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全册
小学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全册
全册教材分析
主要内容:
本册教材是以丰富多彩的美术活动为主线,以由浅入深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内容为副线,主、副线密切关联,穿插并行。主要内容包括:色彩冷暖知识、线条、节奏、工艺制作、玩具、实用设计、电脑美术、欣赏等。
教材重点:
在循序渐进的传授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始终贯穿审美性和情意性的教学要求,兼顾学生个性的发展和知识技能的学习的两方面的需要。
教材难点:
强调趣味性的美术学习,设计内容要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强化学生美术学习的兴趣;在继承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美术文化传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充分体会社会的进步与多元化的美术发展方向。
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
通过观赏和各类美术作品的形与色,能用简单的话语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感受;启发学生感受并表现生活中的美好事物,从中体验生活的乐趣;帮助学生认识和使用常用色和点、线、面;了解基本美术语言的表达方式和方法;培养学生表达自己感受或意愿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知觉能力、形象记忆能力、形象记忆能力和创造能力。
新 课 标 第 一 网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欣赏、绘画、绘画创作等各种美术活动,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和制作过程;以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方式丰富学生的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在美术活动过程中强调趣味性的美术学习,教学内容和活动方式要充分考虑开放性、立体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
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美术活动的过程中,通过参与美术实践活动获得身心愉悦和持久兴趣;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能够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美化环境与生活。在美术学习的过程中激发创造精神,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人格。
全册教学进度
周次内容
第一周聚聚散散
第二周小圆点的魅力黑与白
第三周主体与背景
第四周冰川与晚霞
第五周画嗅觉
第六周卡通画
第七周双胞胎
第八周藏书票
第九周我和我的小伙伴
第十周那一刻的我第十一周愉快的春游
第十二周哪些是相同的第十三周千变万化的帽子第十四周飘来飘去的小岛第十五周迷宫电脑美术第十六周会游的玩具
第十七周光的魅力
第十八周珍爱国宝 秦始皇陵兵马俑
第二篇: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全册
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第1课 春节到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生通过互联网搜索所体验到“春节”的并结合自己所经历过的“春节”,来引导学生大胆创作绘画。
2、技能目标:描述过春节的相关内容,谈自己的感受。学习发现身边事物,并能从色彩、线条运用等方面有目的的学习。
3、情感目标:从不同方面了解我国的传统文化,体验过春节的气氛以此来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激发学生对美好生活的热爱之情。教学重点:
通过了解春节的历史、文化、习俗,加深对民族传统文化的了解。尝试用绘画的形式表现自己对美好生活的喜爱之情、赞美之情;用不同的材料制作各种小礼物,来表达自己节日愉快的心情和对他人的美好祝愿 教学难点:
绘画要表现出欢乐的场面,画出生动有趣的画面。工艺制作时各种材料的选择、设计、制作。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课前,首先请同学们来欣赏一首曲子,思考你听过这首曲子没有?在哪里听过的? 倾听歌曲《春节序曲》。
2、同学们听过之后,想到没有你在哪里听过这首曲子吗?小组讨论讨论。
四、总结评价: 同学们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①我知道了了过春节的时间。②我学会了春节都有什么习俗。
第2课: 变形的魅力
教学目标
1、学习人物变形画的表现方法,了解生活中的事物变形现象,认识美术创作中的变形及变化表现手法。
2、能善于观察与发现,提升观察与思维的品质,发现想象与个性化创造的能力。
3、养成关注生活、勤动脑筋、巧创造的学习习惯与生活态度,抒发热爱生活的情感。教学重点
透过变形现象,寻找变形的规律与特点。教学难点
通过对事物整体外形变化的关注,创造独特的新形象。教具准备
课件、凸面镜、不锈钢勺子。画好变形后脸部线条的作业纸、相框。学具准备
彩色作业纸、2B铅笔、教学过程
(一)课前延伸:沟通交流
师:孩子们,能和你们一起上课,心里特别高兴!真想永远记住你们,你们想永远记
生:是映在玻璃上的。生:是在窗子上的。
师:孩子们,这不是玻璃。当我们透过窗子看窗外的景物时,它有变化吗?没有!这是玻璃幕墙。在玻璃幕墙上,每一块玻璃都有一定的倾斜度,所以,景物倒映在上面时,会发生一定的变化。其实,只要你用心观察,你会发现生活中处处存在着变形的现象。
2、自主学习,观察现象。
课件出示:我思考,我快乐:生活中你还在哪里见过这样的变形现象? 生:哈哈镜前人的形象发生了变化。生:汽车后视镜里人的形象发生了变化。
生:透过盛水的杯子,发现杯子里的筷子像折断了一样。生:透过鱼缸看见鱼好像变大了。„„
学生回答后,课件出示生活中常见的变形现象。
师总结导出课题:是呀!这些变化的现象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也正因为有了这些变化,我们的生活才平添了几分魅力。同时,它也给我们带来了许许多多想象和创造的启示。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大胆地进行创造,体会变化的魅力。板书课题:变化的魅力
3、合作探究,感受变形带来的趣味,探究变形的特点与规律。
利用凸面镜和不锈钢勺子做游戏,探究变形的特点与规律。利用已知的变形方法,进行创作尝试。
师:先和同学们做个小游戏,轻轻地拿起你面前的小袋子,从里面拿出我们的教具。师拿出凸面镜,请小组内的同学看看镜子里你的脸变了吗?变成什么样子了?
先让学生猜猜画的是谁?从哪儿看出来的? 让被画的同学提意见,做哪些改正会更好。
7、教师小结,拓展延伸。
第3课 春天来了
一、教学目标
1.感受春天,了解春天的色彩,培养学生对大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之情。
2.激活学生的记忆,鼓励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大胆表现春天的色彩。
3.提高学生对色彩的感受、识别和表现能力。
二、教材分析
春天是最美的季节,是万物复苏、万树萌绿、绿草如茵、百花争艳的生机蓬勃的季节。它给大自然带来了无穷无尽的美。美术课应贴近学生的生活,让学生接触大自然,到大自然中寻找春天,感受、观察、了解、欣赏春的气息、春的风采,大胆表现春天的色彩。在亲近大自然的活动中让学生初步掌握观察的方法,初步训练观察的能力和对色彩的感受、记忆和表现能力。
本课主要意图是让学生较充分地感受春天的美,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引导学生发现春天的色彩变化,有意地选择色彩和搭配颜色,用鲜艳、丰富的色彩表现春天的美丽。
教材展示了几种不同的表现春天的绘画方式,如中国画、油画、水粉画、油画棒画、水彩笔画、彩纸剪贴等,以启发学生采用更多的表现方式,尽情地表现自己感受到的春天的色彩。
三、教学重难点。
5.作业要求。
选择自己喜欢的材料,表现独一无二的春天。
6.学生作业,教师巡视辅导。
辅导要点:(1)色彩整体倾向;(2)表现方法。
7.作业展示,评议小结。
(1)展示学生作业,请学生谈谈自己的创作思路。
(2)让学生评议,教师小结。
8.延伸部分。
(1)提问:你还能换种方法表现春天吗?
(2)请学生到大自然中欣赏春天美景。
第4课 我爱校园
教学目标:
1、学习线描淡彩画的基本表现方法。
2、培养学生的方位意识。
3、提高学生取景构图和运用线条与色彩进行写生的能力
4、培养学生爱自己的学校的情感。教学重难点 重点:
1、培养学生的方位意识。
2、提高学生取景构图和运用线条与色彩进行写生的能力 教学准备: 图片、课件等 教学过程:
第5课
蔬果的联想
教学目标:
1、学习简单的雕刻、塑造的基本方法。
2、培养细致、敏锐的观察能力和奇妙、独特的想像能力,发展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
3、增强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
教学重点:学习简单的雕刻、塑造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学习简单的雕刻、塑造的基本方法。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准备:蔬菜、瓜果、雕刻刀等
教学过程:
一、情境演 绎,激发兴趣
1.教师演示课件: “池塘里的小青蛙”。
2.学生欣赏、感受由蔬果引发联想而带来的奇妙世界。
二、深入感 知,巧妙联想
1.提出思考:你认为南瓜变青蛙妙不妙?为什么?
2.学生自由讨论,教师倾听、参与讨论。
3.交流讨论结果,教师板书:
联想
形体(圆鼓鼓)
南瓜 色彩(黄绿色)青蛙
纹理(黄绿相间的条状花纹)
4.观察自己带的蔬果和教材第14页小训练中的白萝卜,分组展开联想,然后集
1、熟练掌握叠绕纸花的制作方法和基本技能。
2、养成细心、耐心的学习习惯。
教学准备: 图片资料等 教学活动
一、创设情境
1.欣赏鲜花店的视频或图片,创设一个花团锦簇的情境。
2.师生交流花艺的基本知识以及送花的常识。
3.师:鲜花虽美,却不能持久。有什么方法能留住花的美丽呢?学生回答后教师 小结:把鲜花制成干花,用其他材料制作工艺花等。
4.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制作纸花的方法。课件展示鲜花店的视频或图片,课件展示各种下花、绢花、塑料花、纸花等图片
二、方法探索 1.出示一瓶做好的叠绕纸花,每朵花的花形都不同。逐枝欣赏,并设疑:这么 多种不同的纸花,我们得学多少种制作纸花的方法啊? 2.学生翻阅教材,发现教材中只介绍了一种制作方法。师: 原来这么多种纸花都是用叠绕纸花这一种制作方法制作出来的,同学们也 来试试吧。
3.学生自学,每人试做一朵叠绕纸花。
4.收集学生做的几枝纸花,探究学生作业中普遍出现的问题。
5.教师示范做纸花的步骤和方法,制作一朵纸花。
6.探究同一种制作方法能制作出不同种类纸花的原因。
(1)小游戏:板画几种花瓣的形状,对比花瓶中的纸花成品,推测哪种花瓣可以 做出哪种花形。
(2)展示两种同一种花瓣形状做的纸花,叠绕程度不同,一个褶子多,一个褶子 少,让学生对比分析花形的区别。
(3)教师小结:花瓣的形状、叠绕的程度等是影响花朵形状的因素。展示一瓶纸花实
二、教学目标:
1、了解剪纸文化。
2、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
3、掌握剪、刻人物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4、发展动手能力。
三、教学重点:掌握剪、刻人物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四、教学难点:
刻剪人物的外形和细节。
五、学生准备:
红纸、剪刀、刻刀、胶水、白纸。
教学过程:
一、故事引入
1、同学们,你们喜欢听故事吗?老师准备了一段特别的故事。听完请想想,它特别在什么地方?
2、教师口述:我和妹妹去“草地喂松鼠的故事”。(贴画)
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剪纸的故事”
4、剪纸的作品是用什么工具制作的呢?
5、指名学生回答。
6、剪纸是我国民间的装饰艺术,它主要是用剪刀剪和刻刀刻统称剪纸。
二、故事交流
1、在你身上或你身边曾经发生过有趣的故事吗?
2、先在小组交流,再由组长用3、5句话写下来。
三、教师示范剪刻步骤
53、能具体细致的描画教材中所提供的对象,用线流畅,表现生动。
4、乐于观察周围的事物,能用线条绘画的形式记录对事物的感受。
教学重点:能认真观察物体的外形结构,初步感受和认识立体形的轮廓特征。教学难点:能具体细致的描画教材中所提供的对象,用线流畅,表现生动。用具准备:绘画铅笔、白纸或速写本、课本、选择2~3件日常生活用品等。教学过程:
一、新课讲授
1.小学四年级下册美术静物一家教案:学生把带来的物品集中放在小组的桌上。交流、感受带来的物品,了解静物的含义,呈现课题
2.分享、交流、感受带来的物品。谁来介绍自己带来的物品?你带的是什么?是什么样子?为什么你很喜欢它呢? 3.同学们带来的物品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在生活中我们接触的和必需的物品有许许多多,它们静止不动、无声无息,陪伴着我们学习、生活、成长。陪伴着我们度过了许多美好时光,这些物品就是静物。
4.寻找生活中的静物,看到这组静物,你想起了什么呢? 5.静物分类 游戏“静物找朋友”(情境设置思考感悟)
二、自主探究 认知体会
1.出示几张构图不同、画面主体物在不同位置的作品.2.学生分析讨论。
3.老师小结:一般来说,主要物品安排在画面主要的、合适的位置,能使画面的主题突出;物品的摆放有大有小、有前有后.能使画面更加生动、美观。
4.各组同学合作,将本组桌上的物品按一定的主次关系合理美观进行组合摆放,教师引导学生适当注意物品间的大小、疏密、前后的关系。在物品的组合摆放中思考相关的71、欣赏卡通毛笔动画
2、思考:用什么工具画的,这种画称为什么画?
3、小结:毛笔、颜料、墨、宣纸等为中国画的工具。
4、板书课题
(二)、尝试感受
1、学生用毛笔蘸墨在生宣纸上尝试练笔(点与线的组合)
2、思考:画出来的画有什么特点?
3、小结:纸能渗透、墨有浓淡的特点。
(三)、欣赏比较:
1、欣赏范作。
2、思考:自己的作品与范作有什么不同。
3、小结: 范作:
(1)线条有粗细、长短、浓淡的变化。
(2)点有大小、浓淡的变化。
(3)画有虚实的变化。
4、这种变化是怎样表现出来的呢?
(四)、新授
1、教师示范四幅小作品,学生观察,思考这四幅小图的区别在哪里?
2、小结:
①用笔调淡墨后,在笔锋上蘸浓墨完成;
②用笔调墨后,在笔锋上蘸 较浓的颜色一笔完成; ③先用墨画,再用色染; ④先用笔画,再用墨点。
3、学生尝试练笔。
(五)、拓展思维
1、学生欣赏教材上的中国画、花卉图片。
二、新授
1、“同学们经过课前对龙的资料搜集,你知道龙在世界上到底存在吗?”
(龙是我们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是一种内涵丰富的文化符号,是中华民族的一个象征,所以中国人也称为龙的传人、龙的子孙。)
2、想一想,龙本来不存在,劳动人民是怎样创造出它的样子来的?(把许多动物身上的特点集合在一起。)
3、找一找,龙身上有哪些动物的特点? 讨论后得出结论:(结合图片进行对比)龙的角是鹿的角; 龙的嘴巴是鳄鱼的嘴巴; 龙的身体是蛇的身体; 龙的爪子是老鹰的爪子; 龙的鳞片是鱼的鳞片。
4、小组讨论:你听过有关龙的故事吗?你了解龙的文化吗?
5、龙文化的广泛运用。欣赏:
a、邮票、雕塑、器皿、玉器等;
b、龙舟(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中国传统的民间活动)
四、学生作业
1、“原来龙就是这样创造出来的,有着丰富的内涵,这是多么奇特的想像啊!”
2、听音乐《龙的传人》,激起学生的民族热情。
3、“让我们发扬龙的传人的团结精神,小组合作一起描绘我们中华民族的巨龙吧!”
五、教师辅导
13、教师拿一长线,演示线绕画。
①让学生欣赏到在随意的线绕中发现有趣的东西有趣的线造型。②对绕出的形象进行想象。
③教师小结,根据学生想象教师进行涂色、添画。
4、游戏
以小组为单位,用长线在桌上尝试绕线,随意地绕,注意线条流畅。
5、欣赏讲评
你们绕地的图形像什么? 引导学生进行想象。绕线时要有重叠、流畅。
二、讨论与制作
1、提问:用什么方法固定线?
2、小组讨论:固定方法是什么?
3、教师与学生共同小结演示固定方法。注意:胶水不可太多,保持干净。方法①边绕边涂胶水,固定。②涂好胶水再绕线。
4、学生绕线练习
选择喜欢的纸与线,边戏边贴。
三、发散思维:
1、想一想
欣赏绕好的画,想象一下象什么?
2、添一添
教师以蝴蝶为例进一步诱导:这些色彩所占面积的比例大致是多少? 这些色彩给你什么样的联想? 学生回答,教师迅速在黑板上按比例画出色彩。2.教材分析。
请同学们看课本。原来这些色彩给人以浓浓的秋天的感觉。3.作业步骤。
(1)设计图案或装饰画。
(2)选择自己认为合适的一组颜色涂绘。4.作业要求。
(1)两只蝴蝶和鹦鹉的颜色任选一组。
(2)颜色面积配置与自然物图片的色彩大致相等。
(3)涂色尽量匀整。
5.学生作业,教师巡回指导。
(三)作业展评,小结。
第13 藏书票
教学目标:
1、生通过欣赏、交流,了解有关藏书票的来历、作用及相关知识。
2、学习用绘画或纸板拓印等形式设计制作藏书票。
3、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动手能力。教学重难点:
1、掌握藏书票的基本特征。
2、藏书票的印制过程。
第14 风筝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风筝的起源、流派等信息资料,懂得风筝的构造与平衡的关系,认识风筝骨架类型特点。
2.初步掌握风筝骨架的扎制方法,学习用对称的方法画轮廓、图案,设计制作一个风筝,尝试掌握放飞风筝的技巧,培养孩子动手实践能力。
3.通过收集、了解、制作、放飞等活动,激发学习美术的兴趣,培养对祖国传统风筝艺术的热爱之情。
教具准备:有关风筝网站收集、风筝图片,准备一些风筝成品。学具准备:有关风筝资料收集、制作材料准备。教学过程
一、(1)活动1 有关风筝资料的收集:
①小组准备工作:
a.将全班同学4人一组(以居住地或同学自由组合,教师做好联系调配工作),分为若干组,各组同学合作完成任务。
b.各组选举组长,根据自己的特长分配工作,做好准备工作。
c.组长要建立本小组工作目录,在目录下记载本组同学的学习过程资料,方便同组同学互相交流。
d.明确本次活动的任务:以小组为单位,利用因特网、书本,或向别人请教等途径搜寻风筝的起源、流派、制作方法、图片等实物、信息资料,完成《风筝知识小报》或小课题调查报告,各种风筝展。
c.可以再次上网查询资料。
(3)活动3 放飞风筝。
在一个晴朗有风的下午,在学校举行放风筝比赛。
老师的活动建议:
①小组内分好工,让每位组员都参与放飞,跑步快的同学建议做领跑员,其余同学做风筝的架飞和保护工作。体验放飞风筝成功的快乐及小组合作放飞。
②如果几次放不上去,请同学不要灰心,放的时候要注意风向的变化及时调整起飞角度。老师期待着你们的出色表现!
