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构建和谐社区的几点思考

时间:2019-05-14 22:46:4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构建和谐社区的几点思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构建和谐社区的几点思考》。

第一篇:关于构建和谐社区的几点思考

培育“五感” 构建和谐社区

胡锦涛总书记强调,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从建设和谐社区入手。这是因为社区是社会的基础和细胞,和谐社区对于促进整个社会的和谐,具有基础性作用。多年的实践表明,社区(街道)党工委是党联系群众的“神经末梢”,只要我们服务群众的意识增强了,服务群众的本领提高了,应民所呼、解民所难,让人民群众从发展中得到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就能使他们通过培育,形成信任感、依靠感、归属感、主人感和幸福感,自觉地凝聚在党组织的周围,在党和政府的引领下去实现社会和谐。

一、从细微关怀入手,让离开故土的居民快乐起来,帮助群众在党组织身上找到信任感

群众对党和政府的信任感是和谐社区的一个重要表征。信任感的培育首先来自于感情的投入。社区党组织要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其中对群众的感情是基础和前提。我们坚持带着感情走近群众、带着感情深入基层,在决策上认真反映人民群众的愿望,而且在实施决策的过程中充分照顾群众的利益,通过细致入微的工作和人性化的关怀,温暖迁入者因隔阂而冷漠的心,增强他们对党组织的信任感。为消除导入居民因生活不便而产生的心理落差,2002年起,我们通过多元化投资,本着“新账不欠,旧账逐年还清”的原则,平衡规则程序,完善公建配套设施,先后辟通12条市政道路,引进近20条公交线路,解决了迁入居民上班和子女上学乘车难的问题。为增强居民的安全感,我们启动“平安真新”创建工作,落实“六小工程”,建立健全群防群治工作网络。为帮助上访群众解开心结、寻回快乐,我们召开信访工作恳谈会,与信访群众面对面进行沟通,对确实有实际困难的抓紧解决,对一些不满现状吹毛求疵的,以算账的方式向他们坦诚“摊家底”,引导他们把对现状的不满转化为建设社区的热情。

二、从解决最迫切的问题入手,让烦躁的居民安静下来,帮群众在党组织身上找到依靠感

党组织是群众的主心骨。群众的信任,让党组织在开展工作时有了抓手,但要想提高党组织的威信,使工作有着力点,还需要培养群众尤其是困难群众对组织的依靠感。在社会转型期,群众利益格局发生了新的变化,在总体利益一致的前提下,具体利益表现出差异性、多样性的特征。真新的弱势群体、边缘群体较多,他们往往由于自身的经济地位、经济能力的局限,导致心理落差较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整个社区的和谐与稳定。党工委在紧紧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放松的同时,首先把百姓最迫切需要解决的事办好。为改善低收入家庭的生活,街道财政每年额外支出200余万元,对低保人员、支疆支内人员进行例外补贴。我们还通过建立信访信息员队伍,推行“三五十五工作法”,开展“五必访”、“五必知”、“五必做”,主动了解并力争将问题解决在群众开口之前。

三、从促进融合入手,让陌生的人们熟悉起来,帮群众在社区中找到归属感

社区是人们的生活共同体,是居民的共同家园。和谐社区包括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环境、人与自然的和谐,但归根结底还是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居民对生活社区的认同,是安居乐业的前提。只有将群众对组织的信任和依靠转化为对社区的认同和归属,才能使他们热爱并精心呵护自己生活的家园。导入居民来到真新,苦于人生地不熟,在住房解困的同时,面对钢筋水泥森林,心中油然升起孤独寂寞、无助无望。为了改变这种状况,使邻里之间重新回归以往那种关爱互动的温馨氛围,街道于2002年开始建设社区邻里中心,通过组织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将陌生的居民聚拢在一起,让他们各显其能,也各得其所。如今每个社区都建成了400㎡—600㎡不等的邻里中心,中心的健身房、活动室里,居民们休闲娱乐,其乐融融;市民学校、阅览室内,老少共读,学习互进。

