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小刚电影1942 影评

时间:2019-05-14 22:55:2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冯小刚电影1942 影评》,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冯小刚电影1942 影评》。

第一篇:冯小刚电影1942 影评

《1942》影评

文/墨惜

那么巧,昨天去看电影,又那么巧,早晨看到博友也看了这部电影。今天一大早晨就爬起来,原因是想说一下《1942》,它给我的触动太大了。

昨天电影院有四部片子,《王的盛宴》、《少年派的奇幻漂流》、《1942》和一部韩国灾难片。去的路上,我和男友是在《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和韩国灾难片中做选择,猜拳,谁赢了看谁指定的,然后我一如既往的没赢,再然后到电影院的时间是13点15分,韩国灾难片刚上演,可是零食没买,这个大男生没了零食进不了电影院,所以时间刚刚好的是《1942》。

于是我们看了片长150分钟的虐心的电影。

一九四二年,因为一场旱灾,我的故乡河南,发生了吃的问题。与此同时,世界上还发生着这样一些事:斯大林格勒战役、甘地绝食、宋美龄访美和丘吉尔感冒。

老东家叫范殿元。大灾之年,战争逼近,他赶着马车,马车上拉着粮食,粮食上坐着他一家人,也加入往陕西逃荒的人流。三个月后,到了潼关,车没了,马没了,...车上的人也没了。这时老东家特别纠结,他带一家人出来逃荒是为了让人活,为什么到了陕西,人全没了?于是他决定不逃荒了,开始逆着逃荒的人流往回走。人流中喊:“大哥,怎么往回走哇?往回走就是个死。”老东家:“没想活着,就想死得离家近些。” 转过山坡,碰到一个同样失去亲人的小姑娘,正爬在死去的娘的身上哭。老东家上去劝小姑娘:“妮儿,别哭了,身子都凉了。”小姑娘说,她并不是哭她娘死,而是她认识的人都死了,剩下的人她都不认识了。一句话让老东家百感交集,老东家:“妮儿,叫我一声爷,咱爷俩就算认识了。”小姑娘仰起脸,喊了一声“爷”。老东家拉起小姑娘的手,往山坡下走去。漫山遍野,开满了桃花。(摘自百度百科)

太虐心了!压抑的要窒息,从电影院出来对男友说,这部电影只适合看一遍,第二遍都不想看也不能看。1942,在河南省发生这样的悲剧,旱灾,蝗虫,饥饿,逃荒,战争。

美国李培基对老蒋说,灾区受灾群众政府统计有1062人,老蒋问,实际呢?李培基说,300万人。

老东家的家产和粮食被一群受灾饥饿的百姓抢了、吃了。去找兵来赶走这帮龟孙,报信的在中途被行进的日本兵吓退了回来。报信没成功,反倒把老东家害了,灾民在饥饿和愤怒中爆发,抢了粮食,烧着了老东家的宅子,打死了老东家的儿子......老东家套上马车,对一家老小说,咱不是逃荒,只是出去躲灾,过一个月半个月灾难过去了,咱就回来了。

逃荒的路一天天走,家人一个个的减少,儿媳妇的遗腹子在逃荒的路上出生,儿媳妇产后用尽力气说的第一句话是,把他掐死吧!反正他也活不下来。老东家的孙子就在这样的情况下诞生了。产妇很虚弱,几天没吃东西,没有奶水。老东家最后把一路陪伴女儿的小黑猫扒皮做猫汤给儿媳补充营养,好让孙子活下来。小黑是女儿的宝贝,逃荒路上女儿星星宁愿自己不吃东西也要喂小黑。

逃荒数天以后,嫂子生产,星星忍痛把小黑献出来做猫汤。老东家觉得很对不住女儿,正要和女儿说自己的无奈和苦衷安慰女儿。只见女儿起身说,爹,我也要喝猫汤。眼睛里看不到任何悲伤。这就是饥饿。

由阿德里安·布劳迪饰演的美国记者白修德骑着毛驴一路随着灾民的逃荒路线,用手中的相机记录着一幕幕惨剧的发生。路上碰到了老东家和佃户瞎鹿和花枝一家,饥荒使得老东家对白修德的驴打了主意。趁白修德睡着的时候,老东家带着瞎鹿和拴柱去偷驴,顺便抢了白修德的饼干和相机。白修德被惊醒,用不标准的汉语说驴和饼干给你们,相机不能吃,给我留下。

栓住拿着饼干,瞎鹿牵着驴,可是驴死谁手还是未知。老东家与美国记者交涉完,找到瞎鹿,却没看到驴。问瞎鹿,驴呢?瞎鹿说怕那个洋人醒抢回驴,就照着驴屁股打一巴掌,结果驴惊了,跑了。黑天也没看清跑到哪里。瞎鹿和拴柱分两个方向找驴。瞎鹿看到一群灾民在那烧水,扒驴皮,准备吃驴肉。走近一看正是自己抢来的驴,瞎鹿对灾民喊,这是我的驴。灾民还会管这是谁的驴吗,不听瞎鹿说话继续分肉,瞎鹿拿起一块驴肉准备回去,嘴里还说着,杀了我的驴总得让我拿回一块肉走吧!

灾民怎么会让瞎鹿拿走肉呢,一群人和瞎鹿厮打起来,抢肉的灾民一不小心把瞎鹿推到了烧的滚烫的水锅里。灾民停住了,有人小声说,咋把他推锅里了呢!花枝是瞎鹿的老婆,见不到瞎鹿怎么也不肯继续逃荒,要老东家给个说法。老东家说,这里找了三天了,哪里都没发现瞎鹿的影子啊。花枝不依,说,别人死了能看见个尸首,我家瞎鹿怎么活不见人死不见尸,你还我瞎鹿。逃荒的人群已经陆续转移,只剩下老东家一家和瞎鹿的媳妇带着一双儿女,在空旷贫瘠的荒郊喊着,瞎鹿,瞎鹿,瞎鹿.....河南300多万灾民,老蒋只知道河南大旱,灾情并不严重。直到美国记者白修德几经波折找到老蒋,说在灾区看到人吃人和狗吃人的惨剧。老蒋才知道这场灾难的严重性几乎空前绝后。

花枝和老东家逃到陕西,老东家的儿媳死了,紧接着是老母亲没了,再然后是老东家的媳妇在陕西城门前咽了气。只剩下老东家,星星,老东家襁褓中的孙子和长工拴柱,另外还有佃户瞎鹿的老婆和两个孩子。

陕西的政府下了命令,不让灾民进城。老东家在城外搭个窝棚,灾荒之年什么事都会发生,几升小米就能换个大活人。在大年三十那天,老东家的女儿星星

提出来让老东家把自己卖了换几升小米。老东家不答应,星星说,是自己坚持不住了,卖了也好,自己有个活路,家人也有小米吃。

于是悲剧的一幕又拉开了,星星在自愿被卖的人群中被选中,老东家竟然露出了笑容。一是女儿不会被饿死了,二是自己有几升小米。在逃荒的路上,小米比金子、比活人都值钱。

花枝穿上自己结婚时的红棉袄,也被选中,只是花枝带着两个孩子,又被刷下来。

拴柱喜欢星星,老东家也曾许诺等灾难过去就把星星许给拴柱。在星星被带走的那一刻,拴柱拼死拉回星星却被老东家拽下来。老东家对拴柱说,留下她你也得让她饿死。这时候花枝过来说,我跟你,让你在饿死前有个媳妇。在陕西城门外,老东家主持,拴柱和花枝拜了天地。当晚,花枝对拴柱说,你知道我为啥和你拜天地。拜完天地你就有媳妇了,有媳妇就可以卖媳妇换小米了。我带着两个孩子不好卖,现在卖了我,孩子也有个爹。

拴柱在有了媳妇的第二天把媳妇卖了4升小米。

花枝临走时对栓柱说,卖了我,就是即便饿死也别卖孩子了。

剩下的这几个人爬上了火车进了陕西省。老东家一家人只剩自己和孙子了。爬下火车,老东家对孙子说,现在就剩咱们俩了。说着低头打开包裹着孙子的棉被,发现孙子早就没了气。

于是出现了这一幕,老东家逆着逃荒的人流往回走。他没想活着,就想死得离家近些。

1942,如果没有播出这部电影,我可能永远不会知道1942年河南省有这样大的灾难,逃荒的人们过着怎样的生活。河南闹饥荒,河南人去陕西逃荒。山东闹饥荒,山东人逃荒到东北。

听父亲说,我们的根在山东,太爷爷逃荒到东北,途中失散了一股人,找不到了。这也就是父亲常说的老五股丢一股。父亲认了几个同姓的兄弟,原因是得知他们也是老五股丢一股,不知道是不是当年走散的那一股的后代,这个谁也查证不了,都算作是亲人罢!

