上不实行征地。第五,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和国有建设用地“同权、同地、同价”。第六,明确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必备条件。必须符合经依法批准使用或取得的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必须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镇村建设规划,必须有土地权属证书,界址必须清楚、没有权属争议。二是大力推进农村股份合作制改革。主要发展四种农村股份合作制经济,即:社区型土地股份合作制,特点是以原社区集体经济组织所有的、发包给农民的土地入股,组建新的股份合作组织,实行统一规划、经营和开发。目前,佛山市共有土地股份合作组织2354个,占全市股份合作经济组织的76.5%;入股土地面积146.5万亩,占全市的87.4%;经营性资产股份合作制,特点是将原社区集体经济组织所有的经营性净资产入股,股份量化到人,组建新的股份合作组织。目前,佛山市共有这种股份合作组织290个,占全市股份合作经济组织的9.4%;入股资产净值26.96亿元,占全市的52%;综合性股份合作制,特点是把原集体所有的存量资源性资产(即土地)和经营性资产全部价值化到人,入股新组建的社区股份合作组织,实行股份合作经营的形式。目前,佛山市共组建综合性股份合作组织433个,占全市的14.1%;入股土地面积21.1万亩,占全市的12.6%;入股资产净值22.48亿元,占全市的43.4%;单项土地股份合作制,特点就是以农民承包土地入股,组建新的股份合作组织,由股份合作组织对外招商经营,农民除得到股份分红外,还可以成为外商的农业工人,赚取劳务收入。

三是加快农村财务管理制度改革。引入中介组织规范农村财务管理,中介组织服务费用由镇政府负担。目前,全市引进中介组织规范农村财务管理的体制改革工作已经基本完成,586个村(居)、3833个组共5751盘账已经完成了账目移交工作,2007年6月,佛山市被评为全国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制度创新提名奖。

四是积极推进并镇(街道)、并村工作。有计划地实施“并镇”、“并村”、“并校”和“镇改街”、“村改居”,有计划地撤并面积45平方公里、人口4万人以下的建制镇,撤并面积小于1平方公里、居民300户以下的村,纳入中心镇规划范围的村委会改设社区居委会。通过城镇布局调整带动教育、卫生、文化等公共事业布局的调整,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三)以旧村居改造示范村居建设为抓手,农村人居环境不断改善

以旧村居改造示范村居为新的突破口,着力改善农村居民的生产生活环境。首批122个示范村居全部完成了总体规划,101个村居完成了控制性详细规划或修建性详细规划,26个村居已建成农民公寓。同时,大力推进村居旧物业改造工程和渔民住房解困工作。

(四)以现代精细农业为方向,农业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

明确以现代精细农业为发展方向,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有区位优势、适应城市和出口市场需要的优质、高效农业,基本形成了近郊以叶菜、花卉为主,远郊以水产、瓜菜为主,山区以水果、畜牧为主的区域产业带,形成了种植业、水产业、畜牧业三大支柱产业三足鼎立的格局。大力推进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海峡两岸农业合作实验区架构初步形成。

(五)以农村社会事业发展为突破口,城乡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

一是不断完善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制定出台《佛山市农村卫生站医生补贴实施办法》,从2008年开始对全市农村卫生站医生按照每个行政村补贴到人,每人每年补贴1万元的标准予以补贴,从制度上解决了乡村医生承担公共卫生工作的经费补贴问题。

二是健全农村社会救助体系。制定出台《建立和完善农村居民社会救助体系的实施意见》,以农村最低生活保障为基础,健全完善了农村五保供养、特困居民子女教育救助、居民住房救助、法律援助等七项农村社会救助制度。三是实施全征地农村居民基本养老保险补贴制度。征地后人均集体性质农用地面积(不含林地)低于所在区人均农用地面积三分之一的村(组)内,年满16周岁,未参加城镇职工社会保险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在校生除外),均纳入补贴范围。全征地农村居民基本养老保险费由区、镇(街道)两级财政及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负担,区、镇(街道)财政分别按10%~30%的比例补贴,村(居)、组集体经济组织负担40%~80%,所缴费用不要农民自掏腰包。四是稳步推进“十好”和谐文明村居创建活动。建成全市首批80个“十好”和谐文明村居,禅城、南海、顺德三区给予每个村居每年财政扶持不低于20万元,高明、三水两区不低于15万元。

