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理念 创新模式 推进课堂教学改革

时间:2019-05-15 09:21:5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更新理念 创新模式 推进课堂教学改革》,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更新理念 创新模式 推进课堂教学改革》。

第一篇:更新理念 创新模式 推进课堂教学改革

更新观念 立足生本 推进课堂教学改革

合水一中 李向红

2015年7月21日至22日,我有幸参加了由县教体局和华池县教育局精心组织的“庆阳市华池·合水第二届教务主任合作论坛”。与县局领导,各级学校的教务主任以及华池县的同仁们一道,通过“现代教育模式和教研方向探索”这一中心议题进行了论坛交流活动,了解分析了当前的教育教学情况,交流探讨了先进科学的教学理念。这是我第一次接触和参加教育论坛,感触颇深,思想认识也有了很大的提高。现围绕“推进课堂教学改革”这一中心,对本次活动的收获,总结汇报如下:

一.感受与认识

课堂教学改革是教育现代化和素质教育的需求,更是我们提高自身教育能力,适应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今天的教师仍在用昨天教师教授他们的方法来教育今天的学生去面对未来的社会,这是教育的现状,更是教育的悲哀。我们应该努力呈现这样一幅场景,教师从讲台上走了下来,不再苦口婆心地反复说教,而是要俯下身来,到学生中间,与学生平等交流、对话,引导指点学生,变成了学生获取知识过程中的指导者、参与者、组织者、合作者;学生也不再是乖巧地坐在板凳上,被动地听,被动地记,被动接受知识填塞,而是主动地发现问题,主动地寻求答案,在合作中学习、在交流中提高、在展示中自信。为了把学生从繁重的课业负担中解放出来,构建教师乐教、学生乐学的理想高效课堂,必须坚定不移地进行课堂教学改革。

我们之所以认为课堂教学改革如此重要而紧迫,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课堂教学改革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内容。课堂是教育的主阵地,是完成知识传递,技能形成的主战场,更是提高教育教学效率的关键所在,教育改革的核心目的便是优化和改善课堂教学。二是传统的课堂教学既不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也不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更不能满足学生成长发展的渴望。学习的结果重要,但学习的过程、学习的方式和策略更重要。因为真正的教育应该是“授之以渔”。所以,我们一定要认清形势,转变思想,增强课堂教学改革工作的紧迫感和使命感。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在创新培养模式改革中提出了“三个注重”,即注重学思结合、注重知行统一、注重因材施教。这些都是对课堂教学改革提出的新要求。国家将课堂教学的改革提到如此高的位置,足见其重要性和紧迫性。因此,如何大力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打造高效课堂,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成为我们当下应当集中力量、集中智慧,必须研究和解决的迫切问题。

二.收获与思考

传统的教学模式在我们的思想和教学中根深蒂固,如何让我们的教师自觉地更新教育理念,心甘情愿地参与到课改中来,转变教学方式方法,并能在课改中感悟到教育的本真,是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尤其是管理层必须高度重视的问题。推进课堂教学改革要处理好以下三方面的关系。

一是要处理好教与学、师与生这两对关系。当前,尤其要强调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先学是在教师指导下的学,它实现了问题前置和自学前置。学生被老师讲会和自己学会是有区别的。同时,以学定教确保了教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更能体现人本思想。

二是要遵循规律,对课堂教学改革进行深入探索。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必须遵循教学规律,遵循学生身心发育成长规律,尤其是学生的认知规律。要按照思想性与科学性相统一、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落实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地位,坚持直观性、系统性、巩固性、量力性和因材施教的原则,鼓励广大教师从教育教学的实际出发,进行个性化探索和创造,形成一种基于实际、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教与学的局面,实现教与学的统一,从而达到传授知识和教学相长的目的,促进学生的智力能力情感意志等全面发展,回归教学本质。

三是要研究高效课堂,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我校在课堂教学领域的改革有了一定的进步和发展,但课堂教学效率不高的情况仍然存在。课堂效率不高导致课时增加,导致学习时间延长,导致学生学习疲劳,导致学习效率越低下,形成恶性循环,成为阻碍课堂教学改革发展的瓶颈。因此,我们将认真研究并大力打造高效课堂,要用最优化的教学手段,最有效的教学时间,取得最好的教学效果,让学生人人学有所获。

三.打算与举措

近年来我县初中毕业生逐年减少,优质生源外流,高中招生比例增加,生源质量差,学生学习主动性不高,愿意学习的学生少之又少,课堂教学效率低下,针对这种现状,我校自2011年开始引入“生本”教育理念。该理念的核心思想是“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其基本教学流程为:(1)布置前置作业;(2)课堂上的自主学习,合作与探究;(3)学生展示结果;(4)老师评价,激励,超越,总结。我个人认为“生本”教育理念就是一种先进的教育模式,非常适合我校的实际情况,经过五年来的不断探索,尝试到全员参与,全面实施,事实也证明该教育理念对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有极大的积极意义,课堂活了,学生动了,老师真正成了教学的策划者,引导者,有效提高了课堂效率。为了深入践行“生本”教育理念,进一步更好地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结合我校工作实际,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们应该继续做好以下工作:

