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农村部分小学综合实践课程实施调研报告
农村部分小学综合实践课程实施调研报告
西吉县第一小学吕灵
综合实践活动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最大亮点。其功能在于:让学生获得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发现、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学会分
享与合作;培养学生正确科学研究态度和科学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心和使命感。那么,我县农村小学对此课程的实施情况如何呢?在学校的统一组织下,我组成员一行4人于11月10-13日对部分农村小学进行了综合实践调研。调研组按照工作规程,听取了各校汇报,观看了各项资料,观摩了常态活动课,进行了学生问卷调查,并与校领导和老师交流学习,初步了解了各校在课程实施规程中的领导作为、课程实施情况。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主要长处
1、综合实践活动意义认识较高
通过调研,我们的老师,对于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意义上认识普遍较高,认为,在当前教育现状下,确实有必要改变好学生的评价观念,应该让学生早点接触社会、关注社会、关注家乡、关注身边的人与事。其中,对于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能培养学生能力一项,60%被调查者认为很有必要,近40%的被调查者认为有一定的必要。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我们的教育管理者们、广大的老师们,虽说整体素质有待提高,但对于当前的教育,确实在思考着,谋略着的。
2、积极进取的学习精神可嘉
综合实践活动相较于其它任何一门文化学科来说,是一新事物,我们的广大老师们,都愿意接受它,以适应新课程改革的必需。关于培训之事,77%的老师认为很有必要开展全县培训,有必要的占22%;平日里学习过综合实践活动相关知识的老师占64%,仅这一点,就不简单;学习过《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的被调查者占55%,相较于其它“副科”来说,可能稍强吧;撰写综合实践活动方面有关论文、案例的被调查者占36%,比例较高;参加过县级以上的学习与观摩活动的被调查者占34%。等等这些,无不说明我们的老师,对待新生事物的敏感性是强的,思想性是较高的,学习进取的精神是可嘉的。
3、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热情较高
虽说新生事物,开展起来,困难重重,能力有限,条件、场所、环境等因素影响较大,但我们的老师,有一股热情,更有一股尝试的勇气。调研之中,55%老师选择如果开展活动,有此份热情,30%的老师认为,我也可以去尝试;认真开展过或尝试过的被调研者占90%,57%的被调查者认为自己也能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4、师资力量是较强的师资力量的强弱,决定着知识的多少,更决定着能力的大小,特别体现在教育教学行为上,更是如此。班主任老师,语文、数学老师,是我们现有小学师资队伍的中坚力量。调查中,20%的班主任老师、70%的语文、数学老师兼任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有如此一批较强业务素质与能力的教师队伍,应该说没有开展不了的综合实践活动的。
二、主要不足
1、教育管理者重视程度没有跟上来
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相较于任何一门学科的教学行为,领导的关注与重视特别重要,一是因为这是无“本本”的课程,本来就不好落实,如果领导不督促执行课程计划的落实,往往就会使墙壁上的综合实践活动演变成主要学科的练习课。可是,少见有中心学校、各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方案出台的;二是没有领导的组织与协调,活动的开展也是一句空话,在这方面,少见各级管理者们去现场指导与督办的。
2、课程资源的挖掘缺乏经验与独到的见解
因为是无“本本”的课程,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具有开发生成课程的本领与经验,以及独到的见解,把无“本本”的课程,上升到有血有肉的具体的个案之中来。所到之处,谈起综合实践活动,管理者、教师们,无不都说,没有教材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确实不好开展,更谈不上坚持了。究其原因,缺乏开发生成课程的技能与水平,落脚点是没有真正花心思去研究,去挖掘。
3、制约活动开展的因素难以确定
制约活动开展的因素较多,一是受传统的分数论因素的影响,怕孩子误了主要学科的成绩;二是安全因素比天还大,其实,这是我们没有设计与周全安排好的缘故;三是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机制没有建立起来;四是缺乏活动开展的氛围;五是缺乏活动开展的系统性与持久性;六是缺乏与社会勾通的基本桥梁;七是活动开展难以打破条条框框,指导老师局限于单一的个体,局限于学校之内,没有放眼社会。
4、各级教研力度不到位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由于是新事物,也由于没有现成的经验模式可供借鉴而不好操作与评价,更因为,综合实践活动,全国都是在摸着石头过河,所以,各级各种教研活动,也是以围绕上级转的思想为指导,再说,上级教研部门,也少有活动,实施新课改五六年来,从市到县,没有开展过一次相关的培训与提高的活动。因而说,各级教研力度不到位。
三、建议
为着建构新型的学习模式,着眼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培养与发展学生的各种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走向社会,了解社会的人与事,关注我们感官所能及的任何事物,使我们学生的学习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与生活实践相融合,为了真正落实新课改的指导思想,落实素质教育行动纲要,我们必须重视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结合我县现状,提出以下建议:
1、必须强力、全面铺开综合实践活动
即使难以操作,也应该让老师、校长们了解这类课程的作用,即使开展得不好、不象,也好过总没有开展过,让所有的老师都能知晓活动的本质与意义,更应该让我们的教育工作者明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国家规定的课程,不是可有可无的一种摆设。因而,所有学校,必须强力、全面开展此类活动。
2、抓好培训工作,提高“执教”能力
教学的关键在于教师,一支好的教师队伍,是开展教学活动的前提要素。加强师资力量建设,刻不容缓,加大培训力度,以使我们的教师提高“执教”能力。主要措施:一是教研室要经常组织综合实践活动的各类观摩活动,让更多的老师知道活动的开展从何入手;二是有必要进
行全县性质的教师专业知识与能力的培训,使老师们对综合实践活动的相关知识,作一整体性的认识与了解。
3、挖掘、搜集、整合课程资源,保证活动开展有依有据
因为综合实践活动先天无“本本”,导致活动的可连续性、可操作性、可评价性等随意性较大,所以,课程资源的挖掘、搜集、整合非常重要,这也是保证活动能够顺利开展的依据,使巧妇能做有米之饮。因而,各级学校,必须组织专班,专题研究活动资源,结合当地实际,开发出各学校、各年级可供借鉴的课程资源。
4、加强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研究
教研活动是解决问题的主要活动阵地,是提高能力与水平的不可或缺的活动。综合实践活动的教研,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模式上的研究,必须探索出一套可供借鉴的行之有效的符合本地特色的基本教学模式;二是坚持化繁为简,使人们印象中的阳春白雪般的综合实践活动能够也应该走向下里巴人,达到每位老师能说,我也能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三是课程资源上的研究,这个问题,必须集中全县教育工作者的智慧,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一个人的精力也是有限的,探讨、收集、整理出符合校、乡、县三级课程开展的资源库。
5、发挥骨干示范引领作用
发挥好骨干教师的作用:一是要示范引领,如教学模式的示范,基本作法的指导等;二是要送教下乡,去乡村学校,手把手,从实例、课例入手,有的放矢,要针对性强;三是请专家上门指导,各地、各学校,活动的开展,要主动请相关专家、骨干上门亲自指导,发挥已有经验的优势,少走弯路。
6、研究建立积极的评价机制
与其它学科课程相比较,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显得难以物化,学生如此,教师亦是这样,如何激励我们的老师们勇于投身于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我们必须从评价机制上想主意。一要定期表彰综合实践活动开展得好的优秀教师与学校;二是要在各级各学科优秀老师评选中必须占有一定的份额;三是承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师,必须在工作量、物质保障等方面给予大力倾斜,以保证他们能舒心顺心地开展活动。
第二篇: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情况调研报告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情况调研报告
涧沟镇顾寨小学 张文忠
本学期中心校结合我镇小学“有效课堂教学”专项调研活动对我镇中心小校、涧沟小学、顾寨小学、张郢小学、蒋庙学校等小学的综合实践活动课实施情况进行了调研。通过深入课堂听课、研讨交流、焦点问题分析、查阅有关资料等形式,对各校综合实践活动的课堂教学情况深入调查研究。现将调研的具体情况综述如下:
一、取得的成绩
1.合理开设课程
根据教育局要求,各校能积极进行课程改革实验,按课程计划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并列入课表。每学期能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及时调整任课教师,保证正常教学。
2.加强组织领导
