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农村典型材料
刘玉刚同志事迹材料
水泉坪村地处沁源县西南部,隶属灵空山镇管辖。进入村内通畅的水泥公路、宽阔的休闲广场、新修的办公大楼、林立的厂矿企业、整洁的村庄村容、怡人的绿水青山、处处的欢声笑语,好一幅欣欣向荣、蒸蒸日上、引人注目的新农村发展图景。这一切变化离不开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主任刘玉刚。
刘玉刚,男,33岁,中共党员,现任水泉坪村党支部书记。多年来,刘玉刚同志爱岗敬业、脚踏实地、廉洁自律、心系群众、想方设法、克服困难、解百姓之忧、排群众之难。坚持党性、公而忘私、身体力行,带领全体党员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为该村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所在党支部连续多年被县党委评为先进党支部,个人多次被县委授予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在他的带领下水泉坪村成为灵空山镇经济发展的排头兵和领头雁。
一、不断搞好自身建设,提高干部队伍整体素质
作为村支部书记刘玉刚始终不懈地坚持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而且努力提高自己的科学文化素质和业务能力,锐意进取,始
终站在时代的潮头,做新时期的共产党干部,在村支两委中干部中起到了良好的表率作用。同时,积极开展六星级党员文明创建工作,使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得到了有效发挥,60%党员都成为了致富带头人。在党员干部队伍建设上,着重抓好了年轻党员、干部的选拔工作,吸收了一部分年轻、有文化、素质高的党员进入领导班子,有效增强了党支部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二、求真务实,切实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
刘玉刚同志在工作中本着把实惠交给群众密切联系群众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切实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过去,村里吃水难,每年春旱季节,群众不但浇不上地,连饮用水也不能保证,为解决用水难,村班子研究后,多方寻找出路,最终通过架设管网从王庄机井引入了水源。被自行筹资在村内铺设自来水管网,使户户通上了自来水。从而,解决了群众的生产和生活的难题。多年来在刘玉刚的带领下村内实现了自来水、闭路电视、沼气的“三通”,使百姓得到了真真的方便和实惠。
三、以生态文明村建设为契机,推动村子全面建设作为省级文明生态村创建试点村,他按照创建标准扎实深入地进行文明生态村创建活动。在硬件方面,对全村的主路路面进行了硬化,方便了广大群众的生产生活,对村内百姓住房进行了维修和美化,修建了多处垃圾处理
点,路旁移栽种了绿化树木和花草,主路两旁安装了路灯,进一步完善了“村级组织活动场所”的建设。从净化环境、节约能源的角度出发,积极鼓励群众大上沼气池,目前已建成并投入使用的沼气池达30多个,方便了群众生活。在软件方面,进一步加强了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使“三会一课”等各项党务工作得到正常开展,制定了村规民约,大力宣传公民道德基本规范,经常开展文化、科技生态教育,率先成立了红白理事会,对村红白事进行规范,促进了良好的社会风气的形成。近年来该村没有发生一例重大刑事案件和安全事故。开创了相壮文明进步、和谐发展的新局面。
四、建好发展平台,带动全面发展
为推动村经济发展,在刘玉刚带领下,村两委班子精心谋划和积极运作下,重点做了以下几项工作:一是抓住依托大型煤炭企业有利形势在公路沿线建立了经济商贸区,既解决了部分村民的住房空难问题,又使一部分有想法的村民有了经营平台,提高了村民收入。二是促进了整个村庄的合理规划,结合生态文明村建设活动请山西省环保厅相关专家对全村进行重新规划;三是依托企业扩大了广大村民的就业,使更多的农民走出了田地,走进了工厂,提高了他们的收入,促进了整个村子的经济发展。四是发展现代农业。2011年多次组织村民前往山东寿光等地实地考察,鼓励村民发展
种植养殖业,现建成养鸡场,核桃种植基地等项目建成,从根本上解决了制约经济发展的道路问题。使相庄村不论是经济总量,还是人均收入,都居于全镇的前列。刘玉刚带领村党支部、村委会为村民造福,受到全村人的称赞。他们说:“村两委带领俺发展经济,为大家办实事、办好事,桩桩件件都办到心坎上。”
刘玉刚常说的一句话是:“官大官小,为了乡亲们做点事心里才踏实,为的就是让农民生活环境好一些,吃的、住的好一些,口袋里钱多些。自己再累点也无所谓。”
第二篇:农村电影典型材料
