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洛阳市西工区金谷园办事处社区网格化管理研究
目录
摘要
1绪论
1.1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1.1.1研究背景
1.1.2选题的意义
1.2研究的内容及方法
1.2.1研究内容
1.2.2研究方法
2社区服务的发展趋势及管理需求分析
2.1核心概念阐释
2.1.1网格与网格化管理
2.1.2城市社区管理与城市社区网格化管理
2.2社区服务的发展现状
2.2.1国外社区服务的发展模式
2.2.2我国社区服务的发展现状
2.3社区服务的发展趋势
2.3.1多元化发展趋势
2.3.2信息化发展趋势
2.3.3集成化发展趋势
2.34社区服务的管理需求
3社区服务的网格化管理模式研究
3.1网格化管理架构
3.1.1管理定位
3.1.2总体架构
3.1.3网格结构
3.1.4基本特征
3.2组织体系
3.3运行机制
3.3.1服务运行机制
3.3.2服务资源整合机制
3.4服务流程
3.5评估指标体系
3.5.1构建目标
3.5.2评估方式
3.5.3计算模型
4社区服务的网格化管理实践分析
4.1实施步骤与方法
4.2洛阳市西工区金谷园办事处社区服务的网格化管理实践案例
4.3洛阳市西工区金谷园办事处社区服务的网格化管理实践分析
4.4社区服务的网格化管理实践总结
5社区服务的网格化管理的优化策略
5.1社区服务网格的划分
5.2网格化组织机构的构建
5.3工作人员的利益协调与激励
5.4社会性服务机构的培育
6结论及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第一章绪论
1.1研究背景与选题意义
基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社区建设的大力发展,政府管理职能的逐渐转变,城市信息化的蓬勃兴起,致使社区服务覆盖的领域越来越广,涵盖的内容越来越多,为促进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社区服务的各项内涵中,其管理模式始终是决定社区服务体系是否成熟和完善的关键组件;而社区又是城市的基础单元,社区服务的建设成效直接影响到城市发展的稳定和谐,基于这一发展背景,社区服务管理模式的设计工作将逐渐成为当前城市管理的研究重点之一。
自1984年民政部门提出社区服务的概念以来,经过近20年的发展,我国的社区服务建设获得了较好的成绩“通过2005年国家民政部百城(区)社区设抽样调查的统计显示,我国已经初步构建起以社会救助为基础的社区公共服务体系,其中87%的社区建有服务中心,93%的社区建有劳动保障所,80%的社区建有警务室,85%的社区建有卫生服务站,70%的社区建有图书室,73%的社区建有1处以上的社区居民公共活动场所,60%的社区建有管理服务信息网络。截止至2004年底,我国社区可为2208万人提供最低生活保障服务,为121.7万人提供再就业服务,但随着社区服务基础设施和应用系统的完善,各地政府发现通过加大/硬件0的外延投入而取得的建设成效越来越少,而由传统社区管理体制及机制所引发的隔阂则越来越明显”因而,我国社区服务体系的发展核心开始逐渐由基础设施建设0转移到服务与管理建设0阶段"运用现代管理理论与信息技术的融合进行现代社区服务管理模式的设计,提升社区服务能力与社会资源利用水平,己成为现阶段社区建设的不二选择。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转型变革,政府职能也逐渐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大量的社会管理事务从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转向社区,致使社区的地位和功能发了重大变化,其管理、服务和自治的责任日益繁重。依靠社区承接由单位剥离的社会职能和由政府转移的社会职能,已成为人们的共识,但作为社区工作主要承担者的基层管理单位街道、居委,其传统的管理模式己明显不适应新形势新任务下的管理要求,深化社区管理体制改革,创建新型社区服务管理模式,已成为建设现代化城市社区的迫切需要。