四、从协调沟通入手,让居民的事自己作主,帮助群众在社区中找到主人感

居民自治是社区建设的方向和趋势,也是构建和谐社区的本质要求。将居民当成社区建设的主体,扩大其有序的政治参与,保证其依法享有选举权、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是推进和优化社会管理的一个基本内容。在构建和谐社区的实践中,党工委探索建立了一系列民主决策、民主监督、民主管理等制度,倾听民意、集中民智、发扬民主。我们发动社区中的骨干分子成立社区发展协调委员会,创办《真新人家》,对百姓关注的实事工程、社区热点问题进行报道和评点;建立社区居民代表会议制度,让社区居民选出代表共同参与地区性、社区性、群众性、公益性等重大事项的谋划与决策。不断完善评议会、听证会、协调会等市民参与机制,在党组织的总揽协调下,通过评议会,组织居民对居委会、业委会和社区的物业管理工作进行评议;通过听证会,把一些涉及社会救助、小区改造等热点问题交由居民去讨论、决定;通过协调会,大家平等地协商小区的建设与管理。

五、从满足多元需求入手,让居民美好的愿景变为现实,帮群众在生活中找到幸福感

构建和谐社区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要将关心人的物质需求转移到关心人的精神需求,把提升群众的幸福感当成我们构建和谐社区的终极目标。文化是和谐社区的媒介。党工委以群众是否满意为准则,围绕居民乐有场所、动有去处,一手抓社区功能的完备,一手抓社区文化的繁荣。近年来,建成了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社区教育培训中心、社区助老助残服务中心,1个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和12个分中心,1个社区信息中心苑和9个社区信息分苑;建设了共12万平方米的嘉美绿地、双河绿地和金沙绿地、社区公共运动场。以这些设施为阵地,组建起虬江书画社、真禾艺术团等150余支群众文化团队,群众自编自导自演,在让社区群众娱乐享受的同时,也陶醉其间、自得其乐。街道还通过出资购买公益性的文化产品,提供让普通百姓共乐,“走到一起来”、“同唱一台戏”等丰富的精神大餐。

构建和谐社区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要求我们始终贯彻以人为本的科学理念,坚持发展服务群众,在不断探索和实践中凝聚民心、走向和谐。

第二篇:构建城市和谐社区思考分析材料

城市户籍人口占有数量比例的上升,是衡量一个国家现代化程度的标志之一。预计到2010年我国城市户籍人口的比例会上升到50%左右,这是在我国五千年的文明史上前所未有的发展。与此同时,一些历史性城市和街区,正被庞大的新建筑群所淹没;旧城的开发和改造形成了“建设性的破坏”,减少了文化的内涵。民族传统、地方特色不断失落,加剧了“商业化

”、“人工化”、“城镇化”。

伴随着工业化出现的城市化和城市社会是一种全新的体验,其中城市社会问题中的人口大迁移、社会成员的重新组合,形成了新的科层化,原有的家庭、邻里和亲属关系在人们生活中发挥的巨大作用在弱化。为此,人们呼唤以往城市居民守望相助的密切关系及人际关系富有人情味的时代;呼唤同住一小区的集体认同感、地域团结感和忠诚感。城市是由不同的异质个体组成的一个相对庞大的、相对稠密的、相对长久的居住地。构建和谐城市社区需要建立富有浓厚亲情、人情化的新的人际关系,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主义城市社会化建设的要求所在。

一、对“城市社区消失论”的认知与剖析

改革开放后城市居民的住宅面积较之过去大大增加,尤其是近几年来,各级政府着力动迁和改建危房,平民百姓都感受到了政府为民和富民政策的温暖。然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使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了,新的邻里关系如何呢?那种助人为乐的精神是否消失了呢?

案例一:上海近年的市政动迁和改建危房进展加快,市民们先后搬进了宽敞的新居。某一新居的同幢楼里有户老人正逢七十寿诞,全家老小欢乐祥和地为老人祝完寿后,按老住宅不成文的规矩,老大妈为此到整幢楼内的家家户户送上一大碗排骨寿面,让新居邻里们共享老伴的寿辰喜悦。当送至五楼一户新邻时,老大妈热情地敲开住户的门,满面笑容地说明来意,可遭来的是一阵嘲讽,使得老大妈相当难堪,她不禁要问:难道是我做错了什么?