三、佛山市统筹城乡发展经验对我区构建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格局的启示

佛山市位于广东省,处在改革开放的前沿,其在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方面的许多做法具有创新性,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一是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必须解放思想、大胆创新。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加快构建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格局的战略任务,市委提出了要在全国率先构建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格局,实现这个目标,推进城乡均衡发展,不能满足于在统筹城乡发展方面已经取得一些成绩,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勇于创新、大胆实践,特别是在工矿废弃地开发利用、农村集体建设用地集约利用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沟域资源综合利用开发以及生态建设等方面,吃透各种政策精神,只要政策没明文规定禁止的,就是我们可以创新实践的,学会善于抓政策机遇、善于利用政策、用足政策,在落实好功能定位、涵养好生态环境的同时,加快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

二是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必须统筹城乡发展规划。要打破旧的思维模式,从思想意识中首先破除城乡“二元分割”的观念,定规划、谋思路始终从全区一盘棋角度出发,不再有城乡概念。要制定产业发展布局、土地利用、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教育布局、人口发展、社会管理等城乡协调发展规划,将农村综合发展纳入全区整体规划之中,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公共管理和服务等延伸至农村,提升农村综合发展水平。

三是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必须激活农村土地资源。土地是农村发展的最宝贵资源。要最大限度地激活农村土地资源存量,积极开展“宅基地换楼房”、“土地换社保”以及宅基地入股、民居集中开发经营等试点工作,探索农村集体建设用地集约化利用模式,搭建社会资本进入平台,拓展农村发展空间。要制定工矿废弃地开发利用规划和相关配套政策措施,鼓励集体自建旅游服务基础设施或者采取转让、入股、租赁、置换等多种方式,引进社会资本开发建设,发展高端产业。要按照占补平衡、镇域或沟域统一调控的原则,将位置偏远、不利于开发利用的工矿废弃地指标,调控集中到镇中心区或沟域集中开发利用,推动人口向镇中心区集中、产业向沟域集中。要加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平台建设,加大农业项目对外招商引进力度,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配合旅游业的发展需求,大力发展有机农业、精品农业和观光农业,提升农业综合效益。

四是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必须加快农村集体经济体制改革。加快推进农村集体经济管理制度改革,实现集体资产从共同共有到按份共有,探索土地股份合作制、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有效实现形式,是激发农民群众发展集体经济的主体意识和农村发展内部活力的必然需求。要加快制定我区农村集体经济管理体制改革方案,整体规划,分类推进。要对农村集体经济现状进行全面调查摸底,引进中介组织开展清产核资和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界定工作,为推进改革做好准备。要在新城规划范围内乡镇、小城镇和重点镇,全面推行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将经营性资产、资源股份化,发展社区综合股份制,切实保障农民群众在推进城市化进程中的经济权利;在重点沟域的村庄,鼓励引导农民以土地入股,发展土地股份合作制,激发农民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农业基础较好或者具有旅游文化资源的村庄,鼓励农民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房屋入股、资金入股、劳工入股等,成立专业合作社,发展多种形式的股份合作制。

五是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必须加快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是促进整个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措施。佛山市城市化进程之所以快速推进,关键是农村集体经济实力较强,不但能够解决农民的就业问题,还能够承担公共服务和公益性设施建设维护任务。要对全区农村可开发、可利用资源进行调查摸底,制定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的政策意见,依据资源秉赋和特点,明确不同村庄集体经济发展的思路和方向。要转变财政资金投入方式和重点,将有限资金投入到农民专业合作社、社区股份制等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上,引导农村集体经济管理体制改革,使政府资金发挥最大经济效益。要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以政府投入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激活农村和农民自有资金存量。要改进镇村干部考核评价体系,将集体资产增量和集体经济发展成效纳入镇村干部考核,建立健全村干部待遇保障机制,增强村干部发展集体经济的责任心和紧迫感。

