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文明卫生创建发言材料--香城镇1
以文明卫生创评活动为载体
扎实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香城镇
香城镇位于邹城市东南部,面积177平方公里,辖100个行政村,人口8.5万,境内山区、丘陵、平原各占三分之一,耕地10.5万亩,是典型的农业大镇。2010年,全镇财政收入完成46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356元。近年来,香城镇立足山区实际,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不断探索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新途径,弘扬文明,培育精神,构筑和谐,走出了一条精神文明建设新路子。目前,全镇有85个行政村通过了文明卫生村达标验收,占行政村总数的85%,农村面貌焕然一新。
一、文明创建活动的做法及特点
按照“发动群众、依靠群众、为了群众”的要求,充分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突出创建动员的全民性、创建实施的全方位、创建开展的全程性,把文明新风灌输到家庭,以家庭带动村庄创建,扎实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具体为:
(一)组建三支队伍,广泛动员群众参与。一是组建党团员队伍。各村在创评活动中,积极吸收党团员组成队伍,制订详实的创建工作方案,实行党员联户制度,每名党员至少联系5个农户,对创建户进行结对帮扶指导。二是组建巾帼志愿者服务队伍。各村都组建了巾帼志愿者队伍,充分发挥妇女在家庭中的主导作用,以家庭为单位,积极清理庭院废弃杂物,门前 1
屋后养花种树,深入开展创建活动。三是组建评审队伍。为确保创评活动公平,各村成立了由老党员、老干部、群众代表组成的“村文明卫生户评审委员会”,下设2-5支评审小组,负责入户现场督导和考评,确保创建活动公平公正开展。
(二)把好三个环节,营造浓厚宣传氛围。一是宣传发动环节。采取与群众面对面宣传,入户发放倡议书1万份、“文明卫生户”主题年画1万份,使创建活动家喻户晓,营造了“村村总动员,家家齐行动,人人都参与,共树新形象”的良好氛围。二是清理整治环节。村级层面以“五有五好”为标准,即有合理的产业结构,生产发展好;有完善的基础设施,生活条件好;有健全的乡规民约,村风民风好;有专门的保洁队伍,村容村貌好;有规范的管理制度和畅通的民意渠道,民主管理好);在农户层面,以“四无四和”为标准,即庭院内无杂物堆放,无垃圾杂草,无乱贴乱涂,无乱搭乱建;家庭成员和睦相处,邻里之间和气相待,生活习惯和谐文明,社会事业和衷共济,打造农民整洁美丽的新家园。三是检查验收环节。为保证创建工作的质量,镇督导组深入各村实地调研指导,总结创建工作经验和不足,提出整改措施,严把创建质量关。同时在镇公开栏上公示,接受社会各界监督。
(三)打造三大平台,促进创建工作深入开展。一是公共文化平台。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加强基层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全镇79个村已建成文化大院和农家书屋、64个村建起了文化广场,为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提供了保障。二是公共卫生平台。镇、村联动,开展以“绿化、净化、美化、亮化”为目标的环境整治
活动。全镇共投入资金1000万元,开展大规模整治活动281次,拆除乱搭建8.7万平方米,清理垃圾7万吨,种植苗木80万株,绿化面积近200万平方米。通过公共卫生平台打造清爽宜人、整洁靓丽的居民新家园。三是共建共享平台。为引导群众养成良好习惯,镇里精心制作了10种“文明卫生温馨提示卡”,内容包括生活安全、健康饮食等常识,在农户家中进行张贴,既美化了家居环境,又让群众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
(四)完善三项机制,抓好创建工作规范管理。一是财政保障机制。镇里每年列支90万元专项经费用于“卫生模范村”创建工作奖励补助,并规定创建市级“文明村庄”的奖励补助5000元,复评村年奖励补助2000元。充足的资金调动了各村和群众的创建积极性。二是督导检查机制。为切实推进工作,镇里经常到创建村进行督导,从总体上把控创建工作态势。各村实行群众互评互查工作机制,让农民群众做到既是创建者,也是监督员,又是评判员,形成了“卫生互相检查、庭院互相评比”的良好氛围。三是考核奖励机制。镇里将文明卫生村、文明卫生示范户创建作为新农村建设六大工程的一项重要工程,列入村级工作和支部书记目标考核,明确工作责任,奖惩分明,确保了创建工作全力推进。
