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机讲稿

时间:2019-05-14 22:23:0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金融危机讲稿》,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金融危机讲稿》。

第一篇:金融危机讲稿

金融危机的形成及影响

一、金融危机的形成1、次级房产贷款是源头

次级房产贷款简称次贷,是一种房地产抵押的按揭贷款。美国的房地产抵押贷款分为三级市场,第一级是优级房贷市场,第二级是次优级房贷市场,第三级是次级贷款市场。次贷政策对中低收入的购房者很有诱惑力,因为它具备了三个特点:一是次贷低首付,有的次贷甚至没有首付,这对中低收入者特别具有吸引力。一般的按揭贷款都要有首付,大概占总额的20%—40%,而次级贷款的低首付特点则激起了人们的购房欲望。二是次贷期限长,有的20年还本息,还款周期长使贷款者压力小。三是次贷利息前低后高,即前2年是低息,后18年是高息,越到接近20年的时候利息越高。这三个特点使得中低收入者踊跃贷款购房,房地产价格涨得很快,一套豪宅最高达到几百万美元以上。

对于房地产金融机构而言,它们的资产负债表借方有很多笔住房抵押贷款债权,为了迅速回笼资金以提供更多笔抵押贷款,它们可以在投资银行的帮助下,将一部分住房抵押贷款债权从自己的资产负债表中剥离出来,形成一个资产池,以这部分债权为基础发行住房抵押贷款支持证券(MBS)。借款者未来偿还抵押贷款所支付的本息,就成为房地产金融机构向 MBS购买者支付本息的基础。而一旦房地产金融机构将MBS出售给机构投资者,那么与这部分债权相关的收益和风险就完全转移给机构投资者了。也就是说,通过证券化操作,房地产金融机构就可以把抵押贷款的违约风险转移给资本市场,由抵押贷款支持证券的购买者来承担相应违约风险。

MBS本身分为三个等级:优先级、中间级和股权级。由该资产池所产生的现金流首先全部偿付优先级债券,其次中间级债券,最后股权级债券。同理,一旦抵押贷款因为违约发生损失,那么承担损失的债券由先到后依次是股权级债券、中间级债券和优先级债券。拥有 AAA 级评级的优先级 MBS往往由商业银行、保险公司、养老基金、共同基金买入;评级在AAA-BBB的中间级MBS卖给对冲基金和投资银行;股权级MBS由于没有信用评级而往往由贷款公司自己持有。

由于中间级MBS信用评级较低,又无天然市场,投资银行就再次进行证券化,将中间级 MBS聚集形成一个资产池,开发出债务抵押权益CDO。同样通过上述分级操作,优先级CDO往往能够获得AAA评级,重新获得稳健型机构投资者的青睐。而中间级和股权级CDO 的风险虽然大于中间级MBS,但是因为能够获得更高的回报率,而得到投机性机构投资者的追捧。在实际中,投资银行经由一个独立承担法律责任的特殊目的机构买下所有的 CDO,剥离风险再进行销售。有了AAA的等级,又有高利润,各种养老基金、大型投资基金和国外投资机构纷纷购进优先CDO。投资银行则把剩下的高风险的中间级和股权级CDO 高价卖给对冲基金。但鉴于房地产业长期的繁荣,投资银行自身也希望获得高利润,从而自己旗下的对冲基金也加入到购买中间级和股权级CDO的行列中。

2、宏观调控力度不当

美联储为了有效调控经济,格林斯潘首先是在2003年之前多次降息,从5%降到1%。降息使贷款成本下降,诱使很多人靠次贷买房,促成了房地产“泡沫”。而后美联储为了治理通货膨胀,又连续13次调高了存贷款利息,到2006年初由最初的1%调到了5.3%。因为利息高了,还贷的成本也就高了,本金滚利息,越滚越大,加重了还贷者的压力。美联储主导贷款利息前降后升的“U”型走势种下了祸根,致使很多人次贷低息买房,而后又高息还款难,最终引发了危机。

3、金融机构推波助澜。金融机构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便竞相炒作房地产贷款的证券 1

和债券,炒来炒去,炒得扩大化了,波及到全球,把很多国家和银行都卷了进去,从而引发世界性的金融波动和风险。

4、金融监管不力。美国监管部门监管能力缺失。首先在发放贷款的政策审核上过于宽松。其次对于非银行金融机构的监管流于形式,毫无实质性约束。再次对于银行的监管方法落后,不能有效监管金融创新的结果。重重监管的“大门”都没有“看好”,监管机构因此没能及时发现次贷市场和次贷资产证券化存在的巨大的潜在风险% 更没有及时采取措施防范、控制次贷市场风险的爆发和蔓延

美国次贷危机是历史的巧合。现在设想:如果美联储当年不加息,贷款的利息也就不会这么高;如果美国的房地产价格还在涨,房主还贷就不会出问题;如果只是单纯为了刺激房贷,没有证券商、银行家从中炒作金融衍生品,也就不会引发全球的金融危机。而现实的结果恰恰是这三个问题汇集在一起“交叉感染”,其结果必然引发美国的次贷危机。事出有因,绝非偶然,偶然寓于必然之中,这就是历史的辩证法。

二、金融危机对全球经济的影响影响

(一)对金融机构的影响

金融机构因市场环境的恶化面临清算危险。由于次级按揭贷款及其衍生产品的广泛传播,导致金融危机的直接利益相关者范围几乎遍布整个国际金融市场。

(二)对实体经济产生影响

房地产市场的衰退将直接影响居民的消费能力,企业亏损裁员将加重失业问题,进而影响美国实体经济的增长。此次信用违约的增加尽管主要体现在次级按揭贷款市场,实际上在其他贷款市场,如信用卡消费、耐用品消费信贷等领域都存在类似的问题,引发了整个银行体系的损失。

