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美术的起源》读书笔记
《美术的起源》读书笔记
我国的古代的美术教育,在普通学校的教育中始终没能占一席之地。宫廷画家和在野的文人士大夫画家习画大都临摹入手,选择优秀的临本进行临摹,掌握笔法、墨法、并通过师傅带徒弟的方式进行。北宋设立画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家美术学院,在招收制度、课程设置等方面都已趋于完善,在中国美术教育史上具有不可磨灭的地位。明代中叶以后,随着版画得到空前发展,画家传授画法的“画谱”大量出现,成为我国古代习画的教材。
在近代美术教育中,我国中小学美术教育户肇始于清朝末年。在近现代的历史发展中,虽然,我国的教育经历了战火、天灾、人祸,经历了无数曲折和挫折,但一些美术教育先驱者们,在维护和弘扬民族传统的基础上,吸收和借鉴国外的美术教育经验,把西方美术中的色彩学、透视学、解剖学,设色、明暗等画法;以及设计、工艺制作中的一些新的理念引进了中小学美术教育之中,不断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美术教育体系,经过几代人不懈努力,普及了美术教育。
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中国大陆推行了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改革开放政策,短短的20多年间,大陆的经济有了长足的发展,社会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令世界瞠目。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大陆的中小学美术教育也取得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这20多年的时间里,中国的中小学美术教育经历了恢复与建设、发展与提高这样两个时期。
一、管理系统的健全与完善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建立的一些组织和机构,形成了信息传播和反馈的完整系统。环环相连的各级艺术教育组织,在传达贯彻上级精神、反映基层艺术教育情况、组织开展教研活动、总结交流教学经验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二、教学大纲的制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国家教育部曾在1956年5月颁发中小学图画教学大纲,这是我国建国以后的第一个图画教学大纲。1976年6月,国家教育部又颁发了建国后的第二个美术教学大纲《全日制十年制学校中小学美术教学大纲(试行草案)》。1985年,国家教委又一次组织人员起草《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中、小学美术教学大纲》。1988年11月,国家教委颁发了《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教学大纲(初审稿)》初中美术教学大纲的目的任务是:通过美术教学,向学生传授美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增强爱国主义精神,陶冶高尚的情操,培养良好的品德、意志;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想像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
三、美术教材的编写
在教材编写方面有所突破:(1)在学生的学习方式上有所突破;(2)在改变以学科为中心组织学习内容方面有所突破;(3)在目标层次和课程多样性方面有所突破;(4)在评价方法上有所突破;(5)在研究成果向实验现实的转换方面有所突破。
一、高中设立了美术欣赏课,艺术教学体系逐步建立
中等专业学校和职业学校普遍开设了艺术教育课程。高等院校开设的艺术课程门类多达数十门,其中内容涉及音乐、美术、戏剧、舞蹈、影视、书法、摄影、美学、文艺理论等方面。高中艺术欣赏课的开设与普通高等学校艺术教育的发展,为学校艺术教育教学体系的逐步建立和完善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学校艺术课开课率大幅度提高,教学改革不断深入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教学思想的进一步端正和教学观念的不断更新,学校
艺术教育逐步确立了面向全体学生,着重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开发学生的创造力的想像力,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目标。美术课加大了工艺设计教学课的比例,加强了美术欣赏课的教学;普通高等院校的艺术课程注重提高大学生的审美情趣、文化品位和人文素养。这些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人文精神的陶冶和艺术兴趣的培养,淡化了单纯知识传播和技能训练,充实了艺术文化教育的内容,强调学生主动参与体验。通过这些改革,使艺术课教学质量明显提高。与此同时,艺术教育科研有了一定的发展。
三、加强美术师资的培养和建设
20世纪90年代后,各级政府和学校把中小学专任教师学历达标率当作衡量教师队伍水平的基本指标之一。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艺术教师队伍建设发展很快,艺术教师的素质不断提高。
在20世纪对美术教育的挑战
一、中小学美术教育的问题、美术学科目标表述不够明确、内容领域划分标准不统一、教学方法尚欠多样,教学缺少衔接
二、中小学美术教育的中外比较与分析、是否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学习领域如何划分、引导与传授如何协调
三、拓展视野
新世纪中国美术教育的展望,美术教育思想的确立,对外开放与保持中国文化特点,可持续发展的美术教育,综合艺术与综合艺术课程,大众参与艺术活动的趋势
一、美术教育途径的拓展,学校美术教育倍受重视,社会美术教育前景文明,家庭美术教育丰富多样
读了这本书,感悟很深,对美术的起源有了新的认识,对认识美术的发展有了深刻的理解,对美术教学有了非常好的作用。
第二篇:家庭的起源(读书笔记)
