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联村联户为民富民 深入持久践行群众路线
[键入文字]
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是推进党的各项事业繁荣发展的根本保证。为了破解扶贫攻坚这一最大难题、克服干部作风不实这一最大顽症,甘肃开展“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以下简称“双联”行动),把“双联”行动作为重要载体,努力使提高认识与身体力行相统一、解决“四风”问题与保障群众利益相结合、深入开展活动与有效促进发展相融合,不仅使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深入开展有了重要依托,而且为今后推动干部作风建设长效化奠定了坚实基础。
自觉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有益探索
习近平同志指出,群众路线是永葆党的青春活力和战斗力的重要传家宝,必须做到教育和实践两手抓,使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深深植根于思想中、真正落实到行动上。2012年2月始,甘肃省委在全省组织开展以单位联系贫困村、干部联系特困户为主要内容的“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全省40多万干部结对联系67万贫困户,建立“四级联动、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领导、组织和责任体系,实行不脱贫不罢手、不小康不脱钩。“双联”行动以践行党的根本宗旨为出发点、以为民富民为着眼点、以作风转变为聚焦点,着力打造机关作风转变的形象提升工程、教育培养干部的能力锻造工程和造福人民群众的德政民心工程,指导原则与坚持群众路线一脉相承,实践要求与践行群众路线高度契合。
“双联”行动有效促进了干部作风转变。加强作风建设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有效途径。“双联”行动直指作风建设。在干群直接接触的过程中,有利于党员干部全面认识省情、深化群众感情、焕发工作激情、真正吃透民情,从而使为民有真情支撑、富民有可靠抓手。党员干部走出机关、走入群众,沉下身子、放下架子,住农家、干农活,结穷亲、交乡友,在与相对固定的农民群众的直接反复接触中更具体、更真实、更细致地体察群众忧愁疾苦、了解群众所思所盼、解决群众身边困难。“双联”行动拉近干群距离,把转变干部作风植根于促进为民富民的生动实践中,开启党员干部直接联系群众“直通车”,搭建切除不良作风“手术台”。
“双联”行动有效提升了干部能力素质。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说,正确的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在推进“富民兴陇”过程中,提升党员干部能力是一项迫切任务。“双联”行动着眼干部培养锻炼,使干部在和群众共同奋斗中接地气、长见识,在加快发展、促进和谐的实践中谋良策、想实招,在向群众请教学习中受启发、增才干。广大党员干部在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了解社情民意、疏导群众情绪、强化基层组织建设过程中磨练了意志,砥砺了品质,增强了驾驭和处理复杂问题的本领,提升了做好群众工作、化解矛盾纠纷的能力。特别是通过推广总结群众在生动实践中创造的鲜活经验,形成了一系列务实管用、切实可行的脱贫致富的思路和措施。
“双联”行动有效解决了群众反映最强烈的问题。急群众所急、想群众所想,为民解难、替民解忧,是党的群众路线的具体要求。“双联”行动通过结对帮联,促进各单位和广大党呼伦贝尔人事考试信息网:http://hlbe.offcn.com/
员干部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解难题,解决了不少群众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在“双联”行动中,坚持把化解制约农村发展的瓶颈问题作为着力点,从群众就医、就学、行路、饮水、贷款等最薄弱的环节、最急迫的事情入手,集中力量攻坚。特别是长期困扰农村发展、农民致富的资金短缺问题,通过“双联惠农”贷款等措施得到有效缓解。对农民反映强烈的操作不公平、干部不公正、财务不公开等问题,各级“双联”干部直面矛盾、认真梳理、下狠心解决,取得了令多数群众满意的效果。
2013年春节前,习近平同志在甘肃考察期间指出,“双联”行动直指作风建设。实践也证明,“双联”行动是党的群众路线在基层农村的一种有效实现形式,对于加强党员干部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具有重要意义,成为甘肃省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创新载体。
