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孝老爱亲—冯云
爱心盈盈 亲情融融
——记贺兰三中“孝老爱亲”模范冯云老师
先进事迹材料
2012年11月23日
爱心盈盈,亲情融融
———孝老爱亲模范冯云同志先进事迹材料
明孝道,知荣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大力提倡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构建和谐社会主义的今天,冯云同志以孝道为荣,以奉献为荣,几十年如一日,将自己的爱心一点一滴地倾注到母亲身上,他用赤诚孝心,对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做出了美好的诠释。
冯云老师,男,现年46岁,大学本科,是贺兰三中一名英语教师,兼英语教研组组长,在工作中他爱岗敬业,任劳任怨,多次受到领导和同事们的好评;在生活中,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为人儿,为人夫,为人父的高贵品质,在平凡的生活中演绎着点点滴滴的亲情故事。
一、常怀一颗孝顺之心
冯云虽然每天工作很忙----兼任英语教研组组长,同时带领全组老师忙于区级课题《农村学生英语课堂生活化的研究》相关资料的整理与收集,但是在他心里:父母一辈子经历的苦难不可胜数,孝敬老人,赡养父母是一个人做人最起码的标准,人人都要有一颗孝敬父母的心。
良知不仅仅要埋在心里,更重要的是要落实在行动上,特别是自从冯云的母亲因多年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而急需手术——搭支架的一个月里,其他儿子又不在身边,母亲急需人昼夜护理。为了更好地照顾老人,他多方打听,为父母在县城离自家不远的居安苑买下了一套一楼两室一厅的经济适用房。平时一下班,他及时赶往父母家,如果老人有不舒服或者有个头疼脑热时,他就及时请医生、买药、煎药等,忙个不亦乐乎。为了父母的晚年幸福,他一有时间就到父母房间,陪老人看电视、聊天、多次给生病的母亲洗头、洗脸、洗脚,剪指甲,精心关照父母亲的饮食起居。
常言道:久病床前无孝子,但是在多年的漫长岁月里,冯云同志是无怨无悔地践行着他的贤孝美德,成为一方楷模。
2007年冬季,时逢瑞雪过后,寒风料峭的“三九”寒天。一天傍晚,他发现母亲的状态不正常,已卧床不起一周,就急速联系车辆,将老人及时送往宁夏附属医院,经过了一周的抢救,老人恢复了清醒状态,又经过了十多天的治疗,才出院回家修养。在母亲住院期间,他与家人寸步不离地守护在母亲身边,每天打点滴换药,擦洗身体,搀扶老人大小便,从不嫌弃老人,从没有一句怨言,相反,还经常安慰老人。多年来,老人多次从死亡线上挣扎回来,每次他都这样守护在母亲身边。
常言道:“顺者为孝”,老人上了岁数,话多唠叨是经常的,每当这个时候,他就对妻子儿子说,不要和老人计较小节,尊敬老人是我们的传统美德。虽有时我们年轻人不爱听,但绝无恶意,我们要耐心听,等听完再做解释,这样就会化解某些误会。下班后的他,就立刻赶往父母家,帮父母收拾房间,做饭,休息日陪着老人聊聊天,散散步。他对孝的理解是:“老人把儿女养大不容易,儿女为了老人的健康和幸福,应该付出最大的努力和代价。”他矢志不喻的用自己的大爱将多病的母亲、高度近视的父亲的舒心和快乐始终放在首位,以自
己崇高的道德素养演绎着人间纯真的孝道情怀。
二、常怀一颗慈爱之心
