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布泊,消逝的仙湖》研究性学习案例

时间:2019-05-14 22:13:4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罗布泊,消逝的仙湖》研究性学习案例》,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罗布泊,消逝的仙湖》研究性学习案例》。

第一篇:《罗布泊,消逝的仙湖》研究性学习案例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研究性学习案例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

------研究性学习案例

一、背景分析: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具有主动发展和终身学习能力、能适应未来知识经济时代要求的新人,是初中学校教育的基本任务。实施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重要的着眼点是改变学生单纯地接受教师知识传输的学习方式,帮助学生在开展接受学习的同时,形成一种对知识主动探求,并重视实际问题解决的积极的学习方式。

研究性学习是一种全新的学习方法,它是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学习为基础,从学生生活和社会实践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要以个人或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通过亲身实践获取直接经验,养成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分析:

(一)教材分析: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被安排在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人与自然”这一单元,本单元的文章均是从不同侧面思考了人与自然的关系。本文属报告文学,在内容上要求学生把握两点:一是在对比罗布泊过去和现在的过程中总结罗布泊消逝的原因;二是感受作者痛惜罗布泊消逝的基础上树立正确的生态意识,为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建言献策。在表现形式上要求把握三点:一是对比、拟人、排比三种表现手法;二是多种表现方式的运用;三是报告文学的基本特点。本文教学可结合课文,进行拓展性学习,帮助学生从不同角度感受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激发学生保护环境的主人翁意识。

(二)学情分析:

经过三个多学期的学习,所任教的两个班学生已经适应了新课程的学习,绝大部分学生已经能够自觉地查找和收集资料。相当一部分学生拥有电脑并能上网,这为查找和收集资料提供了更为广阔的途径和更为便捷的方式。学生也已基本习惯了小组讨论、自我探究的学习方式,对文章主旨的把握应该可以通过小组互助合作的形式顺利完成。本文浅显易懂,饱含感情,适合学生自读。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能力:了解报告文学的文体特征,感受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

(二)过程和方法: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清文章思路,培养概括能力,学习对比和引用数据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科学理性和人文情怀。

四、教学重点、难点:

(一)重点:

1、解本文叙述事实,列举数据的方法。

2、了解罗布泊的这去和现在,并归纳变化原因。

3、探究生态环境遭破坏的深层原因,明确应吸取的教训。

(二)难点:

1、报告文学的文体特点。

2、探究罗布泊消逝的深层原因,总结教训。

五、学法指导:让学生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初步把握全文的主旨,同时结合新学案和所查找资料,认真做好课前预习,提出疑难问题,在课堂小组讨论时尽力去解决。若还有疑问,全班讨论分析。借助多媒体,网络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协作精神。

六、课前准备:

(一)教师:

收集资料,制作课件,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尽可能从视觉角度打开学生的想象空间,了解罗布泊的过去和现在,归纳出其变化的根本原因,并归纳生态环境遭破坏的深层原因。从而体会人类从中应吸取的教训,感受作者字里行间流露的强烈的忧患意识。

(二)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作者字里行间流露的强烈的忧患意识。

查找有关发生在我们身边的环境被污染的事例。(图片、书籍、相关报道均可)

七、教学设计:

(一)导入:

看到这幅画面,让你想到哪个成语?“世外桃源”。陶渊明笔下“阡陌交通,鸡犬相闻”为我们编出了美好的人间仙境。其实还有一处详为人知的地方也被人们喻为“世外桃源”,那就是罗布泊。今天就让一起走进《罗布泊,消逝的仙湖》。

(二)解题:课文题目给我们提供了哪些必要的信息?