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有效载体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以整风精神解决“四风”问题,甘肃的“双联”行动与教育实践活动目的一致、方法相通。甘肃把“双联”行动作为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载体,把教育实践活动各个环节的具体要求贯穿于“双联”行动之中,将开展活动的成效落实到转作风、促整改、解难题的具体行动上,落实到按照“三严三实”要求提高干部素质修养上,取得了成效。
“双联”行动充分体现了践行群众路线要“知行合一”的要求,使教育实践活动的思想基础更加牢固。在教育实践活动中,广大党员干部在深学细悟党的群众路线理论的基础上,到联系点与群众面对面交流、手拉手交心,体察群众疾苦,感知群众冷暖,把准群众需求,做到了提高认识与增进情感相融合,实现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作风转变和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认识升华。广大党员干部对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学习有了紧迫感,对群众路线的理解有了现实感,对教育实践活动深远意义的认识有了真切感。在认真学习吃透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掌握做好群众工作方式方法的基础上,通过深入基层,广大党员干部把践行党的群众路线落到了细处、小处、实处。
“双联”行动把作风建设与依靠群众紧密结合,使作风转变的群众基础更加广泛。相信群众、依靠群众是党的事业成功的保障。党员干部作风怎么样、问题在哪里,群众心里最清楚、最有发言权。从“双联”行动一开始,各级联村单位和联户干部就把所联系的群众作为调查了解民意、征求意见的重点对象,找群众听诊把脉,让群众畅所欲言,对照剖析和查摆“四风”问题,认真回应群众关切,邀请群众点评活动开展的做法和效果,夯实了群众基础。实践证明,通过“双联”点和联系户征求到的意见真实具体,问题解决没解决客观标准很明确,作风转变没转变群众一眼看得见。
“双联”行动把解决问题与群众满意相结合,使服务群众的成效更加突出。解决群众切身利益问题是党的根本宗旨的要求,也是践行群众路线的重要任务。“双联”行动着眼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在发现问题中查找“四风”表现,找准转作风的切入点;在解决问题中
检查各项政策落实中的突出问题,检验联系服务群众的动机和效果。在教育实践活动中,广大“双联”干部解决了一大批群众急盼解决的突出问题和久拖不决的老大难问题,涌现出黄继龙、李振生等先进典型;一大批综合服务点延伸到村一级,为干部改“四风”、转作风开辟了新通道,为群众搞生产谋生计提供了更加便捷、高效、长效的新机制。
“双联”行动把服务群众与制度保障相结合,使服务群众的制度更加务实管用。健全各项制度是深入持久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重要保障。各级党组织在“双联”行动中不断对一些行之有效的做法和经验进行固化、细化、机制化,形成了一批务实管用的制度成果。特别是省级领导牵头制度、组长单位负责制度、县域“双联”工作省市县定期会商制度等,既为“双联”工作取得成效打下坚实基础,也为巩固教育实践活动成果、更好联系服务群众提供强有力的制度保障。
促进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常态化、长效化
习近平同志强调,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加强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形成良好精神状态和过硬工作作风,要对党员干部作风之弊、行为之垢常排查、常检修、常扫除。我们要把这次活动作为一个重要起点,以“双联”行动作为重要平台载体,在“抓常”“抓细”“抓长”上下功夫,切实让作风建设已经采取的措施、形成的机制扎根落地,把取得的成效巩固发展,促进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常态化、长效化。
寓干部作风建设于破解发展难题中,持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党的十八大提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甘肃作为一个欠发达省份,实现小康的难点在农村,最难啃的硬骨头在贫困地区。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是甘肃最大最重的任务,也是检验我们有没有一支过硬的干部队伍、能不能持久热心为民、是不是保持良好作风的“试金石”。我们要把在教育实践活动中激发的热情转化为推进转型、跨越发展的强大动力,把作风转变的成效体现在破解发展难题、促进农民增收上。把“双联”行动与加大扶贫攻坚力度、真诚服务群众相结合,着力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富民产业培育、农民技能培训等重点任务,在破解发展难题、创新发展模式中彰显优良作风,在发挥联系群众、服务百姓的长效机制中不断提高群众生活水平。