第一,抓好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和教学方式的转变。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必须在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践过程中不断推动教师观念的转变,进而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以逐步消除由于教师讲得过多、学生参与过少而导致的靠大量课后作业来完成教学任务的问题,逐步解决忽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实现的问题。

第二,开展以集体备课、结对帮扶、导教师范、课后反思等为主要形式的校本培训。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在很多情况下,课堂的低效是由教师故步自封,对课堂教学组织的学习与研究不足造成的,而教师这方面的不足又影响和制约了其课堂驾驭的能力,课堂驾驭能力又反过来影响课堂教学的效率。

第三,抓好教师备课,引导大家关注开放性与生成性。部分老师在日常备课中,习惯于对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等封闭性的东西予以重视,而对教育对象,课堂活动预设等开放生成性的内容关注不足。如果教师不去研究学生的个体差异,一切从本本出发,课堂教学的适切性就会大打折扣,课堂教学的高效更无从谈起。

第四,引导教师在生本模式上不断尝试,积极完善。学习任何理论,都必须经过理论的本土化。理论的本土化有两个层面的含义:一是简单的移植,把外来的理论直接应用在本土社会。第二层含义是指因为本土社会的特殊性而对外来理论作出补充、修订和否定,甚至结合当地社会具有的独特性,从而引发新的理论建构。很明显第二种理解更为合理,也更为重要,教育理论,不可避免的带有条件性,搬到另一个环境,如果相关条件一旦改变,原有理论必然需要有所修订。通过修订,理论才能变得更全面,对本地的实践也才更具有指导性。所以我们必须在深刻领会“生本”教育理念的基础上,把它与我校的具体情况结合起来,个性化的借鉴吸收,完善提高。

第五,要树立导向,培植教学改革先进典型。要树立以生为本和全面发展的导向,创造出适合学生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要本着转变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方式这一基本要求,培植教学改革的先进典型,着力打造一支学者型,专家型教师队伍。充分利用名师工作室,及时总结、推广典型的先进经验,通过典型示范和带动引领,全面推动学校课堂教学改革步伐。

第六,要深化民主科学管理,坚持依法治校。新课程的全面推进,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展,没有一个相应的教学管理制度来支撑和保障,是难以想象的。因此,构建学校科学的管理制度势在必行。一方面要坚决改变传统的落后管理模式和不合理的规章制度,另一方面要积极探索符合素质教育理念和体现新课程的新举措。一要建立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二要建立民主科学的教学管理机制。三要建立旨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考评制度。

两天短暂的学习结束了,但我们的思考和行动才刚刚开始。“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课堂教学改革是一项复杂、艰巨又意义重大的工程,需要也值得我们付出持续的努力。我相信,以此次活动为契机,我校、我县的教育教学工作都将迎来可喜的变化,愿合水一中越办越好,合水教育越办越好!

第二篇:更新理念,德育创新

更新理念 德育创新

——德育理念体现时代性和科学性工作小结

百年大计人才为本,人才大计教育为本。而教育又以德育为先。德育是学校的根本性教育,是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途径,在党的教育事业中具有特殊的重要地位。俗话说,成人先成才,育才先育德。德育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正是由于德育的特殊功能与地位,决定了我们无论在何时都不能放松对学生的德育教育。与此同时,我们的德育工作也应伴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历史的变迁不断的体现其时代性与科学性。

一、德育创新 尝试“日行一善”

我校一直将德育工作置于优先地位,坚持“以德立校、以德树人”的方针,按照中小学德育大纲和《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要求,不断探究新时期德育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在实效性、主动性上下工夫,我们在坚持做好德育常规工作外,结合传承文明、时代发展、学生成长的需要以及我校地处城乡结合处的特殊的地理位置,生源来自四面八方,学生文明礼仪素质参差不齐的状况,开展师生 “日行一善”教育实践活动。把“日行一善”教育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一个切入点,构筑德育平台,创建我校德育特色。“日行一善”教育实践活动整个实施过程分为五个阶段进行,围绕明善、实施、检查、评比四个基本环节开展工作,从编辑“日行一善”教育规则的小手册,整个宣传工作,营造氛围的布置,到每个实施阶段的具体工作安排、检查、总结,领导都非常重视,1 不断总结好的方法和存在的问题不断改进,从不同层次,不同角度,培养学生的文明素养,收到了明显的效果。

