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沙子二中特殊人群服务与管理方案
沙子二中关于特殊人群服务与管理实施方案
为了切实履行学校教育责任,在全社会营造关爱特殊群体青少年的良好氛围,促进青少年儿童健康成长,有效地对青少年群体的服务和管理,根据沿河土家族自治县教育局关于印发《全县教育系统特殊人群服务与管理实施方案》的通知(沿教发„2014‟147号)精神,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紧紧围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大局,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精神,进一步加强特殊群体青少年的教育和管理工作,开展关爱服务活动,提供生活和教育保障,努力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二、组织领导
为加强对特殊人群服务与管理工作的组织领导,成立特殊人群服务与管理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名单如下:
组长:邹助生
副组长:何志丹王坤友
成 员:各班班主任
导小组,强化组织领导,明确职能职责,并结合工作实际认真研究,积极做好工作的开展。
三、工作目标
(一)保障特殊群体学生享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不让一个学
生失学。
(二)维护特殊群体学生的合法权益,确保学生合法权益不受
侵害。
(三)加强思想道德、法制、行为规范等方面的教育,通过关
爱教育和救助保护,弥补家庭教育缺失,促进特殊群体学生健康成长。
(四)切实开展禁毒和反邪教宣传教育,确保师生及其家庭不
受任何伤害。
四、职责分工和工作措施
(一)摸清底数,建立档案
学校要组织对辖区内未在学校上学、无职业青少年、流浪乞讨
青少年、有不良行为的青少年、农村留守儿童、孤儿、智障学生、辍学学生等青少年群体,开展一次排查摸底,做到底数清,情况明,切实落实相应措施解决其就学和帮扶,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对排查出的特殊群体青少年,要进行档案管理,设定档案查阅权限,保护特殊群体青少年个人隐私,实行全程跟踪教育,并将特殊群体人员造册统计交局安监办备案。
整体摸排工作于6月22日前完成,并于6月22日前将摸排情况及帮扶教育措施报管理中心。
(二)明确分工,落实责任
1、密切协作。各班要高度重视,做好相关工作,围绕工作目标,密切协作,层层落实工作责任,加强特殊人群服务管理和教育,确保各项目标任务圆满完成。
2、狠抓落实。各班要建立完善特殊人群服务与管理规章制度,确保特殊人群服务与管理工作常态化、制度化、规范化。对适龄青少年要保证他们有学上,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
(三)搭建平台,活动引导
学校每学期要开展一次针对性强的教育活动,使特殊群体学生的品德、行为、性格等方面在活动中得到教育和快乐成长。
1、围绕青少年学生的生理特征、心理需求、素质能力、作用发
挥等开展青春健康教育活动,具体做到“四个一”,即建立一个青春健康教育经常性工作机制、成立一支青春健康教育宣讲队伍、开展一次青春健康教育知识竞赛、开展一次青春健康教育主题团队日活动。
2、进一步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要以《宪法》为重点,以开展
《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义务教育法》等与青少年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宣传教育为主要内容,通过法制宣传教育,使广大青少年树立社会主义民主与法治观念,逐步养成青少年的国家意识、权利义务意识、公民意识和崇尚法律、遵守法律的意识,使青少年明辨是非,提高自我约束、自我保护能力,预防和减少违法犯罪行为。
3、切实开展“禁毒反邪”警示教育活动,各学校要根据《沿河
土家族自治县教育局关于开展反邪教警示教育暨6.26国际禁毒日宣
传教育活动的通知》(沿教发„2014‟146号)精神,认真组织开展系列活动,切实增强青少年反邪拒毒的意识。要把“禁毒反邪”警示教育作为一项长期的工作来抓,坚持日常教育与集中教育相结合的方式,常抓不懈,力求抓实、抓细、抓出成效。
