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卡玛多经验交流搞
创先争优强基础惠民生驻村工作经验交流
活动
(卡玛多行政村工作队)
尊敬的各位领导:大家好!
很荣幸能参加此次的交流发言,本人就对近段时间驻村工作开展情况做个发言。
我们卡玛多行政村位于国道317线旁,类乌齐县西北部,辖下有美雄、新卡、卡玛多、嘎宏4个自然村,1个日追(巴夏日追)。行政村共145户、802人。1个党支部,中共正式党员20人,预备党员3人,卡玛多行政村是纯牧业村。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和西藏和平解放60周年的大好形势下,自治区党委作出了开展创先争优强基础惠民生重要决策部署。作为机关干部,我有幸参加了此次活动。在这两个月的驻村时间里,通过走村入户、积极开展调研,在广泛征求党员干部、群众代表建议的基础上,按照创先争优强基础惠民生总体思路,从解决热点、难点问题入手,牢牢抓住社会稳定、生产生活两项工作,突出重点、强化措施、狠抓落实,具体做了以下的工作。
一、深入调研、开展相关惠民政策。
结合卡玛多行政村村委会班子成员反映的生产、生活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在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建议的基础上,我驻村工作队对4个自然村进行了实地调查摸底,及时召开群
众大会和村两委会内部会议,及时研究解决相关问题。到目前做了以下工作:
一是及时与地区移动公司和县移动公司协调解决了嘎宏自然村的移动基站维修(价值60万),为嘎宏自然村30户,179人的通信提供了方便。以及对嘎宏自然村的公路进行了维修,全长2公里。
二是积极协调地区移动公司为美雄自然村和新卡自然村所在地新建移动基站制定了计划,并预期在2012年6月之前完工,总价值近160万,不仅为美雄自然村和新卡自然村解决了通信问题,同时也解决了每年5月份虫草采挖时5000多人的通信和县、乡、村的维稳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是春节和藏历年进行了两次慰问品发放仪式,分别为(春节前对4个自然村的52户低保户、5个孤寡老人、5个老党员、2个老干部、4个退伍老兵、9个残疾人发放了砖茶、卡垫、垫子、水瓶、水壶、等价值5940元的物资;对送子女上学榜样家庭送去慰问金500元;对卡玛多自然村人居环境建设街道两旁16户家庭发放环境卫生清洁工具。藏历年前对我村145户村民发放了145桶金龙鱼食用油)。我驻村工作队成员及各村委会委员把全村村民集中村民广场,集中开展了发放仪式。拿到发放物资的农牧民群众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纷纷发自肺腑赞颂驻村工作队不愧为人民的公仆、党的忠实者、人民的贴心人。
四是我驻村工作队全体队员以个人名义的形式对9名特困户及孤寡老人进行了一对一的帮扶,及时送去了慰问金共计人民币1800元。
五是对个别急需帮助的困难群众通过我驻村队与乡政府共同组织进行了三次爱心捐款,共筹集到人民币3765元,及时解决了困难群众的燃眉之急。
六是组织群众投工投劳对我村境内国道317线上的危险冰雪路段进行了维修,为来往车辆排除了安全隐患。
七是三大节日及其3月份敏感日期期间,我驻村队组织了民兵联防队进行全天24小时不间断巡逻,对来往外来人员、僧尼等人员进行盘查,并且在3月9日积极配合县综治办、乡政府,组织群众开展了一次法制宣传活动,活动中县综治办两名组长对法律、法规等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和讲解,确实让农牧民群众了解到知法、懂法、守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确实让农牧民群众做到当一个遵法、守法的好公民。法制宣传活动结束后,我驻村队队长强调了3月份敏感日期间维稳工作的安排和部署,如发现的异常情况和可疑人员及时上报到乡政府和驻村队,做到群防群治,不给反对分裂份子有任何可乘之机,确实做到“大事不出、中事不出、小事也不出”。
