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桃姐观后感[范文]
影视《桃姐》观后感
电影《桃姐》根据真人真事改编,讲述一位生长于大家庭的少爷罗杰与自幼照顾自己长大的家佣桃姐之间所发生的一段触动人心的主仆情故事。桃姐为少爷罗杰的家族工作了45年,伺候过老少五代人,年逾古稀突患中风,罗杰忙于工作四处奔波无暇顾及,只好把她送去老人院,一段平凡感人的情感徐徐展开。
影片的主题,正如影片中老人院的墙上写的那样:我们,都会有老去的那一天。老,意味着思考记忆能力退化,意味着行动能力下降,意味着失去可以作为正常的社会人的能力。当这一切不可避免的向一个人袭去,他除了接受或为此改变,别无他法:要么积极改变以活出暮年的生命魅力;要么消极等待,等待岁月一点一点的磨去生命的意志。
故事男主人公在为桃姐寻找老人院时没有选择第一家,因为那里的老人除了无助和麻木地等待着死亡之外,没有一点体现生命活力的表现,而且,他们本身就已经放弃了生命意志和追求更好的人生意义的想法。而且,作为老人院的领导和护士,那些人也只是把“挣老人的钱”和把“喂养老人直至其死亡”当成一种程序化的工作,在照顾老人的同时,并没有半点感情的投入。
在第二家老人院,我们看到,老人院的院长和护士都还在和那些老人交流,在吃饭、运动和起居生活照料当中,都还把他们当成一个有生命意志的人,而不只是一个“需要照料的晒老躯壳”。而那些老人,在他们生命的最后光景,没有了和孩子、亲人过琐碎生活的机会,在相对封闭的一个院落里,和一群年纪相当的老人,慢慢无聊琐碎的事情,但这些无聊碎碎的事情却是对他们自己生命还存在着的印证。就是因为有这样的“养老”“生活”氛围,男主人公才为桃姐选择了这家老人院,因为男主人公真心地不希望桃姐的晚年在孤寂无助中度过。
说起男主人公与桃姐的关系,不是母子,胜过母子。这种孝心行为与影片中一些人的行为比起来是很大的讽刺,这种讽刺也刺激我们思考:我们将如何对待我们的父母,而当我们老了的时候,又会陷入什么样的境况。
这部影片所想要教育启发的对象,除了我们,还有老人。而它想要教给我们的就是:你的选择,决定你的生活状态。
第二篇:桃姐观后感
观桃姐之感
最近看了电影《桃姐》,第一感觉,就是没有想象的那么感人。
电影讲述的故事大概就是:桃姐是罗杰家的祖传保姆,一直服侍了从罗杰太爷爷到罗杰这一辈。如同罗杰的妈妈一样。桃姐老了,得了中风,性格中的自强和自尊让她选择了到老人院终其一生。当然,从中我们也能感觉到桃姐不想给罗杰增加负担的用心—也许这也是导演
想要呈现给观众的情感。亲人间的关爱和互相理解,总能让人感动。电影的情节很平淡,没有剧烈的剧情冲突,偶尔出现的小幽默和一闪而过的明星面孔,可能是让你坚持看下去的理由。当然,平淡无奇的情节和生活贴的很近,琐事和细节以及一些生活中不可抗拒的无奈也许会让你鼻子有点酸。
在《桃姐》里,我们总是会看到长长的镜头定格在那些熟悉而又
陌生的静物之上,让我们更加领略到了“人有情而物无情”,就是在这样的调子里,影片让所有的物体都自然而然地染上了一种莫名的孤寂与沧桑。或许就是这几个长镜起承转合,才更加突出了一些主题,让生命的逝去行云流水,继而也更加卑怯。而这些所有对于逝去的渲染,以及对生命的诠释,都让我们想起了很多往事,想起电影里同样的气韵情调。
