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对21世纪网页设计的审美传播的认识
对21世纪网页设计的审美传播的认识
网页所展示给人们的首先是界面,其重点在于网页平面的分隔有序。将有限的界面设计成吸引人们注意的页面,需要在网页内容上抓住用户的心理需求、利益和性趣,此外还有视觉效果要突出。
网页设计要注意下面三个方面:
1.布局要新颖
2.对比要强烈
3.变化又统一
(一)布局就是指界面的平面分布安排,将繁杂的内容进行条理化、秩序化的编辑处理,将其组织成一个结构合理、板块搭配适度的页面。其中,新颖的形式感非常重要,要根据不同内容的特点来决定版面的最终形式感。
(二)加强页面的对比因素,是吸引人们关注的有效手段。页面上的各种文字、图片在设计时就应构思好相互之间的对比关系,要大小参差变化、疏密衬托有致、轻重感觉均衡、明暗对比适度。设计上的别具一格,对网页设计的成功与失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对版块外形特征的选择应遵循变化统一的设计原则,既不刻意追求外形的变化,使版块分割繁琐凌乱,又不简单划分版面界限,使得界面显得单一刻板。1
网页设计的建站包含:企业网站、集团网站、门户网站、社区论坛、电子商务网站、网站优化技术等,如中华网库,在行业中各自有各自的作用。
网站是企业向用户和网民提供信息(包括产品和服务)的一种方式,是企业开展电子商务的基础设施和信息平台,离开网站(或者只是利用第三方网站)去谈电子商务是不可能的。企业的网址被称为“网络商标”,也是企业无形资产的组成部分,而网站是互联网上宣传和反映企业形象和文化的重要窗口。根据行业特性的差别,以及企业的建站目的和主要目标群体的不同,大致可以把企业网站分为:
1.基本信息型:主要面向客户、业界人士或者普通浏览者,以介绍企业的基本资料、帮助树立企业形象为主;也可以适当提供行业内的新闻或者知识信息。这种类型网站通常也被形象的比喻为企业的“web catalog”。
2.电子商务型:主要面向供应商、客户或者企业产品(服务)的消费群体,以提供某种直属于企业业务范围的服务或交易、或者为业务服务的服务或者交易为主;这样的电子商务网站建设可以说是正处于电子商务化的一个中间阶段,由于行业特色和企业投入的深度广度的不同,其电子商务化程度可能处于从比较初级的服务支持、产品列表到比较高级的网上支付的其中某一阶段。通常这种类型可以形象的称为“网上xx企业”。例如,网上银行、网上酒店等。
3.多媒体广告型:主要面向客户或者企业产品(服务)的消费群体,以宣传企业的核心品牌形象或者主要产品(服务)为主。这种类型无论从目的上还是实际表现手法上相对于普通网站而言更像一个平面广告或者电视广告,因此用“多媒体广告”来称呼这种类型的网站更贴切一点。
好的企业网站设计需要注意的是:
一、明确建立网站的目标和用户需求
根据消费者的需求、市场的状况、企业自身的情况等进行综合分析,以“消费者”为中心,而不是以“美术”为中心进行设计规划。
在设计规划时考虑:
建设网站的目的是什么?
为谁提供服务和产品?
企业能提供什么样的产品和服务?
企业产品和服务适合什么样的表现方式(风格)?