(三)投资者预期的变化引发的市场无序调整对全球金融体系产生冲击

国际收支保持着一种脆弱的动态均衡:美国大量进口并支付美元,然后美元通过各国购买美元资产回到美国。这种脆弱的均衡依赖投资者对美元资产的信心。而危机导致市场对美国经济增长和美元信心下滑,全球金融市场也将面临资产的重新配置,这种调整可能导致资金在特定市场的迅速流入和流出,对整个全球金融体系产生剧烈的冲击。应对金融危机,美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退税、增加政府开支,助推美元贬值,推进社会保障,降息、注资,并加强金融监管,严格监控信用评级,遏制危机继续蔓延。但各国政府必须从根源上去改革整个货币制度,否则即使这个风暴过去,下一个危机还会潜伏。

三、金融危机对经济理论的影响

发端于美国次贷危机的这场国际金融危机,充分暴露了新自由主义经济理论、特别是新自由主义政策主张和思潮的内在缺陷和不足,因而必然使其走向终结,并最终被它的母国所抛弃。

新自由主义是一个内涵颇为复杂的理论和思想体系,既有左翼和右翼之分,又有广义和狭义之别。我们所关注和讨论的“新自由主义”,实际上主要是以哈耶克和弗里德曼为代表的“狭义新自由主义”。

广义新自由主义主要指1970年代以来发展较快并先后成为主流经济学重要组成部分的多种新兴经济学分支和思想流派的理论观点和政策主张的总和,包括奥地利学派、芝加哥学派、理性预期学派、新制度学派以及公共选择理论、产权经济学、新增长经济学等等。

狭义新自由主义则特指以哈耶克和弗里德曼为代表的经济理论、政策主张和社会思潮,特别是以他们为代表的新自由主义的政策主张和思潮,主要由奥地利学派和芝加哥学派的经济理论、政策主张和思潮组成,是一个具有明显“市场原教旨主义”倾向的政策思想流派。

“市场原教旨主义”。这种思潮的突出特点是宣扬“市场万能论”,否定“市场缺陷”及其“失灵”的可能性与现实性,片面夸大市场的自修正和自复衡功能,否认政府干预对于弥补市

场缺陷、克服市场失灵的积极作用,认为除了维护法制和社会秩序以外的任何形式的政府干预都将有损于市场及其健康运行。

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这场国际金融危机,标志着新自由主义经济理论、政策主张和新自由主义思潮必将全面走向衰落与终结。导致这场国际金融危机的一系列原因,诸如放松金融监管、金融创新过度、虚拟经济脱离实体经济等等,均与放弃凯恩斯主义、推崇和遵从新自由主义的经济理论、政策主张和思潮影响密切相关,标志着新自由主义经济理论、特别是新自由主义政策主张和思潮的全面衰落与终结。

四、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总体影响

1.中国经济增长速度放缓趋势明显。

中国今明两年经济增速放缓将成为大势所趋,出口以及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回落是必然趋势。2009年中国经济增速将进一步回落至9%。主要原如下,①因美国经济增长放缓,出口增长减速远超预期;

②企业倒闭潮出现,工业利润增长大幅放缓;

③房地产、钢材、水泥、铝合金和汽车产业投资增速回落;

④每年1000万个新就业岗位完成很困难。农民工回农村种地回潮,农村隐性失业大量增加;

⑤居民消费增长速度下降,靠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等于“画饼充饥”。收入的不稳定性增大、股市的负财富效应、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拉大等原因使居民的消费欲望受到抑制。

2.对资本市场形成明显直接冲击

主要是对资本市场的冲击;对我国外汇储备缩水的影响,进而影响国内部分金融机构的业绩。如果我国持有的一些美国公司的债券并且该美国公司面临倒闭,不言而喻,这部分借款面临无法收回的风险,毕竟有一些债券是无抵押债券,因此,相关部门就该相应地计提相关损失。

另一点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如果国外投行的倒闭清算时,毕竟会将其全球投资组合中的资产头寸进行结算,如果我国的金融资产是其投资组合的一部分,那么这部分金融资产的抛售势必又加剧了国内资本市场的紧张局势,最近港股市场的大跌就应该于此有很大的关系。值得庆幸的是,我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程度不高,相信受此影响不会很大,多为心理上的冲击而已。

3、迫使我国经济实现大幅度结构调整

我国经济的一大特点就是出口拉动国内投资,从而推动国内GDP高速增长,如果出口出现了问题,那么国内固定资产投资必定会受到影响,国内经济毫无疑问会出现较大幅度的回落。

原因一:我国产业结构决定我国目前仍处于世界工厂的地位,处于给西方发达国家“打工”这么一个状态。目前看我国“打工”这块收入-即未来出口这块收入受到冲击显而易见。同时,有数据表明,我国目前的经济增长对西方发达国家经济的弹性比较大,西方发达国家经济小幅增长就会拉动我国经济较大幅度增长;反之,西方国家经济小幅回落势必对目前国内经济有较大负面影响。而美国和欧元区是中国的贸易顺差主要来源,一旦西方发达经济体出现衰退,可想而知对中国出口会造成比较大的打击。

原因二:刺激国内内需以拉动我国GDP增长时机未到。目前我国人均可支配收入还比较低,没有到达随意享受生活的条件,尤其在高通胀时期的经济敏感时期,盲目刺激国内内需更是不明智的;

原因三:国内产业升级以及产业结构调整是需要时间的;

