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教师读书笔记大全

时间:2019-05-15 10:24:3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美术教师读书笔记大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美术教师读书笔记大全》。

第一篇:美术教师读书笔记大全

教师读书笔记摘录/r/n

1、人生有悲有喜,在我们快乐的时候就要忘我的投入并且把这快乐带给别人,以至于因为我们的存在,让这个世界更加美好一些。/r/n

2、快乐就像一只蝴蝶你若伸手去捉它,往往会落空;但如果你静静地坐下来,它反而会在你身上停留。/r/n

4、快乐的时候,看问题的角度也更加清晰明确,不至于被一些失望、焦躁。恐惧等负面情绪引起的盲点所遮掩,快乐就像戴在心灵上的一副眼镜,能让你透过迷雾般的表象,看清事物的本质。/r/n

5、不是世界亏欠了我们什么,而是我们自己亏欠了自己因为我们不停地对自己说一些消极的东西让自己无法积极地面对生活。/r/n

6、每一天都是上帝送给我们的礼物,一天有24小时,在这24小时了,你可能把大部分的时间都分给你忙碌的工作,但一定不要忘记留给自己10分钟用来放松,用来思考生活的真谛。/r/n

7、快乐要懂得换位思考-----人们发现,别人的负担并不比自己的轻,甚至比自己的还要重,于是他们又回到了原先丢掉负担的地点,重新拾回自己的负担。/r/n

8、辩论是一时的,朋友却是永远的,花朵早晚都会凋谢,留下的余香却能长存心底。/r/n

9、快乐处世法---------谦卑,不要吹嘘,对别人耐心一点,榜样胜过说教。/r/n

10、快乐就是抓住离自己最近的东西;未来的还在未来,我们能掌握的只有现在,而现在的时光也如沙漏般一点一滴的溜走,每一份每一秒都是我们现在人生里最黄金的时刻,你可能听腻了这句话:过程永远比结果重要。但这句话却是实实在在的真理。/r/n

个人感想/r/n

人生不会永远一帆风顺尤其是在现在这个“动荡”的世界里。股票有涨能跌,工作有可能被炒鱿鱼,多年的恋人可能会分手。但这都是生活的一面。生活还有另一面,就像一枚硬币一样当它掉在地上,你只能看到它的一面,只有当你把它捡起来的时候你才能看到另一面。/r/n

快乐只需一句话:活在当下!如果你抱着这样的态度对待生活和工作,那么你会发现,工作的效率会高起来,生活的节奏会慢下来,而你自己,会快乐起来!/r/n

【相关文章】教师读书笔记/r/n

读《教师人文读本》有感/r/n

我们是教师,都是些普通人,但我们从事着神圣的事业。我们每天面对的是人,我们的学生,他们天真、可爱、充满生命的活力和幻想,他们对我们无限的信任和敬慕。我们付出了爱,得到的是更多的爱。/r/n

读过《教师人文读本》这本书,感受最深的是爱,对教育,对学生贯穿始终的是爱,最多的爱。/r/n

读过这本书,经常思考的问题是:如何在人生的大航船上确定自己的位置,是船员还是舵手,是大副还是士兵。每个人在世界上所扮演的角色不同,关键在于定位。冥冥中有双大手在指挥着我,从师范中学习的艺术到工作中教的课好似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事情。但要想教好课不也是一门艺术吗?/r/n

有句话说:“活在当下”。其实,每个人的命运还是掌握在自己的手里。虽然从出生到长大,基本是家长在为自己做主。但今后还有漫长的几十年,仍然有自己选择的机会,是选择努力踏实地度过还是空虚而归,全在自己。在学校所学的专业直到现在也拾不起来。工作上的杂事与生活中的事情搅得没有时间,没心情(其实我知道这些都是找借口)。既然经常思考,我想这件事很快会提上我的生活日程的./r/n

每看到书上的某一个片段,总在不停地在反思自己,自己在对待学生的态度,对待家人的态度。我慨叹自己太平凡了,平凡得没有一双慧眼,去发现学生的长处与潜力。平凡得没有一双巧手,把学生引领到更加广阔的天地中去。/r/n

工作几年,能够得到学校领导和家长的肯定,心里自然很高兴,但又觉得自己做得实在是太少了,有点愧对家长的信任,领导的表扬。/r/n

“公平公正”“爱心”“教师的发展”“教师的专业”等等,新教育为教师提出了那么多的努力方向。所谓坚持,所谓勤奋,所谓的所谓„„。教师自身的前进动力,外在的推动力.不论怎样,都去做一个问心无愧的教师,努力的教师。/r/n

在《教师人文读本》中,还收录了古今中外很多名家的各种类型的文章,每一篇都让我有所获益。《学习的革命》一文告诉我:“做教师首先要相信你所有的学生都是天才,你才会认真地教每一个人。”我领悟到,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教育不是要改变一个人,而是要帮助一个人。/r/n

教育的本体性是育人。如何在教育的过程中让一个人具备品德的高尚?我想:一个品德高尚的人,不论他为金钱去奋斗还是为理想奋斗,只要是正常的奋斗,正当的争取。在奋斗的过程中不忘父母,不忘时时去帮助别人,他都可以说是品德高尚的人。/r/n

《教师人文读本》同时也为我们指明了新的教学观。这就是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品德,更主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注重在教学中创设使人思考、激励探索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获得知识信息的过程真正成为学生心智发展的过程。与此同时,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教育者也应成为实践“终身学习”理念的楷模。重视和加强继续教育,这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总之,/r/n

终身学习是我们教师能走在时代前列必不可少的前提。/r/n

《教师人文读本》给了我很多新的启示,我将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尽职尽责、努力向上。最后,让我用徐匡迪先生的一句话来结束此文吧!——教育是事业,事业的意义在于献身;教育是科学,科学的价值在于求真;教育是艺术,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

第二篇:美术教师读书笔记

美术教师读书心得

《给教师的建议》是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写的一本专著,但丝毫看不出多少空洞的理论,每句话皆让人感觉出自实践的经验之谈。虽然时间离我们已有几十年,虽然这本书的背景是在前苏联,但对于我们现在的教育,依然具有指导性的意义。

苏霍姆林斯基身为校长,兼班主任,他与学生朝夕相处,对学生了如指掌,了解他们的欢乐和痛苦,关心他们的成功和失败。学生在校期间的全部生活,都是他的研究对象。经他长时间直接观察的学生达三千七百多人,他还为每个学生写了观察记录。他愉快地同学生一起活动,一起读书,一起旅行,探索各年龄期学生的个性、心理和精神生活的发展规律。我重点看了其中的《

6、谈谈对“后进生”的工作》《76、怎样对待学习有困难的儿童》《78、一个“差生”的“思维的觉醒”》《96、我怎样研究和教育学习最差的学生》,书上所谈到的费佳、彼嘉、巴甫里克等学生的成功教育的案例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对后进生我一直认为这是智力问题和一个人的品质问题,无论是谁,无论用什么方法教育都是无济于事的,很多道理只能从理论上行得通,而实践中要想让一个智力有问题的人有进步有发展是不可能的,要让一个品质不好的人真正弃恶从善也是不可能的,也就是所谓的“本性难移”,对现在很流行的一句话“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嗤之以鼻。但苏霍姆林斯通过多年的教育工作的实践,和对儿童的脑力劳动和精神生活的研究,深信:儿童学习困难,功课不及格,落后于别人,其原因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都在于儿童在童年早期所受的教育和他周围的条件不够好。

他认为:当学习困难的儿童跟能力较强的儿童在一起上课学习的时候,需要对他们加以特别的关心和有耐心。不要有一句话,不要有一个手势使得这种儿童感到教师已经对他的前途失掉信心。同时提醒我们:不要强迫儿童尽量长久地死抠书本,而要培养智慧,发展大脑,教他去观察世界,发展儿童的智力。

读了这本书,我认为我们当教师的人应当记住:对于每一个学习困难的儿童、不管他已经被耽误到了什么程度,我们都应当

有爱心、信心、耐心。要相信人人能成才,特别要关心后进生的成长,但也不要把他们看得和优秀学生一样的能干,这样只会越学越死,越学越笨。而要更注重锻炼他们的思维,发展智力,为他们今后的不断学习,不断发展打磨“脑机器”。正如苏霍姆林斯所说我们的崇高的使命就在于:要使我们的每一个学生选择这样一条生活道路和这样一种专业,它不仅是供给他一块够吃的面包,而且能给予他生活的欢乐,给予他一种自尊感。

人的头脑是自然界的一大奇迹。但是这种奇迹只有在教育的影响下才会出现。这是一种长期的、单调的、非常复杂和折磨人的艰难的播种,撤下的种子要过好几年才能长成幼苗。这件工作还要求特别尊重学生的人格。不应当让一个不幸的、被大自然或不良环境造成艰难境遇的孩子知道他是一个能力低、智力差的人。教育这样的儿童,应当比教育正常儿童百倍地细致、耐心和富于同情心。

第三篇:美术教师读书笔记

美术教师读书笔记

美术教师读书笔记1

非常欣赏上海一所学校的办学理念:教学生四十年,为学生想四十年,为国家民族想四百年。

那么我们历史教师承担着怎样的时代使命?通过历史课,学生学到的应该是什么?难道只是为了让他们记住一些朝代,背下一些都城,了解一些屈辱,知道一些探索吗?我认为问题可能出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传统的教学目标基本上是以传授知识和培养历史思维能力为主,在思想教育方面,多为政治性的国家教育和民族教育,缺乏情感影响和人格教育。

2、过于强调完整的学科知识体系,知识点罗列过多,授课时间不足,教师教学紧张,导致教法实施以灌输、说教和画重点最为普遍;教师包办垄断和一言堂,忽视学生主体性的存在,也导致学生和社会对历史课程产生误解和偏见,认为历史的学习方法无非是死记硬背而已。

新的《历史课程标准》界定历史学科的性质为人文学科即历史教育要关注学生人文精神的塑造和思想境界的建设。所以我们要使学生树立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形成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国际意识。那么,如何树立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呢?

有一次,周一早晨举行升国旗、唱国歌的仪式。让我们感到尴尬的是站着一千多名学生的大操场,几乎听不到唱国歌的声音。面对这样的场面,我做了这样的工作:南京大屠杀固然是日本犯下的不可饶恕的'罪行,但也正是由于国家放弃了人民,将军放弃了士兵,军队放弃了百姓,男人放弃了女人,儿女放弃了父母,大人放弃了孩子的因素,所以才会出现这样束手

待毙的情形。而在一个公民的社会里,每个人都是国家的主人,如果我们在任何时候能想到我就是国威,就是国仪,就是国家的尊严与安全,那么,我们就能做到在空无一人的广场上独自一人长国歌升国旗,而那一个人的力量将胜过千百个不负责任的匹夫。这里面没有一句直接的说教,没有一句直接的批评,但我想每一名学生都会被震撼,每一名学生都会深思。这件事告诉我们,历史教育无处不在,历史教育大有作为,历史教育责任重大,它关系到国家、民族的存在与兴衰。

着力塑造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提升人的智慧,完善人的人格。从历史学科内容看它包括了人的思想、行为等各个方面。对人各个发展侧面的教育也应该是最全面最具体的,所以历史教育应当具有养成和塑造健康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功能,它可以提升人的智慧、完善人的品格。有一次,我朗诵了《天才还是魔鬼》一文,然后发表了自己的感慨:哈伯因为攻克氨的合成这一世界难题,将无数人从饥饿的死亡线上拯救出来;他也因发明大量化学武器并用于战争,使无数人伤残致死;他是诺贝尔化学奖得主受人尊敬,他也是战争魔鬼遭人唾骂。我把问题抛给了学生,让学说发表议论:你认为应该将诺贝尔奖颁发给哈伯吗?请说明理由。学生们讨论的非常热烈,各执己见。面对这样的争论,我做了恰当的引导:哈伯为了国家赢得这场战争而制造毒气,那么他的国家德国为什么要发动这场战争?你认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了什么?我们该怎样面对战争?怎样面对科学发明?通过这一系列的问题的讨论,是学生认识到科学发明既可以用来造福人类,也可用于毁灭人类文明,科学发明既可以用于正义的事业,也可以助长邪恶的势力,这一切都取决于树立怎样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我们的历史教学需要生动的故事、富于感情的 语言去打动感染学生,使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在潜移默化中水到渠成。

通过学习历史,我们可以分清哪些是美的、善的,哪些是丑的、恶的;哪些是应该学习、发扬的,哪些是应该批评、斗争的,更让我们明白:改造自然要符合自然的规律和必然性,改造社会要符合社会发展的规律和必然性。

通过学习历史,教师可以运用劳动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作用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运用人类改造社会的 曲折和艰难对学生进行思想和意志品质教育。

通过学习历史,使学生认识到为了实现伟大的理想,需要付出代价,有时甚至需要付出生命的代价,但应坚信正义终将战胜邪恶,从而提高学生为美好社会奋斗的自觉性。

美术教师读书笔记2

中国近代美术教育已有近百年的历史,从根本上来说,是人们对美术教育自身的价值有了更深刻的认识。美术教育是人类文化教育最早的门类之一,有美术就必然有美术教育,没有美术教育就不可能有美术的延续和发展。这一段话在前言中提到。刚翻开,便让我对这本书有着极强的兴趣。

美术一直是历史悠久的学科,因为美术能帮助人们批评社会,并以隐喻的方式传达某种价值观。美术能将人们带入梦幻和潜意识境界,从而使心灵最隐秘处的思想和情感得以敞开。美术能使我们注意经验中琐碎的方面,从中发现新的价值。美术以极强烈的情感力量,培养人与人的亲善关系等等。然而在学校中,美术却成为尴尬的学科。导致美术教育慢慢湿滑。在学校中不受重视。读了尹少淳教授的这本书,我开始发现美术教育的重要性,必要性,让我对美术教育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

本书提到美术教育的发展历史、分类,以及美术与美术教育的关系。美术教育的价值。都让我颠覆思想,重新建立美术教育体系。本书中提到主张美术教育本质价值观的人,十分强调美术对人类经验与认识的贡献,而这种贡献是其他人类活动所难以提供的。艾斯纳本人是主张美术教育本质价值观的人。我们认为,人类的活动都应遵循经济的原则,即以最小的投入获取最大的效益。既然美术教育是包含多种价值的一种活动,那么,在每次具体的教学活动中为什么不尽量实现其拥有的价值呢?一项活动既然具有多种价值,又何必人为地阻碍它们的实现呢?换句话说,既然能一箭数雕、一举多得,又何必去刻意寻求一箭一雕,一举一得呢?因此,我们主张对不同的美术教育价值观采取综合的态度,以便形成更为完善的美术教育价值体系,并力争在每次教学活动中尽可能多地实现其多重价值。在建构美术教育价值体系时,我们有必要将美术的价值与美术教育的'价值的关系加以说明。

我也有幸听过尹教授的讲座。其中“核心素养”也让我印象深刻。美术学科方面,综合考察美术特征、社会特征和教育之关系,专家们提炼出了图像识读、美术表现、审美判断、创意实践和文化理解五个核心素养。它们将成为少儿美术的核心概念,引领其发展和变革。我认为对五个美术学科核心素养表现的描述,是基础美术教育的高峰值。少儿时期则是获得美术学科核心素养的关键期,因此,核心素养的培养必须从少儿抓起。

看完本书,我最大的感想就是美术教育与教师自身分不开,作为教师的我们要不断更新知识结构,完善教学理念,先提升自己,才能教育好学生。

美术教师读书笔记3

今天,精读《给老师的建议》一书中“没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学生”一篇。我想用一个词语概括心中的感受,怎奈翻遍脑中所有的词汇,竟找不出哪一个词可以淋漓尽致的表达我的敬佩之情。语言有时候就是如此的苍白无力。

整篇文章使我最难忘的是这样一句话:“如果学生没有在掌握知识的道路上前进哪怕是很小的一步,那么这堂课对他来说就是白费了。无效劳动——这大概是学生和老师可能遇到的莫大的严重危险。”是啊,想想自己平时的课堂,照顾到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了吗?自己总是在用一个标准来要求无论从认知还是心理上都不一样的孩子。更另人无法容忍的是,当一个认知能力稍差的孩子没有达到自己所谓的标准的时候,自己更是像民工工头一样,以冷冰冰的白眼相加。自己虽然从某种程度上得到了发泄,可是,可是,我可怜的孩子呢?那时候你们是什么感受?老师对不起你们啊!

