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群众路线的认识

时间:2019-05-14 22:47:4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我对群众路线的认识》,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我对群众路线的认识》。

第一篇:我对群众路线的认识

我对群众路线的认识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已经有一段时间了,坦诚地说,最初我对这项活动的认识是不深刻的,理解是不透彻的,曾经一度担心以自己的认识水平能否跟上党中央从上而下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步伐,会不会因为自己的认识水平不高而影响到公司整体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豪迈进程。所以,这段时间以来,我认真学习了习总书记关于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讲话,同时,认真学习了公司党委的有关文件精神,特别是通过认真聆听公司党委赵书记和各党支部书记、党员、职工在群众路线大讲堂上的精彩演讲,使我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有了全新的认识,进一步认清了形势,明确了任务,极大地增强了我对后勤党支部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勇气和信心。

下面,我联系后勤党支部工作实际,从三个方面谈谈自己的认识。

一、联系工作实际,充分认识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加强作风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中央提出在全党深入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这是新形势下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重大举措,是顺应群众期盼、加强执政党建设的重大部署,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重大举措。这“三个重大”深刻阐述了新形势下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加强作风建设的极端重要性。在讲话中,总书记这样表述:“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实现党的十八大确定的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的必然要求,是解决群众反映强

烈的突出问题的必然要求。”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面对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党群关系特别是干群关系面临新的严峻考验,这一点大家是有目共睹的。主要是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更加尖锐地早已摆在了全党面前,党内脱离群众的现象大量存在,特别是有的领导机关、领导班子和一些领导干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这“四风”较为严重和突出(这“四风”是违背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的,是当前群众深恶痛绝、反映最强烈的问题,也是损害党群、干群关系的重要根源)。主要表现在理想信念动摇,宗旨意识淡薄,精神懈怠;贪图名利,弄虚作假,不务实效;脱离群众,脱离实际,不负责任;铺张浪费,奢靡享乐,甚至以权谋私、腐化堕落。这些问题在我们党政基层干部队伍中尤为严重和突出,不过,在省部级和地市级干部中也有存在,从网络等媒体报道(曝光)中我们经常会看到,领导干部的级别越高,其违纪影响就越坏、越恶劣,人民群众也就越发地深恶痛绝,这也就严重损害了党群、干群关系,严重损害了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为此,中央必须认真加以解决,否则,就会失去人民之根基、群众之根基。

从我们后勤党支部来说,这些问题有没有?存不存在?作为党支部书记,我不敢说绝对没有。说名实在话,在我们的党员干部中,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在一定程度上还是存在的,我们有必要、有空间通过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使我们的党员干部与职工群众联系地更紧密一些、工作做的更扎实一些、在职工群众中的形象更加光辉一些。

二、以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进一步转变作风、提升能力素质。好的作风从哪里来?从“严”字中来。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带头制定并落实八项规定,有力地推动党风政风改进,发挥了很好的示范作用。我们要按照“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严于律己,不断提高自身能力素质。我觉得自己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做起:一是端正“三观”。要强化学习,认真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学习党章和党的十八大报告,提高思想认识,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定理想信念,牢记党的宗旨,增强党纪观念,进一步提高思想政治素质。二是力戒“四风”。生活中,我们会面临着两种病的威胁,一种是已病,一种是未病。在开展工作过程中,我们也会或多或少存在着工作方式、方法上的“已病”和“未病”,对此,我们将剖析“病因”,对症下药,转变作风,改进方法,治好“已病”,驱除“未病”。要认清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这“四风”在工作中的具体表现和危害,防微杜渐,防患未然。三是坚持“四自”。着眼于“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联系工作实际,以党章为镜、以身边同事为镜、以群众为镜。对照党章规定,学习和汲取群众及周围同事的优秀品质,认真查找自身不足,虚心听取批评意见,从严要求,取长补短,立规矩、建制度,从源头上防治作风不正、不实、不廉的问题。紧密围绕群众路线的时代内涵,围绕为民务实清廉在工作中的具体要求,从自身做起,从每一件小事做起,进一步提高服务群众的能

