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基本模式(仅供参考)

时间:2019-05-15 06:25:4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基本模式(仅供参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基本模式(仅供参考)》。

第一篇: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基本模式(仅供参考)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基本模式

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小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综合实践活动是国家设置的必修课程,具有独特的功能和价值。综合实践活动必须体现综合性、实践性、活动性、开放性、自主性等。下面就我县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模式提出几点建议。

一、课程实施分五个阶段

1.确定课题、拟订方案阶段。这是教学的起始阶段,主要任务是组织学生筛选、确定要研究的主题和子课题,然后拟订研究活动实施的计划方案。

2.活动实施、具体实践阶段。这是教学的第二阶段,主要是指导学生按照计划开展各种形式的实践活动,帮助学生解决产生的问题,激励学生克服困难、解决问题,并指导学生不断修订、完善研究活动的计划方案。

3.技术实践,设计制作阶段。这是教学的第三个阶段,主要体现教学内容的融合,开展劳动与技术教育方面的教学,渗透技术设计理念,培养技术素养。在这一阶段,教师指导学生依据技术设计的原理,以小组或个人为单位,动脑进行与主题和子课题有关的作品图纸设计,动手按照设计图纸把作品制作出来。

4.展示汇报、交流分享阶段。这是教学的第四阶段,是教师指导学生将研究成果以各种喜闻乐见的形式在全班展示汇报,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重要渠道。通过交流,师生共享实践活动研究的成果,分享成功的快乐,分析失败的原因,排泄经受的苦涩。

5.结题总结、全面评价阶段。这是教学的最后阶段,主要内容是指导学生进行实践活动的总结,以文本的形式完成结题报告,对学生在实践活动过程中的表现进行个人自评、同学互评(小组评价),并由家长和教师填写评语。

二、课程实施中六种基本课型 1.定课题、拟方案课

主题确定后,在课堂教学中安排学生围绕主题讨论提出要研究的问题,从中筛选和确定子课题;然后根据研究兴趣,划分活动小组,并讨论和拟订活动实施方案。如《风筝》根据老师的主题设计思路,组织学生看多媒体,初步认识感知风筝,引导学生畅所欲言,谈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和想探究的问题,整合提升成为活动主题——《风筝》。对学生提出的不同小课题进行合并归类或者修正,形成以下主要研究问题:风筝的来历,风筝的种类,风筝的作用,制作风筝的材料等。根据爱好确定研究小组,组内共同制定活动计划方案,完成任务分工。

活动方案中一般包括小组名称、组员名单、指导教师、活动步骤、活动分工、预期成果、成果表达方式等内容。

2、活动方法指导课

针对形成的活动专题,教师进行方法上的指导,引导学生如何去开展活动,如何进行采访,如何写调查表,怎样进行分工与和作等。多在三、四年级上此类型的课。

3、社区服务实践课

根据活动主题,依照自我设计的活动方案,参与实践活动,经历、感悟、体验、探索方案的实施价值。学生分小组按研究专题进行探究性学习。有的上网搜集有关风筝的来历,有的到图书馆查阅资料搜集有关风筝的种类,有的走访调查身边的人,了解制作风筝的材料及方法,并对活动过程进行记录,对资料进行整理,合作完成组内任务。老师参与并指导学生活动。

4、展示交流课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将自己在实践活动中获得的成果,用各种形式在全班进行展示汇报。展示交流课主要是让学生口头发表实践活动的成果。学生采用灵活多样的汇报形式分组展示汇报探究成果。程序是:各组推选一名主汇报人进行汇报展示,其他同学进行补充讲解,同时进行师生评价。有的组同学撰写了研究小论文《风筝的发展》,有的同学采用现场放风筝的形式等,全体同学参与到交流汇报、评价中。

5、技术实践课

学生根据活动主题和子课题研究的内容,以小组或个人的形式,进行劳动技术的作品设计和制作。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作品的技术设计,构思作品图纸,并根据设计图纸的要求准备需要的材料和工具,然后在课堂上进行作品的制作。