我又想到了平时的公开课,为了课堂结构的紧凑和学习的深度,在制定学习目标的时候眼里总是那一部分好学生,对于学困生来说,这不是一架可望而不可及的天梯吗?那些被我遗忘的孩子们啊,你们站在底下是怎样无奈的抬头望啊。

美国的教育家杜威,他在《民主主义与教育》中强调:“我们学校老师规定给学生的学习任务,应该是他们易于达到的,不应该是高不可攀的,是呈阶梯状的。要让儿童一步一步去实现,并能从中得到收获与乐趣。做到“教育随时都是自己的报酬。”

是的,以后无论在什么时候,我不再指定统一的目标让不同的孩子去达到。我将动脑思考,怎样设法让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上都在进行脑力劳动!让孩子切身感受到进步的乐趣,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哪怕他们的进步是微小的。

美术教师读书笔记5

最近读了《中国教师最需要的新理念》这本书,书中谈到了“教育要强调个性,健全人格”,并且理论联系案例深入浅出的进行了探讨,作为一名美术教师,我深有感触。

英国教育家斯宾塞曾说:“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的个性。”伟大的德国诗人歌德也曾说“一棵树上很难找到形状完全一样的叶子,一千个人中也很难找到两个在情感上完全协调的人。”这说明个性是一种客观存在,是一种价值,世界的丰富多彩、人类的千姿百态也正源于此。

学生在美术活动中比在其他教育活动中能更大程度地张扬和展现自己的个性。因为美术课程是一种综合性、活动性强且活动结果无对错之分的课程。在这种以美的熏陶为主的活动中,学生的个性得以全面自然地释放;性格、气质、情感得以自然流露;手、眼、脑得以协调发展,沟通了其物质层面与观念层面的关系,促进了个性的内化和健康发展,同时提高了学生的能力、智力、人生观和情感价值观等综合素质。因此,在美术课堂中引导学生形成社会共同价值观的同时,也应努力尊重、保持和发展学生的个性。要培养学生独特的个性,就是要使学生的个性得到自由的发展,增强他们的主体意识,形成开拓精神、创造才能,提高其个人价值。因此,我们的教育就要具有个性化,就要在教育过程中重视受教育者的需要、兴趣、创造和自由,尊重人的`尊严、人的潜能。在教学中通过情感的渗透、传达和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来实现学生的个性发展,促进人的个性自主和谐发展。

(一)在教学情境中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教师是创设情境的主导者和调控者,通过各种方式、手段,有意设置一定的情境氛围,让学生产生激情,主动参与,释放激情,在这一过程中,激发学生的个性化探究欲望、创造欲望,从而促进学生的个性形成。

(二)在教学内容中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教师要灵活地掌握课程的内容,可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从学生的生活、兴趣出发,选择一些具有时代气息的知识内容,深入浅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参与,施展自我的个性魅力。

(三)在教学活动中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开拓思维、综合的运用多种材质,充分发挥学生的自由表现力,促进个性的形成。采用集体合作的方式,加强相互间的交流,增强体验,培养团结协作精神,张显其个性。鼓励想象,求异创新,画画要画出个性。

从美学的角度来说,风格,是指美术作品显示出的一种格调和气派。艺术风格,是艺术作品整体上呈现出来的独特面貌。它和人的风度一样,不仅具有独特的外形特点,而且还显示出内在的精神气质。艺术作品显示的是艺术家的个性。是个人风格。所以,个人风格就是艺术家在作品中呈现出的有别他人的独特个性。独特性,又是艺术家的鲜明个性的显现,也是艺术家创造精神的表现。这种独特性是艺术家观察事物的一种独特视角和艺术表现的独特技巧在长时间的艺术创作活动中所形成的。中国书法里的“颜筋柳骨”,就是说唐代书法家颜真卿、柳公权两个人楷书不同的个人风格——颜体丰腴、柳体瘦劲。在中国的美术欣赏中,常以“雄伟、秀丽、豪放、典雅、古拙、飘逸、沉着、奇险、质朴、空灵、浓艳、淡雅、苍老、稚拙、缜密、疏野、高古清新、率真、自然、平淡等词语来欣赏、评价不同的个人风格”。所以,我们要在长时间的教学实践当中,不断的培养学生的个性。尤其是在创作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画出个性来。

我们通过以上的教学活动,一定会使学生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对美术产生浓厚的兴趣。在实际生活中领悟美术的独特价值,明确一个良好的学习流程,即:构思──选择制作材料──学习、运用不同的创作形式、技法、进行大胆、自由表现──个性化风格形成。这样,学生能够找到适合展示自我独特个性的艺术语言,培养学生对于审美的个性情感,最终成为一个具有独特艺术个性、独特审美修养的人。

美术教师读书笔记4

最近读了《中国教师最需要的新理念》这本书,书中谈到了“教育要强调个性,健全人格”,并且理论联系案例深入浅出的进行了探讨,作为一名美术教师,我深有感触。

英国教育家斯宾塞曾说:“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的个性。”伟大的德国诗人歌德也曾说“一棵树上很难找到形状完全一样的叶子,一千个人中也很难找到两个在情感上完全协调的人。”这说明个性是一种客观存在,是一种价值,世界的丰富多彩、人类的千姿百态也正源于此。

学生在美术活动中比在其他教育活动中能更大程度地张扬和展现自己的个性。因为美术课程是一种综合性、活动性强且活动结果无对错之分的课程。在这种以美的熏陶为主的活动中,学生的个性得以全面自然地释放;性格、气质、情感得以自然流露;手、眼、脑得以协调开展,沟通了其物质层面与观念层面的关系,促进了个性的内化和健康开展,同时提高了学生的能力、智力、人生观和情感价值观等综合素质。

因此,在美术课堂中引导学生形成社会共同价值观的同时,也应努力尊重、保持和开展学生的个性。要培养学生独特的个性,就是要使学生的个性得到自由的开展,增强他们的主体意识,形成开拓精神、创造才能,提高其个人价值。因此,我们的教育就要具有个性化,就要在教育过程中重视受教育者的需要、兴趣、创造和自由,尊重人的尊严、人的潜能。在教学中通过情感的渗透、传达和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来实现学生的个性开展,促进人的个性自主和谐开展。

教师是创设情境的主导者和调控者,通过各种方式、手段,有意设置一定的情境气氛,让学生产生激情,主动参与,释放激情,在这一过程中,激发学生的个性化探究欲望、创造欲望,从而促进学生的个性形成。

教师要灵活地掌握课程的内容,可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从学生的生活、兴趣出发,选择一些具有时代气息的知识内容,深入浅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参与,施展自我的个性魅力。

开拓思维、综合的运用多种材质,充分发挥学生的自由表现力,促进个性的形成。采用集体合作的方式,加强相互间的交流,增强体验,培养团结协作精神,张显其个性。鼓励想象,求异创新,画画要画出个性。

从美学的角度来说,风格,是指美术作品显示出的一种风格和气派。艺术风格,是艺术作品整体上呈现出来的独特面貌。它和人的风度一样,不仅具有独特的外形特点,而且还显示出内在的精神气质。艺术作品显示的是艺术家的个性,是个人风格,所以,个人风格就是艺术家在作品中呈现出的有别他人的独特个性。独特性,又是艺术家的鲜明个性的显现,也是艺术家创造精神的表现。这种独特性是艺术家观察事物的一种独特视角和艺术表现的独特技巧在长时间的'艺术创作活动中所形成的。

中国书法里的“颜筋柳骨”,就是说唐代书法家颜真卿、柳公权两个人楷书不同的个欣赏中,常以“雄伟、秀丽、豪放、典雅、古拙、飘逸、沉着、奇险、质朴、空灵、浓艳、淡雅、苍老、稚拙、缜密、疏野、高古清新、率真、自然、平淡等词语来欣赏、评价不同的个人风格”。所以,我们要在长时间的教学实践当中,不断的培养学生的个性。尤其是在创作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画出个性来。

我们通过以上的教学活动,一定会使学生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对美术产生浓厚的兴趣。在实际生活中领悟美术的独特价值,明确一个良好的学习流程,即:构思──选择制作材料──学习、运用不同的创作形式、技法、进行大胆、自由表现──个性化风格形成。这样,学生能够找到适合展示自我独特个性的艺术语言,培养学生对于审美的个性情感,最终成为一个具有独特艺术个性、独特审美修养的人。

美术教师读书笔记5

平时由于忙于教学,一直很少有时间能静下心看看书,有时间也是做一些绘画之类的练习,自打静下心看了这两本书以后,我才觉得光有实践也不行,还需理论指导,理论很重要,是知道你正确实践的方向标,因为它是前人总结出来的文化瑰宝。下面就这本书,结合平时的教学,谈谈我个人的一点收获,因我的水平有限,观点比拟浅薄,还请老师批评指正:

美术的教学一直都是临摹、写生创作相结合进行学习的,而兴趣是进行美术学习的关键,学生没有美术兴趣,也就谈不上学习美术,所以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其次再谈方法。从古至今,从国内到国外,各种不同学习美术的方法无论是自学还是教学都离不开直接认知与间接认知两条根本途径,为我们改革美术教学选择教学途径提供可靠的依据。

美是客现存在的,现实生活中可以说是无处不在,培养学生生的审美能力和美术素养是新课程标准中提出来的美术教学的首要任务。但是,不经过美术学习和培养的人明明生活在“美”的身边,却感受不到“美”的存在,其原因就在于缺少美的“发现”,即审美。美术教育就是要通过审美活动,培养学生感受美、欣赏美、表达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在美术教学的过程中,审美教育是不可缺少的。特别是现代社会媒体因素,很多学生不知道什么是美,奇装异服,怪异发型甚至都觉得是美。我们应该在平时的美术教学中,努力提高学生的识别水平和鉴赏能力,培养学生健康的'、高尚的审美能力。初中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身心开展的速度加快,他们的审美心理也明显的由低级向高级开展。但是如果不能正确引导,学生的审美观将会扭曲向不健康方向去开展。

美术教学既要遵循教学教法的一般规律,又要结合美术这一学科自身的特征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审美喜好来设计教学的程序和步骤。首先应加强美术作品的背景知识进行必要介绍外,不要急于从归纳思想内容到概括艺术特征的程式化教法,学生会感到很枯燥而不想听,更不想再去审美了,也审不出美了。可以从作品本身,从分析意象,情节,造型,色彩,线条到艺术表象入手,编成故事,启发引导学生去探究作品在构思与立意上的特点及整体艺术风格和艺术表现方面特征,使学生真正学习到美的方法。

对于欣赏到的美好景象,可以主动地进行“再创造”,这就要依赖于学生自身的想象能力。想象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活动,是审美活动中的一种重要的心理功能。可以说,没有想象就没有审美鉴赏和艺术创造。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我常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进行独立观察的欣赏,让他们沉浸到欣赏对象中去,运用的美术知识与理论进入到对作品的个性特征的探寻。

美术教师读书笔记6

《给历史教师的101条建议》这本书中的“建议”,来源于作者对日常教学实践的感悟,从最常见的、最容易被忽视的教学细节中引出的一系列值得思考的问题,用生动的实例、质朴的语言以及巧妙的处理办法,深入浅出地加以思考、剖析和理解,以提高教师在实际教学工作中的灵活性、创造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其建议内容主要涉及注重历史认知方法的培养、在乡土历史教学中突出爱国主义教育、要在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上做文章、让学生学会全面评价历史人物、注重历史学习元认知能力的培养、加强课堂教学中师生间的非语言沟通等等。本书就广大历史老师经常遇到和思考的问题展开研究、讨论,涉及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学理念、教学方法、乃至课程资源、教学评价等等,并提出了新的时代目标和要求。书中每谈一个问题,基本都有简明而不失具体的事例、情景,每条建议都配有相应的名人名言、教育者感思或作者创作的“教育诗”,使得本书的内容体系、编排体例、写作风格、研究思维都显得别具一格、富有新意。

它从新课改的要求和精神出发,对中学历史教学种面临的课程、方法、形式、手段、评价,以及师生关系、教师修养等提出了101条有启发的、有针对性的,或有真情实感的建议。书中没有华丽的词藻,也没有最新的教育改革理念,更没有泛泛而谈的教育理论。它通过实际的例子来阐述解决问题的技巧和建议。本书的101条建议体现出作者注重教学的实用性和人性化,注重在与学生的接触中融入他们的情感世界,并强调情感教学与创造性教学手段的结合的教学理念。书中的建议简单易学、易于实践。书中的言语和比喻幽默、风趣。