力水平。

三、以党的群众路线为指导,扎实做好新形势下的后勤党支部工作。历史和现实经验告诉我们,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带领和团结全国人民取得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胜利,是因为我们党十分珍惜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团结群众、依靠群众,把实现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才有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有了党和群众的心心相印,夯实了执政之基,成为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核心力量。通过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今后无论什么时候,作为党员干部,一定要始终保持群众本色不变、群众情怀不淡,回答好“我是谁、依靠谁、为了谁”的问题。针对工作中的难题,要多深入基层、深入企业调查研究,倾听群众呼声,体察社情民意,努力形成与群众互信、互谅、互补、互助、互爱的关系。在工作生活中要切实做到以心换心、以情换情,用深厚的感情为群众做好事、办实事。要切实解决好关系群众利益的实际问题,帮助群众排忧解难,让群众更多更公平地享受企业改革发展成果,实实在在感受到党和企业的温暖。

当前,矿区铁路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当然也面临严峻挑战。一方面,随着集团主体矿井煤炭产量的不断提高和整合矿井、多元化产业项目的建成投产,为矿区铁路开辟了广阔的运输空间,矿区铁路的发展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另一方面,如何进一步强化运输组织和运输管理,确保运输生产安全高效,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战略课题。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我们一定要牢记职责使命,树立“三种意识”,树立群众观念,进一步转变作风,密切党群关系,凝心聚力,扎实进取,在新的起点上推动后勤事业的健康发展,推动矿区铁路的科学发展、安全发展。

我们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我们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保证。陈毅元帅曾说过,“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当前,我们要实现公司四届三次职代会确定的各项奋斗目标和铁运梦,最根本的还是要依靠广大职工群众的真心拥护和努力工作,要靠广大党员干部的良好形象和良好作风做保障。

总之,我认为,中共中央这次开展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与前些年开展的八荣八耻、党的先进性教育实践活动等都是一脉相承的,说直白一些,就是让广大党员特别是党员中的领导干部牢记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提高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能力,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发挥党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

以上就是我的三点粗浅认识,和各位领导同志们交流,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第二篇:对群众路线的认识

根据省委的部署和省人大常委会党组的安排,近一段时间以来,我认真学习阅读了中央和省委印发的有关学习资料,特别是重温学习了《党章》、《论群众路线——重要论述摘编》等文献,使我不仅对在新形势下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和认识,而且对我们党的群众路线的思想渊源、历史由来、基本内涵和本质要求等也有了一些新的体会和认识。

第一,群众路线是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具体体现和实践运用。

马克思主义群众观是马克思主义认识群众、对待人民群众的基本看法和根本观点。我理解,群众路线的四句话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两个一切”阐述的是党的群众观点,是党的群众路线的核心内容,体现的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群众问题的世界观;“一来一去”是党的群众观点的具体化,也就是如何把党的群众观点落到实处,体现的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群众问题的方法论。追根溯源,我们党的群众路线从理论基础和思想渊源都是来源于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

马克思和恩格斯以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观察世界,明确揭示出人民群众创造历史这一真理。1844年,马克思、恩格斯在著名的《神圣家族》一文中就深刻指出:“历史活动是群众的活动,随着历史活动的深入,必将是群众队伍的扩大。”1847年,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指出:“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他们还指出:“共产党人为工人阶级的最近的目的和利益而斗争,但是他们在当前的运动中同时代表运动的未来。”马克思、恩格斯对1848年和1871年的巴黎革命运动给予了高度赞扬和鲜明支持,指出:“在十七世纪的英国和十八世纪的法国,甚至资产阶级的最光辉灿烂的成就都不是它自己争得的,而是平民大众,即工人和农民为它争得的。”这些思想和观点为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诞生奠定了理论基础。可以说,马克思、恩格斯是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创立者。此后,随着革命实践的不断深入,列宁、斯大林、毛泽东等革命导师和领袖都对人民群众的历史地位和作用作过许多重要论述。如:

列宁1908年7月在《社会民主党在俄国革命中的土地纲领》一文中指出:“没有千百万觉悟群众的革命行动,没有群众汹涌澎湃的英勇气概,没有马克思在谈到巴黎工人在公社时期的表现时所说的那种‘冲天’的决心和本领,是不可能消灭专制制度的。”1917年7月在《论立宪幻想》一文中指出:“无产阶级政党的义不容辞的责任就是和群众在一起。”1917年11月在《全俄工兵代表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文献》中指出:“一个国家的力量在于群众的觉悟。只有当群众知道一切,能判断一切,并自觉地从事一切的时候,国家才有力量。”1917年11月在《全俄中央执行委员会会议文献》中指出:“只有相信人民的人,只有投入生气勃勃的人民创造力泉源中去的人,才能获得胜利并保持政权。”1918年3月在《俄共(布)第七次(紧急)代表大会文献》中指出:“社会主义不是少数人,不是一个党所能实施的。只有千百万人学会亲自做这件事的时候,他们才能实施社会主义。”1919年3月在《悼念雅·米·斯维尔德洛夫》一文中指出:“把千百万劳动群众组织起来,这是革命最有利的条件,这是革命取得胜利的最深的泉源。”1919年10月在《工人国家和征收党员周》中指出:“劳动群众拥护我们。我们的力量就在这里。全世界共产主义运动不可战胜的根源就在这里。”1920年4月在《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幼稚病》一文中谈到无产阶级革命政党的纪律维持时指出:“第二,是靠它善于同最广大的劳动群众,首先是同无产阶级劳动群众,但同样也同非无产阶级劳动群众联系、接近,甚至可以说在某种程度上同他们打成一片。”1920年7月在《共产国际第二次代表大会文献》中指出:“我们需要的是能够经常同群众保持真正的联系的党,善于领导这些群众的党。”

毛泽东1934年1月在《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一文中指出:“真正的铜墙铁壁是什么?是群众,是千百万真心实意拥护革命的群众。这是真正的铜墙铁壁,什么力量也打不破的,完全打不破的。”1938年4月在《在陕北公学第二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中指出:“共产党也有他的作风,就是:艰苦奋斗!这是每一个共产党员,每一个革命家的作风。”1938年10月在《抗战十五个月的总结》中指出:“依靠民众则一切困难能够克服,任何强敌能够战胜,离开民众则将一事无成。”1941年3月在《〈农村调查〉的序言和跋》中指出:“群众是真正的英雄,而我们自己则往往是幼稚可笑的,不了解这一点,就不能得到起码的知识。”1943年10月在《切实执行十大政策》中指出:“群众观点是共产党员革命的出发点与归宿。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想问题从群众出发就好办。部队中的负责同志要替士兵着想,机关、学校的负责同志要替大厨房着想,替杂务人员着想,所有的共产党员要替人民着想。”1943年10月在《论合作社》中指出:“为群众服务,这就是处处要想到群众,为群众打算,把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1945年4月《论联合政府》中指出:“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出发;向人民负责和向党的领导机关负责的一致性;这些就是我们的出发点。”“应该使每个同志明了,共产党人的一切言论行动,必须以合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所拥护为最高标准。”1945年8月在《抗日战争胜利后的时局和我们的方针》中指出:“我们的责任,是向人民负责。每句话,每个行动,每项政策,都要适合人民的利益,如果有了错误,定要改正,这就叫向人民负责。同志们,人民要解放,就把权力委托给能够代表他们的、能够忠实为他们办事的人,这就是我们共产党人。我们当了人民的代表,必须代表得好。”1945年10月在《关于重庆谈判》中指出:“我们共产党人好比种子,人民好比土地。我们到了一个地方,就要同那里的人民结合起来,在人民中间生根、开花。我们的同志不论到什么地方,都要把和群众的关系搞好,要关心群众,帮助他们解决困难。”1948年4月在《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党和群众的关系的问题,应当是:凡属人民群众的正确的意见,党必须依据情况,领导群众,加以实现;而对于人民群众中发生的不正确的意见,则必须教育群众,加以改正。”1955年7月在《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中指出:“我们应当相信群众,我们应当相信党,这是两条根本的原理。如果怀疑这两条原理,那就什么事情也做不成了。”

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核心是人民群众主体论,具体可以概括为“五观”,即:人民群众实践主体观。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民群众的需要、意志和行动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具有高度的一致性,他们的生产生活实践体现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本质和主流。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是最普遍、最持久、最客观的基本实践,他们也自然成为社会实践的主体,成为人类社会发展的主体。人民群众认识主体观。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出真知,群众生灼见。任何科学理论都源于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任何脱离实际的谬误和空想都逃不过群众的眼睛。人民群众的思想观念、意见看法、觉悟程度直接决定整个社会的文明程度和认知水准。人民群众利益主体观。马克思主义认为,追求利益是人类一切社会活动的动因。马克思指出:“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人民群众创造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物质生产生活资料的过程,也是创造历史的过程。人民群众不仅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也是社会财富的享有者。不尊重人民群众的利益主体地位,就会阻碍社会发展进步,终将被人民抛弃。人民群众权力主体观。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主义国家的一切权力都属于人民。权力顺应民心,有利于生产力发展,就会得到巩固与发展;否则,终将为新兴的、革命的进步力量所夺取。在社会主义国家,权力不再为少数人所把持、用于压迫人民群众,而是为人民群众所掌握、为人民群众谋利益。人民群众价值主体观。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最直接地感知客观世界、体察时代变迁和推动社会进步,因而对国家和民族的发展最有发言权、最有决定权。再完备的理论、再进步的观念、再先进的事物,如果不为人民群众所认同、掌握和运用,都会失去现实意义,难以呈现其应有价值。人民群众是价值判断和价值实现的主体,人民群众的需要及其满足程度是价值评判的依据和标准。

