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周来的四个昼夜》观后感
党的群众路线就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创造性地运用到党的全部工作中形成的根本工作路线,是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的方法论,是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的一个基本方面,是党的根本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党的群众路线包括两层含义:一是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历史的主人,人民群众必须自己解放自己;二是党必须倾听群众的意见、了解群众的要求、集中群众的智慧,形成正确的理论和政策,然后,再宣传群众、发动群众、组织群众,在人民群众的实践中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影片充分展现了我党求真务实的优良作风。开始,人们对吃大食堂虽然有意见,但大多数人有很高的觉悟,虽然是喝的树叶粥,吃的是玉米芯磨烂做成的窝头,觉得总理日理万机,这点苦累能扛过去,怕说出来给总理添麻烦,使总理分心,耽误处理国家大事,不肯说大食堂存在的问题。总理心系群众,经过细致观察,发现了问题,经过真心交流,以诚相见,使大家充分发表意见,得到真实情况,发现了大锅饭、吃集团食堂的弊端和问题。周总理实事求是,把真实情况和大食堂的问题向毛主席及时汇报,党中央英明决策,及时调整政策,伯延取消了大食堂,此后,全国陆续消了大食堂。
习总书记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上教导我们:“全体共产党员特别是党的领导干部,要坚定理想信念,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弘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坚决反对享乐主义、奢靡之风,坚决同一切消极腐败现象作斗争,永葆共产党人政治本色,矢志不移为党和人民事业奋斗。”
根据中央有关通知精神,为深入推进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按照科技部统一安排,社发司分三批观看了《周恩来的四个昼夜》电影。大家谈感悟、学精神,普遍认为电影真诚感人,传递了巨大的正能量,为做好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树立了榜样,纷纷表示将这部电影作为生动教材,推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深入扎实开展。
影片《周恩来的四个昼夜》是以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中国遭遇连续三年的自然灾害,在国民经济出现严重困难为背景,讲述了周恩来到革命老区河北邯郸武安伯延考察调研时,夜以继日走村入户,深入进行调研的感人故事。它不仅诠释了党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更给广大党员干部上了生动的一课。在当前全党正在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该片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教育意义,也有很多地方需要我们学习和借鉴。
一、深入群众交流,认真听取意见
影片中公社主任郭凤林为避免给党和国家添麻烦而选择隐瞒真实情况时,周总理甩开干部访贫问苦,多次深入群众家中探访,认真了解了大食堂及村干部作风的各种问题。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法宝,也是我们开展工作、加快
发展的根本方法,领导干部要想真正掌握事实、体察民意,必须深入到群众中去。近期由司领导带队,深入基层科研单位召开座谈会就是与一线科研人员零距离听取意见,体察民心的举措,以务实的工作作风继承党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传统。
二、批评与自我批评,及时分析不足
周总理来到伯延调研的初衷就是要发现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由于中央政策的偏差给群众带来的困难,周总理真诚道歉,呈现了老一代革命家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优良传统。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总要求是“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这是党的优良传统在新时代的拓展和延伸。结合社发司实际,我们要以这次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为契机,认真查找自身工作中的不足,深度剖析,并提出有针对性的措施,真正的推动社发司在业务层面的提升。
三、强化执行能力,提升科技管理工作的效率
周总理在了解到真实的群众意见后,连夜整理分析上报,调整农村政策,取消了大食堂分户吃饭,使问题得到了及时有效的解决。我司是业务司,在科技领域相关政策的制定和科技计划的管理过程中对于科研单位及科技工作者的意见和建议要认真对待,有效落实。
四、弘扬清正廉洁,杜绝铺张浪费
三年自然灾害时期,水和粮食都来之不易,影片中当周总理看到村干部为他准备的红烧肉和鸡蛋时,已经迈过门槛的腿又迈了出来,从多处细节反映了总理务实清廉的工作作风。廉洁自律是我们党一贯倡导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在实际工作中我们要厉行节约,反对铺张浪费,清正廉洁,自觉接受群众监督,把为民务实清廉的价值追求深深植根于全党同志的思想和行动中。
它不仅诠释了党的宗旨,更给广大党员干部上了生动的一课。在当前全党正在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该片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教育意义。影片深刻诠释了我党与广大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党群关系是党的生命力之所在。血溶于水的党群关系是我们党战胜一切困难的坚实基础。我们从影片《周恩来的四个昼夜》中真切地感受到,在那个特殊的年代,我们党和广大人民群众的鱼水之情是多么的淳朴和真挚。贯穿影片的主线是求真和“善意”谎言的矛盾冲突,而无论哪一方的主观目的都是善意的、积极的。周总理走街串巷,深入田间地头,了解村民生活的事实真相,真正做到了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即便是郭凤林等部分村民善意隐瞒真相,目的也是为了“不让中央着急”,想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克服困难。这一矛盾冲突让我心中始终涌动着一个问题,那就是: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影片中的周总理给出了答案:我们是人民的公仆,我们为了群众,我们依靠群众。群众冷漠,离心离德,党亡政失;群众支持,同心同德,国强民盛。在当今时代,这份党和群众的固有真情我们应该倍加珍惜、发扬光大,应该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四风”,时刻把群众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及时准确了解群众所思、所盼、所忧、所急,以身作则带领群众把工作做实、做深、做细、做透。
影片全面呈现了我党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优良传统。勇于和善于开展认真的批评和自我批评,是我们党在长期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作风,是增强党的生机与活力的一大法宝。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总要求是“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这是党的优良传统在新时代的拓展和延伸。影片《周恩来的四个昼夜》通篇体现着批评与自我批评的自省精神,观后不仅使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了批评与自我批评的重大意义,也使我们通过回顾党克服各种困难、改正自身失误的过程,更加坚信党的伟大。周总理来到伯延调研的初衷就是要发现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本身就是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的实践。在具体过程中,有几点格外让人感动。一是态度的诚恳,令人感动。由于中央政策的偏差给群众带来的困难,周总理真诚道歉,“我是总理,老百姓的生活出了问题,就是我的责任啊!”二是听取群众呼声的虚怀若谷,令人感动。当张二廷等群众说出大食堂的种种弊端,说出村干部作风的各种问题时,总理听得何等严肃认真。就是村干部,第一反应也是羞愧和反思。三是纠正偏差的果断,令人感动。当周恩来用公社喇叭果断地宣布“毛主席说,办不办集体食堂,伯延人民自己说了算”时,“一切从实际出发”催生的雄才大略得以生动展现,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实现了高度的融合,作品也完成了对“大兴调查研究之风”的思想表达和作为艺术作品的主题表现。相信看到此处,广大观众会由衷地拥护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党的思想路线,广大干部也能够反求诸己,完成一次思想的跃升。周总理在生活中对邓大姐也充满真挚的情感,那种深情的眼神和生活中细节的体贴,对家人的温馨和爱,这也是我们更多党员应该学习的。
