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飞跃老人院观后感
<<飞跃老人院>>观后感
在第15周的时候老师给我们观看了一部影片名叫《飞跃老人院》,通过片名我们就能知道这是一部非常感人的电影。在中国老龄化越来越严重的今天,这部影片更是具有现实的意义。影片讲述了一所民营的老人院里,一群平均年龄达到八十岁以上高龄的老人们,为了实践人生的理想,登上梦想的舞台,他们联合起来,再次点燃激情,施计驾车飞越老人院,在追寻梦想的途中所发生的一系列感人肺腑的故事!
影片开头就上演了一位名叫老葛(许还山饰演)的老人因儿女需要房子被迫离家的情景,紧紧吸引了观众的目光,当他去了一所老人院时,老人院的围墙上刷着一行大字:“有一天我们都会老”更是让观看的人置身其中,是的,我们都会老,我们会长满皱纹,牙齿稀落,丧失记忆,步履蹒跚,疾病缠身,无法自理。老人院中的情景也许有天就会在我们身上上演。每个住进老人院的老人都有不同的故事与悲哀,有的是因为无儿无女,有的是因为子女远离,有的是因为家庭矛盾,有的是因为子女不孝。当一群七八十岁的老人垂着头坐在老人院院子里晒着太阳的时候,他们该有多么孤独。影片中更是将这样的无奈的体现的淋漓尽致。一群老人围坐在一起相互说着自己的儿女,说是相互劝慰,到不如说这是一种无可奈何和深深的痛心。但片中也不乏温情的部分,老人们之间的互帮互助,老葛和孙子最后的谈心和孙子的理解都为这部影片增加的亮点。但这些都不是影片的重点,影片的主线是一群老人为追求心中的梦想而努力的过程。
其实每个老年人的心里都藏着一个未尽的梦,影片中吴天明饰演的身患膀胱癌晚期的老周,他隐瞒病情带领老人院的老人们,排练节目,苦中求乐,他们排练的“打麻将”的节目让人看了忍俊不禁,使一群长满皱纹的老人也是如此的可爱。他们梦想能去参加比赛,但是受到多方阻止,老人院和家庭的反对并没有阻止这群热血沸腾人们,他们冲破家庭和老人院的反对,巧妙地躲过大众的视线,开着一辆破旧的大巴车穿越草原、沙漠前往北京参加文艺节目比赛。最后他们的行动感动了,寻衅打架的年轻人、百般阻止他们行动的院长和家属。
梦想显得豪华奢侈;而对于老年人而言,更显得弥足珍贵。他们怀着一颗热血沸腾的心,前进在追求梦想的道路上。他们向往青春年华,他们永不服老。他们可爱他们感人,他们更让我们敬佩。
影片最后的情景是海边的日出,金色的阳光洒过海面,洒过孤帆,洒过老周安静闭上的双眼,洒过那一群含泪微笑着的老人,使这部颇有喜剧元素的电影在暖暖的阳光下结束。
看完整部影片感动很多,但最强烈的想法就是我一定不会让我的父母老无所养住进养老院。也许这是个人对养老院的偏见。这里也呼吁大家多关心下老年人的感想。不要等到子欲养而亲不在的时候,才去后悔,才去羡慕,才去遗憾。
第二篇:飞跃老人院观后感
飞越老人院观后感]飞越老人院观后感
飞越老人院电影开始后,温馨的画面和老戏骨们自然的表演让我知道名字只是一个噱头,飞越老人院观后感。一群年岁已高的老人们因为各种原因被家人们送到了老人院,身体的每况愈下和精神上的孤独让他们十分憧憬老人院外面的生活,可是迫于家人的担心和院长的管束他们不得已一次又一次地放弃自由生活的权利。直到老金的一次提议,他在老人院里召集身体健康的老人跟他一起去参加超级变变变的节目,当他们设计的节目博得了大家的笑声,他们更加坚定了要到节目现场去参加表演的信心。商量过后,他们的想法虽然遭到了家属和院长的反对,老金和其余老人们仍旧决定这一次一定要出去看一看走一走,不想再只活在老人院里。