马克思主义群众观作为马克思主义根本立场的集中体现和马克思主义先进性的重要标志,与以往一切群众观的根本区别在于,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始终站在唯物主义的立场,从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高度,从社会实践主体的视角,来考察和探索人民群众在社会历史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提出了“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的重要结论,结束了唯心史观在人类思想领域的统治地位,为无产阶级科学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核心理念,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制定一切纲领、路线和政策的理论基础。我们要从马克思主义“老祖宗”这里找到党的群众路线的理论源头和逻辑起点,从本源上科学认识人民群众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主体地位和作用,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弄明白群众路线对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科学继承和与时俱进,从根本上解决好为什么必须高度重视人民群众的问题。

第二,群众路线是对我国传统民本思想的科学传承和弘扬光大。

民本思想是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优良传统,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宝库中的重要思想资源。其基本内涵概括起来就是:民众是国家之根本和基础,只有安众养民、培根固本,才能治国宁邦、长治久安。

民本思想发端于商周时代,“民惟邦本,本固邦宁”突出体现了这一时代政治生活中的原始民主色彩。最早的民本思想在《尚书》里已有丰富的记载,如“民可近,不可下。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它是民本思想的基本原理,也是民主思想的基本原理。在孔子而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也包括“勿施于民”,这一原则无形中彰示着民本精神,对君权形成了约束。孟子的民本思想最著名也是最为后世称道的是民贵君轻之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并认为土地、人民、政事是国之三宝。将人民置于国家和个人之上,可见其仁政学说的核心“民本”。先秦后期的儒家泰斗荀子说“:天之生民,非为君也。天之立君,以为民也。”这一言论集中体现了儒家民本主义精神并为批评君主专制之弊端提供了理论。荀子还以“民水君舟”论对其“民本论”作了进一步的阐释:“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这个论断深刻揭示了民众的基础性地位和重要作用。春秋早期政治家管仲认为,富以养民是治国为政者的首要任务。在秦汉以后的整个封建社会,民本思想一直是重要的官方意识。封建统治者把民众视为邦国之本,这是基于期望封建国家长治久安的政治需要。北宋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就提出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理想。先秦孔孟荀之后民本思想发展的另一次高峰是在明末清初。其中以黄宗羲最具代表性,提出了“天下为主,君为客”的观点,所著《明夷待访录》是中国思想史中唯一阐释民本思想的专著。近人郑观应提出执政者应当把自己看作民众的仆役,谭嗣同明确提出,“民本君末”、“先有民而后有君”、“君者,为民办事者也”。在近代,民本思想被进步人士注入新的理论内容,与西方“民主”相嫁接,成为推动中国社会进步的重要思想武器。

民本思想虽然在封建社会没有实现的条件,但它对中国历史的发展还是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它不仅哺育了一大批关心民众疾苦的思想家、文学家和政治家,而且在我国社会从传统走向现代的转型过程中发挥了积极作用。我们党的群众路线,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正是对其历史借鉴作用和道德价值的积极传承和发扬光大。因此,我们还应系统学习了解我国传统优秀文化中的民本思想,并从中汲取坚持和贯彻党的群众路线的有益成分和精神力量。

第三,群众路线是我们党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的经验结晶和制胜法宝。

由于当时历史条件限制,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们没有明确提出群众路线的科学概念。群众路线是我们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长期实践中探索、创立和发展起来的,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伟大创造,也是被实践所证明了的一大制胜法宝。

我们党从诞生之日起,就坚持了一条走群众路线的方针。1921年《中国共产党宣言》明确提出,要让“劳动群众”的势力“发展和团聚”起来,创造一个新的社会。这可以看作是党的群众路线的萌芽。1922年7月召开的党的二大通过的《组织章程决议案》就指出:“党的一切运动都必须深入到广大的群众里面去。”1928年11月,李立三同志根据党的六大精神在同浙江地区负责人谈话时指出,在总的争取群众路线之下,需要尽最大的努力到下层群众中去。这是我们党的领导人首次使用“群众路线”这一概念。1929年9月,周恩来同志主持起草的《中共中央给红军第四军前委的指示信》(即“九月来信”)不仅使用了“群众路线”的概念,而且赋予比较明确的含义,已包含了群众路线的一些基本思想。1929年12月,毛泽东在著名的古田会议决议中指出:党的工作要“在党的讨论和决议之后,再经过群众路线去执行。”