寓培养锻炼干部于做好群众工作中,提升干部为民富民的能力水平。践行党的群众路线,要求领导干部既有一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红亮之心”,也有一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能干之手”。发挥“双联”行动培养锻炼干部的作用,促进干部能力水平提高,是我们推进转型、跨越发展面临的重大任务。进一步加强干部管理,健全干部培养选拔机制,树立注重基层、注重实干的导向,提高领导改革发展的本领,使党员干部在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实践中脱颖而出,促进党员干部虚心向群众学习、真心对群众负责、热心为群众服务、诚心接受群众监督,提升服务群众的能力和水平。
寓深化改革于推进农村工作创新中,完善联系服务群众的工作机制。教育实践活动的经
验告诉我们:只有靠制度,才能促使践行党的群众路线长效化、常态化;也只有深化改革,才能打破陈规、冲破陋习,形成生动鲜活、务实管用的新制度。改革的办法来源于实践、来源于群众。深入总结“双联”行动在联系群众、服务发展中的成功经验,全面推广党员干部在转变工作作风、推动脱贫中的好做法,不断探索符合甘肃实际的农村发展新路子和联系群众的好形式,把“双联”行动持续深入地开展下去。
《人民日报》(2014年07月25日07版)
第二篇:联村联户为民富民 深入持久践行群众路线(党的群众路线理论)
联村联户为民富民 深入持久践行群众路线(党的群众路线
理论)
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是推进党的各项事业繁荣发展的根本保证。为了破解扶贫攻坚这一最大难题、克服干部作风不实这一最大顽症,甘肃开展“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以下简称“双联”行动),把“双联”行动作为重要载体,努力使提高认识与身体力行相统一、解决“四风”问题与保障群众利益相结合、深入开展活动与有效促进发展相融合,不仅使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深入开展有了重要依托,而且为今后推动干部作风建设长效化奠定了坚实基础。
自觉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有益探索
习近平同志指出,群众路线是永葆党的青春活力和战斗力的重要传家宝,必须做到教育和实践两手抓,使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深深植根于思想中、真正落实到行动上。2012年2月始,甘肃省委在全省组织开展以单位联系贫困村、干部联系特困户为主要内容的“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全省40多万干部结对联系67万贫困户,建立“四级联动、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领导、组织和责任体系,实行不脱贫不罢手、不小康不脱钩。“双联”行动以践行党的根本宗旨为出发点、以为民富民为着眼点、以作风转变为聚焦点,着力打造机关作风转变的形象提升工程、教育培养干部的能力锻造工程和造福人民群众的德政民心工程,指导原则与坚持群众路线一脉相承,实践要求与践行群众路线高度契合。
“双联”行动有效促进了干部作风转变。加强作风建设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有效途径。“双联”行动直指作风建设。在干群直接接触的过程中,有利于党员干部全面认识省情、深化群众感情、焕发工作激情、真正吃透民情,从而使为民有真情支撑、富民有可靠抓手。党员干部走出机关、走入群众,沉下身子、放下架子,住农家、干农活,结穷亲、交乡友,在与相对固定的农民群众的直接反复接触中更具体、更真实、更细致地体察群众忧愁疾苦、了解群众所思所盼、解决群众身边困难。“双联”行动拉近干群距离,把转变干部作风植根于促进为民富民的生动实践中,开启党员干部直接联系群众“直通车”,搭建切除不良作风“手术台”。
“双联”行动有效提升了干部能力素质。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说,正确的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在推进“富民兴陇”过程中,提升党员干部能力是一项迫切任务。“双联”行动着眼干部培养锻炼,使干部在和群众共同奋斗中接地气、长见识,在加快发展、促进和谐的实践中谋良策、想实招,在向群众请教学习中受启发、增才干。广大党员干部在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了解社情民意、疏导群众情绪、强化基层组织建设过程中磨练了意志,砥砺了品质,增强了驾驭和处理复杂问题的本领,提升了做好群众工作、化解矛盾纠纷的能力。特别是通过推广总结群众在生动实践中创造的鲜活经验,形成了一系列务实管用、切实可行的脱贫致富的思路和措施。