在文中每一个建议的开头都有一句来自国外学者关于教育方面的格言,让我受益很深。如在一个“学会忽略”的建议中,说到人无完人,孩子也一样。确实如此,这对我们有时面对调皮的孩子时,常常觉得他们好不乖,越想越恼火,但是看了书中给我们的小方法应该会有很好的效果:一杯常理,几勺耐心、宽容、恒心,积极的期望和向上的态度,再浇上满心的爱。确实,这样可以很好的调节自己的心情。总是希求学生有完美表现的老师是极端不现实的,得到的也只能是无尽的失望,所以我在教学中大多都是鼓励孩子们,他们犯错的时候尽可能的去鼓励他们,他们学得兴趣也就越高了,学进去的也越多了。

本书提供了一些帮助新教师解决课堂问题的方法和建议。例如:如何进行课堂管理;如何掌控课堂纪律;如何与“刺头”学生相对;如何与同事相处;如何安排时间。书中的方法简单易学,并且作者举出一些实际的例子加以辅证。原来我在上课时课堂纪律一直不太好,一部分同学总是在窃窃私语,于是我冲着学生大骂,换来三分钟的安静,然后课堂又变成吵吵嚷嚷的,我心里一直疑惑:怎么现在的学生这么不听话,这么不守纪律?后来阅读了此书,才知道我在课堂管理上有所欠缺,于是我根据实际情况实践了书中讲述的方法:我不在课堂上大骂学生了,而是找了几个上课经常讲话的学生,对他们进行开导说教,在以后的课堂上因为他们几个纪律有所好转,我在课堂上大加表扬他们。于是其他爱讲话的学生也慢慢收敛了,而我也及时进行了表扬。从此我的课堂纪律改善了许多。

本书还为教师提供了一些教学规划和课程指导,提出了如何合理利用时间,提醒教师要精心准备,井井有条。关于课程指导,本人从书中了解到作为教师要经常性观摩其他教师的课,这样才能不断取得进步。同时,教师的课堂内容应与现实生活相联系,教学手段要多样化,要不断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作为教师,传授给学生知识的同时还要传授其社交礼仪,这就需要教师自身具备较高的礼仪规范。的确,我曾在学生面前不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给学生留下一个不好的印象,同时也给学生造成了不良影响。看了此书后,我努力规范自己的行为举止,力求给学生一个良好的榜样。同时对“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这句话有了更深的理解。

有着积极、和谐的师生关系的班级必定是一个良好的集体。本书提出了许多构建成功师生关系的建议。其中对教师自身提出了一些要求:教师要保持微笑,做一个乐观向上的人,把自己所教科目当成“最爱”。同时,建议提出教师对待学生的一些要求:熟悉每一位学生,让每一位学生都成为你的“最好”,不求完美,只求学生进步等。这些建议需要教师不断摸索、努力,才能很好地行之有效地付诸于行动。

另外,本书还向读者传递了优秀教师的职业精神和优秀教师应具备的永不消散的魅力。优秀的教师总会维持自己良好的声誉,保持自己良好的心态不为外界消极态度所影响,并且做任何事情都能从容、镇定,能控制自己的反应,不带着怒气行事。优秀的教师总会以身作则做到最好,但也会寻求帮助,能够很好地与家长合作,具备随机应变的能力,能够从错误中学习和成长,不断取得事业上的进步。

阅读这本书让我收获很多,它给我的教学工作提供了很多帮助,让我的心灵滋养,心胸开阔,魅力提升。在今后的日子里我还将反复阅读此书,使自己成为能影响他人,改变他人的老师,并在教育事业上取得很大成功。

阅读此书,不由自主有一种感觉:一位耐心、睿智的长者,坐在你的对面与你聊天,她的丰厚学识、她的思想、她的智慧正慢慢地滋养着你的心灵,提升了你的魅力。

阅读此书,带给我教学上许多的建议,相信也会给你们带来很多益处,让你的心灵滋养,让你的魅力提升!让我们都来读书吧,让自己在阅读中享受教育的乐趣,找到思考的快乐! 美术教师读书笔记 篇9

美术教育是一门艺术教育。小学美术教育的目的,是对学生进行美的教育和术的教育。对学生进行全面的美术教育,既使其掌握基本知识,能认识和欣赏美,又掌握基本的技能技巧,能够表现美和创造美。其中,审美教育比之技能技巧的培养更为重要。

然而,目前的美术教育还存在许多问题,轻视美育,片面地理解术育,为画而画,忽略儿童参与美术活动的`基本素质全面和谐的发展,使学生在美术活动中,缺乏表现的愿望,机械的地画,这就势必造成美术教育上的偏差。

学生在参加美术活动中,基本素质是:1感知,2愿望,3动作活动,4再现能力。这四方面的因素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整体,不可缺一,但是考虑到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在美术教学活动中应以激发兴趣、培养愿望为抓手,同时全面照顾,使各个因素都向着积极方向和谐发展。

这几年,我根据上述思想,以提高欲望、提高自信心为主要目标,把愿望与感知、动作活动、再现能力有机结合,经过实践,取得了较好效果。绝大多数儿童都喜欢上美术课,有的说:我长大以后也要像老师一样当画画老师。有的升到高年级的学生遇见了总问:老师,你什么时候再教我们美术课?同时,他们作品上的创造能力与绘画技能有明显提高,构思比较新、奇,色彩较鲜艳,形态表现较富童趣。

下面,我就具体做法作一简要介绍:

一、教材内容选择和安排上注意娱乐性。

教材内容是学生创造愿望的最基本源泉。在选择教材上,我采取了三种做法。

1.拓宽原教材主要形式临摹的内涵,使临摹教材内容由刻板机械模仿而转化为有变化、有生气的创作。

在美术教学中,有相当一部分内容要求学生临摹。临摹是一种比较古老的学画方法,一种踩在巨人肩上上楼的好方法,确能帮助儿童掌握一定的绘画技能,登堂入室,但也带来不少弊端:思维受束缚,画面效果呆板,千篇一律。我认为应拓宽临摹概念,以原作为主,但可取舍。形式、内容、构图、表现对象基本相似即可,色彩亦可加以变化,这样能给学生一个创造天地,加强创造意识,使他们求异思维、想象力、情感的表现有舒展的可能,并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

2.补充生动有趣的情境添画,找错改画。

单纯的课本内容,并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通过补充,达到内容的完善。在内容的选择上也要符合儿童特点:如《狐狸和鸡》《小鸭子学游泳》《后悔也来不及》《摘草莓的小姑娘》等,这些内容都有一定的情节,都是一则有趣的小故事,通过生动的讲述,使学生头脑中形成一幅画面,得到感染,并激发了作画的愿望。每个小朋友的想法各异,通过互相描述,可进一步丰富想象,然后提供片段的描绘(指导),给学生以一定的表象,再以补画的形式要求学生创造一幅情境画(可采用故事画,也可采用连环画的形式空缺一张,要求补上),我在启发学生作想象画的时候,启发学生做到:(1)范围往广处想;(2)题材往新处想;(3)构思往妙处想;(4)构图往巧处想。儿童画就本意来说,是为了用自己的画表现自己的意愿。因此,儿童画,也可称为儿童意愿画,这种意愿画有很大的创造性,充分展示了儿童扩散性思维的发展程度。

在找错改画中,我故意画错,让小朋友找出错处,在学生哈哈大笑中改正。例:《小鸭子学游泳》一课,我把小鸭子的嘴画成小鸡的嘴,学生一下发现错了,说小鸡的嘴才是尖尖的,而小鸭的嘴是扁扁的,通过形象的描述,学生很容易掌握基本特征,并充分调动了学生主观能动性。

3.设计生动有味的画题,以吸引注意,激发意愿,突出教育主题。

例如,《熊猫的故事》和《后悔也来不及了》,虽然讲述的都是说熊猫因不注意保护眼睛变成近视这样一个故事,要求学生画熊猫在太阳底下看书影响视力这样一个画面,前者似开门见山,却不适合低年级,而后者似一个悬念,使学生产生疑问:谁后悔呀,后悔什么呀?无形中把全班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题上来,激发了兴趣和作画的愿望,使儿童追求完美的表现形式。

二、讲解、示范注意形象性,趣味性。

美术教育的基本方法是讲解、示范,运用这些方法时,必须注意趣味性、形象性。

1.我在讲解示范时,语言注意儿童化、形象化,使学生易于理解和接纳。

对低年级学生而言,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在讲解时,不仅要了解儿童的心理,还要熟悉儿童语言,掌握儿童的语言特点。对儿童难以理解的概念,教师要加以解释:例:小学生对书中的横线竖线不大理解,我就说:站着的线叫竖线,躺着的线叫横线。这样,学生就明白了,同时,根据儿童比较喜欢用重叠字,我在讲解各种动物特征时,多用诸如长长的鼻子、大大的耳朵、圆圆的脑袋、尖尖的嘴、胖胖的身体等,这样有助于小学生的理解,更适于他们依靠表象作画的特点。

低年级儿童喜爱猜谜,我就顺其童心,常编一些和内容有关的谜语儿歌,加深所画物体的印象,如:一年级课本中的《快乐的小鸟》,我把小鸟的特征归结为一首儿歌:小鸟小鸟,圆头圆脑,嘴巴尖尖,身体半圆,翅膀尾巴像三角;小鸟小鸟,圆头圆脑,快快乐乐,自由飞翔。这样,小朋友就画出了小鸟的形态了。

2.各种示范形式交替运用。

美术课中的示范也是美术教学中的重要一环,示范得法,往往事半功倍,在教学中,我作了以下尝试:

表演示范。对所画物体作仔细描绘并加以说明,例:在教《花瓶设计》一课时,我先对花瓶作了介绍(形、色、花纹),然后在板上进行表演,使学生对画法及过程一目了然。

领画示范。根据低年级特点,我画一部分,学生跟我画,我画完,学生也画完。这方法主要在教较难的内容,和新生时采用,一般不多用。

学生参与示范。师生合作,共同作画,学生较能掌握操作过程与技能。

三、为学生作画创设气氛。

课堂上作画是一种创造性的艺术活动,和谐优美的创作气氛,能使学生进入创造佳境。具体做法是:

1.教师以情景角色,朋友身份,真诚信任的态度进行巡回指导,为学生创作服务。

在一个班级中,学生作画的能力有多种层次。我分别对待不同层次的学生,对好的鼓励独立,创新更上一层楼;对中等水平的鼓励进一步提高,给与适当指导;基础差的采取迎合的态度,以鼓励为主。

2.恰当运用音乐艺术,使儿童创作过程中视觉、听觉和谐活动,更好的提高作画水平。

选择一些适合学生的轻松愉快的音乐,学生得以感染,在音乐声中想象,在无形中受以启发,画起来更有劲,有利于技能表现和创造性发挥。

四、知情结合,情意交替,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1.知情结合。即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作画知识技能与激发其绘画愿望相结合。

如每节课5分钟的简单画练习,引导学生在基本技能训练的基础上变化各种小动物的头像,变化种种表情等。从动物扩展到人物的表情变化。

2.所谓情意交替。指把凭借兴趣作画和意志努力作画过程相交替。在教学形式上,让学生参与,当小老师,或者改变一下一成不变的师生关系。如《服务公司招生考试》《服装设计一课》,我一改老师身份,以总经理的身份出现,学生作为招聘对象,学生在新颖的课堂教学形式中积极性得以提高,并产生竞争意识。在激发兴趣的基础上,让学生集中注意力绘画,努力画好。到一定程度,再调节兴趣,使小朋友始终保持浓厚的作画兴趣。

美术教师读书笔记7

有幸在暑假中读到了屠美如老师撰写的《儿童美术欣赏教育研究》这本书,通过阅读,使我深刻感受到:

美术欣赏教育不仅可以促进儿童良好艺术素养的形成,而且对儿童其他方面的发展也有积极作用。

一、有利于开阔儿童的视野。

在美术欣赏教育中,儿童接触到不同历史年代和题材的作品,这些作品既是从艺术的角度进行审美欣赏的材料,也是从历史文化的角度了解历史事件、社会生活、东西方文化差异和人类复杂情感的材料。它有助于开阔儿童的视野,扩大其知识面,帮助儿童积累一定的社会历史文化知识。

如西班牙的阿尔塔米拉洞穴壁画法国的拉斯科洞穴壁画都是世界著名的史前洞穴壁画。原始人所描绘的野牛、野马、野猪、麋鹿等动物,有的在追逐奔跑,有的则带伤挣扎。在欣赏这些壁画之前,教师曾与儿童简单讨论有关原始人和原始社会生活的问题,如原始人生活的时代、原始人的样子、原始人的生活情形等,既开阔了儿童的视野,也为儿童理解壁画打下了基础。活动中,教师引导幼儿欣赏动物的各种姿态和作品生动有力的线条,讨论画面及画面以外的种种问题。如在欣赏“拉斯科洞穴的马头”时,孩子们提出了不少疑问:“马头上有一根根像刺一样的线条,这是动物的鬃毛还是射中它的利箭?原始人为什么用弯曲的线条画了一匹行将倒地的马?为什么只刻画动物而不太画别的东西?他们为什么要在幽深黑暗的洞穴里画画?”通过讨论,孩子们了解到这一切都与原始人以狩猎为主的生活有关,是原始人重视食物的反映。原始人认为,画出被击中或被捕获的动物形象,就等于是击中或捕获了它所描绘的那种动物本身,而且描绘得越逼真,显现的魔力就越大。通过欣赏,儿童不仅获得了丰富的审美体验,而且加深了对原始人和原始社会生活的了解。

二、有利于发展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能力。

艺术欣赏是艺术作品本身、艺术家的生活和社会背景等与欣赏者的生活经验、知识背景、情绪情感等因素相互作用的过程。艺术欣赏过程实际上是欣赏者积极主动的创造过程。艺术作品就象一台发动机,它把欣赏者潜在的创造性充分调动起来,而欣赏者则动员自身所有知识经验和个性情感来进行创造,使艺术欣赏对象带上独特的个性和创造色彩。在当代接受美学理论看来,艺术作品并不是一个自身独立、向每一时代的每一个人提供同样信息的客体,而是一个有待读者、听者或观者参与并与之对话的特定的、开放的文本。艺术文本中有许多“空白”和“空缺”,它使文本产生极大的不确定性,它们呼唤和等待欣赏者运用想象力来补充和完成。因此,一件作品可以有许多接受方式,欣赏者融入作品的任何东西都合法地成为意义。这一理论在儿童欣赏现代派大师的抽象作品时体现得尤为突出。我们的研究结果证明,儿童对抽象作品作出反应的热烈程度,对线条、形状和色彩的感受水平,围绕作品的意象和情感所展开的想象能力,是绝大多数成人所不及的。抽象作品为儿童提供了一个不受拘束、自由想象、创造的广阔空间。如西班牙著名画家米罗的“人投鸟一石子”是一幅富有想象的抽象作品,儿童在欣赏时创造习惯地表述了自己对这幅作品的理解。有的孩子说:“这幅画说的`是沙滩上有个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他看到一只小鸟叽叽喳喳叫,就投了一颗石子。”有的说:“我感觉是一个人在变魔术,他把自己的一只眼睛、一只脚变没了,把沙滩变成了一条直线。”还有的还说:“我闭上眼睛感觉自己在左右、上下、前后摇晃,因为这个人的身体是歪的。”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幼儿自己设计和创作“变形的脸”,他们对脸庞、眼睛、鼻子、嘴巴、耳朵、头发等进行了夸张和变形,变成了正方形、月牙形、五角星形、螺旋形、爱心、水滴、花、火箭、葫芦、蝴蝶、字母和各种水果的形状,有的还把五官移位或改变其距离。这种变形、挂帐联系充分调动了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能力。