《桃姐》电影的现实意义很大,我们都要从中学习人与人的互相尊重,这样就能实现社会的和谐变为现实。影片中的故事仿佛就在讲再过二三十年之后的中国。人口老龄化使每10个人内就有3个老人、在社会养老保障严重不足的情况下,老年人老无所依的社会状
况。也在提醒着现代的单身一族以后不要落到像姚姐的下场,尽早找个伴生而育女,到老了有个老伴、多几个亲人,或参加消费养老,让老年生活过的更加幸福。
此片反映了当今社会值得人们深思的几个要点:
1、关爱老年人的赡养问题,不只是政府和社会的责任,更是每一个子女的应尽义务和责任。
2、每个人都要经历生老病死,人生的意义是什么?除了工作、亲情、友情、爱情以及人与人之间的感恩之情应该弘扬。
3、通过这段主仆的故事,为现今家政行业的职业道德树立正确导向。
4、多去健身房,要有好的身体,趁年轻享受生活,抓紧奋斗。
5、一定要结婚,有老伴儿,有孩子,有朋友,一直到老那种,多做好事,老了会有福报。
我觉得这部影片虽然没有惊心动魄的情节,也没有华丽绚烂的场景,可留给观念的是质朴感人的真情实感,让人感受到罗杰与桃姐间非亲如亲的感情。
第三篇:桃姐观后感
看《桃姐》有感
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每个人都无法逃避。但是,假如人与人之间有一种温暖的情谊陪伴他们,那么衰老过程的害怕和痛苦必定会降低。
看完《桃姐》这部电影后,我浅薄地感受到老年人面对疾病,面容老去,亲人不在身边照顾时的无助和孤单。他们害怕自己成为孩子的负担,宁愿委屈自己去住陌生的老人院,来给孩子创造一个自由的天空。
影片中的桃姐虽然患有中风,但是她却一直在自己照顾多年的少爷面前表现的很独立,每件事都尽量做好,表现了不仅仅是桃姐自立自强的尊严,而且反映的是大多数老年人的骄傲——年老不代表不中用。虽然他们年老了,生理机能衰弱,动作思维变得迟钝,但他们依旧是可以照顾自己饮食起居的,依旧可以有自己的兴趣爱好。少爷(刘德华饰演)是个很懂得感恩回报的人,尽管刚开始他不懂得照顾病人——不会给中风的桃姐喂饭,只是干坐着慰问和给予物质上的支持,但是到了后面他慢慢地学会了怎样用火炉,煲汤给桃姐喝,学会了放慢脚步等桃姐颤抖的脚步,并且经常抽空陪桃姐逛街,喝茶,陪她聊天说笑。
反观现实,可能有些人觉得这没什么值得表扬的,子女本应该孝顺的照顾父母颐养天年。但是现实中,能做到像刘德华这种体贴程度的子女少之又少,更何况他们只是雇佣关系。大多数子女会嫌弃年老的爸妈,借着忙于工作和照顾家庭的原因,把他们抛弃在养老院里就撒手不管,很少去真正的关心他们需要什么。他们出现在爸妈面前,常
常是为了“金钱”,为了获得房产继承权。而父母要的只是单纯的见上孩子一面,很难去理解父母在孩子面前这种伟大的无我精神,也许等我到了为母的时候才能委屈自己。现在的我很想对父母们说:“一直娇惯孩子而盲目委屈自己是不可取的,始终保持着无我精神会害了自己和孩子。不要指望这样做他们能在你年老时照顾自己!”
同时,给自己和年轻人提个醒,切勿重蹈“子欲养而亲不在,”的悲剧。也不要等父母百年归老时才大办特办那些子虚乌有的祭祀,以为这样做能让地府的父母过得舒心。其实真正应该做的是把钱和心思用在日常生活里照顾父母身体上,陪他们散散心聊聊天。因为,生命脆弱,命运难测。可能明天就少了一个笑话你小时候出丑的亲人。尽管生活水平和医疗技术提高了人类的生命长度,老年人的数量越来越多,但时如何改善老年人空虚的精神世界,孤单凄凉的处境和自身无力感等精神状态问题,依旧需要我们心里专业同学共同努力和思考!