明确:罗布泊,原来是非常美丽的湖泊,如今消逝了,变成了荒漠。

追问:在作者笔下,历史上的罗布泊是什么样子的?请一位同学朗读课文第4~8小节,其他同学画出描绘消逝前的罗布泊特征的词语或句子。

明确:过去是广阔,美丽,充满生机的湖泊,它的周边是牛马成群,绿林环绕。

(三)(过渡)昔日罗布泊曾是一个水乡,那里水面平如月镜,在如此幽美的环境中,花草摇曳,是各种鸟儿栖息的天堂。牧民们在这片肥美的土地上养活了成群的的牛羊。瞧!牧林边牧民在欢歌,就

连那羊牛仿佛也在唱歌„„(优美的画面)

(四)我们记忆中的罗布泊曾今是一个生命的绿洲,曾经是令人惊叹的仙湖!记忆是美好的,回忆罗布泊的感受也是美好的,可现实中的罗布泊呢?它又是怎样?请快速的阅读课文,画出消逝后的罗布泊特征的词语和句子。

(学生阅读、勾画、准备)

明确:现在的罗布泊一边死寂,胡扬林成片死亡,寸草不生,不见飞鸟,令人恐惧„„

(板书:沙漠神秘)

(过渡)今日的罗布泊到处是沙海漫漫,到处是凝固的生命,树木在遭受了人为的破坏之后,除了眺望远方,它们别无选择,生长在罗布泊的生物们只能从心底发出静默的抗议!曾经充满生命力的绿洲就这样变成了令人恐怖的荒漠,大家都曾想过令罗布泊的消逝的一些原因何在?

(五)齐读第11~13小节,思考:造成罗布泊消逝的原因是什么?

明确:1.20世纪 20年代塔里木河曾经人为改道,导致下游干旱缺水。

2.盲目滥用塔里木河水资源,导致下游改道干枯,生态环境被破坏。

追问:造成罗布泊生态平衡破坏的原因是什么?

明确:

(1)什么是盲目?“盲目”就是目光短浅,急功近利,只图眼前利益。

头脑中没有持续性发展;“盲目”就是目光狭小,只图本地区利益,不顾整体利益,“盲目”就是不懂自然规律,不懂生态平衡„„

(2)“盲目”是由什么引起的?盲目是由人的贪念、人的自私引起的,人类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才会做出危及子孙后代,危及大自然的蠢事。

(六)品味语言:本文是一篇报告文学,既有真实性又有文学性,请同学们到文中找到相应的语句。真实性的语句:如<汉书.西城传>根据史书记载具体数字。

(提示:读这些叙述性的语句语气应平和)

直抒胸臆的句子例如:这出悲剧的制造者又是人!(“又”字应拉长,更突出。)

救清海湖,救月牙泉,救救所有因人的介入而即将成为荒漠的地方!

(应带深深感概,发出呼吁。)

生动修辞的句子:如第20、22段,赋予胡扬林以人的感情。

(七)同样的悲剧还在上演:青海湖水位的下降,月牙泉有干枯之势。

(过度)看着这些怵目惊心的画面,难道不叫人痛心疾首吗?在这广袤的地球上,又何止青海湖和月牙泉面临如此尴尬的遭遇,在我们生活周围黄鲸被破坏的事例举不胜举,请同学谈谈你的看法。

(八)拓展延伸:说说我们生活周围环境被破坏的事例,谈谈你的想法。

(九)(过度)此情此景,不由地让我们发出“救救仙湖”的呐喊声,让我们用智慧插上理性的翅膀,让罗布泊的悲剧不再重演!

假如你是一位研究罗布泊的科学家,请根据文中分析的原因,提出有效的措施,整理后发布给同学,看看谁说的措施可以实行又有建议价值。(先小组讨论,造发言,教师及时点评。)

点评围绕:政府应发布相应的措施,一旦有人违反应严罚严惩。老百姓要提交思想觉悟,不被一己私欲所左右。学生应从小培养环保意识。学生可能会提及植树造林、人工降雨等手段,教师应给予适当反驳,如人工降雨需要一定条件,消耗人力、财力过多,植树造林所需水从何而来?引导学生应从人的思想观念入手。

(十)布置作业:以环保志愿者的身份写一篇倡议书,呼吁人们行动起来,停止破坏生态平衡,尽力拯救已被破坏的环境,防止生态的继续恶化。

(十一)小结:罗布泊的今昔变化给人类带来了深刻的教训,让我们从现在开始保护环境。只要人人都拥有一颗保护地球的慧心,我们有理由相信:天会更蓝,树会更绿,水会更清!