③活动后用绘画日记的形式把放风筝的场面和放风筝的体会画下来写下来,如果你用其他的形式表现也可(如摄影)。
④请同学自评和互评,评出放飞奖若干名,我们将颁发获奖证书。
(4)活动4 个人、小组空间展示《风筝风筝飞上天——风筝主题活动》展览——(评价)。
老师和各小组长进行讨论,如何办好我们班级的《风筝风筝飞上天——风筝主题活动》的展览。
第15课
银饰之美
一、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对于金银材质的认识。
2.学习任务是培养学生创造性设计能力,掌握银饰品基本款式的表现技能,使学生获取一定的构想思维能力,为进一步学习专业课奠定基础。
二、重点 :
第三篇:湘教版小学美术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美术第八册教案
第1课计划明天(活动一)
1.欣赏未来世界的影像片断和图片。
2.引导提问:你了解到的未来世界有哪些?说一说。学生畅谈未来。
3.想像一下,明天的我是什么样子的?你的理想是什么?
4.引入新课:好好计划明天是每人的理想,引入名人伟人实现理想的事迹。为了实现理想,让我们好好计划明天吧!
课件出示:未来世界影像片断和图片
尝试训练 探索方法
1.欣赏职业人物图片,感受认知职业特征。引导思考:“未来的我”从形象上来说.具体反映在将来的职业上。你了解哪些职业,看看图片中的这些职业人物有哪些特征?
2.尝试与发现。提问:哪些细节可以反映出一个人的职业性质?找一找,说一说,画一画。学生讨论,尝试用线描进行细节表现的练习,展示尝试练习作业,自由评述。
3.画法指导。针对学生的尝试作业指出不足,肯定优点。
4.小结。军人的着装、职业工作用品(通讯兵收发报机、警察的警车、科研人员的实验仪器等)、工作环境等都能暗示出职业性质。提出画法要求。
5.范式分析。获得方法,欣赏三种范式的学生作业,引导学生分析画面是如何表现“未来的我”的职业形象的。学生交流,自由发言。
6.小结:三幅作业分别从职业着装、工作对象、工作环境的角度来呈现出作者未来想要成为建筑工程师、高科技人员和医生的理想。一般“未来的我”的形象是画面的主体,细节表现为辅,但不可少。人物活动与环境描绘相统一。
课件出示:职业人物图片
课件出示:暗示职业性质的细节图片归类
课件出示:三种范式的学生作业
学生作业
1.提出要求:计划明天的理想,想像“未来的我”的职业形象,用绘画的方式表达出来。说给大家听听。
2.学生作业。
作业展示 自我评述
1.学生展示自己的作业,述说自己的理想,自我评价画面表现效果与要表达的想法。
2.学生互评,评选最有个性和创造性的表达方式。
3.教师评价与鼓励。学生即兴职业角色表演,进行采访等活动。
学生习作
教师小结,提出希望。
第2课走迷宫(活动一)体验迷宫 的玩法
1.教师在一分钟之内试玩迷宫图,请学生监督计时,每隔lO秒报时一次。
2.学生试玩迷宫游戏:全体学生同时打开封好的信封,拿出迷宫格局图,同桌合作一起走迷宫。
3.请走得最快的同桌上来演示走法。
迷宫大挂图、计时表、装好迷宫小图片的信封若干个 了解迷宫的 相关知识
1.迷宫的含义:这是对结构复杂、道路难辨,进去后不容易找到出口的建筑物的总称。
2.介绍传说中最古老的迷宫建筑:米诺斯王宫。
3.后来有人仿照这种迷宫建筑创造了平面的迷宫图,就形成了走迷宫的游戏。
多媒体:米诺斯王官相关图片、文字介绍
分解迷宫图 的设计方法
1.提问:大家想不想自己设计一个迷宫图呢?
2.比较老师和同学各自玩的迷宫图,说说你更喜欢哪种形式的图。3.迷宫图的构成:通过五张不同迷宫图片的对比分析,了解好的迷宫图需要有:起点与终点;复杂的路径(通路、岔路、死路);障碍物、相关背景;主题。
4.学生讨论设计迷宫图:
(1)构思主题,启发学生想像能形成一定路线、与空间位移相联系的内容作为主题,如:蚂蚁找家。
(2)用铅笔勾画路径单线,暂定为迷宫的唯一 通道。
(3)在单线的基础上再添画一些迷惑视线的岔路。注意道路的曲折。
(4)将所有单线修改为双线。
(5)在岔道上确定障碍物的位置,使之成为死路,并检查路线的确定是否合理。
(6)添画相关景物、障碍物和背景,使画面具有一定意境和情趣。
(7)给画面上色,注意路径的颜色与背景要有 对比。
5.观看两张迷宫,谈谈这些迷宫的独特之处。
(1)道路迂回曲折,让人迷惑。
(2)配有有趣的图形、景物。如:秋千、索道。
多媒体:迷宫图片
实物投影仪(或幻灯机)创作平面 迷宫图
学生作业:设计一个有意境、有趣味的迷宫图,和同学一起玩一玩。
评析作品 拓展知识
1.谈谈自己设计的迷宫,参与作品的自评、互评。
2.欣赏德国的大型向日葵迷宫,体会艺术与生活的关系。
多媒体图片
第2课走迷宫(活动二)现场组装迷宫
1.游戏:组装立体迷宫。
(1)展示材料:厚包装箱纸板条若干(上绘有图
形、设有可开关的门洞)、大厚包装箱纸板(上绘有路线,贴有双面胶)、活动插卡若干(解释插卡的作用)。
(2)按路径要求将纸板组装。
2.学生玩这个立体迷宫游戏。
3.板书课题:走迷宫一制作立体迷宫
组拼迷宫纸板
展示其他迷宫
欣赏其他材质的迷宫(吸管和泡沫塑料制作)。
吸管和泡沫塑料制作的迷宫3个
提出制作问题
1.提问:你在制作立体迷宫时会考虑些什么问题? 2.小结归纳:
(1)要设计立体迷宫的哪些部分,即它的构成。
(2)除了书上提供的材料,还有哪些材料可以用来做迷宫?(3)技术性问题,如粘合、涂绘、插接等。
了解立体迷宫 的制作奥秘
1.寻找立体迷宫的构造:
(1)底板(平面的、非平面的);
(2)起点与终点;
(3)路线;
(4)障碍物。
2.讨论:如何制作一个可以变换路径的立体迷宫? 3.小结:根据障碍物(如插卡)的移动、连接物的移动,可变换立体迷宫的路径。
4.讨论生活中还有什么材料可以做立体迷宫。
制作 立体迷宫
1.通过看录像了解如何用合作的方式来制作立体迷宫。内容:
(1)组长组织讨论设计题材。
(2)讨论、设计路线的分布和表现方法。
(3)讨论、设计障碍物的位置与表现方法。
(4)讨论、设计景物。
(5)组员按分配的任务各自行动。
(6)组装配件。
(7)测试迷宫,进行调试。
2.学生四人一组共同完成立体迷宫的制作。
播放录像设备
欣赏评价迷宫
每组派一个代表介绍组里设计的迷宫,大家共同推选出迷宫之最:最有趣的迷宫、最有创意的迷宫、制作最精美的迷宫。
第3课我爱校园(活动一)了解平面示意图的基本知识
1.教师提问:一天.我校篮球队到苗苗学校体育馆进行比赛,如果你是篮球队员,进入校门后,你会用什么办法快速找到该校的体育馆呢?
2.学生回答。师生说说平面示意图在生活中的作用。
3.多媒体出示“校园平面示意图”,了解平面示意图的基本知识:一般由基本形、文字组成,大部分以箭头标明方向。
4.出示课题,明确本课时的学习活动内容。
多媒体或范萄: “校园平面示意图”
分组考察、讨论,用基本形画校园示意图
1.提出活动要求:分组考察校园。根据前后左右、东南西北讨论校门、教学楼、科技楼、体育馆、操场等地方的方位布局。
2.师生实地考察校园,展开小组讨论。
3.回教室,阅读教材小训练,提出练习要求:用铅笔轻轻地勾画出校门、教学楼、科技楼、体育馆,操场等地方的基本形和位置。
4.教师反馈指导。
指导学生用线描淡彩的看法画校园示意图
1.以建筑为例指导线描淡彩的基本画法(教师示范)。
(1)用钢笔在基本形上简约地勾吾建筑的立体形态,注意适当表现门、窗、楼梯、人物等细节。
(2)画上淡淡的水彩。
(3)颜色干后适当加勾线条。
2.欣赏教材中的学生作业。
3.提出作业要求:用线描淡彩的画法画一幅校园示意图,注意用箭头标明方向。
4.放音乐,学生开始画。
教师示范
教材背景音乐
欣赏学生作业进行学习评价
1.展示学生作业,相互评价。
2.学生自由交流课堂收获。
学生作业
第3课我爱校园(活动二)看相片,说故事
1.多媒体出示一组校园的相片。
2.学生欣赏。
3.学生回忆并且说说在校园某地曾经发生过的故事。
4.明确本课时的学习活动内容。
多媒体:校园的相片
指导学生取景构图
1.多媒体出示校园相片和根据相片画的两幅构图:一张按照相片原貌描绘,表现出构图的散与乱;另一张重点描绘了主体景物,并对周围环境进行了合理的取舍。
2.学生对比欣赏,谈自己的感受。
3.欣赏教材中的学生作业,小结取景构图的要点。选择一处小景为主体,对周围环境适当取舍,避免构图的散与乱。
多媒体:校园相片和根据相片画的两幅构图
学习线描、色彩的写生要领和方法
1.多媒体出示一幢建筑的线描写生作业,引导学生线描时不要过多地陷入细节。
2.欣赏教材中的学生作业,指导学生把握画面大的色调;色彩的深浅变化;注意前后景物色彩的空间对比关系等。
多媒体:线描写生作业教材
室外写生
1.组织学生到室外进行线描淡彩写生。
2.教师巡视指导。
教学评价与延伸
1.展示作品。
2.交流感想.互相评价。
3.多媒体欣赏线描淡彩建筑设计效果图。
学生作业
多媒体:线描淡彩建筑
设计效果图
第4课真情对印(活动一)教学活动
欣赏探究
1.导人:春天来了,大自然万物复苏,散发着勃勃生机,同学们和老师一起到大自然的怀抱中看一看,玩一玩。大自然不但美丽,还蕴涵着许多的秘密,你想知道吗?只要你仔细观察,积极动脑,你一定能发现有趣的奥秘:大自然中有动物、植物,它们生长得很有特点,我们一起来观察几样常见的东西:花、树叶、蝴蝶„„通过观察你发现了什么特点?
2.教师出示画家或教师、学生对印作品给学生欣赏,提问:这些画是怎样“画”出来的?这些画的奇妙之处住哪?
3.小结:这画主要是用对印、折印的方法制作出来的。奇妙之处:对称、抽象、肌理。
4.板书课题,有趣的对印画。
实际操作
1.教师引导学生看书自学,学生尝试第一次作业。
2.收集学生第一次作业。
反馈指导
1.出示有代表性的作业,请小作者和老师共同分析、示范、讲解制作方法和要领:
(1)将画纸对折后展开。
(2)在折线的一侧点、滴涂颜色,可随意。也可有形象目的,点涂的颜色不可繁杂、细碎,3~4种即可。(3)将未点涂颜色的另一侧覆盖在涂色面上,用手轻压、推抹或拍打。
(4)揭开候干。揭开后如有未印上颜色的地方可再增补,重复折印局部,直到满意。
(5)还可以根据揭开后的效果,自己稍加添画,联想命名。
2.欣赏各种对称图案,拓展学生思维,启发想像。根据不同的对称现象,对印画在折法上可以有什么变化?根据不同的折法,你准备印什么? 实物和视频展示台
CAI呈现
自主表现
1.提出作业要求。
(1)制作方法正确,对称关系明朗。
(2)色彩较丰富,有纹理变化。
(3)想像丰富,作品富于创造性。
2.学生再次练习,教师行间巡视指导。
音乐欣赏感悟
1.学生谈谈自己在学习活动中的感受和体会。
2.作业展评,学生自由欣赏、交流后教师总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对称美,知道了人类在创造美的过程中,真诚地向大自然学习,看看我们身边的事物,你能找到许多不同的美,所以大自然是我们最好的老师。
第4课真情对印(活动二)欣赏感受
每当办喜事和过盛大节日时,同学们往往看到窗户上贴有剪纸窗花,还记得它们是什么样子的吗? 掌握规律和方法
1.欣赏中理解对称纹样:
(1)老师这有一些窗花作品,仔细欣赏,看看它们都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小结:什么叫对称纹样?相同的纹样,围绕中心向四面重复展现,或在中心线两侧出现相同的纹样,这就是对称。)
(2)教师再出示一组相同的剪法,因折法不同旱现出不同样式的剪纸团花作品,提问:这一组作品又有什么不同之处呢?(剪纸团花因折叠的层数不同而呈现出对称面的多少变化。)2.领会制作步骤和方法:
(1)折。用正方形的色纸,折叠时要对齐、抹平。
(不同的折法影响着剪出的团花的对称面,教师可出示多种折叠示意图让学生尝试。)(2)设计纹样。团花的外形大致要偏圆.内部纹样要做到大小不同,形状各异。
(3)剪。剪弧线时,纸的转动与剪刀的移动要紧密配合,做到剪痕流畅、干净。
(4)展开。展开抹平,最好隔纸压抹。
(5)贴。
自主表现
1.学生自行设计、制作,可4~6人一组,组内每人设计的纹样最好不同,每组的剪纸纹样贴在同一张纸上。
2.教师巡视指导。
音乐
评价迁移
1.作业展示、讲评。
2.迁移:
(1)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对称现象数不胜数,对称的形式也多种多样。人也具有独一无二的对称美,所以人们又往往以是否符合“对称性”去审视大自然,并且创造了许许多多的具有“对称性”美的艺术品,不仅在服饰、雕塑和建筑物、绘画等中采用了对称式的结构方法。而且在音乐和文学之中,也运用了这种方法,你能根据你的理解举例说说吗?
(2)在你以后的学习生活中你准备运用“对称” 这一结构方法吗 ?
(3)同学们,对称有许多的优点,但它也有它的不足,如有时会显得呆板、静止、缺少变化,对称的景物司空见惯了,给人的视觉刺激不强烈。大家在以后的美术课学习中还可以继续领悟其他的结构方法。
实物
第5课记忆大比拼
激趣导人
1.CAI课件出示图片让学生猜猜像什么。(水壶的半张图片)2.教师点击课件出现另一半后,学生看像什么。(水壶)3.揭示课题——记忆大比拼。
CAI画面出示水壶半张图片,或利用教材。
尝试表现 探究方法
1.请同学把桌上的作业添画完整。(已准备好的只有一半的火锅图片)2.分析学生作品,指导矫正作业中常见的问题:线条是否流畅?
3.引导学生观察火锅外形结构特点。教师小结: 火锅由炉筒、锅身(锅盖)、底座三部分组成。
4.添画方法:首先根据记忆画出其外轮廓线,再添加其内部结构线。
CAI画面出示火锅半张图片,点击后线条慢慢 勾出其外轮廓线,再勾 出内部结构线。再出示 火锅各部位的文字说明。
游戏解难
1.游戏——大家来找茬
(1)分组讨论,课件出示游戏内容。游戏内容: 以组为单位进行讨论。提出问题:这些图片里面哪些是合理的?哪些是不合理的?怎样添画更合理?
(2)每组请一个代表上台分析图片。(重点引导学生说说不合理的地方如何添画合理。)
学生每发现一处错误就及时分析如何添画,课件可点击添画过程,并归纳不同外形的不同特征。
方形物体的特征:对边平行。垂直于地平线的线永远垂直。
圆柱形物体的特征:顶部和底部圆形的变化。
出示透视缩形学具进行说明。
不规则物体:根据记忆和想像添画。
2.教师小结。
CAI画面出示游戏内容。
CAI画面出示8张规则 和不规则的图片,不合 理的图片点击可出现合 理的结构线。并出现不 同物体不同特征的文字说明。(或直接用图片)
学生作业 教师指导
1.优秀学生作品赏析。欣赏同一物体从不同角度进行观察描绘的线描作业。
2.课件出示作业要求:请仔细观察教材中的3张图片,把这些物体添画完整。
3.学生作业,教师巡回指导。
CAI课件出示作业要求。(或板书)
展示交流
1.学生将自己的画贴在教室周围的展板上。
2.自由欣赏,相互评价。
3.教师总结。
第6课 静物一家
教学程序
教学活动
媒体运田
课前活动 布置
布置学生选择2~3件日常生活用品,可以是自己、亲人或朋友喜欢的物品。交流感受带来的物品,了解静物的含义,呈现 课题
1.学生把带来的物品集中放在小组的桌上。
2.分享、交流、感受带来的物品。谁来介绍自己带来的物品?你带的是什么?是什么样子?为什么你很喜欢它呢?
