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贯彻落实区委十届十一次全委会精神的发言材料
**镇党政办贯彻落实
区委十届十一次全委会精神的发言材料
8月16日,区委召开十届十一次全委会,提出了全区缩小三个差距促进共同富裕的十六条具体举措,作为党政办,虽然没有涉及民生工作的具体职责,但在全镇贯彻落实全委会精神,努力缩小三个差距促进共同富裕的进程中,应该切实做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把握工作大局,强化政务服务,做到参谋有道。党政办作为一个综合部门,不能满足简单的按部就班,照章办事,要主动站在纵观全局的高度,对我镇贯彻落实全会精神,结合镇情实际,制定缩小三个差距促进共同富裕的具体思路和措施出谋划策,发挥好领导的参谋助手作用。
二是强化决策落实,确保政令畅通,做到督查有效。要切实履行办公室工作督查职责,对今年的村社道路建设、次级河流整治、村庄连片整治、创模和创卫等重点项目、重点任务、民生工程以及区委缩小三个差距的十六条举措的分解落实情况进行督查,并实行督查通报,以促进各项工作的顺利推进,促进各项民生政策有效落实,确保群众真正得到实惠。
三是提高统筹能力,凝聚各方力量,做到协调有方。要充分发挥办公室承上启下、联系左右、沟通内外的作用,积
极协助各分管领导和各部门搞好基础设施、民生工程和农业结构调整等方面的项目策划,争取上级部门项目和资金支持,通过项目的实施和上级资金的投入来缩小我镇与其他街镇在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经济发展等方面的差距。
四是注重工作细节,讲求工作效率,做到运转有序。树立“细节决定成败”的思想,对接待群众、公文收发流转、会务筹备、政务接待、信息报送、文件制发、文字资料、公车管理、档案管理和网络维护等日常性工作做到认真负责、耐心细致,确保少出差错、不出差错,以确保镇机关有序运转。
第二篇:十三届一次全委会精神心得体会
学习《丰都县党的十三届一次全委会》心得体会
中心校:冉义
本次党代会,是凝聚人心、鼓舞士气、求实创新、团结奋进的大会。他吹响了坚持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吹响了富民兴县的进军号角,开启了新起点上实现奋发崛起新跨越的征程。罗书记的讲话为我们每一个干部提供了施展才华的空间。构建和谐社会不是一个空洞的政治口号,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置身其中,扎实工作。通过对党代会会议精神的学习,我进一步拓宽了视野,更新了观念,提升了理论水平,也对构建和谐行政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一、因势利导,准确定位
任何工作的谋划,方向的确定,都要掌握形势、准确分析,方可明确思路,制定目标。这次党代会报告就是在全面分析了我县发展的总体形势后,提出了符合县情实际的科学发展思路。提出了今后五年对我县来说,是一个孕育着新的重大变化的五年,是抢抓机遇,助推新城发展关键时期,也是我们必须倍加珍惜并牢牢抓住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所以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努力树立 “紧抓机遇,埋头实干”的工作精神,在工作中定位好自己。
二、理念科学,与时俱进
突出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立意高远,从报告的主题到主线,从立论到指导思想,到工作目标,到发展战略和工作任务及举措都体现出科学发展观统领的特点,闪烁着科学发展的耀眼亮点。所以我在工作中一定会紧紧围绕科学发展观和创先争优精神,时刻不忘自己作为一名教师的荣辱观,在工作中勤勤恳恳,与时俱进,不断地提升自己的政治修养和工作态度,力争优秀,勇创先进。
三、鼓舞人心,催人奋进
勾画了五年的发展蓝图,充分阐述了所面临的形势和发展机遇,非常鼓舞人心,对未来充满了期待和憧憬,催人奋发向上,同时更感觉责任重大,进一步增强了做好本职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面对新一轮科学发展大局,民情流水线工作一定要找准定位,从而有针对性地制定新对策,实现工作的新跨越。我们是社会成员中最富有朝气、最富有创造力的一部分;是改革和建设的生力军;是继往开来的后继力量,所以我们要不断地提升自己的政治素养,只有明白了自己的工作是为民服务而不是应付领导这一点,才能更好地开展工作,才能得到真正的锻炼与发展。
第三篇:关于贯彻落实省委十届七次全委会精神
关于加强全市文化建设情况的调查报告
省委十届七次全会站在历史的高度和我省新时期发展的新起点,明确了文化强省建设的战略定位,确立了文化强省建设的思路、重点,完善了文化强省建设的政策措施,吹响了我省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时代号角。汪洋同志的主题报告、黄华华省长的总结、《我省省建设文化强省规划纲要》(2011-2020年),以及林雄同志在全省宣传部长会议上的讲话,为我市的文化建设,为我市把握发展机遇,着力提升“绿色经济强市、岭南宜居名城、华南休闲之都”的发展水平,加快建设“大广州卫星城、环珠三角高端产业成长新区、华南休闲宜居名城”的步伐,为我们当好山区科学发展的排头兵,指明了前进的方向,提供了强大的引领力量。