八、教学反思:

在语文教学中运用研究性学习方式中还需要思考、解决以下问题。

第一,这种方式更适合于小班授课和开展小组讨论,目前的班级教学规模难以使每个学生都参与到同一个教学内容的全部探究过程;同时,因教师的时间、精力有限,学生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得到的指导不够充分,有时甚至不知从何下手去研究,以致影响研究的热情。

第二,在考试制度还没有相应改革的情况下,研究性学习的模式还不能被多数家长接受,推行的阻力很大。笔者在近二年的实践中,明显感到初一时因考试压力小,同学们的研究热情很高,家长也比较支持,研究任务都能较好地完成。到了初二,特别是下学期,学生用了比较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应付考试,尽管老师一再调整研究性学习计划,增加课内研究时间,但不少学生的研究任务还是不能按要求完成。有的家长甚至明确反对搞研究性学习,认为初中生的首要任务是打好基础、巩固基础,为中考作准备。至于上网找资料、搞调查研究、写课题报告,这费时又“无用”的研究性学习,上了大学后再搞也不迟。

第三,研究性学习还要求比较充足的教学设备和课外教育资源,在目前情况下,这些资源还有待进一步开发。

另外,开展研究性学习,学生的活动范围不再只是教室、校园,学校对学生的管理也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研究性学习对语文教师是个挑战,教育者不断更新观念、提高自身修养都是不容忽视的问题。

第二篇:《罗布泊,消逝的仙湖》研究性学习案例初中语文教案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具有主动发展和终身学习能力、能适应未来知识经济时代要求的新人,是初中学校教育的基本任务。实施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重要的着眼点是改变学生单纯地接受教师知识传输的学习方式,帮助学生在开展接受学习的同时,形成一种对知识主动探求,并重视实际问题解决的积极的学习方式。

研究性学习是一种全新的学习方法,它是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学习为基础,从学生生活和社会实践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要以个人或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通过亲身实践获取直接经验,养成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分析:

(一)教材分析:

(二)学情分析:

经过三个多学期的学习,所任教的两个班学生已经适应了新课程的学习,绝大部分学生已经能够自觉地查找和收集资料。相当一部分学生拥有电脑并能上网,这为查找和收集资料提供了更为广阔的途径和更为便捷的方式。学生也已基本习惯了小组讨论、自我探究的学习方式,对文章主旨的把握应该可以通过小组互助合作的形式顺利完成。本文浅显易懂,饱含感情,适合学生自读。

三、教学目标:

(二)过程和方法: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清文章思路,培养概括能力,学习对比和引用数据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科学理性和人文情怀。

四、教学重点、难点:

(一)重点:

1、解本文叙述事实,列举数据的方法。

2、了解罗布泊的这去和现在,并归纳变化原因。

3、探究生态环境遭破坏的深层原因,明确应吸取的教训。

(二)难点:

1、报告文学的文体特点。

2、探究罗布泊消逝的深层原因,总结教训。

五、学法指导:

让学生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初步把握全文的主旨,同时结合新学案和所查找资料,认真做好课前预习,提出疑难问题,在课堂小组讨论时尽力去解决。若还有疑问,全班讨论分析。借助多媒体,网络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协作精神。

六、课前准备:

(一)教师:

(二)学生:

查找有关发生在我们身边的环境被污染的事例。(图片、书籍、相关报道均可)

七、教学设计:

(一)导入:

看到这幅画面,让你想到哪个成语?“世外桃源”。陶渊明笔下“阡陌交通,鸡犬相闻”为我们编出了美好的人间仙境。其实还有一处详为人知的地方也被人们喻为“世外桃源”,那就是罗布泊。今天就让一起走进《罗布泊,消逝的仙湖》。

(二)解题:课文题目给我们提供了哪些必要的信息?