(1)学生讲述。
(2)小组内交流。
3.同学们带来的物品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在生活中我们接触的和必需的物品有许许多多,它们静止不动、无声无息,陪伴着我们学习、生活、成长。陪伴着我们度过了许多美好时光,这些物品就是静物。
寻找生活中 的静物,在情境中唤起学生对静物的情感
1.静物是个大家族,现在我们一起去找一找这个家族的成员吧。以录像或图片的形式,引导学生观察室内、室外的各类静物。如:书房的、厨房的、客厅的、学校篮球场上的、路边的„„
2.(将图片定格)看到这组静物,你想起了什么呢?
3.老师出示几个小主题,学生根据主题联想相关的物品。
录像资料或 图片、实物
静物分类 游戏“静物找朋友”(情境设置思考感悟)
静物家族的每个成员不是孤单的,它们都有自己的朋友。
1.老师在讲台上将自己带来的物品中随意拿出一件,让学生根据其用途等特征在所有带来的物品中找朋友。
2.小组内玩“静物找朋友”游戏(学生将组内的物品初步分类)3.小组间玩“静物找朋友”游戏(各组间的物品相互交流补充)。
师生带来的 物品
自主探究 认知体会
(情境设置思考感悟)
每组的桌上都有分好类的物品,怎样把这些无声的静物画得有声有色呢? 1.讨论:前几天,老师家茶几上的一盆水仙开花了,我很喜欢,拍了几
张照片做个纪念,这是朋友用数码相机拍的照片,请你们帮我参考一下,哪 一张最合适并说说理由。出示几张构图不同、画面主体物在不同位置的作品.
2.学生分析讨论。
3.老师小结:一般来说,主要物品安排在画面主要的、合适的位置,能使画面的主题突出;物品的摆放有大有小、有前有后.能使画面更加生动、美观。
CAI课件或 图片
(尝试体验深化认识)
1.教师用纸将讲台上已分好类的静物剪成平面形的模板。
学生利用静物的模板在黑板上进行尝试摆放,要求体现主次关系,不同形式的摆放体现不同的个性、情感。体验主次构图关系给画面带来的美感。
2.各组同学合作,将本组桌上的物品按一定的主次关系合理美观进行组合摆放,教师引导学生适当注意物品间的大小、疏密、前后的关系。在物品的组合摆放中思考相关的主题名称。
3.师生评价,教师及时予以指导调整。
模板教具 粉笔演示
作品赏析
1.欣赏画家作品中选择了哪些物品?主要的物品是什么?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意。
2.欣赏学生的作品。
(1)历届学生的静物画作品。
(2)教材中的学生作品。
自主表现
作业要求:用线描的形式画出本组桌上已分类、组合好的物品,注意物品的组合体现主次关系,构图合理、美观。
绘画工具材料
交流评价
1.小组内交流:相互欣赏同学间的线描作品,从构图、线条表现的角度交流。
2.小组间的交流:从物品的组合摆放、线描作品的角度交流。
3.教师总结:学生的参与、交往状况、小组合作及作品的表现等。
课后延伸
尝试找一找、看一看、画一画室外的静物,品味活动中的另一番情趣.
第7课草丛中
一、激趣
学生闭上眼睛,听教师讲草丛故事。
播放轻柔的音乐
二、观察(单棵草)
1.教师将草轻拂学生的脸颊,学生闭上眼猜是什么。
2.学生睁开双眼,分小组讨论观察草叶各部分的外形特点。叶面出现转折的草和叶面没有出现转折的草看上去有什么不同?
3.各组再派一名代表说一说你们小组观察的结果。每组发放草叶实物并插在泥团中
三、组拼(几棵草)
1.组合游戏。在大自然中草总是会长在一块儿的,那么,几棵草长在一起会是什么样呢?引导学生根据平时观察到的几棵草长在一起的情形,将带来的几棵草组合在一起,注意组合出高低、穿插等变化。
2.教师小结:几棵草长在一起时,它们会有前后、高低、大小等各种变化,呈现出生动的自然效果。各种各样草的实物、大块泥团
四、添加
1.思考在草丛中除了草以外,还会有些什么呢?
2.学生讨论:有蜻蜓、蝴蝶、蚱蜢、青蛙、小朋友、玩具等等。
3.请一两位学生把小玩具或动物标本等放入草丛。玩具、标本等
五、改画
1.打开教材,看一看教材上P18右下角的三片草叶,将这三片草叶进行改画。
2.评析指导尝试作业。
(1)画有转折的草叶时,能同时看到正反两个面,叶面外轮廓线产生变化。
(2)画多片草叶时,草叶之间出现了相互穿插、遮挡,要先画前面的,再画后面的。后面被挡住的部分不用画线条。
在教材预留空白处添画
六、欣赏
1.欣赏教材上的画家作品。观察作品中每棵草的转折、穿插等不同姿态,以及画面上动静结合的生动效果。
2.出示其他有关草的优秀线描作品,感受用线的变化。
3.对照刚才自己改画的草,找出与这些作品的差距在什么地方,怎么改进会更好? 课件和线描作品
七、描绘
1.引导学生根据前面组合的场景进行观察描绘:
(1)先画一棵草,注意强调草叶的转折变化。
(2)然后再画几棵草,强调要表现出草的穿插、遮挡、高低变化。
2.也可以画记忆和想像中的草丛。
(1)将动物、人物等适当地添画到草丛中,要画出前后遮挡关系,注意:草是主体,添加物不能太多。
(2)思考:还要怎样画,画面才更加完善呢?
播放舒缓、优美的音乐
八、评析
1.将学生作业都展示出来,学生下位互相欣赏、评论。
2.总结:今天我们用自己的眼睛观察了许许多多不同的草,并且用生动的线条描绘出了美丽的草丛,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同时我们也明白了,只有认真仔细地观察,才能描绘出千变万化的事物。
第8课恐龙世界
情境导入
1.观看影视片段《恐龙的传说》。
2.引入课题。片中的主角是谁?你想了解它们吗?那就让我们一同走人《恐龙世界》吧。
课件:关于恐龙的传说
观察了解
1.观看恐龙图片。结合学生对恐龙已有的认知提问,了解恐龙的种类、体貌特征及部分生活习性。
(1)你能把所知道的恐龙告诉大家吗?
(2)恐龙生活的年代很久远,它们统治了地球一亿多年,它们的种类有哪些?它们的体貌特征、生活习性与当时的生活环境非常协调,那时有什么特别之处呢?
2.教师小结:恐龙的种类很多,可分成两大类:鸟龙类和蜥龙类。根据它们的牙齿化石,还可以分为食肉类或是食草类。恐龙不仅种类很多,它们的形态更是多种多样。这些恐龙有在天上飞的。有在水里游的,还有在陆地上爬的。
课件:恐龙种类图片若干
方法指导
教师对个别有特色的恐龙外部形态略作画法演示并讲解。
1.画陆地恐龙时要把握其一般的形体特征:体大,尾粗长,从头至尾的脊椎呈流线型,后腿粗壮,大多有粗皮,少毛或无毛,有的有甲、剑等生长物。
2.很多会飞的鸟龙都有些像今天的蝙蝠,它们好像用一双手撑起巨大的翅膀。既有翅膀又有利爪成了它们的一大特点。有人认为,后来的鸟类就是由它们演化来的。
自由表现
布置学生在限定的时间里自由画出自己感兴趣的恐龙形象。可以在恐龙身体部分稍加上自己的想像进行装饰,但必须抓住恐龙的大致特点。
欣赏评述
1.对学生优秀作品的欣赏,引导学生发现优秀作品在构图、着色、想像等方面的表现,以加强对“好”作品的感官认识,有利于提高自己的绘画水平。
2.展示一些不完善的学生作业,比较课件中学生作品与之相比之间的差异。谈自己的看法,找自己的差距。
课件:学生优秀作品图片若干,不完善作品若干
想像拓展
1.学生继续观赏恐龙抚育幼仔的影视故事片段,并从自己收集的恐龙故事中获得有关物象,编一个有关恐龙的故事。
2.观看恐龙掠食与恐龙遭遇灭绝的画面,学生将原有的作业丰富完善。
课件:影视
课件:图片
集体展示
1.将各自用同样大小纸张表现出的作品组合粘贴成恐龙大世界。粘贴时稍注意每张之间的色彩联系,尽量使大画面色彩协调。
2.(可拓展为第二课时)采用分工合作,部分学生剪贴花草树木,另一部分则剪贴各种恐龙,拼贴到KT板或大纸上(粘贴时可稍作层次处理),共同创造一个“恐龙乐园”。
KT板材
1—2张全开大纸
相关活动
登陆“中国科普网”,查看关于恐龙的详细资料,想一想:恐龙是冷血动物还是温血动物?体形巨大的恐龙是怎么飞上天的?恐龙到底是怎么灭绝的?科学家可以通过什么途径研究恐龙?它们还能有希望复活吗? 第9课绿色呼唤
一、欣赏感受
1.欣赏课件图片:四季的树木实景,体味大自然的色彩美。
2.欣赏课件图片:树木的色彩画,说说色彩画与摄
影图片的不同感受。
课件出示图片
二、整体感知,了解 画法
1.观察课件图片:自然界的树。思考如何用色彩进行表现。
2.通过课件演示,让学生整体感知用色彩画风景的表现方法。
3.师生归纳方法步骤:第一步用线条画树:先画近处的树,再画远处的树;先画树干,再画主枝,最后画树叶。第二步用淡彩着色:色彩清淡而又富于变化。
4.观察课件图片(结合教材图例),了解几种不同的构图方式和色彩表现方法。
(1)先用色涂染后再适当勾画几笔线条来表现树林。
(2)树木局部的表现:前后层次在形的处理上主要表现为主次关系和空间大小关系,在色彩的处理上主要为色彩的深浅关系。
1.课件图片:自然界的树
2.课件出示方法步骤
三、局部演示,尝试 练习
1.教师演示树干的线描画法。
2.教师演示树叶的线描画法:
(1)三种常见的叶丛画法演示:
(2)注意用不同的线条表现出不同树叶的特征。
3.学生尝试在教材范例图上进行添画练习。
4.仔细观察教材色彩图片,思考下列问题:
(1)红色为什么会有深浅变化?(2)绿色是直接画上去的吗?
(3)两色间的边缘线为什么这么清晰?
5.学生尝试进行调色练习,同桌或小组讨论以上问题。
6.师生合作验证讨论结果:
(1)红色颜料中加入水分的多少不同产生了浓淡深浅变化;
(2)黄色与蓝色相互渗透出现了绿色;
(3)两色相接部位运用了干画法,学生说原因,教师重点用色彩演示几种不同的调色方法,引导学生感受色彩的干、湿、浓、淡以及自然渗透产生的不同效果。
7.指出调色注意事项:
(1)颜色不宜调得太均匀,避免色彩呆板:
(2)水分控制适当;
(3)防止把色彩画得太脏。
1.课件出示色彩探究的三个问题
2.铅笔、白纸、色彩画工具、教材
四、学生作业
1.作业要求:用线勾画一片树林,再涂上较淡薄的颜色,体现对自然的感受。
2.教师巡回指导。
色彩画工具材料
五、作业展评
作业展评,小结全课。
第10课编纸条
(第一课时)欣赏激趣
教师在课前运用“一提一压”的穿编方法,制作一件双色对比色调的编纸条作品。选用不同颜色同等长度的纸条,在作品背面将有关纬条加长,加长部分隐藏在作品背面。
1.展示这件“一提一压”双色编纸条作品正面。
2.教师依次拉动加长的纬条,将这件双色编纸条作品变成三色编纸条作品。
3.再依次拉动加长的纬条,将这件三色编纸条作品变成四色编纸条作品。
4.展示一件协调色调编纸条作品,和这件冷暖对比色调作品进行对比分析。
5.完整展示一件编纸条作品的正面和背面。
6.揭示课题——编纸条。
这个变戏法的部分也可以运用多媒体课件的形式进行展示
方法探究
1.学生自学教材左页的制作步骤和制作图示。
2.师生讨论:
(1)经条和纬条的制作有什么不同?(2)为什么经条的上下两段要相连?(3)整理作品时不粘牢纬条两端可以吗?
3.学生上台尝试“一提一压”的穿编方法。
展示图片或实物
创新探索
1.教师问:怎样让你的编纸条作品与众不同?学生自学教材右页的创新方法。
2.师生讨论,小结创新方法:
(1)纬条:改变纬条的材料和宽度。
(2)经条:改变经条的形状和宽度,如折线形、弧线形。
(3)穿编方法:改变提压数目,如两提一压或一提三压。由此作品可分为抽象类和具象类的变化。对照相应的图片或实物逐一进行分析
欣赏评价
1.展开自评和互评,交流感受和体会。
2.教师小结,肯定学生的制作热情,并使学生对下节课充满期待。
学生作业
(第二课时)思维拓展
1.展示、欣赏几件不同尺寸的编纸条作品,问学生它们适合用在哪里? 2.各小组之间展开讨论,并交流设想。
3.教师出示一张未经装饰的贺卡用纸和一本书。师生讨论、交流,共同将编纸条作品改装、组合成贺卡、书签、包书纸等。
创造表现
1.学生之间交谈自己的创作设想。
2.明确作业要求:制作一件实用的编纸条作品。
3.学生自主表现,教师巡视指导。
播放轻松的音乐
欣赏评析
1.展示作品,欣赏评析。2.学生下位,自由欣赏他人作品,交流感受。
第11课花团锦簇
(第一课时)创设情境
1.欣赏鲜花店的视频或图片,创设一个花团锦簇的情境。
2.师生交流花艺的基本知识以及送花的常识。
3.师:鲜花虽美,却不能持久。有什么方法能留住花的美丽呢?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把鲜花制成干花,用其他材料制作工艺花等。
4.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制作纸花的方法。
课件展示鲜花店的视频或图片 :各种下花、绢花、塑料花、纸花等图片
方法探索
1.出示一瓶做好的叠绕纸花,每朵花的花形都不同。逐枝欣赏,并设疑:这么多种不同的纸花,我们得学多少种制作纸花的方法啊?