二、取得的初步成效
(一)村容村貌大为改观,区域整体环境逐步美化。在创建过程中,家家户户都对自家庭院进行了全面清理。同时一些长期遗留的垃圾堆和卫生死角得到全面清除,使村容村貌大为改观。如褚庄村投入资金4万元对全村空闲地、河漕头、房前
屋后及邻居间隙地乱堆放、柴蓬基和各类垃圾进行清理,在道路、公共设施旁边砌花坛植绿。小河圈、北齐村等村与农户签定责任状,实行“卫生、秩序、绿化”门前三包,使家家都有责任区,人人都是责任人,解决了农村环境管不了、管不好的难题,保持了村容村貌的整洁有序。
(二)群众素质普遍提高,区域文明根基更为坚实。在创建过程中,群众是创建活动的主角。群众的主动实践过程实际上也是教育自身、提高自身的过程,通过党委政府的宣传教育和引导,通过切身实践,群众充分认识到了文明创建对改善生活环境、密切邻里关系、提高生活质量的积极作用,真正体会到了文明创建是党委政府为民利民的一项实事工程。如小河圈等村妇女自发组织巾帼志愿服务队,定期开展义务劳动,对村里500多米的水泥路和各种公共场所定期进行保洁。
(三)干群关系切实改善,区域和谐程度不断强化。创建工作牵涉千家万户,一些村将创建工作作为为民办实事的一个重要抓手,组织“两委”班子成员经常深入农户家中,对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难题及时处理,对遇到的各种阻力及时化解,通过实际行动让农民群众切实体会到党委政府诚心为群众办事。一些群众从不理解、抵制、观望到支持、拥护、参与,从对村干部工作的消极、懈怠、不作为到理解、赞扬、高度支持,从一家带二家,二家带一街,再到家家户户参与。通过创建,干部和群众的关系进一步密切。镇党政领导也经常入户指导,对创建好的农户,镇党委政府主要领导带着锣鼓队、唢呐队,把荣誉亲自送到农户手中,挂在农户墙上,鱼水之情彰显突出,一
些农户激动的热泪盈眶。干群在这一刻,没有距离,只有兴奋、信任、理解和包容。
三、文明创建工作的一些体会
一是要高度重视,以身作则,狠抓工作的部署和落实。文明卫生创建工作直接关系到农民群众生活环境的改善,关系到群众生活品质的提高,关系到群众对经济社会发展成果的享受。镇里将创建工作列入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将创建工作列入对各村的年度考核任务之中。在创评过程中,镇里主要领导经常深入基层调研创建情况,将其作为一项实事工程来抓。镇包管区领导、机关包村干部及管区、村主要负责人高度重视创建工作,对创建工作的薄弱环节和难点亲历亲为,在创建工作的达标户和示范户评比中,绝大多数村负责人被群众评选为“文明卫生示范户”,有力地带动了整体工作,调动了群众参与的积极性,保证了创评活动扎实开展。
二是要“以人为本”,从群众切身利益出发,发动群众积极主动参与实践。“文明卫生户”创建工作是以服务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目标,创建工作的根本是为了提升基层群众生活品质,提升区域文明水平。各村因地制宜,结合村庄实际情况,以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为着眼点,寻求一些适应各地群众需求的特色载体,吸引群众主动参与到创建中来。一些村根据农户的具体情况,以为群众的生命、健康、生活着想,与农户多沟通,农户思想通了,认识提高了,文明创建也便成功了。
三是要持之以恒,始终保持创建工作的张力,推进创建工作持久深入开展。“文明卫生户”创建牵涉面广,工作量大,稍
微疏忽工作就可能反弹,创建工作的负担重、压力大。从年初制订创建计划到检查验收,干部群众始终将创建工作作为一项长期性的工作来抓,探索常态管理办法,积极建设工作的长效机制,不为创建而创建,不为检查而检查,始终保持工作的张力。通过常态管理机制的建设,着力打造清爽宜人的环境,塑造团结向上的氛围,培育文明和谐的乡风。
四是要突出特色,保留农户的生活个性,倡导文明生活新理念。通过半年时间的集中创建,镇里已有三大创建典型,这三种典型体现了三种文明生活新理念。在街道、庭院、室内卫生整洁的基础上,北齐村倡导“院内墙壁粉刷、室内彻底清擦”;小河圈村倡导“房屋不要推倒重建、屋顶加固防晒美化、室内装修现代高档化”;褚庄村倡导“柴草不要进家、集体帮助农家、堆放井然有序”,通过倡导文明生活新理念,很多农户家庭发生巨大变化,农民群众精神面貌也有了可喜变化。
第二篇:乡镇创建文明卫生城镇调研报告