明确:罗布泊,原来是非常美丽的湖泊,如今消逝了,变成了荒漠。明确:过去是广阔,美丽,充满生机的湖泊,它的周边是牛马成群,绿林环绕。

(三)(过渡)昔日罗布泊曾是一个水乡,那里水面平如月镜,在如此幽美的环境中,花草摇曳,是各种鸟儿栖息的天堂。牧民们在这片肥美的土地上养活了成群的的牛羊。瞧!牧林边牧民在欢歌,就连那羊牛仿佛也在唱歌„„(优美的画面)

(四)我们记忆中的罗布泊曾今是一个生命的绿洲,曾经是令人惊叹的仙湖!记忆是美好的,回忆罗布泊的感受也是美好的,可现实中的罗布泊呢?它又是怎样?请快速的阅读课文,画出消逝后的罗布泊特征的词语和句子。(学生阅读、勾画、准备)明确:现在的罗布泊一边死寂,胡扬林成片死亡,寸草不生,不见飞鸟,令人恐惧„„(板书:沙漠

神秘)(过渡)今日的罗布泊到处是沙海漫漫,到处是凝固的生命,树木在遭受了人为的破坏之后,除了眺望远方,它们别无选择,生长在罗布泊的生物们只能从心底发出静默的抗议!曾经充满生命力的绿洲就这样变成了令人恐怖的荒漠,大家都曾想过令罗布泊的消逝的一些原因何在?

(五)齐读第11~13小节,思考:造成罗布泊消逝的原因是什么? 明确:1.20世纪 20年代塔里木河曾经人为改道,导致下游干旱缺水。2.盲目滥用塔里木河水资源,导致下游改道干枯,生态环境被破坏。追问:造成罗布泊生态平衡破坏的原因是什么? 明确:

(1)什么是盲目?“盲目”就是目光短浅,急功近利,只图眼前利益。

头脑中没有持续性发展;“盲目”就是目光狭小,只图本地区利益,不顾整体利益,“盲目”就是不懂自然规律,不懂生态平衡„„

(2)“盲目”是由什么引起的?盲目是由人的贪念、人的自私引起的,人类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才会做出危及子孙后代,危及大自然的蠢事。

(六)品味语言:本文是一篇报告文学,既有真实性又有文学性,请同学们到文中找到相应的语句。

真实性的语句:如<汉书.西城传&根据史书记载具体数字。(提示:读这些叙述性的语句语气应平和)直抒胸臆的句子例如:这出悲剧的制造者又是人!(“又”字应拉长,更突出。)救清海湖,救月牙泉,救救所有因人的介入而即将成为荒漠的地方!(应带深深感概,发出呼吁。)生动修辞的句子:如第20、22段,赋予胡扬林以人的感情。

(七)同样的悲剧还在上演:青海湖水位的下降,月牙泉有干枯之势。

(过度)看着这些怵目惊心的画面,难道不叫人痛心疾首吗?在这广袤的地球上,又何止青海湖和月牙泉面临如此尴尬的遭遇,在我们生活周围黄鲸被破坏的事例举不胜举,请同学谈谈你的看法。

(八)拓展延伸:说说我们生活周围环境被破坏的事例,谈谈你的想法。

(九)(过度)此情此景,不由地让我们发出“救救仙湖”的呐喊声,让我们用智慧插上理性的翅膀,让罗布泊的悲剧不再重演!假如你是一位研究罗布泊的科学家,请根据文中分析的原因,提出有效的措施,整理后发布给同学,看看谁说的措施可以实行又有建议价值。(先小组讨论,造发言,教师及时点评。)点评围绕:政府应发布相应的措施,一旦有人违反应严罚严惩。老百姓要提交思想觉悟,不被一己私欲所左右。学生应从小培养环保意识。学生可能会提及植树造林、人工降雨等手段,教师应给予适当反驳,如人工降雨需要一定条件,消耗人力、财力过多,植树造林所需水从何而来?引导学生应从人的思想观念入手。

(十)布置作业:以环保志愿者的身份写一篇倡议书,呼吁人们行动起来,停止破坏生态平衡,尽力拯救已被破坏的环境,防止生态的继续恶化。

(十一)小结:罗布泊的今昔变化给人类带来了深刻的教训,让我们从现在开始保护环境。只要人人都拥有一颗保护地球的慧心,我们有理由相信:天会更蓝,树会更绿,水会更清!