社会管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中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2004年6月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推进社会管理体制创新”,2007年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2011年2月19部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了重要讲话,指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目标,牢牢把握最大限度激发社会活力、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的总要求,以解决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突出问题为突破口,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加强社会管理法律、体制、能力建设,维护人民群众权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保持社会良好秩序,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确保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稳定。
近年来,洛阳市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人民生活不断改善,社会保持和谐稳定。但随着经济体制深刻改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社会管理领域面临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对社会管理工作提出了严峻挑战,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任重而道远。为此,洛阳市出台了《洛阳市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创新的实施意见》。这对洛
阳市全面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实现“福民强市”目标,全面推进中原经济区建设,加快中原崛起洛阳振兴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西工区作为洛阳市中心城区,辖37个社区,10个城中村,流动人口众多,社会事务繁重。这就要求西工区在洛阳市社会管理创新工作中应首当其中。西工区立足实际,积极探索,逐步形成了社会管理创新“321”模式,即围绕“组织引领、安全提升、环境创优”三个重点,构建“网格化管理、人性化服务”两个平台;最终实现社区和谐、群众满意的目标。
本文首先分析社区网格化管理研究背景,叙述当前国内有关社区管理、社区网格化管理的研究现状,科学界定社区、社区管理、社区网格化管理等概念和相关理论。
其次,介绍西工区的区情,分析开展社区网格化管理的必要性。
第三,通过金谷园办事处实例,深入分析西工区社区网格化管理“321”模式的具体实践措施,总结办事处社区网格化管理现状,并概括其特点。
第四,通过借鉴国内其他城市地区的社区网格化管理的先进做法和经验找出西工区社区网格化存在的不足和问题。
第五,针对西工区社区网格化管理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在借鉴其他城市和地区社区网格化管理可取之处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进一步完善西工区社区网格化管理的建议或对策。
1.3研究的内容及方法
1.3.1研究内容
论文从城市社区网格化管理的核心概念出发,对城市网格化管理的应用模式和成效进行分析研究,探索城市社区网格化管理应用模型,试图利用网格化管理模式来提高社区治理的的水平。
1.3.2研究方法
文献调研法
从大量文献资料的收集入手,整理并总结国内相关社区网格化管理的工作经验,对案例资料汇总并整理,展开对社区网格化管理模式研究,由于本课题研究的多学科交叉性!综合性及实用性,应采用学科交叉的方式,从网格化管理理论社区治理理论!政府网络化治理理论等角度进行系统研究,同时注意多样性与统一性的结合实地考察。
比较分析法
通过对国内一些城市的社区网格化管理的了解比较和借鉴,扩展研究视野,找出共性和差异性,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从中探讨出一条适合社区网格化管理稳步发展的道路。
第二篇:社区网格化管理
1、什么是社区网格化管理?
社区网格化管理是建立在数字信息技术基础之上的,以单元网格管理为特征,以实现社区公共管理和服务的全员化、信息化和精细化为目标的一种新型的城市基层社会管理模式,是创新社区工作机制的一种尝试。
2、实行社区网格化管理的意义?
全面推行社区网格化管理有利于改进社区工作作风,切实做到矛盾化解更及时,治安防线更牢固,信访秩序更规范,服务居民更便捷。有利于整合社区资源,提高工作效能,提升服务水准。有利于实现社区管理的全员化、信息化、精细化,社区服务的全覆盖、全天候、零距离。有利于完善社区管理体制,加强城市基层社会管理,建设文明和谐幸福的新型社区。
