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塘镇关于创新产业化推进扶贫开发模式工作情况汇报(共五篇)

时间:2019-05-14 22:43:4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三塘镇关于创新产业化推进扶贫开发模式工作情况汇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三塘镇关于创新产业化推进扶贫开发模式工作情况汇报》。

第一篇:三塘镇关于创新产业化推进扶贫开发模式工作情况汇报

三塘镇关于创新产业化推进扶贫开发模式

工作情况汇报

县农牧局:

为加快推进我镇扶贫开发步伐,扎实解决农村贫困人口脱贫致富,根据县的规划和实施方案要求以及有关会议精神,镇党委、政府结合本镇实际,现将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创新产业化推进扶贫开发模式工作开展情况

1、成立组织机构和领导小组。为做好三塘镇创新产业化推进扶贫开发模式工作,确保能够高速、高效、保质完成。经镇党委、政府研究,决定成立三塘镇扶贫开发工作领导小组,由镇长担任领导小组组长,副书记任副组长,镇直各单位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于镇农业服务中心,负责具体业务工作。

2、加强协调。创新产业化推进扶贫开发模式是一项庞大、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建设工作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为有效调动各方积极性,扎实推进创新产业化推进扶贫开发模式工作开展,镇党委政府积极与县级有关部门沟通协调,整合力量,突出重点,寻求资金、技术及人才支持;另一方面,积极做好下请上传、上情下达,政令畅通,并多次组织召开群众会,倾听群众呼声,了解群众意愿,为整镇推进建设项目进村做好前期协调准备工作。

3、加强宣传。三塘镇把宣传工作贯穿于整个项目建设过程的始终,充分利用召开群众会、印发简报、悬挂条幅等方式对创新产业化推进扶贫开发模式进行全方位的宣传,形成了部门带动、企业出动、全民行动的扶贫攻坚合力。通过宣传,广大群众了解了全镇整镇推进的目标和任务,知道了上级党委政府 1

在为群众想什么、要为群众解决什么,同时也在思考自己能做什么、应该怎么做的问题,极大地激发了群众的建设热情,掀起了整镇推进建设新高潮。

4、加强规划。结合镇情、村情为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创新产业发展模式,因地制宜发展现代农业,按照全镇“3221”五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规划,到2016年全面完成“3个2万亩”即完成2万亩脱毒马铃薯种植,2万亩种草养畜(含轿子山草场10000亩),2万亩优质黑桃种植和“2个1万亩”即完成1万亩蔬菜种植和1万亩中药材种植。加快建立引进投资额度大、附加值高、科技含量高、具有龙头带动作用的企业给予特殊政策支持的制度,探索龙头农业企业、规模化专业大户相互结合、相互促进的新型农业经营体制,培育壮大以核桃、马铃薯、中药材、畜牧业为主的特色农业产业。规划方案编制工作,在充分尊重群众意愿的基础上,坚持资金安排顺序、补助标准、突出重点和统一质量技术标准和量力而行的原则进行。力求编制出的规划资金安排合理,建设内容符合村情民意,全面反映各建设村的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和群众的生产生活现状,进一步明确各建设村的建设目标和任务。

二、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一是基础设施滞后。境内水资源匮乏,水利设施老旧,人畜饮水困难,农业生产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农业的发展;镇村道路、通村道路通行条件差,群众出行难现象依然存在,到目前还有部分村民小组未实现通路,是各项目顺利实施的一大障碍。

二是产业发展薄弱,特别是边远贫困村寨没有产业支撑,群众增收困难。农民群众收入来源渠道单一,境内工业经济为零,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困难,大部分农户没有经济积累,一般只能维持简单的再生产,有的甚至入不敷出,全镇贫困人口

比重大、贫困程度深。

三是部分村寨农民群众思想认识滞后。群众总体文化素质不高,经济意识和商品意识淡薄,习惯于传统的小农生产。大部群众科技意识参差不齐,学科学用科学能力不强,公路沿线、集镇附近、建设示范村的地方科技意识较强,越边远的越落后、甚至还有不少的科技空白村。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是着力提高群众参与热情。任何事情没有群众的参与和支持是不可能做得好的。整镇推进项目建设,群众既是受益主体,也是建设主体。一方面要求群众利用农忙间隙投工备料,另一方面做好劳力的划片分组和任务分解,要求群众做到有力出力、有智出智、有钱出钱、有物出物,积极做好建设前的各项准备工作。

