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构建绿色企业文化的战略意义
构建绿色企业文化的战略意义
有这样的一种说法:三流企业卖力气,二流企业卖技术,一流企业卖标准,超一流企业卖企业文化。由此可以看出企业文化的重要性。目标带动战略,战略驱动文化。企业必须确立目标,进而达成目标。达成目标需要战略支持,战略的实施需要信念的支持。企业文化是企业战略思想的表现,也是企业家团队信念的表现。
企业文化在企业战略管理过程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正确运用企业文化能使战略计划目标的制定和企业整体目标一致,使企业朝着更高、更远、更有利的方向发展,最终实现企业愿景。一个拥有优秀文化的企业将文化作为重要资源,将企业的发展愿景以企业文化的形式渗透给员工,从而使企业战略从制定到实施,都能够得到可靠的保障。
目前随着环境压力的增加及资源的限制,欧、美、日等发达国家相继出台环境保护政策,建设绿色环保型企业已成我相关企业发展面临的迫切任务。这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提高发展质量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和挑战。中国企业只有主动进行绿色战略变革,充分利用绿色管理带来的机遇才能继续在新的竞争环境中生存和不断发展。构建绿色企业文化并在此基础上实施绿色战略是新形势下企业提升竞争优势的重要途径。
绿色企业文化的内涵
绿色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及其员工在长期的生产经营实践中逐渐形成的为全体职工所认同遵循、具有本企业特色的、对企业成长产生重要影响的、对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及其与企业成长关系的看法和认识的总和。绿色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在长期经营绿色管理战略实践中所凝结起来的一种文化氛围、企业精神、经营理念,并体现在企业全体员工所共有的价值观念、道德规范和行为方式。企业建设绿色文化,就是要使企业全体员工形成一种共同的节约和有效利用资源、保护和改善环境价值观念,并贯彻于经营管理的实践中去,做到在发展生产中保护环境,在保护环境中促进生产发展,实现经济、社会、环境三个效益的统一与协调发展,坚定不移地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构建绿色企业文化的作用
首先,构建绿色企业文化有助于企业实施绿色战略提升竞争优势。
传统的企业管理理念、运营模式已经难以适应新的经济环境。企业要制定绿色管理战略、进行科学的环境资源管理,首先取决于员工特别是管理者是否具有绿色意识。企业要开发绿色市场、进行绿色营销,其营销人员对企业与自然社会关系的认识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企业要通过科技进步和管理改进,节约资源,改善环境,并树立绿色企业形象,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转化为竞争优势,进而提高经济效益。
其次,构建绿色企业文化实施绿色战略是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体现。
企业在创造利润、对股东价值负责的同时,还要承担起对员工、社会及环境的相关责任。在过去相当长的时期内,我国许多企业采取了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这种模式一方面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进程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促进了我国经济的繁荣发展。但是另一方面在环境保护上造成了极大的负面作用。随着社会发展环境压力日益增加、资源限制日益凸现。随着资源限制、环境污染日益严重,我国企业必须重视企业的环境社会责任,把绿色生产与管理放在重要战略地位。
构建绿色企业文化的对策
长期以来,企业为了追逐经济利益,在生产经营中形成了“先污染、后治理”(或不治理)与“实污染、虚治理”的恶性循环,造成了极大的环境问题,构建绿色企业文化迫在眉睫。
第一,加强企业领导的绿色管理意识。
构建绿色企业文化首先应发挥企业领导的主导作用,绿色企业文化作为一种群体文化,在企业中主要是靠领导的积极倡导、逐步培养,并身体力行,贯彻到实际行动中去,才能逐步形成。
第二,引导企业员工对绿色企业文化达成共识。
由于企业绿色管理模式的复杂性以及涉及面广和跨组织管理的特点,要求参与绿色管理的企业员工必须充分认识到企业和社会所面临的环境保护与资源约束压力,在绿色企业文化上达成共识。同时,企业要进行绿色知识的培训。开展绿色宣传教育,使得企业员工认识到实施绿色管理是企业的社会责任,企业实施绿色管理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途径,理解企业在实施绿色管理过程中的暂时困难;使公司全体员工理解并接受绿色观念,克服了认为实施绿色管理就会影响企业经济效益等思想观念,增强环保意识,理解资源综合利用知识,形成了实施绿色管理的统一信念和决心,支持并积极参与到企业实施绿色管理行动之中。企业在员工思想认识、知识能力和企业绿色管理文化等方面的准备是绿色管理战略顺利实施和应用的重要保障。
第三,制订绿色管理激励机制。
企业绿色管理要求企业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资源进行建设,因此需要建立健全的、可持续的治理和激励机制。由于实施绿色管理具有局部低效率、整体高效益的特性,因此如果缺少实施绿色管理的相应技术和激励措施等限制,必然阻碍绿色管理的顺利实施。企业建立绿色文化,必须从制订绿色管理激励机制开始。现代企业的环境治理和绿色激励理念应从以前的企业环境治理负担发展到环境治理也是效益的概念,从“谁的废物谁回收”发展到“环境保护也是一块效益蛋糕”的新思路。企业如果做好环保,不仅自己赚钱,又减少环境污染。企业制订绿色管理发展的科学激励机制是构建绿色企业文化的重要内容。
第四,贯彻绿色企业文化于企业经营。
文化是一种抽象的层面,绿色文化必须通过具体的企业经营实际的贯彻与实施才能真正发挥文化的作用。具体来说企业要做好企业绿色管理的压力、动力与障碍分析,企业应该积极主动地克服绿色管理战略实施的障碍、促进绿色管理战略实施,从被动的“反应性”向主动适应性转变;重视绿色技术创新,不断提高企业对绿色技术研发创新的能力;促进企业绿色管理就绪,克服绿色管理战略实施的障碍、整合和配置企业各项优势资源,制订有针对性的绿色管理就绪对策措施;提高企业绿色战略管理与规划能力,进行科学的战略规划,有效避免短期行为,协调利用政策、资源、环境等各种有利条件,保证企业中长期发展的后劲。