案例二:盛夏某一天的南京街头,有一小伙子将一摔倒在公交车站的老太太搀扶起来并送往医院医治,却给自己带来了麻烦。这位老太太不仅没有致谢,反而认定是小伙子将她撞倒,并将其告上了法院,要求索赔13万元。法院最后以小伙子见义勇为一说缺乏事实证据,不予采信,而判其赔偿老太太各项损失费总计为45876元。

案例一直面地反映了现时一些人确实淡化了人间的亲和力,似乎形成了一种“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的生活格调,不禁使人们感慨:生活在一个日益高大又富丽堂皇的、宜居的城市小区内,却没有亲和力、浓厚的人情味和归属感。

在案例二中,小伙子搀扶老太太反成了被告,在今天的社会里见义勇为却带来了额外的经济负担,以后谁还敢搀扶摔倒的老人呢,岂不是引火烧身?转向社会的另一个镜头,有人驾车撞人后,立即扬长而去,被撞人由于未及时送医院救治而亡的情况也存在。

城市社区问题中类似上述的人际关系,西方的城市社会学者就相对于传统的农业社会而言,提出了“城市社区消失论”,其主要观点如下:

随着国家活动范围和规模的增加,地方社区的自主性和人们之间的团结性逐步降低;在社会的生产和再生产中所形成的新的科层制取代了许多家庭、邻里和朋友所承担的职能和活动;人口众多,而人们之间的互动频率却很低,所以,原先丰富而有人情味的人际关系、社区共同体感和社区团结感一并消失了。

显然,这些观点对前进和发展中的我国城市社区问题而言,只是一个侧面,不可能涵盖社会的全部。但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这一侧面与构建和谐社区是格格不入的,它玷污了城市社区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光射面;同时,我们又要正视它,并规范与构建和谐城市社区不协调的言行。

二、我国城市社区的发展现状

高耸入云的摩天大楼拔地而起,现代化的城市社区相继兴起,所谓的“城市社区消失论”已不再起作用了。新型的社会主义城市社区人际关系正在逐步建立,特别是在我国沿海开放的现代化大都市里,来自不同国家、讲不同语言、不同肤色的人们共住在一个小区内。上海浦东的花木小区居住的居民有1.5万人,其中有来自96个国家和地区的外国人近人,他们已将自己融入到了上海这座国际大都市中。社区专门为他们搭建“周日早午餐会”,讨论与大都市融合的西式交流平台,受到老外们的认同和欢迎。这些洋居民为自己的新家喊出了最响亮的口号:“热情社区,视野国际“。

由于子女工作繁忙等原因,有些独居老人平时与邻居少言谈、不出门,有的甚至病死在家里。据此,关爱独居和孤寡老人已成为社区工作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尽管这些老人在生活上有一定的经济收入,但是,他们最缺什么呢?为此,上海浦东东明社区对居住区内的820多位独居老人作了一项调研后发现,这些老人苦于年老体弱,腿走不远,眼又看不清,看书读报是大难题。为此,东明社区开展了“助老帮您读”的活

动,由志愿者组成的“关爱员”上门为有所需要的老人送去精神食粮,备受老人们的欢迎。有专家预测,到本世纪中叶,我国老人数将占总人口比例的22%左右,关心他们就是关心自己的将来,这已成为城市生活中一个不可缺失的重要部分。

城市的建设和发展离不开各地民工的支援,他们融入城市生活后,应予以更多的关心。深圳市有600多万外来务工者,虽然没有深圳户籍,但他们与深圳市民一样,退休后领取养老金。这是深圳市政府的一个新举措,淡化“外来”概念,强化了“居民”意识。

一个生气勃勃、充满人间欢乐祥和的城市新社区正在中华大地上骤然而起。西方的“城市社区消失论”在我国已成过去式,不是现在进行时,更不可能代表将来的城市社区发展史。

三、构建“和谐城市社区”的政策建议

构建和谐社会、奔向小康是振兴中华、强国富民的伟大实践。胡锦涛同志说:“要加强城乡基层自治组织建设,从建设和谐社区入手,使社区在提高居民生活水平和质量上发挥服务作用,在密切党和政府同人民群众的关系上发挥桥梁作用,在维护社会稳定、为群众创造安居乐业的良好环境上发挥促进作用。”和谐城市社区的构建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谐社区,共同家园”已成为现代化城市社区成员的共识。推进“和谐城市社区”建设是提升现代化城市新形象的主旋律,已成为弘扬中华民族凝聚力和亲和力的催进剂。