二、网页设计总体方案主题鲜明
在目标明确的基础上,完成网站的构思创意即总体设计方案。对网站的整体风格和特色作出定位,规划网站的组织结构。
为了做到主题鲜明突出,要点明确,我们将按照客户的要求,以简单明确的语言和画面体现站点的主题;调动一切手段充分表现网站点的个性和情趣,办出网站的特点。
充分利用已有信息,如客户手册.公共关系文档.技术手册和数据库等。
三、网页设计形式与内容相统一
为了将丰富的意义和多样的形式组织成统一的页面结构,形式语言必须符合页面的内容,体现内容的丰富含义。灵活运用对比与调和、对称与平衡、节奏与韵律以及留白等手段,通过空间、文字、图形之间的相互关系建立整体的均衡状态,产生和谐的美感。如对称原则在页面设计中,它的均衡有时会使页面显得呆板,但如果加入一些富有动感的文字、图案,或采用夸张的手法来表现内容往往会达到比较好的效果。点、线、面作为视觉语言中的基本元素,巧妙地互相穿插、互相衬托、互相补充构成最佳的页面效果,充分表达完美的设计意境。
四、三维空间的构成和虚拟现实
网络上的三维空间是一个假想空间,这种空间关系需借助动静变化.图像的比例关系等空间因素表现出来。在页面中,图片、文字位置前后叠压,或页面位置变化所产生的视觉效果都各不相同。通过图片、文字前后叠压所构成的空间层次不太适合网页设计,根据现有浏览器的特点,网页设计适合比较规范、简明的页面,尽管这种叠压排列能产生强节奏的空间层次,视觉效果强烈。网页上常见的是页面上、下、左、右、中位置所产生的空间关系,以及疏密的位置关
系所产生的空间层次,这两种位置关系使产生的空间层次富有弹性,同时也让人产生轻松或紧迫的心理感受。
网页技术更新很快,一个网站的界面设计寿命仅仅2-3年而已。不管是垃圾还是精品,都没有所谓的经典,经典只存在于是哪个首次成功创新性的应用。一个闭门造车者做出的东西,是远远赶不上综合借鉴者的。网页设计不同于其他艺术,在模仿加创新的网页设计领域当中,即便是完全自己设计的,也是沿用了人们已经认同的大部分用户习惯,而且这种沿袭的痕迹是非常的明显!还有哪个设计者敢腆着脸说,这都是我自己的原创设计?对于业界来说,经典只是个理念和象征!
因此,只有不断学习,在借鉴前人经验的同时也要有自己的创新,这样才能设计出好的网页。
第二篇:浅谈对油画艺术的审美认识
浅谈对油画艺术的审美认识
摘要: 审美,这是人类所独有的一种复杂而高级的精神活动。它的复杂是因为它包含着感觉、心里、思维、情感等一系列多样化统一的精神活动。它的高级是因为除了人类以为,再没有任何其他生物也具有自觉的审美意识了。而油画是人类历史留给我们的一份珍贵遗产,它以独具的魅力使得人类的视觉和精神世界大大丰富了,也使人们的艺术审美与思想境界获得巨大的启迪。油画在再现自然美以及理想美、形式美的探索上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审美境界。
引言:美术不仅仅是赏心悦目的生活课题,还是博大精深的学术课题,它反映着民族的历史积淀,也预示着民族文化的发展,它是一个民族文化状况的标志,也是一个民族精神状况的标志。
美就有了艺术,难怪一切艺术形式都要强调美的 重要性。但是,与其他艺术形式比较起来。美可视得在美术体现得更为突出,显示得更为重要。美需要体现具体感觉在形式中。所以高尔基说:“美是各种材料如,声调,色彩和语言得一种结合体,它赋予艺术的创作品,一种能影响情感和理智的形式,而这种形式就是一种力量,能唤起人对自己的创作才能感到惊奇、骄傲和快乐。艺术作品毕竟具有客观性的一面,创造美和表现美,是艺术所要表达的目的。美的创作先与美的观念。没有了在美术的创作中,原本在于头脑中的审美意识是通过色彩,线条,形象以一定得物质材料来表现出来。但在不同时期注重点不同,有的比较注重色彩,有的注重线条,有的注重形式和瞬间的感觉等等。在不同文化的族群存在观念和审美趣味性,而它的相对稳定性,在一定历史时期的物质生产、社会生活方式所导致的结果。
一、再现自然美