做为一名教育工作者,他深知知识的重要性,即使工作再忙,负担再重,他也从不放松对儿子的教育。他时常教育儿子,学心要刻苦,生活要俭朴,对人要和善、对长辈要尊敬、做人要诚实、做事要诚信,并在很多方面通过言传身教的方式教育儿子。身教重于言教,在他的感召下,儿子养成了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小小年纪就充满了孝心,爱心,上进心,有好吃好喝的总是先拿给长辈吃,坐公交时遇到老人总是让出自己的座位,于是儿子多次被评为“三好学生”“好少年”等。
三、常怀一颗关爱之心
冯云同志一直把陶行之先生的“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作为自己教育生涯的航标。工作中,他恪守师德,为人师表,认真备课授课,用真诚和爱心对待每一位学生,他把学生看成是自己的孩子。
冯云同志从不摆架子,论资格,待人处事公正民主,宽厚仁和,而且关心教师,多年来在荣誉面前从不争,乐于为教师排忧解难。情系师生,乐于助人。2007年,一位中年教师不幸身患绝症,他曾携妻子儿子一道多次去医院看望,并且全家为这位病重的老师一次性捐款500元。
冯云同志深怀爱老之心,恪守敬劳之德,力行孝老之举,以责任体现孝道,从点滴小事做起,践行传统美德,为老人送温暖,为家庭谋和谐。在冯云同志的身上我们看到了许多中华儿女的优秀传统美德
——孝敬老人,诚实守信、无私奉献、积极乐观、勇担责任。他用自己的爱心、孝心、责任心,构筑了一个和谐的大家庭。
第二篇:孝老爱亲 吴绪云
孝老爱亲的好媳妇
吴绪云,平利县八仙镇百好河村的一名普通妇女。1988年,23岁的她和本组青年杨胜满结婚,成为一名普普通通的农村媳妇。二十多年来,从青春年少到早生华发,从痛苦绝望到竭力拼搏,她一路坎坷一路歌,用至孝至爱撑起了一个贫困多难的家庭,成为当地群众赞不绝口的佳话。
不嫌弃,胜似亲女待公婆
丈夫家住在百好河村五组谭家湾脑,离岚镇公路30多公里,其中要走8公里山路。婆家只有三间土墙房屋和几亩土地。杨胜满兄弟两个,分家后父亲跟他生活。婚后不久丈夫就到外面打工挣钱,把家里的一切都留给了吴绪云。
公公一个人很孤独,吴绪云经常把婆婆从弟弟家里接过来和公公一起生活,让两位老人相互作伴。婆婆怕给她增加负担,她就对婆婆说:“你们辛苦了一辈子,老了更要在一起。再说照顾父母是丈夫和我的应该做的,只要你们晚年幸福,一点负担也算不了什么”。时间长了,她就把婆婆也长久留了下来。
公婆年龄都大了,为了能够让他们安享晚年,让丈夫放心,她在家精心照料着老人。家里条件差,她却把节省出来的钱尽量用在老人身上,每年都要为二老添几件新衣服,她自己却总是穿旧的。她常变着花样做各种可口的饭菜,让老人吃好,而自己却常吃剩饭。用她的话说“老人年纪大了,吃不了多少,能够让老人吃饱穿暖是最起码的孝顺。”
老人有很多事不能够自理,她主动承担下来。衣服脏了,她给洗;床单被褥脏了,她给换;指甲长了,她给剪;头发长了,她请人上门给理,在她无微不至的照料下,老人的身体一直很健康,过得很幸福。他们只要和村里人聊天,总要先夸夸自己的好儿媳,这让村里其他老人羡慕不已。
2005年,84岁高龄的公公安详地离开人世,3年后,83岁的婆婆也含笑离开。她精心照顾老人、孝顺老人的事迹在村里传开了,人们都说像她这样不嫌弃并且孝顺老人的媳妇,就是亲生儿女也是比不上的。
不放弃,穷尽一切医病夫
经过吴绪云和丈夫多年的苦心经营,家里终于有了一点儿积累,儿子也慢慢长大了。他们打算在百好河口新农村安居点建新房子,离开谭家湾脑这个穷地方。她憧憬着幸福的生活,也相信只要自己和丈夫努力着,这一切都会实现。