“双联”行动有效解决了群众反映最强烈的问题。急群众所急、想群众所想,为民解难、替民解忧,是党的群众路线的具体要求。“双联”行动通过结对帮联,促进各单位和广大党员干部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解难题,解决了不少群众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在“双联”行动中,坚持把化解制约农村发展的瓶颈问题作为着力点,从群众就医、就学、行路、饮水、贷款等最薄弱的环节、最急迫的事情入手,集中力量攻坚。特别是长期困扰农村发展、农民致富的资金短缺问题,通过“双联惠农”贷款等措施得到有效缓解。对农民反映强烈的操作不公平、干部不公正、财务不公开等问题,各级“双联”干部直面矛盾、认真梳理、下狠心解决,取得了令多数群众满意的效果。
2013年春节前,习近平同志在甘肃考察期间指出,“双联”行动直指作风建设。实践也证明,“双联”行动是党的群众路线在基层农村的一种有效实现形式,对于加强党员干部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具有重要意义,成为甘肃省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创新载体。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有效载体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以整风精神解决“四风”问题,甘肃的“双联”行动与教育实践活动目的一致、方法相通。甘肃把“双联”行动作为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载体,把教育实践活动各个环节的具体要求贯穿于“双联”行动之中,将开展活动的成效落实到转作风、促整改、解难题的具体行动上,落实到按照“三严三实”要求提高干部素质修养上,取得了成效。
“双联”行动充分体现了践行群众路线要“知行合一”的要求,使教育实践活动的思想基础更加牢固。在教育实践活动中,广大党员干部在深学细悟党的群众路线理论的基础上,到联系点与群众面对面交流、手拉手交心,体察群众疾苦,感知群众冷暖,把准群众需求,做到了提高认识与增进情感相融合,实现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作风转变和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认识升华。广大党员干部对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学习有了紧迫感,对群众路线的理解有了现实感,对教育实践活动深远意义的认识有了真切感。在认真学习吃透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掌握做好群众工作方式方法的基础上,通过深入基层,广大党员干部把践行党的群众路线落到了细处、小处、实处。
“双联”行动把作风建设与依靠群众紧密结合,使作风转变的群众基础更加广泛。相信群众、依靠群众是党的事业成功的保障。党员干部作风怎么样、问题在哪里,群众心里最清楚、最有发言权。从“双联”行动一开始,各级联村单位和联户干部就把所联系的群众作为调查了解民意、征求意见的重点对象,找群众听诊把脉,让群众畅所欲言,对照剖析和查摆“四风”问题,认真回应群众关切,邀请群众点评活动开展的做法和效果,夯实了群众基础。实践证明,通过“双联”点和联系户征求到的意见真实具体,问题解决没解决客观标准很明确,作风转变没转变群众一眼看得见。
“双联”行动把解决问题与群众满意相结合,使服务群众的成效更加突出。解决群众切身利益问题是党的根本宗旨的要求,也是践行群众路线的重要任务。“双联”行动着眼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在发现问题中查找“四风”表现,找准转作风的切入点;在解决问题中检查各项政策落实中的突出问题,检验联系服务群众的动机和效果。在教育实践活动中,广大“双联”干部解决了一大批群众急盼解决的突出问题和久拖不决的老大难问题,涌现出黄继龙、李振生等先进典型;一大批综合服务点延伸到村一级,为干部改“四风”、转作风开辟了新通道,为群众搞生产谋生计提供了更加便捷、高效、长效的新机制。
“双联”行动把服务群众与制度保障相结合,使服务群众的制度更加务实管用。健全各项制度是深入持久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重要保障。各级党组织在“双联”行动中不断对一些行之有效的做法和经验进行固化、细化、机制化,形成了一批务实管用的制度成果。特别是省级领导牵头制度、组长单位负责制度、县域“双联”工作省市县定期会商制度等,既为“双联”工作取得成效打下坚实基础,也为巩固教育实践活动成果、更好联系服务群众提供强有力的制度保障。