6、成果展示汇报课 活动基本结束后,引导学生将在活动过程中形成的书面的文字材料(活动过程记录、采访调查资料、活动感想及反思等)、图片及实物资料等进行交流展示,引导评价。

总结时根据汇报评价情况对各自的研究成果进行整理完善,个人撰写活动总结与反思,确定后续研究的内容。

评价是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然后进行同学互评和小组评价,最后由教师完成对学生的评价。

三、课程实施中两套基本表格 1.活动情况与过程的记录表

主题(课题)和子课题研究计划表

个人研究计划表

问卷调查计划表

课题活动情况记录表

实践活动过程的情况记录(如查阅资料记录、调查访谈记录、实验记录、设计制作技能记录等)课题研究成果报告单等 2.学生学习情况评价表

学生的自我评价

小组评价(同学评价)

教师评价

家长评价等。

四、学生的成长记录袋 一个主题结束以后,教师指导学生将两套表格和技术设计与制作作品及其他的相关材料装入成长记录袋。成长记录袋的样式、规格、收集作品的数量由教师根据学校和学生的具体情况自行决定。

当然,这些仅仅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初步探索。对如何创造性的开发与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课程目标、课程环节、课程方法、课程效果的设计和评价还在“填石子过河”,还需要不断地在实践中探索和研究,在理论上归纳和提高。

品德与生活活动型教学模式

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其呈现形态主要是儿童直接参与的主题活动、游戏和其它实践活动。下面就把我县操作的品德与生活课教学模式阐述如下。

一、活动前

1、确定活动内容。教师应依据活动主题、活动目标,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和儿童的实际需要,灵活地调整教材内容。

2、创设活动环境。教师应对儿童的兴趣、需要、经验和能力等各方面的情况进行深入的了解,做好校内外资源的考察、联系等工作,为开展具体的教育活动做好物质上的准备。如留有充足的练习场地;参观需事先联络,勘察现场,做好场地、设施、人员、路线的准备。

3、设计活动方案。须包括课题、活动主题、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时间安排、主要内容、活动指导要点、在活动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对策、注意事项、活动后记等。

4、做好活动准备。文本、图片、音像等材料的准备;有关人员的准备,如《祖国的昨天和今天》课上,让采访者(学生)与被采访者充分互动。物件的准备:小实验、小制作、小饲养、小种植等活动则更要准备好相应的材料。

二、活动中 可以概括为讨论式、欣赏式、资料搜集式、参观访问式、体验式、操作式、劳动实践式等。下面以《我心中的榜样》中的一个活动“击鼓传花游戏”为例,介绍活动中的操作流程。

1、创设情境,引入话题。可以通过图画再现情境,音乐渲染情境,多媒体展现情境,语言供托情境等方式来引入活动的话题。

2、明确要求,提示方法。在“击鼓传花游戏”中教师是怎样清楚的提出要求:老师的要求:花传到哪个同学的手中,哪个同学就站起来说自己心中的榜样,但不能说出他的名字,只说他身上的优点和平时是怎样做的,其他同学认真听,然后猜出他是谁?。

3、开展活动,充分体验。老师要加入到每个组的活动中,倾听、了解、协调,捕捉信息,及时调整。

4、交流反馈,二次活动。主要是交流学生活动情况,展示活动的结果。

5、感知感悟,获得发展。

三、活动后

1、反思调整:根据来自儿童的反馈进行总结、反思。教师可与儿童一起分析、讨论活动的成败,制定或修改下一步活动的计划等。

2、练习巩固:进一步巩固儿童的态度及所获得的知识、技能等。如《新年的礼物》,学生学做贺卡后,可举办贺卡展示会,然后把贺卡送给最想送的人,以交流、推广、利用成果。

3、拓展运用:把已获得的知识、经验等拓展运用到其他方面。

4、深化发展:利用儿童尚有疑问之处再提出新的教育要求,引导儿童不断把活动向纵深推进。

以上教学模型的特点是:调动儿童全身心参与;注意课前、课中、课后活动的完整性,重视对学生课下观察、访问、收集资料和整理资料等学习活动的指导;活动要做透、做足,要把每个活动潜在的教育资源挖掘出来;教师应敏感地捕捉课堂中有效的生成资源,用活动的真实进程不断丰富和推进课堂教学,使课堂生活成为一种快乐、积极的生活,促进学生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