2.学生翻阅教材,发现教材中只介绍了一种制作方法。师: 原来这么多种纸花都是用叠绕纸花这一种制作方法制作出来的,同学们也来试试吧。
3.学生自学,每人试做一朵叠绕纸花。
4.收集学生做的几枝纸花,探究学生作业中普遍出现的问题。
5.教师示范做纸花的步骤和方法,制作一朵纸花。
6.探究同一种制作方法能制作出不同种类纸花的原因。
(1)小游戏:板画几种花瓣的形状,对比花瓶中的纸花成品,推测哪种花瓣可以做出哪种花形。
(2)展示两种同一种花瓣形状做的纸花,叠绕程度不同,一个褶子多,一个褶子少,让学生对比分析花形的区别。
(3)教师小结:花瓣的形状、叠绕的程度等是影响花朵形状的因素。
展示一瓶纸花实物
课件展示或板画与实物结合展示
创造表现
1.欣赏各种鲜花的造型,讨论分析怎样表现最合适。仔细观察鲜花原型,如花朵展开的程度,花瓣的多少,花瓣边缘的形状,思考怎样处理纸材更接近原型。
2.提出作业要求:分组制作,每人至少制作一朵纸花,看哪组制作出的花形最多。
3.学生制作,教师巡视指导。
课件展示各种鲜花的造型
展评交流
1.教师评价各组制作中的表现,公布获胜小组。
2.请制作出新花形的同学上台传授经验。
3.请学生保留制作好的纸花,安排下节课的事宜。
(第二课时)欣赏提高
1.欣赏花卉包装作品的图片,渲染温馨气氛。
2.师生共同分析、归纳包装纸花的方法和种类。
(1)包装材料:彩纸、纸盒、瓶子、花篮等。
(2)包装的花枝数量:几枝、多枝。
(3)礼物类型:花是包装主体,花是礼物上的附属装饰。
(4)其他。
课件展示花卉包装图片
交流讨论
1.分组讨论送花方案:做纸花想送给谁?送什么花,送几朵,怎么包装纸花? 2.分组讨论:采取合作还是单独制作的作业形式? 3.师生交流制作计划。
板书或课件展示送花方案
创造表现
1.根据计划制作纸花。
2.自主或合作包装纸花。
欣赏评述
1.学生下位欣赏各小组作品,展开互评和自评。
2.鼓励学生下课后把花送给自己想送的人。
第12课妙笔生花(活动二)
教学程序 教学活动 媒体运用
中国名家花鸟画欣赏,使学生对中国画花卉有一个初步的印象,并向学生进行评析
欣赏活动。激发学生的绘画兴趣。
名家花鸟画的展示
教师在黑板上随意几笔示范花卉的画法(强调随意几 笔),使学生更直观地了解画
法。并感受到学中国画并不是很难的事,增强学生信心
观察活动。学生仔细观察教师示范,为尝试绘画做准备。
绘画步骤,各种用笔的 演示
请几位学生上台,通过刚才的观察,试画一幅。其他学生在下面自己试画尝试活动。学生通过观察自己尝试绘画,亲身感受一下绘画的乐趣。
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讲评,指出不足,发扬优点练习活动。教师再次具体讲解绘画步骤,学生在具体步骤的指导下再次进行练习。
教师再次示范,边画边讲解具体绘画步骤并板书
1.用朱砂画花瓣,侧锋用笔
2.淡墨中锋画枝
3.淡墨侧锋添叶
4.浓墨中锋画蕴含蕊、叶筋
再欣赏活动。学生通过观察媒体的演示其他花卉的不同画法,学习花卉的其他画法。
其他花卉画法的演示
学生自己练习
作业要求
教师用多媒体展示其他不同画法的花卉,并简单示范,使学生掌握不同的画法学生再次进行综合创作活动。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的绘画知识,进行自由创作绘画。
教师对学生作业进行点评活动。教师对学生的绘画进行讲评,学生自己对自己的绘画进行自评或互评。
第13课大力神(活动一)教学活动
欣赏引入
1.欣赏录像资料:祖国建设的好帮手,工作中的大力神——吊车。
2.揭示课题:大力神。
录像展示吊车在建筑工地上施工的场景画面出示课题
探讨认识
1.认识吊车种类:分组分类整理搜集的资料,讨论探讨:
(1)吊车的用途:用于港口、车间、工地等地。
(2)吊车的种类:
A.可移动式:汽车吊、履带吊、行吊等。
B.固定式:码头吊、塔吊、龙门吊等。2.了解吊车的基本结构:主机、底座、臂杆、滑轮组等。
3.学生将讨论结果写在展板上并粘贴上课前收集的相关图片资料,进行汇报。
4.课件总结展示:多姿多彩的吊车。
画面出示讨论要求
画面展示各种吊车的图片:
汽车吊、履带吊、行吊、码头吊、塔吊、龙门吊、轮船吊等画面展示简单的吊车结构图
画法学习
1.感受线条特点:哪种线条适合表现吊车?为什么?尝试画出你所认为最能表现出吊车力度的线条。
2.分析不同结构的表现方法:
(1)出示吊车不同部位的图片。
(2)学生对应尝试画出不同细节。
3.教师示范绘画步骤:
(1)确定构图与大的形体特征。
(2)分块画出大的结构外形,注意比例。
(3)细致地画出内部结构特征。
(4)整理完善,适当添画人物和场景。
画面出示几种不同的线条
画面分步出示吊车局部的图片
画面出示吊车局部的范画
画面分步出示绘画步骤图
尝试表现
1.每组选择一张吊车图片作为写生的对象,用线描的方法生动准确地画出大吊车的特点与结构细节。
2.注意线条的力度和线条疏密。
3.教师巡回指导。
画面出示作业要求
赏评展示
1.分组进行展示欣赏与交流。
2.师生共同点评。
投影展示优秀作品进行再点赏评
课外拓展
I.了解吊车的lI作原理,并自己动手做一些吊重的小实验。
2.收集相关用品材料。
第13课大力神(活动二)认识原理
1.认识吊车吊重原理。(教师准备:每组有支架、滑轮、一条绳索、一组重物)
2.学生尝试:利用工具怎样吊起更多的重物?结论:定滑轮——不省力;动滑轮——省力,吊重更多。
3.课件展示吊车吊重工作原理:由定滑轮和动滑轮组成的滑轮组,能改变力的方向和大小,是吊车吊起重物的重要法宝。
4.想一想吊车怎样保持平衡:在底部设置重物与吊臂形成杠杆保持平衡。
课件展示吊车吊重工作原
理模拟动画
课件展示杠杆原理模拟动画
合作制作
1.每人将所带的材料以组为单位集中。
2.将所带的材料分类整理,选取可用材料。
3.小组成员依据制作要求进行细致分工一 设计师:
制作:底座、臂杆、滑轮组、装饰。
总监:
4.讨论分析材料的特点,共同设计吊车样式、结构。“设计师”绘出草图。
5.合作制作:
(1)分部分工制作部件。
(2)组合装配调试。
(3)进行外部装饰,完善细节,完成制作。
6.教师指导帮助。
课件展示分组与制作要求课件播放音乐
赏评分析
1.分组赏评竞赛。
2.“大力神”吊重。
3.师生讨论评奖:
外形美观——艺术奖;
结构合理——设计奖;
吊物能力——大力神杯;
合作意识——合作奖。
课件出示竞赛规则
总结提高
教师对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表现进行总结,激励学生努力学习知识,设计出更多更好的吊车,制作出真正的大力神。
第四篇: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美术全册教案
1《节日》
教学目标:
情意目标:培养学生的分析观察能力和联想能力,激发学生对生活和传统文化的热爱。
认知目标:通过观察和回忆节日里难忘的事、难忘的人和难忘的情景,展开丰富的想像,大胆表达自己的所感所想。
操作目标:以《节日》为题创作一幅画,画面应该洋溢着节日的气氛。教学准备:
范画、彩色铅笔、水彩、色纸、水粉颜料、作画工具等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课
节日故事导入,激发学生兴趣,丰富学生情感体验,为下面的学生制作做好铺垫 二,游戏猜谜
出示故诗词,学生根据诗词内容猜测题目和相关的节日,使学生从重了解中国传统节日的丰富和内涵 三,讨论探究
说说自己知道那些节日, 组织学生讨论讲述自己喜欢的节日,有何特有的活动和风俗.节日给我们带来的乐趣.四,欣赏多媒体,教师给学生播放邮箱里节日的卡片,给学生观看节日活动片段.具有民族代表的节日 如:中国的春节,元宵节,西方的圣诞节...五,讨论绘画制作
请学生联系自己所带的绘画工具和材料进行讨论绘画或制作一幅有节日气氛的画面 六,评价总结
学生互相评价,让学生下位饶小组自由走动,再有针对性的评价,选出喜欢的作品评出最佳创意奖,最佳制作奖....七,课的延伸
让学生从文学,音乐等多方面感受节日,寻找有关节日的成语,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教学后记:通过讨论,研究,欣赏,绘画等多种手段,使学生通过有关活动,充分认识,了解我们的传统节日,更好体验节日里的风俗习惯,体验节日的民族性,人文性,从而掌握表现节日活动场景的绘画方法.使学生了解自我,关注他人,体验研究学习的快乐
2《看花灯》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通过观看各种花灯,引导学生感受传统节日,回忆丰富多彩的灯会场景,抓住灯会活动中最具表现力的一面,让学生回忆,想象,让学生了解华灯这一种中国传统民间艺术的特色。
操作目标: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在感受,讨论,绘画,制作,表现彩灯的有关探究活动中,更好的体验花灯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乐趣,从而掌握花灯或节日灯市的表现的方法。加深对传统节日文化,风俗的了解。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民间艺术的了解,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观察花灯,收集有关花灯的资料,着重利用多方面的信息让学生感受、表现花灯。教学难点:回忆丰富多彩的灯市场景和各式各样的花灯,抓住灯市活动中最具有表现力的一面,让学生学会运用不同材料、不同绘画方法,发挥想像,表现热闹欢快的灯市场景或绘画出造型独特的花灯。
教师准备:有关的灯市活动和花灯的大量视频录像、图片、磁带,各种与元宵节——赏灯活动有关的文字介绍、范作、课件等。
第 1 页 学生准备:收集各种花灯的风俗图片和文字,以及绘画工具。教学过程设计 1. 观看视频、激发兴趣:观看具有代表性的不同花灯和灯市的有关视频引导学生感受花灯节欢快的氛围,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兴趣。(多媒体课件展示)
2. 讨论探究:组织学生讨论所看过的花灯,并尝试介绍这些花灯有什么特色。
教师:刚才看的花灯你最喜欢哪种花灯? 为什么? 还有谁来说一说?
学生:我喜欢走马灯,因为走马灯里猫和老鼠还会动,很奇怪,而且做得很精致。
教师:谁见过走马灯?
学生:因为走马灯里有一个火球,火球能散发出热量,热量带动灯转。
教师:热量带动灯在转,你是怎么知道的?
学生:我是自己想出来的。
教师:你可真聪明!的确不错,古人做这种灯就是用这个原理制成的。来,走马灯有两层,里面画着小动物,这盏灯里画着猫和老鼠,它在里面不停地转动,让人看了就像猫在追老鼠一样,有趣吗? 3. 老师介绍花灯历史,讲解花灯活动的来历
4. 师生共同欣赏交流讨论:欣赏课本上的图片,讲述图片中灯市活动的构图方法和色彩的表现,引导学生观察灯会活动中的细节,开阔学生的眼界,拓宽学生思维 5. 教师示范
6. 学生作业:让学生在感受的基础上,选择利用自己所带的工具材料画出一幅能表现灯市热闹气氛的画 7. 评价展示
教学后记:彩灯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民间艺术,寄托着老百姓对幸福的期盼,体现着节日的喜庆和祥和。但是在泗洪这片土地这些民俗活动开展很少,学生见过的,一个班了了无几,只能从电视或搜集的图片看到,这给实现本课的教学目标带来一定的难度.3《水墨变体画》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把名人名作用水墨或其他方式加上自己的想象画出来
操作目标:学生通过欣赏学习和自己的想象,参照艺术家的原作,用各种方式进行表现。情感目标:借助名画的形式画出对生活的回忆和感受 教学重难点:通过学习,用各种工具临摹改编名画 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让学生说说自己知道的中外著名画家和他们的作品。二,欣赏:欣赏课本上高更的画《高更你早》,思考画面上的主题内容 三,讨论:什么是变体画?
学生自学,相互讨论,全班交流 四,作品评析:
欣赏书上的学生作品,与高更原作进行比较分析(主体物,构图的表现方式)
讨论:怎样才能完成变体画。五,尝试练习:
第 2 页 教师讲解水墨画的技法要求
A,用毛笔的中锋勾画主要的形状。B,用毛笔的侧锋做大面积渲染
C,墨色的运用:焦,重,浓,淡,清。六,学生作业
选择《高更你早》或《故乡的梦》进行改编,方式不限 七,作业展评
学生介绍自己的作品师生共同评价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将上节课作业展评。讨论作业的创作表现效果 二,欣赏:欣赏中国汉代画像石,木版年画 三,讨论交流:
讨论:汉代画像石,木版年画上的内容。让学生联系我们平时的生活情景谈一谈。四,创作构思
A,欣赏书上的儿童画作品。
B,在草稿纸上用铅笔参照书上提供的三幅画进行变体画创作 C,教师点评:构图和内容生动,富有生活情趣 五,创作练习
模仿汉画石或年画的形式创作一幅变体画。构图要求:合理安排画面,主次清楚,层次分明 六,评价 学生自评 七,拓展
将传说中的八仙和门神创作成变体画
教学后记:本课把中国的传统绘画作品与西方的绘画结合在一起,通过让学生对原作的再创作,加深了学生对这些优秀作品的理解,本节课学生第一次接触了西方的油画作品,学生兴趣很浓,特别是对夏加尔的《故乡的梦》充满好奇感.4《穿穿编编》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通过观察欣赏让学生了解穿编工艺的材料,工具和特点,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审美习惯
操作目标:学习用纸带进行穿编,编织成各种物品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创新能力 教学重点:如何用彩带编织成各种物品 教学难点:彩带编织的穿插
教具准备:编织工艺品彩条电教资料
学具准备:彩色纸条,(旧挂历纸.广告纸.各种彩条)教学过程: 一.欣赏各种编织工艺品(实物与电教结合)
第 3 页 1.编织的材料:藤.竹.纸.塑料.铁.草芒.木片.毛 2.编织工艺应用:实用.装饰.摆设 二.欣赏少数民族.编织的工艺品 三.教师出示自己作品 四.介绍简单的编织方法: 1.纸条经纬穿插一上一下
2.不同颜色彩条的搭配形成不同图案 3.图案的组织
五.立体纸带的偏织,结合课文技巧图例 1.先编织底部
2.放入形状物体,向四边往上编织 3.收尾及绑带 4.完成
5.回一,先编织底部,两头合拢,便成船形
六.作业要求:学生根据所带材料,编织成各种物品,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大胆创新 七.学生练习,教师巡视辅导(注意刀具的安全使用,保持教室整洁)八.展示学生作品,学生互相交流
教学后记:本课先由参观,欣赏,学习过度到工艺制作,让学生带者兴趣欣赏,带者兴趣制作,前者为后者打下基础,后者为前者服务,教法上采取情境教学和启发式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5《纸卷魔术》
一、教学目标
1、运用色纸和各类废旧纸张,通过绘画、卷贴、组合等方法进行立体造型活动,掌握设计、制作的方法,体验制作过程。
2、积累视觉和触觉经验,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与创造愿望。二,教学重难点:
1、能否大胆地进行想象,并表达自己的创意。
2、能否突出动物的特征,取得较好的效果。
三、教学过程设计
(一)课前准备:
1、各种“纸卷造型”范作若干及资料。
2、收集各类纸材。
3、准备剪刀、双面胶等制作工具。
(二)设计方案
一,教师出示一张纸请学生帮忙 用什么方法可以让纸站起来? 由平面到立体用折、卷、团、插、接、粘贴。思考、讨论 多种方法能使平面的纸变成立体。二,学生总结造型方法 基本方法:
1、作图:在纸上用铅笔设计好制作的图形。
2、剪刻:用剪刀将纸剪开,或用美工刀将纸切开。
第 4 页
3、折:通过:“折”使面改变方向,凹凸感,在折之前,可用刀背在纸上轻划一下(这叫半切),或用铁笔划一下再折。
4、卷:将长方形纸卷成圆筒或将扇形卷成圆锥。卷时尽量不要出现折痕。
5、粘贴:用乳胶将粘贴处涂胶,注意胶不宜过多,涂胶后略等一会儿再贴。也可用双面胶带粘贴。纸塑技法:
1、圆筒式纸塑:纸张通过卷曲成圆筒,形成的曲面本身,具有美感,圆筒式纸塑的立体感较折纸式要强。
2、半圆筒式纸塑:用半圆筒用为动物身体,比较抽象概括,适于表现一些较小的动物。
3、圆锥式纸塑:这是一种比较夸张的纸塑方法。如课本中的“鼠”造型,就是以圆锥为主的造型。
三,出示一张纸,示范制作小人。鼓励学生进行联想, 学生帮助制作。
出示范作,小企鹅
四,欣赏一些纸卷造型的作品。回忆、研究制作方法。不注重细节,抓大的形象特征和动态特征。五,学生自由创作,注意概括形象及动态特征。
六,教师收集作品,布置环境。自我介绍作品,并可以相互赠送 评价围绕特征。
教学后记: “纸卷造型”属于纸塑造型的一种,是以纸为材料,通过折叠、卷曲、剪贴等方法的加工,制作出的各种人物、动物的造型。由于“纸材”的特点,不易做成完全写实的动物,人物形象。我们应抓住人物、动物的形象特征和动态特征,大胆地进行夸张变形,造型力求简洁、单纯、概括,这样才能产生较好的艺术效果。
6《罐和壶》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感受古今中外的罐和壶的造型特点,了解有关器皿的文化,(2)操作目标:学会用多种形式和手法进行创作、表现罐和壶。
(3)情感目标:通过欣赏各种罐和壶,体会其中的美学内涵,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教学重点:能领略罐和壶的艺术美感,用多种形式表现罐和壶。教学难点:能运用多种艺术的手段,表现出不同形式的罐和壶。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收集有关罐和壶的图片和介绍资料的网站地址、联系网络教室 学生准备:绘画用具、美工纸和剪刀。●教学思路:
(1)播放课件,欣赏不同时期造型各异的罐和壶。创设情境,举办一个“罐与壶的创意空问站”,将学生的作品展示出,让学生评选出最受欢迎的10项设计。
第二课时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古今中外的罐和壶的图片、陶泥、制陶的简单工具(泥刀、垫纸板、水罐、抹布),制作好的作品若干。
学生准备:绘画用具、课前收集的关于罐和壶的资料。
第 5 页 ●教学思路:(1)看陶:
a.欣赏艺术大师作品及古今中外的罐和壶的图片。b.欣赏制作好的陶罐和陶壶的作品。2)摸陶:
让学生上来摸一摸陶,感受一下陶土和瓷的不同质感。(3)说陶:
说说陶土和其他材质的区别。(4)做陶
常用方法有泥条盘制和轮制等。例:泥板成型法:
①拍两块泥板,一块作罐底,另一块围成罐身,收口处配合双手协调制作; ②做一泥条粘于罐身作罐柄,装上壶嘴; ③采用泥条和泥球装饰罐身。(5)赏陶:
将学生做好的罐和壶陈列在教室的窗台上晾干,让学生互相欣赏,交流一自己最喜欢哪些作品,为什么喜欢。
教学后记:本课是要求学生对罐和壶有一定的了解以后进行再创造的,单凭老师的语言引导就会显得生硬,枯燥,通过课件,给了学生一个很大的空间,根据老师准备的问题,把学生一步步引入探究的状态.学生在观看网络课件的过程中,不时发出一阵阵惊叹声,同时积极地思考,发言,神情极为投入.注:原打算将所有四年级学生都带到小区挖泥制作,由于学校正在施工考虑到安全问题,所以只有一个班学生得以实践操作
7《适合纹样》
教学目的:基本了解适合纹样的一般知识,学习设计绘制的方法,培养艺术想象力和创造力。教学重点:对称式适合纹样的设计和绘制 教学准备:课件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新课
电脑演示:欣赏两组图案,一组为自由纹样,一组为适合纹样,同时比较讨论。
三、讲授新课
1、观察分析:
电脑演示:通过以上两组图案的比较,初步感受适合纹样的特点。
(适合纹样组的外轮廓是具有一定形状的,常见的形状有圆形、方形、三角形等。)动画演示:了解适合纹样的变形方法
2、欣赏简介:适合纹样的定义、用途。
3、介绍适合纹样的两种组织形式(1)对称式
动画演示:了解组织排列的特点,发现对称,了解骨式。
欣赏书本范画,感受适合纹样的特点(稳定端庄)联系实际,举例说明。(2)均衡式
简单了解均衡式,感受其特点。(既稳定又活泼)(3)判断:正确识别两种不同的组织形式
4、制作步骤
第 6 页 电脑演示:
(1)设计构思:设计一幅以花卉形象为主的适合纹样(2)确定轮廓:在三角形花架里设计(3)选择骨式:选定骨式,设计制作
(4)装饰变形:运用多种计算机绘画工具绘制
四、学生操作电脑设计绘图,教师巡回辅导。提供多种形状的外轮廓及其骨式图,帮助设计。
五、小结:
1、讲评
2、课后同学可选择一些形状、色彩比较恰当的树叶或瓜籽果壳拼摆贴制适合纹样。
教学后记:适合纹样是生活中常见的装饰图案纹样,一般选择在几何图形中设计适合的纹样,在创作时,利用点,线,面的有机结合,运用色彩和线条造型,还可以利用其他材料来完成适合纹样.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热情很高.《车》
本课属于“欣赏〃评述”的学习领域。让学生初步接触有关“车”的艺术性话题。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应当对车这种重要的机械有所了解,在此基础上,还要尝试以各种绘画形式表现车的造型的方法。教学重点:通过对图片的欣赏,了解车的各方面知识,用自己学过的绘画表现方法画出自己最感兴趣的车的造型。
教学难点:车辆的外形特点及其规律;以绘画的形式对车进行造型的方法 教学过程:
1、激情引趣让学生轻轻地闭上眼,师放各种车辆鸣声的录音,让学生从听觉上去感知车的名称和大致外型。师:同学们,快快闭上你们的小眼睛,听一听,然后给老师说说你们都听到了什么?(放各种车鸣声的录音)针对具体内容,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情感。
2、让学生从感知的声音中,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出车的形状。师:刚刚我们听到了不同的车辆鸣声,谁能给大家说说你听到的这种车的名称、形状和它特有的特征。生:我听到了消防车声,它身上背着大大的水箱、长长的水管。救护车:浑身雪白,带有警报器和一个大红“ ”字。大吊车:挥舞着长长的伸缩杆。……
师:车的种类多,用途广,是前人智慧的结晶,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些车在干什么?它们都有些什么功能?放各种车辆工作场面的录像,要求学生在看录像的时候抢答出各种车的作用。生:消防车是防火救火用的。救护车是抢救危重病人用的。大吊车能把很重的物体搬起来。公共汽车可以载人。……师:这些车都是根据人们特殊的工作需要而创造出来的,它们都有各自独特的功能。你们回忆一下,在你们的日常生活中,车有没有什么地方让你觉得不方便?如果你们都是小设计师,你会设计出什么样的新型车来?生:每天早晨,看见扫马路的叔叔、阿姨很辛苦,我想设计一种车,它的前面的一排扫帚,可以把马路打扫得干干净净。……
3、完成创作师:同学们,你们一不定迫不及待地想把你们心目中设计的最最棒的车画出来,好,赶快拿出画笔,将它表现出来吧!
