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指南2013.9.29
潍坊市小学综合实践活动
课程实施指南
潍坊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目录
前言
第一章教育部《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3-6年级)》摘要
第一节课程内涵
第二节课程目标
第三节课程内容
第四节课程实施
第五节课程评价
第二章小学综合实践活动(3—6年级)课程目标分解
第三章小学综合实践活动(3—6年级)课程内容举例
第四章课程实施策略及典型教学案例
第一节课程实施策略
第二节典型教学案例
前言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新兴课程。2001年,综合实践活动作为国家设臵的必修课程在新课程方案中提出,至今也不过8年时间,和其 1
它具有几十年开设历史的学科课程相比,在实施这门课程的过程中,难免缺少可资借鉴的宝贵经验。
综合实践活动与学科课程差异显著。从课程内容上看,综合实践活动以与学生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类现实性、综合性、实践性问题为内容,不像学科课程那样有着严密的知识体系和逻辑框架;从教学组织方式上看,综合实践活动以“活动”为主要开展形式,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不像学科课程那样受课堂教学时空的局限;从学习方式上看,综合实践活动以研究性学习为主导性学习方式,强调富有个性的学习活动过程,不像学科课程那样注重学习过程的统一性和结论的一致性。
于是,习惯了学科课程教学的教师们一时难以适应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出现了很多问题,如:有的教师把综合实践活动当成了学科课程的延伸,成了学科课程的第二课堂;有的教师把综合实践活动中的“活动”当成“知识”教给学生,使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变成了又一门学科课程;有的教师把综合实践活动等同于学校传统的班队活动、课外活动,使活动领域窄化,过程陷于随意;而更多的教师则是停留观望,缺乏对课程的研究和实践的探索。这些问题自然与学校对该课程的研究与实施重视程度不够有关,但也应该追问教育部门的责任。
《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中指出:“综合实践活动是由国家设臵、地方指导和学校根据实际开发与实施的课程。……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加强管理并提供必要的专业支持。”由此可见,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应加强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管理和指导。因此,为深化我市小学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研究与实施,我们在深入一线,调查了解当前课程实施过程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广泛吸收基层教师的意见和建议,研究编写了《潍坊市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指南》(下面简称《指南》)。
《指南》从贴近一线教师教学需要出发,着重回答教师在课程认识和实施层面的困惑和问题。共包括以下四部分内容:
一、教育部《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3—6年级)》(下面简称《纲要》)摘要。重点摘录了《纲要》中关于课程内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等五项内容中的精华,这是每一位教师认识、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纲领性文件。
二、小学综合实践活动(3—6年级)课程目标分解。虽然《纲要》中对课程目标作了界定,但那是课程的总目标,是学生应于小学阶段结束时达到的目标。为使每位教师找准课程实施的方向,并使课程在不同年级之间自然衔接,《指南》以《纲要》中关于课程目标的规定为依据,联系我市生活、社会以及学生心理的实际,结合不同年级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规律,对课程目标作了更为具体、细致的分解,即分年级界定课程目标。
三、小学综合实践活动(3—6年级)课程内容举例。虽然《纲要》对课程内容作了宏观阐释,但是没有具体内容,即没有教材,具体的课程内容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去开发。这对于习惯了学科课程教学——有教材为依托的教师来说可能是最大的挑战。为帮助教师成功迈出自主开发课程内容的第一步,《指南》分年级提供了部分课程内