第二篇: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基本模式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基本模式

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小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综合实践活动是国家设置的必修课程,具有独特的功能和价值。综合实践活动必须体现综合性、实践性、活动性、开放性、自主性等。下面就我区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模式提出几点建议。

一、课程实施分五个阶段

1.确定课题、拟订方案阶段。这是教学的起始阶段,主要任务是组织学生筛选、确定要研究的主题和子课题,然后拟订研究活动实施的计划方案。

2.活动实施、具体实践阶段。这是教学的第二阶段,主要是指导学生按照计划开展各种形式的实践活动,帮助学生解决产生的问题,激励学生克服困难、解决问题,并指导学生不断修订、完善研究活动的计划方案。

3.技术实践,设计制作阶段。这是教学的第三个阶段,主要体现教学内容的融合,开展劳动与技术教育方面的教学,渗透技术设计理念,培养技术素养。在这一阶段,教师指导学生依据技术设计的原理,以小组或个人为单位,动脑进行与主题和子课题有关的作品图纸设计,动手按照设计图纸把作品制作出来。

4.展示汇报、交流分享阶段。这是教学的第四阶段,是教师指导学生将研究成果以各种喜闻乐见的形式在全班展示汇报,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重要渠道。通过交流,师生共享实践活动研究的成果,分享成功的快乐,分析失败的原因,排泄经受的苦涩。

5.结题总结、全面评价阶段。这是教学的最后阶段,主要内容是指导学生进行实践活动的总结,以文本的形式完成结题报告,对学生在实践活动过程中的表现进行个人自评、同学互评(小组评价),并由家长和教师填写评语。

二、课程实施中六种基本课型 1.定课题、拟方案课

主题确定后,在课堂教学中安排学生围绕主题讨论提出要研究的问题,从中筛选和确定子课题;然后根据研究兴趣,划分活动小组,并讨论和拟订活动实施方案。如《风筝》根据老师的主题设计思路,组织学生看多媒体,初步认识感知风筝,引导学生畅所欲言,谈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和想探究的问题,整合提升成为活动主题——《风筝》。对学生提出的不同小课题进行合并归类或者修正,形成以下主要研究问题:风筝的来历,风筝的种类,风筝的作用,制作风筝的材料等。根据爱好确定研究小组,组内共同制定活动计划方案,完成任务分工。

活动方案中一般包括小组名称、组员名单、指导教师、活动步骤、活动分工、预期成果、成果表达方式等内容。

2、活动方法指导课

针对形成的活动专题,教师进行方法上的指导,引导学生如何去开展活动,如何进行采访,如何写调查表,怎样进行分工与和作等。多在三、四年级上此类型的课。

3、社区服务实践课

根据活动主题,依照自我设计的活动方案,参与实践活动,经历、感悟、体验、探索方案的实施价值。学生分小组按研究专题进行探究性学习。有的上网搜集有关风筝的来历,有的到图书馆查阅资料搜集有关风筝的种类,有的走访调查身边的人,了解制作风筝的材料及方法,并对活动过程进行记录,对资料进行整理,合作完成组内任务。老师参与并指导学生活动。

4、展示交流课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将自己在实践活动中获得的成果,用各种形式在全班进行展示汇报。展示交流课主要是让学生口头发表实践活动的成果。学生采用灵活多样的汇报形式分组展示汇报探究成果。程序是:各组推选一名主汇报人进行汇报展示,其他同学进行补充讲解,同时进行师生评价。有的组同学撰写了研究小论文《风筝的发展》,有的同学采用现场放风筝的形式等,全体同学参与到交流汇报、评价中。

5、技术实践课

学生根据活动主题和子课题研究的内容,以小组或个人的形式,进行劳动技术的作品设计和制作。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作品的技术设计,构思作品图纸,并根据设计图纸的要求准备需要的材料和工具,然后在课堂上进行作品的制作。