一是组织机构健全。学校建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实验领导小组,由教导处主任主要负责实验的日常工作。二是领导认识到位。学校领导对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意义有清醒的认识,并且能克服近期的不利影响,始终如一的将这门课程作为学校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将坚持实践作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验的根本保证。三是过程管理扎实。“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有备课、有方案、有计划、有总结。
3.在课堂教学方面
教师指导活动主题的教学技巧已从简单生硬的模仿向个性化教学转变。从主题活动内容看,教师能从学生日常的学习、游戏中寻找突破点,贴近学生生活处着手、从近出切入寻找有价值的学生喜欢的活动主题。从学生活动方式看,学生开展主题活动的主要方式已从操作难度大到能够依靠外部因素多的调查、采访等研究方法,切实提高了主题活动的有效性。
4.重视校本培训
学校充分挖掘自身资源,培训活动形式多样。校本培训有集体理论学习,分专题学习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基础知识、特征、价值、核心理念、基本要素等,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有分散自学,组织教师自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书籍,提升教师的理论素养;有校内研讨,组织教师开展一教学观摩活动,相互学习探讨;有面对面交流,及时听取教师意见建议,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
二、课程实施的问题所在
我们在看到学校实施课程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的同时,也发现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制约了我镇各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常态化发展,需要引起各学校的关注。
1.对课程的认识不够深入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作为课改的亮点课程,无论对学校还是对教师和学生的发展都起着很好的促进作用。在与学生交谈中,学生们纷纷表示他们需要走出课堂,走进自然,走上社会,在广阔的社会生活中,在五彩斑斓的自然世界中学习、体验、探究„„学生们认为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会使他们的收获更多更全,因此希望学校能够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然而有些学校却不能认识到综合实践活动对学生发展的重要作用,没能认识到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意义和价值。简单地认为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会影响学生语数学科的成绩。因而在课程实施中处于被动状态。此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由国家设置、地方指导、学校根据实际开发与实施的课程领域,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需要学校积极地投入,校本化的实施是根本的途径。但是一些学校却漠视自身的主体地位和职责,等靠思想严重,消极对待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
2.对课程的管理不够到位
有些学校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有实施的痕迹和思考,但对课程管理的某些问题疏于关注,因管理不到位导致课程实施不够深入。通过与教师交谈我们了解到一些问题。如学校对校本培训缺少系统的规划,使校本培训零散,没能很好地促进、提高教师实施课程的水平;对课程内容的实施缺少规划管理,造成年级之间实施内容的重复或某块领域的落空;对教师队伍建设的管理关注不够,学校缺少专职教师的引领,对兼职教师的队伍建设跟进措施不力,造成兼职教师队伍不稳定,今年兼,明年离,不利于课程的建设;缺少课程有效的督导制度等。
3.对课程的评价不够完善
虽然在评价上很多学校都在积极探索,期望通过评价来促进课程的有益发展,达到常态化有效实施的状态。然而我们发现有些评价的内容很空洞,可操作性不强,对师生实施课程的激励性作用不强。很多老师反映,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成效是长期而隐性的,学校没考虑到对过程的评价或追求短期效应的做法不利于教师实施课程的积极性提高。
4.对课程的实施不够准确
一些学校实施课程的积极性很高,对课程做出了大胆地探索和尝试,迈好了课程实施的第一步。但是我们也发现了在课程实施中存在着不够准确的做法,离课程目标有偏差的行为。比如,一直在封闭的教室空间里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异化为另类的学科课程;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四大指定领域割裂开来实施;把活动当成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以学科实践活动替代综合实践活动等。
5.课题研究存在的问题
一是选题问题,有的没有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没有体现本校、本镇的特点;有的选题没有从教学细节入手小课题题目太大,学生不易操作;有的选题没有体现本学科的特点,有的课题教学问题抓的不准;二是与教学实践相结合的问题,没有体现小课题研究源于实践、用于实践、提高实践的宗旨。
6.教师对学生主题活动过程的管理过于松散。
学生制定主题活动研究计划后进入实践操作阶段,即自主查找资料,自主寻找解决问题的答案,那么一个小组的成员,是否开展了活动、怎样开展活动的、问题解决到了什么程度、遇到了哪些困难、成员间是否合作愉快、是否积极参与通力合作等等,教师都一无所知,没有科学合理的安排和管理,教师要的是学生研究问题的答案,至于答案是怎么来的,多数教师采取的是放任自流的态度,致使学生主题活动的效果不理想。
三、课程实施的几点建议
1.要进一步提高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认识
教育部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提出:“从小学到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其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是课程改革发展中的里程碑。作为国家课程计划中的必修课程有其设置的严肃性和必要性,是落实素质教育的重要措施。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主要目的,是最大限度地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密切学生与生活的联系,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的意识,学习科学的研究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常态化”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基础有赖于学校课程意识、主体地位的觉醒。因此,各学校必须从推进和深化素质教育的高度充分认识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重要意义,从实际出发,选择合适的区域推进策略,推动本课程进入常态化的全面实施状态中。
2.要进一步加强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管理
(1)各学校要有专人负责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学研究和业务管理,并要认真做好指导学校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工作及相关教师培训工作,引领教师有效到位地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引导教师不断调整自身的知识结构,成为合格的综合实践活动指导教师。(2)各学校要严格按照国家课程计划的要求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排进课表,三~六年级每周开足3课时。
(3)学校应有领导分管、负责,做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过程中的管理及与相关部门的协调工作;有专人承担起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规划、组织等方面的责任;要确定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年级负责人、班级负责人,保证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的各个环节都落到实处;要积极利用当地人力资源,聘请兼职教师,建立一支专兼职结合的稳定的教师队伍。各校应成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研组,并定期有专题地开展活动。
(4)学校应重视对学生进行安全意识教育,培养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精心规划和组织学生校外活动;积极争取社会和家长的支持和参与。
3.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中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综合实践活动的选题要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结合本校、本乡的实际,切入口要小便于学生操作,体现学校的特色。
(2)综合实践活动主题不宜太多,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每学期选1—2个活动主题。
(3)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备课要按活动的阶段备课,每个阶段要体现教师的指导内容,学生的动手实践内容。(4)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中要注意资料的积累。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情况
