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乡村,美丽校园”工作布置

时间:2019-05-14 22:18:2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美丽乡村,美丽校园”工作布置》,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美丽乡村,美丽校园”工作布置》。

第一篇:“美丽乡村,美丽校园”工作布置

“美丽乡村,美丽校园”工作布置

上周学院发布的“美丽乡村,美丽校园“活动方案,今天上午公告发文《关于在我院学生中开展“美丽广西、清洁乡村,美丽校园活动暨xx职业技术学院2013年暑期大学生社会实践的通知》,任务比较多,因此本次通知简化式的把工作任务布置,下学期开学要立即进行活动材料上报和评选。

另外,近期关于“美丽广西,清洁乡村活动”是全区的重大任务,因此我们也要相应号召,必须全力做好此项活动。暑期活动的安排基本上都是围绕这一活动开展的。

一、放假前举行一次主题班会。放假老师们肯定会召开暑假安全的班会,那么将“美丽广西 清洁乡村 美丽校园”活动一同做了,形式可自选,但必须有图片、方案等材料(特别是图片,要有明显的活动主题标识)

二、通知CRp系统阅读“清洁乡村,美丽家园”倡议书。学生工作处将在暑假前期向每位学生发出一份“清洁乡村,美丽家园”倡议书,老师们提醒学生记得登陆阅读即可。

三、开展一次社会调查活动。因学院每系有人数要求,为达到要求,请辅导员指定人员开展此项活动。即让学生利用暑假时间深入到坐在的社区、村组、街道,调查记录社区、村组、街道的环境状况,并写出整改设想,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围绕“我的中国梦”,撰写一篇有价值的“美丽广西 清洁乡村 美丽校园”调查报告。字数1000字以上,秋季开学后由辅导员统一收齐后交莫xx处。上交时间会另行通知。

四、开展“绿色中国梦,清洁乡村——美丽家乡随手拍”活动。组织学生利用返乡期间,通过观察和对比家乡生态、人文、科技、卫生等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经济环境的变化,通过拍照并以微博、微信等方式发上网,展示家乡的美丽,宣传家乡的变化,表达对家乡的热爱,激励并鼓舞广大青年投身于家乡建设。各班同学可以通过本班微博发布,系团委将选出优秀照片转发至学院团委微博。

此项工作安排班级的微博负责人负责,可以让同学们通过说说、微博形式发布图片,由负责人统一进行发布。各班微博在假期间必须发布5条相关微博。

五、制作一张宣传卡片或摄影作品。学生利用暑假期间亲自动手制作一张关于环保或者整治身边环境的宣传卡片或摄影,张贴于家中,并将设计的图片和张贴场景拍下来,在开学后辅导员统一收集,由学院在新生界文明风采竞赛中评选优秀作品。

每班至少报两份材料。

六、征集一条文明短信或警示语。围绕“清洁乡村,美丽家园”活动主题,以家庭为单位,创作文明短信或警示语。每班至少上交3条短信或警示语,于开学初由辅导员统一收集报系团委。

七、暑期社会实践安排。学院原则上要求每位学生都要进行社会实践,形式可以是顶岗、实习、社会调查等等。本次实践安排有硬性要求,具体活动方案会在下另行发布。秋季开学将于统一上交社会实践表,对于入党积极分子、预备党员,社会实践是必须完成的。

第二篇:清洁乡村美丽校园

“清洁乡村美丽校园、”活动情况汇报

我校为了全面贯彻落实我县教育系统开展的“美丽校园、清洁乡村、盾”活动实施方案,5月份以来,“美丽苍梧,清洁乡村,美丽校园”,在校园范围内开展师生参与,整个校园周边环境得到了有效整治。

一、制订措施,加强领导。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精神,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以提升我校的声誉为目标,紧紧围绕教育局的“美丽苍梧、清洁乡村、美丽校园、”活动实施方案相关要求开展工作。

1、全体行政领导召开会议,深入研究活动方案,成立以陈洪校长为组长的活动领导小组,落实具体负责人,细化各项工作流程,处处有人管,面面有检查,卫生不留死角。

2、教导处负责教室的整洁卫生,学校少先队具体负责校园的清洁区卫生督促检查,后勤加强对食堂卫生监管。

3、动员少先队干部参与校园卫生美化管理,并且形成长效机制。

4、落实领导职责,明确具体分工,校园卫生检查确定一名领导全天候督促检查。

5、教室、清洁区的清洁卫生情况与班级量化挂沟,与争先创优联姻,与绩效优劣评定。

二、落实责任,成效初显

1、启动活动仪式与清扫“三区”相结合,陈校长利用晨会时间阐述了开展的“美丽苍梧、清洁乡村、美丽校园”活动的时间、内容及意义,力争让每一位师生都能了解活动的具体内容及意义,并内化为师生的自觉行动中来。每逢星期三全校师生利用晨读的时间对教室、清洁区进行了一次全面彻底的清扫工作,教室课桌椅的摆放,教室内和走廊天花板的蜘蛛网的清扫,墙面污洉的去除等,各班的清洁区勿必要去除杂草,不留卫生死角。