***镇创建文明卫生城镇调研报告
今年三月份以来,我镇组织党员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我对城镇创建工作进行了调研,通过征询、座谈、现场考察等方式,就我镇创建文明卫生城镇的现状、制约因素及对策措施提出一些意见和建议,为镇党委、政府、人大在创建文明卫生城镇过程中提供决策依据和参考。
一、我镇文明卫生城镇创建现状
**镇位于**区东郊,距城区*公里,距***公里。**省道和**省道由西向东横穿过境,源于**由南向北纵贯过境。**镇属于***,周边***乡镇相邻。镇政府在城镇建设中始终坚持旧城改造与新区开发并举,外延拓展与内涵提升并重、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兼顾的方针,按照“完善制度、狠抓基础、突破难点、强化督查、提高素质”的创建工作思路,通过加强教育、加大投入、规范整顿,实现把***建成一个配套完善、环境优良、管理有序、安全文明的文明卫生城镇的目标。
二、我镇文明卫生城镇创建尚存在的问题和差距 1.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快
硬件设施建设不仅关系到城镇的档次和品位,在文明卫生城镇的创建中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硬指标。我镇基础设施如垃圾处理场、洒水车及垃圾投放桶等环卫保洁设施配臵完
善,交通标线标识及交通要道安装电子监控系统,城区绿化、美化、亮化及下水道配套完善等四大工程任务艰巨、投入很大。还将筹建商业步行街和茶叶市场,强化公共卫生保洁服务和城镇秩序管理队伍。这些设施的滞后已成为我镇文明卫生城镇创建的“瓶颈”。
2.公共秩序不尽人意
目前,由于种种原因,城镇的各种公共秩序比较混乱,问题比较突出。交通秩序混乱的状况得不到有效的整治,乱停乱靠、违章驾驶等现象时有发生、乱搭乱建等违章建筑仍然大量存在,特别是农贸市场门前、三角区地段摆摊设担、占道经营严重,人行道甚至交通要道都成了经营户和流动摊贩的经营场地,这也成为交通秩序混乱的重要原因,城镇公共秩序的混乱,已引起许多居民的不满和怨言。
3.环境卫生亟须改善
由于城镇居民的卫生习惯尚未养成,街道卫生状况比较差,垃圾随处可见,杂物随处堆放。农贸市场卫生状况极差,塑料袋乱扔,污水乱倒,环境污染严重,辖区内尚有不少卫生死角,导致蚊虫滋生。
4.镇容镇貌需进一步绿化和美化
供销社、卫生院、平安路两旁旧房破烂,沿街建筑物尚需进一步规划、设计、装饰。城区绿化面积离标准尚有较大
差距。街道两旁广告牌极不规范,严重影响了镇容镇貌的整体形象。
三、我镇文明卫生城镇创建的制约因素 1.观念落后,缺乏对文明创建重要性的认识 精神文明建设能够支持、推动物质文明不断发展和进步,精神文明创建也是一项民心工程,能够使广大人民群众在享受物质文明的同时,得到更多的精神享受。当前,我镇广大群众没有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在实际工作中将精神文明创建片面看成是一项“虚”的工作,没有认识到文明创建工作涵盖了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等方面的工作,将文明创建工作短期化、运动化。有的同志甚至认为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是一项麻烦事,多搞浪费人力物力财力,不搞省事省钱省力。
2.城镇管理力度不强
过去没有专门的创建部门,对创建工作缺乏力度,没有很好落实应承担的责任和任务。在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一是经常性管理不够。采取应付性或搞突击性整治,时间一过,各种脏乱差又回潮,使城镇管理陷入“乱乱治治、治治乱乱”的怪圈,形成了“管理运动式,治理表面化”的管理模式。二是管理方法落后。执法简单,未能形成依法管理、依法治理的管理手段。三是部门的管理利益化取向导致管理混乱。对本部门有利益的去管,没利益的就不管。
3.广大居民的整体素质不高
广大居民整体素质的提高,是文明城镇创建的目标,同时也是创建文明城镇的保证。没有高素质的居民,文明城镇的创建只是一句空话,当前城镇居民素质参差不齐,但总体低,特别是公共意识较差,如公共卫生意识方面,很多人能把自家打扫得很干净,但在公共场所却乱扔垃圾、乱倒污水,街道旁、住宅旁垃圾遍地,垃圾投放垃圾桶时也是随意地放在旁边,有时垃圾桶被人为的破坏,还有如爱护公共设施意识、交通意识等都非常淡薄,这些都制约着文明程度的提高和文明城镇的创建。
4.治安环境管理滞后
我镇现有警力不足,一个7万多人的大镇,派出所仅有干警10人,且还要管辖思村乡,对城镇的治理很有限,城镇电子监控系统尚无,对重点场所重大治安矛盾及安全隐患的整治和打击力度有待加强。
四、创建文明卫生城镇的几点建议 1.提高思想认识,加强组织领导