“看大片去喽……”今年夏日的夜晚,陕西省安塞县陈家洼村的孩子们早早地聚在 一起,欢快嬉闹着等电影开场。“过去村里人要看电影只能去城里,不仅交通不便, 几十元的电影票也舍不得,现在电影来到农村就方便多了,这是农村电影放映工程给 我们带来的实惠。”村民惠大娘说。近年来,在各级电影行政主管部门、各相关电影 机构和广大农村电影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农村电影放映工程顺利推进,呈现跨越式 发展态势,农民群众看电影难的问题得到基本解决。这是记者从国家广电总局了解到 的最新情况。
农村电影工作始终是电影行业服务“三农”、支持“三农”工作的重中之重, 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现实需要。近年来,国家广电总局按照“市场运作、企业经 营、政府购买、群众受惠”的农村电影发展思路,会同国家发改委和财政部,注重从 组织机构、体制机制、经费保障、内容服务、技术支撑、政策法规等方面,加强农村 电影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截至目前,全国已组建农村数字电影院线 228 条,数字电影 放映队 3.8 万支,年放映公益电影达 780 万场次,今年已订购农村电影公益放映场次 422.8 万场;中央财政落实 2009 年农村电影公益性放映场次补贴专项资金 3.3 亿元;全国共放映农村电影超过 781 万场,观众人数达 18.15 亿;全年订购农村数字公益影 片 546.64 万场;
数字电影放映已完成了对 4 个直辖市、310 个地级市、2333 个县级地区、2.61 万个乡级地区、43.65 万个行政村的覆盖,一个星、站、厅、幕、机相配套,结构合 理、网络连通、院线发展、规模放映、服务优质的覆盖全国农村的数字电影服务网 络体系基本建成。依此发展进度,今年底将顺利实现农村电影放映工程所提出的全国 每个行政村每月放映一场电影的规划目标。
为更好地开展农村电影放映工作,2009 年 4 月至 7 月,国家广电总局开展农村电 影工作大调研,组成了 11 个调研组,分赴全国 31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 59 个地区 和 31 个县(市)农村。调研组召开农村电影工作专题座谈会,听取各地党委政府、广 电或文化部门、电影公司、放映员对农村电影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实地考察农村数字 电影院线公司、管理站、卫星接收站和电影放映点,了解农村电影放映工程的实施情 况与效果,并考察了部分县乡影院。在此基础上形成了《2009 年农村电影改革发展 调研报告》,为农村电影工作的下一步举措及政策出台提供了切实、详细的资料和数 据支持。
地方党委政府也越来越重视农村电影工作。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广电总局等 部门《关于做好农村电影放映工作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7]38 号)以来,各地党 委
政府高度重视农村电影工作,纷纷将农村电影放映工程列入本地重点惠民项目,并
从地方财政中筹集大量资金投入农村电影放映工程建设。比如,北京市财政继续投入 资金,基本完成了每个行政村配置 1 套数字电影放映设备的目标任务,2009 年年底已 配套使用的数字电影放映厅达 3838 个,基本解决了农村群众在室内观看电影的问题;浙江省宁波市针对从国家广电总局电影数字节目管理中心订购商业影片要比公益影 片每部高 30 元的问题,研究出台了共同分担费用的办法,明确由县(市)区财政承担 20 元,放映队自行承担 10 元。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还顺利完成了电影行政管 理职能的划转交接,使电影发行放映管理职能统一归口到各地广电部门,这项改革举 措有力促进了农村电影放映工程的实施。(记者 李蕾)
充分发挥乡镇数字电影放映作用 让基层文化生活深入民心
随着数字电影技术的相对成熟,国家大力支持农村数字 电影发展大好机遇的到来,右玉县右卫镇围绕“农村电影工 作上水平,放映质量上台阶,农民群众得实惠”的总体目标,全力推动农村电影数字化放映,基本实现了国家“2131”农 村电影放映工程“一村一月放映两场数字电影”的目标。数 字电影放映全面覆盖全镇 42 个村,真正实现了农村电影划 时代的技术革命转变——胶片电影向数字电影转变,实现了 全镇农村电影与时俱进质的飞跃,更好地满足了全镇广大农 民群众的电影需要。
2010 年,右玉县全面开展农村电影数字化放映。全县统一 部署,统一行动,走靠大联强之路,右卫镇运用一套数字电 影放映机为全镇 42 个村庄实现数字电影进村入户,为农民 群众带去了精神食粮,提高了农民群众的文化素质,丰富了 农民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为创建和谐的新农村发挥了积极 的作用。依托数字电影这一载体,向农民普及科学文化知识,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并将其列入政府十大为民办实事之 一。右卫镇的数字电影放映员每天穿梭在农村的各个角落, 承担着放映任务.