第二篇:《周恩的来的四个昼夜》观后感——方圆
《周恩来的四个昼夜》观后感
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我观看了影片《周恩来的四个昼夜》。影片以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由于大跃进、反右倾中国遭遇了连续三年的大范围饥荒,庄稼几乎颗粒无收,国民经济出现了严重困难为背景。讲述了1961年大病初愈的周恩来总理乘专列来到革命老区河北省邯郸市武安市伯延考察调研,在四个昼夜的时间里,夜以继日走村入户,深入进行调研的感人故事。电影通过不同的人物性格、语言动作,将村民们的真诚、质朴,和周恩来对国家和党的热爱体现得淋漓尽致,展现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求真务实、细致入微、密切联系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优良作风。
毛主席曾讲过,“为群众服务,就是处处要想到群众,为群众打算,把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总书记反复强调,“我们党就是为人民服务的”。这在影片中得到了生动的诠释。大雨之夜,周总理不顾疲惫虚弱的身体,带着工作人员与群众抢救地瓜苗;彻夜总结梳理调研中发现的问题,与毛主席通话汇报情况„„这一个个镜头,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为人民服务”不是一句口号,而是领袖人物与普通百姓零距离的接触和坦诚的交流对话,是一种自觉置身于群众之中、“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奉献精神。导演和演员把握住周总理坚定、沉稳、睿智、谦和的气质与博大、悲悯的胸怀,准确挖掘其精神特质。一场冲毁白薯秧的暴雨后,周总理一人坐在房门口,那沉思的神态,深邃的目光,把总理面对人民疾苦时的沉重、焦虑又愧疚的内心展露得淋漓尽致。影片重复出现深夜总理在伏案研究材料、书写报告的静态画面,此刻无声胜有声,凸现出总理忧国忧民,不辞辛劳,肩负历史重负的精神力量。一位亲民为民,共产党领袖的人格魅力熠熠生辉。在伯延的四个昼夜是周总理为人民服务,鞠躬尽瘁的一生的缩影。伯延人民送别周总理的热烈场面将影片推向高潮,一双双手紧紧地握别,一张张满含热泪的脸„„人民和总理间亲厚的情谊在这里凸显了真善美的情思。影片结尾定格出周总理双目凝视、深思的神态。以警语式的画面告诫人们,告诫干部:中国共产党永远不能忘记人民,永远要为人民执政,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
《周恩来的四个昼夜》以历史的记忆映照现实,传递出强烈的时代精神。影片深刻诠释了我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党群关系是党的生命力之所在。血溶于水的党群关系是我们党战胜一切困难的坚实基础。我们从影片《周恩来的四个昼夜》中真切地感受到,在那个特殊的年代,我们党和人民群众的鱼水之情是多么的淳朴和真挚。
今天,当再次回顾党的这些优良传统时,我们深刻体会到,发扬光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是何等的必要,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何等的重要!总书记指出,“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实现党的十八大确定的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的必然要求,是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的必然要求”。电影《周恩来的四个昼夜》正是通过发挥艺术的感染力和影响力,让大家深刻地领悟到如何去“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去解决“四风”问题,去更好地实现为民务实清廉。空谈误国、实干兴邦,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情况,广大党员干部只有踏着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足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才能让我们的党长盛不衰,才能让我们民族复兴的中国梦实现!
电影结束后,我不禁反思,作为硕士研究生的自己,有没有时刻严格要求自己,端正自己的态度,有没有时刻想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我们不仅应该将周总理的精神品质作为我们党性修养的镜子,更要学习他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崇高境界。让我们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
班级:14金融统计班
姓名:方圆
学号:14723249
第三篇:四个昼夜-观后感
《周恩来的四个昼夜》观后感
昨天,群众路线教育实践领导小组组织观看了电影《周恩来的四个昼夜》,观看以后感触良多。
这部影片非常平实,没有波澜壮阔、没有刻意的渲染、抒情,主线讲的是调研,每一个镜头、每一句台词都可以告知上至为政者、下至普通老百姓深刻的道理,值得我们去深刻思考。
为政者必须切实加强调研,改进作风,以民为本,实事求是。影片中关于调研,有很多技巧。提前工作要准备充分,沿途观察草木、树叶,收集信息广泛,不容易偏听偏信;参与群众劳动、与群众零距离、耐心驻点调查,最终取得群众信任,让群众吐露心声;在当权者面前说重话、做承诺,保护反映情况的同志,鼓舞更多的同志说真话,并及时向群众反馈,调动群众积极性。
我们当前的调研工作,与影片中的情形何其相似:开一场座谈会、听一场报告、走一处现场,真是客观的信息被屏蔽调了,调研的价值就大打折扣。影片中刻画总理对调研的态度和做法,是值得深刻思考和学习的。
调研时遇到尖锐的矛盾时,总理既没有立刻批评当权者,也没有立刻否定问题的存在,而是用宽大的胸怀将责任归咎自己,最终让多吃多占的干部主动坦白、承认错误,这是一门需要持续修炼的领导艺术。
在当今的实际工作中,基层单位领导报喜不报忧的心态,固然有大局意识、公转意识存在,但政绩观、仕途观也许才是主要因素,这提醒我们的干部考核制度有待改进:基层单位出了问题,就认定是基层单位的主要责任,就考核,这不利于基层单位真实、大胆的反映问题、解决问题,很多问题就会藏着掖着,酝酿出更严重的问题。这也反映了上级部门不作为的一面:基层单位反映问题后,上级部门不但不积极配合进行指导、解决,一味拿政策压、一味拿大局压,一律不考虑基层实际情况,一竿子将问题打给基层单位自己解决,谁还愿意反映问题、暴露自己的缺陷?这就是为什么会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影片中群众不敢说真话的原因非常明确:有几个敢说真话的人被关了起来,说了真话的人害怕总理走后被打击报复,在大庭广众之下都不说话,私底下想说但都很谨慎。这与当时的社会环境动不动就上纲上线有关,而往往由于很多调研过程简短、流于形式,问题没有及时解决和反馈,被调研者得到的回复往往比较“官话”:“我们回去后会好好研究”“这些问题需要统筹考虑”等等,最终结论如何,被调研者不知道,以后就懒得说了。
不管是基层单位领导还是群众,总是在患得患失中失语,失语的最终结果就是上级制定的政策与基层实际不符,既害了上级又害了自己,最终受到伤害最大的还是基层,因此,客观公正的反映实际情况,是基层必须尽到的责任和义务,更是基层维护自
身利益的权利。
二〇一四年四月十七日
第四篇:四个昼夜观后感
《周恩来的四个昼夜》
观后感
近日,社区组织全体干部职工观看了电影《周恩来的四个昼夜》,这是一部重大题材、农村题材电影,在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中国遭遇了连续三年的自然灾害,庄稼几乎颗粒无收,国民经济出现了严重困难为背景。周恩来总理乘专列来到革命老区河北邯郸武安伯延考察调研,在不到100个小时的时间里,他夜以继日走村入户,深入进行调研的感人故事,展现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密切联系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优良作风。这部电影宛如一面镜子,又似一泓泉水,让观众照亮自己、净化心灵。它不仅诠释了党的宗旨,更给广大党员干部上了生动的一课。从周总理忙碌的四昼夜,折射出一颗赤城的公仆心。