为了全面了解我市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情况,促进文化事业发展,推动特色文化强市建设,近日,根据省委宣传部下发的《关于贯彻落实省委十届七次全会精神加强文化建设情况调研的通知》要求,我们先后深入到我市清新、英德、连州等县(市)广大乡村、城市社区、文化广场等基层文化阵地和有关文化管理部门,进行实地调查研究,现将本此调研的情况报告如下:
一、全文化建设的现状
(一)基本情况
全市现有各类文化文物事业机构28个,其中文化(艺术)馆 8 个、图书馆 10 个、艺术表演团体4个、影剧院10个、电影发行公司2个、放映公司 175 个、文物保护管理机构9个、文化市场稽查队8 个、创研室(中心)1个、文化站87个(其中乡镇文化站 87个),共有干部职工近500人。全市现有歌舞娱乐场所528家、音像经营单位50多家、网吧268家。现有文物遗存 2256处(其中国家级 1处、省级18处、市级2处、县级132 处),馆藏文物 1187件(组)(其中一级7 件、二级87件、三级1093件)。
(二)亮点与不足
建市23年来,特别是“十一五”时期,全各项事业得到了飞跃发展,文化活动水平也在稳步上升。简言之,全文化活动主要有两大亮点:一是每年一度的文学艺术活动月和广场文化艺术节,受到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厅与省文联的高度
评价和市民的普遍好评,连州国际摄影节、阳山四驱越野车节、连南盘王节、连山壮家七月香戏水节等已经成为全的文化品牌;二是群众自发的江滨公园文化活动,除了恶劣天气影响之外,长年不断,其形式众多,内容也比较丰富,气氛热烈,自由而融洽。全文艺创作成果方面,以全省“五个一”工程奖和群众文艺创作评选为主要参照系,近年来,居于中游水平,其中歌曲、小戏、少儿舞蹈在全省有一定的影响力和地位。此外,地方文化研究成果开始显现,近年来,出版了《古村遗韵》、《末代榜眼朱汝珍》、《贤令芳踪》以及宗教文化、生态文化研究方面的专著十多部。
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总体上,目前我市的文化发展水平在全省范围来说较为低下。特别是基础设施建设还相对比较落后,老百姓在农闲季节的文化活动主要有篮球、乒乓球比赛,棋牌乐、粤曲演唱、农业科技讲座、图书阅览等活动。城市社区、居委会活动场地小、活动经费少、活动设施不好,社区文化活动缺少骨干队伍,各地文化活动开展不平衡。文化三馆——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除了连州基本完善、英德即将竣工之外,包括市区在内,各地都存在达不到标准的现象,乡镇文化站被当地党政部门借用、挪用的情况比较普遍。文化产业尚在起步阶段,占GDP的比例极低,暂无龙头企业。大型活动的品牌还不够多,不够亮;高端学术研讨活动较少;影响力还不够大;文艺作品也只是偶露峥嵘,没有叫得响的大作,没有出现领军人物,也还没有真正形成团队气候。
二、加强全文化建设的建议
同发达地区相比,近几年来全虽然实现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大跨越,主要经济指标增长取得了全省的“七连冠”。但是我们的文化建设特别是文化产业发展还比较滞后,与高速发展的经济、与“七连冠”的称号不相适应。在当今文化与经济日益交融、文化对经济增长贡献越来越大的新时期,发展先进文化,提升文化软实力,是继续当好高速增长排头兵和又好又快发展示范市的迫切要求。因此,我们对我市文化建设提出如下建议:
(一)、建设和完善基础文化设施。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是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发展先进文化,是满足人的精神文化需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本质要求。目前,全的市、县、乡镇(街
道)、村(社区)四级公共文化设施网络还不完善,功能还不健全。我们必须根据《全市文化强市规划纲要(2011—2020年)》和现实要求,参照全国文明城市的标准以及国家和省的专项指标要求,建设和完善四级基础文化设施网络。
具体而言,一方面,市区要尽快完成“四馆合一”工程,使其达到建设标准,功能基本完善;各县(市、区)文化场馆要达到“馆舍独立、面积达标、功能完善”的目标;乡镇文化站要尽快消除被借用、挪用的现象,使当地群众有足够的文化活动空间。另一方面,积极推进歌剧院的筹划和立项,这是城市化向高端发展的要求,也是提升城市形象的需要。在建设和完善基础设施的同时,各地要大力开展文化活动,整合文化资源,突出地方文化特色,制定中长期的计划,逐步抓落实,为推进“工业园区化、农业产业化、城镇特色化和管理人性化”和建设“绿色经济强市”、“岭南宜居名城”、“华南休闲之都”发挥应有的作用。
(二)、培育和发展文化产业。全建市只有23年,原来经济基础相当薄弱。建市之初,财力物力只能主要投入到扶贫攻坚、道路交通、卫生、教育、市政建设等方面,因此,文化事业发展较为缓慢,文化产业也没有得到大的发展。但是,数字化和网络技术的成熟,为我们提供了高起点、超常规建设发展的基础。为此,我们建议采取的思路是:由政府引导的文化产业项目,跨越传统项目的范畴,规划创意文化产业园,集中精力发展高端文化产业。一是引进动漫产业;二是筹划文化成果孵化产业;三是打造自己的人文资源特色文化产业。