必须坚持发挥社区居住的党员的主体性作用。无论他们是在职的党员,还是党员干部,在小区内都是普通的居民,积极参加社区的公益活动,是他们义不容辞的神圣职责,以他们的实践活动去感染他人,共建社区家园。

必须大力弘扬尊老爱幼的中华民族优秀传统,主持社会的正义感,褒扬见义勇为的行为。南京街头曾出现以下感人事例:一位60多岁的老太太被一辆出租车撞倒后,满脸是血而昏迷不醒,迎面开来的面包车上的三位小伙子二话没说与出租车司机一起将老太太送往医院,老太太因及时就诊脱离了生命危险。这正是构建和谐城市社区需要大力弘扬的。

必须有“追求卓越,海纳百川,开明睿智,大气谦和”的包容性。城市的建设和发展离不开全社会各阶层的鼎力相助,尤其是大批民工参与城市的建设,为现代化城市的形象和品牌的提升注入了活力。饮水思源、过河铺桥是城市社区居民不可忘怀的。所以,对于民工的生活和子女就学要备加关心;对外来人员无证设摊,除讲明道理、合理引导外,更多地是采取柔性的疏导和弹性的社区管理,少些“严厉”的管制。

第三篇:如何构建和谐社区

畅通社情民意、解决利益诉求、构建和谐社区

社区专职工作者是和谐社区建设的直接承担者,是社区服务的直接提供者。本文分析了现实中存在的社区工作者不适应新型社区建设需要的诸多问题,提出知识化、专业化、职业化的社区专职工作者队伍建设的对策,从法律上明确社区专职工作者的职业身份,走规范化管理的道路。

关键词:社区专职工作者;专业化;职业化;规范化管理

一、社区专职工作者在构建和谐社区中的重要作用

“社区是社会的细胞,建设和谐社区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1]社区是党在城市执政的重要基础,党和国家在城市的各项方针、政策和工作部署,最终要靠社区去贯彻和实施;居民群众的意愿和要求,最终要靠社区去了解和反映;推动城市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与和谐社会建设全面发展,最终要靠社区组织居民去实现。2005年2月,胡锦涛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中指出“要加强城乡基层自治组织建设,从建设和谐社区入手,使社区在提高居民生活水平和质量上发挥服务作用,在密切党和政府同人民群众的关系上发挥桥梁作用,在维护社会稳定、为群众创造安居乐业的良好环境上发挥促进作用。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为适应我国社会的深刻变化,要把和谐社会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努力实现“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社区是人们生活的基本空间。社区作为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共同体”和重要活动场所,人们的利益、愿望、或者通过社区的服务和自我管理得以满足,或者通过社区组织向政府反映得以满足。从这个意义上讲,和谐社区的建设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基础平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当把构建和谐社区作为重要切入点。

作为社区专职工作者要本着民主公正的态度,倾听群众呼声,把群众工作做深、做细、做实,协调利益,化解矛盾,排忧解难。畅通社情民意反映渠道,合理解决利益诉求,从而凝聚人心,理顺情绪,化解矛盾,强化居民的社区意识,形成“在社区、爱社区、建社区”的良好氛围,最终实现社区的和谐稳定。

一、畅通社情民意表达渠道:

1、社区在显要位置设居民意见箱,居委会定时查收。

2、社区宣传栏长期公布社区电话,居民随时反映问题,表达利益诉求。

3、社区楼门长不断收集居民意见和建议,向居委会或居民代表大会适时提出。

4、社区专职专职工作者定时入户访谈,了解居民的真实需求。

5、开通社区网站,方便及时地传达需求。

6、设立社区居民接待日,便于清楚表述问题。利益表达渠道多,方便各类人群,社区才能收集到最广泛、最集中的信息,才能不忽视任一居民的利益诉求。

二、合理解决利益诉求:

社区专职工作者按照“群众需求先于一切,群众困难急于一切”的准则,从群众最关心、最急需解决的问题着手,关注群众的切身利益。

1、认真分析问题,找到问题关键。

2、协调社区相关单位,尽量资源共享,找到合理、便捷的解决的方式。

3、不能独立解决的问题,及时向街道或社区所在单位汇报。

4、及时向居民反馈处理意见,邀请居民监督过程。居民的利益诉求得到了解决或找到了不能解决的原因,居民有被尊重、有被重视的感觉,自主建设社区的权力得以满足,才会更加热爱社区,才会积极加入到建设和谐社区的队伍中来。

总之,社区专职工作者要热爱社区、服务居民,加强学习,开拓创新,增强素质,努力提高业务能力和工作水平。紧紧围绕社区服务、卫生、文化、环境、治安等内容,深入学习贯彻党关于和谐社会建设的理论,团结和带领广大居民投身和谐社区建设,不断提高居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整个社区的文明程度,努力建设管理有序、服务完善、环境优美、治安良好、生活便利、人际关系和谐的新型现代化社区。

第四篇:构建和谐社区

文章标题:构建和谐社区

各位领导们、同志们:大家好!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凝心聚力建社区安居乐业铸和谐》。

春意盎然,轻风吹拂,社区绿地中抽新吐绿的新苗们睁开他们惺忪的睡眼迫不及待地伸展着他们腰枝,争着给社区的居民们带来春的问候;夏天来了,知了在欢快的吟唱着歌曲,大树下孩子们围坐在社区老师

身边,听那一段段动人的故事。硕果累累的堇色秋天,迎来了一位位头发花白,但精神矍铄的老年人,他们挥毫泼墨书写着心中对祖国对党对社区无限热爱之情;白雪皑皑的冬姑娘将他的白色礼物飘向大地,看!那挥撬铲雪的人们正用他们辛勤的汗水换来大家的安康。您要问我这些画卷在那里,就请您跟我到宁福里社区走走看看,那里有更多的和谐生活的画卷展现在您面前呦!

新世纪新阶段,摆在全党和全国人民面前一个全新的建设命题——构建和谐社会。什么样的社会才能叫和谐社会?党中央提出,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建设和谐社会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是时代发展的必然。社区是社会的细胞,社区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是奠基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所当然要把构建和谐社区作为重要切入点。

几年充满艰辛的而给大家带来喜悦和自豪感的社区建设历程,使我们深深感到,和谐社区的建设要求我们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以最大多数居民的利益为核心,充分调动最大多数社会成员参与社区发展建设,坚持社区党组织领导核心地位,深入挖掘社区资源,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各方形成合力,凝心聚力就一定能将社区建设好。

想当年,宁福里社区为非封闭式旧楼区,因无人管理环境脏乱差可想而之,夏天蚊蝇孳生,老鼠到处窜,群众怨声载道,邻里关系不和谐,常因东家多占楼道一寸地,西家说了几句闲话而经常发生矛盾,连最基本的生活环境都达不到居民满意,社区和谐无从谈起。

2001年宁福里进行了旧楼改造,借着改造的春风,在区街领导下,不懈努力建设成为了市级6个精品小区之一。一位在旧楼改造前曾多次想卖房子的居民感慨地说:“现在房子升值太多了,是我所没想到的。环境变了,老年活动这么好,居委会的大姐们都是知心人,我说什么也不搬走了,还要为小区建设贡献我的力量!”这位老者的话说出了宁福里很多居民的心声。多年以来,几位居委会大姐以勤勤恳恳的朴实的工作作风,无私奉献的精神肩负着“小巷总理”的重担。她们始终牢记“全部为了居民,为了全部居民”的工作宗旨,深入实在为一方百姓服务,哪家的老人有病,哪家儿子要结婚、女儿要出嫁、那一家又有失业下岗的人员生活困难都了如指掌,一一牵挂在心。社区居民武大爷身患疾病,老伴瘫痪在床,身边又无儿女照料,主任们经常到家中探望,给孤独的老人带来了亲人般的温暖。祁书记的一句话:“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金奖银奖不如群众的夸奖!”道出了支部和居委会一班人为民办实事办好事的良苦用心。

