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拐李的孝敬情结

时间:2019-05-14 22:57:2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铁拐李的孝敬情结》,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铁拐李的孝敬情结》。

第一篇:铁拐李的孝敬情结

铁拐李的孝敬情结

——记遂川珠田乡敬老院院长李招生

在遂川有一位五保老人们的“好儿子”。

他十几年如一日,把敬老院当作自己的家,把五保老人当作自己的亲爹娘,为老人们端茶倒水、端屎端尿、梳头洗衣、拉家常暖心……,在社会上赢得了广泛赞誉,只要在遂川提起铁拐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他早已是人们心中敬老、爱老、助老的模范典型代表。他先后被评为市、县先进个人。

他就是遂川县珠田乡敬老院院长李招生。

孝敬情结比血浓

李招生是珠田乡黄塘村人,现年52岁,从小患有先天性左脚残疾。1976年职业高中毕业后分配到珠田乡任农技员,1999年至今任珠田乡敬老院院长。

1999年的敬老院可谓是煤无一锹、柴无一捆,有的只是一栋土木结构、年久失修的危房,院内杂草丛生、冷落萧条,院民生活困难,经常还是以粗粮充饥,院民也只有9个。由于当年的乡敬老院院长年龄大、身体差,不得不辞去了敬老院的工作。当乡党委领导紧皱眉头三番五次找人谈话、做思想工作,求别人去管理敬老院时,铁拐李得知了此消息,他不顾家人亲朋强烈反对,顶着众人异样眼光,毅然向组织申请要求去伺候老人们。当时消

息一传出,就像炸开了锅似的,有人说他傻,在农技站好好的工作不干非得去伺候又脏又烦的老人,究竟图什么啊;有人说他自己都一瘸一拐需要别人照顾,还凑什么热闹啊;妻子因此也对他极度不满,差点造成夫妻感情破例。但李招生同志并没有因此退缩、放弃,而是把院当家,工作勤勤恳恳、不计辛劳、无私奉献,在院一干就是十几年,十几年如一日,因为铁拐李有着比血还浓的孝敬情结。

无微不至胜亲儿

李招生同志在院工作十几年来,工作兢兢业业,不分昼夜,对老人们充满了无限的关爱,为了老人们倾注了所有的心血,累出了白发。到过敬老院的人都能注意到,院长的住屋和病号间挨着,这是他为了方便照顾老人。提起这事,老人的心里都暖暖的。76岁的院民钟涛安一天深夜突发高烧,一阵热一阵冷,整个人直打哆嗦,李招生本身行走就不便,他不顾深夜天黑,天下暴雨,背着钟涛安深一脚浅一脚的到3公里外的诊所救治,最后及时医治,老人相安无事。79岁的老退伍军人李桂生患严重前列腺炎,小便非常困难,非常痛苦,他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他一面买一些治疗的药物,同时她多方打听偏方,当听说用热水洗小便能把尿引下来,他打消了一切顾虑,亲自打来热水,为老人热敷,直到排出尿为止。老人临终前说:“孩子,苦了你了,没有你,我活不了这些年哪……”。81岁的院民王胜江突然患脑血栓,因年岁

已高,医院已无回天之力,白天派专人看护,晚上他亲自守护在老人身傍同睡一炕,为老人打针、喂药、喂饭、洗澡擦身,端屎端尿。在王镇江老人临终之际,她把老人身上的衣服一件件脱下来,又一件件把装老衣服给老人穿上。珠溪村的孤寡老人王玉珍患半身不遂,生活不能自理,在最后病危的8天8夜里是他一人守在身边,陪伴老人走过最后的几天,老人死后,他又亲自为老人烧纸,扛“棂头帆”。这样的事例数不甚数,给了全体老人一个极好的安慰。

李招生同志家中上有70多岁的父母,下有儿女,还有自己50多岁的老伴。按理说他该是家里的主力,然而家里却一点儿也借不上他的力。2003年夏天,他70多岁的母亲因雨天不慎滑倒,躺在床上两个多月没起来,妻子和儿子轮班护理,他只是偶尔回家看看,总是匆匆忙忙。