三、有利于培养儿童语言表达能力。

对艺术作品的欣赏需要通过对话的方式进行,它包括教师与儿童、儿童与儿童之间的对话,欣赏者与作品之间的对话等几个方面。无论是哪种对话,都要借助语言这一中介来实现。对于儿童来说,这几种对话是互相交织的。一方面,作品通过色彩、线条、形状、构图以及所描绘的事物或情节等因素向儿童发出信息,儿童则靠敏锐的直觉和审美经验,不断地获取这些信息,并作出情感上的回应。另一方面,儿童通过与教师、同伴的对话、讨论乃至争论,表达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同时也倾听别人的感受。在整个对话过程中,儿童不断丰富着自己的内心感受,并希望将其表述出来。通过这种发自内心的、言之有物的表达,儿童的语言能力得到了快速发展。这种发展不仅表现在表述的流畅、长句子的经常出现、各种词语特别是与情绪情感有关的词语的大量运用上,还表现在儿童乐于表达,并能自然地将这种能力迁移到其他学科活动和日常交往之中。

四、有利于培养儿童积极的情感态度。

儿童在感受力、领悟力、想象力和创造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方面的良好发展,有利于儿童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这是一个良性循环的过程,归根结底是由艺术的无错特点以及它给儿童提供的巨大的想象和创造空间所带来的。如他们善于独立思考,敢于坚持自己的观点而不人云亦云;他们能大胆发问,并积极尝试解决和回答;他们会就某些问题展开积极的思考,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他们常用的句式有:“我认为……”“我觉得……”“我有一种感觉……”“我不同意某某的观点……”,等等,这些都表现出孩子们积极的情感态度。

美术教师读书笔记8

今天,精读《给老师的建议》一书中“没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学生”一篇。我想用一个词语概括心中的感受,怎奈翻遍脑中所有的词汇,竟找不出哪一个词可以淋漓尽致的表达我的敬佩之情。语言有时候就是如此的苍白无力。

整篇文章使我最难忘的是这样一句话:“如果学生没有在掌握知识的道路上前进哪怕是很小的一步,那么这堂课对他来说就是白费了。无效劳动——这大概是学生和老师可能遇到的莫大的严重危险。”是啊,想想自己平时的课堂,照顾到每一个学生的开展了吗?自己总是在用一个标准来要求无论从认知还是心理上都不一样的孩子。更另人无法容忍的是,当一个认知能力稍差的孩子没有到达自己所谓的标准的时候,自己更是像民工工头一样,以冷冰冰的白眼相加。自己虽然从某种程度上得到了发泄,可是,可是,我可怜的孩子呢?那时候你们是什么感受?老师对不起你们啊!

我又想到了平时的公开课,为了课堂结构的紧凑和学习的深度,在制定学习目标的时候眼里总是那一局部好学生,对于学困生来说,这不是一架可望而不可及的天梯吗?那些被我遗忘的孩子们啊,你们站在底下是怎样无奈的抬头望啊。

美国的.教育家杜威,他在《民主主义与教育》中强调:“我们学校老师规定给学生的学习任务,应该是他们易于到达的,不应该是高不可攀的,是呈阶梯状的。要让儿童一步一步去实现,并能从中得到收获与乐趣。做到“教育随时都是自己的报酬。”是的,以后无论在什么时候,我不再指定统一的目标让不同的孩子去到达。我将动脑思考,怎样设法让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上都在进行脑力劳动!让孩子切身感受到进步的乐趣,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哪怕他们的进步是微小的。

人说:读书足以移情,足以长才。使人开茅塞,除鄙见,得新知,养性灵。因为书中有着广阔的世界,书中有着永世不朽的精神。虽然沧海桑田,物换星移,但书籍永远是新的。这句话说得一点也不假,书籍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就是一次与大师的对话,与智者的交流,是一次难得的精神之旅,同时也会让人收获非浅。

美术教师读书笔记9

本学期我研读了《小学美术教师专业能力必修》一书,读后感触颇多,尤其是在美术教学方面,深刻认识到了一些问题。

孩子学习绘画最初就是从画第一笔线条开始的,线条可以画出一切,表现一切,而且小孩子的线条最具表现力,最有创造力,他们的线条不受美术学习原则的束缚,没有经过规范的学习,这样的才是最真的,但并不是说他们的线条就是最美的。孩子的线条从手中来,从心中来,从他们纯真的思维中来。

学生脑中固有的形其实是很难改变的,他们在幼儿时期学过的画法,大多是教师、家长所教授,或是从书中看来的,他们并没有真正的、实地的去看过和观察过,比如一些动物,他们只是在书中或电视上见过,甚至他们都没见过真正的鸡鸭鹅等家禽,因为动物园里没有。他们画的只是他们看到的、学到的“形”。让孩子们多看大师的作品,可以让他们认识到艺术也可以是“无形”的,可以突破外轮廓的局限。多安排写生课,让孩子们去画那些自己亲眼所见的物象,真正的体验“形”的'概念

不知其他教师有没有同样的想法:在刚开始当老师,或者是每个学期刚开学的一阵子,都会制定计划,认真备课,想方设法地进行精彩的教学设计,让课堂内容生动有趣,让自己的状态达到最佳,目的是吸引学生,让他们在课堂上听话。当然,效果是明显的,前几课师生配合默契、课堂纪律良好,但过一段时间,由于学生和教师之间形成习惯,学习疲倦,教师的各类业务逐渐增多,比如教科研工作、各类论文比赛、各级绘画活动和比赛的展开、学校活动的增加,都让教师把更多的时间转移到此,对上课也就不那么上心,再加上学生的不配合,美术课也就成了名副其实的“玩乐课”。所以,学生是很容易厌倦教师的同一种上课模式的,教师要多花时间在教学设计上,尽量每一节课都展示不同的自己,让学生的学习兴趣一直保持下去。

我发现了自己课堂上的一些语言的问题:讲话太多,不能让学生主动思考。由于我一直从事低年级美术教学,我深深的感觉到:一二年级的学生自我约束力差,课堂纪律和学习意识较薄弱,最容易在音、体、美等“副课”上讲话,不遵守纪律,于是我不时的提醒他们,或整顿课堂纪律,便养成了一种“唠叨”、“多嘴”的毛病,平时发现不了,看了这篇文章之后才觉得这样是不对的,美术课应该给学生相对轻松自由的学习环境,教师的语言应该为这种课堂服务也。

回顾自己的美术课堂,总是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孩子们不配合、不听讲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自己没有真正投入到课堂中去,没有进行积极充分的准备。实物进课堂、课堂进场馆,课外、校外课堂都是很能丰富课堂的方法,但这种方法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并不能真正应用到普通的课堂上,也只能在一些优质课、研讨课、公开课上使用。我们平时使用最多的就是多媒体和网络,正如书中所说,这也并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一些东西是需要学生亲自体验,亲眼见到才能有所感受,有所启发的。读书之后,我深有体会,我也要在以后的课堂中,做到尽可能的让实物进课堂、课堂进场馆。

美术教师读书笔记10

通过对这本书的学习,让我对儿童写生画教学的方法有了新的认识,让我能与实践相对照看清自己的不足和差距。现就个人的几点体会谈一谈:

一、通过学习,让我对儿童写生画教学方法有了新的认识。

在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大背景下,每当我面对儿童写生画指导时,总是不知所措,不懂得采用怎样的方式、方法去指导学生写生作画,而认为是教师讲理论、示范是唯一的方法。在过去的指导过程中,我都是先摆静物(或选景),然后分析物体的形体结构、造型,再通过示范最后是学生作画,老师个别辅导,而且在辅导过程中,我大多去帮学生改画,学生画完后,展示讲评这一过程、方法去辅导的。另外在选实物上,不懂得根据儿童的年龄心理特点去选取儿童熟悉且感兴趣的实物让学生去画,总认为学生作画应由简单到复杂,所以选的实物过于简单,让学生无内容可画。而在改画中,我没有注意保护儿童的原创性,不懂得如何去引导。教学的结果是大部分学生作品简单,构图不合理,而且一些画得较好的学生作品也和老师的范画如出一辙,没有个性,通过这次学习,让我领图到现代儿童绘画指导方法的真缔,也使我懂得在课堂绘画写生课的指导过程中如何去落实新的课改理念,改变自身的指导方式。现就书中带给我们的指导方法概括如下:

1、是精心选择课题,课题内容是儿童熟悉的、感兴趣的、符合训练目标和儿童心理特点的。

2、是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分析实物的外轮廓和形体结构,色彩关系。

3、是让学生欣赏名家的作品,感受作品的美感和画家的处理方法。

4、是学生写生、老师不断的启发、引导学生一步一步的观察实物细节,让儿童有内容可画,并引导学生如何组织线条或处理色彩关系等;在构图方面,让学生先设立主体、画出主体,主体要求要画大、突出,再引导学生自己组织画面,完成作业。

5、作业展示、点评。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老师没有亲自去示范,只是不断的引导,画法上也不作统一要求,让学生从感兴趣的地方画起。如果初次上课,必要作示范时,教师也不过是画一局部,让学生懂得从何画起,教学生如何用笔、用线、上色等。这种方法我认为非常适合现代儿童写生画的指导,也很符合新课改的理念要求。

二、通过学习,让我了解了儿童画创作的指导方法。

过去,我去创作画指导上,方法过于单调,不善于引导启发。让儿童不从下手,创作体裁与儿童的生活脱离,没有很好的收集各种形象资料让儿童去感受,特别是连环画创作,学生无法完成。通过学习,让我对儿童只创作的指导方法有了更深一层的了解。我决定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去实践、尝试,走出我省农村美术教育的新路子。

三、通过学习,能有机会吸取好的经验,确实获益匪浅。

从书中,我找到了自己的差距,从书中,我们看到了一种对教育事业的执着与追求的敬业精神,看到了哪种勤奋好学,刻苦研究的学习精神。对艺术、知识的追求与渴望深深的打动了我。如讲在听课时,认真的做好记录,对于名师讲课,要多反思体会,学习与实践能结合的经验,在教学中敬业精神、学习精神和探知精神,我要不断学习,不断吸取更好的教学精华。

以上所述,乃是我在这次读书学习中的一点肤浅体会。在今后的教学工作和学习工作中,我将以实际行动,努力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力争做一名优秀的小学美术教师。

美术教师读书笔记3

平时由于忙于教学,一直很少有时间能静下心看看书,有时间也是做一些绘画之类的.练习,自打静下心看了这两本书以后,我才觉得光有实践也不行,还需理论指导,理论很重要,是知道你正确实践的方向标,因为它是前人总结出来的文化瑰宝。下面就这本书,结合平时的教学,谈谈我个人的一点收获,因我的水平有限,观点比较肤浅,还请老师批评指正:

1、正确培养学生的审美观

美术的教学一直都是临摹、写生创作相结合进行学习的,而兴趣是进行美术学习的关键,学生没有美术兴趣,也就谈不上学习美术,所以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其次再谈方法。从古至今,从国内到国外,各种不同学习美术的方法无论是自学还是教学都离不开直接认知与间接认知两条基本途径,为我们改革美术教学选择教学途径提供可靠的依据。

美是客现存在的,现实生活中可以说是无处不在,培养学生生的审美能力和美术素养是新课程标准中提出来的美术教学的首要任务。但是,不经过美术学习和培养的人明明生活在“美”的身边,却感受不到“美”的存在,其原因就在于缺少美的“发现”,即审美。美术教育就是要通过审美活动,培养学生感受美、欣赏美、体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在美术教学的过程中,审美教育是不可缺少的。特别是现代社会媒体因素的影响,很多学生不知道什么是美,奇装异服,怪异发型甚至都觉得是美。我们应该在平时的美术教学中,努力提高学生的识别水平和鉴赏能力,培养学生健康的、高尚的审美能力。初中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身心发展的速度加快,他们的审美心理也明显的由低级向高级发展。但是如果不能正确引导,学生的审美观将会扭曲向不健康方向去发展。

2、创造性的使用教材

美术教学既要遵循教学教法的一般规律,又要结合美术这一学科自身的特征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审美喜好来设计教学的程序和步骤。首先应加强美术作品的背景知识进行必要介绍外,不要急于从归纳思想内容到概括艺术特征的程式化教法,学生会感到很枯燥而不想听,更不想再去审美了,也审不出美了。可以从作品本身,从分析意象,情节,造型,色彩,线条到艺术表象入手,编成故事,启发引导学生去探究作品在构思与立意上的特点及整体艺术风格和艺术表现方面特征,使学生真正学习到美的方法。对于欣赏到的美好景象,可以主动地进行“再创造”,这就要依赖于学生自身的想象能力。想象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活动,是审美活动中的一种重要的心理功能。可以说,没有想象就没有审美鉴赏和艺术创造。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我常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进行独立观察的欣赏,让他们沉浸到欣赏对象中去,运用已知的美术知识与理论进入到对作品未知的个性特征的探寻。

在教学过程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运用形象思维来分析、研究、综合、概括事物,也就是对感知材料加以分析、研究综合,进而提升自己的抽象思维能力,打开自己的想象空间。

3、在感受认识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研究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师经常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让学生畅所欲言,自主发表个人的欣赏见解,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学生在交流欣赏体会中达到互相启发的目的。在培养孩子审美素质时,必须使之树立健康的审美观,才能辨别美和丑,从而爱美,并接受美的陶冶。教师的审美观点对他们也起到直接的指导作用,所以,教师要正确地引导学生教其明辨是非,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如:在绘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能直接看到教师作画的具体过程,让他们在掌握绘画技能的同时,感受教师的每一笔和每一画所表现的对大自然和社会生活进行审美观。在教学中,要充分运用这些范例及大师名作来进行讲解,感悟作者的审美品质。