六是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必须建立城乡统筹的社会保障体系。要健全完善城乡一体的劳动力就业培训服务体系,建立区、镇(街)、村(居)三级劳动就业服务指导站,村(居)设专职就业指导员,从职业技能培训、市场岗位需求、就业岗位推荐、法律援助等方面,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和指导,推进农民就业向非农领域转移。要加快教育布局调整,整合优质教育资源,推进集中办学、规模办学,改善农村、社区职业教育硬件条件,提升义务教育质量和水平。要加大农村困难群众危旧房改造力度,在重点镇和小城镇推行宅基地换楼房试点工作,着力改善农民群众生活条件。

七是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必须健全公共财政“三农”投入稳定增长体制。在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体系、社会事业发展投入上要重点向农村地区倾斜。要建立支农资金统筹使用机制,整合各口、各个渠道的支农资金,统一使用管理,集中力量办大事,提高财政资金支出效益。要明确财政资金投入重点,将有限财力投在农村基础设施、社会事业发展、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上,通过改善农村发展环境促进农村产业发展。要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完善财政资金贴息、担保政策规定,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农村信贷投入力度、社会资金投向农村。要创新财政资金投入方式,重点投向农民专业合作社、社区股份制等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作为集体股份参与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同时采取以奖代补、以奖代投、先建后补等方式,鼓励引导农村和农民利用自有资金建设新农村,激发农民主体意识。要健全支农资金监督检查机制,深化乡镇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强化财政资金支出环节管理,健全财政投资评审制度,加强财政投资支出绩效评估,定期开展财政支农资金专项检查,确保财政投资取得成效。

第四篇:xxx乡镇城乡统筹发展情况简介

Xxx乡镇城乡统筹发展情况简介

一、城乡发展规划一体化。依据“因地制宜、科学布局、相对集中”的原则,编制xxx乡镇2014—2020年总体发展规划和重点区域控制性详细规划,修编镇村布局规划。围绕产业布局、城镇建设、公共服务等体系,打造工业集中区、新兴商贸区、生态农业园区、旅游风景区和农民集中居住区,构筑功能明确、布局合理、设施共享的城乡空间发展形态。

二、城乡产业布局一体化。突出资源优势和特色产业,统筹城乡产业发展,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完成工业集中区规划选址工作,污水处理厂开始试运行。发展高效农业,培育形成伊芦生态园、罘山西瓜园、三川浅水藕种植基地、山南韭菜园等4个千亩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以产销大户、农民经纪人为基础,发展农民合作组织68个,农产品流通体系逐步完善。

三、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试点带动,分类建设康居示范村。伊芦康居示范村一期60亩农民集中区于近期动工,将建成别墅风格住宅180套,容纳人口1000人。大新社区示范村建成住宅小区4万㎡。实施镇区改造出新工程,累计投入1050万元,完成雨污管网铺设、道路改造、安全饮水改造及绿化、亮化工程,实现“五化一畅通”的目标。建设商贸新城,完成建筑面积5.5万㎡,建成农贸综合市场5000㎡。全面开展镇村环境集中整治,新建垃圾池317座,配备垃圾清运车21辆,环卫保洁员82人,建立卫生保洁长效机制,镇村环境不断美化。统筹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整理、一事一议奖补等项目,累计投入5000多万元,18个村庄的农田水利设施得到有效改善。

四、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扎实推进教育现代化,建成省优质幼儿园4所,市优秀幼儿园1所,合格幼儿园7所。同兴中学、新星中学中考进入全县一流方阵。加大投入,持续改善镇村卫生医疗条件,同兴防保楼建成并投入使用,儿童计划免疫工作成效突出,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取得突破。累计投入170万元,新建改建新农村公共服务中心22个,为26个行政村更新广播设备。农家书屋、农村公共健身设施实现全覆盖,文化、卫生、法制“三下乡”活动有效开展。