文明卫生城镇反映全镇文明水平的综合性荣誉,是我镇发展整体形象和发展水平的集中体现,既是一项“一把手工程”,也是一项“民心工程”。因此,全体干部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带好头、发挥模范作用,主要领导要统揽全局,既要挂帅,又要出征,分管领导要各司其职,抓好相关工作。
坚持和树立科学发展观,把精神文明建设作为经济发展的推动力和根本保证,将文明卫生城镇创建工作摆上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
2.加强宣传力度,不断提高人的整体素质
提高人的素质是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必须以人的素质为基本点,通过创建,使人的素质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创建文明城镇,首先要突出思想道德建设这一核心,作为创建的首要任务,针对居民思想实际,认真抓好教育。因此,我们要立足以人为本,注重人的素质的提高,要加强公民思想道德建设,强化对广大群众政治、文化、思想教育。精神文明建设是广大群众的共同实践活动,要加强宣传力度,开展多种形式进行宣传,借助镇电视台,开设专栏,张贴宣传标语,开展宣传教育,利用学校活动和文艺晚会的形式,开展宣传,充分调动全社会参与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积极性,按照“广泛发动,全民参与,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指导原则,形成人人参与创建,人人追求文明的良好局面。
3.加大投入力度,建立多元投入机制
切实完成好四项工程为主的配套设施建设,着力提升城镇管理硬件水平。足够的经费保障是加快配套设施建设的基本保证,要建立财政投入为主,镇直单位全力支持,民营个私企业和所有社会有识之士捐资赞助的筹资机制,核心是财
政和镇直单位必须保证计划任务完成,千方百计增大配套建设力度,建立多元投入机制,充分利用市场机制,积极调动全社会的积极性,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抓好城镇文明基础设施建设。
4.加大整治力度,改善市容市貌
要开展多种专项整治活动,不断改观城镇环境面貌和社会秩序状况,同时在整治过程中起到向全民宣传、教育作用。一是整治违章建筑。依法拆除未经批准或有碍市容观赡的建筑物、构筑物和晴雨篷,严格查处各种乱搭乱建行为。二是整治基建秩序。清除所有占道基建物资,落实施工现场围档作业,封闭式管理,规范建筑垃圾和弃土运输行为。三是整治市容市貌。整治不规范广告牌匾,取缔移动广告,规范跨街横幅,规范洗车场所,清理整治占道经营行为,清理城区管网线路,规范城区管线。四是整治夜宵市场。依法整治主要街道占道经营夜宵摊点,规范夜宵经营行为。五是整治城区交通秩序。整治车辆乱停乱靠,行人和车辆违章通行,打击非法营运,规范客运市场秩序。
5.大力开展基层文明创建活动,不断提高全社会文明意识
要把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作为城镇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来抓,全面落实“门前六包,门内达标”。城区所有临街单位、门店和住户都要落实包环境卫生、包绿化美化、包车辆停放、包市容整治、包设施维护、包公共秩序的“门前六包”和单位社区环境卫生达标,绿化美化达标、卫生设施达标,除“四害”达标,院(区)内秩序达标的“门内达标”责任制。加强对农贸市场的管理,加强餐馆行业卫生达标管理、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加强易燃易爆物品的安全管理,大力提倡移风易俗,健康文明的红、白事操办和节庆礼仪风俗。
6.加强队伍建设,保证创建活动顺利开展
在动员全社会积极投身文明城镇创建活动的同时,要加强创建办队伍建设,创建办今年已成立,要根据镇党委政府的创建方案扎实工作,争取圆满完成多项工作任务。
第三篇:文明卫生城镇建设经验材料
彝良县城始建于1909年,是一座比较年轻的小城镇。多年以来,由于受历史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制约,县城规划建设滞后,管理不到位,“脏、乱、差、挤”现象比较突出,严重地影响了彝良地方形象,影响了彝良人的形象,极大地阻碍了全县对外开放的发展步伐。面对这种状况,县委、政府痛定思痛,狠下决心,切实把城市建设和管理工作纳入重要的议事日程,从2001年