这篇文章,从史前文化阶段开始,探索人类文明发展的源流。从蒙昧时代到野蛮时代,从野蛮时代到文明时代,时代变迁的动力何在?时代变迁的形式何在?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变迁?都是作者探讨的主要话题。生产力的进步和经济生活状况的好转可以看作时代变迁的主要动力。家庭形式的变化、亲属制度的变化、氏族的形成与制度规则和国家的形成,都是经济作用的结果。经济上的变革,促进人类生活方式的变革,促进人类文明的进步。最终社会的瓦解,管理上的民主,社会中的博爱,权力的平等,普及的教育,以财富为唯一的最终目的的历程的终结,也需要社会生产力高度发达和社会物质极度丰富。
其中家庭形式和亲属制度,特别是群婚制度对人们的冲击比较大。按照现在人的观点,群婚制度是根本不能接受的。为什么在蒙昧时代能够被群体所接受呢?这里面是否说明了,人类源于动物,但是脱离不了动物特性,在个性上也是这样。如果不是生产力低下,人类应该和动物一样,不会屈服于任何压力之下,因为动物本性就是自私自利,人源于动物,所以人的特性就是自私自利,不会因为社会文明的进步而消失。
而且,不同的家庭形式对应着不同的亲属制度。正如摩尔根所说:“家庭是一个能动的要素;它从来不是静止不动的,而是随着社会从较低阶段向较高阶段的发展,从较低的形式进到较高的形式。反之,亲属制度却是被动的:它只是把家庭经过一个长久时期所发生的进步记录下来,并且只是在家庭已经根本变化了的时候,它才发生根本的变化”。摩尔根认为,存在过一种原始的状态,那时部落内部盛行毫无限制的性关系。这就是原始社会阶段的群婚制。
从杂乱的性关系的原始状态中,发展了四种家庭形式,即血缘家庭、普那路亚家庭、对偶制家庭和专偶制家庭。血缘家庭排除了父母和子女之间相互的性关系;普那路亚家庭则排除了姊妹和兄弟之间相互的性关系。氏族制度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都是从普那路亚家庭中直接发生的。由于群婚制度的限制,谁是某一个孩子的父亲是不确定的,但谁是孩子的母亲则是确定的。这方面的因素是母系社会产生的一个重要因素。“某种或长或短时期内的成对配偶制,在群婚制度下,或者更早的时候,就已经发生了:一个男子在许多妻子中有一个主妻(还不能称为爱妻),而他对于这个女子来说是她的许多丈夫中的最主要的丈夫”。在这个阶段上,一个男子和一个女子共同生活。不过,多妻和偶尔的通奸则仍然是男子的权利。在这个阶段,氏族财产开始增加,财产继承权也在发生变化。随着财富的增加,财富一方面使丈夫在家庭中占据比妻子更重要的地位;另一方面,又产生了利用这个增强了的地位来废除传统的继承制度使之有利于子女的原动力。然而,当世系还是母权制度时,这是不可能的。因此,必须废除母权制度。“母权制的被推翻,乃是女性的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失败”。专偶制家庭是建立在丈夫的统治之上,它的目的就是生育有确凿无疑的生父的子女,来确认子女将来的财产继承权。专偶制是不以自然条件为基础,而以经济条件为基础,即以私有制对原始的自然生产的公有制的胜利为基础的第一个家庭形式。
群婚制是与蒙昧时代相适应的,对偶制是与野蛮时代相适应的,以通奸和卖淫为补充的专偶制是与文明时代相适应的。在野蛮时代高级阶段,在对偶婚制和专偶制之间,插入了男子对女奴隶的统治和多妻制。三种家庭形式所表现的进步,特征都在于妇女越来越被剥夺了群婚的性的自由,而男性则没有被剥夺。三种家庭形式的产生,都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结果,使社会进步的必然结果。特别地,专偶制的产生是由于大量财富集中于男子之手,而且财富的传承必须传给男子的子女,因此,就需要“妻子方面的专偶制”,以确定子女是男子所有。在作者看来家庭的形成,私有制的产生,国家的起源,都与社会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社会制度的变化是经济发展的结果。生产力发展和随之引发的经济发展,都是引发社会各种因素变化的根本原因。马克思主义者所倡导的社会,也需要社会生产力作为基础保障。
第三篇:欧洲文化的起源读书笔记
《欧洲文化的起源》读书笔记
世承班王丽婷
我最近在拜读《欧洲文化的起源》,一本充满智慧与历史文化底蕴的书籍。可能是因为这本书出版的年代太过久远了,泛黄的书页,生锈的书钉,却给了一份与众不同的读书感觉。细细品味,仿佛在翻一份老黄历,内容真实而吸引人,总是给予我新的知识与见解。对于这本书,我最感兴趣的莫过于传说与事实这一部分里面的神话了。其实这学期我在上外国文学史的时候就特别对古希腊罗马的神话故事特别感兴趣,而《欧洲文化的起源》这本书正好凤毛麟角般的涉及到一点,简直就是无巧不成书。
美丽的古希腊神话是人类童年时期神奇的梦。这里有神的故事和英雄传说。在神的故事里,有着一个庞大的神的谱系,这些住在奥林匹斯山上的众神,并不像那群东方之神一样忧患重重、忍辱负重,而是打打闹闹地过着人一样的世俗生活。如天父宙斯就经常下界追逐引诱凡间女子,而他的妻子赫拉则如同一个妒忌心极强的女人一样迫害她的情敌。正是因为幻想与人性的融合,才使得这些神话故事拥有无穷魅力。在英雄传说中,则大多是英雄们为民除害的故事,有赫剌克勒斯的十二大功的故事,伊阿宋取金羊毛的故事,珀尔修斯取女妖头颅的故事,忒修斯杀死食人牛的故事,奥德修斯漂泊的故事等。在这神话的遐想中,古希腊人寄寓了自己的智慧、理想、情感、愿望。虽然,神话是先民们通过想象对自然和社会的解释,但也真实地表现了他们的思想感情和精神世界,因而它的天真浪漫,它的活泼乐观,它的纯真质朴,都成为人类童年时期自由天性的真实写照。童年,有粗野的儿童,也有早熟的儿童,而马克思却说“希腊人是正常的儿童”,他们想哭就哭,想笑就笑,自由自在,无拘无束。今天,当人性的童贞逐渐为成年的理性所取代的时候,这时你却可以从古希腊神话中找回那份童年的纯洁无暇。这便是古希腊神话所显示出的“永久的魅力”。
同时古希腊神话是一部以神话方式记载的人类历史。古希腊神话中有的传说,可以看成是用象征文化方式记录的人类发展简史。比如,英雄传说中,海格立斯曾作了十二件大功,他杀死了九头水蛇。那么据意大利历史学家维柯考证,这实际是代表了人类所走过的文明历程。涅墨亚雄狮是大森林的象征,九头水蛇是沼泽地的象征,实际是表明了人类用自己的劳动,征服大森林,迈进农业文明的历史进程。又如,提修斯杀了米诺托牛,则是曲折地反映了雅典王子提修斯冒险到克里特岛获取航海术这段历史。又如,著名的三美神金苹果之争,其实是关于土地平等权益的一场争端。由此引发的特洛伊战争则是古希腊为拓展生存空间,谋求海外制高点的一段挑战自然的历史。人们考证了这一历史事件的时间大致在公元前
1250年。19世纪英国的伊文思博士成功地发掘到了阿伽门农王宫,佐证了神话传说的许多观念,神话终于获得了历史学家的认可,成为不可多得的人类精神觉醒历程的活化石,成为研究心理史学的素材。
所以说古希腊文化是欧洲文明的起源。它在广大爱琴海的怀抱中诞生,如同蔚蓝色海洋中的一颗明珠,在包括荷马在内的众多诗人的修改创造下,在古代游吟诗人的竖琴的伴奏中,来自各地的英雄传说逐渐汇聚在一起,凝聚糅合了艺术的美感,最终汇集成了雄伟的史诗,代代相传。而出于罗马人对希腊璀璨绚烂的文化的崇拜,罗马文化也深受希腊文化的影响。罗马诗人常常取材于希腊神话,给后世研究希腊罗马神话提供了丰富的资料和参证。不论是希腊神话还是罗马神话,都在欧洲文化史上打上了深深的烙印,对欧洲文艺及人文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古希腊神话不仅仅是文学殿堂中的一枚明珠而已。它是爱琴海上的一座翠绿小岛,在这里,欧罗巴从公牛背上悠悠转醒;在这里,欧洲大陆的文化悄悄滋生繁衍;在这里,无数的神的子民在爱琴海的摇篮中成长,从海港启航驶向未知的冒险征途,探求自然,找寻自我。
