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卫生信息管理专业医学统计学教学改革探讨.doc
龙源期刊网 http://.cn
卫生信息管理专业医学统计学教学改革探讨 作者:周文君 孙晓凯
来源:《教育与职业·理论版》2009年第13期
[摘要]医学统计学是卫生信息管理专业学生学习过程中重要的专业课程之一。文章根据该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提出了在医学统计学教学中的一些建议,希望通过教学改革,提高学生在实践中正确应用医学统计学方法的能力。
[关键词]卫生信息管理医学统计学教学改革
[作者简介]周文君(1975-),女,江苏盐城人,盐城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卫生信息管理教研室主任,讲师,研究方向为公共卫生及卫生信息管理专业教学。(江苏盐城224005)孙晓凯(1978-),男,江苏盐城人,盐城市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慢性病科主管医师,研究方向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预防与控制及卫生统计学教学。(江苏盐城224002)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9)20-0144-02现代医药卫生科技信息化发展迅速,卫生信息管理科学的发展对卫生信息管理专业人员的素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医学院校培养的卫生信息管理专业学生需要面向各级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医院、医学信息部门、医学图书馆等部门,从事日常办公事务处理、病案管理、卫生信息资料、医学图书、档案管理等工作和计算机维护工作。①他们除了需要掌握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等医药卫生知识和程序设计、数据库管理等计算机知识外,还需要具有较好的统计学理论知识,能够熟练掌握部分统计软件的使用,以便为各级医药卫生机构提供信息和决策依据。为了提高医学统计学课程质量,培养卫生信息管理专业学生建立统计学观念,提高动手解决实际问题能力,近年来,盐城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对卫生信息管理专业的医学统计学的教学方法进行了探索与研究,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根据课程特点明确学习要求
1.课程特点。医学统计学是一门既有复杂理论知识,又有丰富应用技巧的医学专业基础课程。它是科研设计、资料的搜集、整理和分析的灵魂,可应用于居民健康状况评价、医疗卫生实践和医学科研等各个方面,涉及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等多学科领域。医学统计学内容主要是以医学理论及其研究内容为载体,应用数理统计学的理论和方法来阐述某个医学实际问题。②
2.学习要求。医学生学习医学统计学,并非要成为医学统计学的专业人才,其目的在于建立起统计学观念,学会从不确定性、机遇、风险和推断的角度去思考医学问题。对于卫生信息管理专业等非预防医学专业学生,特别是专科生,医学统计学的数学原理、公式推导等要求可以更加放宽,重点应放在统计方法的应用上。因此,我们要求学生学习医学统计学必须要牢固
树立起统计学观念,如生物性个体变异观念,各种医学指标独特和分类观念,抽样误差不可避免及各种条件下样本具有不同的误差观念,各种研究对象和研究方式含有不同变异的观念,等等。学习医学统计学的具体要求是:能够理解一些基本概念、基本原理;记住一些最基本的公式和界值;重点要掌握统计方法的适用条件、统计结果的解释;此外还要再加上认真的课后练习和上机实习。
二、系统安排教学重点
1.合理选择授课章节。目前,各地院校本科、专科生开设的医学统计学课程课时大多在50~100节课间,要在这有限的课时内讲完这么多的内容很不现实,所以各地学校要根据培养目标选择适当的章节为学生讲解。对于非预防医学专业学生,除了基本的概念、统计描述、概率分布、参数估计、t检验、卡方检验、非参数检验等医学统计学基础理论部分外,其他的理论部分,如实验设计、调查设计、复杂的相关与回归等章节可以不讲,留给有兴趣的同学自学,把更多的时间安排在课上讨论和实习课的操作上。对于卫生信息管理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除了基本统计学理论外,还应重点加上在日后信息统计工作中会常用到的关于各种率的概念、计算方法的章节。此外,还可以讲座的形式为学生介绍一些常用的、比较复杂的统计学方法。
2.明确教学重点。传统的统计学教学内容包括三个方向:一是基本概念和方法;二是公式的来源、推导和详细的手工计算步骤;三是统计结果的解释与分析。③传统的公式推导虽有利于对统计基本概念的理解,但对非统计专业的医学生来讲,冗长的公式推导已很难理解,更谈不上对它的记忆了。因此,对于统计公式,我们要求学生只要了解其直观意义、用途和应用条件,而不要求掌握其数学推导,教学内容的重点放在统计学基本原理、基本要领和逻辑思维上,而不是统计学方法的计算过程或数学算法的讲解上。同时,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各种数据处理软件和统计软件唾手可得,统计学计算也很容易实现,相反,统计学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的教学更显迫切。我们的教学重点是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对已有资料能够找到适合的统计方法,结合本专业知识解释统计结果。为此我们调整了一些教学内容,注重统计学基础、统计学思维、统计学操作能力的培养,同时利用优秀的统计软件,简化统计计算过程,强调统计方法的选择与报告信息的提取。例如,目前医学上常用的假设检验方法有十余种。我们要教会学生能够根据研究目的、资料类型选择最适宜的统计方法,如计量资料常用t检验、方差分析等方法;计数资料常用卡方检验;等级资料可用秩和检验等,同时还要注意各种检验方法的应用条件。