我镇的农村电影放映工作在局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在农 村电影放映员的努力下,农村电影放映工作取得了较大的成 绩,我镇放映队在全镇 42 个村,共放映电影 1000 余场,观 看人数达 2000 人次,全面超额完成了上级下达的各项任务,并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在农村放映的每一天,右卫镇的数字放映员不辞辛劳,为村民带去了红色革命的记忆、改革开放的艰辛路程以及迈 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崭新步伐,农民群众倍受鼓舞。全 镇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文化景象。
二 O 一一年十一月十八日
第三篇:农村劳动模范典型材料
农村劳动模范典型材料
农村劳动模范典型材料2007-02-06 12:26:49
记乡种蔗女能手×
×××,现年43岁,高中文化,壮族,1996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现任××县××乡××村党总支部副书记、村委副主任、妇女主任职务。现有甘蔗种植面积170多亩,年仅甘蔗这一项纯收入就达5万元,是我乡远近闻名的种蔗女能手。2003年被列为“××市党员带头奔富裕小康系统工程”市级示范户。20多年来,她在平凡的岗位上一心为民,带领全村的妇女共同致富,深得广大党员群众的高度赞誉。
××县××乡××村委属于丘陵山区,交通信息闭塞、山高田地多是最大的特点,多年以来都是以种植粮食、玉米等
农作物为主。在2000年以前,当地的群众生活一直处于落后状态,多数群众存在着“粮满仓,油满缸是小康”的观念,超生现象严重,子女多成为了阻碍家庭致富奔小康的障碍。
2000年,正是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黄金时期,如何进行结构调整,如何让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成了妇女主任×××经常思考的问题。她觉得:“搞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与其说给村民们听,不如做给他们看”,她结合当时乡党委、政府提出的“种植甘蔗,快速奔向小康路”的工作思路,决定依托本地的资源优势,把种植甘蔗这一项作为重点产业来抓。
为了确保甘蔗种植能够取得成功,她先后在乡党委、政府的组织带领下,外出甘蔗种植主产区考察和参加县、乡举办的甘蔗种植培训班学习。在迷塘村委率先调出20亩的旱地种植甘蔗,对于她的这一举动,当地的群众都是持着怀疑的态度观望着。她全身心的投入了甘蔗种植管理中,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就向
乡甘蔗技术人员请教,边学习边管理。功夫不负苦心人,当年年尾砍蔗进厂后,她家仅甘蔗这一项纯收入就有1万元左右,这个数目可是种植水稻、玉米等农作物收入的几倍。由于家庭经济收入大大提高,她在村里盖起了砖混结构的楼房,整齐干净的楼房让村民们羡慕不己。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看到了种蔗带来的甜头,2001年本村委的群众都纷纷调出土地平整种植甘蔗。这时的她致富不忘乡邻,又配合乡党委、政府先后组织了本村委的100多名群众外出考察和参加甘蔗种植培训班学习,联系各部门帮助村民调回蔗种和联系机耕平整土地,并在甘蔗种植过程中认真做好村民的技术指导。在种植过程中,她能够认真分析、总结自己的种植经验,大胆地进行改革创新,采取“宽行深耕”的种蔗方式,这样的做法是能够确保在天气干旱的情况下也能稳定甘蔗的产量。看到村民们的种蔗热情高涨,她心里感到很欣慰,甘蔗发展了,道路需要拓宽平整,资金
又成为了新的难题。为解决这一难题,她协助村委主任向上级有关部门提出维修蔗区道路的申请,向上争取道路维修资金,组织村民们义务投工投劳,解决了甘蔗运输的交通难问题。至2005年止,迷塘村委的甘蔗种植面积从2000年她家原先种植的20亩猛增到4680亩,甘蔗年产量达11497吨,群众的经济收入有了较大的提高。由于她的示范带动作用好,种蔗具有一定的规模和种植经验,有创新精神,带领了全村的妇女们共同致富,成绩显著。在2003年被列为“来宾市党员带头奔富裕小康系统工程”的示范户。
