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别康桥说课亮点

时间:2019-05-14 22:31:1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再别康桥说课亮点》,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再别康桥说课亮点》。

第一篇:再别康桥说课亮点

《再别康桥》说课稿

农垦建三江管理局第一中学王宏伟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我叫王宏伟,来自黑龙江省农垦总局建三江管理局第一中学。

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再别康桥》,徐志摩的这首诗别离诗是二十世纪中国最出色的诗。这首诗又可以用一个字来概括就是“美”。教学中我将打破传统的逐一分析体会的诗歌教学模式,而是以诵读法贯穿教学全程,在诵读中给学生带来无上的美得品味、美的体验、美的享受。这也正好符合了语文学科“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审美创造力的任务。” 为了突出诗歌的美,为了让学生在学习中深刻体会这种美,我想以,放到教学环节中。并在教学的各个环节都贯穿一种“美”的思想。美美的读、美美的品、美美的想、美美的写。方法

具体的教学过程是按如下流程展开的:

(一)美美地入境——情感激趣,导入新课

(二)美美地穿越——时空链接,走近作者

(三)美美地朗读——诵读涵咏,整体感知

(四)美美地品味——赏析美景,体悟情感

(五)美美地想像——想象联想,享受意境

(六)美美地描写——品味语言,陶冶情操

(七)美美地再读——余音绕梁,收束全文(课件)

而其中美美的朗读、品味、想象、描写是重要的环节,也是本课最能体现“美”这一特点和提升学生能力的亮点部分。

根据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我采用以下教学步骤:

(一)美美地入境——情感激趣,导入新课

以徐志摩诗《偶然》谱成的曲子导课入境。

(二)美美地穿越——时空链接,走近作者知人论世

(1)简介徐志摩

(2)关于再别康桥的写作背景

(“书读百遍,其义自现”,所以下一环节安排:)

(三)美美地朗读——诵读涵咏,整体感知《语文教学论》中指出:“朗读是书面语言的有声化,具有移情的作用,能够激发美感,唤起内心视象,感受作品的意境。”朗朗的读书声也应是语文课堂上最本真的面目。让学生在朗读中体会诗歌的美,得到美的体验,加深理解。

(设计理念:叶圣陶先生也提倡过“美读”的方法。诗歌是情感的艺术,在教学中,诵读应该是重要的一环,指导学生美美地看,美美地听,美美地读,美美地品。力争在此过程中使学生感受到诗歌的美,并初步培养欣赏诗歌的能力。在诵读中把握诗的韵味。诵读法既是教法也是学法。

在读的环节中我是这样做的:

(1)浅唱低吟,读出诗歌的音乐之美——学生默读。

(2)高歌一曲,展现自己的个性之美——个别朗读。

(3)不同凡响,欣赏名家的天籁之美——名家范读 [播放电视剧《人间四月天》中徐志摩的扮演者黄磊在剧中对这首诗的朗诵。让学生找出朗读差距,进一步把握这首诗的朗读情感,同时让学生在朗读过程中扫清字词的障碍。]

(4)不拘一格,享受学习的创造之美——多形式读(我将做如下安排:指导学生采用重影式、回音式、有分有合式、独唱合唱式等形式多样的读法,展开新颖活泼的朗读训练)

(收到的效果:在朗读这一环节中,要引导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如此别出心裁的诵读朗读,不仅激发学生的兴趣,并让学生体验到创造的快乐,提升了学生阅读的能力。也达到了让学生通过反复地诵读作品,读出诗歌的音乐之美,意境之美,情感之美的目的,在“美读”中解决教学重点领悟诗情,获得情感体验,激发他们的美感,唤醒内心视像,朗读已为学生们对诗的理解做了铺垫,同时又为下文对诗意的鉴赏蓄势,这样下一环节我安排:)

(四)美美地品味——赏析美景,体悟情感

(1)抓住关键,品味意象。让学生朗读品味、不做整篇的分析,找出诗中自己最喜欢的诗句,并说出自己喜欢的原因,然后由教师补充,抓住诗中的亮点,关键字句进行推敲、点评,师生共同赏析。

这一环节引导学生质疑,提出个性化的问题,并在解决这些问题中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更好地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预设问题要说)为什么用这个意象,让学生充分体会是人的感情,体会失意美„„

在解决这些问题时,学生会抓住诗中意象,赏析重点词语,把握诗人情感变化。

通过重点赏析“新娘”“水草”“荡漾”“招摇”“甘心”等词语,把握诗人情感的变化:由依依惜别时的感伤无奈而陶醉留恋于康河美景。同时感受诗歌的回环之美。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主要依据新课标所要求的“欣赏文学作品,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但凡读懂了诗的人都会有这样的体验,诗人不是单纯地歌咏康桥多姿多彩的风光,而是用精巧的词语、生动的旋律,传达出了情意绵长的心声。因为康桥里,有他青春的历程,有他至善至美的柔情,更有他最热烈的追求和梦想。教师的讲与新课标提倡的学生探究性学习有机结合,让思考深入,以求实现本课要达到的目标:通过意象的把握与体味,进一步感受绘画美,诗意美,人情美,提升了学生的审美能力。)设置问题完成目标。

(2)比较阅读 深化情感

《再别康桥》是一首离别诗,让学生回顾以前知道的离别诗,试着比较异同。让学生通过对比探究离别之情的不同,体会这首离别诗不落窠臼的高明之处。

设计意图 具体诗歌写上意象情感

(新课标要求“具有广泛的阅读兴趣,努力扩大阅读视野,学会正确、自主的选择阅读材料,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提高文化品位” 通过以上学习学生重点把握了诗人情感变化,体会人情美。)

(五)美美地想——想象联想,享受意境

在鉴赏完诗歌的思想感情之后,播放配乐朗读,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感悟诗歌的意境之美和音乐之美。与作者共鸣,启发学生展开联想,寻找有关诗词名句,扩大课堂的容量。

(六)美美地描写——品味语言,陶冶情操独特的环节

(这个环节的安排属能力训练。为了学生写的更好,我将给学生提供两篇范文。接下来,把学生分为4个大组,自由组合,用诗一般的语言扩写1小节诗,小组代表发言。在此基础上请学生自由朗读这三节诗。)