(四)建立机制,关爱学生
1、建立心理咨询机制。各校要开辟心理咨询室,开通心理咨询信箱,对有心理问题及心理障碍的学生,及时开展心理咨询、心理矫正活动,及时疏导学生心理问题,帮助学生努力打开“心结”,培养良好的性格和心理素质。
2、建立结对帮扶机制。各校要对特殊群体中的每一位学生明确一位老师给予帮扶,并建立台帐资料。
3、建立安全教育机制。一是对特殊群体学生进行安全知识和安全防范教育。二是加强学校门卫管理,进一步落实门卫工作人员职责,提高服务水平,严防学生离校出走等意外事件的发生。三是联合综治、公安、安监等部门调查校外住宿学生信息,切实排除校外住宿生安全隐患。四是完善校园“三防”设施,加大硬件设施改造,提高实时监控水平。
4、建立媒体宣传机制。各学校要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大力宣传特殊群体学生教育和管理的目的、意义和作用,宣传社会各界关心特殊学生的动人事迹,营造关爱特殊学生群体成长的良好氛围。
5、建立安全防范机制。学校要做好特殊学生群体容易出现的离校出走、打架斗殴,人身伤害等突发事件和安全事故的防范工作,最大限度降低发生安全事故的可能性。
五、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高度重视。关爱帮助特殊群体学生是促进教育公平、努力办人民满意教育的具体体现。各校要高度重视,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将特殊群体学生的教育和管理工作纳入学校德育工作的重点内容,在管理上有倾斜,过程上有侧重,结果上见成效。
(二)明确任务,强化责任。各班班主任要亲自抓,切实保证特殊群体学生教育和管理工作落到实处,严禁玩忽职守、走过场,因工作不力造成不良影响和后果的要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三)狠抓落实,注重长效。要将关爱特殊群体学生作为一项常规工作,一以贯之,常抓不懈。要积极调研,明确对象,区分类别,把握重点,掌握方法,提高关爱帮扶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四)要切实履行教育职责,积极发挥学校教育的主体作用,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为特殊群体学生办实事、办好事,构建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立体教育模式,形成特殊学生群体健康成长的良好氛围,为推进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坚强有力的保证。
沙子二中
2014年6月12日
第二篇:特殊人群管理服务工作总结
特殊人群管理服务工作总结
2012年全年,全镇特殊人群管理服务工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为目标,认真贯彻落实市、县政法工作会议精神,按照“一二三四五”工作思路,全面加强特殊人群管理服务,更进一步提高工作水平,为维护全县社会稳定、为建设生态文化名县做出贡献,现将有关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健全工作网络整合工作力量
全镇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工作会议召开以来,我们按照职责分工,调整和充实特殊人群组织管理工作机构,强化了对特殊人群管理工作组织领导,确定了办事人员,做到了工作有人抓,具体业务有人管,保证了特殊人群管理工作的良好运转。各成员单位有效整合了行政力量和社会力量,逐步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工作网络体系。一是建立专门工作人员队伍。各成员单位分别成立特殊人群管理服务领导小组,由各单位的主要领导“挂帅”,指定一名副职领导主抓,并抽调得力人员共同参与此项工作。二是建立基层管理服务队伍。为加强对特殊人群的管理服务工作,由司法所牵头,建立了以司法所工作人员、社区民警、社区矫正专职工作者和职业技能培训人员为主体的特殊人群管理服务队。三是组建了志愿者服务队,吸收了一批懂法律、教育、心理学知识的专业
人员、社区工作人员和大学生村官加入到志愿者队伍中,充实了基层工作力量,为搞好特殊人群管理工作奠定了基础。
二、明确工作责任,落实管控措施