美术教师读书笔记11

拿到《从优秀教师到卓越教师》一书后,本人认真捧读,自感获益匪浅。教育是一种实践活动,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尤其一名历史教师,我既想做好一个德育教育者,又想当好一个学科老师。可是这样的两手抓,似乎在实践当中没有收到我想象的结果,往往顾此失彼。

《从优秀教师到卓越教师》一书指导我们在德育工作方面,我自认为是负责任又尽心尽力的。对于每一个学生,一开始的时候我都给予平等的爱,但是后来我发现我的爱渐渐的变了:对于好学生听话的学生,我是打从心里喜欢他们;而对于那些老是犯错误而且屡教不改的学生,我甚至有点消极的情绪,我真的怀疑自己是不是违反了师德,是不是不配当一个老师?有一段时间我因此而陷入了困惑的状态,也影响了自己的工作。师爱是教师应尽的师德要求,教师对学生的爱是必须做到的,但这是一种职业的爱,而不是私人的`爱。教师的爱是一种关心,一种关切,一种理解,一种宽容,一种帮助,教师在这种情况下是可以一视同仁地把这样的爱献给学生的。

但是每个人都是一个有感情的人,在私人感情方面,我们是无法强求的。比如说对于一个说谎成性的人,如果我们还打从心里喜欢的话,那么我们就是一个有问题的教师了。我们对所谓的问题学生有一点不好的看法是可以理解的,但是这并不防碍我们关心和帮助他,也不是代表我们已经放弃了他们,我们还是要尽自己的力量来教好他们,这才是人性的师爱!《从优秀教师到卓越教师》一书让我明白了自己并不是放弃了学生,正是这个“矛盾”的爱的思想反映了我想做一个好教师!我相信经过时间的磨练,我一定可以做到真正的爱学生,做到怎么样的爱学生才能更好的让他们健康成长。在教学方面,虽然我们标榜素质教育,但是到现在为止,恐怕我们不得不承认,在中国的教育中应试教育还是占有重要的地位。形势和现实所迫,我们不得不要求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不得不要求教师的教学水平不断的提高,这是我们教师压力的根源之一。可是我们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大部分的学生都是贪玩的、不爱学习的;学生所感兴趣的并不是课堂上的东西,而是课外的东西,是外面的花花世界。看着学生令人头疼的分数,一定会令我们心里充满了压力。我们有时候都会困惑为什么学生的素质越来越差,为什么那么难教。其实这个当然有学生的原因,但是也有教师的原因。也许我们的课堂没有接近学生的生活心理水平,也许没有教学的艺术。

《从优秀教师到卓越教师》一书指导我们,学生的因素是我们不能完全把握的,但是教师的因素则可以由我们自己控制,我们要当一个合格的学科教师,一定要不断的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用自己的知识魅力来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当然,最有效的方法还是与德育的配合,把握好课堂,认真备好课,认真上好每一节课。作为一名班主任,我正努力做好德育和教学这两方面的工作,我有信心我一定会找到平衡点,经验和不断的反思会让我不会顾此失彼,我也有信心自己一定可以变成一名优秀的教师!变成一名出色的教师。

第四篇:美术教师读书笔记

美术教师读书笔记

美术教师读书笔记1

有幸在暑假中读到了屠美如老师撰写的《儿童美术欣赏教育研究》这本书,通过阅读,使我深刻感受到:

美术欣赏教育不仅可以促进儿童良好艺术素养的形成,而且对儿童其他方面的发展也有积极作用。

一、有利于开阔儿童的视野。

在美术欣赏教育中,儿童接触到不同历史年代和题材的作品,这些作品既是从艺术的角度进行审美欣赏的材料,也是从历史文化的角度了解历史事件、社会生活、东西方文化差异和人类复杂情感的材料。它有助于开阔儿童的视野,扩大其知识面,帮助儿童积累一定的社会历史文化知识。

如西班牙的阿尔塔米拉洞穴壁画法国的拉斯科洞穴壁画都是世界著名的史前洞穴壁画。原始人所描绘的野牛、野马、野猪、麋鹿等动物,有的在追逐奔跑,有的则带伤挣扎。在欣赏这些壁画之前,教师曾与儿童简单讨论有关原始人和原始社会生活的问题,如原始人生活的时代、原始人的样子、原始人的生活情形等,既开阔了儿童的视野,也为儿童理解壁画打下了基础。活动中,教师引导幼儿欣赏动物的各种姿态和作品生动有力的线条,讨论画面及画面以外的'种种问题。如在欣赏“拉斯科洞穴的马头”时,孩子们提出了不少疑问:“马头上有一根根像刺一样的线条,这是动物的鬃毛还是射中它的利箭?原始人为什么用弯曲的线条画了一匹行将倒地的马?为什么只刻画动物而不太画别的东西?他们为什么要在幽深黑暗的洞穴里画画?”通过讨论,孩子们了解到这一切都与原始人以狩猎为主的生活有关,是原始人重视食物的反映。原始人认为,画出被击中或被捕获的动物形象,就等于是击中或捕获了它所描绘的那种动物本身,而且描绘得越逼真,显现的魔力就越大。通过欣赏,儿童不仅获得了丰富的审美体验,而且加深了对原始人和原始社会生活的了解。

二、有利于发展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能力。

艺术欣赏是艺术作品本身、艺术家的生活和社会背景等与欣赏者的生活经验、知识背景、情绪情感等因素相互作用的过程。艺术欣赏过程实际上是欣赏者积极主动的创造过程。艺术作品就象一台发动机,它把欣赏者潜在的创造性充分调动起来,而欣赏者则动员自身所有知识经验和个性情感来进行创造,使艺术欣赏对象带上独特的个性和创造色彩。在当代接受美学理论看来,艺术作品并不是一个自身独立、向每一时代的每一个人提供同样信息的客体,而是一个有待读者、听者或观者参与并与之对话的特定的、开放的文本。艺术文本中有许多“空白”和“空缺”,它使文本产生极大的不确定性,它们呼唤和等待欣赏者运用想象力来补充和完成。因此,一件作品可以有许多接受方式,欣赏者融入作品的任何东西都合法地成为意义。这一理论在儿童欣赏现代派大师的抽象作品时体现得尤为突出。我们的研究结果证明,儿童对抽象作品作出反应的热烈程度,对线条、形状和色彩的感受水平,围绕作品的意象和情感所展开的想象能力,是绝大多数成人所不及的。抽象作品为儿童提供了一个不受拘束、自由想象、创造的广阔空间。如西班牙著名画家米罗的“人投鸟一石子”是一幅富有想象的抽象作品,儿童在欣赏时创造习惯地表述了自己对这幅作品的理解。有的孩子说:“这幅画说的是沙滩上有个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他看到一只小鸟叽叽喳喳叫,就投了一颗石子。”有的说:“我感觉是一个人在变魔术,他把自己的一只眼睛、一只脚变没了,把沙滩变成了一条直线。”还有的还说:“我闭上眼睛感觉自己在左右、上下、前后摇晃,因为这个人的身体是歪的。”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幼儿自己设计和创作“变形的脸”,他们对脸庞、眼睛、鼻子、嘴巴、耳朵、头发等进行了夸张和变形,变成了正方形、月牙形、五角星形、螺旋形、爱心、水滴、花、火箭、葫芦、蝴蝶、字母和各种水果的形状,有的还把五官移位或改变其距离。这种变形、挂帐联系充分调动了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能力。

三、有利于培养儿童语言表达能力。

对艺术作品的欣赏需要通过对话的方式进行,它包括教师与儿童、儿童与儿童之间的对话,欣赏者与作品之间的对话等几个方面。无论是哪种对话,都要借助语言这一中介来实现。对于儿童来说,这几种对话是互相交织的。一方面,作品通过色彩、线条、形状、构图以及所描绘的事物或情节等因素向儿童发出信息,儿童则靠敏锐的直觉和审美经验,不断地获取这些信息,并作出情感上的回应。另一方面,儿童通过与教师、同伴的对话、讨论乃至争论,表达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同时也倾听别人的感受。在整个对话过程中,儿童不断丰富着自己的内心感受,并希望将其表述出来。通过这种发自内心的、言之有物的表达,儿童的语言能力得到了快速发展。这种发展不仅表现在表述的流畅、长句子的经常出现、各种词语特别是与情绪情感有关的词语的大量运用上,还表现在儿童乐于表达,并能自然地将这种能力迁移到其他学科活动和日常交往之中。

四、有利于培养儿童积极的情感态度。

儿童在感受力、领悟力、想象力和创造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方面的良好发展,有利于儿童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这是一个良性循环的过程,归根结底是由艺术的无错特点以及它给儿童提供的巨大的想象和创造空间所带来的。如他们善于独立思考,敢于坚持自己的观点而不人云亦云;他们能大胆发问,并积极尝试解决和回答;他们会就某些问题展开积极的思考,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他们常用的句式有:“我认为……”“我觉得……”“我有一种感觉……”“我不同意某某的观点……”,等等,这些都表现出孩子们积极的情感态度。

美术教师读书笔记2

读了《一份特别教案》这本书心中有一些体会,深知要当好新时代的教师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对学生的成长和成才的作用不言而喻。古人对教师的职责概括为:传道、授业、解惑。这其实只指出了老师“教书育人”的职责中教书的一面,而“为人师表”则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人格上的要求。师生关系主导在教师,据有关调查表明,教师的行为和态度是决定师生关系亲疏的决定因素,70以上的受访问者认为影响师生关系的主导因素在于教师,66的学生认为自己和班主任的关系还可以,24的学生认为和老师关系比较融洽,因为老师和蔼可亲,或是因为自己学习好老师喜欢。只有少量学生认为和老师关系不太好,原因是因为自己的学习成绩不好或不守纪律。过去那种认为师生关系情同父子母女的传统认知受到了挑战。而且,师生关系和学生接受教育程度有一定的联系。随着学生受教育程度的升高,他们与班主任的关系出现趋于平淡的趋势,也就是说年级越小、学历较低的学生与班主任的关系越好。而学历较高的大学生,他们生活学习独立性更强,与教师的接触机会较少,彼此可能缺乏互相了解的机会,他们当中的'大多数人认为自己与班主任的关系一般。

师爱最为公众期待教师应该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主动经常与学生沟通交流,愿意与学生成为朋友,建立起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遇事冷静,不随便发怒,不以威压人,处事公平合理,不抱偏见,对自己所有的学生一视同仁,树立较高的威信。教师要重视教育法规的学习,具有依法执教意识,以及对违法违规行为的辨识力,要尊重学生,不得变相体罚。

教师应重视自身的道德形象,追求人格完美,重视教师职业的特质修养和个性魅力,有更高的人文目标。如教师的形象,既要“德才兼备”、“严格负责”,又要“幽默风趣”、“热情活泼”;对教师素质,要注意培养学生喜欢的“幽默”、“热情”、“机智”等特质;对自身形象的追求,既要“自然”、“文明”,又要有“举止优雅”、“谈吐高雅”等较高素质修养层次的追求。

教师要注意提高自己的思想修养。教师要严格要求自己,自觉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和有关规定,以身作则,洁身自好,以德服人,以身立教,为学生树立起楷模的形象。教师要具有高度的工作责任感。一名称职的教师要以对历史、对社会、对家长、对学生高度负责的精神,努力做好教书育人过程中每个环节的工作。热爱学生的老师最受欢迎学生渴望的不仅仅是从老师那里获得知识,更重要的是得到老师的关爱。相互理解和尊重是师生关系的润滑剂!

美术教师读书笔记3

拿到《从优秀教师到卓越教师》一书后,本人认真捧读,自感获益匪浅。教育是一种实践活动,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尤其一名历史教师,我既想做好一个德育教育者,又想当好一个学科老师。可是这样的两手抓,似乎在实践当中没有收到我想象的结果,往往顾此失彼。

《从优秀教师到卓越教师》一书指导我们在德育工作方面,我自认为是负责任又尽心尽力的。对于每一个学生,一开始的时候我都给予平等的爱,但是后来我发现我的爱渐渐的变了:对于好学生听话的学生,我是打从心里喜欢他们;而对于那些老是犯错误而且屡教不改的学生,我甚至有点消极的情绪,我真的怀疑自己是不是违反了师德,是不是不配当一个老师?有一段时间我因此而陷入了困惑的状态,也影响了自己的工作。师爱是教师应尽的师德要求,教师对学生的爱是必须做到的,但这是一种职业的爱,而不是私人的爱。教师的爱是一种关心,一种关切,一种理解,一种宽容,一种帮助,教师在这种情况下是可以一视同仁地把这样的爱献给学生的。

但是每个人都是一个有感情的人,在私人感情方面,我们是无法强求的。比如说对于一个说谎成性的人,如果我们还打从心里喜欢的话,那么我们就是一个有问题的教师了。我们对所谓的问题学生有一点不好的看法是可以理解的,但是这并不防碍我们关心和帮助他,也不是代表我们已经放弃了他们,我们还是要尽自己的力量来教好他们,这才是人性的师爱!《从优秀教师到卓越教师》一书让我明白了自己并不是放弃了学生,正是这个“矛盾”的爱的思想反映了我想做一个好教师!我相信经过时间的磨练,我一定可以做到真正的爱学生,做到怎么样的爱学生才能更好的让他们健康成长。在教学方面,虽然我们标榜素质教育,但是到现在为止,恐怕我们不得不承认,在中国的教育中应试教育还是占有重要的`地位。形势和现实所迫,我们不得不要求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不得不要求教师的教学水平不断的提高,这是我们教师压力的根源之一。可是我们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大部分的学生都是贪玩的、不爱学习的;学生所感兴趣的并不是课堂上的东西,而是课外的东西,是外面的花花世界。看着学生令人头疼的分数,一定会令我们心里充满了压力。我们有时候都会困惑为什么学生的素质越来越差,为什么那么难教。其实这个当然有学生的原因,但是也有教师的原因。也许我们的课堂没有接近学生的生活心理水平,也许没有教学的艺术。

《从优秀教师到卓越教师》一书指导我们,学生的因素是我们不能完全把握的,但是教师的因素则可以由我们自己控制,我们要当一个合格的学科教师,一定要不断的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用自己的知识魅力来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当然,最有效的方法还是与德育的配合,把握好课堂,认真备好课,认真上好每一节课。作为一名班主任,我正努力做好德育和教学这两方面的工作,我有信心我一定会找到平衡点,经验和不断的反思会让我不会顾此失彼,我也有信心自己一定可以变成一名优秀的教师!变成一名出色的教师。