第四篇:《桃姐》观后感
《桃姐》观后感
《桃姐》观后感1
最近看了传说中的《桃姐》一片,有些感触,闲来无事码点相关文字,以志所思。
总体说来,这是个很平淡的电影。作为港式文艺片,套路不可谓新颖,情节不可谓曲折,道理不可谓深邃,但意味却颇为绵长,有看点兼泪点。
桃姐钟春桃(叶德娴)是少爷(刘德华)家的佣人,小时父母在日祸(二战日军横行,且称“日祸”)中罹难,身世凄苦。十几岁到老爷家,服侍老太太、老爷和太太、少爷共历三代,已逾60年,且终生未嫁。期间,桃姐充分显示出传统中国女人的勤恳和朴实,悉心服侍主家,主家的衣食起居,事无巨细,通通操办;其品德性情,也样样使人称心。
影片未着力于旧事追忆,只稍微正面侧面交代了一下。虽非怀旧,但却时时体现出往事的影子。影片也无大的波澜起伏,依据的是桃姐中风住院、入老人院、再得肺气肿病危的时间脉络。期间细节处理很好,导演擅长表现琐碎之事,有无趣,有幽默,有冷漠,有温情,平淡中透露着生活真味。
影片开头是桃姐给出差回来的少爷下厨。少爷刘德华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一切习以为常,始终未多看桃姐一眼,也无多少言语交流。直到某一天,桃姐因为劳碌和老迈中风去了医院,故事才进入正题。
本来少爷的生活中桃姐好像一直在那里,而现在这种变化,使少爷初次思考起这桃姐这样一个女人来。一个人在你生命中默默照顾你,而你却习以为常地依赖,某一天这人突然离开,你是否茫然无措,是否惘然若失?少爷并不是无情的人,相反很会体贴人,只是他和桃姐的关系太久远了,形成了一种平衡,所以桃姐在时,他不需要对桃姐太多关心,而当桃姐需要关怀时,他就不假思索义不容辞地承担这份责任。然而角色转换,未学会关心人的人,怎样照顾好一贯关心你的人呢?当桃姐不想给少爷添麻烦说想去老人院的时候,少年居然以为桃姐很想到那里去,就遂了桃姐的意。我们自思一下,生活中,父母长辈有时候会说些善意的谎言,只是为了怕给子女晚辈添麻烦。可惜这种感情,不是每个人都懂的。少爷虽不知其里,尚能抽空陪伴服侍桃姐到最后。而世间一味索取、得寸进尺、不思回报的无情之辈,却是多如江鲫。
虽说香港的老人院设施完备服务正规,但也不见得能让老人颐养天年(大陆就更不消说了,多的是盘剥老人)。有子女赡养的话,谁愿意去老人院呢。一个连假牙都能戴错、处处贪恋小便宜的地方,逢年过节又无亲人陪伴,还得忍受电台学校等组织虚伪的献爱心活动的骚扰,如此终老,想来无味。可见老无所依,于人是很大的悲哀。少爷养尊处优,不懂老人院生活的苦处。但少爷却知道,桃姐,这个老迈的佣人,在病倒后需要他的关心照顾。这出自责任,更多的是人的品性。老人院里,有多少老人不是被自己子女抛弃的?老人院还算好的,又有多少老人被遗弃在空巢里,自生自灭?这个国家,老人不靠子女,还能靠谁?以此看来,桃姐是幸运的。
在少爷的尽心照顾下,桃姐病情稍好,然而后来又不幸得了肺气肿。在桃姐临终前的这段时间内,二人的交流似乎有种天生的默契,能时常互开玩笑,俨然一对母子。少爷重新认识了多年尽心照顾他的老女佣人,更发现了自我。原来照顾帮助别人真的能让自己感觉良好,原来自己也可以温情若此。
桃姐虽然朴实,但也爱美,少爷投资的电影开映展,要带她参加,她欣然答应。回去拿出口红,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细细的整理了一番。展会上端坐大方,是个体面的女人。展后少爷问她电影如何,她拼命说好,满是对少爷的嘉许,少爷却不知她视力不好,只逗她“你不是后来在睡觉吗?”二人相对莞尔。有多少人在老的时候,自暴自弃,生活邋遢不修边幅,反而以老者自居,气压晚辈?老人和晚辈应各存尊严,才能和睦相处。