原因四:国内有些行业目前可能面临生产过剩的尴尬局面。即使前期国内货币政策出现松动,也只是缓解部分企业的“燃眉之急”的局面,但未来短期内大幅向市场或者实体经济

注入资金的货币政策可能不会出台。

4、央行的货币政策陷入“左右为难”的境地。

目前,在“保增长”和“控制通货膨胀”之间,央行的货币政策“左右为难”。在全球经济危机下,中国的经济增长受到抑制,增长率放缓是必然的,但在连续10年的高速增长下的“急刹车”会是一大批企业倒闭和就业的困难,影响社会稳定和谐。但放松货币政策又使已经比较严重的PPI和CPI更加泛滥成灾。15日宣布的“两率”下调市场并不领情就是证明。同样,人民币对美元是继续升值或是贬值也是“两难”选择。

五、对我国几大主要产业的影响

1、对中国银行业的影响。

经营效益增长出现困难

主要原因:

①在经济下滑状态下,银行的业务拓展空间变窄;

②在居民收入不稳定性加大和货币紧缩政策下,存款大量增加与贷款增量减少的矛盾突出,加上贷款基准利率下调0.27个百分点;

③经济下滑带来的行业、企业破产倒闭,银行不良贷款反弹压力很大(比如房地产贷款下面专门分析);

④资产泡沫破裂后,银行的抵押物大量缩水,贷款的抵押率超过“警戒线”,第二还款来源丧失。如房地产抵押、土地抵押、股票质押的贷款最为明显;

⑤持有美国次级债或对美国破产公司的贷款造成的损失。如中国银行集团共持有雷曼兄弟控股公司及其子公司发行的债券7,562万美元;工商银行对雷曼公司贷款5000万美元;招商银行对雷曼贷款8000万美元;

2.对中国房地产行业的影响

在全球经济危机带来的经济下滑趋势中,中国房地产行业的真正“冬天”和银行不良贷款风险将在2008年末与2009上半年开始显现。未来房产业的成交量持续下滑、购房者信心减弱和持币观望、空房率持续增加与毛利率下降,将导致开发商遭遇现金流的困扰,银行业中的房地产不良贷款风险将大为提高。

3.对中国制造业的影响

中国制造业很脆弱,都是大进大出的结构,资源和市场都捏在美欧的手里。一方面中国制造业得承受原材料价格上升这种输入型通胀的压力;而另一方面,中国制造业又无法将成本压力外移,因为全球制成品的定价权不在中国,尽管中国被冠以“世界工厂”或者“世界车间”。但现代制造业价值链的两端都不在中国掌控,研发、原材料采购、品牌设计、销售渠道管理、售后服务、零售垄断巨头等等高附加值领域都在美欧手里。中国制造业只是拿订单干活,并不直接面对最终消费者。这样的结构非常脆弱,资源和市场双向一挤,必然是企业大量倒闭。

4、对中国钢铁产业的影响

统计显示,作为全球第一大钢材生产国和钢材出口国,2006年中国的钢材出口量达到了4300万吨,2007年达到了6264万吨,而2008年1-8月份,钢材出口4184万吨,同比减少325万吨,下降7.2%。一旦钢材出口受到世界钢材需求极具萎缩影响,必将会把中国国内钢材产能“供过于求”的程度推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届时国内钢材行业将会面临一个长期的下滑局面。

六、我国企业应对金融危机的经验

面对这场席卷而来的“危机风暴”,国外的公司大都表现从容,毕竟他们刚刚经历了2001年~2003年那场危机,很多经验教训还记忆犹新。因此面对又一次的挑战。以化工企业为例,对于企业的应对措施作出如下的分析:

1、减少负债率—— 手里有钱,心里不慌

随着经济危机威胁的不断升级,“负债率”这个词的曝光率越来越高。什么是负债率呢?负债率是指公司的总负债占总资产的比率,是企业经营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财务指标,也是衡量企业经营是否正常的一个关键数据。多数企业的合理负债率水平应该在50%左右。在这次因“次贷危机”引发的“经济危机”中,那些负债率高的企业首当其冲,往往因为无法继续从银行借到钱,造成企业资金链条的断裂;或者是无力偿还巨额的利息,而最终倒在了有息负债面前,成为了本次经济危机的第一批牺牲品。

2、产品多样化——东边不亮西边亮

相对于国内企业全力打造“拳头产品”,国外化工企业公司也很重视“产品的组合”。此次危机中,这种面对不同市场、不同消费群体的“多样化”产品策略成功地显现出其独特的优势。

3、上下游一体化——保证利润率的法宝

企业能赚钱才能生存,实现产品附加值的最大化是提高公司收益的一项重要策略。而一般来说,想达到这个目的,无外乎两个途径——降低成本、提高价格。要想有效控制成本必须自己能掌控原材料的价格,当然,首先得保证原材料的稳定供应,那么最好的方法就是自己生产原材料,自产自销。

4、全球化——以全球应对全球

就像现在的中国,因为受到的影响较小(到目前为止),被很多国外公司视为躲避本次金融危机的避风港,在许多欧美工厂裁员、停产、关闭的同时,许多跨国公司却坚持继续在中国扩大规模、建立新厂。因为中国的巨大市场,中国人民的巨大消费能力,因为他们在这里能卖出产品,赚到钱。这其实跟他们为什么要千里迢迢在中东建炼油厂、在越南建加工厂的理由一致,因为有利可图,因为中东的原材料成本低,而越南的劳动力便宜。而中国的巨大吸引力就在13亿中国人民的巨大消费能力。

第二篇:金融危机讲稿

●金融危机的原因

美国金融危机表面看是由住房按揭贷款衍生品中的问题引起的,依据科学发展观,客观分析美国金融危机的演变过程,可以发现:美 客观地评价,西方国家近几十年来的金融管理制度的变革)对促进科技进步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但到1980 年代后,发达国家滥用金融工具创新,美国政府滥发美元纸币,默许甚至鼓励大量的美国投机资金在全球兴风作浪危害发展中国家,导致美国金融资本泡沫急速膨胀,最终害了自己。可以说,西方国家过度的金融创新,采用越来越复杂的金融与投资混业经营的体制,更为致命的是缺乏有效的监管,从而导致了这次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和经济房地产价格的高涨和金融衍生品市场的繁荣,使得许多不具投资条件并贷款买房的美国人主要通过获得未来资产的收益而不是依靠当前劳动的收入实现了“居者有其屋”,过上高消费的生活。

●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那么,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影响有多大呢?

