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毛概演讲稿
近代史
1、近代的中美关系(公元1804年——1949年)
(1)1804年,美国“爱丽华号”商船来华,这是中美开始正式交往的源头。
(2)1844年,美国驻华公使乘中国满清政府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失败、惧怕洋人之机,在广东澳门附近的望厦村逼迫清政府签订《中美望厦条约》,从中获取大量利益。
(3)1899年,美国继1898年美西战争夺取菲律宾和关岛之后,来到中国,为获取西方列强在中国取得的侵略权益,提出“门户开放”政策,主张利益均沾,共同侵略中国。
(4)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美国是其中之一,《辛丑条约》许诺:赔给侵略者白银4.5亿两,美国人用这笔赔款办教育,在北京创立了“燕京大学”即清华大学,主观上是进行文化渗透,文化侵略,培养中国本土高层次的亲美人才,为美国的进一步侵略打下基础,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文化教育的发展,为中国的发展培养了大批的人才。
(5)国民政府——国民党统治期间,中美关系较为和睦,为了阻止、防范日本独霸中国,曾劝说张学良东北易帜,协助蒋介石统一中国。在中国人民进行艰苦卓绝的8年抗日战争时期,美国曾向中国提供大量军用物资以抗战,并派陈纳德将军带领航空飞行大队赴华与中国军民并肩作战.(6)抗战胜利后,支持国民党打内战,给钱给枪炮,协助其占领战略要地,送其战略物资,派谴军事顾问团。同时,还以国共内战调停者自居,为国民党赢得主动和时间。
建国后
在建国之后的50多年来,在国际舞台的大背景和两国自身现实的影响下,中美关系起伏跌宕、阴晴变幻,走过了极不平常的道路。大致分为四个时期:
第一个时期,是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1972年,这是中美战略对抗阶段。在这一阶段中,1950年爆发的朝鲜战争和60年代美国卷入越南战争是中美两国战略对抗的标志性事件。这期间中国先是一边倒向苏联社会主义阵营抗击美国后对美苏“两面出击”,美国则对中国进行封锁、包围和直接干涉,中美关系经历了残酷的“热战”和尖锐的“冷战”,是全面对抗的敌对关系。
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随即,美国第7舰队侵驻中国台湾。之后,中美双方在朝鲜半岛大打出手,美军伤亡39万人,南朝鲜军队和联合国军中的其他国家军人死亡逾70万人,美国经济损失830亿美元,而中国军队牺牲也超过10万人。即使如此,中美两国也没有全面宣战。同时,也没有把战争的区域扩大并升级为对彼此国内目标攻击的全面战争。中美在第三国交手,只管埋头打,谁也不出声,打了三年,结果是中国赢得了战场上的胜利和政治上的尊严与地位,其成果便是《朝鲜停战协定》。之所以说是中国赢了,是因为中国是个刚刚获得独立的弱国、穷国,而美国是世界上第一经济大国、第一军事强国,又打着联合国的旗号,纠集了十几个国家的军队共同侵略朝鲜,所以,双方又回到了战争的起始点,便是中国的胜利,便是中朝人民的胜利,狠狠地打击了美帝国主义的嚣张气焰。
朝鲜战场的失利,令美国并不甘心。1964——1973年,美国又出兵越南,企图从西南威胁中国的安全。中国被迫进行抗美援越,美国出兵55万,中国出
兵32万,双方又打了10年。不过与朝鲜战争不同的是,中国军队一般没有直接参与对美军的打击,而是做一些后勤物资保障、培训越南军官或者是工兵等方面的工作,使中国成为越南人民可靠的大后方。经过一次又一次交手,美国在损失数千亿美元、死亡58209人、受伤30余万人之后,于1973年仓皇逃离越南。而越南也于1976年实现了国家的统一,又一片土地成了赤旗的天下。
第二个时期,是1972年尼克松总统访华到上个世纪80年代末,这是中美战略合作阶段。这一阶段中美关系的特点是:双方出于各自国家利益和对付苏联扩张的战略需要,终于走上了和平对话、求同存异的轨道。在这一阶段中,中美三个联合公报的发表是双边关系发展进程中的标志性文件。美国在完成同台湾“断交、废约、撤军”和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式建交后,基本上遵守了三个公报的原则和精神,使中美关系保持正常、良性发展势头,中美双方是战略合作的准伙伴、朋友关系。