在科学发展观统领下,建立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共识。我国企业必须重视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建设绿色企业文化,既重视企业经济效益,又要重视社会效益、生态效益,有利于企业适应新的经济竞争环境,提升企业竞争优势,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
第二篇:绿色企业文化
绿色企业文化
(一)要树立企业是经济人、社会人、生态人的统一体的绿色价值观
企业价值观是经营活动的指导思想,是企业适应市场环境,为求得生存和发展,在长期的管理实践中,由企业的经营者倡导并为企业的员工所认同的一系列理念。企业价值观是现代企业文化的核心,在绿色文明时代来临之际,树立绿色价值观,即将环保作为企业生存发展的基础之一,是企业推行绿色管理的关键。只有将绿色经营理念导人企业的核心价值观,教育、引导,鼓励员工把企业的发展与生态保护及全社会的共同发展相协调。才能为企业实施绿色管理提供坚实的精神支持,使绿色管理成为员工的自觉行动。
(二)绿色企业文化强调消费者需求的全面性
为实现生态、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企业的可持续经营,人类生活质量的全面提高,企业经营活动必须关注消费者需求的全面性,这包括对健康、安全、无害的产品需求,对美好生存环境的需求,对安全、无害的生产和消费方式的需求,对和谐的人与人关系的需求。绿色企业使企业在从事经营活动时不仅要发现需求、满足需求,而且要引导需求。积极主动地引导消费者进行合理消费,树立新的伦理观、价值观,避免不合理需求引发的不合理的生产和消费方式,引起自然资源的浪费和损耗、生态环境的恶化以及人的异化,造成人与自然的对立、人与人的不和谐。
(三)绿色企业文化要求重建竞争观念
地球的整体性,自然资源的有限性和相互依存性,把整个人类连在一起。这要求人类必须采取共同的联合行动,才能在全球范围内实现可持续发展。从企业经营活动角度看,经济的全球化使得许多企业在全球范围内建立供应链,供应链某一环节(某一国家)出现问题,整个供应链就会出现问题,而停止运转,从而影响生产和消费。某些大的环境问题的解决和环保项目的投资需要许多企业的介入,形成战略联盟才能解决,特别是有些环境问题是跨越国界的,要求企业从全球视角进行绿色管理。因此,生态系统的整体性和相互依存性,把整个企业的命运连在一起,企业之间除了竞争的一面,还有相互合作,相互联系的一面,所有企业都是经济体系的命运共同体,更是整个生态系统的命运共同体。只注重短期利益、局部利益不可能永续经营,百年不衰。
(四)绿色企业文化强调企业对环境和社会的责任
环境是人类的需要之一。随着社会的发展,改善人类生存环境,提高健康水平成为人类关注的问题。企业要正视环境问题,关注人类对环境质量的需求,将其贯彻到企业的整个经营活动中。绿色企业文化要求企业将供应链扩展到消费者,一要生产安全、健康、无害的产品,二要消费过程和消费之后对环境不造成影响。只有把短期利益和长远利益、局部利益和全局利益统一起来,企业才会实现永续经营,长盛不衰。
(五)以绿色为标志塑造企业形象
企业形象的可撩陡使企业形象的塑造具有一定的选择陛:有的企业以质量过硬为特色;有的企业以优质服务为特色;有的企业以成本领先、价格低廉为特色;有的企业以技术领先、不断创新为特色,等等。绿色企业文化的内涵是以绿色作为最佳的企业形象,成为高素质企业的象征,从而使企业获得独特的竞争优势。
建设绿色企业文化的必要性
(一)建设绿色企业文化是企业绿色管理的前提
绿色企业文化既是绿色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企业实施绿色管理的前提。企业要制定绿色管理战略、进行科学的环境资源管理,首先取决于员工特别是管理者是否具有绿色意识。企业要开发绿色产品、进行绿色设计,研究开发人员有没有树立绿色价值观就是前提。企业要开发绿色市场、进行绿色营销,其营销人员对企业与自然社会关系的认识就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绿色企业文化体现在绿色管理的各个方面。绿色企业文化是企业贯彻绿色管理的措施,是企业树立绿色形象,实现企业绿色目标的保证。企业实施绿色管理的目的,是在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中实现企业可持续成长,达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的统一。为此企业要通过科技进步和管理改进,节约资源,改善环境,并树立绿色企业形象,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转化为竞争优势,进而提高经济效益。这些都离不开广大职工的绿色意识和积极参与。
(二)建设绿色企业文化是促进企业可持续成长的需要
首先,建设绿色企业文化,有利于企业适应经营环境的变化。当前,整个世界都关注可持续发展问题,绿色浪潮此起彼伏,企业应看到这一趋势。其次,建设绿色企业文化,有利于增强企业员工的凝聚力,提高企业的生命力。绿色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动广大职工积极参与节约资源。改善环境的实践的基础,体现企业对企业生产环境和社区环境改善的认同决心。也体现了企业对员工生产生活环境的改善,是企业对员工身心健康的关心。
再次,建设绿色企业文化,有利于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提高企业竞争力。建设绿色企业文化,使企业重视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使企业能够取得社区、社会和公众的好感。
建设绿色企业文化的对策
企业建设绿色文化,就是要使企业全体员工形成一种共同的节约和有效利用资源、保护和改善环境价值观念,并贯彻于经营管理的实践中去,做到在发展生产中保护环境,在保护环境中促进生产发展,实现经济、社会、环境三个效益的统一与协调发展,坚定不移地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建设绿色企业文化是企业创造性的管理活动,从大量的企业实践来看,建设企业文化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绿色企业文化的精神层建设
这主要是指企业的领导和员工以“绿色”作为共同信守的基本信念、价值标准、职业道德和精神风貌。这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和灵魂,是形成物质层和制度层的基础和原因。企业文化中有无精神层是衡量一个企业是否形成了自己的企业文化的标志和标准。绿色企业文化的标志是在企业的最高目标、企业精神、企业风气、企业道德和企业宗旨等方面处处体现绿色。