坦率地讲,没有人能准确地给出一个程度。金融危机对中国最直接的影响表现在,自2003年以来中国GDP连续多年保持10%以上的高增长速度不得不放缓,国民财富遭受难以估量的损失。为了刺激经济,中央政府不得不背上9500亿元的财政赤字;全球资产价格的大幅缩水,使得中国的海外投资蒙受巨大的账面亏损;2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面临美元贬值的威胁;全球股市下挫,无论是投资A股市场还是购买QDII基金的投资者,都饱尝市值蒸发的痛苦。

比较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中国金融体系在金融海啸第一轮的冲击中所受影响相对较小,恰恰是因为中国金融制度的落后保护了自己。而一贯被认为金融市场管理制度先进的国家反倒是风声鹤唳成为重灾区。我们应从这次危机中吸取对我们未来发展有益的经验教训。●

第三篇: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讲稿

目录

个条件:一是看外资流入能否保持持续性;二是看流入的外资能否使本国的出口能力提高,从根本上减少经常项目逆差,换言之,泰国必须保持15 %的年平均出口增长率。根据这两个条件,泰国在引进外资时,应该以引进能够使其出口能力提高且流动性较低的长期直接投资为宜。但在过去的几年里,泰国引进外资几乎达到了饥不择食的地步,致使其外债总额扶摇直上,外债结构严重失衡。

据统计,1992年泰国外债余额仅为 200 亿美元, 1995 年和1996年分别增加至680亿美元和850亿美元。截至1997年6月,泰国外债总额已突破900亿美元大关, 占其国内生产总值的 50 %以上,其中短期外债总额达到400多亿美元,约占外债总额的 45 %。

一般而言,短期外资具有较强的趋利性,泰国高利率政策是吸引其涌入泰国的直接动力,而泰国政府对这一点却未能够引起足够警惕,未能及时调低汇率及对外资的投向领域进行适当引导,再加上泰国真正有较高投资效益的投资场所不多,结果使大量外资特别是短期外资一开始就投向了房地产、证券业及私人企业,大大炒热了房地产和股市。有关统计资料表明,国私人企业的 700 亿美元外债(含短期外债400亿美元)中的大部分投向了房地产和股市,使泰国经济过热,初期投资回报率较高,但到 1997 年泰国经济恶化,投资回报率大大下降时,短期外资见无利可图便纷纷撤离,使泰国依赖引进外资发展经济的策略遭到重挫,严重影响了其经济、金融的发展和稳定。对此,法国的《商报》评论说:由于“在短期内筹集了弥补经常项目赤字所需的资金而变得非常容易发生支付能力危机。”泰国国内的某些评论也认为,这场金融危机的根源在于对外资敞开了大门,甚至连泰国总理也承认:肆意借贷是产生这场危机的根源。经常项目巨额逆差不仅是泰国的问题,而且在东南亚其他国家也都存在,这些国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不仅忽视了这一问题,而且都过分依赖外资,特别是依赖短期外资维持其国际收支平衡。有资料显示,在危机爆发前菲律宾、印尼、马来西亚的外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分别为54 %、47 %、39 %。

3.资本项目开放过早,外汇输入失控,是促使东南亚各国发生金融危机的催化剂。

从 80 年代起,国际资本流动速度迅速提高,发达国家流向发展中国家的资本逐渐增多,东南亚各国为了更多地引进外资以促进本国经济的发展,便加快了开放资本项目的步伐。泰国90 年代初基本取消了对资本流动的管制。1993年3月,泰国政府批准在曼谷开设了期权金融中心,并随之放宽了对外国银行在泰国设立支行的限制,允许外国资本在曼谷期权金融中心进行交易。1995年,泰国政府宣布泰国将在2000年以前完全实现资本自由输出输入。不容否认,资本项目的开放确实对东南亚国家经济的快速增长起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些国家经济的快速增长是在对国际资本的过度依赖下取得的,并且这些国家引进的外资从期限结构和部门结构来看,也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问题。期限结构的失衡如上所述,即短期外债比重过高,泰国1997年 6月这一比例已达 45 %。部门结构的失衡,如菲律宾引进的外资大部分集中在证券业等收益高但风险大的行业,泰国的 730 亿美元私人外债中约有 1/3 流进了房地产产业。这种部门结构上的失衡极大地限制了东南亚国家的外债偿付能力,更为严重的是这种投资一旦回报率不高或有风吹草动,就会立即撤走,从而导致该国对美元的需求上升而本国货币则迅速贬值。这两个方面的失衡,究其原因主要是东南亚国家在开放资本项目的同时缺乏对外资项目的引导和管理。实际上,从东南亚各国的经济条件来看,它们开放资本项目的条件还远未成熟。