1971年4月,第26届世界乒乓球赛在日本名古屋举行。毛泽东果断决策,邀请美国国家乒乓球队访华。毛泽东的“乒乓外交”以“小球转动大球”,中美两国间的坚冰被打破。20世纪50年代末,中苏之间开始出现摩擦,20世纪60年代末,苏联在中苏边境陈兵百万,并不时挑起边界争端,以武力对中国相威胁,美国此时也深陷越南战争的泥潭,苦不堪言,想赢赢不了,想撤没面子。同时,面对苏联人在全球重要地区的步步紧逼,美国人是步步防守,处于劣势。中美联手制衡苏联!美国国务卿基辛格为此瞒天过海秘密访华两次,敲开了中美关系新篇章的大门。终于,打不败的中国人成为美国战略意义上的朋友。
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问中国,主动和周恩来总理握手,并拜会了毛泽东主席。这是美国总统第一次到一个没有与美国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进行正式访问,中美双方在上海签订联合公报,史称《中美上海公报》,美国承诺“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原则,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中美联手抗苏,是尼克松中国之行的最大收获。当然,中国也有相同的收获,还有另一样收获——美国对台湾问题的明确表态。尼克松的中国之行,史称“破冰之旅”。在这个时期的中美关系中,相比较而言,中国处于一种更有利的地位,因此,是尼克松访华,而不是毛泽东访美。
之后,两国也有其余的互动。1984年,美国总统里根访华。1989年,美国总统乔治?布什访华。1985年,中国国家主席李先念访问美国,这是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元首第一次出访美国。这个时期是中美关系的黄金时期,由于共同的战略利益把双方紧紧地连结在一起,中美之间的关系全方位展开并向深层次、高级别发展,这不仅表现为双方在体育、文化、艺术、经贸、外交、高校、民间等交往方面,还表现在科技、投资、军事、互派留学生方面,更表现在双方对一些重大国际问题进行协商、采取一致行动诸方面。
第三个时期,是上个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中期,这是一个防范性的接触阶段。从1989年中国发生“六“四”事件开始,随着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中美战略合作的原有基础逐渐失去,新的基础尚未巩固,美国对华采取“接触与防范”的双重战略○1。这一时期中美关系**不断、曲折起伏,“六”四”事件后美国宣布对华“全面制裁”,利用“银河号事件”向中国无理挑衅,1995年允许台湾李登辉访美,1996年台海危机时派遣航空母舰向中国示威,阻挠北京申办2000年奥运会……美国通过“„接触战略‟保持美国和中国的正常联系,推进美国的各种利益和目标”,同时针对中国崛起的“潜在威胁”,“加强对中国的防范”○2。这一时期的战略尚不成熟稳固,既没有明确内容和目标,前后也不连贯,属过渡时期,其
间中美双方敌对关系强于朋友关系。
第四个时期,是1997年至现在,这是中美关系重建阶段。1997年10月和1998年6月中美两国元首互访,双方决心“致力于建立面向21世纪的建设性战略伙伴关系”。○3可是,1999年5月美国轰炸中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事件,严重破坏了中美关系的正常发展。2000年中美之间继中国加入WTO与美国完成双边贸易谈判以后,美国众参两院又分别于5月和9月通过了对华永久性正常贸易关系议案。然而,新当选的小布什政府又把中国作为美国“战略竞争对手”来定位,并发生了中美军机在中国南海上空相撞事件和美国大规模售台武器。从2001年“9•11”事件开始,布什总统重新调整对华政策、重新定位对华关系,对华政策基调的积极面增加。这一时期,尽管双方表达了“致力于建立面向21世纪的建设性战略伙伴关系”的良好愿望,但其关系更准确地说是一种有限合作性的竞争对手关系。
2001年的“9•11”事件,使美国本土遭受了近200年来最严重的打击,美国的国家安全面临国际恐怖主义前所未有的挑战。美国迅速调整对华政策,强化了与中国的合作。中美一起努力,在共同反恐的基础上,基本形成了中美建设性合作关系。尽管美国这两次危机的性质、严重程度,以及中国当时的状况都很不相同,但都导致了中美关系的积极变化,主要呈现出以下3个特点:其一,美国陷于严重危机,其严重程度达到仅仅依靠美国自身或借助美国盟国都难以摆脱的地步,美国必须寻求新的、有力的合作者;其二,中国具有足够的实力和影响,中美合作可以有效促进美国走出危机;其三,中国有改善中美关系、发展中美合作的明确需要和愿望。总之,严重的危机促使美国清醒地认识到中国和中美关系对美国的重要性,美国必须与中国合作。在当前的国际金融危机中,这一点再次得到充分地体现。