第四篇:美术读书笔记
《中国古代美术》读书笔记
我国的古代的美术教育,在普通学校的教育中始终没能占一席之地。宫廷画家和在野的文人士大夫画家习画大都临摹入手,选择优秀的临本进行临摹,掌握笔法、墨法、并通过师傅带徒弟的方式进行。北宋设立画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家美术学院,在招收制度、课程设置等方面都已趋于完善,在中国美术教育史上具有不可磨灭的地位。明代中叶以后,随着版画得到空前发展,画家传授画法的“画谱”大量出现,成为我国古代习画的教材。在近代美术教育中,我国中小学美术教育户肇始于清朝末年。在近现代的历史发展中,虽然,我国的教育经历了战火、天灾、人祸,经历了无数曲折和挫折,但一些美术教育先驱者们,在维护和弘扬民族传统的基础上,吸收和借鉴国外的美术教育经验,把西方美术中的色彩学、透视学、解剖学,设色、明暗等画法;以及设计、工艺制作中的一些新的理念引进了中小学美术教育之中,不断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美术教育体系,经过几代人不懈努力,普及了美术教育。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中国大陆推行了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改革开放政策,短短的20多年间,大陆的经济有了长足的发展,社会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令世界瞠目。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大陆的中小学美术教育也取得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这20多年的时间里,中国的中小学美术教育经历了恢复与建设、发展与提高这样两个时期。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建立的一些组织和机构,形成了信息传播和反馈的完整系统。环环相连的各级艺术教育组织,在传达贯彻上级精神、反映基层艺术教育情况、组织开展教研活动、总结交流教学经验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国家教育部曾在1956年5月颁发中小学图画教学大纲,这是我国建国以后的第一个图画教学大纲。1988年11月,国家教委颁发了《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教学大纲(初审稿)》初中美术教学大纲的目的任务是:通过美术教学,向学生传授美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增强爱国主义精神,陶冶高尚的情操,培养良好的品德、意志;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想像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在教材编写方面有所突破:(1)在学生的学习方式上有所突破;(2)在改变以学科为中心组织学习内容方面有所突破;
(3)在目标层次和课程多样性方面有所突破;(4)在评价方法上有所突破;(5)在研究成果向实验现实的转换方面有所突破。中等专业学校和职业学校普遍开设了艺术教育课程。高等院校开设的艺术课程门类多达数十门,其中内容涉及音乐、美术、戏剧、舞蹈、影视、书法、摄影、美学、文艺理论等方面。高中艺术欣赏课的开设与普通高等学校艺术教育的发展,为学校艺术教育教学体系的逐步建立和完善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教学思想的进一步端正和教学观念的不断更新,学校艺术教育逐步确立了面向全体学生,着重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开发学生的创造力的想像力,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目标。美术课
加大了工艺设计教学课的比例,加强了美术欣赏课的教学;普通高等院校的艺术课程注重提高大学生的审美情趣、文化品位和人文素养。这些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人文精神的陶冶和艺术兴趣的培养,淡化了单纯知识传播和技能训练,充实了艺术文化教育的内容,强调学生主动参与体验。通过这些改革,使艺术课教学质量明显提高。与此同时,艺术教育科研有了一定的发展。20世纪90年代后,各级政府和学校把中小学专任教师学历达标率当作衡量教师队伍水平的基本指标之一。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艺术教师队伍建设发展很快,艺术教师的素质不断提高。
新世纪中国美术教育的展望,美术教育思想的确立,对外开放与保持中国文化特点,可持续发展的美术教育,综合艺术与综合艺术课程,大众参与艺术活动的趋势。美术教育途径的拓展,学校美术教育倍受重视,社会美术教育前景文明。读了这本书,感悟很深,对美术的起源有了新的认识,对认识美术的发展有了深刻的理解,对美术教学有了非常好的作用。篇二:《中国美术史》读书笔记 《中国美术史》读书笔记
很幸运这个学期选修了美术欣赏这门课程,通过学习使我加深了对美术的认识。为了更好地了解美术,我阅读了《中国美术史》这本书,通过学习与阅读,使我有了很深的感触与心得。
中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文化古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在中国传统美术源远流长,从远古到今留下了丰富的艺术文明。
远古美术的产生是艺术与实用功能的完美的结合,当时人们劳动的工具、生活的工具都是劳动的产物,可以说是来源于劳动的。
殷商时期由于青铜器的产生便进入了奴隶社会,青铜器在商代最为鼎盛,青铜器的用途大致是:乐器、武器、煮饮工具还有是礼器。礼器是青铜器最主要的功能,因为它象征着皇权,所以当时有成语“一言九鼎”等。最著名的有《司母戊大方鼎》其重875公斤,也是我国历史上最重的青铜器。
春秋战国时期属帛画最为著名,当时的绘画主要是引魂升天,作品有《人物龙凤图》、《人物御龙图》。
秦朝最为著名的艺术作品是秦始皇兵马俑,秦始皇兵马俑有步兵,指挥部,浩洗荡荡的显示了秦皇朝的军事力量,其布局严谨,形象逼真,变化中有统一,统一中有变化!
