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华池县2012年创建省级园林城市工作计划2012.03.01
华池县2012年创建省级园林城市工作计划
今年是实施省级园林城市创建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为进一步加快创建步伐,改善生态环境,优化人居环境,提升城市品位,给广大居民营造一个“城在林中建、水在城中流、家在绿中住、人在景中走”的山水园林家园,围绕创建总纲,结合县情实际,特制定本计划。
一、总体目标
以打造“生态园林城市”为宗旨,广泛开展创园各项活动,按照“城市园林化、道路林荫化、景点景观化、庭院花园化”的思路,全力加快新旧城区、红色景区、公路线区等“三区”绿化建设,大力提升城区及大环境的绿化水平;城市中心区建造穿城水系风景绿带,并以干道路网为骨架,充分利用绿化隔离带、行道树等实行重点绿化改造,形成一街一景、一路一貌的绿色长廊;城市核心区建设森林公园、休闲广场、街头游园等景观绿地,打造园林精品,构筑分布合理、植物多样、景观优美、游憩方便、健康宜居的绿色人居环境。确保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22%以上,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4平方米以上,城市街道绿化普及率达到82%,园林式居住小区达到33%,园林绿化先进单位达到25%,花园式单位达到10%以上,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50%以上。
二、主要任务
(一)科学编制县城绿地规划。全面整合县内自然生态和历史文化资源,按照省级园林城市建设标准和要求,依据华池县“十二五”城乡总体规划,分层次规划确定城市公共绿地、生产绿地、防护绿地、风景 1
林地等各类绿地的绿化建设任务,形成总量达标、布局合理、植物多样、景观优美的城市绿地系统,进而编制完成《华池县城区绿地系统规划》,并按程序审定后全力组织实施。
(二)重点加强景区绿化建设。继续完善双塔寺、范公祠、南梁革命历史陈列馆、列宁小学旧址、抗大七分校旧址、军民大生产基地、东山森林公园等历史遗迹及人文生态景观的绿化建设;重点实施南梁红色主题广场、南梁红色景区核心景观、大凤川滨湖生态游憩园等景区(点)的绿化规划和建设任务,全力打造红色旅游、绿色生态与黄土文化相融合的城市文化特色。
(三)全面加快县城绿化步伐。一是持续加快道路绿化。按照“绿随路建、有路皆绿、绿美结合”的思路,重点实施华吴路、华庆路中段、南部新区大道等新建、续建县城道路绿化建设工程,补植更新城区主次干道绿化树木,修剪养护所有街道花带绿篱,确保公共绿化树木正常生长。二是大力推进居住区和单位庭院绿化。按照“园林式居住小区”标准对王峁子、柏树台等新建小区进行续建管理,对已建的花苑、东苑等小区进行提质改造;按照“花园式单位”标准对各单位进行绿化改造,并积极开展绿地认养、“绿化冠名单位”、“花园式单位”创建活动。三是有效实施立体绿化和拆墙透绿。组织主干道沿街各单位充分利用屋顶、墙面、阳台、边坡等进行垂直绿化建设,并实施拆墙透绿工程,建通透栏杆,完成院内绿化提质改造建设,全面增加绿量和绿视率。四是稳步扩大生产绿地面积。采取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方式,结合南部新区建设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在加大对全县现有苗圃生产经营管理的基础上,鼓励和动员城郊农民、苗木生产大户、工商企业加快建设园林绿
化苗圃生产基地,不断扩大生产绿地面积,绿化工程招投标中尽量单列苗木采购,同等条件优先使用当地苗木,着力加快园林植物育种及新品种引进、试验繁育步伐,增加城市园林植物物种,提高苗木质量。五是积极开展城市绿化群众性工作。继续实施“认建、认养、认管”为主要内容的“三认”工作;广泛动员各单位和居民个人积极开展庭院、阳台、屋顶、墙面和室内绿化;统筹规划城区周围的沟、峁、山、梁及城市防护绿地,大力开辟共青林、三八林、新婚纪念林、成长纪念林,适时组织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各界进行义务植树活动,力争人人参与城市绿化建设。
(四)全力实施公共绿地建设。完成县城中街花园、三阳广场小游园、东山公园等城区绿地的改扩建任务;实施好山根底广场、南部新区马道及护坡等公共绿地建设项目;利用新区开发和旧城改造,再规划新建一些符合我县特色的景观工程,以不断增加城市公共绿地面积,确保城市绿地指标逐年大幅度提高。