人类是在对自然的不断认识和交流中进步和发展的,作为人的意识形态的艺术更是与自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绘画再现自然的能力是伴随着人类文明和科技的发展逐渐完善的。油画的出现将整个绘画史在再现自然的深度上推进了一大步。油画创造三维空间幻觉的能力和表现自然对象的真实程度以及丰富、深入程度都大大超越了其它画种,画家们利用高超的油画技巧有力地创造出自然之美以及人的精神之美。如达.芬奇,他强调只有认识自然,忠于自然,人才能理解人,才能激发人对于自己有着复杂矛盾的世界给与更大的关心,他要求绘画应该表达光、空气、地质和人的内心世界。像《蒙娜.丽萨》一画中对人的内心的捕捉,已成了千古之谜。画面上她优雅地侧坐在阳台的椅子上,背景是欺负的远山,蜿蜒的小路和溪水,使人感到在心灵视野的空间。
培根说过:“艺术是人与自然相乘,”凡高也说:“艺术是人加自然、解放自然。”确实,这是公认的艺术创造的两大支柱。黑格尔说:“艺术的难点在于使外在的现象成为心灵的表现。”在艺术里,感性的东西是经过心灵化了的,而心灵的东西也借感性化而显现出来。因此,只有通过心灵而且由心灵的创造活动产生出来,艺术作品才成为艺术作品。总而言之,自然物之所以美,是由于主体在其中获得了一种自然理性秩序的发现。二这种超自然理性的深层结构,却来自人类的文化意识。因为缺乏这种文化意识的人,就不可能感受到自然物中这种内在和谐统一的理性结构,就不可能感知自然美。而同样的“油画审美”也需要人的发现、体会生活、感受自然草有好的作品,给与人欣赏。而这种超自然理性的深层机构,却来自人类的文化意识。如果缺乏这种审美文化意识的人,就不可能感受到它的美了。
实际上,所有关于自然美具有实体性的说法,都在于自然物形式上具有某种特征,像整齐、对称、有序或者色彩缤纷,普遍为人们喜爱。材料在形状、颜色等方面都产生美感。例如,天空的纯蓝,空气的透明,平静如镜的湖以及宽阔的海面,也因为同样的缘故而使人愉快,也产生美感。
二、理想之美、形式之美
艺术中的理想美是对自然美提炼、规范后建立的一种符合人们主观愿望的美。理想美的规范化表现形式即是形式美。在油画中再现自然和追寻理想美是同时并进的。古典油画注重现实与理想的分寸把握,是人类唯美情怀的标准化反映,它讲究匀称的比例、流畅的线条、圆润的形状、和谐的色彩、典雅的情调。如古典主义时期,画家安格尔的作品《泉》,少女矗立在崖前,左肩越过头顶扶着瓶底,右手半弯曲向上托着瓶口,刚盛入的泉水又倾倒入清澈的山泉中。人体左侧从肘到足有着微弱的起伏,与右侧大幅度的曲线美形成柔和的对照,在简约而富有变化的线条中,显示着她的文静、丰满和成熟,暖色沉着的背景,色彩和谐鲜明。在加上典雅的情调,更能衬托出人体的艺术之美。这也是画家所追求的艺术技巧和古典主义美学观点的最高表现。
同时,理想美也是随着时代的变迁和艺术家个性的差异而变化的。除了程式化的美,还有巴洛克风格豪放艳丽的理想美,巴洛克和洛可可都是不同历史时期上流社会审美趣味性的反映。巴洛克是具有雄伟磅礴的气魄,讲求富丽堂皇,奇行怪诞。而洛可可追求的是柔美轻窕,讲求的是小巧玲珑,光滑润洁。前者趋向壮美,后者趋向秀美。如鲁本斯的画《玛丽.美狄奇的一生》,但手法而言,构图之博大,气势之巍然,色彩之金碧辉煌,至今仍可使人感到其艺术的魅力。于巴洛克相比,洛可可的比较小巧,如夏尔丹的《厨桌上的餐具》虽然静物写实逼真,但是比较娇媚轻佻,比较渺小。亦有简朴、厚重的自然之美。理想美的追求带来了形式美的开掘。
形式美不是艺术美的全部,这正是黑格尔得指出的“美得要素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内在的内容,另一种是外在的内容就是借以出意蕴和特殊性,如果说作品得内容就是借以构成艺术形象得一切因素得总和。那么,美术作品得艺术形象是可视得构成这一形象得形式要素也主要是可视艺术。近代得学者说过;"一切的美皆形式之美。”如果在美术当中用是很符合实际的,以造型的手段创造丰富得视觉形象以满足审美得需要。
实际上,在艺术中,通常被看作内容的东西,其实只是艺术借以表达自身的真正形式。而通常认为只是形式的东西,即艺术家对于美的表现能力和技巧,恰恰构成了一件艺术品的真正内容。例如,拉斐尔<《圣母》像就是这样的。在大家早已表现过千百遍的旧题材形式中,他以自己精湛造旨为之赋予了崭新的艺术内容。从而使这个已死的形式获得了新的灵魂和生机。他的这种艺术表现是如此的深刻啊!在拉斐尔的圣母像中,还有什么样的女性的形象能比她被表现得更真实、更感人的呢?正如黑格尔所说的:我们确实可以说,凡是妇女都可以有这样的情感,但却绝不是每一个妇女的面貌都可以完全表现出这样深刻的灵魂。黑格尔在《美学》中说:“在艺术里精神内容和形式表现是不可分割的。