就像老东家对路边一直对着咽气的母亲喊娘的小姑娘说,“妮儿,叫我一声爷,咱爷俩就算认识了。”逃荒时会有多少不是亲人的人成了亲人。五百年前都是一家人,谁还不自己的亲人呢!

70年前的1942,只愿悲剧别再重演。活在当下的人,善良一点,好好活。

第二篇:冯小刚导演电影《只有芸知道》好看吗_《只有芸知道》观后感及影评

《只有芸知道》这部影片改编自冯小刚挚友的真实爱情经历,讲述了隋东风和罗芸之间相濡以沫的动人爱情故事。而关于观看《只有芸知道》电影的观后感以及影评。小编准备了以下文章内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只有芸知道》电影观后感及影评【1】

在冯小刚的电影中,《只有芸知道》算的上是一部返璞归真之作,电影没有多大的格局,也没有过多捧腹的笑料,其所有的只是一段源于冯小刚挚友真实爱情经的改编,所以这段发生在新西兰的华人爱情是私人的,它无法向《芳华》一样带来时代性的共鸣,但好在电影仍旧能让人感知到一份纯朴的爱意。

电影故事非常简单,一对华人青年男女在异国一见钟情,共度了一段幸福美好的岁月,然而妻子却因病去世,黄轩饰演的男主隋东风,中年丧妻的他决定去帮妻子完成生前遗愿。《只有芸知道》并不是一部以结局为导向的作品,冯小刚在这部电影中打乱了时间叙事,希望用点滴的追忆穿插凝聚起一段纯爱,而舒缓的节奏与配乐,新西兰绝美的风景则成为了电影尽力去勾勒这纯美之爱的基色。

纯爱之所以迷人,则在于它是纯粹而真挚的,《只有芸知道》其实在故事上与冯小刚早年的《永失我爱》颇为相似,两部电影讲的都是绝症下的爱情,而不同之处则在于《只有芸知道》更为专注于展现一段属于两个人的感情沉淀,十五年的相濡以沫使这部电影拥有太多可以切入的话题,当原本的文艺青年为了生计掌起了锅勺,并不轰轰烈烈的爱情让人所见的是一份源于时间的沉淀,而也正是因为这份沉淀,使电影固然没有跌宕起伏的剧情,但如果你能走入电影人物的情感之中,便能被其爱的纯粹所感动。

为什么要加上一个如果?这在于《只有芸知道》的故事太平了,他需要观众在电影伊始便带有饱满的情绪融入电影主人公的情感中,如果你对《只有芸知道》的期待是一场通俗易懂,又带有意蕴的冯氏喜剧,那么你必然会为此失望,《只有芸知道》更像是一首冯小刚为朋友所做的抒情之诗,非线性叙事的剪辑其实并没有赋予电影悬疑或者是反转,他只是成为了冯小刚的抒情手法,如果你无法在短时间内融被电影的情感所带动,那么这部长达两个多小时的电影无疑会让人倍感冗长。

然而纯爱也好,抒情也罢,《只有芸知道》仍旧是存在问题的,它虽然相比冯小刚过往的作品多了一份唯美,却缺少了一份真实,这种真实是在历经了多年的生活后,不论是男主还是女主都看不到他们面对生活的沧桑感,这种沧桑感例如《地久天长》中的夫妻,也例如电影最后现身的真人,十几年的时间和丧妻之痛能改变一个人太多太多,然而电影里的黄轩和杨采钰除了外貌有着些许的改变外,却让人看不到多大真正的变化,这种刻意在最高追求自我艺术表达或者说是演员无法为电影作出牺牲的表现,使电影所展现的这段跨越多年的爱情没有能画上一个真实有力的句话。

冯小刚希望通过这部献给朋友的电影让世人去感知他所理解的纯爱,去在平凡琐碎中发现这一爱的美好,这样的故事固然没有错,但冯导在表现手法上的私人,不愿意注入过多戏剧性的平凡,注定了《只有芸知道》的纯爱,并不是所有人都愿意去知道。

《只有芸知道》电影观后感及影评【2】

片子很长有2个多小时,讲了导演的好友兼经纪人张述的爱情故事。没有花哨的手段,就是像老友间的谈话,娓娓道来地向你讲述,把几十年最美好的时光浓缩成两个小时,确实不算长,这点可以对比王小帅的《地久天长》,和《地久天长》一样,这部电影同样是讲给中年人的。

和80年代第一批出国的人一样,男主隋东风坚韧、乐观、满怀梦想,可没钱又是他们这一批人的共同特点,也正是因为可以免房租,年轻的隋东风在林太的房子里遇到了罗芸,在那个没有手机的时代,唯一和邻居交谈的方式就是每天留下的小纸条,他们在只言片语中了解着对方,直到见面。用略显生疏且跟不上节奏的钢琴伴奏来和着对方的笛声,这大概就是那个时候爱情最好的样子了吧。买菜的路上,隋东风骑着自行车带着罗芸,和那个时代大多数的情侣那样,隋东风看似不经意的提问“你有男朋友吗”实则掩盖不住的波涛汹涌的内心,“就算是有吧”罗芸的回答含蓄而内敛实则对东风的爱恋也只有芸知道。

婚宴上,隋东风看似一堆不着边际的表白,但其实最打动的还是那句“咱们家最好吃的一定在你肚子里”让我这个单身狗好生羡慕,林太的一句“你为什么偏偏在那个时候写生呢,我就看了你一眼啊”看似是对亡夫的追忆,实则一记重锤,狠狠的打在观众心上,什么事情都可以隐瞒,可唯独“爱你”这件事瞒不住。是啊,就像沈从文说的那样“我行过很多地方的桥,看过许多次数的风景,喝过许多种类的酒,却只爱过一个正当最好年龄的人”隋东风与罗芸又何尝不是如此呢,那些荧幕前的隋东风和罗芸们又何尝不是如此呢?个中滋味或许只有相濡以沫半生的人才能慢慢品咂的出来。

打击似乎是一连串的,布鲁的去世,饭馆大火,林太离世,再到罗芸,在最淡定的年纪遭受最不淡定的事,没有歇斯底里,没有声嘶力竭,成年的奔溃都是无声无息的。就像那句台词一样“半路上留下来的那个人,苦啊”,清淡的描述,浓郁的情感。除了汩汩涌出的情感,我觉得影片最大的亮点在于对新西兰风光的展现,每一帧画面都是美的,得益于新西兰美丽风光的基底,可似乎片中的风景都有一种清冷的风格,包括他们家门口的那个孤零零的大树,“好静啊”罗芸刚搬家的时候说,而到了这个年纪的人“孤独感”始终是陪伴左右的。

最后隋东风带着妻子的遗愿,走过初识的地点,回到住了15年的小镇,见了久违相遇的老友,出海看到了妻子盼望见到的鲸鱼,当罗芸的骨灰随风而去的那一刻,隋东风的心结也就此解开,而再一次拿起长笛,看到妻子的信,这个略显沧桑的中年男人,已经和生活潦草的和解了,而他对妻子地久天长的爱恋,芸知道就好了。

《只有芸知道》电影观后感及影评【3】

很多人在观影之前都会觉得这部电影是许茹芸《如果云知道》的歌曲改编之作,但其实不然,本片实则是由冯小刚导演的挚友的真实故事改编而来,与歌曲基本没有什么关系,正因为取这个片名全是由于女主叫罗芸罢了,因而全片自然也并不会有这首歌曲出现,所以有误解的观众请先撕下这层无关联的标签再观影才对,不然多多少少就会有种走错影厅的错觉。

本片看似沿用了《非诚勿扰》的标准人设:男主油腔滑调、女主细腻善良,但内核上大大地减少了冯氏冷幽默那种先入为主的特性,反而更多的是增加了情感爆发的有效传递,说白了就是格外煽情。所以,即便电影的背景发生在异国他乡,但是这段生离死别的爱情依旧很中式很美好很令人感同身受,特别是电影中后段一系列不幸的事件接踵而来时,两位主角的情感流露让人无法不为之动容。