(一)老师通过学习“日行一善”,规范了自己的行为,做到日行一善受到了家长的好评。

(二)从回收的400多份“日行一善”调查表来看,“日行一善”教育得到了100%家长的欢迎、支持和认可,并希望学校持之以恒,不要流于形式。

二、开展经典诵读活动,创建文明学校。

我校为了加强对学生人格的养成和情操的陶冶,加厚学生的人文底蕴,把经典诵读活动作为爱国主义教育、道德教育、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积极地开展,做到了 “四重”、“三实”。“四重”即重视宣传工作,重视硬件建设,重视教师的引导作用,重视学生主体作用。“三实”即工作措施扎实,形式上求真务实,评价机制落实到位。通过开展诵读活动,收到了三方面明显的效果。一是促进了语文教学成绩的提高。二是促进了学生道德修养的提升。三是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三、落实“双好”教育活动,扎实推进素质教育。为深入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教师资格条例》中关于关于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以普通话和规范字为基础的教育教学用语用字的规定和要求,我校开展了“双好”(说好普通话、写好规范字)的教育活动。让普通话成为我们的校园语言,“双好”教育活动分为五个阶段进行,围绕实施、检查、评比三个基本环节开展工作,每个阶段都有具体的工作安排、检查、总结。在活动中,结合“朝阳读书”读书活动,以学生手抄报评比、师生演讲、书法、诵读经典诗文、发放调查表等丰富多彩的形式多管齐下,促进了此项工作的深入持久地开展。通过“双好“教育活动,教师的基本功素质,学生的普通话水平、书写能力,语言文明程度,学生的学习成绩都有很大的提高,效果显著。

以上各项具体工作均体现了我校德育理念的科学性和时代性。“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们深知德育教育之路的漫长和艰辛,但是既然选择了教师这个光辉的事业,我们将义无反顾地用自己的汗水和努力来铸就学生美好的未来,谱写德育教育新的篇章。

第三篇:理念更新是我们课堂教学改革的根本困难

理念更新是我们的课堂教学变革时遇到的根本困难

在4月底,我们在区教育局刘局长的带领下来到了重庆,感受西南都市的教育理念和他们的教育实践,不论是原教育科学院院长的专家报告,还是谢家湾小学的课程建构,都给我触动很大!他们对教育研究的深入和课程建构的广泛视野,给核心素养下的烟台三中复色课程体系的建构带来许多启发。重庆聚奎中学这样一所景区的百年名校,顺应时代的变化积极转身,通过信息技术与互联网让课堂发生了质的改变。联想到学校积极推进的互联网融合深度学习的双个性化教学实践,更加坚定了我们的课程改进思路,我们不仅需要互联网时代教育的转变,还应该更多的体现出个性化学习和个性化指导的特点,而这样就必须是具备先学后教的反转课堂,学生根据前期的教师发送任务,自主完成初步的学习,提交作业后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二次备课,以此来尽快形成我们学校的3.0版“互联网融合深度学习”课堂教学模式,充分体现出我们的“双个性化教学”理念。

在推进这种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的转变过程中,有三个问题给我们带来困难:一是不放心学生自己学习,所以要带着他们一起学习,是理念问题。二是采用这样的教学方式打破了传统的先教后学,教师需要重建课程流程,所以麻烦而带来辛苦,是工作难度问题。三是网络教学,学生会带来管理网络使用方面的困难,是技术问题。其中最根本的问题是理念问题。

反转课堂首先遇到的就是理念的反转。

1、必须明白学生是知识的建构者,应该以学生学习为中心,先学而后帮助他们解疑。

有人说,这个时代最难以改变的是人的思想认识——理念。而我们要解决这个问题,只有去寻找经典。皮亚杰的建构主义理论主张,世界是客观存在的,但是对于世界的理解和赋予意义却是由每个人自己决定的。我们是以自己的经验为基础来建构现实,或者说是在解释现实,每个人的经验世界是用我们自己的头脑创建的,由于我们的经验以及对经验的信念不同,于是我们对外部世界的理解便也迥异。所以,学习不是由教师把知识简单地传递给学生,而是由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学生不是简单被动地接收信息,而是主动地建构知识的意义,这种建构是无法由他人来代替的。这就说明,我们一厢情愿的认为我讲了,学生听了就会学会了,其实是一种自我欺骗。我们只有按照课程标准,给学生下达学习任务,并伴随辅助学习的文本、视频等材料,让学生先学习并建构学习的意义,遇到困难他们再反馈给老师,我们帮助他们学习并在他们大脑中建构出一个新的知识图式。而这个过程也正如夸美纽斯所言:“当一个学生因为不懂某门学科而去问他的老师,问他的同伴或问书本的时候,就是发出问题。当所得的知识交给记忆,或为更求稳起见,把它写下来的时候(因为很少有人十分幸运,具有记住一切事物的力量),记住跟着就出现了。” 早在十七、十八世纪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需要大量资本主义生产完成了从工厂手工业向大机器工业过渡的一个阶段,教育为满足这种社会需求,不仅建立了班级授课制度,而且人们那是就有了带着问题去寻求答案的先学后教的认识,而在今天第三次工业革命正在发生的时候,需要我们培养出的人才是具有鲜明个性、德性高尚,善于合作,创新力强,社会情绪能力好的高素质的劳动者和创新型人才。所以我们还要提高认识,学校迫切需要回归到人这个教育的原点,让教育回归教育的本身,要培养人的亲近自然的情结,唤醒人的同理心。