以泰国为例,主要表现在:(1)泰铢与美元挂钩的固定汇率制尚不是市场汇率,不能真实反映实际汇率水平,起不到汇率调节经济、金融的作用。

(2)泰铢存贷款利率水平过高,平均为15 %,超过国际资本市场水平2倍,极易遭受国际短期投机资本套汇套利性冲击。

(3)国家宏观经济调控能力薄弱,长期存在财政预算赤字,国际收支经常项目严重逆差,国际外汇储备水平偏低(外汇储备量大约在300亿~350亿美元)等,无法有效地调节社会总供需平衡,保持良好稳定的宏观经济环境。在不具备条件的情况下,过早实行资本项目开放,势必导致外汇输出输入的失控。1997年1~6月,面对外国短期资本纷纷撤离、泰铢贬值压力日益增加,泰国政府除了令中央银行抛售

外汇进行平抑外,别无良策。泰国中央银行累计向金融市场投放外汇约 200 亿美元(仅 5 月份就投放40多亿美元),但是国内外的“投机者”对泰国的外汇储备实力了如指掌,投机造势、兴风作浪势头不减,最终使中央银行干预金融市场的操作完全失败,短期资本外流仍在继续。可以说,泰国过早开放资本项目是一大战略性失误。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詹姆斯・托宾教授在评论这场金融危机时指出:发展中国家“不应匆忙将其国内金融市场与世界金融市场一体化”,而“应该优先考虑参与商品和服务领域的世界贸易”。这一论断是深刻的。

4.长期实行与美元紧密挂钩的僵硬的固定汇率制度,汇率政策不当,是导致这场金融危机的直接原因。

在80年代,泰国、菲律宾、马来西亚等多数东南亚国家出于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的需要,将本国货币与美元挂钩,即实行固定汇率制度,而不是根据外汇市场的供求变化随时进行调整。

如泰国在 1984年6月决定实行该制度时的主要考虑是

:(1)稳定的汇率将有助于增强外国投资者的信心,特别是有利于稳定外国投资者在泰国的直接投资;(2)稳定的汇率有助于防止由于进口商品价格的上升而引发的通货膨胀;(3)稳定的汇率有助于本国的出口商对成本和收益的核算,从而有利于出口的稳定(因为泰国进出口的80 %是以美元结算的)。

但是,这种固定汇率制度的缺点是容易促使本币升值,汇率高估,国内利率居高不下,国际短期资本进入套汇套利,削弱本国出口能力等。据统计,从 1984 年到 1997 年 6 月,泰国长时间将汇率控制在 24~27 泰铢兑换 1 美元的狭小空间内,其贷款利率则长期维持在 15 %以上。由于泰国长期实行固定汇率制,不能根据市场供求适时调整汇率,不仅使汇率调节经济活动的杠杆作用基本丧失,而且也使中央银行对利率工具不能很好地加以利用,国内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受到一定限制。

由于这一原因,泰国中央银行在 1993~1994 年的经济过热期间,无法提高利率,因为提高利率将导致外国短期资本进一步流入,随着资本流动性加大,利率会降到原有水平,而此时的货币供给量已经增大,从而无法达到紧缩银根的目的。相反,在1995~1996年间,美元利率开始上升,而泰国经济却开始出现不景气的现象,因此需要降低泰铢利率,但泰国政府却无法实现这一目标。这是因为,降低泰铢利率在此时会导致国内资本外流,从而使经济不景气进一步加剧。

1995年,美日两国为减少贸易摩擦,签订加强美元协议,美元对日元开始升值,泰国也未能及时改变固定汇率政策,致使泰铢不断升值。泰国实行固定汇率政策使国内外投机者完全没有了汇率风险,大量投机现象便成为必然。到 1996 年泰国经济恶化,贸易赤字猛增时,国内外投机者见有机可乘,有利可图,便抛出手中持有的泰铢,抢购美元。泰国政府为了保持泰铢币值,只好大量吃进泰铢,抛出外汇。同时,由固定汇率制引起的泰铢升值,也使得近两年来泰国进口增长过快和出口增长率降低。总之,泰国政府不能随着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变化,采用灵活的汇率政策,而是采取行政手段将本国汇率维持在被扭曲的水平上(高估),必然对其经济活动产生不正确的信息导向,导致巨大的机会成本,并带来经济、金融的极大不稳定性,金融市场剧烈动荡也就在所难免。泰国政府最终被迫宣布放弃固定汇率制度,即对泰铢实行贬值。由此可以肯定,僵硬的固定汇率制度和汇率政策不当是导致这场金融危机的直接原因。

5.金融体制不健全,特别是金融监管不力,是导致这场金融危机的又一个重要原因。

从 80 年代起,受发达国家金融理论的影响,多数东南亚国家推行了以金融自由化为主要内容的金融体制改革。

如马来西亚政府允许自1991年 10月起,将证券银行(即投资银行)接受一般定期存款的最低起存点降低为20万林吉特;印尼政府于1988年取消了中央银行对信贷市场存放款利率和限额的硬性规定,并取消了有关国内银行向海外贷款不得超过 600 万~800 万美元的规定,还允许非银行金融机构与银行一样,通过发行存款单吸收定期存款;菲律宾政府在 1987 年金融改革中积极鼓励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发展;

泰国政府为了鼓励金融系统内部的竞争,不仅逐渐放松管制,增批了许多非银行金融机构,而且还放宽了对商业银行、金融公司及证券公司在业务范围上的限制,如允许银行包销债券,允许金融公司从事外汇业务等。在金融自由化加速进行的过程中,多数东南亚国家的金融行业中出现了一系列极不正常的现象:(1)商业银行为了牟取超额利润,将很大比例的资产,特别是短期资金投在房地产贷款业务上。据统计,近年来泰国、菲律宾、马来西亚及印尼四国商业银行向本国房地产产业提供的贷款占其贷款总额的比重都在20 %~30 %。