(具体做法是:老师要引导学生选好景点,对学生的发言予以充分肯定,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尤其是运用联想和想象对画面加以具体的描述的学生。这一环节主要根据新课标教学建议 “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在此基础上请学生自由朗读这三节诗。)

通过以上四个环节的精心设计和安排,同学们深刻的领会了学习诗歌的要领“美读”法,极大地提升了他们的阅读兴趣;从中也充分的体验了诗歌的音节美、意境美、人情美,并尽情的享受了诗歌的美,从而大大提升了他们的审美能力和审美情趣。(最后再美美的读,就使得整个课堂又有了一个完美结局,会受到余音绕梁,三日不绝的影响效果。)

(七)美美地再读——余音绕梁 收束全文

二、板书设计(用课件展示)

三、作业布置展示寄语

1、一节好课的结束应该是学生课外阅读的开始。我布置的课外作业是:朗诵并背诵徐志摩诗歌《沙扬娜拉》。

2、师展示寄语:高尔基说:“真正的诗,永远是心灵的诗,永远是灵魂的歌。”我希望这节课,能把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能在学生的心田里荡起层层涟漪;能培养学生一颗善于感受美的心灵;并能唤起他们心底美好的憧憬。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敬请各位评委,老师批评指正。谢谢!

第二篇:《再别康桥 》说课试讲范稿

尊敬的各位老师大家好,我今天要讲的是一首著名的现代诗《再别康桥》。下面,我将对这首诗歌进行讲解。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地位

《再别康桥》是高一语文教材第四单元中的一首现代诗歌。是“新月派”代表诗人徐志摩的代表作,其中意象的选择、画面的渲染、情感的流露(lu);语言的韵律、形式的对称等都让这首诗美不胜收,所以说无论在本单元还是整个高中语文教材中都具有重要的地位。

(二)教学目标

现在大多学生不喜欢诗歌,都认为诗歌太矫情。所以刚进入高一的学生,在学习现代诗歌的时候,尽量以激发兴趣为手段,把学生的胃口吊起来,不要突然提高难度,让学生觉得高中课文冗长而又艰深,因此在教学上会尽可能地借用多媒体,给以视觉与听觉的冲击,加深其直观感受。针对上述学生情况,结合新诗的特点,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与能力目标

学生掌握一定的朗读技巧,能够体会诗歌的意象以及用“三美”来分析诗歌。

2.过程与方法目标

课前学生要收集作者、作品的相关资料,课上反复朗读《再别康桥》,让学生能够体会到诗歌意境和诗人心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认识徐志摩真挚热烈的浪漫主义个性,了解作者对母校剑桥大学的一片深情和无限崇敬

(三)教学重难点

依据教学目标,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确定本课教学的重点、难点如下: 1.重点:

1、领悟诗情,获得情感体验;

2、赏析诗中的音乐美、建筑美和绘画美。

2.难点:在学习中体会诗人独具特色的意象选择、以及感知诗歌中的音乐美、建筑美和绘画美。

理由:“音乐美、建筑美、绘画美”是“新月派”代表诗人闻一多先生提出的。“三美”的感知是本课的重点之一。同时,中国古代离别诗不胜枚举,徐志摩作为一名留洋英国的学者,他对中国传统离别诗歌意象的继承和对外国诗歌意象的借鉴必有其独到之处,因此,这也是重点之一。但是如何从诗歌的意象来感知一个诗派的创作理念,即如何从形象思维转换到抽象思维,这对于高一学生而言有一定的难度,需要教师详细分析和引导。

二、教法学法

(一)教法

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师要本着“因材施教”的原则,选择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根据该课的教学目标、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年龄及心理特征,我采用以下方法进行教学:

1、诵读法:自读、范读、齐读

诗歌是情感的艺术,象《再别康桥》这样一首意境很美的诗歌,更需要通过美读去感受诗中的情感、韵味,把握其中的美。在诗歌教学中,诵读应该是重要的一环,反复地诵读作品,在诵读中把握诗的韵味。诵读法既是教法也是学法。

2、情境教学法

《再别康桥》犹如一幅极富美感的图画,教学中可采用情境教学法激励学生们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使这幅画面立体生动,让学生在具体形象的情境中深深体会这首诗的意境美、诗意美。还要用富有文学意韵的语言来组织教学,并借助多媒体课件,帮助学生建立立体可感的视听形象,营造一个充满诗意的课堂氛围。

3、小组探究法

让学生进行小组分工,以点带面,让全部学生都跟着动起来,在一个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的课堂中,教师适度的点拨可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促进课堂预设的生成。

(二)学法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运用以下方法进行学习:

1、联想法

学生通过联想、想象,形成有形的图画,仔细揣摩、品味、感受诗歌的优美之处,陶冶情操,增强审美情趣和鉴赏能力。

2、比较法

让学生学会将这首诗与其他描写离别诗句进行比较,更好地把握这首诗不同于其他描写离愁别绪诗的特点,从而领会诗中的诗意美。

三、教法过程

(一)准备阶段

在上课前,我主要的准备工作是备好课,找到《再别康桥》的朗诵音频,并尽可能多的掌握有关徐志摩的创作情况和本诗的创作背景及与之相关的材料。在课前布置学生预习该课,让他们能主动地去查找作者、作品的相关资料。(二)课堂教学过程

课时安排为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任务:

1、完成目标——品析“三美”

2、落实重点:对诗歌意象的把握。

流程:

1、导入时播放视听结合的《再别康桥》,让学生视、听、触三觉结合,初步体会诗歌的“三美”和意境之美。

2、简要介绍作者及背景。

3、朗读课文:首先播放录音,然后找学生试读。

设计理由:这样设计让学生再次感受诗歌的音乐美并初步体会作者的情感,同时先听名家诵读,再到自己读,有一个比较,学生会自主地总结诵读的技巧。

4、进入重点的分析“对意象的把握”

我设计的问题是:全文的意象有哪些?蕴含作者的情感是? 学生分小组讨论,老师巡堂适当的参与指导,目的在于: ①了解讨论进度、正确度

②对讨论得比较热烈的小组给予鼓励,对讨论得比较安静的小组给予指导,总之让所有学生都积极参与到讨论中来。

对讨论结果的设想是:根据前一课《沁园春•长沙》中学到的有关“意象”的知识,从课文中不难找到第一个问题的答案,根据学生自己的情感体验和联系上下文基本上能完成第二个问题。