容示例,每个年级分为上、下学期,各提供10个示例。这些示例,既针对相应年级的课程目标,又体现我市的地域特色,教师可以从中选用,作为课程活动主题,但其作用主要还在于以例促思,鼓励教师和学生开发出适合自己的课程内容。
四、课程实施策略及典型教学案例。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实践类、体验类课程,教师在组织、实施该课程过程中所采取的教育教学策略与学科课程有着显著差异。如何指导学生开展活动?如何评价学生的活动结果?怎样提高活动的有效性?等问题是教师普遍关注的疑难问题。《指南》在该部分中,首先分阶段(五个阶段)提出了实施综合实践活动的基本策略,然后,从一线教师提交的众多实践案例中推荐了三个典型案例,从中可以直观认识课程实施策略,以方便广大教师学习借鉴。
在《指南》的研制过程中,市教科院的崔秀梅副院长给予了大力持,并对《指南》的框架设计进行了指导;全市各县区综合实践活动教研员积极参与,提出了许多宝贵意见和建议,特别是坊子区教研室的郑梅秀老师、奎文区教研室的马传丽老师、高新技术开发区教研室的武际金老师全程参与了《指南》的研制工作,作出了突出贡献;广大一线教师立足于自己的教学实践,总结、撰写了大量教学案例,为《指南》的研制提供了鲜活的实践资料。在此对关心、支持、参与《指南》研制工作的所有同仁深表感谢。《指南》由市教科院孙俊勇老师统稿。由于研制人员水平有限,《指南》中的错误在所难免,恳请大家批评指正。孙俊勇2008年9月
第二篇: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基本模式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基本模式
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小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综合实践活动是国家设置的必修课程,具有独特的功能和价值。综合实践活动必须体现综合性、实践性、活动性、开放性、自主性等。下面就我区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模式提出几点建议。
一、课程实施分五个阶段
1.确定课题、拟订方案阶段。这是教学的起始阶段,主要任务是组织学生筛选、确定要研究的主题和子课题,然后拟订研究活动实施的计划方案。
2.活动实施、具体实践阶段。这是教学的第二阶段,主要是指导学生按照计划开展各种形式的实践活动,帮助学生解决产生的问题,激励学生克服困难、解决问题,并指导学生不断修订、完善研究活动的计划方案。
3.技术实践,设计制作阶段。这是教学的第三个阶段,主要体现教学内容的融合,开展劳动与技术教育方面的教学,渗透技术设计理念,培养技术素养。在这一阶段,教师指导学生依据技术设计的原理,以小组或个人为单位,动脑进行与主题和子课题有关的作品图纸设计,动手按照设计图纸把作品制作出来。
4.展示汇报、交流分享阶段。这是教学的第四阶段,是教师指导学生将研究成果以各种喜闻乐见的形式在全班展示汇报,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重要渠道。通过交流,师生共享实践活动研究的成果,分享成功的快乐,分析失败的原因,排泄经受的苦涩。
5.结题总结、全面评价阶段。这是教学的最后阶段,主要内容是指导学生进行实践活动的总结,以文本的形式完成结题报告,对学生在实践活动过程中的表现进行个人自评、同学互评(小组评价),并由家长和教师填写评语。
二、课程实施中六种基本课型 1.定课题、拟方案课
主题确定后,在课堂教学中安排学生围绕主题讨论提出要研究的问题,从中筛选和确定子课题;然后根据研究兴趣,划分活动小组,并讨论和拟订活动实施方案。如《风筝》根据老师的主题设计思路,组织学生看多媒体,初步认识感知风筝,引导学生畅所欲言,谈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和想探究的问题,整合提升成为活动主题——《风筝》。对学生提出的不同小课题进行合并归类或者修正,形成以下主要研究问题:风筝的来历,风筝的种类,风筝的作用,制作风筝的材料等。根据爱好确定研究小组,组内共同制定活动计划方案,完成任务分工。
活动方案中一般包括小组名称、组员名单、指导教师、活动步骤、活动分工、预期成果、成果表达方式等内容。
2、活动方法指导课
针对形成的活动专题,教师进行方法上的指导,引导学生如何去开展活动,如何进行采访,如何写调查表,怎样进行分工与和作等。多在三、四年级上此类型的课。
3、社区服务实践课
根据活动主题,依照自我设计的活动方案,参与实践活动,经历、感悟、体验、探索方案的实施价值。学生分小组按研究专题进行探究性学习。有的上网搜集有关风筝的来历,有的到图书馆查阅资料搜集有关风筝的种类,有的走访调查身边的人,了解制作风筝的材料及方法,并对活动过程进行记录,对资料进行整理,合作完成组内任务。老师参与并指导学生活动。