三、注重例题的练习
1.从例题入手,提高学生的认识。医学统计学的学习以理解为主,而一般医学院校的学生对数学的接触很少,因此,对于医学统计学这门课程,很多学生往往存在一种恐惧心理。为消除这种心理,使学生对之感兴趣,从实例入手是非常重要的。在理论教学课上讲授某个概念或方法之前先举个例子或提出问题,让学生给出自己的看法和解决思路,教师适当加以引导和启发,在解决这些问题的同时,再将统计学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融入其中。这里提到的实例,可以是教材中现有的例题或练习题,可以是统计咨询中碰到的实际问题,或医学期刊论著中的一些实例,也可以是日常生活中的某一现象。学生的思维经过这样一个由感性到理性,由具体到抽象的认识过程,减轻了接受抽象概念和方法的难度,加深了对书本内容的理解,还调动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对提高教学效果大有帮助。此外,大量例题的讲解和练习还有利于提高学生日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由于毕业后从事不同的工作岗位,对于大部分人来说,很多统计方法往往因用不到而不会使用,等实际工作中碰到时候便无从下手,这时他们便可查阅以往教材、参考书上的例题,与实际工作中的材料进行对比来获得合适的统计方法。
2.进行案例讨论,加深对常见错误的认识。统计方法的选择重点在于要根据设计类型、资料类型及分析目的选用适当的检验方法和检验统计量。我们在讲授各种检验方法时,不但重点强调各种方法的应用条件,还举出具体误用例子加以讨论,将常被误用的方法列举出来,供学生辨析,从反面吸取经验教训。比如常见误用有:配对t检验误用为成组t检验;多组均数比较应用方差分析及q检验误用为t检验;配对设计卡方检验误用为成组卡方检验;多个率比较应用行×列表卡方检验误用为四格表;应该用确切计算概率法误用为四格表卡方检验;等等。新版的“卫生统计学”教材每章都增加了“案例讨论”部分,教师减少了习题课时间,充分利用这些案例,给学生足够时间进行课堂讨论。案例讨论在不偏离主题的前提下,调动了每一个同学的积极性,又能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为今后的实际应用打下坚实基础,很受学生的欢迎。
四、使用统计软件提高教学质量
1.选择SPSS软件作为教学软件。计算机和软件技术的飞速发展避免了在医学统计工作中烦琐的计算过程和记忆复杂的计算公式,使得医学统计学的应用越来越易于实现。卫生信息管理专业学生之前接受过计算机基本知识的培训,很容易掌握软件的操作,因此开设统计软件实习课显得尤为必要。目前,国内外的统计软件众多,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从针对性、实用性的观点出发,我们选择了功能强大且易于掌握的SPSS软件作为医学统计学实习课的教学软件。SPSS是目前国际上最流行的、具有权威性的统计分析软件之一,它操作简单,无须编程,易学易用,可以直接读取Excle等数据文件,分析结果清晰、直观,可以直接复制到Word文档中,为学生使用带来极大的方便。④
2.精心安排实习课内容。实习课我们要求学生在计算机上学会应用该软件,能够在学习之后应用该软件独立完成实际资料的统计分析等工作。具体做法是,首先由实习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讲解,并在主机动态演示SPSS软件的操作过程,解释结果,然后让学生应用SPSS软件独立完成书本上或教师精心筛选的习题,并要求学生看懂计算机输出的结果,同时能对资料进行解释。我们重点让学生掌握的是一些基本操作(包括数据的输入和整理、变量的设置、转换等)、主要统计分析过程(包括描述性统计、t检验、方差分析、卡方检验、线性回归和相关分析、非参数检验)和基本统计图等内容,同时要求学生能理解输出的结果,合理解释统计结论中重点指标的含义。
3.避免盲目使用统计软件。统计方法选择的正确与否依赖于使用者对资料的了解程度与统计分析方法的掌握程度。而SPSS软件只是一种工具,它无法对统计方法的适应性做出判断,不能取代分析过程。如果不懂得选用正确的统计方法,而盲目使用计算机和统计软件,不管是什么研究类型的数据都简单地交给计算机处理,用计算机取代统计,那么大量的信息和统计数据将得不到有效的利用,势必造成统计方法的滥用和误用。另外,学生在课本上看到的是规范化的表格表示出来的资料,很容易选择适当的方法,而日常工作中往往不是这样,因此,如果学生对统计方法掌握不好,在实际工作学习中很容易出现滥用统计软件的情况。所以,我们教学中一再强调不能盲目的使用统计软件,而是要根据统计学原理选择合适的统计方法,然后再使用统计软件进行分析。