3、社区网格化管理仅仅是一种城市管理模式的创新吗?
社区网格化管理不是单纯的城市管理模式,它是城市社区履行社会管理综合职能的重要方法和手段,还包含了党建、综治、维稳、民政、社保、计生等社区工作的全部内容。
第三篇:社区网格化管理
开展社区网格化管理,提升社区综合管理水平
---友好社区开展网格化管理,创新社区管理新模式
根据县镇党委政府有关要求,友好社区以换届选举为契机,以解决社区管理中的“热点”、“难点”问题为突破口,以提升社区综合管理水平和社区综合服务功能为目的,开展了社区网格化管理试点工作。此次试点工作,是在实行社区党组织、社区居委会、社区服务中心“三位一体”的社区管理模式,形成“一站式”、“一条龙”的服务机制的基础上,为实现社会管理社区化、社区管理社会化,完善社区服务功能,建设覆盖全体社区居民的社会服务网络,构建迅速快捷的社区服务圈而实行的社区管理新模式。
一、友好社区基本情况
友好社区社区居委会成立于2003年7月,地处县城中心区域,交通便利,东至青园北路,西至如泰河与掘苴河的交汇,南至如泰河,北至掘苴河,占地面积约1.4平方公里。社区现有工作人员6名,其中选聘到社区工作的大学毕业生1名。共有三个商业居住小区:华荣上海城、文峰财富广场、和盛世华城小区,现有居民4101户。总人口10071人,居民小组6个,社区党总支部下设2个党支部,共有党员98名。辖区单位150个,其中机关单位2个,学校2个,私营企业146个,个体工商户391个。社区近几年先后荣获“省地震安全示范社区”、“省节水型社区”、“省充分就业社区”、“南通市文明
社区”、“南通市卫生社区”、“南通市全民健身先进单位”及“如东县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称号。
二、制定网格管理实施方案,落实相关措施
首先,制定网格管理实施方案。明确指导思想、总体目标、指导原则、组织机构、工作步骤以及网格管理员职责、工作程序和考核办法等。
其次合理划分网格。按照城市社区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体系的总要求,在城区推行网格化管理,把办事处作为一级网格,把社区作为二级网格。在社区内划分若干基础网格,将社区内的市场、学校、医院等驻区单位以及楼栋、院落等归入基础网格,按照“任务相当、方便管理、界定清晰”的要求,考虑居民的认同度、社区工作人员状况等因素,参照自管小区、物管小区、单位小区等分类,依据户籍人口、流动人口和管辖面积等实际情况,将友好社区划分为12个网格。其三,配齐配强网格管理员。一是精心选配网格管理员。每个网格配备1名管理员,共计配备网格管理员12名,网格管理员年龄均在70岁以下,高中以上文化程度,其政策水平、社会组织管理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均较强。二是搞好网格管理员培训。组织网格管理员学习了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及网格管理的工作程序、考核办法以及南通市在社区开展网格化管理的典型经验等。参训人员明确了网格管理各项工作职责及有关程序,提高了业务素质和管理水平。
其四,落实网格管理员待遇。制作并张贴网格化图谱,并向每个住户发放公开信和网格管理员服务联系卡,累计发放1万余份。网格管理员待遇参照公益性岗位人员待遇,并享受社区工作人员同等福利待遇。经费由社区多渠道筹集,不足部分由镇财政预算。
其五、完善网格管理运行机制。一是明确网格管理员职责,以群众实际需要为着眼点,为网格内的群众提供切实的服务。即掌握网格内实有人口基本情况,倾听群众意见,排查各类不和谐因素,力争将矛盾纠纷化解在网格内;收集网格内综治、信访、出租屋、计生、民政、城管、就业、安全生产及党建等社会事务各类基础信息,及时上报;掌握出租屋和流动人口的动态情况,对重点人口、监管对象和有轻微违法人员的开展监督管理和帮教工作。二是规范网格管理员工作程序。一般性工作由网格管理员现场处理,登记备案。需要协调处理的工作由网格管理员现场受理,带回社区受理中心商处,处理结果报办事处相关部门,并及时反馈服务管理对象。如遇突发性工作,网格管理员应立即上报,社区及办事处相关部门紧急处理,网格管理员现场跟踪。三是全面整合社区资源。依托办事处和基层社区,全面整合社区原有的劳动保障、计划生育和流动人口协管员、治安巡防员、城管协管员等力量,组成社区综合服务管理队伍,与党建、卫生、治安、城管、信访流动人口及出租屋管理等基层工作一并纳入服务平台,网格责任人全面承担各项工作任务,实现网格社会服务管理力量配置的优化整合。四是落实激励保障制度。办事处与社区居委会、社区居委会与所辖各单位层层签订管理责任书,办事处及社区组织考核专班,对网格管理实行定人、定岗、定责、定奖惩,严格落实网格责任,将网格责任具体化。同时对网格管理员实行月百分制考核,网格管理员每月拿出工资的20%作为考核工资,对网格管理员的“德、能、勤、绩”等履职情况进行考核,考核分在90分以上的,考核工资全额发放;考核分在80-90分的,考核工资发90%;考核分在70-80分的,考核工资发80%;考核分70分以下的,考核工资扣发。