他在敬老院十几年,安详地送走了11位老人,其中有6位是残疾、瘫痪病人,在他看来,院里老人都是自己的亲爹娘。

功夫不负苦心人

李招生同志一心为老人,一心为院,经过十几年的努力,把过去破烂不堪、杂草丛生的珠田乡敬老院建设成了如今的“五星级”敬老院、被评为全省“三院”建设先进单位的敬老院。

意识决定行为,思路决定出路。1999年,李招生同志走马上任后,不等不靠,痛下决心,一定要彻底改变这种不堪入目的落

后状况。于是他走部门、访领导多方筹措资金,走破了鞋底、磨破了嘴皮,最后终于被他这种一心为老人办实事的精神打动了,得到了多方大力支持,新建了第一栋2层砖混结构楼房。

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于渔。建起一栋楼房后,敬老院居住、生活条件虽得到了稍稍改观,但是生活水平、入院率等都还不尽人意,李招生同志想必须自谋发展,大力发展院办经济,自给自足,尽量不靠救助。于是李招生同志主动与上级协调沟通,积极向上争取,向领导说明自己的规划,最终取得了上级的大力支持,划给敬老院70多亩地。敬老院获得土地后,李招生同志结合院民的各自特长,合理规划,组织有劳动能力的老人参加适度的劳动,大力发展种、养殖业,劳动成果一部分自给自足,改善了院民的生活水平,一部分卖到市场,获得了可观的收益。

在李招生同志的精心管理、经营下,各界领导的关怀下,经过多年发展,院办经济不断壮大,院民居住、生活条件也不断得到改善。

如今的珠田敬老院,建起了一个年租赁费用1万元年产15万只以上的板鸭加工厂,一个年承包费5000元的米酒加工厂,一个年承包费5000元的彩灯泡厂,4个年上交承包费5000元的农民街店面,一个年出栏200多头的养猪场,院内还饲养鸡、鸭,种植十几亩菜地等。去年院办经济收入达6.5万元,为改善院民生活和敬老院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经济基础。

如今的珠田敬老院,已建起4栋砖混结构大楼,建筑面积达2900多平方米,院内干净整洁、绿树成荫、环境优美,还有健身器材供老人锻炼身体;院民房间72间,床位90多床,院民房间内间间带卫生间,通水、通电、通有线,还安装有求助响铃等,设施一应俱全;在院内公共区域还安装了电冰箱、饮水机、洗衣机等公共设施,有力的改善了院民的生活条件。2008年,为彻底改善老人出行条件,在李招生同志的积极争取,上级支持下,曾被称为“晴天一块铜,雨天一滩脓” 的2公里入院路也得到了加宽硬化。

李招生同志以满腔的热情、辛勤的付出和爱戴老人赤诚的心,换来了老人们愉快祥和、其乐融融的生活。从1999年起,珠田敬老院几乎年年被评为省市县乡各级先进单位,中央、省、市、县各级领导也曾到院视察慰问。

若哪天你走进珠田敬老院,看到一个岣嵝着背、走路一瘸一拐忙进忙出的白发老人,那就是铁拐李。

第二篇:孝敬

在生活中教育孩子孝敬长辈

众所周知“万善德为本,百行孝为先。” 孝敬长辈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道德的基石。中国自古就有二十四孝的故事,是我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

孩子很小的时候,我就经常会和孩子讲一些关于孝敬长辈的故事,孩子听的很认真,不光是言传,还有身教。俗话说的好:大孝无痕。孝,不是一种浓烈的爱,无须惊天动地,无须甜言蜜语,总是在生活的细微之处见真情,越是细微越是体现出的孝的含义,一杯水,一个电话,一张卡片、一声叮嘱、皆是点点滴滴的孝。我的母亲身体不好,休息有空的时候我都会带着孩子回姥姥家,别的孩子参加兴趣班的课程,我的孩子会和我回娘家“上课“。这也是能给孩子最珍贵的东西,回家后,孩子会和我一起帮着母亲收拾收拾屋子,我做饭,孩子负责摆碗筷;我洗衣服,孩子会帮着晒;我给母亲理发,孩子会帮忙扫地上的碎头发。孩子越来越会照顾人了,我问孩子为什么喜欢做这些,孩子说:“因为有姥姥才有妈妈,姥姥高兴,您就高兴,您高兴我就开心。”每次和母亲通电话孩子都会主动要求给他留一部分时间给家里的人问好。每次从娘家回来的时候,奶奶都会夸奖孩子变化大了,很多事情都会做了。其实生活中处处是课堂,对父母的孝敬,对公婆的孝敬。有一次孩子很大声的喊了爷爷一句,当时我没有立刻指责孩子,我静静的看着他,过了一会,孩子和爷爷道了歉,孩子和我说他错了,因为妈妈从不对爷爷奶奶大喊大叫的,我很欣慰。