2、出版“美丽苍梧,清洁乡村,美丽校园”活动实施方案的墙报专栏,校园范围内张贴宣传标语,营造了一个人人爱卫生的校园氛围,从而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并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动,让他们都积极地参与到美化校园的活动中来。

3、各处室依据学校惯例的基础上,深化教室管理,由过去对各班教室的摆放每天一次的检查评比,各班的“两区”由早上的一扫变为两扫,即早中各一次。

4、每周利用升旗和晨会时间,由何副校长以主题的形式广泛地教育学生,表扬在活动中涌现出来的好人好事,批评不爱护校园卫生的不良习惯,以培养学生们的自觉卫生习惯,不仅自己保证不扔,而且还要有弯腰拾垃圾的义务。

5、清除校园卫生死角,清除卫生死角并行进硬化,粉饰好墙面,此项工作正在进行当中。

6、发放给学生家长一封信,启动小手拉大手活动,让学生影响家长,为清洁工作做出应有的贡献。

三、我校历经这五个月的清扫,但许多不令人满意之举。

1、少许学生卫生观念不强,随处乱扔乱吐的现象依然存在。

2、学生教室课桌摆放依然不够整齐,依然有乱扔垃圾的情况。

3、堆放垃圾的垃圾池太小,不能满足校园环境的需求。

四、面对问题,改进策略

我校信心满怀,面对存在的问题,实地观察,深入了解,确定督查要到位,责任要到人,我校一定会把“美丽苍梧,清洁乡村,美丽校园”的活动推向一个更具有意义的深度和广度中去。

2013年9月

第三篇:美丽乡村,文明校园

立足实际抓绿化、建设美丽内苑

---内苑小学开展“美丽乡村,文明校园”活动工作总结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以加强组织领导为基础,领导重视机制化

自市、区召开“美丽乡村,文明校园”推进会后,我校高度重视,成立内苑小学开展“美丽乡村,文明校园”活动领导小组,由校长担任组长,亲自主持,逢会必讲,亮点必宣,统筹调配一切人力、物力、资金,全力确保活动顺利推进。结合我校实际制定《“美丽乡村,文明校园” 实施方案》、切实保障活动过程中有组织、有计划、有制度、有方案。学校领导分包责任的形式开展和督查落实工作,落实具体责任,确保本次活动顺利开展

(二)以营造浓厚氛围为重点,宣传引导全校化

我校始终坚持以转变师生观念为突破口,发动一系列的宣传攻势,让全校师生在润物细无声的耳濡目染下以身作则自觉参与“美丽乡村,文明校园,形成人人参与绿满校园的浓厚氛围。一是抓好培训引导。自活动开展以来,我校组织开展了专项活动的培训、会议,学校领导小组成员深入学校的各个领域亲自带头做示范,带动师生共出力,责任到具体班级,师生知晓率达100%,参与度100%。以全校参与人人护绿为工作重点。张贴宣传标语近20多条,主题班会十余次,丰富宣传内容。从注重引导师生自觉参与活动入手,通过从健康、形象、发展的需要等方面引导师生树立正确的绿化观念,让其认识环境绿化是事关自身健康、利益的大事,变被动参与为自觉行为。

(四)以完善机制为保障,督查评比严格化

我校通过完善制度,定期督查评比,推动“美丽乡村·文明校园”活动深入开展。一是完善制度显规范。我校先后制定下发《内苑小学环境绿化整治工作方案》、《文明班级绿化整治考核方案》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各班级结合实际制定《班级公约》,逐步实现“美丽乡村,文明校园”活动规范化、常态化、制度化。二是定期督查促行动。成立“美丽乡村,文明校园”师生督查小组,由我校领导亲自带队,督促查验、现场指导等我校“美丽乡村,文明校园”进行督查、评比。定期对7个教学班通报结果,并主持召开评比会议。对检查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提出整改意见。

二、存在问题

我校的“美丽乡村,文明校园”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离上级的要求和群众的期待还有较大的差距。主要体现为人员不足、绿化资金投入方面捉襟见肘;个别班级仍存在个别地方绿化覆盖面不到位;班级绿化不够科学合理以及后期管护工作不到位等。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是进一步开专项“美丽乡村,文明校园”活动专项整治,确保整治实效。继续开展一系列主题班会活动和专项督查。对各班级绿化不到位进行集中整治清理和重点督查,着力打造“美丽乡村,文明校园”示范校。二是进一步加大资金投入,完生态校园建设。下来,加大资金保障力度,切实保障绿化带的日常管护。此外,加大经费保障,确保下来其他绿化项目的顺利进行。

三是进一步抓好管理监督机制建设,注重长效机制。加强对我校师生督查工作,严格执行督查排名制度,建立评先评优示范班级、突出个人的常规机制,建立健全长效管理机制,确保“美丽乡村,文明校园”活动制度化、常态化、规范化。