在2003年被列为“××市党员带头奔富裕小康系统工程”的示范户后,她又结合退耕还林政策,带领本村委的妇女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自己又与姐妹们联合开垦荒山连片种植水果120多亩,并在岭谷间推挖鱼塘,发展养鱼业。如今在她的带领下,种植水果和养鱼成为迷塘村委村民又一新的经济来
源。
×××是一个对工作充满热心,对群众充满爱心的人。身为村医的她,具有良好的医德。以扶弱帮困、关爱他人、心为农村妇女办实事为己任,从不计较个人的得失,曾多次奔走于各自然村之间,义务为孤寡老人和生活较为困难的村民免费看病、打针和赠送药品。邻里关系好,家庭团结和睦,在群众中有较好的口碑。在80年代,身为妇女主任的她,生育有两个女儿,却敢于向“重男轻女”封建思想作挑战,觉得“女儿也是传后人”,带头遵守执行计划生育政策,于1989年带头作了结扎手术。在她的带头示范和通过对计划生育政策的宣传下,本村委也有几户“双女户”作了结扎手术。她追求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并能以身作则,为妇女姐妹们作出了好榜样。
有付出必有回报,××辛勤工作,得到了上级部门的肯定。1989年获得县级“五好家庭”和“三八红旗手”荣誉称号;
2000年获得县级“双学双比”种粮女能手荣誉称号;2001~2002年获得县级“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2006年获“××市优秀妇代会主任”主任及××县“双学双比女能手”称号。
第四篇:农村工作会议典型材料
合作社拓宽增收路,办实事群众享实惠
---**市**镇**村“三农”工作典型材料
**市**镇**村共有200户,608人,1470亩耕地。近几年来,该村以蔬菜专业合作社为桥梁,建立起“基地+合作社+农户”的产业模式,积极引导农户发展无公害蔬菜种植,有力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2009年,全村人均纯收入达9450元,先后荣获“**市文明村庄”、“**市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市一村一品示范村”等荣誉称号。
一、大力发展蔬菜种植,不断壮大主导产业
从2005年起,该村“两委”根据村庄实际,积极探索“一村一品”富民强村新路子,确定将蔬菜种植作为村庄主导产业来抓,研究制定了切实可行的产业发展规划。通过外出考察联系,承接了**福生食品进出口有限公司蔬菜生产基地项目,以此为突破口,积极发动群众从事蔬菜种植,在两年多时间里,全村共发展优质无公害蔬菜基地1100亩,草莓保护地栽培200亩,为蔬菜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为进一步提高蔬菜产出效益,打消种植户的“后顾之忧”,2007年7月,村里成立了蔬菜生产专业合作社,吸收农户146户,社员500余人,并注册了“鼎”牌蔬菜商标。2009年,“鼎”牌大葱和甜瓜获得了国家有机食品认证,大大提高了产品附加值和竞争力。
合作社采取“合作社+基地+农户”的运营模式,为社员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的“六统一”服务(即:统一土地规划、统一种苗供应、统一施肥、统一病虫害防治、统一收获销售、统一管理),有力提高了蔬菜种植的标准化水平。2009年,合作社拥有
固定资产和流动资金达400多万元,实现销售收入386万元。目前,全村每年生产优质无公害蔬菜2200吨,每亩纯收入达3000元,蔬菜总产值高达500万元,所生产的大葱、菠菜、草莓、地瓜等远销日本、欧盟等国家和地区,促进了蔬菜种植的“高标准,高效益,高品质”发展。
二、积极引进“龙头”企业,拉长蔬菜产业链条
随着青银高速公路的开通,**村的交通区位优势日益凸显。以此为契机,合作社发挥丰富的人脉资源优势,联系引进了**盛跃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项目,为加快蔬菜产业发展提供了强力引擎。盛跃公司总投资3000万,在该村建设一个集优质果蔬繁育栽培、高新技术示范、农业生态旅游等为一体的现代农业生态园。以此为龙头,以基地为依托,以合作社为纽带,全面实行订单种植,将种植户、合作社、公司紧密联系到一起,进一步拉长产业链条,提高果蔬生产综合效益。项目建成后,合作社年产甜瓜、菠菜、大葱等果蔬可达8150吨,实现销售收入1000多万元,利润370多万元。同时,通过合作社的辐射带动,可带动周边400户农户从事果蔬生产,每年户均可增收3.5万元。