(五)切实抓好生态环境改善。一是推进城市防护绿地建设。以环城防护林带建设为重点,统筹实施退耕还林、三北防护林、天然林保护、流域综合治理等生态工程项目,延伸辐射城郊防护林、水源涵养林、农田防护林和村屯绿化,形成带、网、片、点连接,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结合,规模宏大、形式多样、景观优美的绿色生态屏障。二是实施沿河岸风光带建设。加强境内城壕川、元城河、柔远河、葫芦河等水体的保护和整改力度,全面实施清淤、截污、护岸和绿化,重点实施穿城河流的综合整治和红色旅游沿线河岸风光带建设,营造优美的穿城水系风景带和红色旅游风光线。三是开展环境综合整治。继续加强城市大气和
水环境的监督管理,重点实施县城南部新区集中供热和县城既有建筑供热计量及节能改造,加大水源保护区和石油开发区的环境执法监察力度,确保城市大气污染指数为二级或二级以上的天数超过280天,水源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达到三类以上。
(六)不断完善基础设施配套建设。一是加快市政建设。快速推进城市气化建设项目,突出抓好城市路灯维护和管理,加快实施新(堡)南(梁)二级公路、华庆路中段和华吴路拓宽改造等建设项目,完成城区和15个小城镇供排水管网设施改扩建,加快自来水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充分利用好县城污水处理厂,确保达标运营达标排放。二是强化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进一步加强市容市貌综合整治,配套完善城乡结合部环卫设施,切实抓好居民小区物业管理,拆除违章建筑,杜绝乱搭乱建,清理乱设摊点,落实门前“四包”责任制和其他卫生责任制度,确保市容市貌干净整洁;对城区的店面招牌、地名路牌、公交候车亭等实施规范化管理,建立健全户外广告管理制度,确保各类建筑物、公共设施和树干上无违规广告;切实利用好县城生活垃圾处理厂和乡镇生活垃圾填埋场,加快城市公厕建设,确保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50%以上。
华池县园林局
二0一二年三月一日
第二篇:华池县创建省级园林城市工作计划
华池县创建省级园林城市工作计划
(讨论稿)
华池县园林局(2011年8月)
为加快我县园林绿化建设步伐,确保2015年华池县区达到省级园林城市建设标准,根据《甘肃省园林城市标准》和《庆阳市创建省级园林城市工作计划》的有关要求,现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本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政府组织,群众参与,统一规划,因地制宜,讲求实效”的原则,按照“城市园林化、道路林荫化、景点景观化、庭院花园化”的思路,不断强化城市生态环境建设,全面提高城市绿化规划建设和管理水平,完善城市功能,美化人居环境,提升城市品位,努力把华池建成环境优美,功能完善,宜居和谐的园林生态城市。
二、总体目标
以打造“西部生态优县”为宗旨,广泛开展创建“园林城市”活动,全力加快新旧城区、红色景区、公路线区等“三区”绿化建设,大力提升城区及大环境的绿化水平。充分挖掘和利用城市自然资源、道路框架、红色景区、文化遗产和名人古迹等,因地 制宜,合理布局,科学规划,采取以植物造景为主,乔、灌、草、藤有机结合和屋顶、阳台、墙体多元进行的立体绿化模式,城市外围建设风景防护林带,营造大环境绿色屏障;城市中心区建造穿城水系风景绿带,并以干道路网为骨架,充分利用绿化隔离带、行道树等实行重点绿化改造,形成一街一景、一路一貌的绿色长廊;城市核心区建设森林公园、休闲广场、街头游园等景观绿地,打造园林精品,构筑分布合理、植物多样、景观优美、游憩方便、健康宜居的绿色人居环境。确保到“十二五”末,“创园”各项工作指标达到或超过省级园林城市建设标准并通过命名。
三、指标要求
到“十二五”末,建成区绿地率达到18%,绿化覆盖率达到25%,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6平方米;城市街道绿化普及率达到85%,干道绿地率不低于20%;园林式居住区达到40%,新建居住区绿地率达到30%以上,旧居住区绿地率不低于25%;庭院绿化达标单位达到50%,园林绿化先进单位达到50%,花园式单位达到15%以上;城市花卉苗木生产基地面积占城市建成区面积2%以上,城市绿化苗木自给率达到50%;全民义务植树尽责率达到80%以上,义务植树成活率和保存率分别达到95%、85%以上;城市大气污染指数为二级或二级以上的天数超过280天,水源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达到三类以上;燃气普及率达到85%以上;城市主次干道路灯安装率、亮灯率分别达到95%、98%以上;人均拥有城市道路面积10平方米;用水普及率达到90%以上,水质合格率达到100%;污水处理率达到90%以上;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2%以上。
四、重点任务