一、影片体现了我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为群众服务,就是处处要想到群众,为群众打算,把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总书记反复强调,我们党就是为人民服务的。这在电影《周恩来的四个昼夜》中得到了生动的诠释。大雨之夜,周总理不顾疲惫虚弱的身体,带着工作人员与群众抢救地瓜苗;彻夜总结梳理调研中发现的问题,与毛主席通话汇报情况……这一个个镜头,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为人民服务”不是一句口号,而是领袖人物与普通百姓间零距离的接触和坦诚的交流对话,是一种自觉置身于群众之中、“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奉献精神。老百姓的事,再
小的事也是大事,这也是这部影片所诠释的主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就是要让广大党员干部传承和发扬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精神,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扑下身子,从小事做起,真心解决群众遇到的困难,化解各种社会矛盾,让群众生活更加幸福。
二、影片展现了我党求真务实的优良作风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要求全体党员干部要求真务实为民。求真务实,是中国共产党思想路线的核心内容,是我党长期以来形成的优良作风。影片对周总理一步步揭开公社干部“善意”的隐瞒,最终了解到当地群众生活的真实情况进行了淋漓尽致的展现。周总理实事求是、一丝不苟的精神和作风不仅是该片的主基调,而且对今天的我们具有深刻的启迪。周总理之所以能够真正了解到人民群众的实际情况,一是靠真心。周总理是抱着不达目的不罢休的态度来到伯延镇的,郭凤林等同志因为怕给中央添“麻烦”而刻意隐瞒真相,并试图催促周总理尽快回去的时候,周总理坚定地表示,他这次来,不了解到真实情况是绝不离开的。二是靠真情。周总理一进村看到树上的叶子都光了,已经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因为心里始终装着对百姓的真情,观察才会异常敏锐。当他看到村食堂有红烧肉时,这种强烈的对比,已让他察觉到情况的异常。三是靠真诚。当他发现村干部和部分村民隐瞒真相时,并没有高压批评,而是真诚地与群众交心,细致地做思想工作,他语重心长地对群众说:“朱老总从河南乡下,刘少奇同志从湖南老家,邓小平同志从顺义县……都
分别给在上海调研的毛主席汇报了那里的情况,只有我没有办法汇报啊!”正是周总理的肺腑之言打开了伯延百姓心底的闸门,纷纷吐出了自己的心声。
三、影片呈现了我党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优良传统
勇于和善于开展认真的批评和自我批评,是我们党在长期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作风,是增强党的生机与活力的一大法宝。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总要求是“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这是党的优良传统在新时代的拓展和延伸。影片《周恩来的四个昼夜》通篇体现着批评与自我批评的自省精神,观后不仅使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了批评与自我批评的重大意义,也使我们通过回顾党克服各种困难、改正自身失误的过程,更加坚信党的伟大。周总理来到伯延调研的初衷就是要发现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本身就是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的实践。在具体过程中,有几点格外让人感动。一是态度的诚恳,令人感动。由于中央政策的偏差给群众带来的困难,周总理真诚道歉,“我是总理,老百姓的生活出了问题,就是我的责任啊!”二是听取群众呼声的虚怀若谷,令人感动。当张二廷等群众说出大食堂的种种弊端,说出村干部作风的各种问题时,总理听得何等严肃认真。就是村干部,第一反应也是羞愧和反思。三是纠正偏差的果断,令人感动。当总理了解真相和群众呼声后,立即与毛主席通电话,第二天就解散了大食堂。今天,当再次回顾党的这些优良传统时,我们深刻体会到,发扬光大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是何等的必要,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
活动是何等的重要!
习总书记指出,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实现党的十八大确定的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的必然要求,是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的必然要求。电影《周恩来的四个昼夜》正是通过发挥艺术的感染力和影响力,让大家深刻地领悟到如何去“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去解决“四风”问题,去更好地实现为民务实清廉。空谈误国、实干兴邦,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情况,广大党员干部只有踏着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足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才能让我们的党长盛不衰,才能让我们民族复兴的“中国梦”真正实现!
第五篇:周恩来四个昼夜观后感
周恩来的四个昼夜观后感七篇
周恩来的四个昼夜观后感七篇
第一篇:周恩来的四个昼夜观后感
月 21 日上午,为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组织全体党员、职工观看影片《周恩来的四个昼夜》。这部影片讲的是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我们国家历经了“三年经济困难”时期,在那个时期,我国民经济濒临崩溃的边缘,全国发生了空前绝后的大饥荒。中共中央领导得知后,都亲自奔赴各个受灾区域,进行考察调研、体察民情。周恩来与夫人邓颖超来到了河北邯郸的革命老区,了解基层百姓的生活状况,探寻解决措施。
看完影片后,电影中的经典镜头和动人情节始终萦绕在我的脑际:影片一开头,伯延公社主任请总理用餐一场戏触动人心,周总理来到大食堂门口,他看见餐桌上摆着红烧肉、鸡蛋,脸色顿时凝重起来。得知群众只能吃树叶、喝菜汤,而自己却有如此奢侈的待遇,说了句“毛主席已有好久没有吃肉了”,一只刚要迈进食堂门槛的脚便收了回来。周总理坚持和大家一样吃树叶喝菜汤,体现了周总理的廉洁自律,体现了共产党人的美德和优良传统,这就说明想为人民做事,想与人民建立鱼水之情,只有廉洁才能获得大家的真心。
之后周总理密切联系群众。深入农民家庭,亲切的与村民交谈,详细了解他们的各项生产生活情况,还深入田间地头,与村民一起种植庄稼。在插秧时,一个农妇送来一碗清水给周总理喝,又热又渴的总理却把大部分水倒回去,自己只喝了一点点。因为事先他已知道,这水是村民跑了十几里山路自己挑回来的。周总理始终站在老百姓的立场上来处理问题,了解到村民为了给他吃一顿面把自己寿材都卖了的事,便主动掏钱把寿材又买了回来。周总理坚持和村民吃一样的饭菜,把自己最后的一点积蓄都用在村民身上。就这些细小的动作,无一不让我们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人民领袖对人民的那种大爱与奉献。
周总理来伯延调查的目的就是想听真话,想知道人民的真正诉求与愿望,所思所虑的是如何纠正错误、改善民生、振奋民气。而公社主任觉得周总理日理万机,能到这个穷地方来看望乡亲们已属莫大的幸福,他不想给总理添乱,便要求村民们也不许说出难处。最终,在总理的自我批评以及不断真诚的引导和鼓励
下,大家终于勇敢的说出了真心话。周总理连夜整理这些内容,如实向毛主席汇报了这些情况。周总理这种求真务实、谦虚谨慎、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深深打动着我。
电影结束后,我不禁反思,作为共产党员的自己,有没有时刻严格要求自己,端正自己的态度,在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有没有真正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我们不仅应该将周总理的精神品质作为我们党性修养的镜子,更要学习他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崇高境界。让我们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
第二篇:周恩来的四个昼夜观后感
“大者含元气,细者入无间。”这是小制作、大题材的主旋律电影《周恩来的四个昼夜》所展现出的独特魅力。
讲述了 1961 年新中国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大病初愈的周恩来总理来到河北邯郸伯延公社,在不到 100 个小时的时间里,夜以继日走村入户,深入进行调研的感人故事,展现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密切联系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优良作风。