二是着力提高干群凝聚力。一方面要求镇干部职工真正走好群众路线,坚持以为人民服务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深入了解群众所需、所想,努力做到扶贫为了群众、开发为了群众、一切工作为了群众;另一方面是积极做好群众宣传工作,让群众充分理解干部、支持干部、配合干部。通过开展工作,全镇干群凝聚力得到进一步提高,干部群众真正做到思想一条心、干劲一根绳,为整镇推进工作全面开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是着力提高全镇干部执行力。27个行政村挂职干部要深入一线,扎实工作,以高度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推进全镇整镇推进扶贫开发。

四是着力提高基层组织战斗力。基层组织是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任务的坚强堡垒。镇党委、政府将紧密结合创先争优活动,大力激发基层干部工作热情,充分发挥“村两委”在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社会和谐中的核心作用,努力提高基层组织战斗力。

第二篇:创新扶贫开发模式

全省扶贫开发工

作会议典型材料

实施科技示范工程

创新扶贫开发模式

邯郸市人民政府

2005年6月

我市根据新时期扶贫工作新形势新特点,把科技示范工程作为扶贫开发的重中之重,贯穿于工作的全过程,围绕我市畜牧、蔬菜、林果三大主导产业,突出科技先导作用,以项目为基础、园区为平台、科技示范为手段、脱贫致富为目的,集人才、项目、劳动力转移培训为一体,形成了县有扶贫科技示范园区、乡有扶贫科技示范村、村有科技示范户的多层次科技扶贫示范体系。五个扶贫重点县已建成8个扶贫示范园区,园区面积达到8000亩;建成84个示范村;涌现出1480个示范户。我们的主要做法和体会是:

一、优选项目是基础

项目的科技含量、外在吸引力和发展前景,直接关系到科技示范工程的成败和扶贫重点村(户)的切身利益。实践中,我们坚持三个面向优选项目。一是面向市场选项目。项目的确定以市场为导向,面向当前市场、1未来市场,避免生产与销售的脱节。二是面向主导产业培育选项目。围绕特色产业培育和传统产业升级,优选科技含量高、带动能力强、经济效益好的项目,确保新上项目能够拉动和促进当地主导产业的形成和发展,增强贫困人口脱贫致富的后劲和可持续性。三是面向资源优势选项目。把项目的确定与当地资源优势、传统种养习惯、群众内在积极性结合起来,提高项目的成功率,增强贫困群体抗风险的能力。三年来,引进和嫁接种植优良品种70个、养殖品种12个;8个园区与34个大专院校及科研单位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聘请和引进中、高级人才47名。有260人既是项目业主,也是科技带头人。

二、园区建设是平台

扶贫科技示范工程是以园区为龙头,科技示范村为纽带,科技示范户为辐射点,带动广大贫困户脱贫为根本目标的新型科技扶贫模式。一是示范作用,即通过园区的示范,把新品种、新技术做给群众看,带着群众干,每个园区都设有试验区、推广区,让群众亲眼目睹学以致用。二是带动作用,即把成功的项目向扶贫重点村、户进行推广。8个园区仅周转羊就带动起70个示范村、1200个示范户。三是培训作用,即为贫困村培训示范户和科技带头人。每个园区都有培训场所,聘有专业技术

人员,有专门培训经费,两年来,利用园区培训农民20000多人次,其中1300名农民成为科技示范户。四是市场化作用。即为贫困村优良品种的引进和产品销售提供平台。

三、机制创新是关键

我们主要进行了两项创新。一是完善投入机制。明确了“用活政府扶贫资金、撬动群众自有资金、吸纳社会资金”的总体思路,拓宽了融资渠道。初步形成了开发型、嫁接型、扶贫主导型、下岗职工投入型和招商引资型五种融资渠道,实现了扶贫科技工程项目资金投入多元化。如:经济住房中心投入1600万元兴建广平县扶贫示范园区;涉县园区制定优惠政策向社会公开招商引资,引进养殖大户18家,资金1200万元,在科技示范村、户建设中引入竞争机制,利用政府补助激活群众自我脱贫致富的内在动力,使政府与农民的投资比例达到了1:1.1。二是建立利益联结机制。为实现政府投资的社会效益、园区法人的经济利益的有机统一,市先后出台《邯郸市扶贫开发科技示范园区管理意见》等3个规范性文件,就园区的发展计划、形式和内容等作了具体要求,明确“八有三提高”:八有:有详细的发展规划,培训基地,规范的运行模式,体现本县特色、符合扶贫性质的标志性建筑,带动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措