2、必须转变教师观,教师是一个学习者,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领者、参与者和促进者。先教后学决定了教师的角色,基本上还是一个传授者,传授知识这种观念,当然有它的一定的合理性,但是从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挑战来看,我们这种现有的教师观必须转变,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他本身首先是一个学习者。就是教师要作为一个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和帮助者,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是课程的开发者和建设者。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领者、参与者和促进者。教师的教学不在传授,还在于激励和鼓舞,让学生带着自己的个性愉快地成长,享受学习,享受学校,享受教育,促进学生的生命成长,这就是要转变的教师观。教师不愿意转变的原因还有一个内在的要素,就是他们自己不愿意成为一个学习者。日本明治大学文学院教授斋藤孝认为:教师自身一旦停止学习,教育力自然随之低落。我这么说的原因是,学生可以感觉到老师在讲课时所呈现出来的气势,那会间接转化成他们学习的动机。当老师展现在学生面前的是一股勇往直前、气势如虹的强大力量——对教学充满热忱,永远不断地自我要求,希望可以更多地了解这个世界——那么学生理所当然也会受到影响:“啊,我也好想变得像老师一样呀!”。可见教师观的变化,同样是以身示范的师德要求。

3、必须转变与理念相适应的教学学习流程。去重庆学习参观归来,我非常同意三反两段的教学流程,三反是:

1)教学理念反转:“以教师为中心”反转到“以学生为中心” 2)教学结构反转:“课上知识传递课后吸收内化”反转到“课前知识传递课上吸收内化”

3)教学角色反转:“教师—演员、学生—观众”反转到“教师—导演、学生—主演”。

两段是:课前和课中。考虑到整个学习过程的连续性,下节课将再是课前和课中的重复延续。

烟台三中这些年来进行的课堂教学改革,就是学生学习中心型课堂的构建。而教学结构反转和角色的反转则是给出了实现这种理念的一个路径!这个时代又可以通过“导学案和网络技术”让我们把上课顺序的颠倒,由过去老师先讲改为老师布置学习任务学生先学。这是一种基于谁为谁服务的颠倒,是一种学而知不足,再帮助学习者解决困惑的颠倒,是一种学生先学有了感受而内心需要去寻求办法的颠倒。

现代心理学发现,“知识的储存方式不是,或者更加严谨地说,不完全是以抽象概念的形式存在于我们的大脑皮层中的。知识它存储于人类的身心体验中。知识不在书中,而在人类的身体、欲望、思想、情绪等行为之中。这就是具身认知的意义。”只有当学习与学生周围世界的某个组成部分紧密相关时,学习效果才最佳。我们以前的教师观和教学方式是满足于我讲完了,再进行一定的练习,所以他们就应该学习会了,这是一种自我假设的做法。现在要求教师根据课程标准设计导学案让学生先学习的做法,其实非常累似于我们去学习驾驶,每个人都是在驾驶过程中学会开车的,不是师傅先讲而后让你去学会的,也就是我们必须承认每个人都是在打铁之中学会打铁,在担当之中学会担当的。杜威指出:“对问题、对困难的思索要达到相当的深度才能保证思维结果的质量。而在教学当中只鼓励学生迅速背诵课文或展示快速记忆力的做法,等于是鼓励他们快快滑过真正问题的表面浮冰,这是不利于真正的思维训练的做法。”这就需要学生先期学习而引发思考。

第四篇:创新闭环教学模式引领课堂教学改革

创新闭环教学模式引领课堂教学改革

教育教学质量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如何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是教育工作者面临的亘古不变的课题。北京市第五十六中学的做法不能说是完美的,但却是最简洁、最实在、最接地气的。学校以课题《构建“闭环教学模式”,提升普通校课堂教学实效》为统领,研究问题,实践探索,反复提炼总结,最终构建了一个以学生生成性目标为引领的闭环教学模式,为课堂带来了崭新气象,为校园注入了生机和活力。

充满收获的研究之旅

一次继往开来的研讨会 成果来自思考,思考产自疑问。学校以“我思我在,我在我行”为口号,思行结合,鼓励教师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大胆进行教学创新,致力于使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

在2012至2013年第二学期的一次教科研会议上,学校教师热烈讨论,提出问题,发表见解,展示自己近年来在科研方面的成果。如关注师生互动教学模式的《浅谈初中学生青春期教育师生互动式课堂教学模式》,关注学习过程的《关注物理知识学习过程,提高课题教学有效性》,关注分层预习的《高中数学分层预习的实践与反思》等。

学校教科研主任吴幼梅总结了教学现状。新课程改革之后,学校教师的育人理念和教学理念有了极大的转变,大部分教师开始从自己的课堂寻找原因,找寻解决问题的突破口。但在尝试改变的过程中,仍然有一部分教师,受到惯性思维和习惯性做法的束缚,感觉提高课堂效率无从入手,缺少方法;部分教师备课、上课跟着感觉走,缺乏理性思考,教学思路很容易被普通校学生的思维水平桎梏,陷入“低效率”应付的恶性循环中。通过课堂观察发现,低效课堂的共性表现有五点。第一,教学目标宏大综合,不精准,45分钟无法实现;第二,教学目标空泛模糊,不能操作,不能检测;第三,实施途径不当,教师“满堂讲”,学生“满堂听”,效果差;第四,缺乏检测和检查,后续补救手段乏力;第五,教学设计(教案)中,知识内容的书写居多,而活动、方法、手段的描述少。