毛主席曾讲过,“为群众服务,就是处处要想到群众,为群众打算,把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xx 反复强调,我们党就是为人民服务的。这在电影《周恩来的四个昼夜》中得到了生动的诠释。大雨之夜,周总理不顾疲惫虚弱的身体,带着工作人员与群众抢救地瓜苗;彻夜总结梳理调研中发现的问题,与毛主席通话汇报情况......这一个个镜头,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为人民服务”不是一句口号,而是领袖人物与普通百姓间零距离的接触和坦诚的交流对话,是一种自觉置身于群众之中、“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奉献精神。
影片中的总理是一个勇于担责的形象。他一进村,面对百姓就说:我这个总理没当好,让你们吃苦了。同时,他又是一个亲民者形象。他不唱高调,在这个特殊的时刻,生存是第一位的。他最关注的是人民的吃喝拉撒,引导、鼓励大家说真话。他看着野菜团子和被饥饿的村民吃光了树叶的秃秃的树枝,那种沉重而辛酸的样子,让人体会到了他与人民休戚与共的感情。人格的构建总是在特定的历史语境中完成的。影片以坚实的细节表现了总理始终站在老百姓的立场上来处理问题的细腻感情。他不忍心吃老奶奶特地为他做的面条,转而一想:我不吃,老奶奶心里永远会有一个疙瘩,遂大口将其吞下。为减轻张二廷的负担,他想收养他的一个孩子,被婉拒后,他设身处地地说:如果换成我,能否承受骨肉分离之痛呢? 总理毕竟是总理,他的慧眼最终落在当时危及老百姓生存的公共食堂上,勇敢地向最高领导人毛主席表达了自己的明确态度,促成毛主席下决心撤销了这个大跃进中诞生的大锅饭“怪物”。周总理此行的历史意义即在此。编导者至此成功地在银幕上完成了一个亲民、负责、在大事面前勇于担当、敢于建言的大写的总理形象。这一形象闪现的思想与人格光辉,让后人永远高山仰止。
密切联系群众,始终保持与人民群众得血肉联系,是我们党最大的政治优势。作为一名教师应理解基层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处于联系群众第一线,在传承和弘扬密切联系群众上,必须结合自身工作实际,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不断创新。总理的无私形象将成为永恒的党员领导干部形象。
第三篇:周恩来的四个昼夜观后感
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我观看了影片《周恩来的四个昼夜》。影片讲述了1961 年,周恩来总理革命老区伯延考察调研,在四个昼夜与当地村民发生的感人至深的故事,让我看到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求真务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细致入微的工作作风。
总理的工作求真务实。影片对总理一步步揭开公社干部的“善意隐瞒”,最终了解当地群众的生活情况进行了淋漓尽致的描写,总理用感人肺腑的语言激励人民说出真相,找到工作的调整方向。周总理实事求是、一丝不苟的精神和作风对我们今天的工作有深刻的启迪。
总理的工作处处体现着共产党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调研工作中,总理在田间与广大农民一起插秧苗,大雨夜给救援的乡亲们送糖水,调研工作中不畏环境的艰苦,始终围绕如何使人民群众更好的生活昼夜操劳、不辞辛苦。每一个行动都体现了为群众服务、处处想着群众、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的思想,体现了我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总理的工作细致入微。当老大娘让儿子送来“拽面”时,总理一面吃了“拽面”,一面让警卫员到老大娘家看看是不是把寿材卖掉了,并且选择用自己的钱帮老人家把寿材买回来,在走了后送回去。当邓颖超同志想要伯延的妇女好好学习知识时,她亲自与汪老师一起粘书,画画补充教材,使得汪老师在感动之余承
诺“一定会在这里一直教下去”。他们细致入微的工作方式,让我们受教颇深。
作为教师党员,学习了《周恩来的四个昼夜》这部影片,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应该更深入的践行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细心了解发现适合解决学生问题的方法,用学生们能够接受的方式开展教育教学工作,更好的体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第四篇:周恩来的四个昼夜观后感
近日,我校在开展教育实践活动中组织广大党员干部观看电影故事片《周恩来的四个昼夜》。
这部电影通过高远的立意,细微的着墨,讲述了 1961 年新中国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大病初愈的周恩来总理来到河北邯郸伯延公社,在不到 100 个小时的时间里,夜以继日走村入户,深入进行调研的感人故事,展现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密切联系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优良作风。
这段史实没有大事件,没有惊心动魄的戏剧冲突,然而,创作者们深入到伯延,实地了解到周总理在伯延忧国忧民的情怀,感受到老百姓对总理的深厚感情,油然激起了创作的灵感和热情。于是捕捉到影片的思想之魂——中国共产党与人民的血肉联系。
影片生动体现了我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毛主席曾讲过,“为群众服务,就是处处要想到群众,为群众打算,把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xx 反复强调,我们党就是为人民服务的。
这在电影《周恩来的四个昼夜》中得到了生动的诠释。大雨之夜,周总理不顾疲惫虚弱的身体,带着工作人员与群众抢救地瓜苗;彻夜总结梳理调研中发现的问题,与毛主席通话汇报情况......这一个个镜头,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为人民服务”不是一句口号,而是领袖人物与普通百姓间零距离的接触和坦诚的交流对话,是一种自觉置身于群众之中、“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奉献精神。
导演和演员把握住周总理坚定、沉稳、睿智、谦和的气质与博大、悲悯的胸怀,准确挖掘其精神特质。一场冲毁白薯秧的暴雨后,周总理一人坐在房门口,那沉思的神态,深邃的目光,把总理面对人民疾苦时的沉重、焦虑又愧疚的内心展露得淋漓尽致。影片重复出现深夜总理在伏案研究材料、书写报告的静态画面——此刻无声胜有声——凸现出他忧国忧民,不辞辛劳,肩担历史重负的精神力量。一位亲民为民,共产党领袖的人格魅力熠熠生辉。周恩来在伯延的四个昼夜涵盖了他
为人民服务,鞠躬尽瘁的一生。
伯延人民送别周总理的热烈场面将影片推向高潮,一双双手紧紧地握别,一张张满含热泪的脸......人民和总理间亲厚的情谊在这里凸显了真善美的情思。影片结尾定格出周总理双目凝视、深思的神态。以警语式的画面告诫人们,告诫干部:中国共产党永远不能忘记人民,永远要为人民执政,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
《周恩来的四个昼夜》以历史的记忆映照现实,传递出强烈的时代精神。
影片深刻诠释了我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党群关系是党的生命力之所在。血溶于水的党群关系是我们党战胜一切困难的坚实基础。我们从影片《周恩来的四个昼夜》中真切地感受到,在那个特殊的年代,我们党和人民群众的鱼水之情是多么的淳朴和真挚。周总理走街串巷,深入田间地头,了解村民生活的事实真相,真正做到了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
影片还全面呈现了我党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优良传统。勇于和善于开展认真的批评和自我批评,是我们党在长期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作风,是增强党的生机与活力的一大法宝。
影片《周恩来的四个昼夜》通篇体现着批评与自我批评的自省精神,观后不仅使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了这一优良作风的重大意义,深受教育,也使我们深受感动。一是态度的诚恳,令人感动。由于中央政策的偏差给群众带来的困难,周总理真诚道歉,“我是总理,老百姓的生活出了问题,就是我的责任啊!”二是听取群众呼声的虚怀若谷,令人感动。今天,当再次回顾党的这些优良传统时,我们深刻体会到,发扬光大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是何等的必要,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何等的重要!xx 指出,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实现党的十八大确定的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的必然要求,是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的必然要求。电影《周恩来的四个昼夜》正是通过发挥艺术的感染力和影响力,让大家深刻地领悟到如何去“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去解决“四风”问题,去更好地实现为民务实清廉。空谈误国、实干兴邦,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情况,广大党员干部只有踏着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足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才能让我们的党长盛不衰,才能让我们民族复兴的中国梦真正实现!作为二十一中的一名党员教师,立足本岗,以实际行动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