施,详细的档案资料,科技实验场地,稳定的技术依托。三提高:即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提高特色产品市场竞争力,提高园区科技支撑能力建设。园区以独立法人经营,县扶贫办以扶贫资金补助为条件,双方签订《扶贫开发科技示范园区共建协议书》,进一步明确了园区与扶贫机构的权力与义务,达到了政府、园区法人和贫困户三方利益的统一。

四、强化服务是保障

市委、市政府在资金、技术、项目、人才等多方面为示范工程提供全方位支持和服务。一是技术服务。整合农、林、畜、水、科技等部门的力量和优势,在种养项目和基础设施建设上,提供优种采购、节水灌溉、科学栽培、防疫灭病等方面技术。二是人才服务。从03年开始,每年从扶贫重点村中优选100名高中毕业生到河北农大学习,政府提供补助,为贫困村(户)接纳先进技术培养和储备人才资源。三是资金服务。积极协调金融机构,为科技示范村(户)提供小额贷款,仅魏县就为600 个蔬菜示范户提供了480万元的资金支持。

科技示范有力推动了我市贫困地区经济发展和贫困人口稳定脱贫。

一是加快了整村推进步伐,实现了跨越式发展。科技示范工程的实施,为重点村、户插上了经济腾飞的翅

膀,全市有258个村、28万人口如期脱贫,60个村由原来的贫困村一跃成为当地有名的富裕村。去年贫困地区农民人均收入比当期全市农民人均收入增幅高出4个百分点。

二是形成了主导产业,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发展。魏县的果品、花卉、无公害蔬菜示范区已带动6个乡(镇)的16000贫困人口发展小杂果、蔬菜种植。涉县养殖园区的发展,迅速带动起40个村从事养殖业,全县优质羊存栏达到5万只,关防乡后岩村周转羊达2000多只。

三是整合了社会资源,形成了新生的扶贫力量。政府扶贫资金起到了“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实现了由依靠政府向“三元化”(政府、民营企业家、扶贫对象)转变,政府资金投入也由输血功能向造血功能转变。8个园区4100万的总投资中,民营企业(包括工商资本)、政府投入的比例为85:15。示范村吸收群众投资1200万元,是当期政府投入的40%。借鉴科技示范工程建设资金的运作方法,三年来组织46名民营企业家投资2亿元,新上扶贫项目53个,带动4万多贫困人口脱贫。

四是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益,扩大了扶贫成果。在扶贫资金使用与管理上,实现了由平均分配向主导产业倾斜的转变、由资金到村、到户向项目效益到村、到户转变,发挥了项目的整体带动作用。

第三篇:创新山区扶贫开发模式

创新山区扶贫开发模式加快老区经济社会发展

新县位于豫南大别山腹地,鄂豫皖三省结合部。全县总面积1612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25.8万亩,山场面积188万亩;辖16个乡镇区205个行政村(居委会),总人口36.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8万),自然特点是“七山一水一分田,一分道路和庄园”,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农业小县,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也是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和将军县。

扶贫开发以来,特别是2001年以来,新县弘扬老区光荣传统,抢抓机遇,大打扶贫开发攻坚战,县域经济社会健康快速发展。2010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完成59.6亿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实现1.34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5340元,县域经济综合实力攀升至全省第46位。

一、主要成效

一是贫困村、贫困人口收入增长较快。全县累计解决了2.6万贫困人口的脱贫问题,55个贫困村农民人均收入由原来的1485元增加到4180元。

二是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较大改善。投入财政扶贫资金6600余万元,在55个贫困村实施整村推进,新修村组水泥路208公里,解决1.4万农户饮水困难问题,整修塘堰坝140多处、渠道3500米,对210户915人居住在深山区贫困群众实行移民搬迁。