于是大家齐心协力买了一辆大巴,逃脱了老人院保安的管辖,偷偷溜出了老人院,一路歌唱欢呼,活出了他们想要的激情,脱缰的野马自由地奔跑在大草原上让我想到了这群老人们真可谓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并不是只有年轻人可以活出自我,老人们也应该比年轻时更热爱生活,这部电影里的老人们是一个大家眼中的弱势群体,可是他们虽然在生理上不如从前,心理上却都是一个个独立的个体,他们热爱自由和生活,他们有自己的烦恼,虽然被忙碌的孩子们冷落在老人院里,可他们心系子女渴望温馨的家庭生活,渴望化解跟子女们的矛盾。
电影里很多细节的刻画都让我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常常想起自己的父母来。让我们这些在喧嚣之间忽略家人的孩子们重新审视自己,主动去呵护和父母之间无比珍贵的感情。我记得最清楚的一个情节是老葛跟自己的孙子说的那个麻雀的故事,我流了眼泪。老金在参加超级变变变的舞台上被采访的时候说之所以参加节目是为了在日本的女儿能在电视上看到自己,我听到影院里有此起彼伏的抽泣声。没能在海边看到日出的老金终于在老人院里看到了大家特意为他准备的节目,坚强有爱的他们用自己的身体为老金表演了最美的一次海边日出,谱写了不老的生命乐章。
其实老人们想要的很简单,有时候只要我们一句温暖的话,尊重他们的眼神,不嫌弃他们的态度。只要我们换位思考,只要我们静下心来细细体味,这一切都是来得及的,不要等到父母头发斑白或远离人世才后悔莫及。让这部电影给我们一个反思的空间,也给我们敲响警钟,重视跟父母在一起的每一分每一秒。
老周在影片中的搭档朱太太丧失了记忆,把老周当成自己的老伴,然而到了后来,两人似乎有假戏真做的意思在里面。在老人院里面的同伴们谈论时,有一位老人赞叹道:“朱太太是人生的最高境界,把不该记得的都忘记了,把不该忘记的全记在心里”,这句话或许是老人们晚年生活的最高境界,因为如果老太太不失忆的话,或许她还沉浸在晚年丧偶的痛楚里,而无法跟老周享受晚年的快乐。影片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老人们逃出老人院,行走在去天津的路上时,路边出现的大片向日葵、奔腾的骏马和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景象,在这样一部严肃题材的电影里,出现这样的场景,既是对老人们“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赞誉,也是张杨导演一直以来的浪漫主义情怀的最好表现。老人院里的老人们只能以去天津参加比赛的形式来证明自己的生命价值。而老人们一心追逐自由,追求梦想的愿望却受到老人院院长和儿女们的阻挠,所以,老人们只有背着院长在老人院里偷偷摸摸的排练节目。在一定程度上,封闭的老人院犹如一个巨大的牢笼压制了老人们的自由与愿望。而在影片的后半段,影片的叙事由老人院的封闭环境转入到了外界辽阔的空间环境,呈现出一种开放式叙事。后半段的影片犹如一部公路片,一望无际的草原,成群结队的牛羊,清澈婉转的河流,令人心旷神怡。当一众老人开着一辆破旧的大巴车行驶在空旷的内蒙古大草原时,那奔驰的骏马就犹如老年人对于自由的向往与渴望,终于挣脱了束缚去实现自己的愿望。而老人们开着大巴车与廖凡饰演的年青人在公路上飙车的场景更是显示出老年人充满活力,不服输的生活态度。与之前在老人院封闭环境形成鲜明的对比,如此辽阔开放的空间为老人们的疯狂行为提供了足够的舞台。