第五篇:周恩来的四个昼夜观后感
影片《周恩来的四个昼夜》讲述了 1961 年,周恩来总理在革命老区伯延考察调研过程中,在四个昼夜与当地村民发生的感人至深的故事,影片中总理逐渐揭开公社干部的“善意隐瞒”,最终了解了当地群众的生活情况,最终找出工作的调整方向。
影片描述,周总理在四昼夜的调研工作中,与广大农民一起插秧苗,大雨夜给救援的乡亲们送糖水,调研工作中不畏各种艰苦环境,努力为使人民群众更好的生活昼夜操劳、不辞辛苦。
当老大娘让儿子送来“拽面”时,总理一面吃着“拽面”,一面让警卫员到老大娘家看看是不是把寿材卖掉了,并且用自己的钱帮老人家把寿材买回来。
影片中的各种情节,让我一次又一次的感觉到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求真务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工作态度,以及细致入微的工作作风;让我看到了一个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的伟大情操;让我更深刻的体会到我党始终代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的先进性质和优良作风。让我感到作为我党的一份子,光荣而艰巨的使命感和无比巨大的自豪感。
通过影片的观看,我深感作为一名党员老师的责任重大,让我对自己的工作生活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和体会。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应该以这些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为榜样,不断改造自身不足,在工作中细致入微的观察学生、了解学生,以学生的角度去探讨问题,站在学生的立场分析教材,深入浅出的分析每一个问题,使学生能够充分发挥主体意识,能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生活。在学习上做学生的导师以传道授业解惑,在生活中成为学生们的朋友给予学生们帮助。成为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老师,不辜负学校的辛勤培养。
第六篇:周恩来的四个昼夜观后感
月 9 日上午,我校党委组织全体党员在影院观看了电影《周恩来的四个昼夜》。我真的很感动,心灵再一次被洗礼,观看的整个过程我是含着泪水看完的。在中国连续三年自然灾害、内忧外患的困难年代,总理能够深入群众,扎实调研、体察民情的优良作风和对百姓和谐可亲,与民一体的亲和风范深深的印在我的脑海。
很久没有像今天这样特别想静下心来的写一篇文章,的确想写一下自己的观后感受。这部电影通过高远的立意,细微的着墨,讲述了 1961 年新中国三年
自然灾害时期,大病初愈的周恩来总理来到河北邯郸伯延公社,在不到 100 个小时的时间里,夜以继日走村入户,深入进行调研的感人故事,展现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密切联系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优良作风。影片生动体现了我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毛主席曾讲过,“为群众服务,就是处处要想到群众,为群众打算,把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xx 反复强调,我们党就是为人民服务的。这在电影《周恩来的四个昼夜》中得到了生动的诠释。
现在正值全国上下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作为一名党员,一名高三教师,我们也是学校这个大家庭中的一员,为了高考这个梦想,为了不会让学生有遗憾,所有老师去拼、去冲、去闯、去奋斗、去创造。暑假补课结束后我们进行了一次月考,我们三班这个集体也针对月考进行了细致的分析,班主任刘繁青老师分析了暑假补课学生的学习状态以及存在的问题,定位了一本二本的边缘生,各任课老师也积极给班主任献言纳策,让每个学生都有主人翁思想,都能全力以赴的为高考追梦!作为一名教师,一名党员,我需要时刻不断的努力,不断的进步让自己在为学校的发展前进的道路上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贡献自己的微薄力量。这才对得起我现在的工作,对得起我现在所要面对的学生,对得起党组织对我的信任,我相信在以后的道路上我会走的更好!
第七篇:周恩来的四个昼夜观后感
《周恩来的四个昼夜》是一部重大题材、农村题材电影。以 20 世纪 50年代末 60 年代初,由于大跃进、反右倾中国遭遇了连续三年的大范围饥荒,庄稼几乎颗粒无收,国民经济出现了严重困难为背景。1961 年,周恩来乘专列来到革命老区河北省邯郸市武安市伯延考察调研,在四个昼夜与当地村里农民之间发生的感人至深的故事。电影通过不同的人物性格、语言动作,将村民们的真诚、质朴,和周恩来对国家和党的热爱体现得淋漓尽致。该片在历史中探寻真知,深具历史意识,重大历史题材电影思想性、艺术性俱佳的新收获,为当前正在开展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提供了一部生动的影像教材。
影片生动体现了我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毛主席曾讲过,“为群众服务,就是处处要想到群众,为群众打算,把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xx反复强调,我们党就是为人民服务的。这在电影《周恩来的四个昼夜》中得到了生动的诠释。大雨之夜,周总理不顾疲惫虚弱的身体,带着工作人员与群众抢救
地瓜苗;彻夜总结梳理调研中发现的问题,与毛主席通话汇报情况......这一个个镜头,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为人民服务”不是一句口号,而是领袖人物与普通百姓间零距离的接触和坦诚的交流对话,是一种自觉置身于群众之中、“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奉献精神。老百姓的事,再小的事也是大事,这也是这部影片所诠释的主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就是要让广大党员干部传承和发扬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精神,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扑下身子,从小事做起,真心解决群众遇到的困难,化解各种社会矛盾,让群众生活更加幸福。
影片充分展现了我党求真务实的优良作风。求真务实,是中国共产党思想路线的核心内容,是我党长期以来形成的优良作风。影片对周总理一步步揭开公社干部“善意”的隐瞒,最终了解到当地群众生活的真实情况进行了淋漓尽致的展现。周总理实事求是、一丝不苟的精神和作风不仅是该片的主基调,而且对今天的我们具有深刻的启迪。周总理之所以能够真正了解到人民群众的实际情况,一是靠真心。周总理是抱着不达目的不罢休的态度来到伯延镇的,郭凤林等同志因为怕给中央添“麻烦”而刻意隐瞒真相,并试图催促周总理尽快回去的时候,周总理坚定地表示,他这次来,不了解到真实情况是绝不离开的。二是靠真情。周总理一进村看到树上的叶子都光了,已经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因为心里始终装着对百姓的真情,观察才会异常敏锐。当他看到村食堂有红烧肉时,这种强烈的对比,已让他察觉到情况的异常。三是靠真诚。当他发现村干部和部分村民隐瞒真相时,并没有高压批评,而是真诚地与群众交心,细致地做思想工作,他语重心长地对群众说:“朱老总从河南乡下,刘少奇同志从湖南老家,邓小平同志从顺义县......都分别给在上海调研的毛主席汇报了那里的情况,只有我没有办法汇报啊!”正是周总理的肺腑之言打开了伯延百姓心底的闸门,纷纷吐出了自己的心声。
《周恩来的四个昼夜》这部电影宛如一面镜子,又似一泓泉水,让观众照亮自己,净化心灵。它不仅诠释了党的宗旨,更给广大党员干部上了生动的一课。在当前全党正在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该片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教育意义。
《周恩来的四个昼夜》这部电影宛如一面镜子,又似一泓泉水,让观众照亮自己,净化心灵。它不仅诠释了党的宗旨,更给广大党员干部上了生动的一课。