-1-

三是提高了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能力。大力实施“雨露计划”,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累计培训贫困对象和贫困乡镇村组干部7000多人次、农村贫困劳动力9409人,转移就业人数9210人,使贫困群众基本掌握1-2项实用技术。“雨露计划”打造了新县涉外劳务品牌,全县常年在外国务工人数维持在5000人左右,年创外汇6000多万美元,外派劳务人数、涉外劳务收入、外汇存款余额连续十二年位居河南省县级首位。

四是调整优化了农业产业结构。通过产业化项目贴息、财政小额信贷贴息、科技扶贫等项目实施,发展板栗41万亩、银杏5万亩、油茶12万亩、茶叶23.8万亩、杉木30万亩,林果总产值10.5亿元,成为河南省第二林业大县。

二、主要做法

1、加强领导,落实责任,保障了扶贫开发工作的深入开展。成立扶贫开发工作领导小组,制定扶贫开发工作方案,细化分解扶贫开发任务,将扶贫工作纳入全县综合目标考评体系。建立严格的扶贫工作责任制,狠抓工作落实,做到扶贫项目实施一项,巩固一片,带动一方。

2、突出重点,整合资源,发挥了扶贫开发工作的带动作用。通过整村推进实施“五通、两建、两改”工程,农村基础设施和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明显改善;按照“用途不变、渠道不乱、统筹安排、各记其功、成果共享”的原则,对各类涉农项目资金

-2-

捆绑使用,集中投放,发挥聚合效应。全县累计整合部门资金3484万元,新建改扩建塘、堰、坝、渠140多口(处),新增有效灌溉面积2074公顷,解决1.4万农户的饮水问题。

3、创新机制,规范管理,激发了扶贫开发工作活力。在实施整村推进过程中,引入竞争机制,把领导班子坚强有力、脱贫致富产业发展思路明确、广大群众积极性高、制定的措施切实可行的贫困村优先开展整村推进;对部门扶贫资金统筹安排使用,形成政府投入为引导、农户投入为主体、社会投入为补充的投入机制;坚持择优扶持,优胜劣汰,谁的项目好就扶持谁,谁的项目群众受益大就投给谁,谁的项目吸纳的劳动力多就帮助谁,谁的项目辐射带动能力强就倾向谁。

4、开发产业,增收富民,增强了扶贫开发工作效果。实施扶贫培训“雨露计划”,培训后的贫困农民95%以上实现了长期稳定的异地转移就业。积极开展扶贫小额信贷工作,累计发放贷款4400万元,受益贫困户2200多户。全力开展产业化扶贫和科技扶贫,扶持羚锐制药、新林茶叶、安太山野菜等产业化龙头企业,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扶贫和“公司+农户”等帮扶形式,加快贫困农民脱贫致富的步伐。

下一步,我们将紧紧围绕党的扶贫方针、政策,立足新县实际,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把连片特困地区作为主战场,把稳定解决扶贫对象温饱、尽快实现脱贫致富作为首要任务,大力实施

-3-

整村推进、雨露培训计划、搬迁扶贫、产业扶贫、科技扶贫,努力推动贫困地区经济社会更好更快的发展。

新县人民政府

二〇一一年十一月二十六日

-4-

第四篇:南梁乡绒山羊产业化扶贫开发工作汇报

南梁乡绒山羊产业化扶贫开发

工作汇报

各位领导:

今年以来,我乡绒山羊产业化扶贫开发工作在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和上级业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按照“禁牧为措施,种草为保障,养羊促增收”的工作思路,采取宣传发动、行政推动、典型带动、封山禁牧等有力措施,各项工作进展顺利。截至目前,已扶持400户贫困户引进基础母羊1600只,投放种公羊47只,占任务的100%;新建棚圈400座,占任务的100%;建青贮窖121座,占任务的30%;建沼气池35座,占任务的175%;种草5370亩,占任务的134%;种植全膜玉米22810亩,占任务的570%。举办培训班3期,培训560人次,使我乡绒山羊产业化扶贫开发工作呈快速发展势头。现将具体工作汇报如下:

一、加强领导,靠实责任

为了确保绒山羊产业化扶贫开发工作的顺利开展,乡上成立由政府乡长任组长,分管副乡长任副组长,各包村工作组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同时,乡上与各村签订了工作责任书,进一步明确了工作任务,靠实了工作责任,为此项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

二、大力宣传,全面动员

为了能确保绒山羊产业化扶贫开发工作落到实处,乡上实行领导包村、干部包组、包农户的工作机制,组织全乡10多名乡、村干部深入村组,采取发放宣传资料、召开群众会议等行之有效的办法,使他们明确绒山羊产业化扶贫开发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从而在工作上减少了阻力,增强了养殖户积极性。

三、强化措施,狠抓落实

一是狠抓硬件建设。我们采取“项目投、政府补、群众筹”的办法,按照“因陋就简”的原则,充分利用废弃庄园、窑洞等设施修建标准化羊舍400座、建青贮窖121座。同时,发放草籽3000斤,完成苜蓿种植1000亩。积极协调县农机局配套铡草机37台,已全部发放到养羊农户手中。

二是严格工作制度。乡上指定专人负责选户、调羊、投羊等各个工作环节,此项工作,把扶贫项目真正落到贫困户

三是强化管理力度。要求各包村工作组跟踪管理,将档案管理、定期访视、疾病防治、圈舍消毒等各项措施落到实处。四是加大封山禁牧力度。为确保舍饲养殖工作顺利开展。我乡把封山禁牧工作纳入今年工作的重点。成立了由书记为组长,乡长、分管副乡长为副组长,各包村组长为成员的封山禁牧工作领导小组。加大宣传力度、完善规章制度、严明工作纪律。

四、存在的问题

1、农户养殖技术不高。没有掌握科学合理的饲料养分配合比例,不能进行良种配种,大都不掌握快速育肥技术,有的甚至出山放牧。

2、饲草供应不足,一部分农户不种植牧草,以秋后玉米秸秆喂养为主,青贮氨化技术和设施跟不上,冬春季节饲草少。

第五篇:三台镇扶贫开发工作汇报材料

三台镇扶贫开发工作汇报材料

一、基本情况

三台镇位于吉木萨尔县城西25公里,东西宽7.36公里,南北长76公里。总面积559平方公里,现有耕地面积6.8

万亩,总人口12317人,其中农业人口9985人,主要有汉、哈、维、蒙、回等11个民族。全镇辖区内有6个村委会,1

个居委会,29个村民小组,23个机关站所,草场面积

1034549.9亩,其中冬草场477468.8亩。其中山区冬草场

87468.8亩、夏草场126565亩、春秋草场127548.7亩、四

季草场215498.6亩,北沙漠草场40万亩(没有划分到户)。

二、自治区级重点村(喇嘛昭村)基本情况

喇嘛昭村位于三台镇南部山区,距三台镇25公里,距

县城50公里,全村现有421户,1576口人,全部为哈族、蒙族,以半农半牧为主,已开垦草料地4000亩,人均种草料地5亩,人均牲畜5头(只),2010年人均收入3100元, 其中来自种植

业收入达到1700元,畜牧业收入达到1300元,外出务工收

入100元。全村共有贫困户120户, 680人。

三、自治区级贫困村贫困原因

我镇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在上级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取得

了显著成效,但也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

1、贫困村自然条件差,贫困程度较深。近年来虽然投入

了一定资金,解决了一些问题,但与贫困地区人口脱贫致富的要求仍有较大的差距,部分贫困人口生存环境恶劣、居住条件差、收入低,贫困的根源依然存在。

2、投入不足,投入效益较差。牧业发展受自然环境约束调整空间小,投入成本高。一是地方财政对牧区的投入十分有限,导致牧区定居点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二是牧民收入水平,投入能力有限,造成农牧业生产条件差,生产力水平低。

3、牧民增收难度大。当前我镇贫困村,耕地少,农业结构单调,品种单一,扩大再生产能力相当薄弱,分户的生产和经营,难以形成产品优势,加上自然灾害频繁,依靠传统的家庭种养增收难度越来越大。