到2008年底,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不仅已拥有世界第一位的外汇储备,而且也成为美国最大的债权国。同时,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的国际地位和作用,特别是在国际经济和金融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也已经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这必然促使急于走出危机的美国,更加重视和需要中国的支持与合作。而且,国际金融危机也对中国经济产生了明显影响,中国需要与世界各国尤其是世界最大经济体美国进行有效合作。因此,面对国际金融危机,中美两国都必然高度重视巩固和发展双方的合作关系,争取实现中美关系的新发展,这是中美共同的战略需要。
几十年来,中美之间既有对抗也有缓和,既有合作也有竞争,经受了国际风云变幻的考验,但中美关系仍然克服了各种困难和障碍,在惊涛骇浪中向前发展。中美两国之间的矛盾与分歧,这是美国遏制中国的根本原因,但共同战略利益的存在,这是两国开展合作的基础。美国对华采取遏制还是合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对中美之间共同利益的当今世界,在一超(美国)多强(俄罗斯、欧盟、日本、中国等)并存竞争的现实背景下,政治多极化态势与经济全球化趋势共同发展,以美国为首的霸权主义继续作用于国际舞台,借重合作与牵制防范共同构成了大国间的相互关系。中美两国之间虽然存在着不少的矛盾和分歧,但同时也存在着广泛的共同利益。正是这种共同利益才架设了一座联系太平洋两岸两个大国关系的桥梁,构成了两国战略关系的基础。扩大和巩固共同利益,减少矛盾对抗,加强对话合作,进行伙伴式积极的竞争,是构筑和发展中美战略关系的有效途径。当今影响中美关系的决定因素主要有三个:安全、经济、民主。相信在全球化程度日益加深的背景下,中美两国会有更多的互动,中美关系会日益密切。
第二篇:毛概演讲稿
一切从实际出发
一种原始的运输工具——骡子和马,最近出现在现代化都市深圳的建设工地上。
深圳市的一项供电工程,需要在海拔300米多米的山上作业。如果按常规施工,就必须先用机械劈山修路,再运输材料上山。这样不仅会拉长工期,而且势必破坏山体和植被,造成水土流失。于是深圳人请来了广西的骡子和矮马,将一筐筐石料驮上山顶,既省却了建筑的工期,又保护了生态
这件事给我们的启示恐怕绝不仅仅在环境和金钱上。现代化的建设工程采用原始的运输方式,看起来不可思议,甚至是一种倒退,但是它行之有效,在保护环境和避免无谓的工程(比如没有必要在一个不必修路的地方修路)时,它却可能是一个先进的方法。应该说,这种既切合实际而又别出心裁的举措,对我们极有启发。
这个实例充分说明了一个道理:一切从实际出发。毛泽东主席曾说过:“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如果我们对一个问题的现实情况没有调查,那么我们对于这个问题的发言便是乱说一气。乱说一气是不能解决问题的,这是众所周知的事实。只有从实际出发,按着现实去做,才是明智的选择、生活的出路。在当今时代的中国,面对日益复杂的问题和矛盾,就应该坚持马克思主义原理,坚持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以及科学发展观,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自从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开始了一系列改革措施,逐渐加大了经济开放。其最终结果是建立起了一个在亚洲甚至于在世界大国当中最开方的贸易和投资体系。中国的开放之路始于贸易的适度发展以及广东和福建四个经济特区的建立。这些最早的经济特区在促进贸易和吸引国外投资方面的成功,促使了将这个试验推广到中国的沿海地区乃至全国。毫无疑问,改革开放取得了重大成功,中国的经济飞速发展,但也产生了一由于经济发展成效显著,一些官员开始腐败堕落,一些领导人开始片面追求速度和政绩,行政浮夸之风盛行,形象工程比比皆是。