4、展示交流课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将自己在实践活动中获得的成果,用各种形式在全班进行展示汇报。展示交流课主要是让学生口头发表实践活动的成果。学生采用灵活多样的汇报形式分组展示汇报探究成果。程序是:各组推选一名主汇报人进行汇报展示,其他同学进行补充讲解,同时进行师生评价。有的组同学撰写了研究小论文《风筝的发展》,有的同学采用现场放风筝的形式等,全体同学参与到交流汇报、评价中。
5、技术实践课
学生根据活动主题和子课题研究的内容,以小组或个人的形式,进行劳动技术的作品设计和制作。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作品的技术设计,构思作品图纸,并根据设计图纸的要求准备需要的材料和工具,然后在课堂上进行作品的制作。
6、成果展示汇报课
活动基本结束后,引导学生将在活动过程中形成的书面的文字材料(活动过程记录、采访调查资料、活动感想及反思等)、图片及实物资料等进行交流展示,引导评价。
总结时根据汇报评价情况对各自的研究成果进行整理完善,个人撰写活动总结与反思,确定后续研究的内容。
评价是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然后进行同学互评和小组评价,最后由教师完成对学生的评价。
三、课程实施中两套基本表格 1.活动情况与过程的记录表 主题(课题)和子课题研究计划表
个人研究计划表
问卷调查计划表
课题活动情况记录表
实践活动过程的情况记录(如查阅资料记录、调查访谈记录、实验记录、设计制作技能记录等)课题研究成果报告单等 2.学生学习情况评价表
学生的自我评价
小组评价(同学评价)
教师评价
家长评价等。
四、学生的成长记录袋
一个主题结束以后,教师指导学生将两套表格和技术设计与制作作品及其他的相关材料装入成长记录袋。成长记录袋的样式、规格、收集作品的数量由教师根据学校和学生的具体情况自行决定。
当然,这些仅仅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初步探索。对如何创造性的开发与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课程目标、课程环节、课程方法、课程效果的设计和评价还在“填石子过河”,还需要不断地在实践中探索和研究,在理论上归纳和提高。
第三篇: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计划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计划
(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
指导思想:
1、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精神为指导,积极探索课程改革新路,着眼于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和缺乏整合的现状,发展学生的全面素质,满足学生成长的需要,培养学生成为社会需要的人才。
2、继续认真贯彻落实《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及市教育局实施意见的要求,以实践为核心,以活动为载体,以综合为特征,密切学生与生活的联系,推进学生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与经验,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深化素质教育,形成学校办学特色。
3、进一步修整完善《玩转数学——综合型数学活动校本教材》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依据新的办学条件,积极开发系列化的校本教材,建立健全具有本校特色的校本课程体系。工作要点:
1.组建好综合实践活动教研组及教师团队,积极有序地组织教师学习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有关理论,转变教育观念,深入了解课程内涵。
2.继续有效开展好综合实践活动本教研活动,全面推动以本部为引领,六校区联合活动的教研模式,使学校综合实践教研组活动走向常规化,体现实效性。
3.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综合实践活动,在本地和本校的原有的课程资基础上,开发具有学校特色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主题内容。
4.对已有综合实践活动校本教材《玩转数学》进行必要的修正和补充,使内容更贴近本校学生实际。依托“数学社团”中的实践资源,积极开发相关实践内容,使综合实践活动与校本课程在整合中实现升华。
5.通过指导活动,使学生具备较强的自主确立选题,并开展研究的能力,以及较强的选择能力,对搜集的资料会进行相应的辨别、整理。各年级学生自主研究能力有较大的提高,学生的团结合作、创新能力取得一定进步。
6.完善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体系,从教师、小组的两重评价向教师、小组、家长、个人四重评价转变。力求对学生的评价做到客观、公正、全面。