孝,体现在生活,贵在恒,贵在持久,平时对公婆父母孝敬,孩子耳濡目染,渐渐成为一种习惯。现在很多时候,我们全家也时时享受孩子对我们的孝道,下班了,他会给我倒一杯水放到桌子上。孩子会帮熟睡的爸爸盖上被子,也扶着腿脚不好的奶奶走动,更会帮着爷爷拿需要的东西。又一次,婆婆做了眼睛的手术,全家都跟着忙碌,手术后回家,孩子的表现真是让我们很开心,奶奶吃药的时间孩子会记着,按时把药片数好,倒好水给奶奶端去,孩子会扶着奶奶上洗手间,给奶奶讲故事解闷,和奶奶一起分享自己的零食。这种感觉真的很好。我突然感觉孩子好像一下子长大了好多,随着时间的推移,孩子会做的事情越来越多了,他也很享受这种感觉,这些事情逐渐变成了孩子的一种习惯,家庭里氤氲着浓浓的亲情,满满的爱。

孩子在家一天天的进步,不光是对家里的长辈,在外面也是一样,我很欣慰,孩子拥有一颗感恩的心,这个礼物弥足珍贵。孔子曰:“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德之始也。”孝道是中国的传统文化,作为炎黄子孙的我们更要时刻谨记。

第三篇:孝敬

各位老师,各位同学们:

大家好!

我是五年级106班的xx。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尊敬长辈 孝敬父母”。

圣人孔夫子对“孝”有几种不同的态度。但我觉得,如果要以一个新时代的学生来说,尊敬长辈,孝敬父母其实很简单。首先要为父母着想。父母一天到晚奔波不息为了我们而努力地工作。日落归家自然不甚疲惫,渴望得到家人的关爱。倘若这时同学们不知趣地惹父母生气,父母若心情急躁,肯定会忍不住破口发怒。这样的话,不仅双方都很不高兴,而且还会破坏家庭和谐的氛围。如果同学们对疲劳的父母不闻不问,又恐怕太过于无情。古人半面之交,尚且识而呼之。父母子女同居一个屋檐下十余年寒暑之久更应当彼此谅解。

其次要尊重和孝敬父母。那么该如何尊重、孝敬呢?其实,真正的长时间的尊重和关爱融入了每一个细节,比如说为父母倒上一杯水,嘘一句寒问一句暖。这些看似小到微不足道的事情却能让父母感动不已。

有这样一个故事:汉文帝刘恒,汉高祖第三子,他以仁孝之名,闻名于天下,侍奉母亲从不懈怠。母亲卧病三年,他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带;母亲所服的汤药,他亲口尝过后才放心让母亲服用。他在位24年,重德治,兴礼仪,注意发展农业,使西汉社会稳定,人丁兴旺,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还有这样一个故事:东汉黄香,九岁时丧母,伺奉父亲极孝。酷夏时为父亲扇凉枕席;寒冬时用身体为父亲温暖被褥。少年时即博通经典,文采飞扬,京师广泛流传“天下无双,江夏黄童”。

由此可见,“孝”的精神在儒家思想占主导地位的中国古代社会得到了充分发挥,且成了衡量一个人的重要标准。

那么再反观当代中国,在这儒家发源的土地上我们还能寻得几丝“孝”的影迹?随手翻开一页报纸:有优秀学子独自学习并照顾奶奶的感人事迹,令人唏嘘和感动;但同版也有网瘾少年为用钱打死爷爷的家庭惨案,令人心寒而恐惧……倘若网瘾少年心中还有“孝”这个字,那么在冲动前一刻想想自己的父母长辈泛白的双鬓,那就退一步海阔天空吧!但若无“孝”这个字,那么就更无良心可寻,要伤天害理也就在意料之中了。

由此,我们可以知道,让长辈欣慰,最大的还是在于我们自身。自身优异,长辈看着自己栽培的树苗长成参天大树,心中之喜悦自然就不必细说了。这,就是我们能够力所能及对父母长辈们表示的最大的一份孝心。

同学们,“孝敬父母尊重长辈”不是空谈、不是口号,它体现在生活和学习等细节中,那么,我们就要从身边小事做起,现在开始做起,从今天做起,认真学习,充实自我。让自己敬重的长辈们获得一份喜悦和快乐,尊重师长、孝敬父母,做新时代的刘恒和黄香。

谢谢大家!我的演讲讲完了!

