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飞跃疯人院观后感
《飞跃疯人院》观后感
昨日观看了《飞跃疯人院》,心生些许感慨,遂写此文。这部电影改编自同名小说《飞跃疯人院》,小说用疯人院隐喻美国的社会形态,反体制化意味浓烈。在电影的气氛上整体比较欢快,特别是主角麦克墨菲带着疯子们出去开船钓鱼,和影片后部分的疯子们狂欢这两个桥段中,充满了欢悦气氛和黑色幽默。
影片的内容不想多做累述,只想和大家浅略分析下影片的隐喻和象征意义。首先,就背景的象征而言,故事发生在疯人院中,小说和影片对疯人院的刻画真实地反映了五六十年代美国精神病院的真实情景,在那个时期,病人们没有人权,饱受虐待,针对精神病人的治疗手段非常的“简单粗暴”,正如影片中病人们都害怕的电击治疗,而终极治愈方法更是“不讲道理的”,直接把额叶切掉让你失去部分脑功能显得“听话”如同治好了一般。这个故事正是在这样一个压抑、不讲人权的背景下发生的,疯人院象征着固化,专横,腐朽了的体制形态,在这样的体制形态中,有这样一批卫道者,他们是制度权威的象征和捍卫者,如同影片中疯人院里的护士长及守卫,他们的任务是建立制度,安排他人,维护制度以及打压敢于站出来挑衅权威的人,正如护士长他们给“病人”安排固定的时间吃药,固定时间作息,甚至安排一些病人固定时间出游,惩罚捣乱的麦克墨菲一样。这咋眼一看觉得是没什么问题,医护人员的安排都只是在维护医院的正常运营而已,但是最最最关键、也是问题所在的是他们——卫道者们重未考虑过人的心里诉求,如同影片里护士长不同意麦克墨菲他们看球赛的诉求,哪怕他们最终获得了多数的投票,在这样专制的背景中民主是不存在的,所谓的福利(出游)也只是给那些顺从的病人的。卫道者们只是在凭借着自己的所谓的理性安排着一个个活生活的人一切,也许他们觉得非理性的“病人”就应当被自己理性安排吧。
其次,疯人院中的人按象征意义大概分为三类,一类是卫道者,如同护士长,他们是专横权威的代表;一类是麦克墨菲这样的抗争者,为自由而战,为人之诉求发声,充分体现了“不自由,毋宁死”的大无畏精神;还有一类是在专横的体制下生活久了,心理萎缩,不再健全的“病人”,他们也许内心渴望自由,但出于体制的压迫,他们不敢甚至已经忘记了真正的自己的心理诉求,成为疯人院里所谓的“病人”。卫道者和抗争者这两极的冲突是不可避免的,一方是正统的、想要捍卫自己的权威的,一方是追求自由、反对(挑衅)专制的,一方制定规则,按自己意愿安排“病人”,一方蔑视不合理的规则,期望以自己的力量去鼓励唤醒那些被压迫者,两者的矛盾注定要掀起血雨腥风,正如麦克墨菲带着疯人们出去感受阳光海水后,被电击治疗一样。影片中情节多有表现,在此不多加累述。
