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读书笔记

时间:2019-05-15 04:11:0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美术读书笔记》,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美术读书笔记》。

第一篇:美术读书笔记

《美术,另一种学习的语言》读书笔记

人大附中朝阳学校

曹晓娇

最近看了一本是一个美国教育学家科汉盖纳著的《美术,另一种学习的语言》一书。虽然这本书我只读了一半,但是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有趣的教育方法已经让我对自己所教的学科有了新的认识。边读边想,触发了许多感想,并记录了下来,限于我本人学力,有些地方可能不是非常妥帖,好在有感而发,对于严密的逻辑关系也就不讲究深入细致的推敲了。

一、让你的指尖对你说,你并非总是需要语言—本书主要观点摘要。综观美术教育的发展历史,里德与罗恩非德的工具论与纳艾斯与克里的本质论成为了两种主要派别。持本质论观点者,强调科目中心,注重通过严谨的美术学科内容的设置来实现美术教育价值,工具论观点者则更强调美术的教育功能,如创造力的培养,他们重视教育过程,但忽视创作效果。通览全书,我个人以为《美术,另一种学习语言》这一本书的观点从属于工具论,即主张通过美术实现教育价值。这种观点我们很清楚地可以从书中探讨的主要内容上看出。本人当然认同这种观点,引用“让你的指尖对你说,你并非总是需要语言”这句话也是再次强调美术教育的重要性。

该书分三章,主要内容主要有:第一章美术与儿童,涉及课堂中的美术活动与儿童美术的本质两个课题,主要探讨美术在学校教育中的作用以及美术为什么是学生在发展、个性、情绪、交流上的一种有效途径。第二章美术与学习,主要探讨美术能否有助于以及如何有助于学生了解自我,提升学生的学习思维,培养学生学习观察以及了解自身及他人的情感。第三章美术与学校,主要探讨美术与其他课程结合的可能性,有利于美术学习的学校环境如何布置,美术教学评价的方法,与家长交流的方法以及美术在帮助少数民族、贫困儿童、非语言儿童、富裕儿童、天才儿童、障碍儿童发展上的作用。如果再作具体一些的阐述话,又可细化为以下内容。

(一)通过美术教育能更好了解儿童,也能促使学生理解自己,发展自信“艺术提供了理解儿童的思想和情感的一种方法。它能使儿童自身与他们的思想更紧密地联系起来,而使儿童更好地理解自己。”“当儿童开始懂得他们有力量改变和重构他们创造的形状时,他们就发展了自信和对自己能力和果敢的欣赏力。以上是来自书中的两段话,足以印证作者的:“通过美术教育能更好了解儿童,也能促使学生理解自己,发展自信”的观点

(二)儿童美术的特点是表达自己的内心思想,获得自我肯定。“儿童的美术表达思想,探索美术媒体,并使自我得以肯定。”“他们更多地沉入创作过程中,而不顾他们的作品将被如何评价”分析儿童美术时,最基本的方法应是对儿童及其自发性的探寻。能够说明的是,作者认为儿童美术具有自发性与原生态性(这一点我国儿童美术研究者杨景芝持同等态度)

(三)美术教育不仅关心儿童的自我表现,也要通过技术指导和扩展参照矿框架来发展儿童这种观点在证明了我们美术教学的必要性的同时也提出了教学的指向。以下是作者的原文片断,大家可以品读出一二。“美术教育关心早期儿童美术作品和他们更年长时的美术作品,前者通过提供合适的材料和自我表现的机会来推进,后者则通过技术指导和扩展参照框架,即了解人类经验的范围和个人拥有的可能性来发展”

美术能发展儿童形象思维、阅读能力等一系列思维品质与能力对于美术能发展儿童形象思维能力这一点我们早已认同,在〈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中也有详细的阐述,现实中,儿童为一张画取名就是最好的表征。提高阅读能力则是一种我们以前较忽视的观点,不过随着“视觉文化时代(指文化脱离以语言为主导的理性主义形态、日益转向以形象、影像为中心的感性主义的形态—王大根.2005)”的到来,阅读图像能力的培养成为大家越来越关注的课题,美术能提高阅读能力也就成了铁板丁丁的事了。

(四)美术是一种交流,情绪宣泄的手段,是儿童个性品质的表征,是儿童了解自我的手段,这一点我们不难理解,我们时常可以看到儿童一边画画一边自言自语的样子,多数绘画时(除非强迫)他们都是在一种自发性的情感表达中,通过绘画(美术)儿童也能进一步展示自我了解自我。

(五)美术教育帮助儿童了解自我的活动建议

作者认为美术教育应帮助儿童了解自我非常重要,并建议设计以下一些活动,玩一种关于我的游戏,装扮望远镜,做画夹子写出兴趣爱好,画自己,全班相集,用粘泥表示对自我的想法,化妆戏剧游戏。美术提高学生的认识技巧的活动建议,美术能促进知识的积累和个人的解释能力,训练认识技巧的活动有:制作拼贴壁画、根据模特画画、画诗意、创造想象的动物和地方、作平面和立体图、感觉训练、印图案、分类拼贴、动态雕塑、运动画、班级滑稽专栏、比较。

美术促进观察能力的活动建议。作者认为每个人的观察具有差异,学习观察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色彩意识、形状和形式、质地。促进观察的活动有:在色彩方面,设计一个顶板投射器、玩彩色胶片、在形式方面,闭眼泥塑、塑造扭动动物、在家里欣赏自然形式,在质地方面,做质地簿、碎布拼贴。美术促进情感发展的活动建议。美术有效释放儿童个人烦恼,能发展他们对自己的情感和周围人的情感的理解力。有关活动:薄纸拼贴、情感泥塑、做面具、做木偶。

在阅读的时候,我突然想到,这是作者的一种课程综合的思想。作者认为美术完全可以综合社会学习、科学学习、语言艺术学习、数学学习一起进行教学。并提出了以下活动建议:从信号、符号到设计,做块故事布,动物行为的视觉记录。

另外,作者还花了一些篇幅阐述了自己对智力、创造性和智商测验看法,分析了美术与少数民族儿童(强调了民族自身文化教学)、贫困儿童(依靠美术弥补与社会分离的裂痕)、非语言儿童(美术是非常好的交流方法)、富裕儿童(发展健康的自我表现)、天才儿童(建立课后兴趣小组)、障碍儿童(发展障碍以外的其它方面的敏感性)等各类特殊儿童的关系。谁正被造就,陶工还是陶壶?——本书对当前美术新课程改革的启迪。谁正被造就,陶工还是陶壶?这句话来源于这本书的“目的说明”里。原意是陶工在制作陶壶的时候不仅造就了陶壶也造就了自己的技能。运用在这里,说明我阅读了本书不仅了解了作者的观点也对新课程美术教学实践有了一些粗浅想法。以下择要阐述一二。

(一)教学要注重审美

美术教育的核心是审美,审美作为美术教学的重要理念是我们美术教师一直推崇的,在该书中也倡导这样一种观念。

(二)教师教学的责任在于鼓励学生进行探究学习 我个人一直赞同在美术学科(其它学科)开展探究学习,但是坚决反对将探究学习视为唯一的教学方法。事实上,不论是从知识的快速有效传承角度还是能力的培养角度,两者的相互有机结合才是最佳的选择。从这一点看,作者的观点存在一些片面的地方。

(三)确定有意义的目标,技术只是手段

作者认为“在美术中,儿童必须在有意义的目标确定后,技术才能被决定.”关于这一点,作者在导言中一再强调“技术不应是一堂课的唯一目的,技术掌握应为个人表现服务。”的确,美术是个人的、是生活的,作为技能应该为美化生活、转达情感服务。

(四)评价要在集体与个人两方面进行

从某种角度审视,集体评价注重群体意识的培养,个体评价注重自我意识的培养。在评价时我们使用的有效方法是“只能以儿童自己的年龄、生活、思想和情感为背景”。具体操作方法很多,比如:将学生代表作品保留在文件夹内。

(五)注重差异教学

(六)教学中我们要时刻注重,教学途径的多样性,教学评价的差异性。这里可以借用作者论述儿童绘画发展阶段规律所用的一句话“谨防使用公式给每位学生铁上标签和进行分类”(原意是,教师不要强行将学生按照罗恩菲德与皮亚杰的美术认知发展年龄分段进行分类,在这里是指不要搞一刀切的评价方法。)我师范时的老师曾对我说,阅读其实是一种休息。我现在尚不能达到这种境界。只是觉得阅读能增长见识,俗语云“山中一日、世上千年”。自觉一日不读书边有落伍的感觉,因此,大多数时候也逼着自己学习。以上的读书笔记思考的不能算很深入,只是一时兴趣而已,如果同道中人阅读后有所收益并引发探讨,那便是我求之不得的了。

第二篇:美术读书笔记

《中国古代美术》读书笔记

我国的古代的美术教育,在普通学校的教育中始终没能占一席之地。宫廷画家和在野的文人士大夫画家习画大都临摹入手,选择优秀的临本进行临摹,掌握笔法、墨法、并通过师傅带徒弟的方式进行。北宋设立画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家美术学院,在招收制度、课程设置等方面都已趋于完善,在中国美术教育史上具有不可磨灭的地位。明代中叶以后,随着版画得到空前发展,画家传授画法的“画谱”大量出现,成为我国古代习画的教材。

在近代美术教育中,我国中小学美术教育户肇始于清朝末年。在近现代的历史发展中,虽然,我国的教育经历了战火、天灾、人祸,经历了无数曲折和挫折,但一些美术教育先驱者们,在维护和弘扬民族传统的基础上,吸收和借鉴国外的美术教育经验,把西方美术中的色彩学、透视学、解剖学,设色、明暗等画法;以及设计、工艺制作中的一些新的理念引进了中小学美术教育之中,不断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美术教育体系,经过几代人不懈努力,普及了美术教育。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中国大陆推行了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改革开放政策,短短的20多年间,大陆的经济有了长足的发展,社会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令世界瞠目。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大陆的中小学美术教育也取得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这20多年的时间里,中国的中小学美术教育经历了恢复与建设、发展与提高这样两个时期。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建立的一些组织和机构,形成了信息传播和反馈的完整系统。环环相连的各级艺术教育组织,在传达贯彻上级精神、反映基层艺术教育情况、组织开展教研活动、总结交流教学经验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国家教育部曾在1956年5月颁发中小学图画教学大纲,这是我国建国以后的第一个图画教学大纲。1988年11月,国家教委颁发了《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教学大纲(初审稿)》初中美术教学大纲的目的任务是:通过美术教学,向学生传授美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增强爱国主义精神,陶冶高尚的情操,培养良好的品德、意志;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想像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

在教材编写方面有所突破:(1)在学生的学习方式上有所突破;(2)在改变以学科为中心组织学习内容方面有所突破;

(3)在目标层次和课程多样性方面有所突破;(4)在评价方法上有所突破;(5)在研究成果向实验现实的转换方面有所突破。

中等专业学校和职业学校普遍开设了艺术教育课程。高等院校开设的艺术课程门类多达数十门,其中内容涉及音乐、美术、戏剧、舞蹈、影视、书法、摄影、美学、文艺理论等方面。高中艺术欣赏课的开设与普通高等学校艺术教育的发展,为学校艺术教育教学体系的逐步建立和完善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教学思想的进一步端正和教学观念的不断更新,学校艺术教育逐步确立了面向全体学生,着重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开发学生的创造力的想像力,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目标。美术课

加大了工艺设计教学课的比例,加强了美术欣赏课的教学;普通高等院校的艺术课程注重提高大学生的审美情趣、文化品位和人文素养。这些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人文精神的陶冶和艺术兴趣的培养,淡化了单纯知识传播和技能训练,充实了艺术文化教育的内容,强调学生主动参与体验。通过这些改革,使艺术课教学质量明显提高。与此同时,艺术教育科研有了一定的发展。

20世纪90年代后,各级政府和学校把中小学专任教师学历达标率当作衡量教师队伍水平的基本指标之一。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艺术教师队伍建设发展很快,艺术教师的素质不断提高。

新世纪中国美术教育的展望,美术教育思想的确立,对外开放与保持中国文化特点,可持续发展的美术教育,综合艺术与综合艺术课程,大众参与艺术活动的趋势。美术教育途径的拓展,学校美术教育倍受重视,社会美术教育前景文明。