秦沛饰演一位老人院的活宝,每好开玩笑,逗其他老人,他的座右铭是人就应该开心享受,不必愁眉至死。这样一个潇洒人物,却非常好色,有点钱便去找洗头妹消遣。钱不够,就借桃姐的,桃姐每每慷慨解囊,也不问用处。他拿去,某次被少爷撞见。后来又当少爷面向桃姐涎皮赖脸地借钱,少爷当场训斥点破,桃姐却说“给他吧,也玩不了多久了”。可见桃姐对于人性有深刻的认识,多能宽容、怜悯可怜之人。人之垂老,且让他风流去吧,此生还有几番寒暑?后来桃姐去世,追悼会上秦沛捧花前来,也算心存感激,尊重短暂相识的朋友。而有多少人在索取不成之后,翻脸无情?又有多少人在索取成功后,不思回报?至于以怨报德之人,更何其多也。由此看来,秦沛虽好色,品性却是温厚。
再后来秦沛又去找老人院里的其他人借钱时,已没人那么慷慨了,当他问一位戴眼镜的老头时,老头不看他,而是自顾自地吟起了李义山的《无题》(相见实难别亦难)。这时秦沛怔住了,内心惘然,倒不是因为嫖资没了,而是其他。皆知这首《无题》里的春蚕丝尽而死、蜡炬泪干成灰,这里配上桃姐的一生平淡无奇的经历,加上老头忘我地吟诵,更是相得益彰,恰到好处。春蚕和蜡炬,皆普通之物,然拼将一生付出亦无悔也。由此引发泪点,让人唏嘘感慨无垠。
《桃姐》观后感2
最近突然想起一个问题,当我们在看电影的时候,我们都在看什么?看电影的原因总是千奇百怪的,浅层次的是打发时间,消遣,或者约会只用。那这么一来一定要找些轻松的片子来看才好,或者奔着大片的噱头就了,因为这种情况下看电影的目的一定不是在电影本身。而是醉翁之意不在酒也。
再深一点的层次是一种尝试,当我们通过别人,杂志,或者其他的媒体听说一部片子好的时候,我们总是想看看到底是不是如他们说的.那么好。尤其是那个人,那本杂志等是你喜欢的认同的,这样你会在某个空闲欣赏一下然后做出自己的评价。
更深一点的,我们看电影其实就是在找我们自己,找我们内心的自己或者期望中的自己,理想中的自己,现实中的自己。人生难得遇到一部与自己百分之百契合的好片子。年少的时候我们应该喜欢看爱情片,因为憧憬美好的爱情,但是年岁增长,爱情已经不在是生命的主题曲,我们开始为了自己的生计而奔波,这个时候你才开始深切的体会到什么是生活,它是有艰难困苦组成,安定平淡就是幸福甜蜜的代名词。岁月已经经不起我们折腾了。
许鞍华作为一个女性导演,几乎是把生活这种东西用母性的视角娓娓道来,用一种隐忍的方式。当年她获奖的片子《天水围的日与夜》其实讲述了一段惨淡的生活,中年独身的母亲,一个人在超市做着工,供应自己的儿子上学,早年自己供弟弟妹妹上学,他们都出息了,自己却还在苦苦挣扎。想想很可怜。但是导演并没有这么拍。她镜头下的女主角是很乐观的,脸上时时挂着笑容,而且还主动帮助别人。生活纵然艰难,但是却也乐观。
如果换做别人我不知道会用什么角度描述这样的人的生活,但是写到这里,我想起了内地电视剧导演滕华涛的《裸婚时代》和《蜗居》这两部电视剧,主题非常鲜明,而今的生活要把咱们年轻人逼疯了!多艰难的岁月!多困苦的人生!能给我们点活路吗?!表现的歇斯底里,但是细细看看有这么惨吗?尤其是和许鞍华的人生比起来。人生的每个阶段也许都会有不同的追求,我们年轻的时候我们会不安于现状,好好奋斗,努力前进。但是,做任何事情都是有代价的,人最大的毛病就是不满足。海藻就是一个平平常常的外地小姑娘,不是富二代,能力也一般,就是一个普通人。但是在宋思明眼里她是个小年轻。想想看,海藻父母健康,有姐妹,还有个爱自己的男友,这样的生活就很好了,可是,海藻这个普通的女孩却还是想追求比自己的实力还要高的生活。但是这样的生活不属于她。
都市的人,有时候想一想其实就像是生活在悬崖边上,你千万别往前想,总是要着要那,你的心态稍一不平衡,就容易掉下,而不是爬上来!裁员,生老病死,福祸所依....这些就够让人受的了,还要什么呢?