6、成果展示汇报课

活动基本结束后,引导学生将在活动过程中形成的书面的文字材料(活动过程记录、采访调查资料、活动感想及反思等)、图片及实物资料等进行交流展示,引导评价。

总结时根据汇报评价情况对各自的研究成果进行整理完善,个人撰写活动总结与反思,确定后续研究的内容。

评价是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然后进行同学互评和小组评价,最后由教师完成对学生的评价。

三、课程实施中两套基本表格 1.活动情况与过程的记录表 主题(课题)和子课题研究计划表

个人研究计划表

问卷调查计划表

课题活动情况记录表

实践活动过程的情况记录(如查阅资料记录、调查访谈记录、实验记录、设计制作技能记录等)课题研究成果报告单等 2.学生学习情况评价表

学生的自我评价

小组评价(同学评价)

教师评价

家长评价等。

四、学生的成长记录袋

一个主题结束以后,教师指导学生将两套表格和技术设计与制作作品及其他的相关材料装入成长记录袋。成长记录袋的样式、规格、收集作品的数量由教师根据学校和学生的具体情况自行决定。

当然,这些仅仅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初步探索。对如何创造性的开发与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课程目标、课程环节、课程方法、课程效果的设计和评价还在“填石子过河”,还需要不断地在实践中探索和研究,在理论上归纳和提高。

第三篇: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计划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计划

(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

指导思想:

1、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精神为指导,积极探索课程改革新路,着眼于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和缺乏整合的现状,发展学生的全面素质,满足学生成长的需要,培养学生成为社会需要的人才。

2、继续认真贯彻落实《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及市教育局实施意见的要求,以实践为核心,以活动为载体,以综合为特征,密切学生与生活的联系,推进学生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与经验,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深化素质教育,形成学校办学特色。

3、进一步修整完善《玩转数学——综合型数学活动校本教材》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依据新的办学条件,积极开发系列化的校本教材,建立健全具有本校特色的校本课程体系。工作要点:

1.组建好综合实践活动教研组及教师团队,积极有序地组织教师学习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有关理论,转变教育观念,深入了解课程内涵。

2.继续有效开展好综合实践活动本教研活动,全面推动以本部为引领,六校区联合活动的教研模式,使学校综合实践教研组活动走向常规化,体现实效性。

3.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综合实践活动,在本地和本校的原有的课程资基础上,开发具有学校特色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主题内容。

4.对已有综合实践活动校本教材《玩转数学》进行必要的修正和补充,使内容更贴近本校学生实际。依托“数学社团”中的实践资源,积极开发相关实践内容,使综合实践活动与校本课程在整合中实现升华。

5.通过指导活动,使学生具备较强的自主确立选题,并开展研究的能力,以及较强的选择能力,对搜集的资料会进行相应的辨别、整理。各年级学生自主研究能力有较大的提高,学生的团结合作、创新能力取得一定进步。

6.完善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体系,从教师、小组的两重评价向教师、小组、家长、个人四重评价转变。力求对学生的评价做到客观、公正、全面。

7.通过学生研究性学习成果集《花艳东漾》,较好地展示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收获,并加强与外界的交流,以取得更大的进步。

主要措施:

1.落实课程计划,扩大团队力量

认真执行国家课程计划,在三至六年级中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不挤占不挪用,确保课程的有效落实。根据以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及本学期教育集团的成立这一新情况,将配备更多的教师加入到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中来,将“人人都是指导教师”的理念付诸于实践中,有效提升了综合实践团队的力量。

2.加强业务研讨,提升课程实施能力

(1)理论学习常抓不懈

综合实践活动指导教师中,有经验比较丰富的,也有一些从未接触过此门课程的新手。为尽快提高教师的课程实施能力,加强理论学习是非常必要的。借助综合实践活动专题网站,每月定期链接关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相关理论,以供课程教师及时获取信息,随时学习借鉴。另外,借助校本教研活动时间,每月安排一次集中的理论学习时间,由教研组长负责准备好学习内容,特别是要将《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3—6年级)》、《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指导与示例》、《综合实践活动优秀课例分析》等最基础也是最实用的理论推荐给大家,让每一位教师都明确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意义,提升教师对课程的理解力,确保用正确的理论指导学科教学实践。