12月我县城市综合治理整顿万人动员大会开始,拉开了县城“六大秩序”治理整顿管理序幕。两年多来,在县委、县政府强有力的领导和广大居民群众的积极配合支持下,全县上下各级各有关部门思想认识高度统一,坚持以人为本,立足彝良实际,紧紧围绕建设县城“一湖二环四片区”精品旅游文明卫生小城镇的发展目标,切实加强领导,强化措施,全民动员,克服了建设资金缺乏、管理基础薄弱、管理队伍力量不足等诸多困难,解放思想,大胆探索,创新机制,强化服务,严格管理,使我县城市管理工作步入了法制化、规范化、日常化的管理轨道,县城“脏、乱、差、挤”现象得到有效治理,始终保持了优美、整洁、舒适的人居环境,市民文明卫生意识明显增强,文明开放程度明显提高,树立了彝良良好的地方形象,受到国内外来宾和社会各界的好评。同时,加强了乡级集镇管理,形成了城乡联动、整体推进的良好格局。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抓领导,建队伍城市管理是一项复杂的、艰巨的社会系统工程,必须加强领导,强化队伍建设。2000底,我县就组建了城管监察大队,负责城市管理工作,但由于力量薄弱,管理效果不明显。为确保真正管到位,2001年底,成立了由1名政府副县长任主任、相关职能部门分管领导任成员的城市管理委员会,统一领导指挥城市管理工作。下设办公室为常设机构,落实了政府办一名副主任兼任主任,专职负责组织协调督促检查此项工作,改变过去多个部门实施多头管理,实际无法实施有效管理的状况,理顺了管理体制。办公室下设“一队、一站、四个中队”分工负责开展工作。即:城市管理监察大队,在全县抽调12名精干人员组成,落实了编制,负责城市规划建筑等秩序管理;角奎环卫中队,聘请了69名环卫工作组成,负责全城14条街道的保洁工作;交通秩序管理中队,由交警队抽人组成,负责交通秩序管理;河道秩序管理中队,由水利局抽人组成,负责河道秩序管理;城市管理警察中队,由公安局抽人组成,负责为城管工作保驾护航。同时,对全县18个乡镇设立了集镇管理所。管理经费由县城干部职工每年每人承担50元的城市管理维护费和财政预算解决,做到机构、人员、经费三落实。同时,县委政府每季度听取一次城管工作专题汇报,城管委每月召开一次城管工作专题会议,并把城管工作和单位干部职工及其家属维护城市环境卫生秩序情况纳入各机关事业单位年终考核的重要内容,层层签订责任书,切实加强领导,强化督促检查,确保各项管理措施真正落到实处,形成了领导有力、分工明确、协调配合、上下联动、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长效管理机制。
二、抓规划,建制度规划是龙头,制度是保证。我县始终坚持规划优先的原则,完成了县城总规和详规,严格规划控制,重点对影响市容市貌的各类市场进行了全盘统筹规划,确保建设一盘棋,管理一条龙。根据规划布局和县城管理的实际需要,制订出台了《彝良县城市管理试行办法》,对“六大秩序”管理做出了具体的管理规定,使城管工作步入了法制化管理轨道。一是规范交通秩序。控制电三轮总量,划定区域集中停放小客车、电三轮和花轮车,严禁乱停乱放,严禁载重车辆进城。二是规范市场秩序。严禁地摊和屋檐摊,“坐商一律归店、行商一律归市”,禁止大型建材和机械修理在城区内经营。三是规范卫生秩序。严禁乱丢、乱倒、乱帖、乱挂、乱吐和燃放烟花爆竹、敞养牲畜;对机关单位、个体经营户和居民户全部实行门前“三包”制,签订保洁责任书;对街道实行由环卫工人分片包干、责任到人的全天候24小时保洁责任制;对主要街道进行定期冲洗。四是规范建筑秩序。严禁违章建筑、私搭乱建,实行封闭施工。五是规范河道秩序。六是规范治安秩序。建立了以110为龙头的城管、公安、交警、工商、卫生等有关部门组成的联合执勤、分别执法、全方位、多层次的治安联动联防监管体系,制订了服务承诺制,保证及时出警,及时打击违法犯罪活动,维护良好的社会治安秩序。对违反相关规定行为,依据相关的法律法规规定,相应制订了严厉的处罚规定。
三、抓建设,打基础创建文明卫生城市,核心在建设。近年来,特别是近两年来,我县切实树立经营城市的理念,按照“以地生财、以财建镇”的发展思路,千方百计争取上级投入,吸纳民间投资,盘活存量资产,聚财聚力搞建设。先后筹集资金1亿余元完成了人民街改造,工商小区、个私园区等小区和人民广场、罗炳辉广场以及县城主要街道的绿化、亮化、美化和硬化工程建设,对主要街道安装了路灯,种植了行道树,设置了垃圾桶,市政功能得到极大完善,县城面貌焕然一新,为抓好城市管理
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四、抓宣传,造舆论舆论是先导。两年多来,我县始终坚持用正确的舆论引导人,在县委政府的统一组织领导下,全县各级各部门充分利用各种节日和活动,采用广播、电视、标语、宣传栏、宣传车、宣传单等多种形式,在学校和广大市民中开展正反两个方面的宣传,引导市民爱护卫生、爱护环境、养成文明卫生习惯、自觉参与、自觉维护、自觉与各种