魏晋南北南北朝时期,由于战乱人们的思想没有寄托时刻,印度的佛教从西部进入了中国,于是在后续的文明历史就出现了有关佛教文化的艺术作品:山西大同云岗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甘肃天水麦积山石窟,焞煌莫高窟等。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也出现了很多画家有书书法家,分别是陆探微、张僧繇、顾恺之,王羲之,在绘画方面内容由于玄学的出现有描绘自然风景的,有描绘时空的,有描绘神仙故事的等。在技法上其三杰都做出不同的贡献,尤其是顾恺之首先提出了“传神”的重要性,克服了前代的说教内容的缺点,扩大了题材的多样性。在平列式构图中对人物关系的处理体现了人的情思及精神状态,其画法与画理均体现了现实主义的美学特征。其代表作品有《洛神赋》《烈女传》《史女箴图》。隋唐朝时期出现了第一幅真正意义的山水画展子虞的《游春图》,也出现了吴道子、曹不兴、西域的慰迟已僧等画家。有“吴带当风,曹衣出水”的绘画风
格的出现。在仕女画的画家有张萱周肪,其历史画家有阎立本。
五代十国周文矩,顾宏中等。
宋代时文人画的苗头开始探出苗头,其最著名的有风俗画作品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
元明清时期是文人画发展的最高峰时期,其形式是诗书画印,诗情并茂。中国美术史发展中,国画对于山和水的描绘并不是基于客观真实的。首先它没有光影效果,实际上就提出了画面的客观立体感。其次,没有焦点透视,空间表现依靠主观的散点透视和纯艺术的形式把握。在中国传统绘画教学传统中,临摹是主要手段。《芥子园画谱》便是把各种物体做了最为主观最为抽象的概括,使之程式化和符号化。
关于色,中国画没有应用科学的色彩分析法,讲究主观壅塞,大多数就是单色黑白关系。但是这种黑白关系有着很强的新联诗, “运墨而五色具 ”、“五色”说法不一,或指焦、浓、重、淡、清;或指浓、淡、干、湿、黑;也有加“白”,合称“六彩”的,实际乃指墨色运用上的丰富变化。清代林纾用等量的墨汁,放置在五个碗内分别加以不等量的清水,用以作画来区分浓淡,理解不免机械。
关于标准中国画强调纯艺术的、合乎法则的、生机勃勃的美,而不是所谓逼真的美。“六法者何?一气韵生动是也,二骨法用笔是也,三应物象形是也,四随类赋彩是也,五经营位置是也,六传移模写是也 ”。气韵,原是魏、晋词藻人物的用词,如“风气韵度”、“风韵遒迈”等,指的是人物从姿态、表情中显示出的精神气质,情味和韵致。如说“气韵有发于墨者,有发于笔者 ”,“气关笔力,韵关墨彩 ”。气韵与传神在说明人物形象的精神特质这一根本点上是一致的,气韵则更多的指人物的全体尤其姿致谈吐所传达的内在情性,或者说内在情性的外在化。能够表现出物我为一的生动的气韵,至今也是绘画和整个造型艺术的最高目标之一。我们常常为中国悠久的文明、精湛的艺术感到骄傲。诚然,祖先智慧与经验的结晶,是我们宝贵的财富,但不应该成为艺术创作的禁锢。宋人为躲开唐诗这座高峰的阴影,独辟蹊径——作词;元代文人更抛开诗律与词牌——制曲。循规蹈矩或许不功不过,但久而久之,便会使原本鲜活的艺术僵化。“创”,是艺术领域里永恒的话题。篇三:《 欧洲17世纪美术》读书笔记
《 欧洲17世纪美术》读书笔记
陆亦青
17—18世纪的欧洲美术是美术史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这是一个承前启后的阶段,它上承文艺复兴,下启欧洲的19世纪。17世纪的巴洛克艺术影响了后来的罗可可艺术,影响了19世纪的浪漫主义、印象主义以至20世纪的野兽派和表现派 ;17世纪的学院派古典主义影响了后来的新古典主义和立体派美术等;17世纪的现实主义艺术倾向,对后来的18世纪市民艺术、19世纪的现实主义也都有着明显的影响。17世纪的美术是多元化的,即各种风格流派并存,并互有影响。在这本书中把17世纪的欧洲国家分为三种类型,而在这三种类型的国家中基本流行着三种艺术风格。第一种是天主教势力占统治地位的国家,如意大利、西班牙等国家,在这些国家,受到宗教势力支持的巴洛克风格占上风;第二种类型是君主专制和王权至上的国家,如法国,在这里占上风的是古典主义艺术风格;第三种类型是以商人和市民为主的国家,如荷兰,在这里,封建王权、教会均不占主要地位,流行的是现实主义的市民艺术和卡拉瓦乔主义。
在上述三种类型的国家里,都流行着不同程度的卡拉瓦乔主义。卡拉瓦乔主义就是17世纪的现实主义,是一种倾向和思潮,曾在欧洲各国获得普遍承认和流行。它具有鲜明的 时代气息和民族、民主思想的特色,带有质朴的非官方的特征。卡拉瓦乔主义在17世纪的欧洲影响颇大,只有充分地承认它的存在,才能全面理解17世纪的艺术和17世纪艺术领域的对立和斗争。
与文艺复兴时期相比,17世纪的欧洲美术首先是出现了许多新的民族画派,强调打破和谐,主张真实的自然美。卡拉瓦乔的艺术就是这样。同时,17世纪美术作品中的人物多具有鲜明的社会特色和时代风貌。有时带有明显的社会批判色彩,这和17世纪动荡不安 电动势带有关。进入17世纪,美术作品中的宗教气息更加淡薄。在这一时期,艺术家的队伍开始两极分化,有的成为教会或宫廷的座上客;有的走向基层变为平民,甚至成为贫民窟的破产者,不可避免地促成了艺术思想上的对立,加剧了流派之间的斗争。17世纪美术的体裁和题材大大地丰富和扩大了。17世纪艺术家由于重视观察自然,加深了对描绘形象的研究,更加丰富了艺术的表现手段,特别是对光的运用。
总之,17世纪各派杰出的艺术家都作出了不同的贡献,各有千秋。卡拉瓦乔主义艺术、巴洛克艺术和古典主义艺术构成了17世纪艺术发展的主要内容,但是,这三个流派之间并不是相互孤立的,而是既有区别,也有相互交流与影响。正是由于这种关系,才造成了17世纪欧洲艺术的丰富性和复杂性。
《美术的起源》读书笔记
陆亦青
我国的古代的美术教育,在普通学校的教育中始终没能占一席之地。宫廷画家和在野的文人士大夫画家习画大都临摹入手,选择优秀的临本进行临摹,掌握笔法、墨法、并通过师傅带徒弟的方式进行。北宋设立画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家美术学院,在招收制度、课程设置等方面都已趋于完善,在中国美术教育史上具有不可磨灭的地位。明代中叶以后,随着版画得到空前发展,画家传授画法的“画谱”大量出现,成为我国古代习画的教材。在近代美术教育中,我国中小学美术教育户肇始于清朝末年。在近现代的历史发展中,虽然,我国的教育经历了战火、天灾、人祸,经历了无数曲折和挫折,但一些美术教育先驱者们,在维护和弘扬民族传统的基础上,吸收和借鉴国外的美术教育经验,把西方美术中的色彩学、透视学、解剖学,设色、明暗等画法;以及设计、工艺制作中的一些新的理念引进了中小学美术教育之中,不断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美术教育体系,经过几代人不懈努力,普及了美术教育。