然而,吴绪云怎么也没想到灾难会发生在自己身上。2009年的一天,丈夫突然昏迷不醒,送到医院,检查结果是“神经性脑肿瘤”。家里的顶梁柱出了大问题,吴绪云哭过、绝望过,但现实逼得她不得不坚强起来,她擦干眼泪告诉自己一定要坚强,现在丈夫需要自己,儿子需要自己,自己一定要撑起这个家。她四处求医,医生告诉她丈夫的病治疗相当困难,可能会留下后遗症,丧失生活自理能力,一辈子需 要人照顾,并且后期费用很大,让她考虑要不要治疗。“治,一定要治,就是把家卖了也要治”她斩钉截铁地说道。
家里准备盖房和儿子上大学的钱全被拿了出来,但在高达十几万的医疗费用下,显得微乎其微,无奈之下她把刚办完手续的宅基地抵押出去,借钱凑够丈夫的治疗费用,让丈夫接受最好的治疗。
在丈夫住院的日子里,她不分昼夜地守在病床前,喂水、擦身、端屎倒尿,精心照顾着。一个月下来,自己瘦了一圈,丈夫的病情得到稳定,钱也花完了,她不得不接受医生的建议,让丈夫出院回家恢复。
回家后她到处向人打听能够治疗这个病的老中医,只要有一线希望,她就请大夫上门治疗。在她的坚持下,丈夫一天天好转,慢慢得已经能够自己扶着墙走路和吃饭了。医生都说这是个奇迹。
苦创业,为夫康复再给力
2010年7月18日,一场暴雨导致她家屋后的山体滑坡,原本破旧的土墙房屋严重致危,随时都有可能倒塌。吴绪云决心要搬迁到30公里外河口灾民安臵点,圆自己和丈夫盖新房的梦,同时也方便大夫上门为丈夫检查治疗,这样更有利于他的恢复。决心已下,但她又迟疑了,行动不便的丈夫怎么办,万一房屋垮了,会把他塌死的。吴绪云始终放心不下的是丈夫。两难之际,她请人在家对面的山坡上搭建了一 个临时窝棚,并花钱请人来照顾丈夫,安顿好丈夫后才开始盖房。建房期间她始终不放心丈夫,每天收工后总要赶回去照顾丈夫,第二天早上赶在工人上工前回到工地。经过大半年的辛苦,一栋二层楼房终于建好。
房子盖起后,为了留在丈夫身边照顾,她利用自己房屋办起了“红红火火”农家乐。由于她待人热情、饭菜物美价廉,农家乐生意很好,平均每天有50多元的净收入。这基本上能够维持丈夫每个月三百多元的药费和家里开支并且略有余钱。懂事的儿子也在高中毕业后选择外出打工帮助母亲。
生活环境改变了、家庭收入稳定了,丈夫心情变好了,病情好转了,已经能够自理生活了。现在,在她家里总能见她精神很佳的丈夫热情地和人打招呼,让人很难想象这是一个曾经患了重病的人。
为了给丈夫治病以及盖房,吴绪云总共向别人借了十万元的款,但她不担心,她相信通过自己和儿子的努力,总有一天,家会红火起来,她也会再将丈夫送到医院接受治疗,让丈夫彻底好起来。
吴绪云,这个平凡而又伟大的农村妇女,她用至孝显示着超越平凡的勇气;用至爱诠释着生活的真谛;她让中华民族五千年来传承的道义得到见证和发扬。
第三篇:孝老爱亲
各位领导、各位同志:
大家好!欢迎来到今天的“道德讲堂”。道德讲堂,讲述身边好人的道德故事,分享身边好人的道德感悟。我是主持人***,今天道德讲堂的主题是“孝老爱亲”。
孝老爱亲,顾名思义就是要孝敬老人爱护亲人。孝老爱亲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有助于促进家庭和睦,社会和谐,也是现代中国人的基本修养。现代社会崇尚文明,更需要把尊老爱亲的优良传统发扬光大。道德楷模评选里有一条规范,就叫孝老爱亲,是孝敬的意思。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期道德讲堂,更加深入地体会何为孝老爱亲。
本次道德讲堂共有八个环节分别是“自我反省、唱道德歌曲、学道德模范、诵道德经典、发心灵感悟、行崇德礼、送平安吉祥、一堂一善事”。
首先我们进行第一个环节—自我反省。请大家微闭双眼,静穆反思,三问自己: 你是否经常打电话问候父母? 你是否记得父母的生日?