以上是我校开展“美丽乡村,文明校园”活动以来的工作总结,我校全体师生众志成城,努力做好各方面工作,争取为“保洁护绿,共创美丽校园”工程加砖添瓦,尽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

第四篇:美丽乡村

为助推美丽乡村建设,该局优化村镇建设及农村住房改造建设空间布局,确定新农村建设用地占全市新增建设用地的15%以上。用好土地指标,对农房改造及基础设施用地给予优先考虑,确保农民私人建房指标不少于计划指标的10%。联合镇乡、街道开展农村土地整治,拓展新农村建设用地。突出简政扩权,将农民私人建房审批、土地登记发证权限下放到镇乡、街道,方便群众办事。(一是抓学习,统一思想认识。通过学习报告,组织开展“我为‘中国幸福乡村’创建做什么”为主题的座谈讨论,统一思想,提高对市委提出创建“中国幸福乡村”必要性、重要性的认识。

二是抓宣传,普及国土政策。结合“中国幸福乡村”建设,编制《国土资源法律法规汇编》,组建宣讲队,进村入户宣传国土资源政策,加强农民建房审批管理,加大违章建房执法力度,推进我市“美丽乡村”建设。

三是抓试点,推进农房改造。重点帮助贺村镇湖前村做好新一轮的村庄规划编制和修编工作,使其农房改造、“空心村”整治和宅基地整理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一户一宅”等相关政策规定,并提供上门办理审批服务。

四是抓调研,提出政策建议。结合旧村改造经验,组织人员就我市乡镇环境整治提升创建“美丽乡村”进行专题调研,提出我市农房改造政策性意见建议,供市委市政府决策参考。

实行“五统一”管理,即统一组织领导,统一规划选址,统一基础设施,统一竞价择位,统一外观设计;严格落实“八个禁止”,即禁止:城镇居民私自购买土地建房,非法倒买集体土地建房,建新房不拆旧房,超大户型超面积建房,擅自占用耕地开天窗建房,沿省道、国道、高速路口及连接线道路两旁100米以内建房,未批先建、批小建大、批东建西,违反城镇规划、村庄规划建房。并按照“早发现、早处理,不成型、不成风”的基本要求,建立村点违法建设三级巡查报告机制,实行查处违法建筑县乡(镇)村组四级联动和服务群众“三到场”机制,完善土地执法监察体系,营造依法用地的良好氛围

农村宅基地整治是指通过落实“一户一宅”政策,对农村旧宅(包括废弃闲置的生产、生活设施等)进行拆旧建新、退宅还耕、修缮改造等综合整理利用,全面解决农村旧宅闲置占地问题,实现村容整洁,创造良好人居环境。

依法行政,规范操作。要充分发挥各级政府的行政推动作用,研究制定政策措施和工作方案,加强指导监督。要从各自实际出发,积极探索各种行之有效的办法和途径。特别是对农民拆旧建新、退宅还耕、跨村建宅、弃宅进城等问题,要在坚持依法行政的前提下,认真研究探索并制定相应的激励和管理办法。

(一)严格执行“一户一宅”制度

1、住宅用地限额。根据《福建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办法》和《福建省农村村民住宅建设用地管理办法》的规定,农村村民一户只能拥有一处住宅基地。村民每户住宅用地面积限额为80-120平方米,三口以下不得超过80平方米,六口以上不得超过120平方米;利用荒坡地、村内空闲地建房或者对原旧住宅进行翻建的,可以适当增加面积,但增加的面积每户不得超过30平方米。

2、旧宅地翻建报批程序。镇、街道旧宅地翻建都 必须按程序报乡镇人民政府、规划建设部门、国土部门审批,在取得建设许可后,方可动工建设。

3、退宅后的土地利用和补偿办法。执行“一户一宅”制度以后,村委会或村集体经济组织依法收回农村村民原有住宅用地,已建房户旧宅基地退还给村集体的应当给予适当补偿。符合新村规划建设的旧宅基地,旧宅所有人需要建设新房且符合“一户一宅”政策规定的,优先安排宅基地建新房,旧宅拆除自行负责,不再补偿;旧宅拆除的土地面积与建房用地面积相差较大,实行按面积差距计算补偿费;符合退宅还耕条件的,由我局安排资金实施退宅还耕,开垦成水田或旱地。

(二)加强规划编制和管理

1、抓紧编制村庄建设规划。结合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中安排好新村规划用地,抓紧编制村庄建设规划,并做好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衔接。规划批准实施后,农民一律在新村规划点建房,严格控制单家独户建房,鼓励建设联排住宅和多层公寓。对个别自然村无法进行新村规划,但确因生产生活需要而进行单家独户建房的,有关部门要严格审批。对单户宅基地和新村规划点人均居民用地面积实行双控制,确保新村居民点用地面积比老居民点用地面积明显减少。