读了这本书,感悟很深,对美术的起源有了新的认识,对认识美术的发展有了深刻的理解,对美术教学有了非常好的作用。

第三篇:美术读书笔记

《中国古代美术》读书笔记

我国的古代的美术教育,在普通学校的教育中始终没能占一席之地。宫廷画家和在野的文人士大夫画家习画大都临摹入手,选择优秀的临本进行临摹,掌握笔法、墨法、并通过师傅带徒弟的方式进行。北宋设立画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家美术学院,在招收制度、课程设置等方面都已趋于完善,在中国美术教育史上具有不可磨灭的地位。明代中叶以后,随着版画得到空前发展,画家传授画法的“画谱”大量出现,成为我国古代习画的教材。在近代美术教育中,我国中小学美术教育户肇始于清朝末年。在近现代的历史发展中,虽然,我国的教育经历了战火、天灾、人祸,经历了无数曲折和挫折,但一些美术教育先驱者们,在维护和弘扬民族传统的基础上,吸收和借鉴国外的美术教育经验,把西方美术中的色彩学、透视学、解剖学,设色、明暗等画法;以及设计、工艺制作中的一些新的理念引进了中小学美术教育之中,不断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美术教育体系,经过几代人不懈努力,普及了美术教育。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中国大陆推行了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改革开放政策,短短的20多年间,大陆的经济有了长足的发展,社会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令世界瞠目。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大陆的中小学美术教育也取得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这20多年的时间里,中国的中小学美术教育经历了恢复与建设、发展与提高这样两个时期。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建立的一些组织和机构,形成了信息传播和反馈的完整系统。环环相连的各级艺术教育组织,在传达贯彻上级精神、反映基层艺术教育情况、组织开展教研活动、总结交流教学经验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国家教育部曾在1956年5月颁发中小学图画教学大纲,这是我国建国以后的第一个图画教学大纲。1988年11月,国家教委颁发了《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教学大纲(初审稿)》初中美术教学大纲的目的任务是:通过美术教学,向学生传授美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增强爱国主义精神,陶冶高尚的情操,培养良好的品德、意志;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想像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在教材编写方面有所突破:(1)在学生的学习方式上有所突破;(2)在改变以学科为中心组织学习内容方面有所突破;

(3)在目标层次和课程多样性方面有所突破;(4)在评价方法上有所突破;(5)在研究成果向实验现实的转换方面有所突破。中等专业学校和职业学校普遍开设了艺术教育课程。高等院校开设的艺术课程门类多达数十门,其中内容涉及音乐、美术、戏剧、舞蹈、影视、书法、摄影、美学、文艺理论等方面。高中艺术欣赏课的开设与普通高等学校艺术教育的发展,为学校艺术教育教学体系的逐步建立和完善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教学思想的进一步端正和教学观念的不断更新,学校艺术教育逐步确立了面向全体学生,着重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开发学生的创造力的想像力,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目标。美术课

加大了工艺设计教学课的比例,加强了美术欣赏课的教学;普通高等院校的艺术课程注重提高大学生的审美情趣、文化品位和人文素养。这些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人文精神的陶冶和艺术兴趣的培养,淡化了单纯知识传播和技能训练,充实了艺术文化教育的内容,强调学生主动参与体验。通过这些改革,使艺术课教学质量明显提高。与此同时,艺术教育科研有了一定的发展。20世纪90年代后,各级政府和学校把中小学专任教师学历达标率当作衡量教师队伍水平的基本指标之一。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艺术教师队伍建设发展很快,艺术教师的素质不断提高。

新世纪中国美术教育的展望,美术教育思想的确立,对外开放与保持中国文化特点,可持续发展的美术教育,综合艺术与综合艺术课程,大众参与艺术活动的趋势。美术教育途径的拓展,学校美术教育倍受重视,社会美术教育前景文明。读了这本书,感悟很深,对美术的起源有了新的认识,对认识美术的发展有了深刻的理解,对美术教学有了非常好的作用。篇二:《中国美术史》读书笔记 《中国美术史》读书笔记

很幸运这个学期选修了美术欣赏这门课程,通过学习使我加深了对美术的认识。为了更好地了解美术,我阅读了《中国美术史》这本书,通过学习与阅读,使我有了很深的感触与心得。

中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文化古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在中国传统美术源远流长,从远古到今留下了丰富的艺术文明。

远古美术的产生是艺术与实用功能的完美的结合,当时人们劳动的工具、生活的工具都是劳动的产物,可以说是来源于劳动的。

殷商时期由于青铜器的产生便进入了奴隶社会,青铜器在商代最为鼎盛,青铜器的用途大致是:乐器、武器、煮饮工具还有是礼器。礼器是青铜器最主要的功能,因为它象征着皇权,所以当时有成语“一言九鼎”等。最著名的有《司母戊大方鼎》其重875公斤,也是我国历史上最重的青铜器。

春秋战国时期属帛画最为著名,当时的绘画主要是引魂升天,作品有《人物龙凤图》、《人物御龙图》。

秦朝最为著名的艺术作品是秦始皇兵马俑,秦始皇兵马俑有步兵,指挥部,浩洗荡荡的显示了秦皇朝的军事力量,其布局严谨,形象逼真,变化中有统一,统一中有变化!

魏晋南北南北朝时期,由于战乱人们的思想没有寄托时刻,印度的佛教从西部进入了中国,于是在后续的文明历史就出现了有关佛教文化的艺术作品:山西大同云岗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甘肃天水麦积山石窟,焞煌莫高窟等。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也出现了很多画家有书书法家,分别是陆探微、张僧繇、顾恺之,王羲之,在绘画方面内容由于玄学的出现有描绘自然风景的,有描绘时空的,有描绘神仙故事的等。在技法上其三杰都做出不同的贡献,尤其是顾恺之首先提出了“传神”的重要性,克服了前代的说教内容的缺点,扩大了题材的多样性。在平列式构图中对人物关系的处理体现了人的情思及精神状态,其画法与画理均体现了现实主义的美学特征。其代表作品有《洛神赋》《烈女传》《史女箴图》。隋唐朝时期出现了第一幅真正意义的山水画展子虞的《游春图》,也出现了吴道子、曹不兴、西域的慰迟已僧等画家。有“吴带当风,曹衣出水”的绘画风

格的出现。在仕女画的画家有张萱周肪,其历史画家有阎立本。

五代十国周文矩,顾宏中等。

宋代时文人画的苗头开始探出苗头,其最著名的有风俗画作品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

元明清时期是文人画发展的最高峰时期,其形式是诗书画印,诗情并茂。中国美术史发展中,国画对于山和水的描绘并不是基于客观真实的。首先它没有光影效果,实际上就提出了画面的客观立体感。其次,没有焦点透视,空间表现依靠主观的散点透视和纯艺术的形式把握。在中国传统绘画教学传统中,临摹是主要手段。《芥子园画谱》便是把各种物体做了最为主观最为抽象的概括,使之程式化和符号化。

关于色,中国画没有应用科学的色彩分析法,讲究主观壅塞,大多数就是单色黑白关系。但是这种黑白关系有着很强的新联诗, “运墨而五色具 ”、“五色”说法不一,或指焦、浓、重、淡、清;或指浓、淡、干、湿、黑;也有加“白”,合称“六彩”的,实际乃指墨色运用上的丰富变化。清代林纾用等量的墨汁,放置在五个碗内分别加以不等量的清水,用以作画来区分浓淡,理解不免机械。

关于标准中国画强调纯艺术的、合乎法则的、生机勃勃的美,而不是所谓逼真的美。“六法者何?一气韵生动是也,二骨法用笔是也,三应物象形是也,四随类赋彩是也,五经营位置是也,六传移模写是也 ”。气韵,原是魏、晋词藻人物的用词,如“风气韵度”、“风韵遒迈”等,指的是人物从姿态、表情中显示出的精神气质,情味和韵致。如说“气韵有发于墨者,有发于笔者 ”,“气关笔力,韵关墨彩 ”。气韵与传神在说明人物形象的精神特质这一根本点上是一致的,气韵则更多的指人物的全体尤其姿致谈吐所传达的内在情性,或者说内在情性的外在化。能够表现出物我为一的生动的气韵,至今也是绘画和整个造型艺术的最高目标之一。我们常常为中国悠久的文明、精湛的艺术感到骄傲。诚然,祖先智慧与经验的结晶,是我们宝贵的财富,但不应该成为艺术创作的禁锢。宋人为躲开唐诗这座高峰的阴影,独辟蹊径——作词;元代文人更抛开诗律与词牌——制曲。循规蹈矩或许不功不过,但久而久之,便会使原本鲜活的艺术僵化。“创”,是艺术领域里永恒的话题。篇三:《 欧洲17世纪美术》读书笔记

《 欧洲17世纪美术》读书笔记

陆亦青

17—18世纪的欧洲美术是美术史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这是一个承前启后的阶段,它上承文艺复兴,下启欧洲的19世纪。17世纪的巴洛克艺术影响了后来的罗可可艺术,影响了19世纪的浪漫主义、印象主义以至20世纪的野兽派和表现派 ;17世纪的学院派古典主义影响了后来的新古典主义和立体派美术等;17世纪的现实主义艺术倾向,对后来的18世纪市民艺术、19世纪的现实主义也都有着明显的影响。17世纪的美术是多元化的,即各种风格流派并存,并互有影响。在这本书中把17世纪的欧洲国家分为三种类型,而在这三种类型的国家中基本流行着三种艺术风格。第一种是天主教势力占统治地位的国家,如意大利、西班牙等国家,在这些国家,受到宗教势力支持的巴洛克风格占上风;第二种类型是君主专制和王权至上的国家,如法国,在这里占上风的是古典主义艺术风格;第三种类型是以商人和市民为主的国家,如荷兰,在这里,封建王权、教会均不占主要地位,流行的是现实主义的市民艺术和卡拉瓦乔主义。

在上述三种类型的国家里,都流行着不同程度的卡拉瓦乔主义。卡拉瓦乔主义就是17世纪的现实主义,是一种倾向和思潮,曾在欧洲各国获得普遍承认和流行。它具有鲜明的 时代气息和民族、民主思想的特色,带有质朴的非官方的特征。卡拉瓦乔主义在17世纪的欧洲影响颇大,只有充分地承认它的存在,才能全面理解17世纪的艺术和17世纪艺术领域的对立和斗争。

与文艺复兴时期相比,17世纪的欧洲美术首先是出现了许多新的民族画派,强调打破和谐,主张真实的自然美。卡拉瓦乔的艺术就是这样。同时,17世纪美术作品中的人物多具有鲜明的社会特色和时代风貌。有时带有明显的社会批判色彩,这和17世纪动荡不安 电动势带有关。进入17世纪,美术作品中的宗教气息更加淡薄。在这一时期,艺术家的队伍开始两极分化,有的成为教会或宫廷的座上客;有的走向基层变为平民,甚至成为贫民窟的破产者,不可避免地促成了艺术思想上的对立,加剧了流派之间的斗争。17世纪美术的体裁和题材大大地丰富和扩大了。17世纪艺术家由于重视观察自然,加深了对描绘形象的研究,更加丰富了艺术的表现手段,特别是对光的运用。

总之,17世纪各派杰出的艺术家都作出了不同的贡献,各有千秋。卡拉瓦乔主义艺术、巴洛克艺术和古典主义艺术构成了17世纪艺术发展的主要内容,但是,这三个流派之间并不是相互孤立的,而是既有区别,也有相互交流与影响。正是由于这种关系,才造成了17世纪欧洲艺术的丰富性和复杂性。

《美术的起源》读书笔记

陆亦青

我国的古代的美术教育,在普通学校的教育中始终没能占一席之地。宫廷画家和在野的文人士大夫画家习画大都临摹入手,选择优秀的临本进行临摹,掌握笔法、墨法、并通过师傅带徒弟的方式进行。北宋设立画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家美术学院,在招收制度、课程设置等方面都已趋于完善,在中国美术教育史上具有不可磨灭的地位。明代中叶以后,随着版画得到空前发展,画家传授画法的“画谱”大量出现,成为我国古代习画的教材。在近代美术教育中,我国中小学美术教育户肇始于清朝末年。在近现代的历史发展中,虽然,我国的教育经历了战火、天灾、人祸,经历了无数曲折和挫折,但一些美术教育先驱者们,在维护和弘扬民族传统的基础上,吸收和借鉴国外的美术教育经验,把西方美术中的色彩学、透视学、解剖学,设色、明暗等画法;以及设计、工艺制作中的一些新的理念引进了中小学美术教育之中,不断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美术教育体系,经过几代人不懈努力,普及了美术教育。

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中国大陆推行了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改革开放政策,短短的20多年间,大陆的经济有了长足的发展,社会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令世界瞠目。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大陆的中小学美术教育也取得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这20多年的时间里,中国的中小学美术教育经历了恢复与建设、发展与提高这样两个时期。

一、管理系统的健全与完善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建立的一些组织和机构,形成了信息传播和反馈的完整系统。环环相连的各级艺术教育组织,在传达贯彻上级精神、反映基层艺术教育情况、组织开展教研活动、总结交流教学经验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二、教学大纲的制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国家教育部曾在1956年5月颁发中小学图画教学大纲,这是我国建国以后的第一个图画教学大纲。1976年6月,国家教育部又颁发了建国后的第二个美术教学大纲《全日制十年制学校中小学美术教学大纲(试行草案)》。1985年,国家教委又一次组织人员起草《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中、小学美术教学大纲》。1988年11月,国家教委颁发了《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教学大纲(初审稿)》初中美术教学大纲的目的任务是:通过美术教学,向学生传授美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增强爱国主义精神,陶冶高尚的情操,培养良好的品德、意志;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想像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

三、美术教材的编写

在教材编写方面有所突破:(1)在学生的学习方式上有所突破;(2)在改变以学科为中心组织学习内容方面有所突破;(3)在目标层次和课程多样性方面有所突破;(4)在评价方法上有所突破;(5)在研究成果向实验现实的转换方面有所突破。