八、教学反思:

在语文教学中运用研究性学习方式中还需要思考、解决以下问题。

第一,这种方式更适合于小班授课和开展小组讨论,目前的班级教学规模难以使每个学生都参与到同一个教学内容的全部探究过程;同时,因教师的时间、精力有限,学生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得到的指导不够充分,有时甚至不知从何下手去研究,以致影响研究的热情。

第二,在考试制度还没有相应改革的情况下,研究性学习的模式还不能被多数家长接受,推行的阻力很大。笔者在近二年的实践中,明显感到初一时因考试压力小,同学们的研究热情很高,家长也比较支持,研究任务都能较好地完成。到了初二,特别是下学期,学生用了比较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应付考试,尽管老师一再调整研究性学习计划,增加课内研究时间,但不少学生的研究任务还是不能按要求完成。有的家长甚至明确反对搞研究性学习,认为初中生的首要任务是打好基础、巩固基础,为中考作准备。至于上网找资料、搞调查研究、写课题报告,这费时又“无用”的研究性学习,上了大学后再搞也不迟。

第三,研究性学习还要求比较充足的教学设备和课外教育资源,在目前情况下,这些资源还有待进一步开发。

另外,开展研究性学习,学生的活动范围不再只是教室、校园,学校对学生的管理也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研究性学习对语文教师是个挑战,教

第三篇:《罗布泊 消逝的仙湖》教学案例

《罗布泊 消逝的仙湖》教学案例

——用课内自读课文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武安市第八中学王艳霞

一、教材的内容

本文的作者根据历史资料,调查研究和实地考察,怀着极为痛惜的心情向世人报告罗布泊的今昔,写出罗布泊这一曾为我国第二大内陆湖,因地处塔里木盆地东部的古丝绸之路之要冲而闻名于世的仙湖,由昔日的牛马成群、绿树环绕、河流清澈的生命绿洲变成今天一望无际的茫茫戈壁的悲剧的原因,告诉人们罗布泊的消失是近30年来人为造成的悲剧,从而呼吁人们树立环保意识,搞好生态保护,否则,这样的悲剧将继续上演。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报告文学的特征;了解罗布泊消失的原因,理解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

2、能力目标:引导学生运用设问,概括提要的方式,理清行文思路,整体把握课文的内容,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运用课文的理念,联系现实,思考关注环境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德育目标:培养学生的生态意识、环保意识、可持续发展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引导学生关注生态问题。

三、教学重难点:

1、重点:了解罗布泊的过去和现在,并归纳变化的原因,理解造成罗布泊消逝的深层原因,明确我们在西部开发中该吸取那些教训。

2、难点:探究造成罗布泊消逝的深层原因,总结教训。品味课文,揣摩语言,体味其真实性、形象性、抒情性。

四、教学课时:一课时

五、教学方法:

1、文献法:课前收集并整理有关罗布泊、青海湖、月牙泉的资料,相互交流,增强对课文的感性认识。(阅读能力培养)

2、合作探究法:引导学生参与教学各个环节,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体验法:要求学生展示想象,畅想表达。(写作能力培养)

4、对比法:通过对比得出结论。

六、教学设计:

(一)教学要点:

想象美丽荒漠之景(说)→整体感知课文,理清课文思路(读)→探究原因,吸取教训;(说,写)→主题思想,品味课文(说)→总结全文布置作业(写)。

(二)教具准备: 多媒体

(三)教学步骤:

1、导语设计:同学们,现在的罗布泊是一望无际的茫茫戈壁滩,而以前的罗布泊是绿树环绕、牛马成群、鸟雀翻飞。为什么发生如此大的变故?让我们带着问题走进课文。

(学生畅所欲言)

2、自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读,说)

提问:课文题目《罗布泊,消逝的仙湖》给我们提供了哪些必要的信息呢?针对题目,你想提出哪些问题?(要求:学生带着问题默读课文,圈点勾画,筛选关键语句,概括文意,归纳要点。目的:激发学生兴趣,诱发学生积极思考。)

3、合作探究,深入文本:(读,写)

通过多媒体对比罗布泊、青海湖、月牙泉今昔的变化,让学生思考以下问题:昔日的罗布泊、青海湖、月牙泉是一个什么样的景象,近日的罗布泊、青海湖、月牙泉是一个什么样的景象。让学生探讨罗布泊消逝及青海湖、月牙泉环境恶化的原因是什么?应吸取怎样的教训?对西部大开发应提出哪些忠告?