美术教师读书笔记4

通过对这本书的学习,让我对儿童写生画教学的方法有了新的认识,让我能与实践相对照看清自己的不足和差距。现就个人的几点体会谈一谈:

一、通过学习,让我对儿童写生画教学方法有了新的认识。在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大背景下,每当我面对儿童写生画指导时,总是不知所措,不懂得采用怎样的方式、方法去指导学生写生作画,而认为是教师讲理论、示范是唯一的方法。在过去的指导过程中,我都是先摆静物(或选景),然后分析物体的形体结构、造型,再通过示范最后是学生作画,老师个别辅导,而且在辅导过程中,我大多去帮学生改画,学生画完后,展示讲评这一过程、方法去辅导的。另外在选实物上,不懂得根据儿童的年龄心理特点去选取儿童熟悉且感兴趣的实物让学生去画,总认为学生作画应由简单到复杂,所以选的实物过于简单,让学生无内容可画。而在改画中,我没有注意保护儿童的原创性,不懂得如何去引导。

教学的结果是大部分学生作品简单,构图不合理,而且一些画得较好的学生作品也和老师的范画如出一辙,没有个性,通过这次学习,让我领图到现代儿童绘画指导方法的真缔,也使我懂得在课堂绘画写生课的指导过程中如何去落实新的课改理念,改变自身的指导方式。

现就书中带给我们的指导方法概括如下:

1、是精心选择课题,课题内容是儿童熟悉的、感兴趣的、符合训练目标和儿童心理特点的。

2、是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分析实物的外轮廓和形体结构,色彩关系。

3、是让学生欣赏名家的作品,感受作品的美感和画家的处理方法。

4、是学生写生、老师不断的启发、引导学生一步一步的观察实物细节,让儿童有内容可画,并引导学生如何组织线条或处理色彩关系等;在构图方面,让学生先设立主体、画出主体,主体要求要画大、突出,再引导学生自己组织画面,完成作业。

5、作业展示、点评。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老师没有亲自去示范,只是不断的引导,画法上也不作统一要求,让学生从感兴趣的地方画起。如果初次上课,必要作示范时,教师也不过是画一局部,让学生懂得从何画起,教学生如何用笔、用线、上色等。这种方法我认为非常适合现代儿童写生画的指导,也很符合新课改的'理念要求。

二、通过学习,让我了解了儿童画创作的指导方法。

过去,我去创作画指导上,方法过于单调,不善于引导启发。让儿童不从下手,创作体裁与儿童的生活脱离,没有很好的收集各种形象资料让儿童去感受,特别是连环画创作,学生无法完成。通过学习,让我对儿童只创作的指导方法有了更深一层的了解。我决定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去实践、尝试,走出我省农村美术教育的新路子。

三、通过学习,能有机会吸取好的经验,确实获益匪浅。

从书中,我找到了自己的差距,从书中,我们看到了一种对教育事业的执着与追求的敬业精神,看到了哪种勤奋好学,刻苦研究的学习精神。对艺术、知识的追求与渴望深深的打动了我。如讲在听课时,认真的做好记录,对于名师讲课,要多反思体会,学习与实践能结合的经验,在教学中敬业精神、学习精神和探知精神,我要不断学习,不断吸取更好的教学精华。

以上所述,乃是我在这次读书学习中的一点肤浅体会。在今后的教学工作和学习工作中,我将以实际行动,努力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力争做一名优秀的小学美术教师。

美术教师读书笔记5

随着课堂教学的进一步的深化改革,每一位教师都在寻找、积累和建构自己的有效教学的经验,力求“低投入,高产出”通过一段时间的教学使学生获得最大长进、发展。笔者认为当前的阅读教学要着眼于几个“点”来优化教学。

一、把握本文的基点

各篇课文的基点各异,教师在解读文本的时候要能准确地把握课文的基点,准确把握课文的价值取向。虽说“一千读者一千个哈姆雷特”,但是毕竟还是“哈姆雷特”,而不会变成“孙悟空”。因此准确解读文本是课堂教学的前提。

二、找准课堂切入点

就教学来说,找到个性化教学的视角,这是有效教学的关键所在。因为这样可以使一堂课的教学内容相对集中,学生学得相对透彻。一篇优秀的文章,总有那种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点”——关键的词语、文眼、警句、过渡段、文题,等等。在正确把握文本的基础上,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从教材中“掏出”极宝贵的.可教因素,通过二度创作,精心设计,突破一点,可以让每一个学生都积极地投入到教学过程中,促使学生的思维的触角深入到文本的内核,从而让课堂成为自主、合作、探究的场所。比如有位老师上的《天鹅的故事》,紧紧抓住“感动”一词,让学生与文本亲密接触,感动老天鹅,感动天鹅群,感动老人,最后感动读者,感动所有的人,让人们懂得人与动物和谐相处,体会到天鹅的顽强和团结精神。

三、捕捉情感兴奋点

有效的教学在于能够了解学生的“需要”以及不同学生之间的“差异”。更重要的是,学生的“需要”和“差异”往往并不限于知识水平,而在于求知热情。这就需要教师不仅要考虑“我应该讲什么知识”,还要考虑“我应该如何让他对这些知识有热情”,善于培植学生的兴奋点,不断地激发和引导学生就某个问题进行质疑、讨论、争辩和探索。教师的教学智慧和教学艺术,就表现在如何合理而有效地点击到学生愿意兴奋、能够兴奋的关键点和关节点上,从而不断推动学生智力和思维水平向更高的层次发展。

四、创设思维生成点

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寻求知识生成、知识扩展的发散点,善于打开学生思维的空间,释放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开发学生沉睡的潜能。寻求发散点,并有效进行思维的发散,要求教师具有开放的思维方式和广阔的知识背景。在具体的操作上,可以利用课文所留出的“空白点”,开展创造性阅读活动;可以利用课文主题的“相似点”,开展拓展性阅读活动;可以利用教材中的未知领域,抓住“知识盲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探究热情,指导他们进行研究性阅读活动;可以找到与其他学科、与社会生活的“交叉点”,组织学生开展语文实践活动等。如在教学《特殊的葬礼》一课时,联系课文内容,让学生试试写写菲格雷总统饱含深情,动人心弦的演讲稿。一是能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文章的情感,同时也对学生的语言进行了训练,实现了人文性与工具性的有效统一。

美术教师读书笔记6

平时由于忙于教学,一直很少有时间能静下心看看书,有时间也是做一些绘画之类的练习,自打静下心看了这两本书以后,我才觉得光有实践也不行,还需理论指导,理论很重要,是知道你正确实践的方向标,因为它是前人总结出来的文化瑰宝。下面就这本书,结合平时的教学,谈谈我个人的一点收获,因我的水平有限,观点比较肤浅,还请老师批评指正:

1、正确培养学生的审美观

美术的教学一直都是临摹、写生创作相结合进行学习的,而兴趣是进行美术学习的关键,学生没有美术兴趣,也就谈不上学习美术,所以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其次再谈方法。从古至今,从国内到国外,各种不同学习美术的方法无论是自学还是教学都离不开直接认知与间接认知两条基本途径,为我们改革美术教学选择教学途径提供可靠的依据。

美是客现存在的,现实生活中可以说是无处不在,培养学生生的审美能力和美术素养是新课程标准中提出来的美术教学的首要任务。但是,不经过美术学习和培养的人明明生活在“美”的身边,却感受不到“美”的存在,其原因就在于缺少美的“发现”,即审美。美术教育就是要通过审美活动,培养学生感受美、欣赏美、体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在美术教学的过程中,审美教育是不可缺少的。特别是现代社会媒体因素的影响,很多学生不知道什么是美,奇装异服,怪异发型甚至都觉得是美。我们应该在平时的美术教学中,努力提高学生的识别水平和鉴赏能力,培养学生健康的、高尚的审美能力。初中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身心发展的速度加快,他们的审美心理也明显的由低级向高级发展。但是如果不能正确引导,学生的审美观将会扭曲向不健康方向去发展。

2、创造性的使用教材

美术教学既要遵循教学教法的一般规律,又要结合美术这一学科自身的特征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审美喜好来设计教学的程序和步骤。首先应加强美术作品的背景知识进行必要介绍外,不要急于从归纳思想内容到概括艺术特征的程式化教法,学生会感到很枯燥而不想听,更不想再去审美了,也审不出美了。可以从作品本身,从分析意象,情节,造型,色彩,线条到艺术表象入手,编成故事,启发引导学生去探究作品在构思与立意上的特点及整体艺术风格和艺术表现方面特征,使学生真正学习到美的方法。对于欣赏到的美好景象,可以主动地进行“再创造”,这就要依赖于学生自身的想象能力。想象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活动,是审美活动中的一种重要的心理功能。可以说,没有想象就没有审美鉴赏和艺术创造。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我常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进行独立观察的欣赏,让他们沉浸到欣赏对象中去,运用已知的美术知识与理论进入到对作品未知的个性特征的探寻。

在教学过程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运用形象思维来分析、研究、综合、概括事物,也就是对感知材料加以分析、研究综合,进而提升自己的抽象思维能力,打开自己的想象空间。

3、在感受认识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研究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师经常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让学生畅所欲言,自主发表个人的欣赏见解,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学生在交流欣赏体会中达到互相启发的目的。在培养孩子审美素质时,必须使之树立健康的审美观,才能辨别美和丑,从而爱美,并接受美的陶冶。教师的审美观点对他们也起到直接的指导作用,所以,教师要正确地引导学生教其明辨是非,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如:在绘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能直接看到教师作画的具体过程,让他们在掌握绘画技能的同时,感受教师的每一笔和每一画所表现的对大自然和社会生活进行审美观。在教学中,要充分运用这些范例及大师名作来进行讲解,感悟作者的审美品质。

美术教师读书笔记7

《给历史教师的101条建议》这本书中的“建议”,来源于作者对日常教学实践的感悟,从最常见的、最容易被忽视的教学细节中引出的一系列值得思考的问题,用生动的实例、质朴的语言以及巧妙的处理办法,深入浅出地加以思考、剖析和理解,以提高教师在实际教学工作中的灵活性、创造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其建议内容主要涉及注重历史认知方法的培养、在乡土历史教学中突出爱国主义教育、要在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上做文章、让学生学会全面评价历史人物、注重历史学习元认知能力的培养、加强课堂教学中师生间的非语言沟通等等。本书就广大历史老师经常遇到和思考的问题展开研究、讨论,涉及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学理念、教学方法、乃至课程资源、教学评价等等,并提出了新的时代目标和要求 。书中每谈一个问题,基本都有简明而不失具体的事例、情景,每条建议都配有相应的名人名言、教育者感思或作者创作的“教育诗”,使得本书的内容体系、编排体例、写作风格、研究思维都显得别具一格、富有新意。

它从新课改的要求和精神出发,对中学历史教学种面临的课程、方法、形式、手段、评价,以及师生关系、教师修养等提出了101条有启发的、有针对性的,或有真情实感的建议。书中没有华丽的词藻,也没有最新的教育改革理念,更没有泛泛而谈的教育理论。它通过实际的例子来阐述解决问题的技巧和建议。本书的101条建议体现出作者注重教学的实用性和人性化,注重在与学生的接触中融入他们的情感世界,并强调情感教学与创造性教学手段的结合的教学理念。书中的建议简单易学、易于实践。书中的言语和比喻幽默、风趣。

在文中每一个建议的开头都有一句来自国外学者关于教育方面的格言,让我受益很深。如在一个“学会忽略”的建议中,说到人无完人,孩子也一样。确实如此,这对我们有时面对调皮的孩子时,常常觉得他们好不乖,越想越恼火,但是看了书中给我们的小方法应该会有很好的效果:一杯常理,几勺耐心、宽容、恒心,积极的期望和向上的态度,再浇上满心的爱。确实,这样可以很好的调节自己的心情。总是希求学生有完美表现的老师是极端不现实的,得到的也只能是无尽的失望,所以我在教学中大多都是鼓励孩子们,他们犯错的时候尽可能的去鼓励他们,他们学得兴趣也就越高了,学进去的也越多了。

本书提供了一些帮助新教师解决课堂问题的方法和建议。例如:如何进行课堂管理;如何掌控课堂纪律;如何与“刺头”学生相对;如何与同事相处;如何安排时间。书中的方法简单易学,并且作者举出一些实际的例子加以辅证。原来我在上课时课堂纪律一直不太好,一部分同学总是在窃窃私语,于是我冲着学生大骂,换来三分钟的安静,然后课堂又变成吵吵嚷嚷的,我心里一直疑惑:怎么现在的学生这么不听话,这么不守纪律?后来阅读了此书,才知道我在课堂管理上有所欠缺,于是我根据实际情况实践了书中讲述的方法:我不在课堂上大骂学生了,而是找了几个上课经常讲话的学生,对他们进行开导说教,在以后的课堂上因为他们几个纪律有所好转,我在课堂上大加表扬他们。于是其他爱讲话的学生也慢慢收敛了,而我也及时进行了表扬。从此我的课堂纪律改善了许多。

本书还为教师提供了一些教学规划和课程指导,提出了如何合理利用时间,提醒教师要精心准备,井井有条。关于课程指导,本人从书中了解到作为教师要经常性观摩其他教师的'课,这样才能不断取得进步。同时,教师的课堂内容应与现实生活相联系,教学手段要多样化,要不断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作为教师,传授给学生知识的同时还要传授其社交礼仪,这就需要教师自身具备较高的礼仪规范。的确,我曾在学生面前不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给学生留下一个不好的印象,同时也给学生造成了不良影响。看了此书后,我努力规范自己的行为举止,力求给学生一个良好的榜样。同时对“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这句话有了更深的理解。

有着积极、和谐的师生关系的班级必定是一个良好的集体。本书提出了许多构建成功师生关系的建议。其中对教师自身提出了一些要求:教师要保持微笑,做一个乐观向上的人,把自己所教科目当成“最爱”。同时,建议提出教师对待学生的一些要求:熟悉每一位学生,让每一位学生都成为你的“最好”,不求完美,只求学生进步等。这些建议需要教师不断摸索、努力,才能很好地行之有效地付诸于行动。

另外,本书还向读者传递了优秀教师的职业精神和优秀教师应具备的永不消散的魅力。优秀的教师总会维持自己良好的声誉,保持自己良好的心态不为外界消极态度所影响,并且做任何事情都能从容、镇定,能控制自己的反应,不带着怒气行事。优秀的教师总会以身作则做到最好,但也会寻求帮助,能够很好地与家长合作,具备随机应变的能力,能够从错误中学习和成长,不断取得事业上的进步。

阅读这本书让我收获很多,它给我的教学工作提供了很多帮助,让我的心灵滋养,心胸开阔,魅力提升。在今后的__子里我还将反复阅读此书,使自己成为能影响他人,改变他人的老师,并在教育事业上取得很大成功。

阅读此书,不由自主有一种感觉:一位耐心、睿智的长者,坐在你的对面与你聊天,她的丰厚学识、她的思想、她的智慧正慢慢地滋养着你的心灵,提升了你的魅力。

阅读此书,带给我教学上许多的建议,相信也会给你们带来很多益处,让你的心灵滋养,让你的魅力提升!让我们都来读书吧,让自己在阅读中享受教育的乐趣,找到思考的快乐!