一、高中设立了美术欣赏课,艺术教学体系逐步建立 中等专业学校和职业学校普遍开设了艺术教育课程。高等院校开设的艺术课程门类多达数十门,其中内容涉及音乐、美术、戏剧、舞蹈、影视、书法、摄影、美学、文艺理论等方面。高中艺术欣赏课的开设与普通高等学校艺术教育的发展,为学校艺术教育教学体系的逐步建立和完善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学校艺术课开课率大幅度提高,教学改革不断深入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教学思想的进一步端正和教学观念的不断更新,学校艺术教育逐步确立了面向全体学生,着重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开发学生的创造力的想像力,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目标。美术课加大了工艺设计教学课的比例,加强了美术欣赏课的教学;普通高等院校的艺术课程注重提高大学生的审美情趣、文化品位

和人文素养。这些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人文精神的陶冶和艺术兴趣的培养,淡化了单纯知识传播和技能训练,充实了艺术文化教育的内容,强调学生主动参与体验。通过这些改革,使艺术课教学质量明显提高。与此同时,艺术教育科研有了一定的发展。

三、加强美术师资的培养和建设 20世纪90年代后,各级政府和学校把中小学专任教师学历达标率当作衡量教师队伍水平的基本指标之一。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艺术教师队伍建设发展很快,艺术教师的素质不断提高。

在20世纪对美术教育的挑战

一、中小学美术教育的问题、美术学科目标表述不够明确、内容领域划分标准不统一、教学方法尚欠多样,教学缺少衔接

二、中小学美术教育的中外比较与分析、是否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学习领域如何划分、引导与传授如何协调

三、拓展视野

新世纪中国美术教育的展望,美术教育思想的确立,对外开放与保持中国文化特点,可持续发展的美术教育,综合艺术与综合艺术课程,大众参与艺术活动的趋势

一、美术教育途径的拓展,学校美术教育倍受重视,社会美术教育前景文明,家庭美术教育丰富多样

读了这本书,感悟很深,对美术的起源有了新的认识,对认识美术的发展有了深刻的理解,对美术教学有了非常好的作用。

外国美术史《读书笔记》

陆亦青

一、达;芬奇(意大利画家)

1、他的抱负是发现一切、研究一切、创造一切。

2、达芬奇独特的艺术语言是运用明暗法创造平面形象的立体感。

3、他曾说过:“绘画的最大奇迹,就是使平的画面呈现凹凸感。”

4、他使用圆球体受光变化的原理,首创明暗转移法(也称明暗渐近法),即在形象上由明到暗的过渡是连续的,像烟雾一般,没有截然的分界。《蒙娜丽莎》是这种画法的典范之作。

很奇怪,达;芬奇画中的女人长得都很相似。

二、毕加索(西班牙画家)

1、毕加索考取了马德里费尔南多皇家美术学院。但他更喜欢的是在美术馆和街头吸取艺术营养。2、9岁的毕加索来到巴黎,由于贫穷总生活在社会底层,这时他画了一些穷困潦倒的友人题材的油画,画面充满着一层阴冷的蓝色调。这便是他的“蓝色时期”。3、1904年4月定居巴黎贫民区,过着自由浪漫的生活,这时画了许多流浪艺人生活题材的画,色调出现温暖的粉红色。这便是他的“粉红色时期”。

4、尔后受到塞尚艺术的影响,在塞尚的基础上对绘画结构进行探讨研究,作品显示出几何化倾向,开始将形象分解为各个平面,并重新予以组合,于1907年创造出划时代的作品《阿维尼翁少女》。从此他进入分析立体主义研究和创作时期。不久他又采用拼贴技巧创作,标志着他的分析立体主义的结束,逐渐走向“综合立体主义”。5、32岁以后的毕加索绘画的主要趋势是丰富的造型手段,即空间、色彩与线的运用,它们又使人想起塞尚。从此以后毕加索进入一个又一个不安分的探索时期,他的作品和他的生活一样没有丝毫的统一、连续和稳定。

6、他没有固定的主意,而且花样繁多、激昂或狂躁,可亲可憎,诚挚或装假,让人喜欢又招人讨厌,变化无常不可捉摸,但他永远忠于的是——自由。

7、世界上从来没有一位画家能像毕加索一样以惊人的坦诚之心和天真无邪的创造力,以完全彻底的自由任意重造世界,随心所欲地行使他的威力,他不要规定,不要偏见,什么都不要,又什么都想要去创造。他在艺术历程上没有规律可循,他从自然主义到表现主义,从古典主义到浪漫主义,然后又回到现实主义。从具象到抽象,来来去去,他反对一切束缚和宇宙间所有神圣的看法,只有绝对自由才适合他。

三、保罗;塞尚(法国画家)

1、塞尚16岁入埃克斯中学结识了后来成为大作家的左拉,3年后升入大学法律系,他坚持要学艺术而赴巴黎入苏伊塞学院学画与毕加罗交往。

2、他是南方省份的人,装束简陋,外表难看,满嘴难听的土话,人们认为他没有学画的天才,因此始终未能考上巴黎高等美术学校。

3、他23岁时又重返巴黎苏伊塞学校,在以后的3年里几乎年年送画到官方沙龙,但年年落选。后来在毕沙罗的劝说下参加了1874年第一届印象派画展,他却遭到了比其他印象派画家更多的嘲笑与攻击,说他是个走错路的画家,是一个村愚、低能儿、一只用蠢驴的尾巴作画的人,这一次的失败又使他回到故乡埃克斯。塞尚有一幅画,名字叫《大浴女》,我记得铁凝有一部小说也叫这个名字。

另有一幅画,名字叫《那不勒斯的下午》。一对赤身男女斜卧在床上,均是背影。女人金发披肩,男人黑发。女人将脸触在男人肩上,左手轻扶着男人的脸。正在这时,一个黑人侍

者手托茶点掀帘而入。

塞尚被尊为现代绘画之父。首次将静物看作有生命的生灵。

四、米开朗基罗(意大利)

1、米,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绘画家、雕塑家和建筑师,文艺复兴时期雕塑艺术最高峰的代表。

2、他创造的人物雕像雄伟健壮、气魄宏大,充满了无穷的力量。他的大量作品显示了写实基础上非同寻常的理想加工,成为整个时代的典型象征。

3、他的艺术创作受到很深的人文主义思想和宗教改革运动的影响,常常以现实主义的手法和浪漫主义的幻想,表现当时市民阶层的爱国主义和为自由而斗争的精神面貌。

4、米开朗基罗的艺术不同于达芬奇的充满科学的精神和哲理的思考,而是在艺术作品中倾注了自己满腔悲剧性的激情。这种悲剧性是以宏伟壮丽的形式表现出来的,他所塑造的英雄既是理想的象征又是现实的反应。这些都使他的艺术创作成为西方美术史上一座难以逾越的高峰。

5、在罗伦佐的官邸里,设有一个“柏拉图学院”,学者们聚在一起研究学问,他们在罗伦佐的支持下创立了一种新的思想体系——人文主义。就是要把世界归还给人,把人归还给他自己。把人的艺术、文学和科学,还有作为个体的独立的思想和感情归还给人,人绝不能像奴隶一样被绑缚在教条之上,在锁链中死亡腐朽。

6、米开朗基罗还经常去听宗教改革家、修道士萨伏那罗拉揭露教会黑暗的演说,这位为了拯救人类命运而不怕宗教法庭审判的修道士给他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烙印。

7、罗马到处林立古代雕像,犹如走进巨大的古代艺术宝库。23岁的米开朗基罗受法国红衣主教委托,为圣彼得教堂制作《哀悼基督》雕像。这件雕像的问世,使米开朗基罗名盖罗马,自多纳太罗之后又一颗雕刻巨星升起。8、26岁的米开朗基罗载誉回到故乡佛罗伦萨,便立即从事《大卫》云石雕像的制作,三年后完成,安放在韦吉奥宫正门前,作为佛罗伦萨守护神和民主政府的象征。9、1505年应教皇朱理二世邀请,米开朗基罗赴罗马为教皇在圣彼得教堂内建造陵墓。雕刻家历经艰辛磨难为陵墓留下名雕《摩西》和奴隶等雕像。但他的成就,使教皇的艺术总监勃拉曼极为忌妒,他唆使教皇暂不修陵墓,强求雕刻家去画西斯廷教堂天顶壁画,米开朗基罗以超凡的智慧和毅力完成了世界上最大的壁画《创世纪》。41岁的大师重又回到佛罗伦萨,出生美弟奇家族的教皇利奥十世又强迫米开朗基罗为其祖宗圣罗伦佐陵墓制作雕像,著名的《日》、《夜》、《晨》、《暮》雕像就是安放在这座陵墓的石棺上。

10、已经61岁的雕刻家又被教皇召到罗马,在25年前完成的《创世纪》天顶画下的祭坛壁面上绘制《末日的审判》。

11、米开朗基罗慷慨大度,他分赠掉了自己的大部分作品。他说过:“不管我多么有钱,我的生活始终过的如同贫人一样。”他从来不想那一切构成一个庸人生活涵义的东西。

12、在他塑造的人物形象中,没有一个被他遗忘掉。他说,不经预先回忆一下,他是否已经用过这个形象,他是绝对不会动手勾画草图的。因此,在他的笔下,从不见重复。篇四:美术教师读书心得体会

读书心得体会

最近,利用空闲时间我读了《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收获不小,《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书心得。

《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中提到了学会赞美,赏识。这不禁使我想到:赞美和赏识他人体现了一种智慧——你在欣赏他人的时候也在不断地提升和完善着自己的人格;赞美他人体现了一种美德。

教育中,总有这样一些画面,学生的顽皮淘气,教师宽容笑对,节之有法;总有这样一些画面,学生贪玩懒散,教师坚持笑对,培养习惯;总有这样一些画面,学生心灵受伤,教师真诚笑对,平等交流,抚平创伤,点燃信心,托起希望??总有这样一些画面让我们感动,让我们发自内心地为之赞美!我们的学生年龄虽小,内心却也是丰富、敏感的,心得体会《《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书心得》他们更需要教师的赞美,需要教师发自肺腑的真诚赞美赏识,愿学生在教师们的赞美和赏识中长大,愿老师们在赞美之中成熟、优秀。教师要有静气,就是要静下心来备每一堂课,静下心来批每一本作业,静下心来与每个孩子对话,静下心来研究学问,静下心来读几本书,静下心来总结规律,静下心来反思自己的言行和方式,静下心来细细的品位与学生在一起的分分秒秒?? 读着郑杰的这一百条新建议,我对自己的这一职业有了更新的认识,“完整的人”、“称职的员工”、“理性的教育者”、“自由职业”教师职业的这四重境界也将会是我求索路上不停的追求。

课余,我还读了《今天怎样当教师》,虽然书中的100个教育案例都是出自中小学校园,然而却关系到所有教育战线上的教师们对教师这个职业的理解。今天,我们应该怎么当教师?书中一言以蔽之:光有良好的师德是不够的,光激情燃烧是不行的,还要有科学的思维方式,真正的专业水平。

要当好教师,要有科学的思维方式。在工作中,对待问题要多问“为什么”,学会理性的思考进行分析。下面对书中的一则案例发表自己的感触:下面对书中的一则关于教师的爱的案例发表自己的感触:

案例中讲的是一名老师帮助一个学习成绩差且没有兴趣的孩子培养兴趣,提高学习成绩的案例,案例中,那名老师的耐性让人佩服,他真的是倾注了自己的爱给学生。感动之余不仅想到,如果有人问我:“你会喜欢每一个学生吗?”在没有看书之前,我会不假思索的脱口而出:爱每一个孩子是教师的职责。这不正是经常教导我们的思想吗?要全身心的把爱无私的奉献给每一个孩子们?燃烧自己,照亮别人,不正是教师的职业精神吗?我们的教师行为是否与说的相一致?面对案例中的学生,自己是否能向那位老师那样耐心呢?这时我不禁想到了自己在看到成绩优秀同学那一字不差的作业时的心花怒放,和看到成绩较差同学那满

很长一段时间内“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教师”这个极端的教育谎言像枷锁一样天天束缚着我,使我常常生活在自责和愧疚之中,使我天天怀疑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我真的就认为我就是那个不会教的教师,否则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学生不会学习呢。今天通过学习我才知道,它只是一种浪漫主义的宣传鼓励口号,而绝不是评价教师工作的客观标准。我们轻松上阵,用智慧教出趣味,用新观念育出不同的人才,快乐地生活,快乐地工作,做一个享受教育的阳光教师吧!2013.12.11篇五:外国美术史读书笔记