促进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常态化、长效化
习近平同志强调,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加强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形成良好精神状态和过硬工作作风,要对党员干部作风之弊、行为之垢常排查、常检修、常扫除。我们要把这次活动作为一个重要起点,以“双联”行动作为重要平台载体,在“抓常”“抓细”“抓长”上下功夫,切实让作风建设已经采取的措施、形成的机制扎根落地,把取得的成效巩固发展,促进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常态化、长效化。
寓干部作风建设于破解发展难题中,持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党的十八大提出到
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甘肃作为一个欠发达省份,实现小康的难点在农村,最难啃的硬骨头在贫困地区。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是甘肃最大最重的任务,也是检验我们有没有一支过硬的干部队伍、能不能持久热心为民、是不是保持良好作风的“试金石”。我们要把在教育实践活动中激发的热情转化为推进转型、跨越发展的强大动力,把作风转变的成效体现在破解发展难题、促进农民增收上。把“双联”行动与加大扶贫攻坚力度、真诚服务群众相结合,着力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富民产业培育、农民技能培训等重点任务,在破解发展难题、创新发展模式中彰显优良作风,在发挥联系群众、服务百姓的长效机制中不断提高群众生活水平。
寓培养锻炼干部于做好群众工作中,提升干部为民富民的能力水平。践行党的群众路线,要求领导干部既有一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红亮之心”,也有一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能干之手”。发挥“双联”行动培养锻炼干部的作用,促进干部能力水平提高,是我们推进转型、跨越发展面临的重大任务。进一步加强干部管理,健全干部培养选拔机制,树立注重基层、注重实干的导向,提高领导改革发展的本领,使党员干部在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实践中脱颖而出,促进党员干部虚心向群众学习、真心对群众负责、热心为群众服务、诚心接受群众监督,提升服务群众的能力和水平。
寓深化改革于推进农村工作创新中,完善联系服务群众的工作机制。教育实践活动的经验告诉我们:只有靠制度,才能促使践行党的群众路线长效化、常态化;也只有深化改革,才能打破陈规、冲破陋习,形成生动鲜活、务实管用的新制度。改革的办法来源于实践、来源于群众。深入总结“双联”行动在联系群众、服务发展中的成功经验,全面推广党员干部在转变工作作风、推动脱贫中的好做法,不断探索符合甘肃实际的农村发展新路子和联系群众的好形式,把“双联”行动持续深入地开展下去。
第三篇:联村联户为民富民工作汇报
“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
工作进展情况汇报
县委、县政府决定在全县开展干部“双联”行动以来,我们严格按照行动实施方案要求,以帮助群众拓宽致富思路,扶持脱贫产业,促进增产增收为重点,开展进村入户搞调查,上门上户做宣传,帮扶技术增效益,投放物资帮春耕,工作取得了阶段性进展。
一、建华村基本情况
建华村位于茹河川区屯字镇东段末端,山川兼有,以山地居多。全村7个自然村,388个农户,人口1554人,其中贫困人口144户,492人,占总人口的32%。耕地588亩,其中山地4520亩,川地1360亩,粮食作物种植面积5500亩,杂果园400亩,塑料大棚80个,64亩。农业生产以种植业为主,重点发展地膜粮食。畜牧业生产以农户散养猪、牛、鸡为主,数量和规模有限,是典型的农耕生产村组。近年来,农村青壮年劳力多以外出务工为主,劳务输出人员560人,年收入600万元,成为村域经济发展的支柱。
环保局所联的碾张、西山、东沟三个自然村共有农户101户,人口810人,贫困人口211人,占总人口的26%。碾张村塑料大棚发展势头良好,共建起塑料大棚50座,西山、东沟山地居多,除种植业外,核桃栽植初步得到发展,成为
群众增收的项目之一。环保局干部职工帮扶农户40户,人口182人,多数家庭经济困难,农业生产知识缺乏,成为制约脱贫致富的主要因素。
二、工作进展情况
一是统一思想,增强认识。县委“双联”动员会后,我们及时召开局务会、职工会议,传达学习省、市、县相关会议精神,研究安排“双联”工作,要求干部职工要充分认识“双联”行动是帮助贫困群众摆脱贫困、走上致富之路的重大举措,是省委、省政府在全省开展的一项民心工程、富民工程,全体干部职工从讲政治、讲责任、讲义务的高度认识此项工作的重要性,把干部职工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省委、省政府的重大决策上来,统一到县委、县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齐心协力,扎实工作,全面推进“双联”工作取得实效。