而《桃姐》这部电影,讲的又是这样一个非常接近生活的故事。我看简介的时候上面说是一个少爷照顾佣人的故事,我还期待是少爷怎么一把屎一把尿的照顾桃姐呢,我以为刘德华会把叶德娴接回家,然后悉心照顾,无微不至...但是这样看看,矫情泛滥。
华仔不是有钱不少爷,开着豪车穿着西服如韩剧台剧中少爷的形象,得得瑟瑟,他就是一个简简单单的人,背着个书包,做着自己喜欢的职业。仅此而已,更加接近生活,华仔的表现真的很好,只有这样性格的人才会这样的对待桃姐,不管华仔是不是特别有钱,但是他总是尽力为之,不遗余力照顾桃姐。
而桃姐的表演更是到位,她虽然扮演的是个佣人,但是在故事中她确实与华仔情同母子,更重要的是,桃姐通过她的表演,透露出她对罗杰一家的忠诚,虽为仆人,但是却把她服务的这个家当做自己的家,处处为罗杰着想。养老院不是个什么好地方,一群快走不动的老人,处处需要人照顾,怎么能够好的起来?桃姐不适应,但是却不想麻烦罗杰,桃姐总是为别人着想。看这部电影会让你想起你的未来,你的父母的未来,你将来会怎么对待你的家人,当你父母老的时候你会怎么办?怎么样照顾他。
生活我认为有两个层次,一个层次是往低了看,看到生活的不易和艰辛,生命不仅仅是我们的,我们还与很多的人相关联,我们的父母,兄弟姐妹,我们的伴侣孩子,我们的事业,我们的工作,这一系列的关联,任何人出现任何闪失都会对我们造成很大的困扰,一想到这些,我们就感觉到只要大家平平安安的就是幸福。也就是常言道的平平淡淡才是真。
另一个层次就是往高了看,因为作为社会人我们每个人都是有能力的,都是有活在这个社会的价值,我们活着,与周遭的人有关联,而且还要努力实现自己的价值。如果我们可以做的更好,更优秀,那我们就要好好努力!但是记得保持一颗淡定,感恩的心。这样我们才更能接近生活的真谛。
《桃姐》观后感3
刘德华的电影,一直都是卖座好看的标志。最近一部他跟叶德娴的合作《桃姐》,讲述了一个佣人跟一个少爷之间的故事,得了很多奖,这是为什么?带着这个疑问,我跟mother、爹地,一起看了这部电影。
人对于未知的东西,总是有好奇心的,我也是。好奇为什么这部电影能拿奖,在电影一开始的时候,就很用心地去分析电影的一些细节。很可惜,在电影开始的时候我就感觉不对头,电影的英文名字是:《A Simple Life》一段普通的人生。这意味着,电影讲述的,并没有许多惊天动地的事情,就是一些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东西,这完全出乎我的预料。一如所料,电影刚开始的时候,桃姐很有经验地、出色地、平凡地照顾着Roger(刘德华)。很平淡,一些普通的叮嘱,一些日常的生活,平淡如水。我很纳闷:这就是拿奖的电影?
Roger继续着他人生事业的拼搏,跟徐克(他导演的电影必看)、洪金宝(很佩服的一位武打演员),一齐合演了一出大龙凤,成功获得更多的资源,对事业的进展又加深一层。桃姐呢?也一如既往地处理着家头细务。但,不平常的事情到来了,使这些原本很有规律的生活,全部打乱了,桃姐中风了。电影并没有直接说桃姐中风,而是先由叶德娴演绎中风老人通常都会有的身体的反应,让观众有了视觉的感受和内心的猜测,之后才告知观众事实。这里使用了一招:欲擒故众。我是完全地中招,毕竟不想接受桃姐中风的事实,因为这意味着,那头近了。
桃姐出院之后,住进了老人院,而Roger也要继续原本的生活,Roger并没有表现出大家预期的小孩子耍脾气搬的不知所措,反而是无惧困难,学习使用洗衣机,学习自己照顾自己。行动不便的桃姐,也努力适应着新的环境,顽强地跟病痛周旋,表现出强大的生命力。这种平淡地为生活而奋斗的日子,让我产生了一种感觉,桃姐很爱Roger,很想再为他多做点事情。Roger很爱桃姐,很想她安度晚年。很感人,这么普通的事情,怎么就这么感人,因为有情!