破坏环境秩序的人和事作斗争。据不完全统计,两年多来,共使用广播宣传21次、电视宣传101次、标语42条、宣传专刊27期、宣传车46次、发放宣传资料16000余份,广电部门还专门开辟了城管专题《见到就说》新闻栏目,定期和不定期通报各机关单位城管工作情况,公开暴光破坏环境和损害公共设施的人和事。通过地毯式的大力宣传,广大市民的文明卫生意识明显增强,执法环境明显改善,取得了广大市民的积极配合和支持,营造了全民动手、齐抓共管的工作环境,确保了此项工作的顺利进行。
五、抓服务,严管理“三分建,七分管”。要保持城市一时的整洁有序易,长期保持整洁有序难,必须坚持长期抓,经常管。两年多来,我们始终坚持全面清理与重点整治相结合,以人为本,全民动员,齐抓共管,严格执法,创造了良好的人居环境。一是抓重点。对老大难和个别钉子户,由城管委牵头,组织“六大秩序”执法部门重点突击,各个击破,集中清理整顿群众反映强烈的乱停乱放、乱写乱画、乱贴乱挂、乱搭乱建、乱摆摊点、乱堆垃圾等突出问题。二是加强督查督办。由县委政府两办及县城管办定期和不定期对“六大秩序”进行检查,发现问题,责令责任单位及时整治,并予以公开暴光。三是严格执法。除执法工作人员日常巡逻外,相关职能部门设立了举报电话和举报箱,对检查和举报查证属实的违反“六大秩序”行为,不论涉及到谁,都予以严厉处罚。两年多行政处罚达13447人,追究刑事责任2人。四是全民动员,全民动手,集中清理环境卫生。凡遇重大节庆活动,县委政府五套班子领导亲自动手,组织全体干部职工和学生,集中清扫环境卫生,带动市民维护良好的环境卫生秩序。各位领导,我县城市管理工作尽管取得了一定成绩,但离上级党委政府的要求和人民的期望还有不小的差距,管理中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我们将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兄弟县区的大力支持和关心下,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真抓实干,进一步做好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工作,为大力推进城镇化进程作出新的贡献。
第四篇:文明卫生城镇建设经验材料
彝良县城始建于1912年,是一座比较年轻的小城镇。多年以来,由于受历史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制约,县城规划建设滞后,管理不到位,“脏、乱、差、挤”现象比较突出,严重地影响了彝良地方形象,影响了彝良人的形象,极大地阻碍了全县对外开放的发展步伐。面对这种状况,县委、政府痛定思痛,狠下决心,切实把城市建设和管理工作纳入重要的议事日程,从XX年12月我县城市综合治理整顿万人动员大会开始,拉开了县城“六大秩序”治理整顿管理序幕。两年多来,在县委、县政府强有力的领导和广大居民群众的积极配合支持下,全县上下各级各有关部门思想认识高度统一,坚持以人为本,立足彝良实际,紧紧围绕建设县城“一湖二环四片区”精品旅游文明卫生小城镇的发展目标,切实加强领导,强化措施,全民动员,克服了建设资金缺乏、管理基础薄弱、管理队伍力量不足等诸多困难,解放思想,大胆探索,创新机制,强化服务,严格管理,使我县城市管理工作步入了法制化、规范化、日常化的管理轨道,县城“脏、乱、差、挤”现象得到有效治理,始终保持了优美、整洁、舒适的人居环境,市民文明卫生意识明显增强,文明开放程度明显提高,树立了彝良良好的地方形象,受到国内外来宾和社会各界的好评。同时,加强了乡级集镇管理,形成了城乡联动、整体推进的良好格局。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抓领导,建队伍 城市管理是一项复杂的、艰巨的社会系统工程,必须加强领导,强化队伍建设。XX底,我县就组建了城管监察大队,负责城市管理工作,但由于力量薄弱,管理效果不明显。为确保真正管到位,XX年底,成立了由1名政府副县长任主任、相关职能部门分管领导任成员的城市管理委员会,统一领导指挥城市管理工作。下设办公室为常设机构,落实了政府办一名副主任兼任主任,专职负责组织协调督促检查此项工作,改变过去多个部门实施多头管理,实际无法实施有效管理的状况,理顺了管理体制。办公室下设“一队、一站、四个中队”分工负责开展工作。即:城市管理监察大队,在全县抽调12名精干人员组成,落实了编制,负责城市规划建筑等秩序管理;角奎环卫中队,聘请了69名环卫工作组成,负责全城14条街道的保洁工作;交通秩序管理中队,由交警队抽人组成,负责交通秩序管理;河道秩序管理中队,由水利局抽人组成,负责河道秩序管理;城市管理警察中队,由公安局抽人组成,负责为城管工作保驾护航。同时,对全县18个乡镇设立了集镇管理所。管理经费由县城干部职工每年每人承担50元的城市管理维护费和财政预算解决,做到机构、人员、经费三落实。同时,县委政府每季度听取一次城管工作专题汇报,城管委每月召开一次城管工作专题会议,并把城管工作和单位干部职工及其家属维护城市环境卫生秩序情况纳入各机关事业单位年终考核的重要内容,层层签订责任书,切实加强领导,强化督促检查,确保各项管理措施真正落到实处,形成了领导有力、分工明确、协调配合、上下联动、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长效管理机制。