(2)非银行金融机构发展过快并且都在高风险经营中运作,其资产主要分布在房地产、消费信贷以及证券投资等风险大、易波动的项目上。

(3)地下金融活动猖獗。如菲律宾金融体系中一直存在二元结构,大多数中小企业主要依靠地下金融市场融资,私人放款和典当业在农村也相当普遍。至于非银行金融机构以各种名义进行非法集资融资活动的现象,在多数东南亚国家中也都广泛存在。

上述不正常现象之所以在多数东南亚国家中广泛存在,其根本原因在于这些国家的政府在积极推进金融自由化的过程中,忽视了金融体制的建设,没有及时对失控的金融秩序和险象环生的金融体系进行必要的规范和整顿,以致于最终产生了极其严重的后果。

到 1997 年 10 月,印尼、马来西亚、菲律宾、泰国及新加坡等五国银行呆账总额已达730亿美元,占五国银行贷款总额的 15 %以上。因此,可以肯定,金融体制不健全,特别是金融监管不力,是导致这场金融危机的又一个重要原因。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劳伦斯・克莱因教授在谈到泰国金融危机的原因时指出:“金融自由化不应加速,而应一个时期一个步骤地进行,以确保每一步都不出错。如果哪一步出了问题,应当能够撤回来重新考虑下步如何走。”这一论断对东南亚其他国家也同样适用。

索罗斯带着资金,将少量美元换取泰铢,由于泰国采用固定汇率时1美元兑25泰铢。同时再挪用少量资金购入泰国股市蓝筹股,以备抛盘使用。

1997年3月3日.泰国中央银行宣布国内9家财务公司和1家住房贷款公司存在资产质量不高以及流动资金不足问题。

索罗斯由此开始出击先发制人。他下令抛售泰国银行和财务公司的股票,储户在泰国所有财务及证券公司大量提款。此时,以索罗斯为首的手持大量东南亚货币的西方冲击基金联合一致大举抛售泰铢,在众多西方“好汉”的围攻之下,泰铢一时难以抵挡,不断下滑,5月份 最低跃至1 美元兑26.70铢。泰国中央银行倾全国之力,于5月中下旬开始了针对索罗斯的一场反围剿行动,意在打跨索罗斯的意志,使其知难而退,不再率众对泰铢群起发难。

泰国中央银行

左右,远远超出了政府一厢憎愿所制定的每年5%-6% 的指标,贬值幅度之大,在东南亚仅次于泰国。受汇率影响,雅加达证券市场的股票综合指数也一降再降。仅8月份头三月就下降了20% 以上,一个月内降下150.55点。印尼银行界、经济界及社会大众哭天喊地,捶胸顿足。

印尼盾贬值后,给印尼经济带来的最明显影响,是以进口原料为主的制造业成本大增,导致包括汽车、计算机在内的产品价格大幅上扬,建筑材料涨价,主要日常必需品价格也上涨了5%至13%。业内经济人士认为,物价上涨将使今年的通货膨胀率从预计的6%以下升 至8%以上。外债偿还成本进一步攀升。

在“四小虎”身上的攻击获得成功后,给整个东南亚地区带来了巨大的负面作用,包括日本,韩国,台湾,香港。

在期货市场上将8月合约价格推高到7990点,结算价为7851点,比入市前高1200点。8月27日、28日,港府将所有卖单照单全收,结果27日交易金额达200亿港币,28日交易金额达790亿港币,创下香港最高交易记录。

27日,8月份期货结算前夕,特区政府摆出决战姿态。虽然当天全球金融消息极坏,美国道琼斯股指下挫217点,欧洲、拉美股市下跌3%-8%,香港股市面临严峻考验。据市场人士说,港府一天注入约200亿港元,将恒生指数稳托上升88点。为最后决战打下基础。

同日,国际炒家量子基金宣称:港府必败。投机香港市场的国际大炒家索罗斯量子基金首席投资策略师德鲁肯米勒在接受CNBC电视台的访谈中,他首先承认量子基金一直在沽空港元和恒生期指。并说,由于香港经济衰退,所以港府在汇市与股市对国际投资人发起的“战争”中,将以失败告终。索罗斯虽然每次的动作都是大手笔,但从来不公开承认自己在攻击某个货币,这种以某个公司或部分人的名义公开与一个政府下战书,扬言要击败某个政府的事件闻所未闻、史无前例。

28日是期货结算期限,炒家们手里有大批期货单子到期必须出手。若当天股市、汇市能稳定在高位或继续突破,炒家们将损失数亿甚至十多亿美元的老本,反之港府前些日子投入的数百亿港元就扔进大海。当天双方交战场面之激烈远比前一天惊心动魄。全天成交额达到创历史纪录的790亿元港币。港府全力顶住了国际投机者空前的抛售压力,最后闭市时恒生指数为7829点,比金管局入市前的8月13日上扬了1169点,增幅达17.55%。

香港财政司司长曾荫权立即宣布:在打击国际炒家、保卫香港股市和货币的战斗中,香港政府已经获胜。香港市场人士估计,港府在这两星期托市行动中,投入资金超过1000亿港元,集中收购了香港几大蓝筹股公司的股票,预计港府目前持有相当于香港股市2100亿美元总市值的4%股票,成为多家香港蓝筹股公司的大股东。

香港期货交易所于29日推出三项新措施。即是:由8月31日开市起,对于持有一万张以上恒指期货合约的客户,征收150%的特别按金,即每张恒指期货合约按金由8万港元调整为12万港元;将大量持仓呈报要求由500张合约降至250张合约必须呈报;呈报时亦须向期交所呈报大量仓位持有人的身份。