当然,本片其实更像是《芳华》的衍生续作,不仅依旧以旁白+插叙的相同手法来拍摄剪辑,更是沿用“刘峰”和“林丁丁”这两位角色的扮演者来“再续前缘”。片中男主的“我怎么看你那么眼熟啊,咱俩是不是在哪见过”和女主的回答“我看你也挺眼熟的”让人会心一笑,虽然大家都知道两部电影之间并不沾边,但这也算是一种侧面的安慰吧,毕竟本片剧情越到后面越是有些虐人的意味。

为什么会很虐呢?那是因为很多台词都直戳人心窝,特别是这句“半路上留下的那个人,苦啊。”

其实看过本片预告和剧情简介都知道,电影讲述的是一个相爱相守、相濡以沫,直至死亡将两人分开的爱情故事,之所以能感人至深,自然不只有片中两位主角花前月下、山盟海誓的青春爱情,更还有现实生活的柴米油盐和生老病死。

一个没有以后的人,用偷来的时间与自己爱也爱自己的人相伴度过,在有限的时间里得到了无限温存,即便没能相守到老,但认真且用力地享受了生活的种种美好。

虽然男主隋东风为了让女主罗芸过得好就一心挣钱而多年没再碰自己喜爱的笛子,他总说等再挣几年钱,有钱了就不做了。而女主罗芸则逐渐向往去更多的地方看看,她知道自己没有那么多时间去等待去消耗,她想去看极光想去看鲸鱼,但是他们却被困在了自己开的饭馆里。直到饭馆烧毁了,才不得不离开,但那时也已晚了,罗芸的心脏开始支撑不了身体的负荷。

不过,罗芸并不是一个运气不好的女人,她得到了上天的眷顾,获得了额外的生命,即便时限未知,但有隋东风和布鲁的相伴,还能在赌场赢得了嫁妆,也如愿地看到了极光,生后鲸鱼也来迎送践行,她值得拥有这些甚至更多。而隋东风履行着自己的诺言,虽然内心非常舍不得也很是挂念罗芸所有的一切,但还是不得不平静地接受她的离去。这份爱情,即便与我们有一些距离,但依然能感受得到那份真挚感情所散发出来的温度。毕竟,男女主角或多或少何尝不是现实中每一对情侣伴侣的缩影呢?!

《只有芸知道》电影观后感及影评【4】

电影讲的是一个:一狗,两人,三餐,四季的故事,时间跨度是15年,叙事结构:倒叙+闪回,摄影指导赵小丁把新西兰拍的很美,山川树木,田园小镇,镜头唯美,可以说是一部新西兰宣传片。

人和人的关系:不明白男主为什么爱女主,前面没有铺垫,同居房子就能产生情感,海外华人在异国他乡就那么容易产生感情,前面故事交代,男主和女主在青年时期就邂逅了,男主文工团和女主做公交车邂逅,时隔多年在异国他乡相遇,这个故事真小儿科,太扯淡了。莫名其妙的就在一起了。没有细腻的情感戏。

人和动物的关系:男主和女主收养了一条狗布鲁,养了很多年,得病去世了,两人都很伤心,但是前面根本没交代动物和主人公的各种细腻的经历。这层关系坦白讲太浅了。

人和自然关系:新西兰风景是好,有山有水,山川树木,突然冒出来一颗大树,显得特别突兀,小镇恬静优美就是太安静了,既然选择了这个环境,住了一段时间为什么厌倦。这层关系交代的太浅了,一点思考都没有。

最后说说主人公的爱情,男主就是一个无私奉献的人,女主想干啥她都陪着一起去,女主生病去世还满足她一生的夙愿,男主为了一个停车位和人打架,他们结婚也是一场赌博,男主赌赢了一次,缺输了一辈子。女主隐瞒了早产儿有心脏病的历史,这其实就是一种欺骗,两人相爱的前提就是互相坦白自己的一切,我就是这样的一个人,我很有很多的缺点,你是否能接受,你是否能爱我。女主想看极光,想看鲸鱼男主都陪着她,看见极光还许愿失去那个餐厅,因为她想要外面的世界去看看,她顾及过男主的感受吗?从这些事来看,女主就是一个特别自私的人,双鱼座天真烂漫表现的特别突出。从来没问过男主想要什么,太自私了。难道男主就爱这样一个自私的人吗?

两人相爱,都需要付出,一起经历,一起成就最好的的彼此,男主好像也没啥梦想,全剧情都是围绕女主转悠,女主也没有为男主做过什么,也没体现怎么爱男主。如今这样的好男人不多啦。不计任何回报的莫名其妙的爱一个人。

最后说说冯小刚,这部电影讲的是个啥,海外华人莫名其妙的爱情故事。真扯淡。失望透顶,流水账故事。新西兰观光MV,两首歌贯穿电影。太忽悠观众了。

最好的爱情就是一起经历,一起体验,一起携手扶持共同进步。一起对抗这个世界。

婚姻不是赌博,是一种责任和担当。

《只有芸知道》电影观后感及影评【5】

有过《芳华》珠玉在前,原本大家对这部《只有芸知道》都只敢抱一个保守期待的态度,结果12月中旬点映之后,影片的口碑又是不俗。

黄轩一如既往的稳,徐帆的特别出演贡献了笑点和泪点,脱离开林丁丁的杨采钰柔中带美演技也好惊喜。

许多人都说,如果《只有芸知道》是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更“双鱼”的冯小刚的话,那影片女主角罗芸,就是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更“硬核”的杨采钰。

《只有芸知道》是根据冯小刚挚友的真实经历改编的,影片用文艺又温情的手法,讲了一个平淡又永恒的爱情故事。

而杨采钰在片中润物细无声的表演处理,轻轻柔柔的引人入戏,极大地增强了观众的代入感,足以让我们又重新认识了一次这位“冯女郎”。

据说片子把冯小刚自己都看哭了,有人觉得没想到杨采钰在银幕那么美演技也远超预期,也有人觉得这种有质感的表演,恰恰才是符合杨采钰气质的路线。

其实哪怕抛开“冯女郎”这个头衔,杨采钰的实力也非常能打,从小到大都很优秀。

杨采钰出生于1992年,最早触电荧屏是因为2003年中央电视台的大型动画《哪吒传奇》。

彼时年仅11岁的杨采钰在众多竞争者中脱颖而出,成为了《哪吒传奇》片尾曲《少年英雄小哪吒》的演唱者。

对,就是那首我们从小听到大的“小哪吒”,就是杨采钰演唱的。

之后杨采钰去了美国读书,2011年又同时被美国南加州大学、波士顿大学等五所大学的传媒专业录取,是名副其实的学霸没错了。

但因为热爱表演,杨采钰放弃了海外高校,选择了回国报考北电表演系,一次考上、顺利录取,还凭着自己优异的学习成绩和艺术功底,成为了表演系的大一课代表。

所以纵观杨采钰的成长史,她一直都算是三好学生,在人生的每个阶段,都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得过优秀的成绩。

在《只有芸知道》里,故事背景发生在新西兰,所以杨采钰的英语实力派上了用场。

影片前半段,男女主刚到国外生活没多久,口语很笨拙,后半段男女主已经在国外生活很多年了,英语慢慢变得流程。

这期间杨采钰切换起来就非常自如,并且用我们最初学英语用汉语拼音的方式塑造出“中式口语”,看到这里学英语还没离开“拼音拐杖”的同学会不会觉得有点惭愧。

据黄轩透露,他常在片场向杨采钰请教口语。

采访里两人还开玩笑地说道,拍《芳华》的时候,黄轩是前辈,杨采钰对他非常客气和小心翼翼。

结果到了拍《只有芸知道》的时候,换成黄轩要向杨采钰请教英语了,两人有点导师身份互换的意思,关系慢慢更熟络起来。

真正惊艳到我的,还是影片中饰演梅琳达的外籍演员在露面采访时,杨采钰现场被抓来当现场翻译,在这个很多明星念句口语都值得好好吹一吹的时代,这样的英语水平真的值得点赞。

至于为什么要选择杨采钰作女主角,恐怕不止是老熟人和“英语好”这些理由。

12月16日,冯小刚在转发给与杨彩钰高度评价的影评中提及一个关键词:酒窝

而再看杨采钰的长相,正是两个甜甜的梨涡。

杨采钰的长相其实算是成熟的那一种,成熟风的脸上梨涡增添了甜美,反而于距离感之中更添一份亲和力。

所以她在大荧幕中总给人一种舒服,同时又很有质感的感觉。

《大江大河2》选女主时,关于女主梁思申的讨论层出不穷,杨采钰也成为了网友心目中的最佳人选之一,因为《芳华》中的出色表现,同时又有极具韵味的东方美长相,再加上相同的留学背景,非常适合片中女主梁思申的人设,获得了很多人的肯定。