(一)科学编制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整合全县自然生态和历史文化资源,按照省级园林城市建设标准和要求,依据华池县城乡总体规划,2011年编制完成《华池县城区绿地系统规划》,并按程序审定后全力组织实施。进一步确定城市各类绿地的控制原则,分层次合理布局城市公共绿地、生产绿地、防护绿地、风景林地等,形成总量达标、布局合理、植物多样、景观优美的城市绿地系统。适时编制《华池县生物(植物)多样性保护规划》,以加强区域性物种保护与开发。
(二)着力加强城市历史文化资源与景观的保护和管理。按照“重在保护、合理开发”的原则,重点保护和修复秦直道、秦长城、大顺城、柔远寨、花池、华池县城古遗址东城山、双塔寺、范公祠、南梁革命纪念馆、列宁小学旧址、抗大七分校旧址、军民大生产基地、“刘巧儿”旧居、子午岭、大凤川、东山森林公园等历史遗迹及人文生态景观;加快建设南梁红色景区、延安干部南梁教学点、大凤川原始次森林植物园、民俗文化产业园等一批特色鲜明的人文景观,形成红色旅游、绿色生态与黄土文化相融合的城市文化特色;挖掘历史文化底蕴,制定《华池县历史文化和文物古迹保护办法》,明确管理责任,使文物古迹及其处所环境得到有效保护,尽可能保存完整的历史脉络和风貌;同时,加强古树名木的保护和管理,健全保护档案,落实养护措施,充分展现古树名木特有的景观效果。
(三)全面加快城市绿化建设。一是加强道路绿化。按照省级园林城市道路绿化标准要求,在道路绿化中增植大规格苗木,在较宽的人行道上合理增加乔木以增加绿量,分车带采用常绿苗木;人流密集和人员进出较频繁的城市入城口栽植绿化树种,实施灯饰亮化;推广特色绿化植物品种种植,形成特色绿荫街道。坚持“绿随路建、有路皆绿、绿美结合”的思路,重点实施新(堡)南(梁)二级公路、华庆路、华吴路、南梁路等新建、续建城市道路绿化,补植完善城区所有道路绿地,确保城市街道绿化普及率达到85%、干道绿地率不低于20%。二是推进居住区和单位庭院绿化。全面推进居住区绿化建设,对王峁子、柏树台等新建小区按照“园林式居住小区”标准进行规划建设,对已建的花苑、东苑等小区进行提质改造, 确保“园林式居住小区”占全部小区的40%,新建居住区绿地率超过30%,旧城区改造绿地率超过25%;单位按照“花园式单位”标准进行规划改造,并积极开展绿地认养、“绿化冠名单位”、“花园式单位”创建活动,确保庭院绿化达标单位和园林绿化先进单位分别占50%以上,“花园式单位”占15%以上。三是实施立体绿化和拆墙透绿。充分利用屋顶、墙面、阳台、边坡等进行垂直绿化建设,临街立面统一设计、统一改造、突出个性,在两旁摆盆花、补绿化、做雕塑,努力拓展绿色空间,形成优美的立体绿化景观;主干道沿街单位实行统一规划,全面实施拆墙透绿工程,全部建通透栏杆,完成院内绿化提质改造建设,增加绿量和绿视率。四是扩大生产绿地面积。采取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方式,结合南部新区建设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在加 大对全县现有苗圃生产经营管理的基础上,鼓励和动员城郊农民、苗木生产大户、工商企业加快建设园林绿化苗圃生产基地,不断扩大生产绿地面积,绿化工程招投标中尽量单列苗木采购,同等条件优先使用当地苗木,力争城市花卉苗木生产基地面积占到建成区面积的2%以上,绿化苗木自给率达到50%以上;着力加快园林植物育种及新品种引进、试验繁育步伐,增加城市园林植物物种,提高苗木质量。五是开展义务植树活动。强化城市绿化知识宣传,增强全民园林城市意识;统筹规划城区周围的沟、峁、山、梁及城市防护绿地,适时组织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各界进行义务植树活动,完成适龄公民每人每年义务植树5-7株的法定义务;大力实施“五包”责任制(包苗木、包整地、包栽植、包管护、包成活),确保植树成活率和保存率分别达到95%、85%以上,尽责率达到80%以上。通过加快城市绿化建设,确保到“十二五”末,建成区绿地率达到18%、绿化覆盖率达到25%。
(四)全力实施公共绿地建设。完成东山公园广场、南梁红色广场、三阳广场、嘉隆广场、全民健身广场改扩建,以及王峁子居民区休闲广场、柏树台小游园等广场小游园建设项目;实施好县城滨河绿化带、南部新区马道及护坡等其它公共绿地建设;规划新建小西沟休闲度假村、大凤川生态游乐园、新区西山公园等景观工程,不断增加城市公共绿地面积,切实提高城市绿地服务功能,确保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6平方米以上。