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探索构建高效课堂模式,这引发了学校所有教师的思索。此时,段富刚老师和吴幼梅老师的目标引领下的闭环教学模式引起了大家的关注。

“闭环教学模式”揭秘 如何让教师在日常备课和教学中能够有意识地、有目的地、综合性地思考教学目标、教学途径、教学检测这些影响课堂实效的重要因素?如何给教师提升教学能力一个确定的抓手,推动教师在日常备课中对自己的教学行为做出精细化的管理,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段富刚老师和吴幼梅老师从2012年开始,在学校支持下,尝试借鉴企业质量管理中的成功经验,将“闭环管理”的理念引入课堂教学中,打造“闭环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企业“闭环管理”中提出的“PDCA”循环,被证明可以构建一种目标清晰明确、“环环相套”的任务达成模式和“环环相扣”的任务保障机制。“PDCA”的含义是:P(Plan)――计划;D(Do)――执行;C(Check)――检查;A(Act)――行动,对总结检查的结果进行处理,成功的经验加以肯定并适当推广、标准化;失败的教训加以总结,未解决的问题放到下一个PDCA循环里。完整的PDCA循环有助于推动每一个任务的达成。

学校将这一概念引入课堂教学中,这就要求教师进行如下理解和行动:P(Plan)计划――教师精准定位每节课的教学目标,并根据学情和教学内容将教学目标拆分为若干教学子目标;D(Do)执行――根据每个教学子目标的内容,设置不同的教学途径(小组合作学习、网上网下学习相结合等),拟定不同的学习任务;C(Check)检查――每个学习任务达成后,要对学生学习情况及时进行检测,掌握学生学习情况;A(Act)行动――根据检测反馈,对教学中的不足进行补救。按照这一循环不断演练,可以形成相对稳定的课堂教学步骤、环节:出示目标明确方向――选择途径分层达标――及时反馈了解学情――补救跟进巩固落实,最终形成一种模式。

经过学校教师们共同探讨,深思熟虑,这一设想会产生两个方面的问题。其一,企业质量管理和教学质量管理有共同点吗?企业管理理论可以引入到教学管理中来吗?经过搜集、鉴别、整理文献,并通过对文献进行研究后,教师们形成了对企业“闭环管理”和“教学模式”的科学认识,同时对闭环管理在教学领域的应用情况有了基本了解。在此基础上,学校提出了课题研究的第一个假设:“闭环管理”思想,适用于教学质量管理,可以借助“闭环管理”中的“PDCA”循环,形成“闭环教学模式”。其二,这一模式是否具有普遍意义?能推广到所有学科吗?学校课题组通过先期尝试,使用“闭环教学”理念,建立“闭环教学”模型,通过跟踪听课、对比成果、访谈等手段,获得研究数据,形成了第二个假设:这一教学模式具有指向性、稳定性、操作性等特点,教师在实验和践行这种教学模式过程中,可以从行动模仿开始,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应用,逐步加深对教学模式背后的教学思想的理解和感悟,从而加强自身课堂教学行为的管理,最终达到提高课堂教学实效的目标。

从独善其身到“普度众生” 如何让学校任课教师接受这一观念呢?课题组本着自愿不强求的原则,吸纳所有有科研态度、有实干精神的教师参加,为每一位教师搭建科研平台。在推广过程中,教师首先要做好自己的工作,能者先行,有心得有成果的教师可以做示范课,帮助其他老师,从而“普度众生”。

从学校课题组例会内容的变迁可以看出教师观念的转变。2013年9月课题获得区级立项后,课题组立刻举行了第一次例会。这次例会的主要内容就是向教师介绍“目标引领下的闭环教学模式”的主要内容,要教师熟记各个环节,用自己的语言准确表述这一模式的核心理念。两个月后,在2013年11月的课题组例会上,已经有教师能够熟练使用这一模式了,课题组以崔秀双老师、庞立辉老师的展示课为蓝本,从“闭环教学模式”视角出发,做课后交流。在会上,课题组提出,在前面实践的基础上,教师下一步要对自己的教学行为做出精细化的管理,最终实现教学实效的提升。

经过一学期的努力,“闭环模式”渐渐在学校的课堂上成为常态,课题组完成课堂观察量表56份,完成录制闭环教学实践课26节,完成阶段性研究报告11份。2014年6月,历经一学年努力之后,课题组成员自信地喊出宣言:“闭环模式”并不是什么新的模式,而是本该如此!各位教师在各自的实践中也总结出了独到的经验,形成了三大基本策略:教学目标设置和课堂呈现的基本策略、“有效教学途径选择”的基本策略以及关于“检测环节”的基本策略。