大家知道《大江大河2》女主的位置竞争是非常激烈的,此剧不仅是献礼剧,还有正午阳光这块金字招牌作保,质量非常能打。

第一部就在豆瓣拿下了8.8的高分,成为分最高的献礼剧之一:

片中女主梁思申是宋运辉的学生,之后出国留学,成长为一个海归精英,同时也成为了宋运辉的第二任妻子,也是他的灵魂伴侣。

梁思申这个角色,既要有知识女性的精英范儿,又要有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成长过的东方痕迹,这时候英语好、具有东方美长相的杨采钰就很占优势了。

而且正午阳光的剧一向很硬核,《琅琊榜》、《都挺好》、《知否》等这几年的国剧标杆都来自于它。

此前出品方为了专注创作还直接取消了艺人经纪部,因为他们拒绝潜规则、奶自家人、走后门等操作,选演员一切只为了角色服务。

所以才造成了国内很多演员都对正午阳光的角色趋之若鹜,但最后却没有几个能被选上的现象。

梁思申这个角色官宣之前,关于正午钦定演员争论不休,金晨,钟楚曦、赵露思、何泓姗等多位知名小花,都参与过这个角色的竞争。

毕竟《大江大河2》不仅IP硬、实力硬,第二部的播放平台也非常可观,还能和王凯这样的优质演员对戏,是女演员们都渴望得到的机会。

而杨采钰则凭借形象气质的贴合和不落下风的演技,最终赢得了《大江大河2》的女主角色。

所以不难理解冯小刚会二度选择杨采钰担任女主,天时地利人和统统到位,看过电影,也觉得没有比她更适合罗芸的女演员。比如在表演人物青年时期的天真与俏皮时,一个微微笑容,少女的羞涩和亲和马上就有了。

《只有芸知道》中角色的年龄跨度大,对演员的体态、眼神、语气的变化都有着非常高的要求,这些杨采钰也拿捏得非常细致到位。

比如早期新婚燕尔时,杨采钰和黄轩在树下打闹:

杨采钰的体态就显得轻松活泼又自然。

到了中后期,生活平淡下来了,有了琐碎的烦恼,和难以消解的无聊与寂寞时,杨采钰的眼神又变得沉静了:

一个几近于静态的画面,是最考验演员表现力的时候。

当然除了这些静水流深般的表演,片中也有一些渲染力极强、情绪比较浓的时刻,比如新婚之夜。

此时的罗芸,同时怀揣着希望与苦楚,听男主说着那些仿佛一辈子也不会属于自己的情话时,杨采钰先哭后笑,那种带着忧伤由泣转笑的瞬间让人极为惊艳:

她克制而自然的演绎,给后面的剧情做了铺垫,即便是和冯小刚妻子徐帆坐在同一张桌子上,杨采钰的表现也不落下风。

后半段老夫老妻时,杨采钰和黄轩的肢体动作、眼神方面的切换都非常自然:

随便截取一个时刻,我们都能从人物身上感受到时光流逝的痕迹。

我们常说表演就是相互成就,黄轩和杨采钰在《只有芸知道》中的表演,就像是高手在打乒乓球,一来一回,相互接得住,节奏感非常好。

如果说《芳华》只是让我们认识到杨采钰这个人,为她贴上“冯女郎”这个标签的话;那《只有芸知道》就是让我们确认了,冯小刚确实没有看错人。

不可小觑,杨采钰是一个未来可期的好演员。

第三篇:冯小刚《私人定制》观后感影评

冯小刚《私人定制》观后感影评

前几天看了由冯小刚导演的私人订制,里面的演员阵容可谓强大,老中青都到,老戏骨和新偶像齐全,不仅有葛优,宋丹丹,范伟,李成儒这些老一代戏骨,而且白百合,李小璐郑凯等最炙手可热的偶像实力派俊男美女也全部到位,非常华丽!

描述:这部电影共有4,5个小故事穿插而成,我们可以看到他对包括权利,艺术,金钱在内的大量事物都报以苍凉!

描述:与青年对权利腐败的态度不同,范伟清官梦一段中,以纪实和讽刺的方式,还原了一段清官如何下水的故事,这一段也是我最喜欢看的,这几段小故事中,我觉得也是最搞笑的!特别是接见外宾一段说鸟语,笑的大家是前仰马翻,正期待后面的小故事一个比一个更好笑,不过后几个小故事却没让我能开怀大笑,都是一些无厘头的陈旧笑话和情节,这是我感到最遗憾的!影片中还穿插了很多广告,这些作为观众,也能理解,毕竟电影不是慈善事业,不过还真有入眼的,那辆福特E350星客特商务车客真是酷,里面的内饰真可谓是豪华漂亮,外表看着有点象房车,真想拥有一辆啊,感觉就像可以移动的一室一厅啊!记得以前小刚的作品里《非诚勿扰1》,《非诚勿扰2》里这辆星客特也都来客串了不知道这车什么价位,估计这辈子也买不起啊!

《私人订制》是我今年最期待观看的影片,没看之前,我期待它肯定能超越《甲方乙方》,但是观看后,我绝得小刚的影片在走下坡路了,前30分钟,很让人惊喜,也很搞笑,很有讽刺教育意义,但越往下看就越平淡,越老套了,演员阵容强大,但大多都是客串,期待小刚下一部作品,你的名字就是票房的保证,别让我们失望哦!

第四篇:浅析冯小刚电影的艺术特色

浅析冯小刚电影的艺术特色

摘 要:冯小刚作为我国银幕上一位异军突起的导演,曾致力于对意识形态下所形成的电影模式的反叛,致力于电影艺术潜力的感性挖掘。1997年他开创了内地贺岁片的风潮,并始终把注意力集中于喧闹的当代都市生活和市井平民的精神状态,他的电影继承了王朔小说中的戏谑、反讽等特点,对人生的调侃和对大众文化的嘲弄推向了极致。本文试图归纳出冯小刚电影的叙事规律,以期从中折射出冯小刚电影的艺术特色,为今后对冯小刚电影的艺术特色有新的理解和思考。

关键词:冯小刚,贺岁电影,艺术特色,传播策略

Analysis the Art of Feng Xiaogang’s movies

Abstract: As an outstanding director in China’s movie industry, Feng used to be a rebellion of the old forms which were established with ideology and devoted to discover the potential of art.In 1997 he set the starting of new year’s film in mainland, focusing on the city life and civilian’s psychosis.Meanwhile his movies inherits Wang Shuo’s novels characteristics-Irony and Banter, and enlarged the “game” to the entertainment of life in the movies.He has created his rules of his commercial movies and used the proper ways to promote the movies.And in this way could Feng becomes the benchmarking in China’s movie industry.Key words: Feng Xiaogang, New Year’s movie, Art characteristics, spreading methods 引言

90年代以来,一方面我国电影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为电影的发展扫清了诸多障碍,创造了电影发展的良好契机,但另一方面由于市场开放,好莱坞电影始终笼罩着中国电影,本土国产电影的创作数量逐渐下滑,电影票房市场也一蹶不振,电影的发展似乎遇到了瓶颈。但冯小刚导演作为一名非科班导演,1997年创作的《甲方乙方》开创了内地贺岁片的风潮,并且多部作品都获得当年票房市场的冠军,也为奄奄一息的中国本土电影注入了一剂强心剂,不论是他独特的“冯氏贺岁片”,还是艺术电影《唐山大地震》、《温故一九四二》,都有不俗的表现。他能在商业片和艺术片都获得票房市场的成功,这是能引人深思的。他的电影艺术特色有哪些?在商业和艺术间的如鱼得水能够带给我们那些启示呢?