4、课堂小结师:这节课,大家设计出了很多新奇的车,你们的车在老师的眼中都是最最棒的。同学们,你们是21世纪的新一代,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你们要努力学习各门科学文化知识,才能让你们今天的这些美好构想变成现实。
教学后记:整个环节,让学生从感知车的声音到车在现实生活中的形状。由生活中见过的人和事,说出车的不方便之处。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一个基本的形象,加之学生最独特的想法,形成一个完整的新型车。在该环节中,学生大胆地想出了很多车,如:在车上开设诊所,解救疾病患者;设婴、幼儿专座等。这些都是针对车的不方便进行设计的,有的想法很独特。在该环节中教师要鼓励学生放开思维,大胆地去
第 7 页 想,对每一个儿童的作品闪光点加以肯定,对能够去大胆地想的学生给予鼓励。同时,要求学生用自己独特的绘画语言,表现出自己创作的新型车。
9《我设计的车》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2、不拘泥于现实,大胆想象出独特奇妙的车。
3、将各自不同的创造展现出来,相互评论,相互学习。 教学重点:通过大胆想象:能将想到的奇妙的车展现出来。 课前准备:课件、录音机、剪刀、胶水、水彩笔或蜡笔。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听声音,辩车辆
1、显示马路:
问:同学们想一想,马路上面还缺少些什么?
师:今天老师就要请小朋友来设计车,设计车首先要学会认真观察汽车,现在老师就要来考考同学们,看看谁能听出这是什么车发出的声音?
2、提问:如果道路上的车很多,对环境有什么影响呢? 师:今天我们设计车时要注意环保。
二、新授
1、欣赏车辆、找特征。
师:老师这里有4辆车,不过它们都藏起来了,你们想看吗? 要求:
(1)按小组重点观察一辆车(2)同组讨论找特征。(3)派代表交流想法。(师生讨论交流)
2、学画外形,了解方法。
(1)师:同学们介绍得非常好,老师也设计了一辆新颖的车,小朋友想看老师画的吗?提示 构图。(2)师示范画外形。(3)学生画一画,展评。
3、欣赏作品,开阔眼界。
(1)师:你们想看更多的车吗?互相讨论。
(2)师:如果你是设计师,你会设计怎样的车?讨论交流。
(3)师示范:画好后涂上颜色,写上姓名,也可以写上设计意图。
三、布置作业:
设计一辆新颖独特的车。
四、作业展示:做推销员
向客人老师推销你设计的车,看看你的设计是否受欢迎。
五、教学延伸
把设计稿寄给汽车制造商。
教学后记:本课坚持以”学生,作品,教师三者之间的积极对话”为课的主体元素,通过图例展示从直观视觉中感受,比较各种车的不同外部造型,通过声音辨析从间接听觉中体验,探究各种车的不同工作状态,继而从车的外形及功能上展开对车的设计与设计.第 8 页
10《我造的车》
教学目标:1,在造车的过程中,进一步了解不同车辆的造型特征,并对废旧材料有一个新 的认识。
2,掌握造车的基本方法创造出新颖独特的车。
3,通过不断的尝试,体验创造的艰辛,培养学生在对待创造性活动时的持久性和耐挫力 教学重难点:1,运用废旧材料造车,感受变废为宝的神奇与创造的乐趣。
2,费旧材料的合理借鉴与运用,解决车辆造型的变化方法,以及车辆各部分的组合方法。教学过程设计:
课前准备:彩色纸,橡皮泥,剪刀,胶水,各种废旧材料 1,感受与体验:
A,老师与学生一起玩泥巴,利用其可塑性在不经意中搓搓圆和方 B,教师依据学生搓得圆和方,快速将它们塑造成一辆车 2,学习与创作
A,点明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B,学生尝试用泥巴塑造车
C,先请优秀作业的同学推广经验,教师在此基础上总结制作方法 设计-----造型独特、与众不同 方法------捏、挖、接等
D,学生在先前的基础上,再一次设计塑造一辆车,要求造型新颖别致 3,展示与评价
A赏析同学们的泥塑作品 B欣赏陶泥作品
教学后记:本节课通过造车行动,一方面感受“变废为宝”的乐趣,在潜意识中让学生接受一次能源再利用的环保教育,另一方面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感知现有材料特有的形态美,以及在立体造型所呈现的独特的形体特征和视觉魅力。《乘车印象 》
教学目标:这是一节绘画课,融游戏于绘画、造型为一体。结合玩汽车、听汽车、看汽车、开汽车等活动,帮助学生体验对汽车的感觉,激发学生兴趣。通过欣赏、会议、股市、讨论等环节,引导学生回忆乘车的印象,并进行创作表现。同时与思品课链接,倡导助人为乐、争当文明乘客的好风尚。
教学重点:通过回忆、讨论、欣赏、游戏与创作画的方法表现乘车的趣闻轶事和自己的印象。
教学难点:回忆日常生活中乘车时的情景,抓住乘车中最具有表现力的一面,让学生学会运用不同材料、不同绘画方法表现乘车的场景。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谈话:课前老师布置大家收集各种车的图片和玩具车,现在就请大家来猜一猜,这节课我们要研究什么问题?(个别学生发言后,导入新课并板书课题)
第 9 页
(二)学习新课
1.指导学生认识各种用途的车
(1)提问:谁能拿着图片或玩具车向全班同学说一说你带来的是什么车,它有什么用途?
(让学生充分发言)
(2)演示:依次出示以下八种用途的车的投影片,并让学生回答这几种是什么车,它们各有什么用途?
卡车 大轿车
消防车 救护车
起重车 冷藏车
装甲车 水陆两用车
(3)提问:除了我们刚才说到的这些车以外,你们还知道有哪些用途的车?
(4)小结:人们根据自己的需要还设计生产了各种用途的车,比如洒水车、垃圾车、邮车、警车、赛车、空中缆车、集装箱运输车、电视实况转播车等等。车的用途可多啦!车虽然千差万别,但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你们知道这个共同的特点是什么吗?(以此来引导学生巩固上节课轮子的知识。)
(三)总结
引导学生说说自己坐没坐过这些车,有哪些不同的体验,说说自己对现今乘车的看法
(四)布置作业
教学后记:
本课可以说是一堂思想品德课,现如今社会风气污浊,学生心灵需要净化。在学生的热烈的讨论,畅所欲言。教师适时引导学生将自己所见场面画下来,课后用自己的笔把这些感受写下来。
12《色彩的对比与和谐》
教学目标:观察自然界和生活对比色与和谐色,并能用水粉色练习调配几种对比色与协调色。欣赏一些设计师的作品,了解影响色彩对比与和谐的因素。
教学重、难点:学会观察并找出生活中的对比色与和谐色,能说出它们各自的特点;用对比色与和谐色进行调色练习。一,教师讲解:
当不同的色彩互相配置在一起时,有些色彩之间具有强烈的对比效果,有些色彩之间则有和谐的视觉感受。凡是在色轮上处于相对位置的两种色彩,如红和青、黄和蓝、绿和品,它们之间的视觉对比效果是鲜明的,能给我们的眼睛一种强烈的色彩跳动感。这是因为我们的视觉在观看这两种波长明显不同的色光时,要迅速从这种波长调整到那一种波长,由此给我们一种色彩间的跳跃感和强烈的对比感受。互补的色彩也具有这种特点,它们之间的对比效果也最强烈。冷色和暖色由于在色轮上也处于相对的位置,也有对比特征。
在色轮上比较靠近的一些色彩却不然,它们反射出的色光波长比较接近,不致明显引起视觉上的跳动。所以,它们相互配置在一起并没有强烈的视觉对比效果,而显得和谐与协调,使我们看上去感到平缓与舒展。如红、橙、橙黄,红、品、红紫,蓝、青、蓝绿,绿、黄绿、黄等等色彩的相互配合,便具有和谐的特性。此外,互相对比的色彩,只有当他们的饱和度最高时,对比效果才最明显。如果色彩饱和度降低,对比效果便减弱,而趋于和谐
二,引导学生发现身边的色彩的对比与和谐
三,谈谈学完本课后可以把这些色彩知识用与生活的哪些方面。
教学后记:本节课需要教师讲解的很多,因为学生第一次接触色彩的对比与和谐,但是学生的日常生活中
第 10 页 有很丰富的经验,有些同学可以凭自己的生活经验来判断。学生对与一些专业的术语还不是很了解,这些都需要教师的讲解。
13《染纸》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给学生创设表现美、追求美、创造美的条件。2.了解染纸特点,初步掌握点染方法。
3.学会不同的折叠方法,掌握单色和多色染制方法,发展想象力和创造力。作业要求:
1.每人四幅不同折法,不同色彩的染法。
2.点染时胆子要大,心要细,每染完一张,要总结经验,取长补短,不断改进。3.折纸、剪纸可以自己设计花样。
教学重点:不同的折叠方法和染制方法。教学难点:多色染制与空白处理。
教学准备:扎染的连衣裙、围巾、生宣纸、彩色墨水、各种染纸作品、投影仪、录音机、乐曲《春江花月夜》。
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稳定秩序,安排好学习用具。
二、引题激情:(3分钟)师:同学们,你们看,老师带来了什么,(让学生观看裙子上的图案)这种图案是用扎染的方法做出来的,就是把布上需要有图案的这一部分用绳子扎起来放在颜色里一染就形成了这样的图案。你们还熟悉哪些扎染产品? 生:衣服、围巾等。(教师拿出扎染围巾让学生看)师:扎染的运用很广泛,除了刚才同学们说的这些,还有背包、领带、桌布等都用了扎染的方法。(从身边生活用品入手,引出新课,既接近儿童生活,又亲切自然,激发了学生进一步学习的欲望)师:扎染是我国的一种传统手工印染工艺。最初人们不小心将纸的一部分弄上了颜色,开始很懊恼,后来发现被染的纸很好看,便开始了多种多样的染纸方法的试验,在试验中,人们发明了扎染。今天我们学习一种和扎染很相像的图案表现--美丽的染纸。
三、讲授新知:(10分钟)板书:美丽的染纸
师:(打开范作品让大家看),这些染纸图案纹样复杂、色彩亮丽、图案优美,但制作起来非常简单,只要大家掌握好它的特点,就很容易染出来。
老师出示几十幅风格各异,色彩绚丽的染纸作品,给学生以强烈的艺术感染和美的享受,极大地调动了儿童的学习兴趣。1.观察认识: 教师:拿出一张事先折好的米字格纸,打开来,让学生观察是什么形状,再演示米字格折法(二次对折、三次折、对角折),出示折纸方法示意图。
师:为了染出的图形均匀,用一只大铁夹夹紧,再用手挤,捏挤的作用是节省颜料,并能染得透。老师把三角形的每个角分别浸入颜色之中,这叫浸染法。用毛笔点上去,叫做点染法。在染过色的地方蘸上水或酒精,并立即用抹布或吸水纸吸去多余的颜色,叫冲染法。还有一种和它相反的方法,即在淡色的地方再染上颜色,叫浓破淡法。每张纸注意留出部分细小的地方不染色,形成空白,画面就更好看。
第 11 页(在演示中,突出折叠方法和几种染制方法这一重点,在后面的练习中将突破“留白”这一难点)2.尝试理解:
师:请同学拿出一张纸,刚才老师是怎样折米字格的? 生:二次对折,三次折、对角折。
师:对。现在我们折的这种米字格是染纸中最常见的一种折叠方式,另外还有田字格、辐射法、折扇法、任意法及揉纸法、卷云法等,大家还可以动脑筋想出其他的折法。(投影仪演示折纸的几种方法)在学生折纸的过程中,发挥其创造力,进一步调动学生求异创新的主动性。
在学习染纸之前,教师带领学生回忆其过程和染法,同时板书:折、夹、挤、染、展开。染法:冲染、浸染、浓破淡。
在学生折纸时,提醒学生注意夹子的角度、位置、面积的大小、色调的深浅及留出空白的地方。同时播放音乐《春江花月夜》。此曲典雅大方,有一种古典美,听来给人一种协调和谐的感觉。3.自我评价:(2分钟)师:展示优秀作业12幅。刚才同学们染的第一张作业很不错,就像江南一带的蓝印花布一样漂亮。我们应该在染的过程中胆大心细,总结经验,取长补短,不断改进。4.想象创造:(8分钟)我们还可以在同一张作品中染上几种颜色,使画面更加绚丽多彩,在染过单色之后,再学习多色染法,这样的过渡学生易于接受,难度也降低了。
学生在操作过程中人人都全身贯注、十分认真和努力,作业打开之前,大家都屏住了呼吸,一旦打开便非常兴奋和激动。
四、小结(2分钟)1.总结本课内容要点。
2.老师为作业优秀的同学发奖--奖品是用染纸作业制成的书签。
14《套色纸版画》
教学目标:
1、巩固原色、间色等色彩知识,了解粉印版画具有特殊机理及复数性等艺术特色。
2、通过制作一幅纸版画,了解其不同的材料制作形式的方法。
3、体验运用间色等色彩印制版画的感受,培养学生收手脑并用的能力和认真细致的工作习惯。课前准备: 材料和工具:
1、吹塑板:各地文化用品商店有售,选择单层为宜,切成8开的小块。
2、画具:大中小号水粉笔或毛笔、笔洗、调色盒各一个。
3、水粉颜色、软硬铅笔、铁夹子2个。绘制的方法和步骤: 粉印版画的绘制方法:
1、构思:将生活中得所见设计成一幅简单的、大块面的图画,绘制成草稿,大家讨论修改。
2、构图:用铅笔将构思好的作品徒手刻画在吹塑纸板上,落笔不改,一次到位,尽量满构图。
3、深色转印:将转印的色彩纸覆盖在刻画完整的底板上,然后用夹子固定,使之能掀开涂色。
水粉颜料只宜加少量的水进行调和,涂抹均匀,反之容易跑色,使形象模糊。拓印时用力一定要均匀,并按一定的方向抹平。
多次转印后作品应边缘清晰,色块有特殊的纹理。
4、将转印的作品与版分开,晾干后稍加裁剪整理,以达到满意的效果为止。展示自己的作品与同学和老师共同交流、评价作品。
第 12 页 教学后记:
版画是造型艺术中独立的艺术形式之一,它不同于其它绘画,一般的绘画是用笔或其它工具,在纸、布或其它平面上通过勾、画、点、涂而成,版画与之相比,有着较多的工艺制作过程。版画作为素质教育中的一种艺术教学,首先要从过去的那种仅把绘画技巧和塑造能力作为技术性问题中开拓出来,改变灌输式、摹拟式的教学方法。雕塑家罗丹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这说明欣赏美的能力培养对一个人来说非常重要,而在各种艺术当中,发现美,欣赏美的能力培养在教学中是必不可少的。在版画教学中,首先应让学生欣赏中外著名的版画作品,对他们讲述版画制作的种类,如纸版、木版、钢版、石版、丝网版画等。
15《看新闻,画新闻》(2课时)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开阔学生视野,培养学生看新闻的习惯,关注社会、关注世界。
能力目标:根据所看新闻,学会用画面表达事件,传达见解。对重大新闻的场面进行有主题的绘画,画面表现别具—格。
情意目标:培养学生关心国家大事的习惯。关注国内外大事,发表自己的感受和意见。教学重点:组织画面,表现新闻场景。抓住新闻关键,以精彩的画面展现新闻故事。
教学难点:选择生动的、典型的形象表现新闻场景。构图形式要让人对新闻事件一目了然。设计理念:
教法:讲授法、演示法
学法:观察法、比较法、练习法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新课
把收集来的新闻资料按文字类和图片、图像类分成两组。文字组:邀请数名学生以“新闻联播”主持的形式进行播报。
图片组:学生边展示图片或图像,边进行新闻播报。(或学生模仿新闻中的人物,表演新闻事件,模拟“新闻现场”,学生“现场采访”进行时事播报。)全班讨论什么新闻让你产生关注?印象深刻?