三、改善村庄软硬件环境,切实提升群众生活质量 经济发展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改善民生。**村从蔬菜种植中获得经济收益的同时,认真办好每一件民生实事。2007年,该村作为全镇首批新农村建设示范村,率先实施了城乡一体化改水工程,使家家户户都用上了清洁健康的自来水。2008年以来,村庄先后投入200多万元,实施了“五化”(硬化、绿化、亮化、净化、美化)建设工程,共计硬化街道面积21500平方米,修建排水沟2530
米,栽种各类苗木3800株,粉刷外墙5600平方米,安装路灯50盏,新建垃圾池3座,新上垃圾桶60个,全面达到了**市村庄“五化”建设标准。2009年,该村结合镇环境综合整治活动,发动干部群众共同参与,将村庄多年累积的生活垃圾全部清除,“三大堆”(草堆、粪堆、建筑垃圾堆)全部清理出村,村庄面貌大为改观。同时,组建了环卫队伍,建立了“户集、村收、镇村运输处理”的运行模式,有效遏制了垃圾乱堆乱放、“三大堆”堵街、垃圾围村等现象,逐步走上了经常化、规范化的长效管理轨道。
在软环境建设上,**村注重以人为本,强化民主管理,积极推行了村级规范化管理,稳定了村内秩序。该村建立完善了一整套管理制度,根据制度抓落实,按照考核抓奖惩,规范了干部行为,提高干部的威信。工作中,坚持村务、财务公开,村内事务实行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做到“一碗水端平、一碗清水看到底”,受到群众一致好评。该村还利用临街墙壁和宣传橱窗等,设立了具有自身特色的文化墙58处,将惠农政策、八荣八耻、二十四孝故事、计生国策等融入其中,让广大群众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
目前,**村街道平坦,环境整洁,乡风文明,干群和谐,整个村庄焕然一新,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大幅提高,真正展现了新农村建设示范村的风采。
第五篇:典型材料-农村党支部
先 进 典 型 材 料
---记XXXXXX党支部
XXXXXX地处XXX政府驻地,平均海拔800米以上,是典型的边远山区村。全村共辖5个村民小组,983人。村党支部现有党员29名。党支部在乡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始终坚持一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和县、乡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始终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近年来,村党支部以争创“五个好”党支部为目标,围绕“抓好党建促经济”的指导思想,不断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团结和带领广大村民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强力发展经济,扎扎实实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谋发展,使全村连续多年保持了班子稳、人心齐、村内经济发展、村民安居乐业的良好局面,实现了两个文明建设的快速发展,村党支部曾多次被评为县、乡级先进基层党组织。
一、加强党支部建设,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该村的支书,村委班子成员,都由群众认真推选,将党性强、作风好、有知识、有干劲的青年选进村两委班子。同时,抓好发展的党员的工作,党支部注重培养教育发展党员。按照发展党员工作方针“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机构、慎重发展”的原则,保证党员队伍的先进性和纯洁性,重点培养对象做到成熟一个、发展一个。2009年支部积极而又慎重发展党员3名。增强了支部活力,努力提高 了党支部的凝聚力。
村支两委班子上任后,首先从学习制度、会议制度、财务制度都逐步建立健全和完善,做到照章办事。坚持“三会一课”制度,加强班子的政治、思想、作风建设,形成了坚强的战斗集体。为了让群众放心满意,村里实行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对村里的帐务帐目、集体资产的经营情况、扶贫贷款的发放等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全部实行公开,接受群众监督,增加工作透明度,密切了干群关系,也为各项工作顺利开展打实了基础。