这是一个沉重的题材。刚看到片名时,觉得影片名字略显刻意。似乎导演在有意向经典靠拢,想借经典之势将经典的余威一股脑儿的移花接木进来。这种心虚和没底气的借势稍微挫伤了我的观影热情。但张扬很聪明,人文关怀的底牌在任何时候都是动人的。国内的片子一直都缺乏力量,源于大多数导演习惯用套路去敷衍观众,懒于去做一些深刻的思考和富于张力的表达。从这个角度来说,飞越老人院的视角和表述方式都是有意义的。
老年人本身就是极富抒情力量的催泪弹,片子放映的过程中,不断有抽泣声弥漫,这都是意料之中。片子放映后,有人自发鼓掌,但终究没能形成共识,掌声稀稀拉拉后也就作罢。倒是隐隐表达了我对这部影片的看法,不够好,但是动人。
以下略谈谈在我眼中,这部片子的动人之处和过火之嫌。
老人院呢,我小时候学雷锋去过。即使没去过,听名字也是个伤心地儿无疑。老人们弱势的毫无逆袭翻盘的可能——年迈、多病、老无所依、行将就木、集体等死,这一切本身就充满了戏剧的哀伤感。老人们像濒临报废的破车,跌跌撞撞的一头栽进各自的终点,这哀伤浓的化不开,衰老的味道,漠然的味道,怎么样都挥之不去的遗憾和寂寞的味道,混合着失禁的屎尿味儿向观众兜头泼过来,想到这里,我就觉得自己有点儿扛不住,不知道导演要如何的诙谐风趣才能消解我的一片沉重。或者他正是要破罐破摔成心等着我们被催泪?正如前文所述,老年人本身已经是极富抒情力量的载体,在走进电影院的时候,我觉得我无论如何不想在给内心的沉重加码儿了。
为了冲淡表现对象本事的悲剧性,导演聪明的用了一连串跳跃而活泼的镜头去切入故事,各色老人依次登场,他们衰老的身体和略显童趣的神态形成了一种对比,这很电影艺术化,某种意义上说,这甚至形成了一种喜感,让这组镜头颇具表现力和节奏感。
老周的出场亮了,这个人物本身十分有张力,他的出场强调了喜感的部分。在老人院的灰色底板上,这种亮色让人惊喜,美中不足的是有些套路化——似乎每个救赎灵魂的片儿都需要一个强有力的leader级的人物出场,振臂一呼,创造奇迹的同时舍生取义,以达到感人肺腑、撼动观众泪腺之功效。对老周的这个人物的设置也是如此,癌症晚期,心愿未了,这是他做这一切可爱的事儿的源头。个人觉得戏剧的夸张无可厚非,无冲突不戏剧,但是最后的煽情部分有点过,老周怎么就那么对不起远在日本的女儿了呢?那一段演的我有些难受,不是说导演不能煽情,其实从老周第一次犯病,我就知道结尾肯定要猛煽情,但是这种煽情手法让我觉得难受。不明不白,莫名其妙的。感觉是编剧到这儿有点儿编不下去了。就好像你攒足了精神等着他甩一大包袱给你,结果他轻飘飘放了一个闷屁,一股语焉不详的郁闷。其实,老周的坚持是一种执念,这种执念从他的身上发散开来,影响了老人院里的每一个人,正是因为这一点,才有了以后的飞越,才有了老人们集体焕发的第二春。所以老周的人物性格里,必须有那么一点西方化的、个人的、飞扬的东西在,这样才能撑得起故事,导演的本意可能是,老周救赎了大家,也通过这件事完成了对自己的救赎。对于这个我深刻的懂,存疑的是对于这样一个讨喜的人物,是否非得给一个看似合情合理但实则经不起推敲的结局?飞越疯人院里的主人公最后惨了,天性的跳脱和制度的僵化两者对比烘托出巨大的悲剧感,但飞越老人院其实本不必随着这个路子去升华的。或者说,这种路子升华不了人物,反而造人诟病。