2、开展农村宅基地确权发证试点工作。依法全面清晰界定农村宅基地土地产权关系,完成农村宅基地的确权划界与登记发证,实现农村宅基地土地登记全覆盖和土地登记资料的数字化管理,建立完善的土地产权管理信息系统。试点工作要综合考虑村庄经济发展与规划建设水平、人口与民族特点、历史长短、以及地形地貌等各方面情况,选择有代表性的村庄作为试点村庄,调查核定村内每户宅基地权属来源、面积、使用状况、界线界址等情况,并对符合规定条件的宅基地给予确权登记发证。同时,各村可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村规民约,对多占宅基地的农户收取土地占用费用于新村基础设施建设。

3、引导农民向村镇建设规划区集中。经批准的新村建设规划区建设用地,可由村委会统一组织进行土地调剂。严格执行“一户一宅”,“折旧建新”的规定,在退出原宅基地的前提下,积极帮助农民落实新建宅基地。对愿意退出老宅基地进入新村建设规划区建造住宅的本村农民,可按规定为其报批宅基地。

4、加快新村建设规划区的基础配套设施建设。重 点建设农村村庄道路、排水、环卫等项目。要提高新村建设规划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标准,努力改善村民的生产条件和居住环境。

(三)加快推进农村城镇化进程

1、鼓励农村村民进城落户。对已在城镇购置商品房定居或愿意进入城镇规划区定居,并自愿退宅还耕且以后不再申请新宅基地的农民,按其退出合法宅基地的面积确定一定标准给予补偿,其宅基地还耕后归村集体经济组织所有。农民放弃宅基地后,不影响其农村集体土地承包权益,不影响其作为农民身份享有的原有政策待遇。

2、积极推进农村“造福工程”。对农村边远村、地质灾害点或其他生产生活环境较差的农村居民点,要积极动员村民实施“造福工程”,实行整体搬迁。各乡镇、街道应积极创造条件,协调解决“造福工程”的新村建设用地,采取国有土地出让、集体土地置换等办法,在集镇规划区或其他中心村安排“造福工程”建设点。对已经完成“造福工程”整体搬迁的农村居民点,各乡镇、街道应统一进行整体拆除或保留部分生产管理用房,危险、破旧房屋一律拆除。

(四)加大农村宅基地整治投入

1、积极争取上级政府部门的专项扶持资金。我局要积极做好我市退宅还耕项目的申报,争取获取更多的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指标供使用,根据宅基地复垦整治投入成本,制订具体补助方案和项目启动资金的筹措及拨付办法。

2、切实增加各级财政资金的投入。全市要统筹利用耕地开垦费、土地有偿使用收入、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等资金,并建立专项退宅还耕资金,用于农村宅基地的退宅还耕。市财政新农村建设资金要重点支持农村宅基地整治,每年安排足够的资金用于农村宅基地整治的拆旧还公补偿、旧房改造修缮、新村基础建设等。各镇、街道及行政村每年必须安排专项资金用于农村宅基地整治。

3、积极引导农村村民和其他资金的投入。新农村建设农民是主体,农村宅基地整治工作也要充分发挥农民主体作用,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引导农民主动参与退宅还耕、拆旧建新、旧房改造、环境整治等行动。鼓励和支持社会资金积极参与农村宅基地整治工作,允许社会资金投入农村进行退宅还耕承包开发。

以人为本,有效解决被征地农民生活保障问题

完善土地管理 推进新村建设

晋江市国土资源局 二〇一一年九月十三日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也是一项惠及全民的德政工程。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我局积极履行部门职责,大力支持新农村建设。主要情况如下:

一、保护耕地,为新农村建设留足空间。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由市政府与各乡镇签订了耕地保护目标管理责任状,并将责任层层分解,责任到人,形成了基本农田保护制度全部上墙,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并实行严格考核,推行问责制,真正做到守土有责、守土有方、守土有效。

二、强化管理,保护农村集体土地。①严禁耕地抛荒。对于不再从事农业生产、不履行土地承包合同而弃耕的土地,在限期内不纠正的,依法收回土地承包权,切实把耕地交给以地谋生的农村居民。②严格执行“一户一宅”规定。农村居民建设住宅必须符合村镇建设规划,每户只能有一处不超过法定标准的宅基地,多出的宅基地要先由村集体收回,其地上物待日后处理宅基地时一并处置。

三、土地规整,推进土地集约利用。对利用率不高的土地要逐步开展建设项目用地的置换,通过易主、易权、易位等方式整合零星、闲置和低效利用的土地,使存量建设用地得到进一步提升。主要有三块:①大力开展闲置土地清理工作。2010年4月份以来,再次开展闲置土地清理工作,进一步加大闲置土地处置力度,组织对全市2007年以来批准项目用地的建设情况进行核查,目前核查工作正在全面铺开。②认真抓好“四个集中”。按照“全市一城”的总体思路和中等城市的建设标准,晋江市着力把649平方公里土地和121公里海岸线作为一个城市整体来统筹城乡规划建设。在规划建设过程中,依据本局职能,按照“四个集中”(即推进耕地向规模经营集中、企业向工业园区集中、住宅向现代社区集中、人口向市区和城镇集中)要求,发挥龙头企业、中介组织、种养能手三大主体作用,结合治理耕地撂荒,有序引导农户采取转包、转让、租赁、互换等形式依法流转土地,促进耕地向种粮能手、家庭农场、农业企业集中。③大力推进“三旧改造”。2010年11月,省政府出台《关于加快推进旧城镇旧厂房旧村庄改造的意见》后,我市抢抓机遇,主动求变,按照环泉州湾发展的战略部署,用“全市一城”的理念,以“三旧”改造为抓手,高强度、密集式、组团化推进城乡建设。特别是在旧村改造方面,按照“规划先行、路网带动、整建结合、以整为主”的思路,有计划、有重点、又步骤的推进全市旧村改造。改造过程中,严格执行“一户一宅”规定,实行“拆一补一”,或引导统一规划、建设公寓式居住小区,尽量减少农村住宅新占土地,以达到改善农民生活质量和建设新农村的目的。