五、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医学统计学中的一些概念往往比较抽象,医学生经过医学课程的学习,往往习惯于观察、记忆、判断、操作等形象思维,对于统计中的抽象概念和逻辑推理难以理解,所以,能将医学抽象问题形象化非常必要。目前我们医学统计学课程大部分在电子教室上课,拥有便利的多媒体和网络教学条件。我们充分利用此条件,积极开展电脑模拟实验。学生只需修改几个参数便可直观地看到随机现象,了解统计规律,真正做到抽象概念形象化,复杂理论具体化。例如,不论原分布如何奇特,重复抽取大样本后,立即发现样本均数的分布接近正态(中心极限定理)。⑤通过教师在课堂演示和学生自己操作模拟实验,加深了学生对基本概念、基础理论的理解,架起了抽象理论与实际现象之间的桥梁,提高了教学质量,也为学生在课后对医学统计学基本概念进行复习提供了一个新的手段,又提高了学习兴趣。
统计学教学在培养医学生科学研究能力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医学院校开设统计学课程,要在数量、时间、深度和广度等方面紧密结合实际工作的需要,努力将学生学到的统计学知识转化为实际应用能力。教师也应根据专业培养目标,改进教学方法,利用先进教学设备,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效果。
[注释]
①钱海,沈清,等.卫生信息管理岗位能力及未来培训需求调查[J].卫生经济研究,2008,9(3):33.②陆守曾.医学统计学[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2:4.③于浩,陈峰,赵阳.信息时代医学统计学教学的特点与对策[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2(4):348.④金松玲.应用SPSS统计软件提高医学统计学教学质量[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06,8
(4):313.⑤方积乾.医学统计学(第5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
第二篇:原创: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医学方向)教学改革探讨
【摘 要】本文针对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医学方向)的办学特点,从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实践教学、师资建设等方面提出了专业教学改革的思想和方法。
中国论文网
【关键词】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专业建设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10)07-0087-02
【Abstract】For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Information Management and Information Systems Professionals(medical direction), this paper proposed the ideas and methods of the professional’s development form the training objectives, curriculum, teaching practices and teacher building.【Key words】Information Management and Information Systems Professional building Teaching reform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医学方向)是从医学图书情报专业发展而来的,从最初创建发展至今已有二十余年的历史。随着全球信息化的发展,社会对本专业的需求不断发生变化,对本专业的需求越来越凸现。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对本专业人才的需求,我们需要不断地、系统地思考本专业教学体系中各环节的内容,进行一系列专业创新改革,全面提高本专业人才素质。本文浅谈一下对本专业教学改革的一点认识。
一、确立科学的专业培养方案与人才培养模式
1998年教育部颁发了《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介绍》(以下简称《目录》),《目录》对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培养目标给出了明确的指向:“本专业培养具备现代管理学理论基础、计算机科学技术知识及应用能力、掌握系统思想和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方法以及信息管理等方面的知识与能力,能在国家各级管理部门、工商企业、金融机构、科研单位等部门从事信息管理以及信息系统分析、设计、实施管理和评价等方面的高级专业人才。”[1]明确人才培养模式,制定科学合理的培养方案,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基础和保障。