最后,影片后部分的象征。狂欢夜中,众人饮酒做欢,象征着反抗者及被压迫一方的短暂胜利,也与后面比利死亡,麦克墨菲被强行手术形成了鲜明的艺术对比。据大佬所言,狂欢夜中,比利与女子发生性关系,意味着那个弱小、口吃、自卑的比利的成长,这点我觉得很有道理,随后比利的自杀,即是在卫道者的压迫下,比利扼杀了正在成长的自己。麦克墨菲被切除额叶则是意味着抗争者的失败,而影片最后,酋长在不忍中杀死实际已经相当于的被扼杀灵魂的麦克墨菲后“越狱”,在故事上实现了麦克墨菲说的“我们要一起走”,也象征着酋长这类被压迫者的觉醒——继承抗争者的意志,寻求自由,作为真实的自己活下去
最最后,这部电影给我带来的启示就是,我们需要去反思自己是否成了一个卫道者,仅仅凭借自己的理性,就去支配、安排他人,不加思考他人的心理;又或者我们是否已经活成了一个被安排(被外界或被自己)的行尸走肉,我们还能独立思考,寻求真正的内心需求么?不管如何,我希望我们都应该有颗抗争者的心,可以看透这个这个世界上的一些虚无和假象,找到真正的自己,努力自由的活下去。
——张廉义 2018年5月12日
第二篇:观看《飞跃疯人院》有感
观《飞越疯人院》有感
看完这部电影,感情挺复杂的。同样的蓝天阳光下,有这么个机构里面氛围抑郁,阴暗。有这么一个群体,他们或是因精神病而被送进来的患者,有的或是缺因生活的失意与挫折,选择自愿进来,想寻求医生和护士帮助的。然而,在这样一个环境里,医生护士和他们仅有执行制度者和被执行者,他们痛苦,少言,没有笑容,医生护士给的治疗看似按正规的流程进行,可病人的表情里却流露出惊恐、迷茫与绝望,电影里病人被两个医护人员拖进房间,接受电击镇静,看着病人挣扎的颤抖,听着他们的祈求“我不要进去我没病”,内心也会为之一震,而进去接受电击镇静的原因,仅仅是因为他想向护士所要一包香烟。他们看似被医治的很好,平静听话,可他们中究竟有多少人是被医好的呢?
医生护士与他们之间缺少来自内心之间的真正关爱。对患者提出来的兴趣想法进行压制,对自己做出的治疗则摆出权威。所以,在护士和他们之间都没有见过发自内心的笑容。当墨菲的到来,他知道需要接近患者沟通,他希望带他们出去看看这可爱的世界,当他们坐在车上,一个个对外面的世界,流露出欣喜与企盼的眼神,我被触动到了,他们是有多久没接触社会了,压抑太久,才会对这本来属于他们的社会显现出那么的渴求。墨菲带着他们坐船出海钓鱼,带着他们打篮球赛,我真实而清晰的看到了他们的笑容。那一刻,我笑了。不知道,他们的笑容,有没有感动到他们自己,却感动到了我。想起前段时间在医院见习,一名患者由刚开始不配合治疗,不理解康复,到后
面经过我们老师的积极沟通,了解患者的心声,患者积极配合治疗,疗程结束后,患者一直笑着对我和老师说:谢谢,谢谢你们的帮助。患者脸上出现的笑容,便是我最大的收获。
再回到电影中,为什么医生护士的治疗却没让他们笑过,而麦克默菲带他们出去游玩,打篮球,就能让他们笑呢?