经过了一段恢复的日子,桃姐身体好了许多,而Roger的事业也有了一定的成就。他们一起回到住处,怀缅过去快乐的时光,一起去看了Roger的电影。好温馨,是得偿所愿的安慰感。只是这种感觉让我突然间有了一丝不祥的预感。真的,预感对了,是编剧有意,还是不经不意,养老院里有一位住客离开了。很正常的,亲人在哭。桃姐、Roger、我、mother(爹地有事要出门),一齐经历着这位院友的离开。无法控制着这种感情,是惋惜?是可怜?还是无奈?都有。这个时候我问了一下老妈,桃姐最后也是这样?她“嗯”了一下。
有时候人不愿意去接受现实,因为现实很残酷,很痛苦,很悲伤。但我们又能够怎样呢?桃姐面对着最后的结局,跟那位院友一样的结局。现实就是无法改变地老去,对谁,都一样。
接下来,桃姐身体越来越不好了,要靠支撑架行走了,要坐轮椅了,要靠药物维持生命了。Roger的事业还得继续,他无法一直陪着桃姐,但是只要他一有时间,他就陪着,能多陪陪就多陪一下。这里电影有个非常好的表现手法,桃姐跟Roger在一起的镜头,都是笑。笑,代表着乐观,代表着希望,代表着真诚。Roger跟桃姐在一起,也是笑着的。这似乎给人一个感觉,或许结局不会是那个。
电影最终,以桃姐的离开,作为整个故事的结束。桃姐照顾了Roger一家5代人,经历了这个家的所有的一切,她的离开,是很正常的,很自然的,很没有悬念的,却留给人那么多的不舍。
现实生活总会有这样、那样的事情,不得圆满,却又无可奈何。就像桃姐的离开,电影完全可以在早一点的时候,以另外一种方式结束。只是这部电影精彩点就在于:你越不想发生的事情,越是无法阻止它发生。发生了,怎样呢?电影没有给出答案,只是以Roger的一篇讲词,给予我们一个提示。对我来说,这个提示就是:能怎么样,就怎么样,除了这样,还能怎样?
要告诉我的朋友,这部电影是要跟家人一起看的电影。现实往往很难接受,但不接受,又能怎样呢?接受意味着痛苦,这是一种磨难,但,这是每个人的必经阶段。经过了这段痛苦,才有“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般的甘甜。桃姐有,Roger有,我有,你有,大家有。《桃姐》是一部好电影,真的好。
第五篇:《桃姐》观后感
《桃姐》观后有感
之前一直看到《桃姐》得奖的很多消息和新闻,如第68届威尼斯电影节最佳女主角,第48届台湾电影节金马奖最佳导演以及代表香港地区出战2012年“第84届奥斯卡颁奖礼”角逐最佳外语片奖 等等。所以一直都想观看下这部影片,昨天刚好有机会,同长者服务的同事们一起来观看这部经典佳作。
开篇影片的英语翻译显示“A Simple Life”,简单道明了影片小故事情节蕴含深刻道理。影片看完后桃姐和罗杰的主仆情谊让人感动,特别是桃姐在罗杰家60年,伺候了几代人,她最大的愿望是临终前看见梁家第五代小宝宝的出生更是让是佩服不已,她把罗杰一家照顾的无微不至,连最后自己中风不能再履行职责挑选下一个接班人时标准堪比选儿媳妇,让现今的佣人觉得她无比挑剔,可见她对罗杰的感情已胜如儿子。
桃姐中风后搬入老人院,老人院的场景让我无比感触和揪心,无法自理的老人被排成一排,护工坐着可以滑动的椅子给每位老人一人喂一口饭,这样来回着,完全不管他们够不够吃或者能不能及时消化,老人院的设配更是差的没法说,并且有禁止携带宠物的规定,让那些平时与猫狗为伴的老人顿时失去了说话、聊天的对象,变成了郁郁寡欢的行尸走肉。特别是那位摇着老人院大门,嘴里喊着“我要回家,我要回乡下”的老人更是让人觉得心痛,此刻观影者都在说所以居家养老对于老人而言是如此的重要,他们就可以在自己的家里有自