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医学方向)在确定培养方案时应在《目录》指导下,借鉴国内外高水平大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培养方案,以提高特色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结合学校实际办学经验与特色,依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以本校毕业生就业市场需求状况为导向,对人才培养的定位与培养目标、教学环节设置、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设置、实践教学环节等进行充分思考,着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致力于建立适应我国医疗卫生领域的“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的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培养方案与人才培养模式,同时要充分体现本学科专业的发展前沿,增强课程的现实性、实用性及可操作性。
二、明确教学内容,改革课程体系,逐步完善专业教学计划。
为了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和机制改革,保证人才培养质量,做到与时俱进,必须明确专业教学内容、改革课程体系、修改并完善专业教学计划,不断吸收本学科领域的最新科技成果和教学成果,使教学内容体现经济、社会、科技发展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保证教学内容完整性、系统性和先进性。目前,我国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课程体系设计一般包括基础课、核心课、必修课、选修课4个层次。在《目录》中,开设了管理学原理、数据结构与数据库、信息管理学等16门课程为主要课程,并在这些主要课程中,选出8门重要课程作为核心课程,即:管理学原理、经济学、信息管理学、数据结构与数据库、信息组织、信息存储与检索、计算机网络、管理信息系统,这8门课程体现了本专业的本质特征。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医学方向)要在选择《目录》中设置的部分课程的基础上,根据实际情况增设医学专业部分基础课与专业课,增强学生的医学背景,更好地为医学信息领域服务。
要积极不断地探讨课程体系改革,创建实践性强、可根据社会发展及时调整的课程体系,并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需要,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将新知识、新理论和新技术充实到教学内容中,为学生提供符合时代需要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通过推进学分制、加大选
凤凰平台 iyd
修课比例、增加实验与实践时数等,增加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拓宽学生知识面,提升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利用网络共享教育资源,广泛使用国家及各省级精品课程,充分利用校级精品课程与优秀课程,并创造条件与其他高校联合,使学生能够实现跨校选修课程,使学生享受更多的优质教学资源,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在课程设置上采取“核心课程+课程模块”的方式,确定最基本的必修课程,其余课程根据性质进行分类,放置在课程模块中,学生在完成必修课程的基础上,可从课程模块中任选部分课程,课程模块中可针对市场需求设置实用性、针对性较强的课程,一方面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另一方面为学生提供就业方向选择机会,为其走向社会奠定基础。
三、强化实践教学环节,重视能力的培养。
为了培养复合型高素质的医学信息管理人才,实践教学环节是不可忽视的重要一环。实践教学是巩固理论知识和加深对理论知识理解的有效途径,是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掌握科学方法和提高动手能力的重要平台。通过鼓励学生开展社会调查、社会实践活动,参与科学研究,进行创新性实验和实践等专业实践方式,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锻炼学生的创新意识,进而大大提升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针对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医学方向)的特点,实践教学环节应以理论培养体系为主体,结合就业能力需求,同理论培养体系相结合,构建一个多层次、多角度的综合实践培养体系。针对理论培养体系的内容,将本专业的实践体系分成课程实践、社会实践、综合实践、创新实践四个层次,[2]在专业教学计划中,安排各个层次的实践环节,每个层次分别从多个角度进行构建,以满足本专业培养复合型人才的需求。
加强实践教学,要大力搭建良好的实践平台,一方面建立功能比较齐全、设备比较先进、软件配置合理的分析与设计实验室,另一方面积极发展社会资源,建立相对稳定的专业实习和毕业实习等社会实践基地,引入以能力为基础的CBE(Competency Based Education)教学模式,[3]加强产学研密切合作,拓宽大学生校外实践渠道,与社会、行业以及企事业单位共同建设实习、实践教学基地。根据学生今后的专业岗位所需的能力设计教学内容体系,强化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动手操作的能力。