通过两组新闻效果的对比,学生自己得出结论,用图片或有动感的画面来反映新闻事件,自观而且真实性强,给人深刻印象。我们也来画一画新闻。(引出课题)
三、新授: 欣赏学生作品
各自发表意见:你最喜欢同学的哪—张作品?为什么?这些同学是如何表现新闻的?抓住了什么表现得如此生动? 同学们为何用这些工具表现画面?你会用其他工具表现得更好吗? 看新闻:
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表达内容,确定主题。就大家认为的好新闻,讨论其构图。
寻找表现事件精彩之处的切入点,用典型形象表现生动的场面。
四、学生作业:
第 13 页 构思创作,初步绘制
1、展示范图,共同分析画面为何如此生动?作者是如何选择素材、安排画画的?运用了哪些手法?
2、你还有哪些好主意?学生进行初步的绘制。
3、交流创意,互相促进:
展示自己的创作草图,讲述;臣图。同学给子意见和建议。根据建议,修改草图。课后,根据需要,有目的地再次收集资料。
第二课时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新课
分组合作,资源共享根据所选题材或主题的类别,学生组成不同小组。素材共享,或合作一幅画。学生作业时电视节目作衬。
三、交流:
学生介绍上节课作业构思,并设想最后的表达效果。(教师)介绍—些小技法。如:水彩笔“点彩法”、彩色铅笔“明暗法”等。
四、学生作业
配合画面,学生自己可以组织一段“新闻概要”的文字说明。(如《诗配画》的形式与画面融合。也可写在画纸反面,为下一课《作文插图》作铺垫。)
五、游戏展示
角色扮演——“新闻报道”。结合自己(小组)所绘制的画面情景,进行“新闻报道”。
六、评比
评出“画面生动”奖、“印象深刻”奖、“最佳播报”奖等。
七、小结
教学后记:本节课在前后单元中起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是从造型学习领域向设计领域的过渡。在内容上,是前面一课“以绘画形式表现文字内容”的延续;在表现手法上,又不同于前面单元的水墨意境,更倾向于以生动的形象和直观的场景描绘来表现现实生活,为“作文插图”一课做好铺垫。
16《石头中的生命》(1课时)教学目标:欣赏江苏古代陵墓石刻,了解六朝石刻艺术特色和造型特点。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难点:欣赏、讨论六朝石刻艺术和造型特点。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1、(教师出示范作)同学们,你们看这是什么?(小朋友头像)它是用什么做成的?(芋艿)
二、新授
1、谁来讲讲芋艿与马铃薯的区别?(一个外表粗糙上有毛,另一个外表光滑。)
对,同学们讲得非常的好,我们在对芋艿进行雕刻的时候,要利用他粗糙及毛茸茸地外表,做出特有的效果来。
2、对芋艿进行雕刻,最关键的一点是每个人要发挥自己丰富的想象,首先看一下自己带的芋艿可以变成什么?其次,根据自己设计的图形安排雕刻计划,哪些地方应雕去?哪些地方应保留?心中有全局。
第 14 页 要注意,刻错后再难补上,所以在刻的时候要耐心,要一点点地刻。3教师引导
这些东西老师赋予了它生命,那假使老师给你一块石头它是没有生命的,你能赋予它生命么,今天我们的课题你们能理解么,大家畅所欲言,谈一谈
4、学生观看碟片(各个朝代优秀雕刻作品)
。教学后记:本课属于欣赏课,旨在通过大量的图片欣赏让学生充分了解古代优秀雕刻作品,增加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在本课欣赏碟片的过程中,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记笔记做记录,以丰富自己的课后知识。
17《环境小设施》
一、教学目标
1、观察、了解街头小设施的造型与功能。
2、尝试用多种绘画材料描绘小设施。
3、描述生活中有创意的小设施,体验小设施的观赏性与功能性,培养热爱生活的情感。
二、教学过程设计
(一)课前准备
1、师生共同收集各种小设施的资料。
2、准备多种绘画工具和材料。
(二)设计方案 〇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喜欢逛街吗?老师也喜欢,那我们一起去好吗?播放城市小设施的录像,请学生带着问题去看:看到了什么?有什么作用?设置在什么地方?为什么? 〇小组讨论:
l 设施造型新颖、美观,与周围的环境和谐统一。l 设施功能强,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方便。
学生展示、交流课前收集的小设施的图片,进一步了解小设施的造型结构和功能设施。〇学生作业:
画出自己喜欢的小设施,可以进行有创意的添加,注意小设施的色彩运用和环境搭配的合理性。〇课后拓展:
去自己的校园、新村转一转,寻找公共小设施,评价他们的功能和观赏两方面的特征,给学校或居委会一个好的建议。
三、学习活动建议
l 是否积极地参与探究性活动。
l 是否用文字、图像等形式记录调查结果。
l 是否积极动脑筋,以美术与其他课程的知识相结合的方式,提出自己的方案。l 在制作过程中,能否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l 能否与同学进行良好的合作。
四、教学反思
中年级学生掌握了一定的美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有初步的观察、分析能力和感受美的能力,能大胆地表达自己的生活感受,思维趋于具体形象化,对于想象具有浓厚的兴趣。小设施与生活直接关联,学生学习气氛非常活跃,从对国内外小设施的欣赏,联想到自己生活周围的小设施,进行认真观察、分析,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感受。学生的作品贴近生活,有较强的实用性,且想象丰富,精彩纷呈。可见只要是学生喜欢的、贴近生活的学习内容,他们都会积极主动的自主参与。
第 15 页
18《我设计的环境小设施》
一、教学目标
1、根据生活实际需要,设计不同风格的小设施造型,认识美术与生活的密切关系,了解“物以致用”的设计思想。
2、在设计小设施的过程中,开阔视野,拓展想象的空间,发展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初步的设计意识。
3、通过讲评学生作品,感受简单而有创意的设计,体验与别人分享的快乐。
二、教学过程设计
(一)课前准备:
1、师生共同收集各种小设施的资料。
2、准备丰富的绘画工具和材料。
(二)设计方案
〇欣赏丰富的小设施资料,展开讨论:看到的小设施是什么造型?用什么材料制作的?小设施的主题功能是否明确?与周围的环境是否和谐? 〇请同学们寻找答案,小组讨论。l 设计的小设施主题明确。l 造型独特、美观、别致。
l 色彩搭配有趣味,而且与周围的环境和谐自然。l 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方便。〇学生讨论:
1、课后拓展:“儿童新村”需要的小设施的设计和建议。
2、合作者选出最佳方案。
学生作业:按照选出的方案进行假设、研究,画出有创意的小设施。注意小设施的实用性和环境搭配的合理性。
〇举办小小展览:
让学生畅谈自己的感受。
你为什么选择这样的小设施去画。你还喜欢谁的作品?为什么?
三、学习评价建议
是否对学习活动感兴趣。是否在作业中表现出大胆的想象和创新。能否大胆发表自己的感受。能否与现实生活需要紧密联系。
四、教学反思
新教材中更多的注入了生活的元素,与生活紧密联合了起来,这个单元尤其如此,学生通过仔细观察、了解各种小设施,通过自己的再创造,研究它的科学性、可操作性,在广泛的调查研究中获得新的发现,进而有经验、有目的、有创意的设计小设施,让它们与周围的环境融为一体,让人赏心悦目。
第 16 页
第五篇: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全册)
罐和壶
教学目的:
1、认识领域:了解一些陶艺历史,使学生对陶艺产生了兴趣,学习不同造型的罐和壶的制作方法。
2、操作领域:学习制作的方法,能做一个简单的“罐和壶“
3、情感领域: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造能力和良好的劳动习惯。教学重点:了解一些陶艺知识,学习制作“罐和壶”的方法。教学难点:学习制作的方法,并可以加上一些装饰。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玩过泥土吗?
二、用布把自己的眼睛蒙起来,让学生猜一猜是什么?学生上台摸一摸陶罐,分析一下罐子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
三、讨论制作方法。如果要做好一个陶罐要从哪里入手,学生讨论。出示:毕加索的《鸟形壶》,学生讨论是如何来制作的,教师总结、演示制作方法。
四、研究“装饰”的方法。学生利用实物展示,教师总结,学生自由想像。
五、制作“罐和壶”,可以模仿书本,也可以自己想像。
六、学生制作。教师指导。
七、开展活动。罐壶展示会,学生每人一张评价纸,把自己最喜欢的几件作品名称写下来,并写好在哪里,还有哪里要修改。学生自己评价和互相评价。
八、课后延伸:学生收集自己喜欢的罐和壶的图片,为下一堂课作好准备。
九:收拾活动场地,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适合纹样
课前准备
(学生)收集适合纹样图片和生活中有适合纹样的物品,绘画工具。(教师)课件、范作,生活中有适合纹样的物品。教学过程 1.欣赏揭题。
教师用课件展示生活中有适合纹样的物品。引导学生感受适合纹样美化生活的作用。在教师展示部分图像后请学生也展示自己收集的作品,并请学生简单说说自己对纹样结构特点的认识。
由于师生未曾探讨过,所以学生还不能讲清楚纹样的结构特点,这时教师引出课题——适合纹样。2.讨论研究。
(1)适合纹样的结构特点是怎样的? ①学生欣赏分析教材中的范图。
②教师请学生说说自己的认识,同时归纳并板书学生的观点。(2)结合教材中的图例,教师组织学生集体交流讨论,同时小结板书适合纹样的结构形式:对称式、均衡式、向心式、离心式、旋转式等。教师再利用课件让学生感知图案样式。(3)组织学生讨论适合纹样的内容选择。
①教师播放课件收集的适合纹样作品,引导学生了解适合纹样的图案内容。
②师生共同归纳纹样内容选择:花卉、人物、动物、风景、几何形状等。
(4)教师展示设计作品,引导学生欣赏感知,激发学生设计兴趣。①学生看图片范作。
②教师引导学生观看教材中展示的“制作步骤”。3.学生作业。作业要求:
(1)设计创作一幅适合纹样作品。(2)允许用不同的绘画工具。(3)圆形或方形均可。4.交流评价。
(1)老师展出学生的作品。
(2)请学生介绍自己的创作想法,并对自己的作品做出评价。(3)同学之间互评并提出建议。(4)教师评价,并提出建议。5.教师小结本节课学习情况。6.提示学生:下节课要学习的内容是用不同材料设计适合纹样:编制、雕刻、剪贴、物品粘贴等,以便学生为下节课的学习做好材料准备工作。
车
一、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欣赏·评述”的学习领域。
本课是本册教材“车”单元的第一课时,教材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大量与“车”内容相关的图片资料和文字资料,其中图片资料尤为丰富,主要分为实物照片和绘画作品——实物照片包含了不同时代、用途各异的车,绘画作品也罗列了水彩、水粉、白描等各种综合表现技法的学生作业,因而本课的教学主旨显而易见。即:通过图片的呈现,使学生获得有关车的各种丰富信息,如车的名称、结构、用途、历史等,再通过自己喜欢的绘画方式描绘自己感兴趣的车,同时为下一课时“我设计的车”所属“设计·应用”领域的学习作好准备。
1.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接触古今中外的不同车辆,了解其主要的组成结构、功效用途。
(2)技能目标:尝试用喜欢或擅长的方式描绘车的外形,培养表现能力。(3)情感目标:知道人类的造车历程,探究车辆与人类生活之间的关系,知道与车辆制造相关的典型事例。
2.学习内容
学生初步接触有关“车”的艺术性话题。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应当对车这种重要的机械有所了解,其中包括车的各个种类、车的多样材质、车的基本结构、车的不同功用以及车的发展历史等,知道人类的这项重要发明对自身有多么重要,对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发挥了怎样巨大的作用。在此基础上,还要尝试以各种绘画形式表现车的造型的方法。
教学重点:通过对图片的欣赏,了解车的各方面知识,用自己学过的绘画表现方法画出自己最感兴趣的车的造型。
教学难点:车辆的外形特点及其规律;以绘画的形式对车进行造型的方法。
3.课时:1课时
二、教学过程设计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上网浏览并下载一些表现“车”主题的资料,如文字、图片、音乐、影片,大师的画作,学生绘画用纸等。
学生准备:美术创作的工具及材料,课前查阅有关资料或向家长了解情况。教学过程:(1)感知与体验:
①观看有关“车”的音像资料,认识各种车辆,再说说自己知道的车辆及其特点,了解古今中外不同地区、不同用途、不同造型的车。
②教师对以上问题做简单总 结,介绍车的发展。
③同学分4—6人小组展开讨 论,围绕“人类与车”这一话题进 行交流,说说人类为什么要发明车,车辆的发明和制造对人类的发展和进步有什么帮助。
④各小组选派代表向全班汇报本组讨论结果,教师对学生的发言进行简单归纳和规律总结。从车的造型、材质、作用等方面进行分类概括并明确板书。
⑤教师和同学对车的造型展开进一步探究,就其主要构成部分——车身、车轮的外形进行较为细致的观察和分析,再对其中的细节做深入了解。如门、窗、顶、灯等。教师将大家的发言归纳整理后,以绘画的方式在黑板上记录下来。
(2)创作与表现:
同学以线描绘画的形式对自己喜欢或熟悉的车辆进行表现。在表现车的整体结构的基础上注意细节的刻画。
(3)评价与反思: ’ ①同座位同学互相介绍自己所画的车,并将作品展示在教师事先布置好的展示栏中。
②欣赏名画当中画家笔下的车。说说自己对画作的看法,谈谈画面中的车在整幅作品中的作用。
③想像未来车辆发展的趋势,同学互相交流各人对未来车辆的看法。
我设计的车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属于“设计·应用”学习领域。
在上节课的学习当中,学生欣赏了古今中外大量的车辆,合作探究了车的共性,描绘表现了车的个性。本课教材为我们提供了许多现代汽车,尤其是概念车的图片,中间穿插的文字部分又向我们介绍了许多知识性学习的内容与任务以及提示性学习的建议与要求,是对教学极为有效的帮助。需要提出的是,教师可适当补充一些其他类型车辆的图片或文字资料,如现代自行车、摩托车、地铁、火车、磁悬浮列车等,以期更大范围地拓展学生的思路。
(1)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了解车辆在现代社会中不同领域的应用,知道车的设计与制造要符合人的需要,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2)技能目标:培养对车辆造型的设计、表现能力以及美化生活的能力。
(3)情感目标:提高环保意识,培养热爱科学及热爱生活的情感。
(2)学习内容 本课是“车”主题单元的第二课,学生要在了解车的基础上学会创新、学习设计,即通过自己的想象,对车的形象和车的功能进行新的改进,创作出有个人独特风格的车。这也是学生提高空间想象能力,为下一课时“我造的车”的学习所做的必要准备。学生将通过一些图文的展示和信息的交流,拓展认知,启发思维,借助绘画的形式创作出造型独特、功能先进的车辆。
教学重点:想象、设计新的车辆造型,以绘画的形式表现自己的所思所想。
教学难点:① 想象与设计的思路。
② 绘画与表现的技法。
(3)建议课时 1课时
二、教学过程设计
(1)教学活动的方式与方法 方案一: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有关车的音像素材、播放器、power point课件。学生准备:绘画工具等。●教学过程:
一、感知与体验:
1、教师播放与车有关的声音资料,如火车鸣笛、车轮滚动、汽车喇叭声、摩托启动、自行车刹车等,学生听辨声音,以此判断车的名称。在此基础上,学生对以下问题进行集体讨论并分析——
(1)车辆的外形:根据所听车声,猜测发出声音的车辆,回忆车辆的外形特征,用简洁的线条画出车的外形轮廓。
(2)车辆的功能:说说这些车的作用,再用肢体动作模仿它们不同的工作状态。
2、教师对同学的讨论结果予以简要小结,使同学知道这样一个道理,即:车辆的发展与变化都是应人们的需要而改进、变化。人们在设计与制造时,主要考虑的是两大方面的因素,一是外形变得更实用、更漂亮,二是功能变得更强大、更多样。
3、师生共同就车辆的设计展开以下活动——(1)教师向同学介绍班格尔等著名的车辆设计师以及各种经典车型,同学也发表意见对众多大师的作品谈谈自己的观点。
(2)同学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与交流,说说自己的设计思路。(3)各组选派同学向全班同学交流,介绍本组同学的好创意、金点子。
(4)教师对同学的发言做简单小结,同时以文字的形式进行整理和归纳。即:
·外形创作可分为几何形、实物形,力求简洁、协调; ·功能设计可分为组合式、添加式,力求多效、强势。
4、教师对以上总结的内容予以强调,并用简洁的线条进行绘画演示。
二、创作与表现:
1、采用情景创作的形式,由学生担当车辆设计师,自行设计创作一幅新款车型效果图,也可以参考教师给出的资料图重新组合。
2、动作快的同学,可采用以下不同的练习方式——
(1)在完成的效果图上添画一些必要的人物或场景,添加成完整的情景图。
(2)继续设计其他款型的车辆。
三、评价与反思:
1、作品交流。
(1)小组交流。同学完成后在组内交流,向本组同学说明自己的创作意图。
