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香港美国就业和生活的对比

时间:2019-05-14 22:24:1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国内香港美国就业和生活的对比》,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国内香港美国就业和生活的对比》。

第一篇:国内香港美国就业和生活的对比

国内香港美国就业和生活的对比(转)来源: 石世宁的日志

根据个人经验,写一篇关于国内、美国与香港的对比文章,希望对国内想出国的、国外想回国的新人朋友有点帮助。文中的美国指美国的城市区,而国内专指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四个一线城市。

工作及收入

美国本科生起薪在4万美元左右,硕士为5万,博士为6万。如果是名校毕业,可以在这个基础上加1到2万。顶级名校的博士可以拿到10万,超过10万的毫无疑问就属于高薪阶层了。

美国是工程师的天堂,搞工科的人在美国的起薪基本与金融界持平,差别只是分红少,升级慢。由于起薪是一个人挑选工作最重要的因素之一,而无论是香港还是国内,工程界的起薪都无法达到美国哪怕一半的水平,所以搞工科的人很少回国,是比较容易理解的。工科升职较慢,前几年都是在打杂,即使非常顺利,几年之后步入高职,也往往已娶妻生子,基本上在美国定居了。这种生活模式,是中国留学生最典型的模式。虽然拥有世界上最发达的金融市场,但美国金融界的起薪并不明显高于工程界。不过,由于美国市场太大,钱太好赚,金融界的分红是其他行业无法相比的。在好的年景,即使刚刚加入公司的新员工也可以得到与年薪几乎相等的分红,而老员工的分红更是呈几何级数增长。对于美国非常普遍的hedge fund,proprietary trading,private equity等等小公司,模式更加灵活,还常有按照挣的钱提成百分比的模式,高可至50%。对这一行非常有天赋的人,第一年就可以拿到几百万的分红,这样的造富之梦是其他行业不可想象的。当然,必须指出,美国金融界并不好进,即使进去90%也只是打打杂,按部就班。所以,造福之梦对于绝大多数人也只是个梦而已。另一条非常普遍的路是教职。博士毕业后当教授,相得益彰,正体现博士的价值。但是,美国的教职并不好找,一般某个学校的博士只能找次一个档次的学校的教职,而超一流名校的教职,非超级牛人就不必想了。当教授的收入不高,但学校的生活相对简单,日常支出较少,自由度高,并且在社会上很受尊重,所以适合喜欢搞科研的人。

美国的个人所得税虽然在发达国家里不算高,可也相当可观。20%以上的联邦税是每个人都要交的,另外还有州税、城市税。在纽约、芝加哥之类的金融大都,总税率可以到40%以上。

美国是个注重生活质量的地方,公共假期10天左右,一般还有15到20天的调休假。大多数工程公司过的是朝九晚五的规律生活。金融公司相对累一些,但是除了少数比较变态的,一般工作时间不超过每天10小时。

香港的起薪分布非常不均匀。作为一个纯粹的金融都市,香港可以说是世界上贫富分化最严重的发达国家和地区之一。国际化的投行或者hedge fund之类的小公司,起薪基本与美国持平,在50到90万港元之间;而工程类的工作,起薪一般只有10到20万港元强。所以,香港不是个适合搞实业的地方,除非你有超牛的关系。

由此看来,在香港搞金融似乎很好,很有家的感觉又很有优越感。但是,亚洲的金融市场比美国小的太多,所以金融公司在亚洲的盈利能力普遍无法与美国相提并论。因此,在亚洲,通常无法拿到与美国类似的分红,对于hedge fund,proprietary trading之类的纯以绩效说话小公司更是如此。当然,如果你没有成为亿万富翁的野心,老老实实的混下去也足够了。在香港从事教职也是个很好的选择。为了吸引人才,香港的大学开出的工资很有吸引力,正教授能够到200万每年。但是,香港的科研环境无法与美国相提并论,而且香港的大学更喜欢从美国的名校招已经拿到终身教职的教授,所以,这条路并不好走。香港是著名的避税天堂,个人所得税最高不超过15%。

香港的公共假期很多,既有中国的春节、国庆节,也有西方的复活节、圣诞节。香港的公司一般也有每年15到20天的年假。但是金融类公司一般上班时间很长,每天12个小时以上并不鲜见。

国内

国内的起薪差别很大,极少数“牛人”可以拿到50万以上的年薪,但大多数人的起薪在4万到10万元之间。除了国际化投行和中金等少数几个大鳄,大多数金融公司的起薪也很难超过15万,即使有海外留学的背景,也一般不会为你开出更高的价码。国内金融公司的分红比较慷慨,好一些的第一年就能够达到一年工资的水平。国内的金融市场远远大于香港,机会也远远多于香港,如果能混出头,前途将不可限量。不过,在美国与香港市场上的流行做法在国内不见得能行的通,选准一个合适的回国时机很重要。国内教职起薪很低,官僚气氛重。虽然近些年都在加大对高校的扶植,“千人计划”等等也搞得如火如荼,但这些基本针对已经在美国混出名堂而想实现更大的个人价值的人,不适合初出茅庐的新人。

国内税负并不轻,虽然对于一般收入者,税率低于美国,但考虑到美国有相当的退税空间,实际税负反而比美国略重。

国内的假期相对较少,新人的调休假一般少于10天。由于竞争过于激烈,很多金融类公司的员工通常在周末也需要加班,并不适合享受生活的朋友。

物价及房价的肉类食品很便宜,蔬菜却很贵,一斤(美国论磅,方便起见,换算为斤。1磅大概0.9斤)西红柿可以买到两三美元。想了解美国的肉菜价格,可以逛逛国内的沃尔玛、家乐福之类,价格与美国相仿。的肉菜类介于美国与内地之间,有类似于美国的超市,也有国内很常见的菜市场。

三地的服装、电器等等价格类似,名牌产品国内通常更贵些。但是在国内和香港可以买到的“地摊货”在美国基本买不到。的服务业成本很高,出租车、理发等等的价格通常是国内的近10倍,餐馆的价格也通常是国内的四五倍。的服务业成本基本在美国的一半左右。综合来看,不考虑房价因素,三地的物价水平可以近似为美国:香港:国内 = 3:2:1。

除了纽约、芝加哥等少数几个大城市的市中心区,的房价并不高。如果要购买,基本上20万美元就可以在美国绝大多数城市买到不错的别墅。但纽约、波士顿、芝加哥等城市中心的房价很贵,90平米左右的公寓也要50万美元以上。在美国租房的价格因城市而异,差

别很大。以90平米的公寓月租为例,一般的二线城市只要1000美元以内,在华盛顿、波士顿、洛杉矶、旧金山、芝加哥等大城市的市区则要2000美元,纽约市区要到3000美元以上。的城市布局非常集中,造成了与中环靠近的区域房间很小,房价很高。在香港,90平米以上的房子就属于豪宅了,一般人是不敢想的。普通人家多是住50多平米的房子,甚至30平米的房子。以60平以下的房子为例,均价多在6、7万港元每平米。而香港租房的成本也很高,一般5、60平米的房子月租在15000上下,超过100平米的房子月租一般高于30000。但是,香港的小区配套设施很完善,近几年新建的小区,都带有不错的会所,里面常有运动场、健身房、棋牌室、游戏厅、K歌房等等设施,供住户免费或以很低廉的价格使用。