创新源细微,成效于完美

教师仔细研究目标引领下的闭环教学模式,总结出了三个关键词,即目标、途径和检测。总课题注重理念、模式,子课题的推进强调实用、细节。每位教师都可以针对具体内容有自己的思考,然后聚沙成塔,从而得出一些规律性的东西。

在教学中,教师们总结形成了以下教学目标设置和课堂呈现的基本策略:教学目标的设置要与学生知识储备、生活经验相勾连,与能力技能相衔接;选择具体、明确、可检查的动词描述教学目标;根据学生情况,将教学目标拆分为小目标,从而生成由低至高的教学环节;教学目标以文字形式呈现;根据具体情况决定“总体示标”或“分阶段示标”等。

课题组的教师们在选择教学途径时非常用心、谨慎,还提炼出了“有效教学途径选择”的基本策略,包括:事实性知识、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应选择不同的教学方式推动学生学习;师生双向互动多,生生互动多,教师单向输出少;学生探究时间增多,教师串讲时间减少等等。

在“闭环模式”的“检测环节”,学校课题组教师根据实际情况,总结出了以下基本策略:及时检测目的是了解学生学习的程度,诊断教学,从而矫正教学和帮助学生;根据教学内容、知识难易程度、学生掌握情况设计分环节检查还是整体检测;检查形式(口头、笔头、习题、辨析等)根据实际情况而定;充分利用好检测结果,使之成为下阶段教学的重要依据。

建立有持续性的模式

根据研究计划,课题即将进入总结阶段,“目标引领下的闭环教学模式”基本成型成熟,各位教师对此已能熟练运用,且发展出了多样而有效的教学策略,课堂教学效果初步显现。学校课题负责人之一吴幼梅老师用三句话总结课题研究的心得:第一,模式是一种思考方式;第二,生成性目标是灵魂;第三,课堂观察量表是保障。

模式是一种思考方式 经过各学科教师的不断实践和反思之后,逐渐理解了为什么那么多教育大家都选择了借助“模式”去助推教学改革。模式是一种思考方式,模式是一个推手,在绝大部分老师的理念和想法都没有成形的时候,借助模式的程序性和固定性,可以有效地带动老师们去思考和尝试。教师在闭环教学模式中探索的,不是固定的方法和框框,恰恰相反,模式给了教师成长的一个角度、一种备课的思路、一种教学设计的思路,推动教师们为了催生有效学习,推动学生成长而不断尝试新方法,补充新知识,获得新认识。

生成性目标是灵魂 宋微老师曾经写下如下感悟:“我所理解的目标引领下的闭环教学中两个最重要的词是‘目标’和‘闭环’。目标引领是手段,闭环是检测。而目的在于让每一个学生在课堂都动起来,且都有方向地、有目的地、有效果地动起来。使课堂从以考试为主体或以教师为主体向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转变: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让老师成为引领学生的指路人。”单纯的教师讲解,解决的是其自己的问题,不是学生的问题。用文字呈现教学目标是引起学生对未知学习兴趣的最好的开端。教师对于教学目标的设定,课题组不以大纲为本,而是以人为本,建立生成性目标。

生成性目标是在学校教育过程中生成的课程目标,关注的不是由外部事先规定的目标,而是强调教师根据活动的实际进展提出的相应的目标。生成性目标更关注的是过程。它反映的是学生经验生长的内在要求,要求教育者根据学生的先前经验和活动过程,对学生进行了解,形成灵活的、适应学生兴趣和当前发展的目标。在学校课题组设计的“目标引领下闭环教学模式”教案中有“学情分析”这一模块,要求教师将其细化为学生已有经验、学习中可能的困难和障碍、学生所需要的帮助、学生在本节课中可能达到的水平等项目,这一要求更注重内容自身对于学生是否具有内在价值而不是预先设定的目标。

课堂观察量表是保障 课堂观察量表是听课本的升级版本,要求课题组的成员有明确的课堂观察任务,每周至少要听一次课;教师要有针对性地进行课堂观察,记录教学目标的设计与实施情况;还要求老师记录学生达成教学目标的情况;听课的教师课后与任课教师进行沟通,了解并记录任课教师的教学目标设计,并写好课堂观察记录,做好课后分析。

学校的课堂观察量表按照“PDCA”循环模式进行设计,分为课上观察和课后交流两部分。课上观察又分为三块内容,一是教学目标的内容和呈现方式,二是达成目标的方法和学生反应,三是检测手段和学生参与情况。在课后交流中,教师会沟通预想预设和观察心得。这种量表的形式是将听课的内容细化,实际上是为教师听课设定了一个目标,有助于教师取长补短,有助于教师更深刻理解闭环教学模式,有助于教师了解不同教学情境中学生的反应。

学校与北京四中、北京市第三十九中学、北京市第一五六中学于2012年联合成立了北京四中教育集团。集团致力于落实国家与北京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精神,坚持“校校精彩、人人成功”的教育追求,本着“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原则,树立理念共享、资源共享、成果共享的发展理念,探索创建新型办学经验,推进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促进区域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学校进行的“目标引领下的闭环教学模式”与网络结合的探索,将传统课堂教学与信息技术相结合,利用互联网思维,形成了“目标引领下的‘云’课堂教学模式”。这一模式获得了集团成员的大力肯定和支持,利用集团优势,闭环教学模式已经辐射全国数千个网络教学点,听课教师和学生达到数万人次。