四、手续报批,为新农村建设保驾护航。主要有两点:①做好旧村改造新村建设用地报批前期工作。2006年以来,我市先后启动101个村(社区)实施“百村示范、村村整治”工程,已有45个村(社区)进行区域改造。据统计,目前到我科室办理用地初步审查的有30个村、45宗用地,办理原产权注销通告的有17个村、24宗用地,已获得泉州或晋江市政府用地批复的有13个村、14宗用地。②抓好“百村示范、村村整治”工程的指导服务。本着“特事特办、简化手续”的原则,对区域改造的建设手续作了梳理,简化了办理程序。配合市新村办召开全市规范新农村建设区域改造暨“两证”办理业务培训会,进一步规范新农村建设行为,提高各镇(街道)办证指导员、各示范村(社区)办证联络员的业务水平,加快“两证”办理进度,促进新农村建设依法有序、持续健康推进。同时,加强协调,提前介入,靠前服务,就“两证”办理存在的问题进行梳理、解答,并督促相关示范村加快“两证”办理。③强化项目审批。项目是推动发展的生命线,我局历来关注小城镇建设和新农村建设,不仅在用地指标上予以倾斜、帮扶,还依法办理项目征地和出让手续,留足乡镇、村企业自身发展用地。同时,为保证项目早出效益,督促项目业主早日落地投产,投入新农村建设。

五、和谐拆迁,为旧村改造提供“二次创业”机遇。2010年“城市建设年”中,我市策划了梅岭、青阳、滨江、安海、内坑、金井、城北、磁灶等“九大组团”城市建设项目和道路交通、生态环保“两大体系”建设,为旧村改造、新村建设创造机遇。我局积极做好我市征地拆迁补偿安置组织实施工作,切实维护人民群众利益,为社会稳定做贡献。①宣传培训上求突破,做好政策的宣传和解释工作,增强政策的透明度,力争取得社会各阶层的理解和支持。②征供地流程控制上求突破,严格执行规定程序,做好“两公告一登记”,征地拆迁补偿安置不到位的不办理供地。③征地补偿安置办法上求突破,积极研究探讨征地补偿安置新思路、新办法,实施“村(社区)留地”安置政策,保障被征地弱势群体利益,扶持社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在征地工作中,依法拟定征用土地方案和征地补偿安置方案,合理确定我市征地补偿标准。目前,我市土地补偿费及安置补偿费每亩3.4万元,高于省定标准。据统计,2010年来我局共派出40多人次参与到各组团的征地工作,协助帮助群众查询、甄别地籍档案资料5000多人次,有效保障群众的合法权益。

六、维护群众利益,为新农村建设保驾护航。①解决农村居住困难户的用地问题。坚持疏堵结合,严格把好审核关,2010年,我局共办理302宗住房困难群众用地手续,已全部获批。今年来共收到申请266宗(其中居住困难户182宗,旧村改造50宗等),目前也正有条不紊的办理中。②有效化解涉土信访矛盾纠纷。切实抓好春节、“两会”期间涉土信访和维稳工作,加强信访硬件建设,建立健全信访制度,加强信访业务培训,全面提升办信办访能力。坚持月排查、月报送、定期通报制度,摸清存在的所有矛盾纠纷和苗头隐患。深入开展国土资源矛盾纠纷排查,重点排查可能赴省赴京集体上访以及引起群体性事件的倾向性、苗头性涉土问题,对排查发现的重大信访苗头及时与所在地政府沟通、协调,争取主动,变上访为下访,有效化解涉土地矛盾纠纷。今年来,共受理群众来信566件,来电93件,来访34批52人次,做到件件有登记,事事有落实。③加大征地补偿费监管力度。一是依法制定征地补偿款标准。严格按照《福建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办法》的有关规定,制定征地补偿标准和安置标准。二是依法监管土地补偿款落实到位。实行“两公告一登记”制度,严格征地审批程序和用途管制。项目报批前,用地单位须将不低于征地款总额50%汇入市国土资源局征地款专户。项目报批后,征地补偿费用统一由市国土局直接拨入村集体账户,由镇级村级财会代理服务中心监管,确保征地补偿款及时足额发放到位。土地补偿款收支情况在规定时间内向村民公布,接受群众监督和上级部门的审查。据统计,1999年至今,我市共报省政府批准征收集体土地5638.1085公顷(其中耕地3069.8484公顷)。经抽查,尚未发现拖欠农民个人征地补偿款现象。④开展查处土地违法违规案件专项活动。严格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做好项目用地批前检查工作,对违法用地早发现、早制止、早查处;进一步完善土地执法监察巡查制度和督查考核制度,做到责任明确、巡查到位、不留死角,有效遏制新增违法用地行为,真正起到“严查一案,稳定一片”的作用,为城市建设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尽管我局主动服务新农村建设,但现实中依然遇到不少困难和问题,比如,“两违”冒头,指标紧缺,土地抛荒等问题依然存在,下一步,我局将集中力量,靠前服务,重点抓好土地闲置、土地整理、耕地保护和违法用地查处工作,为我市新农村建设做出应有的努力。