5、过渡到目标一——品析“三美”

先总结以上意象都可以组成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如“挥手作别云彩图”“河畔金柳倒影图”,然后指出这就是本流派主张的“三美”之一——画面美。进而欣赏这首诗歌的另外“两美”——音乐美和建筑美。

“音乐美和建筑美”很容易理解,所以我将在这里点到为止。

6、作业:(1分钟)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完成目标——学生掌握一定的朗读技巧,能够体会诗歌的意象。

1、通过复习导入

2、完成目标——掌握诵读技巧,运用的:朗诵法,比较法(与名家朗诵、老师范读以及《沁园春•长沙》的读法比较),想象法(想象自己是那个时候那个地方的那个人)。步骤:

①齐读:了解学生对课文的熟悉程度。

②请一个学生试读,根据在《沁园春•长沙》中学到的诵读技巧读出诗人的情感。

③ 学生点评“哪些读得好,哪些读得明显的不对”并让指出不对的同学重读一下,对有争议的地方老师适当指点。

④ 听名家诵读

⑤ 老师结合诗情,逐节逐句进行诵读指导并范读(提醒学生做笔记),学生当堂试读。

⑥小结诵读要点。

3、疑点解析:学生提出问题,原则上让其他同学来回答,老师只作引导。

4、作业:

板书设计 诗歌三美: 音乐美——音节(押韵)

建筑美——匀称(句式)

绘画美——辞藻(意象)

(一).情感激趣,导入新课

从播放徐志摩的另一首诗《偶然》谱成的曲子导入。“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偶尔投影在你的波心—— /你不必讶异,/更无须欢喜—— /在转瞬间消灭了踪影。/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你记得也好,/最好你忘掉,/在这交会时互放的光亮!”)诗人徐志摩与康桥“偶然”“交会”,而“这交会时互放的光亮”,必将成为他永难忘怀的记忆而长伴人生。让我们与徐志摩一起《再别康桥》(板书课题和作者)设计意图:音乐能陶冶人的性灵,优美的画面及柔美的音乐可以将学生带入一个淡淡的忧愁的境界。多媒体展示歌词,教师恰当的衔接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欲望,使学生进入到情景之中。

(二)时空链接 走近作者(1)简介徐志摩。(2)关于再别康桥

这一环节我先让穿越时空与徐志摩展开对话,顺着学生的发问,导出问题,先让学生自行解决,老师归纳。并用幻灯片展示。尽可能将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知人论事”在文学作品类的教学中是必要的。因为对诗人的生活背景、遭遇作适当的介绍,可以帮助学生走进诗人的内心,深入理解诗歌的情感。

(三)诵读涵咏 整体感知(1)学生默读。(2)个别朗读。

(3)名家范读。[播放电视剧《人间四月天》中徐志摩的扮演者黄磊在剧中对这首诗的朗诵。让学生找出朗读差距,进一步把握这首诗的朗读情感,同时让学生在朗读过程中扫清字词的障碍。](4)配乐朗读。[我为这首诗的朗诵配上《人间四月天》的主题音乐。在缠绵、惆怅而又带有轻灵、飘逸的音乐中,教师进行示范吟诵,注意节奏、轻重、情感,读出音韵美,营造一种梦幻般的感觉。带动学生有感情朗读。](5)学生齐读。

在朗读这一环节中,默读可以让学生把握朗读的节奏、情感,个人读可展示个性,音乐制造了情境,范读激发了美感,齐读引起群体感受。在“美读”中解决教学重点1领悟诗情,获得情感体验。朗读已为学生们对诗的理解做了铺垫,同时又为下文对诗意的鉴赏蓄势。(学生带着对康桥的憧憬进入--(四).激发想象 赏景悟情 A、品意象

(1)诗中直接描写康桥的景物的有哪几节?(2、3、4节)(2)如果把这三节的内容换成三幅画,我们可以选取哪些景?请用自己的语言加以描述。(学生思考,小组交流,推选代表全班交流)老师要引导学生选好景点,对学生的发言予以充分肯定,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尤其是运用联想和想象对画面加以具体的描述的学生。这一环节主要根据新课标教学建议 “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在此基础上请学生自由朗读这三节诗。

(3)更进一步思考:诗人告别康桥时为什么不选取周围的建筑、那里的人们,而是选取了金柳、柔波、青荇等自然景物?

目的:语文新课程标准积极倡导合作、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这一段学习从诗歌画面美入手,引导学生体会作者通过意象选择营造的意境,并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营造追求语言美的课堂氛围。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作用都得到较好体现。并解决教学重点2 赏析诗中的画意美、诗意美。

B、悟真情

步骤:将全诗分为三个版块,分别赏析。抓住诗中意象,赏析重点词语,把握诗人情感变化。

第二、三、节:通过重点赏析“新娘”“水草”“荡漾”“招摇”“甘心”等词语,把握诗人情感的变化:由依依惜别时的感伤无奈而陶醉留恋于康河美景。

第四、五节:通过重点赏析“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寻梦?”“放歌”“笙箫“夏虫”等词语,体悟诗人情感的发展高潮。

第一、七节:通过重点赏析:三个“轻轻的” “悄悄”“不带走一片云彩”词语通过比较第一节和第七节,体悟诗人离别母校之时轻柔的叹息般的旋律与依依别情完美地统一在一起。同时感受诗歌的回环之美。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主要依据新课标所要求的“欣赏文学作品,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但凡读懂了诗的人都会有这样的体验,如果不一句一句地反复咀嚼,只是一路顺畅地读下去,结果什么也得不到。诗歌浓郁的情感、跳跃的形象、凝练的语言,决定诗歌教学的特点:反复朗读细细品味、启发联想、再现形象,其中教师的引导作用是关键。教师的讲与新课标提倡的学生探究性学习有机结合,让思考深入,以求突破本课的难点:意象的把握与体味。