7.通过学生研究性学习成果集《花艳东漾》,较好地展示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收获,并加强与外界的交流,以取得更大的进步。
主要措施:
1.落实课程计划,扩大团队力量
认真执行国家课程计划,在三至六年级中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不挤占不挪用,确保课程的有效落实。根据以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及本学期教育集团的成立这一新情况,将配备更多的教师加入到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中来,将“人人都是指导教师”的理念付诸于实践中,有效提升了综合实践团队的力量。
2.加强业务研讨,提升课程实施能力
(1)理论学习常抓不懈
综合实践活动指导教师中,有经验比较丰富的,也有一些从未接触过此门课程的新手。为尽快提高教师的课程实施能力,加强理论学习是非常必要的。借助综合实践活动专题网站,每月定期链接关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相关理论,以供课程教师及时获取信息,随时学习借鉴。另外,借助校本教研活动时间,每月安排一次集中的理论学习时间,由教研组长负责准备好学习内容,特别是要将《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3—6年级)》、《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指导与示例》、《综合实践活动优秀课例分析》等最基础也是最实用的理论推荐给大家,让每一位教师都明确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意义,提升教师对课程的理解力,确保用正确的理论指导学科教学实践。
(2)课堂研讨持之以恒
教学的立足点在课堂,有效课堂是任何学科教学的追求。本学期,将在市局有效课堂理念的指引下,继续加强课堂教学研讨,在教研组内开展研讨课,通过集体备课、听课评课活动,提高每位老师的教学实施水平。
(1)继续开展好校区联合教活动
自本学期始,我校成立了以一校六校区为模式的教育化集团,为使各校区间综合实践活动教师的业务素养得到同步提升,加强校区联合教研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方式。活动拟用同题异构的方式,期初由教研组长定好研讨课题和承担研讨课教师,定期开展活动,力求使每位教师在教研活动中都有锻炼和展示的机会。每次活动要求镇村教师全员参与,在课堂教学中努力体现有效课堂理念,活动有听有评,真正将研讨落到实处。
(2)积极抓好学生现场活动成果展示
学生成果展示,也是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本学期市教研室将组织开展研究性学习学生现场成果展示活动,期初要求各班积极准备,并组织一次校级层面的成果展示活动,并在公平公正评定的基础上,评选出一个优秀班级参加市级评比。
3.挖掘活动资源,落实实践研究重点
自主性、实践性、活动性是综合实践活动的显著特色,在教学中,要根据各年级学生的特点,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周边环境,把综合实践活动与学科课程、特色建设、德育活动等联系起来思考,充分开发利用各种资源,拓展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空间,使综合实践活动有序深入地开展。
本学期,每个年级要重点开展、落实综合实践活动校本教材《玩转数学》中的两个主题活动,要能结合本班学生实际情况,灵活并有建设性地开展好各个活动。每个年级再充实两个活动主题,可以积极向校外延伸,向社区延伸,向广阔的社会延伸,引领学生亲近自然、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如开展《纸与我们的生活》、《网络,我们该怎么看你?》等活动。也可以根据学校德育活动及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开展学生感兴趣的一些主题活动,如《重阳佳节,尊老爱老》,让学生从活动中懂得尊老敬老的意义,能在生活中身体力行做好敬老工作。
4.积极实践“整合”,加强有效指导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立体化、综合化的课程,在教学中,教师要自觉树立“整合”意识,将课程内容、课程目标、评价方式等与学校特色、其他学科课程等统整起来。本学期,学校社团活动内容将进一步丰富,实施机制将更一步完善。根据学校新校区的资源以及工作计划,综合实践活动要充分利用校园资源,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要有效地与社团活动特别是数学社团活动实现嫁接,积极开发构建新的校本课程内容。