1.企业领导层观念意识的“绿”化
发挥企业主要经营者的主导作用,用企业家精神带动绿色企业文化的建设,绿色企业文化作为一种群体文化,在企业中主要是靠领导的积极倡导,逐步培养,并身体力行,贯彻到实际行动中去,才能逐步形成。作为—个现代企业家,首先,要具备可持续发展的长远观念,将保护环境作为企业的基本任务,促进生态与经济的协调发展;其次,要树立资源价值观。将“环境”纳入资源范畴,将环境恶化带来的损失以及环境治理带来的费用纳入成本;再次,树立环境法制观念,研究环保法规,自觉以有关法规约束企业的行为;最后,树立环境道德观,现代企业家应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积极投入保护环境、促进生态发展的事业中去。
2.坚持以职工为主体,发挥群众的首创精神
首先,要进行绿色知识的培训,培训是手段,目的是提高全体员工的环境意识并使之达到担负相应的环境职责的能力。培训工作是否充分有效是能否成功创建绿色企业文化的关键因素之一。其次,要开展绿色宣传教育,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宣传教育形式,使职工的绿色意识不断增强。最后,要通过一些典型事例促进职工观念的转变,海尔集团是最早通过ISO14000认证的公司,该公司特别注重典型事例的作用,他们通过认证前和认证后的对比,使公司全体员工理解并接受绿色观念,克服了认为实施绿色管理就会影响企业经济效益等思想观念,增强环保意识,理解资源综合利用知识,形成了实施绿色管理的统一信念和决心,支持并积极参与到企业实施绿色管理行动之中。
绿色企业文化的制度层建设
企业的规章制度是企业管理的重要手段,是调节企业的内部人际关系、利益关系的基本准则,是组织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规范企业行为的基本程序,也是企业各部门、各部分相互连接的纽带。企业建立绿色文化,必须从严格的规章制度开始。绿色管理制度的形成和落实过程也是绿色企业文化的形成过程。
1.理顺领导机制,建立绿色企业文化建设的职能部门
绿色企业文化建设是需要投入—定资源的活动,需要投入相应的人力、物力、财力及相关技术资源,产生的效益不是那么直接和迅捷,因此在绿色企业文化建设初期应负责组建—个专门的工作班子,负责企业文化的建设及未来的专业工作。工作班子的成员应具备一定的环境科学、管理科学和工艺技术知识和能力。最好由不同部门且对组织有较深了解的人员组成。企业的绿色职能部门应成为企业的检察机构,具有神层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和灵魂,是形成物质层和制度层的基础和原因。企业文化中有无精神层是衡量一个企业是否形成了自己的企业文化的标志和标准。绿色企业文化的标志是在企业的最高目标、企业精神、企业风气、企业道德和企业宗旨等方面处处体现绿色。
绿色企业文化建设是需要投入—定资源的活动,需要投入相应的人力、物力、财力及相关技术资源,币i产生的效益不是那么直接和迅捷,因此在绿色企业文化建设初期应负责组建—个专门的工作班子,负责企业文化的建设及未来的专业工作。工作班子的成员应具备一定的环境科学、管理科学和工艺技术知识和能力。最好由不同部门且对组织有较深了解的人员组成。企业的绿色职能部门应成为企业的检察机构,具有一定的权威性。一方面,能够对企业的决策具有较大的影响力,以保证对环境的保护成为企业决策中的重要因索;另一方面,能够与企业各个部门保持信息的沟通,对企业各个部门的工作起到监督的作用,以杜绝损害环境利益的行为发生。
2.进行初始环境评审和规划
初始环境评审是建立规章制度的基础。具体的步骤是:第一,调查企业的环境状况。了解企业所在地的生态环境状况,弄清企业的污染源、排污种类及途径;把握企业内部各个方面对资源、能源的不合理使用及造成的浪费和流失情况。第二,评价企业的环境质量。在调查的基础对企业的污染源极其污染程度、资源及能源消格程度与相应标准进行比较分析,作出评价。第三,提出企业的绿色管理目标。参照国际、国家、行业和地方的有关法规和标准,提出量化的降低能耗的具体目标。第四,制定绿色管理的战略措施和企业的绿色计划。制定出具体的行动方案,有计划、有步骤地调整企业的业务范围,在“绿化”现有业务的同时,逐步淘汰高污染、高能耗的夕阳业务,发展新兴的绿色业务。
3.编制系统性的规章制度
绿色企业文化的规章制度的编制工作是一项非常重要且技术性较强的工作,它要结合组织的特点,充分考虑组织的环境状况、现有机构和其他资源状况。具体的绿色规章制度应包括:环境管理规则、专业技术规程、环保业务管理制度、环境保护责任制度。
4.绿色规章制度的运行及评审
绿色规章制度区别于一般规章制度的是,它是将绿色价值观念溶入企业的生产、人事、营销和财务工作的各种规章制度中,形成了一套系统化、文件化的管理制度和方法。这些成文的制度与约定及不成文的企业规范和习惯,对企业员工行为起着约束作用,保证企业的整个绿色管理工作能够分工协作,井然有序,高效地运转。绿色管理规章的评审是指企业在绿色规章制度的运行阶段,检查整个体系的充分性、适用性和有效性,及时发现各规章制度的问题,找出问题的根源,及时进行纠正。
绿色企业文化的物质层建设
物质层建设是绿色企业文化的表层部分,它是企业创造的物质文化,是形成企业文化精神层和制度层的条件。从物质层中能折射出企业的经营思想、管理哲学、工作作风和审美意识。
1.环境信息公开
企业通过将其环境信息公布于众,使广大职工对企业的环境状况和奋斗目标心中有数,企业要让消费者、社区居民、利益相关者、社会公众了解企业的资源和环境管理情况,理解企业的绿色文化;也便于社会监督。反馈回来的批评、建议等信息,是企业推进绿色文化建设的重要依据;环境信息公开有利于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也是一个企业负责任的表现。日本企业对此很重视,日本环境厅每年还组织评比优秀环境报告。
2.构建绿色企业形象识别系统
这一系统应包括绿色企业理念识别系统、绿色企业行为识别系统、绿色企业视觉传播系统。绿色企业文化的物质层包括:企业名称、标志、标准字、标准色;企业外貌;产品的特色、样式、外观和包装;技术工艺设备特性;企业的文化传播网络等,而所有这些工作均需要CI系统来解决,即构建完整的绿色企业形象识别系统。
建设绿色企业文化的作用
企业文化作为企业的价值观体系,其价值诉求是经济社会发展时代要求的有机组成部分。绿色企业文化,是在企业的生产经营中逐渐形成的,其核心是绿色价值观,即主张环境保护、节约资源,并体现在企业的实践中。绿色企业文化的培育,为企业实施绿色管理打下了基础。在绿色企业文化的导向作用下,企业在战略、组织、研发、生产、营销、投资等各个环节都会产生不同于传统企业管理的“绿色效应”,从而有力地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第一,绿色战略拓宽企业的发展前景。通过实施绿色战略,企业可以从总体和长远上考虑成长目标,明确发展方向,制定稳定、持续的战略措施,有效避免短期行为,协调利用政策、资源、环境等各种有利条件,保证企业中长期发展的后劲。例如,浙江省一批外贸企业针对欧美的绿色贸易壁垒,实施绿色战略,主动把更高的环保标准贯穿到产、销、研各个环节,推行生态管理,争取绿色标志,打破了一些发达国家设置的资源、环保方面的高门槛。