对清查出来的土地违法违规案件,本着既查事又查人的原则,坚持“三不放过”(即应立案而未立案的不放过,应处罚而未处罚的不放过,应追究责任而未追究责任的不放过),严肃查处一批土地违法违规案件。在今年组织开展的清理“两违”(违法占地、违章建设)行动中,全市累计

创新推行“垦、改、留、迁、并”五种整治模式,分类组织实施,狠推“美丽乡村”建设进程。

一、复垦新建模式。对于一些旧村居民点,即老房子分布相对分散或有较多靠近山坡的老宅基地,采取异地建设的方式,在村庄周边建设新居民点。同时,对旧村居民点进行复垦,新增有效耕地,实现农村住房改造建设新增用地与农村建设用地复垦总量增减平衡。

二、改造整治模式。对于一些“空心村”或者连片老房子的区块进行整体拆除,盘活存量土地,整体规划重建,满足住房困难村民的合理建房需求。比如浬浦镇贺家村、花桥镇蒲峰村、珠岙镇上胡村都是以这一模式组织实施。

三、保留治理模式。对部分半成新以上住宅区的主屋予以保留,主要拆除附属用房和周边围墙,对基础设施和周边环境进行重新整治。在不影响农村住房改造建设总体要求的同时,有效减少财政开支。

四、整体搬迁模式。对于交通不便、条件恶劣的高山村和海岛村,甚至存在地质灾害隐患的村庄,通过建设移民小区,实行整村搬迁,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亭旁镇挂帘村、石门坑村,健跳镇龙山村等实行的都是这一模式。

五、撤并组合模式。对少数地域分散的自然村和高山村,通盘考虑、精心规划,通过撤小并大的方式,加强中心村建设,完善配套设施,实现资源共享。比如海游镇善岙杨村、沿赤乡小渔西村就属该种模式。

第五篇:美丽乡村

明星社区美丽乡村建设项目规划

建设美丽乡村,是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科学发展、提升农民生活品质、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的重大举措,是推进新农村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抓手;建设美丽乡村是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关于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行动和途径,是推进新型城镇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县委、政府在全县范围内开展美丽乡村建设活动,选择一批产业特色明显、外部交通便利、生态环境良好,宜居宜业宜游的小城镇及村庄作为试点,推进全县的美丽乡村建设。基于下梁镇明星社区比较好的交通区位、生态基础、环境基础、产业特色基础、工作基础和群众基础。通过美丽乡村建设,改善居住景观,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实现“村庄秀美、环境优美、生活甜美、社会和美”的宜居宜业宜游美丽乡村建设目标,对提升九天山景区、岭南水上乐园娱乐休闲区形象以及提高柞水旅游强县的知名度都有积极意义。根据省、市、县有关文件要求,结合我社区实际,特制订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坚持把美丽乡村建设与产业发展、农民增收和民生改善紧密结合起来,按照科学规划布局美、村容整洁环境美、创业增收生活美、乡风文明身心美的目标要求,全面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提高城乡居民生活品质,促进生态文明和提升群众幸福感。

二、总体目标

通过开展美丽乡村建设,加快推进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相关要求;加快推进实现特色休闲娱乐,生态环境改善,居民增收,生态旅游等方面均衡发展。做到以点带面、稳步推进,建成特色乡村,推动全社区打造成为“宜居、宜业、宜游”村居、安居乐业的美丽乡村。

1、农村生态环境不断优化。农村垃圾、污水得到有效治理,村容村貌、绿化美化水平不断提高,居住环境明显优化。

2、农村人居环境得到改善。对个别棚户区进行拆除改造,保障医疗卫生、交通条件、居住环境得到改善,农民增收渠道增加,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3、农村生态文化日益繁荣。农村特色生态文化得到有效发掘、保护和弘扬,生态文明理念深入人心,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初步形成。

三、基本原则

1、坚持科学规划。坚持规划先行,因地制宜,把美丽乡村建设规划与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农业和旅游业发展规划、文化特色产业相衔接,有序推进,要做到开发与保护结合,凸现可持续发展。