4、牧民劳力素质较低。当前,贫困村、贫困户文化教育水平相对滞后,牧民缺乏必要的专业技能,就业渠道少,导致牧区富余劳动力转移缓慢。

四、今后三年自治区级贫困村规划的重点建设项目

1、喇嘛昭村打机电井三眼,总投资36万元,需要申请财政扶贫资金36万元。

2、喇嘛昭村修建防渗渠5公里,总投资30万元,需要申请财政扶贫资金30万元。

3、喇嘛昭村高效节水灌溉2000亩,总投资90万元,需要申请财政扶贫资金90万元。

4、喇嘛昭村中低产田改造2000亩,总投资20万元,需要申请财政扶贫资金20万元。

5、喇嘛昭村“三贮一化”建设项目,建青贮池100个,总投资20万元,需要申请财政扶贫资金20万元。

6、喇嘛昭村定居点新建文化室、卫生室,总投资40万元,需要申请财政扶贫资金40万元。

7、喇嘛昭村继续发展奶牛业,购进高产奶牛50头,总投资50万元,需要申请财政扶贫资金50万元。

8、喇嘛昭村新建抗震安居房40栋,总投资80万元,需要申请财政扶贫资金80万元。

五、意见建议

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改变贫困村生产生活条件。积极争取上级扶贫项目资金,加强贫困村水、电、路、通讯、安居房等基础设施建设。水利方面,将贫困村的水利建设列入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和牧区水利建设重点扶持项目,优先抓紧实施贫困村的安全饮水、节水灌溉、水土保持和水渠防渗工程。交通方面,优先安排贫困村通路项目,加大通村公路建设力度,改善交通状况,安居房建设方面,将贫困村住房建设与抗震安居工程,游牧民定居等项目结合起来,加大贫困村危旧房改造力度。

下载三塘镇关于创新产业化推进扶贫开发模式工作情况汇报(共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三塘镇关于创新产业化推进扶贫开发模式工作情况汇报(共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推进组织创新模式

    关于推进组织模式创新看法 我没有丰富的理论依据,也没有专业的理论名词,我个人对于创新的理解有以下几点: 第一,创新是相对于传统、陈旧而来的,所谓的创新就是改变或者突破陈旧,都......

    大满镇扶贫开发工作汇报1

    大镇政字[2011]21号 甘州区大满镇人民政府 关于全镇扶贫开发工作情况的汇报 区扶贫办: 贫困问题是困扰我镇部分村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大现实问题,了解和掌握农村低收入人口的......

    xx镇扶贫开发“双到”工作汇报

    科学规划 精心组织 全力推进扶贫开发工作 xx镇地处阳东县的西北部,是一个典型的山区镇,是革命老区。全镇现有22个村(社区),总人口6.7万人,其中13个村被定为扶贫村。按照扶贫开发工......

    翟家河乡绒山羊产业化扶贫开发项目工作汇报

    翟家河乡绒山羊产业化扶贫开发项目 工作汇报 一、基本情况 翟家河乡位于庆城县西北部山区,地理条件差,境内沟壑纵横,峁梁起伏,地形支离破碎,是全市十四个特困乡之一。土地资源丰......

    岑溪市归义镇创新模式推进新农村建设

    岑溪市归义镇创新模式推进新农村建设 2011/3/21 14:41:11 漫步岑溪市归义镇荔枝村大坡自然村,昔日的泥土路已无影无踪,取而代之的是笔直的水泥大道。村中绿树成荫,新楼林立,原先......

    XX镇推进农业产业化实施意见

    XX镇推进农业产业化实施意见一、推进农业产业化是新阶段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 农业产业化是农村改革不断深化的产物,是适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要求产生并不断发......

    广安市创新土地流转模式助推农业产业化

    (1)托管模式。由外出户将承包地交由村组临时统一管理使用,托管期限双方协商;托管期间承包土地享有现有政策性收益不变,如有业主租赁该土地,同时享有土地租金收益。(2)入股模式。在农......

    创新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 创建农业合作社联合社

    创新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 创建农业合作社 联合社近年来,镇委、镇政府团结带领全镇广大人民群众,以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为己任,本着“产业调特、规模调大、品种调优”的原则,确立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