(五)切实抓好城市生态环境改善。一是推进城市防护绿地建设。以环城防护林带建设为重点,统筹实施退耕还林、三北防 护林、天然林保护、流域综合治理等生态工程项目,延伸辐射城郊防护林、水源涵养林、农田防护林、厂矿和村屯绿化,形成带、网、片、点连接,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结合,规模宏大、形式多样、景观优美的绿色生态屏障。二是实施沿河岸风光带建设。加强境内城壕川、元城河、柔远河、葫芦河等水体的保护和整改力度,全面实施清淤、截污、护岸和绿化,重点实施穿城河流的综合整治和红色旅游沿线河岸风光带建设,营造优美的穿城水系风景带和红色旅游风光线。三是开展环境综合整治。继续加强城市大气和水环境的监督管理,重点实施集中供热,加大水源保护区和石油开发区的环境执法监察力度,确保城市大气污染指数为二级或二级以上的天数超过280天,水源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达到三类以上。
(六)不断完善基础设施配套建设。一是加快市政建设。快速推进城市气化建设项目,确保燃气普及率达到85%以上;突出抓好城市路灯维护和管理,确保城市主次干道路灯装灯率达到95%以上、亮灯率达到98%以上;加快实施新(堡)南(梁)二级公路、华庆路和华吴路拓宽改造等工程,确保人均拥有城市道路面积10平方米以上;完成城区和15个小城镇供排水管网设施改造工程,加快自来水基础设施配套建设,确保用水普及率达到90%以上,水质综合合格率达到100%;完成并利用好县城污水处理厂建设工程,确保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90%以上。二是强化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进一步加强市容市貌综合整治,配套完善城乡结合部环卫设施,拆除违章建筑,杜绝乱搭乱建,清理乱设摊点,落实门前“四包”责任制和其他卫生责任制度,确保市容市貌干净整洁;对城区的店面招牌、地名路牌、公交候车亭等实施规范化管理,建立健全户外广告管理制度,确保各类建筑物、公共设施和树干上无违规广告;重点实施县城生活垃圾处理厂和15个乡镇生活垃圾填埋场工程建设,加快城市公厕建设,确保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2%以上。
五、实施步骤
(一)组织发动阶段(2011年8月至2011年12月)。制定创建省级园林城市工作实施方案和计划,成立组织机构,召开动员大会,落实有关工作任务和责任,做好申报准备工作。
(二)全面实施阶段(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完成重点绿化项目建设,实施各项创建活动。对照《甘肃省园林城市创建标准》进行自评,查漏补缺,逐项整改。
(二)迎检验收阶段(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安排部署省上评估验收期间的具体工作,制作电视专题片,接受省上正式评估验收。
六、保障措施
(一)统一思想,狠抓落实。创建省级园林城市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面广、工作量大。全县各级、各部门要充分认识创建省级园林城市对于改善生态环境和城市景观、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不断解放思想,切实增强责任感、使命感,树立全新的发展观,切实把行动、措施落实到创建工作中去。县上要成立创建省级园林城市工作领 导小组,具体负责创建工作的各项组织协调工作。各有关部门要将创建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相应机构,落实精干力量,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夯实工作责任。严格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制,层层分解任务,加强督促检查,明确兑现奖惩,确保各项工作任务有效落实。
(二)深入宣传,广泛发动。要大力开展经营城市理念教育,提高市民植绿护绿意识。各新闻媒体要积极宣传创建省级园林城市的目的意义、指标要求和重点任务,及时报道总体进展和典型经验,营造爱绿、知绿、建绿、护绿的浓厚氛围,充分调动全县广大干部群众参与创建工作的积极性,从而把创建工作转化为市民和群众的自觉行动。要充分发挥舆论的监督作用,设立举报电话,开展明察暗访,推动创建活动的深入开展。
(三)严格管理,依法治绿。严格实行城市绿线管理,优先保障绿化用地,通过严格把关,确保城市绿化各项指标的有效落实。在新区开发、旧城改造、小区建设、道路施工、住宅建设中,凡建设规划中绿化指标未达到规定要求的新开工项目,规划、建设部门一律不得办理相关审批手续;已建项目未达到规定绿化指标的,不予组织验收。发改、规划、建设、园林绿化等承建部门要搞好衔接,把绿色图章制度纳入基建程序,认真落实。各监管部门要加大行政执法力度,严肃查处侵占绿地、损毁绿地和树木的单位和个人,切实保护好城市绿化成果。