2、坚持以人为本。始终把农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广泛发动群众参与,整合社会力量,尊重农民群众的意愿,引导农民大力发展生态经济、自觉保护生态环境、加快建设生态家园。

3、坚持保护为重。结合我社区实际,突出重点,注重挖掘传统农耕、人居等文化丰富的生态理念,在开发中保护,保护中建设,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形成一处一景、一处一业,一处一特色,彰显美丽乡村,高标准打造乡村旅游目的地。

4、坚持生态优先。遵循自然发展规律,切实保护农村生态环境,展示农村农业生态特色,围绕农村生态经济、生态人居、生态环境和生态文化,发展生态特色农业。

5、坚持整合力量。建设美丽乡村与幸福村居工程、发展乡村旅游、农民住房改造、生态村庄建设等有机结合,通过项目带动、整合资源、合力推进。

四、美丽乡村建设内容“四大招”

美丽乡村“第一招”:社区美化促美丽。美丽乡村首要体现“美丽”二字,按照“村容整洁环境美”的要求,对槐湾小 树木花卉,对能够硬化的道路进行硬化,突出重点、连线成片,健全机制,切实抓好绿化、改路、改水、改厕、垃圾处理、污水处理、广告清理等项目整治。

1、整治乡村生活垃圾。全面推进“户集、村收、镇运”垃圾集中处理的模式,合理设置垃圾中转站、收集点,做到户有垃圾桶,各小区有垃圾收集池,专人负责收集,统一送至垃圾填埋场,确保各区域清洁;在此基础上清理道路两旁的土堆和建筑垃圾,做到无残留无死角。

2、整治乡村生活污水。清除农村露天粪坑、简易茅厕、废杂间,整治和规范生活污水排放,全面推行无害化卫生厕所,各小区至少要建造一座以上卫生公厕,大力推广农村户用沼气建设,利用沼气池、生物氧化池,通过开展农村污水处理,提高水体自我净化能力。

3、整治农村畜禽污染。根据我社区特点,按照“科学规划布局美”的合理规划原则,严禁居民将死畜禽乱丢到溪河现象。分片规划,拆除污染猪舍、牛栏,养鸡场等,将各个畜禽养殖场地统一安置于赤水沟,对生产区与生活区分离,畜禽养殖场全面配套建立沼气工程,达到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

4、整治广告、路牌。按照“规范、安全、美观”的要求,对公路、河道及小区公共视野范围内的广告牌、路牌进行清理,坚决拆除有碍景观、未经审批或手续不完备的广告牌。制定广告布点控制性规划,规范各种交通警示标志、旅游标识标志、宣传牌等,对轧钢厂的外围墙进行有特色的美化。

5、整治违章搭建。按照“谁建造、谁所有、谁清理”的原则,坚决拆除违章、乱搭乱建的建筑物,对废弃场所进行整治、复绿,整治各小区、区域供电、网络、电视电话线路乱拉乱接问题,规范网络、线路的布局,促进村庄规范、整洁、美观。

6、慢速度促和谐。在社区范围内的道路设置限速安装减速带,慢是回归自然的一种意境,以此来降低交通事故的发生率并创造一种轻松自在的身心感受。

美丽乡村“第二招”:多种产业助增收。按照“创业增收生活美”要求,编制社区产业发展规划,实施社区特色产业。发展乡村旅游业、生态乡村农业,农村特色服务业,促进居民就地就业,增加居民收入。

1、发展乡村生态农业。深入推进现代农业,推广种养结合等新型农作制度,大力发展精致高效农业,扩大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森林食品生产。依托姜家沟和赤水沟的生态地理优势发展现代农业,如通过蜜蜂和冷水鱼养殖,花卉栽培,药物种植等途径以此达到满足广大游客消费需求,美化环境和就地就业增收的效果。

2、发展乡村生态休闲旅游和别具特色的饮食服务业。重点利用农村森林景观、田园风光、山水资源和乡村文化、地理位置等优势发展别具特色的乡村休闲旅游、饮食等服务业,努力做到“处处有美景有特色”。加快形成以重点景区为龙头、特殊区位为依托带动周边发展的格局,努力把我社区打造形成旅游休闲圣地名村。

① 依托“岭南水上乐园”的地理位置在槐湾小区发展数家别具特色的“农家乐”,结合防洪坝和高速路桥的位置可以开发建成桥底休闲纳凉区。

② 依托山柞高速公路进出路口的特殊位置,在二四五组开办一定数量又各具特色青年旅社和乡村旅馆,以此来充分利用被闲置的房屋并取得经济上的增收。同时在四五组的中间街道建立饮食一条街,特色与环境卫生作为第一指标,优质的服务作为一项要求。重点向外界推出“烤全羊”、“山里土鸡煲”、“香菇木耳”、“腊肉”、“冷水鱼”、“山里野菜”、地方饮食特色的锅盔和玉米稀饭。

③ 充分利用姜家沟的优势区位,合理利用“沈家大院”的优美环境,古式乡村民宅。在保持原貌的基础上给与一定改造,开办几家有特色的农家乐。并同时向外界人展示农耕文化,传统农耕器械,体验农耕劳作。