(2)全班交流。以“车展”、“新车发布会”、“车辆设计展示会”等形式开展活动。同学将作品展示在教师课前准备好的作品展示区内,全班同学观看这些作品,由各小组选派的“推介员”负责向全班同学介绍本组的优秀作品并回答大家的提问。
2、教师对本节课所学内容做简要小结,鼓励同学开阔思路,设计出更具高科技、更富时代感、更兼人性化的新车。
我造的车
一、教材分析
《我造的车》是本单元的第三课教学内容,通过《车》、《我设计的车》两课的教学,学生对车的发明、车的形状、车的功能已有了较为全面、深人的了解。本课主要通过“造车”行动,一方面加深对车的理解,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学生的操作提高他们的创造能力与动手能力。
1.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在造车的过程中,进一步了解不同车辆的造型特征,并对废旧材料有一个新的认识。
(2)技能目标:掌握造车的基本方法,创造出新颖独特的车。
(3)情感目标:通过不断的尝试,体验创造的艰辛,培养学生在对待创造性活动时的持久性与耐挫力。2.学习内容
教学重点:运用废旧材料“造车”,感受变废为宝的神奇与创造的乐趣。
教学难点:废旧材料的合理借鉴与运用,解决车辆造型的变化方法,以及车辆各部分的组合方法。3.课时:1课时
二、教学过程设计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各色彩纸、各种可利用的废旧材料、油泥、剪刀、胶水,教师制作的车的范例。
学生准备:各色彩纸、各种可利用的废旧材料、油泥、剪刀、胶水。
●教学思路:
(1)感知与体验:
①请同学们分别介绍所带的废旧材料,感受不同材料的形状、材质特征,以及色彩情况,教师就这些生活中用过便弃之不用的废旧材料进行环保方面的宣传。
②教师将“废旧材料的合理利用”的话题引向本课主题,并在每组中选择一件材料,快速地组合,制成一辆奇特的车,分别请两位同学进行以“车”为主题的创作尝试。(2)创作与表现:
①师生就车的制作进行讨论:从选材到制作方法。
②以4一6人小组为单位,利用各自带的材料,合作制造一辆车。③将小组合作的车辆置于黑板前的展示台上,请同学简单地点评。④教师出示制造的精品车,请学生将它与前面造的车进行比较,谈谈不同的感受—更美、更奇特。
⑤学生讨论:如何将车变得更美、更奇特。(夸张造型;装饰车体)⑥利用各种手段,小组将先前造的车变得更美、更有个性。(3)评价与反思: ①小组分别介绍各组所造车的优势后,进行“奇思妙想奖”、“最佳造型奖”、“最佳色彩奖”、“最佳合作奖”等奖项的评选。②欣赏其他材料制造的车。
●板书设计:
第10课我造的车
范画 范画 步骤:1 2 3 4 范画 范画
第11课 乘车印象
一、教材分析
《乘车印象》为本单元的最后一课时,教学重点将从车的造型转向以人物造型为主的情节性创作绘画学习,通过欣赏、回忆、讨论等环节,引导学生回忆乘车时的印象,表现乘车时的兴奋、悠闲、焦急、无奈等情绪,并结合思想品德教育,倡导文明乘车的好风尚。1.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回忆日常生活中乘车时的不同情形,体会乘车时兴奋、悠闲、焦急、无奈等情绪变化,感受生活的多姿多彩。
(2)技能目标:能以各种人物动态表现出乘车时的情景,并学习必要的构图知识。(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观察生活、回味生活的能力,通过对乘车的种种印象的讨论,去发现平常事中平常人的闪光点,宣扬尊老爱幼、文明乘车的好风尚。2.学习内容
教学重点:通过看看、说说、想想、画画方式,回忆乘车时印象,激发学生的表现欲,培养热爱生活、尊老爱幼的情感。
教学难点:用绘画的方式表现乘车印象,发展学生的记忆能力和想像能力。3.课时:1课时
二、教学过程设计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相关图片资料。
学生准备:绘画工具。
●教学思路:
(l)感知与体验:
教师提供房车的内部图片,让学生感受坐在里面一定会有一种舒适的感觉,然后将学生的视线引向房车的外部—原来是一辆车,由此导人本课主题:乘车印象。
(2)学习与创作:
①学生回忆乘坐各种车辆的种种感受与印象深刻的事,并到黑板上画一画。②针对黑板上的绘画作业,了解学生绘画情况,选择下一步的教学策略:绘画创作的指导重点放在人物动态及相互间的位置关系、不同构图的表现方法。
*构图—画面的安排可选择车厢内的满构图或车厢外的大范围的构图。
*人物—示范各种相关动态,注意人物表情及人物间的高低变化与前后遮挡。
③欣赏不同绘画风格的作品。
④学生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绘画风格,创作一幅《乘车印象》。
(3)评价与反思: ①看赏同学们的作品。
②可将学生作品汇集成册。
●板书设计:
第11课乘车印象
范画 范画 步骤:1 2 3 4 范画 范画
第12课 色彩的对比与和谐(1)
一、教材分析
这是本册教材中惟一涉及色彩知识的内容,是在上一册学习《三原色、三间色》的基础上进行的一次色彩练习课。本课涉及了“造型与表现”和“设计与应用”两个学习领域,学生通过欣赏、思考、观察、讨论等活动,了解色彩对比与和谐的基本知识,以及它们的组合原理,并尝试运用对比与和谐的色彩作画,从而对色彩的对比与和谐具有一定的了解,同时也是为下阶段色彩知识的学习打下基础。
本课由认识色彩的对比与和谐及用对比色与和谐色作画两课共同组成。前一课让学生初步感知对比色和协调色,并且尝试用水粉进行调色练习。后一课选择用对比色和和谐色进行作画。
本课的学习强调观察与体验,通过观察捕捉自然界和生活中见到的对比色与和谐色,探讨它们各自的特征,了解艺术形式美感及其与设计功能的统一,提高学生对色彩的认识及对生活物品和自己周边环境的审美评价能力,激发美化生活的愿望。1.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引导学生学习并掌握色彩对比与和谐的基本知识。
(2)技能目标:指导学生运用对比色与和谐色进行调色练习及绘画创作。
(3)情感目标:让学生了解艺术形式美感及其与设计功能的统一,提高对生活物品和自己周边环境的审美评价能力,激发美化生活的愿望。2.学习内容
教学重点:认识和理解色彩的对比与和谐,学习调配对比色与和谐色,并运用对比与和谐的组织原理进行造型活动,激发想像力和创造力。教学难点:对色彩对比与和谐组织原理的理解、把握;创作时恰当地运用组织分配的方法,表现生动与统一。3.课时:2课时
二、教学过程设计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演示、水粉颜料、笔、调色盘、铅画纸等。
学生准备:色彩丰富的日常生活用品或学习用品、水粉颜料、笔、调色盘、水罐等。
●教学思路:
【第一课时】
(l)引导阶段(感知与体验):
复习三原色和三间色知识。
游戏:教师取出一种三间色,学生要拿对相对应的两种原色。
给6种颜色排排队、将红、黄、蓝、橙、绿、紫6种颜色按一定的规律和顺序排队。
说一说排序的理由。
教师小结:靠一起的颜色很相近,很协调,距离较远的颜色反差较大,对比较强。
(2)发展阶段(观察与探究):
板书归类归纳:
对比色:红和绿、黄和紫、蓝和橙。协调色:蓝和绿、红和橙、紫和红等等。欣赏多媒体演示的一组图片,谈谈画面的色彩,以及给你的感觉。
展开小组讨论,教师揭示:红与绿、黄与橙、绿与紫是对比色,对比使画产生很强的活力和跳跃感,给人鲜明、刺激的感觉。
·蓝与绿、红与橙、紫与红、黄与绿等是和谐色,给人和谐、愉悦、层次丰富的感觉。
联系日常生活,找一找身边的对比色与和谐色。
(3)练习阶段(创作与表现):
用水粉色调配几种对比色和协调色。
(4)拓展阶段(评价与展示):
介绍自己的作品。
其他同学谈一谈对其画面色彩的感受。
●板书设计:
第12课 色彩的对比与和谐(1)
范画 范画 步骤:1 2 3 4 范画 范画
第12课 色彩的对比与和谐(2)
一、教材分析
这是本册教材中惟一涉及色彩知识的内容,是在上一册学习《三原色、三间色》的基础上进行的一次色彩练习课。本课涉及了“造型与表现”和“设计与应用”两个学习领域,学生通过欣赏、思考、观察、讨论等活动,了解色彩对比与和谐的基本知识,以及它们的组合原理,并尝试运用对比与和谐的色彩作画,从而对色彩的对比与和谐具有一定的了解,同时也是为下阶段色彩知识的学习打下基础。
本课由认识色彩的对比与和谐及用对比色与和谐色作画两课共同组成。前一课让学生初步感知对比色和协调色,并且尝试用水粉进行调色练习。后一课选择用对比色和和谐色进行作画。
本课的学习强调观察与体验,通过观察捕捉自然界和生活中见到的对比色与和谐色,探讨它们各自的特征,了解艺术形式美感及其与设计功能的统一,提高学生对色彩的认识及对生活物品和自己周边环境的审美评价能力,激发美化生活的愿望。1.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引导学生学习并掌握色彩对比与和谐的基本知识。
(2)技能目标:指导学生运用对比色与和谐色进行调色练习及绘画创作。
(3)情感目标:让学生了解艺术形式美感及其与设计功能的统一,提高对生活物品和自己周边环境的审美评价能力,激发美化生活的愿望。2.学习内容
教学重点:认识和理解色彩的对比与和谐,学习调配对比色与和谐色,并运用对比与和谐的组织原理进行造型活动,激发想像力和创造力。教学难点:对色彩对比与和谐组织原理的理解、把握;创作时恰当地运用组织分配的方法,表现生动与统一。3.课时:2课时
二、教学过程设计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演示、水粉颜料、笔、调色盘、铅画纸等。
学生准备:色彩丰富的日常生活用品或学习用品、水粉颜料、笔、调色盘、水罐等。
●教学思路:
【第二课时】
(1)引导阶段(感知与体验):
复习所学的“对比与和谐”色彩知识。
教师总结:无论是绘画或设计,对比与协调都不可少。如果以协调色为主作画,加上适当的对比色因素,会使作品显得既协调又生动,统一中有对立;如果以对比色为主作画,加上适当的协调色因素,会使作品显得既丰富又和谐,对立中有统一。
(2)发展阶段(观察与探究):
欣赏几幅大师的作品(凡高等),有些是用对比色画出的,有些是用协调色画出的,比较它们不同的色彩感觉。
说说自己对大师作品的理解,感受色彩的魅力。
小组畅谈感受并进行探讨归全内: 对比色:强烈、刺激、跳跃、张扬。
协调色:温和、含蓄、平静、柔美。
(3)练习阶段(创作与表现):
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用对比色或和谐色作画。
教师演示绘画步骤:先设计出画面的内容,再构思安排好画面,确定画面主体,将草图打好后,上色。
(4)拓展阶段(评价与展示):
展示学生作业,大家共同评议、交流观画感受,分享创作感受。
●板书设计:
第12课 色彩的对比与和谐(2)
范画 范画 步骤:1 2 3 4 范画 范画
第13课 染纸
一、教材分析
本课染纸主要就是将吸水纸用折叠、搓、捏皱等方法进行加工,并通过点、染等方法上色而形成纹样的一种表现方法。它的制作工具简单,操作方便,形成的纹样千变万化。通过染纸的练习,不仅可以让学生了解民间染纸艺术的知识,还可以培养学生对染纸艺术的兴趣,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之情。1.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了解染纸艺术,初步掌握染纸的特点。
(2)技能目标:掌握不同的折叠方法及染纸的方法。
(3)情感目标: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创造思维的发展,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对染纸艺术的兴趣,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2.学习内容
通过学习掌握染纸的原理及方法,制作一幅美丽的染纸。
教学重点:学习不同的折叠方法和染纸方法。
教学难点:染纸时颜色搭配和多种染纸方法的使用。3.课时:1课时
二、教学过程设计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2条扎染的丝巾,宣纸、颜料、水彩笔、录像,各种染纸作品。学生准备:水彩笔、颜料。.教学思路:
1.引导阶段
(1)师生互动。
教师带来2条丝巾,一条是白色的,另外一条丝巾的颜色比较鲜艳,而且丝巾上还有一些图案。●教学思路:
A.你喜欢哪一条丝巾,为什么?
B.你知道丝巾上的颜色和图案是怎样形成的吗? C.你还知道哪些扎染的产品?
(2)欣赏。
播放一段手工印染的录像,让学生了解什么是印染,并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3)师生互动。
出示染纸,比较染纸和丝巾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4)揭示课题。
扎染是我国的一种传统手工印染工艺。最初人们不小心将纸的一部分弄上了颜色,开始很懊恼,后来发现被染的纸很好看,便开始了多种多样的染纸方法的试验。在试验中,人们发明了扎染。今天我们学习一种和扎染很相像的图案表现,美丽的染纸。
板书课题:染纸。2.发展阶段
(1)欣赏作品,师生交流。
让学生欣赏多张染纸作品,欣赏的同时思考一下问题: A.染纸上的图案是怎样形成的?
B.染纸上的颜色是利用怎样的方法染上去的?
(2)师生互动。A.教师示范。教师示范制作一张染纸。先将纸对折几次,不要打开,然后将折好的纸的一角放人彩色颜料中,颜色在纸上迅速的染开,之后小心的将纸打开,纸上染出了有规律的图案O B.教师小结染纸的方法:先折后染。
(3)染纸的方法及步骤。
A.折纸。折纸时折出的式样,决定了染完以后整个印染的效果,根据要染花纹,把纸张折叠成较小的形状,如“三角形”、“田字形”、“扇形”等等,折时边与边要对齐。也可以将纸作任意地搓揉,不打开直接进行点染。教师示范半字折、田字折、折扇折和辐射折的折法。
B.调颜料。根据自己需要,调出颜料,色彩可调稀一些,以增加纸张的吸水性,所调色彩的颜色重(深)一些。
C.染纸。染纸的方法有很多,运用不同的方法染出的效果也都不一样。
浸染法,通过浸的方法给纸染上了颜色。
滴染法,将彩色墨水直接滴在折好的纸上,并将纸进行挤和捏,这样可以让颜色尽快的染进去。
点染法,用毛笔将颜色涂点到需要颜色的地方。
(4)学生活动,老师辅导。
A.让学生进行染纸,鼓励学生大胆尝试不同的折叠和印染方法,会取得更好的效果。B.掌握多种颜色的搭配方法(大小色块搭配、各种颜色搭配、深浅搭配等)。
(5)教师巡回辅导。
在学生独立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可以及时作个别辅导,发现有创意的作品要及时交流。
(6)作业讲评。
A.作业展示:在教室里拉一根绳子,将染纸夹在绳子上展示。B.作业讲评:在作业讲评中可以先让学生自评,然后同学之间进行互评,评选出“小小设计家”。最后由教师进行点评,鼓励学生创作更多更好的作品。3.课后拓展
欣赏民间印染工艺:贵州蜡染、南通蓝印花布。
利用课余的时间,与同学或家长共同设计制作染纸服饰。
●板书设计:
第13课 染纸
范画 范画 步骤:1 2 3 4 范画 范画
第14课 套色纸版画
一、教材分析 套色纸版画是一种特殊的美术表现形式,在我们的生活中多是套色纸版画的踪影,本课着重围绕拼版套色纸版画进行教学,在生动的授课过程中,师生互动,讨论、实践、探索,让学生通过尝试,发现套色纸版画的奇妙之处,感受其特殊的视觉冲击效果,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动手及动脑的能力。1.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学习套色纸版画的基本知识,了解套色纸版画的印制方法。
(2)技能目标:掌握拼版套色纸版画的印制方法和技巧。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
2.学习内容
通过生动的教学形式让学生了解套色纸版画的相关知识,学会利用各种工具、材料进行拼版套色纸版画的印制,让作品新颖、独特,表现出自己的想法。
教学重点:拼版套色纸版画的印制方法。
教学难点:拼版套色纸版画的制作过程。3.课时:1课时
二、教学过程设计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纸版画范图、彩色油墨、胶滚、白板纸、刻刀、剪刀、圆珠笔、6B铅笔、吹塑纸、乳胶、瓶盖、木蘑菇、马莲、勺子、教学课件等。
学生准备:白板纸、吹塑纸、圆珠笔、剪刀、刻刀等。
●教学思路:
.引导阶段。
1.师生互动:(谈话导入)
(l)展示纸版画作品供学生欣赏、探究。
同学们,今天老师要告诉你们一个好消息,大家想知道吗?
我们学校美术组的同学创作的纸版画作品在全国少儿画展中又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我们班上的两位同学分别获得了一、二等奖,他们为我们学校赢得了荣誉,我们用掌声向他们表示祝贺和感谢!
想知道他们创作的是哪些作品吗?
好,老师选了几张作品让大家欣赏,看看能不能从中学到些什么。
我想请同学们到讲台前面来欣赏他们的作品,一边看一边可以议论。
(2)引发学生讨论。
这些都是我们同学送出去比赛的纸版画作品,怎么样?好看吗?它有什么特点?比较一下哪一幅作品更特别一些?
这幅彩色的纸版画和其他纸版画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呢?
再请你们动动脑筋想一想,这幅纸版画可能是用什么方法来表现的呢?(3)互动、交流、演示。
同学们看得很仔细,很会动脑筋,谈了很多方法。这幅画是用两块版子印出来的,我也想根据同学们说的这种方法来尝试印制一下,看看会不会是这样的效果。
首先想一想,我选什么材料来表现呢?
秋风瑟瑟,落叶飘飘,老师也拣到了不少造型奇特的树叶,我想选一片叶子用它来做套印的主版吧!再选一块有纹理的墙纸作为底版。
下面要进行拓印。
先将选作底版的墙纸滚上一种颜色,再将树叶滚上另一种颜色;将滚好颜色的树叶放在底版上。
选取一张白色或浅色的印纸覆盖在上面进行拓印。
揭开印纸,看看,用这种方法印制的纸版画是不是和黑板上展示的有同样的效果?