经过几年的疯长,国内大城市的房价已基本赶上了美国的二线城市,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四地的房价,以距离市中心半小时车程为例,均已达到或超过2万元每平米。而国内的租房价格相对低廉,一套90平米,位置一般的房子,一般3000多元每月。但是,国内小区的配套设施建设不完善,除了个别的价格不低于纽约、香港房价的高级小区,一般都只是一个住的地方而已。

生活及其他

美国的人际关系简单,公众的普遍素质较高,而且不排外,很容易融入美国社会。美国出游方便,机票、住宿、租车都很便宜,很适合喜欢旅游,并且喜欢大自然的朋友。如果愿意,周末带着家人开个把小时,都能够到达充满清新野趣、远离人烟的处所。而且,周围通常有很人性化的设施,可以供你取水、加油、用餐、休息。美国的空气质量普遍很好,绝大多数的城市都很干净。美国还是一个现代文化很丰富的国家,电影、音乐、游戏等等都引领潮流。美国的缺点也很明显,那就是没有“家”的感觉。华人在美国的人际圈子普遍比较小,呆的时间长了会觉得无聊。还有一点,美国的食物以快餐为主,喜欢美食的朋友会大失所望。

香港的大陆人很多,可以很容易的找到很多有共同语言的朋友。香港与大陆一水之隔,联系起来也非常方便。香港的食物属于粤菜系,有一些川菜馆,但很难找到北方的菜系。香港有很大的自留绿地,居住的人很少,也没有除旅游业外的任何产业,很适合周末出游——爬山、冲浪、吃海鲜,应有尽有。香港的交通非常方便,公共交通系统在世界上数一数二,对于多数人的居住区域,一般上班地点在半小时以内可达。在香港居住7年以上可以申请成为香港永久居民,享受世界上1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双免签政策,很适合喜欢旅游的朋友。香港的缺点同样明显,居住环境过于拥挤,文化基本属于快餐文化,而且处于落伍的边缘。社会上主要以粤语为主,北方人会有一定程度的不适应。

国内

国内是最有家的感觉的,而且对于在国内接受过本科教育的人,朋友圈子也基本集中在国内。朋友多、发展空间大,优势明显。国内的缺点已为很多人诟病,比如居住环境拥挤、空气质量差、食品不安全、网络不自由等等。不再多说。

其他比较的角度比较初级,比如入职收入,假期等等,并不适合senior的看问题角度

重新写个(假设同样可以出国的人)中国

拿到10年工作经验的年龄 37岁左右33-35岁左右10年

平均结婚年龄 岁左右 25-28岁左右平均

可选择对象范围 差不多,比米国多100倍

身份 35岁10w人/年京沪应届生马上拿集体户口?

住房 租房便宜,买房离谱

开车 车价油价都偏高,国产便宜

吃饭 蔬菜水果便宜

恩格尔系数(吃饭/月消费)10~20%25~50%

x生活 租房同居,租房结婚两极,不买房选择多,买房苦

衣服 花样多,外牌贵

体力劳动外包服务业(厨师保洁等)工人均4w$/yr(基本自己作)工人均4k$/yr(自己不用作)

要娃 1.5个,平均35岁要平均1个,平均30岁要

社会 华人社会亲朋多,语言方便

自我实现 适合高智,能成功道路较少适合高情,发展道路多

兴趣发展 主流文化是西文,需要融入中文兴趣主流西文不稀罕

政治权利 华二代才有,1代没戏有戏但很难,人多

预期未来30年平均家庭收入30年后收入6w$->4w$ 预期30年后家庭入10w->20w

可见综合上述特点,中美各适合不同的生活方式

适合高智商低情商,1个人工作养lp+2娃,生活比较平淡,向上机会较少

适合吃肉,不适合吃菜,适合买房,适合买名车,适合稳定的家庭生活,女生容易成家 中国适合高情商,智商影响不大,2个人工作养1娃,生活较丰富,向上机会多但需特别努力

中国适合吃菜吃水果,适合租房不适合买房(租售比=2%的情况下),适合买国产车,适合男生感情折腾,女生不如国外好成家

特别适合的人:俩IT民工,高智商低情商,没有向上企图,喜欢西方式生活方式的,美女

特别适合中国的人:非工程教育行业,高情商,有向上企图,喜欢中国式生活,不苛求买房

比较而言,中国最突出的问题是,攒钱买房的话,生活质量低下(恩格尔系数多~50%)其次突出的问题,是社会剧烈变革,贫富分化情况下,仇富严重,尊重和平常心不足好在中国的两个突出问题,都是心理层面的,客观的物质生活,并没有突出的劣势

作这个比较,我觉得对平衡的人生来说,选择国家,就是选择一种生活方式

选择身份,是选择文化和民主制度(注意民主首先是争取自己利益的民主,而不是全民民主)选择工作,也是选择家庭结构(lp是否工作,几个娃)和消费结构(恩格尔系数=吃饭/月消费)选择行业,是选择自己的天赋,热情,和行业的需求,发展的结合。也就是自己在行业位置 所以仅仅从数字角度来比较,可能比较浅显,但未必能全面反映出真实的生活体验

第二篇:美国大学生学习及生活-国内对比差距

美国的学习制度生活,我们当今的大学生如何适应新世纪

美国是当今世界最发达的国家,不仅科学技术长期执世界之牛耳,高等教育自二战以后也被公认为世界最佳。只要注意一下科学界的“金牌” — 诺贝尔奖每年的得主多半为美国人,且多数为大学教授,即可说明这一点。能去美国的大学、研究生院学习,是全世界许多青年的梦想。我也是怀着这样的梦想,去美国留学,而且一呆就是8年。

我从1984年至1993年在位于波士顿的N University 研究生院学习。我所说的“学习”,包括为完成规定学分的课程学习,围绕论文课题的科研,也包括前两年在学校仓库打工和以后做实验室助教(TA)。由于我和多数中国留学生一样,都是读研究生,研究生的生活与大学生略有不同。因此对美国大学的了解,主要来自前两年与大学生一起在学校仓库“扛大包”、做室友,以后带本科生实验课、批改本科生作业,以及认识的几位攻读本科的中国留学生,再就是在校园里、餐厅里、计算机房、图书馆的日常接触。因此只是管中窥豹,略见一斑。

(1)美国大学生的作息和学习

由于美国大学实行的是“完全的”学分制,一学期修哪些课程完全由学生自主决定(当然有一定的先后次序和数量要求),因此大学生没有整齐划一的作息时间,也绝没有熄灯制。如果第二天早8点无课,那么愿起早还是睡懒觉完全是个人自由,即使住在学校的Dorm(学生宿舍)里也不会有人干涉(大学生可以住在学校的Dorm,也可以住在校外的Apartment或家里,学生宿舍通常不超过3人,有书桌、书柜、床和卫生间)。美国人似乎普遍睡得晚,大学生里夜猫子很多,其中不乏刻苦用功的,但也有吃喝玩乐的。