(五).比较阅读,剖析情感

《再别康桥》是一首离别诗,古代写离别的诗句你知道哪些?试着比较异同。

启发学生展开联想,寻找有关诗词名句,扩大课堂的容量。让学生通过对比探究离别之情的不同,体会这首离别诗不落窠臼的高明之处。(课堂教学任务到此基本完成,如何达到――

(六)余音绕梁 收束全文

诗人离别康桥时不带走一片云彩,他离开人世时也不带走一片云彩,他走得很匆忙,因为飞机失事,那一年他才35岁。胡适饱含泪水写下《追悼志摩》:“志摩走了,他带走了这个世界上的全部色彩„„”

诗人虽然过早地离去,但是他的名字、才气,他的诗情、他的浪漫却留在了人世,他的《再别康桥》成了中国现代诗歌中一颗璀璨的明珠,留给人们无限的遐想与仰慕。

在这种气氛的渲染下,老师与学生齐读《再别康桥》(配《人间四月天》的主题音乐)。在浓浓的诗意中结束对这首诗的学习。留给学生更多的感染,更多的回味。以期实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七)、评价与反思

《再别康桥》是一首精美的诗,因此,在说课方案中,我确立了朗读——鉴赏——比较这一教学思路,将朗读和鉴赏作为教学的重点,尤其是采用了不同的朗读方式,辅以多媒体教学手段,让学生在朗读中从语言层面理解诗歌的内容,用心去体验诗歌的情感,品味诗歌的语言和音乐美。在教材处理上,摒弃一般的从诗歌的开头讲到结尾的方式,从诗的中间入手,再说开头和结尾,这主要是根据诗的结构特点来确定的。直接抓住康桥的景物描写进行鉴赏,充分欣赏这首诗景中含情,融情于景,在亦情亦景、情景交融的意境美。

五、说教学过程 

(一)导入

师问:有一个人,三个名人都是他的亲戚,沈钧儒是他的表叔,金庸是他的姑表弟,琼瑶是他的表外甥女;有一个人,他的生命与三个出色的女人相连:有德的张幼仪,有才的林徽因,有貌的陆小曼。这个人是?

学生:徐志摩。

师问:有一条河,他说是世界上最美的一条水,这条水是?

学生:剑桥大学的康河。

设计意图:这个问题的导入简单但能激趣,一下子抓住学生的熟悉点和兴奋点,自然而然地过度到徐志摩的诗歌《再别康桥》。

(二)徐志摩简介 

1、回忆: 和同学们一起简单回忆《人间四月天》中徐志摩情感的纠葛与才气的表现。

2、展示:蔡元培为其写的挽联

谈话是诗,举动是诗,毕生行径都是诗,诗的意味渗透了,随遇自有乐土; 乘船可死,驱车可死,斗室生卧也可死,死于飞机偶然者,不必视为畏途。

设计意图:回忆让同学们对徐志摩的形象具体可感;而蔡元培的挽联不仅写出徐的成就,也写出其最终的命运。这样的简介比较形象立体。

(三)听配乐朗诵

让同学们在未翻开课本的情况下,闭眼聆听配乐朗诵,让磁性而温柔的男中音和轻盈流水似的音乐把大家暂时带入异国那一草一木皆有情的徐的求学之地——剑桥大学。

这个过程就像进入了一个瑜伽的冥想状态,让大家的心灵受到这些清新之物的洗礼,能快速进入文本情境。

(四)学生模仿朗诵

1、先自由朗诵,可能放不开但情有可原。

2、教师模仿两个片段,这样为接下来同学们的朗诵驱赶羞涩感。

3、班级推举朗诵很好的两位同学做代表,也给同学们先起到带头的作用。

4、同学们自由忘情朗诵,让大家初步感受朗诵带来的沉醉与乐趣。

意图:读是学习诗歌的必要方式,至少4遍的朗读让同学们在读中了解写作对象,感知写作内容,体味诗歌情感。

(五)内容感知——开启寻美旅程 

寻美之一:康河美的事物

云彩,金柳,夕阳,波光,艳影,青荇,彩虹,青草等等。

这个过程比较简单,大家很快就能找到,有时候简单的问题让学生会很有成就感。教师顺势复习“意象”这一诗歌中的专业术语。

寻美之二:康河美的画面

每一个片段就是一幅图画:挥手作别云彩图;河畔金柳倒影图;青草水底招摇图;榆阴浮藻清潭图;撑篙漫溯寻梦图;黄昏夏虫沉默图;招手惜别云彩图。

教师提出问题:你喜欢哪幅画面,请以小组为单位在纸上作画,口头作赏析。

活动一:问题进一步加深,这时候就采取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让同学们分组合作,在讨论后推举代表来说。教师顺势谈到苏轼赞王维诗的“诗中有画”一说。

活动二:分发A4纸,每个小组就自己所选的片段集体构思作画,请一位同学用彩笔来画写意画,轮到这组的代表发言时,就把这组的画贴在黑板上。按照诗歌顺序,每一组

贴画的时候和上一组的河水相连。这样最后在黑板上形成一条较长的康河,也就形成了这节课的板书。(相信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创作力)

寻美之三:作为诗歌的美。

教师指导,让学生懂得诗歌有语言美、形式美和画面美。顺势引出闻一多先生20年代所提出的现代诗歌的“三美”理论,即音乐美、建筑美和绘画美。

六、横向拓展

给本诗内容的界定:离别诗。

本诗与一般离别诗的截然不同: 举例:柳永《雨霖铃》:“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杜甫的《兵车行》:“爷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明确:

1、告别的不是人,而是物。

2、告别选取的很具清新感的独特意象。

3、告别时的沉默和“此时无声胜有声”,而非肝肠寸断、牵衣顿足等悲伤场面。

七、作业布置

主题:寻找“康桥”情结

每个人的心中其实都有一座“康桥”,你初中、小学的母校是,你的家乡是,你去过的某个旅游景点也是,请用诗歌的形式来记录你内心的温暖与不舍吧!(注意意象的选择和情感的抒发)

八、教学设计反思

本节课最大的亮点是生生之间的互动,通过分组讨论、发言、作画的方法能最大地提高每个人的兴趣,这样的板书是学生自己完成的,他们在比赛的过程中还会收获竞争和展示的成就感。

本节课值得深思的地方:诗歌的赏析和诗歌“三美”理论能否快速帮助同学们自己创作诗歌,可能只起到指引作用,还有待于同学们自己的感悟和训练。

以上就是我的说课全部内容,谢谢各位评委老师的聆听和指导!说课技巧的浅陋总结:

1、说课课件制作也要图文并茂,增强美感。只有单纯的文字会让人产生疲倦感。

2、说话声音抑扬顿挫,能达到绘声绘色的效果最好,忌念稿,忌语调平平;也忌背稿,会比较生硬。能以课件作为一个底本,声情并茂地讲出来是最好的。千万不要一张张幻灯片一个字一个字地念。我觉得念得再动听也会让人产生审美疲劳,也不及“说”来得精彩!