四、加强师资建设,完善知识结构。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教学是教师的首要工作,教师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教师作为专业领域中的引路人,对学生专业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因此,为了保证医学信息管理人才的质量,必须加强师资建设。医学模式的转变使得医学信息管理专业也面临变革。面对这些变革,教师首先应在思想上变更传统观念,明确培养适应现代信息社会发展的医学信息管理人才,捕捉现代社会对医学信息人才要求的变化,有针对性地选取教学内容,采取恰当的教学方法;其次,教师要不断调整、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注重将学科前沿知识和交叉学科的知识渗透到教学内容中,以适应时代的要求和专业的发展;[4]再次要积极投身教学改革,改进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大力推进启发式教学,努力取得高水平教学改革成果。此外,专业要重视兼职教师队伍建设,积极聘请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和高水平专业人才承担教学任务和开设讲座。聘请的专家可以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给学生带来有价值的实践知识,这对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是必要且有益的补充。
实际上,专业建设的过程就是一个专业教学不断改革、创新、完善的过程。21世纪是信息的社会、知识的社会、快速发展的社会,为了保持长久的发展必须建立一套科学完善的专业改革制度。适时地形成完善的专业教学体系,是专业教学改革的核心任务。我们要认真探索恰当的课程设置方案,根据“厚基础、宽知识、强能力、高素质”的标准,构建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医学方向)人才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当然只有这些还是不够的,要想真正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要充分调动广大师生的创新积极性,不断加强专业教学改革的创新研究,师生共同努力,构建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医学方向)美好的明天。
凤凰平台 iyd
参考文献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徐建国、逄锦荣.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创新建设研究[J].现代情报,2007(10):74~77龚花萍、沈玖玖.中外信息管理专业教学模式比较[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7(5):55~57刘 青、王俐良.中美信息管理学教育比较与启示[J].情报理论与实践,2006(1):15~19
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文地址:
凤凰平台 iyd
第三篇:卫生信息管理专业
卫生信息管理专业
一般来讲卫生信息管理专业的就业方向是各级医疗卫生机构、计划生育机构以及卫生行政管理部门的管理岗位。
不过咱们中国社会是个人情社会,你如果没有关系很难一下子在这种公共部门里找到特别好位置的,而去医院是比较能够实现自我价值的地方了。A 医务科工作职责
一、拟定医疗工作计划和进行医疗工作总结。
二、协助主管院长对诊疗工作计划组织实施和检查各级医、技人员执行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规程等工作情况。
三、教育与组织各级诊疗人员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政策和法规,提高职业道德水准和服务质量。
四、采取有效措施,防范医疗事故及差错的发生,对发生的医疗纠纷和医疗差错、事故进行调查、报告和处理。B医院信息科工作职责 信息科科长职责
在院长领导下,负责医院信息网络系统管理,医院内外有关信息的收集,整理,反馈,上报有关上级部门的领导和管理工作.拟定有关业务工作计划,经主管院长批准后,组织实施,经常督促检查,按时总结汇报.负责组织检查落实网络正常运行,按时完成各种统计报表,回收,整理,保存,利用有关资料,及时传递资料信息.组织全院信息网络,及时收集,传递院内外有关信息,综合上报领导,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为临床,医技科室提供医疗技术新进展情况.领导所属人员的政治学习,组织好业务学习.制定科室工作计划,做好工作总结,认真搞好每季综合效益分析.按照国家规定,做好某些信息方面的保密工作.c医院人事科工作职责
1.负责制定全院人力资源长远规划和人事分配制度改革政策措施。
2、负责全院机构设置,人员编制的申报,审批、审定工作。3.负责全院中层干部的组织考察、任免管理工作。