《外国美术史》读书笔记 17世纪卡拉瓦乔及其艺术特色。16世纪末17世纪初的现实主义最主要的代表人物是卡拉瓦乔,卡拉瓦乔主义把现实主义艺术推向了一个新的阶段(2)具有鲜明民主主义色彩的卡拉瓦乔艺术的产生:与意大利的动荡时代有关:意大利人民的起义斗争影响了下层的艺术家,苦闷和叛逆情绪必然会反映在艺术作品中,都是历史的必然。卡拉瓦乔:<1>作品有浓郁的生活气息,从生活到艺术,都是一个叛逆者和革新者<2>对宗教画的理解是:应该把流浪汉,农民,渔夫的形象引进神圣的教堂:祭坛画《使徒马太和天使》:马太完全是农民的样子<3>把宗教题材世俗化的观点具有进步的意义:《基督下葬》《圣母之死》<4>卡拉瓦乔的艺术,把目光对准下层,专门画被侮辱,被损害者的形象,大胆的怀疑和批判当时那个社会:《多疑的多玛》。17世纪荷兰美术的代表人物及其艺术特色。17世纪荷兰画派产生的社会条件:17世纪前期荷兰经济繁荣,文化昌盛,有广泛的言论自由与信仰自由,出现最早的定期刊物,新的文化气氛培养了杰出的思想家,科学家和艺术家<2>荷兰画派以写实,纯朴为特点:a.对自身能力和价值的充分认识,表现人的自尊心,自信心,反映人的现实生活和人的情感和愿望,成为主要的课题.b.把目光投向多彩的现实世界:用画笔描绘周围的日常生活和各阶层人物以及美丽的自然景色<3>把现实生活作为艺术创作的源泉:a以现实生活为题材,新兴的资产阶级和中下层平民开始成为绘画中的重要角色b绘画艺术反映生活的广度和深度大为增加,是对现实主义艺术的一大贡献(1)哈尔斯:〈1〉荷兰现实主义艺术画派的奠基人,天才的肖像画家〈2〉表现了荷兰市民健康,愉快,充满生命力的形象,反映朝气蓬勃的精神面貌:a.单人半身肖像:《吉卜赛女郎》:a.选取半身近景的构图,注意面部表情的刻画,善于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和心理状态b.画面生动活泼,人物仿佛无拘无束的自由生活着c.使人联想到画面之外还有其他人物,构成一个情节,洋溢浓郁的生活气息b.团体肖像画:《圣乔治射击手连军官的宴会》:画面上人物情绪高昂,气氛热烈活跃,充满荷兰人的自信,自豪的时代气息。

肖像画中充满一种乐观向上的情绪,绘画技巧上运用流畅奔放,挥洒自如的大笔触:表现了豪爽自信,形神兼备,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这是其肖像画的突出特点:构成他伟大不朽的肖像画艺术的独特风格(2)伦勃朗:<1>现实主义艺术的大师,勇敢坚定的坚持现实主义的创作道路,为欧洲现实主义艺术的发展作出了贡献:《杜普教授的解剖课》<2>创作了阿姆斯特丹射击手连队的群像,举世闻名的《夜巡》:主题性绘画,情节性群像,出色的处理了明暗关系,突出表现了不忘前人反抗西班牙统治者的英勇斗争,决心保卫祖国的英雄气概<3>肖像画:生动传神独具风采,更加接近普通的荷兰贫民和平民体现了以纯朴与真实为其特点的荷兰民族气派:a.《入浴的妇人》:即兴写生式肖像画b.《带天使的圣家族》:宗教题材的生活化c.老年人肖像:苍老的容颜和深邃的眼神,蕴藏着深刻的思想与生活哲理d.自画像:看到伟大画家的生活历程,了解他的思想变化<4>铜板画:用笔细腻:《三棵树》。17世纪西班牙美术黄金时期的代表人物及其艺术特色。17世纪,西班牙艺术的繁荣主要有三个条件:a.西班牙文学对美术的有力影响b.西班牙地方画派中现实主义艺术的存在和发展c.意大利卡拉瓦乔艺术的影响<2>西班牙黄金时期艺术的特点:观察现实生活,反映人民群众的爱好和思想,力求表现出民族精神 <3>特别在底层人民的肖像画中人物有一种特殊的气质:坚定冷峻尊严和刚毅的力量〈4〉西班牙美术的黄金时期有三大代表人物:里韦拉,苏巴兰和委拉斯贵支(1)里韦拉:〈1〉宗教题材画:《圣巴多罗买的殉教》:宗教题材的世俗化是卡拉瓦乔艺术的特色〈2〉肖像画:a.富有农民气质的肖像画,表现了画家朴素,先进的美学思想,表明美和智慧来自于下层人民b.《跛足者》:形象是

照着西班牙流浪汉,农民的形象画出来的,呈现出真实,自然,粗旷,豪放的特色,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3>伟大之处在于:把社会的真实生活毫不粉饰的呈现在人们面前(2)苏巴兰:<1>主要描绘寂静的僧侣世界,平凡中含有诗意<2>宗教题材画:缺乏宗教气息,有着生活的情趣,具有强烈的世俗化倾向:《圣马格丽达》.肖像画:《依。别列斯肖像》<3>静物画:反映宁静而朴素的僧侣生活:《有橘子和柠檬的静物》:表现宁静的美和生活的美(3)委拉斯贵支:<1>17世纪西班牙最著名的绘画大师,促进其艺术成熟的最主要原因是塞维利亚的下层生活:那里是人文主义思想的中心,而且流行一种波德格涅斯的风格(既西班牙的卡拉瓦乔主义):这一名词含有小酒店和小饭馆之意,是古典主义的理论家瞧不起描绘下层人民生活的风俗画,嘲弄的把这类作品称为波德格涅斯风格。

肖像画分为三类:a.一类是宫廷肖像:画这些上层人物的最大的特点是:从不粉饰和美化,因此他被叫做真理的画家《:教皇英诺森十世肖像》b.一类是亲友的肖像:自然流畅,真实亲切:《拿扇子的妇人》c.最有特点,最有价值的是表现下层人民的肖像:a.人物形象更加多样化,心理刻画深刻和复杂化b.真实生动,具有社会时代的特色,有时还包含社会批判的意味:《伊索》c.还创作了一组宫廷丑角和侏儒的作品,强调他们悲惨的命运d.《纺织女工》:描绘了两个不同阶级的人物,为纺织女工唱出热情的赞歌<3>他是平凡的,也是伟大的,他的艺术具有民主,民族和批判的色彩,拓宽了17世纪现实主义的艺术道路,虽为宫廷画家,却有一颗艺术家自由的内心。

哥特式美术及其艺术特色 哥特式艺术:(1)是中世纪艺术发展的一个顶点,开始于建筑方面,发展重点从追求建筑的效果而转向绘画的效果(2)追求平面装饰的效果:<1>苏热重修的法国圣德尼教堂:a.表明一种新的建筑风格:轻盈,纤细的结构:采用尖卷和肋穹,窗户尺寸大大增加,平面遵循后堂回廊式型制b.体现一种不同以往的思想和精神:强调严谨的几何形造型和对于明亮光线的追求<2>法国巴黎圣母院:a.最著名的哥特式建筑b.大气窗上的窗户,室内的采光和所以形体瘦长的造型,创造了一种显著的哥特风格:有种向上高升的感觉c.这种和谐而极具逻辑性的建筑语言,是基于经院哲学的体系和思维方式。

巴洛克艺术特色及其代表人物 巴洛克(1)是17世纪广为流传的一种艺术风格,它的名称由来,说法不一:a一说来自葡萄牙或西班牙语,意思是不圆的珠子b.又一说来自意大利语,有奇特,古怪或推论上的错误的含义c.这个名称在当时含有贬义,是18世纪古典主义理论家对上一个世纪一种艺术风格的称呼(2)巴洛克艺术产生于16世纪下半期,最早产生于意大利,是为教会服务被宗教利用的(3)具有以下特点:<1>豪华的特色:既有宗教的特色,又有享乐主义色彩<2>是一种激情的艺术:打破理性的和谐,具有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强调艺术家的丰富想象力<3>强调运动:运动与变化是巴洛克艺术的灵魂<4>关注空间感和立体感<5>综合性:强调艺术形式的综合手段<6>浓重的宗教色彩:宗教题材在巴洛克艺术中占主导地位,远离生活和时代的倾向(4)巴洛克艺术大师贝尼尼:a.意大利巴洛克艺术中最著名的雕刻家,建筑家,画家b.《大卫》:表现了运动中的人体和不可遏止的激情c《阿波罗和达芙娜》:表现了运动中的人体,人体轻盈,优美,有一种乘风向上的感觉d.雕刻顶峰的是:圣德列萨祭坛:描写的是一个宗教传说,带有世俗的色彩,反映了作者的人文主义思想,表现了人类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渴望e.肖像雕刻:反映了世俗的情趣。

第四篇:美术教师读书笔记

美术教师读书心得

《给教师的建议》是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写的一本专著,但丝毫看不出多少空洞的理论,每句话皆让人感觉出自实践的经验之谈。虽然时间离我们已有几十年,虽然这本书的背景是在前苏联,但对于我们现在的教育,依然具有指导性的意义。

苏霍姆林斯基身为校长,兼班主任,他与学生朝夕相处,对学生了如指掌,了解他们的欢乐和痛苦,关心他们的成功和失败。学生在校期间的全部生活,都是他的研究对象。经他长时间直接观察的学生达三千七百多人,他还为每个学生写了观察记录。他愉快地同学生一起活动,一起读书,一起旅行,探索各年龄期学生的个性、心理和精神生活的发展规律。我重点看了其中的《

6、谈谈对“后进生”的工作》《76、怎样对待学习有困难的儿童》《78、一个“差生”的“思维的觉醒”》《96、我怎样研究和教育学习最差的学生》,书上所谈到的费佳、彼嘉、巴甫里克等学生的成功教育的案例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对后进生我一直认为这是智力问题和一个人的品质问题,无论是谁,无论用什么方法教育都是无济于事的,很多道理只能从理论上行得通,而实践中要想让一个智力有问题的人有进步有发展是不可能的,要让一个品质不好的人真正弃恶从善也是不可能的,也就是所谓的“本性难移”,对现在很流行的一句话“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嗤之以鼻。但苏霍姆林斯通过多年的教育工作的实践,和对儿童的脑力劳动和精神生活的研究,深信:儿童学习困难,功课不及格,落后于别人,其原因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都在于儿童在童年早期所受的教育和他周围的条件不够好。

他认为:当学习困难的儿童跟能力较强的儿童在一起上课学习的时候,需要对他们加以特别的关心和有耐心。不要有一句话,不要有一个手势使得这种儿童感到教师已经对他的前途失掉信心。同时提醒我们:不要强迫儿童尽量长久地死抠书本,而要培养智慧,发展大脑,教他去观察世界,发展儿童的智力。

读了这本书,我认为我们当教师的人应当记住:对于每一个学习困难的儿童、不管他已经被耽误到了什么程度,我们都应当

有爱心、信心、耐心。要相信人人能成才,特别要关心后进生的成长,但也不要把他们看得和优秀学生一样的能干,这样只会越学越死,越学越笨。而要更注重锻炼他们的思维,发展智力,为他们今后的不断学习,不断发展打磨“脑机器”。正如苏霍姆林斯所说我们的崇高的使命就在于:要使我们的每一个学生选择这样一条生活道路和这样一种专业,它不仅是供给他一块够吃的面包,而且能给予他生活的欢乐,给予他一种自尊感。

人的头脑是自然界的一大奇迹。但是这种奇迹只有在教育的影响下才会出现。这是一种长期的、单调的、非常复杂和折磨人的艰难的播种,撤下的种子要过好几年才能长成幼苗。这件工作还要求特别尊重学生的人格。不应当让一个不幸的、被大自然或不良环境造成艰难境遇的孩子知道他是一个能力低、智力差的人。教育这样的儿童,应当比教育正常儿童百倍地细致、耐心和富于同情心。

第五篇:美术教师读书笔记

美术教师读书笔记

美术教师读书笔记1

非常欣赏上海一所学校的办学理念:教学生四十年,为学生想四十年,为国家民族想四百年。

那么我们历史教师承担着怎样的时代使命?通过历史课,学生学到的应该是什么?难道只是为了让他们记住一些朝代,背下一些都城,了解一些屈辱,知道一些探索吗?我认为问题可能出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传统的教学目标基本上是以传授知识和培养历史思维能力为主,在思想教育方面,多为政治性的国家教育和民族教育,缺乏情感影响和人格教育。

2、过于强调完整的学科知识体系,知识点罗列过多,授课时间不足,教师教学紧张,导致教法实施以灌输、说教和画重点最为普遍;教师包办垄断和一言堂,忽视学生主体性的存在,也导致学生和社会对历史课程产生误解和偏见,认为历史的学习方法无非是死记硬背而已。

新的《历史课程标准》界定历史学科的性质为人文学科即历史教育要关注学生人文精神的塑造和思想境界的建设。所以我们要使学生树立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形成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国际意识。那么,如何树立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呢?