抗日战争时期,党的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开始不断完善和成熟。1943年6月,毛泽东在为中央起草的《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一文中,从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高度,对党的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进行了精辟概括,毛泽东指出:“在我党的一切实际工作中,凡属正确的领导,必须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就是说,将群众的意见(分散的无系统的意见)集中起来(经过研究,化为集中的系统的意见),又到群众中去做宣传解释,化为群众的意见,使群众坚持下去,见之于行动,并在群众行动中考验这些意见是否正确。然后再从群众中集中起来,再到群众中坚持下去。如此无限循环,一次比一次地更正确、更生动、更丰富。这就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一文中还进一步阐述了党的群众路线的核心内容,他指出:“我们共产党人区别于其他政党的又一个显著的标志,就是和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取得最密切的联系。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出发;向人民负责和向党的领导机关负责的一致性;这些就是我们的出发点。”毛泽东还从我们党的根本性质和宗旨出发,提出把“和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取得最密切的联系”作为党的三大优良作风之一,这就使我们党对群众路线的认识进一步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1945年5月,刘少奇同志在党的七大上作的修改党章的报告将群众路线提到了党的根本的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高度,进一步阐明了党的群众路线的具体内涵,他指出:群众路线“就是要使我们党与人民群众建立正确关系的路线,”“就是我们党的领导骨干和党内党外广大群众密切结合的路线,就是从群众中来又到群众中去的路线,就是指导方法上的一般号召与个别指导相结合的路线。”他还详细地阐述了为贯彻群众路线必须坚持的几个群众观点,即:一切为了人民群众的观点,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的观点,相信群众自己解放自己的观点,向人民群众学习的观点。党的七大通过的新党章,第一次明确规定了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和基本要求。

新中国成立以后,我们党根据执政党面临的新形势和新任务,对群众路线又作了新的丰富和发展。1956年9月,在中共八大上,邓小平在《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中,对党的群众路线作了新的概括,系统阐述了党的群众路线两个方面的意义:一是人民群众必须自己解放自己,党的全部任务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党必须密切联系群众和依靠群众,每一个党员必须养成为人民服务,向人民群众负责,遇事同群众商量,和群众同甘共苦的工作作风;二是党的领导工作能否保持正确,决定于它能否采取“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党必须根据群众的实践来检验自己的工作。1964年,毛泽东在谈到学习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辩证法问题时,再次阐述了党的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同时还论述了群众路线同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一致性。

改革开放以来,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对群众路线进行了开创性继承和发展。邓小平指出:“群众路线和实事求是这两条是最根本的东西,”“群众路线和实事求是特别重要。”邓小平把“三个有利于”作为衡量各方面工作成败的标准,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我们党制定各项方针政策的出发点和归宿。1981年6月,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的三个基本方面之一的群众路线进行了高度概括,形成了至今一直在使用的党对群众路线的权威规范表述。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在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明确提出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重要理念,尤其是把“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核心内容,这是对党的群众路线的进一步丰富和发展。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明确提出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强调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等重要思想,把“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作为保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政党先进性的根本点,作为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重要任务。党的十八大以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党的群众路线有了新的阐发和论述,把党的群众路线视为“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为党的群众路线的丰富和发展增添了新思想、新观点、新内容。

重温和回顾党的历史,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有一条精神主线始终如一、一以贯之地贯穿其中,那就是始终都是围绕人民创造历史这条红线来推进和展开的。90多年的历史反复证明,我们党正是靠群众路线起家、靠群众路线发展壮大、靠群众路线走到今天,无论是革命、建设时期,还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党的群众工作都发挥了“桥梁”、“纽带”作用以及其他工作不可替代的基础保证作用。站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新起点,我们共产党人应当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清醒地认识到坚持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极端重要意义。