五、城乡就业社保一体化。培育新型农民,依托产业发展,对农民进行实用技术培训1.6万人次,面向市场为农民提供职业技能培训5100人次,转移输出劳动力2万人。加大农村社会保障投入,健全社保、低保、医保、助学“四个保障”体系,全面落实各项惠农政策,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2.55万人,共办理社会保障卡2.86万张,农村低保做到了一人一档、应保尽保,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全覆盖,建立副科级以上干部与孤贫特困学生“1+1”长期结对帮扶制度。

六、城乡社会管理一体化。积极探索社区管理服务新模式,成立伊芦社区工作委员会,设立综合治理办公室和服务中心办公室,前移服务窗口,完善服务网络。强化服务,流动人口管理工作取得明显成效。投入20多万元,全面完成全镇技防改造工程,社会治安防控体系逐步健全。加大社会矛盾纠纷化解力度,调处成功率达95%以上。坚持领导干部下访接访制度,信访工作实行网格化管理,信访案件办结率超95%,全镇信访形势总体良好。加大安全生产隐患排查和整改力度,全镇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

第五篇:尧都区 关于统筹城乡发展 发展现代农业的考察报告

尧都区 关于统筹城乡发展 发展现代农业的考察报告

为借鉴外地成功的经验和做法,实施好尧都区农业综合开发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加快实现城乡统筹和谐发展的目标。今年5月下旬,省农发办组织临汾市和尧都区有关领导组成的农业综合开发考察团赴成都市锦江区、双流县和郑州市惠济区,就成都市、郑州市在不同层次、不同区域、不同程度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和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情况进行了实地考察,学习了解了当地如何推进城乡统筹和发展现代农业的一些好做法、好经验。经过四天的考察,使大家开阔了眼界,解放了思想,坚定了搞好尧都区农业综合开发现代农业示范区的信心。考察的具体情况如下。

一、两市统筹城乡发展,发展现代农业的基本做法

成都市以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为目标,以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走出了一条农村土地不征用、不拆迁、农民不失地、不失业、不失利、农民就地变市民、农村就地变新城的道路,成功打造了锦江区三圣乡的花香农居、幸福梅林、江家菜地、东篱菜园、荷塘月色“五朵金花”,发展了花卉产业和乡村旅游业,农民收入得到大幅度的提高。所属双流县制定激励政策,发挥近郊优势,积极发展现代农业,重点培育三类市场经营主体,灵活运用四种扶持方式,并在主导产业形成规模的情况下,开发了农家乐旅游资源,充分挖掘了农业的内部潜力,增加了当地农民收入,形成了城乡互动。特别是在“三个集中”方面,成都市坚持以规划为先导,以创新为动力,着力打造了一批过硬的、全国知名的示范亮点,并以点带线,以线连面,取得了显著效果。在工业向园区集中方面,将全市116个开发区整合为21个工业集中发展区,推进了工业集中集约发展,去年工业集中度达68.2%。在农民向城镇集中方面,规划建设14个中等城市、90个新型小城镇、600个农村新型社区、3000个聚居点,形成了“特大中心城市-县城-重点镇-新市镇-农村新型社区”五级完善的现代城乡体系。在城郊区,以建设大型社区向居住区集中为突破口,实现农民就地城市化。像锦江区引导7.4万农民向3个集中居住区集中。成都市在城乡统筹规划、农村市场化改革、城乡公共服务、城乡管理体制改革等方面先走了一步,取得了成效。