全拥有世界闻名的英石文化资源、瑶壮文化为代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福文化资源等丰富的具有本地特色的文化资源,可以充分挖掘、整理全独特而丰厚的历史文化、人文景观、民间民俗、自然生态等文化资源,将文化资源转化为产业资源。比如:打造大、小北江文化旅游带,改善飞霞山的面貌,利用千年古刹飞来寺底蕴浓厚的文化优势,使白庙至飞来峡水利枢纽路段形成“百里画廊北江游”的品牌;利用连州国际摄影年展的影响力,推动“连州市国家美术创作基地”的建设发展;利用以瑶壮文化为代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打造两大基地:连南瑶族文化研究基地、“印象连南”大型民族舞蹈实景演出基地;利用十九福地飞来峰、四十九福地静福山多种文化思想和谐并存的特点,打造“福地文化”基地等。
(三)、建立学习型社会,全面提高公民素质。文化强省具有双重内涵,一是产业、事业意义上的文化。二是哲学意义上的文化,即通过文化思想的力量,使社会综合实力发展壮大,文化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巨大力量。在省委十届七次全会上,汪洋同志的主题报告高屋建瓴,旗帜鲜明地指出:“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省的文化物质得到进一步的、最大限度的发挥和发展。改革开放中形成的‘解放思想,先行先试,开拓进取,领潮争先’的思想观念,成为新时期我省文化的精髓,引领推动了全国思想文化的进步和创新,为中华文化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内涵和活力。”这是对哲学意义上的文化的提炼,不仅使我省文化得到升华,也消除了人们通常对文化认识的“盲点”,文化除了事业、产业,还有其更重要的内核:文化思想。
根据汪洋书记主题报告中“建设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党组织”的要求,我们建议:全要强化对“文化思想”的认识,加快建立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党组织的步伐。各地党政班子、各部门都要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争当山区科学发展排头兵为己任,坚持主流价值观的引领,制定操作性强的学习计划,建立考核机制,切实提高现代公民文化素质,培育提升全人文精神、我省人文精神。
(四)、制订和完善激励机制。激励机制是完成工作任务的有力保障之一,《中共全市委、全市人民政府关于设立宣传、文化、体育成果奖项的暂行办法》(清发「2006」14号)近年来产生了良好的效应。要实现文化的大繁荣、大发展,确实需要建立比较完善的机制。因此,我们建议:
1、将文化建设纳入各级党政班子的政绩考核,探索建立文化强市建设工作的科学考核机制,考核结果与市委、市政府对各县(市、区)和市直机关单位党政领导班子落实科学发展观政绩考核、绩效考核挂钩。
2、逐步落实“两个1%”,为文化建设发展提供资金保障。一个是1993年7月15日我省省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次会议通过的关于发展文化事业的决议:“各级财政的文化事业经费,应不低于当地财政总支出的1%”;另一个是《我省省建设文化强省规划纲要(2011-2020年)》要求的:“社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要落实从城市住房开发投资中提取1%的规定”。一步到位可能不实际,建议逐年增加,三年内满足“两个1%指标,确保文化发展必需的资金。
3、逐步提高公益性文化部门工作
者的待遇,同时,适时、科学制订专业文化工作者的培训、教育经费指标,留住人才,培养人才。
汪洋书记在省委十届七次全会报告中强调:“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国家发展、民族振兴,不仅需要强大的经济力量,更需要强大的文化力量。没有先进文化的发展,没有全民族文明素质的提高,就不可能真正实现现代化。党的十七大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四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高度,提出了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战略部署,这为我省文化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
展望未来,我市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前景光明,风光无限,借建设“文化强省”的东风,我们一定要解放思想,抓住机遇,为建设文化强市而不断开拓创新,在文化事业、文化产业、文化思想三个方面齐头并进,奋起直追,力促地方文化大发展。
特此报告。
第四篇:肖家镇贯彻落实区委十二届十二次全委会
肖家镇认真落实区委十二届十二次全委会