总的说来,美国大学生活很紧张,一改中学时代的“悠闲”。若想在4年内完成学业,每学期至少要修5、6门课,每门课每周至少4至6学时。每门课每周都有作业,作业普遍算成绩,约占总成绩的20%~50%。若是计算机类课,则很可能有几个编程大作业,而不再有期末考试。这样一来,学生们往往周末不得休息,必须花大量时间做作业或写报告,这对学生既是巩固提高和自学锻练,也避免了一次考试定胜负。我曾为美国教授批改“热力学”和“流体力学”本科生作业,每周四、五十本作业,每次五、六道题。尽管有标准答案,但学生答题方法不一,我自己累得够呛。对比起来,中国的大学似乎只注重课堂考试,不太注重平时作业,更无要求学生发挥创造性去写报告或作论文。如果把中国大学(理工科)所教的内容与美国大学作对比的话,中国的大学恐怕三年就足够—当然要把政治、英语等无聊的课程除外。

美国大学生的作息时间与学校的作息制度有关:美国大学没有11:30准时吃中饭,5:30准时吃晚饭这样的固定安排,有的课可能持续到12:30,而1:00可能又有另一堂课。自助餐厅、图书馆、计算机房、各办公室都是全天服务,麻省理工学院的图书馆甚至二十四小时开放!美国大学几乎都有一个巨大的学生活动中心(Student Center),包括一个或多个自助餐厅、学习室、休息室、娱乐室(如电子游戏厅和台球室)、多功能的书店以及商店等。宽敞明亮的学生餐厅不仅提供餐饮,也是谈天、会友、休息的地方。

(2)美国大学生的生活来源我想这里所说的“生活来源”应该包括学费,因为若抛去学费,靠打工维持生活在美国并不难。但若包括学费在内,大学生完全靠自己打工挣钱则很不容易。美国大学以前的教育为义务教育,上公立中、小学不花一分钱。而上大学则被视为个人智力投资,要支付昂贵的学费,每年学杂费至少1万美元,多则几万,视学校而定。要靠打工挣出自己的学费和生活费,每天再上几小时课,再做作业,则绝非易事。尽管我曾听一些美国大学生自豪地说,他们自己付学费,但多数恐怕还是靠国家贷款或家里支助。美国大学有一种学生贷款,代付学费,学生毕业后十年内还清。每学期开始,学生贷款办公室门口排起美国少见的长龙。我所在大学有一种著名的所谓“互助教育计划”(Cooperative Education Program),帮助和吸引大学生。大学生在正常情况下五年毕业,其间可离开两个学期(分两次),去与所学专业有关的公司工作挣钱,学校帮助联系。学生在工作中不仅挣钱,而且增长了实际工作技能,许多学生毕业后就留在实习的公司,等于提前找到了工作。这对学生付学费也是个不小的帮助。

除了上课,美国大学生几乎全都业余打工。在学校图书馆、书店、各办公室以及学校附近的餐馆、打字复印部,到处都可看见学生工的矫健的身影。看着他们兢兢业业、一丝不苟的工作,相信他们已经为未来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3)美国大学生看待学位证书的态度

学位证书固然很重要,它是你受过并完成高等教育的重要标志。大学里每年夏天举行的毕业典礼,是一年当中最隆重的庆典,典礼之后还要大宴宾朋,包括毕业生和他们的家长和亲属。美国大学毕业生此时的心情大概与中国的高中生考上大学时相当,中国学生的关键是能否通过高考独木桥,考上大学;而美国大学宽进严出,关键却是能否大学毕业。另一方面,美国是个讲求实际的国家,我认识的不少大学生、研究生,学位还未拿到,就已经在公司里上班,薪水当然是与其学位相当的。

美国社会既重视学位,更重视实际能力。美国技术部门用人(或大学教授招研究生),不仅看其成绩单优秀与否,还要看其是否学过某些重要的课程,同时给一技术问题令其在一两周内解决,最后还要判断其是否能和同事融洽相处。但是,在一时难以分辨高下时,当然是以学历、特别是名牌大学的学历来决定取舍。这也是可以理解的。

美国学生普遍认为,上大学、受教育是自己的权利,听到我们说,很多中国学生上不了大学,感到不理解。因此美国大学生多数都很努力,因为学习的目的很明确:学到本领、拿到学位证书,就意味着可能找到好的工作。

(4)美国大学生的恋爱态度

美国是充分开放的社会,包括性开放。美国青年谈恋爱较早,高中生即开始date(约会),据说高中毕业的女生中处女已经不多。但据我观察,多数美国大学生还是把精力放在学业上,因为获得大学学历是通往未来幸福的重要桥梁,美国大学教授对功课要求又非常严格,每门课都经常有不及格的学生,功课不及格要重修、重交学费,多科不及格则拿不到学位。因此将学业视为儿戏,早恋早婚的学生并不多。何况在那样开放的社会里,男女之间已没有多少神秘可言。美国六十年代的一部著名电影“Love Story”,片中男女主角均为哈佛大学学生,就是因为早恋早婚引起经济拮据,差点影响学业。另外美国社会讲究尊重个人隐私和自由,男女关系恐怕是头号隐私(政界人士则除外)。因此大学校方不大过问学生这方面的事,而且也无权过问。无论同居、还是早婚,都是学生自己的责任,如有违法,则是司法部门的事。

。(5)美国大学生对待吸烟喝酒的态度

美国吸烟人数很少,大学生也不例外。美国大学普遍在楼内禁烟,而美国法律是令行禁止的。常看到一些有烟瘾的办公人员利用工作间隙走到楼外去“过瘾”。我的一位导师是个瘾君子,他常常偷偷在自己的办公室内抽烟,我每次进去,他都神秘地示意我赶快关门(当然开着窗户),因为在自己的办公室内抽烟也是不许可的。美国人喝烈酒(如威士忌,白兰地)的也很少,中老年人喜喝 wine(酿制葡萄酒),年轻人则多喝啤酒。由于美国几乎人人开车,故开车出门前忌讳喝任何酒,否则一旦被**发现,会受到重罚。美国大学生喜欢周末晚上喝啤酒,期末考试结束更是大喝一通。啤酒喝多了也一样惹麻烦,故有时也给校方带来头痛。总的来说,美国人娱乐场所很多,干嘛把时间耗在酒精和尼古丁上呢?

顺便说一下,不仅是大学生,美国的蓝领工人普遍都有一个很大的爱好,就是体育。我打工时,早上和蓝领工人一起出车送货,他们一有空闲,赶快买一份当天的报纸和一杯咖啡。而首先看的不是头版的新闻,而是体育版的球赛结果。这种对体育的乐趣实在是比中国人的吸烟喝酒、打麻将、赌博好得多。

(6)美国大学对学生的言谈举止有没有严格的纪律约束?