4.负责高层次人才队伍的培养、引进、使用和管理工作。5. 负责全院专业技术职称评审聘任工作。
6. 负责各类新职工录用、定职、考核、培训工作。7. 负责全院人员调配,办理调进、调出手续。
8、负责全院职工的工资、津贴、补贴的核实发放和工资调整,福利费的分配使用及医疗卫生津贴、独生子女费等审核。
9、负责全院职工的日常考勤、考核、考试及奖惩工作。
10、负责办理全院职工的请假、休假、退休、辞职、停薪留职、延聘、返聘等事项。
11、负责病故、殉职人员的丧葬抚恤,遗属补助等工作。
12、负责全院计划外临时用工招聘与管理工作。
13、负责填报各类人事统计报表。
14、管理全院职工的人事档案和专业技术档案。
15、处理有关人事方面的来信来访、外调、函调的接待回复工作。
16、负责出国人员的政审和出国人员的管理工作。
17、办理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d病案科 以病案管理为主。包括门诊挂号、门诊病案、住院病案保存、X线片、CT片保管、住院病案整理、疾病分类编码、病案...门诊部对直接隶属单位,除行政领导外,还要支持和促进学科的建设和发展以及工作职责,服务质量的检查指导。
说了这么多,其实最重要的是不论你去哪一个科室,只要你一步一步,脚踏实地干,你就能学到很多东西,将来的晋升是必然的卫生信息管理专业
一、专业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较高综合素质及医学、管理学基本理论知识和计算机应用能力,掌握现代病案管理、疾病分类知识及卫生信息资源管理的基本技能,能在各级各类医药卫生系统机构从事相关信息资源的开发、分析、利用和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技术人才。
二、主干课程
人文社会类课程、医学基础类课程、管理学基础课程、卫生信息管理专业课程
三、就业面向
主要在医药卫生行政部门、各级各类医药卫生机构及信息情报机构等从事医药卫生信息的开发、应用与管理工作。亦可从事其它系统的信息管理及行政管理工作。
一、培养目标
卫生信息管理专业是培养从事卫生管理技术的中等技术人才。毕业后在各级医药卫生单位从事卫生信息管理相关技术工作。
具体培养目标: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一定职业能力的高素质中等专业人才。本专业学生应当具有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以及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具有基本的科学文化素养,掌握卫生信息管理信息管理专业必须的文化知识和比较熟悉的职业技能,具有继续学习的能力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立业能力。
二、业务要求
经过三年学习,应达到下列的基本业务能力:
1、掌握必需的文化基础知识。
2、掌握必需的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知识。
3、具有应用计算机处理信息的能力和一定的英语水平。
4、能运用统计学的方法,为各级卫生行政及医药卫生机构提供信息和决策依据。
5、具有从事卫生信息管理、疾病分类工作的能力。
6、具有从事挡案管理、办公室常规工作和从事图书资料管理的能力。
7、具有一定的社会医疗保险知识。
8、具有一定的社会学知识,协作精神和人际沟通能力。
三、课程设置
课程按照国家颁发的教学大纲进行设置。开设的课程主要有:
1、基础文化课,主要提高学生的文化基础知识,为专业课的学习奠定扎实的基础,同时,我校还组织在校学生参加英语、计算机等级考试以及化学技能证书考试,为学生今后继续升学就读高职院校创造必备条件:主要开设的课程有德育、体育与健康、英语、数学、物理学、语文等课程。
2、专业基础课:主要为后继的专业课学习奠定基础,主要课程有:解剖生理学基础、免疫学基础与病原生物学、病理学基础、临床医学概要等课程。
3、专业课,主要课程有:计算机应用、网络技术、国际疾病分类、社区卫生管理、挡案管理、卫生统计学、流行病学概论、医学信息检索、卫生信息管理、办公现化代技术等。
4、选修课:我校根据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与特点,利用课余时间开设选修课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学习的兴趣选择修读部分的课程。主要开设的选修课有:医学学习方法、医学写作、医学概述、遗传与优生、美育、人际沟通、公共关系学常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医学伦理学、中医基础知识、营养与膳食、急救医学等。
5、毕业实习:由学校统一安排毕业实习一年,主要是在二级以上医疗卫生单位及社区的相应部门进行实习。
第四篇:高职高专卫生统计学教学改革研究报告
龙源期刊网 http://.cn
高职高专卫生统计学教学改革研究报告 作者:徐凤
来源:《科技创新导报》2012年第12期
摘 要:目前从高职高专院校的教学和学生学习状况分析来看,《卫生统计学》的学习效果不太令人满意,有必要针对原因进行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的改革,以专业为导向,结合专业特点,充分利用流行病学调查的方法,帮助学生通过实践获得统计资料,采取相应的统计方法,对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和评价,使学生在感性认识基础上达到理性认识。不但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了学习热情,还引导学生建立统计思维,科学地处理问题,在夯实理论的同时熟练掌握了统计分析的技能,并能有效地应用于实践中。