调研报告
涧沟镇顾寨小学 张文忠
第三篇:浅谈农村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有效实施
浅谈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农村的有效实施
潘磊任曦
[摘要]几年来,活动课程的实践在部分地区取得了初步的成果。然而,对活动课程的性质、目标、作用、教学内容和形式、教学手段和方法等方面,人们的认识还不很一致,实践中遇到不少困难。然而,设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结构性突破,它既适应我国当前进行素质教育的要求,又呼应世界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在综合实践活动新课程实施初期,肯定会遇到方方面面的困难和问题,只要我们在实施过程中,进一步提高认识,努力克服上述多方面的误区问题,采取多种有效对策和措施,就一定能把新课程改革的这一难点真正变成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亮点。
[关键字]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农村;有效实施
一、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意义
1992年国家教委颁布的《九年义务教育小学、初级中学课程计划》中,明确确立了“活动课程”的名称并将它纳入到课程计划中,首次将“活动”正式纳入小学课程,构建了由“学科”和“活动”两部分组成的崭新的课程体系,这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发展的重要举措,是现代课程理论的具体实践。[1]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规定: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我国中小学(3~12年级)学生的一门必修课。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加强信息技术教育,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能力,了解必要的通用技术和职业分工,形成初步技术能力。
而且实施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对学生、对教学都有很大的意义,主要是有效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彰显和发展了学生的个性,提高和发展了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切实转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有效地促进了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发展。[2]
几年来,活动课程的实践在部分地区取得了初步的成果。然而,对活动课程的性质、目标、作用、教学内容和形式、教学手段和方法等方面,人们的认识还不很一致,实践中遇到不少困难。
二、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农村地区实施存在的问题
(一)教研部门的问题
综合实践活动内容十分广泛,涉及自然、社会、自我三个领域,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四个内容要素。在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践中,发现课程内容开发存在如下问题。
1、一些学校简单的将综合实践活动理解为学科综合实践活动,变成学科拓展,以学科教学方式实施甚至在教室里“教”综合实践活动。
2、一些学校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简单的分为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于社会实践、劳动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四门课程分别进行开设,甚至出现以劳动课或信息技术课取代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现象。
3、有些学校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目标缺乏了解,而将传统的班团队活动、科技活动、文体活动代替综合实践活动。
4、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没有得到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领导的重视,认识还比较模糊、不到位,也没有很好的研究和具体安排。因此,学校教师无法从高层次上获得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了解,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设置这门课,好的教师还能自己摸索,差一点的老师就只是应付一下了,从而使这门课陷入“无教材、无课程标准、无教研员”的尴尬境地。
5、综合实践活动需要图书,需要信息技术、科学工具等硬件设备,需要各种社会力量(如科学馆、少年宫、相关科学技术部门等)的支持。但是,因为农村不具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硬件条件,制约了农村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5]
(二)学校教学方面的问题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其他的课程不同,学校拥有极大的自主权。这给学校提供了广阔的自由空间和挑战的机会,另一方面也给学校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1、学生活动的安全问题,大家都知道,学生的安全问题在接连出了几次事故后国家非常重视,可能你的学校里在暑假期间要安排专人值班,甚至上级教育主管部门还去检查了呢。学校和老师要组织学生走出校门搞活动,遇到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安全问题,出了事情学校承担不起这个大责任,所以说学校有心组织活动却不敢轻易的搞。
2、课程开设。作为一门新兴的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从开始实施到现在,依然没有引起学校的足够重视。部分学校仍旧不能按照国家课程设置的规定可是安排课时,因为学校没有及时建立起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相关保障制度,致使综合实践活动课时被学科课程挤占现象严重。[3]
3、课程内容。学校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活动类型等方面缺乏整体规划,导致学生活动主题、活动类型单一片面,学生广泛接触社会生活实际的目标难以达到。
4、费用问题。学校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多多少少要有一定的资金作后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展的越是红火,投入的资金就越多,学习的老师就有人发过这样的感慨:有钱的学校才能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而现在实行一费制,并且中央到地方要求都很严格,学校不能乱收费,就没有组织活动的额外的收费,通过学校财务支出却又困难重重,学校财务收归区教育局管理,学校没有便利条件没法随意支出这部分钱,通过正规渠道报销又要正式发票等票据,实在是不好操作。
(三)教师方面的问题
1、课程理念:由于许多指导教师缺乏专业的系统的培训,有的甚至没有参加过培训,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念把握不准,导致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过程中的盲目性。-2-
2、课程研究:一些教师缺乏研究意识,遇到具体问题不会通过理论学习、合作研讨、实践反思的途径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而是凭个人经验处理导致指导过程中出现偏差。
3、专业素养:担任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师通常是兼任教师,由于工作任务重,无法分出更多的精力和时间来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进行研究与学习,所以参与新课程研究与实施的积极性不高,消极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现象在个别学校教师中存在。[4]
4、专业引领:缺乏高水平的、及时的专业引领,教师专业成长速度缓慢。教师还依旧陷在如下的误区里: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当作传统的课外活动;当作一种综合性的学习活动;当作学科中的探究性学习。
(四)家长方面的问题
农民认为孩子不用读书也能够种地、做小买卖,上学就是为了考学,为了跳出农门,多数参加综合实践活动很难得到家长的支持。还有的学生回家跟家长描述一天的学习情况,家长就有感慨了:老师每天不务正业,领着孩子玩,甚至连作业也不知不了几道,没事拉着孩子做游戏、演小品,甚至不给学生批作业,让学生自己批改,还拿那么多的工资。你看家长的观念也需要转变,特别是一些文化水平不高的家长更需要时间转变思想。
三、保证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农村有效实施的策略
在此针对农村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效果不理想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
(一)加强学校领导的重视,转变教师教学观念