综上所述,通过实行社区网格化管理,社区综合服务协调能力显著提升,工作效率明显提高,社区环境得到改善,治安明显好转。网格管理员及时了解居民的需求,及时解决一些矛盾和问题,缩短了社区机关与居民的距离,为广大党员和群众之间架起了一座心灵沟通的桥梁,这是各级领导和社区广大居民有目共睹的。
三、网格化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是网格管理员待遇和标准问题如何解决。
三是网格管理经费严重不足,政府需增加投入,以保障此项工作的顺利进行。
友好社区居委会
第四篇:国内社区网格化管理研究综述
国内社区网格化管理研究综述
2013年10月28日 21:49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作者:康静宁 字号
打印 纠错 分享 推荐 浏览量 109
一、产生背景与概念释义
网格(Grid)一词最早出现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的信息技术领域。网格化被引进管理领域后,由北京市东城区首创,于2004年开始在城市管理中进行实践。城市网格化管理,是建立在数字技术基础之上,以单元网格管理为特征的一整套城市管理思路、手段、组织、流程的总称。[1]后来,网格化被运用于社区治理,在北京、上海、武汉、深圳和成都等多个城市(区)试点。
社区网格化管理的实质是管理者将满足服务对象的需求作为具体的任务,建立统一的调度管理机制,借助跨部门的管理规则和业务流程,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撑,构筑资源共享与工作协同的运作模式,使管理者突破传统方式和手段的局限,实现流程顺畅,提高综合管理和服务的效能。[2]推行网格化管理,其目的在于打破以往行政部门条块分割、各自为政、推诿扯皮、责权利不明的种种弊端,而是将资源重新整合,进一步下放事权,构建一个新的社会管理体系。在这一意义上,网格化的核心并非仅仅是增加一级更小的基层管理单元,而是改写了基层社会管理的体制构造。[3]从网格化的定义中可以看出,实现社区自治是网格化管理的核心理念,“网格划分”是其外在表现形式,信息技术是其技术支持,行政权力下放是其内在要求,实现“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发展”是其目标。
二、现有理论研究
(一)政府职能定位的视角
有学者认为政府职能应该包括整合社区内各种资源,建立网格化管理的信息共享网络;完善社区网格内基本医疗服务设施;协调物业公司完善社区网格内基本的文化娱乐设施;引导网格内自发性群众组织等等,而不是直接告诉居民该怎么做、要怎么做。政府要给社区提供服务,尊重社区的行动选择,把社区自[4]新公共管理从企业家精神和市场竞争的角度出发,治作为网格化管理的目的。认为政府的职能应该是“掌舵”而不是“划桨”。新公共服务则进一步提出以公民为导向,政府职能应该是“服务”而不是“掌舵”。[5]由于网格化建设的目标是实现“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发展”,因而在网格化管理的过程中,政府职能的定位应集中在引导上,给予社区自治更多的资源帮助,减少干预。
(二)多元行动体的视角
网格空间中存在着不同性质的“多元行动主体”,主要包括:以区街公务员为主体的“政府行政力量”、以社区工作者为主体的社区自治力量以及社区党员和一般志愿者。应该承认,上述各种力量交互作用于网格空间,对城市社会管理的总体格局产生了重大的影响。网格内虽然存在着多元行动主体,但其在网格内的地位和作用却不是均等的。其中,由于政府部门拥有较丰富的公共资源和较大的公共权力,在网格中居于主导地位,社区社会工作者则是网格中的主体力量,而其他社会组织和志愿者则扮演着辅助者的角色。[3][4]
社区网格化的“多元行动主体”与治理理念中提倡的“合作、协商、伙伴关系”有共通之处。二者都强调发挥政府、社会、公民等多方力量,为社会发展和社区建设出谋划策,多方协作将为社区治理的长效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三)社区自治的视角
学者田毅鹏和薛文龙认为,较之以往政府公共服务形式,社区服务着眼于社区需求,在服务资源、服务形式、服务对象上具有灵活高效、覆盖面广等优点。社区服务不仅是在社区治理中应对人际疏离和社会原子化的主要手段,也是社区自身通过共同行动和共同参与重现社区友爱互助关系、实现居民自强自立自主的主要内容。同时,他们提出要提升网格化管理水平,关键在于增强网格化的“自治力”,使之与行政力相互融通匹配,找到来自政府行政力量和“自下而上”社区自治力量的“联结点”。[6]