一直与老周齐头并进心意相通的是老葛。与一出场就在老人院里玩出位的老周不同,老葛的身世来路都算清楚,他的悲哀他的无奈都清清楚楚的为我们所知。老葛的身上反应出三代人认知的巨大隔阂,也折射了一些社会矛盾。在老葛身上,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平庸的悲剧——不是老葛一个人的,而是整个社会的。似乎每个人身边,直接或者间接的,都有类似于老葛的情况出现过。这是导演的聪明之处。选择老葛,将质疑和思考引向了一个普遍的社会问题——这个社会问题太普遍,甚至因为太习以为常,反而让人觉得有
些无所谓。有些残酷,就是这么的循序渐进却坚定不移,它在岁月的磨折中显得温和,淡然,却在你最不设防的时候,让你剧痛无比。导演想提示给我们的很多,骨肉至亲之间的相处有时候就是如此的微妙,因为血浓于水,所以理所当然,因为至亲至爱,所以苛求更多。在老葛这个人物的塑造中,导演其实是很犀利的,甚至不惜动用了很有杀伤性的计算法则,以达到数字特有的触目惊心的震撼力。当我们尽享了父母给予我们的爱后,当如何在这巨大的爱下自处、回馈?父母与子女之间究竟当以怎样的方式相处?当我们为自己的人生、子女的未来疲于奔命的同时,是否忽略了时日无多的父母?社会福利应该承担什么样的社会角色?这一切,都引发我们的思考。
除了老周与老葛,里面对于老人们的角色设置都可圈可点:因为经历过,所以更精彩,老人们的表演紧凑生动,不时让人忍俊。导演采用了一种西式的叙述方式,尽量淡化这个老人院的凄楚,将我们的注意力保持在一个轻松的格调上,让这部片子有了一种黑色幽默的味道。公路部分的情节则更加重了片子的浪漫色彩和人性中的善意明快。一直把老周视为老头子的老太太在河边花丛里的笑容让我动容。也许遗忘是老年人的一种自我保护的方式,该记住的记着,该忘掉的忘掉,这才是最快乐的吧。
对于老人这样一个已经被预设了太多悲剧性的群体,少些凄凉的晚景,多些温暖的情怀也许是最稳妥厚道的处理方法。总体来说,我很喜欢张扬的这部片子。无论是取材、取景,都体现了导演力图平衡温情与犀利的苦心。虽然也有套路化的东西和过于煽情的毛病在,但我们在这部片子里所期许的,无非也就是一些温情与力量,缅怀与安慰而已。能够获得打动,就是一种成功。
第三篇:飞跃老人院
《飞越老人院》是一部很特别的电影,它的特别之处在于把焦点放在了影视作品中很少提及的、我们在生活中也不多关注的老年生活,并把环境设定在一家老人院。我们看着老人们经历各自的大半人生后因为不同的原因住进老人院,在这里度过日复一日的老年生活,不禁思考:当我们就这样不知不觉老去时,要以怎样的心态和面貌离去?
老周是电影里的核心人物,他组织老人们排练节目、参加比赛,并策划了一场飞越老人院的精彩戏码,为大家孤单平淡的生活增添色彩;也是老周,身患绝症,父女分离,硬撑地努力只是为了到日本与女儿见上上一面。而他的朋友们,每个人的故事都相似却有不同,因为钱被儿子视为仇人的老葛,因为财产分割而神志不清的老金,因为嗜酒儿子难以忍受的老林......老葛半夜在卫生间哭着说出的那一句:“我这一辈子怎么就混成了这个样子?!”让人几欲落下泪来。把老人们的故事铺陈来看,大部分的无奈都与子女有关,人这一生不过就追求个家庭美满生活幸福,却往往事与愿违,恍然间就走到了生命尽头,才发现自己竟然孑然一身一无所有。