二、抓规划,建制度 规划是龙头,制度是保证。我县始终坚持规划
优先的原则,完成了县城总规和详规,严格规划控制,重点对影响市容市貌的各类市场进行了全盘统筹规划,确保建设一盘棋,管理一条龙。根据规划布局和县城管理的实际需要,制订出台了《彝良县城市管理试行办法》,对“六大秩序”管理做出了具体的管理规定,使城管工作步入了法制化管理轨道。一是规范交通秩序。控制电三轮总量,划定区域集中停放小客车、电三轮和花轮车,严禁乱停乱放,严禁载重车辆进城。二是规范市场秩序。严禁地摊和屋檐摊,“坐商一律归店、行商一律归市”,禁止大型建材和机械修理在城区内经营。三是规范卫生秩序。严禁乱丢、乱倒、乱帖、乱挂、乱吐和燃放烟花爆竹、敞养牲畜;对机关单位、个体经营户和居民户全部实行门前“三包”制,签订保洁责任书;对街道实行由环卫工人分片包干、责任到人的全天候24小时保洁责任制;对主要街道进行定期冲洗。四是规范建筑秩序。严禁违章建筑、私搭乱建,实行封闭施工。五是规范河道秩序。六是规范治安秩序。建立了以110为龙头的城管、公安、交警、工商、卫生等有关部门组成的联合执勤、分别执法、全方位、多层次的治安联动联防监管体系,制订了服务承诺制,保证及时出警,及时打击违法犯罪活动,维护良好的社会治安秩序。对违反相关规定行为,依据相关的法律法规规定,相应制订了严厉的处罚规定。
三、抓建设,打基础 创建文明卫生城市,核心在建设。近年来,特别是近两年来,我县切实树立经营城市的理念,按照“以地生财、以财建镇”的发展思路,千方百计争取上级投入,吸纳民间投资,盘活存量资产,聚财聚力搞建设。先后筹集资金1亿余元完成了人民街改造,工商小区、个私园区等小区和人民广场、罗炳辉广场以及县城主要街道的绿化、亮化、美化和硬化工程建设,对主要街道安装了路灯,种植了行道树,设置了垃圾桶,市政功能得到极大完善,县城面貌焕然一新,为抓好城市管理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四、抓宣传,造舆论 舆论是先导。两年多来,我县始终坚持用正确的舆论引导人,在县委政府的统一组织领导下,全县各级各部门充分利用各种节日和活动,采用广播、电视、标语、宣传栏、宣传车、宣传单等多种形式,在学校和广大市民中开展正反两个方面的宣传,引导市民爱护卫生、爱护环境、养成文明卫生习惯、自觉参与、自觉维护、自觉与各种破坏环境秩序的人和事作斗争。据不完全统计,两年多来,共使用广播宣传21次、电视宣传101次、标语42条、宣传专刊27期、宣传车46次、发放宣传资料16000余份,广电部门还专门开辟了城管专题《见到就说》新闻栏目,定期和不定期通报各机关单位城管工作情况,公开暴光破坏环境和损害公共设施的人和事。通过地毯式的大力宣传,广大市民的文明卫生意识明显增强,执法环境明显改善,取得了广大市民的积极配合和支持,营造了全民动手、齐抓共管的工作环境,确保了此项工作的顺利进行。
五、抓服务,严管理 “三分建,七分管”。要保持城市一时的整洁有序易,长期保持整洁有序难,必须坚持长期抓,经常管。两年多来,我们始终坚持全面清理与重点整治相结合
第五篇:冯坡镇创建文明卫生城镇调研报告
冯坡镇创建文明卫生城镇调研报告
从9月18日至今,我镇组织党员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我对城镇创建工作进行了调研,通过征询、座谈、现场考察等方式,就我镇创建文明卫生城镇的现状、制约因素及对策措施提出一些意见和建议。
一、我镇文明卫生城镇创建尚存在的问题和差距
1.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快
硬件设施建设不仅关系到城镇的档次和品位,在文明卫生城镇的创建中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硬指标。我镇基础设施如垃圾处理场、垃圾投放桶等环卫保洁设施配置完善。城区绿化、美化、亮化及下水道配套完善等设施还滞后,这些工程任务艰巨、需要投入资金很大,公共卫生保洁服务和城镇秩序管理队伍还需进一步加强,这些因素滞后已成为我镇文明卫生城镇创建的“瓶颈”。
2.公共秩序不尽人意
目前,由于种种原因,城镇的各种公共秩序比较混乱,问题比较突出。交通秩序混乱的状况得不到有效的整治,乱停乱靠、违章驾驶等现象时有发生、乱搭乱建等违章建筑仍然存在,城镇公共秩序的混乱,已引起许多居民的不满和怨言。