4、主题思想:(说)

本文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作者写作本文的目的是什么?(方法:学生讨论作答。目的:体会作者感情,导入“保护环境”这一话题)

5、品读课文:(说)

本文是一篇报告文学,要求学生找出体现报告文学真实性和文学性的句子。(教师提示:本文是一篇报告文学,报告兼有文学、新闻两种特点,新闻要求真实性,文学要求形象性、抒情性。方法:请同学们自由选择句子评析。)

6、总结课文并板书:

总结:地球是我们人类共有的家园,我们应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地球,我们应遵循自然规律,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保持生态平衡,保护环境就是保护人类自己。板书: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报告文学

仙湖罗布泊→人的介入 →荒漠真实性

青海湖

月牙泉文学性(文旨)痛惜环境意识生态保护

7、布置作业:(写)

(1)课堂作业:复印试题。〔有关环保方面的内容〕

(2)课外作业:拟一则保护环境的广告语。

七、教学反思:

几年的教学实践,让我感到学生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存在较大的问题。如何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提高教学的有效性,这就要求我们语文老师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想出金点子,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课内自读课文大部分都选自名家、名篇,具有典型性、代表性,所以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课内自读课文,把课内自读课文提供给学生作为训练的平台,扎扎实实地指导学生阅读和写作。学生通过对教读课文的学习所得到的知识自己发现问题,借助工具书和自己已有的知识、能力解决问题。长此以往,学生就会读有所感,读有所思,读有所悟,逐步掌握阅读方法和阅读技巧,从而提高阅读分析、理解的能力。但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运用自己的教育机智,发挥“导”的作用,在学生的讨论中穿针引线,抓住重难点,予以点拨,不断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把讨论逐步引向深入,还要做好归纳总结。既强化记忆又使知识结构化、系统化。我已做了很多次实验,效果很好。现以《罗布泊,消逝的仙湖》为例,我的操作流程如下:主题:通过课内自读课文提高学生的阅读分析、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

第四篇:《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教学案例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教学案例

一、教材的内容

本文的作者根据历史资料,调查研究和实地考察,怀着极为痛惜的心情向世人报告罗布泊的今昔,写出罗布泊这一曾为我国第二大内陆湖,因地处塔里木盆地东部的古丝绸之路之要冲而闻名于世的仙湖,由昔日的牛马成群、绿树环绕、河流清澈的生命绿洲变成今天一望无际的茫茫戈壁的悲剧的原因,告诉人们罗布泊的消失是近30年来人为造成的悲剧,从而呼吁人们树立环保意识,搞好生态保护,否则,这样的悲剧将继续上演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报告文学的特征;了解罗布泊消失的原因,理解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

2、能力目标:引导学生运用设问,概括提要的方式,理清行文思路,整体把握文的内容,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运用文的理念,联系现实,思考关注环境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德育目标:培养学生的生态意识、环保意识、可持续发展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引导学生关注生态问题。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罗布泊的过去和现在,并归纳变化的原因,理解造成罗布泊消逝的深层原因,明确我们在西部开发中该吸取那些教训。

2、难点:探究造成罗布泊消逝的深层原因,总结教训。品味文,揣摩语言,体味其真实性、形象性、抒情性。

四、教学时:

一时

五、教学方法:、文献法:前收集并整理有关罗布泊、青海湖、月牙泉的资料,相互交流,增强对文的感性认识。

2、合作探究法:引导学生参与教学各个环节,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体验法:要求学生展示想象,畅想表达。

4、对比法:通过对比得出结论。

六、教学设计:

教学要点:想象美丽荒漠之景;整体感知文,理清文思路;探究原因,吸取教训;主题思想,品味文;总结全文;布置作业。

教具准备:

多媒体

教学步骤:、导语设计:同学们,现在的罗布泊是一望无际的茫茫戈壁滩,而以前的罗布泊是绿树环绕、牛马成群、鸟雀翻飞。为什么发生如此大的变故?让我们带着问题走进文。

2、整体感知文:

提问:文题目《罗布泊,消逝的仙湖》给我们提供了哪些必要的信息呢?针对题目,你想提出哪些问题?