一、小人物简单欲求的平民化表达

从1997 年开始,冯氏贺岁片高扬“贺岁喜剧”的旗帜,针对最佳放映档期,演绎社会关注的情感问题,冯小刚开拓了本土娱乐电影的制作策略。他连续拍摄了三部贺岁喜剧片,分别是《甲方乙方》、《没完没了》、《不见不散》,这几部作品自始至终突显着颜色分明的艺术格调以及与众不同的精神气质,贺岁喜剧片也就成为了他电影创作的最主要类型之一。

冯小刚导演的三部贺岁片自始至终贯穿着他的大众文化思想。他的贺岁片的活力来自一种与大众保持美妙的和谐一致的运作方式。在主题选择上,选择以变化着的大众的观念和审美趣味为创作的轴心,在平民化、草根化中推动故事发展,拒绝表达人生哲理、拒绝涉及政治话题、拒绝宏大及富有深度的叙事,完全按照社会中下阶层市民的原则,即使会遭受专业影评家对于影片通俗、低俗、难登大雅之堂的批评和指责,仍然选择符合普通市民的平日生活并在此基础上来进行故事架构。在总的倾向上,追求明白晓畅的电影风格以及透明的电影表达。不像中国某些传统电影因为追求探索性、实验性和个人经验表达,往往追求运用晦涩的,甚至难以理解的电影语言,他在创作思想上绝对追求与大众的交流性。在他的贺岁作品外在的体现上,既有环环相扣、层层递进的吸引普通观众的叙事,还有根据草根喜剧的规律从悲欢离合的戏剧冲突律出发,更有在符合当时中国时代背景下,体现普通市民的喜怒哀乐,尤其是具有京味儿的一种特殊的地方幽默风格和娱乐态度。在影片的内涵上,充分体现了大众的“深层集体心理”和大众文化中的接受心理。

《甲方乙方》中,四个年轻人姚远(葛优饰),周北雁(刘蓓饰),钱康(冯小刚饰),梁子(何冰饰)是一群自由职业者,这四个人都是社会底层的普通小人物。这四个人灵机一动,创办了一家有“好梦一日游”业务的小公司,业务主要是帮助普通人能过上梦想中的一天。慢慢的各种人奇葩古怪的梦想纷纷而来,几乎每个人都有一个与现实有着天壤之别的愿望。所以,有钱人想要体验贫穷,名人想经历平凡的生活,小市民想当巴顿将军,胆小如鼠、口无遮拦的厨子想要变成宁死不屈的硬汉,在无厘头的搞笑中,四个普通人繁忙的扮演着多种不同的角色,每个人都认真付出,在点滴中完成着事业,日子过得忙碌但欢乐。

《没完没了》中,韩冬(葛优 饰)是一个出租车司机,他天生憨厚朴实,把出租车经常承包给旅行社老板阮大伟(傅彪 饰)做生意。然而阮大伟却是个喜欢长期拖欠韩冬出租费的黑心奸商。韩冬的姐姐遇到了意外,突然变成了植物人躺在医院,需要一大笔费用去治疗。穷途末路的韩冬最终决定绑架阮大伟的女友小芸(吴倩莲 饰),胁迫他归还拖欠的出租费。小芸十分讨厌这儿原本看起来恶俗的绑架者,但是当她听阮大伟说,就算韩冬撕票也不会给钱的时候,她的心情瞬间跌至谷底。韩冬为了要回欠款,小芸为了报复阮大伟,两个人决定一起扮演一部大戏来调戏和捉弄阮大伟。阮大伟得知真相后怒火中烧,发誓绝对不会放过韩冬。朴实憨厚的韩冬被吓着了。然而当小芸知道了韩冬只为救姐姐时,慢慢从心里喜欢上了这个外表其貌不扬的普通人。该片在欠债和催债中描述了一系列极具戏剧化的故事,从影片的深层次内涵分析,这明显是一个接地气的大众化故事。

《不见不散》中,完全印证了“不是冤家不聚头”这句话,刘元(葛优 饰)和李清(徐帆 饰)他们在美国第一次相遇,那个时候,李清刚刚来到美国,替一个台湾朋友看守屋子,然后就遇上了负责接待中国剧组的刘元。几次来往后,二个人对彼此有了一些简单的了解。刘元送给了李清一张回国的机票,想劝她回国,说在国内的前途会比在美国好。李清却还是留在了美国工作,大概一年之后李清恰巧和刘元的汽车撞上了。后来由于巧合,刘元让李清到他的旅行社工作,怎想到旅行社办理的是非法偷渡移民的不法行为,李清也因此惹了一身麻烦,在怒火中烧的情况下要刘元以后再也不要联系自己。万万没想到的是,一年之后他们又一次的偶遇,在一起开办了一个中文辅导班。这两个人就这样神奇的一次次反反复复的分分合合。这部电影包含了方方面面的诙谐、各种幽默、各种荒诞及各种插科打诨,将真实、正义都融入进了一部影片中。无论是影片智慧含量还是题材的新颖性、台词的机智性,还是声画的质量等各方面,在当时的中国均属上乘。他用一种插科打诨的方式并解构了富有内涵的美学深度,坚持了简单化叙事。

在描绘普通市民的日常生活时,冯小刚的贺岁电影和其他通俗电影相比并包含过多的哲学话题或直接批判社会的某个阴暗面,而是强调在简单故事中给观众带来审美享受。冯小刚的贺岁电影实际上是商业原则和美学原则相结合的产物。他的电影不再注重宏大的人文理想,也避开了主旋律电影的政治说教,自始至终为观众创造快乐。在这三部贺岁片电影中,他一直坚持用简单的故事去体现普通市民的日常生活,并给观众带去了许多欢乐。

二、理性的回归:人文关怀视角下的社会反思

1997年起,冯氏贺岁片就已经引领了内地贺岁片的风潮。然而,21世纪以来,中国传统的现实主义电影在主流电影市场上销声匿迹,逐渐处在了被孤立的地位。有些人竟然悲观的预测,现实主义电影已经逐渐退出主流历史舞台,不断地被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所取代。且不论现代性的标识究竟为何,但是现实主义电影的全体“沉默”也成为了不可争辩的现实。影片《唐山大地震》、《温顾一九四二》的成功上映,也为这场激烈的争论投下了重要的筹码,这两部作品充分证明了现实主义电影在当今社会中仍然拥有顽强的竞争力,与此同时,也改变着现实主义电影的传统保守理念,将中国之前的现实主义在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层面上进行着提升和转变。可以说,这两部影片的出现,是冯小刚对电影艺术性的回归,也是中国现实主义电影走向现代化过程的一个标志性成果。

(一)叙事特色:深度与温度相得益彰

真实、合理原本是现实主义电影的基本特色,丧失了真实、合理也就完全违背了现实主义电影的基本规律。然而在影片制作时,许多现实主义类型的电影,使用的讲述手法是现实主义的各种手法,但是往往会受到观赏者的怀疑与不解。这种质疑与不解就牵扯到了电影的合理性架构上了。电影的合理性首先应该以现实的逼真和内心的逼真为基础,这些特点才是电影的根本出发点。尊重观众,是电影的真正本源,也是现实主义电影的根本特性之一。

《温故一九四二》的故事处于我国的饥荒背景下,一个重大的历史时期,明显可以看到,影片的故事主要集中到了一个具体的家庭,主要讲述这个家庭的点点滴滴。选择这样一个宏大的历史背景,影片的描述角度就显得异常考究,是选择集体式的全面概述还是个人式的小角度描述,这是有天壤之别的。《温故一九四二》采用的是小角度的刻画,这也使得这部作品的人文关怀和精神内核异常闪光,逐渐引起了更多人的共鸣,也就深深打动了观众。

(二)叙事语言:细节与冲突相辅相成

细节是能够捕捉到角色人物最为细腻的一方面,使电影中的角色不再是千篇一律的叙述者,而是一个个生动形象的人物。而冲突是最具影视张力的,无论是人物的自身冲突还是人物之间的冲突,都是影片的语言此起彼伏。

不同于宏大主题描述的《唐山大地震》,在立足于个人化的描述上,使得现实主义的创作道路得到了某种拓宽。个性化体验的细节描写,表达着个人对生活的个性理解,市场会超出常人的一般理解程度,与常识往往是不同的。注重个性化的表现,在这个多样化的大背景下显得尤其重要。每个人体验的不同性,也就构成了现实生活的冲突。理解不同性质的个人体验能够无限的贴近尊重差异性的个人经验,在差异性的个人体验中逐渐选择,才能真正区分出更深层次的精神和概念。

《唐山大地震》的最后一幕:伴随着心经的声音中,唐山的地震纪念碑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一位在过去全家丧生的人十分平静的看了看石碑上的字,说出了以后还来看你们,之后就骑车远去了。这所有的一切天崩地裂、夷为平地的悲剧,最终得到了一种温暖的方式缅怀——他终于能够活在正常的生活中,平静地生活,伤痕有了慰藉,这才是普通人的人性光辉的回归。

(三)叙事时间:时序与时长变化错落有致

时间长短的变化主要是指时间的延长和定格。通过对影片时间长短的变化与放缓叙事的节奏,可以逐渐引导观众的情感融入到影片当中,形成一种意义回味无穷的效果。时序的变化可使用顺叙、倒叙、插叙的方式来实现。