高铁建设超越现实发展需要,运动会投资大手笔追求媒体的吹捧,国有企业为了利益进行垄断控制价格,对外无偿援助巨额款项更是刺痛了人民的眼球。的确,国家现在相对以前是富裕了很多,但是我国现在仍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沿海的经济发展的确吸引了全球的目光,有着“中国速度”的美称,但是中西部贫穷落后的面貌还在等待我们努力去改善。我们不能因某些耀眼的成就而忘了国家整体的状况,经济发展上来了,文化建设却跟不上了,道德建设更是倒退了,有些百姓先富起来了,却看不起那些期待“先富帮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穷人,直接移民出走海外了。这一系列现象在我们周围不断上演,就是缘于忽视了实际,不注重事实,更有甚者,还要借助媒体进行虚假宣传,报喜不报忧,整个社会一片祥和,欣欣向荣。而从实际出发,关键就是要注重事实,从事实出发。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就是因为坚持了从实际出发,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一切从实际出发,在当代中国,就是一切要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的实际出发。我们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活动只有符合这个实际,才能更好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我国国情相结合,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才能不断地把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事业推向前进。
第三篇:毛概演讲稿
大家好,我是09生工一班的张晓丹,今天讲的内容是市场经济,因为市场经济范围太大,我们组就把它给缩小化,讲其中的一点:民间融资(翻)它指的是公民之间、公民法人之间、公民与其他组织之间借贷。只要双方当事人没有意见,利率不超过人民银行规定的就行。(翻)
民间借贷是合法的,但必须是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否则不受保护。
接下来我举个发生在我家乡的事情,这个事情我在08年开始关注的,那时候还是上高二,这个事情当时很火,消停了一段时间,在今年春节期间又开始引起了很多民众和学着的热议。(翻)
06年“80后富姐”吴英在东阳建立其本色集团,她用大量现金在浙江东阳大面积买房,大数量买车;两个月里开出12家大型的公司,然后开免费的洗车店、洗衣店等(不过是在刚开张一个月的时候),产业涉及面很广,我们能想到的产业大都有涉及。就这样突然间成为中国最年轻的女富豪。(翻)
然而就在07年3月,因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被逮捕,以集资诈骗罪被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其个人全部财产,看这是她建立的本色一条街,不过现在跟废墟差不多,还能看见本色两个字呢。看,这是她所购买的轿车,现在上面全是灰尘。(翻)
非法集资是指单位或者个人未依照法定程序经有关部门批准,以发行股票、债券等其他债权凭证的方式向社会公众筹集资金,并承诺在一定期限内向出资人还本付息或给予回报的行为。(翻)
外界对这个突然暴富的80后女子的钱财有很多猜测,我记得我们那边传说的最多的是第三点:替黑社会洗黑钱。(翻)
其实吴英的家庭很普通,而且学历不高,是辍学的。不过她很有经济头脑,在她建立本色集团之前她就做过很多工作,各个领域都有,尤其是那种有钱人接触的比较多的什么娱乐城啊,美容中心啊什么的,所以她认识很多很多的富豪。(翻)然后她开始高息向他们借钱,她经营的是高速发展产业,每个项目之间都是有一定联系的,比如自己开的酒店有些要洗的衣服啊,床单啊什么的就拿到自己开的干洗店啊,然后自己的婚姻公司的车子,需要清洁啊或者维修保养啊就拿到自己开的洗车店或修理厂,这样子就能节约很多成本。这种商业模式被吴英演绎的很成功,却因吴英被捕和本色集团的资产未经当事人同意的情况下被案前处理导致产业严重缩水。(翻)