我在美国学习期间很少听到纪律(discipline, obedience)这类单词,在各种场合美国人强调更多的是责任(responsibility, duty),纪律这个词在美国恐怕主要用于军队而不是平民。美国大学生与校方的关系有些象买卖双方,学生付学费买教育,学校则负责提供优良的设备和教学,二者之间似乎不存在管与被管的关系,而是平等的,双方各负自己的职责。学生必须达到学业要求,否则留级,毕不了业,只能是自己吃亏。校方不用督促学生去努力学习,只用制度管理,即在规定的范围内选课,完成若干个学分,平均达到C以上(相当于60分),即可获得学位。若想进一步深造,特别是转入名牌大学的研究生院并获得奖学金,那么每门功课成绩都要尽量争取A,这样才有机会。另一方面,教授必须认真备课,提高讲课水平,认真答疑。每门课结束前,往往由学生填一份无记名调查表,为任课教师的各方面打分,包括讲课内容对学生是否有益、学生课堂理解程度、作业量的适中度等,然后送到学院。从而双方互相制约。

顺便提到,美国大学生的考试成绩也被视为个人隐私,任课教师不得将其公布于众,更不得以此随意将学生排队划线,而是由学校将成绩直接寄到本人住处。尊重学生的个性,承认学生的差异,允许学生依个人爱好和特长发展并尽可能提供方便条件,这大概是美国教育的基本出发点。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精神,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在美国,每个人的言谈举止都是个人自由,但有一个前提,即不得妨碍他人。因此在教室里当然不能大声喧哗、随地吐痰、吸烟,否则教授有权令其出去,胡闹的可以立刻叫**来,因为那样可能已经触犯了法律。在宿舍里同样不能大声喧闹,否则其他同学可以报告宿舍管理人员。遗憾的是美国有时也“法不责众”,周末晚上的喧闹和摇滚乐有时也无人过问,只好忍耐。至于打架斗殴,现实生活中极为少见,只有好莱坞电影里常出现。打架的结果则是立刻被**带走,弄不好吃一场官司,赔一大笔钱。

美国的学校和主流舆论的教育是,“所有的人不分种族、性别、肤色、贫富,一律平等。”这些语言,常常堂而皇之地挂在各种政府机关例如移民局最醒目的地方,如同我们宣扬的“为人民服务”一样。因此,人们表面上彼此尊重,但也保持一定距离,同学之间互相欺辱的现象很少发生,也绝不能嘲笑别人身体的缺 陷(如胖瘦、高矮、残疾等)。在大学校园里常看到残疾学生与健康学生一起上课,健康学生帮助残疾学生上下电梯和楼梯是很正常的现象。美国人走到哪里都自觉排队,在公共场所很少有人大声喧哗,一般不会为公共汽车上不小心踩一脚而辱骂,或者有失身份地抢座位。他们的文明习惯无疑值得我们中国人学习。因此,美国大学生主要是在遵守法律的前提下,依靠个人教养和个人约束力来支配自己的言行,而不是靠“纪律”。

7)美国大学生的就业态度

我与美国大学生一起打工时,曾问起他们上大学的目的,回答几乎都是:“to find a good job”,甚至是半开玩笑的:“to make good money”。乍一听很不习惯,因为我们已经习惯于高喊:“为祖国为**学习”。但现在想起来,为了自己找个好工作而上大学却是实话实说,并无大错。人首先要为自己的生存,然后才能为社会服务。有了知识和专长,找到喜爱的工作,尽好职责,客观上不也就促进了社会的发展吗?因此美国大学生毕业前一年就开始忙碌地找工作,学校都有一个专门的就业介绍办公室(Placement Office),全年为学生服务,里面有各种用人广告和信息,学生可将自己的简历放在那里,也可根据广告上的招聘信息,向全国各地发信。至于就业去向,我想与中国大学生一样,首选大公司,因为那里薪水高,福利待遇好,当然要与自己专业接近。地点则不太讲究,因为美国地域差别、城乡差别已经很小,美国又没有户口制度,档案制度。与中国大学生不同的是,美国大学生毕业后不需给学校交什么跨地区、行业费,更不需给用人单位交钱,而是去工作挣钱!

至于外国学生申请奖学金、甚至毕业后在美国找工作,应该说还是有很多机会的。种族歧视肯定是有的,中国人不是也不愿意嫁给黑人吗?只能靠我们自己争气!

(8)美国大学生对政治的关心程度

美国大学生恐怕不大关心政治,也没有几个人愿意将来去从政的,至少我在理工科未看到(而中国理工科大学生中却有很多)。因为美国是较健全的法制社会,谁当政都得遵从宪法,政治对人们的影响好像不大。每四年一次的大选,选民们(包括大学生)关心的主要话题是候选人是否主张减税、减少军费开支以及如何保护环境等。当然大学生里也有许多热衷于各种公益活动的人,而这本身也是一种社交能力锻炼。

(10)美国当地的风光名胜

美国同中国一样,地大物博,山川壮丽。但使我吃惊的是,尽管有纽约、洛杉矶那样的现代化的“都市的海洋”,有密如蛛网的高速公路,但美国的大自然却保留得相当质朴完好。在波士顿地区,一到郊外到处是浓郁的森林、成片的湖泊、悠闲的牧场和空旷的自然保护区。这一点中国真是自叹弗如:经济远未发达,环境却先遭巨大破坏!

美国的名胜我去过不多,我的写科技论文之笔也描绘不出其绚丽多姿的景色,这里我只想介绍一下新英格兰秋天的红叶(美国东北部六州通称 New England,即新英格兰,是美国开发最早的殖民地,马萨诸塞州的首府波士顿为其中心)。它不像北京的香山红叶,仅局限于几座山峦,而是无论你开车向北向南向西(向东是大海),只要一到郊外,到处是一株株挂满红叶的枫树,绵延百里。颜色也不局限于红,而是从绛紫、淡红到残黄,映衬着蓝得象大海般的天空,使人想起唐人“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这样的诗句。这种景色,我以前只是在描述我国东北大、小兴安岭的书籍中看到,而在波士顿郊外却身临其境。

记得有一年秋天,我们几个要好的中国留学生和太太们一起结伴去郊外的一个农场摘苹果(大概5美元一个篮子,充当门票)。当同伴们都高兴地在树上边摘边吃时,我却被一条通往山顶的小路吸引,独自爬了上去。一到山顶,我简直惊诧于自己的眼睛:只见四周层迭起伏、郁郁葱葱的山林,在阳光下呈现出五彩斑斓的颜色,好像是一幅全景的水彩画。近处是绿中泛黄的苹果园,树上挂满红宝石般的苹果;远处是一片片绛红色的枫林,在阳光下闪着红光;再远处是浓绿的松林、白色的桦林,还有许多叫不出名字和颜色的树林和果园,中间点缀着大片青翠的牧场,其间三色的奶牛在悠闲地吃草。午后的阳光穿过树丛,又使周围呈现一片金黄。好一幅秋天的画图!难道大自然也如此青睐新大陆吗?