3、发展乡村低耗、无污染工业。按照生态功能区规划的要求,严格产业准入门槛。将所有的工业都集中安置在花园沟工业园区,严格限制有污染企业的进驻。调整乡村产业结构,不断壮大村域及集体经济实力。

美丽乡村“第三招”:加强村级文化建设。按照“乡风文明身心美”的要求,以提高农民群众精神文明素养、形成农村精神文明新风尚为目标,增强村民的可持续发展观念,构建和谐的农村文化体系。

1、培育特色文化院落。编制农村特色文化院落保护规划,制定保护措施。在充分发掘和保护古院落、古民居、古建筑、古树名木和民俗文化等历史文化遗迹遗存的基础上,优化美化村庄人居环境,把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传统村落培育成传统文明和现代文明有机结合的特色文化村院。特别要挖掘传统农耕文化、风俗习惯、山水文化、人居文化中丰富的生态思想,把特色文化村打造成为弘扬农村生态文化的重要基地。

2、开展宣传教育。深入开展文明社区创建活动,把提高农民群众生态文明素养作为重要创建内容。充分利用各类宣传工具和形式,利用一切文化阵地,大张旗鼓地开展形式多样精神文化知识宣传,形成农村精神文明新风尚。

3、转变生活方式。结合乡风文明的有关内容,引导农民追求科学、健康、文明、低碳的生产生活和行为方式,倡导生态殡葬文化,对公路沿线100米视野范围内坟墓实行迁移或就地深填或绿化覆盖等措施进行整治改造,恢复公路两岸的自然景观。

4、促进乡村社会和谐。全面推行村务公开制度,努力做好各类群众矛盾纠纷的排查调解工作。

美丽乡村“第四招”:加强管理。高效有序,服务优质都是管理的结果。针对美丽乡村的建设和运营都要制定严格合理的管理制度,以此保证特色开发不重复,申报经营都合理,无乱收费欺客、乱扔垃圾污染环境减损美丽的现象发生,对情节严重和违反相关制度的人给与一定的罚款。

五、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加强对美丽乡村建设的组织领导,配合县镇两级相关部门,在社区级成立专门的工作领导小组。主要负责人为第一责任人,小组成员各有分管。

2、落实工作责任。按照美丽乡村建设的责任分工,领导小组各成员要紧密配合好相关单位的日常工作,各司其责,加强联动,整合项目,合力推进。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切实履行自己的职责做出自己的贡献。社区居民委员会要切实履行好居民代表会议的决议,做好美丽乡村建设的宣传发动、组织实施和管理服务等工作。

3、加大资金投入。按照集中财力办大事的原则,合理运用好专项财政资金外,还应发动群众参与,整合社会力量,加大投入力度,特别是动员社会资金投入,为美丽乡村建设提供资金保障。

4、营造良好氛围。充分发挥电视宣传、会议宣传,宣传栏等宣传的作用,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让群众支持并积极参与到美丽乡村的建设中来。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选优配强三委班子,不断优化社区干部队伍结构,为美丽乡村建设提供组织保障。

下载“美丽乡村,美丽校园”工作布置word格式文档
下载“美丽乡村,美丽校园”工作布置.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美丽乡村

    美丽乡村创建先进市 富丽临安 自然的美,是纯净的美;人文的美,是生活的美。正是这两种美的完美融合,造就了生态、产业、文化相结合的现代化乡村之美。 诗情和画韵,是大自然对临安......

    美丽乡村

    美丽乡村的山区样本 来源:中国建设报 2015-01-23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在湖北省襄阳市保康县的荆山深处,有一个远近闻名的山村——中坪村。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建设发......

    美丽乡村

    1、汀溪镇 厦门“绿肺” 好山好水 森林覆盖率68%以上,林地面积13.39万亩;西源溪、半岭溪、造水溪3条溪流汇贯大溪溪,流域覆盖全镇,还有供给50万多人口的汀溪水库;温泉自然露头点3......

    美丽乡村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实现生态良好,必须更好发挥法治的引领和规范作用。深入开展美丽乡村建设,是实现生态良好的重要载体。美丽乡村建设经过10多年的实践探索,各地创建了一个......

    美丽乡村

    美丽乡村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陶渊明用白庙的诗句为我们描绘了美丽乡村应有之情,可是山清水秀,贫穷落后不应是美丽乡村建设留给后人的印象。因此,要想实现美丽中国,必须大......

    美丽乡村

    美丽乡村江宁作为南京5个“美丽乡村 美丽中国”示范区之一,在全市率先绘就了美丽乡村示范区蓝图,力求江宁乡村让城市更美好。这次规划范围总面积约430平方公里,涉及谷里、横溪......

    美丽乡村

    据新华社电 2003年以来,浙江在全省农村开展了“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取得明显成效。最近,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对此作出重要指示:认真总结浙江经验......

    美丽乡村

    梁山县美丽乡村建设工作要点 全县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总体要求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坚持科学发展、生态优先、永续发展,加快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提档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