因为默菲从内心去接触他们,把他们当伙伴看。他想要告诉他们这世界是美好的,每个人都可从生活中通过和他人交流,而获得快乐。钓鱼出海,让病人掌舵,做了他从没做过和不敢做的事,大家一起钓鱼,一起交流,很好的配合去完成钓鱼这项活动。打篮球,让病人知道了自己也能参与到其中,同队友一起比赛,感受自己的存在感,体现自己的能力和价值。就不同类型的病人,要给予不同的治疗,治疗本身不只是考虑疾病的恢复,也要考虑患者的兴趣,心理、需求等情况。而在这部电影中,真正让病人获得心灵的释放和快乐,才是这群病人所需要的。
我们做为医学生,要认清自己的角色扮演,我们应该扮演好的是帮助者、参与者、合作者的角色,而不该是电影里权威决定者的角色。在给病人做治疗时,应以病人为中心,倾听他的心声,结合多方面情况,再定治疗方案,这样才能更好的服务患者,服务社会。
第三篇:《飞越疯人院》观后感(范文)
《飞越疯人院》观后感
第一节的心理电影鉴赏课我们看的是《飞越疯人院》,开始看到这个题目的时候,我还以为电影的主要内容是讲一些人从疯人院逃走了而已,但是当看完之后,我发现我错了。电影的主人公麦克默菲是笑着走进了疯人院,但是最后的离开却是死着离开的。
其实很打的程度上来说医院里住着没几个是疯子。而是住着一些为爱所伤、为情所困、暂时失去生活方向的人而已。他们是一群迫切希望得到救赎,想要回归正常人的弱势群体。而这个疯人院的大部分病人是自愿进来的。我想,也许他们来到这里很大程度上市想得到这里的医生和护士的保护,希望找回对生活的信心,但是他们错了。他们走进了一个无视人道,压抑人性的医院,无论是号称最优秀的护士还是看护都是冰冷的嘴脸,冷酷的行为举止简直是令人发指。他们通过一次次的挖开患者的伤口来“治疗”患者,根本就没有为患者考虑过。医院里,没有自由、没有人权,患者们象一群畜生一样活着。但是麦克墨菲的到来,给医院带来了新鲜的空气。患者们麻木的神经被激活了,久违的笑脸重新回到了脸上,生活又重新有了乐趣。他给医院的体制带来的冲击是不言而喻的。他通过挑战医院传统作息表、私自出海钓鱼。他所做的一切似乎干扰了医院的日常管理,但却是对医院缺乏人文化关怀的强烈抗议。但是他的行为惹怒了医院。在医生眼里,麦克默菲就是一个“疯子”,就是一个“异类”。他的思想、他的行为简直不可理喻。麦克默菲本来是有机会逃离医院的,但是为了同伴,他组织了一次集体舞会,最终错过了逃离的最佳时机。与自由失之交臂。影片最后一幕是大个子酋长望着奄奄一息的麦克默菲心酸不已,不想让失去自由的他痛苦地活在这个世界上,只好送他离开人世。
麦克默菲死了。但是他的死却是对当时社会的控诉,为什么一个好好的人会被怀疑成精神病人,为什么一个精神病人得不到其他人的尊重,麦克默菲向往自由,但是他的性格太张扬了。影片一开始就预视着他注定要失败了。
可能在电影中麦克默菲是有点痞子的形象,但是他却是这部电影中唯一一个懂得尊重别人的人,也是唯一一个对待精神病人用平等的态度去交流的人。而那些所谓的知识分子却总是用有色的眼睛去担待一些病人。
第四篇:《飞越疯人院》观后感
观电影《飞越疯人院》有感
有这么一个流行笑话里讲到:三个正常人被冤枉抓进疯人院。三人都想证明自己是个正常人,各个采取办法。甲说:医生,我是很博学的,不是疯子。然后甲天天卖弄自己的知识,拒绝治疗。乙说:医生,我是很聪明的,不是疯子。然后乙天天做很难的数学题,拒绝治疗。丙什么都不说,天天听医生的话,乖乖吃药,不说一句话。半年后,甲乙都在疯人院里发疯了,丙出来了,一点也没事情。
是什么改变了三人的命运?甲、乙、丙又何尝不是《飞越疯人院》里那些“疯子们”的影射!