通过以上的工作,拉近了我驻村队与农牧民群众的感情,同时也加大了农牧民群众对相关惠民政策的认识和理解,为
后面工作的开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强措施解难题、确保重点工作的开展
我们工作组把群众的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作为当务之急,强化措施、狠抓落实,按照“以点带面、以整体工作化解局部矛盾”的思路推动工作的开展。第一,多措并举,创建平安村。由于多年来该村资源纠纷多,各项工作混乱,治安状况差,村民多次上访。我们工作组针对这一情况首先组织开展了矛盾纠纷定期排查活动。印制《矛盾纠纷排查表》,深入到户做好思想工作,及时疏理矛盾纠纷,力争将问题化解在萌芽状态。第二,建立完善村级治安联防制度。我们协助村两委制定了定期和不定期巡逻值班表、并要求所有驻村队成员24小时手机开机,办公室轮流值守,随时接待来访群众,消除隐患。第三,大力推进村务、财务、党务公开,提高村务治理的透明度。财务不清是每个进村的焦点问题,把债权、债务等开支帐目摆放桌面,及时张榜公布,让干部清白了,群众明白了。在处理群众的来访问题上,我们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为群众提供一个安定祥和的生产、生活环境。
三、集思广益,搞好矿山资源纠纷和土地纠纷的协调
一是在这5个多月的驻村工作中,我工作队开了6次群众大会和5次支部会议,并在每次会中提到了我村境内菱镁矿开发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还通过走村入户及时了解掌握群众
对矿山开发的意见和要求,阐明卡玛多菱镁矿开发的思路,并及时将相关情况向县委政府和乡政府以书面形式汇报。二是今年该村牵涉到国道317线改扩建的征地拆迁和农村宅基地确权登记工作,我们将土地法的一些法律法规宣讲到位,为解决土地问题打好基础。
四、感党恩、找路子促发展、千方百计富群众
近几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在党中央和各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农牧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走上了致富奔小康的道路。几年来的变化发展,大伙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群众是最实在的,每当我们走村入户拉家常的时候,大家都能感受到群众对党充满了感激之情。看到卡玛多村家家户户盖起了安居新房,享受着“家电下乡”补贴政策带来的实惠,水电、通讯、汽车样样进家,冰箱、彩电、洗衣机一应俱全,处处呈现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带来的新兴氛围,我们对胡锦涛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的“只有我们把群众放在心上,群众才会把我们放在心上;只有我们把群众当亲人、群众才会把我们当亲人”这句话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为了进一步促进发展,我们寻找急需解决的问题。先后解决了以下几方面的问题,一是我们工作组多方奔跑,与地区和县移动公司协调解决了嘎宏自然村的信号问题,也同时让群众投工投劳增加现金收入;二是对嘎宏自然村进行了为期十天的村道维修;三是组织群众在卡玛多自然
村修建了两座简易桥梁。
同时与村两委成员集思广益、寻求发展路子,也就是抓住菱镁矿开发和虫草多的等资源优势,来带领群众致富。党的强农惠民政策,让群众真正明白惠从何来,恩向谁报,满怀感恩地建设美好家园!。
总之,此次的驻村让我进一步感受到了基层群众的淳朴与智慧,体会到了基层干部的执着与坚守,领悟到了基层工作的复杂与重要,特别是看到基层翻天覆地的变化,让我有了更加坚定的理想和信念。
第二篇:卡玛多经验交流搞
创先争优强基础惠民生驻村工作经验交流
活动
(卡玛多行政村工作队)
尊敬的各位领导:大家好!