三、油画审美意识
美学家赫伯特.里德进而强调指出:我们对艺术的许多误解,主要由于长期以来把艺术与美混为一谈了。“我们总以为凡是美的就是艺术,或者说,凡是艺术就是美的;凡是不美的就不是艺术,丑是对艺术的否定。”殊不知这种陈腐的观念是妨碍我们鉴赏艺术的根本原因,甚至对于那些美感十分灵敏的人来说也是如此。艺术作为自然与人的理想化,除了其形式价值之外,还应具备意境和精神内涵,心理和哲理情感。事实上,艺术并不一定都是美的。即是说美术既能根据美的现实而创造现实美,也能根据丑的现实反映现实丑,并且通过审美创造使现实丑转化为艺术美。例如,在罗丹的雕刻名作《美丽的欧米哀尔》(又名《老妓》)中,现实的丑神奇地转化成艺术的美。罗丹自己解释说:“平实的人总以凡是在现实中认为丑的,就不是艺术的材料——他们想禁止我们表现自然中使他们感到不愉快的和触犯他们的东西。这是他们的错误。在自然中一般人所谓“丑”,在艺术中能变成非常美,委拉斯贵支画菲力浦四世的侏儒赛巴斯提恩时,他给他如此感人的眼光,使我们看了,立刻明白这个残废者内心的苦难——为了生存,不得不出卖他作为一个人的尊严,而变成一个玩物,一个活傀儡,这个畸形的人,内心的苦越是强烈,艺术家的作品就越显得美,在作品中,现实丑的本质范畴转化了,其现实性削弱了,艺术性加强了。
事实上,艺术品就是具有审美价值的人工技术制品。有这里可以得到一点启示称赞一幅作品优美时,往往是蕴含着两层意思:“一是作品的表现形态非常优美;二是作品的制作技艺非常优美。前者是对物,对作品;后者是对人,对作者——艺术家。为什么美的艺术可以表达丑恶?对于艺术来说,问题并不在于对象的丑恶,而在于必须对丑恶做出反应。实际上,丑陋只是题材的丑陋,它构成艺术作品的表现形式;而优美却来自艺术家的智慧和表现力的高超。
例如:乔托的油画作品《犹大之吻》这是当时人们经常谈到的一个圣经故事,说的是耶稣有十二个门徒,其中有个叫犹大的为了30块银币做了叛徒暗暗的把耶稣出卖给反对耶稣的罗马传教士总督。反映的是现实丑陋的一面,但通过画家的描绘,画面有宽敞明净的前额,严肃而宁静的目光注视着叛徒犹大,深色的胡须使人物造型更加完美。还有弗拉戈纳尔的《秋千》反映的是当时社会比较放荡的生活方式,心花意乱油头粉面的青年绅士和画面的主角荡在空中秋千上的少女肆无忌惮的风情卖弄。尔现实的丑陋经过画家的表现神奇般地转化成了艺术的美。在作品中,现实抽的本质范畴转化了,其现实性削弱了,艺术性加强了。作品中的形象已经不是原来在现实中丑的事物或人物,已经渗透到了创作主体的认识、情感和评价等主观精神因素,从而成为一个典型形象,它反面揭示出社会生活的本质真理,即艺术的美。
四、油画艺术审美
油画审美有多层性。油画发展后期主要以形式美的探索为目的,油画技法的改进使形式的变革多姿多彩,从而使油画作品面貌纷呈。浪漫主义重自然、重感情、重形式。到后印象派主要是把注意力转向主的再创造,着重表达自己的艺术追求和感情个性。他们追求的更多是表达性的笔触,用色彩去塑造物体的体积感、量感,以及绘画的装饰性和造型性。像凡高的《向日葵》画面上浮雕似的笔触非常明显,它后涂的颜色不但丰富了视觉触感,而且展现出画家热爱生命的激烈情感和强烈的艺术个性。到现实主义时期野兽派,它们以粗狂的线条、强烈对比的色彩来逆反对自然物象于色彩的纯客观模仿的传统。马蒂斯的《舞蹈》在一片纯蓝与纯绿的背景上,画家以极其简练的线条,夸张的形体,具有节奏的动态,单线平涂的色彩,塑造出装饰意味极浓的红色人体,表现得很优美。表现主义主要强调绘画必须透露某种感情和体验,传达作者的“内在信息”常表现为造型的扭曲和夸张,色彩的强烈和主观,视觉上的冲击和粗放,故给现代艺术以有力的推动。如蒙克的《呐喊》画面中央一个有几张变形的人正捂着耳呼叫呐喊,在惊吓的情况下感受到人类在苦难中紧张、恐惧、不安和绝望。作者准确地反映了青年的失落感和内心的激烈冲突。这就是油画艺术能很好的反应现实生活的美,让人回味和感受自然感受生活之美。