好不好看?也给老师鼓鼓掌好不好?
揭示课题。
老师刚才用两块版子拼在一起套印出一张纸版画,这叫做“套色纸版画”,最常见最容易掌握的一种套色方法,想学习这种套印方法吗?
好!今天,我们就一块儿来学习“套色纸版画”。
板书课题:套色纸版画—拼版套色。2.发展阶段 .师生互动、交流:
刚才,老师根据同学们所说的方法尝试套印了一张纸版画,我想请同学们分小组讨论,能不能帮老师总结一下拼版套色纸版画的制作过程呢?
引导学生进行讨论,畅所欲言。
教师总结、板书制作过程(板书步骤)。
(1)构思。
想一想,你要表现一幅怎样的内容和画面。生活中的很多东西都可以成为我们用来表现画面内容的主题。比方说:风景、,人物、动物、植物„„
(2)制作。
分别制作两块版,一块作主版,一块作底版。
无论是主版还是底版都可以选择不同质地和肌理的材料。例如:白板纸、吹塑纸、墙纸、马粪纸等„„
(3)拓印。
滚油墨:先将主版和底版分别滚上两种不同颜色的油墨。
选择颜色时应该注意色彩的搭配,比如深浅、对比强烈的颜色,一般来讲印主体的颜色比较深,印底版的颜色比较浅,这样能够突出主体形象。
印的油墨有两种,一种是油性的胶版油墨,这种油墨滚印时要注意不能太干,否则会拉破纸面;另一种是水溶性版画油墨,价格比较贵。选好油墨后要用胶滚将油墨滚匀,这就是滚印油墨的胶滚(展示)。这种小胶滚可以自己做,大的胶滚截取一小段加上把子就可以用了,也可以到商店购买,不过价格挺贵的。
拼版:将主版放在底版合适的位置上。(注意构图)
拓印:选用印纸覆盖在拼在一起的底版上进行拓印。
可以选用白色或浅色的宣纸或其他比较薄的纸进行拓印。
用来拓印的工具可以有很多,如:木蘑菇、马莲、突起的瓶盖、吃饭用的勺子等,只要是有突起的工具都可以。(逐一介绍)
板书步骤:构思;制作;拓印。
.启发思考、讨论、交流。
(1)刚才同学们通过观察,了解了印制套色纸版中拼版套色纸版画的制作过程,想不想尝试一下,也用拼版套色的方法来表现一幅套色纸版画?你们打算表现哪方面的内容呢?
(2)学生讨论。大家各抒己见,老‘师启发。
.学生作业,教师辅导。
今天,我们就来比一比哪一位同学设计制作的画面最美,最新颖、别致,好吗?
要求:用拼版套色的方法设计制作一幅作品。构图饱满,造型新颖、独特。
注意:主版和底版的制作要有层次。拼贴的部位要用乳胶粘牢。套印油墨时要选用两种对比强烈的颜色。拓印时要印仔细,避免重影。
教师辅导: 老师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辅导,在辅导过程中及时展示出做得比较有特点的作业进行过程性评价。
.展示评价。
现在,同学们的作品都展示出来了,这么漂亮,可以看得出来同学们都非常努力,老师特别高兴。想不想一起来参与评价?说一说自己比较喜欢哪一位同学的作品?为什么喜欢?
请这幅作品的小作者来和大家说一说自己的创作构思、印制方法,好吗? 3.教学拓展
今天,我们学会了用拼版套色的方法制作一幅自己喜欢的纸版画作品,有的设计了手帕,有的设计了花瓶,有的设计了陶罐,有的设计了盘子„„大家的设计制作都很有特色。颜色也选得比较好,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用拼版套色印制的套色纸版画是适合课堂教学的一种简单的套色方法。在平时创作套色纸版画的过程中,还有很多表现技巧,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是否对你们有启发!
课件出示其他套色纸版画的图片供学生欣赏。
接连展示两件分版套色纸版画定格;
提问:你们想知道这张套色纸版画是怎么印的吗?(课件一步步 展示分解过程。)
总结:这是分版套色纸版画,适合在美术小组活动中进行制作。
印制的方法还有许多(继续展示课件)。这些都是套色纸版画,都很有特色,印制方法很多„„同学们,你们今天学会了一种最简单的套色纸版画方法—拼版套色,如果有兴趣可以进一步地学习用不同方法印制的套色纸版画,回去进行尝试,下节课带来,我们将举办一次套色纸版画作品展,好不好?
好,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
●板书设计:
第14课套色纸版画
范画 范画 步骤:1 2 3 4 范画 范画
第15课 看新闻,画新闻
一、教材分析
我们的身边每天都发生很多事情,有的是一些小事,有的则是轰动国际的大事,刚刚发生的这些事情对我们来说都是新闻。我们该了解这些新闻,使信息更加丰富;我们来画新闻,让我们的表达方式更加多样。
1.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及时了解国内外的重大新闻,知道身边都发生了哪些事情。
(2)技能目标:会用美术形式表现新闻的主要场景及情况。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新闻时事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表现力。2.学习内容
通过生动的教学形式让学生关注时事、了解新闻,并能用不同的美术形式将其表现出来。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近来国内外的重大新闻,并用美术形式表现出来。
教学难点:能够将时事的主题及概况表达清楚,使人一目了然。3.课时:1课时
二、教学过程设计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教学范图、部分近来发生的重大新闻的录像片、教学课件等。
学生准备:黑色勾线笔、彩色笔、作业纸等。
●教学思路: 1.引导阶段。
○欣赏录像(教师播放神舟六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的简短新闻录像)。
(1)谁能说一说短片中播放的是什么内容?
(2)你知道这件事情吗?你是怎样了解到的?
(3)原来大家是从电视新闻、报纸新闻或电台新闻上了解到的。你常看新闻吗?
○揭示课题。新闻是我们每天应该了解的事情,这样我们才能了解更多的信息,不会和时事脱轨。这节课,老师就带大家一起来“看新闻,画新闻”。
板书课题:看新闻,画新闻。2.发展阶段。
○师生互动(启发提问)。
(1)你知道新闻都有哪些种类吗?
a.政治类b.娱乐类c.军事类d.科技类等等。
(2)能告诉大家,你平时都通过哪些渠道获得信息吗?你用什么方式来了解新闻?
(3)你知道国际上或国内最近发生过哪些重大的新闻吗?
(4)你对哪些新闻比较感兴趣?为什么?
(5)最近发生了哪些事情?能给我们简单地介绍一下吗?
○教师活动(展示老师所收集的新闻图片和其他同学画的新闻内容)。
(1)前两天,老师也收集了一些比较重大的新闻资料,大家想看看吗?
(2)教师课件展示近来发生的各种新闻图片资料,弥补学生对新闻不了解的空缺。
(3)老师这里还有一些新闻,看看大家能不能猜得出发生的什么事情?
(4)展示其他学生用美术形式所表现的新闻内容。○师生互动(绘制过程和步骤)。
你想来画一画吗?
你觉得应该分成哪几步?
(l)构思。想好要画什么内容的新闻事件(重要的、关注较多的)。
(2)构图。勾画内容,要表现出新闻事件的主题,主题突出。
(3)上色。给你的作业涂上合适的色彩。
○师生互动(启发提问)。
你想表现什么新闻内容?怎样表现?
○学生作业,教师指导。
今天,我们就来比一比哪一位同学能将你看到的新闻表现得淋漓尽致,好吗?
要求:用美术形式(绘画/绘画+制作)表现出自己所了解的新闻。
教师辅导:老师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辅导,在辅导过程中及时展示出做得比较有特点的作业,进行过程性评价。
○展示评价:
现在,同学们的作品都展示出来了,老师特别高兴。老师想请同学们来猜一猜,他们画的都是哪些新闻事件?
说一说自己比较喜欢哪一位同学的作品?为什么喜欢? 3.教学拓展。今天,我们用美术的形式表现了国内外不同的新闻,有的同学画了非典时期人们共同抗击非典的情况,有的画了美国的911事件,有的画了NBA篮球赛况,还有的同学不忘我们国家科技发展的重大里程碑—神舟六号载人飞船的成功发射„„大家画得都非常的好二
其实,除了这些重大的新闻,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很多大大小小的事情每天都会在我们的身边发生,同学们的画笔就是一架摄像机,大家要学会观察生活,描绘自己的世界。
●板书设计:
第15课脚看新闻,画新闻
范画 范画 步骤:1 2 3 4 范画 范画
第16课 石头中的生命
一、教材分析
石雕亦称“石刻”。最初,是为了生存的需要而打制石器,进而运用审美观,在石刻上雕刻纹饰,使之成为既实用又美观的实用工艺品,这就是早期石雕品的产生过程。中国的石艺起源很早,从巍巍壮观的万里长城建造到魏晋南北朝时代开凿的敦煌石窟等,从富丽的十三陵,到南京中山陵建筑,从故宫、颐和园皇家建筑到人民大会堂,上海外滩建筑,从皇宫庙宇雕刻到民间石艺„„中国石文化丰富多彩,在宗教、建筑、园林、陵园等方面,独树一帜。
《石头中的生命》一课体现了美术课程浓郁的人文精神。通过大量的图片、实物欣赏,让学生掌握石刻在内容、形式上的特色,能理解并运用视觉语言,共同介入信息的交流,共享人类文化的资源,积极参与文化传承。加强学生对本民族多元文化价值的认识和尊重,有利于形成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心。1.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对中国古代石刻作品的展示,使学生对石刻艺术繁荣发展时期的艺术特色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2)技能目标:了解中国古代石刻艺术的用途及所塑造的内容,了解石雕艺术的制作工艺。
(3)情感目标:学会欣赏艺术l家的创造力和精神力量以及作品的艺术特色。2.学习内容
教学重点:了解一些石刻的知识,学习雕刻的简单制作方法。
教学难点:在掌握正确的雕刻制作方法基础上能加上一些装饰。3.课时:1课时
二、教学过程设计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各种质地的石头若干、小型石雕实物若干、电教设备、勃土等。
学生准备:课本、各种薪土、肥皂、刻刀、牙签等雕刻工具。
环境准备:要求学生课前力所能及地收集各种质地的小石块若干,教室内悬挂一些雕塑与石雕的图片或摆放一些雕塑实物。
●教学思路:
①有条件的学校课前组织学生到附件有石雕遗址的地方参观,请教景点解说员,收集石刻的相关知识。(没有条件的学校,教师可以展示石雕的图片,给学生观看。)
②通过现代雕刻作品和古代石刻的观察比较,让学生欣赏讨论后说说二者的异同。
③介绍雕塑与石雕的相关知识。
④启发学生回忆:谈谈你见过什么样的石雕作品?你知道一件石雕作品是用什么材料做的吗?制作石雕时应该注意什么呢?
⑤教师示范一件“石雕”的制作过程。
⑥学生练习,作品展示。
●板书设计:
第16课 石头中的生命
范画 范画 步骤:1 2 3 4 范画 范画
第17课 环境小设施
一、教材分析
本课围绕生活中常见的各种环境小设施对学生进行有趣的教学和交流,力求使学生对环境小设施有所认识和了解。本课之后还有一课是《我设计的小设施》。两课既有所关联也有所区别,《环境小设施》一课在本册教材中引领出一个新的单元:有关环境设施的绘画及制作。通过学生的观察了解,体验出小设施的观赏性与功能性,培养他们热爱生活的情感。1.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观察、了解街头环境小设施的造型与功能。
(2)技能目标:运用自己喜欢的绘画方法描绘出美丽的环境小设施。
(3)情感目标:通过观察,回忆,想像,表现小设施,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热爱生活的情感。2.学习内容
通过观察和了解小设施的造型与功能,运用自己喜欢的绘画方法描绘出漂亮有趣的环境小设施。
教学重点:运用自己喜欢的绘画方法描绘出美丽的环境小设施。
教学难点:通过观察设计出造型新颖,具有创意性的环境小设施。3.课时:1课时
二、教学过程设计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录像,小设施的图片。
学生准备:水彩笔或油画棒。
●教学思路:
1.引导阶段。
(1)师生互动:
教师在课前到街上去拍了许多的环境小设施,然后制作成课件,现在与同学们一同分享。一边看一边还要思考,你看到了什么?它们都有哪些作用?它们都设置在什么地方?为什么?
(2)揭示课题:
现在在街边有很多这样的小设施,它们的造型都非常的美观,功能也很多,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方便。但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因此对小设施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它具备更多的功能,你们能帮助它实现人们的愿望吗?
板书:环境小设施。2.发展阶段。
(1)师生交流:
刚才我们在录像里看到了很多的小设施,有报刊亭、电话亭、公交车站、垃圾桶、街边的座椅等等。那么你能给我介绍一两个你印象最深的小设施吗?包括它的造型和功育旨。
(2)游戏:
A.请每组派一位代表到前面来,在黑板上画出你最喜欢的环境小设施。B.学生讨论:如果你是小小设计家,你想设计怎样的小设施,它 的造型是怎样的?它具备哪些特殊 的功能?
C.再派4名代表上来,就在刚 才的4幅作品上进行修改,看看哪 一组的同学最有创意。
(3)欣赏范图:
A.让学生欣赏国外大师的作品,仔细去看一看他们是怎样去创新的,他们都设计了那些小设施,这些设施都有哪些特殊功能。B.学生讨论:根据现在社会和人们的要求,你准备设计什么小设施?它的造型及功能都有哪些创新的地方?是否更能方便人们的日常生活?
(4)老师示范:
教师在黑板上示范画小设施《报刊亭》,这个报刊亭的外形是一个大大的红苹果,里面有很多的报纸、杂志和书。报刊亭里有电脑显示,你可以自由地选择查阅每本书的大概内容然后再决定是否买下,这样也可避免书的损伤。每个报刊亭里都有休息室,有厕所、垃圾箱、自动售货机,还有自动换零钱的机器,实在是太方便了。
(5)学生活动,老师辅导: A.请学生大胆创作设计小设施。
B.要求小设施的外形新颖,并配有多种功能。设施的颜色鲜艳,能很快地吸引住人们的眼球。
(6)教师巡回辅导: 在学生独立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可以及时作个别辅导,发现有创意的作品要及时交流。
(7)作业讲评:
A.作业展示:将学生的作品立刻扫描到电脑里,让它们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大型的环境设施。
B.作业讲评:在作业讲评中可以先让学生自评,然后同学之间进行互评,评选出“小小设计家”。最后由教师进行点评,鼓励学生创作更多更好的作品。3.课后拓展。
你是否可以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为学校设计一个既实用又美观的环境小设施呢?
●板书设计:
第17课 环境小设施
范画 范画 步骤:1 2 3 4 范画 范画
第18课 我设计的环境小设施
一、教材分析
在现实生活中常见的环境小设施,如书亭、报亭、电话亭、果皮箱等公共设施还有许多不完美的地方,需要人们去改进和完善。教学内容自然融合了美术与社会生活,先让学生欣赏小设施巧妙造型与实用价值的完美结合,再由学生根据小设施的观赏性和功能性进行评价,找出一些不足之处,巧妙地在实物造型的基础上进行变化,使之成为各种有趣、实用的小设施,体现美术学习与学生实际生活相联系,从而设计出更加方便合理、外形新颖美观的小设施。在学生感受作品的过程中,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存,尝试相关知识的综合运用,培养学生提出问题、收集资料、解决问题、交流成果的能力,初步形成设计的意识。1.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根据生活实际需要,寻找现实生活中常见的环境小设施不够完善的地方,通过了解和讨论,对环境小设施提出观赏性和功能性的新设想。
(2)技能目标:开阔视野,拓展想像的空间,自己独立完成或与他人合作设计制作出更加方便合理、外形新颖美观的小设施。
(3)情感目标:通过学习,感受简单而有创意的设计,体验与人 分享的快乐。发展综合解决问题的 能力,认识美术与生活的密切关系,了解“物以致用”的设计思想。2.学习内容
教学重点:根据生活实际需要,设计制作出更加方便合理、外形新颖美观的环境小设施。
教学难点:作品力求新颖、独创,体现观赏性和功能性的完美结合。3.课时:1课时
二、教学过程设计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或视频展台,环境小设施的作品及图片。
学生准备:收集各种环境小设施的资料、彩色卡纸,各种废旧材料,准备制作工具:如剪刀、双面胶等,准备丰富的绘画工具和材料。
●教学思路:
(1)交流与了解:
课前布置学生调查了解自己居住地周围的环境小设施,并寻找现实生活中常见的环境小设施需要完善的地方。
师生共同欣赏、交流丰富的环境小设施资料,展开讨论:
看到的小设施是什么造型?
用什么材料制作的?
设置的位置是否科学?
小设施的主题功能是否明确?
与周围的环境是否和谐?
请同学们寻找答案,小组讨论:
·设计的小设施主题明确。
·造型独特、美观、别致。
·色彩搭配有趣味,而且与周围的环境和谐自然。
·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方便。(2)学生以勾线形式设计环境小设施的草图,并在小组中交流,突出设计意图,体现方便合理、外形新颖美观的特点。
(3)感受和体验:
教师简要介绍演示制作方法,如:多种材料的拼接组合,找到材质与所表现物体的相似性,如何丰富作品的表现力。
(4)创造与制作:
学生可以自己独立完成或与他人合作设计制作出更加方便合理、外形新颖美观的小设施。
(5)评价与展示:
作品完成后举行一个环境小设施设计模型展,让学生介绍自己的设计方案,说明自己对原有的环境小设施的改进,突出自己作品的优势,然后让其他同学提出建议和意见。在参观、欣赏、交流中评出大家比较满意的富有创意的作品。
●板书设计:
第18课我设计的环境小设施
范画 范画 步骤:1 2 3 4 范画 范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