很荣幸能参加此次的交流发言,本人就对近段时间驻村工作开展情况做个发言。
我们卡玛多行政村位于国道317线旁,类乌齐县西北部,辖下有美雄、新卡、卡玛多、嘎宏4个自然村,1个日追(巴夏日追)。行政村共145户、802人。1个党支部,中共正式党员20人,预备党员3人,卡玛多行政村是纯牧业村。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和西藏和平解放60周年的大好形势下,自治区党委作出了开展创先争优强基础惠民生重要决策部署。作为机关干部,我有幸参加了此次活动。在这两个月的驻村时间里,通过走村入户、积极开展调研,在广泛征求党员干部、群众代表建议的基础上,按照创先争优强基础惠民生总体思路,从解决热点、难点问题入手,牢牢抓住社会稳定、生产生活两项工作,突出重点、强化措施、狠抓落实,具体做了以下的工作。
一、深入调研、开展相关惠民政策。
结合卡玛多行政村村委会班子成员反映的生产、生活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在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建议的基础上,我驻村工作队对4个自然村进行了实地调查摸底,及时召开群
第三篇:龙渊村经验交流稿(定搞)
突出改善民生
真心实意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
----驻龙渊村工作组经验交流材料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自2015年3月10日受州委组织部委派,驻村工作组正式进驻龙渊村开展工作以来,在州、市两级纪委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深入开展工作,使龙渊村多年积压的问题逐步得到解决,各项工作得到整体推进。
一、抓调研理思路,认真听取群众呼声
南坪镇龙渊村位于和龙市南部,距和龙市区55公里,距南坪镇17公里,有3个自然屯和6个村民小组。耕地面积为184公顷,主要以种植辣椒、马铃薯、玉米为主。在册村民207户,465人。实际村民71户,127人。常住外来人口15户,31人。其中全村有28户低保户,占总人口的39.4%。有五保户3人,占总人口的4.2%。有残疾人25人,占总人口的19.6%。驻村后,工作组走遍了龙渊村所辖的3个自然屯6个村民小组,走访群众70户,与干部群众交流座谈100余人次,看望五保户和低保户30余次。
二、抓问题定目标,解决热点难点问题
一是注重学习研讨,提高自身素质。驻村工作组坚持所有的工作文件、强农惠农政策都先组织工作组成员学习领会,通过积
五是抓安全建设,解防护难。本村是边境一线村屯,存在安全隐患。为解决村民安全问题,工作组经过走访测算,积极协调包保部门投入资金39.5万元,为50户家庭安装了防盗门、塑钢窗和防盗护栏等设施,村民安全防护难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六是抓村部建设,解活动难。龙渊村村部由于常年失修,难以满足村民健康娱乐休闲需求。工作组协调包保部门投入资金21万元、争取新农村建设项目资金7万元,对村部进行了彻底维修改造。目前已经完成改造村部136平方米、新建文体休闲广场500平方米、新建仓库及公厕20平方米。村民可以在温暖、舒适、优美的环境中开展各种文体娱乐活动,村民活动难的问题得到解决。
通过近一年时间的努力,驻龙渊村工作组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距离组织上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今后,我们将不断总结工作经验,尽职尽责,想农民之所想,解农民之所忧,实实在在地为村民办实事、办好事,为切实改善边境村环境而努力。
第四篇:农村党员三卡管理制度经验交流