在当前全党正在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该片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教育意义。
2019-10-10
周恩来的四个昼夜观后感七篇
第一篇:周恩来的四个昼夜观后感
月 21 日上午,为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组织全体党员、职工观看影片《周恩来的四个昼夜》。这部影片讲的是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我们国家历经了“三年经济困难”时期,在那个时期,我国民经济濒临崩溃的边缘,全国发生了空前绝后的大饥荒。中共中央领导得知后,都亲自奔赴各个受灾区域,进行考察调研、体察民情。周恩来与夫人邓颖超来到了河北邯郸的革命老区,了解基层百姓的生活状况,探寻解决措施。
看完影片后,电影中的经典镜头和动人情节始终萦绕在我的脑际:影片一开头,伯延公社主任请总理用餐一场戏触动人心,周总理来到大食堂门口,他看见餐桌上摆着红烧肉、鸡蛋,脸色顿时凝重起来。得知群众只能吃树叶、喝菜汤,而自己却有如此奢侈的待遇,说了句“毛主席已有好久没有吃肉了”,一只刚要迈进食堂门槛的脚便收了回来。周总理坚持和大家一样吃树叶喝菜汤,体现了周总理的廉洁自律,体现了共产党人的美德和优良传统,这就说明想为人民做事,想与人民建立鱼水之情,只有廉洁才能获得大家的真心。
之后周总理密切联系群众。深入农民家庭,亲切的与村民交谈,详细了解他们的各项生产生活情况,还深入田间地头,与村民一起种植庄稼。在插秧时,一个农妇送来一碗清水给周总理喝,又热又渴的总理却把大部分水倒回去,自己只喝了一点点。因为事先他已知道,这水是村民跑了十几里山路自己挑回来的。周总理始终站在老百姓的立场上来处理问题,了解到村民为了给他吃一顿面把自己寿材都卖了的事,便主动掏钱把寿材又买了回来。周总理坚持和村民吃一样的饭菜,把自己最后的一点积蓄都用在村民身上。就这些细小的动作,无一不让我们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人民领袖对人民的那种大爱与奉献。
周总理来伯延调查的目的就是想听真话,想知道人民的真正诉求与愿望,所思所虑的是如何纠正错误、改善民生、振奋民气。而公社主任觉得周总理日理
万机,能到这个穷地方来看望乡亲们已属莫大的幸福,他不想给总理添乱,便要求村民们也不许说出难处。最终,在总理的自我批评以及不断真诚的引导和鼓励下,大家终于勇敢的说出了真心话。周总理连夜整理这些内容,如实向毛主席汇报了这些情况。周总理这种求真务实、谦虚谨慎、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深深打动着我。
电影结束后,我不禁反思,作为共产党员的自己,有没有时刻严格要求自己,端正自己的态度,在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有没有真正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我们不仅应该将周总理的精神品质作为我们党性修养的镜子,更要学习他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崇高境界。让我们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
第二篇:周恩来的四个昼夜观后感
“大者含元气,细者入无间。”这是小制作、大题材的主旋律电影《周恩来的四个昼夜》所展现出的独特魅力。
讲述了 1961 年新中国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大病初愈的周恩来总理来到河北邯郸伯延公社,在不到 100 个小时的时间里,夜以继日走村入户,深入进行调研的感人故事,展现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密切联系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优良作风。
毛主席曾讲过,“为群众服务,就是处处要想到群众,为群众打算,把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xx 反复强调,我们党就是为人民服务的。这在电影《周恩来的四个昼夜》中得到了生动的诠释。大雨之夜,周总理不顾疲惫虚弱的身体,带着工作人员与群众抢救地瓜苗;彻夜总结梳理调研中发现的问题,与毛主席通话汇报情况......这一个个镜头,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为人民服务”不是一句口号,而是领袖人物与普通百姓间零距离的接触和坦诚的交流对话,是一种自觉置身于群众之中、“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奉献精神。
影片中的总理是一个勇于担责的形象。他一进村,面对百姓就说:我这个总理没当好,让你们吃苦了。同时,他又是一个亲民者形象。他不唱高调,在这个特殊的时刻,生存是第一位的。他最关注的是人民的吃喝拉撒,引导、鼓励大家说真话。他看着野菜团子和被饥饿的村民吃光了树叶的秃秃的树枝,那种沉重而辛酸的样子,让人体会到了他与人民休戚与共的感情。人格的构建总是在特定的历史语境中完成的。影片以坚实的细节表现了总理始终站在老百姓的立场上来处理问题的细腻感情。他不忍心吃老奶奶特地为他做的面条,转而一想:我不吃,老奶奶心里永远会有一个疙瘩,遂大口将其吞下。为减轻张二廷的负担,他想收养他的一个孩子,被婉拒后,他设身处地地说:如果换成我,能否承受骨肉分离之痛呢? 总理毕竟是总理,他的慧眼最终落在当时危及老百姓生存的公共食堂上,勇敢地向最高领导人毛主席表达了自己的明确态度,促成毛主席下决心撤销了这个大跃进中诞生的大锅饭“怪物”。周总理此行的历史意义即在此。编导者至此成功地在银幕上完成了一个亲民、负责、在大事面前勇于担当、敢于建言的大写的总理形象。这一形象闪现的思想与人格光辉,让后人永远高山仰止。
密切联系群众,始终保持与人民群众得血肉联系,是我们党最大的政治优势。作为一名教师应理解基层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处于联系群众第一线,在传承和弘扬密切联系群众上,必须结合自身工作实际,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不断创新。总理的无私形象将成为永恒的党员领导干部形象。
第三篇:周恩来的四个昼夜观后感
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我观看了影片《周恩来的四个昼夜》。影片讲述了1961 年,周恩来总理革命老区伯延考察调研,在四个昼夜与当地村民发生的感人至深的故事,让我看到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求真务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细致入微的工作作风。
总理的工作求真务实。影片对总理一步步揭开公社干部的“善意隐瞒”,最终了解当地群众的生活情况进行了淋漓尽致的描写,总理用感人肺腑的语言激励人民说出真相,找到工作的调整方向。周总理实事求是、一丝不苟的精神和作风对我们今天的工作有深刻的启迪。
总理的工作处处体现着共产党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调研工作中,总理在田间与广大农民一起插秧苗,大雨夜给救援的乡亲们送糖水,调研工作中不畏环境的艰苦,始终围绕如何使人民群众更好的生活昼夜操劳、不辞辛苦。每一个行动都体现了为群众服务、处处想着群众、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的思想,体现了我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总理的工作细致入微。当老大娘让儿子送来“拽面”时,总理一面吃了“拽面”,一面让警卫员到老大娘家看看是不是把寿材卖掉了,并且选择用自己的钱
帮老人家把寿材买回来,在走了后送回去。当邓颖超同志想要伯延的妇女好好学习知识时,她亲自与汪老师一起粘书,画画补充教材,使得汪老师在感动之余承诺“一定会在这里一直教下去”。他们细致入微的工作方式,让我们受教颇深。
作为教师党员,学习了《周恩来的四个昼夜》这部影片,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应该更深入的践行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细心了解发现适合解决学生问题的方法,用学生们能够接受的方式开展教育教学工作,更好的体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第四篇:周恩来的四个昼夜观后感
近日,我校在开展教育实践活动中组织广大党员干部观看电影故事片《周恩来的四个昼夜》。
这部电影通过高远的立意,细微的着墨,讲述了 1961 年新中国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大病初愈的周恩来总理来到河北邯郸伯延公社,在不到 100 个小时的时间里,夜以继日走村入户,深入进行调研的感人故事,展现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密切联系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优良作风。
这段史实没有大事件,没有惊心动魄的戏剧冲突,然而,创作者们深入到伯延,实地了解到周总理在伯延忧国忧民的情怀,感受到老百姓对总理的深厚感情,油然激起了创作的灵感和热情。于是捕捉到影片的思想之魂——中国共产党与人民的血肉联系。