二是健全机构,明确责任。为了促使“双联”行动工作顺利开展,我们成立了以局长为组长,分管副局长、纪检组长为副组长,各股室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研究确定工作思路,制定实施方案,明确职责,分工到人,使各项工作有序顺利开展。
三是深入村户,体察民情。“双联”行动开展以来,我们及时组织干部职工进村入户,开展“察民情、访民意”活动,先后组织帮联干部20人分期分批入户,调查了解村户基本现状、生活状况、家庭生产经营情况。通过扎实的入户
2调查,基本掌握了所联村户的现实状况。碾张、西山村贫困户在发展塑料大棚方面缺资金、缺技术,东沟村在地膜粮食和杂果栽植上有发展前途,但也有在技术、资金方面的困难。所有这些都是阻碍贫困户致富的重要因素。
四是突出重点,帮办实事。针对帮联村户的实际情况,经过分户调查,统一分析,把解决群众共性的困难问题作为重点,开展为贫困户送技术、送物资活动,帮助贫困户每户种植3亩地膜玉米,目前,已为40户贫困户帮助地膜300公斤,玉米全膜双垄沟播技术手册100余份。解决了群众种植地膜粮食的技术和物资难题,奠定了增产增收、脱贫致富的基础。
三、下步工作打算
1、进一步深入村户,与群众交心谈心,了解民意,体察民情,分析贫困村、户致贫的深层原因,严格细化帮扶规划,做到一户一策,一户一产业,夯实致富基础。
2、广泛开展扶智活动。在贫困村户中开展党的方针、政策宣传和农业生产技术培训活动,帮助贫困户开拓思路,提高生产技术,帮助贫困户转变思想落后、因循守旧的传统观念。
3、帮助贫困户发展农业特色产业。根据该村地处茹河川区的优势,依托农村环境综合治理项目,帮助一批有头脑、懂技术、会经营的贫困户发展设施蔬菜、干果栽植等,逐步
引导周围群众发展壮大支柱产业,推进脱贫致富步伐。
第四篇:联村联户为民富民演讲稿
立足基层温暖群众心窝平凡岗位彰显无悔青春
大满镇社保办:白 强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评委、各位同事,大家好:
我演讲的题目是:立足基层温暖百姓心窝,平凡岗位彰显无悔青春。
提起农村很多人自认而然会想起那一幅幅和蔼可请、纯真质朴的笑脸和那一个个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身影。曾几何时,我们与他们渐行渐远,开始漠视这个群体,因为他们干着最苦、最累、最脏的活,生活却是那样艰苦辛劳。可是今天的我们谁不是一辈一辈从农村走出来的呢?我们拥有的一切,离不开我们身为农民的父辈、祖辈以及祖祖辈辈的不懈努力。正是他们的苦苦追求和不懈奋斗,承载着中华民族幸福和文明的脊梁。我们有什么理由和资格去漠视和疏远他们呢?面对国家文明富强,人们生活安定祥和,我们更应该以一颗感恩的心去关心他们、帮助他们,努力让他们过上更加富裕美好的日子。
2010年12月,我很荣幸成为一名普通的乡镇基层干部,使我能够近距离、多方位和他们在一起,了解他们的生活,感悟和体会他们的理想和向往。一年农村工作的真实感受,使我更加懂得了“联村联户、为民富民”的深远意义。这次行动的主要任务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联村联户为载体,以为民富民为目的,宣传政策、反映民意、促进发展、疏导情绪、强基固本、推广典型。说到底就是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为老百姓送政策、送信息、送技术、送温暖、送文化,帮助理清发展思路、帮助发展主导产业、帮助解决实际问题、帮助化解矛盾纠纷、帮助推广典型经验,以达到排民忧、解民难、济民困的目的。
在“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中,我虽然我没有横刀立马、舍我其谁的豪迈,也没有高山流水、谈笑鸿儒的清雅,更没有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雄才伟略。但是我要说,平凡之中孕育着伟大,平凡的我们一样能高扬理想的风帆。因为平凡,我们需要承载更多的责任;因为年轻我们必须担当起更为神圣的使命。踏踏实实践行好“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精神,认认真真为特困村、特困户,找发展路子、定脱贫规划、谋主导产业。做到“访贫问苦找根子、访富问计找路子、访贤问能找法子、访老问经找点子、访民问需找票子”,用实实在在的行动服务群众,千方百计谋民利、造民福,尽最大努力为群众多办好事、多办实事。