有一次,周一早晨举行升国旗、唱国歌的仪式。让我们感到尴尬的是站着一千多名学生的大操场,几乎听不到唱国歌的声音。面对这样的场面,我做了这样的工作:南京大屠杀固然是日本犯下的不可饶恕的'罪行,但也正是由于国家放弃了人民,将军放弃了士兵,军队放弃了百姓,男人放弃了女人,儿女放弃了父母,大人放弃了孩子的因素,所以才会出现这样束手

待毙的情形。而在一个公民的社会里,每个人都是国家的主人,如果我们在任何时候能想到我就是国威,就是国仪,就是国家的尊严与安全,那么,我们就能做到在空无一人的广场上独自一人长国歌升国旗,而那一个人的力量将胜过千百个不负责任的匹夫。这里面没有一句直接的说教,没有一句直接的批评,但我想每一名学生都会被震撼,每一名学生都会深思。这件事告诉我们,历史教育无处不在,历史教育大有作为,历史教育责任重大,它关系到国家、民族的存在与兴衰。

着力塑造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提升人的智慧,完善人的人格。从历史学科内容看它包括了人的思想、行为等各个方面。对人各个发展侧面的教育也应该是最全面最具体的,所以历史教育应当具有养成和塑造健康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功能,它可以提升人的智慧、完善人的品格。有一次,我朗诵了《天才还是魔鬼》一文,然后发表了自己的感慨:哈伯因为攻克氨的合成这一世界难题,将无数人从饥饿的死亡线上拯救出来;他也因发明大量化学武器并用于战争,使无数人伤残致死;他是诺贝尔化学奖得主受人尊敬,他也是战争魔鬼遭人唾骂。我把问题抛给了学生,让学说发表议论:你认为应该将诺贝尔奖颁发给哈伯吗?请说明理由。学生们讨论的非常热烈,各执己见。面对这样的争论,我做了恰当的引导:哈伯为了国家赢得这场战争而制造毒气,那么他的国家德国为什么要发动这场战争?你认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了什么?我们该怎样面对战争?怎样面对科学发明?通过这一系列的问题的讨论,是学生认识到科学发明既可以用来造福人类,也可用于毁灭人类文明,科学发明既可以用于正义的事业,也可以助长邪恶的势力,这一切都取决于树立怎样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我们的历史教学需要生动的故事、富于感情的 语言去打动感染学生,使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在潜移默化中水到渠成。

通过学习历史,我们可以分清哪些是美的、善的,哪些是丑的、恶的;哪些是应该学习、发扬的,哪些是应该批评、斗争的,更让我们明白:改造自然要符合自然的规律和必然性,改造社会要符合社会发展的规律和必然性。

通过学习历史,教师可以运用劳动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作用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运用人类改造社会的 曲折和艰难对学生进行思想和意志品质教育。

通过学习历史,使学生认识到为了实现伟大的理想,需要付出代价,有时甚至需要付出生命的代价,但应坚信正义终将战胜邪恶,从而提高学生为美好社会奋斗的自觉性。

美术教师读书笔记2

中国近代美术教育已有近百年的历史,从根本上来说,是人们对美术教育自身的价值有了更深刻的认识。美术教育是人类文化教育最早的门类之一,有美术就必然有美术教育,没有美术教育就不可能有美术的延续和发展。这一段话在前言中提到。刚翻开,便让我对这本书有着极强的兴趣。

美术一直是历史悠久的学科,因为美术能帮助人们批评社会,并以隐喻的方式传达某种价值观。美术能将人们带入梦幻和潜意识境界,从而使心灵最隐秘处的思想和情感得以敞开。美术能使我们注意经验中琐碎的方面,从中发现新的价值。美术以极强烈的情感力量,培养人与人的亲善关系等等。然而在学校中,美术却成为尴尬的学科。导致美术教育慢慢湿滑。在学校中不受重视。读了尹少淳教授的这本书,我开始发现美术教育的重要性,必要性,让我对美术教育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

本书提到美术教育的发展历史、分类,以及美术与美术教育的关系。美术教育的价值。都让我颠覆思想,重新建立美术教育体系。本书中提到主张美术教育本质价值观的人,十分强调美术对人类经验与认识的贡献,而这种贡献是其他人类活动所难以提供的。艾斯纳本人是主张美术教育本质价值观的人。我们认为,人类的活动都应遵循经济的原则,即以最小的投入获取最大的效益。既然美术教育是包含多种价值的一种活动,那么,在每次具体的教学活动中为什么不尽量实现其拥有的价值呢?一项活动既然具有多种价值,又何必人为地阻碍它们的实现呢?换句话说,既然能一箭数雕、一举多得,又何必去刻意寻求一箭一雕,一举一得呢?因此,我们主张对不同的美术教育价值观采取综合的态度,以便形成更为完善的美术教育价值体系,并力争在每次教学活动中尽可能多地实现其多重价值。在建构美术教育价值体系时,我们有必要将美术的价值与美术教育的'价值的关系加以说明。

我也有幸听过尹教授的讲座。其中“核心素养”也让我印象深刻。美术学科方面,综合考察美术特征、社会特征和教育之关系,专家们提炼出了图像识读、美术表现、审美判断、创意实践和文化理解五个核心素养。它们将成为少儿美术的核心概念,引领其发展和变革。我认为对五个美术学科核心素养表现的描述,是基础美术教育的高峰值。少儿时期则是获得美术学科核心素养的关键期,因此,核心素养的培养必须从少儿抓起。

看完本书,我最大的感想就是美术教育与教师自身分不开,作为教师的我们要不断更新知识结构,完善教学理念,先提升自己,才能教育好学生。

美术教师读书笔记3

今天,精读《给老师的建议》一书中“没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学生”一篇。我想用一个词语概括心中的感受,怎奈翻遍脑中所有的词汇,竟找不出哪一个词可以淋漓尽致的表达我的敬佩之情。语言有时候就是如此的苍白无力。

整篇文章使我最难忘的是这样一句话:“如果学生没有在掌握知识的道路上前进哪怕是很小的一步,那么这堂课对他来说就是白费了。无效劳动——这大概是学生和老师可能遇到的莫大的严重危险。”是啊,想想自己平时的课堂,照顾到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了吗?自己总是在用一个标准来要求无论从认知还是心理上都不一样的孩子。更另人无法容忍的是,当一个认知能力稍差的孩子没有达到自己所谓的标准的时候,自己更是像民工工头一样,以冷冰冰的白眼相加。自己虽然从某种程度上得到了发泄,可是,可是,我可怜的孩子呢?那时候你们是什么感受?老师对不起你们啊!

我又想到了平时的公开课,为了课堂结构的紧凑和学习的深度,在制定学习目标的时候眼里总是那一部分好学生,对于学困生来说,这不是一架可望而不可及的天梯吗?那些被我遗忘的孩子们啊,你们站在底下是怎样无奈的抬头望啊。

美国的教育家杜威,他在《民主主义与教育》中强调:“我们学校老师规定给学生的学习任务,应该是他们易于达到的,不应该是高不可攀的,是呈阶梯状的。要让儿童一步一步去实现,并能从中得到收获与乐趣。做到“教育随时都是自己的报酬。”

是的,以后无论在什么时候,我不再指定统一的目标让不同的孩子去达到。我将动脑思考,怎样设法让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上都在进行脑力劳动!让孩子切身感受到进步的乐趣,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哪怕他们的进步是微小的。

美术教师读书笔记5

最近读了《中国教师最需要的新理念》这本书,书中谈到了“教育要强调个性,健全人格”,并且理论联系案例深入浅出的进行了探讨,作为一名美术教师,我深有感触。

英国教育家斯宾塞曾说:“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的个性。”伟大的德国诗人歌德也曾说“一棵树上很难找到形状完全一样的叶子,一千个人中也很难找到两个在情感上完全协调的人。”这说明个性是一种客观存在,是一种价值,世界的丰富多彩、人类的千姿百态也正源于此。

学生在美术活动中比在其他教育活动中能更大程度地张扬和展现自己的个性。因为美术课程是一种综合性、活动性强且活动结果无对错之分的课程。在这种以美的熏陶为主的活动中,学生的个性得以全面自然地释放;性格、气质、情感得以自然流露;手、眼、脑得以协调发展,沟通了其物质层面与观念层面的关系,促进了个性的内化和健康发展,同时提高了学生的能力、智力、人生观和情感价值观等综合素质。因此,在美术课堂中引导学生形成社会共同价值观的同时,也应努力尊重、保持和发展学生的个性。要培养学生独特的个性,就是要使学生的个性得到自由的发展,增强他们的主体意识,形成开拓精神、创造才能,提高其个人价值。因此,我们的教育就要具有个性化,就要在教育过程中重视受教育者的需要、兴趣、创造和自由,尊重人的`尊严、人的潜能。在教学中通过情感的渗透、传达和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来实现学生的个性发展,促进人的个性自主和谐发展。

(一)在教学情境中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教师是创设情境的主导者和调控者,通过各种方式、手段,有意设置一定的情境氛围,让学生产生激情,主动参与,释放激情,在这一过程中,激发学生的个性化探究欲望、创造欲望,从而促进学生的个性形成。

(二)在教学内容中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教师要灵活地掌握课程的内容,可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从学生的生活、兴趣出发,选择一些具有时代气息的知识内容,深入浅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参与,施展自我的个性魅力。

(三)在教学活动中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开拓思维、综合的运用多种材质,充分发挥学生的自由表现力,促进个性的形成。采用集体合作的方式,加强相互间的交流,增强体验,培养团结协作精神,张显其个性。鼓励想象,求异创新,画画要画出个性。

从美学的角度来说,风格,是指美术作品显示出的一种格调和气派。艺术风格,是艺术作品整体上呈现出来的独特面貌。它和人的风度一样,不仅具有独特的外形特点,而且还显示出内在的精神气质。艺术作品显示的是艺术家的个性。是个人风格。所以,个人风格就是艺术家在作品中呈现出的有别他人的独特个性。独特性,又是艺术家的鲜明个性的显现,也是艺术家创造精神的表现。这种独特性是艺术家观察事物的一种独特视角和艺术表现的独特技巧在长时间的艺术创作活动中所形成的。中国书法里的“颜筋柳骨”,就是说唐代书法家颜真卿、柳公权两个人楷书不同的个人风格——颜体丰腴、柳体瘦劲。在中国的美术欣赏中,常以“雄伟、秀丽、豪放、典雅、古拙、飘逸、沉着、奇险、质朴、空灵、浓艳、淡雅、苍老、稚拙、缜密、疏野、高古清新、率真、自然、平淡等词语来欣赏、评价不同的个人风格”。所以,我们要在长时间的教学实践当中,不断的培养学生的个性。尤其是在创作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画出个性来。

我们通过以上的教学活动,一定会使学生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对美术产生浓厚的兴趣。在实际生活中领悟美术的独特价值,明确一个良好的学习流程,即:构思──选择制作材料──学习、运用不同的创作形式、技法、进行大胆、自由表现──个性化风格形成。这样,学生能够找到适合展示自我独特个性的艺术语言,培养学生对于审美的个性情感,最终成为一个具有独特艺术个性、独特审美修养的人。

美术教师读书笔记4

最近读了《中国教师最需要的新理念》这本书,书中谈到了“教育要强调个性,健全人格”,并且理论联系案例深入浅出的进行了探讨,作为一名美术教师,我深有感触。

英国教育家斯宾塞曾说:“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的个性。”伟大的德国诗人歌德也曾说“一棵树上很难找到形状完全一样的叶子,一千个人中也很难找到两个在情感上完全协调的人。”这说明个性是一种客观存在,是一种价值,世界的丰富多彩、人类的千姿百态也正源于此。

学生在美术活动中比在其他教育活动中能更大程度地张扬和展现自己的个性。因为美术课程是一种综合性、活动性强且活动结果无对错之分的课程。在这种以美的熏陶为主的活动中,学生的个性得以全面自然地释放;性格、气质、情感得以自然流露;手、眼、脑得以协调开展,沟通了其物质层面与观念层面的关系,促进了个性的内化和健康开展,同时提高了学生的能力、智力、人生观和情感价值观等综合素质。

因此,在美术课堂中引导学生形成社会共同价值观的同时,也应努力尊重、保持和开展学生的个性。要培养学生独特的个性,就是要使学生的个性得到自由的开展,增强他们的主体意识,形成开拓精神、创造才能,提高其个人价值。因此,我们的教育就要具有个性化,就要在教育过程中重视受教育者的需要、兴趣、创造和自由,尊重人的尊严、人的潜能。在教学中通过情感的渗透、传达和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来实现学生的个性开展,促进人的个性自主和谐开展。

教师是创设情境的主导者和调控者,通过各种方式、手段,有意设置一定的情境气氛,让学生产生激情,主动参与,释放激情,在这一过程中,激发学生的个性化探究欲望、创造欲望,从而促进学生的个性形成。

教师要灵活地掌握课程的内容,可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从学生的生活、兴趣出发,选择一些具有时代气息的知识内容,深入浅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参与,施展自我的个性魅力。

开拓思维、综合的运用多种材质,充分发挥学生的自由表现力,促进个性的形成。采用集体合作的方式,加强相互间的交流,增强体验,培养团结协作精神,张显其个性。鼓励想象,求异创新,画画要画出个性。

从美学的角度来说,风格,是指美术作品显示出的一种风格和气派。艺术风格,是艺术作品整体上呈现出来的独特面貌。它和人的风度一样,不仅具有独特的外形特点,而且还显示出内在的精神气质。艺术作品显示的是艺术家的个性,是个人风格,所以,个人风格就是艺术家在作品中呈现出的有别他人的独特个性。独特性,又是艺术家的鲜明个性的显现,也是艺术家创造精神的表现。这种独特性是艺术家观察事物的一种独特视角和艺术表现的独特技巧在长时间的'艺术创作活动中所形成的。

中国书法里的“颜筋柳骨”,就是说唐代书法家颜真卿、柳公权两个人楷书不同的个欣赏中,常以“雄伟、秀丽、豪放、典雅、古拙、飘逸、沉着、奇险、质朴、空灵、浓艳、淡雅、苍老、稚拙、缜密、疏野、高古清新、率真、自然、平淡等词语来欣赏、评价不同的个人风格”。所以,我们要在长时间的教学实践当中,不断的培养学生的个性。尤其是在创作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画出个性来。