学校领导是学校课程实施的先行者,应起带头、示范作用。因此学校领导首先必须正确认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再带领教师们,转变教育观念,建立好组织好机构,确立教育意向。共同制定教学计划和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发展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关注学生的生存方式,满足学生的需要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密切学生与生活、社会的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二)加强对教师的培训,提高教师的综合技能
教师的教育思想是否得到真正转变,教育观念是否得到全面更新,教育模式是否得到更新,是否能促进学生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就在于培训研究的力度。所以无论是学校领导或教师,都应加强培训。
(三)加强课程实施的组织管理,为课程提供制度保障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作为主要由学校自主开发的课程,与其他课程相比具有许多新的特点,学校须从组织建设、人员建设和制度建设等方面入手,从开发、实施到评价加强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全过程管理,以保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顺利实施。
(四)建立课程的评价体系,促进学生的反思与成长
评价是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重要一环。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评价的作用和价值不在于对学生的活动结果做出肯定或否定的结
论,而在于促进学生发展。
对学生的评价,要加强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管理和档案管理,建立学生成长记录袋或
发展报告书,将学生综合实践活动完成的时间、质量及考评结果,记入学生的成绩档案,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综合实践活动考评要注重学生活动过程的表现。在具体操作中,教师可以通过观察,采用现场评语的方式记录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的行为、情绪情感、参与程度、努力程度等表现,并将其作为评价学生的标准。结果分为优秀、良好、合格基本合格四个等。在教师对活动做出评价的同时,通过讨论、协商、交流等方式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相互评价。在对学生进行评价的过程中,教师要激励学生自觉记录活动过程、投入到对问题的讨论和对成果的分享及思考中,主动审视自己的利弊得失,逐步完善自己的行动,拓宽自己的视野,达到自我反思、自我改进的目的。
对教师的评价,学校应制定相应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管理办法,以安全、顺利、有成效为目标。对教师制定评价要求:
1、不得以学科综合性学习简单代替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不得挤占或减少学时,凡违反课程设置要求的,要及时批评并纠正。
2、一般活动写好整个教学过程的教学设计(方案),和完整的活动记录,包括研究计划、数据处理表、访谈表、社会调查表、开展的照片和作品展等。
3、对教师承担综合活动课程教学的质量进行评价,并对成绩优异的教师要予以表彰。
4、活动安全保障措施到位,取得大多数学生的满意。
(五)加强对农村资源,开发校本课程
农村虽然没有城市的资源那么丰富,但有农村的特色,也有农村的资源,如劳动技术、农作物、乡村传统习俗等。学校要充分发挥学校教育资源的优势,突出农村特色,找出自己学校办学的亮点,关注农村学生的个体差异,开展多样化的校本课程开发,促进农村孩子全面发展的校本课程建设。总之,各学校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充分挖掘校内外自然环境、人文环境和现实生产、生活中所蕴含的可利用的教育资源,注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和校本课程的整合与贯通。
(六)加强校间的交流合作,提高课程实施的效果
由于农村教师自身素质比较低,面对新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大多数教师都无从下手。而学校间的合作与交流能吸收别人的成功经验,缩短自己的探索过程,有利于提高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效果。因此,学校间可以选择一些条件比较好,不同类型的学校,比如村小、中心小学等,建立实验基地,精心组织,大胆探索,使其成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典型,然后各校组织学习观摩,并进行合作交流,共同分享经验,互相借鉴,从而提高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效果。
(七)建立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为课程的实施创造条件
学校一方面可以加强校内、外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家长对学校实施新课程的认识,从而积极关注和大力支持配合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引导全社会理解、支持综合实践活动,主动争取社会、家长的积极配合,探索建立学校、家庭、社区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有效机制。另一方面,学校还可以加强和改善与社区各方面的联系,充分利用社区有关机构和环-4-
[6]
境等地利资源,同时利用有关机构的研究人员、社会知名人士、社会教育热心人士、素质较高和教育背景良好的学生家长等人和力量,协助对学生的综合实践活动进行指导,强化学校的指导力量,为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创造有利的条件。
(八)发挥地方教育行政部门的主导作用,推进课程的实施
地方教育行政部门要充分发挥在课程改革中的统领、协调作用。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纳入管理范围,帮助学校领导和教师转变教育观念,指导学校切实地落实课程计划中的要求,并且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进行管理,包括教师管理、课程实施的督导以及评价等几方面。教育行政部门还要积极创造条件确保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会在农村学校迎来新局面,素质教育会得到全面的推进。农村小学通过各方努力,更好地进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保证达成综合实践活动的目标。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客观地要求广大中小学教师发挥主体性、创造性,提高和发展了学生多方面的能力;有效地促进了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发展,并为学生终身发展打下基础。[7]
(九)加强沟通,争取社会和家长的理解与支持
学校应积极与家长沟通交流,让家长理解学校教育的改革和目的,从而支持校方的教育教学工作。
总之,现代社会的发展越来越有赖于教育的发展,科学化的教育决定与科学化的课程,课程是教育功能的集中体现,是实施教育目标的手段,是发展学生身心的重要途径。新的课程计划打破了单一的学科课程模式,将“活动”和“学科”共同纳入课程体系,在以“学科”为主的同时,“活动”成为课程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设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结构性突破,它既适应我国当前进行素质教育的要求,又呼应世界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在综合实践活动新课程实施初期,肯定会遇到方方面面的困难和问题,只要我们在实施过程中,进一步提高认识,努力克服上述多方面的误区问题,采取多种有效对策和措施,就一定能把新课程改革的这一难点真正变成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亮点。只靠课堂上传授知识,已经比能满足培养21世纪接班人的素质要求了,而活动能力,动手能力,创造能力的培养主要是靠活动课程。为了实现教育和发展的根本目的——提高全民素质,多出人才的宗旨,让我们积极探索,大胆实践,是活动课程成为促进全体学生素质全面提高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王纬.浅谈农村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策略[N].甘肃高师学报,2004(6)
[2]吴伟青,洪河条.农村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N].教育探
索,2004(8)
[3]徐辉,徐红.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现状调查及分析[N].今日教育,2004(5)
[4]张俊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现状与反思[N].中小学教师培训,2004(9)
[5]谢广田,李红,蒋璐敏,朱旭良.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题研究与论文写作[M].浙江大学出版社,2009(11),61-70
[6]郭元祥,沈旎.小学综合实践活动[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7),83-91
[7]顾建军.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设计[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3),15-26
第四篇:关于中宁五小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情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中宁五小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情况的调研报告