你是否常回家看看,离父母近的哪怕是一周一回,离得远的哪怕是一月一回 ?
好的相信大家心中都有了答案,如果你的答案是肯定的,那么应该为自己的行为感到自豪。
下面我们进行第二个环节—唱道德歌曲。
有一个小女孩是哑巴,与妈妈相依为命,可是有一天妈妈在回家的路上永远地倒下了,手里还紧紧握着女孩儿喜欢吃的年糕,小女孩就在雨中一遍一遍用手语“唱”着一首歌“感恩的心,感谢有你”……今天让我们一起唱起这首《感恩的心》来感谢我们的父母,感谢他们赋予我们生命!请大家起立。好请大家坐下。
落叶在空中盘旋,谱写着一曲感恩的乐章,那是大树对大地的感恩;白云在蔚蓝的天空中飘荡,绘画着那一幅幅动人的画面,那是白云对蓝天的感恩。生活中我们应该常怀感恩之心,因为感恩才有了真挚的感情,因为感恩才有了多彩的世界。
下面我们进入第三个环节,学道德模范。“家和万事兴,百善孝为先”。“孝顺”是一种特殊的情感,孝顺是尊重,孝顺是感恩,孝顺是责任。孝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从古至今,孝子层出不穷,有打虎救父的孝子杨香,卧冰求鲤的孝子王祥等等等等。古人孝子多,今人孝子也不少,在我们身边就有许多值得我们学的榜样。今天我们通过一段视频来学习一下感动中国人物陈斌强的事迹,来看看陈斌强是如何诠释孝义的。请大家看视频。
一句简短的“我不能丢开她,我一定要把她带在身边”,诠释了陈斌强对母亲的感恩之情,孝顺之心。陈斌强用自己的事迹行动给所有人做了一个完美的榜样。
带着对陈斌强的敬意我们进入下一个环节,诵道德经典。今天我们学习《论语》中有关孝顺的经典名句。
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意思是说,父母在世的时候,不出远门去求学、做官,万一要出远门,必须有一定的去处。
接下来请大家跟着我把这句经典朗读一遍。
经过了以上环节的学习,我相信大家心里一定是有许多感触的,下面我们进入本次道德讲堂的第六个环节“发心灵感悟”
有哪位同志愿意跟大家分享一下自己的感悟呢?请举手示意。
有请……同志
感谢……同志的发言。
“父恩比山高,母恩比海深”,孝道值得我们每一个人用心去感悟,希望大家不只是在这里,在平时也能常常感悟孝道。
接下来我们进入第六个环节—行崇德礼
德是人们共同生活及行为的准则和规范,品行和品质。中华民族历来崇尚道德无论是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还是以老子为代表的道家思想,无不都以高尚的道德作为他们的至高境界。俗话说“缺什么都行,就是不能缺德”可见德的重要性。
我们在平时的工作和生活中应该注重自身的道德培养,努力使自己从政治品德、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家庭美德这四个方面得到全面提升。
下面我们一起来像德字行礼,以此自我勉励。
请大家起立,向“德”字鞠躬。
好谢谢大家,请就座。
下面我们进入第七个环节—送平安吉祥
请……同志为大家发送吉祥卡,每一张卡片上都记载着关于孝道的至理名言,希望大家能够将其保存起来,激励自己恪守孝道。
当然孝道不能止步于言语,还要发于行动。下面我们进入本次道德讲堂最后一个环节“一堂一善事”。
有些人总借口太忙或自己经济条件不好,把孝顺父母的事一拖再拖,其实孝顺父母有时只需做一件微小的事。
给父母打一个电话,陪父母逛一次街或做一次短途旅行,不时为父母买一件新衣服,和父母聊聊天、和父母照一张合影,帮父母泡一次脚、洗一次头,给父母一个深情拥抱等等等等。孝顺父母是等不及的事,孝很简单,请别再说“没时间”。
这就是本期道德讲堂“一堂一善事”对大家的要求,希望每个人下去行动起来,向老人尽一尽孝道,就像是歌曲
《常回家看看》里的一句歌词“哪怕是帮妈妈刷刷筷子洗洗碗”,这首歌我相信大家耳熟能详,不如我们一起来唱起这首《常回家看看》,来结束今天的道德旅程吧?下面请大家起立,跟着音乐唱起这首熟悉的旋律。
好的请大家坐下。
本期道德讲堂到这里就圆满结束了,谢谢大家!再见!