第五篇:医学统计学
A.总体中任意的一部分B.总体中的典型部分
C.总体中有意义的一部分
1、measurement date2、coefficient of variation(变异系数)
3、sampling error(抽样误差)
4、linear correlation coefficient(直线相关系数)
5、population(总体)
D.总体中有价值的一部分E.总体中有代表性的一部分
5、以下检验方法属非参数法的是。
A.T检验B.t检验C.u 检验D.F检验E.以上都是
6、样本含量的确定下面哪种说法合理。
A.样本越大越好B.样本越小越好C.保证一定检验效能条件下尽量增大样本含量D.保证一定检验效能条件下尽量减少样本含量E.越易于组织实施的样本含量越好
7、对计数资料进行统计描述的主要指标是。
A.平均数B.相对数C.标准差D.变异系数E.中位数
1、用样本推论总体,具有代表性的样本指的是
A.总体中最容易获得的部分个体B.在总体中随意抽取任意个体 C.挑选总体中的有代表性的部分个体D.用配对方法抽取的部分个体 E.依照随机原则抽取总体中的有代表性部分个体
2、计量资料,计数资料和等级分组资料的关系是。A.计量资料兼有计数资料和等级分组资料的一些性质B.计数资料兼有计量资料和等级分组资料的一些性质
8、由两样本均数的差别推断两总体均数的差别,得到此差别具有统计意义的结论是指
A.两样本均数差别有显著性B.两总体均数差别有显著性
C.两样本均数和两总体均数的差别都有显著性
D.其中一个样本均数和它的总体均数差别有显著性
9、说明某现象发生强度的指标为。A.构成比B.相对比C.定基比D.环比E.率
10、配对设计的秩和检验中,其H0假设为。A.差值的总体均数为0B.差值的总体中位数为0C.μd≠0D.Md≠0
C.等级分组资料兼有计量资料和计数资料的一些性质 D.计数资料有计量资料的一些性质E.等级分组资料又称半计数资料
3、总体率95%可信区间的意义是。
A.95%的正常值在此范围B.95%的样本率在此范围
C.95%的总体率在此范围D.总体率在此范围内的可能性为95%E.样本率在此范围内的可能性为95%
4、为了由样本推断总体,样本应该是。
命题组组长签字:第页(本试卷共4页)
E.μ1≠μ211、单因素方差分析中,不正确的计算公式是。A.SS组内=SS总-SS组间B.v总=v组间-v组内C.MS组间=SS组间/v组间D.MS组内=SS组内/v组内E.F=MS组内/MS组间
12、方差分析中,组内变异反映的是。A.测量误差B.个体差异
C.随机误差,包括个体差异及测量误差D.抽样误差E.系统误差
13、对统计图中的的坐标有如下规定。
A.所有统计图的纵坐标都必须从零点开始B.所有统计图坐标中都不能有折断线
C.条图、线图、直方图的纵坐标必须从零开始D.线图、直方图的纵坐标必须从零开始E.条图、直方图的纵坐标必须从零开始
14、制统计图时要求。
A.标题应说明图的主要内容,一般在图的上方B.纵横两轴应有标目,一般不注单位C.纵轴尺度必须从零开始
D.直条图和线图,其长宽比例一般取5:7E.以上都不对
15、下列关于医学参考值范围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A.排除了有关疾病等因素对所研究指标有影响的正常人的解剖、生理、生化 等数据的波动范围
B.没有任何疾病的人的解剖、生理、生化等数据的波动范围C.习惯确定只包含95%或99%的人的界值来源:D.根据专业知识确定取单侧界限或双侧界限E.资料为正态分布时,可用正态近似法计算
16、各观察值均加(或减)同一数后A.均数改变,标准差不变B.均数不变,标准差改变
C.两者均不变D.两者均改变
E.根据实际资料而定
17、统计工作的步骤为
A.统计研究调查、搜集资料、整理资料、分析资料B.统计资料收集、整理资料、统计描述、统计推断C.统计研究设计、搜集资料、整理资料、分析资料D.统计研究调查、统计描述、统计推断、统计图表E.统计研究设计、统计描述、统计推断、统计图表
18、两个样本率判别的假设检验,其目的是。A.推断两个样本率有无差别B.推断两个总体率有无差别
C.推断两个样本率和两个总体率有无差别
D.推断两个样本率和两个总体率的差别有无统计意义E.推断两个总体分布是否相同
19、假设检验过程中,下列哪一项不可以由研究者事先设定。A.所比较的总体参数B.单侧或双侧检验C.检验水准D.P值E.以上都不对 20、统计资料的类型包括。
A.频数分布资料和等级分类资料B.多项分类资料和二项分类资料C.正态分布资料和频数分布资料
D.数值变量资料和等级资料E.数值变量资料和分类变量资料
21、有关离散度指标意义中,描述不正确的是。A.数值越大,说明个体差异越大B.数值越大,说明观察值的变异度越大C.数值越小,说明平均数的代表性越好D.数值越小,说明平均数的代表性越差E.应与平均数结合起来进行分析
22、秩和检验和t检验相比,其优点是。
A.计算简便,不受分布限制B.公式更为合理C.检验效能高D.抽样误差小E.第二类错误概率小
23、总体标准差描述的是。
A.所有个体值对总体均数的离散程度B.某样本均数对总体均数的离散程度C.所有样本均数对总体均数的离散程度D.某些样本均数对总体均数的离散程度
E.所有某个含量相同的样本均数对总体均数的离散程度
24、比较身高和体重两组数据变异度大小宜采用。A.变异系数B.方差
C.极差D.标准差E.四分位数间距
25、当样本例数相同时,两组计量资料的成组t检验与配对t检验相比,一般情况下为
A.成组t检验效率高一些B.配对t检验效率高一些C.两者效率相等
D.大样本时两者效率一致E.与两组样本均数的大小有关