近期我对我校各年级进行综合实践活动课实施情况进行了调研。听取了各年级指导教师关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工作汇报,听了4节课,师生座谈会,查阅了有关资料。通过调研我校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有五个方面值得肯定和总结。
1、合理开设课程。
按课程计划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并列入课表。每学期能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及时调整任课教师,保证正常教学。每周除信息技术课以外,将“劳动与技术”和“综合实践活动课”安排在同一天连续上,同年级相对集中。实践证明,这样安排便于开展教学活动。
2、加强组织领导。
一是组织机构健全。学校建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实验领导小组,由教导处主任主要负责实验的日常工作。二是领导认识到位。学校领导对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意义有清醒的认识,并且能克服近期的不利影响,始终如一的将这门课程作为学校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将坚持实践作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验的根本保证。三是过程管理扎实。“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有方案、有计划、有总结、有实验工作大事记,并把课程实施与课题研究相结合,指导综合实践活动向深层次推进。
3、重视校本培训。
学校充分挖掘自身资源,培训活动形式多样,校本培训卓有成效。校本培训有集体理论学习,分专题学习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基础知识、特征、价值、核心理念、基本要素等,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有分散自学,组织教师自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书籍,编印关于综合实践活动的学习资料,提升教师的理论素养;有外出观摩,组织教师到国家级课改活动实验区学习取经;有校内研讨,组织教师每月开展一次教学观摩活动,相互学习探讨;有面对面交流,开展“沙龙”活动,及时听取教师意见建议,调整活动安排,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有书面交流,编印《综合实践专刊》,汇集教师实验经验和成果,激励教师注重专业发展。
4、深入开展活动。
一是活动开展有序。从资料以及教师、学生座谈中可以看出,每学期初,学校领导就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验作出总体安排,并制定具体实施计划,分月确定活动主题,教师制定各班活动计划并按计划开展活动。每月安排一次学校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研讨活动,并作好记录。学生反映,各年级均能正常开展活动。
二是研讨坚持正常。两年来,学校坚持每月开展一次综合实践课程观摩研讨活动,或开展班级公开汇报课活动,主管领导积极参与,带头上示范课。在研讨过程中,教师进一步提高了认识和实践能力。
三是内容丰富多彩。在内容选择上,既有自选的小课题研究,又有从教材中选择的内容;在活动形式上,既有课堂交流探讨,又有校外采访调查;在活动成果上,既有书面形式的小论文、小心得、小板报,又有手工制作的小实物、小模型;在探究手段上,既有传统的说说写写,又有运用信息技术和劳技操作。
5、规范活动流程。
我校在参考使用现行教材的基础上,坚持开展以小课题研究为主的综合实践活动,每月一次的主题活动按以下流程进行:(1)在尊重学生意愿的基础上,民主协商确定活动主题和活动方案;(2)组织指导学生开展活动,调整活动方案;(3)展示活动过程和成果;(4)多维评价,收集资料,进行活动小结。每位任课教师都有一本学校编制的活动手册用于记录每次活动的过程,每次活动可以分四次完成,活动时间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整。两年中,学生研究了很多小课题,如课间游戏我们玩什么,早餐我们该吃什么,走进周庄,陶艺是什么,蔬菜的种植和营养,方便面能多吃吗,菊花,我们与车,桥,零用钱该怎么零用等等,小课题涉及学生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学生通过找资料、讨论、采访、调查、上网,不仅了解了许多知识,还锻炼了能力。同时,因为劳动和技术课与综合实践活动课是连续排列的,所以,劳动制作可以随机安排在活动间歇完成。
6、重视资料积累。
从学校的资料中可以看出,全校上下两年来开展的综合实践活动过程清晰,大到学校综合实践课程实验大事记、观摩活动研讨记录、综合实践活动专刊,小到教师的每一篇教案,每一个活动方案,学生的作品(包括论文、心得、采访记录、收集的资料以及拍摄的照片)。
为今后更好地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调研组提出以下建议:一是学生研讨的课题可以小一些,如“桥”的研究可改为“昆山的桥”或“某一座桥的变迁”;二是每次活动的方案和记录可以再具体一些,便于总结;三是资料积累可以再全一些,每个小课题研究都要妥善保存学生研究的原始资料。
走过浮躁 走出困惑 走向成熟
——金坛市北片8小08学年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情况调研报告
综合实践活动作为必修课,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最大亮点。其功能在于:让学生获得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发现、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学会分享与合作;培养学生正确科学研究态度和科学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心和使命感。
那么,我市近年来对此课程的开设情况又是如何呢?按照市研训中心的工作安排, 5月19号到5月22号,南片各小学的8位中心组成员在市教研员姚爱祥老师的带领下对北片各小学进行了为期4天的综合实践活动专项调研。调研组通过查阅资料、听取校领导汇报、听课、召开教师和学生座谈会等形式,全面了解我市北片各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设情况。现将各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设情况汇报如下:
茅麓小学
一、利用“地域资源”大做文章
茅麓小学地处茅山老区,这里有着得天独厚的人文、地理环境,这里是重要革命根据地,红色的土地曾养育过许多英雄的人物,留下许多可歌可泣的故事;这里山地丘陵较多,适宜种植茶叶,所以到处飘逸茶香;这里有神亭村、江南第一盐矿等重要实践基地。茅麓小学在规划综合实践课程时,便充分挖掘了这些周边的研究资源,并以此大做文章,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真正激发了学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美好情感,同时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孩子们亲近自然、亲历亲为,在实践中学习,培养了他们动手操作、实践探索的能力。近年来,茅麓小学开展了大型的实践活动有《走进金秋》、《卵石的研究》、《走进神亭岭》、《走进茶市》等。
另外,学校是全国写字实验基地,学校有着浓厚的书法教育氛围,从一把手校长到一线教师,每天都坚持练字,“写好中国字,做好中国人”,在茅小人看来,不仅仅是一句空洞的口号,更是坚持不懈的努力和追求。
二、紧抓“课题研究”拓宽渠道
学校综合实践课程紧扣《整合乡土资源,开发校本课程的行动研究》省级德育课题,坚持“做中学”,在大胆的实践中摸索新路。为提高教师的课程实施的水平,提升教师对课程的理解,学校组织教师进行理论学习,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观摩,组织专题沙龙活动,组织教师撰写活动手记、随笔,组织教师开展读书交流活动等,通过这些有效的培训方式,一线教师对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解水平在提高,课程实施的水平也在提升,如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已逐渐深入人心,受到广大师生的热烈欢迎。
三、坚持“学科整合”务实创新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和学科课程在内容和实施等方面虽然有着本质的区别,但二者又不是互相排斥、互相抵触、互无关系的。纲要中指出,“综合实践活动与各学科领域存在以下三方面的联系:第一,学科领域的知识可以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延伸、综合、重组与提升;第二,综合实践活动中所发现的问题、所获得的知识技能可以在各学科领域的教学中拓展和加深;第三,在某些情况下,综合实践活动可与某些学科教学打通进行。”
华罗庚实验学校
一、依托校本教材,课程开发系列化
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上,该校确立了“我与自然”、“我与社会”、“我与生活”三大板块,把谋求学生自我与自然、社会、生活和谐发展为目标。
“礼仪教育”、“国防教育”和“学习华老”长期以来是该校校本特色,也是该校的校本资源。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过程中,该校以学校礼仪教育契机,在各年级开展以“走进文化礼仪”为主题实践活动。目前该校各年级均开设礼仪教育课,学校编了礼仪教材,并把它纳入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内容;确立以“国防教育”和“学习华老”为主题的系列长线主题活动。该校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已从单一校本化走向了活动课程系列化的发展轨道。
二、走平民化之路,小课题活动常态化
该校利用区域优势,根据“就近、便利、灵活”的原则,围绕三大领域(我与生活、我与社会、我与自然)开展丰富多彩的小主题活动:饮酒与健康、酒与文化、茶与文化、放飞风筝、漫游四大名著、下岗人群的调查、校园水环境调查等。在内容选择上,既有依托校本教材开发的系列活动,又有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开发、设计的小课题研究;在活动形式上,既有课堂交流探讨,又有校外采访调查;在活动成果上,既有书面形式的小论文、小心得、手抄报,又有手工制作的小实物、小模型。