她借是借了7.7个亿,然后案发时3.8个亿还没还上。反过来说,她在短短一年内将3.9个亿给还了,相当厉害。并根据吴英自己说,当时只差几百万3.8亿就可以偿还。不过本色集团名下财产被当地政府扣押且贱卖,现在不知道实际有多少。不过据透露,三十几辆豪华名车拍卖只得450万,房产以买入时对半贱卖。(翻)
回过来说案件,这个案件中有很多不合理的地方,案件中共有11个债权人,他们都否认被欺骗,而且11个人都是她的亲朋好友,不属于非法集资中指的社会公众啊,并且她购买豪车啊房产啊是为了开公司,也不存在非法集资中肆意挥霍一条,并且没有做出构成诈骗的行为。很多高校的学者啊,知名的律师啊都写信给最高人民法院为她求情。(翻)
讲这个案例是为了让同学们引起关注,为什么会发生像吴英这样的事情,著名经济学家张维迎先生说当年邓小平保护了年广久,今天邓小平已经不在了,没有另一个邓小平来保护吴英了。并称吴英案说明中国距离市场经济还有至少200年。因为中国经济是建立在特权的基础上,而不是建立在权利的基础上。中国的市场
经济发展到今天,民营企业在其中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但是由于中国的商业银行不愿为民营企业等提供融资,导致民间借贷成为了一种融资渠道。(翻)吴英案不仅是关系到一个人的生命,还将影响到我国民营经济的发展和我国的金融制度能不能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有效健康的发展起来。我们不能否认这些民营企业赖以生存的地下金融的存在,又或者到了以后,随着中国金融市场化改革,这样子的民间借贷会变得合法化。
第四篇:毛概演讲稿
毛概演讲稿
诚信
戏文 高巧智 500121201
2诚信,顾名思义:诚实、诚恳,讲信用、守信义。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位智者得到了“健康、荣誉、机敏、才学、金钱、诚信”7个行囊,在过河时遇到大浪,船夫让他扔掉一个,不然就会葬身河底,智者最终选择扔掉了“诚信”。他安全返航了,但是从此人们对他避而远之,不愿与他说话与交谈。在孤独中他逐渐没落下去,从智者沦为了庸人。智者为什么会落得如此下场?因为他丢失了人生最基本的原则——“诚信”。看来,智者不智啊!失去了健康,至少还有伟大的灵魂;失去了美貌,至少还有美丽的心灵;失去了荣誉,至少还有朴实的人生;失去了机敏,至少还有忠厚的勤恳;失去了才学,毕竟还有为善的面目。失去了诚信,没有了人生的原则,还能有什么?
曾经有人训导我:“人不为己,天诛地灭。”是的,有很多人将此奉为人生的信条。可是,我们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帮助一下别人,也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人与人进行交往时,明理守信,各得其所,不也是很好的吗?很多大富豪将巨资捐给希望工程,有人说他们是为了提高知名度,有人说他们是在变相地邀功请赏。与其说风凉话,还不如给点掌声,给予支持。“最慷慨的捐赠者”比尔•盖茨说过:“我的财富应该回报社会。”回报社会!这才是那些取之于民,用之于民者的肺腑之言。
李白感叹: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既然如此,何不让这个梦更精彩一些呢?我们现在还是一些似懂非懂的小大人,但是我们应该明白“诚信”对人生的重要性。我们要让生命更精彩,必须有“诚信”的资助;要让青春舞动得更绚烂,必须以有“诚信”为基石。“勿以善小而不为”,诚信几乎渗透于我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有时候,“诚信”虽然不是什么大事,但是却能培养我们的良好品德,陶冶我们的情操。健康、美貌、荣誉、机敏、才学只是人生的附属品,只有“诚信”才是人生最纯洁的灵魂。单单拥有财富、美貌、荣誉和才学等,心灵只会像戈壁滩上的茫茫沙丘。唯有诚信的点缀,才会为荒漠注入新绿,让大漠孤烟变成一片生机勃勃的绿色乐园。
第五篇:毛概演讲稿
第一张:小组介绍——略
今天,我们小组将以现场座谈的形式和大家探讨我们小组的话题,现在,我们的展示正式开始。第二张:
主持人:大家好,欢迎来到每周四下午毛概大家谈活动现场,我是主持人李桢。又是一年高考将至,每年这个时候,街头巷尾,高考都会成为大家谈论的热门话题。而高考改革又是近几年大家所关注的焦点,关于这个话题,今天我们很荣幸的请到季琴同学来到节目现场担任我们的特邀嘉宾,以她作为学生的亲身体验来进行探讨,你好,季琴同学!