31日,在政府终止扶盘行动后股市猛跌7.1%,但其跌幅比市场人士预期的少。恒生指数下滑554.70点,闭市报7257.04点,全场成交总值仅66亿港元,不到上星期五的历史新高记录790亿港元的十分之一。而有些投资者原本预测该指数可能大泻15%。

但投机资本并不甘休,他们认为港府投入了约1000亿港币,不可能长期支撑下去,因而决定将卖空的股指期货合约由8月转仓至9月,与港府打持久战。从8月25日开始,投机资本在8月合约平仓的同时,大量卖空9月合约。与此同时,港府在8月合约平仓获利的基础上趁胜追击,使9月合约的价格比8月合约的结算价高出650点。这样,投机资本每转仓一张合约要付出3万多港币的代价。投资资本在8月合约的争夺中完全失败。

对恒生指数涨落举足轻重。以汇丰为例,该股占恒生股指的权重达到30%,故成为多空必争之股。至1999年8月底,当时购入的股票经计算。帐面盈利约717亿港元,增幅60.8%,恒生指数又回升至13500点。国际炒家损失惨重,港府入市大获成功。据称,仅索罗斯就赔了8亿美元。

国服务业就能和世界市场自由地融合,更不能为了追求虚名像墨西哥和韩国那样付出昂贵的学费。对于债券、证券等短期外资的开放要更为谨慎。中国也没有必要做出具体的金融开放时间表的承诺,关于关税减让的主动权也要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而不能轻易让步,这样才能逐步从容主动消化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同时,以国际投资和贸易自由化为核心的对外经济合作也只能有条件、有步骤地实现.尤其是参加发达国家主导的多边经济合作体系时,要坚持亚太经合组织给中国制定的发展中国家的标准,以有利于控制经常性贸易逆差和维持国际收支平衡,最终实现汇率的长期稳定性,为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增长和人民币成为完全自由兑换货币提供较为宽松的金融发展环境.改革开放之路,任重而道远,金融发展前程似锦,仍需谨慎。

第四篇:金融危机

一、这次危机给中国带来的五大冲击。

1、对出口经济的冲击。中国近几年的发展,三驾马车有些失衡,基本是靠出口拉动为主,是出口导向型经济,外向经济比重太高。出口的马车太大是大洋马,投资马车国有投资太多是枣红马,消费这驾马车是瘦毛驴,三驾马车不匹配,拉起车来跑的既不顺又不快。实践证明速度决定增长,结构决定发展,研究发展必须注重结构。黑龙江近些年来发展缓慢的主要根源在于经济结构不合理,一产太大,大而不强;二产太大,大而不优;三产太小,拉动力太弱。只有真正调整到位,才能为经济发展积聚后劲积聚潜能,所以结构决定发展。我国经济外贸依存度为68.3%。黑龙江为24%,过去靠出口拉动经济,现在金融危机,经济衰退,中国的出口市场在萎缩,订单在减少。所以第一波受影响的是出口企业,江浙大量出口企业倒闭,究其原因有三点:一是金融危机订单减少,开工不足;二是国内劳动力涨价,特别是新《劳动法》的推出,使企业用工的风险和成本提高了21%,使企业制造出口产品的活劳动成本大幅度增高;三是中小企业融资难,2008年国家为了治理经济过热,开始紧缩银根,控制货币发行量,首先紧的就是出口的中小企业,没有渠道融资。相比而言,银行更愿意给国有大企业贷款,安全系数较高。中小企业信用等级低,风险大,国有商业银行不愿提供贷款,逼得中小企业到民间通过地

下钱庄、高利贷融资,最后换不起债,老板跑了,企业倒了。所以这次北京两会着重的研究了如何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2、对实体经济的冲击。因为出口企业倒闭,其需要的原材料和设备是改造靠国内制造业来提供,这样一来金融危机的影响随即就波及到实体经济。所以中国的钢铁价格下跌,汽车卖不动,价格下跌,利润变薄,企业经营困难,库存增加。所以这次救助十大产业更加关注的是实体经济的发展和救助问题。

3、对资本市场的冲击。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的虚拟经济资本市场相对应的冲击更大。所以美国一打喷嚏,全世界都感冒,中国股市应声下跌,从过去6124点一直跌倒1648点,我们1亿3000万的股民,资产损失了20万亿,很多股民被套的痛不欲生,这就是资本市场的变化、损失。

4、对就业的冲击。这次北京两会关注的十大民生问题之首就是就业问题,引起了党和政府的关注。现在就业形势很难,2000万的农民工在出口企业下岗,提前返乡,春运潮一票难求。返城没有工作,在家无法安置。今年大学毕业生人数达到615万,去年没有工作的大学生还有115万,两者相加共计730万。社会无法提供充足的就业岗位。就业是民生之本,是稳定之源。国际金融危机是我国本来存在的就业难问题雪上加霜,使得就业形势更加严峻。

5、对消费的冲击。中国的消费市场萎缩,购买力不足,既有群众收入水平下降带来的,还有群众消费信心不足带来的。消费者没有强烈的购买欲,不去参与消费,造成企业库存增加,库存增加就点减产,减产就得减员,减员会造成消费水平更加低下,消费更加不足,形成了恶性循环。这次的消费不足是全方位的,穷人和富人的消费心里都出现了问题。富人认为金融危机是原有的数字化的财富缩水了,资产蒸发了,就不能在无所禁忌的消费了,所以富人在保守消费。穷人看到现在工作难找了,钱难挣了,就更加小心谨慎的消费了。现在的消费疲软是个大问题,这个问题不解决,不能用消费拉动经济。所以各地组织家电下乡,发放消费券等措施都意在刺激消费,用消费拉动经济。