县共有乡镇党委13个,村党支部181个(其中联村党支部3个),农村党员9263人。2008年以来,我们在农村党员教育管理方面探索实行了以“党委书记抓党员教育管理责任卡”、“支部书记抓党员教育管理目标卡”、“共产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行动卡”为主要内容的党员“三卡”管理模式,层层靠实管理责任,健全督促考评机制,有效提高了农村党员教育管理的实效。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把好调查摸底关,建立“三卡”明确管理目标。通过征求群众意见、开展谈心交流及深入乡村调研等方式,在摸清每个党员基本情况以及教育管理方面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的基础上,科学建卡,设定管理目标。一是紧扣党员教育管理,用“卡”明确管理责任。把乡村党组织书记履行抓党建工作职责、加强农村党员教育管理作为“三卡”管理的重点,围绕发展党员、党员培训、组织党员开展活动等方面设定目标任务,充分体现对农村党员教育管理的实际成效。二是紧扣中心工作,用“卡”明确发展目标。把农村党员带头发展主导产业、带领群众致富、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等作为“三卡”管理的主要目标,用“卡”的形式将目标任务对每个党员进行明确和细化,实现抓农村党员教育管理与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互促互动。三是紧扣党员实际,用“卡”明确岗位职责。在党员岗位职责的确定上,既尊重党员群众的意愿,又考虑工作需要;既充分体现党员的先进性,又考虑每个党员的实际能力和特长,将发挥先进模范作用的总目标,用“卡”的形式分解落实到每名党员的身上,实现每一名农村党员都有目标、有任务、有动力。
二、把好设岗定责关,建立“三卡”靠实工作任务。一是将党委书记“责任卡”内容分为“党员教育管理责任”和“落实责任活动记载”两大部分,分别从加强党员的教育管理领导责任、抓好党员干部日常教育管理、党建活动开展、保持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等方面提出目标要求,从制定工作计划、督促任务落实以及考核评价、领导点评等方面,由乡村党组织共同进行记载,作为年终“两述一评”当中党员评议的内容和依据。二是将村党支部书记“目标卡”内容分解为村级党组织建设、党员发展与教育管理、党建载体活动开展、村级阵地建设等项目,按制定目标任务,并负责抓好落实。三是将农村党员“行动卡”分为无职、有职、流动三种类型,根据党员能力特点和个性特长,分别按照村社党员干部“躬身服务帮民富”,无职党员“双带先富带好头”,流动党员“带头创业哺乡邻”的要求,组织农村党员“选岗、定岗、亮岗、履岗”。村党支部按照“行动卡”设定的内容,督促党员积极履岗尽职,践行承诺,并如实填写每名党员履岗践诺情况。四是引导农村党员积极履行岗位职责,让每一名农村党员肩上有压力、心中有动力。为避免农村党员设岗定责流于形式,出现有岗无责、有责不履等情况,探索提出了在农村党员中广泛开展以争创学习星、创新星、致富星、奉献星、法制星、道德星为内容的“六星”党员创评活动,引导农村党员开展岗位竞争比奉献,较好地调动了农村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积极性。
三、把好监督考核关,建立“三卡”严格考评兑现。一是建立督促落实机制。结合“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等活动,对“卡”上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落实情况实行一季度一督查,半年一评比,一年一考核。在日常工作中,由乡镇党委书记、副书记和村党支部书记负责随机抽查、随机点评,督促党员积极履行职责,保证“卡”上承诺事项件件有落实。二是建立考核考评机制。每年年终,按照党员个人“述职”自评、党员互评和民主测评、支部大会讨论决定的程序,对每一名党员履行职责、发挥作用情况等,按“卡”上承诺实行百分制量化考评,其中群众评价占总分30%,党员评议占30%、组织考评占40%,按得分结果,结合半年评比的情况,评出优秀、合格、基本合格、不合格四个类型。三是建立奖惩激励机制。科学运用考评结果,将考核情况作为乡村干部考核等次确定、村干部报酬兑现、农村党员评先选优的重要依据,对评定为“优秀”等次且在“六星”党员创评活动中达到“四星”以上的农村党员,由村党支部或乡镇党委进行表彰奖励,特别突出的报县委进行表彰奖励;评定为基本合格和不合格的党员,采取支部谈话诫勉的方式,教育引导其更好地发挥作用。