3、合作探究:

通过多媒体对比罗布泊、青海湖、月牙泉今昔的变化,让学生思考以下问题:昔日的罗布泊、青海湖、月牙泉是一个什么样的景象,近日的罗布泊、青海湖、月牙泉是一个什么样的景象。让学生探讨罗布泊消逝及青海湖、月牙泉环境恶化的原因是什么?应吸取怎样的教训?对西部大开发应提出哪些忠告?

4、主题思想:

本文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作者写作本文的目的是什么?、品读文:

本文是一篇报告文学,要求学生找出体现报告文学真实性和文学性的句子。

6、总结文并板书:

总结:地球是我们人类共有的家园,我们应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地球,我们应遵循自然规律,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保持生态平衡,保护环境就是保护人类自己。

板书: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

人的介入

仙湖

罗布泊

荒漠

真实性

青海湖

报告文学

月牙泉

文学性

痛惜

环境意识

生态保护

7、布置作业:

堂作业:复印试题。〔有关环保方面的内容〕

外作业:拟一则保护环境的广告语。

七、教学后记:

通过前认真的预习,堂师生共同探讨,后习题的巩固,达到了教学相长的效果,学生思维活跃积极发表言论,明白了当今的环保问题是一个令人忧患的问题,应树立环保意识,制止生态恶化,努力建设绿色家园。

第五篇:《罗布泊,消逝的仙湖》

12、《罗布泊,消逝的仙湖》学案

远大一中八年语文设计者:杜玉田春华

学习目标:

1、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清文章思路,培养概括能力。

2、掌握罗布泊消逝的原因,感悟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

重难点:

重点:了解罗布泊的过去和现在,并归纳变化的原因。

难点:了解环境遭受破坏的深层原因,明确我们在以后的开发中应吸取哪些教训。自主学习

一、课前预习

1、注音并解释:

(1)萧瑟():(2)和煦():..

(3)干涸():(4)吞噬():..

(5)裸露():(6)沧海桑田:.

2、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提示:

按照以下思路:(罗布泊曾是一个怎样的仙湖?什么时候消逝的?现在的罗布泊又是什么样子?罗布泊为什么会消逝?它的消逝带来了怎样的恶果?同样的悲剧还有哪些?)

3、开始写的是()的罗布泊,接着过渡到写()的罗布泊,接着就写()。最后又举出两个例子-----()和(),作为进一步的证据。

二、课上学习

(一)精读课文,自主探究,合作释疑

1、说说罗布泊变化的过程。

罗布泊过去怎样?现在又变成了什么样子?请用“罗布泊过去„„现在„„”的句式进行概括表述。

2、探探变化的原因。

① 绿洲是在什么时候变成荒漠的?仙湖是在什么时候消逝的?

②“被斯文•赫定赞誉过的这片水域于20世纪70年代完全消逝。”绿洲与沙漠,天堂与地狱,沧海与桑田般的变化,没有千年的洗礼,仅是几十年的瞬息。天壤之别,原因何在?(是什么原因让罗布泊消逝的?)

3、思思变化的教训。

由于人们的贪婪与盲目,仙湖般的罗布泊消逝了。罗布泊上生长着一种号称千年不死,死后千年不倒,倒后千年不朽的树,那就是生命力极强的胡杨树,请看他的勃勃生机。可就是这样的树,面对人们无知和无尽的对水的掠夺,今天他成了什么样儿了?罗布泊的消逝带来了怎样的恶果?今天,我们喝的是自然甘露;明天,我们喝的将是人类的最后一滴眼泪!请以罗布泊的消逝为例,分组讨论人类应从中吸取什么教训。

(四)课堂小结

(五)达标测试

1.根据汉字写拼音。

萧瑟()和煦()干涸()吞噬()裸露()..... 戈壁()栖息()无垠()罗布泊()....