(2)课堂研讨持之以恒

教学的立足点在课堂,有效课堂是任何学科教学的追求。本学期,将在市局有效课堂理念的指引下,继续加强课堂教学研讨,在教研组内开展研讨课,通过集体备课、听课评课活动,提高每位老师的教学实施水平。

(1)继续开展好校区联合教活动

自本学期始,我校成立了以一校六校区为模式的教育化集团,为使各校区间综合实践活动教师的业务素养得到同步提升,加强校区联合教研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方式。活动拟用同题异构的方式,期初由教研组长定好研讨课题和承担研讨课教师,定期开展活动,力求使每位教师在教研活动中都有锻炼和展示的机会。每次活动要求镇村教师全员参与,在课堂教学中努力体现有效课堂理念,活动有听有评,真正将研讨落到实处。

(2)积极抓好学生现场活动成果展示

学生成果展示,也是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本学期市教研室将组织开展研究性学习学生现场成果展示活动,期初要求各班积极准备,并组织一次校级层面的成果展示活动,并在公平公正评定的基础上,评选出一个优秀班级参加市级评比。

3.挖掘活动资源,落实实践研究重点

自主性、实践性、活动性是综合实践活动的显著特色,在教学中,要根据各年级学生的特点,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周边环境,把综合实践活动与学科课程、特色建设、德育活动等联系起来思考,充分开发利用各种资源,拓展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空间,使综合实践活动有序深入地开展。

本学期,每个年级要重点开展、落实综合实践活动校本教材《玩转数学》中的两个主题活动,要能结合本班学生实际情况,灵活并有建设性地开展好各个活动。每个年级再充实两个活动主题,可以积极向校外延伸,向社区延伸,向广阔的社会延伸,引领学生亲近自然、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如开展《纸与我们的生活》、《网络,我们该怎么看你?》等活动。也可以根据学校德育活动及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开展学生感兴趣的一些主题活动,如《重阳佳节,尊老爱老》,让学生从活动中懂得尊老敬老的意义,能在生活中身体力行做好敬老工作。

4.积极实践“整合”,加强有效指导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立体化、综合化的课程,在教学中,教师要自觉树立“整合”意识,将课程内容、课程目标、评价方式等与学校特色、其他学科课程等统整起来。本学期,学校社团活动内容将进一步丰富,实施机制将更一步完善。根据学校新校区的资源以及工作计划,综合实践活动要充分利用校园资源,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要有效地与社团活动特别是数学社团活动实现嫁接,积极开发构建新的校本课程内容。

在活动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制定研究计划、记录活动经过、撰写小论文调查报告,及时了解学生开展活动的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点拨、督促,并且这些事情要力争在课堂上、在老师的指导下、小组内成员合作完成。让每个学生都在活动的过程中,亲历探究的过程,体验成功的乐趣。

5.规范过程管理,搜集资料成果

为进一步完善学校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管理,落实课程实施计划,要求每位教师认真执行课程计划,备好课,上足上好每一堂综实践活动课。加强备课检查,每位教师的备课将由教导处专门人员分月进行检查打分,纳入每月“七认真”工作评比中。各班综合实践活动指导老师可利用开学初这两三周的时间,与学生一起商量确立本学期的活动主题,并初步安排出这一主题下的小课题内容、活动进程、活动方式等。教研活动每月至少一次,学期中组织安排两节教研课,组织活动进程及活动体会的交流活动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理论学习。

各个班级在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当中一定要注意过程资料的积累。每一个指导教师都要树立资料意识,活动过程资料整理要有系列性,一般包括活动方案、活动过程的详细资料、活动评价小结等。学期中,将要出版学生的研究性成果集《花艳东漾》。学期末,教师要把活动资料整理装订成册,以待交流检查。