在地震的背景下,能够使尖锐的矛盾得到解构,这和影片对深层意义的挖掘不无关系,在这32年的过程中,人们的苦难得到融化,唐山仍在坚强的发展着。影片不是对苦难的一味煽情。

《唐山大地震》中的女儿方登,因为地震对地形的改变,造成了女儿与母亲之间的一种特殊关系,这使得女儿对世界的态度发生了变化,无形中造就了她与外界共存的不同方式。方登选择在外地上学,同时因为孩子她放弃了学习,她成了一位受地震影响巨大的人。地震造成的伤害,是不是能够愈合,我们可能永远无法得到答案,只有她在时间的积淀中慢慢的消解。

三、冯氏戏剧的市场化运作特征

电影艺术传播应该是中国电影在新的百年里首先要完善的课题。恰恰在电影市场传播上,冯小刚做得十分出色,是中国电影票房的一位标志性人物。从1997年开创内地贺岁片的浪潮开始,冯小刚电影就与商业电影紧密的联系在了一起。他的作品总能在中国电影票房榜上,崭露头角、独树一帜。他的多部作品在当年中国电影市场的票房总量都位列第一位。因此,可见冯小刚不仅在电影艺术上获得业内好评,同时在电影市场票房上也赚得盆满钵满。这与他优秀的电影市场传播方式不无关系。

(一)合理运用商业化技巧,锁定“黄金时间”

“贺岁片”这一概念是从有“东方好莱坞”之称的香港传入内地的。追求轻松和欢快是受众在逢年过节、尤其是元旦期间普遍的心理欲求,这就决定了贺岁片的风格:诙谐,风趣。一部商业影片,想要在电影市场上获得良好的票房,除了影片自身的艺术质量以外,电影发行的档期,映区,映轮都十分重要。作为我国电影票房的标志性人物,冯小刚不仅仅开创了中国内地贺岁档期的风潮,同时他的大多数影片也多在贺岁档期上映。目前他的新片《老炮儿》同样也选择在贺岁档期上映,可以说冯小刚的大多影片与贺岁档期都有着密切的联系。其实内地的贺岁片并不是中国原创,它最早可以追溯到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好莱坞电影市场的一种拍片风潮,起初是为了吸引更多观众,获得更多票房而专门拍摄的一种类型电影。好莱坞电影票房主要在每年暑假和圣诞节假期这两个档期,好莱坞的主要观众群主要是青少年及中产阶级群体,而假期就成了票房能够大卖的时期。在西方社会中,圣诞节假期与中国春节一样,人们会有充足的时间出门观看影片,这对于制片厂商来说是一个赚取巨额利润的大好时机,所以在圣诞节前后,各大制片商都会拍摄些观赏性、通俗性强的商业影片来吸引普通观众来电影院观看电影。同时配合明星制和技术水平的提升,对观众造成了巨大的吸引力。正是因为以上的种种原因,贺岁片才逐渐发展起来,先是传到香港,后进入到内地电影市场。

(二)谙熟观众的观影诉求,满足观众的观看期待

受众在观看一部影视作品的时候,基本会带着日常生活的具体体验进入观看的状态,并且时常不自觉地将电影作品中的虚拟生活与日常生活作对比。受众在观片过程中总是不由自主地把自己当作影片中的主人公,在内心对主人公在情感上有一种认同感。从一定意义上讲,电影的存在为观众的避世心理提供了一个合理的精神寓所,使观众得以在现实的原则之外去自由地寻找快乐,某种程度上满足了观众的认同感,舒缓了观众因社会矛盾无法解决所构成的内心紧张,使得观众在日常生活中的内心失衡得到缓解,能使内心如释重负般进入轻松的状态。从这个意义上讲,电影必须首先考虑观众的接受心理。尤其是在当前大众传媒竞争日益惨烈的背景下,广大观众的选择机会更多,欣赏需求更趋多元化,审美趣味变化更快,对影片质量要求更高。尊重观众,以人为本是电影票房市场早已经形成的规律。无视观众,不从观众的角度出发,不顾一切的电影创作,在电影票房上注定遭遇惨败。进入21世纪,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思想应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传统电影的重教化和重政治宣传的特点已经不适合当今的社会,现在更多的是要走商业化的创作路线,重视电影的观赏性和通俗性。冯小刚正是完全深谙大众的审美心理,使观众在日常积累起来的种种情绪和情感,甚至潜意识领域里的种种本性和欲念,在观赏贺岁喜剧片时能够获得某种疏通、转移和消解,获得心理上的满足,这才造就了他在中国电影票房市场的巨大成功。

结语

冯小刚的商业贺岁电影或是灾难艺术电影不是一味的按照某种电影类型的制作方式来制作影片的。“无论从《甲方乙方》“贺岁片”的异军突起,到《大腕》的国际投资青睐,到《手机》的争议,到《天下无贼》的转型,再到今天明星云集的《老炮儿》,冯小刚对观众审美情趣的把握始终是其电影创作的基点,他对处于不断变化中的社会风俗的关注也是其影片创作的依据。”1也许冯小刚的电影在尝试艺术片后与之前那个拍贺岁喜剧片的他大不相同,他的贺岁片的金字招牌也在逐渐消失,但从影片的艺术性来说也许是对的。

参考文献:

[1]袁玲.冯小刚电影风格流变研究.重庆大学 2007 [2]周星:《 影视艺术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第1版 [3]沈国芳:《观念与范式-类型电影研究》,中国电影出版社2005年版 [4]谢柏梁:《中国影视艺术简史》,中国电影出版社2006年版 [5]孙慰川:《当代港台电影研究》,中国电影出版社2004年版 [6]陈吉德:《影视视听语言》,国防工业出版社2012年版 [7]赵明主:《当代广播电视概论》,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8]白小易:《新语境中的中国电视剧创作》,中国电影出版社2007年版

袁玲.冯小刚电影风格流变研究.重庆大学 2007

第五篇:冯小刚电影的票房策略

冯小刚电影的票房策略

091402班 孙嘉琳 20093157 冯小刚电影以高票房、高投资回报率著称, 连续创造了国产影片的票房奇迹, 多次超过同期的海外引进大片。这些让人眼热的票房神话是: 1997 年导演的《甲方乙方》票房3600万元, 1998 年的《不见不散》票房4300万元, 1999年的《没完没了》票房3300万元, 2000年的《一声叹息》票房3000万元, 2002年的《大腕》票房4300万元, 2003年的《手机》票房5300万元, 2004年的《天下无贼》票房1.2 亿元, 2005年的《夜宴》票房1.3 亿元。2007 年导演的《集结号》, 票房则高达2.4亿元, 而2007年402 部国产故事影片的票房收入仅有18亿元, 一部《集结号》就约占去了国产故事影片全年票房收入的17%。在国产影片大多没有市场, 更没有票房, 甚至连与观众见面的机会都没有的情况下, 冯小刚电影为何能一路高歌、票房不断攀升, 其不可忽视的重要原因之一就在于, 冯小刚电影有一套行之有效的票房策略。

一、都市青年的观众定位

冯小刚电影的目标观众, 主要定位于都市青年。都市青年, 指在城市, 特别是大都市生活的18—35 岁的年轻市民, 其中又以正在大学校园生活, 或仍保持大学校园生活方式和情调的年轻人为主。他们大多受过高等教育, 有钱、有闲或二者兼具。冯小刚电影把都市青年定位为目标观众, 是有严格的科学分析和现实依据的, 主要表现在: 1.观影人群构成。2.观影场所。3.影片主人公。4.影片题材。