2.指出下列各句所用的表达方式。

(1)在遥远的过去,那里却是牛马成群,绿树环绕,河流清澈的生命绿洲。()

(2)到了20世纪还有1000多平方公里水域。()

(3)号称千年不死的胡杨林啊,在忍受了20余年的干渴后终于变成了干枯的“木乃伊”。()

(4)此时此刻,我们停止了说笑。()

(5)这出悲剧的制造者又是人。()

3、阅读下列文段,回答文后问题。

①罗布泊的消亡与塔里木河有着直接关系。

②塔里木河全长1321公里,是中国第一、世界第二大内陆河。据《西域水道记》记载,20世纪20年代前,塔里木河下游河水丰盈,碧波荡漾,岸边胡杨丛生,林木茁壮。1925年至1927年,国民党政府一声令下,塔里木河改道向北流入孔雀河汇入罗布泊,导致塔里木河下游干旱

缺水,3个村庄的310户村民逃离家园,耕地废弃,沙化扩展。解放后的1952年,塔里木河中游因修筑轮台大坝,又将塔里木河河道改了过来。塔里木河下游生态环境得以好转,胡杨枝重吐绿叶,原来废弃的耕地长出了青草,这里变成了牧场。

③问题出在近30多年。塔里木河两岸人口激增,水的需求也跟着增加。扩大后的耕地要用水,开采矿藏需要水,水从哪里来?人们拼命向塔里木河要水。几十年间塔里木河流域修筑水库130多座,任意掘堤修引水口138处,建抽水泵站400多处,有的泵站一天就要抽水1万多立方米。④盲目增加耕地用水、盲目修建水库截水、盲目掘堤引水、盲目建泵站抽水,“四盲”像个巨大的吸水鬼,终于将塔里木河抽干了,使塔里木河的长度由60年代的1321公里急剧萎缩到现在的不足1000公里,320公里的河道干涸,以致沿岸5万多亩耕地受到威胁。断了水的罗布泊成了一个死湖、干湖。罗布泊干涸后,周边生态环境马上发生变化,草本植物全部枯死,防沙卫士胡杨林成片死亡,沙漠以每年3米至5米的速度向湖中推进。罗布泊很快与广阔无垠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浑然一体。

⑤罗布泊消失了。

(1).罗布泊消亡的原因是什么?

(2).第三段中的画线句子多次引用数据,起到什么作用?

(3).第四段中的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好处?

(4).第四段中加点的“盲目”能否去掉?为什么?

(5).从罗布泊消失的原因中,我们应该吸取哪些教训?

(六)布置作业

写一篇150字的小文章,描写我们生存的环境

下载《罗布泊,消逝的仙湖》研究性学习案例word格式文档
下载《罗布泊,消逝的仙湖》研究性学习案例.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读后感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读后感赵雅君罗布泊,是一个消逝的曾经美丽无比的仙湖。“曾经”这个词眼让无数人突起疑惑。 读了课文后我才了解,它以前是多么地热闹繁华!让我气愤又让我流泪......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说课稿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说课稿 一 说教材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自读课文,全文的思路大体上是这样的,开头是今日罗布泊的荒漠景象,接着上溯......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教案(精选合集)

    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报告文学的特点,掌握文中的生字词,明白罗布泊消逝的原因。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在文中寻找关键语句、概括要点的能力和在网络中查找、分析、归纳信......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说课稿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说课稿《罗布泊,消逝的仙湖》说课稿1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罗布泊,消逝的仙湖》,选自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第三单元的一篇自读课文。......

    罗布泊_消逝的仙湖说课稿(合集)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说课稿一、教材分析: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是八年级第二学期的一篇自读课文,是报告文学家吴刚的佳作,被评为2001年度中国最佳报告文学。作者以饱含忧思的笔调,......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教案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 贵教者:黄 一:激趣导入 释题题目《罗布泊,消逝的仙湖》告诉了我们什么信息? 1、泊者水也,罗布泊与水有关。 2、仙湖,宛如仙境,极其美丽的湖。 3、消逝,消失,逝含惋......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读后感范文合集

    随记绿洲,仙湖,这就组成了过去的罗布泊;沙漠,神秘,这乃现在的罗布泊。罗布泊,由美丽的仙湖变成恐怖的险湖,这又是谁造成的呢?是人类啊!如果你是罗布泊的一员,你会怎样?假如我是罗布泊最......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修》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导学案班级:初二( )班科目:语文课型:新授执笔人: 使用时间:审核:一、学习目标 1、整体把握课文内容,能正确筛选信息,概括要点; 2、了解报告文学的文体特征,学习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