电影的背景在一家老人院,造就了人物的典型性,虽说老人院禁锢了老人们,但作为一个机构,院方有很多因素需要考虑,所以我仅将重点放在子女与父母之间上。电影中老葛和孙子说起的父亲与儿子的故事,我们很多人都听过,当一个老人娓娓道来地时候,才真正体会了其中的含义。父母之所以被我们称为父母,不仅是他们给了我们生命,还因为他们给了我们这个世界。从小到大父母给了我们很多成长中需要的东西,容忍着我们的脾气,但父母并不是工具,他们也有自己的需求和脾气,他们给予我们的并非是应该的,而是出于爱。所以,当我们长大以后,需要回报地,是尽量同等值的爱。是我们能给父母什么,而不是父母能给我们什么。(参见老葛与他的儿子)如果只是想要利益,这个世界有很多方法供我们去选择,为何只是把目光锁定在父母身上?是我们太贪婪还是父母太善良?(参见老金和他的子女)总说老小孩老小孩,老去的父母与儿时的我们一样,是很容易满足的,有食物、有一张床、有人一起玩、在遇到困难的时候有人帮忙,这就够了,如果你觉得他们太过麻烦或者太过执拗,何不回头想想自己的小时候,是有多么麻烦,而且总是很有个性做一些不一样的事情来吸引别人的目光?(参见老林和他的儿子)说到底,只是“将心比心”四个字而已,可是太难了。
老人院的围墙上刻着一句话:有一天我们也会老的。是啊,那我们所期待的老年的生活是什么样的呢?如果已经想过,不妨先让我们老去的父母过上这样的生活。
第四篇:飞跃老人院
评析《飞跃老人院》之人物形象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句被古人作为条列约束自己以及子女的儒家经典,在现在已经是不可实现的妄言了。随着中国老龄化得不断发展,劳动力日渐减少,年轻人的压力逐渐增加,作为第一代或第二代独生子女,上有老下有小的生活状况使得很多人在生活的压力面前“忠义难两全”老人院无疑是最好的选择,既不用花费太多的精力去照顾长辈,也不至于担心老人的生活。
然而,对于拥有落叶归根的老思想的传统中国人来说,奔波忙碌一辈子,最后被儿女赶出家门,在社会慈善制度下建立起的老人院坐吃等死,心中是何等悲凉。
为了冲淡表现对象本事的悲剧性,导演聪明的用了一连串跳跃而活泼的镜头去切入故事,各色老人依次登场,他们衰老的身体和略显童趣的神态形成了一种对比,这很电影艺术化,某种意义上说,这甚至形成了一种喜感,让这组镜头颇具表现力和节奏感。
老周的出场本身十分具有张力,在老人院的舞台上,以众多老人为衬托,突出了他魅力四射的一面。老周这个人物有点像好莱坞式英雄,在所有老人都混吃等死的时候出来,振臂一呼,打破这种局面。他本身的遭遇也非常符合这种特点,癌症晚期,心愿未了,老无所依。其实,老周的坚持是一种执念,这种执念从他的身上发散开来,影响了老人院里的每一个人,正是因为这一点,才有了以后的飞越,才有了老人们集体焕发的第二春。所以老周的人物性格里,必须有那么一点西方化的、个人的、新潮的,这样才能配合剧情。导演的本意可能是,老周救赎了大家,也通过这件事完成了对自己的救赎。这样的结局的确很有分量,有心想事成的感觉又不是那么的美满。
一直与老周心意相通的老葛也是本片的另一条主线,而他的背景在开头就交代的很清楚,早年丧偶,与儿子因钱财结怨,后续的老伴又走了之后无奈搬到养老院安身。在进养老院的最后参加了孙子的婚礼留下自己全部的积蓄
当老葛儿子来给老葛退回20万块钱时,说了一句“这20多年你欠我们多少债”。此时,精神不太正常的老金立刻爆发,朝老葛儿子扔去瓶子,并大声喊道:“只有你们欠我的债,哪有我们欠你的债”。这句台词无非是表明,中国父母,至少老金这一代人,养儿育女的目的之一仍然是传统的“养儿防老”,因此父子之间并不简单是一种生命的延续关系,而是父辈对子辈有着养育之恩,这种恩情债要靠子女对年老的父亲赡养来还清。短短一句话,中国传统宗法制的伦理思想尽显。在老人们开始表演节目时,响起的音乐是动画片《西游记》里的插曲。用这样的音乐作为背景伴奏,一来可能是暗示老人们生命快要走到尽头,即将有可能驾鹤西游;另一方面,西游记里的西方是天堂,是极乐世界,这也代表了导演对这些可爱的老人们的良好祝愿。“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第五篇:观《飞跃老人院》有感