郑州市惠济区依据濒临黄河,黄河滩地生态需要治理的现状,变劣势为优势,因势利导,引进社会资金,选择优秀企业,成功打造了万亩富景生态园、丰乐庄园等一大批各具特色的现代农业企业。如河南绿色中原集团现代农业有限公司占地5000亩,投资2.6亿元,把生态治理、现代农业示范、农业观光休闲旅游融为一体,仅丰乐庄园日接待农业观光游客高峰期达到2.8万人。不但治理了黄河滩涂生态,为当地农民提供了就业机会,还就地转化农业劳动力2000人,并展示了现代农业的非凡魅力。其它农业庄园也是各聚人气,经营良好。

二、两市可供借鉴的经验

1.坚定不移的综合推进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

成都市6年来对城乡统筹、市县乡村“四位一体”总体发展进行了规划部署,以“全域成都”的理念规划“198”(198平方公里)不能作为城市开发用地,为实现全市功能区分科学、产业支撑坚实、基础设施完善、生态环境最美的“绿色之城”目标,进行了一揽子配套改革,如以“拆院并院土地整理”为主要内容的土地综合整治,置换了大量土地。在充分保障农民权益的基础上,完善股权设置,加快新型社区建设,推进农民向新型社区集中,以《关于深化统筹进一步提高村级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水平的意见》为统领,建立完善了社区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的分类供给、经营保障、设施统筹建设、民主管理、人才队伍建设五大机制,尤其是扎实推进了农民的社会保障全覆盖。按照高标准的要求,重点进行了城乡环境整治,特别是在推进城乡一体化的过程中,市级财政给与了积极的扶持。成都市的这一做法极大地调动了基层工作的积极性,短短几年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2.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的成功,破解了统筹城乡发展的难题

在锦江区,通过实地考察,与乡镇、村、农家乐饭店管理人员座谈,了解了他们的一些成功做法。锦江区以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着力体制创新和综合配套改革。集中体现在“三改五化”上,三改就是清晰农村产权,改变过去农村产权不清晰的状况;推进土地流转,改革过去农村生产要素不流动的状况;完善基层治理,改革过去农村基层组织职责不清的状况。五化就是通过农村经济组织化、土地利用集约化、农民居住社区化、农民收入多元化、城乡经济社会管理一体化,打破了城乡、村域界线,走出了统筹城乡发展的路子,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02年的3800元提高到现在的12000元。如他们推出的村土地产权交易制度及其相应的九个配套办法,按照“农民—各村级集体经济组织(联合体公司)—项目业主”的流程和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打破农村土地的村级界线,推进土地流转,改过去的分散经营为适度规模经营,实现了农村最重要生产要素土地的顺畅流动,农用地租金每亩由1000元提高到2000元左右,建设用地地价每亩从2002年得30万升值到240万,又从2007年的每亩240万升值到940万,通过30户花卉企业、农家乐饭店的入住,年房租从4000元上升到4万元,农民全部参加了社保,解除了农民的后顾之忧。

3.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有效提高农民收入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把统筹城乡发展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要求,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大任务,把改善农村民生作为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重要内容。在现代农业发展模式上,依托两种形式推动了农业产业化的发展。

第一种是在乡、村两级强有力的组织下,以农民为主体,通过土地流转,实现了规模经营和现代农业的发展。成都锦江区以文化润色农业,以景观改造农村,以经营保障农民,以市场托举发展,借助四川省首届花卉博览会的契机,发挥政府的引导推动作用,坚定不移的发展农业产业化和乡村旅游。如该区三圣乡以江砂村为主,2003年形成花香农居,并逐步培养出幸福梅林、江家菜地、东篱菜园、荷塘月色等“五朵金花”,形成了辐射全国的花卉产业,实现了产业化经营。双流县发挥紧靠城郊优势,以发展葡萄、芘芭种植、设施蔬菜为主的现代农业,规模大、品种新、技术到位,形成独具特色的产业优势,农产品品牌、质量、批量、地方独有品种等构成农产品销售的有利条件,找到了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农业生产规避市场风险的较好出路。如该县的彭镇羊坪村建成西南地区最大集中连片的5000亩优质葡萄园和全省最大的生态大棚酒店,1.28千米的葡萄观光绿色走廊,均创造了非常好的经济效益。