那么,究竟是逃避还是接受?是融于环境还是反抗制度?想要极力证明自己不疯是这么的难,更何况在一个混乱、制度压抑的环境中表现自我,追求个性的奔放在这二者之间,印第安人酋长是明智的,他与麦克默菲的行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麦克默菲要求看棒球比赛的电视转播,挑战了医院的管理制度;麦克默菲带领病人出海捕鱼,振奋了他们的精神,却让院方头疼不已;在这一切发生的时候,高大的印第安人酋长有条不紊地开始了自己的计划:飞越疯人院。有时候,改变是无声的。环境犹如一名恶棍,不时地扰乱我们的生活,造成一系列的不顺心,改变抑或是接受。是的,寻求希望是一剂良药。但绝不是随性地、“有声”地追求自由就是可取的,配对好方法才是上上策。好比酋长种在心底里的希望,慢慢等待她的生长,径自去探索到一片阳光。
另外,在剧中,麦克默菲有个镜头描述到:他押了十美金,搓了搓手,使劲抱住那个水台子,没搬起来,再一次用力,还是搬不动。他只好退下。突然,他大声叫起来,说到:“去他妈的,我总算试过了,起码我试过了”。我们生活的环境何尝不是一座疯人院,被教条制度制约着手脚思想,面对想做的事情踌躇不前,羞于袒露真爱。慢慢的开始习惯、安定下来,觉得一切还过得去。偶尔遇到一个“麦克默菲”,甚至还嘲笑他的弱小,但至少他试过了,可我们呢?没准下一个麦克默菲就能砸破窗户奔向生活的远方呢!
自由,本意就是没有束缚。看到这部电影,不禁让人想起了《肖甚克的救赎》,想起老布从监狱释放获得自由后自杀的种种思考。老布追求自由,但他只流离于叶公好龙式的追求,同样地,麦克默菲的自由感染了起初选择逃避现实的酋长,在他挪动洗手台柱,逃出疯人院时,在麦克默菲的灵魂和酋长的肉体上更高层面的解放。
我们正是囚笼里的鸟,敢于突破囚笼的麦克默菲,以思想战胜逆境的酋长,才能飞向梦想的天空。
第五篇:飞越疯人院观后感
篇一:飞越疯人院观后感
一部有名的片子,据说击败“肖申克的救赎,获得奥斯卡奖。西早闻大名。
不是疯子的男主角,因为误会被抓进劳改农场,又因为不好管理被送到疯人院,请医生鉴定是否疯,是否是逃避劳动的借口。
于是,一个不疯的人进了疯人院。
他可真的有热情啊。他的洋溢着快乐生机的笑脸,给疯人院单调麻木的病人们带来了亮色。他教大家打篮球。耐心而执着。他要求开电视看橄榄球比赛,艰难的争取,没有效果,就对着空白的屏幕有声有色地讲解,吸引了一群麻木的疯子跟着他对着空屏幕激动的又喊又叫。他带着大家越狱,去游轮上海钓。他请女朋友带着酒来院里狂欢。即将逃离的时候,他怂恿女友,鼓励羞涩胆怯的男孩勇敢的表达爱,做自己想做的。因为帮助男孩找回勇气,他等啊等的睡着了,错失了夜里逃离的机会。护士回来了。他的机会没有了。
我问西,有何感想。西反问我。我一边思考,一边整理思绪:“我觉得这部片子有很深的象征意义。修道院和护士象征生活中的樊篱。守旧,压抑,枯燥,禁锢着我们的生机和活力。有时候,也像你周围弥漫的慵懒,得过且过,贪图享受等等习气,那样的习气已经让人习惯同化了,看不到它的危害。你看护士出场的便装就是那套黑色的压抑的衣裙,多么典型的形象。主人公就是我们内心的生机活力,我们要打破这个环境,做自己想做的,有梦想,并努力去实现。这部电影像一个寓言,说我们每人怎样追随我们的内心,坚持自己本源的生命的热情,怎样不被环境同化……”西点点头“你看书看得多就是不一样。我只看到了疯人院的表象。”
最后主人公被做了手术,变成个真正的疯子,呆傻的人。很暗淡的结局。可是,也有亮色——他激发了酋长的希望和生机,酋长终于摆脱了之前的犹豫害怕,勇敢的走出了疯人院,在晨光中大步迈向前方。