6.探寻评价模式,推进后续发展

评价是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环节,评价的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对本课程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评价应以形成性、发展性评价为主,注重学生主体参与实践的过程及在这一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积极性、合作性、操作能力和创新的意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要注重教师的角色把握,教师首先是与学生一样,是实践活动的参与者,其次才是实践活动的指导者。学生的学习方式必须得以转变,必须是多种学习方式的综合运用,要让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有实践活动过程的切身体验。而且,实践活动的组织形式也应呈多样性,如个人独立探究、小组合作探究、师生共同探究、班级集体探究等,并注意运用“自评”、“他评”、“集体评”、“再评”等多种评价方式,及时对学生在实践活动过程中的表现(包括知识、水平、能力、成果、情感、态度等)进行恰当的评价。

学期中对课程的评价,将通过现场观察、学生座谈等评价方式,及时调整,规范活动。学生成果要力求多样化,包括小论文、调查报告、制作展板现场展示等,学期中还要将学生成果编印成综合实践成果集《花艳东漾》。每位教师要留心观察,及时推荐,以激发学生继续参与活动的兴趣与积极性。

附各年级活动主题安排:

三年级(上)

9月份:《玩转数学》第一册第1课《校园中的数学“密码”》

10月份:机动(可根据学校活动开展相关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供选主题:重阳佳节,尊老爱老)

11月份:《玩转数学》第一册第3课《旅游中的学问》

12月份:机动(可根据学校活动开展相关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供选主题:家庭交通工具的变迁)

四年级(上)

9月份:《玩转数学》第一册第5课《生活中的对称美》

10月份:机动(可根据学校活动开展相关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供选主题:我们的住房)11月份:《玩转数学》第一册第7课《小小数字学问大》

12月份:机动(可根据学校活动开展相关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供选主题:合理安排时间)

五年级(上)

9月份:《玩转数学》第二册第1课《走近校园小数星》

10月份:机动(可根据学校活动开展相关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供选主题:纸与我们的生活)

11月份:《玩转数学》第二册第3课《小鬼当家新体验》

12月份:机动(可根据学校活动开展相关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供选主题:走近绿色食品)

六年级(上)

9月份:《玩转数学》第二册第5课《存钱学问多》

10月份:机动(可根据学校活动开展相关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供选主题:网络,我们该怎么看你?)

11月份:《玩转数学》第二册第7课《走进古老的数学之谜》

12月份:机动(可根据学校活动开展相关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供选主题:我为社区做件事)

分月教研活动计划:

九月份:

1.制定综合实践活动计划;

2.综合实践活动老师集中学习“有效课堂”专辑;

3.校级层面的学生研究性成果评比活动。

十月份:

1.进行综合实践活动集体备课。

2.开设综合实践教研活动研讨课,各校区综合实践活动老师参与。

3.参加市举行的学生现场成果展示评比活动。

十一月份:

1.综合实践活动课堂研讨。

2.《花艳东漾》学生研究性学习成果集编印及送评工作。

十二月份:

1.教师综合实践活动方案评比。

2.综合实践活动课堂研讨。

一月份:

1.进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总结。

2.学生活动成果整理归档。

2009年3月1日

第四篇: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计划

一、指导思想

认真学习和贯彻国家《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以本地区的自然、历史、人文为研究背景,以学生的直接经验或实验为基础,以教师指导下的学生综合实践活动为载体,加强学科有效整合和教师文化沟通,帮助学生学习、掌握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更新教师与学生教育观念和教学方式,为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形成区域办学特色而不懈努力。

二、课程目标

(一)总体目标:

充分挖掘和有效利用区域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学科整合,学生实践,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

(二)具体目标:

1、亲近周围的自然环境,结合学科课程的学习,有效进行学科知识的整合与沟通,教育和引导学生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走进自然、主动实践,热爱自然,保护自然,初步形成自觉保护和合理开发周围自然环境的意识和能力。

2、考察周围的社会环境,自觉遵守社会行为规范,增长社会见识和行为辨析能力,初步养成服务社会意识和对社会负责的态度。

3、逐步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形成生活自理的习惯。初步具有认识自我、发展自我的积极的、科学的人生观。