开好支部班子民主生活会,抓好民主评议党员工作,树立正气,严肃党纪,在民主生活会上作好自我剖析,开展好批评与自我批评,进一步要求党员做好先锋模范作用。并注重发展党员和培养后备干部,从而大大增强了村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为带领村民发展村级经济,实现建设小康社会奠定了最重要的组织保证。
二、加强农业农业结构调整,实现了村民的经济收入大幅度增长。
村党支部充分认识到要想致富的基础上发展好经济,就要充分发挥全村群众利用农村的优势,提倡科技兴农,加大科技投入,大力推广农业适用技术。村支部按照县、乡党委、政府制定的规划和发展战略,大力发展巴西菇、楠竹、小水果林、速生丰产林等。经过多年的发展,优质楠竹、小水果林、速生丰产林逐渐成为该村的支柱产业,经济效益显著。村支部始终坚持从经济建设为中心,走“加强农业、依靠科技、发展多种经营” 路子。村党支部积极邀请农技人员到该给村民群众进行技术培训。农业适用技术不断得到推广,村支部根据村所处的地理环境,提出宜农则农、宜林则林,项目建设稳步推进,全村近三年造楠竹500亩,在长桥组至田心组沿路荒山种植了500亩的速生楠竹,免费提供竹苗,按每亩200元的标准对种植户进行奖励扶持,为种植户按每亩50元的标准解决种植肥料。利用县能源办每个沼气池扶持1500元的政策,按每个沼气池奖励500元的标准,发动群众新建39个沼气池。
三、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为经济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 农村居民点建设方面,田心组乡政府旧址征用规划5亩土地,安排了本村15户危房户集中建房,充分利用农村安居工程项目及农村危房改建项目配套资金,为每户建房户解决建房用地及1万元的建房补贴。逐步完善了居民点附加设施街道、休闲广场等设施。三年来,村党支部积极配合乡党委、政府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的生产条件,村支部认真落实,村支部积极配合实施中低产田土改造工作,提高耕地质量。基本农田建设已动工,年内争取资金150万元,协助好县农业开发办搞好全村800亩的低产田、冷水田改造及水利设施工作建设。全村环村公路已经基本贯通,年内争取资金25万元,组织群众投工投劳,完善了。2003年在上级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投资25万多元,其中村级经济开支4万元,群众义务投工4500个工日,对该村的入村公路进行了改造,对等下至上西坑组段120米的路面硬 化及桥梁扩宽工程,使该村的村容面貌换然一新,解决了人民群众行路难、运输难的问题。争取水利部门解决资金5万元,群众投工投劳,加固了下洞桥至下洞电站段600余米的缺损倒塌河堤;按每户1500元左右的标准(每户补贴1000元、每户家庭自筹500元),争取上级投入10万元,粉刷亮化老屋场组、田心组片的干打垒土胚房15000平方米。
四、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确保了全村和谐稳定。多年来,村党支部一直把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放在重要位臵。与此同时,村党总支还大力开展了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由村党支部对全村红白喜会,群众哪家有大事小情、丧事喜事,村支两委等都能给予帮助。2009年建成XXX部,村内阵地建设齐全,农家书屋图书室、党员活动室等设施,常年对党员和村民开展教育活动。村党总支还年年组织群众开展文明家庭评比等丰富多彩的群众活动,提高了村民素质,保持了全村稳产,全村多年无上访户,无打架斗殴现象。
三年来,XXX党支部通过狠抓党支部建没,促进了村级经济的发展,把握机遇,真抓实干,全体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干部发挥示范带头作用,赢得了群众的信赖和支持,如今,村党总支一班人带领全村人民群众在建设小康社会的道路上快速的前进。
中共XXX委员会 2010年6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