3.环境卫生亟须改善
虽然在全省的环境综合整治活动中,对我镇的环境卫生做了大整改,起到了很好的效果,但由于城镇居民的卫生习惯尚未养成,街道卫生状况还不够理想,乱丢垃圾、杂物随处堆放的现象还时有发生。
4.镇容镇貌需进一步绿化和美化
沿街建筑物尚需进一步规划、设计、装饰。城区绿化面积离标准尚有较大差距。
三、我镇文明卫生城镇创建的制约因素
1.观念落后,缺乏对文明创建重要性的认识
精神文明建设能够支持、推动物质文明不断发展和进步,精神文明创建也是一项民心工程,能够使广大人民群众在享受物质文明的同时,得到更多的精神享受。当前,我镇广大群众没有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在实际工作中将精神文明创建片面看成是一项“虚”的工作,没有认识到文明创建工作涵盖了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等方面的工作,将文明创建工作短期化、运动化。有的同志甚至认为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是一项麻烦事,多搞浪费人力物力财力,不搞省事省钱省力。
2.城镇管理力度不强
过去没有专门的创建部门,对创建工作缺乏力度,没有很好落实应承担的责任和任务。在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一是经常性管理不够。采取应付性或搞突击性整治,时间一过,各种脏乱差又回潮,使城镇管理陷入“乱乱治治、治治乱乱”的怪圈,形成了“管理运动式,治理表面化”的管理模式。二是管理方法落后。执法简单,未能形成依法管理、依法治理的管理手段。
3.广大居民的整体素质不高
广大居民整体素质的提高,是文明城镇创建的目标,同时也是创建文明城镇的保证。没有高素质的居民,文明城镇的创建只是一句空话,当前城镇居民素质参差不齐,但总体低,特别是公共意识较差,如公共卫生意识方面,很多人能把自家打扫得很干净,但在公共场所却乱扔垃圾、乱倒污水,街道旁、住宅旁垃圾遍地,垃圾投放垃圾桶时也是随意地放在旁边,有时垃圾桶被人为的破坏,还有如爱护公共设施意识、交通意识等都非常淡薄,这些都制约着文明程度的提高和文明城镇的创建。
四、创建文明卫生城镇的几点建议
1.提高思想认识,加强组织领导
文明卫生城镇反映全镇文明水平的综合性荣誉,是我镇发展整体形象和发展水平的集中体现,既是一项“一把手工程”,也是一项“民心工程”。因此,全体干部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带好头、发
挥模范作用,主要领导要统揽全局,既要挂帅,又要出征,分管领导要各司其职,抓好相关工作。坚持和树立科学发展观,把精神文明建设作为经济发展的推动力和根本保证,将文明卫生城镇创建工作摆上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
2.加强宣传力度,不断提高人的整体素质
提高人的素质是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必须以人的素质为基本点,通过创建,使人的素质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创建文明城镇,首先要突出思想道德建设这一核心,作为创建的首要任务,针对居民思想实际,认真抓好教育。因此,我们要立足以人为本,注重人的素质的提高,要加强公民思想道德建设,强化对广大群众政治、文化、思想教育。精神文明建设是广大群众的共同实践活动,要加强宣传力度,开展多种形式进行宣传,借助镇电视台,开设专栏,张贴宣传标语,开展宣传教育,利用学校活动和文艺晚会的形式,开展宣传,充分调动全社会参与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积极性,按照“广泛发动,全民参与,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指导原则,形成人人参与创建,人人追求文明的良好局面。
3.加大投入力度,建立多元投入机制
切实完成城镇配套设施建设,着力提升城镇管理硬件水平。足够的经费保障是加快配套设施建设的基本保证,要建立财政投入为主,镇直单位全力支持,民营个私企业和所有社会有识之士捐资赞助的筹资机制,核心是财政和镇直单位必须保证计划任务完成,千方百计增大配套建设力度,建立多元投入机制,充分利用市场机制,积极调动全社会的积极性。
4.加大整治力度,改善市容市貌
要开展多种专项整治活动,不断改观城镇环境面貌和社会秩序状况,同时在整治过程中起到向全民宣传、教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