我们通过以上的教学活动,一定会使学生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对美术产生浓厚的兴趣。在实际生活中领悟美术的独特价值,明确一个良好的学习流程,即:构思──选择制作材料──学习、运用不同的创作形式、技法、进行大胆、自由表现──个性化风格形成。这样,学生能够找到适合展示自我独特个性的艺术语言,培养学生对于审美的个性情感,最终成为一个具有独特艺术个性、独特审美修养的人。

美术教师读书笔记5

平时由于忙于教学,一直很少有时间能静下心看看书,有时间也是做一些绘画之类的练习,自打静下心看了这两本书以后,我才觉得光有实践也不行,还需理论指导,理论很重要,是知道你正确实践的方向标,因为它是前人总结出来的文化瑰宝。下面就这本书,结合平时的教学,谈谈我个人的一点收获,因我的水平有限,观点比拟浅薄,还请老师批评指正:

美术的教学一直都是临摹、写生创作相结合进行学习的,而兴趣是进行美术学习的关键,学生没有美术兴趣,也就谈不上学习美术,所以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其次再谈方法。从古至今,从国内到国外,各种不同学习美术的方法无论是自学还是教学都离不开直接认知与间接认知两条根本途径,为我们改革美术教学选择教学途径提供可靠的依据。

美是客现存在的,现实生活中可以说是无处不在,培养学生生的审美能力和美术素养是新课程标准中提出来的美术教学的首要任务。但是,不经过美术学习和培养的人明明生活在“美”的身边,却感受不到“美”的存在,其原因就在于缺少美的“发现”,即审美。美术教育就是要通过审美活动,培养学生感受美、欣赏美、表达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在美术教学的过程中,审美教育是不可缺少的。特别是现代社会媒体因素,很多学生不知道什么是美,奇装异服,怪异发型甚至都觉得是美。我们应该在平时的美术教学中,努力提高学生的识别水平和鉴赏能力,培养学生健康的'、高尚的审美能力。初中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身心开展的速度加快,他们的审美心理也明显的由低级向高级开展。但是如果不能正确引导,学生的审美观将会扭曲向不健康方向去开展。

美术教学既要遵循教学教法的一般规律,又要结合美术这一学科自身的特征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审美喜好来设计教学的程序和步骤。首先应加强美术作品的背景知识进行必要介绍外,不要急于从归纳思想内容到概括艺术特征的程式化教法,学生会感到很枯燥而不想听,更不想再去审美了,也审不出美了。可以从作品本身,从分析意象,情节,造型,色彩,线条到艺术表象入手,编成故事,启发引导学生去探究作品在构思与立意上的特点及整体艺术风格和艺术表现方面特征,使学生真正学习到美的方法。

对于欣赏到的美好景象,可以主动地进行“再创造”,这就要依赖于学生自身的想象能力。想象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活动,是审美活动中的一种重要的心理功能。可以说,没有想象就没有审美鉴赏和艺术创造。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我常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进行独立观察的欣赏,让他们沉浸到欣赏对象中去,运用的美术知识与理论进入到对作品的个性特征的探寻。

美术教师读书笔记6

《给历史教师的101条建议》这本书中的“建议”,来源于作者对日常教学实践的感悟,从最常见的、最容易被忽视的教学细节中引出的一系列值得思考的问题,用生动的实例、质朴的语言以及巧妙的处理办法,深入浅出地加以思考、剖析和理解,以提高教师在实际教学工作中的灵活性、创造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其建议内容主要涉及注重历史认知方法的培养、在乡土历史教学中突出爱国主义教育、要在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上做文章、让学生学会全面评价历史人物、注重历史学习元认知能力的培养、加强课堂教学中师生间的非语言沟通等等。本书就广大历史老师经常遇到和思考的问题展开研究、讨论,涉及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学理念、教学方法、乃至课程资源、教学评价等等,并提出了新的时代目标和要求。书中每谈一个问题,基本都有简明而不失具体的事例、情景,每条建议都配有相应的名人名言、教育者感思或作者创作的“教育诗”,使得本书的内容体系、编排体例、写作风格、研究思维都显得别具一格、富有新意。

它从新课改的要求和精神出发,对中学历史教学种面临的课程、方法、形式、手段、评价,以及师生关系、教师修养等提出了101条有启发的、有针对性的,或有真情实感的建议。书中没有华丽的词藻,也没有最新的教育改革理念,更没有泛泛而谈的教育理论。它通过实际的例子来阐述解决问题的技巧和建议。本书的101条建议体现出作者注重教学的实用性和人性化,注重在与学生的接触中融入他们的情感世界,并强调情感教学与创造性教学手段的结合的教学理念。书中的建议简单易学、易于实践。书中的言语和比喻幽默、风趣。

在文中每一个建议的开头都有一句来自国外学者关于教育方面的格言,让我受益很深。如在一个“学会忽略”的建议中,说到人无完人,孩子也一样。确实如此,这对我们有时面对调皮的孩子时,常常觉得他们好不乖,越想越恼火,但是看了书中给我们的小方法应该会有很好的效果:一杯常理,几勺耐心、宽容、恒心,积极的期望和向上的态度,再浇上满心的爱。确实,这样可以很好的调节自己的心情。总是希求学生有完美表现的老师是极端不现实的,得到的也只能是无尽的失望,所以我在教学中大多都是鼓励孩子们,他们犯错的时候尽可能的去鼓励他们,他们学得兴趣也就越高了,学进去的也越多了。

本书提供了一些帮助新教师解决课堂问题的方法和建议。例如:如何进行课堂管理;如何掌控课堂纪律;如何与“刺头”学生相对;如何与同事相处;如何安排时间。书中的方法简单易学,并且作者举出一些实际的例子加以辅证。原来我在上课时课堂纪律一直不太好,一部分同学总是在窃窃私语,于是我冲着学生大骂,换来三分钟的安静,然后课堂又变成吵吵嚷嚷的,我心里一直疑惑:怎么现在的学生这么不听话,这么不守纪律?后来阅读了此书,才知道我在课堂管理上有所欠缺,于是我根据实际情况实践了书中讲述的方法:我不在课堂上大骂学生了,而是找了几个上课经常讲话的学生,对他们进行开导说教,在以后的课堂上因为他们几个纪律有所好转,我在课堂上大加表扬他们。于是其他爱讲话的学生也慢慢收敛了,而我也及时进行了表扬。从此我的课堂纪律改善了许多。

本书还为教师提供了一些教学规划和课程指导,提出了如何合理利用时间,提醒教师要精心准备,井井有条。关于课程指导,本人从书中了解到作为教师要经常性观摩其他教师的课,这样才能不断取得进步。同时,教师的课堂内容应与现实生活相联系,教学手段要多样化,要不断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作为教师,传授给学生知识的同时还要传授其社交礼仪,这就需要教师自身具备较高的礼仪规范。的确,我曾在学生面前不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给学生留下一个不好的印象,同时也给学生造成了不良影响。看了此书后,我努力规范自己的行为举止,力求给学生一个良好的榜样。同时对“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这句话有了更深的理解。

有着积极、和谐的师生关系的班级必定是一个良好的集体。本书提出了许多构建成功师生关系的建议。其中对教师自身提出了一些要求:教师要保持微笑,做一个乐观向上的人,把自己所教科目当成“最爱”。同时,建议提出教师对待学生的一些要求:熟悉每一位学生,让每一位学生都成为你的“最好”,不求完美,只求学生进步等。这些建议需要教师不断摸索、努力,才能很好地行之有效地付诸于行动。

另外,本书还向读者传递了优秀教师的职业精神和优秀教师应具备的永不消散的魅力。优秀的教师总会维持自己良好的声誉,保持自己良好的心态不为外界消极态度所影响,并且做任何事情都能从容、镇定,能控制自己的反应,不带着怒气行事。优秀的教师总会以身作则做到最好,但也会寻求帮助,能够很好地与家长合作,具备随机应变的能力,能够从错误中学习和成长,不断取得事业上的进步。

阅读这本书让我收获很多,它给我的教学工作提供了很多帮助,让我的心灵滋养,心胸开阔,魅力提升。在今后的日子里我还将反复阅读此书,使自己成为能影响他人,改变他人的老师,并在教育事业上取得很大成功。

阅读此书,不由自主有一种感觉:一位耐心、睿智的长者,坐在你的对面与你聊天,她的丰厚学识、她的思想、她的智慧正慢慢地滋养着你的心灵,提升了你的魅力。

阅读此书,带给我教学上许多的建议,相信也会给你们带来很多益处,让你的心灵滋养,让你的魅力提升!让我们都来读书吧,让自己在阅读中享受教育的乐趣,找到思考的快乐! 美术教师读书笔记 篇9

美术教育是一门艺术教育。小学美术教育的目的,是对学生进行美的教育和术的教育。对学生进行全面的美术教育,既使其掌握基本知识,能认识和欣赏美,又掌握基本的技能技巧,能够表现美和创造美。其中,审美教育比之技能技巧的培养更为重要。

然而,目前的美术教育还存在许多问题,轻视美育,片面地理解术育,为画而画,忽略儿童参与美术活动的`基本素质全面和谐的发展,使学生在美术活动中,缺乏表现的愿望,机械的地画,这就势必造成美术教育上的偏差。

学生在参加美术活动中,基本素质是:1感知,2愿望,3动作活动,4再现能力。这四方面的因素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整体,不可缺一,但是考虑到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在美术教学活动中应以激发兴趣、培养愿望为抓手,同时全面照顾,使各个因素都向着积极方向和谐发展。

这几年,我根据上述思想,以提高欲望、提高自信心为主要目标,把愿望与感知、动作活动、再现能力有机结合,经过实践,取得了较好效果。绝大多数儿童都喜欢上美术课,有的说:我长大以后也要像老师一样当画画老师。有的升到高年级的学生遇见了总问:老师,你什么时候再教我们美术课?同时,他们作品上的创造能力与绘画技能有明显提高,构思比较新、奇,色彩较鲜艳,形态表现较富童趣。

下面,我就具体做法作一简要介绍:

一、教材内容选择和安排上注意娱乐性。

教材内容是学生创造愿望的最基本源泉。在选择教材上,我采取了三种做法。

1.拓宽原教材主要形式临摹的内涵,使临摹教材内容由刻板机械模仿而转化为有变化、有生气的创作。

在美术教学中,有相当一部分内容要求学生临摹。临摹是一种比较古老的学画方法,一种踩在巨人肩上上楼的好方法,确能帮助儿童掌握一定的绘画技能,登堂入室,但也带来不少弊端:思维受束缚,画面效果呆板,千篇一律。我认为应拓宽临摹概念,以原作为主,但可取舍。形式、内容、构图、表现对象基本相似即可,色彩亦可加以变化,这样能给学生一个创造天地,加强创造意识,使他们求异思维、想象力、情感的表现有舒展的可能,并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

2.补充生动有趣的情境添画,找错改画。

单纯的课本内容,并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通过补充,达到内容的完善。在内容的选择上也要符合儿童特点:如《狐狸和鸡》《小鸭子学游泳》《后悔也来不及》《摘草莓的小姑娘》等,这些内容都有一定的情节,都是一则有趣的小故事,通过生动的讲述,使学生头脑中形成一幅画面,得到感染,并激发了作画的愿望。每个小朋友的想法各异,通过互相描述,可进一步丰富想象,然后提供片段的描绘(指导),给学生以一定的表象,再以补画的形式要求学生创造一幅情境画(可采用故事画,也可采用连环画的形式空缺一张,要求补上),我在启发学生作想象画的时候,启发学生做到:(1)范围往广处想;(2)题材往新处想;(3)构思往妙处想;(4)构图往巧处想。儿童画就本意来说,是为了用自己的画表现自己的意愿。因此,儿童画,也可称为儿童意愿画,这种意愿画有很大的创造性,充分展示了儿童扩散性思维的发展程度。

在找错改画中,我故意画错,让小朋友找出错处,在学生哈哈大笑中改正。例:《小鸭子学游泳》一课,我把小鸭子的嘴画成小鸡的嘴,学生一下发现错了,说小鸡的嘴才是尖尖的,而小鸭的嘴是扁扁的,通过形象的描述,学生很容易掌握基本特征,并充分调动了学生主观能动性。

3.设计生动有味的画题,以吸引注意,激发意愿,突出教育主题。

例如,《熊猫的故事》和《后悔也来不及了》,虽然讲述的都是说熊猫因不注意保护眼睛变成近视这样一个故事,要求学生画熊猫在太阳底下看书影响视力这样一个画面,前者似开门见山,却不适合低年级,而后者似一个悬念,使学生产生疑问:谁后悔呀,后悔什么呀?无形中把全班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题上来,激发了兴趣和作画的愿望,使儿童追求完美的表现形式。