第二,绿色组织增强企业的执行力。通过打造绿色组织结构,企业可以更好地整合职能部门和人力资源,使绿色意识固化为组织习惯,通过减少高能耗、高污染的环节,增强规划、生产、设计、质检等环节的环保意识,使企业形成绿色、高效的管理网络。而优化高效的管理网,会增强企业的执行力。
第三,绿色研发提高技术创新能力。绿色设计包括材料选购、生产工艺设计、使用乃至废弃物的回收、重用及处理等内容,即进行产品的全寿命周期设计,目的是要从根本上防止污染、节约资源和能源。在设计过程中考虑到产品及工艺对环境产生的副作用,并将其控制在最小的范围之内或最终消除。而这一过程,必然会不断提高企业对技术研发创新的能力。例如,海尔集团日前对所有家电产品进行了全生命周期中的绿色特性分析(LCA),通过对产品的模块化、可拆卸、材料的可循环利用及节能、降噪音等绿色设计中关键技术的研究,使得海尔产品的环保性能稳居国际领先水平。
第四,绿色生产降低污染成本。清洁生产是绿色战略、绿色管理的重点。这一环节要求,产品原材料的选择应尽可能不破坏生态环境,选用可再生原料和利用废弃的材料,工艺技术与设备要使用清洁能源和原料,并且在采购过程中减少对环境的破坏。例如,我国火电行业的骨干企业近年来通过设备改造,节约煤炭、淡水资源达2/3以上,同时回收污水、粉尘等污染物,进行高技术处理,制造出了新型建材。
第五,绿色营销节约营销费用。绿色营销是企业绿色管理的一种综合表现,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包括绿色产品、绿色价格、绿色渠道、绿色促销等。通过绿色营销,还可以引导社会发展绿色消费,减少消费过程对生态的破坏,增强企业的社会责任感。例如,国内著名手机厂商科健以组织“绿色中国筑长城”营销活动为契机,向全社会公开承诺“每卖一部手机就为环保事业捐一元钱”,引起业界和媒体广泛关注,在节约广告成本的同时将销量提高了5个百分点。
第六,绿色投资创造新的机遇。企业在预期回报相近的条件下,应优先选择绿色投资项目,特别是新兴领域的绿色项目。这样,既可以获得国家的政策支持,又可以使项目得到持久稳定的回报,为企业长远发展创造条件。例如,我国水电行业的一些企业在建设电站工程的同时,主动投资周边的山地绿化种植工程,既起到了涵养水源、维护工程质量的作用,又使资金调剂余缺,取得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
建设绿色企业文化的意义
在当前竞争激烈的市场中,企业是否能可持续发展是每个企业家都关注的问题。从广义和狭义两个方面认识和建设绿色企业文化,可以帮助企业打造良性循环的生态商业圈,确保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1、建设广义的企业文化是建设和谐企业、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也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有力保证。
首先,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保障之一既是和谐健康的社会文化,影响社会文化的因素有很多:传统文化、民族文化、外来文化等。企业作为经济社会的基本单位,其内部文化即企业文化也成为社会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所以和谐的企业文化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要保证。
其次,和谐的企业文化因为符合其所在生态系统的发展规律,所以能够保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企业文化建设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性已毋庸置疑,但病态的企业文化却会给企业带来致命的伤害,如:公司招聘和提拔的不是领袖人物,而是经营管理人员,一个庞大的经营管理团队,形成一股抵制领袖人物产生的势力、环境、乃至企业文化;公司内部,给公司经理层形成的压力过大,使他们只顾集中精力应付日常工作、疲于奔命,无法关注公司外部环境;经理层人员过于权力集中,过于官僚,压制了公司内部常有的创造发明思想和创新精神等。所以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建立在和谐健康的企业文化之上。
2、建设狭义的绿色企业文化,已经成为企业生存的必然条件。
首先,有利于企业适应世界市场的潮流。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整个世界都在关注环保问题。企业应当认清世界市场潮流,迎合经营环境的变化,塑造绿色企业文化,实施绿色管理,把自身转变成绿色企业,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从而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总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决定了新时期企业文化建设的价值取向,企业能否顺应社会要求和历史潮流,及时构建绿色企业文化,已经成为决定企业前途命运的课题。我们不仅要从文化和价值观上来理解科学发展观,更要结合企业自身条件合理有效地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通过传统的经济型管理与新兴的生态型管理的有机结合,在管理的对象、目标、任务、职能等各个方面体现出市场经济规律和自然生态规律的双重要求,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 “多赢”。进而由点及面,带动整个社会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尽到企业应尽的责任
第三篇:企业文化构建草案
企业文化塑造纲要
一、企业文化的概念和内涵
二、企业文化的意义和作用
三、企业文化培训实务
(一)企业文化建设目标分解
(二)企业文化建设流程
(三)企业文化培训内容及课程设计
小企业做事、中等企业做人、大型企业做文化,是现阶段企业发展的一个趋势。一个企业由小到大,在管理方面逐渐地也开始“由实及虚”。中国著名经济学家张维迎在“从历史看管理”高端课程开课的新闻发布会上说,中国企业要提高自己的竞争力就需要规范化、制度化,这就需要让企业文化成为核心竞争力。