(四)多方筹资,加大投入。为确保创建工作顺利进行,县财政部门要及时安排创建工作经费,并根据绿化工程建设进度,及时拨付工程建设资金。在加大财政投入力度的同时,采取政府推动和市场运作相结合的办法,按照“谁绿化、谁所有、谁投入、谁受益”的原则,鼓励社会资本、民间资本参与城市园林绿化建设;采取绿地认建认养等形式,引导广大市民参与绿化建设,逐步建立“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多元投入”的绿化建设资金筹措机制。严格各项绿化收费标准,对政策规定收取的异地绿化费、绿化补偿费、绿地临时占用费和毁坏绿化的罚没收入,要按规定足额收取,收取资金全部用于园林绿化建设。
(五)依托科技,提高水平。充分发挥林学会、园林科研机构的作用,积极开展园林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新课题的研究应用和园林造园造景方面的研究实践,提高选种育苗、栽培管护的科技含量。大力保护城市园林绿化的科学成果,加强城市园林绿化科技服务体系建设,搞好技术培训和技术指导,促进科学成果的推广和应用,不断提高城市园林绿化水平,使城市园林绿化再上新台阶。
第三篇:创建省级园林城市
创建省级园林城市
提升园林绿化管理水平
滨州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建设厅的关心支持下,我市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创建省级园林城市为抓手,以完善城市生态功能,丰富城市文化内涵,彰显城市生机活力,增强城市竞争力为突破口,高起点规划,高水平建设,高效能管理,精心打造生态城市品牌。目前,我市建成区绿地率达31.14%,绿化覆盖率36.99%,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2.9平方米,为创建园林城市奠定了基础。
一、确定目标,规划先行,全面推进园林城市创建工作 滨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城市园林绿化工作,始终把建设生态城市,作为优化城市发展环境,构建人与自然、环境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于2006年提出创建省级园林城市目标。全市上下紧紧围绕创建省级园林城市这一主题,坚持创建高标准、工作高效率、建设高质量,通过开展全民绿化活动,大幅度增加绿量,全面打造精品,狠抓了各项创城措施的落实。
(一)科学规划,促进城市绿化可持续发展。2002年,我市聘请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院专家高起点、高标准编制了滨州市“四环五海”城市规划。2007年,又聘请专家精心编制了《滨州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并经市政府批准纳
入城市总体规划。该规划以“一带、三园、四河、四环五海、七十二湖”为中心城区绿地系统主骨架,构筑最体现滨州特点的人居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同时,根据《滨州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我们认真组织实施“绿线”和绿色图章管理制度,并将“绿线”和绿色图章审批工作纳入到城市建设项目联审程序,使规划绿地得以实施,确保了城市绿地增长率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稳步提高。
(二)构筑精品,提升城市绿化水平。充分利用滨州特有的生态条件,采取多种措施,高质量、高品位地建设了一批富有特色的景观项目。一是抓重点,建精品。结合城市功能布局,逐步建设和改造了一批新旧公园。对蒲湖公园、颐园等综合性公园按照地域文化元素进园的理念进行全面升级改造,并新建了新滨公园、彩虹湖公园、体育公园等综合性公园,新增公园绿地面积达378公顷。特别是在老城区重点建设了白鹭湖公园和知春园,实施了蒲湖风景区改造规划。这些景点的建成,有效弥补了老城区绿量偏少的局面,缩小了新老城区绿化水平的差距。二是抓基础,上档次。近几年,滨州的城市道路绿化坚持路修到哪里,树就栽到哪里,绿与路同时延伸。在树种选择、色彩搭配上错落有致,着力打造一街一品,一路一风格,构成了滨州市区绿化的骨架。自2007年以来,完成了新老城区30多条(段)道路配套绿化以及城区所有道路绿化补植任务,形成了一道道流动的绿色线条。三是抓难点,搞突破。我市采取拆墙透绿、见缝插
绿、规划定绿等多元化建绿措施,在市区大规模开展增绿扩绿活动。仅2008年一年,就新建改建街头游园绿地17处,绿化改造停车场14处,同时对城区11座加油站周边进行了绿化配套建设,新增绿化面积5.5万平方米。市区各单位、小区庭院绿化也得到扎实推进,获省、市两级命名的“花园式单位”和“花园式小区”已达41%和38%。四是抓关键,树形象。近年来,我市加快河道治污改造力度,对新立河、秦台河、张肖堂干渠等城区河道进行了全方位的整治。投资10多亿元建成了集城市防洪、城建配套、环保、文化、休闲五大功能为一体的新立河沿河风光带。在长达8.5公里的河道沿岸,建有红叶川、春华秋实园和充满现代气息的园林小品及园路等,绿化面积48万平方米。新立河风光带已成为贯穿我市新城区南北的景观靓点。