校本活动系列化与小课题活动常态化保证了活动课程在该校的正常开展,为综合实践课程常态化建设提供了宝贵经验。
三、立足校本研训,培养综合实践师资队伍。
为保证课程的正常实施,学校采取多种途径提升教师素养。集体理论学习、讲座指导、外出观摩等形式,校本培训卓有成效。
课堂展示中,史建英老师选择学生感兴趣的“钉纽扣”为活动主题,适时引导,分步实践,学生通过观察、实践、思辩等活动方式进行实践活动,活动过程井然有序、活动情节高潮迭起。史老师的课主要表现为“四个变化”。选题从“贵族化”向“平民化”转变;从“单纯地展示综合实践活动的结果”向“展示实践、探索的过程”发展;从“单一的走向社会”向“走近学生生活实际”发展;从“教师代替或包办学生的探究过程”向“师生共同参与探究实践的过程”发展。调研组人员一致认为,实验学校的这节活动课为我市综合实践活动小课题化建设提供了一种模式,值得借鉴推广。
建昌小学
一、合理开设课程。根据市局要求,该校积极进行课程资源的开发及实施。每学期能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及时调整任课教师,保证正常活动。
二、加强组织领导。对于综合实践活动这样一门特殊的课程,在目前的教育背景下, 能够在学校实施的关键要素之一就是学校的校长能够重视这门课程。调研中我们发现:凡是领导重视的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设就比较好。实践也证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设较好的学校,领导对课改的认识也相对到位。因此,有些教师认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校长课程,没有校长的积极参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学校也就成了一个空壳。因此,校长的理念和思想直接决定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学校的实施状态。我们所调研的学校校长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推进上给予积极的支持。学校建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由教科室负责主要日常工作。学校领导对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意义有清醒的认识,并且能将这门课程作为学校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来抓。“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有方案、有计划、有总结,并把课程实施与课题研究相结合,指导综合实践活动向深层次推进。
三、成立实践基地。通过调研得知,学校通过三种形式建立了实践基地。利用学校的闲空地方建立起种植养殖基地。和校外的一些能供学生开展活动方便的场所联系,成为友好单位,挂牌成为学校的综合实践活动基地,如中共苏皖一大会址。以家乡特有的资源“桥”为实践活动基地。通过这三种基地方式的建立,解决了学生开展活动需求的场所问题,并给学生提供了实践的机会和土壤。
四、围绕计划开展活动。学期初,教师能围绕学校的活动菜单制定各班活动计划,分月确定活动主题,按计划开展活动。每月安排一次学校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研讨活动。在内容选择上,学校能充分利用乡土资源,围绕“水乡的桥”、“红色教育”、“种植养殖”进行课程的实施;在活动形式上,有课堂交流探讨,有校外采访调查;在活动成果上,有书面形式的小心得、手抄报,有手工制作的小实物、小模型;在探究手段上,有传统的说说写写,有运用信息技术和劳技操作。
五、规范活动流程。该校在参考使用校本教材的基础上,坚持开展以小课题研究为主的综合实践活动:(1)按照学初制订的计划确定活动主题和方案;(2)组织指导学生开展活动;(3)展示活动过程和成果;(4)收集资料,进行活动小结。活动指导老师围绕学校编制的活动手册记录活动的过程。
六、重视资料积累。从学校的资料中可以看出,学校近年来开展的综合实践活动过程清晰,大到学校综合实践课程观摩活动记录、小到教师的每一个活动方案,学生的作品(包括心得、采访记录、收集的资料以及拍摄的照片)。
为今后更好地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调研组提出以下建议:课题网站资料的上传要及时和持续。人人参与,但更要人人负责。
常胜小学
走进常胜小学,浓浓的书香氛围感染了我们调研组的每一位成员,在会议室,我们看着会议桌上一叠叠摆放整齐,分类明确的台账资料,就能深深感受到常胜小学常年来对综合实践活动的一贯的坚持。
常胜小学校领导对该课程的非常重视。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分工明确,且保障有力。根据学校特点从学校的课程实施计划,到各年级的课程实施计划制订的都很详实,且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和指导性。
对于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常胜小学可以说真正走入了常态化,学校以《趣味排球》、《观察生活》等为学校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主线,每一学期科学安排长线活动和短线活动,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该校特别注重学校综合实践活动基地建设,让学生能走出课堂,走入社会,亲近大自然。学校能与文化小区挂钩,定期带领学生走进社区,开展采访、调查、以及社会服务等活动;与社区的一些企业联系,如污水厂、服装厂等,定期组织学生进行参观调查活动;与青少年校外实践基地手拉手,如花山国防中心、金坛鳄鱼馆、青少年宫、华罗庚纪念馆、段玉裁纪念馆等。定期开展生活体验,研究性学习等各项活动。
和其他课程一样。综合实践活动也需要通过教学研究活动,以鲜活的实例剖析,才能有效地促进教师对综合实践活动的认识深化,从而促进教师对活动的设计、组织及实施更趋合理化,克服随意性。在调研中我们认为常胜小学的这些做法值的学习和推广。
(1)该校坚持每月一次的例会活动,及时分析总结工作中的得失,对研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查漏补缺,不断完善提高。
(2)完善了综合实践活动课堂教学制度,将课堂教学常态化,要求教师认真备课、认真上课,充分利用好学生身边的综合实践活动材料,并进行月考核。
(3)为发了挥学校综合实践活动骨干教师的模范带头作用,每一学期,学校都选定1-2名课程骨干,为全校综合实践指导老师作一次课堂教学汇报,以此发挥课程骨干的引领作用,以促进教师相互学习、相互提高。
(4)认真进行总结和评价。通过校园网,力求实事求是地把每一个活动情况、过程、体会及时、全面地公布。并在此基础上,积极组织全校课任老师结合教学实践和自身的研究,撰写“一文一案”,并积极向市综合实践活动研训部及有关杂志、报社投稿。
直溪小学
一、以校本教材为抓手,优化课程资源
1、开发校本课程,走课程开发系列化之路。
该校作为一所农村中心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开展颇显成效。近年来,该学以校本课程为载体,科学整合开发校本课程,开创校本促活动,走和谐发展的校本特色之路,使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系列化。《聆听节日的声音》给调研组人员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整合优化课程设置,拓宽课程活动时空。
以校本为抓手,走整合之路。优化课时数,拓宽活动余暇,在综合实践活动课时安排上,该校把信息技术、地方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时进行有效整合,使该校活动课时达到了4节。合理调整综合实践师资队伍,除语文学科外,兼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老师还涉及到数学、电脑、科学老师。活动老师的多样性,有效宽泛了自主选题的活动内容,活化了学科整合的操作性、便利性。
3、采取“规定+自主”的实施策略,为综合实践活动常态实施指明方向
课题选择上,该校遵循“小”、“实”、“活”、“趣”活动四大原则的基础上,采取“规定+自主”的实施策略,重点以班级为单位开展活动。坚持“规定”,规定活动选题要把活动课题与校本——“德育校本课程”与“主题文化阅读校本课程”有机整合。凸现“自主”,依托校本课程自主选题。
该校“规定+自主”的实施策略使活动主题由单一化呈现多样化的发展态势。校本活动系列化与活动主题自主化这一变化使得活动课程在该校达到了一种良性循环的“理想状态”,教师乐上,学生爱学。
二、让学生享受教育的绿色
犹如生物生存需要洁净的环境,我们的学生应该在一个“安全无害”的教育环境里生存、成长。直溪小校在新课程平台上为学生营造这样一个理想的“绿色环境”。
1、活动开展有序。从资料以及教师、学生座谈中可以看出,每学期初,学校领导就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验作出总体安排,并制定具体实施计划,分月确定活动主题,教师制定各班活动计划并按计划开展活动。定时安排学校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研讨活动,并作好记录。学生反映,各年级均能正常开展活动。
2、研讨坚持正常。两年来,该校坚持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观摩研讨活动,或开展班级公开汇报课活动,负责老师积极参与,带头上示范课,每月一次。在研讨过程中,教师进一步提高了认识和实践能力。
3、活动过程规范有序。
依托校本课程,该校每一个主题活动的确立到实施,都是在规范有序的情况下进行的。一组材料显示:
“端午节”活动方案如下:
(1)端午节的来历,访谈老人,查阅资料。
(2)端午节的习俗,访谈大人,探究习俗原因,开习俗故事会,编习俗故事集。
(3)端午文化,查找资料。
(4)包粽子。
(5)活动成果展示。手抄报、体验作文、资料汇编、活动图片等。
4、活动伴“我”成长。
丰富多彩的活动使学生获得了丰富的情感体验。锻炼了学生的胆量,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与学生交谈中,我们了解到,一些学生的活动作文陆续在《新课改开放作文》、《全国优秀作文选》、《金坛教育》及《洮湖》等报刊杂志发表。学生说:“综合实践活动课我们爱上。”
三、让教师享受教育的绿色
1、学校领导重视,组织机构健全。