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中国大陆推行了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改革开放政策,短短的20多年间,大陆的经济有了长足的发展,社会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令世界瞠目。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大陆的中小学美术教育也取得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这20多年的时间里,中国的中小学美术教育经历了恢复与建设、发展与提高这样两个时期。
一、管理系统的健全与完善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建立的一些组织和机构,形成了信息传播和反馈的完整系统。环环相连的各级艺术教育组织,在传达贯彻上级精神、反映基层艺术教育情况、组织开展教研活动、总结交流教学经验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二、教学大纲的制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国家教育部曾在1956年5月颁发中小学图画教学大纲,这是我国建国以后的第一个图画教学大纲。1976年6月,国家教育部又颁发了建国后的第二个美术教学大纲《全日制十年制学校中小学美术教学大纲(试行草案)》。1985年,国家教委又一次组织人员起草《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中、小学美术教学大纲》。1988年11月,国家教委颁发了《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教学大纲(初审稿)》初中美术教学大纲的目的任务是:通过美术教学,向学生传授美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增强爱国主义精神,陶冶高尚的情操,培养良好的品德、意志;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想像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
三、美术教材的编写
在教材编写方面有所突破:(1)在学生的学习方式上有所突破;(2)在改变以学科为中心组织学习内容方面有所突破;(3)在目标层次和课程多样性方面有所突破;(4)在评价方法上有所突破;(5)在研究成果向实验现实的转换方面有所突破。
一、高中设立了美术欣赏课,艺术教学体系逐步建立 中等专业学校和职业学校普遍开设了艺术教育课程。高等院校开设的艺术课程门类多达数十门,其中内容涉及音乐、美术、戏剧、舞蹈、影视、书法、摄影、美学、文艺理论等方面。高中艺术欣赏课的开设与普通高等学校艺术教育的发展,为学校艺术教育教学体系的逐步建立和完善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学校艺术课开课率大幅度提高,教学改革不断深入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教学思想的进一步端正和教学观念的不断更新,学校艺术教育逐步确立了面向全体学生,着重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开发学生的创造力的想像力,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目标。美术课加大了工艺设计教学课的比例,加强了美术欣赏课的教学;普通高等院校的艺术课程注重提高大学生的审美情趣、文化品位
和人文素养。这些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人文精神的陶冶和艺术兴趣的培养,淡化了单纯知识传播和技能训练,充实了艺术文化教育的内容,强调学生主动参与体验。通过这些改革,使艺术课教学质量明显提高。与此同时,艺术教育科研有了一定的发展。
三、加强美术师资的培养和建设 20世纪90年代后,各级政府和学校把中小学专任教师学历达标率当作衡量教师队伍水平的基本指标之一。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艺术教师队伍建设发展很快,艺术教师的素质不断提高。
在20世纪对美术教育的挑战
一、中小学美术教育的问题、美术学科目标表述不够明确、内容领域划分标准不统一、教学方法尚欠多样,教学缺少衔接
二、中小学美术教育的中外比较与分析、是否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学习领域如何划分、引导与传授如何协调
三、拓展视野
新世纪中国美术教育的展望,美术教育思想的确立,对外开放与保持中国文化特点,可持续发展的美术教育,综合艺术与综合艺术课程,大众参与艺术活动的趋势
一、美术教育途径的拓展,学校美术教育倍受重视,社会美术教育前景文明,家庭美术教育丰富多样
读了这本书,感悟很深,对美术的起源有了新的认识,对认识美术的发展有了深刻的理解,对美术教学有了非常好的作用。
外国美术史《读书笔记》
陆亦青
一、达;芬奇(意大利画家)
1、他的抱负是发现一切、研究一切、创造一切。
2、达芬奇独特的艺术语言是运用明暗法创造平面形象的立体感。
3、他曾说过:“绘画的最大奇迹,就是使平的画面呈现凹凸感。”
4、他使用圆球体受光变化的原理,首创明暗转移法(也称明暗渐近法),即在形象上由明到暗的过渡是连续的,像烟雾一般,没有截然的分界。《蒙娜丽莎》是这种画法的典范之作。
很奇怪,达;芬奇画中的女人长得都很相似。
二、毕加索(西班牙画家)
1、毕加索考取了马德里费尔南多皇家美术学院。但他更喜欢的是在美术馆和街头吸取艺术营养。2、9岁的毕加索来到巴黎,由于贫穷总生活在社会底层,这时他画了一些穷困潦倒的友人题材的油画,画面充满着一层阴冷的蓝色调。这便是他的“蓝色时期”。3、1904年4月定居巴黎贫民区,过着自由浪漫的生活,这时画了许多流浪艺人生活题材的画,色调出现温暖的粉红色。这便是他的“粉红色时期”。
4、尔后受到塞尚艺术的影响,在塞尚的基础上对绘画结构进行探讨研究,作品显示出几何化倾向,开始将形象分解为各个平面,并重新予以组合,于1907年创造出划时代的作品《阿维尼翁少女》。从此他进入分析立体主义研究和创作时期。不久他又采用拼贴技巧创作,标志着他的分析立体主义的结束,逐渐走向“综合立体主义”。5、32岁以后的毕加索绘画的主要趋势是丰富的造型手段,即空间、色彩与线的运用,它们又使人想起塞尚。从此以后毕加索进入一个又一个不安分的探索时期,他的作品和他的生活一样没有丝毫的统一、连续和稳定。
6、他没有固定的主意,而且花样繁多、激昂或狂躁,可亲可憎,诚挚或装假,让人喜欢又招人讨厌,变化无常不可捉摸,但他永远忠于的是——自由。