观《飞越老人院》有感
其实,在综合素质课前,我已经到电影院看过一次这部影片了,说真的,无论是第一次在电影院还是这次在教室里,我的泪点还真的是不高,容易被影片感动,虽然泪水没有滴落,但一直在眼眶里转。这部电影真的发人深省,或许,我们该想想,自己的父母还有什么未实现的梦想呢?自己能不能去帮助父母完成他们的梦想呢?影片中,对于与父母在一起的日子还有多少的计算,让我的内心也产生了愧疚感,更有紧迫感。
看完电影,我也思考起这样一个问题:自己真的了解父母吗?他们还有什么需求是我没有关注到的呢?我们真的不是给父母一些钱就可以的。虽然我能够做到基本上是每天往家里打一个电话,跟我父母说上几句话,但毕竟,我长年不在父母身边照顾着他们,想尽到自己的孝心,还是远远不够的。影片中关于“麻雀”的故事,说得让人很是无语,感慨。有几个人能够真正做到,对于父母的问题,向你连问几遍时,你还能保持好足够的耐心呢?但你是否还能记得,自己的小时候,你那好奇的小脑袋,同样的问题纠缠过你的父母有多少回?他们对你有过没有耐心的时候吗?
电影中,有个老人,在辞世前的愿望是要去看一次大海,因为他从未见过大海。最终还是那些同样在老人院的老人们,帮助他完成了他的那个心愿。当几位老人带着他来到海边,他躺在那位老奶奶的怀里,望着大海,安详地走了,但终究是没有在海边看到日出,他最终没能等到那一刻。他曾说过想在海边看日出的。影片中,老人们坐在海边,陪着那位已经辞世的老人,默默地等到了天空逐渐发白,看到了冉冉升起的太阳。看着他们那苍老的背影,我的眼泪流了出来。那一刻,我在心里想,一定要带着父母去旅游,趁父母还走得动的时候。真的是要能做到——爱父母,要趁早。希望天下所有的儿女们,在看完感触过之后,不要一时的伤感一时的后悔一时的激动一时的反思结束,就忘了这部电影。不是为了记住这个片子,是为了记住你自己。感人!小时候问父母树上的是什么?父母不厌其烦的说:那是麻雀。等他们老了,他们问我们:树上的是什么?我们也会像他们年轻的时候那样回答吗?这一段哭得不知所措。老人院门前写着:我们也有老的时候。电影观后感即使不在父母身边,也为父母祈祷:祝他们身体健康,幸福快乐!我要检讨了:常回家看看!
实在是经典!笑中有泪、泪中带笑!这是每一个老人的心愿!一生都为了孩子、老了一样是为了孩子、当真正为自己着想的时候、发现是真的老了!在孝敬父母的同时、也多关心关心身边的老人吧!不是这个世界改变了人类、而是人类冷落了这个世界!
“您算没算过这么一笔账,我们的父母现在都七十岁左右了吧,假设他们还能活二十年,以我来说,我每年只有春节那几天能回家,其实也就五、六天,但是每天真正跟父母在一起的时间,也就两、三个小时,五、六天是十几个小时,二十年是两百多个小时,想想就觉得可怕,总觉得二十年还很长,可这么算下来,我们跟父母在一起的时间,就只剩下十几天了。”
每每想到这一笔“账”都让我心疼不已,其实老人们想要的很简单,有时候只要我们一句温暖的话,尊重他们的眼神,不嫌弃他们的态度。只要我们换位思考,只要我们静下心来细细体味,这一切都是来得及的,不要等到父母头发斑白或远离人世才后悔莫及。让这部电影给我们一个反思的空间,也给我们敲响警钟,重视跟父母在一起的每一分每一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