二、金融危机给我们带来的四大机遇。

这次金融危机是危中有机,危急中有转机、商机、生机,我们要抓住机遇,放大效应。

一是调整结构的机遇。经济低迷的时候是调整结构的最佳时期,因为经济发展顺畅的时候,注重的是GDP、财政收入和总量的扩张。现在要静下心来,从浮躁走向务实,扎扎实实抓产业结构的调整。危是旧经济增长方式之危,机是调整结构之机。

二是自主创新的最佳时机。我国的大路货的产品出口受阻了,对于产品的更新换代、自主创新有了新的市场需求和拉动。国内的传统制造业受到挑战,需要我们要进行产业升级和技术改造,要自主研发,扩大自己无形资产,塑造自己的高科技高品牌,这样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三是企业洗牌重组的机遇。经济困难时期,企业往往要洗牌,优胜劣汰,淘汰落后的产能,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环保生态产业,要在洗牌中调整自己的结构和产业定向,加快兼并重组的步伐,实现优胜劣汰。现在譬如平安保险、工商银行等很多企业在境外并购。从世界上看经济危机中企业重组是必然的,抓住机会,瞄准方向,选好伙伴加快重组,把自己做大做强。

四是深化改革的机遇。金融危机,经济衰退下滑,压力增大,这正是深化改革的好机会,静下心来抓体制、机制改革。燃油税的改革刚刚推出来,这是因为交通部多年作梗,现在才刚刚理顺出台。国家大部门改革启动了新一轮的行政体制改革。现在各个省份都在进行,将部门整合,精简职能,放宽经济发展环境,让企业更快更好的发展。中央代发地方债是财政制度的改革,按照预算法地方财政不能有赤字,不允许发地方债,这次金融危机在这一点上有所突破。

总之,这次金融危机是柄双刃剑,既带来了挑战,也带来机遇。利用这次危机给我们带来的四个倒逼机制,抓住时机,加快发展,我们才能尽快走出低谷,实现复兴!

第五篇:金融危机

金融危机(1)

2008年是一个起伏不平的一年,北京2008奥运会让世界重新认识了中国。但是2008年引发的金融危机却让中国人民重新了解了这个世界!美国政客为自身的利益对金融行业滥用美元价值的黑暗操作然当无实,从而愈演愈烈直至引发全球性的金融危机。与其说是金融危机还不如称之为“金融海啸”更贴近事实。

全球金融、证券投资、国际贸易、房地产、汽车等行业濒临“灭绝”较有说服力的有美国雷曼兄弟公司。美国三大汽车巨头,AIG。冰岛。东莞合俊.....。这些都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残酷现实,谁想的到他们会倒下了?但他们真的倒下了,全球风暴来了。

在中国有第二个香港之称的东莞樟木头首先倒在中国人的最前列。他不是第一个也不是最后一个。国人所面对的是什么?接下来又会是怎么样?人民无法去预测也不敢去想象。接受下来眼看一个个工厂倒闭一个个老板跳楼,一个个企业拖欠工资,中国人才真正意识到“它”来了。在12月份广东,浙江两个工业大省先后出现返工潮也就意识著为人知和不为人知的企业已经在接应“它”的到来。消费力开始削弱。股票开始大幅度下跌。楼价下调原材料和能源价格暴涨.....。

国家濒濒出台救市计划效果可显一般,这是全球性的问题我们只能向天上叹息:“它”何进能结束.....

下载金融危机讲稿word格式文档
下载金融危机讲稿.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金融危机

    金融危机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中美两国是交往甚密的贸易伙伴国,近年来,中美两国间贸易发展迅速,发展势头良好。目前,中国是美国的第一大进口来源国和第三大出口对象国。作为全球......

    金融危机(范文大全)

    什么是金融危机呢? 金融危机通常是指一个国家或几个国家与地区的全部或大部分金融指标(如:短期利率、货币资产、证券、房地产、土地价格、商业破产数和金融机构倒闭数)的急剧......

    金融危机

    关于2008年金融危机 背景 2008年1月至5月,越来越多的金融机构卷入其中,更多是动辄有上百年历史的著名机构发布公告,内容不再是预期盈利下跌,而是巨额的损失。2008年1月中旬,美国......

    金融危机范文

    金融危机到来摘要:这次全球金融危机的产生主要由于美国的房地产泡沫及金融衍生工具的杠杆造成的。可以说就是美国的不健全金融机制这可毒瘤的衍生,美国这个超级大国应该为此负......

    金融危机

    金融危机 金融危机是金融投机商为了赚取暴利违规操作次级贷款和基金债券而引发金融市场全面崩盘的恶性事件。金融危机的发生会直接导致流通领域资金断裂,大批金融机构和企......

    金融危机

    奥奎斯特这才明白,雷曼解雇了自己,而美国经济紧接着“解雇”了雷曼。时隔一年,纽约华尔街不复去年此时的惊恐。然而,经历这场风暴的华尔街究竟改变了什么,答案却不明确。华尔街得......

    金融危机

    阿根廷债务危机 2000年,阿根廷外债总额达1462亿美元,相当于当年外汇收入的4.7倍,当年还本付息占出口收入的38%。因受东南亚金融危机和巴西金融危机影响,2001年11月,阿根廷政府宣......

    金融危机

    摘要:加快事业单位改革是贯彻十六大和十六届二中全会精神的具体步骤,本文将对事业单位改革的现状和难点进行分析,结合事业单位的科学分类、人事制度、分配制度等方面的改革,对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