第四篇:书法情结

书法情结

书法是一门艺术,有道是“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要瞧出门道,就必须懂得入此门道的方法,掌握这方面的知识,而很多非专业的人缺乏这方面的知识,对书法的欣赏只停留在“好”与“差”的感觉的层次上,是非常笼统和模糊的。要做到知其然知其所以然,必须多看多写多练。作为初学者的我们学写字先从楷书或隶书入手。掌握各种笔法后再学其它书体就有了基础。临帖是练好字的必需手段。不临帖,全凭自己想法随意写,是上不了路子的。学写毛笔字一定要有恒心与毅力,要持之以恒,戒骄戒躁,不能一曝十寒。常说:“只要工夫深,铁杵磨成针”。

毛笔字比一般的硬笔书画在线条的要求上更为细致,它的笔画并不是从如至终完全一样的,从提笔,运笔到最后收笔,线条的丰满程度都有所不同,只有良好的视知觉能力才能对整个字的边、线和角有一个正确的把握。而且,对着墨的多少全控制在手腕与手指之间,对手部小肌肉的精细控制能力要求很高,力度的把握也十分重要。

练习书法能使人静,而静又是书法的前提!静以修身,对书法的追求是一种境界,曹老师说他从很小的时候开始便喜欢写写画画,还给我们展示了他十几年前的作品文章.和他的一些书法练习手稿。这也使我联想到了很多,这个时代的人们,当然这其中也包括我自己,都是很浮躁的,做事情缺乏持久力,也总是静不下心来!而老祖先留给我们这么多宝贵的艺术财富却不知道好好的运用!认真练习书法,不但可以提升我们自身的修养,还可以让渊源的文化传承发扬下去。

书法之美,不仅美在形体,更美在风骨,美在精髓,以至其任何一块肌肉的肥瘠,任何一块文脉的走势,任何一种表情的意蕴,任何一袭衣袂的摆动,都如巧夺了天工一般,增之则长,减之则短。鲁迅先生有言,汉字具三美:音美,以乐其耳;形美,以悦其目;意美,以感其心。

书法是易学难精的艺术。作为一门传统艺术,传承是它显著的特征,它要求笔墨有出处,结字有法度,不像现代艺术那样可以“天马行空为所欲为”,诚然,既定的法度有时会将书法限制死板,但是一流的书法家都是从法度中走出来的,“穿着汉唐服装,舞出时代风采”。唯其如此,才能成为生活中真正的随心所欲不逾矩的书法大家。

书法艺术不仅为历代中国人所钟爱,在世界上也越来越受到重视。1998年在世界艺术之都巴黎举办的现代中国书法艺术大展上,法国前总统希拉克郑重写下一段话:在中国,书法乃艺中之艺,祖祖辈辈一直是一个民族的记忆。这种艺术表现形式在我们画与书极少融合的西方文化中,尚鲜为人知。它既使人惊诧,也使人着迷。印度前总理尼赫鲁曾对他女儿说:“世界上有一个伟大的国家,她的每一个字,都是一首优美的诗,一幅美丽的画,你要好好学习。我说的这个国家就是中国。”

书法是内涵丰富,表现力较强的一门艺术。持之以恒的练习书法,可以使人的注意力集中持久,使观察变得敏锐,想象力变得丰富,理解力加深,能够让人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严谨的治学态度。“书法让人得到美的享受,精神的寄托,情趣的陶冶,大有益于身心。”“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的确,人们可以靠精通一门学问来认识世界。

曾国藩曾经说过:“习字贵有恒,不善写则如身之无衣,山之无木。”人生惟有常,是第一美德......年无分老少,事无分难易,但行之有恒,自如种树养畜,日见其大而不觉耳。取法上上,仅得其上,取法其上,仅得其中。学习就要学习一流的人和事。选贴要选上乘的法帖,像欧颜柳赵等人的,他们的也要选上乘的成熟作品。(欧阳询的《九成宫醴泉铭》被称为人间第一帖;天下无双铭。很适合女孩子练,日本女士练书道长习该帖。日本《朝日新闻》报名就取自该帖。)临帖一定要追求像,“察之尚精,拟之贵似。”不下苦工,蜻蜓点水,浅尝辄止不可能成功!