7、世界上从来没有一位画家能像毕加索一样以惊人的坦诚之心和天真无邪的创造力,以完全彻底的自由任意重造世界,随心所欲地行使他的威力,他不要规定,不要偏见,什么都不要,又什么都想要去创造。他在艺术历程上没有规律可循,他从自然主义到表现主义,从古典主义到浪漫主义,然后又回到现实主义。从具象到抽象,来来去去,他反对一切束缚和宇宙间所有神圣的看法,只有绝对自由才适合他。
三、保罗;塞尚(法国画家)
1、塞尚16岁入埃克斯中学结识了后来成为大作家的左拉,3年后升入大学法律系,他坚持要学艺术而赴巴黎入苏伊塞学院学画与毕加罗交往。
2、他是南方省份的人,装束简陋,外表难看,满嘴难听的土话,人们认为他没有学画的天才,因此始终未能考上巴黎高等美术学校。
3、他23岁时又重返巴黎苏伊塞学校,在以后的3年里几乎年年送画到官方沙龙,但年年落选。后来在毕沙罗的劝说下参加了1874年第一届印象派画展,他却遭到了比其他印象派画家更多的嘲笑与攻击,说他是个走错路的画家,是一个村愚、低能儿、一只用蠢驴的尾巴作画的人,这一次的失败又使他回到故乡埃克斯。塞尚有一幅画,名字叫《大浴女》,我记得铁凝有一部小说也叫这个名字。
另有一幅画,名字叫《那不勒斯的下午》。一对赤身男女斜卧在床上,均是背影。女人金发披肩,男人黑发。女人将脸触在男人肩上,左手轻扶着男人的脸。正在这时,一个黑人侍
者手托茶点掀帘而入。
塞尚被尊为现代绘画之父。首次将静物看作有生命的生灵。
四、米开朗基罗(意大利)
1、米,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绘画家、雕塑家和建筑师,文艺复兴时期雕塑艺术最高峰的代表。
2、他创造的人物雕像雄伟健壮、气魄宏大,充满了无穷的力量。他的大量作品显示了写实基础上非同寻常的理想加工,成为整个时代的典型象征。
3、他的艺术创作受到很深的人文主义思想和宗教改革运动的影响,常常以现实主义的手法和浪漫主义的幻想,表现当时市民阶层的爱国主义和为自由而斗争的精神面貌。
4、米开朗基罗的艺术不同于达芬奇的充满科学的精神和哲理的思考,而是在艺术作品中倾注了自己满腔悲剧性的激情。这种悲剧性是以宏伟壮丽的形式表现出来的,他所塑造的英雄既是理想的象征又是现实的反应。这些都使他的艺术创作成为西方美术史上一座难以逾越的高峰。
5、在罗伦佐的官邸里,设有一个“柏拉图学院”,学者们聚在一起研究学问,他们在罗伦佐的支持下创立了一种新的思想体系——人文主义。就是要把世界归还给人,把人归还给他自己。把人的艺术、文学和科学,还有作为个体的独立的思想和感情归还给人,人绝不能像奴隶一样被绑缚在教条之上,在锁链中死亡腐朽。
6、米开朗基罗还经常去听宗教改革家、修道士萨伏那罗拉揭露教会黑暗的演说,这位为了拯救人类命运而不怕宗教法庭审判的修道士给他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烙印。
7、罗马到处林立古代雕像,犹如走进巨大的古代艺术宝库。23岁的米开朗基罗受法国红衣主教委托,为圣彼得教堂制作《哀悼基督》雕像。这件雕像的问世,使米开朗基罗名盖罗马,自多纳太罗之后又一颗雕刻巨星升起。8、26岁的米开朗基罗载誉回到故乡佛罗伦萨,便立即从事《大卫》云石雕像的制作,三年后完成,安放在韦吉奥宫正门前,作为佛罗伦萨守护神和民主政府的象征。9、1505年应教皇朱理二世邀请,米开朗基罗赴罗马为教皇在圣彼得教堂内建造陵墓。雕刻家历经艰辛磨难为陵墓留下名雕《摩西》和奴隶等雕像。但他的成就,使教皇的艺术总监勃拉曼极为忌妒,他唆使教皇暂不修陵墓,强求雕刻家去画西斯廷教堂天顶壁画,米开朗基罗以超凡的智慧和毅力完成了世界上最大的壁画《创世纪》。41岁的大师重又回到佛罗伦萨,出生美弟奇家族的教皇利奥十世又强迫米开朗基罗为其祖宗圣罗伦佐陵墓制作雕像,著名的《日》、《夜》、《晨》、《暮》雕像就是安放在这座陵墓的石棺上。
10、已经61岁的雕刻家又被教皇召到罗马,在25年前完成的《创世纪》天顶画下的祭坛壁面上绘制《末日的审判》。
11、米开朗基罗慷慨大度,他分赠掉了自己的大部分作品。他说过:“不管我多么有钱,我的生活始终过的如同贫人一样。”他从来不想那一切构成一个庸人生活涵义的东西。
12、在他塑造的人物形象中,没有一个被他遗忘掉。他说,不经预先回忆一下,他是否已经用过这个形象,他是绝对不会动手勾画草图的。因此,在他的笔下,从不见重复。篇四:美术教师读书心得体会
读书心得体会
最近,利用空闲时间我读了《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收获不小,《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书心得。
《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中提到了学会赞美,赏识。这不禁使我想到:赞美和赏识他人体现了一种智慧——你在欣赏他人的时候也在不断地提升和完善着自己的人格;赞美他人体现了一种美德。
教育中,总有这样一些画面,学生的顽皮淘气,教师宽容笑对,节之有法;总有这样一些画面,学生贪玩懒散,教师坚持笑对,培养习惯;总有这样一些画面,学生心灵受伤,教师真诚笑对,平等交流,抚平创伤,点燃信心,托起希望??总有这样一些画面让我们感动,让我们发自内心地为之赞美!我们的学生年龄虽小,内心却也是丰富、敏感的,心得体会《《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书心得》他们更需要教师的赞美,需要教师发自肺腑的真诚赞美赏识,愿学生在教师们的赞美和赏识中长大,愿老师们在赞美之中成熟、优秀。教师要有静气,就是要静下心来备每一堂课,静下心来批每一本作业,静下心来与每个孩子对话,静下心来研究学问,静下心来读几本书,静下心来总结规律,静下心来反思自己的言行和方式,静下心来细细的品位与学生在一起的分分秒秒?? 读着郑杰的这一百条新建议,我对自己的这一职业有了更新的认识,“完整的人”、“称职的员工”、“理性的教育者”、“自由职业”教师职业的这四重境界也将会是我求索路上不停的追求。
课余,我还读了《今天怎样当教师》,虽然书中的100个教育案例都是出自中小学校园,然而却关系到所有教育战线上的教师们对教师这个职业的理解。今天,我们应该怎么当教师?书中一言以蔽之:光有良好的师德是不够的,光激情燃烧是不行的,还要有科学的思维方式,真正的专业水平。
要当好教师,要有科学的思维方式。在工作中,对待问题要多问“为什么”,学会理性的思考进行分析。下面对书中的一则案例发表自己的感触:下面对书中的一则关于教师的爱的案例发表自己的感触:
案例中讲的是一名老师帮助一个学习成绩差且没有兴趣的孩子培养兴趣,提高学习成绩的案例,案例中,那名老师的耐性让人佩服,他真的是倾注了自己的爱给学生。感动之余不仅想到,如果有人问我:“你会喜欢每一个学生吗?”在没有看书之前,我会不假思索的脱口而出:爱每一个孩子是教师的职责。这不正是经常教导我们的思想吗?要全身心的把爱无私的奉献给每一个孩子们?燃烧自己,照亮别人,不正是教师的职业精神吗?我们的教师行为是否与说的相一致?面对案例中的学生,自己是否能向那位老师那样耐心呢?这时我不禁想到了自己在看到成绩优秀同学那一字不差的作业时的心花怒放,和看到成绩较差同学那满