古人云“为政之要在于民,安民之要在于察其疾苦”我们广大党员干部下到农村,到群众中去,接地气、察民情,与农村群众结对子、拉家常。在与群众的实际接触中深化感情,真正把群众的切身利益维护好,真心倾听农民群众的合理诉求。“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给了我们一个平台,使我们基层一线人员能更进一步的加深和农村群众的血肉关系,真正走进老百姓心窝。因此,我们要真正的将对农民的关爱贯穿于日常的行动之中。在机关搞服务时不能一横二冷三推辞、横挑鼻子竖挑眼,群众来了要让一把椅子、端一杯热茶、走时说一声再见;下队入户时不能隔着玻璃看群众、端着酒杯说农事,要身入农家、心入群众,从嘘寒问暖的小事做起,从田间地头的实事做起,点点滴滴暖人心,无怨无悔献青春。俯下身子当群众的孺子牛,仰起头来做人民的遮阳伞。“联村联户、为民富民”是一场持久战,也是一场攻坚战,每个特困户的脱贫就意味着给我们国家的安定和谐添加了一个重重的砝码。我们必须把握节奏,有计划、分重点、有步骤,一步一个脚印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帮助群众脱贫致富。“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坚信撒下的智慧和汗水、爱心和帮助,一定会收获累累的硕果。虽然我们所做的事是琐碎而平凡的,但我信奉海尔总裁张瑞敏所说的一句话:“把每件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把每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如果我们每人都能在此次行动中出一份力,为特困群众增添一点福惠,那么,他们的生活一定会更加幸福安康,社会一定会更加和谐安定。
风潮汹涌,自当扬帆破浪;任重道远,更需策马加鞭。新的形势催人奋进,新任务更需要我们真抓实干、倍加努力。让我们以一种“怀爱民之心,守为民之责,谋富民之策,办利民之事”的良好心态和执着精神,贯彻联村联户,坚持为民富民,为我镇特困农户早日脱贫,走上共同富裕的生活道路而努力,也让我们的青春在为民富民的实际行动中熠熠生辉。
第五篇:联村联户为民富民典型材料典型材料
思路决定出路
----XX村XXX典型材料
XXX,1972年1月出生于XX村的一个贫困人家,现年40岁,家中4口人,有耕地15亩,由于两个女儿一个上初中,一个才上幼儿园,夫妻两只能在家务农,一年四季过着“脸朝黄土背朝天”,“汗珠子掉地摔八瓣”的生活,面对到头来只是勉强糊口的生活状况,他心里非常着急。他想:不行,再也不能过这样的苦日子了,再这样下去,小康生活将是黄粱梦,必须找出一条致富路来。
2012年2月20日,接到村上通知,要求收看全省“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动员会的电视节目,看了以后才知道,省委要以帮扶8000多个贫困村为重点、全省40多万名干部要下到村里联系40多万户特困户,听到这个消息,他感到很振奋。希望自己能够成为这次活动的帮扶对象,通过这次“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在联系单位和领导干部的支持和帮助下,自己能够加快发展,尽快脱贫致富。
经过镇党委、政府的调查摸底、群众的民主评议,他被确定为该村这次“双联”活动的41户帮扶对象之一,这个消息如一缕雨后的阳光照耀到了这个一直苦于缺技术、缺资金的穷苦的人身上,活动开始后,镇上的领导干部们开始进村入户“认门结亲”、开展工作,每一户贫困户都有领导干部联系。与他联系的是镇政府人大主席周国绪同志,周主席多次上门,了解他家的基本情况及生产生活情况,帮助他分析致富途径,为他出点子、想办法,并且了制定发展计划,还为他送去了30只鸡仔。鼓励他利用本村的特殊地理优势,大胆发展养殖业,并耐心细致地为他讲解中央、省、市、县的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发放惠农政策宣传册,给他留下了印着姓名、单位、联系电话的“民情连心卡”方便随时联系,周主席在详细地讲解优惠政策的同时,还对如何充分利用这些优惠政策搞发展,提出了有效的建议,为他鼓足了信心。
通过联户领导的帮助,他看到了现今养殖业的发展前景,加上制种玉米带来的丰富的饲草资源,他大胆向领导提了出来,经过和领导沟通,为他制定了发展计划,还为他积极争取妇女小额担保贷款,解决资金问题。还帮助他参加养殖培训班,系统学习肉羊养殖、青贮氨化、疫病防治方面的知识,并通过算账对比、市场分析,进一步增强了他发展养殖业的信心和决心。至目前,他在自家的后院养起了30只肉羊,他希望通过自己现今小规模的养殖增加自己增收致富的信心,早日走上致富的道路,“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是一项解民忧、帮民富的工程,联系单位和干部下来,是实实在在为群众办实事的,一项一项的活动都给群众带来了实惠,给群众鼓足了发展的劲头。他希望“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能够长期深入开展,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带领下,在联村联户单位和领导干部的帮助和指导下,使他早日摘掉“贫困”的帽子,奔向小康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