2015年闭环教学课题将完成它的使命,即将进入结题阶段。学校研究成果硕果累累,不用赘述,除此之外,课题组教师们也注重精神上的收获。青年教师史海珍说:“有一群人为了教学,在一起研究真问题,是一件幸福的事情。”对于旁观者来说,看到有一些团队、有一群人为了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为了学生的健康快乐成长,在辛勤耕耘、默默奉献着,这又何尝不是一件幸福的事呢。感谢那些开拓进取、永不满足的教育人。学校将继续以“闭环教学模式”为核心,探索求真务实的课堂教学改革。

(作者单位:北京市第五十六中学)

第五篇:更新教学理念,转变教学模式

更新教学理念,转变教学模式

麻城三中 金涛

作为教学改革前沿阵地的《课程课程标准》确立了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重视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联系,倡导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强化评价的诊断,激励与发展功能等新的历史课程理念。为历史学科适应新的课程改革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提供强有力的理论依据。那么,如何在教学中贯彻《课程标准》的新理念,改革历史课堂教学,是摆在我们广大历史教师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本人结合教学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

一.明确新课标要求,更新教学观念 1 理清传统教学与新《课程标准》差异

传统的课堂观和教学观以为:教学是课程的传递和接受的过程,它规定教师“怎么教”,学生应“怎么学”,是教师对学生单项的“培养”活动,教与学表现为两方面:

以教为中心。师讲,生听;师问,生答;师给,生收;使课堂上的“双边活动”变成了“单边活动”,教代替了学。

以教为基础,先教后学,教多少,学多少,么教,怎么学,学无条件地服从于教;学生的独立性“丧失”,最终遏制了学生学的“力量”。而新《课程标准》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生学的统一,在和谐、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中轻松地学习历史新知识,同时培养他们学习的方法、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新《课程标准》既重结论,又重过程。

传统教学大量地灌输权威性地事实,教科书记载了一系列地科学结论,学生的学习就是了解这些科学事实和结论,至于这些科学事实与结论是怎样产生的,则往往被忽略。而新《课程标准》既重结论,又重过程。在知识与技能的基础上加强对学生“过程和方法”培养,强调对学习过程的体验,注意对学习方法和能力的培养,在学习活动中给学生判断、决策的机会。这种既重结论又重方法、过程的教学方法是新一轮课程改革所积极倡导的,这是一个人的学习、生存、生长、发展、创造所必须经历的过程,也是一个人的能力,智慧发展的内在要求。新《课程标准》既要关注学科,又要关注人

在新课标的实施中,要求我们去关注具有独特个性的,活生生的人。要关注他们的喜怒哀乐,关注他们的身心健康,关注他们的情感。课堂上学生是兴高采烈,还是冷漠呆滞,是其乐融融还是愁眉苦脸,去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人格养成,以及关注人的结果。前苏联教学论专斯卡金指出:“我们建立了很合理的很有逻辑性的教学过程,但它给积极情感食粮很少,因而引起了很多学生苦恼、恐惧和别的消极、感受,阻止他们全力以赴地去学习”。专家的一语点破了关注学科的传统教学所带来的弊端,现在中学生厌学也印证了这一点。

二 贯彻新教学理念,重在教学模式的转变

根据新课标的教学理念,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与时代发展不相适应。如何体现知识、能力、情感、品质的有机整合,使课堂教学由知识本位向以发展为本位转换,本人认为应在教学过程中实验以下几点转变。建立师生合作互动的教学模式,转变教师角色、行为(1)教师角色的转变

教学中师生合作互动必然要求教师进行角色的转变。传统的历史教学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师按照预定的方案进行全面讲授,学生则按照教师的要求听、记、练。在这种教学方法中,教师的角色是知识的传授者,学生则是一个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而按照合作互动的教学模式,则要求教师要从知识传授者这一角色中解放出来,不但是“传道,授业,解惑”,而且应该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在建立互动合作关系过程要注意下面几点:①应该理解、尊重学生。②不但关心学生的成绩,还要关注每一位学生的情感体验。③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尊严。④注重师生互相理解,积极互动,共同学习和发展。随着教师主观意识对角色的转变,必然有利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的交流互动。

(2)教师教学行为的变化。

受传统“师道尊严”观念的影响,一些教师带有专制武断的作风。扼杀学生的自主性,学生对教师只能服从,不能反对,严重阻碍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为此,在贯彻新课程理念过程中,必须转变这种传统的师生关系,建立师生之间互敬互爱,民主和谐,平等合作的新型师生关系。对学生更多的是尊重和赞赏,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价值与尊严,赞赏每个学生的爱好与特长,赞赏成绩差的学生通过努力取得成绩,即使是很小的成绩。利用“活动与探究”,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转变学习方式就是要变学生接受学习学生探究学习。不再是一味听教师讲,看教师做,而是在足够的实践和空间范围内,由自己分配时间,进行方案设计,并准备和展示,对的事实加以分析并做出结论。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中,学生能真正感觉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由此激发其主动参与的热情,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时学生的主体积极性发挥到了最高点,也使学生学习行为发生了质的转变(“要我做”变为“我要做”)。