由的空间,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了,精神方面会得到最大的满足,快乐颐养天年。
作为一名老年服务工作者,这次在影片里看到的场面是我完全没有想象到的,之前也在成都市第一福利院和长沙望城县敬老院实习过,那些老人给我的感受很不错,他们居住环境人性化,大家在一起更是热热闹闹,精神生活丰富,老人心态很良好,并且在蓝湾工作以后上门拜访那些年纪大的老人他们还是很乐意去养老院,有专人管吃喝,同年纪的老人在一起聊天、玩乐,并且也省得儿女们麻烦,所以我一直觉得养老院还是不错的,至少大多数老人是接受的。看了影片以后我才觉得自己的思想是多么的局限和狭隘,仅凭那一点点,那很少的一部分群体就覆盖了我对其他更多群体,更多真实情况的探究,更多真相的了解,那一刻我才知道,真正的长者服务是任重而道远!影片中有几个场景很是让人感触,一则是描写桃姐在第一次中风前于屋中与猫作伴的段落。摄影机以“窥视”般的视角,隔着梁家的防盗门远距拍摄,明确交代了人物此时封闭的内心和桃姐孤独的处境。她一生未嫁,身边没有子女,罗杰外出时那种内心的孤独更为强烈。另一则是桃姐在老人院第一次罗杰来看她的场景。罗杰跟她拉家常,其他的院友趴在窗户上问桃姐:“这是你儿子啊?”罗杰说不是,其他的院友马上说“我就说嘛,他们俩长的一点都不像”伴着交头接耳,桃姐突然就很失望,随后罗杰说“我是她干儿子”,院友们说“桃姐你真有福气啊,干儿子都经常来看你!” 桃姐此刻脸上笑开了花。想想其实桃姐也是希望有儿女们来孝顺的,她不想别人以异样的眼光
看待她,那些趴在窗户上的老人更是希望有儿女们经常在身边陪着,儿女子孙就是他们的盼头,一家在一起其乐融融更是晚年的幸福。
同时片中有这样一个镜头:除夕夜,维多利亚港照例烟花璀璨、灯火通明;然而当所有港人聚集在维港两岸举起相机手机记录美景时;镜头却对准了空旷的老人院周边:在看不到烟火的角落,是现代社会“老无所依”的冰冷现实,这部分群体更是需要更多的爱心人士和社会关注的。
本片少有温情,围绕在桃姐晚年的更多是“年轻歌手不耐烦”、“慰问团虚情假意”的图景。那段颇为动人的“梁家邀请桃姐参加婴儿庆生”更多是与之前“老人病故”形成“死亡与新生”的对照。桃姐与梁家的关系早在那番“拜年的越洋电话”中有了明确交代:一面是梁家众人“走形式”般问候桃姐:多人对单人;一面是桃姐“我这也热闹”应答时搭配老人院的一组空镜:热闹与冷清。可以说,梁家的问候和关心始终停留在“念旧情”的层面上,甚至梁母给桃姐的钱、燕窝、围巾都不及坚叔葬礼上的那一个鞠躬来得真挚,“鞠躬”不仅是一个“偷吃不了几回”的老顽童对几百块的感谢,更透着老年人之间相濡以沫的一份情。即便如此,许鞍华对这份情的表达也始终收敛着,只是在片尾借老校长之口低声颂吟: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没有眩目的特效和音响效果,没有艳丽的服装和背景,正如电源的英文名字一样“A Simple Life”,简单的剧情,简单的场景、服
装、音乐,更多的是泛起了年轻人对父母的歉意,他们需要更多的关爱。
2012-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