肖家镇认真贯彻落实区委十二届十二次全委会精神,按照镇党委“1331”工作思路,紧紧抓住招商引资这一经济工作第一要务,突出抓工业,大力夯实商贸,全力打牢农业基础,为建设富裕、靓丽、和谐的边界特色商贸镇而创新实干,奋勇争先,努力促进经济较快增长,推进民生持续改善,实现社会更加和谐。
一、大力推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推进“富裕肖家”建设。不断优化第一产业,培植壮大第二产业,加快发展第三产业,逐步形成以农业为基础,以现代服务业为配套的基础稳固、优势突出、结构优化的新型产业体系和格局。一产做出品牌。引进业主在圣明村中山坝、双凤桥成片种植绿色蔬菜500亩。积极夯实水产园建设,发展水产200亩以上,建成跳墩河水产养殖带。引导业主在镇内发展苗木花卉业,推进森林工程建设,推进新学村李子园建设年内达到1000亩。二产夯实地基。抓住全镇工作第一要务招商引资,年内招商引资到位1000万元以上,园区内落户项目3个以上,加快巴渝老汉苕酥加工厂的建成投产,壮大长超机械厂生产规模,新投资200万元,实现年产值1500万元以上;成立1家农机企业,培育知名农机品牌,产值达2000万元以上。三产打造靓点。主要是引进百货、餐饭店入驻,壮大房地产开发,整治市场秩序,引进业主开发场镇,改造农贸市场,扩大交易量,抓好商品流通及各项服务业发展,繁荣边界商贸。
1努力挖掘实业家故乡、川剧之乡和明明小学的文化底蕴,形成休闲观光新景点,搞好乡村旅游。
二、加快统筹城乡发展步伐,加快“靓丽肖家”建设
以全面贯彻国务院3号文件为契机,以农业产业化和城镇化为抓手,力争在城乡统筹上取得新突破。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以优质特色农产品基地和龙头企业为抓手,突出抓好粮油、水产、生猪、水果、蔬菜等优势特色农业。加快打造优质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大力实施农业产业化重点项目,积极推广机插秧,大力使用先进农业机械,切实组织好机耕服务队和机收工作,提高科技武装农业水平。夯实农村基础设施。抓好全镇2010年的土地整治10平方公里,改善1万亩土地的山水田林路,确保全镇土地整治在全区率先全覆盖。交通路网突出推进“一环八射”,新建小凉水井至石坝子、碑垭口至岳池香山、猴子桥至文胜水库的3条8.5公里道路硬化路。实施一批小农水项目,整治一批塘库堰。推进森林工程建设。全面完成一城及城周山头绿化,栽种街道行道树,绿化边界商贸特色镇,搞好沿路、场镇路口节点、农家庭院以及苗圃建设。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以拓展合武路新区为主,改造老区为辅,将场镇建设全面推进,改造旧城1000平方米,新修场镇新区街道2条400米,拓展交通街,构建场镇交通网状骨架。策划上报建设肖家汽车站和一批村级招呼站,增强流通的水平质量。全面推进场镇生活污水和垃圾处理项目建设,整治场镇排污管道,对场镇堤防二期及内侧开发予以规划。抓好镇级
商业中心和农贸市场建设改造。推进新农村建设。启动建设村级服务中心3个,以圣明村喻家老院子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为示范点,适时推进新学等村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推进建设康居农房50户。
三、狠抓安全信访稳定,着力“和谐肖家”建设
平安是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保障。狠抓安全生产。强化安全发展责任,完善安全生产工作机制、基本制度和基础台账,提供安全保障能力。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大排查、大执法、大整治活动,特别是开展煤矿、交通、消防等12个重点行业领域隐患即排即治工作,确保全年安全事故零死亡。狠抓社会治安。加强社会防控体系建设,实施大巡逻、大防范。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全面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净化社会空气,创造和谐环境。持续开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不断增强群众安全感。狠抓信访稳定。认真搞好来信来访,及时排查调处矛盾纠纷,使各种矛盾冲突处理在萌芽状态。加大事要解决的力度,继续开展好“居民开放日”、“三项制度”、干部大走访等活动,“五送”等活动,对8023部队人员和已清退的临时人员以及上访老户等做好息诉息访工作,进一步畅通诉求渠道,及时化解矛盾纠纷,为老百姓解决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狠抓应急反应。提高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水平。完善重大自然灾害、事故灾害、公共卫生、社会安全等应急联动处置机制,提高防洪、救灾等突发事件处置能力。