在中国艺术里,形式主要靠线条来表现,但凭线条,用单色来描绘,就能表现许多实实在在一副画。而西方则不然,他们靠空间来表现,靠多样化色彩的来表现。如塞尚所说:“有丰富的色彩,就有完美的表现形式,审美价值也会随着得到体现。艺术是人类文化的一种特殊形态。在伦勃朗的作品和17世纪的荷兰风俗绘画中,一些琐事的生活细物,如一枝冒烟的烟斗,一杯咖啡,一缕散射在紫天鹅绒上的光,一幅肮脏的扑克牌等等都作为题材描绘。就这些细物本身来说,它们在任何意义上并不具备审美的特性。但对于画家伦勃朗来说却是很重要的。艺术的审美活动,实质是使人类在精神上获得了自由解放的方式。
艺术家的审美意识,情感,思想是渗透 并影响绘画。画家罗丹说过:“对伟大的艺术家来说,自然中的一切都具有其性格,这是因为他坚决而直率的观察。他还有句名言:“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达芬奇说:“智慧是经验之女,那么让我们不断熏陶和积累审美经验,在实践中训练出一双艺术的慧眼吧!”
第三篇:我对传播的认识
我对传播的认识
我对传播的认识分为四个阶段,每个阶段的认识都是一个质的飞越。接触传播学已经三年了,慢慢地体会到这门学科的博大精深。
第一个阶段就是大学前,即没有接触这门课前。以前对传播的学的理解就是:将自己或他人知道的信息传递给他人,仅此而已。从来没有意识到传播还有什么媒介、反馈和形态、功能什么的,根本不知道还有传播学一说,不知道传播学有自己的研究对象、宗旨、理论、研究方法、学科特点以及研究体系。
第二个人阶段就是大一。大一上这门课程,觉得很枯燥,根本没怎么听讲。因为这是一个陌生的领域,接受起来很难,更别说什么学派,什么奠基人。一个学期完了,只知道了传播的要素。但是知道传播要素,比之前对传播的肤浅的认识强很多,起码知道传播需要传播者、媒介、信息、受众者和反馈这些要素才能完成。毕竟传播学是一门系统的学科,知道这些要素,才能根据每个要素展开来,更加深刻地理解传播,为以后深入学习这门学科奠定了基础。
第三个阶段就是专升本考试复习。因为要考本科,所以对待要考的科目极其认真的学习。真是因为这样态度,使得我对传播学的认识有了一个质的飞跃。知道了传播学的一些重要学者,比如施拉姆、拉扎斯菲尔德等,还有他们的主要观点和成就。我觉得最重要的是,一个新闻事件,我会有意识地分析它,谁是意见领袖,这个事件中谁有话语权,符合什么理论。
第四个阶段是现在,正式在联大学习。我自己觉得好多东西在现在的新媒体时代运用不上,比如研究传播学的发展,但我也承认自己知识有限和或者经验有限,对其没有正真理解。在新媒体传播模式下,传者逐渐隐去身份,成为一个平台。大量的组织、圈层形成一个个内容聚集地,在这个聚集地里,受众自己生产内容。受众在一个个圈子内交往,可以不通过传者,直接传播信息。在这种情况下,传者要赢得受众,必须要成为受众生产内容的编辑者。在暑期实习的时候,我在一家小的文化传媒公司,做的就是微博微信运营和编辑。其实在实践运用中才会感受颇深,在学习理论的时候,真没觉得如何如何,然后实践中才能体会到这个理论的真正意义。还有就是在这个新媒体时代,要想传播自己的东西,要要有一定的营销手段。文案做的好是基础,还得找一个方法让大家关注你,才能达到传播效果。
冯老师则会讲一些自己理解,自己经验所得的,新媒体传播所运用的东西。对我印象最深的是意识形态国家机器。听老师我还不理解什么事意识形态国家机器,但老师讲的一些“公正背后渗透着权利和控制”的一些案例,就立刻明白了。其实为平时很少关心一些实事,我关注的娱乐新闻比较多,因为以后希望当一名娱记,我就拿娱乐新闻分析一下。每个艺人都有自己的公关团队和宣传公司,每当这个艺人有影视或者活动要宣传时,宣传团队就会找一些可利用的话题进行捆绑宣传,比如凑CP,最好的案例就是赵丽颖和陈晓。没有活动的时候,宣传团队为了增加艺人的曝光度进行蹭新闻,比如张馨予老蹭范冰冰和李晨的新闻。我想说的是艺人的公关团队,这个艺人的公关团队非常重要,事关艺人的口碑和前景。每个艺人多多少少都会有一些黑历史,或者被曝出不好的事情,都由公关团队处理,他们就会控制和操纵这些新闻。做法最多的就是砸钱把事情压下来,把丑闻买下来,这就使这件事情不知不觉地消失。如果被爆出来,公关公司主要有两个步奏:一是在微博发声明道歉,维护最后的名声,二是请水军,在微博下面刷评论,大致内容就是什么知错就改,应该原谅,什么不管怎样我们还是支持你之类的话。用这些来控制大家对这件事态度的走向,从而削减大家心中对艺人的责备与不满,最好的案例就是陈赫出轨。这跟老师所讲的721大雨是一个意思,都是控制大家对这件事的态度。我没有在那个圈子工作过,所以这只是我自己的理解,有错的地方请原谅。(请老师原谅我这颗爱八卦的心)