3、创新之处一定要凸显出来,最忌教案千篇一律或者过度模仿他人(因为这次我们有四个人是这同一篇课文,一定要做跟他人不一样的教学设计)。

4、掌控好说课时间,主次分明,时间到而说不完是比较致命的。所以在说的时候重点一定要说全,而次要的可以看时间概括地讲出来。

第三篇:突出亮点,提高说课整体效果专题

突出亮点,提高说课整体效果

陆诗峰

安阳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 河南安阳 455000 内容摘要:说课作为当前一种好的教学教研活动正在逐步推广,已经成为国家、省级教学竞赛,提高教师教学能力的一种形式。说课作为教研活动除了本身的特点之外,也体现了教师教学的综合能力。如何提高说课效果,提高教学教研水平,成为了教师迫切需要掌握的一项技能。

关键词:说课 效果 教学

说课,就是教师向其他教师或评委口头表述自己对于一个课题如何设计和如何完成教学任务的过程。说课分为课前说课和课后说课,课后说课,作为当前教学教研活动的一种主要形式,它不受场地和时间的限制,充分展示教师教学基本功、教学理论、教育教学思、实际教学活动安排,已经作为各学科教师竞赛评比的一项重要内容。如何提高教师说课效果和说课成绩,我将结合说课竞赛,突出说课亮点,提高说课效果和成绩,与大家一同探讨。

一、认真学习文件要求,做好说课前准备。

说课作为一项教研活动,具有几个重要的环节。如何把课说到“点子”上,教师要认真研读说课文件和文件要求,领会说课竞赛的意义,区分不同的说课内容和说课竞赛的精神。教师要认真学习新大纲和教育教学思想,紧跟时代课堂教学的新名词,认真挖掘教学活动中的发光点。例如有的课堂是看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课,有的课堂是关注课堂“创新”方面的,有的课堂是与专业应用相互联系的课,有的课堂体现教师应用某一个教学方法的研讨课。领会文件精神和意义就是做好说课前的第一步。根据竞赛要求做好选题,才能够在课堂上体现出来“时代特色”,教师说课,才能说到评委老师希望听到的“点子”上。

其次,说课时间的把握很重要,否则就会超时,严重影响说课成绩。说课时间要求最多15分钟,也有的说课要求是10分钟。如何在较短的时间内,把一堂45分钟的课说好,时间分配上要有重点。说“教学流程”是说课环节要中最重要的环节,要占到说课时间的三分之二左右。有的教师认为,说课就是说大纲、学生、教材、目标、教学方法,用很少的时间来说教学过程。这样在说课过程中就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另外,说课的过程中可以准备一个说课课件。好的课件对教师说课有很大的帮助,但是课件制作的把握上有注意整体效果。教师说课的对象是评委教师,因此说课课件制作上以清新、简单、流畅为主,幻灯片演示的文字以提纲式的为好,所配的图片和背景可以是自己的学生和校园。课件的色调和选材,体现出教师说课的关键词、要点即可。评委最忌讳全是密密麻麻的文字的幻灯片,更不愿意看到教师用来吸引学生的小动画。好的图片和文字设计,能够给评委留下耳目一新的感觉,赏心悦目的说课课件会给评委老师一个好的印象。

二、提高认识,把握说课要点,突出亮点,提高效果。

有人说,有的老师课上的很好但是不一定说课能说好。我认为主要是教师没有把握好说课内容和说课要点。如果教师掌握了说课的环节和内容,把自己所作课的亮点亮出来,就一定能够把课说好,受到评委的表扬,提高说课的成绩和效果。现在课后说课的说课内容主要由“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指导”、“教学流程”、“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等几项组成。教师在进行说课准备的过程实质上就是对一节课的总结和提高。下面就说课内容中如何说出亮点,提出几条建议:

(一)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关注内在联系。有些教师在说到“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只是简单的罗列章节名称,教材前后关系,没有注意到教材内容内在联系,所以教师一定在说课时明确教材内容,哪些知识是要让学生掌握的,哪些能训练学生的技能或方法,培养学生能力的,在学生感情的建立,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养成等都要说到。把教学大纲方面的描述,转化成自己对教材深刻的认识与领会,只有对教材理解的越深刻,越透彻,才能在说课的时候把某一个教学知识点的作用作为自己说课的第一个亮点亮出来。例如:《等差中项公式》,要让学生掌握等差中项公式,在等差中项公式的推导过程中训练学生观察、思考,用设未知数的方法探求问题、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同时培养学生活学活用,不拘泥于书本知识,多动脑用脑的习惯。

(二)说“学情分析”,关注环境差异。

说到学生情况分析,不能够只注重“学习不仅受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和技能水平制约,而且还受学生的认知风格、能力状况和学习兴趣等影响”,还要注意到所教学生班级的特点,学生家庭情况,农村和城市学生比例,生活的环境等等。好的课堂教学,必须考虑到学生的实际生活环境。在说课时,说到所教班级的实际情况,不仅有认知方面的群体性差异,还要联系到学生家庭生活方面的差异,做到因材施教。这就是说课中第二个亮点。