美术教师读书笔记8

非常欣赏上海一所学校的办学理念:“教学生四十年,为学生想四十年,为国家民族想四百年。”

那么我们历史教师承担着怎样的时代使命?通过历史课,学生学到的应该是什么?难道只是为了让他们记住一些朝代,背下一些都城,了解一些屈辱,知道一些探索吗?我认为问题可能出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传统的教学目标基本上是以传授知识和培养历史思维能力为主,在思想教育方面,多为政治性的国家教育和民族教育,缺乏情感影响和人格教育。

2、过于强调完整的学科知识体系,知识点罗列过多,授课时间不足,教师教学紧张,导致教法实施以“灌输”、“说教”和“画重点”最为普遍;教师包办“垄断”和“一言堂”,忽视学生主体性的存在,也导致学生和社会对历史课程产生误解和偏见,认为历史的学习方法无非是死记硬背而已。

新的《历史课程标准》界定历史学科的性质为人文学科即历史教育要关注学生人文精神的塑造和思想境界的建设。所以我们要使学生树立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形成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国际意识。那么,如何树立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呢?

有一次,周一早晨举行升国旗、唱国歌的仪式。让我们感到尴尬的是站着一千多名学生的大操场,几乎听不到唱国歌的声音。面对这样的场面,我做了这样的工作:南京大屠杀固然是日本犯下的不可饶恕的罪行,但也正是由于国家放弃了人民,将军放弃了士兵,军队放弃了百姓,男人放弃了女人,儿女放弃了父母,大人放弃了孩子的因素,所以才会出现这样束手

待毙的情形。而在一个公民的社会里,每个人都是国家的主人,如果我们在任何时候能想到“我就是国威,就是国仪,就是国家的尊严与安全,”那么,我们就能做到在空无一人的广场上独自一人长国歌升国旗,而那一个人的力量将胜过千百个不负责任的“匹夫”。这里面没有一句直接的说教,没有一句直接的批评,但我想每一名学生都会被震撼,每一名学生都会深思。这件事告诉我们,历史教育无处不在,历史教育大有作为,历史教育责任重大,它关系到国家、民族的存在与兴衰。

着力塑造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提升人的智慧,完善人的人格。从历史学科内容看它包括了人的.思想、行为等各个方面。对人各个发展侧面的教育也应该是最全面最具体的,所以历史教育应当具有养成和塑造健康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功能,它可以提升人的智慧、完善人的品格。有一次,我朗诵了《天才还是魔鬼》一文,然后发表了自己的感慨:哈伯因为攻克氨的合成这一世界难题,将无数人从饥饿的死亡线上拯救出来;他也因发明大量化学武器并用于战争,使无数人伤残致死;他是诺贝尔化学奖得主受人尊敬,他也是战争魔鬼遭人唾骂。”我把问题抛给了学生,让学说发表议论:你认为应该将诺贝尔奖颁发给哈伯吗?请说明理由。学生们讨论的非常热烈,各执己见。面对这样的争论,我做了恰当的引导:哈伯为了国家赢得这场战争而制造毒气,那么他的国家——德国为什么要发动这场战争?你认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了什么?我们该怎样面对战争?怎样面对科学发明?通过这一系列的问题的讨论,是学生认识到科学发明既可以用来造福人类,也可用于毁灭人类文明,科学发明既可以用于正义的事业,也可以助长邪恶的势力,这一切都取决于树立怎样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我们的历史教学需要生动的故事、富于感情的 语言去打动感染学生,使“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在潜移默化中水到渠成。

通过学习历史,我们可以分清哪些是美的、善的,哪些是丑的、恶的;哪些是应该学习、发扬的,哪些是应该批评、斗争的,更让我们明白:改造自然要符合自然的规律和必然性,改造社会要符合社会发展的规律和必然性。

通过学习历史,教师可以运用劳动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作用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运用人类改造社会的 曲折和艰难对学生进行思想和意志品质教育。

通过学习历史,使学生认识到为了实现伟大的理想,需要付出代价,有时甚至需要付出生命的代价,但应坚信正义终将战胜邪恶,从而提高学生为美好社会奋斗的自觉性。

美术教师读书笔记9

在床头,我习惯放着几本书。其实我不一定每天都有时间看,有时纯粹是为了心安,有时是等闲暇时间拿起来翻翻,让自己有所收获。其中吴非老师的随笔录——《不跪着教书》,我看得最多,感受也最深。买此书,那还是去年夏天在杭城逛书店时不经意间觅得的,《不跪着教书》,一个很有骨气、很有个性的书名,一下子吸引了我的眼球,它透着倔强,透着理性,透着思索!我激动地捧起来翻阅,“永不凋谢的玫瑰”、“我美丽,因为我在思想”、“爱与敬重的阅读”、“往高处飞!”、“‘实话’怎么说?”和“在欢乐中沉思”等等系列文章中显现出一种为人的道理,一种正直纯洁的气质。我立刻喜欢上了这本书。简单地浏览之后,交款,携书回来,细细品味。

轻轻打开书的扉页,一看作者的简介才了解到,原来“吴非”是王栋生老先生的笔名,他是江苏省特级教师,是教授级中学高级教师,现任于南京师大附中。他还是一位颇有影响的杂文家,获得过首届“林放杂文奖”,出版过好几个杂文集,著有《中国人的人生观》、《中国人的用人术》、《污浊也爱唱纯洁》等。这次,他把近几年来写的有关教育问题的随笔杂感汇集成一本书,取名就叫做《不跪着教书》。

这本《不跪着教书》记录了吴非老师对当前各种教育问题的思考。书里没有什么高深的观点,也没有那些晦涩难懂,拒人千里的理论,它收入的都是作者近年来有关教育问题的随笔杂感,有的是对教育现象的反思,有的是教学随想,有的则是和同行或学生的对话。但是,整本书读下来,我感觉到了作者在用沉甸甸的思考印证着他几十年教育教学工作的信条:“不跪着教书”。还有从吴非老师用心书写的文字中,我感受到了一种思想行走的力量,胸中澎湃着一股教育的激情,为他言他人之所不敢言的勇气而深深敬佩,对他充满思辩理性的文字而拍案叫绝!这股力量让我们思想徘徊者顿时猛醒,让那些不思进取者努力奋进!

在《我美丽,因为我在思想》一文中,吴非老师曾写下这么一段让人振聋发聩的文字:“如果教师没有独立思考的精神,他的学生就很难有独立思考的意识。常有教师批评学生作文‘没有思想’,然而教师大量的所谓‘教学论文’与‘德育论文’完全是文件资料的克隆与重组,没有独立的思考,缺乏个人智慧。面对一本教参,他不敢说‘不’;面对外行领导的错误指责,他会立刻匍匐在地。教师丧失了独立思考精神乃至丧失尊严,能靠他去‘立人’吗?我一直有这样的观点:语文教师不能跪着教语文,如果教师是跪着的,他的学生就只能趴在地上了。”这段文字可谓一针见血,切中了当今教育的要害。一个人,假如没有自己的思想,那他只能是一个活在别人影子里的人;一位教师,特别是一位语文教师,如果没有独立思考的精神,那他所从事的教学工作只能是不断地重复自己的劳动,其工作完全没有创造性可言,致使培养出来的学生,好像是从一个模子里出来的压缩饼干,学生没有自己的思想个性,没有个人的立场观点,鹦鹉学舌,人云亦云,成了名副其实的思想侏儒。

吴非老师在《做最出色的教师》一文中秉持这样的观点:“要让自己的学生出色,教师必须出色;想让学生多读书,教师首先应当多读书,自觉地多读书。”这句话,真可谓是实话实说,我们教师要坚持多读书,才能让自己成为学生的表率,得到学生的敬重,读书应成为我们的一种生活方式。语文课的源头活水不能只是涓涓细流,照搬几本教辅用书,而要有广泛的来源。“征服”学生的不是强权和暴力,而是知识的光彩炫目。我们不能只是求别人,布置学生的阅读任务,自己先要去完成,还有不盲目地排斥时尚和流行,要取得和学生对话的权利和主动。平时多与经典为友,以真善美的主旋律引导学生的阅读。“思想有多远,我们就能走多远!”是当下流行的一句广告词,此言非虚!面对思想贫乏的语文教师,要求学生喜欢他的语文学科,喜欢他的语文课堂,实在是强人所难;要求他引领学生迈进瑰丽多姿的文学圣殿,走进浪漫自由的语文王国,也实在是“恨铁不成钢”!想想吧,如果我们语文教师自己本身是“缺钙”的人,要求其培养出来的学生不患“软骨病”,除非学生自个儿偷偷吃了“高钙奶粉”,不然,要想学生强身壮骨便是痴人说梦!

假如,我们的教师都有一些值得一读的好书;假如,我们的教师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和精力,为丰富自己而不断地读书;假如,我们的教师能够把读书作为提高生命质量的途径;假如,我们的教师能够边读书,边研究思考,那么,我们教师的生活就充实了,精神就丰满了,心灵就净化了,生命就更有价值了,人生也就更有意义了。吴非老师在《只要肯读书》说:“只要肯读书,什么都好办。”“不管以后课堂模式如何,老师还是要在课堂上与孩子们说话的;无论如何,别让孩子们看不起你。”说得多么朴实,多么中肯呀。他是期望我们年轻一代的教师“能注意知识的积累,向新高度攀登;倘若条件有限,那也要有点自我提高意识,哪怕读点闲书也是好的,哪怕知道一些掌故也是好的,即使自己读书不多,听听别人说读书也行”。可是,在现实中,对于读书,我们许许多多的教师没有过高地要求自己,磨练自己。教师是离真理最近的`人,按理说,我们教师应该是积极的读书,然而现在,读书有时也成了当下教师的“奢侈”。 “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我们教师应有这样的思想认识,语文教师更应奉它为至宝。假如我们语文教师平时不读书,也不看报,课堂语言必然苍白无力,学生听之定然是索然无味。长此以往,语文便成了最难学的学科,语文课堂便成了学生最不欢迎的课堂了!用吴非老师的话说:“他们能把语文这种最有灵性的科目上得让学生讨厌,也真难为他们啦!”

还有《读好书如播种》一文,着实让我感动了许久。文中由青少年犯罪的报道谈起,倡导人们要抓紧让孩子们进行文字阅读。我觉得吴非老师说得很有道理。青少年的道德养成虽然途径多样,但是通过读书获得文明教养,通过文字阅读净化心灵世界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途径。吴老建议,让孩子们睁开眼看世界的时候,第一眼就看到最美好的东西,接触最基本的道德理念,如诚实、友爱、自尊、善良、正直等等,让爱和美充实孩子的心灵世界,让崇高和尊严引领青春的目光。 要想让学生成为站直了的人,教师就不能跪着教书。从现在起,让我们教师早日养成阅读的好习惯——捧起久违的名著,挤兑有限的时间,阅读文学的经典,享用人类的文明,希望从此以后真正地告别跪着教书的历史。

另外书中《读名著竟成罪过》一篇也曾讲到这么一个例子:有个班主任介绍“思想工作经验”说,有个学生迷上了世界文学名著,影响了学习,家长忧心如焚;经过她做思想工作,“该生改正了缺点,再也不看小说了”,后来成绩名列前茅云云。对此,作者的感受是“我为她的学生感到不幸”。读好书就如播种,学生要读,教师更应该读。我们有的教师除了习题集练习册,多年不买一本书,这样谈何人格教育,谈何培养有修养的人才?人文阅读只挂在嘴上,高喊的人文教育极有可能又被当成一种幌子。说起文字阅读,自然会让人联想到文学经典,旷世名著,这些人类文明的精华,就像是一盏盏文明之灯,长久地照耀着世界。那么,我们教师就要为他们推荐一些非常经典的著作,要他们自由地畅游在其中,尽情地汲取文化的精髓,而不是像文中所说的“为了学生迷上了世界文学名著,而忧心忡忡”。诚如吴非老师所说的那样,一本好书就像是一粒善良的种子,一粒诚实的种子,一粒爱的种子,一粒正直的种子,如果这些种子能够在适时地播撒在孩子们的心田,相信就会有真善美品格的萌发,滋养感知,潜移默化,人的心灵就会变得充实、高贵而美丽,他就有可能始终站立着生活,就像一个人一样活着。

不可否认,书中会还有很多篇章,披露了人们熟知的中小学和大学教育的现状,揭示了这个现状方方面面的社会根源,可以说,大凡与中小学有关的人们:家长,学生,老师,以及学校领导和社会上的各方人士,都能深切的感受得到,但又有谁能像吴非老师这样直面现实,直逼人生,鞭辟入里地揭开种.种教育问题的疮疤,并剖析个中原因的呢?由此,就凭这点,我完全可以说,只有站着的人,才能写就这样一部站着的书。

“想要学生成为站直的人,教师就不能跪着教书。”读完《不跪着教书》,我想这句话应当成为中国教师群体每个人的心灵拷问。

美术教师读书笔记10

最近读了《中国教师最需要的新理念》这本书,书中谈到了“教育要强调个性,健全人格”,并且理论联系案例深入浅出的进行了探讨,作为一名美术教师,我深有感触。

英国教育家斯宾塞曾说:“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的个性。”伟大的德国诗人歌德也曾说“一棵树上很难找到形状完全一样的叶子,一千个人中也很难找到两个在情感上完全协调的人。”这说明个性是一种客观存在,是一种价值,世界的丰富多彩、人类的千姿百态也正源于此。