无论是政府职能视角,还是多元行动体、社区自治的视角,都是就网格化建设讨论公共组织与社区的关系。这就涉及到以政府为主的公共部门如何处理与社区的关系、社区内部如何管理以及如何提高自治能力,具体表现为政府“自上而下”的权力下放和街道社区“自下而上”的利益诉求,这实际上就是对公共部门与社区“合作、协商、伙伴关系”的思考和实践。陈志强和张红结合上海网格化管理实践,认为从微观上看,社区网格化管理从内容上必须涵盖社区党建、社区管理、社区服务、社区教育、社区卫生、社区经济、社区文化、社区环境保护等。社区内的权力载体有居民委员会、社区党支部、物业公司、业主委员会、社区居民理事会,涉及到的关系包括社区与地方政府、驻地企业、国家之间的关系等。社区内外关系如图1所示。[7]
图1 社区内外关系图
三、实践探索
借鉴网格化在城市管理中取得的成就,在政府等有关部门的主导下,上海、山西、河南、浙江、福建、深圳、长株潭城市群结合地方特点,积极开展社区网格化试点工作。
(一)基本做法
社区网格化管理的基本做法是划分网格,即根据实际情况和管理便利的原则,将所辖区域划分为若干“网格”,每个网格配备一定数量的工作人员,负责网格内事务的处理。如深圳市南山区蛇口街道办事处,以“便于问责、单元完整、适度规模”为原则,综合考虑居住人口状况、出租屋套数、社区管理工作的难易程度等因素,将街道12个社区共划分成80个网格。在网格管理责任分配上,每个网格配备3 名工作人员,即网格协管员、网格管理员和网格督导员,分别由社区综合协管员、社区工作站专职人员和街道办事处挂点社区干部担任。网格协管员为网格直接责任人,主要负责网格内不和谐因素的排查和上报工作;网格管理员为网格第一责任人,主要负责对网格协管员采集、排查的信息进行核实确认,并做好调处矛盾纠纷和整治问题工作;网格督导员主要负责对网格工作的检查、指导和督促。[1]
(二)信息管理平台
依托先进的网络信息技术,社区信息管理平台综合了辖区内人口、房屋、社会保障、计划生育、经济发展等信息。通过数据共享、资源整合和信息共用,建立社区综合服务网站平台,社区工作人员可以在平台上查询网格内住户的基本情况,实现办公自动化;居民则可以办理社会保障等事务,大大节省了人力物力。以长株潭城市群社区网格化管理为例,其信息管理平台24小时运行,社区居民、工作人员可以随时登录平台进行相应的商务、办公等管理服务处理。社区居民可以通过社区综合服务系统开通在线答疑、社区论坛、生活资讯、呼叫服务中心等在线式的服务。当出现需要救助的情况时,居民可以在网上发布救助信息,同时可以通过电话向呼叫服务中心求助,一旦救助信息发布,管理平台通过计算、分析、网格化定位,可以立即查明救助信息发出点并在整个社区网格公布显示,让救援者立即赶赴现场,也提示救助信息发出点附近居民进行救助,让社区工作人员。社区居民都参与到社区服务工作中来,从而提高社区服务能力和服务质量。[2]
社区综合服务网站平台的有效运行必须依靠健全的后台支持系统,即实体服务网络,其中,街道办事处及其各个职能分中心是这个网络中不可或缺的成员。社区服务信息系统与街道办事处及其各职能分中心的关系如图2所示:[8]
图2 网站平台与街道各职能中心的协同工作
(三)经典案例
上海市探索社区网格化管理的实践主要围绕完善“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网络”为特征的城市管理体制新模式而展开,成为社区网格化的经典案例。其中,卢湾区在开展网格化管理试点工作中,围绕社区服务和保障、社区综合管理、社区协同和公众参与、社区工作体制和机制等方面建立起一个大的多方有效连接的新型社区;而长宁区主要推进思路是构建区域性大党建格局,突显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在区域性党建格局中的主导作用,通过不断深化拓展“凝聚力工程,”强化信息连同、资源配置、快速处置、便民服务、社区保障、民主自治等六大功能。
上海市社区网格化管理的探索实践之所以成为经典案例,不仅在于上海市走在了社会管理体制改革的前沿,创造了“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网络”的城市管理体制新模式,还在于社区治理过程中存在的显著难题,即如何解决条块矛盾,实现资源信息有效整合和共享:一是区级权力和资源继续下沉到街道、社区的问题;二是条块之间关系如何有效整合、协调处理问题。这也是当前社区建设中服务不到位、覆盖不全面、管理不落实、责任不明晰的重要原因,由此导致了一些职能部门机构臃肿、人浮于事、相互扯皮、行政效能低下、资源浪费严重等现象。[7]
(四)管理特征