在活动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制定研究计划、记录活动经过、撰写小论文调查报告,及时了解学生开展活动的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点拨、督促,并且这些事情要力争在课堂上、在老师的指导下、小组内成员合作完成。让每个学生都在活动的过程中,亲历探究的过程,体验成功的乐趣。
5.规范过程管理,搜集资料成果
为进一步完善学校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管理,落实课程实施计划,要求每位教师认真执行课程计划,备好课,上足上好每一堂综实践活动课。加强备课检查,每位教师的备课将由教导处专门人员分月进行检查打分,纳入每月“七认真”工作评比中。各班综合实践活动指导老师可利用开学初这两三周的时间,与学生一起商量确立本学期的活动主题,并初步安排出这一主题下的小课题内容、活动进程、活动方式等。教研活动每月至少一次,学期中组织安排两节教研课,组织活动进程及活动体会的交流活动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理论学习。
各个班级在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当中一定要注意过程资料的积累。每一个指导教师都要树立资料意识,活动过程资料整理要有系列性,一般包括活动方案、活动过程的详细资料、活动评价小结等。学期中,将要出版学生的研究性成果集《花艳东漾》。学期末,教师要把活动资料整理装订成册,以待交流检查。
6.探寻评价模式,推进后续发展
评价是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环节,评价的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对本课程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评价应以形成性、发展性评价为主,注重学生主体参与实践的过程及在这一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积极性、合作性、操作能力和创新的意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要注重教师的角色把握,教师首先是与学生一样,是实践活动的参与者,其次才是实践活动的指导者。学生的学习方式必须得以转变,必须是多种学习方式的综合运用,要让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有实践活动过程的切身体验。而且,实践活动的组织形式也应呈多样性,如个人独立探究、小组合作探究、师生共同探究、班级集体探究等,并注意运用“自评”、“他评”、“集体评”、“再评”等多种评价方式,及时对学生在实践活动过程中的表现(包括知识、水平、能力、成果、情感、态度等)进行恰当的评价。
学期中对课程的评价,将通过现场观察、学生座谈等评价方式,及时调整,规范活动。学生成果要力求多样化,包括小论文、调查报告、制作展板现场展示等,学期中还要将学生成果编印成综合实践成果集《花艳东漾》。每位教师要留心观察,及时推荐,以激发学生继续参与活动的兴趣与积极性。
附各年级活动主题安排:
三年级(上)
9月份:《玩转数学》第一册第1课《校园中的数学“密码”》
10月份:机动(可根据学校活动开展相关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供选主题:重阳佳节,尊老爱老)
11月份:《玩转数学》第一册第3课《旅游中的学问》
12月份:机动(可根据学校活动开展相关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供选主题:家庭交通工具的变迁)
四年级(上)
9月份:《玩转数学》第一册第5课《生活中的对称美》
10月份:机动(可根据学校活动开展相关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供选主题:我们的住房)11月份:《玩转数学》第一册第7课《小小数字学问大》
12月份:机动(可根据学校活动开展相关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供选主题:合理安排时间)
五年级(上)
9月份:《玩转数学》第二册第1课《走近校园小数星》
10月份:机动(可根据学校活动开展相关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供选主题:纸与我们的生活)
11月份:《玩转数学》第二册第3课《小鬼当家新体验》
12月份:机动(可根据学校活动开展相关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供选主题:走近绿色食品)
六年级(上)
9月份:《玩转数学》第二册第5课《存钱学问多》
10月份:机动(可根据学校活动开展相关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供选主题:网络,我们该怎么看你?)