醉过方知酒浓,当置身于那一幅幅优秀的书法作品中,才知道书法爱好者如痴如醉地“求工于一笔之内,寄情于点画之间”那种情结为何!

第五篇:思乡情结

思乡情结

月是故乡明,华夏民族是最恋家的民族。这种情结折射到文学作品中,体现出的是浓浓的思乡情结,让我们一起进入当代诗人周天侯的《思乡》体验这种感受:“登高楼,望故乡,重重山峦遮眼水东流。梦里泪湿枕头。思念苦,相思忧,家书怯写离愁。敢问魂魄几时回岳州。”从远古时“狐死必首丘”的传说到前些年唱红的《常回家看看》,无不展示华夏民族那种浓得化不开的乡情、乡愁。

在“故乡”这两个简单而朴素的方块字中,蕴涵着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积淀下来的思想哲学、民风民俗,中国人走到哪里,都会在故乡情结中良久徘徊,别离之愁、思归之渴,这种情结如同生命一样古老而常新。“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几千年来,“乡土情结”几乎是游子的普遍心态,乡愁的音响一直在中国诗传统的城堡上空缭绕。故乡与游子,这似乎是一首永远唱不完的歌。

故乡、故土是长说不衰话题。人们对故乡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甚至是一抔黄土,都寄着深厚的情怀,纵使到了天之涯、海之滨,也难以割舍。一纸乡书,一句乡音,往往让人们激动不已。一部中国文学史,写尽了乡情、乡愁。

相关散文, 诗词 逢入京使 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静夜思 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游子吟 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渡汉江 宋之问

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泊船瓜洲 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

回乡偶书(二首)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不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两相磨。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台湾乡愁诗举例 乡愁 余光中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弯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乡愁四韵 余光中