二、讲解、示范注意形象性,趣味性。

美术教育的基本方法是讲解、示范,运用这些方法时,必须注意趣味性、形象性。

1.我在讲解示范时,语言注意儿童化、形象化,使学生易于理解和接纳。

对低年级学生而言,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在讲解时,不仅要了解儿童的心理,还要熟悉儿童语言,掌握儿童的语言特点。对儿童难以理解的概念,教师要加以解释:例:小学生对书中的横线竖线不大理解,我就说:站着的线叫竖线,躺着的线叫横线。这样,学生就明白了,同时,根据儿童比较喜欢用重叠字,我在讲解各种动物特征时,多用诸如长长的鼻子、大大的耳朵、圆圆的脑袋、尖尖的嘴、胖胖的身体等,这样有助于小学生的理解,更适于他们依靠表象作画的特点。

低年级儿童喜爱猜谜,我就顺其童心,常编一些和内容有关的谜语儿歌,加深所画物体的印象,如:一年级课本中的《快乐的小鸟》,我把小鸟的特征归结为一首儿歌:小鸟小鸟,圆头圆脑,嘴巴尖尖,身体半圆,翅膀尾巴像三角;小鸟小鸟,圆头圆脑,快快乐乐,自由飞翔。这样,小朋友就画出了小鸟的形态了。

2.各种示范形式交替运用。

美术课中的示范也是美术教学中的重要一环,示范得法,往往事半功倍,在教学中,我作了以下尝试:

表演示范。对所画物体作仔细描绘并加以说明,例:在教《花瓶设计》一课时,我先对花瓶作了介绍(形、色、花纹),然后在板上进行表演,使学生对画法及过程一目了然。

领画示范。根据低年级特点,我画一部分,学生跟我画,我画完,学生也画完。这方法主要在教较难的内容,和新生时采用,一般不多用。

学生参与示范。师生合作,共同作画,学生较能掌握操作过程与技能。

三、为学生作画创设气氛。

课堂上作画是一种创造性的艺术活动,和谐优美的创作气氛,能使学生进入创造佳境。具体做法是:

1.教师以情景角色,朋友身份,真诚信任的态度进行巡回指导,为学生创作服务。

在一个班级中,学生作画的能力有多种层次。我分别对待不同层次的学生,对好的鼓励独立,创新更上一层楼;对中等水平的鼓励进一步提高,给与适当指导;基础差的采取迎合的态度,以鼓励为主。

2.恰当运用音乐艺术,使儿童创作过程中视觉、听觉和谐活动,更好的提高作画水平。

选择一些适合学生的轻松愉快的音乐,学生得以感染,在音乐声中想象,在无形中受以启发,画起来更有劲,有利于技能表现和创造性发挥。

四、知情结合,情意交替,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1.知情结合。即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作画知识技能与激发其绘画愿望相结合。

如每节课5分钟的简单画练习,引导学生在基本技能训练的基础上变化各种小动物的头像,变化种种表情等。从动物扩展到人物的表情变化。

2.所谓情意交替。指把凭借兴趣作画和意志努力作画过程相交替。在教学形式上,让学生参与,当小老师,或者改变一下一成不变的师生关系。如《服务公司招生考试》《服装设计一课》,我一改老师身份,以总经理的身份出现,学生作为招聘对象,学生在新颖的课堂教学形式中积极性得以提高,并产生竞争意识。在激发兴趣的基础上,让学生集中注意力绘画,努力画好。到一定程度,再调节兴趣,使小朋友始终保持浓厚的作画兴趣。

美术教师读书笔记7

有幸在暑假中读到了屠美如老师撰写的《儿童美术欣赏教育研究》这本书,通过阅读,使我深刻感受到:

美术欣赏教育不仅可以促进儿童良好艺术素养的形成,而且对儿童其他方面的发展也有积极作用。

一、有利于开阔儿童的视野。

在美术欣赏教育中,儿童接触到不同历史年代和题材的作品,这些作品既是从艺术的角度进行审美欣赏的材料,也是从历史文化的角度了解历史事件、社会生活、东西方文化差异和人类复杂情感的材料。它有助于开阔儿童的视野,扩大其知识面,帮助儿童积累一定的社会历史文化知识。

如西班牙的阿尔塔米拉洞穴壁画法国的拉斯科洞穴壁画都是世界著名的史前洞穴壁画。原始人所描绘的野牛、野马、野猪、麋鹿等动物,有的在追逐奔跑,有的则带伤挣扎。在欣赏这些壁画之前,教师曾与儿童简单讨论有关原始人和原始社会生活的问题,如原始人生活的时代、原始人的样子、原始人的生活情形等,既开阔了儿童的视野,也为儿童理解壁画打下了基础。活动中,教师引导幼儿欣赏动物的各种姿态和作品生动有力的线条,讨论画面及画面以外的种种问题。如在欣赏“拉斯科洞穴的马头”时,孩子们提出了不少疑问:“马头上有一根根像刺一样的线条,这是动物的鬃毛还是射中它的利箭?原始人为什么用弯曲的线条画了一匹行将倒地的马?为什么只刻画动物而不太画别的东西?他们为什么要在幽深黑暗的洞穴里画画?”通过讨论,孩子们了解到这一切都与原始人以狩猎为主的生活有关,是原始人重视食物的反映。原始人认为,画出被击中或被捕获的动物形象,就等于是击中或捕获了它所描绘的那种动物本身,而且描绘得越逼真,显现的魔力就越大。通过欣赏,儿童不仅获得了丰富的审美体验,而且加深了对原始人和原始社会生活的了解。

二、有利于发展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能力。

艺术欣赏是艺术作品本身、艺术家的生活和社会背景等与欣赏者的生活经验、知识背景、情绪情感等因素相互作用的过程。艺术欣赏过程实际上是欣赏者积极主动的创造过程。艺术作品就象一台发动机,它把欣赏者潜在的创造性充分调动起来,而欣赏者则动员自身所有知识经验和个性情感来进行创造,使艺术欣赏对象带上独特的个性和创造色彩。在当代接受美学理论看来,艺术作品并不是一个自身独立、向每一时代的每一个人提供同样信息的客体,而是一个有待读者、听者或观者参与并与之对话的特定的、开放的文本。艺术文本中有许多“空白”和“空缺”,它使文本产生极大的不确定性,它们呼唤和等待欣赏者运用想象力来补充和完成。因此,一件作品可以有许多接受方式,欣赏者融入作品的任何东西都合法地成为意义。这一理论在儿童欣赏现代派大师的抽象作品时体现得尤为突出。我们的研究结果证明,儿童对抽象作品作出反应的热烈程度,对线条、形状和色彩的感受水平,围绕作品的意象和情感所展开的想象能力,是绝大多数成人所不及的。抽象作品为儿童提供了一个不受拘束、自由想象、创造的广阔空间。如西班牙著名画家米罗的“人投鸟一石子”是一幅富有想象的抽象作品,儿童在欣赏时创造习惯地表述了自己对这幅作品的理解。有的孩子说:“这幅画说的`是沙滩上有个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他看到一只小鸟叽叽喳喳叫,就投了一颗石子。”有的说:“我感觉是一个人在变魔术,他把自己的一只眼睛、一只脚变没了,把沙滩变成了一条直线。”还有的还说:“我闭上眼睛感觉自己在左右、上下、前后摇晃,因为这个人的身体是歪的。”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幼儿自己设计和创作“变形的脸”,他们对脸庞、眼睛、鼻子、嘴巴、耳朵、头发等进行了夸张和变形,变成了正方形、月牙形、五角星形、螺旋形、爱心、水滴、花、火箭、葫芦、蝴蝶、字母和各种水果的形状,有的还把五官移位或改变其距离。这种变形、挂帐联系充分调动了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能力。

三、有利于培养儿童语言表达能力。

对艺术作品的欣赏需要通过对话的方式进行,它包括教师与儿童、儿童与儿童之间的对话,欣赏者与作品之间的对话等几个方面。无论是哪种对话,都要借助语言这一中介来实现。对于儿童来说,这几种对话是互相交织的。一方面,作品通过色彩、线条、形状、构图以及所描绘的事物或情节等因素向儿童发出信息,儿童则靠敏锐的直觉和审美经验,不断地获取这些信息,并作出情感上的回应。另一方面,儿童通过与教师、同伴的对话、讨论乃至争论,表达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同时也倾听别人的感受。在整个对话过程中,儿童不断丰富着自己的内心感受,并希望将其表述出来。通过这种发自内心的、言之有物的表达,儿童的语言能力得到了快速发展。这种发展不仅表现在表述的流畅、长句子的经常出现、各种词语特别是与情绪情感有关的词语的大量运用上,还表现在儿童乐于表达,并能自然地将这种能力迁移到其他学科活动和日常交往之中。

四、有利于培养儿童积极的情感态度。

儿童在感受力、领悟力、想象力和创造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方面的良好发展,有利于儿童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这是一个良性循环的过程,归根结底是由艺术的无错特点以及它给儿童提供的巨大的想象和创造空间所带来的。如他们善于独立思考,敢于坚持自己的观点而不人云亦云;他们能大胆发问,并积极尝试解决和回答;他们会就某些问题展开积极的思考,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他们常用的句式有:“我认为……”“我觉得……”“我有一种感觉……”“我不同意某某的观点……”,等等,这些都表现出孩子们积极的情感态度。

美术教师读书笔记8

今天,精读《给老师的建议》一书中“没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学生”一篇。我想用一个词语概括心中的感受,怎奈翻遍脑中所有的词汇,竟找不出哪一个词可以淋漓尽致的表达我的敬佩之情。语言有时候就是如此的苍白无力。

整篇文章使我最难忘的是这样一句话:“如果学生没有在掌握知识的道路上前进哪怕是很小的一步,那么这堂课对他来说就是白费了。无效劳动——这大概是学生和老师可能遇到的莫大的严重危险。”是啊,想想自己平时的课堂,照顾到每一个学生的开展了吗?自己总是在用一个标准来要求无论从认知还是心理上都不一样的孩子。更另人无法容忍的是,当一个认知能力稍差的孩子没有到达自己所谓的标准的时候,自己更是像民工工头一样,以冷冰冰的白眼相加。自己虽然从某种程度上得到了发泄,可是,可是,我可怜的孩子呢?那时候你们是什么感受?老师对不起你们啊!

我又想到了平时的公开课,为了课堂结构的紧凑和学习的深度,在制定学习目标的时候眼里总是那一局部好学生,对于学困生来说,这不是一架可望而不可及的天梯吗?那些被我遗忘的孩子们啊,你们站在底下是怎样无奈的抬头望啊。

美国的.教育家杜威,他在《民主主义与教育》中强调:“我们学校老师规定给学生的学习任务,应该是他们易于到达的,不应该是高不可攀的,是呈阶梯状的。要让儿童一步一步去实现,并能从中得到收获与乐趣。做到“教育随时都是自己的报酬。”是的,以后无论在什么时候,我不再指定统一的目标让不同的孩子去到达。我将动脑思考,怎样设法让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上都在进行脑力劳动!让孩子切身感受到进步的乐趣,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哪怕他们的进步是微小的。

人说:读书足以移情,足以长才。使人开茅塞,除鄙见,得新知,养性灵。因为书中有着广阔的世界,书中有着永世不朽的精神。虽然沧海桑田,物换星移,但书籍永远是新的。这句话说得一点也不假,书籍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就是一次与大师的对话,与智者的交流,是一次难得的精神之旅,同时也会让人收获非浅。

美术教师读书笔记9

本学期我研读了《小学美术教师专业能力必修》一书,读后感触颇多,尤其是在美术教学方面,深刻认识到了一些问题。

孩子学习绘画最初就是从画第一笔线条开始的,线条可以画出一切,表现一切,而且小孩子的线条最具表现力,最有创造力,他们的线条不受美术学习原则的束缚,没有经过规范的学习,这样的才是最真的,但并不是说他们的线条就是最美的。孩子的线条从手中来,从心中来,从他们纯真的思维中来。

学生脑中固有的形其实是很难改变的,他们在幼儿时期学过的画法,大多是教师、家长所教授,或是从书中看来的,他们并没有真正的、实地的去看过和观察过,比如一些动物,他们只是在书中或电视上见过,甚至他们都没见过真正的鸡鸭鹅等家禽,因为动物园里没有。他们画的只是他们看到的、学到的“形”。让孩子们多看大师的作品,可以让他们认识到艺术也可以是“无形”的,可以突破外轮廓的局限。多安排写生课,让孩子们去画那些自己亲眼所见的物象,真正的体验“形”的'概念

不知其他教师有没有同样的想法:在刚开始当老师,或者是每个学期刚开学的一阵子,都会制定计划,认真备课,想方设法地进行精彩的教学设计,让课堂内容生动有趣,让自己的状态达到最佳,目的是吸引学生,让他们在课堂上听话。当然,效果是明显的,前几课师生配合默契、课堂纪律良好,但过一段时间,由于学生和教师之间形成习惯,学习疲倦,教师的各类业务逐渐增多,比如教科研工作、各类论文比赛、各级绘画活动和比赛的展开、学校活动的增加,都让教师把更多的时间转移到此,对上课也就不那么上心,再加上学生的不配合,美术课也就成了名副其实的“玩乐课”。所以,学生是很容易厌倦教师的同一种上课模式的,教师要多花时间在教学设计上,尽量每一节课都展示不同的自己,让学生的学习兴趣一直保持下去。