4、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初步养成从事探究问题的能力。

三、课程设置及课时安排

四、具体工作及措施

(一)师资建设

由于我校师资力量薄弱,由班主任老师兼任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师。

1、加强教师培训

教师培训是综合实践活动有效实施的关键,学校要十分重视通过各种形式开展教师培训工作。通过培训促进教师教育观念转变同时,要鼓励、支持教师去研究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规律,提高开发与实施综合实践活动的能力。

2、注意开发利用多种教育资源

学校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充分开发和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包括校内资源、社区资源和学生家庭中的教育资源),落实课程计划的要求。要积极创造条件开发信息化课程资源,拓展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空间。

学校还要注意发展校外指导教师队伍,构建起指导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的人才资源库。

(二)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

在实施综合实践活动指导过程中要用新的评价理念与评价方式。反对通过量化手段对学生进行分等划类的评价方式,主张采用“自我参照”标准,引导学生对自己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各种表现进“自我反思性评价”,强调师生之间、学生同伴之间对彼此的个性化的表现进行评定、进行鉴赏。

1、评价理念

a、整体观

综合实践活动评价的整体观要求在评价中把课程、教学和评价进行统整,使它们融合为一个有机整体、贯穿到活动进行中去。

b、多元化

综合实践活动评价强调多元价值取向和多元标准,肯定学生与世界交往的多元方式。

c、过程性

综合实践活动评价要重视学生活动过程的评价,对学生进行评定的作业应该揭示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表现以及他们是如何解决问题的,而不仅仅是针对他们得出的结论。

2、评价方式

综合实践活动评价方式多种多样。在具体操作中,“档案袋评定”和“协商研讨式评定”等方法被认为是非常有效的评价方法。教师在运用这些方法时要注意用文字说明学生活动令人满意或需要改进的地方。

总之,教师要鼓励每个学生建立自己的综合实践档案,以便使学生深入的了解和肯定自己的能力,并能与其他人分享自我探索的体会及进步的喜悦

五、组织机构

学校成立以校长为中心的综合实践领导小组,在教导处、教研组的领导下开展工作。该活动具体由实践活动指导老师负责日常工作,各任课老师协同配合,确保活动正常有序地进行。

六、活动安排

1.9月:制订本学期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计划,组织教师学习《国家九年义务教育课程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和与综合实践活动相关的一些案例,激发学生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热情,召开家长会取得家长对综合实践活动的支持。

2.10月:指导学生确立研究主题,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xiexiebang.com范文网[CHAZIDIAN.COM]

3.11月:进行阶段性成果展示。

4.12月:四、五、六年级各推出一节研究课,大家谈体会。

5.关于下学期综合实践活动课开展研讨会

第五篇: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计划

王河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计划

一、指导思想

认真学习和贯彻国家《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以本地区的自然、历史、人文为研究背景,以学生的直接经验或实验为基础,以教师指导下的学生综合实践活动为载体,加强学科有效整合和教师文化沟通,帮助学生学习、掌握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更新教师与学生教育观念和教学方式,为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形成区域办学特色而不懈努力。

二、课程目标

(一)总体目标:

充分挖掘和有效利用区域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学科整合,学生实践,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

(二)具体目标:

1、亲近周围的自然环境,结合学科课程的学习,有效进行学科知识的整合与沟通,教育和引导学生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走进自然、主动实践,热爱自然,保护自然,初步形成自觉保护和合理开发周围自然环境的意识和能力。

2、考察周围的社会环境,自觉遵守社会行为规范,增长社会见识和行为辨析能力,初步养成服务社会意识和对社会负责的态度。

3、逐步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形成生活自理的习惯。初步具有认识自我、发展自我的积极的、科学的人生观。

4、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初步养成从事探究问题的能力。

三、课程设置及课时安排

按照《九年制义务教育课程计划(试验稿)》的规定,综合实践活动是小学3-6年级的一门必修课程,每周平均3课时。依据《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及《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学习指导》的精神,结合我校教学的实际,综合实践活动全校自小学三年级开始设置每周固定1课时,根据需要每周可加2课时的“1+2”课时设置。