第二种是吸引优势企业大规模、集约发展现代农业。如成都双流县山宫果业西域玛瑙风情葡萄园葡萄种植规模达4200亩,成都兰地农业有限公司以设施蔬菜和大棚特色水果为主,占地面积3000亩。河南郑州市惠济区的富景生态世界绮林锋农场租地8000亩,投资

1.2亿建成现代农业观光示范园区。丰乐农庄现代农业示范园占地1万亩,投资2.6亿,成为中原地区知名的现代农业企业。

以上两种模式较快地推进了当地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提高了农业效益。通过实施农业产业化、标准化生产,提高了农业机械化程度,便利了先进农业科学技术的推广运用,提高了农产品市场竞争力。

4.延伸农业功能,发展农业观光旅游,拓宽了农民的增收渠道

作为第一产业的农业,一直以来其种植业、养殖业为人们提供了生活必需品,具有其它产业替代不了的重要战略作用。随着产业的发展,农业内部一、二、三产业链条得到延伸,并且其内部的二、三产业日益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如农产品加工业、农业观光旅游等。河南富景生态世界,改造黄河岸边的湿地和滩地,大力发展都市观光农业,不但改善了黄河岸边的生态环境,而且开辟了农业生态观光旅游的一片广阔天地,已建成了集农作物种植、畜禽水产养殖、农产品加工销售、休闲度假、科研科普为一体的现代综合性农业观光园,年

收入达到500万元。而其附近的丰乐农庄更是以富有特色的农业观光休闲旅游为主,安排农村劳动力2000人,日旅客量高峰期达到2.8万人。一天的门票收入就超过200万元,而游客带来的吃、住等其他消费都未计算在内。成都锦江区的五朵金花、双流的昆山农家乐、成都兰地科技有限公司等均扩展了农业内在功能,农家乐不但为市民提供了领略农业风光的场所,而且是农业服务业功能的展现。如五朵金花的江家菜地,以每分每年800元的价格承租给市民耕种,亩租地就达到了8000元。同时这些地方逐步建立起了涉农社区居民可持续增收的机制,农民人人有地租收入、房屋出租收入、集体经济收益分配、产业转移工资性收入,实现了收入的多元化。所有这些说明,只要能很好的拓展农业的内在功能,农民增收的空间就非常广阔。

5.政府扶持在推进统筹城乡一体化,推动现代农业发展中起着巨大的引导作用

在我们的考察过程中,所到之处,感到政府在推动现代农业发展,推进城乡统筹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制定了扶持奖励政策,如双流县在年初,总结以往经验,制订了《双流县发展现代农业若干扶持奖励办法》,五章二十四条,确定了现代农业发展的3456扶持奖励思路,从2009年开始,县财政每年设立2亿元专项资金用于发展现代农业。二是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中,综合配套改革措施向农村倾斜,表现在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保障的方面,如政府用于交通、绿化、村容村貌治理补贴,培训农民等基础建设方面的投入在一个三圣乡就达到了1.8亿元,政府的投入也得到了很好的回报,尤其是地价的升值,使政府的扶持资金有了来源。

综上所述,这些地方现代农业的发展以及延伸出来的农业观光旅游,观念新、规划好、起步早、投入大、实施决心大,取得了非常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展现了统筹城乡发展的美好前景,他们的做法为我们描绘了未来发展的美好前景。

三、进一步搞好尧都区农业综合开发现代农业示范区的意见

通过这次考察学习,更加坚定了搞好尧都区农业综合开发现代农业示范区,推进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现代农业的信心和决心,并提出进一步搞好尧都区农业综合开发现代农业示范区的意见。

1.搞好规划,分步实施

根据各地现代农业园区的发展建设情况,按照园区建设的前瞻性,示范性、科学化要求,广泛征求意见,依托科研机构,6月上旬(下转第63页)(上接第76页)确定规划方案,6月中旬拿出正式规划。依据园区规划设计方案,园区建设按核心区、示范区、辐射区等三个功能分区顺序,自今年起用三年时间完成园区建设,打造出全省领先,全国一流的现代农业示范区。