不知从何时起,高楼大厦成为现代人“老死不相往来”的蜗居。,我们以开展文明楼门建设为契机,随着温馨居、碧草居、益寿居等9个特色楼门的建立,改善现代都市的邻里关系日益冷漠的局面。居民张英是市环卫局的一名处长,主动承担楼门长工作,虽是领导干部,但在社区建设大潮中,以普通居民身份参与。她发动楼门内居民清理杂物,并集资粉刷楼道,在她的带动下,居民纷纷将家中的花卉,壁画捐出,营造了一个温馨、美好的生活氛围。“关门是一家,开门一大家”,他们一家有乐大家享,一家有难大家帮的风气在宁福里社区内形成了一组组和谐美好的生动局面。75岁的孙茂贤大爷,生就一双灵巧手,一颗爱党的心。谁家的高压锅坏了,或是钥匙丢了等生活琐事,只要找到大爷,他都能将困难化解。大爷有修表的绝活,今年3月份大爷的事迹被天津电视台的《都市报道》节目报道后,来自市内各区的慕名找到大爷修表的人络绎不绝,一时间大爷小小的内成了修表铺,房间内摆满了各式表,大爷加班加点一一将表修好,有的还自掏腰包到外面配件,却向修表户分文不取。有人不解的问大爷:“您这么大岁数,还拼命的干,一分前没有,图什么?”老人说:“我的一切都是党和人民给的,只要需要,我就要奉献到底!”这朴实无华的语言正是75岁老人用他的实际行动书写着他的入党申请,接受党组织对他的考验。

正如常讲的一句话:人活着总要有一点精神。正是身处社区的每个个体用自己高尚的精神汇合成为了鲜明的社区精神。社区成为了合作、关心、精神生活和智慧创造的“蓄水池”。愿生活在这片土地的人们永远在和谐社区的氛围中安详的生活,健康地成长,让心灵不再漂泊!

《构建和谐社区》来源于xiexiebang.com,欢迎阅读构建和谐社区。

第五篇:《浅议构建和谐社区》(定稿)

浅议构建和谐社区,加快城市管理综合执法理念的转变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加强城市基层自治组织建设,从建设和谐社区入手,使社区在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上发挥服务作用。在密切党和政府同人民群众的关系上发挥桥梁作用,在维护社会稳定,为群众创造安居乐业的良好环境上发挥促进作用”。这不仅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深刻阐明了加强社区建设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关系,也对如何搞好社区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鞍山市综合执法局所属城区大队基本上都已经进驻社区办公,综合执法走进社区,既畅通了居民群众反映城管问题的渠道,切实解决了一些居民群众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将行政执法工作中的诸多矛盾问题解决在社区、解决在基层,达到相互沟通、相互理解、相互支持,又能体现综合执法工作为民服务、为民办实事的宗旨,真正发挥城管与社区的桥梁纽带作用。

一、目前社区内综合执法存在的几个问题

一是针对无照流动占道经营商贩管理像 “猫捉老鼠”的游戏。虽说目前社区农贸大厅已纷纷建立,但仍有部分人因没有能力在大厅租到合适摊位或者出于对农产品贩卖的方便在街道社区进行摆摊设点。这部分人群屡教不改,无证流动经营意识固化,常与执法者打“游击战”,玩起“猫捉老鼠”的游戏,经常是你查我撤,你走我回,给查处此类案件带来了很大困难。

二是社区建设中存在着重开发轻管理弊端,导致私搭乱建查处比较困难。部分开发公司为了追求最大经济利益,减少投资成本,规划公共基础设施不健全,缺乏人性化设计,给部分居民制造了私搭乱建 1的空间和理由,是导致社区违章建筑多的一个原因。同时物业公司及相关职能部门职责不明确,对这类乱搭乱建管理力度不够等,造成社区居民纷纷效仿的局面。

三是暴力抗法带有普遍性。城市综合执法的根本目的是为广大市民营造良好的生活空间,综合行政执法人员是城市秩序、城市环境的维护者。但事与愿违,他们在依法履行职责的同对,却不得不忍受人们的误解、违章者的侮辱、谩骂甚至殴打。主要原因是抗法主体法制意识淡薄,另一方面抗法当事人个人利益观失衡,在产生矛盾时容易走极端。