二、科学管理,强化养护,推行园林绿化“精细化”管理
随着省级园林城市创建工作的全面开展,市区园林绿化总量成倍增长,对园林绿化景观的标准要求也愈来愈高,这就给城市绿化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为巩固创建成果,近年来,我们彻底改变以往“重建设,轻管理”思想,以“十分种、十分管”理念推行“精细化”管理。在具体工作中我们采取如下做法:
第一,为行道树办理身份证,把管理精细到每一棵树。为使行道树得到更好的管理和保护,去年我们率先对市区内
新建或改建成型的22条道路,直径在8厘米以上的行道树进行了统一挂牌,树牌上标明树木的名称、所属地段、管理责任人编号等信息。主要目的是在日常管理中,加强对园林病虫害的防治与施救、加大园林监督管理和查处力度,使之更便捷、更具针对性,全面提升了行道树的管理效能。
第二,对树穴进行美化处理,提高绿化景观效果。我们从大处着手,小处着眼,着重在树穴的美化下功夫,主要采取播撒草籽、种植鲜花、铺装鹅卵石、铺设草皮砖等手段,进行绿化美化,不但提升了绿地整体景观面貌,而且还最大限度地消除了黄土露天现象。此外,利用绿地内死亡的高大乔木培植“生态树花”,在树穴内种植攀援植物—凌霄,使之依托树干形成独特的树景,不拘一格打造特色园林,景观效果已初步显现。
第三,精雕细刻,展现修剪艺术,打造活力园林。在科学管养的基础上,园林部门突出了对园林植物的修剪造型艺术。选择在重要景观节点,利用植物的形态特点,进行创新修剪。仅文化广场一处,就有修剪成圆台型的龙柏,修剪为各种立体形态的蜀桧等,在视觉上给人一种新鲜感受。大块平面模纹经过精心修剪,变得轮廓清晰,线条流畅。经过修剪的低矮灌木,形状更加规整,大大提升了植物的观赏性。
第四,注重鲜花应用,精心装扮城市。自去年始,我市园林工作者打破以往单一的节日花卉摆放形式,在城区主要景观节点,设置多个大型立体花柱。今年“五一”期间的鲜
花摆放更加突出品种数量和摆放形式。主要品种既有一年生草本花卉矮牵牛、万寿菊等,又有多年生宿根花卉佛家草、酢浆草等,计10多个种类40多万株。摆放形式有地栽、盆栽等多种形式。同时在市区主要地段摆放了造型别致的新型花箱和欧式花盆等,取代了往年单一呆板的摆放形式。
第五,精打细算,走生态化、节约化可持续发展之路。针对养护费用不足这一困扰我们园林部门的难题。我们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选用耐旱、易管理或者是乡土植物品种,加强科研开发与创新,尽量做到少花钱、多办事。同时对面积较大的绿地草坪合理配置乔灌花木和地被植物,并大力推广立体绿化,既有效节约了城市资源,降低养护成本,又提高了资金使用率和养护质量。
第六,坚持机制创新,为精细化管理提供有效保障。为保证城市绿化管理工作的顺利实施,我们制定了一套有效保障措施:一是职责分工明晰化,管理规范化。在每处绿地、每个路段设置了责任牌,标明了管理责任人,公布了监督举报电话。推行统一着装、统一标识,目的是便于管理,有利于社会监督。二是绿地管理合同化,监督考核制度化。除文化广场、新滨公园、渤海十八路三处标准较高的绿地由园林部门实行统一管理外,其余公共绿地均制定了详细的标准,科学测算养护金额,面向社会公开招标,择优选定养护作业单位,以合同契约方式明确双方的责、权、利。同时,园林部门成立了检查考核小组,每月三次检查并公布结果,与承
包费发放挂钩,逐步建立起了责权利统一、奖惩分明的绿化养护管理考核机制,把精细化管理落到了实处。
第四篇:新乐省级园林城市创建
新乐创建省级园林城市技术申报
绿水灵都妆毓秀 羲皇圣里凌云烟
这里是中华始祖伏羲开天明道之地,自古有“羲皇圣里”之称;
这里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伏羲台,以“四最 ”、“四奇”享誉全国;
这里是历史名人辈出的文化之邸,遗迹,见证他岁月的洗礼;
这里就是上古冀州之城——新乐市。
穿越5000年时间长河,一度作为河北省重要的经济、文化、政治市之一的新乐,紧跟时代前进的步伐,激越跳动在发展变化的潮端。
新乐市位于河北石家庄北部,总面积525平方公里,总人口50.3万;城市建成区面积13平方公里,市区人口14万。2009年被列为省财政直管市。是石家庄市“十二五”规划的空港城市、中等城市、省会北部次中心城市。
如今的新乐,经济与社会建设比翼齐飞,百姓富裕与环境保护建设共同推进。
一座绿色的园林化生态之城正在燕赵大地崭新崛起。
新乐市委、市政府以“背水一战”的决心和勇气,将创建省级园林城市作为改善生态环境,提升城市形象的重要抓手。真正将绿色打造成城市主打色。新乐市绿地率达到31.6%,绿化覆盖率达到36.6%,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9平方米。目前,已栽植各种乔灌木10.7万株,各项创建工作全面铺开并稳步推进。