对于新课程的实施,该校一直积极贯彻“开齐开足各课程,努力上好各课程”的教学理念。该校不仅制定了相关的规章制度,而且专门成立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领导小组和教研组,明确了学校各部门对综合实践活动的管理职责:校长统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规划等各阶段工作,决策各项事宜,协调各部门关系和制定整体评价方针政策;主管教学的副校长负责综合实践活动的规划、活动资源的开发、教师培训,监督并指导教师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教导处组织和落实活动的课程设置,活动计划的制定、评价监督活动的开展等;少先队负责活动的组织指导、外出考察的协调,开发校内活动资源。综合实践教研大组,以年级组为单位,通过各学科辐射到全校,层层推进。
2、组织校本培训,多渠道促进教师实施课程能力。
“培训是最大的福利”、“培训是每个人的权利”,这是该校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人性化理念。培训主要分为四个方面:一是由课程开发领导小组组织的全员式的培训。二是由骨干教师执教的每月一次的指导观摩课,积极承担市教研室组织的片级观摩课。三是组织教师外出参观学习,主要是借鉴他人经验,提高自己的研究水平。四是利用学校图书室订购的大量综合实践书籍资料及学校综合实践专题网站,为兼职教师自主学习提供理论引领的保障。以点带面,从而有效促进教师观念的转变,提高认识,使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逐步深入人心。
黄静静老师的开题课《香飘万粽,端午传情》从如何开题?如何选题?如何分组?如何指导?作了汇报,是直溪小学教师成长的一个缩影。
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促进了兼职教师的“错位发展”,乃至一专多能。从材料看,该校多位老师在市级展示课及评优课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多人次实践论文(案例评析)在省、市以及金坛市论文评比中获奖,还有教师论文在江苏省教海探航征文中获奖。
白塔小学
一、校长重视:课程实施的“发动机”
对于综合实践活动这门课程,在目前的教育背景之下,能够在学校实施的关键要素之一就是校长能够重视这门课程。没有校长的重视与支持,这门课程的实施将会难上加难。
首先,该校很早就成立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领导小组与指导小组,分管教学的王校长任组长,校综合实践课程的教研组长是副组长,另外将近些年发展、成长起来的该课程实施的先进工作者周芳、吉智华老师吸纳进指导小组,充分发挥青年骨干教师的作用。
第二,对于综合实践的校级实施,校长给予教研组很有效的指导意见,提出了全校性的整体规划,比如07年起,学校将校内东北角的一大块荒地平整,建立了“红领巾种植园”,划区到班,收入归本班所有,用于后续活动的开展,这为本校学生提供了一片可贵的实践基地。这片基地由总务处、书记室、教科室共同管理。几年下来,教师难免松懈,每当种植园有什么任务,学校的书记都会用一块小黑板逐一列出来,哪一班干什么,清清楚楚,一目了然,效果也不错。另外,学校教科室制订教师学期理论学习安排时,王校长均会强调要安排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培训,每次制订综合实践校级计划,王校长都会仔细阅读,提出指导与修改意见。以前,学校每班每学期基本上都要搞一次综实观摩课,现在根据王校长的建议改为了综实评优课,学期末评出一、二等奖,这从一定程度上调动了教师的积极性。
第三,每次校级综实观摩课,校长一般都会前去听课,课后及时与教师探讨交流。
第四,课时保证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走向“规范化”、“常态化”的前提条件。该校严格按照教育部颁布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规定,把综实排入课表,每班每周安排3课时,其中包括一节信息技术。为了防止活动挪作他用,教导处会根据课表随机地到某些班走一走,看一看。
二、行动跟进:课程实施的“晴雨表”
精心组织是综实课程有效实施的保证。在组织管理方面,该校有以下做法:
1、制订了“白小综合实践任课教师考核办法”,教师业务考核是对教师履行工作职责的客观评价,是调动教师积极性、主动性,充分发挥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的主导作用的有效手段。从08年春学期起,该校根据本校情况制订了综合实践任课教师考核办法,办法采用星级评价制,从备课、校级观摩课、种植园记录本、论文方案等几个方面对任课教师一学期的实施情况进行了评价考核,其中校级观摩课是考核重点。每个项目完成得1星,优秀得1星,论文发表、获奖、评优课视获奖级别另定。在上学期,该校根据考核办法评选出了孔丽、王玉、曹国庆三位优秀老师。考核结果将具体落实到对教师考核、评先评优等工作中去。
2、每学期初与校长、骨干教师交流,制订切实可行的校级计划,计划中给出各年级、每月份活动建议。现在,该校实践活动的常规主题有:种植园系列、校园植物系列、节约系列、小香葱系列。教科室根据相关主题下发主题活动预设表,分条列出每个年级要开展的小活动及要上交的材料,节约了教师的时间与精力。
3、每班每学期开展一次校级观摩课已成为常规,每次活动尽可能邀请全体老师参加。
4、对教师的备课本、种植园记录本定期检查,有不足的提出改进,对好的报校长室表扬。
三、师资培训:课程实施的“助推器”
新的理念、新的措施的落实最终要靠教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成败关键也就在教师。教师能走多远,学校就能走多远。因此在课程实施当中,该校特别关注教师培训。目前,该校的综合实践培训存在以下形式:
1、邀请校外的领导、专家来校作讲座。他们曾先后邀请夏主任和河头中心小学的徐锁平主任到校作讲座。
2、利用本校的教师资源,比如在上学期,校综合实践课程的教研组长围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综合实践活动主题的确定”两大内容进行了了讲座式培训。整个培训过程先围绕给定主题进行自学摘抄,然后听讲座,写简单的感受。讲座中所举例子基本上是本校开展过的活动,效果较好。
3、学校曾购买了一套《综合实践培训资源库》,他们在08春学期就重点围绕资源库精心组织了三次理论培训活动。每一次活动,或根据学习内容事先出好题,引导教师边听光盘边答题,以加强学习效果。或让教师根据光盘内容结合自己的实践写学习感受、心得。
4、给定主题,要求教师上网学习,进行摘抄。
5、组织教师外出学习。在本学期任教的13位综实老师中,有10位老师参加过市级培训。另外,根据长期的观察,确定了吉智华、周芳、王玉、孔丽等几位老师作为课程实施骨干力量,有重点地进行培训。不管是外出学习、听课,还是实践体验,该校尽量给他们创造学习和锻炼的机会。
6、评选综合实践课程实施优秀教师,该校制订了白塔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优秀教师评选条件,几年来,涌现出了周芳、吉智华等三名市级骨干教师。
四、资源开发:课程实施的“试验田”。
教育部只指定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学习领域,没有规定具体的学习内容,因而,课程资源开发成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核心问题。目前,该校考虑到安全、方便、便于常态实施这些方面的因素,在课程资源开发方面做了以下工作:
1、开发和利用学校资源,打造传统活动。首先利用学校荒地建立了“红领巾”种植园实践基地。平时,老师们带领学生去种植园种葱、种蒜、除草、浇水等等。有些教师还组织学生卖菜,用所得收入继续开展包馄饨、包饺子、厨艺大比拼等活动。其次,该校是江苏省绿色学校,校内植物较多,许多教师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先后开展了“和植物交朋友”、“给树木制做标签”、“校园植物调查”等活动。
2、开发和利用地方资源,形成特色活动。该镇的小香葱颇具盛名,管庄香葱种植颇具气候,管庄香葱种植基地也是该校的活动基地。该校曾组织学生前往,学生采访、观察、调查,均受到了当地香葱种植户的欢迎与支持。另外,每年的农历二月十八,是该镇的集场,该校还开发了《赶集》为主题的活动。
五、初步成效。
行动了就会有收获。在2007年,该校被评为金坛市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先进学校。吉智华、周芳、陈月萍被评为金坛市综实课程实施先进工作者。在2007年,吉智华老师指导的《我们的香葱文化》在综合实践活动学习成果现场交流评比中获市二等奖;曹钰皎老师在全市“劳动与教学”基本功竞赛中获自制劳技作品一等奖。在近年内,该校有7篇文章获市一等奖,18篇文章获二、三等奖。在上学期,该校成功组织了市综合实践优秀展示课。
西旸小学
西旸小学地处我市西北边陲偏僻的山区,且生源少,师资力量薄弱,然而从该门课程自我市实施起,学校领导就高度重视。他们清醒的认识到新世纪学生动手、创新能力的高低与本课程有相当重要的关系,所以,针对这一新生课程,学校成立了以朱校长为组长,教导主任主抓,年级组长为成员的课程实验领导小组。在课程实施过程中,领导小组全程参与管理,每位组员明确各自职责,责任到人。此外,为了确保课程能有效实施,西旸小学还制定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如《西小学生综合实践操作守则》、《西小综合实践活动安全防护制度》、《西小综合实践活动管理制度》等。
在课程实施这一块,学校、年级、班级“三级计划”清楚,齐全,可操作性强。各类活动资料详细,分门别类。师生参与各类活动的图片,文字资料丰富,多篇学生活动感想类文章发表于《关心下一代周报》、《金坛教育》等报刊。组织教师开展各种形式的理论培训,扎实有效。学校还充分利用地方支援开展实践活动,与当地厂矿企业进行联系,开展活动,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以综合实践实施小组为基地,选择恰当的活动内容,使青年教师主动发展,使之成为提高教师综合素质的大舞台。以“书香校园”、“古诗文诵读”等活动作为综合实践活动主题的切入点,组织开展活动。重视骨干教师的培养及成长,树立典型,引导青年教师综合专业素质的不断提高,努力使之成为学校乃至市级以上的骨干力量。
为争创省优质学校,学校各项工作紧锣密鼓的开展。在综合实践课程的实施上进一步彰显学校特色。经调研发现,学校过程性材料较翔实,形式多样化,编制的手抄报质量较高,学生活动的体会深刻。教师在这一氛围的影响下,积极性高,能自主的参与各项文章的评比,获奖率较高。
西旸小学紧密结合信息技术教育、劳动技术教育、科技教育开展活动,加强了与学科课程、校本课程的整合,逐渐形成了以写字、唱响校园为主题的学校办学特色。实践基地主要依托学校的图书阅览室、电子阅览室、班级图书角、班级认养的花木为主,此外社区基地则是敬老院和周边的厂矿。
明珍小学
一、依托学校特色,整合综合实践课程资源
对各种资源进行有效整合是综合实践整体性与开放性的内在需求,也是张显学校特色,重建校园文化的重要途径。走整合发展之路,成为该校综合实践活动开发的一大亮点。