四、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加速边界商贸小城镇形成。社会和谐,民生为大。我们将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增强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性,促进民生改善取得新突破。巩固发展教育事业。加快推进学校标准化建设,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认真执行好“两免一补”等教育政策,认真化解教育遗留问题,要推行农村义务教育寄宿制学校建设,不断培训教师,提高教育水平,提高教育质量,优化教育环境。加强计划生育工作。计划生育工作要规范提升,特别是贯彻中央关于全面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决定,要加大执法力度,征收社会抚养费,要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等。扎实推进卫生事业。要充分发挥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的职能作用,开展好儿童计划免疫工作,要健全公共卫生网络,防止重大疫情疫病发生,提高全镇公共卫生水平,做到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镇。加强重大疾病、传染病防控防治,不断提高公共卫生服务水平。继续稳定低生育水平,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2‰以内。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积极发展妇幼卫生事业。协调发展文化体育。抓好三种文化,深入推进“唱、读、讲、传”活动,不断提高群众文明素养和文化生活水平。广泛开展群众体育活动,丰富群众体育生活。着力促进充分就业。认真落实就业再就业扶持政策,扩大职业技能免费培训覆盖面,大力帮助失地农民、就业困难人员特别是零就业家庭率先实现就业再就业。积极拓宽就业渠道,大力开发区内就业岗位,促进劳务输出。建立完善农民工返乡创业服务平台,不断提高农民创业、转移就业能力。进一步加强社会保障。全面推进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农村小额人身保险,城乡居民合作医疗参保率不低于95%。要紧密结合全镇实际,切实管好农村五保、农村低保、场镇低保、特困户救济救助工作,做到资金到户到人,切实管住民政、优抚资金,做到严格执行政策,打牢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扎实做好弱势群体帮扶工作,确保更多群众切实享受社会保障政策。
第五篇:乡贯彻落实区委十五届八次全委会精神的情况汇报
**乡贯彻落实区委十五届八次全委会精神的情况汇报
区委十五届八次全委会的召开是临潼区贯彻落实省委十一届五次全委会和市委十一届七次全委会精神,实施重点区域突破战略,加快创中国旅游名城、建西安经济强区的重要举措,为全面落实“1366”总体发展思路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会后,乡党委及时召开党委扩大会和机关干部大会传达会议精神,集中认真学习了区委十五届八次全委会上的重要讲话和决定,并结合实际,对进一步统一思想,明确任务,推动**经济文化繁荣发展作出了安排部署。现就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认真学习宣传、切实统一思想、正确认识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区委十五届八次全委会后,我乡把学习贯彻会议精神作为当前重要的政治任务和头等大事,采取多种形式组织全乡干部群众学习讨论。通过学习宣传,全乡上下振奋了精神,形成了共识:区委关于2010年实施重点区域突破战略的决定是临潼区推动经济大发展大繁荣的行动纲领,是在当前形势下临潼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促进发展的明智之举。是实现“1366”总体发展思路的重要“内动力”,符合临潼区的实际和广大人民的利益。在学习宣传区委十五届八次全委会精神的过程中,我乡党委中心组首先深入细致地充分掌握会议精神和内核,积极组织机关干部以大会形式学习讨论,并在元月12日召开的**乡十七届四次会议上向村干部和赴乡人民代表宣传会议精神,在全乡掀起了学习贯彻十五届八次全委会精神的热潮。
二、以贯彻会议精神为契机,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在2010年的经济社会发展中,将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思想为指导,以贯彻省市区全会精神为契机,坚持科学发展观,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统揽工作全局,进一步提高领导班子执政能力,狠抓“林果栽植、经济作物种植、畜牧养殖和劳务输出”四大支柱产业,加大基础设施投资力度,加强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切实维护社会稳定,努力构建和谐社会,实现经济社会新跨越。
二〇一〇年一月十四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