很长一段时间内“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教师”这个极端的教育谎言像枷锁一样天天束缚着我,使我常常生活在自责和愧疚之中,使我天天怀疑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我真的就认为我就是那个不会教的教师,否则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学生不会学习呢。今天通过学习我才知道,它只是一种浪漫主义的宣传鼓励口号,而绝不是评价教师工作的客观标准。我们轻松上阵,用智慧教出趣味,用新观念育出不同的人才,快乐地生活,快乐地工作,做一个享受教育的阳光教师吧!2013.12.11篇五:外国美术史读书笔记
《外国美术史》读书笔记 17世纪卡拉瓦乔及其艺术特色。16世纪末17世纪初的现实主义最主要的代表人物是卡拉瓦乔,卡拉瓦乔主义把现实主义艺术推向了一个新的阶段(2)具有鲜明民主主义色彩的卡拉瓦乔艺术的产生:与意大利的动荡时代有关:意大利人民的起义斗争影响了下层的艺术家,苦闷和叛逆情绪必然会反映在艺术作品中,都是历史的必然。卡拉瓦乔:<1>作品有浓郁的生活气息,从生活到艺术,都是一个叛逆者和革新者<2>对宗教画的理解是:应该把流浪汉,农民,渔夫的形象引进神圣的教堂:祭坛画《使徒马太和天使》:马太完全是农民的样子<3>把宗教题材世俗化的观点具有进步的意义:《基督下葬》《圣母之死》<4>卡拉瓦乔的艺术,把目光对准下层,专门画被侮辱,被损害者的形象,大胆的怀疑和批判当时那个社会:《多疑的多玛》。17世纪荷兰美术的代表人物及其艺术特色。17世纪荷兰画派产生的社会条件:17世纪前期荷兰经济繁荣,文化昌盛,有广泛的言论自由与信仰自由,出现最早的定期刊物,新的文化气氛培养了杰出的思想家,科学家和艺术家<2>荷兰画派以写实,纯朴为特点:a.对自身能力和价值的充分认识,表现人的自尊心,自信心,反映人的现实生活和人的情感和愿望,成为主要的课题.b.把目光投向多彩的现实世界:用画笔描绘周围的日常生活和各阶层人物以及美丽的自然景色<3>把现实生活作为艺术创作的源泉:a以现实生活为题材,新兴的资产阶级和中下层平民开始成为绘画中的重要角色b绘画艺术反映生活的广度和深度大为增加,是对现实主义艺术的一大贡献(1)哈尔斯:〈1〉荷兰现实主义艺术画派的奠基人,天才的肖像画家〈2〉表现了荷兰市民健康,愉快,充满生命力的形象,反映朝气蓬勃的精神面貌:a.单人半身肖像:《吉卜赛女郎》:a.选取半身近景的构图,注意面部表情的刻画,善于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和心理状态b.画面生动活泼,人物仿佛无拘无束的自由生活着c.使人联想到画面之外还有其他人物,构成一个情节,洋溢浓郁的生活气息b.团体肖像画:《圣乔治射击手连军官的宴会》:画面上人物情绪高昂,气氛热烈活跃,充满荷兰人的自信,自豪的时代气息。
肖像画中充满一种乐观向上的情绪,绘画技巧上运用流畅奔放,挥洒自如的大笔触:表现了豪爽自信,形神兼备,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这是其肖像画的突出特点:构成他伟大不朽的肖像画艺术的独特风格(2)伦勃朗:<1>现实主义艺术的大师,勇敢坚定的坚持现实主义的创作道路,为欧洲现实主义艺术的发展作出了贡献:《杜普教授的解剖课》<2>创作了阿姆斯特丹射击手连队的群像,举世闻名的《夜巡》:主题性绘画,情节性群像,出色的处理了明暗关系,突出表现了不忘前人反抗西班牙统治者的英勇斗争,决心保卫祖国的英雄气概<3>肖像画:生动传神独具风采,更加接近普通的荷兰贫民和平民体现了以纯朴与真实为其特点的荷兰民族气派:a.《入浴的妇人》:即兴写生式肖像画b.《带天使的圣家族》:宗教题材的生活化c.老年人肖像:苍老的容颜和深邃的眼神,蕴藏着深刻的思想与生活哲理d.自画像:看到伟大画家的生活历程,了解他的思想变化<4>铜板画:用笔细腻:《三棵树》。17世纪西班牙美术黄金时期的代表人物及其艺术特色。17世纪,西班牙艺术的繁荣主要有三个条件:a.西班牙文学对美术的有力影响b.西班牙地方画派中现实主义艺术的存在和发展c.意大利卡拉瓦乔艺术的影响<2>西班牙黄金时期艺术的特点:观察现实生活,反映人民群众的爱好和思想,力求表现出民族精神 <3>特别在底层人民的肖像画中人物有一种特殊的气质:坚定冷峻尊严和刚毅的力量〈4〉西班牙美术的黄金时期有三大代表人物:里韦拉,苏巴兰和委拉斯贵支(1)里韦拉:〈1〉宗教题材画:《圣巴多罗买的殉教》:宗教题材的世俗化是卡拉瓦乔艺术的特色〈2〉肖像画:a.富有农民气质的肖像画,表现了画家朴素,先进的美学思想,表明美和智慧来自于下层人民b.《跛足者》:形象是
照着西班牙流浪汉,农民的形象画出来的,呈现出真实,自然,粗旷,豪放的特色,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3>伟大之处在于:把社会的真实生活毫不粉饰的呈现在人们面前(2)苏巴兰:<1>主要描绘寂静的僧侣世界,平凡中含有诗意<2>宗教题材画:缺乏宗教气息,有着生活的情趣,具有强烈的世俗化倾向:《圣马格丽达》.肖像画:《依。别列斯肖像》<3>静物画:反映宁静而朴素的僧侣生活:《有橘子和柠檬的静物》:表现宁静的美和生活的美(3)委拉斯贵支:<1>17世纪西班牙最著名的绘画大师,促进其艺术成熟的最主要原因是塞维利亚的下层生活:那里是人文主义思想的中心,而且流行一种波德格涅斯的风格(既西班牙的卡拉瓦乔主义):这一名词含有小酒店和小饭馆之意,是古典主义的理论家瞧不起描绘下层人民生活的风俗画,嘲弄的把这类作品称为波德格涅斯风格。
肖像画分为三类:a.一类是宫廷肖像:画这些上层人物的最大的特点是:从不粉饰和美化,因此他被叫做真理的画家《:教皇英诺森十世肖像》b.一类是亲友的肖像:自然流畅,真实亲切:《拿扇子的妇人》c.最有特点,最有价值的是表现下层人民的肖像:a.人物形象更加多样化,心理刻画深刻和复杂化b.真实生动,具有社会时代的特色,有时还包含社会批判的意味:《伊索》c.还创作了一组宫廷丑角和侏儒的作品,强调他们悲惨的命运d.《纺织女工》:描绘了两个不同阶级的人物,为纺织女工唱出热情的赞歌<3>他是平凡的,也是伟大的,他的艺术具有民主,民族和批判的色彩,拓宽了17世纪现实主义的艺术道路,虽为宫廷画家,却有一颗艺术家自由的内心。
哥特式美术及其艺术特色 哥特式艺术:(1)是中世纪艺术发展的一个顶点,开始于建筑方面,发展重点从追求建筑的效果而转向绘画的效果(2)追求平面装饰的效果:<1>苏热重修的法国圣德尼教堂:a.表明一种新的建筑风格:轻盈,纤细的结构:采用尖卷和肋穹,窗户尺寸大大增加,平面遵循后堂回廊式型制b.体现一种不同以往的思想和精神:强调严谨的几何形造型和对于明亮光线的追求<2>法国巴黎圣母院:a.最著名的哥特式建筑b.大气窗上的窗户,室内的采光和所以形体瘦长的造型,创造了一种显著的哥特风格:有种向上高升的感觉c.这种和谐而极具逻辑性的建筑语言,是基于经院哲学的体系和思维方式。