11月份:《玩转数学》第二册第7课《走进古老的数学之谜》
12月份:机动(可根据学校活动开展相关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供选主题:我为社区做件事)
分月教研活动计划:
九月份:
1.制定综合实践活动计划;
2.综合实践活动老师集中学习“有效课堂”专辑;
3.校级层面的学生研究性成果评比活动。
十月份:
1.进行综合实践活动集体备课。
2.开设综合实践教研活动研讨课,各校区综合实践活动老师参与。
3.参加市举行的学生现场成果展示评比活动。
十一月份:
1.综合实践活动课堂研讨。
2.《花艳东漾》学生研究性学习成果集编印及送评工作。
十二月份:
1.教师综合实践活动方案评比。
2.综合实践活动课堂研讨。
一月份:
1.进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总结。
2.学生活动成果整理归档。
2009年3月1日
第四篇: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计划
一、指导思想
认真学习和贯彻国家《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以本地区的自然、历史、人文为研究背景,以学生的直接经验或实验为基础,以教师指导下的学生综合实践活动为载体,加强学科有效整合和教师文化沟通,帮助学生学习、掌握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更新教师与学生教育观念和教学方式,为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形成区域办学特色而不懈努力。
二、课程目标
(一)总体目标:
充分挖掘和有效利用区域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学科整合,学生实践,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
(二)具体目标:
1、亲近周围的自然环境,结合学科课程的学习,有效进行学科知识的整合与沟通,教育和引导学生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走进自然、主动实践,热爱自然,保护自然,初步形成自觉保护和合理开发周围自然环境的意识和能力。
2、考察周围的社会环境,自觉遵守社会行为规范,增长社会见识和行为辨析能力,初步养成服务社会意识和对社会负责的态度。
3、逐步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形成生活自理的习惯。初步具有认识自我、发展自我的积极的、科学的人生观。
4、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初步养成从事探究问题的能力。
三、课程设置及课时安排
四、具体工作及措施
(一)师资建设
由于我校师资力量薄弱,由班主任老师兼任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师。1、加强教师培训
教师培训是综合实践活动有效实施的关键,学校要十分重视通过各种形式开展教师培训工作。通过培训促进教师教育观念转变同时,要鼓励、支持教师去研究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规律,提高开发与实施综合实践活动的能力。2、注意开发利用多种教育资源
学校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充分开发和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包括校内资源、社区资源和学生家庭中的教育资源),落实课程计划的要求。要积极创造条件开发信息化课程资源,拓展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空间。学校还要注意发展校外指导教师队伍,构建起指导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的人才资源库。(二)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
在实施综合实践活动指导过程中要用新的评价理念与评价方式。反对通过量化手段对学生进行分等划类的评价方式,主张采用“自我参照”标准,引导学生对自己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各种表现进“自我反思性评价”,强调师生之间、学生同伴之间对彼此的个性化的表现进行评定、进行鉴赏。1、评价理念
a、整体观综合实践活动评价的整体观要求在评价中把课程、教学和评价进行统整,使它们融合为一个有机整体、贯穿到活动进行中去。b、多元化综合实践活动评价强调多元价值取向和多元标准,肯定学生与世界交往的多元方式。c、过程性综合实践活动评价要重视学生活动过程的评价,对学生进行评定的作业应该揭示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表现以及他们是如何解决问题的,而不仅仅是针对他们得出的结论。2、评价方式
综合实践活动评价方式多种多样。在具体操作中,“档案袋评定”和“协商研讨式评定”等方法被认为是非常有效的评价方法。教师在运用这些方法时要注意用文字说明学生活动令人满意或需要改进的地方。总之,教师要鼓励每个学生建立自己的综合实践档案,以便使学生深入的了解和肯定自己的能力,并能与其他人分享自我探索的体会及进步的喜悦五、组织机构
学校成立以校长为中心的综合实践领导小组,在教导处、教研组的领导下开展工作。该活动具体由实践活动指导老师负责日常工作,各任课老师协同配合,确保活动正常有序地进行。六、活动安排
1.9月:制订本学期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计划,组织教师学习《国家九年义务教育课程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和与综合实践活动相关的一些案例,激发学生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热情,召开家长会取得家长对综合实践活动的支持。2.10月:指导学生确立研究主题,开展综合实践活动。xiexiebang.com范文网[CHAZIDIAN.COM]