给我一瓢长江水啊长江水 酒一样的长江水 醉酒的滋味 是乡愁的滋味

给我一瓢长江水啊长江水 给我一张海棠红啊海棠红 血一样的海棠红 沸血的烧痛 是乡愁的烧痛

给我一张海棠红啊海棠红 给我一片雪花白啊雪花白 信一样的雪花白 家信的等待 是乡愁的等待

给我一片雪花白啊雪花白 给我一朵腊梅香啊腊梅香 母亲一样的腊梅香 母亲的芬芳 是乡土的芬芳

给我一朵腊梅香啊腊梅香 出塞曲 席慕蓉

请为我唱一首出塞曲 用那遗忘了的古老言语 请用美丽的颤音轻轻呼唤 我心中的大好河山

那只有长城外才有的景象 谁说出塞曲的调子太悲凉 如果你不爱听 那是因为

歌中没有你的渴望 而我们总是要一唱再唱 像那草原千里闪著金光 像那风沙呼啸过大漠 像那黄河岸 阴山旁 英雄骑马壮 骑马荣归故乡 边界望乡 洛夫 说着说着

我们就到了落马洲

雾正升起,我们在茫然中勒马四顾 手掌开始生汗

望远镜中扩大数十倍的乡愁 乱如风中的散发

当距离调整到令人心跳的程度 一座远山迎面飞来 把我撞成了 严重的内伤 病了病了

病得象山坡上那丛凋残的杜鹃 只剩下唯一的一朵

蹲在那块“禁止越界”的告示牌后面 咯血。而这时

一只白鹭从水田中惊起 飞越深圳 又猛然折了回来

而这时,鹧鸪以火发音 那冒烟的啼声 一句句

穿透异地三月的春寒

我被烧得双目尽赤,血脉贲张 你却竖起外衣的领子,回间问我 冷,还是 不冷? 惊蛰之后是春分 清明时节该不远了

我居然也听懂了广东的乡音 当雨水把莽莽大地 译成青色的语言

喏!你说,福田村再过去就是水围 故国的泥土,伸手可及 但我抓回来的仍是一掌冷雾 当代大陆乡愁诗举例

还 乡 舒婷

今夜的风中 似乎充满了和声

松涛、萤火虫、水电站的灯光 都在提示一个遥远的梦 记忆如不堪重负的小木桥 架在时间的河岸上

月色还在嬉笑着奔下那边的石阶吗 心颤抖着,不敢启程 不要回乡,不要回想 流浪的双足已经疲倦 把头靠在群山的肩上 仿佛已走了很远很远

谁知又回到最初出发的地方 纯洁的眼睛重像星辰升起 照耀我,如十年前一样 或许只要伸出手去 金苹果就会落下 血液的瀑布

使灵魂象起了大火般雪亮 这不是真的,不是真的

青春的背影正穿过呼唤的密林 走向遗忘 乡愁 卞之琳

在这座古城的静夜里,听到了在故乡听过的明笛,虽说是千山万水的相隔罢,却也有同样忧伤的歌唱。偶然间忆到了心头的,却并非久别的父和母,只是故园旁边的小池塘,萧风中,池塘两岸的芦与荻 典故、故事

狐死首丘:战国时期,屈原因遭人忌妒与陷害,得不到楚王的信任,被放逐到外地,他在被放逐的困苦生活中,写下许多反映人民愿望与现实矛盾的诗篇,他的《哀郢》诗:“鸟飞反故乡兮,狐死必首丘。”古代传说狐狸如果死在外面,一定把头朝着它的洞穴。“狐死首丘”比喻不忘本或怀念故乡,也比喻对故国、故乡的思念。亦省作“狐首”。

梁园虽好,不是留恋之家:《史记·梁孝王世家》载:西汉时,梁孝王刘武在开封东南建造了一所大花园,名为梁园。“东西驰猎,拟于天子。”极尽欢宴逸乐之事。但好景不长,刘武不久因罪失宠,于是宾客云散。

后以“梁园虽好,不是留恋之家”,指此不如彼,或用指思归故乡。

纳兰性德《长相思》:清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二月十五日,纳兰性德随从康熙帝诣永陵、福陵、昭陵告祭,二十三日出山海关,《长相思》作于出关前后之途中。作者出关时冰雪未销,又离开了京城千山万水,对于生于关内,长于京城的性德而言,一切都是那么荒凉,那么寂寞,于是不由人思念家乡亲人朋友,作者有感而发,填下这首《长相思》。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下载铁拐李的孝敬情结word格式文档
下载铁拐李的孝敬情结.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孝敬日记

    生在这个世界,长在这个世界,都源于父母。是父母给了我们生命,是父母哺育我们成长。父母的养育之恩,我们终生都应该报答。 有句古语说得好:“百善孝为先。”意思是说,孝敬父母是......

    作文孝敬

    孝敬父母 人生在这个世界,长在这个世界,都是源于自己的父母,是父母给予了我们宝贵的生命,是父母哺育我们成长。父母的养育之恩,我们终身报达。 我们应该孝敬父母,不让父母担心,小......

    孝敬演讲稿

    孝敬演讲稿1 “滴水之恩,定当涌泉相报”懂得感恩是我们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一个人起码的品德。中国还有句古话:“百善孝为先”意思是说孝敬父母是各种品德中的第一位。当花儿......

    孝敬作文

    孝敬作文 孝敬作文(一) 我生活在一个大家庭里,家里有五口人,分别是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和我。我是一个很听话的孩子,常常帮助父母做家务,妈妈生病时我会照顾好妈妈,爷爷奶奶哪里......

    孝敬事迹材料(本站推荐)

    孝敬事迹材料(精选多篇) 小学生孝敬事迹材料 花院村六年级 我是一个十二岁的小女孩,名叫郑渝丹,是别口镇花院村小学六年级学生。我很爱我的第二个家,我出生50天后就被无情地送......

    孝敬之星材料

    孝敬之星事迹材料 我叫 ,是班的一名活泼可爱、乐观向上、多才多艺的女孩。在校我是个孝敬师长、积极向上的好学生;在家是一个孝敬母亲、尊老爱幼的好孩子;在社会上是一个遵纪守......

    孝敬事迹材料

    孝敬老人事迹材料常言道,“人生五伦孝为先”,“孝”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被认为是人的一种基本美德而千古流传,无数的孝子呗称颂、讴歌,孝子的事迹被人们千古传颂。 就是一个为人......

    孝敬事迹材料

    篇一:孝敬老人事迹材料 孝敬老人事迹材料常言道,“人生五伦孝为先”,“孝”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被认为是人的一种基本美德而千古流传,无数的孝子呗称颂、讴歌,孝子的事迹被人们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