四、具体工作及措施

(一)师资建设

由于我校师资力量薄弱,由班主任老师兼任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师。

1、加强教师培训

教师培训是综合实践活动有效实施的关键,学校要十分重视通过各种形式开展教师培训工作。通过培训促进教师教育观念转变同时,要鼓励、支持教师去研究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规律,提高开发与实施综合实践活动的能力。

2、注意开发利用多种教育资源

学校要因地制宜充分开发和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包括校内资源、社区资源和学生家庭中的教育资源),落实课程计划的要求。要积极创造条件开发信息化课程资源,拓展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空间。

学校还要注意发展校外指导教师队伍,构建起指导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的人才资源库。

(二)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

在实施综合实践活动指导过程中要用新的评价理念与评价方式。反对通过量化手段对学生进行分等划类的评价方式,主张采用“自我参照”标准,引导学生

对自己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各种表现进“自我反思性评价”,强调师生之间、学生同伴之间对彼此的个性化的表现进行评定、进行鉴赏。

1、评价理念

a、整体观

综合实践活动评价的整体观要求在评价中把课程、教学和评价进行统整,使它们融合为一个有机整体、贯穿到活动进行中去。

b、多元化

综合实践活动评价强调多元价值取向和多元标准,肯定学生与世界交往的多元方式。

c、过程性

综合实践活动评价要重视学生活动过程的评价,对学生进行评定的作业应该揭示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表现以及他们是如何解决问题的,而不仅仅是针对他们得出的结论。

2、评价方式

综合实践活动评价方式多种多样。在具体操作中,“档案袋评定”和“协商研讨式评定”等方法被认为是非常有效的评价方法。教师在运用这些方法时要注意用文字说明学生活动令人满意或需要改进的地方。

总之,教师要鼓励每个学生建立自己的综合实践档案,以便使学生深入的了解和肯定自己的能力,并能与其他人分享自我探索的体会及进步的喜悦

五、组织机构

学校成立以校长为中心的综合实践领导小组,在教导处、班主任的领导下开展工作。该活动具体由实践活动指导老师负责日常工作,各任课老师协同配合,确保活动正常有序地进行。

六、活动安排

制订本学期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计划,组织教师学习《国家九年义务教育课程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和与综合实践活动相关的一些案例,激发学生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热情,召开家长会取得家长对综合实践活动的支持,指导学生确立研究主题,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进行阶段性成果展示。

下载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基本模式(仅供参考)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基本模式(仅供参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的实施

    盘马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的实施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是一项过程开放、方法多样、主体多元的系统性工程。如何在充分把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理念的基础上,围绕课程总目标,......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指南2013.9.29

    潍坊市小学综合实践活动 课程实施指南 潍坊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目录前言 第一章教育部《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3-6年级)》摘要 第一节课程内涵 第二节课程目标 第三节课程内容 第......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工作汇报

    我校位于抚宁县茶棚乡,共有学生316人,均是农民子弟,属于典型的农村小学。我校自XX年开始,全面实施综合实践活动。作为由国家规定、地方管理、学校开发与实施的多级管理课程,综合......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总结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总结 一、课程落实 我校根据《义务教育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指导纲要》和课程设置计划要求,将综合实践活动时间安排到课程表中,3-6年级每班每周半天,1-2年级每......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总结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总结 安定区清溪小学 2008—2009第二学期 本学期我校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精神为指导,积极探索课程改革新路,进行校本开发,努力促进办学特色的形成......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案例

    提供一个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案例,并分析说明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哪些地方体现了对学科知识的应用与拓展?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案例 一、活动主题:收割小麦 二、活动背景:......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计划

    一、指导思想以素质教育理论为指导,全面贯彻全教会的精神,积极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的有关目标,根据市教育局教研室的工作要求,加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理念的学习力......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计划

    一、指导思想以素质教育理论为指导,全面贯彻全教会的精神,积极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的有关目标,根据各级教育局教研室的工作要求,加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理念的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