第四篇:孝老爱亲
孝老爱亲“美德少年”事迹材料
金家庄中心校五年级
雷文静
小学一年级的时候,老师教我们学习《三字经》,虽能熟背,但不理解其意。随着日月更替,岁月变幻,今天我已经是五年级的学生了,世事变化,父母离异,我已经担起了家庭的重担,照顾年迈的爷爷奶奶,抚养比我小的弟弟。生活经历让我深刻理解了《三字经》中的“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融四岁,能让梨,悌于长,宜先知”的真正涵义。
孝老爱亲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作为新时期的小学生,要把这种传统美德发扬光大。
我是听老师讲“孔融让梨”、“卧冰求鲤”的故事长大的。老师以身作则,孝敬老人,和兄弟姐妹们和睦相处。我从心底就种上了孝老爱亲的“种子”,随着我的成长这颗“种子”逐渐的发芽生根。人类的爱首先是爱自己的父母,孝敬父母。在家里,我尽最大的努力帮爷爷奶奶干力所能及的家务活,有好吃的,我会像孔融一样先让爷爷奶奶吃;在爷爷下地回到家的时候,我会给他端上一杯热茶,在奶奶忙完一天的家务活后,我会给她端来一盆洗脚水。有一次奶奶生病了,爷爷又下地不在家,所以我接受了照顾奶奶的任务,给奶奶端水喂药,第一次用电饭锅给奶奶熬粥。当奶奶端着我煮的粥时,眼泪流了下来。我看到奶奶喝着我为她煮的粥,非常开心,激动的流下了眼泪。我长大了,我能帮我奶奶了,照顾我的奶奶了,奶奶为我的付出,我有能力回报了。
在村子里,我见到认识的叔叔阿姨我都会主动向她们问好。主动帮老爷爷、老奶奶拎东西或搀扶行动不便的人,与邻里和睦相处。他们都夸我是一个懂事的好孩子。我会以此为鼓励继续努力,做一个尊敬长辈,孝敬父母,团结邻里的优秀小公民。
在学校,老师教育我们做人要讲道德,懂礼仪,教育我们以热爱国家、服务人民、崇尚科学、辛勤劳动、团结互助、诚实守信、遵纪守法作为日常行为的准则。我谨记学校老师的教导,尊敬师长,和同学们团结友爱,热心的去帮助需要帮助的同学。在放学的路上,我的一位同学的手不小心划破了,我赶紧带她去村卫生所包扎,安慰她不要害怕,送她回家后,发现他的父母都外出了,我就留下来帮助她。
在晚上洗漱时,怕她的手沾水帮她打洗脸水洗脸,看她露出了笑容,我也很开心,并体会到了帮助同学后无比快乐的心情。类似的事情很多,这让我和同学间的友情更加深厚了。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深深地体会到,孝老爱亲是温情、是动力、更是一种美德,是一座人与人之间架起的爱心桥梁。我会以此为起点,更加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位孝老爱亲的美德少年。
第五篇:孝老爱亲
“孝老爱亲”材料
马桂荣,女,1940年11月出生,刘家村村民。
她的家庭就是一个让许多人羡慕的家庭。一家共有13口人,马桂荣和她的老伴儿两口人带领着一家的儿女和孙女、外孙过着幸福快乐的日子。来到她家,总有一种其乐融融的感受沁人心脾。干净整齐的家具,窗明几净的生活环境,体现了勤劳、朴实的生活原则;茶几上摆放有序的报刊和杂志,体现了好学、关心国家大事的文化家庭氛围;斑白的发丝,慈祥的脸庞,无不折射出老年人对美好生活的热爱。