第四,群众路线是我们党实现长治久安的根本保障和坚强基石。

苏共拥有20万党员时夺取了政权,拥有200万党员时打败了希特勒,而到拥有近2000万党员时却失去了政权,其中的教训十分沉痛。苏联解体,东欧剧变虽然其原因很多,但根本原因之一是党群之间、干群之间“离心离德”和“人心相悖”。国际共运史特别是苏共的历史告诉我们,无产阶级政党夺取政权、巩固政权,靠的是为人民谋解放、谋利益,赢得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丧失政权、失去执政地位,最致命的在于严重脱离群众,被人民所抛弃。邓小平说过:“东欧的事情对我们来说并不感到意外,迟早要出现的。东欧的问题首先出在内部。”江泽民同志谈到20世纪90年代前苏联和东欧一些国家长期执政的共产党丧失政权的教训时作过这样的总结:“一个政权也好,一个政党也好,其前途与命运最终取决于人心向背,不能赢得最广大群众的支持,就必然垮台。”我们党始终视脱离群众为执政后的最大危险,在各个不同历史时期,我们党为巩固自己的执政地位进行了不懈探索和努力,形成了一整套有效的方针政策,从根本上解除了党偏离群众路线的方向性危险。如我们党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深入推动科学发展观,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和执政能力建设,等等。所有这些,都在不同领域、不同层面夯实着党执政基础。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党要保持长期执政地位,必须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不断拓展和巩固执政基础。因此,我们还要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生命线”、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事业线”、密切与群众血肉联系的“感情线”的高度来深刻认识和理解群众路线的重大现实意义。

第五,群众路线是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本质属性和内在要求。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性质、地位和作用,决定了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对于人大工作有着特定的内涵和特殊的意义。从人民代表大会的性质来说,它是我国的政体,即政权组织形式,是国家的根本政治制度,是我国国家政权的本质——人民性的集中体现和反映,从根本层面上体现着国家的性质,反映着我国的国体,即: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地位和作用来说,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途径和最高实现形式,是我们党在国家政权中充分发扬民主、贯彻群众路线的最好实现形式。这种性质、地位和作用清楚地表明,人大及其常委会作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直接执行者,由人民选举产生,受人民委托行使国家权力,其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也在人民;只有紧紧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才能保持国家权力机关应有的人民性和人大工作旺盛的生命力。这就从客观上要求我们必须自觉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牢固树立群众立场,坚决执行群众路线,始终坚持把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作为人大工作的准则,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人大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贯穿到人大行权履职的各项工作中,牢固树立政治观念、大局观念、群众观念和法治观念,始终做到坚持党的领导毫不动摇、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毫不动摇、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毫不动摇,切实增强党的理论、制度和道路自信,更加自觉地服从服务于党的领导,更加积极地履行好法定职责,更加扎实地做好各项工作。

(本文系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党组副书记陆武成同志2013年8月9日在省人大常委会党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学习交流会上的发言和2013年8月12日在省人大常委会机关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推进会上的辅导报告)

第三篇:认识群众路线

认识群众路线,践行于财务工作中

回顾我们党在战争年代能够取得胜利,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坚持了党的群众路线。群众路线是我们党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一个显著标志。历史证明,坚持走群众路线,使中国共产党和人民紧密联系在一起,赢得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鼎立支持和坚决拥护,而正是这种血肉联系和鼎立支持,使我们党获得了无穷的发展力量,并最终带领全国人民推翻三座大山,夺取中国革命胜利,成为中国执政党。我们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始终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是我们党无往不胜的根本。

曾经强大的苏联因何会倒下,根本原因就在于苏共的执政方针严重脱离群众,在人民群众基本生活所需都无法满足的情况下,却不惜耗费大量人力物力扩张军备与欧美进行军备竞赛,苏共内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盛行,貌似强大的苏共因为失去群众支持和信任,如同没有根基的大厦,轰然倒塌。苏共的惨败教训告诉我们,一个政党,一个政权,其前途和命运最终取决于人心向背。不管时代怎么变革,经济如何发展,但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民本理念不能丢,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不能变。如果我们脱离群众、失去人民的拥护和支持,我们就丢掉了执政的土壤、丧失了执政的根基,最终也会走向失败。我们要以史为鉴。

然而,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物资财富的丰富、办公条件的改善、执政环境的优化,一些党员干部的党性意识、群众意识却逐渐淡薄,角色发生错位,由“公仆”变为“主人”,自认为可以主宰群众、支配群众、代表群众,从根本上脱离群众;有的党员干部看不起群众,认为群众无知、野蛮、不讲理,害怕接触群众、对话群众,从心理上拒绝群众;有的党员干部不关心群众,对群众反映的问题漠不关心、高高挂起、久拖不办,从感情上伤害群众;有的党员干部不了解民情、不讲究方法,简单粗暴、一干了之,从行动上打击群众;有的党员干部以自我为中心,对个人名利斤斤计较,理想信念动摇,甚至跌入腐败的泥坑,从利益上损害群众。这种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我们中的一些干部背离了群众路线,没有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政绩观、群众观。