文化无所不在,你的一切,竞争对手都可能模仿,但他们不能模仿你的企业文化。企业竞争的最高境界就是文化的竞争。
一、企业文化的概念和内涵
企业文化的立体架构:金字塔和同心圆模式
二、企业文化的意义和作用
企业文化的作用:
1.2.3.4.5.三、企业文化培训实务
如何落实企业文化:
一、核心价值观的引导和反复宣讲,二、制度体系的支撑,三、组织结构和考核体系的保障
其一,企业文化建设针对的目标是企业员工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通过改变思维方式与行为方式,达到其他管理手段所不能达到的效果。而研究思维方式与行为方式,是典型的心理学研究范围,所以,无论是对企业文化进行调查评估,还是设计规划,都要大量地应用心理学的指标与方法。例如各种职工满意度量表,企业知名度与美誉度量表的设计与使用。凝聚力 激励机制 规范机制 宣传辐射力 协调弥补机制
其二,企业文化建设要达到的目的是提高企业员工的工作效率和改善工作时的心理状态。工作效率的指标对不同行业、不同专业来说,其工作内容虽有不同,但都是单位时间或单位成本完成的工作量的统计,既是管理指标,也是物理指标。而对心理状态的描述,如成就感、沟通能力、团队荣誉感、心理接纳程度等,都是心理指标。物理指标、管理指标、心理指标的设计与统计,都是极其严格的操作过程,都要以相应学科的理论作为依据。
其三,企业文化建设的方法主要是学习(培训)、沟通(互动)、设计(创新)、实行(实践)等,也叫导入过程。这个过程,就是一个教育与自我教育的学习过程,其采取的方式与考核的办法,是教育学的原理与手段。不论是企业自己进行这种教育或是请外部专家进行这种教育,都是要遵循教育学的原理与规律
(二)、企业文化建设流程
企业文化塑造五阶段(需要2-3年时间):
第一阶段企业文化战略定位
即根据企业发展战略制定出符合公司战略的企业文化定位
从企业成长的历史、企业所处的地域文化、企业所处的行业特点、企业家的风格和公司未来的发展战略五个维度分析了客户现有的企业文化内涵,从中找出历史上帮助和促进企业发展的优秀文化要素
第二阶段调研阶段
即对现有企业文化进行全面审视
一是思想准备。通常,企业管理者要首先认真学习和领会企业文化理论的精髓,并据此对本企业的企业文化现状与发展前景产生相对明晰的认识。然后,企业管理者要根据企业人员多少和机构设置的繁简,召开高中级员工直至全体员工的动员大会,并在会上讲述为什么本企业要进行文化建设或变革?什么叫企业文化建设或变革?本企业面临的问题及文化建设或变革的必要性,以及文化建设或变革涉及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它要求员工做些什么?它会给员工和企业带来什么益处?它在进行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什么阻力,以及企业领导者准备怎样克服这些阻力,等等。同时,也可以从企业高中层管理者开始,直至基层员工,组织企业文化理论的讲座或读书会等,使之对企业文化建设的理论和国内外知名企业的案例有所了解后,再思考本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或变革问题。
二是组织准备。对企业文化建设工作的组织准备应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内部机构设置,如根据企业规模和实力,可以设置企业文化委员会、企业文化部、企业文化办公室、企业文化领导小组等等。这些机构都应是在企业主要领导者直接指挥下,有专门工作人员,有具体工作职责,可以对企业文化建设发挥作用的工作机构。一方面是从社会中介机构聘请的咨询顾问,其职业可以使他在调研中保持公正的客观的态度,即用第三者的眼光进行观察,因此,常常可以在本企业人员习以为常的现象中发现许多潜在问题。另外,咨询顾问具有专业的调研知识、技巧和经验,能够运用规范、科学的调研分析方法。
三是文案准备。调研工作涉及大量的文案工作,在调研工作开始前,这些工作就要准备好。一般而言,文案准备取决于调研工作所准备采取的调研方法和调研工作所涉及的内容。从调研方法看,有文案调查法、观察法、专题研讨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等等。所有这些调查方法的实施,事先都要有详细的计划,诸如调查哪些人?调查什么内容?怎样处理调查
结果等等。
以文案调查为例,事先要求企业准备好企业历史沿革资料、企业当年及上年工作总结报告、企业人力资源及组织架构资料、各种媒体近年对企业的宣传报道、企业日常规章制度、企业高层领导近年的重要讲话和文章、企业现有的经营战略规划或设想等资料。这些资料的调查,是调研工作的基础。例如查阅企业历史沿革,可以了解企业发展历程和企业传统文化;查阅工作总结报告,可以了解企业的基本经营状况和制度安排;查阅领导的重要讲话,可以了解企业家的价值取向;查阅企业的经营规划,可以了解企业的未来愿景及具体目标等。
除了思想准备、组织准备、文案准备这些最重要的准备工作,一些具体的工作环节,也应列入准备工作的计划内,如为调研人员安排好办公地点、办公设施,组织落实各种访谈活动和问卷的工作等。
在对企业愿景、使命、核心价值观、经营理念、经营哲学、企业作风、企业形象、传统习惯、道德伦理、精神风貌、行为规范、规章制度等进行详细调研、挖掘、提炼的基础上,分析现有文化因子中适应未来竞争需要、行业特点、具有企业个性和普遍认同度的核心价值观念, 同时根据未来战略对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的要求,进行创新性的企业文化内容体系的设计, 包括企业文化的精神层、制度层和行为层。
第三阶段分析诊断阶段
根据调研报告编写企业文化综合情况报告书
第四阶段规划阶段
运用工具和方法重塑文化
为保证企业文化建设的可操作性,设计了企业文化建设的组织体系、推动方法体系以及评价体系,包括具体的步骤和详细的措施,指导下一步强势文化的培育。
撰写《企业文化建设纲领》、《企业文化推广实施方案》,《员工手册》,以进行宣传教育、灌输提高,使之成为员工潜意识的思想和行为。《企业文化培训系列课程》导入。
第五阶段追踪执行阶段
企业使命是对企业存在意义与目的的高度概括,是指企业开展各项活动的根据,是企业存在目标、价值以及达到目标的手段,它是企业生存的基本点。在动荡的环境中,正确的、积极的企业使命可以指导企业把握好营运的大方针,对于任何一个企业,只有认真地遵守和执行神圣的企业使命,才能永葆青春与活力。
企业精神是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谋生存、求发展的精神支柱和力量源泉,它表明了企业的追求和志向,伟大的精神需要伟大的精神来支持,伟大的精神成就了伟大的事业!企业精神表面上看不见摸不着,但并不虚无缥缈,而似一股绵绵不绝的神奇力量,使之拥有无坚不摧、不屈不挠的强大力量!