3.11月:进行阶段性成果展示。4.12月:四、五、六年级各推出一节研究课,大家谈体会。5.关于下学期综合实践活动课开展研讨会第五篇: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计划
王河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计划
一、指导思想
认真学习和贯彻国家《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以本地区的自然、历史、人文为研究背景,以学生的直接经验或实验为基础,以教师指导下的学生综合实践活动为载体,加强学科有效整合和教师文化沟通,帮助学生学习、掌握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更新教师与学生教育观念和教学方式,为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形成区域办学特色而不懈努力。
二、课程目标
(一)总体目标:
充分挖掘和有效利用区域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学科整合,学生实践,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
(二)具体目标:
1、亲近周围的自然环境,结合学科课程的学习,有效进行学科知识的整合与沟通,教育和引导学生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走进自然、主动实践,热爱自然,保护自然,初步形成自觉保护和合理开发周围自然环境的意识和能力。
2、考察周围的社会环境,自觉遵守社会行为规范,增长社会见识和行为辨析能力,初步养成服务社会意识和对社会负责的态度。
3、逐步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形成生活自理的习惯。初步具有认识自我、发展自我的积极的、科学的人生观。
4、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初步养成从事探究问题的能力。
三、课程设置及课时安排
按照《九年制义务教育课程计划(试验稿)》的规定,综合实践活动是小学3-6年级的一门必修课程,每周平均3课时。依据《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及《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学习指导》的精神,结合我校教学的实际,综合实践活动全校自小学三年级开始设置每周固定1课时,根据需要每周可加2课时的“1+2”课时设置。
四、具体工作及措施
(一)师资建设
由于我校师资力量薄弱,由班主任老师兼任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师。
1、加强教师培训
教师培训是综合实践活动有效实施的关键,学校要十分重视通过各种形式开展教师培训工作。通过培训促进教师教育观念转变同时,要鼓励、支持教师去研究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规律,提高开发与实施综合实践活动的能力。
2、注意开发利用多种教育资源
学校要因地制宜充分开发和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包括校内资源、社区资源和学生家庭中的教育资源),落实课程计划的要求。要积极创造条件开发信息化课程资源,拓展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空间。
学校还要注意发展校外指导教师队伍,构建起指导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的人才资源库。
(二)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
在实施综合实践活动指导过程中要用新的评价理念与评价方式。反对通过量化手段对学生进行分等划类的评价方式,主张采用“自我参照”标准,引导学生
对自己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各种表现进“自我反思性评价”,强调师生之间、学生同伴之间对彼此的个性化的表现进行评定、进行鉴赏。
1、评价理念
a、整体观
综合实践活动评价的整体观要求在评价中把课程、教学和评价进行统整,使它们融合为一个有机整体、贯穿到活动进行中去。
b、多元化
综合实践活动评价强调多元价值取向和多元标准,肯定学生与世界交往的多元方式。
c、过程性
综合实践活动评价要重视学生活动过程的评价,对学生进行评定的作业应该揭示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表现以及他们是如何解决问题的,而不仅仅是针对他们得出的结论。
2、评价方式
综合实践活动评价方式多种多样。在具体操作中,“档案袋评定”和“协商研讨式评定”等方法被认为是非常有效的评价方法。教师在运用这些方法时要注意用文字说明学生活动令人满意或需要改进的地方。
总之,教师要鼓励每个学生建立自己的综合实践档案,以便使学生深入的了解和肯定自己的能力,并能与其他人分享自我探索的体会及进步的喜悦
五、组织机构
学校成立以校长为中心的综合实践领导小组,在教导处、班主任的领导下开展工作。该活动具体由实践活动指导老师负责日常工作,各任课老师协同配合,确保活动正常有序地进行。
六、活动安排
制订本学期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计划,组织教师学习《国家九年义务教育课程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和与综合实践活动相关的一些案例,激发学生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热情,召开家长会取得家长对综合实践活动的支持,指导学生确立研究主题,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进行阶段性成果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