(三)说“教学目标”,关注学生主体。

教学目标,既能反映学生的学习结果,同时也能反映教师对该课的设计思路,反映教学过程中教师所采取的方法和策略。因此,教师编写教学目标时,目标描述的行为主体是学生;目标所用的行为动词具体明确,是可测量、可评价;目标指明行为的条件,表明影响学生学习结果的特定限制或范围。通常采用“ABCD”模式:提供10个反应学习和非学习的例子(C),在校大学生(A)能够识别(B)学习的正、反例,在10个实例中至少有8个识别正确(D)。A :对象Audience :阐明教学对象;B :行为Behavior :说明通过学习以后,学习者应能做什么;C :条件Condition :说明上述行为在什么条件下产生;D :标准Degree :规定达到上述行为的最低标准。又如:初中二年级学生在观看各种云的图片时,应能将卷云、层云、积云和雨云分别标记出来,准确率达90%。教学目标作为评课的教师和评委评价提供参照的依据。掌握正确的教学目标编写方法,点亮你说课中的第三个亮点。

(四)说“教学重点、难点”,关注解决方法。

教学重点是指有共性、有重要价值(包括认知价值、迁移价值和情意价值)的内容。教学难点,即是新内容与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之间存在较大的落差。在找出教学重点和难点的同时,要分析出教材中对顺利学习知识起到决定性作用的关键点。教师在说课时,不应该仅仅提到教材中的教学重点、难点,关键在于说出课堂教学过程中是如何帮助学生把教学重点分散,让学生易于接受的过程;如何搭建合适的台阶,一步一步突破教学难点的,这是教师教学技能本领的一种体现。教学重点、难点,说出解决过程和方法,是说课环节中最亮的一个亮点。

(五)说“教学方法”,关注学法指导。

课堂教学,教师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在教学环节中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学生就会有相应的学习方法。说课的过程中,不仅仅提到教学方法,及时对学生给以学习方法指导,更能够体现出课堂教学设计中的“学生为中心”,因此,点亮这个亮点,就是关注学生学习方法,关注学法指导。例如:学生在进行观察时候,可以指出观察时候给学生提出观察的目的、观察的方法、观察的记录、观察的方法。

(六)说“教学流程”,关注课前准备。教学流程的展示,实际上就是教学过程的讲解,这个是一个说课环节中的最主要的部分,一个教师说课成败的关键本质上就是看你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问题的处理,学生活动的安排。所以在说“教学流程”的时候,教师不要仅仅局限在教学环节上,而是应该把每个教学环节中教师如何设计,学生如何操作演示描述出来,让评委老师看到教师的智慧在教学过程中,体验到教师对本节课的精心准备和较高的教学技能、教学理念和教学思想。例如:教师在教学中比如安排了学生小组活动,教师这时候可以把自己分组的依据和原则说出来,这个时候就是体现教师亮点的地方。又如:有的教师在展示课件时候,把课件处理的过程展示给评委,都可以作为自己的亮点。说“教学流程”,教师和评委更关注的是教师上课的准备,关注的是教师上课是否真实的考虑到了学生,是否真正注意到了“以学生为主体”。

(七)说“教学反思”,关注解决方案。课后说课,教师必须说到教学反思。什么是教学反思?教学反思就是教师以研究者的心态或视角,审视自己教学实践的过程。说自己的教学反思可以是成功之处、不足之处、教学机智、学生创新。评委老师给出的建议是,教师能否看到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自己注意到了哪些教学规律;在教学方法上有没有创新;讲授的知识点上有什么发现;课堂教学组织方面有何新招;解题的误区有没有突破;对学生的启迪是否得当;训练是否到位等等。考虑一下再教这部分内容时应该如何做,说出自己以后处理这样问题时候如何处理会更好。这样的教学反思,是又效果,有意义的反思。同时可以做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

三、关注细节,说课中的几点注意事项。

一节好的课堂教学,一定要有一个好的说课。教师通过说课,本身就是对教学认识的提高。说课竞赛,是一个综合考评,想要获得好的成绩,还要注意一些细节。例如,教师在着装上,颜色搭配与所要说的课题是否协调一致。教师在说课的时候如果用到了一些自制的教具,是否能够展示给评委老师。教师在说课中,是否脱稿,是否有上课的激情,表述时语调声音是否给评委老师的是一种享受。关注一些 细节,更能够体现出一个 教师的综合素养。

本文希望能够在给在说课方面迷茫的老师给以指导,同时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作者介绍:

陆诗峰,男,1975.12 汉族 籍贯:山东梁山县

工作单位:安阳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

专业

:数学 学历:本科

联系电话:*** 电子邮箱:roselsf@163.com

通讯地址:安阳职业技术学院9#楼

机电交通部 邮编:455000

第四篇:《再别康桥》课例分析

《再别康桥》课例分析

高二语文组 汪国良

教材分析:

《再别康桥》是《诗两首》里的一首诗。《诗两首》是人民教育出版社,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1,第一单元的第2篇课文。本单元3篇课文,都是现代诗歌。读诗可以陶冶性情,可以用精炼的语言和新颖的意象来表达情意。鉴赏诗歌应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着重分析意象,同时品味语言,发挥想象,感受充溢于作品的真情。

《诗两首》属于必读课。《雨巷》是朦胧诗人戴望舒的一首经典作品。《再别康桥》是“新月派”诗人徐志摩的传世之作。这两首诗共同具有 “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的特点,还有语言清新、音韵和谐、想象丰富、意境优美、神思飘逸的特点。《雨巷》构筑了朦胧凄美的意境,结了戴望舒丁香样的愁怨。《再别康桥》抒发了诗人恋恋不舍的怅惘离情。

学生刚进入高一,阅读的现代诗歌并不多,加上诗歌本身比较抽象难懂,学生可能会产生畏难心理,对课文不感兴趣,读不下去,或者虽能读下去,却只是蜻蜓点水,走马观花而已,难以抓住重点,深入体会诗歌的情感。《再别康桥》具有极高美学价值,因此需要引导学生通过意象的分析,语言的品味,想象的驰骋来品味诗人的真情。

教学设想:

1、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创设诗意的氛围,让学生充分思考。通过分析诗歌用词用语的准确性和生动形象性来体会诗歌的意境,把握诗人的情感。

2、通过教师问题的引导由浅入深地让学生理解诗歌,体会诗歌的情感。教学目标:

1“美点”追踪,研究诗歌中作者用词的准确性和妙处,深入品读,理解《雨巷》构筑的朦胧凄美的意境,戴望舒丁香样的愁怨;理解徐志摩的恋恋不舍的怅惘离情的发展进程

2诗的“三美” 音乐美、绘画美和建筑美 3《再别康桥》巧妙地潜伏着精彩的仿古意境 4《再别康桥》渗入了西方自由体诗歌的积极因子 课堂实录片段: 1导入 2欣赏视频

提问:欣赏完这段视频,大家有什么感受? 生:很美 离别 不舍 忧伤 板书:优美 忧伤

师:很好,大家从整体上把握住了这首诗歌的情感。下面我们来深入地解读一下这首诗

歌。

一个学生朗读了。

师:非常好,谢谢陈宁。大家觉得陈宁朗读地怎样呢? 生集体:很好,对。那从节奏上,她是怎样的? 生:舒缓的

师:对,舒缓的。陈宁充分的把握住了这首诗歌的节奏。用舒缓的节奏来表示轻轻的,用轻轻的语调来体现作者轻盈的动作。那情感怎样呢?

生:思考。沉默

师:那或许陈宁对这首诗歌情感的把握不够好。那这首诗歌里面哪个词最能体现诗人的情感呢?

生:轻轻的

师:对,“轻轻的”。“轻轻的”有轻快欢快的“轻轻”。有小心翼翼的悲伤的轻轻。那作者这里要表达的是哪一种情感呢?为了解答这个疑惑,我们来接着解读这首诗的第二节。“那河畔的金柳,是„„”柳这个意象,在中国古典诗词里非常地常见,柳,谐音“留”。惜别的含义。在中国古典诗词里有寒流,烟柳。可是作者在这里却用“金柳”,这是为什么呢?

生:夕阳

师:对。因为第一节中的“西天的云彩”的铺垫,因为是傍晚夕阳西下为柳树披上了金色的衣裳。所以后面新娘也是“夕阳中的”新娘了。“金柳”因为是夕阳的映照。柳树婀娜多姿,很像女子,在中国的古典诗词里把柳树比作女子是有的,但是呢,比作新娘确实作者的独创。新娘在大家感觉里是怎样的?

生:很美,端庄,纯净,娇羞

师:还有吗?大家说的是新娘的外表,当我们看到新娘的时候内心是怎样的感受呢? 生:幸福的

师:对,很幸福的。可是作者却用“夕阳中的新娘”,“夕阳中的新娘”给大家怎样的感受呢?

生:美丽,但很短暂的

师:对,新娘很漂亮,夕阳也很漂亮。中国有句话“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夕阳很美,新娘也很美。可是太阳马上要落山了。美丽是短暂的,是要很快消逝的。所以诗人的情感是“美丽而忧伤”的。为我们推出了四幅优美的令人欣喜愉悦的康桥风光画中的第一幅。从这里的忧伤我们可以看书第一节作者的“轻轻”如果不是忧伤的至少也是“惆怅”的了。

诗人为我们推出了四幅优美的令人欣喜愉悦的康桥风光画中的第一幅。

1、急躁。教学设计是想通过问题来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充分思考的。

教学反思: 缺点:急躁。

可是教师在授课的过程显得有些急躁,例如:教师说:“‘轻轻的’有轻快欢快的‘轻轻’。有小心翼翼的悲伤的‘轻轻’。那作者这里要表达的是哪一种情感呢?为了解答这个疑惑,我们来接着解读这首诗的第二节。”在说这个问题是个“疑惑”之前,最顿一顿,停一停,让学生充分思考一下,当学生回答不出来的时候,再说是疑惑。

一个问题提出来之后,我们做为教者,一定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进行思考,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学会等待,不要过于急躁,期盼学生说出你心里那个答案。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优点:巧设问题,积极引导。

问题提的如何直接影响着一节的效果。我们要学会巧设问题,尽量让它能发挥出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作用。要紧紧围绕着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提出一些有定深度和广度的问题,还要关注问题解决的程度。另外,设计问题时还要树立效益观念,关注到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是否合理,是可以通过自主学习完成的呢?还是要通过合作学习才能完成的? 教师在这里提的问题由浅入深,对学生思维行为的引导、点拨,进行有效的课堂调控,使学生的思考始终围绕一定的目标展开,通过“追问”实现“有效的教学效果。当学生回答出关键词时,教师再用准确的语言进行解读和肯定并深发开去。这样就把学生“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感觉用准确的语言表述出来了。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课堂的主导,教师不仅要使学生学到知识,还要关注学生学习方法的掌握,思维的培养。在课堂上,教师的提问要能引发学生继续学习的意愿,就是看这个问题能否带来新问题,能否引起学生更广泛的学习活动。这一点。教师做得比较好。

第五篇:再别康桥微课教学设计

《再别康桥》微课教学设计

设计思路:

《毛诗序》说:“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诗歌本质上就是情感的外化,字里行间最值得去揣摩咀嚼的就是诗人的情志。本诗的情感含而不露,本诗诗人通过选取典雅柔美的意象,描绘出一幅幅动人的画面,由此营造出鲜明优美的意境,让人陶醉。我的这次微课设计就是想通过赏析一幅幅画面,以此探究意境中蕴含着的诗人情感线索。教学目标:探究意境中蕴含着的诗人情感线索。教学重点:通过品味诗歌绘画美,理出诗人情感线索。教学过程

一、明确目标:探究意境中蕴含着的诗人情感线索。

二、分析题目,初步感知:

《再别康桥》是一首别离诗,由题目我们可以感知两点:

1、全诗抒发的是对康桥的依依不舍之情。

2、本诗歌是通过对康桥的景物描绘来倾吐感情的。

三、品读诗歌,感受诗歌的绘画美,体味作者在每幅画面中所蕴含的情感:

这首诗一共7节,我先给每一节起一个名字:

1、招手作别云彩图;

2、河畔金柳倒影图

3、青草水底招摇图;

4、榆阴浮藻清潭图;

5、撑篙漫溯寻梦图;

6、黄昏夏虫沉默图;

7、挥手惜别云彩图

“一切景语皆情语”让我们走进诗中的画境,通过赏读,仔细玩味其中的情感:

第一节:招手作别云彩图 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

问题:连用三个“轻轻的”,有什么好处?