但使我印象最深的,还是在我去美国求学的第一个学期。那也是我最困难、压力最大的一段时期:没有朋友、没有奖学金。正是枫叶如丹的深秋,我每天往返于市区的学校和郊外的姑妈家。下午上完课或打完工,先乘地铁,在一远郊车站下车,然后还要走五十分钟才能到家(为了省钱)。我常常一个人背着肩包,疲惫地走在人行道上,身边是川流不息的汽车和一幢幢紧闭的花园洋房,却几乎碰不到一个行人。陪伴我的,只有头顶上飘落的和脚下踩着的黄黄红红的枫叶,以及远远近近一株株红得耀眼的枫树,伴随着阵阵的秋风和西下的夕阳。它使我心中涌出一股淡淡的乡愁,也构成一道使我永生难忘的风景!这种独特的秋天的景色至今仍深深印在我的脑海里,激起我对美好人生的眷恋和对未来事业的追求。

以上所谈,就是我以一个外国留学生的眼光,看到的美国和美国大学的一些情况。美国大学当然也有缺点,例如:学费过高,令普通家庭几乎难以承受(不过美国大学生占同龄人的比例仍为世界最高的国家之一,65%以上);大学生集体观念淡漠,个人主义盛行(但是美国人还是较乐于助人的),性开放也许过度,甚至还有少数学生吸毒。不过美国大学有更多的地方值得我们学习,为着我们自己的进步,只须去学人家的长处。科学是没有国界的,而现代教育也是由西方传来。因此我们有必要了解国外大学的情况,目的是为了赶超人家!

相比而言,中国的大学仍然处于非常落后的状态,官僚体制严重,优秀教师不够,年轻的学生未得到先进的知识传授和培养。打开窗户,才能看见辽阔的大千世界,而不必在意飞进来几只苍蝇

第三篇:国内知名企业文化对比

海尔集团:

海尔文化是海尔人的价值观,这个价值观的核心是创新。海尔文化以观念创新为先导、以战略创新为基础、以组织创新为保障、以技术创新为手段、以市场创新为目标。

联想集团:

联想使命概括为四为,即,为客户:联想将提供信息技术、工具和服务,使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更加简便、高效、丰富多彩; 为员工:创造发展空间,提升员工价值,提高工作生活质量;为股东:回报股东长远利益;为社会:服务社会文明进步。

未来的联想将是“高科技的联想、服务的联想、国际化的联想”。海信集团:

未来的竞争是企业文化的竞争

核心理念: 创造完美,服务社会

同仁堂:

企业目标:高科技含量,高文化附加值,高市场占有率

管理信念:同心同德,仁术仁风。

同仁堂国药 生产现场标语:质量即生命,责任重泰山。一百道工序,一百个放心。

生产一流品质,同仁堂永恒的信条; 创造国际名牌,同仁堂不懈的追求。修合无人见,存心有天知。

格兰仕:

格兰仕的宗旨——努力,让顾客感动

格兰仕的人格——诚信,自强到永远

达尔曼公司:

企业文化核心特征“以人为本”具体来说就是尊重人才、培养人才、用事业留人、用感情留人、用待遇留人在企业发展中,逐步形成具有明显特征的、区别于其它企业的自强不息的拼搏精神、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永不满足的进取精神。

鄂尔多斯集团:

核心经营理念:“鄂尔多斯 温暖全世界”

天铁冶金集团:

天铁精神“艰苦创业,团结进取,创新发展”

华药集团:

企业精神“人类健康至上,质量永远第一”

奥康集团:

经营方针“以质优取信于顾客,以服务竞争于对手”奋斗目标“振兴民族工业,争创世界名牌”

服务理念“服务无止境”

彩虹集团:

彩虹精神:“敬人敬业,追求卓越!”

彩虹理念:“人类美好生活的创造者!”

客户文化理念“超越客户期望”

万家乐燃气具有限公司:

经营理念“开拓求实、科技创新、真诚服务、乐送万家”企业目标“一流管理水平、一流员工素质、一流产品质量、一流经济效益”

森工集团:

企业精神“创业、创效、创牌、创新”

天津电力建设公司:

经营宗旨“缔造精品 以义求利”

企业精神“奋起 争先 严谨 实干”

核心价值观“人才为根 诚信为本 客户为尊 拚搏为魂”公司形象目标“有能力 可信赖”

奥斯曼实业:

公司理念“诚信为本,精益求精”

小天鹅公司:

营销管理方针“服务第一、销售第二”

北汽福田:

福田精神“创新思维,超越自我,追求卓越”

青岛啤酒:

核心精神“锐意进取 奉献社会”

第四篇:对比美国法国大革命

两次革命,两个政治传统

罗素曾讲过,“在落后国家,观念引起革命;在先进国家,革命引起观念。”在落后国家,除了知识分子的观念力量外,其他力量都很薄弱,观念力量一呼百应,往往一上来就引起大革命。法国、中国、俄国都是观念引起的革命。在先进国家先有实际的革命,变动了政治制度以后,再释放观念的辐射力,观念跟着慢慢变化

美国革命和法国革命是“姊妹革命”

人物周刊:有人比较美国革命和法国革命,说就像性格差异极大的异卵双胞胎。

朱学勤:其实当时就有人注意到两场革命之间的内在联系。第一,时间距离极近。如果把美国革命从1775年到1787年作为界限,1787年后两年,法国就发生了革命。用时代的标准来衡量,就是同时发生的事;第二,它们之间确实也有人员影响、思想渗透、相互回荡。当时横跨大洋两岸、同时参与两大革命的人很多。比如激进的革命者托马斯〃潘恩,他参加过美国革命,之后又到法国参加革命,曾被推举为法国的荣誉公民,参与国民公会辩论,被雅各宾派送进了监狱,差点断头。法国这边,类似的有拉法耶特。从政治家来讲,杰斐逊的革命民主主义就来源于法国,在《独立宣言》中看得到法国革命的启蒙思想,比如说,“统治者的权力来自于被统治者的同意”。1792年法国国民公会辩论路易十六该不该受审判该不该死,华盛顿亲自给法国写信,用的是外交辞令,但充满真情实感,说路易十六帮助过美国革

命,如果法国把他送上断头台,会大大“伤害美国人民的感情”。法国革命第一阶段以美国为榜样,到第三阶段雅各宾派公然提出,相比美国革命,我们现在从事的是人类真正的革命。法国所做的,正在突破美国革命的狭隘眼界。有太多事例证明,这两场革命有千丝万缕的联系,被称为“姊妹革命”实至名归。

人物周刊:您似乎认为一般说的美国革命和法国革命都是不完整的?