四是综合执法部门与其他业务主管部门衔接沟通不畅。将监督处罚职能与技术检验职能相对分开,其主要目的是规范行政行为和权力运作方式。由于政府职能转变不到位,在实践中造成综合执法部门与业务主管部门产生诸多矛盾。一是工作衔接不到位。业务主管部门没有了监督检查权,加之与综合执法部门信息共享渠道不畅,所做的一些行政许可事项往往与实际情况脱节。二是多头审批与综合执法有矛盾。城市管理本是一个有机整体,规划、建筑、市容、环保等方面的审批事项亦应有机协调。三是检验、检测机构与综合执法机构配合不顺。检验、检测机构目前大多仍隶属于各业务主管部门,由于体制上原因与综合执法部门业务衔接不顺。

二、加强社区市容管理应加强四个执法理念上的转变

社区管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不仅仅只是一个综合执法部门能够解决的问题,它更是各部门统筹协调体系。加强现代城市社区管理执法理念的研究,是改革城市社区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强化依法行政、依法治市的重要举措。要不断加强城市社区管理由单一的行政处罚转向多方位的行政服务、由单一的部门执法转向多部门联合执法、由单人单车巡视转向多手段运用、由单一的执法格局转向“大执法”格局。通过转变传统的执法方式和理念来促进城市社区综合执法职能的合理运用,促进城市社区市容环境的整体协调发展。

(一)社区市容管理应由单一的行政处罚向多方位的行政服务转变。

城市管理主要有两种不同的类型:一类为防范式管理,其管理的目的在于通过管理使管理对象对管理主体或他人的危害性降低或消失,从而实现管理主体和他人的平安与幸福;另一类为服务式管理,其管理的目的在于通过管理使管理对象获得安宁与幸福,并实现管理对象与其他人之间的秩序与协调。加强社区综合执法服务职能就是将社区居民由被动的接受处罚变为主动的接受管理和服务,以此来化解执法过程中出现的诸多矛盾。首先应加强宣传服务。目前,社区居民对综合执法职能还不是十分清楚,一是认为综合执法就是什么都管,什么都可以处罚;二是不了解综合执法权限范围,在没有正常审批的渠道下,做了违规违法的事;三是面对行政处罚不能够正确对待,盲目找关系,寻求解决渠道,以上种种,造成居民投诉量增加,个别案件不能直接有效解决,居民抵触情绪很大。所以加大综合执法职能宣传,将执法职能深入社区居民的心中成为当务之急。其次应加大行政服务,畅通行政审批渠道。加大行政服务,畅通审批渠道是减少社区违规违法行为重要手段。行政审批部门应因地制宜的减少审批流程,缩短审批时间,增加审批地点为社区居民提供方便。三是应加强保障性执法服务,创造社区生活空间。这里所说的执法保障性服务,是在职能允许的情况下,为社区居民特殊群体创造生活空间。目前,社区贫富差距现象仍然存在,社区居民对日常生活必须品的需求不断加大,所以综合执法部门可以在市容空间允许的情况将社区居民必须的农产品销售开设

一定数量的摊点,一是解决社区贫困居民生活就业问题,二是可以解决居民生活购买的难题。加强社区“菜篮子”建设,畅通社区居民购买渠道,可以有效解决随意占道摆摊设点,盲目流动等问题,有利于对流动经营商贩的管理。

(二)社区市容管理应由单一的部门执法向多部门联合执法转变。综合行政执法工作总的思路是:建立一支精干、高效、廉洁的综合行政执法队伍,加强基层执法力度,减少交叉、重复处罚,全面规范处罚主体和处罚行为;基本模式是组建相对集中行使行政处罚权的行政执法机关。

在以往的城市管理实践当中,由于受部门利益驱动,很多行政机关政出多门、各行其是,“有利的事争着管,无利的事都不管”,这样就造成综合执法在执法过程中单打独斗的局面。社区作为一个多元聚合、构成复杂的动态系统,必然要求诸要素协调统一来提高城市社区管理的效率和服务质量。针对鞍山目前的综合执法职能运行状况来看,诸如国土、环保、供暖、供水、公安交通及民政、司法等部门都应在技术鉴定,综合治理等方面加强沟通和协调,社区物业及社区行政管理单位应上下联动,形成一盘棋局面,将城市管理诸要素聚成合力,加强执法的有效性。