我县建立农村党员“三卡”管理制度以来,共为5390多名55岁以下、身体健康、有一定履职能力的农村党员设置岗位620多个,绝大部分党员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了自己的承诺,赢得了群众的信赖和认可。我们感到,通过建立农村党员“三卡”管理模式,为农村党员设岗定责,找到了加强农村党员教育管理的新抓手,使基层党组织书记有“责”管事,使广大农村党员有心“理”事,有力“干”事,广大党员通过为群众办事,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把党员教育管理融入到了农村致富奔小康的生产实践当中,为农村党员真正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搭建了新的平台。
第五篇:卡桠沟防汛经验交流
卡桠沟防汛及山地灾害防御工作经验交流
甘孜州防汛工作现场会
2010年4月
一、基本情况
卡桠沟位于丹巴县岳扎乡东北部。主沟长13KM,纵贯卡桠山片区4个行政村;平均坡度41.5°;相对高差2672M(2000M—4672M);在汛期和非汛期,沟内水位丰枯比变化大。属全县23个大型泥石流灾害和全乡13个地质灾害重点隐患点中,最具危险性和危害性的区域之一。
(一)、由于受全县高山峡谷地貌的影响,沟谷两岸陡岩壁立,地质结构脆弱,滑坡、崩塌等山地灾害频繁。
自2008年“5.12”特大地震灾害后,卡桠沟中部地段(小地名“麻地”)由于发生大量岩方崩塌壅塞山沟,每到暴雨季节经常出现堵塞和淤积,形成类似“堰塞湖”的险情,大型机械无法进入治理。
同时在壅塞体上部两岸,有大小不等的滑坡体5—7处,在雨季直接成为泥石流的主要成因及物质来源,使卡桠沟的泥石流隐患及危害程度成倍升级。
(二)、卡桠沟口处于高危段的古泥石流冲积扇上,居住着卡桠桥村民53户228人(其中N 12户45人,S 41户183人;人员结构:60岁以上的56人,10岁以下的80人,老弱病残10人),房屋58幢。涉及耕地180亩,水渠3000M,牲畜1100头(只、匹),以及年收入近10万元的经济林木。
(三)、在历年5月至10月长达6个月的汛期,卡桠沟年均出现5次以上山洪和泥石流险情。该村常年反复疏散群众紧急避险,村民疲于防躲跑,近几年逐渐出现厌倦情绪和侥幸心理,个别村民有意无意地发表“卡桠沟不会有危险”、“我看今天不会下雨”等言论,误导了群众的判断,导致一但发生灾害,对当地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严重危害的可能性和危险性进一步增大。
(四)、据卡桠桥村村民邹家元(现年72岁)、吴子云(现年73岁)等老人介绍,卡桠沟曾于1948年7月发生过特大泥石流灾害,将山沟北岸房屋全部冲毁,目前卡桠沟正处于地质活跃周期。
(五)、卡桠沟沟口紧靠省道303线暨川西旅游环线小丹路段,一旦发生泥石流等山地灾害,将造成严重的交通破坏和负面影响。
二、开展的工作
(一)、州、县领导高度重视。
州县领导一直将卡桠沟山洪泥石流隐患点确定为头号高危区,多次到卡桠沟现场视察检查指导工作,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
1、近几年,县政府数次拨出专款落实防汛地质灾害监测费;安排经费对卡桠沟进行清淤疏浚;修建排洪沟,受山洪几经破坏后反复维修、维护;安装雨情监测器,配套山洪灾害预警信息系统,将现代化技术导入山洪预警防御工作中,为山洪灾害防御提供了技术支撑,畅通了信息传递,提高通讯效率;改善了监测点用电及照明等条件。2、2009年,甘孜州防汛指挥部副指挥长、州水利局局长李进川 先后4次到卡桠沟现场检查指导防汛工作,肯定了乡村两级在卡桠沟防汛工作中的做法,直接促成了2010年全州防汛现场会在丹巴的召开;丹巴县政府县长杜德清先后7次到现场检查工作。