感觉自己对传播的理解一点儿也不深刻,毕竟自己没有看过老师推荐的那些书,只是单纯地听老师上课讲。或许我现在有些东西理解不了,不想去想主动学习那些学术理论,但我知道,在我以后的工作中肯定会有很大的作用的,人总是这样,书到用时方恨少。现阶段,至少要把上课的内容记下来,至少自己每天进步一点儿,以后才不会后悔。
学习传播学的意义在于提高我们对传播规律的理解,使我们在预测和把握传播方面能处于一个更加有利的位置。传播学的生命力不仅在于它的理论构架的体系化,而且更在于它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传播学的学习、研究和应用,将对社会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对社会信息交流系统的建设,对新技术带来的社会变革,以及因社会变革而引起的社会、人际关系的变化,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就是传播的功能。一句话总结我对传播的认识:信息的共享。
第四篇:对面向21世纪高职教师的认识
一、要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灵魂。
“业精堪称师,德高能为范”,人以德为本。作为教师在德的方面,标准则更高,要求则更严。概括地说,就是要德高能为范。德高,指思想政治,道德品格,身心素质均好。将以其身教的方式,经常的潜移化的这样或那样的影响着学生。
1、为师要正
为师要正,教师为人有其“育人”的特殊功效,古人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要有这种做人的威望,人格的力量,令学生所敬佩。教师又要以自身最佳的思想境界,精神状态和行为表现,积极地影响和教育学生,使他们健康的成长。
总之,教师是充满着代表着体现着真、善、美,是至真、至善、至美。这样,在学生面前和心中就树起了一座做人的丰碑。
2、为师要诚
为师要诚,指教师对学生要真诚、坦诚和热诚。其核心是一个“爱”字。爱是教育的基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也谈不上师德。
3、为师要公
www.xiexiebang.com【xiexiebang.com范文网】
为师要公,对人公道、公正,这是做人的公德,也是为师的美德。所谓公道、公正,就是“看问题公道,说话公道,办事公道”。
所谓看的要公正,就是一是一,二是二;是就是,非就非;什么问题就什么问题,不夸大,不缩小;谁的问题就谁的问题,不姑息,不株连,实事求是,不偏不倚。
所谓说的要公,就是说的准确,说的及时,说的得体。不靠“听说”,不信“据说”,不查清楚不说,避免“听风就是雨”的“道听途说”,杜绝不负责的“瞎说”和“错说”。做到情之殷殷,言之凿凿,不因人而厚是非,尊重学生,一视同仁。
所谓做的要公,就是一碗水要端平。不管是好学生,还是差学生,都要一样地献上炽热的心,倾注满腔的爱。特别是对差生,更要做到不记前嫌,用发展的眼光去对待,鼓励他们放下包袱,轻装前进。
看的公,说的公,做的公,关键是教师能经常深入实际,和学生打成一片,师生之间没有半点虚假,才能了解到真实情况,掌握到第一手材料。当然,还要分析研究,力求把问题从质上看清楚,说到位,处理得恰到好处。
有的教师对于调皮、不顺从的学生,往往采取训斥、威胁、甚至惩罚的手段,造成学生的心理恐惧。教师来了,学生在教室里鸦雀无声,安安静静,教师对此十分满意,以为自己有威信,有办法。殊不知这并非学生发自内心的对老师的尊敬,而是基于威慑,表面上暂时的遵从。当教师一走,教室里又是翻天覆地,乱作一团。
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通过学生的眼睛在他们的心灵底片上留下影响。做教师的,加强思想修养,有崇高的境界,高尚的道德品质;遇事冷静,不随便发怒,不以威压人;处事的公平合理,不抱偏见,对自己所有的学生一视同仁,还有谈吐的文雅,仪表的端庄,良好的生活习惯……所有这些,都会给学生留下终身难忘的印象,成为学生永远的楷模,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师是学生的第二父母”是决不为过的。