2.招商引资,吸引社会资金参与园区建设 园区整体建设规模大,投资大,政府投资只能以基础设施为主。为了加快建设步伐,计划通过宣传和新闻发布会,积极参与招商引资,推介项目,吸收支持优秀企业投入到园区建设中。

3.成立管理机构,实行公司化运作 为了加快园区建设步伐,根据区委、区政府的安排意见,成立园区建设领导组和管委会,下设项目管理公司,实行由政府主导,农民参与,公司化运作,市场化经营的管理运作机制,并制定相关政策和优惠奖励办法,为园区建设奠定组织管理基础,创造园区建设的良好环境。

4.推行以土地流转为主要内容的农村产权制度改革 成立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加快项目区土地流转,努力扩大规模化经营,探索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全覆盖的途径,破解土地流转难的问题。

5.建设现代农业园区,大力发展乡村旅游 根据尧都区今年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六项工程,重点打造5万亩具有旅游观光休闲功能的现代农业园区。同时,按照该区确定的“加快农业生态观光旅游发展的意见”,成立农业观光旅游协会,推进农业观光旅游的健康发展,推介打造旅游亮点工程。

6.加大投入,争取支持 在投入机制上,资金和项目捆绑使用,向项目区倾斜。以农民为主体,积极鼓励农民参与。实行市场化运作,吸收优秀企业进驻项目区,推进项目区的建设。加大财政扶持力度,设立专项扶持资金,支持园区建设。以项目为载体,积极争取上级资金。也希望市级财政支农资金向尧都区倾斜,给予必要的支持,如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产业发展的推动资金。

在今后的工作中,尧都区要继续加大工作力度,借鉴“全域成都”的理念,进一步解放思想,发扬敢创、敢冒、敢负责的精神,着力打造功能区分科学、产业支撑坚实、基础设施完善、生态环境优美、社会管理和谐、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新尧都。

(山西省农业综合开发赴川豫考察团主要成员:山西省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主任赵建生、临汾市人民政府副市长郑中夏、尧都区区委书记薛愿兵等)

下载乡镇统筹发展考察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乡镇统筹发展考察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城乡统筹发展

    关于社会管理的思维创新与路径社会管理与群众利益有着内在的相关性,要从根本上解决公权力与群众的关系。“党建统领、社会协同”其内在的机理是处理好预算跟服务的关系,社会管......

    全面统筹发展

    全面统筹发展,构和谐。注重民生,统筹社会事业发展。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扩大劳动就业,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地位,大力实施科教兴镇。坚持以人为本,提升计生服务......

    统筹城乡发展

    申论热点:统筹城乡发展 【背景链接】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当前,农业农村进入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之一,但是城乡发展不平衡仍是我国现代化建设面临的突出问题。衡量城乡统筹......

    关于统筹城乡发展

    统筹城乡发展是科学发展观中五个统筹(统筹区域发展;要统筹城乡发展;要统筹经济社会发展;要统筹人和自然和谐发展;要统筹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其中的一项内容。就是要更加注重......

    统筹城乡发展

    专题二统筹城乡发展 一、时政背景 “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以此为主题,就是要着力构建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协调推进工......

    城乡统筹发展

    城乡统筹发展 一.什么是城乡统筹发展二.为什么要统筹城乡发展三.怎样统筹城乡发展四.城乡统筹发展的战略意义一.什么是城乡统筹发展?1、统筹城乡发展的战略思路 统筹城乡发展的基......

    统筹城乡发展

    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岛内外一体化建设党的十六大提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在我们对这战略深信不疑的......

    统筹城乡发展

    统筹城乡发展问题研究 统筹城乡发展,是相对于城乡分割的“二元经济社会结构”而言的,它要求把农村经济与社会发展纳入整个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全局之中进行通盘筹划、综合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