高位推进 全员发动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园林城市创建工作,始终把创建省级园林城市作为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一项战略工程,做到高起点规划、高质量建设、高效益经营、高水平管理,着力打造生态型、休闲型、现代化的园林新城。并研究、制定了《创建省级园林城市实施方案》,聘请河北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完成了《新乐市绿地系统规划》,成立了市委书记亲自挂帅的创建指挥部,各单位、部门 根据分工,各负其责,合力推进创建工作。划定了市区绿线、蓝线,通过规划局网站和规划展馆面向社会公布,同时建立健全了市区绿线管理、蓝线管理、园林绿化工程管理、养护管理、绿化公示、古树名木保护、防止外来物种入侵、“绿色图章”等园林绿化管理制度,推动了园林绿化的规范化管理。建立了园林绿化信息数据库,实现了园林绿化建设和管理的动态化监管,近三年以来未发生破坏园林绿化事件。编制完成《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划定城市紫线,并严格实施。为提高创园工作的影响力和群众参与的积极性,充分利用标语、电视台、政府网站等媒介进行宣传,营造了浓厚的创建氛围。积极开展市树、市花评选、“发现新乐之美”为主题的摄影大赛、义务植树等活动。
科学规划 统筹建设
建设的关键在规划。为确保创建的规范与科学性,市委、市政府做到统筹全盘、兼顾长远、超前考虑开展规划。
依托南水北调、京广铁路、京港澳高速等建设3条防护带;围绕城区道路建设三纵两横景观廊道;均匀分布、精心建设8个规模公园、游园,达到“500米见园、300米见绿“的要求。公园建设中注重品位,功能与景观 并重,历史与现代并存。打造集历史文化、休闲娱乐、景观观赏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伏羲公园;体现”产业、旅游、生态“叠加效应的700亩动漫公园;为凸显城市绿肺功能,新乐市还着手建造了高架桥森林公园和西环公园。公园中乔灌木种类繁多,花、草、乔、木有机配合,平面绿化与立体绿化相得益彰;合理规划园区减灾避险场所,达到国家制定标准。致力于把新乐打造成为绿色氧吧,生态之都。年空气污染小于100的天数为≥310天。
精心打造 共同呵护
在绿化建设中,全市立足山水相依,城乡结合的自然风貌,采取开墙透绿、见缝插绿、破硬植绿、大树进城,加快公共绿地建设和单位庭院绿化结合、基地绿化与广场公园绿化相结合等灵活多样形式,恰当运用现代造园手法,积极打造示范园林景观。城市防护绿地实施率≥70%,生产绿地占建成区面积比率≥2%。
编制完成了《绿廊绿道规划》,无繁路绿廊绿道全长5公里,两侧平均宽度30米,工程投资约1850万元。工程严格按照《河北省城镇绿廊绿道规划设计指引》的设计规范,高标准进行设计、建设。
为形成全员发动、全员参与、全员贡献深厚氛围,在城区各机关、企事业单位、居民小区开展创建绿化达标活动,实现市级以上园林式单位占城区单位总数的40%以上,省级园林式单位所占比例≥10%。
结合文明创建活动,教育引导广大群众开展群众性植绿、管绿、护绿,鼓励居民在家庭阳台、室内外养花,不断扩大绿化空间和范围,使居住区绿地率达到30%,市级以上园林式居住区比例≥40%,其中省级园林式居住区所占比例≥10%。新建居住区绿地率≥30%。
配套跟进 确保实效
为巩固创建效果,县委县政府不断加大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完善城市功能,提高园林品位。
扩大城区道路建设。城市道路完好率≥90%。按照市区总体规划,建成2条省级园林街道,拓展了市区发展空间,道路绿化普及率为≥95%,绿化达标率≥80%。林荫路推广率≥50%;林荫停车场推广率≥50%;主干道沿街单位90%以上实施拆墙透绿。
积极实施市区亮化美化工程。全县更换安装各类各式路灯 800多盏,主次干道亮灯率≥95%,建成照明集中控制系统,县城功能照明和政府投资的公益性景观照明集中控制覆盖率≥85%。编制并且实施《城市环境卫生专项规划》,保证了城市环境的整洁、美观,脏、乱、差现象得到了有力的整治。广告位的停放与标识整齐规范,杜绝小广告张贴,从源头切断了“城市牛皮癣”的滋生。环境卫生设施配置合理,运营良好。实行环卫保洁“三扫全保制”,主干道垃圾落地时间不超过30分钟,保持城市整、洁、美。城市生活垃圾进行无害化和分类处理,无害化处理率为?%。
加快污水处理等公共事业建设。投资?万元建成污水处理厂,城区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70.9%。处理水质达到A级标准,污水处理费收缴率≥90%。燃气普及率≥95%。完成了政府规定的供热计量改造及收费目标?。