朱学勤:美国历史学家对中国人讲的美国革命史有些不满。中国人只讲到1783年独立战争结束,后面就不说了。这是腰斩了美国革命。如果仅仅讲到1783年,美国可以选择不同的政治制度,他们也确实有过辩论,建立君主制还是共和制,没有国王是不是引进一个国王,种种可能性都讨论过。最后瓜熟蒂落是1787年制宪会议,所以后半段是更为重要的,可以检验当年用来号召人心的《独立宣言》。当年你讲的不只是要赶走英国,还包括尝试新的制度,新的制度在哪里?1787年才能看出来。否则这场革命仅仅是一批人战胜了另一批人,是一次战争的胜利,不是政治革命的胜利。

至于法国革命,对它的起没有多大争议,就是1789年7月14日攻占巴士底狱。它的止,史学界有多种划分。最短的一种是把它截断到1794年7月27日“热月政变”,雅各宾派被推翻,罗伯斯庇尔上断头台。也有往后延伸的,把拿破仑彻底失败看作法国革命结束。恩格斯就把拿破仑时代称作法国革命的最后阶段。那就要划到1815年。

人物周刊:《旧制度与大革命》里,托克维尔还说大革命到他写

书时还没有结束。

朱学勤:因为还有比恩格斯更长的划分。即使到拿破仑被彻底流放,王党归来,波旁王朝复辟,法国并未长治久安。在动荡中,大革命时活跃过的各大派别重新奋起。比如说1830年的“七月革命”,也就是《悲惨世界》中冉阿让义女的男朋友拿起枪杆子到街垒里干的那场革命。“七月革命”推翻波旁王朝后,建立政权的是路易十六家族的旁支。“七月王朝”时间也不长,1848年2月法国又革命了。“二月革命”没多长时间,1848年6月又起义,又被镇压。之后,是拿破仑的小侄子,路易〃拿破仑建立了一个短暂的稳定时期,一直维持到1870年9月他在普法战争中被俾斯麦军队俘虏,有二十多年。这20年,是路易〃拿破仑给法国带来繁荣的时代,法国经济高速发展,还举办世界博览会。今天许多法国历史学家都认为,如果要在法国史上找一个时代,和我们的邓小平时代相称,就是路易〃拿破仑的20年,当时称为自由帝国、繁荣帝国。

20年后,泡沫刺破,烟消云散。小拿破仑被俘,直接刺激了巴黎再一次奋起。那就是1871年的巴黎公社运动,不过72天又被镇压下去。巴黎公社起义之时,有雅各宾派的残余分子参与巷战。大革命的政治派别、政治力量一直活跃到七八十年以后。为什么叫巴黎公社?这个旗号在大革命前就有,大革命时也有人举过。巴黎公社既是激进的又是复古的,要恢复路易十六之前旧制度里面的地方自治,就是公社制度。大革命的余波荡漾到了1871年。对法国革命起止划得最宽的那一派历史学家也有理由把法国革命结束划到1871年。我个

人认为划到1815年比较恰当。我认同恩格斯的说法,拿破仑是法国革命的最后阶段。法国革命是从1789年到1815年,有二十多年的历史。

人物周刊:之所以强调美国革命和法国革命的完整性,是因为后来这两场革命也代表两种不同的政治传统、制度设计。

朱学勤:最根本的就是制度本身。美国1787年制定宪法,以这部宪法为标志,建立了议会政府、三权分立、共和政体,到现在都没有动摇过。1787年后美国再无革命。即使今天存在那么多的问题,我想没有人认为美国有革命危机。至于法国,无论确立的是第一宪法、第二宪法、第三宪法,还是第一共和、第二共和、第三共和,是没有稳定性的。我们把1815年作为法国革命的终止,这场革命有它的成果,但制度层面上是失败的。

最小的革命是最好的革命

人物周刊:相较而言,美国革命大致局限在政治领域,法国革命也涉及社会文化领域。您似乎比较欣赏前者,就是将革命局限在政治领域,所谓“最小的革命是最好的革命”。

朱学勤:在社会层面,我是个保守主义者。我有一个基本观念:人类社会自身有演变逻辑,会自然而然发展、纠错。我尊重这个自发秩序,反对对社会做人为的外科手术。人类文明是怎么发展成这个样子的?最让人惊讶的一点就是自发演变的结果显然越来越进步、越来越有利于大多数人的福祉。对此人类的理性到今天还没有能充分地认识和解释。人不仅没办法颠覆,也改造不出一个新的社会秩序。当年

亚当〃斯密曾强烈地反对法国革命激进阶段的暴行,他维护的就是社会本身自我演变的权利。

但同一种社会基础可以有不同的制度形态跟它衔接,有些能适应,有些不能适应,有些起初能适应后来不再能适应。社会不大规模破坏的同时政治制度可以选择。这意味着,你可以改革。而如果你不愿改、改不动,很可能就会促发危机,革命就会来临。毛泽东与黄炎培在延安窑洞里的对话也涉及这个问题,就是周期律与民主问题。政治制度有适应期有不适应期,如果到了不适应的时候还是不改革,那只能是被推翻。革命来了,我们应该限制革命的范围,不让革命扩及开去破坏社会秩序。所以我才提出最小的革命是最好的革命。

为什么我把美国革命称为小革命?从1775到1787年,美国有没有社会革命?没有。有没有在赶走英国人的同时把美国的土地所有制改一下?没有。当然那个时候美国土地太充足了,也没有这个需要。但美国也有冲突激烈的时候啊,传媒人特别熟悉的“扒粪时代”,腐败很多,官民矛盾也很激烈,但它没有过阶级斗争,更没有阶级革命。所以我们今天到美国去,除被南北战争破坏的地方,大多数的地方维持独立战争前的建筑、社区、社会结构。美国的历史是短暂的,但这短暂的两百多年历史没被破坏过。而在欧洲和亚洲,这两百多年里发生了多少次破坏旧的社会基础的革命啊!从这个意义上说,美国革命是最激进的也是最保守的。它成功遏制了革命浪潮越过堤岸冲击社会。

人物周刊:关于政治国家和市民社会的关系问题,有所谓的大、小契约论,是否也在某种意义上提出了政府合法性的问题?

朱学勤:契约论是从17世纪开始的。在这以前,君权神授,是没办法质疑的。从霍布斯、洛克一直到卢梭,契约论提出了统治权力的合法性,把权力的来源从天上拉到了人间,其进步性、合理性就在这地方。但到了卢梭那里,夸大到要把整个社会都交给政府,所以叫“社会契约论”,这就非常危险了。如果仅涉及政治问题,民众和政府可以有一个契约,最典型的就是所谓“统治者的权力来自于被统治者的同意”。它在制度上有一些仪式化的安排。比如4年选一次总统就是人民把让渡出去的权力拿回来再重新授权一次的意思。

人物周刊:比较英、美、法三次革命,革命之前,美国没有纯粹的观念活动,英国只有三两个思想家窃窃私语,而法国有风起云涌的启蒙运动,为什么看起来理论准备最充分的法国革命取得的成果实际上最不稳固?