在当今的家庭教育中,不少家长总是想方设法的让孩子吃好、穿好、身体好,而在教育导向上存在着一种不良倾向,如迷信、赌博、拜金,无形中给孩子造成了不健康的影响。在她们家里,教育子女有他们独特的方法。她认为,培养教育孩子,不仅要让孩子做一个身体健康的人,更要做一个品质优秀向上、对社会有用的人。他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为了培养孩子坚强的品行和独立生活的能力,她把刚满十八岁的大孙女送到了远离家乡千里之外的部队参了军。俗话说:老儿子、大孙子是老太太的命根子。孩子在部队,她无时无刻都在惦念着孩子,想念着孩子,可想想自己当初的意愿,不就是希望孩子在解放军这所大学校里得到锻炼,早点长大成人吗,想到这里自己咬住牙挺住了。功夫不负有心人,大孙女到部队的第二年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第三年当上了话务班班长,第四年和第五年担任了机务站分队长的重担,在部队的五年里还立了三等功,多次受到了嘉奖,这时他有种如释重负的感觉,因为孙女没有让他失望,长大了、进步了,学到了许多在别处 学不到的东西。他的二孙女和外孙子也相继参加了工作,在单位里也都是业务骨干,思想上要求进步,同事关系也很融洽。
孝敬老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这种美德在她的家中表现得更加细致入微。在她们的家庭里,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是家庭的家规与家风,全家人互敬互爱。晚辈对长辈尊敬、孝顺;长辈对晚辈爱护;婆媳之间、姑嫂之间、妯娌之间关系十分亲近,是一个名符其实的和睦家庭。十三年前,她的婆婆患了半身不遂,那几年每天都是在床上度过,子女们白天都要工作,老人又需要人照料,所以婆婆的一切日常生活都是靠她一人伺候,从没抱怨过、嫌弃过婆婆,直到伺候到婆婆咽气的那一刻。这些事,她的儿子、儿媳也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知道妈妈的不容易,同时也身体力行的给儿女们上了教育课。她待儿媳们都像亲闺女一样,如遇小夫妻闹别扭,她总是数落儿子一顿,站在儿媳一边,儿媳们有什么事都爱跟她说,儿媳们常说:我婆婆就像亲妈一样,甚至比亲妈还亲。妯娌之间、姑嫂之间都像亲姐妹一样,家里有什么事,她们都能商量着来,有活一块干,有饭一块吃。总之,他的家就是步调一致的和谐大家庭。孩子们对二老的孝敬也是无微不至,为了让她们老两口多享点福,儿女们也总是尽力多承担点家务。
马桂荣这种爱家、孝敬老人的精神是可贵的,也许跟一些模范的事迹相比不算什么,但是她把自己全部的爱都奉献给了这个家,换来了懂事、孝顺的儿女,和谐的家庭。2009年她的家庭曾被评为过乡级“十星文明户”。
二〇一一年三月十日
事迹简介
马桂荣,女,1940年11月出生。几十年来,苦心经营了她现在这个和谐、美满的大家庭。上有老、下有小,教育儿女、伺候儿孙,给儿女们做好了榜样。孝敬老人,长期悉心照料患半身不遂的婆婆,直到老人咽下最后一口气;给家里树立男女平等的观念,夫妻和睦是家庭的家规与家风,使全家人互敬互爱。婆媳之间、姑嫂之间、妯娌之间关系十分亲近,是一个名符其实的和睦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