26、样本的两变量(X,Y)的相关系数r=0时,说明。(B)A.两变量不存在任何关系
B.两变量间不存在直线关系,但不排除存在某种曲线关系
C.两变量间存在相互关系的可能性很小D.两变量必然存在某种曲线关系E.两变量间的关系不能确定
27、在标准差与标准误的关系中。A.二者均反映抽样误差大小
B.总体标准差增大时,总体标准误也增大
C.样本例数增大时,样本标准差和标准误都减小
D.可信区间大小与标准差有关,而参考值范围与标准误有关E.总体标准差一定时,增大样本例数会减小标准误
28、说明两个有关联的同类指标之比为。
A.率B.构成比C.频率D.相对比E.频数
29、下列观测结果属于等级资料的是(D)
A.收缩压测量值B.脉搏数 C.住院天数D.病情程度 E.四种血型
30、收集资料不可避免的误差是
A.随机误差B.系统误差 C.过失误差D.记录误差 E.仪器故障误差
31、算术均数与中位数相比,其特点是
A.不易受极端值的影响B.能充分利用数据的信息C.抽样误差较大D.更适用于偏态分布资料E.更适用于分布不明确资料
32、描述一组对称(或正态)分布资料的变异程度,用(A)较好
A标准差B 方差C 离均差平方和D 变异系数E以上都可以
33、变异系数主要用于
A.比较不同计量指标的变异程度B.衡量正态分布的变异程度
C.衡量测量的准确度D.衡量偏态分布的变异程度
E.衡量样本抽样误差的大小
34、正态曲线下,从均数μ到μ+1.0σ的面积
A、45%B、90%C、95.00%D、47.5%E、34.14%
35、方差分析的基本思想和要点是
A.组间均方大于组内均方B.组内均方大于组间均方 C.不同来源的方差必须相等D.两方差之比服从F分布 E.总变异及其自由度可按不同来源分解
36、多组均数比较的方差分析,如果P0.05,则应该进一步做的是 A.两均数的t检验B.区组方差分析C.方差齐性检验D.q检验 E.确定单独效应
37、两样本均数比较,检验结果P>0.05说明(D)
A.两总体均数的差别较小B.两总体均数的差别较大C.支持两总体无差别的结论D.不支持两总体有差别的结论E.可以确认两总体无差别
38、计算标准化死亡率的目的是(D)
A.减少死亡率估计的偏倚B.减少死亡率估计的抽样误差 C.便于进行不同地区死亡率的比较D.消除各地区内部构成不同的影响 E.便于进行不同时间死亡率的比较
39、标准化后的总死亡率:
A、仅仅作为比较的基础,它反映了一种相对水平B、它反映了实际水平
C、它不随标准的选择变化而变化 D、它反映了事物实际发生的强度 E、它反映了实际率的水平
240、利用检验公式不适合解决的实际问题是(C)
A.比较两种药物的有效率B.检验某种疾病与基因多态性的关系 C.两组有序试验结果的药物疗效D.药物三种不同剂量显效率有无差别 E.两组病情“轻、中、重”的构成比例
41、对医学计量资料成组比较, 相对参数检验来说,非参数秩和检验的优点是(A)A.适用范围广B.检验效能高 C.检验结果更准确D.充分利用资料信息 E.不易出现假阴性错误
42、对于计量资料的比较,在满足参数法条件下用非参方法分析,可能产生的结果是(B)
A.增加Ⅰ类错误B.增加Ⅱ类错误C.减少Ⅰ类错误D.减少Ⅱ类错误 E.两类错误都增加
43、对于两组资料的比较,方差分析与t检验的关系是(E)A.t检验结果更准确B.方差分析结果更准确 C.t检验对数据的要求更为严格D.近似等价 E.完全等价
44、四格表如有一个实际数为0(C)A、就不能作χ2检验
B、就必须用校正χ2检验
C、还不能决定是否可作χ2检验 D、肯定可作校正χ2检验 E、肯定不可作校正χ2检验
45、行×列表的χ2检验中,P<0.05说明(D)A、被比较的几个样本率之间的差异均有显著性 B、样本率间的差异没有显著性
C、任意两个率之间的差异均有显著性 D、至少某两个样本率间的差异有显著性 E、只有两个样本率间的差异有显著性
46、两数值变量相关关系越强,表示(B)
A.相关系数越大B.相关系数的绝对值越大 B.回归系数越大C.回归系数的绝对值越大 E.相关系数检验统计量的t值越大
47、t分布比标准正态分布(D)
A、中心位置左移,但分布曲线相同 B、中心位置右移,但分布曲线相同 C、中心位置不变,但分布曲线峰高
D、中心位置不变,但分布曲线峰低,两侧较伸展 E、中心位置右移,但分布曲线峰高
三、判断题(10分)
1、相关系数r=0.98,说明两变量密切正相关(对)
2、构成比资料可以选用圆图和条图(错)
3、标准差和标准误都是反映变异程度大小的指标(错)
4、多个样本均数的两两比较可以用成组的t检验(错)
5、正常值范围属于统计描述,可信区间的估计属于统计推断(对)
6、、数值变量资料的标准差一定比均数小(错)
7、等级资料比较宜用秩和检验。(对)
8、两变量的相关分析中,若散点图的散点完全在一条直线上,则r=1(错)
9、对统计图中的的坐标所有统计图的纵坐标都必须从零点开始(错)
10、非参数统计进行假设检验要求的条件是总体是正态分布(错)
四、简答题(25分)
1、医学参考值范围和可信区间的区别(5)
2、非参数检验的适用条件(5)
3、标准正态分布曲线下的面积规律(5)
4、标准差与标准误有何区别?(5分)
5、描述数值变量集中趋势的指标有哪些?适用条件分别是什么?(5分)
五、作图(10分)
某药治疗老年慢性气管炎的近期疗效结果如下:
1、单纯型共221例,其中按病情分为重、中、轻,分别观察了136例、54例、31例;疗效:治愈60人、显效98人、好转51人、无效12人,有效率94.6%。
2、喘息型共182例,其中按病情分为重、中、轻,分别观察了93例,56例、33例;疗效:治愈23人、显效83人、好转65人、无效11人,有效率94.0%。请根据题目要求做出合适的统计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