朱学勤:法国革命前,所谓的启蒙活动扩大为启蒙运动,意味着知识分子对民众的动员程度已经达到了最大值。一旦政治体制难以容纳,会引起爆炸性的后果,即小革命(政治)到中革命(社会)到大革命(精神)。历史上的小革命,其实都是有限革命,政治参与没达到爆炸性的程度。比如美国制定宪法,55个人的一个关门会议。但它不是一个拒绝民主的会议。如果说制宪的过程是共和,各种利益谈判形成双赢的结果,那么开门把宪法交给纳税人,经过投票同意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民主了。法国不是,制宪一下子进入大民主阶段,所有人都可以发表意见,都可以否定另一个人的意见,民主进入到了广

场阶段,所以很难确立一个比较稳定的宪法文本。罗素曾讲过,“在落后国家,观念引起革命;在先进国家,革命引起观念。”这话很有深度。因为在落后国家,除了知识分子的观念力量外,其他力量都很薄弱,观念力量一呼百应,往往一上来就引起大革命。法国、中国、俄国都是观念引起的革命。在先进国家先有实际的革命,变动了政治制度以后,再释放观念的辐射力,观念跟着慢慢变化。

人物周刊:美国革命和法国革命领导集团的不同构成是否也对革命风格有影响?

朱学勤:有一个有意味的现象:两场革命的领导集团,美国的都全身而退,没有一个死于内部厮杀;法国有相当多的人,不是死在王党、反法同盟等敌人的手里,而死于革命内部的绞杀。丹东是罗伯斯庇尔所杀,罗伯斯庇尔是热月党人所杀。其他革命领袖被杀死的太多了。这情况在美国革命中找不到。原因有很多,其中一个就是两国的领导集团不同。法国革命的领导集团,大多既无政治管理经验,也无经济管理经验。有这种经验就会知道人们的利益冲突是每天每时在发生的,这种冲突,其实可以通过博弈、谈判、双赢的方式获得一个结局。而美国革命的领导集团,要么是在英国管理时期已经成为议会精英,有过政治管理经验;要么本人是律师、企业主、农场主,有工商生活的管理经验,积淀了相当丰厚的工商文明。工商文明处理人们的观念冲突也好、利益冲突也好,都不是诉诸武力,而是通过谈判。而法国革命的领导集团,丹东、罗伯斯庇尔、马拉,这些人都是拿破仑讲的“意识形态分子”。拿破仑这么讲是对的。他非常惊讶法国革命 的领袖怎么都是意识形态专家,而非有经验的政治家或企业家。观念型知识分子领导的革命和政治家、企业家领导的完全不同。用韦伯的话讲,法国革命是把可以分解的量上升为不可分解的质;而美国革命是把不可分解的质下降为可以分解的量、可以量化的经济利益,讨价还价。为什么1787年的会议要开3个月?每天都在讨价还价。这批企业家和那批企业家在谈判嘛。而法国革命,你看国民公会辩论,全都是宏伟叙述、激越浪漫的诗篇,而且诉诸道德,在政治斗争中这是最可怕的事情。这样的知识分子是只知道理,道德之理,不知事理,事物之理。

人物周刊:当时美国和法国对国家制度的设计是否也体现了对人性的不同认识?

朱学勤:其实两国是相互渗透的。像汉密尔顿更多认为人性本恶,设立制度就是为抑制人们在政治层面上的邪恶。另一方像杰斐逊等人,受启蒙思想影响比较多,认为人性本善,政治制度的安排应该最大限度调动人性的善,用政治来追求人间天堂,用今天的话来讲,相对而言是个左翼;汉密尔顿天然地就是个右翼。左翼和右翼达成了哪种共和?右翼设计好了制度,左翼在制度平台上批判这个制度。这就是共和制度上面的民主追求。问题在于杰斐逊在美国代表的这股民主力量,在法国革命中成了主流,没有力量跟它抗衡。它用政治来追求宗教的目标,要把日月河山乃至人心的道德是非重新安排,那革命承担的东西太多了。不光承担了制度变易,还承担了价值观的彻底颠覆、人性的改造,不成为大革命才怪。

一些根本性价值冲突只能靠宗教调节

人物周刊:大革命之初,法国自由派贵族的制度设计很出色,但后来革命失控,他们或逃或亡。他们原本有机会成功吗?或者说法国革命有没有可能停止在这个阶段?

朱学勤:假设的历史学是最迷惑人的。任何国家的历史中都可以找到很多假设。我觉得是有成功的概率的。法国革命1789年7月14日控制不了,但后面如果有一步控制得住,也许不会引起后来激进的状态,就是杀国王。杀国王最终促发了旧欧洲所有王室联合起来扑灭革命。法国革命中后期始终是在对内革命、对外战争的交织中进行的,这就导致内部清洗越来越残酷。杀国王是一个历史的三岔路口,错过这个路口,没有回头路,只能找下一个路口,后面的事就很难避免了。这是一个本来可以避免的悲剧性冲动,事实上辩论时也是以微弱多数通过。

人物周刊:大革命阶段是那样设计制度,但之后法国出过十多部宪法,重新设计制度时对人性的理解是否有所改变?

朱学勤:法国革命后来逐渐在收敛。到了1871年巴黎公社时,又一次冲破束缚,达到非常激进的阶段,追求一个崭新的人间秩序。所以72天的巴黎公社是必然失败的。你到法国的蒙马特高地去看,蒙马特高地是革命圣地,从法国革命到巴黎公社,不断爆发起义的地方。巴黎公社失败之后,法国人在那里建了一个新教堂,叫圣心大教堂。他们已经认识到,一些根本性的价值冲突只能靠宗教生活而不是政治手段调节。

人物周刊:也许法国是特别不幸的,就像美国是特别幸运的,几乎没有哪个国家像美国那样同时具备那么多的条件。

朱学勤:美国革命有许多有利条件,法国革命没有。美国有辽阔的土地可以缓解民间的财富冲突;新大陆没有王室,不至于激起强烈的反对力量;没有强大邻国,不会遭遇战争的纠缠,等等。这些条件,法国都不具备。甚至当历史召唤,需要写《独立宣言》,正好杰斐逊在场;当历史第二次召唤,需要制定1787年宪法,汉密尔顿在场,杰斐逊正在法国。如果这两个人出场的顺序颠倒,那就既不会有《独立宣言》(或者会是另一个样子),也不会有1787年宪法。如果考虑到这么多因素,有句话政治不正确,但确实说出一些东西:上帝参与了美利坚建国的过程,让她有这么多的幸运条件。

但上帝也是公平的。在早期给了她这么多幸运的条件,在后期又给了她其他民族都没有遭遇的苛刻条件。如果说上帝选中北美这块土地做了一次人类大同的实验的话,那他最苛刻的一个考验就是把人类种族上距离最远的两个分支,黑白分明的两个分支放到同一块土地零距离接触,看他们能不能融合。正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美国触发了第二次内战,那就是南北战争。那场战争虽然扑灭了所谓南部叛乱,重建南部却以失败告终。解决这个问题不知道流了多少血、死了多少人。或许我们可以说,到了2008年奥巴马竞选胜利,美国终于诞生一个黑人血统的总统,这场人类学的实验才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但后面的考验仍然苛刻,就是移民问题。美国本是移民国家,没有移民也就没有美国,但这个移民而成的国家面临着更多移民的冲击。亨廷