影片生动体现了我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毛主席曾讲过,“为群众服务,就是处处要想到群众,为群众打算,把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xx 反复强调,我们党就是为人民服务的。
这在电影《周恩来的四个昼夜》中得到了生动的诠释。大雨之夜,周总理不顾疲惫虚弱的身体,带着工作人员与群众抢救地瓜苗;彻夜总结梳理调研中发现的问题,与毛主席通话汇报情况......这一个个镜头,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为人民服务”不是一句口号,而是领袖人物与普通百姓间零距离的接触和坦诚的交流对话,是一种自觉置身于群众之中、“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奉献精神。
导演和演员把握住周总理坚定、沉稳、睿智、谦和的气质与博大、悲悯的胸怀,准确挖掘其精神特质。一场冲毁白薯秧的暴雨后,周总理一人坐在房门口,那沉思的神态,深邃的目光,把总理面对人民疾苦时的沉重、焦虑又愧疚的内心展露得淋漓尽致。影片重复出现深夜总理在伏案研究材料、书写报告的静态画面——此刻
无声胜有声——凸现出他忧国忧民,不辞辛劳,肩担历史重负的精神力量。一位亲民为民,共产党领袖的人格魅力熠熠生辉。周恩来在伯延的四个昼夜涵盖了他为人民服务,鞠躬尽瘁的一生。
伯延人民送别周总理的热烈场面将影片推向高潮,一双双手紧紧地握别,一张张满含热泪的脸......人民和总理间亲厚的情谊在这里凸显了真善美的情思。影片结尾定格出周总理双目凝视、深思的神态。以警语式的画面告诫人们,告诫干部:中国共产党永远不能忘记人民,永远要为人民执政,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
《周恩来的四个昼夜》以历史的记忆映照现实,传递出强烈的时代精神。
影片深刻诠释了我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党群关系是党的生命力之所在。血溶于水的党群关系是我们党战胜一切困难的坚实基础。我们从影片《周恩来的四个昼夜》中真切地感受到,在那个特殊的年代,我们党和人民群众的鱼水之情是多么的淳朴和真挚。周总理走街串巷,深入田间地头,了解村民生活的事实真相,真正做到了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
影片还全面呈现了我党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优良传统。勇于和善于开展认真的批评和自我批评,是我们党在长期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作风,是增强党的生机与活力的一大法宝。
影片《周恩来的四个昼夜》通篇体现着批评与自我批评的自省精神,观后不仅使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了这一优良作风的重大意义,深受教育,也使我们深受感动。一是态度的诚恳,令人感动。由于中央政策的偏差给群众带来的困难,周总理真诚道歉,“我是总理,老百姓的生活出了问题,就是我的责任啊!”二是听取群众呼声的虚怀若谷,令人感动。今天,当再次回顾党的这些优良传统时,我们深刻体会到,发扬光大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是何等的必要,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何等的重要!xx 指出,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实现党的十八大确定的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的必然要求,是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的必然要求。电影《周恩来的四个昼夜》正是通过发挥艺术的感染力和影响力,让大家深刻地领悟到如何去“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去解决“四风”问题,去更好地实现为民务实清廉。空谈误国、实干兴邦,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情况,广大党员干部只有踏着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足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才能让我们的党长盛不衰,才能让我们民族复兴的中国梦真正实现!作为二十一
中的一名党员教师,立足本岗,以实际行动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
第五篇:周恩来的四个昼夜观后感
影片《周恩来的四个昼夜》讲述了 1961 年,周恩来总理在革命老区伯延考察调研过程中,在四个昼夜与当地村民发生的感人至深的故事,影片中总理逐渐揭开公社干部的“善意隐瞒”,最终了解了当地群众的生活情况,最终找出工作的调整方向。
影片描述,周总理在四昼夜的调研工作中,与广大农民一起插秧苗,大雨夜给救援的乡亲们送糖水,调研工作中不畏各种艰苦环境,努力为使人民群众更好的生活昼夜操劳、不辞辛苦。
当老大娘让儿子送来“拽面”时,总理一面吃着“拽面”,一面让警卫员到老大娘家看看是不是把寿材卖掉了,并且用自己的钱帮老人家把寿材买回来。
影片中的各种情节,让我一次又一次的感觉到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求真务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工作态度,以及细致入微的工作作风;让我看到了一个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的伟大情操;让我更深刻的体会到我党始终代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的先进性质和优良作风。让我感到作为我党的一份子,光荣而艰巨的使命感和无比巨大的自豪感。
通过影片的观看,我深感作为一名党员老师的责任重大,让我对自己的工作生活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和体会。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应该以这些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为榜样,不断改造自身不足,在工作中细致入微的观察学生、了解学生,以学生的角度去探讨问题,站在学生的立场分析教材,深入浅出的分析每一个问题,使学生能够充分发挥主体意识,能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生活。在学习上做学生的导师以传道授业解惑,在生活中成为学生们的朋友给予学生们帮助。成为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老师,不辜负学校的辛勤培养。
第六篇:周恩来的四个昼夜观后感
月 9 日上午,我校党委组织全体党员在影院观看了电影《周恩来的四个昼夜》。我真的很感动,心灵再一次被洗礼,观看的整个过程我是含着泪水看完的。在中国连续三年自然灾害、内忧外患的困难年代,总理能够深入群众,扎实调研、体察民情的优良作风和对百姓和谐可亲,与民一体的亲和风范深深的印在我的脑海。
很久没有像今天这样特别想静下心来的写一篇文章,的确想写一下自己的观后感受。这部电影通过高远的立意,细微的着墨,讲述了 1961 年新中国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大病初愈的周恩来总理来到河北邯郸伯延公社,在不到 100 个小时的时间里,夜以继日走村入户,深入进行调研的感人故事,展现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密切联系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优良作风。影片生动体现了我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毛主席曾讲过,“为群众服务,就是处处要想到群众,为群众打算,把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xx 反复强调,我们党就是为人民服务的。这在电影《周恩来的四个昼夜》中得到了生动的诠释。
现在正值全国上下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作为一名党员,一名高三教师,我们也是学校这个大家庭中的一员,为了高考这个梦想,为了不会让学生有遗憾,所有老师去拼、去冲、去闯、去奋斗、去创造。暑假补课结束后我们进行了一次月考,我们三班这个集体也针对月考进行了细致的分析,班主任刘繁青老师分析了暑假补课学生的学习状态以及存在的问题,定位了一本二本的边缘生,各任课老师也积极给班主任献言纳策,让每个学生都有主人翁思想,都能全力以赴的为高考追梦!作为一名教师,一名党员,我需要时刻不断的努力,不断的进步让自己在为学校的发展前进的道路上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贡献自己的微薄力量。这才对得起我现在的工作,对得起我现在所要面对的学生,对得起党组织对我的信任,我相信在以后的道路上我会走的更好!