加大了城区网络供水建设工程强度,完成了水污染处理工程,城区自来水普及率达到100%,水质综合合格率达到100%。城市雨水排涝系统进行提升改造,合理疏排,综合利用。实施雨污水配套管网建设,新建、改建道路全部实施雨污分流。地表水水质达到IV类以上。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建成并投入运行,案件按时结案率≥80%。
城区现有洒水车3辆,铲车1辆,垃圾拉运车5辆,清运车3辆,造型垃圾桶600个,万人拥有公厕?个。
“林间新绿一重重,小蕾深藏数点红”,省级园林城市创建活动,提高了新乐市的品位,改善了生态环境,人文环境,和经济投资环境,使文化底蕴深厚的古城新乐,焕发出勃勃生机,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留恋于今天的新乐市区,你会发现,这里三季有花,四季常绿;这里城在林中,道在绿中,房在园中,人在画中的现代化园林城市的新格局逐渐形成。
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勤劳质朴的新乐人民沿着科学发展的道路,众志成城,正以百倍的信心建设自己美好的家园,昂首阔步走向更加美好的明天。
第五篇:创建省级园林城市实施方案
榆林市创建省级园林城市
——榆林实验小学创建市级园林单位实施方案 根据榆林市创建省级园林城市实施方案,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制定我校创建绿色校园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利用多种形式大力宣传“创园”的意义。倡导“以人为本”、“天人合一”的绿色校园建设理念,优化育人环境,弘扬绿色文化,不断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促进我校良性持续发展。通过“创园”活动,将我校打造成一所环境清洁优美,教学规范化,富有特色的实验学校。
二、组织领导
建立以校长为组长,分管校长为副组长,德育处、教务处、办公室、安保室、大队部、总务处负责人为成员的学校创建绿色校园领导小组。形成多角度、多侧面的创园氛围。
三、工作重点
1、宣传“创园”的目的意义,普及“创园”知识。
2、教育学生爱护园林,美化环境,严禁学生的破坏行为。3制定长期护园管理制度。
4、动员师生利用多种形式打造绿色校园,为我市创建省级园林城市做贡献。
四、工作措施
1、利用板报、橱窗、升旗仪式、主题班队会、家长会、校报、张贴横幅等多种形式宣传创园的目的意义、普及创园知识,提高师生的绿化环保意识。
2、根据国家有关环境保护法规,结合我校实际,制定各班班级卫生管理办法,小学生在家、在校、在社会文明行为43条,人人从身边做起,养成不乱丢乱扔垃圾的好习惯。通过填写德育通知单,注重学生的过程管理,加大监督考核力度,使环境教育各项措施得到落实。
3、划分环境清洁保护区,做到班班有绿化场地,有责任区域。责任到班,责任到人。
4、建立红领巾环境监督岗,设立班级爱绿护绿环“保小卫士”组织,总务处负责安排“环保小卫士”轮流值勤,定期地对全校环境进行监督,值周领导周周检查的制度,并将检查结果纳入到班级每周流动红旗的评比。
5、利用综合课,将环境教育渗透在教学中。
6、引导学生从身边小事做起,让绿色理念渗入孩子心田。开展“弯弯腰行动”和文明班级的评比活动,激发学生自觉保护环境的责任感,同时要通过把绿色带入教室,开展栽上一盆花,增添一点绿的活动,引导学生投身“创园”实际活动中,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每班至少要摆放8盆花草;教师办公室摆放花草不少于10盆。
7、广泛开展家庭互动活动,引导学生不但自己要做“创园”环保小标兵,还要带动家庭开展环保活动,充分发挥家长学校,班级家长委员会的优势,小手拉大手,让环保意识真正深入家庭,深入人心。
五、改善办学条件,拓展绿色人文空间
2008年暑假,我们将走廊楼梯全部粉刷。2009年在资金紧缺的情况下,投资8万多元,将校园陈旧的墙壁标牌换掉,布置了新内容,现在我们的校园是每个墙面会说话,起到了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2010年利用暑假翻修、硬化了破损的校园,地面让我们的校园焕然一新。2011年暑假我们还将水泥操场返修,改为塑胶操场,将校舍内外全部粉刷,改善办学环境。2012年根据创园办的精神指示:确保清理整治后的校园空地上植树建绿,做到无寸土裸露,不能种花种草的死角硬化地上要摆放花草盆景。力争达到校园绿地率30%以上。
绿化校园,美化环境,营造环保、和谐的育人环境,是市委市政府的一项惠民工程,是我们每一位市民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将紧紧抓住市“创园”契机,力争创建一流的育人环境,为市“创园”做贡献。
榆林实验小学创园办
2012年5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