诗人以“轻轻的”告别突出了“宁静”的氛围。短短的四句诗映现出了一个非常宁静的夕阳晚照的黄昏。表达了对康桥依依不舍的淡淡忧愁,并且以轻微跳跃的节奏,衬托了缓步飘然而去的形象,给全诗定下哀而不伤抒情基调。

第二节:河畔金柳倒影图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 在我的心头/荡漾。

问题:这一节诗人用了什么手法来表现感情的呢?

明确:诗人将“河畔的金柳”大胆地比喻为“夕阳中的新娘”,使无生命的景语,化作有生命的活物,温润可人,表现了诗人无限欢喜和眷恋之情。另外“金柳”的“柳”与“留”谐音,也有惜别的含义。第三节:青草水底招摇图 软泥上的/青荇, 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在/康河的柔波里, 我甘心/做一条水草!问题:这一节诗人又用了什么手法来表现感情的呢?

明确:在这一节诗人用“招摇”来写水草:“招摇”一词常含贬义,常与“过市”连用;不过,“招摇”另有“逍遥”一义项,诗人在这里就是选用了这一义项。诗人用“逍遥”写水草,显现出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情态。这种“自在逍遥”的安闲,本是写人之词,诗人用拟人的修辞,将水草人格化,显得生动、形象。而诗人说自己甘心做一条水草,表达了作者对这里一草一木永久、热烈的眷念。第四节:榆阴浮藻清潭图 那榆阴下的/一潭, 不是/清泉,是/天上虹; 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分析:在这一节诗人将清澈的潭水比作“天上虹”,被浮藻揉碎之后,竟变成了“彩虹似的梦”,字里行间流露出欢喜和眷恋之情。

第五节:撑篙漫溯寻梦图 寻梦?撑/一支长篙, 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满载/一船星辉, 在星辉斑斓里/放歌.分析:这一节,诗人接着梦的出现,抒写梦的追寻,在星辉斑斓里放声高歌,诗人对康桥留连忘返的感情达到了高潮。第六节:黄昏夏虫沉默图 但/我不能/放歌, 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夏虫/也为我/沉默, 沉默/是今晚的/康桥!分析:康桥的美景挑逗起诗人想在康河里“寻梦”“放歌”的强烈冲动,诗人用悄悄的别离的笙箫和为我沉默的夏虫,渲染了全诗“宁静”的氛围,并由景的宁静转为情的宁静,凸显了诗人对康桥的依恋,然而又无奈、惆怅,继而情绪低落,静思默想。第七节:挥手惜别云彩图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来, 我/挥一挥/衣袖, 不带走/一片云彩。

分析:诗歌的结尾,为了强化“离别”的感情色彩,诗人又回到了开头的告别,和西天的云彩告别,呼应开头。“不带走一片云彩”是诗人在经历了康河的漫溯后产生的灵性,使其对康桥的爱和眷恋化、依依不舍的情绪转变成洒脱的心态。一个极富动态感的姿态,给全诗平添了几分诗意,增强了几分飘逸与潇洒,并在出人意外的奇想中,透出了诗人独特的个性美。全诗也由此完成首尾圆合的严谨结构。

四、理出情感线索:

1、依依惜别(招手作别云彩图);

2、欢喜和眷恋(河畔金柳倒影图);

3、更加欢喜和眷恋(青草水底招摇图);

4、对康桥永久的眷恋(榆阴浮藻清潭图)

5、感情达到高潮(撑篙漫溯寻梦图);

6、情绪低落静思默想(黄昏夏虫沉默图);

7、悄悄作别(挥手惜别云彩图)明确诗人的情感脉络:愁——喜——愁

五、总结

《再别康桥》是20世纪中国最出色的一首别离诗,犹如一首舒伯特的小夜曲,诗人的自由天性、潇洒飘逸的风格与康桥宁静优美的自然风景融会成了别具一格诗境之美。

这首诗就是通过一幅幅流动的画面、鲜明的意境,以先是淡淡的忧愁,继而是欢喜眷恋,再到淡淡的忧愁为情感线索,表达了一种微波轻烟似的淡淡离愁别绪。

下载再别康桥说课亮点word格式文档
下载再别康桥说课亮点.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再别康桥诵读课教学设计

    以诵察情 以情引诵 ——《再别康桥》教学设计 乌鲁木齐市第八中学 李伟 【教学目标】1、通过以读出韵律、情境、感情为步骤的递进式美读,理解全词大意,提升诗词的感悟和理解能......

    微课《再别康桥》朗诵设计

    《再别康桥》朗诵设计 设计目标:让学生掌握诵读技巧 能力目标:能有感情地朗诵《再别康桥》 设计思路: 《再别康桥》就像是一首萧邦的小夜曲。四行一节,每一节诗行的排列两两错落......

    再别康桥评课稿[五篇范例]

    《再别康桥》听课记录 首先,回忆上节课的内容。提问学生是个体现了诗人怎么样的感情。A学生回答:对康桥的依恋,惆怅,这是这首诗歌的两种主要情感。接着提问对于徐志摩还有什么......

    说课

    南江县北极乡小学 小学数学教材分析研讨会汇报内容记录 时间:-----2012---6-----5 地点:办公室 主讲人员:罗朝勇 参加人员:中心小学全体教师 汇报内容:如何说课 通过本次南江县小......

    说课模版

    关于 的说课稿 各位专家领导,早上好! 今天我将要为大家讲的课题是 首先,我对本节教材进行一些分析 一、教材结构与内容简析 本节内容在全书及章节的地位:《 》是高中数学新教材......

    说课

    说课稿 一、自我介绍:姓名、单位、课题 二、说课内容 1、说教材:对教材的分析和处理。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①、所授学科内容在整个知识系统中的地位如何?宏观——微观的......

    说课

    第二课、美术家眼中的自己一、 教材分析 1.教学思路分析 ——自画像中的自我表现 教学基本思路 教材主要处理的是美术家的自我认同跟社会环境的关系,也就是说,美术家究竟怎样......

    说课

    《倔强的贝多芬》说课稿 一、说教材 《倔强的贝多芬》是教科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七课,课文讲述的是德国著名音乐家贝多芬在一次音乐会上,不堪忍受贵族的侮辱而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