二、准类型片的类型化特征

武侠片、警匪片、西部片等成熟的类型片, 都可以按类型要素进行配方式生产。类型片“在观众中会产生一些明确的期待--类型程式既作为美学约束也作为含义的源泉而运作。一套类型程式一旦引入影片, 由这些程式引发的期待就会开始起作用”。类型片以其固定的组成要素和结构模式, 使观众对之产生一种心理预期, 这种特性一方面往往能使类型片取得预期的、可观的市场和票房保证, 另一方面又会因期望落空而引发观众的失落感, 减弱他们的观影热情。商业电影大多属于类型片。因此, 成熟的商业片导演不仅不会去冒险打破类型片的程式和配方,还会主动去向这些要素靠拢。冯小刚对类型片在电影市场中的地位和作用有着清醒的认识,“目前海外市场可接受的中国电影类型又过于单一, 只认古装片, 还必须带武打”。为了冲击海外电影市场, 冯小刚就尽最大可能用类型片的套路、观念创作了《夜宴》这部古装武侠大片。尽管冯小刚电影还没有做到类型化, 不能严格地称之为类型片, 但却进行着类型化的努力, 并出现了一些重要的类型化因素和特征, 堪称准类型片。冯小刚电影作为准类型片, 虽然还没有达到类型片配方式生产的要求, 但却具备了一些相对稳固的类型化因素和特征, 以其风格化的语言、模式化的喜剧性、定型化的演员表演, 在努力向类型化发展的同时, 初步达到了成功商业电影的基本要求。冯小刚电影作为准类型片的类型化因素和特征主要有: 1.风格化的京味幽默语言。风格化的京味幽默语言, 是冯小刚电影重要的类型化特征。冯 小刚认为真正幽默的语言是具有强大生命力的, 并将其视作取得影片票房成功的原因之一。早在20 世纪90 年代初, 冯小刚意识到纷繁世事、苦乐人生永远不能失去幽默和调侃,于是把轻松欢快注入每一部作品中, 以幽默的语言给观众带来快乐和欢笑。这些具有善意讥讽特性的戏语和调侃凭其自身的魅力征服观众, 使影片大为出彩, 成为吸引观众走近影院的亮点。正是通过对风格化幽默语言的出神入化运用, 冯小刚电影在展示市民语言的机智幽默、满足观众观影需求的同时, 也培养了固定的观众群。

2.模式化的喜剧性。冯小刚电影总能给人会心一笑。喜剧性是冯小刚电影又一重要的类型 化特征, 也是保证其票房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冯小刚电影的喜剧因素主要在于, 一是假正经,“是喜剧的但表情是严肃的”,“演员的表演甚至是很严肃的, 正是这种煞有介事, 这种一本正经的现实生活的调侃让观众获得了对变革了的生活的认同, 用话语的宣泄化解了由利益分配不公所积聚在心里的郁闷, 和面对生活种种不如意的尴尬”。二是陌生化, 把人们熟知的话语、场景置入全新的环境中, 产生新奇的效果,“旁征博引, 把好多不相干的事情扯到一起来。同样的话语,一旦转换了语言环境和说话人的身份, 就产生了一种悖反的喜剧效果”。冯小刚电影假正经、陌生化的喜剧性因素, 突出表现为剧中人物游戏人生的生活态度, 他们拿经典话语和人物逗乐, 在玩世不恭、放诞任性中显出本色真实和善良真诚。作为准类型片, 冯小刚电影中的这些喜剧成分对语境有相当大的依赖性, 观众必须了解社会环境、文化环境才能发出会心一笑。一旦脱离语境, 就难以形成喜剧效果。冯小刚电影主要在中国北方有市场, 很难打过长江, 更难走出国门的重要原因很大程度上即在于此。3.定型化的演员表演。商业片要求演员的表演要做到定型化, 这就要求演员固定表演风格, 把一种表演形式发挥到极致。在冯小刚电影中, 葛优在一定程度上做到了定型化表演, 以致出现了“铁打的葛优, 流水的女星”的角色格局。葛优饰演的都市小人物基本做到了定型化、惯例化,他们作为有缺点的好人, 狡黠但本质善良, 不拒绝占小便宜但又能拔刀相助、慷慨大方。这种定型化的人物贴近日常生活, 适应观众审美趣味, 满足了观众的观影期待, 因而吸引了观众, 得到了他们的认可, 也使冯小刚电影获得了市场和票房成功。类型片中各种各样类型元素的根本特征, 就在于重复。冯小刚电影中幽默调侃的语言、喜剧性以及葛优不动声色的“假正经”表演, 这些可重复的类型因素作为惯例、套路适应并满足了观众的期待视野, 给观众带来老朋友开玩笑般的满足。但由于是准类型片, 冯小刚电影又不完全是老一套的人物、情节、内容, 而是不断有新东西出现, 如几乎是每部一换的女主角, 部部出新的卖 点, 以及新的电影元素和表现方法, 这在一定程度上又打破了观众的期待视野, 产生出人意料的惊喜。这样, 冯小刚的准类型片由于既保持了创造的激情与活力, 又发挥了类型片的影响与认同作用, 从而因其能够同时提供意料之中的满足与意料之外的惊喜, 同时满足观众的审美定势和新奇刺激需要, 最大限度地吸引了观众进电影院看电影。

三、明星效应的综合利用

电影明星既是娱乐消费的产物, 也是吸引观众的制胜法宝, 具有不可忽视的市场影响力和票房号召力。“在无明星的情况下, 电影的吸引力主要来自故事、场面与演技等电影自身的要素而在有明星的电影文化中, 情况就不同了, 电影的吸引力不仅来自影片本身, 而且(往往更重要)来自明星的魅力”。早在20 世纪初, 好莱坞就形成了以明星为创作中心的明星制, 通过制造电影明星并利用各种宣传手段鼓励明星崇拜, 以获取巨额利润。相当一部分人进影院看电影,主要是为了对偶像的崇拜和对明星个人风采的欣赏。因此, 启用大众喜爱的偶像明星, 影片的票房就能得到一定程度的保障。为了取得好的票房收入, 冯小刚自觉地打起了明星牌, 自1997 年以来, 冯小刚电影中群星璀璨, 云集了以唐纳德·萨瑟兰为代表的美国影星, 以刘德华、关之琳为代表的香港明星, 以刘若英、吴倩莲为代表的台湾明星, 以葛优、章子怡、徐帆、英达、刘蓓、傅彪等为代表的内地明星。为了充分发挥明星的作用, 创造票房佳绩, 冯小刚千方百计综合利用明星效应, 主要做法有: 1.以葛优为核心明星。纵览冯小刚电影所用明星可以发现, 在众多明星中, 葛优是出场频率最高的。冯小刚电影塑造了一批当代都市市民形象, 这些角色多由葛优饰演, 1997 年以来, 葛优先后出演了《甲方乙方》中的姚远、《不见不散》中的刘元、《没完没了》中的韩冬、《大腕》中的尤优、《手机》中的严守

一、《天下无贼》中的黎叔。特别是在前四部影片中, 跟葛优配戏的刘蓓、徐帆、吴倩莲、关之琳虽然都是知名女演员, 但给人的感觉总是众女星配葛优。对于为什么长期使用葛优作主演, 冯小刚曾解释说:“我的贺岁片首先要想到葛优。找葛优拍贺岁片, 并不是一厢情愿, 而是观众需要, 观众需要葛优, 我就用葛优。”在冯小刚电影中重点表现的转型时代都市市民的语言机智诙谐、淘气但不招人讨厌、自私但又深明大义、本质善良的品性, 葛优都以其到位的理解和出色的演技, 在出演的影片中保持了前后一致、互为补充的风格, 从而将这些当代都市平民形象塑造得淋漓尽致、有血有肉。冯小刚找到葛优, 就是找到一种深深扎根于观众心中的固定形象, 观众对他熟悉之极, 有一种特殊的亲和力。明星崇拜心理又维护并巩固了大多数观众的这种固定观赏取向②。葛优以其出色的表演、具有市场号召力的独特艺术风格, 为冯小刚电影赢得了观众喜爱、票房佳绩。