学生在美术活动中比在其他教育活动中能更大程度地张扬和展现自己的个性。因为美术课程是一种综合性、活动性强且活动结果无对错之分的课程。在这种以美的熏陶为主的活动中,学生的个性得以全面自然地释放;性格、气质、情感得以自然流露;手、眼、脑得以协调发展,沟通了其物质层面与观念层面的关系,促进了个性的内化和健康发展,同时提高了学生的能力、智力、人生观和情感价值观等综合素质。因此,在美术课堂中引导学生形成社会共同价值观的同时,也应努力尊重、保持和发展学生的个性。要培养学生独特的个性,就是要使学生的个性得到自由的发展,增强他们的主体意识,形成开拓精神、创造才能,提高其个人价值。因此,我们的教育就要具有个性化,就要在教育过程中重视受教育者的需要、兴趣、创造和自由,尊重人的尊严、人的潜能。在教学中通过情感的渗透、传达和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来实现学生的`个性发展,促进人的个性自主和谐发展。

(一)在教学情境中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教师是创设情境的主导者和调控者,通过各种方式、手段,有意设置一定的情境氛围,让学生产生激情,主动参与,释放激情,在这一过程中,激发学生的个性化探究欲望、创造欲望,从而促进学生的个性形成。

(二)在教学内容中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教师要灵活地掌握课程的内容,可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从学生的生活、兴趣出发,选择一些具有时代气息的知识内容,深入浅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参与,施展自我的个性魅力。

(三)在教学活动中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开拓思维、综合的运用多种材质,充分发挥学生的自由表现力,促进个性的形成。采用集体合作的方式,加强相互间的交流,增强体验,培养团结协作精神,张显其个性。鼓励想象,求异创新,画画要画出个性。

从美学的角度来说,风格,是指美术作品显示出的一种格调和气派。艺术风格,是艺术作品整体上呈现出来的独特面貌。它和人的风度一样,不仅具有独特的外形特点,而且还显示出内在的精神气质。艺术作品显示的是艺术家的个性。是个人风格。所以,个人风格就是艺术家在作品中呈现出的有别他人的独特个性。独特性,又是艺术家的鲜明个性的显现,也是艺术家创造精神的表现。这种独特性是艺术家观察事物的一种独特视角和艺术表现的独特技巧在长时间的艺术创作活动中所形成的。中国书法里的“颜筋柳骨”,就是说唐代书法家颜真卿、柳公权两个人楷书不同的个人风格——颜体丰腴、柳体瘦劲。在中国的美术欣赏中,常以“雄伟、秀丽、豪放、典雅、古拙、飘逸、沉着、奇险、质朴、空灵、浓艳、淡雅、苍老、稚拙、缜密、疏野、高古清新、率真、自然、平淡等词语来欣赏、评价不同的个人风格”。所以,我们要在长时间的教学实践当中,不断的培养学生的个性。尤其是在创作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画出个性来。

我们通过以上的教学活动,一定会使学生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对美术产生浓厚的兴趣。在实际生活中领悟美术的独特价值,明确一个良好的学习流程,即:构思──选择制作材料──学习、运用不同的创作形式、技法、进行大胆、自由表现──个性化风格形成。这样,学生能够找到适合展示自我独特个性的艺术语言,培养学生对于审美的个性情感,最终成为一个具有独特艺术个性、独特审美修养的人。

美术教师读书笔记11

本学期我研读了《小学美术教师专业能力必修》一书,读后感触颇多,尤其是在美术教学方面,深刻认识到了一些问题。

孩子学习绘画最初就是从画第一笔线条开始的,线条可以画出一切,表现一切,而且小孩子的线条最具表现力,最有创造力,他们的线条不受美术学习原则的束缚,没有经过规范的学习,这样的才是最真的,但并不是说他们的线条就是最美的。孩子的线条从手中来,从心中来,从他们纯真的思维中来。

学生脑中固有的形其实是很难改变的,他们在幼儿时期学过的画法,大多是教师、家长所教授,或是从书中看来的,他们并没有真正的、实地的去看过和观察过,比如一些动物,他们只是在书中或电视上见过,甚至他们都没见过真正的鸡鸭鹅等家禽,因为动物园里没有。他们画的只是他们看到的、学到的“形”。让孩子们多看大师的作品,可以让他们认识到艺术也可以是“无形”的,可以突破外轮廓的局限。多安排写生课,让孩子们去画那些自己亲眼所见的物象,真正的体验“形”的概念

不知其他教师有没有同样的想法:在刚开始当老师,或者是每个学期刚开学的一阵子,都会制定计划,认真备课,想方设法地进行精彩的教学设计,让课堂内容生动有趣,让自己的状态达到最佳,目的是吸引学生,让他们在课堂上听话。当然,效果是明显的,前几课师生配合默契、课堂纪律良好,但过一段时间,由于学生和教师之间形成习惯,学习疲倦,教师的各类业务逐渐增多,比如教科研工作、各类论文比赛、各级绘画活动和比赛的展开、学校活动的增加,都让教师把更多的时间转移到此,对上课也就不那么上心,再加上学生的不配合,美术课也就成了名副其实的“玩乐课”。所以,学生是很容易厌倦教师的同一种上课模式的,教师要多花时间在教学设计上,尽量每一节课都展示不同的自己,让学生的学习兴趣一直保持下去。

我发现了自己课堂上的一些语言的问题:讲话太多,不能让学生主动思考。由于我一直从事低年级美术教学,我深深的感觉到:一二年级的学生自我约束力差,课堂纪律和学习意识较薄弱,最容易在音、体、美等“副课”上讲话,不遵守纪律,于是我不时的提醒他们,或整顿课堂纪律,便养成了一种“唠叨”、“多嘴”的毛病,平时发现不了,看了这篇文章之后才觉得这样是不对的,美术课应该给学生相对轻松自由的学习环境,教师的`语言应该为这种课堂服务也。

回顾自己的美术课堂,总是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孩子们不配合、不听讲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自己没有真正投入到课堂中去,没有进行积极充分的准备。实物进课堂、课堂进场馆,课外、校外课堂都是很能丰富课堂的方法,但这种方法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并不能真正应用到普通的课堂上,也只能在一些优质课、研讨课、公开课上使用。我们平时使用最多的就是多媒体和网络,正如书中所说,这也并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一些东西是需要学生亲自体验,亲眼见到才能有所感受,有所启发的。读书之后,我深有体会,我也要在以后的课堂中,做到尽可能的让实物进课堂、课堂进场馆。

美术教师读书笔记12

中国近代美术教育已有近百年的历史,从根本上来说,是人们对美术教育自身的价值有了更深刻的认识。美术教育是人类文化教育最早的门类之一,有美术就必然有美术教育,没有美术教育就不可能有美术的延续和发展。这一段话在前言中提到。刚翻开,便让我对这本书有着极强的兴趣。

美术一直是历史悠久的学科,因为美术能帮助人们批评社会,并以隐喻的方式传达某种价值观。美术能将人们带入梦幻和潜意识境界,从而使心灵最隐秘处的思想和情感得以敞开。美术能使我们注意经验中琐碎的方面,从中发现新的价值。美术以极强烈的情感力量,培养人与人的亲善关系等等。然而在学校中,美术却成为尴尬的学科。导致美术教育慢慢湿滑。在学校中不受重视。读了尹少淳教授的这本书,我开始发现美术教育的重要性,必要性,让我对美术教育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

本书提到美术教育的发展历史、分类,以及美术与美术教育的关系。美术教育的价值。都让我颠覆思想,重新建立美术教育体系。本书中提到主张美术教育本质价值观的人,十分强调美术对人类经验与认识的贡献,而这种贡献是其他人类活动所难以提供的。艾斯纳本人是主张美术教育本质价值观的人。我们认为,人类的活动都应遵循经济的原则,即以最小的投入获取最大的效益。既然美术教育是包含多种价值的一种活动,那么,在每次具体的教学活动中为什么不尽量实现其拥有的价值呢?一项活动既然具有多种价值,又何必人为地阻碍它们的`实现呢?换句话说,既然能一箭数雕、一举多得,又何必去刻意寻求一箭一雕,一举一得呢?因此,我们主张对不同的美术教育价值观采取综合的态度,以便形成更为完善的美术教育价值体系,并力争在每次教学活动中尽可能多地实现其多重价值。在建构美术教育价值体系时,我们有必要将美术的价值与美术教育的价值的关系加以说明。

我也有幸听过尹教授的讲座。其中“核心素养”也让我印象深刻。美术学科方面,综合考察美术特征、社会特征和教育之关系,专家们提炼出了图像识读、美术表现、审美判断、创意实践和文化理解五个核心素养。它们将成为少儿美术的核心概念,引领其发展和变革。我认为对五个美术学科核心素养表现的描述,是基础美术教育的高峰值。少儿时期则是获得美术学科核心素养的关键期,因此,核心素养的培养必须从少儿抓起。

看完本书,我最大的感想就是美术教育与教师自身分不开,作为教师的我们要不断更新知识结构,完善教学理念,先提升自己,才能教育好学生。

第五篇:美术读书笔记

《中国古代美术》读书笔记

我国的古代的美术教育,在普通学校的教育中始终没能占一席之地。宫廷画家和在野的文人士大夫画家习画大都临摹入手,选择优秀的临本进行临摹,掌握笔法、墨法、并通过师傅带徒弟的方式进行。北宋设立画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家美术学院,在招收制度、课程设置等方面都已趋于完善,在中国美术教育史上具有不可磨灭的地位。明代中叶以后,随着版画得到空前发展,画家传授画法的“画谱”大量出现,成为我国古代习画的教材。

在近代美术教育中,我国中小学美术教育户肇始于清朝末年。在近现代的历史发展中,虽然,我国的教育经历了战火、天灾、人祸,经历了无数曲折和挫折,但一些美术教育先驱者们,在维护和弘扬民族传统的基础上,吸收和借鉴国外的美术教育经验,把西方美术中的色彩学、透视学、解剖学,设色、明暗等画法;以及设计、工艺制作中的一些新的理念引进了中小学美术教育之中,不断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美术教育体系,经过几代人不懈努力,普及了美术教育。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中国大陆推行了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改革开放政策,短短的20多年间,大陆的经济有了长足的发展,社会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令世界瞠目。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大陆的中小学美术教育也取得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这20多年的时间里,中国的中小学美术教育经历了恢复与建设、发展与提高这样两个时期。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建立的一些组织和机构,形成了信息传播和反馈的完整系统。环环相连的各级艺术教育组织,在传达贯彻上级精神、反映基层艺术教育情况、组织开展教研活动、总结交流教学经验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国家教育部曾在1956年5月颁发中小学图画教学大纲,这是我国建国以后的第一个图画教学大纲。1988年11月,国家教委颁发了《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教学大纲(初审稿)》初中美术教学大纲的目的任务是:通过美术教学,向学生传授美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增强爱国主义精神,陶冶高尚的情操,培养良好的品德、意志;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想像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

在教材编写方面有所突破:(1)在学生的学习方式上有所突破;(2)在改变以学科为中心组织学习内容方面有所突破;

(3)在目标层次和课程多样性方面有所突破;(4)在评价方法上有所突破;(5)在研究成果向实验现实的转换方面有所突破。

中等专业学校和职业学校普遍开设了艺术教育课程。高等院校开设的艺术课程门类多达数十门,其中内容涉及音乐、美术、戏剧、舞蹈、影视、书法、摄影、美学、文艺理论等方面。高中艺术欣赏课的开设与普通高等学校艺术教育的发展,为学校艺术教育教学体系的逐步建立和完善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教学思想的进一步端正和教学观念的不断更新,学校艺术教育逐步确立了面向全体学生,着重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开发学生的创造力的想像力,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目标。美术课

加大了工艺设计教学课的比例,加强了美术欣赏课的教学;普通高等院校的艺术课程注重提高大学生的审美情趣、文化品位和人文素养。这些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人文精神的陶冶和艺术兴趣的培养,淡化了单纯知识传播和技能训练,充实了艺术文化教育的内容,强调学生主动参与体验。通过这些改革,使艺术课教学质量明显提高。与此同时,艺术教育科研有了一定的发展。

20世纪90年代后,各级政府和学校把中小学专任教师学历达标率当作衡量教师队伍水平的基本指标之一。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艺术教师队伍建设发展很快,艺术教师的素质不断提高。

新世纪中国美术教育的展望,美术教育思想的确立,对外开放与保持中国文化特点,可持续发展的美术教育,综合艺术与综合艺术课程,大众参与艺术活动的趋势。美术教育途径的拓展,学校美术教育倍受重视,社会美术教育前景文明。

读了这本书,感悟很深,对美术的起源有了新的认识,对认识美术的发展有了深刻的理解,对美术教学有了非常好的作用。

下载美术教师读书笔记大全word格式文档
下载美术教师读书笔记大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美术读书笔记

    《中国古代美术》读书笔记我国的古代的美术教育,在普通学校的教育中始终没能占一席之地。宫廷画家和在野的文人士大夫画家习画大都临摹入手,选择优秀的临本进行临摹,掌握笔法、......

    美术读书笔记

    《美术,另一种学习的语言》读书笔记 人大附中朝阳学校 曹晓娇 最近看了一本是一个美国教育学家科汉盖纳著的《美术,另一种学习的语言》一书。虽然这本书我只读了一半,但是先进......

    美术教师读书笔记大全(五篇材料)

    美术教师读书笔记大全 篇一:美术读书笔记 《美术,另一种学习的语言》读书笔记 人大附中朝阳学校曹晓娇最近看了一本是一个美国教育学家科汉盖纳著的《美术,另一种学习的语言......

    教师读书笔记

    书名:《呐喊》人名:鲁迅 内容概要:作品真实地描绘了从辛亥**到五四运动时期的社会生活,从**民主主义出发,抱着启蒙主义目的和人道主义精神,揭示了种种深层次的社会矛盾,对中国旧有......

    教师读书笔记

    教师读书笔记 教师读书笔记1 最近,在我们学校教师圈里掀起了一股读书热潮,全校开展了同读一本《教师的诗意生活与专业成长》一书的活动。全书分为6辑,精选了其中67篇文章汇集成......

    教师读书笔记

    读书笔记——读《黄爱华与智慧课堂》后感《黄爱华与智慧课堂》这本书很值得数学教师一读。这本书记录了黄爱华的成长之路和他的教学主张,读后有几点感触,记录如下。一、个人成......

    教师读书笔记

    教师读书笔记 蓝 冰 ▲教师进行劳动和创造劳动的时间好比一条大河,要靠许多小的溪流来滋养它,教师要时常读书,平时积累的知识越多,上课就越轻松。 ——苏霍姆林斯基 ▲要想学生......

    教师读书笔记

    小学科学教师跟岗培训 学习总结为期2天的小学科学教师到通化小学跟岗培训,在这两天的跟岗培训的日子里,学到了不少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这次培训,我们教学理论水平、教学技能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