顿写《文明的冲突》,说的是美国外部国际社会间文明体系的冲突,但他更担心的不如说是美国内部问题,越来越多的移民稀释掉他所谓的盎格鲁-撒克逊文明的核心。所以他后来写了《谁是美国人》那本书。不过到目前为止,我觉得美国的包容性仍然很强。这个制度居然能把200年前奴隶的后代送进白宫。

第五篇:就业移民香港

港通国际版权来自

就业移民香港

引言:

本资料单张由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香港特区政府)入境事务处所拟备,旨在列明有意进入中华人民共和 国香港特别行政区(香港特区)的人士所须符合的入境签证/进入许可规定。单张内的资料仅供参考之用。香港特区入境事务处有权拒绝任何申请,即使申请人符合所有入境规定亦然。

概述:

一般而言,除拥有香港特区居留权或入境权的人士外,任何人士如欲来港就业(职业移民香港)、就读、开办或参与任何业务、居留或以访客身份在港逗留超过可获豁免签证的逗留期限,均须申领入境签证/进入许可。虽然本处会因应每宗申请的个别情况作出考虑,惟申请人必须符合一般的入境规定(例如:持有用以返回原居国或所属国的有效旅行证件;没有刑事记录,且其入境不会对香港特区构成保安或刑事问题;以及不可能成为香港的负担等),并符合下文详列的有关特定资格准则,方可获考虑发给入境签证或进入许可。这些资格准则或会不时予以修订,希为留意。

就业要求:

来港就业移民又称内地人才计划,在香港入境处称为输入内地人才计划,针对香港市场需缺乏的专业性人才,给予香港公司补充的指标,对公司和个人都有一定的要求,名额由香港雇主提供。

1、不属非本地毕业生的内地中国居民,但具备香港所需而又缺乏的特别技能、知识或经验,可根据输入内地人才计划申请来香港工作。

2、根据输入内地人才计划来香港就业的申请,如符合下列准则,可获考虑批准:

A、没有保安理由拒绝申请,而申请人亦没有任何已知的严重犯罪记录;

B、申请人具有良好教育背景,通常指持有相关学士学位,但在特殊情况下,具备良好的技术资格、经证明的专业能力及或者有文件证明的有关经验的和成就,亦予接受;(目前针对硕士或以上学位有名额,需要评估)

港通国际版权来自

C、香港公司确实有该职位空缺;

D、申请人须已确实获得聘用,而从事的工作须与其学历或工作经验有关,并且不能轻易得本人担任;以及

E、薪酬福利(包括入息、住屋、医疗、和其他附带福利)须与当时本港专才的市场薪酬福利大致相同。

根据就业工作签证的申请审批,如符合下列条件,可获考虑批准:

1、在国内或香港,其它任何地方无拒绝申请的犯罪记录;

2、主申请人具有良好教育背景,通常指持有有磁范畴的学士学位,但在特殊情况下,具备良好的技术资格、经证明的专业能力及或有文件证明的在关经验和成就,亦可以按受批准拿到香港工作签-证即可移民香港;

3、申请人须已确实获得香港公司聘用,而从事的工作须与其学历或工作经验有关,并且不能轻易觉得本地人担任;以及薪酬福利(包括入息、住屋、医疗和其他附带福利)须与当时港专才的市场薪酬福利大致相同。

4、这项计划不限界别或名额,除了商界和金融界的专才外,计划也适用于输入艺术、文化、体育,以及饮食界的优才和专才,以巩固香港作为亚洲国际都会的地位。

5、现时在港工作或就学的内地人士,若获准根据这项计划来港工作,则须先行返回内地申领因私《往来港澳通行证》及相关的赴港签注,方可来港工作。

工作签证后可转化工作:

根据输入内地人才计划获准来香港就业的人士,来香港后可申请转换工作,但必须仍然符合输入内地人才计划所订的申请资格,并且从事与其资历和专业知识有关的工作。

受养人入境安排:

根据非本地毕业生留港/回港就业安排、一般就业政策及输入内地人才计划来香港就业的申请人,可根据香港特区理行有关受养人民的政策申请带同其配偶及18岁以下未婚的受养子女来香港。

根据有关计划获批准来香港或正在申请来香港工作的人士,将成为随同来香港的家属保证人。以受养人身份来香港一起定居申请,如符合下列条件可获考虑批准:

1、受養人與保證人能提供合理的关系证明;

2、受養人沒有任何已知的不良記錄;以及保證人有能力为受養人提供在港远高于基本水平的生活和合适的居所。

备注:针对硕士或以上学位,香港有少量雇主移民提供名额,欢迎来电咨询胡生。转载|

下载国内香港美国就业和生活的对比word格式文档
下载国内香港美国就业和生活的对比.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香港留学与新加坡留学对比

    很多工薪家庭的学生申请留学读研究生时,希望体验全英语教学但又担心难以适应,同时还希望降低留学成本。津桥的留学顾问们为这类同学推荐适合他们的工薪家庭留学路。 津桥教育......

    食品业国内竞争力对比论文(推荐5篇)

    一、食品工业的界定食品工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生命工业”,按照国际分类标准,食品工业包括农副食品加工业、食品制造业、饮料制造业和烟草制品业四个大门类,进而又分为24个中门......

    国内3G网络技术对比(精选多篇)

    国内三种3G网络技术对比 总体对比: 一、中国电信,CDMA2000 EVDO+WiFi CDMA2000就是第三代CDMA,适用于3G CDMA的TIA规范称为IS-2000,也就是CDMA2000。 主导运营商:天翼通。 技术特......

    国内各地物联网政策对比

    各地物联网产业政策对比当前,物联网已上升为国家战略。发改委、工信部、科技部等部门都有可能出台相关产业扶持政策来加速促进中国物联网产业发展。与此同时,各省市和产业园区......

    国际快递和国内快递对比分析报告

    国际快递和国内快递对比分析报告 09工商2班 項松林42号 一、国际快递行业情况 目前,中国国际快递市场上的快递业务基本上是由国际快递公司经营着。以UPS、FedEX、DHL、TNT等......

    新版国内信用证条款变化对比(精选5篇)

    变化: 一、取消金融机构准入限制 ‚经人民银行批准经营结算业务的商业银行总行及经商业银行总行批准的分支机构‛扩大至 ‚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村镇银行和......

    国内本科毕业如何申请美国大学

    国内本科毕业如何申请美国大学 国内本科毕业如何考国外大学?太傻留学咨询教育教育留学专家提醒,相对于高中学生留学重点规划时间安排,在美国大学留学本科生出国规划需要兼顾专......

    国内大学如何转学到美国大学(大全)

    国内大学如何转学到美国大学? 高考失利?不满于目前就读的大学? 专业被调剂?不喜欢目前所学专业? 大学并非是一条路走到黑的“独木桥之路” 因为你还可以转学!!! 在美国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