嘉宾:你好,主持人。第三张:
主持人:我们知道,最近有消息称外语拟退出统一高考,将实行社会化的一年多考改革,并且统考科目减少、不分文理科,这是中国对高考改革探索迈出的第一小步。第四张:
同时,未来高考各科目分数的比例或将发生变动,相信届时将会几家欢喜几家愁。第五张:
另外据教育部表示,此次高考改革路线图的内容包括以下几点:
一、实施把普通本科和高等职业教育入学考试分开的人才选拔方式;
二、完善高中学业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引导学生学好各门课程,克服文理偏科现象;
三、部分科目实行一年多考,减轻学生高考压力;
四、完善高考招生名额分配办法,清理规范升学加分政策,维护考试招生公平公正;
五、加快建立多渠道升学和学习立交桥,为学生成长成才提供多次选拔机会。
为大家简单的介绍了这么多,那么季同学,你对于最近的高考改革草案有什么了解和看法吗?
嘉宾:据我平常在网上看的一些新闻,我知道北京与上海这两座在中国占据政治与经济中心的城市已经制定了改革计划,其中北京在 2013年10月21日宣布了2016年北京高考改革要点:
1、语文从150分上调到180分;
2、英语从150分下调到100分;
3、文理科综合从300分上调到320分;
4、数学150分不变。
在我看来,语文比重增加,外语比重减少,是对中国文化的重视,但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其实也给学生带来了负担,因为学好语文真的不是那么容易,毕竟汉文化有几千年的沉淀了,最起码我在学生时代时,就被语文折磨的死去活来,至今还记忆犹新啊。
在2014年2月12日上午,上海市相关部门向市政协部分委员通报了关于此轮“上海版”高考改革的相关情况。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改革内容是,以英语为主的外语将退出高考统考,变为社会化考试,有望打破“一考定终身”。这就像主持人说的,届时几家欢喜几家愁了。
第七张:
主持人:恩,听了季同学的想法,觉得说的非常有道理。不过俗话说的好,以史为鉴,可以明得失。刚才说了那么多关于最近高考改革的草案,现在,让我们再把目光聚焦到历史,回首一下中国的教育改革历程。第八张:
1、恢复高考制度
1977年9月,中国教育部在北京召开全国高等学校招生工作会议,决定恢复已经停止了10年的全国高等院校招生考试,以统一考试、择优录取的方式选拔人才上大学。
2、招生体制的改革
招生来源体制方面主要是实行定向、委培的方法;收费体制方面主要是实行自费上学和招生并轨的改革。
3、会考制度的建立
1983年,教育部在《关于进一步提高普通中学教育质量的几点意见》中便提出:毕业考试要和升学考试分开进行,并号召有条件的地方试行毕业会考制度。
4、考试方法的改革
为了使高考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1985年,我国于从美国引进标准化考试。标准化考试是一种具有统一标准、按照系统的科学程序组织并对误差做了严格控制的考试。
5、考试内容与形式的改革
考试内容与形式的改革,主要是指考试的科目与招考形式的改革。
6、保送生制度的建立与改革
保送生制度是指由确定的中学推荐、保举成绩优秀或有特长的学生,经高等学校考核统一,免予他们参加全国统一高考而直接进入高等学校学习的制度。
7、录取制度的改革
1987年,国家教委颁布了《普通高等学校招生暂行条例》,决定逐步实行“学校负责,招办监督”的录取体制 第九张:
我们谈了这么多关于高考改革的想法,那么我们不由要问,为什么要探索一条改革之路呢?回首历史,每一次的改革归根结底其实就是在追求更大的社会公平,那么高考改革真的公平吗?不知道在座的大家有什么看法。。。
听了大家的想法,感触良多。那么季同学,你对于这个问题又有什么看法呢? 第十张:
嘉宾:公不公平不是绝对的,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杆秤,所以让我们来看一些对比,我想大家自然就能得出自己心中最公平的结论。首先我们来看国内的。在中国的东西部,我们以2003年为例,东部地区的北京共有高校73所,辽宁70所,江苏94所,上海56所,山东85所;而西部的贵州34所,云南34所,甘肃31所,西藏4所,青海12所,宁夏12所,新疆26所,高等教育资源区域间的分布失衡显著。2003年,我国共有高校1 552所(表1),其中东部高校734所,西部仅306所,占全国国土面积14%和人口40%的东部就拥有全国高校的47.3%,而占全国56.70,6国土和25%人口的广大西部仅拥有全国19.7%的高校,西部的高校数仅为东部高校数的42%,也就是说,在东部地区平均每70万人就拥有一座大学,西部地区每105万人才拥有一座大学。再来看看城乡对比。
1、从教学资源设备问题来看:城市学校的图书馆、阅览室、电脑室、实验室等一应俱全,操场跑道也可与专业比赛用跑道相媲美。但农村学校却不然。由于用地紧张、资金不足等问题,往往出现“一室多用”的状况,设备也不若城市学校一般齐全,甚至有的学校是没有图书馆和电脑教室的。而有的农村学校由于教具不齐全,上课仅限于抽象说教,从而导致教学效率低下,学生难以理解等问题。农村学校的操场几乎都是泥土地,有的学校甚至是没有操场或操场被承包占用。这样一来,农村学生的身体素质锻炼也成了一大问题。身体素质不好也会影响文化课的上课效率,最终影响到学生的成绩,这也是农村学生成绩无法与城市学生相比的原因之一。
二、从教师的问题来看 1`.农村的师资匮乏,教师结构不合理。
(1)不同学段教师结构不合理。总体上来看,某些年级教师人数不足。因此,为了满 足教育的需要,在引进教师存在困难的前提下,学校常常从其他年级抽调教师。因此,造成农村师资力量薄弱,极大地印象了教学的质量,不利于农村高水平地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因此,当前农村义务教育的问题在于师资是否充足。
(2)不同学科教师结构不合理。当前,在农村小学,音乐,美术,体育教师严重缺编,外语,物理,化学教师多是半路出家,身兼多职。因此,农村音体美课面临着难以开齐科目,开足课时的困难;而农村中学的物理,化学,外语教师的专业化水平不高,这些将严重制约着农村义务教育的发展。教师课时负担重,教育教学质量也难以得到保证。这个我深有感触,我的初中班主任几乎能包办我们所有的课程,我们没有体育课、美术课、音乐课、实验课等等,因为我们没有那个资源,到今天,情况还是没有改善,我的弟弟还是学习在和我当初一样的环境中。
(3)不同年龄教师结构不合理。由于血多农村教师是民办教师转正,同时收编制所限,缺乏年轻教师的补充,整体上,教师年龄老化严重,缺乏中青年骨干教师。
2.教师培训不足。
由于缺乏专项经费,教师教育培训机会不足,许多教师教育教学观念落后,严重制约新一轮教程改革在农村学校的推行。由于教研室的教育指导演员的培训和进修机会也很缺乏,因此,难以发挥各教研室的在本教师培训的优势。3.教师的福利待遇无法保障。尤其是民办教师由于编制的限制,他们的工资,住房,福利待遇等常常没能得到按时的发放和保障。又由于农村条件较差,无法吸引教师留在农村,倒是教育资源被浪费,少年儿童接受知识的领域变得越来越狭窄。接下来我们再看看中国与日韩、美国的比较。从整体上看,对比中日两国教育,我们可以发现这样两条不同的轨迹:
日本轨迹——日本的近代及现代化教育是在政府强有力推动下进行的;教育的推进有着平稳的社会大环境,是连续的,是有计划、有步骤的一步一个台阶的前进,不受外界干扰破坏,始终稳定向前推进;政府决心大、力度大,以“倾国之力”投入教育事业;教育是日本国民的灵魂,《教育敕语》是日本的第二部宪法;领导人有着高度的“教育为立国之本”的价值观念。
中国轨迹——中国的近代及现代化教育的基本方向及模式与日本相同,但是,由于政局动荡,国家一直处于战火之中,近代教育的发展是断断续续地进行,没有稳定的大环境,政府虽有决心推动现代化教育,但是,却没有象日本那样以“倾国之力”进行投入,教育没有上升到国民灵魂的地位,也没有一部能够达到“第二部宪法”那样崇高地位的指导性教育法律文件,南京国民政府领导人“教育为立国之本”的价值观念远远比不上日本政府。这么说可能有点抽象,我们来看一组数据就可以一目了然了。2002年,中国成人识字率为81.5%,文盲和半文盲为人口比例的15%。而2002年日本成人识字率为100%,如今,在日本全国找不到一个文盲。2005年,中国接受过高等教育(包括在校大学生)者占全国人口比例仅为5%,而同年日本为48%。2005年,中国的初级教育相当于日本1900年的水平,中等教育相当于日本1910年的水平,高等教育相当于日本1920年的水平。2005年,中国的教育经费财政投入比例相当于日本1924年的水平。最后对于中美,我想用自己的话来说。美国的孩子像是“野生动物”,他们做着自己喜欢并认为对的事情,而中国学生则像是“家养动物”,从小就被一些条条框框所束缚。众所周知,每年世界奥数竞赛,我们的初中生都是满载而归,反观大学生总是悄无声息,就业前还需要上岗培训而美国则与我们相反,他们的大学生都具有超强的能力,是企业的抢手货,进了公司就能上手,这就是赤裸裸的对比。相信我说了这么多,大家已经有结论了,我就不在啰嗦了。第十三张:
主持人:看来,季同学来之前做了一番准备啊。好了,听了这么多,相信大家有收获也有困惑,同时还有些疲惫,下面,让我们来看一个短片。。
很有意思的一个短片,我们注意到在短片中,反复强调了一个词:压力!从我的亲身体验,在中国,高考的压力那是相当惊人,整天只觉得能睡上一个好觉就是幸福的。而在这巨大的压力下,催生了很多我们不愿看到的教学事故。季同学,你知道吗?
嘉宾:就我所知,每年高考前总有很多同学有这样那样的问题,去医院检查后什么都没有,后来大家都把它叫做“考前综合症”,譬如拉肚子、严重失眠等等。更为严重的是有的学生在考前禁不住各方面的压力,选择结束自己花季的年华,以此躲避高考。还有的学生是在考完后觉得考得不理想,想不开,也轻易的结束了自己的生命。我还记得我高考的那一年我家乡有个学生就因为高考没考好,偷偷在无人时跳入了家乡的河中,就此与世长辞。第十四张:
主持人:听了季同学的话,我相信大家都深有感触我们希望在不久的将来高考能够改革的越来越完美,中国的教育能够越来越趋于人性化,让悲伤的记忆至此成为往事。第十五张:
好的,我们的节目到这也要结束了,明天就是广大考生上战场的时间了,十年磨一剑,祝愿所有考生都能一击即中。最后,感谢季同学的现场交流。感谢老师和各位同学的认真聆听,本期毛概大家谈到此结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