(1)从学科生成,与学科整合。此次耿飞老师所执教的汇报课《走近<西游记>》充分体现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本质特征,得到了调研组的一致好评
(2)与校本课程整合。《经典诵读》是该校自编的校本教材,该校老师站在综合实践的角度,有效整合,挖掘其中的实践和活动因素,让孩子在实践中体验,在活动中成长。
(3)与学校特色整合。明珍小学是一所书法特色学校,该校老师在综合实践系列活动中充分发挥学生书法艺术特长,写春联、写环保宣传标语等活动,使学生学有所用,保证了活动质量,提高了书写兴趣。
二、落实课程常规,强化综合实践课程管理
领导认识到位。学校领导对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意义有清醒的认识,制定了《明珍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管理制度》《明珍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方案》《明珍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师考核方案》《明珍小学综合实践活动领导小组职责》等;配备了导师团;三级计划落实到位,课时有保证。
过程管理扎实。“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有方案、有计划、有总结、有实验工作大事记载,教导处把综合实践备课情况纳入教学常规月检查,并对各班开展综合实践的情况进行巡查记录。做到课程实施与课程研究相结合,指导综合实践活动向深层次推进。
课程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我们在看到学校实施综合课程取得了一定成绩的同时,也发现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实施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制约了我市各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常态化发展。
1.老师对课程的认识不够深入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作为课改的亮点课程,无论对学校还是对教师和学生的发展都起着很好的促进作用。然而在分析学生调查问卷和与老师座谈中,却发现有些老师简单地认为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会影响学生语数英三门学科的成绩,或以安全问题等为借口,使活动课程挪作它用时有发生。
2.少数学校对课程的管理不够到位
有些学校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有实施的痕迹和思考,但对课程管理的某些问题疏于关注,因管理不到位导致课程实施不够深入。台帐资料显示少数学校对校本培训缺少系统的规划,使校本培训零散,没能很好地促进、提高教师实施课程的水平;对课程内容的实施缺少规划管理,造成年级之间实施内容的重复或某块领域的落空;对教师队伍建设的管理关注不够,学校缺少专职教师的引领,对兼职教师的队伍建设跟进措施不力,造成兼职教师队伍不稳定。
3.少数学校对课程的实施不够准确
很多学校实施课程的积极性很高,对课程做出了大胆地探索和尝试,迈好了课程实施的第一步。但是我们也发现了在课程实施中存在着不够准确的做法,离课程目标有偏差的行为。在封闭的教室空间里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异化为另类的学科课程;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四大指定领域割裂开来实施;把活动当成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以学科实践活动替代综合实践活动等。
课程实施的建议
1.要进一步提高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认识
2.要进一步加强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管理
3.要进一步完善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评价
4.要进一步处理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中的几个问题
(1)处理好综合实践活动四大领域之间的关系问题。
(2)处理好综合实践活动与学科综合性学习的关系问题。
(3)处理好综合实践活动和学校各种活动的关系问题。
5.坚持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常态之路。
6.坚持走课程整合之路,拓宽活动课程的余暇空间。
7.加强基地建设,搭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活动平台。
第五篇:关于郭庙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情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原州区开城镇郭庙小学综合实践活动
课程实施情况的调研报告
原州区开城镇郭庙小学马玉明
近期我对我校各年级进行综合实践活动课实施情况进行了调研。听取了各年级指导教师关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工作汇报,听了4节课,师生座谈会,查阅了有关资料。通过调研我校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有五个方面值得肯定和总结。
1、合理开设课程。
按课程计划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并列入课表。每学期能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及时调整任课教师,保证正常教学。每周除信息技术课以外,将“劳动与技术”和“综合实践活动课”安排在同一天连续上,同年级相对集中。实践证明,这样安排便于开展教学活动。
2、加强组织领导。
一是组织机构健全。学校建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实验领导小组,由教务主任主要负责实验的日常工作。二是领导认识到位。学校领导对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意义有清醒的认识,并且能克服近期的不利影响,始终如一的将这门课程作为学校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将坚持实践作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验的根本保证。三是过程管理扎实。“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有方案、有计划、有总结、有实验工作大事记,并把课程实施与课题研究相结合,指导综合实践活动向深层次推进。
3、重视校本培训。
学校充分挖掘自身资源,培训活动形式多样,校本培训卓有成效。校本培训有集体理论学习,分专题学习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基础知识、特征、价
值、核心理念、基本要素等,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有分散自学,组织教师
自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书籍,编印关于综合实践活动的学习资料,提升教
师的理论素养;有外出观摩,组织教师到国家级课改活动实验区学习取经;
有校内研讨,组织教师每月开展一次教学观摩活动,相互学习探讨;有面对
面交流,开展“沙龙”活动,及时听取教师意见建议,调整活动安排,解决
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有书面交流,编印《综合实践专刊》,汇集教师实验经验
和成果,激励教师注重专业发展。
4、深入开展活动。
一是活动开展有序。从资料以及教师、学生座谈中可以看出,每学期初,学校领导就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验作出总体安排,并制定具体实施计划,分月确定活动主题,教师制定各班活动计划并按计划开展活动。每月安排一
次学校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研讨活动,并作好记录。学生反映,各年级均能
正常开展活动。
二是研讨坚持正常。两年来,学校坚持每月开展一次综合实践课程观摩
研讨活动,或开展班级公开汇报课活动,主管领导积极参与,带头上示范课。
在研讨过程中,教师进一步提高了认识和实践能力。
三是内容丰富多彩。在内容选择上,既有自选的小课题研究,又有从教
材中选择的内容;在活动形式上,既有课堂交流探讨,又有校外采访调查;
在活动成果上,既有书面形式的小论文、小心得、小板报,又有手工制作的小实物、小模型;在探究手段上,既有传统的说说写写,又有运用信息技术
和劳技操作。
5、规范活动流程。
我校在参考使用现行教材的基础上,坚持开展以小课题研究为主的综
合实践活动,每月一次的主题活动按以下流程进行:
(1)在尊重学生意愿的基础上,民主协商确定活动主题和活动方案;
(2)组织指导学生开展活动,调整活动方案;
(3)展示活动过程和成果;
(4)多维评价,收集资料,进行活动小结。
每位任课教师都有一本学校编制的活动手册用于记录每次活动的过程,每次活动可以分四次完成,活动时间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整。两年中,学生
研究了很多小课题,如课间游戏我们玩什么,早餐我们该吃什么,陶艺是什
么,蔬菜的种植和营养,方便面能多吃吗,菊花,我们与车,桥,零用钱该
怎么零用等等,小课题涉及学生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学生通过找资料、讨论、采访、调查、上网,不仅了解了许多知识,还锻炼了能力。同时,因
为劳动和技术课与综合实践活动课是连续排列的,所以,劳动制作可以随机
安排在活动间歇完成。
6、重视资料积累。
从学校的资料中可以看出,全校上下两年来开展的综合实践活动过程清
晰,大到学校综合实践课程实验大事记、观摩活动研讨记录、综合实践活动
专刊,小到教师的每一篇教案,每一个活动方案,学生的作品(包括论文、心得、采访记录、收集的资料以及拍摄的照片)。
为今后更好地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调研组提出以下建议:一是学生研讨的课题可以小一些,如“桥”的研究可改为“二十里铺的桥”或“红旗桥的变迁”;二是每次活动的方案和记录可以再具体一些,便于总结;三是资料积
累可以再全一些,每个小课题研究都要妥善保存学生研究的原始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