当前,我国社会正处于转型期、矛盾多发期,群众工作头绪多、任务重,面对复杂的形势,党中央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十分及时、相当关键,充分体现了政治眼光、群众情怀、忧患意识。每个党员都是党的一分子,都代表了党的形象,群众看共产党好不好,首先从身边的党员干部身上看起。因此,我们理应积极参加这次教育实践活动,按照习总书记提出的全党“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要求,认真自我反省、自我教育、自我促进。

结合工作实际,我们财务人员应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反思,落实好群众路线。

一、学习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总书记说过:“只有加强学习,才能增强工作的科学性、预见性、主动性„„避免陷入少知而迷、不知而盲、无知而乱的困境,才能克服本领不足、本领恐慌、本领落后的问题。”作为一名财务工作者,我们要分析新时期所面临的新形势和新问题,有针对性的学习新的财经政策、法规,提高依法理财的水平和能力,争当本职岗位的行家里手。同时,还要加强学习机构编制业务,找准工作重点和服务方向,才能更好地发挥后勤保障作用。我们不能以忙于事务为借口,忽略学习或放松学习。要沉下心来,多学习、多讨论、多研究,才能更好地掌握知识和运用知识。

二、服务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财务工作既是一项专业工作,也是一项服务工作。对内,全办人员以及市县编办都是我们的服务对象,维护好集体的利益,用好纳税人的每一分钱,将资金节约用到刀刃上,用在支援欠发达地区编办的发展上,是我们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对外,财政、审计、税务、公医办、公积金管理中心等部门单位就是我们的服务对象,我们只有按规定按要求提供资料、提交申请以及做好配合、沟通、协调等工作,才能争取外单位的支持、理解和帮助,才能更好地服务于机构编制事业的发展。所以,提升自身能力非常必要和重要。服务能力提升,不是纸上写写、嘴上说说、墙上挂挂的空洞理论,而是要贯彻落实于具体工作中的实践。我们只有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将群众路线落实到实际工作中,才能真正提升我们的服务能力和水平。

三、廉政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是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任务,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立健全防腐体系的必然

要求。加强财务人员廉政工作是从源头上治理腐败的有效措施,必须持之以恒,落到实处。财务工作与钱、财、物紧密相联,这就要求财务人员在职业活动中必须廉洁自律、奉公守法、公私分明,以国家、集体的利益重于一切为最高原则;保持和发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优良作风;在思想上筑起拒腐防变的坚不可摧的壁垒,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经受住各种考验。而且,我们需要打造“制度笼子”,通过加强制度化建设制止奢侈浪费,将各种涉及资金、资产的管理行为规范起来,通过制度管人、管事、管物,建立起不敢贪、不会贪、不能贪的长效机制,落实“八项规定”,严控“三公”经费。严格财政资金管理,充分发挥财政资金效益,向群众、向社会交上满意的答卷。

第四篇:对党的群众路线认识理解

对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理解

训练科成珠山

一要带头参加理论学习。党的建设,思想为先。党员领导干部要带头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学习,带头参加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切实把理论学习成效转化为坚定的政治立场和牢固的群众观念,转化为昂扬的精神状态和为兵服务的自觉行动。二要带头查摆存在问题。查摆问题的过程,就是个人以极大的勇气对自己理性的再认识、再完善的过程。各级领导干部要以坚强的党性原则搞好问题查摆,既要虚心听取群众意见,更要注重自我画像反思,切实体现认识高度、党性深度和作风实度。三要带头抓好整改落实。坚持边学边改、边查边改,对查摆出来的突出问题要抓紧解决,及时通报和反馈结果;对一时解决不了或需要一个过程解决的,要明确时限标准,跟踪督导落实;对影响制约部队建设科学发展的深层次问题,要注意从政策制度上研究对策办法。四要带头服务基层官兵。坚持盯着基层,带着问题走基层,与官兵面对面的交流和沟通,多到基层一线去了解群众的处境,急他们之所急、帮他们之所需、办他们之所盼、解他们之所忧,对容易出现反复的难题,坚持常想常抓,切实把事关群众利益的事做好、做细、做实。

第五篇:我对建筑认识

我对建筑的认识

真武阁是一座布局精巧,技术高超,风格独特的木构建筑物,显现出中华古时代文明,今天,我就给你们介绍一下真武阁的壮丽奇观吧!