我发现了自己课堂上的一些语言的问题:讲话太多,不能让学生主动思考。由于我一直从事低年级美术教学,我深深的感觉到:一二年级的学生自我约束力差,课堂纪律和学习意识较薄弱,最容易在音、体、美等“副课”上讲话,不遵守纪律,于是我不时的提醒他们,或整顿课堂纪律,便养成了一种“唠叨”、“多嘴”的毛病,平时发现不了,看了这篇文章之后才觉得这样是不对的,美术课应该给学生相对轻松自由的学习环境,教师的语言应该为这种课堂服务也。

回顾自己的美术课堂,总是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孩子们不配合、不听讲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自己没有真正投入到课堂中去,没有进行积极充分的准备。实物进课堂、课堂进场馆,课外、校外课堂都是很能丰富课堂的方法,但这种方法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并不能真正应用到普通的课堂上,也只能在一些优质课、研讨课、公开课上使用。我们平时使用最多的就是多媒体和网络,正如书中所说,这也并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一些东西是需要学生亲自体验,亲眼见到才能有所感受,有所启发的。读书之后,我深有体会,我也要在以后的课堂中,做到尽可能的让实物进课堂、课堂进场馆。

美术教师读书笔记10

通过对这本书的学习,让我对儿童写生画教学的方法有了新的认识,让我能与实践相对照看清自己的不足和差距。现就个人的几点体会谈一谈:

一、通过学习,让我对儿童写生画教学方法有了新的认识。

在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大背景下,每当我面对儿童写生画指导时,总是不知所措,不懂得采用怎样的方式、方法去指导学生写生作画,而认为是教师讲理论、示范是唯一的方法。在过去的指导过程中,我都是先摆静物(或选景),然后分析物体的形体结构、造型,再通过示范最后是学生作画,老师个别辅导,而且在辅导过程中,我大多去帮学生改画,学生画完后,展示讲评这一过程、方法去辅导的。另外在选实物上,不懂得根据儿童的年龄心理特点去选取儿童熟悉且感兴趣的实物让学生去画,总认为学生作画应由简单到复杂,所以选的实物过于简单,让学生无内容可画。而在改画中,我没有注意保护儿童的原创性,不懂得如何去引导。教学的结果是大部分学生作品简单,构图不合理,而且一些画得较好的学生作品也和老师的范画如出一辙,没有个性,通过这次学习,让我领图到现代儿童绘画指导方法的真缔,也使我懂得在课堂绘画写生课的指导过程中如何去落实新的课改理念,改变自身的指导方式。现就书中带给我们的指导方法概括如下:

1、是精心选择课题,课题内容是儿童熟悉的、感兴趣的、符合训练目标和儿童心理特点的。

2、是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分析实物的外轮廓和形体结构,色彩关系。

3、是让学生欣赏名家的作品,感受作品的美感和画家的处理方法。

4、是学生写生、老师不断的启发、引导学生一步一步的观察实物细节,让儿童有内容可画,并引导学生如何组织线条或处理色彩关系等;在构图方面,让学生先设立主体、画出主体,主体要求要画大、突出,再引导学生自己组织画面,完成作业。

5、作业展示、点评。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老师没有亲自去示范,只是不断的引导,画法上也不作统一要求,让学生从感兴趣的地方画起。如果初次上课,必要作示范时,教师也不过是画一局部,让学生懂得从何画起,教学生如何用笔、用线、上色等。这种方法我认为非常适合现代儿童写生画的指导,也很符合新课改的理念要求。

二、通过学习,让我了解了儿童画创作的指导方法。

过去,我去创作画指导上,方法过于单调,不善于引导启发。让儿童不从下手,创作体裁与儿童的生活脱离,没有很好的收集各种形象资料让儿童去感受,特别是连环画创作,学生无法完成。通过学习,让我对儿童只创作的指导方法有了更深一层的了解。我决定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去实践、尝试,走出我省农村美术教育的新路子。

三、通过学习,能有机会吸取好的经验,确实获益匪浅。

从书中,我找到了自己的差距,从书中,我们看到了一种对教育事业的执着与追求的敬业精神,看到了哪种勤奋好学,刻苦研究的学习精神。对艺术、知识的追求与渴望深深的打动了我。如讲在听课时,认真的做好记录,对于名师讲课,要多反思体会,学习与实践能结合的经验,在教学中敬业精神、学习精神和探知精神,我要不断学习,不断吸取更好的教学精华。

以上所述,乃是我在这次读书学习中的一点肤浅体会。在今后的教学工作和学习工作中,我将以实际行动,努力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力争做一名优秀的小学美术教师。

美术教师读书笔记3

平时由于忙于教学,一直很少有时间能静下心看看书,有时间也是做一些绘画之类的.练习,自打静下心看了这两本书以后,我才觉得光有实践也不行,还需理论指导,理论很重要,是知道你正确实践的方向标,因为它是前人总结出来的文化瑰宝。下面就这本书,结合平时的教学,谈谈我个人的一点收获,因我的水平有限,观点比较肤浅,还请老师批评指正:

1、正确培养学生的审美观

美术的教学一直都是临摹、写生创作相结合进行学习的,而兴趣是进行美术学习的关键,学生没有美术兴趣,也就谈不上学习美术,所以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其次再谈方法。从古至今,从国内到国外,各种不同学习美术的方法无论是自学还是教学都离不开直接认知与间接认知两条基本途径,为我们改革美术教学选择教学途径提供可靠的依据。

美是客现存在的,现实生活中可以说是无处不在,培养学生生的审美能力和美术素养是新课程标准中提出来的美术教学的首要任务。但是,不经过美术学习和培养的人明明生活在“美”的身边,却感受不到“美”的存在,其原因就在于缺少美的“发现”,即审美。美术教育就是要通过审美活动,培养学生感受美、欣赏美、体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在美术教学的过程中,审美教育是不可缺少的。特别是现代社会媒体因素的影响,很多学生不知道什么是美,奇装异服,怪异发型甚至都觉得是美。我们应该在平时的美术教学中,努力提高学生的识别水平和鉴赏能力,培养学生健康的、高尚的审美能力。初中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身心发展的速度加快,他们的审美心理也明显的由低级向高级发展。但是如果不能正确引导,学生的审美观将会扭曲向不健康方向去发展。

2、创造性的使用教材

美术教学既要遵循教学教法的一般规律,又要结合美术这一学科自身的特征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审美喜好来设计教学的程序和步骤。首先应加强美术作品的背景知识进行必要介绍外,不要急于从归纳思想内容到概括艺术特征的程式化教法,学生会感到很枯燥而不想听,更不想再去审美了,也审不出美了。可以从作品本身,从分析意象,情节,造型,色彩,线条到艺术表象入手,编成故事,启发引导学生去探究作品在构思与立意上的特点及整体艺术风格和艺术表现方面特征,使学生真正学习到美的方法。对于欣赏到的美好景象,可以主动地进行“再创造”,这就要依赖于学生自身的想象能力。想象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活动,是审美活动中的一种重要的心理功能。可以说,没有想象就没有审美鉴赏和艺术创造。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我常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进行独立观察的欣赏,让他们沉浸到欣赏对象中去,运用已知的美术知识与理论进入到对作品未知的个性特征的探寻。

在教学过程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运用形象思维来分析、研究、综合、概括事物,也就是对感知材料加以分析、研究综合,进而提升自己的抽象思维能力,打开自己的想象空间。

3、在感受认识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研究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师经常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让学生畅所欲言,自主发表个人的欣赏见解,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学生在交流欣赏体会中达到互相启发的目的。在培养孩子审美素质时,必须使之树立健康的审美观,才能辨别美和丑,从而爱美,并接受美的陶冶。教师的审美观点对他们也起到直接的指导作用,所以,教师要正确地引导学生教其明辨是非,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如:在绘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能直接看到教师作画的具体过程,让他们在掌握绘画技能的同时,感受教师的每一笔和每一画所表现的对大自然和社会生活进行审美观。在教学中,要充分运用这些范例及大师名作来进行讲解,感悟作者的审美品质。

美术教师读书笔记11

拿到《从优秀教师到卓越教师》一书后,本人认真捧读,自感获益匪浅。教育是一种实践活动,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尤其一名历史教师,我既想做好一个德育教育者,又想当好一个学科老师。可是这样的两手抓,似乎在实践当中没有收到我想象的结果,往往顾此失彼。

《从优秀教师到卓越教师》一书指导我们在德育工作方面,我自认为是负责任又尽心尽力的。对于每一个学生,一开始的时候我都给予平等的爱,但是后来我发现我的爱渐渐的变了:对于好学生听话的学生,我是打从心里喜欢他们;而对于那些老是犯错误而且屡教不改的学生,我甚至有点消极的情绪,我真的怀疑自己是不是违反了师德,是不是不配当一个老师?有一段时间我因此而陷入了困惑的状态,也影响了自己的工作。师爱是教师应尽的师德要求,教师对学生的爱是必须做到的,但这是一种职业的爱,而不是私人的`爱。教师的爱是一种关心,一种关切,一种理解,一种宽容,一种帮助,教师在这种情况下是可以一视同仁地把这样的爱献给学生的。

但是每个人都是一个有感情的人,在私人感情方面,我们是无法强求的。比如说对于一个说谎成性的人,如果我们还打从心里喜欢的话,那么我们就是一个有问题的教师了。我们对所谓的问题学生有一点不好的看法是可以理解的,但是这并不防碍我们关心和帮助他,也不是代表我们已经放弃了他们,我们还是要尽自己的力量来教好他们,这才是人性的师爱!《从优秀教师到卓越教师》一书让我明白了自己并不是放弃了学生,正是这个“矛盾”的爱的思想反映了我想做一个好教师!我相信经过时间的磨练,我一定可以做到真正的爱学生,做到怎么样的爱学生才能更好的让他们健康成长。在教学方面,虽然我们标榜素质教育,但是到现在为止,恐怕我们不得不承认,在中国的教育中应试教育还是占有重要的地位。形势和现实所迫,我们不得不要求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不得不要求教师的教学水平不断的提高,这是我们教师压力的根源之一。可是我们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大部分的学生都是贪玩的、不爱学习的;学生所感兴趣的并不是课堂上的东西,而是课外的东西,是外面的花花世界。看着学生令人头疼的分数,一定会令我们心里充满了压力。我们有时候都会困惑为什么学生的素质越来越差,为什么那么难教。其实这个当然有学生的原因,但是也有教师的原因。也许我们的课堂没有接近学生的生活心理水平,也许没有教学的艺术。

《从优秀教师到卓越教师》一书指导我们,学生的因素是我们不能完全把握的,但是教师的因素则可以由我们自己控制,我们要当一个合格的学科教师,一定要不断的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用自己的知识魅力来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当然,最有效的方法还是与德育的配合,把握好课堂,认真备好课,认真上好每一节课。作为一名班主任,我正努力做好德育和教学这两方面的工作,我有信心我一定会找到平衡点,经验和不断的反思会让我不会顾此失彼,我也有信心自己一定可以变成一名优秀的教师!变成一名出色的教师。

下载美术读书笔记word格式文档
下载美术读书笔记.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美术教师读书笔记

    美术教师读书笔记 美术教师读书笔记1 有幸在暑假中读到了屠美如老师撰写的《儿童美术欣赏教育研究》这本书,通过阅读,使我深刻感受到:美术欣赏教育不仅可以促进儿童良好艺术素......

    《美术的起源》读书笔记

    《美术的起源》读书笔记 我国的古代的美术教育,在普通学校的教育中始终没能占一席之地。宫廷画家和在野的文人士大夫画家习画大都临摹入手,选择优秀的临本进行临摹,掌握笔法、......

    外国美术史读书笔记

    《外国美术史》读书笔记17世纪卡拉瓦乔及其艺术特色。 16世纪末17世纪初的现实主义最主要的代表人物是卡拉瓦乔,卡拉瓦乔主义把现实主义艺术推向了一个新的阶段具有鲜明......

    美术教师读书笔记大全

    教师读书笔记摘录/r/n 1、人生有悲有喜,在我们快乐的时候就要忘我的投入并且把这快乐带给别人,以至于因为我们的存在,让这个世界更加美好一些。/r/n 2、快乐就像一只蝴蝶你若......

    美术教师读书笔记大全(五篇材料)

    美术教师读书笔记大全 篇一:美术读书笔记 《美术,另一种学习的语言》读书笔记 人大附中朝阳学校曹晓娇最近看了一本是一个美国教育学家科汉盖纳著的《美术,另一种学习的语言......

    2021年小学美术读书笔记[推荐5篇]

    古人云:“开卷有益”。常读书和常思考,会使我们勇于和善于对自己的教育教学作出严格的反省和内省,既不惮于正视自己之短,又要努力探究补救途径,更要擅于总结自己的或同行的成功经......

    《儿童美术欣赏教育研究》读书笔记(优秀范文五篇)

    有幸在暑假中读到了屠美如老师撰写的《儿童美术欣赏教育研究》这本书,通过阅读,使我深刻感受到:美术欣赏教育不仅可以促进儿童良好艺术素养的形成,而且对儿童其他方面的发展也有......

    读书笔记

    就这样降低采购成本 长期够活动是生产经营活动的起点,采购物品质量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到产品的质量,采购物品的价格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产品成本,进而影响企业的盈利水平。如果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