2.明星组合效应。在贯彻以葛优为核心明星, 确保一定市场号召力的同时, 冯小刚还请来多路明星担当角色, 充分利用和发挥明星组合效应。对此, 冯小刚解释说:“像葛优, 观众不是喜欢他吗? 我们就让观众更加喜欢他⋯⋯但演员不变, 又怕观众会疲劳, 所以我们就换女演员。加上每次都有一些新故事, 这样观众不会产生反感。”③《不见不散》中徐帆饰演的李清, 清秀高雅, 以其急于奋斗成功的迫切追求与葛优式小人物的平民化心态形成了强烈反差。《手机》中张国立饰演的一嘴四川音、貌似实在的费墨教授, 衬托了葛优饰演的严守一节目一套、生活一套的心口不一的形象。成熟的商业电影导演, 在选择演员、明星时“并不是选择最合适的, 而是选择最被市场所认可的”, 并使之达成最佳明星组合。冯小刚的《夜宴》就是这种明星组合策略的一个范例。《夜宴》所用的章子怡、周迅、葛优、吴彦祖、黄晓明等影星, 都是在中国、美国、韩国、日本以及欧洲被电影市场所认可的明星。这些明星被设计成角色进入影片后, 虽然他们组合在一起南腔北调、风格不一, 破坏了影片艺术的完整性, 但却有效地扩大了《夜宴》的影响和市场覆盖率。这主要是因为“不同的明星往往拥有不同的固定受众群”,“明星作为他或她自身的可识别的表演, 比明星所饰演的人物或者情节一致性所要求的心理真实更为重要”。这就要求打明星牌的电影, 其角色要“根据明星来量身定做, 因为他们具有一般演员所不具备的超凡魅力和票房号召力”。《天下无贼》中港台明星刘德华、刘若英和内地明星葛优、李冰冰等人的搭配,《大腕》中好莱坞影星唐纳德·萨瑟兰、香港女星关之琳、内地明星葛优和傅彪等的组合, 也是采用明星组合以形成最 佳市场配置、赢取高额票房收益的例子。3.配角也璀璨的明星策略。除了男女主角外, 冯小刚电影中的配角也都星光耀眼, 例如《甲 方乙方》中饰演书店老板的英达、川菜厨子的李琪,《没完没了》中饰演阮大伟的傅彪,《大腕》中饰演精神病的李成儒,《天下无贼》中饰演小叶的李冰冰、饰演火车抢劫者的范伟等。有些客串配角的表演甚至比葛优更出彩, 也为冯小刚电影的市场号召力做出了不可忽视的贡献。在拍摄《集结号》时, 冯小刚曾经对影片的市场前景相当担心, 主要原因就是他没有办法起用有固定观众群的明星大腕。“这部片子缺少特别有号召力的明星: 第一、担心不对味儿所以不能找港台的明星, 这就意味着海外的销售、尤其是东南亚的销售很困难;第二、内地叫得响的明星都在40 岁以上, 年龄上也不合适;第三、这是一部男人戏, 女演员很少”。冯小刚对《集结号》的担忧, 从反面证明了明星在保证电影市场和票房方面的重要性。“在进行产品(电影)宣传时,明星、名导成为市场占有率———票房的重要保证。电影明星和名导演的作品并非个个成功。但是, 一旦他们的名气确立, 在影迷中的形象树立起来, 即使有几部不成功的影片, 也不会动摇他们的品牌号召力”。无论是以葛优为核心明星, 还是充分利用明星组合、采用配角也璀璨的明星手段, 都是冯小刚电影对明星效应的综合利用, 它们在很大程度上确保了冯小刚电影的市场号召力和票房收益。

四、精明的档期选择

精选上映档期, 是冯小刚电影票房策略的重要内容。“电影的档期很重要, 一个片子的票房的好坏很大程度上要看放在什么档期, 最好的档期就在春节前后”。精选定位在年末岁首的贺岁档期, 是冯小刚电影取得市场成功的重要原因。

五、吸引人气的商业运作 好莱坞非常重视影片的营销和推介。据了解, 目前美国电影的营销费用已经相当于电影制作费用的二分之一, 每部影片的全球营销费用平均已经超过了3000 万美元, 一些大制作电影的发行费用甚至比例更高。长期以来, 中国电影重视制作而轻视营销, 绝大多数国产电影没有或很少有营销预算, 这使得不少具有市场潜力的国产影片由于缺乏营销而无法进入市场并创造票房收益。中国电影要抢占电影市场, 就不仅要积极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 而且还要大力进行电影营销和商业运作。冯小刚特别强调电影的商业运作、市场营销的重要性, 将之视为电影票房和市场成功的重要原因。因为冯小刚相信,“电影首先是一种商品”,“如果没有商业运作的话, 也就不可能有商业片, 没有商业片的话, 我想也不会有商人愿意拿出钱来投资电影”。影片的成功, 一定程度上“应该归功于商业运作”。冯小刚电影的票房佳绩和市场成功调动的商业运作手段主要有: 1.举办主动宣传的营销活动。冯小刚电影积极进行市场营销, 采用主动宣传为主、被动宣传为辅的营销宣传模式。电影宣传是吸引观众人气、刺激电影消费、占领电影市场的一种重要营销方式。

2.通过项目结盟的营销手段, 扩大影片的社会影响, 吸引观众。借用好莱坞把大制作电影当作商业项目来经营的理念, 我们可以把冯小刚电影制作方与企业在一部影片中临时结盟以扩大双方产品销售的做法, 视为一种项目结盟营销。这种项目结盟既可增强影片的营销效果, 提高电影票房和市场占有率, 又可促进企业商品的销售。

3.打造贺岁电影品牌。冯小刚用十年时间推出8 部贺岁片, 生产了符合观众审美趣味的电 影消费产品;票房佳绩反过来又促使冯小刚进行持续的贺岁片创作和生产;电影制作和观众消费形成良性互动, 贺岁片成为冯小刚电影的品牌, 冯小刚也成了贺岁片的广告性标识。

票房收入及票房成功, 是电影取得经济收益的基础和关键, 因为只有具备了好的票房收入的前提和条件, 其他形式的电影收入才有可能实现。中国的电影收入更是主要依靠票房收入。“中国电影的票房外收入比例很低, 而且主要是国内电影票房收入盈利模式单一”。虽然随着电影产业的市场链条延长, 出现了多元盈利模式, 票房收入在电影总收入中的比重下降, 但票房收入是电影收入的起点和基础的状况并未改变。因此, 如何提高电影的票房收入, 对中国电影市场的发展而言, 就具有极为重要而紧迫的意义。除了票房收入, 电影收入还包括广告收入、电影衍生产品收入等部分。电影收入是电影经济的重要内容。电影, 作为包括融资、宣传、制作、发行、放映、版权交易、电影衍生产品开发等的完整产业链条, 形成现代电影产业和电影经济。研究电影票房收入, 其实仅仅主要涉及到了电影产业链中的宣传、制作、发行、放映等部分和环节, 因而是远远不够的。要改变中国电影在营销方面的落后局面, 尽快进入中国电影的整合营销时代, 就需要我们在研究如何提高电影票房收入的 基础上, 在电影体制改革不断深入的进程中, 着力研究电影收入、电影经济、电影产业的提高和发展问题, 以此来推动中国电影的发展和繁荣。这正是本文集中分析冯小刚电影票房策略的出发点。

下载冯小刚电影1942 影评word格式文档
下载冯小刚电影1942 影评.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冯小刚的贺岁电影发展探讨

    冯小刚的贺岁电影发展探讨 摘要:无论是提到中国内地的草根电影,还是贺岁电影,都不能不提到冯小刚。他自称市民导演,开创了中国的贺岁档期,被誉为“贺岁电影之父”。 关键词:贺岁......

    冯小刚电影台词语言研究

    汉语国际教育硕士(www.xiexiebang.com)摘要本文讨论著名导演冯小刚的电影台词语言。关于对话方面,使用俄国形式主义布拉格学派穆卡罗夫斯基的理论。以雅各布·卢特《小说与电影......

    2012电影影评

    篇一:2012电影观后感 2012电影观后感 篇一:2012电影>观后感 2012这部电影是一部很典型的美国大片,反映空前灾难的电影,让人们看过以后,有很多感触。这部电影我非常喜欢,不仅让......

    电影影评

    《贫民窟的百万富翁》丰富的电影艺术内涵 摘要: 本文通过对《贫民窟的百万富翁》电影语言的解读,旨在剖析其中丰富的 电影艺术内涵。 关键词:《贫民窟的百万富翁》的电影语言,......

    电影影评

    电影《风声》观后感 我不怕死,我只是怕爱我者不知道我为何而死……我身在炼狱留下这份记录,只希望家人和玉姐能原谅我此刻的决定,但我坚信你们终会明白我的心情,我亲爱的人, 我......

    电影影评

    电影《烛光里的微笑》观后感 今天是我第一次看这类型的电影没有泪流满面(因为今天是在教室里,我的眼泪在眼睛里打滚儿,仰着头过了一会儿才把眼泪给硬逼了回去),我很喜欢这样的电......

    电影影评大全

    电影《风声》观后感 我不怕死,我只是怕爱我者不知道我为何而死……我身在炼狱留下这份记录,只希望家人和玉姐能原谅我此刻的决定,但我坚信你们终会明白我的心情,我亲爱的人, 我......

    2012电影影评

    2012年,有些电影不看不只是后悔: 1. 泰坦尼克号 3D版上映日期:2012-04-10(中国大陆) 经典影评:十五年前我觉得失去最爱的人是世上最难以承受的事;十五年后我知道就算失去了也要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