第七篇:周恩来的四个昼夜观后感
《周恩来的四个昼夜》是一部重大题材、农村题材电影。以 20 世纪 50年代末 60 年代初,由于大跃进、反右倾中国遭遇了连续三年的大范围饥荒,庄稼几乎颗粒无收,国民经济出现了严重困难为背景。1961 年,周恩来乘专列来到革命老区河北省邯郸市武安市伯延考察调研,在四个昼夜与当地村里农民之间发生的感人至深的故事。电影通过不同的人物性格、语言动作,将村民们的真诚、质朴,和周恩来对国家和党的热爱体现得淋漓尽致。该片在历史中探寻真知,深具历史意识,重大历史题材电影思想性、艺术性俱佳的新收获,为当前正在开展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提供了一部生动的影像教材。
影片生动体现了我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毛主席曾讲过,“为群众服务,就是处处要想到群众,为群众打算,把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xx
反复强调,我们党就是为人民服务的。这在电影《周恩来的四个昼夜》中得到了生动的诠释。大雨之夜,周总理不顾疲惫虚弱的身体,带着工作人员与群众抢救地瓜苗;彻夜总结梳理调研中发现的问题,与毛主席通话汇报情况......这一个个镜头,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为人民服务”不是一句口号,而是领袖人物与普通百姓间零距离的接触和坦诚的交流对话,是一种自觉置身于群众之中、“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奉献精神。老百姓的事,再小的事也是大事,这也是这部影片所诠释的主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就是要让广大党员干部传承和发扬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精神,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扑下身子,从小事做起,真心解决群众遇到的困难,化解各种社会矛盾,让群众生活更加幸福。
影片充分展现了我党求真务实的优良作风。求真务实,是中国共产党思想路线的核心内容,是我党长期以来形成的优良作风。影片对周总理一步步揭开公社干部“善意”的隐瞒,最终了解到当地群众生活的真实情况进行了淋漓尽致的展现。周总理实事求是、一丝不苟的精神和作风不仅是该片的主基调,而且对今天的我们具有深刻的启迪。周总理之所以能够真正了解到人民群众的实际情况,一是靠真心。周总理是抱着不达目的不罢休的态度来到伯延镇的,郭凤林等同志因为怕给中央添“麻烦”而刻意隐瞒真相,并试图催促周总理尽快回去的时候,周总理坚定地表示,他这次来,不了解到真实情况是绝不离开的。二是靠真情。周总理一进村看到树上的叶子都光了,已经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因为心里始终装着对百姓的真情,观察才会异常敏锐。当他看到村食堂有红烧肉时,这种强烈的对比,已让他察觉到情况的异常。三是靠真诚。当他发现村干部和部分村民隐瞒真相时,并没有高压批评,而是真诚地与群众交心,细致地做思想工作,他语重心长地对群众说:“朱老总从河南乡下,刘少奇同志从湖南老家,邓小平同志从顺义县......都分别给在上海调研的毛主席汇报了那里的情况,只有我没有办法汇报啊!”正是周总理的肺腑之言打开了伯延百姓心底的闸门,纷纷吐出了自己的心声。
《周恩来的四个昼夜》这部电影宛如一面镜子,又似一泓泉水,让观众照亮自己,净化心灵。它不仅诠释了党的宗旨,更给广大党员干部上了生动的一课。在当前全党正在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该片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教育意义。
《周恩来的四个昼夜》这部电影宛如一面镜子,又似一泓泉水,让观众照亮自己,净化心灵。它不仅诠释了党的宗旨,更给广大党员干部上了生动的一课。在当前全党正在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该片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教育意义。
2019-10-10
周恩来的四个昼夜观后感七篇
第一篇:周恩来的四个昼夜观后感
月 21 日上午,为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组织全体党员、职工观看影片《周恩来的四个昼夜》。这部影片讲的是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我们国家历经了“三年经济困难”时期,在那个时期,我国民经济濒临崩溃的边缘,全国发生了空前绝后的大饥荒。中共中央领导得知后,都亲自奔赴各个受灾区域,进行考察调研、体察民情。周恩来与夫人邓颖超来到了河北邯郸的革命老区,了解基层百姓的生活状况,探寻解决措施。
看完影片后,电影中的经典镜头和动人情节始终萦绕在我的脑际:影片一开头,伯延公社主任请总理用餐一场戏触动人心,周总理来到大食堂门口,他看见餐桌上摆着红烧肉、鸡蛋,脸色顿时凝重起来。得知群众只能吃树叶、喝菜汤,而自己却有如此奢侈的待遇,说了句“毛主席已有好久没有吃肉了”,一只刚要迈进食堂门槛的脚便收了回来。周总理坚持和大家一样吃树叶喝菜汤,体现了周总理的廉洁自律,体现了共产党人的美德和优良传统,这就说明想为人民做事,想与人民建立鱼水之情,只有廉洁才能获得大家的真心。
之后周总理密切联系群众。深入农民家庭,亲切的与村民交谈,详细了解他们的各项生产生活情况,还深入田间地头,与村民一起种植庄稼。在插秧时,一个农妇送来一碗清水给周总理喝,又热又渴的总理却把大部分水倒回去,自己只喝了一点点。因为事先他已知道,这水是村民跑了十几里山路自己挑回来的。周总理始终站在老百姓的立场上来处理问题,了解到村民为了给他吃一顿面把自己寿材都卖了的事,便主动掏钱把寿材又买了回来。周总理坚持和村民吃一样的饭菜,把自己最后的一点积蓄都用在村民身上。就这些细小的动作,无一不让我们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人民领袖对人民的那种大爱与奉献。
周总理来伯延调查的目的就是想听真话,想知道人民的真正诉求与愿望,所思所虑的是如何纠正错误、改善民生、振奋民气。而公社主任觉得周总理日理万机,能到这个穷地方来看望乡亲们已属莫大的幸福,他不想给总理添乱,便要求村民们也不许说出难处。最终,在总理的自我批评以及不断真诚的引导和鼓励下,大家终于勇敢的说出了真心话。周总理连夜整理这些内容,如实向毛主席汇报了这些情况。周总理这种求真务实、谦虚谨慎、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深深打动着我。
电影结束后,我不禁反思,作为共产党员的自己,有没有时刻严格要求自己,端正自己的态度,在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有没有真正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我们不仅应该将周总理的精神品质作为我们党性修养的镜子,更要学习他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崇高境界。让我们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
第二篇:周恩来的四个昼夜观后感
“大者含元气,细者入无间。”这是小制作、大题材的主旋律电影《周恩来的四个昼夜》所展现出的独特魅力。
讲述了 1961 年新中国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大病初愈的周恩来总理来到河北邯郸伯延公社,在不到 100 个小时的时间里,夜以继日走村入户,深入进行调研的感人故事,展现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密切联系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优良作风。
毛主席曾讲过,“为群众服务,就是处处要想到群众,为群众打算,把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xx 反复强调,我们党就是为人民服务的。这在电影《周恩来的四个昼夜》中得到了生动的诠释。大雨之夜,周总理不顾疲惫虚弱的身体,带着工作人员与群众抢救地瓜苗;彻夜总结梳理调研中发现的问题,与毛主席通话汇报情况......这一个个镜头,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为人民服务”不是一句口号,而是领袖人物与普通百姓间零距离的接触和坦诚的交流对话,是一种自觉置身于群众之中、“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奉献精神。
影片中的总理是一个勇于担责的形象。他一进村,面对百姓就说:我这个总理没当好,让你们吃苦了。同时,他又是一个亲民者形象。他不唱高调,在这个特殊的时刻,生存是第一位的。他最关注的是人民的吃喝拉撒,引导、鼓励大
家说真话。他看着野菜团子和被饥饿的村民吃光了树叶的秃秃的树枝,那种沉重而辛酸的样子,让人体会到了他与人民休戚与共的感情。人格的构建总是在特定的历史语境中完成的。影片以坚实的细节表现了总理始终站在老百姓的立场上来处理问题的细腻感情。他不忍心吃老奶奶特地为他做的面条,转而一想:我不吃,老奶奶心里永远会有一个疙瘩,遂大口将其吞下。为减轻张二廷的负担,他想收养他的一个孩子,被婉拒后,他设身处地地说:如果换成我,能否承受骨肉分离之痛呢? 总理毕竟是总理,他的慧眼最终落在当时危及老百姓生存的公共食堂上,勇敢地向最高领导人毛主席表达了自己的明确态度,促成毛主席下决心撤销了这个大跃进中诞生的大锅饭“怪物”。周总理此行的历史意义即在此。编导者至此成功地在银幕上完成了一个亲民、负责、在大事面前勇于担当、敢于建言的大写的总理形象。这一形象闪现的思想与人格光辉,让后人永远高山仰止。
密切联系群众,始终保持与人民群众得血肉联系,是我们党最大的政治优势。作为一名教师应理解基层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处于联系群众第一线,在传承和弘扬密切联系群众上,必须结合自身工作实际,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不断创新。总理的无私形象将成为永恒的党员领导干部形象。
第三篇:周恩来的四个昼夜观后感
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我观看了影片《周恩来的四个昼夜》。影片讲述了1961 年,周恩来总理革命老区伯延考察调研,在四个昼夜与当地村民发生的感人至深的故事,让我看到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求真务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细致入微的工作作风。
总理的工作求真务实。影片对总理一步步揭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