社区网格化实践的特点表现为“精细化管理、信息化建设、人性化服务”。首先,通过社区内部的网格划分、配备专员,将所有社区居民纳入服务范围,当出现邻里纠纷、突发事件时,分管的有关工作人员可以及时到位,控制事态发展;同时通过志愿服务等方式给予老人、儿童、残障人士生活上的关怀,营造和谐互助的社区氛围。其次,由于“网格”起源于信息技术领域,在引入社区建设后,信息技术也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建立电子数据库,记录社区居民的家庭情况、人员类别和区域基础设施建设情况等。另外,依托于现代网络技术提供在线服务平台,实现办公自动化。最后,社区网格化不仅在登记办证、劳动就业、医疗保险、优抚救济、居家养老等方面提供便民服务,而且开通社区服务热线,整合社区物业公司和商业网点,为辖区居民提供上门服务。
(五)存在问题
第一,网格化的泛化。一方面,就网格化的功能而言,已经被泛化到可以解决任何问题的地步;另一方面,网格化的范围也被大大泛化,几乎每一个部门、每一个方面的工作都进行了网格化操作,制定了网格化工作流程图,安排了网格管理员。[9]由于网格化范围的泛化导致的管理人员增加,进一步增加了人力运行成本、机构数量和设备资金的投入。[4]
第二,社区“自治力”发挥不足。社区的互动性在个人与集体之间起着调节作用并且使得个人与集体保持一致,社区网格化管理过于强调问题及时收集、反馈,而忽略了群众参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与积极性。[10]现阶段社区网格化仍以“单向交流”为主,“双向沟通反馈”较为缺乏,居民参与性不高,不利于社区文化和和谐社区关系的形成。
第三,网格化的长效发展。网格化管理是一项长效的管理机制,而不是一项临时性的专项整治活动。在当前社区管理工作中,许多整治工作本应纳入长效管理机制,但上级时常以临时性的、专项性的突击整治代替长效管理,导致网格化管理难以建立长效机制。社区网格化管理工作大都是重复性、专业性的,若都是以突击性的方式进行应对,所产生的管理成本将大大提高,对所开展的工作将无法进行长效性的总结。另一方面,长效管理机制有利于及时有效解决社区管理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而这一优势是临时性的、专项性的突击整治所不具备的。[10]
四、简评
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信息化在政府体制改革中将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政府的组织形态和管理结构会发生革命性变革,信息技术在政府公共事务管理和提供公共服务的过程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重大,它将成为当代政府公共管理过程中的重要手段。[11]网格化在转变政府职能、解决政府职能的缺位和越位上具有重要的意义。社区网格化建设借鉴了新公共服务、多中心治理等现代管理思想,通过“定格、定人、定责”和引入信息技术手段,提升城市文明、提高居民生活水平、实现基层长治久安、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现阶段的理论研究集中于对公共部门与社区“合作、协商、伙伴关系”的思考,在实践中表现为网格划分和职责分配,缺少对网格间联系的实践和探索。微观层面上要处理好网格内部的事务,但是,网格内部秩序良好不代表社区整体的长效发展。因而,探讨中观层面上网格间联系与互动、宏观层面上的城市共建是很有必要的。同时,结合多中心治理、拓宽治理领域,引入非政府组织的力量,对解决网格泛化和社区自治力不足将起到积极的影响。
参考文献:
[1]韩江.街道、社区网格化综合治理模式的实践[J].特区实践与理论,2011,(1):70、71.[2]张楚文.论长株潭城市群社区服务网格化管理模式[J].湖南社会科学,2011,(3):101-103.[3]田毅鹏.城市社会管理网格化模式的定位及其未来[J].学习与探索,2012,(2):30、31.[4]赵语慧.网格化管理与政府职能定位[J].人民论坛,2013,(1):66、67.[5]珍妮特·V·登哈特,罗伯特·B·登哈特【美】.新公共服务:服务,而不是掌舵[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6月(第一版).[6]田毅鹏,薛文龙.城市管理“网格化”模式与社区自治关系刍议[J].学海,2012,(3):25-30.[7]陈志强,张红.构建和谐社会的社区视角——以上海社区网格化管理为例[J].湖北社会科学,2007,(1):
51、52.[8]张楚文.社区网格化综合服务集成平台开发[J].图书馆情报工作,2011,55(11):57.[9]陈家刚.社区治理网格化建设的现状、问题及对策思考——以上海市杨浦区殷行街道为例[J].兰州学报,2010,(11):
37、38.[10]许广琦.社区网格化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黎明职业大学学报,2011,(3):56.[11]陈平.网格化——城市管理新模式[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7月(第一版),330.