二、教师的知识水平是其从事教育工作的前提条件
教师的实践知识是指教师在面临实现有目的的行为中所具有的课堂情景知识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更具体地说,这种知识是教师教学经验的积累。专家型教师面对内在不确定性的教学条件能做出复杂的解释与决定,能在具体思考后再采取适合特定情景的行为。在这些情景中,教师所采用的知识来自个人的教学实践,具有明显的经验性。而且,实践知识受一个人经历的影响,这些经历包括个人的打算与目的,以及人生经验的累积效应。所以这种知识的表达包含着丰富的细节,并以个体化的语言而存在。我们认为,关于教学的传统研究常把教学看成是一种程式化的过程,忽视了实践知识与教师的个人打算,这种传统研究限制了研究成果的运用。
三、教师的实践的重要性。
作为一名高职教师,首先需要有广博的知识,知识是教师的生命,如果一名教师没有知识的话,既便有再大的能力,也不能做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然而,仅有知识是不够的,作为高职院校,我们学生的培养方面是“既懂理论,又懂实践,还会操作”,要培养的目标有这么高的要求,我们作为老师,光有知识是肯定不够的,因此,老师也需要懂实践。我是学软科学的,软科学尤其需要实践。我举个例子,我们的营销中原来有4p,还在有了6c,由原来的erm到现在的crm,在我们自己都不是很精通的情况下,市场上又有新的变化了,我们怎么能把新的知识传授给学生。这就需要我们老师既要懂理论又要有实践。
四、教育劳动对象的特殊性
教育劳动的成果是一种特殊的产品,如果说在改造一般自然物的生产中,随着劳动产品的获得,劳动者对其产品的影响便由此终结,而教育劳动的产品----人,则是能够继续自我发展的。老师在教育劳动中对其“产品”的影响,并不是随教育过程的结束而“消失”,往往会以一种潜在的形式,长期地存在着。这就要求教师对自己的“劳动产品”高度负责。工业劳动可以废弃不合格的产品,农业生产可以拔除病苗,唯独教师的“劳动产品”既不能“简单淘汰”,又不能“回炉重造”。既使是“毛病”累累的“不合格的毛坯”,也不能抛弃,相反更需要教师加倍地予以精细“加工”,以百倍的热情和耐心,认真地加以陶冶铸造,努力做到不让一个“不合格的产品”流向社会。
以上是我对面向21世纪高职学校教师的一个认识。如有不妥,请予以指正。
第五篇:对面向21世纪高职教师的认识
江总书记在“十六”大报告中指出“教育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创新,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对高校教师,尤其是面向21世纪的高职教师有着重大指导意义。我认为面向21世纪的大学教师应该具备以下素质:
一、要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灵魂。“业精堪称师,德高能为范”,人以德为本。作为教师在德的方面,标准则更高,要求则更严。概括地说,就是要德高能为范。德高,指思想政治,道德品格,身心素质均好。将以其身教的方式,经常的潜移化的这样或那样的影响着学生。1、为师要正为师要正,教师为人有其育人的特殊功效,古人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要有这种做人的威望,人格的力量,令学生所敬佩。教师又要以自身最佳的思想境界,精神状态和行为表现,积极地影响和教育学生,使他们健康的成长。总之,教师是充满着代表着体现着真、善、美,是至真、至善、至美。这样,在学生面前和心中就树起了一座做人的丰碑。2、为师要诚为师要诚,指教师对学生要真诚、坦诚和热诚。其核心是一个爱字。爱是教育的基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也谈不上师德。3、为师要公为师要公,对人公道、公正,这是做人的公德,也是为师的美德。所谓公道、公正,就是看问题公道,说话公道,办事公道。