真武阁曾有一个传说......古时候,人们还处于迷信当中,他们住的地方也非常的干燥,稍微不留神,就会引起火灾,造成严重的损失.由于起火多次,他们就开始怀疑是上天的火神与他们过不去.于是就修筑了真武阁赈

灾.......真武阁就这样建成了,至今保留容县.

真武阁始建于明万历元年,(也就是1573年).阁楼下有一座石台,它被人们称为”古经略台”.阁楼平面为矩行,一共高三层.真武阁既是周围区域观赏对象,也是人们旅游最佳选择的风水宝地.

如果你登上阁楼极目远眺,整个城市便尽收眼底,还可以望见东南远处的都桥山和绣江景色,真不愧是有一种”上天入地”般的感觉.

真武阁的第二,第三层比最底层(第一层)收小了很多,三重屋檐出挑深远而楼层特别低,比一般的阁楼的出檐节奏更快,会有一种强烈的韵律感以及动势,使得它在人们眼中不像是一做三层的建筑物,为而更像一座雄伟的单层建筑有的三重屋檐特色.但是它又与一般重叠屋檐建筑物更为较小,更为从容了,而且层次特别鲜明.

它的屋坡舒缓流畅,角翘简洁,增加了真武阁舒展大度的气概,非常清新飘逸,而且充分表现了中国建筑的屋顶美丽的佳作.真武阁不以浓丽华贵而取胜,而是以轻灵素雅的见长;灰黑色的铁黎木不加任何快乐阅读网油漆的典雅装饰;屋面为小青瓦镶上的绿脊,色调极清雅柔和而取胜的.

在二楼的四根内柱,柱脚空悬空,离开楼面二到三厘米,更为奇特的是全阁柱脚不落地,而是搁在一个方形的沙盘上,这充分表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建筑技术上有着卓越的才能!

400多年来真武阁经理了多次地震与暴风雨的袭击,仍然岿然不动,安然无恙.真武阁在木头结构中,主要依靠一种杠杆来维持一座像建筑的平衡,是从来没有见过的.

真武阁还表现了中国人民的知识,科学,精神上的完美结合.

怎么样?听了我的介绍之后,是不是也想去看一下”久经风雨不知寒”的真武阁?

下载我对群众路线的认识word格式文档
下载我对群众路线的认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我对材料的认识

    我对材料的认识 材料科学与工程的定义是:研究有关金属、无机非金属、有机高分子等材料的组成/结构、测试/表征、制备/合成、性能/应用四要素及其关系的科学技术与应用。 材料......

    浅谈我对美的认识

    浅谈我对美的认识 摘要:对于美,每个人的理解定义都不一样,每个人诠释的没都不一样。我谈谈我对美的认识,我从建筑、绘画、雕刻等三个方面来谈谈我自己对于美的理解,从建筑的建筑......

    我对美的认识

    我对美的理解 何为美呢?美无处不在,秀丽的山川是美,无限的草原是美,奔腾的河流是美,辽阔的海洋是美,在大自然的怀抱里,在社会生活的领域中,在文学艺术的殿堂内,到处都有美的存在,到处......

    谈谈对党的群众路线内涵的认识

    谈谈对党的群众路线内涵的认识 马克思主义学院 李占才 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对于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牢固树立宗旨意识和马克......

    我对人民代表大会的认识(定稿)

    我对人民代表大会的认识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组织形式,是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由选民直接或间接选举代表组......

    我对篮球的认识

    我对篮球的认识 篮球运动起源于美国。最初是开展于冬季和雨季的室内游戏。始于1891年12月21日美国马萨诸塞州斯普林菲尔德基督教青年会训练学校体育教师奈史密斯在体育馆......

    我对足球的一些认识

    足球技战术结课论文 题目:关于中国足球的一些看法 专业:公共事业管理 姓名:暴占海 学号:101208201 关于中国足球的一些看法 还记得第一次对足球产生直接认识是2002年,那时候中......

    我对中国画的认识

    我对中国画的认识 班级:建筑092 姓名:胡晔 学号:24 我对中国画的认识 -----胡晔 中国画是中华民族传统的绘画,它扎根于中华民族浓厚的土壤之中,历经数千年文化积累、发展,已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