价值观:企业发展必须及永恒不变的基本理念
企业宗旨是对企业“存在理由”的宣言,是确定企业经营领域与重点、制定战略目标和分配资源的基础,是企业之魂。
企业价值观就是一个企业在追求经营成功的过程中,对生产经营和目标追求以及自身行为的根本看法和评价,是企业文化的核心,是企业组织的基本思想和信念,具有强烈文化的企业内部都存在着为员工们所认同和拥有的价值观,为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基本方向与行动指南,是企业成功的信条。
企业作风是企业在各种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行为处事的风格。它与企业价值观、企业精神等密切相联,具有一贯性和独特性等特点,对企业的生产经营等各项活动会产生持久的影响。良好的企业作风,将有利于树立优秀的企业形象也有利于企业的持续发展。
企业座右铭是指企业为了激励员工实现企业总体目标所选择的具有识别意义的格言和警句。
企业信念是指企业渴望实现企业目标所付出的积极行动和心理愿望。
第四篇:企业文化及构建
第六讲 企业文化建设及企业形象设计
企业文化
一、企业文化的由来与发展
企业文化(Enterprise Culture)是一种新的企业理念,它孕育于20世纪70年代末,创立于20世纪80年代初,其实践来源于日美之间的经济竞争。
结论:日本之所以能够在竞争中取胜,主要原因不在于技术设备,而在于管理;不在于管理的硬件,而在于管理的软件。这些管理的软件,因为不属于硬性的管理纪律,所以美国学者把它称为“文化因素”,企业文化理论因此得名。这个“文化因素”,主要强调了三个问题,即在企业管理中:要尊重人的地位,重视集体的作用,重视精神因素的作用。这是日、美企业管理的主要区别。
1981—1982年,美国管理学界连续推出四部重要著作:《Z理论——美国企业界怎么样迎接日本的挑战》(1981年4月)、《战略家的头脑——日本企业管理艺术》(1981年)、《企业文化》(1981年7月)、《寻求优势——美国最成功公司的经验》(1982年10月)。这四部著作在当时被称为管理新潮流中的“四重奏”。它以崭新的思路,独到的见解,精辟的论述和丰富的例证,构成了企业文化这一新的理论系统,标志着企业文化理论的诞生。
二、企业文化的含义
企业文化实际上是一个颇有争议的概念,美国的威廉·大内认为:“一个公司的文化是有其传统和风气所构成。此外,文化还包含着一个公司的价值观,如进取、守势、灵活性”。美国的托马斯·彼得斯指出:“所谓公司文化,包含为数不多的几个基本原则,这些原则是算数的,必须严肃对待,他们代表了公司存在的意义。”
分开来看,企业文化这个词是由“企业”和“文化”两个词构成的: 企业:“企业就是‘能把事办成’的机构”。
——哈佛大学 西奥多里维特教授
企业是从事生产、研发、流通或其他服务性经济活动的基本单位‘实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法人主体。
“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周礼》文化:“所谓文化或文明即是指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以及包括作为社会成员的个人而获得的其他任何能力、习惯在内的一种综合体。”——E·B·泰勒 当这两个词合并到一起形成企业文化时我们也可以从广义和狭义两个方面去理解它:
广义上,它既包括一个企业的物质文化(有形的“显文化”或“硬文化”),也包括一个企业的精神文化(无形的“隐文化”或“软文化”),如生产经营的环境、设备、产品,企业的组织结构和各种制度,企业的经营管理哲学、经营风格,群体内部相互沟通的方式,星湖制约的规范,企业职工的共同价值理念、历史传统、生活习惯、办事准则等等。
从管理学上讲,企业文化是指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逐步创造和发展起来的,影响企业凝聚力、创造力、适应性和持久力,具有自身特色的企业价值观、经营特色、经营哲学、伦理道德、企业精神、厂风厂貌等各种文化因素的有机复合体。
三、企业文化的结构
1.企业文化的内容
从企业文化的结构来看,企业文化的内容可分为显性和隐性两大类。
从企业文化建设的层次来看,企业文化的内容一般可分为表层文化、中层文化和深层文化。
(1)表层文化,又称为视觉文化(Visual Culture)、标识文化(Marking Culture)这是一种以物质为基本形态的显示在表层的企业文化。它将企业所创造的文化品位、文化理
念,通过企业的物质设施和产品的造型、商标、包装等表达出啦,以其直观形象,而被更多的人所感知。这种视觉文化往往会让人产生“首因效应”,成为社会公众对一个企业作总体评价的起点和首要因素。
这种视觉文化是通过一个完整的有机显示系统来表现的,主要有:
a.企业名称
企业名称是企业间相互区别的特定标志,也是企业的一种无形资产和竞争工具。企业名称涉及法律、风俗习惯、公众心理、美学、语言学等方面的问题,它具有很强的社会性,体现着一种文化道德走向。
b.企业标志
企业标志是企业用以象征自己文化特征的视觉符号,也是拥有者传达、宣传信息和理念的文化载体。它由图形、文字和色彩构成,能综合反映企业的整体特点和体现企业的个性。
c.企业代表色
企业根据经营特色和产品特点,选择一个色调作为其代表色,形成企业的色调风格,在企业的整体形象传播中,发挥其鲜艳的识别效能,使公众产生固定印象,起到视觉聚焦作用。
d.建筑装饰
企业建筑式样和内部环境,既要体现出企业的个性、风格和审美观,又要使其余企业整体形象完美结合,把企业内在精神凝结到企业外显物之中,创造出企业外显事物和内在精神合一的最佳境界,显示出现代企业的风采。
(2)中层文化,又称行为文化制度文化
行为文化所包括的主要内容有:规章制度、企业楷模、礼仪活动等。
(3)深层文化,又称理念文化
这是企业文化内容的最主要层次,它在企业文化内容系统中起着核心作用,是企业文化建设的灵魂,影响和决定企业文化的导向和发展。企业理念是企业的最高意识形态,是企业境界的核心构筑,是指导企业实践的根本思想。
企业理念文化主要包括:企业宗旨、企业价值观、企业精神、企业道德等。
四、企业文化的功能
在企业的生产经营实践中,企业文化具有具有多种功能,主要有以下五种:
(1)导向功能