好的电影,总是会给人以希望和亮光的。就是这微弱的亮光和希望,激励着我们往前走。
篇二:飞越疯人院观后感
一部有名的片子,据说击败“肖申克的救赎,获得奥斯卡奖。西早闻大名。
不是疯子的男主角,因为误会被抓进劳改农场,又因为不好管理被送到疯人院,请医生鉴定是否疯,是否是逃避劳动的借口。
于是,一个不疯的人进了疯人院。
他可真的有热情啊。他的洋溢着快乐生机的笑脸,给疯人院单调麻木的病人们带来了亮色。他教大家打篮球。耐心而执着。他要求开电视看橄榄球比赛,艰难的争取,没有效果,就对着空白的屏幕有声有色地讲解,吸引了一群麻木的疯子跟着他对着空屏幕激动的又喊又叫。他带着大家越狱,去游轮上海钓。他请女朋友带着酒来院里狂欢。即将逃离的时候,他怂恿女友,鼓励 羞涩胆怯的男孩勇敢的表达爱,做自己想做的。因为帮助男孩找回勇气,他等啊等的睡着了,错失了夜里逃离的机会。护士回来了。他的机会没有了。
我问西,有何感想。西反问我。我一边思考,一边整理思绪:“我觉得这部片子有很深的象征意义。修道院和护士象征生活中的樊篱。守旧,压抑,枯燥,禁锢着我们的生机和活力。有时候,也像你周围弥漫的慵懒,得过且过,贪图享受等等习气,那样的习气已经让人习惯同化了,看不到它的危害。你看护士出场的便装就是那套黑色的压抑的衣裙,多么典型的形象。主人公就是我们内心的生机活力,我们要打破这个环境,做自己想做的,有梦想,并努力去实现。这部电影像一个寓言,说我们每人怎样追随我们的内心,坚持 自己本源的生命 的热情,怎样不被环境同化。”西点点头“你看书看得多就是不一样。我只看到了疯人院的表象。”
最后主人公被做了手术,变成个真正的疯子,呆傻的人。很暗淡的结局。可是,也有亮色——他激发了酋长的希望和生机,酋长终于摆脱了之前的犹豫害怕,勇敢的走出了疯人院,在晨光中大步迈向前方。
好的电影,总是会给人以希望和亮光的。就是这微弱的亮光和希望,激励着我们往前走。
篇三:飞越疯人院观后感
这是一个不相信眼泪的狭小空间。时代无法诉说的悲哀,那是被神明所遗弃的地带。如果连自由都被带走,如果连悲伤 都被带走。
是的,你们不需要情感,只需要活着,活到老迈的无法再行走,连天空的颜色都无法辨认。贴着温柔与优秀标签的护士微笑着,恶毒地说。那是限制一切的规章、制度,他们打压着每一个精神有些失常的人们。开始,妥协、接受,像阿q一样自我安慰。接着,是放弃,僵硬的精神死亡。然后,迷茫的眼神看见了渺茫的希望,开始静默、抵触、挣脱,疯狂的呐喊。
嗟叹是圣人的职业,你们是普通人,无需介意,请大声的长啸疾呼。
当然,黑暗看不见眼泪。因为它讨厌。
最可怕的不是被人限制了自由,而是自己将自己锁住。自己主动的带上精神的枷锁。
没有反抗就没有改变,这个肮脏不堪的角落也许会永远堆上阴暗的灰尘。
如果不是mc的出现,如果他不曾出现,他不曾大喊混蛋,不曾打破监管者的脑袋,不曾带给他们希望,那扇宽敞的、雪白的,又温暖的能让阳光桀骜不驯地撒了进来的窗户。
可怕的是他未曾出现的那段时光,但是,可爱的是他出现了。
电影带给了我们深深地绝望,但是,却把希望留了下来。
这是最重要的。时代也总是这样,总在人们走投无路的时候,送来了丝丝希望的曙光。我无法解释那希望出现的原因,但我却清楚的知道它出现的时间和方式。它硬挺挺地接下了时代的一击,以它的气节,用它的方式。没有摇晃、没有颤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