(三)社区市容管理应由单人单车巡视手段向多元化、高科技手段转变。

以往的市容管理手段比较单一,大队整车出去巡视或双人步行巡视的管理方式容易造成管理效率低下,管理盲区多,视角狭小等问题,尤其在针对违章建筑和摆摊设点等问题,很难达到有效监管。针对出现的问题一味的采取死看死守方式,就会被牢牢的牵制。所以,在社区市容管理上运用数字化高科技手段综合运用摄像监控、GPS定位、监控调度中心等现代网络和数字技术,构造一张可测量、可控制、可监督的数字化城市管理网,消除城市管理上的职责不清、相互扯皮、交叉管理和管理黑洞,实现城市管理制度化、科学化、长效化。建设数字化城管,调动城管系统工作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做到“人机”互补互动,可以不断提高城市社区管理发现问题的能力和提升的综合执法执法人员的实战能力。

(四)社区市容管理应由单一的执法格局向“大城管”格局转变。构建大城管格局的意义就是要使城市管理的效能最大化。这种格局是现代政府综合宏观调控城市各项功能高效运转及各项社会活动有序进行而采取的行为,由单一的政府职能过渡到全社会广泛参与,由单一的综合执法部门执法管理过渡到相关职能部门综合执法管理,把所有城市行政管理部门都纳入到整个城市管理体系之中,改变过去孤立管理和条块不合的“小城管”局面。坚持以属地管理、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立足基层、重心下移为原则,实行政府主导、部门负责、上下联动、综合治理的管理体制。

随着综合执法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工作的逐步深入,城市综合行政执法部门的主体地位、运行体制和配套制度都有了较大发展,城市社区的市容管理也逐步适应了综合执法各项职能的管理范围。加快执法理念的转变给未来社区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市容管理配套设施的不断完善,综合行政执法工作一定会为构建和谐社区做出积极的贡献。

下载关于构建和谐社区的几点思考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构建和谐社区的几点思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构建和谐社区的探索与思考

    构建和谐社区的探索与思考党的十六大、特别是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一项重大的战略任务。和谐社区建设就是为了把和谐社会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构建和......

    关于构建和谐社区的探索与思考

    关于构建和谐社区的探索与思考宋怀丽社区是社会的基本单元,没有和谐的社区,就没有和谐的社会。加强社区建设,构建和谐社区是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党的执政能......

    构建和谐社区工作汇报

    构建和谐社区工作汇报范文我市中山社区在学习实践活动中,注重突出实践特色,积极创新活动形式,精心确立了“打造睦邻文化精品社区”主题,在居民楼院内设立多种兴趣的“睦邻点”,搭......

    构建和谐社区演讲稿

    构建和谐社区演讲稿 “>构建和谐社区演讲稿2007-12-18 19:48:38第1文秘网第1公文网构建和谐社区演讲稿构建和谐社区演讲稿(2)构建和谐社区演讲稿 各位领导、各位评委、各位......

    加强民族团结构建和谐社区

    加强民族团结构建和谐社区 ——过马营镇社区创建 民族团结工作先进材料 过马营社区自建立以来,走过不同寻常的的发展道路,社区各项事业有了长足的发展,居民环境不断改善,居民生......

    构建和谐社区演讲稿

    构建和谐社区 刘宝军各位领导、各位同事: "与党同心、与民贴心,建和谐社区",是我们社区工作者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学习的重要课题,也是我们社区工作者一切工作的出发点,更......

    构建和谐社区事迹材料

    老百姓看我们的党和政府是不是真正为他们谋利益、真正为他们办实事,主要看经济是不是发展了、生活是不是改善了、环境是不是变化了。因此,一个地方的党委政府和领导干部,应当要......

    构建和谐社区工作汇报

    我市中山社区在学习实践活动中,注重突出实践特色,积极创新活动形式,精心确立了“打造睦邻文化精品社区”主题,在居民楼院内设立多种兴趣的“睦邻点”,搭建起社区居民之间相互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