第五篇:乡镇办事处社区网格化管理工作计划
乡镇乡镇办事处社区网格化管理工作计划
为进一步提高乡镇乡镇办事处维护稳定群众的能力,构建有利于我辖区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社会环境,夯实基层基础,扎实做好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巩固党的群众基础,转变工作方式,根据省、市、区委关于开展社区管理“网格化管理”工作要求,现就乡镇乡镇办事处“社区网格化管理”工作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建立健全为民服务的长效机制为目的,以街道乡镇办事处党政领导、机关党员干部、社区两委成员等为主体,以属地化、社会化、信息化为前提,坚持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积极探索建立职责明确、管理精细、信息共享、渠道畅通、服务有效的网格体系,真正实现党组织核心作用更加突出,行政管理更加有效,资源配置更加合理,党群关系更加密切,社会更加和谐的工作目标,为全面推进鼓西地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和广泛的群众基础。
二、工作目标
每个社区划分成若干网格,并在每个网格区域内配置相应的服务团队将社区建设的各项任务分解下去,发挥机关干部的积极作用,实时采集网格内家家户户和所在单位的情况,点对点、面对面地为群众提供服务,实现联系群众全覆盖、服务群众经常化,从而达到强化政府管理服务职能、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完善为民办实事、办好事长效机制的目的。
三、工作步骤
1、合理划分责任网格,建立街道、社区、网格三级体系。“网格化管理”的基本环节是网格的划分。依据地理分布和常住人口统计,合理确定责任网格,将辖区分为若干网格。网格划分总的原则是“全面覆盖,界线明确,不留空白,不交叉重叠”,要求网格的划分有利于组团服务,包干责任,上门调查和面对面服务。
2、调查摸清民情民意,建立起统筹兼顾、全面覆盖的管理服务体系。“网格化管理”的核心是做好群众的各项工作,建立科学有效的信息采集、监督、反馈、督办系统,做到上情下达、下情上达、渠道畅通、反馈及时,节约、集约管理成本,更好满足群众需求。
3、合理配备组团人员,建立起素质高、业务精、作风好的管理服务团队。“网格化管理”的重中之重是组建好服务团队。网格团队要因地制宜,原则上每支团队由街道机关干部、社区干部和辅助人员组成,定期或不定期地对网格内的居民进行走访,收集和处理居民所反映的问题和意见。
4、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建立起高效运作、资源共享的网格信息管理平台。网格信息管理平台要以街道为单位,建立集服务对象的家庭成员状况、住房、就业、计生、党建、教育等信息资料于一体的计算机网络平台,便于及时了解情况,掌握工作动态,准确归类汇总,有条件的还要向社区和辖区内单位延伸。要注重信息的日常维护和更新,提高信息的使用效率,特别要注重录入具有个性化特点的信息,使管理服务更加人性化。
5、充分发挥“网格化管理”工作的在组织体系、基层队伍和工作机制上的优势,以属地管理为主,在外来人口集中的社区建立专门的外来人口网格,以街道、社区干部为核心,外来人口中的积极分子等为辅助力量,成立管理服务团队;把散居的外来人口按照居住地直接划入所在网格进行管理。建立外来人口网格化管理信息平台,把外来人口普遍纳入网格化体系,进一步加强外来人口管理。
6、社区、街道都要建立定期的社情民意分析制度,及时发现各类不稳定因素,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加以化解。成员之间采取灵活的方式经常性地沟通,建立完善社区一个月一次、街道两个月一次的网格化管理民情分析会,交流工作情况,分析社情民意,研究解决共性的或需要由本级层面集体研究解决的问题。街道编制每月一期的群众诉求情况分析。各级民情分析会要形成书面记录,并录入到信息平台中。定期和不定期召开信息通报会、民情恳谈会,向群众通报信息,与群众互动交流。
乡镇办事处上下一定要认真学习掌握网格化管理的知识,不断探索网格化管理的创新思维,利用好网格花管理这一平台,促进街道乡镇办事处各项工作扎实、稳步的提高。
乡镇乡镇办事处二〇一二年五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