巴洛克艺术特色及其代表人物 巴洛克(1)是17世纪广为流传的一种艺术风格,它的名称由来,说法不一:a一说来自葡萄牙或西班牙语,意思是不圆的珠子b.又一说来自意大利语,有奇特,古怪或推论上的错误的含义c.这个名称在当时含有贬义,是18世纪古典主义理论家对上一个世纪一种艺术风格的称呼(2)巴洛克艺术产生于16世纪下半期,最早产生于意大利,是为教会服务被宗教利用的(3)具有以下特点:<1>豪华的特色:既有宗教的特色,又有享乐主义色彩<2>是一种激情的艺术:打破理性的和谐,具有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强调艺术家的丰富想象力<3>强调运动:运动与变化是巴洛克艺术的灵魂<4>关注空间感和立体感<5>综合性:强调艺术形式的综合手段<6>浓重的宗教色彩:宗教题材在巴洛克艺术中占主导地位,远离生活和时代的倾向(4)巴洛克艺术大师贝尼尼:a.意大利巴洛克艺术中最著名的雕刻家,建筑家,画家b.《大卫》:表现了运动中的人体和不可遏止的激情c《阿波罗和达芙娜》:表现了运动中的人体,人体轻盈,优美,有一种乘风向上的感觉d.雕刻顶峰的是:圣德列萨祭坛:描写的是一个宗教传说,带有世俗的色彩,反映了作者的人文主义思想,表现了人类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渴望e.肖像雕刻:反映了世俗的情趣。
第五篇:美术读书笔记
《中国古代美术》读书笔记
我国的古代的美术教育,在普通学校的教育中始终没能占一席之地。宫廷画家和在野的文人士大夫画家习画大都临摹入手,选择优秀的临本进行临摹,掌握笔法、墨法、并通过师傅带徒弟的方式进行。北宋设立画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家美术学院,在招收制度、课程设置等方面都已趋于完善,在中国美术教育史上具有不可磨灭的地位。明代中叶以后,随着版画得到空前发展,画家传授画法的“画谱”大量出现,成为我国古代习画的教材。
在近代美术教育中,我国中小学美术教育户肇始于清朝末年。在近现代的历史发展中,虽然,我国的教育经历了战火、天灾、人祸,经历了无数曲折和挫折,但一些美术教育先驱者们,在维护和弘扬民族传统的基础上,吸收和借鉴国外的美术教育经验,把西方美术中的色彩学、透视学、解剖学,设色、明暗等画法;以及设计、工艺制作中的一些新的理念引进了中小学美术教育之中,不断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美术教育体系,经过几代人不懈努力,普及了美术教育。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中国大陆推行了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改革开放政策,短短的20多年间,大陆的经济有了长足的发展,社会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令世界瞠目。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大陆的中小学美术教育也取得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这20多年的时间里,中国的中小学美术教育经历了恢复与建设、发展与提高这样两个时期。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建立的一些组织和机构,形成了信息传播和反馈的完整系统。环环相连的各级艺术教育组织,在传达贯彻上级精神、反映基层艺术教育情况、组织开展教研活动、总结交流教学经验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国家教育部曾在1956年5月颁发中小学图画教学大纲,这是我国建国以后的第一个图画教学大纲。1988年11月,国家教委颁发了《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教学大纲(初审稿)》初中美术教学大纲的目的任务是:通过美术教学,向学生传授美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增强爱国主义精神,陶冶高尚的情操,培养良好的品德、意志;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想像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
在教材编写方面有所突破:(1)在学生的学习方式上有所突破;(2)在改变以学科为中心组织学习内容方面有所突破;
(3)在目标层次和课程多样性方面有所突破;(4)在评价方法上有所突破;(5)在研究成果向实验现实的转换方面有所突破。
中等专业学校和职业学校普遍开设了艺术教育课程。高等院校开设的艺术课程门类多达数十门,其中内容涉及音乐、美术、戏剧、舞蹈、影视、书法、摄影、美学、文艺理论等方面。高中艺术欣赏课的开设与普通高等学校艺术教育的发展,为学校艺术教育教学体系的逐步建立和完善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教学思想的进一步端正和教学观念的不断更新,学校艺术教育逐步确立了面向全体学生,着重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开发学生的创造力的想像力,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目标。美术课
加大了工艺设计教学课的比例,加强了美术欣赏课的教学;普通高等院校的艺术课程注重提高大学生的审美情趣、文化品位和人文素养。这些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人文精神的陶冶和艺术兴趣的培养,淡化了单纯知识传播和技能训练,充实了艺术文化教育的内容,强调学生主动参与体验。通过这些改革,使艺术课教学质量明显提高。与此同时,艺术教育科研有了一定的发展。
20世纪90年代后,各级政府和学校把中小学专任教师学历达标率当作衡量教师队伍水平的基本指标之一。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艺术教师队伍建设发展很快,艺术教师的素质不断提高。
新世纪中国美术教育的展望,美术教育思想的确立,对外开放与保持中国文化特点,可持续发展的美术教育,综合艺术与综合艺术课程,大众参与艺术活动的趋势。美术教育途径的拓展,学校美术教育倍受重视,社会美术教育前景文明。
读了这本书,感悟很深,对美术的起源有了新的认识,对认识美术的发展有了深刻的理解,对美术教学有了非常好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