(二)、乡、村联动全力工作
1、机构及预案健全。
乡、村成立领导小组和工作机构,预案完善实用,做到了“五个明确”。即:明确预警信号传递(防空警报);明确安全转移路线、地点、方向及指挥人员(沟北岸群众往卡桠小学撤离,沟南岸群众往大岩窝方向撤离);明确抢险处置手段;明确抢险物资的准备和抢险队伍的组建;明确划分危险区、警戒区和安全区的范围。
2、宣传有效。除会议、文件、通知,还利用“宣传文化包”在群众中放映防灾抗灾相关内容;组织村民代表到危险段现场察看,并制作录像在村民大会上播放,让群众了解隐患区的危险性和治理的难度;通过前几年发生在周边的泥石流灾害案例进行分析对照(2003年“6.26”鹅狼沟泥石流灾害;新华社“新华视点”记者关于2003年巴底“7.11”泥石流灾害的评论文章“丹巴泥石流反思:与死神赛跑的接力棒断在哪里?”),提高群众防灾避灾意识,达到有效宣传和警示教育的目的。
3、值班到位。首先确保信息畅通,重大天气预报及时有效地传递到村到户到人,做到有据可查。除日常值班外,遇到暴雨或连续降雨天气,由1名乡党政班子成员带1名乡干部,同村干部和村监测巡逻人员一道现场值班巡查,紧急情况由乡党委书记或乡长带队指挥。
4、责任到人。汛期,将隐患点群众按居住区分片划段,乡、村干部实行包干制,任务包括宣传教育,信息传递,动员清理山沟淤塞物,紧急疏散避险等。
三、案例介绍(卡桠沟“7.11”山洪险情应急处置情况)2009年7月11日上午8:00时,连续降雨导致卡桠沟山洪在短时间内急剧上涨,并伴随刺鼻异味,同时在山沟上游大量岩方壅塞沟谷的区域迅速形成300M3积水,山沟南岸一大片平面规模为300Mχ50M的滑坡体正缓慢下移,出现典型的山洪泥石流前兆,加之降雨仍在进行,情况万分危急。
险情发生后,乡、村两级迅即启动《应急预案》:一是由乡党委书记、乡长带队,组织乡干部第一时间赶赴现场。村监测负责人立即拉响预警警报,乡村干部分组分片分任务,逐户疏散下游险区群众紧急避险,并妥善安置在预定地点;在险区设置警戒线禁止人员出入。通过干部群众联动配合,在1小时37分的时间内,将处于险段的53户178名群众全部转移和安置到安全地点;二是同步向县级联系点领导、分管防汛工作的县领导,县防汛办报告情况;三是及时调运、提供临时避险安置帐篷、彩条布等应急物资,搭建卡桠沟南岸群众的临时避灾点;协调卡桠小学3间教室作为卡桠沟北岸群众的避险点;四是增派人员到各监测点进行严密监测,随时掌握情况。
发现的问题
通过此次险情预警处置,我们发现一些薄弱环节,个别村民仍然缺乏危机意识,存在侥幸心理,听到预警警报后置若罔闻,甚至无理 埋怨乡、村干部。
整改措施(特色做法)
1、在乡政府引导下,村委会将防灾避灾重点“钉子户”吸收为应急巡逻队员,变“要我防”为“我要防”。
2、在主汛期将险区的老弱病残人员分流到安全的村寨投亲靠友,以减轻紧急避灾疏散的压力。
3、在全县统一制定的“防灾避险明白卡”和“防灾工作明白卡”基础上,村委会同村民签定“紧急避险告知责任书”,让群众进一步认识到防灾避灾就是珍惜自己的生命。
4、建立群测群防网络。采取上部村庄的村民给下部村庄的村民报告险情的形式。增强险区群众避让灾害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工作体会(认识)
1、我们的干部在整个汛期最大的体会是:睡不着。普遍反映经常在晚上定期神经质地警醒,所以我们必须想办法为自己减压(思考、研究和发现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
2、在防汛及山地灾害防御工作过程中,我们常常经历类似“狼来了”的尴尬局面,给组织疏散群众紧急避险带来了很大的难度。但不管怎样,我们在加大对群众的宣传教育,引导群众树立防灾避险自觉性的同时,面对每一次特殊天气,每一次紧急情况,都必须以“狼真的来了”的危机意识和工作态度去面对严峻的防汛形势,规避灾害风险,最大限度地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