所谓看的要公正,就是一是一,二是二;是就是,非就非;什么问题就什么问题,不夸大,不缩小;谁的问题就谁的问题,不姑息,不株连,实事求是,不偏不倚。所谓说的要公,就是说的准确,说的及时,说的得体。不靠听说,不信据说,不查清楚不说,避免听风就是雨的道听途说,杜绝不负责的瞎说和错说。做到情之殷殷,言之凿凿,不因人而厚是非,尊重学生,一视同仁。所谓做的要公,就是一碗水要端平。不管是好学生,还是差学生,都要一样地献上炽热的心,倾注满腔的爱。特别是对差生,更要做到不记前嫌,用发展的眼光去对待,鼓励他们放下包袱,轻装前进。看的公,说的公,做的公,关键是教师能经常深入实际,和学生打成一片,师生之间没有半点虚假,才能了解到真实情况,掌握到第一手材料。当然,还要分析研究,力求把问题从质上看清楚,说到位,处理得恰到好处。有的教师对于调皮、不顺从的学生,往往采取训斥、威胁、甚至惩罚的手段,造成学生的心理恐惧。教师来了,学生在教室里鸦雀无声,安安静静,教师对此十分满意,以为自己有威信,有办法。殊不知这并非学生发自内心的对老师的尊敬,而是基于威慑,表面上暂时的遵从。当教师一走,教室里又是翻天覆地,乱作一团。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通过学生的眼睛在他们的心灵底片上留下影响。做教师的,加强思想修养,有崇高的境界,高尚的道德品质;遇事冷静,不随便发怒,不以威压人;处事的公平合理,不抱偏见,对自己所有的学生一视同仁,还有谈吐的文雅,仪表的端庄,良好的生活习惯……所有这些,都会给学生留下终身难忘的印象,成为学生永远的楷模,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师是学生的第二父母是决不为过的。
二、教师的知识水平是其从事教育工作的前提条件教师的实践知识是指教师在面临实现有目的的行为中所具有的课堂情景知识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更具体地说,这种知识是教师教学经验的积累。专家型教师面对内在不确定性的教学条件能做出复杂的解释与决定,能在具体思考后再采取适合特定情景的行为。在这些情景中,教师所采用的知识来自个人的教学实践,具有明显的经验性。而且,实践知识受一个人经历的影响,这些经历包括个人的打算与目的,以及人生经验的累积效应。所以这种知识的表达包含着丰富的细节,并以个体化的语言而存在。我们认为,关于教学的传统研究常把教学看成是一种程式化的过程,忽视了实践知识与教师的个人打算,这种传统研究限制了研究成果的运用。
三、教师的实践的重要性。作为一名高职教师,首先需要有广博的知识,知识是教师的生命,如果一名教师没有知识的话,既便有再大的能力,也不能做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然而,仅有知识是不够的,作为高职院校,我们学生的培养方面是“既懂理论,又懂实践,还会操作”,要培养的目标有这么高的要求,我们作为老师,光有知识是肯定不够的,因此,老师也需要懂实践。我是学软科学的,软科学尤其需要实践。我举个例子,我们的营销中原来有4p,还在有了6C,由原来的ERM到现在的CRM,在我们自己都不是很精通的情况下,市场上又有新的变化了,我们怎么能把新的知识传授给学生。这就需要我们老师既要懂理论又要有实践。
四、教育劳动对象的特殊性教育劳动的成果是一种特殊的产品,如果说在改造一般自然物的生产中,随着劳动产品的获得,劳动者对其产品的影响便由此终结,而教育劳动的产品----人,则是能够继续自我发展的。老师在教育劳动中对其“产品”的影响,并不是随教育过程的结束而“消失”,往往会以一种潜在的形式,长期地存在着。这就要求教师对自己的“劳动产品”高度负责。工业劳动可以废弃不合格的产品,农业生产可以拔除病苗,唯独教师的“劳动产品”既不能“简单淘汰”,又不能“回炉重造”。既使是“毛病”累累的“不合格的毛坯”,也不能抛弃,相反更需要教师加倍地予以精细“加工”,以百倍的热情和耐心,认真地加以陶冶铸造,努力做到不让一个“不合格的产品”流向社会。以上是我对面向21世纪高职学校教师的一个认识。如有不妥,请予以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