这是指企业文化能对企业整体和企业每个成员的价值取向及行为取向起导向作用,使之符合企业的目标。企业文化的导向方法强调通过企业文化的塑造来引导企业成员的行为,使人们在一种文化的潜移默化中接受共同的价值观念,自觉地把企业目标与个人目标有机地结合起来。
(2)约束功能
一种优秀的企业文化确立之后,对企业每个成员的思想和行为具有约束和规范作用。企业文化的约束作用与传统管理对员工的约束不同。企业文化建设既要经过长期的培育,形成一些成文的或约定俗成的规章制度、道德规范和人际关系交往准则,并为广大职工所认同为“硬性”约束;又更强调的是不成文的“软约束”,即靠一种传统,一种风气,一种环境来规范员工的行为,通过职工的思想和行为起到来自心理的、自我约束的控制作用。
(3)凝聚功能
企业文化所体现的强烈的集体意识,是增强企业凝聚力的内在动因。企业文化的凝聚功能,还反映在企业文化的排他性上。
(4)激励功能
企业文化通过一种文化效应,通过职工对文化的认同,激励职工进而产生一种甘愿为本企业奉献的精神。
(5)辐射功能
企业文化的辐射作用可以分为两个部分:一是企业形象的辐射作用。二是通过企业人员对外交往所产生的辐射作用。
五、企业文化的构建
(一)企业文化建设原则
1.以人为本
文化应以人为载体,人是文化生成与承载的第一要素。企业文化中的人不仅仅是指企业家、管理者,也体现于企业的全体职工。企业文化建设中要强调关心人、尊重人、理解人和信任人。企业团体意识的形成,首先是企业的全体成员有共同的价值观念,有一致的奋斗目标,才能形成向心力,才能成为一个具有战斗力的整体。
2.表里一致
企业文化属意识形态的范畴,但它又要通过企业或职工的行为和外部形态表现出来,这就容易形成表里不一致的现象。建设企业文化必须首先从职工的思想观念入手,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和哲学思想,在此基础上形成企业精神和企业形象,防止搞形式主义,言行不一。形式主义不仅不能建设好企业文化,而且是对企业文化概念的歪曲。
3.注重个性
个性是企业文化的一个重要特征。文化本来就是在本身组织发展的历史过程中形成的。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历史传统和经营特点,企业文化建设要充分利用这一点,建设具有自己特色的文化。企业有了自己的特色,而且被顾客所公认,才能在企业之林中独树一帜,才有竞争的优势。
4.重视经济性
企业是一个经济组织,企业文化是一个微观经济组织文化,应具有经济性。所谓经济性,是指企业文化必须为企业的经济活动服务,要有利于提高企业生产力和经济效益,有利于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前面讨论的关于企业文化的各项内容中,虽然并不涉及“经济”二字,但建设和实施这些内容,最终目的都不会离开企业经济目标的实现和谋求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所以,企业文化建设实际是一个企业战略问题,称文化战略。
5.继承传统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从过去继承下来的条件下创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603页)中国企业文化建设也是这样,它应该是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进行增值开发,否则企业文化就会失去存在的基础,也就没有生命力。增值开发就是对传统文化进行借鉴,弃其糟粕,取其精华。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民本思想、平等思想、务实思想等都是值得增值开发的内容。中国民本思想自古以来就相当强烈,并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专制行为。社会主义企业中,劳动者是企业的主人,企业文化建设自然要以民本思想为重要的思想来源,并通过这一思想的开发利用,使职工群众产生强烈的主人翁意识,自觉地参与企业的民主管理。中华民族坚持人的平等性,认为“人皆为尧舜”,这正是过去中国革命的思想基础。这种思想的增值开发并用于现代企业的文化建设,将为企业职工提供平等竞争的机会,有利于倡导按劳分配,同工同酬的运行机制。务实精神要求人们实事求是、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刻苦努力、奋发向上。对此如能发扬光大,必将形成艰苦创业、勇于创新的企业精神。大庆“三老四严”的“铁人精神”就是这种民族精神增值开发的结果。
(二)企业文化构建的要素
1、企业环境
企业环境并不是指企业的内部环境,而是指“企业经营所处的极为广阔的社会和业务环境”,包括市场、顾客、政府、技术状况、法律环境与竞争对手等具体内容,是企业存在与发展的最基本的条件。企业环境是形成企业文
化唯一的而且是最大的影响因素。企业一方面生存并适应于这种环境中,使其环境中积极的因素作用于企业,促进企业的发展;另一方面,企业在不断适应环境中发展,同时又改造和创新着环境,促进了外部环境的改善,而企业文化就是在不断适应和改善环境中采取的全部策略的体现。
2、价值观
价值观,这里不是指个别人评价是非曲直的准则,而是指“一个组织的基本观念和信仰”,是企业凝聚人心、支配行为、激励取胜的价值体系与行为准则。价值观具有鲜明的企业个性,能够反映一个企业的基本特征,便于把一个企业对内对外的态度与另一个企业区别开来,使员工产生一种与众不同的自豪感,其主要作用表现在三方面:⑴、能够引导企业发展,提升管理境界;⑵、能够指导企业决策,规范企业行为;⑶、能够鼓舞员工士气,激励员工进步。
3、英雄人物
企业英雄是企业价值观的化身,是企业精神、理念的“人格化”与具体化的典范和员工行为规范的楷模。企业英雄人物身上往往体现着不可动摇的个性与作风,这是企业文化的支柱与希望,他们是企业的中流砥柱和企业“每当遇到困难时人人都想依靠的对象”,他们使员工在个人追求与企业目标之间找到了一种现实的联系,对员工能起到鼓舞和激励的作用。
4、习俗与礼仪
习俗与礼仪是社会文化、地域文化在企业的影响与反映,它们是两个内涵不同的概念。