在开展探究活动中,应注意下面几个问题:①探究活动重点不在探究的操作方法和技能上,应放在通过探究满足学生的求知欲,获得对身边世界的理解,培养科学思维能力,锻炼解决问题的能力,合作与交流能力,培养科学精神与态度,习得方法,逐步获得对科学探究本身及科学本质的理解。②面向全体学生,并关照个别,在小组合作开展探究活动时,要引导学生共同参与分工、协作,共享探究成果。③探究中教师要倾听学生的想法,发现的问题,质疑,鼓励学生相互交流,引导学生解决发现的问题。创设生动的学习情境,转变呆板、单一的灌输形式

生动的教学情境,可以激发和促进学生的情感活动,还可以激发学生的认知活动和实践活动,使学生产生继续学习的愿望,有利于学生知识的综合运用,有利于学习成果的巩固和发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和应用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真实情感和态度,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习惯,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为此,在教学中要摒弃传统的“听讲、联系、复习、考试”单一学习方法,利用教材的演示实验,课堂讨论,历史问题,小故事,新闻报道,历史•技术•社会,生活动等,创设生动的学习情境,4 把握教学深广度,转变“双基”在新课标中的教学。

新课标已不再以知识的完整性,严密性作为第一课程标准,不在于知识本身是否具有系统性,而要求在学习过程中自己建构知识,才能学得最好,也许个人的知识体系不太完备,但这种建构知识具有最强的可发展性,那种一味追求体系的严谨和完备,不惜偏离和超出课程要求,拓宽、加深知识,强加给学生一个生硬的“系统知识”,不利于学生的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加强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与学生经验的联系,与时代发展的关系,使学生学得有趣,并能积极地自主建构。如有些概念在现阶段无法给出严格地,学生容易理解的科学定义。只能对核心概念给出一般定义,对一般概念给出描述性的说法。因此,教师要把握好教材尺度,忌一见概念就下定义。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转变传统的教学手段

现代的信息技术,为历史教学提供许多有利条件,展现出新的前景。它集文字、图形、图象、声音、动画、影视等各种信息传输手段为一体,具有很强的真实感和表现力,可以激发学生兴趣,引起注意。历史多媒体软件在内容组织上采用大量的色彩鲜明,活泼有趣的音像画面,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但在使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清晰认识到,使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改变传统的学习方式,扩大信息时空,提高学习效率。不能以此增加教学内容,减少思维活动,强化机械训练。用计算机有助于学生理解知识,但不能以此取代历史教学。总之,要贯彻新教学理念,教师要不断调整自己的角色,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以科学探究为主线,开展多形式的教学活动,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明确教学要求,把握好教学深广度,加流教师之间的交流,参加各种教学研究,实现由传统意义上的知识传授者和学生管理者转变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和帮助者。由简单的教书匠转变为实践研究者或研究的实践者。由教学活动的主角转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合作者。

下载更新理念 创新模式 推进课堂教学改革word格式文档
下载更新理念 创新模式 推进课堂教学改革.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推进课堂改革 创新教学模式

    推进课堂改革 创新教学模式近年来,我国的教育教学改革如火如荼,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教育教学理念,教育教学方法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学会学习,终生学习,以人为本,注重人的全面......

    更新方法 创新课堂

    更新方法 创新课堂——————————————————————————————————————————————更新方法 创新课堂龙山五小唐国成“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

    更新教育理念、创新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论文

    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一个学校要想提高教学质量,就必须要有一个先进的教育思想、科学的管理水平、高效的学校领导班子,必须要有一套较为完善科学的管理机制作保障;必须要有......

    课堂教学改革模式(汇编)

    兑镇初中课堂教学模式 新的课程改革要求我们必须打破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重新构建适合本地区、本校、本班实际的新的课堂教学模式。我们认为构建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应遵循的原......

    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方案

    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方案 益阳市十七中学 加快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我校教育当前的一项重要任务。为把课堂教学改革抓到实处,提升我校教育教学整体水平,......

    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具体措施

    庄寨镇教委 关于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措施推进课堂教学改革专家报告会后,大部分学校的教师都积极行动起来,全身心地投入课改之中,但还有部分教师看不清目前全县教改形势而迟迟......

    课堂教学改革推进方案

    以学定教两案导学 --蔡甸区第二中学课堂改革推进方案 一、改革背景 作为教育教学工作的主阵地,课堂决定着教育教学工作的质量和效益;课程改革已经成为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抓手,......

    强力推进课堂教学改革

    强力推进课堂教学改革 基础教研室刘德敬 今天我要谈一谈课堂教学改革的问题,首先声明:课堂教学改革不是不要分数而是要更高的分数;不是不要升学率,而是要更高的升学率。 如果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