习俗是企业的风俗习惯。它是企业在日常管理活动中,长期出现且人人知晓而习以为常却没有明文规定的东西,是程式化的并显示内聚力程度的文化要素。其表现形式有游戏(开玩笑、逗趣、即兴表演等)、聚餐、谈话或谈心、小型活动等。它的作用可以缓和人们之间的紧张气氛,可以加强人们彼此之间的了解与联系,以增进友谊,促进团结,创建和谐宽松的人际关系与企业创新环境。
礼仪是企业按照一定的标准和程序在一定的时间内进行的时空有序的活动。主要形式有:⑴问候仪式;⑵颁奖仪式;⑶升职仪式;⑷会议仪式;⑸庆典仪式;⑹工作仪式;⑺交接仪式;⑻升旗仪式;⑼管理仪式;⑽宣誓仪式。习俗和礼仪往往是在随和、自然、轻松、幽默的戏剧化气氛中实现的,它给员工施加影响,使他们在语言文字、公共礼节、行为方式、人际交往等方面程序化、规范化,把企业的价值理念、信仰追求等潜移默化地印入到员工的脑海中,以指导其行为。
5、文化网络
文化网络是指企业内正式与非正式的信息传播渠道。正式的文化网络主要指企业会议、文件、报刊杂志、广播电视、局域网、图书馆、俱乐部、体育文化中心等文化信息载体与文体活动实施。
非正式文化网络是指企业内部以轶事、故事、笑话、流言、猜测等形式来传播的非正式信息渠道,是与组织意愿相距甚远的,而且是消极的、隐蔽的分级联络体系。这种网络传播的内容往往是与组织解释的信息不同,而且是经过艺术加工的,生动形象、富于感染力,传播速度快,影响面广。这种传播过程没有文件,没有录音,不留任何证据,传播者全凭嘴一张,进行有意或无意的加工。这种消极的信息,转移工作中心,离间干群关系,制造人身舆论攻击,涣散组织凝聚力,对企业文化建设多有负面的影响,企业管理人员必须充分认识它的重要性,灵活地把握它,正确地引导它,并加强正面宣传教育,利用企业文化网络,形象地灌输企业的价值观,加强与员工的联系,巩固组织的基本信念,增强企业内聚力。同时,可以扩大企业形象对外宣传,增加的企业知名度与美誉度,有利于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
六、企业文化的构建步骤
1、回顾历史,总结经验
2、重塑企业文化架构,设计整体方案
3、确定新的价值观念和企业精神
4、全面实施文化建设方案
5、认真分析文化建设中的问题,研究对策
6、总结、评价和巩固文化建设的成果
第五篇:如何构建企业文化
如何构建企业文化
三、企业文化建设中的需要关注的问题
1)基本的道德观念,诚信不可缺,没有基本的诚信,讲再多的文化也没人信。
2)文化的建设是长期的,长期的东西要有制度来保证,制度面前,人人平等,象在日本的某些企业,每周一次的训话,上面部长讲,下面老板也在毕恭毕敬地听,领导人的以身作则,是推动文化建设最有效的方法。
3)文化的传播,离不开沟通与交流,上司与下属,员工与员工之间,保持经常性的沟通,才能了解彼此的想法,尤其是领导人与下属的沟通与交流,从来不嫌多,多多益善。
4)建设开放性的文化,只有开放的环境,才能有助于建设创造性的文化,才能吸引更多人参加,没有大多数人参与的文化建设,最终只能成为老板的个人想法。
企业打好了文化基础,才容易学习吸纳新的东西,我们看到很多企业重视引进一些先进的管理手法,但因为缺乏一定的文化基础,常常使这种努力付诸东流。
企业管理的手法,是在一定企业文化基础上总结出来的,比如象品质管理,没有领导者的高度重视,没有员工的积极参与,没有管理人员敢于面对现况的勇气,就象缺乏品质的土壤,再好的qc手法也生不了根,发不了芽。
四、企业文化建设离不开企业领导者的作用
中国的传统文化就是要有一个头儿,大家跟着头儿干。领袖的魅力来源于其人格的魅力,而不是权力。领袖型人物通常具有足够的识人之智,容人之量,用人之术,同时具有强烈的创新和冒险意识,他们身上具有引领众人实现远景的特殊力量。
企业领导者对构筑企业文化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管理学理论的企业计划、组织、领导、控制中,领导是重要因素。领导者通过其非常敏锐的观察力,观察出
这个组织所有人的心理以及客观的困境,透过口号,透过行为,形成一个共同远景,让大家行为一致,形成一个文化,形成一种力量。这个力量通过长期的经营实践,在员工中形成共同拥有的理想、信念、行为准则,最终可以演化为企业真正的文化。
纵观中外优秀的企业文化,都闪现着创业领袖的个人信念、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领头人的风格、精神,以及其经营理念的传播和贯彻,极大地影响着企业各方面行为,对企业长期发展至关重要。美国新港新闻造船和码头公司的创办人杭亭顿曾经在 1866年说过这样一段话:“我们要造好船,如果可能的话,赚点钱。如果必要的话,赔点钱。但永远要造好船。”直到 1987年,他的这段话还被他的公司的副总裁引用并铭刻在公司最显眼的地方,成为公司的文化和信仰。中国现有企业制度和结构,注定了领导者与企业文化的深刻关联。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以及中国的企业股权结构集中,公众化不够的现实,使得中国 90%以上甚至 99%的企业文化深受企业领导者的影响,甚至可以称其为企业家文化。所以,构筑学习型企业文化,企业领导者责任重大,它要求企业领导者将其宏大抱负,统一成为企业全体员工的创新和求变的共同意志,贯穿于企业经营行为,实现于市场终端。
韦尔奇先生是全世界公认的此类企业精英。他在 20世纪 80年代初就提出“追求卓越”的理念,并诠释其为“超越过去我们对品质要求的极限,我们要做得比我们认为最好的还要好的信念”。他认为,“卓越”并非是一种成就,而是一种精神。这种精神会掌握一个人或一个公司的生命与灵魂,它是一个永无休止的学习过程,本身就带有“创造性不满足”。韦尔奇先生运用其超前的意识和精心塑造的以“求新求变”等信念引领的公司文化,最终使得“追求卓越精神”化为现实。
21世纪的社会经济环境对企业领导者自身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如何构筑适合本企业特点、使知识成为创造力和竞争力源泉的企业文化,是对中国企业家的现实考验。企业领导者们能否运用自身能力和知识观念,准确把握社会发展方向,适时构筑学习型企业文化,通过创新、整合企业的发展战略、组织结构、人力资源、企业品牌等等企业经营管理要素,在信息化和全球化市场竞争环境中实现“求新求变”,在很大程度将决定企业的成败,决定中国企业在世界经济贸易环境中的总体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