社会特殊人群管理服务、管控和救治工作是一项比较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涉及社会方方面面。今年三月,全县特殊人群管理工作启动之后,组织专人进行调查摸底,摸清了管控对象底数,落实了管控措施,为开展特殊人群管理工作打下了基础。
1、重视和强化刑释解教人员和社区矫正工作。此项工作主要由司法局负责。积极预防了重新犯罪。在落实社区矫正和安置帮教工作上,主要做到了 “五个及时”和四抓。一是及时登记造册,建立健全个人档案;二是及时进行家访,全面核实刑释解教人员本人及家庭实际情况;三是及时签订帮教责任书,严格落实各项帮教工作措施;四是及时进行法制宣传教育,积极预防重新犯罪;五是及时落实帮扶措施,帮助刑释解教人员重新就业、顺利融入社会。对社区服刑人员的管理我们做到了“四抓”:一是入矫抓规范,统一社区服刑人员的接收程序,做好档案管理工作。二是管理抓重点,对社区服刑人员的犯罪原因、危害程度、悔罪表现等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和风险评估,组织严管对象在重大节、假日前进行集中教育学习。三是考核抓质量。建立了社区服刑人员日常考核制度,定期,每月一次对矫正对象的学习、教育、劳动情况和日常表现进行考核,考核结果填入《社区服刑人员考察表》,存入矫正对象矫正档案。四是解矫抓教育。对解除矫正的社区服刑人员及时转入帮教对象进行教育,增强他们的自律意识,巩固教育矫正的成果。
2、重视强化了法轮功痴迷者、吸毒人员和具有肇事肇祸倾向的精神病人的管理。派出所对全镇常住人口信息及出租房屋进行摸排、登记。派出所特殊人群专项组的其他成员单位始终把“法轮功”等邪教痴迷者、吸毒人员、有肇事肇祸倾向的精神病人等高危人员的管控和救治工作作为社会管理的重中之重。始终坚持打防管控,多管齐下的管理措施,加大了对法轮功等邪教骨干、重点人员的监控措施,安排具体工作人员逐人落实的监控措施,加强了对法轮功等邪教痴迷者的法律法规宣传,加强了对法轮功等邪教的情报信息搜集工作,并将搜集到的各类情报信息,及时准确地向上级领导反映,全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3、重视和强化易感染艾滋病病毒危险行为人群的管理。一是协调有关部门定期召开艾滋病防治工作委员会相关成员的工作会议,对艾滋病防治工作进行协调并落实工作责任。制订了《传染病防治法》《艾滋病防治条例》及“四免一关怀”政策。二是加强对高危行为的干预工作。确定了重点控制的目标人群,有针对性地开展综合防治工作。三是对农民工开展预防艾滋病宣传教育的工作。四是在中学生及社
区当中开展艾滋病预防知识的宣传普及工作。五是鼓励和支持有关组织和个人依照《艾滋病防治条例》规定,积极参与艾滋病防治工作。
三、联动齐抓共管,建立协调机制
做好特殊人群管理服务和管控救治工作,需要各成员单位的协调配合。工作开展以来,各成员单位、各相关部门之间制定和完善了工作衔接、信息报送、档案管理等一系列工作流程和制度。司法所建立健全了刑释解教人员和社区服刑人员的报到登记、建档立卡、走访谈话等衔接程序和工作制度。各相关成员单位分别结合工作职能,积极配合司法行政部门开展的特殊人群管理和服务工作,派出所协助司法所的工作人员定期核对两类人员的基础信息,有效预防社区服刑人员和刑释解教人员的脱管漏管,民政部门积极落实优惠政策和帮扶措施,将社区服刑人员和刑释解教人员中无家可归、无业可就、无亲可投的“三无人员”及暂时无就业收入的困难对象,纳入低保、社会救济等政策范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对有劳动能力和求职愿望的特殊人群实行登记、免费开展职业指导和技术培训,为他们择业创造有利条件。这些措施都较好地打开了工作局面,取得了初步工作效果。虽然我们在特殊人群管理工作中取得了一些成效,按照县委、县政府的工作要求,还存在着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是工作经费不足,宣传力度不够和专业社会工作人才缺乏等。
这些问题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严格按照县综治委的安排和部署,围绕重点任务,发挥工作职能,有条不紊的向前推进,以保证全外埠特殊人群社会管理服务工作措施的落实,更好地服务平安建设。
大厂镇综治办
2012年12月5日
第三篇:特殊人群管理服务工作总结
仲兴乡特殊人群管理工作总结
2014年全年,全乡特殊人群管理服务工作以十八大及十八届四中全会的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综治维稳任务,认真贯彻落实市、县政法工作会议精神,全面加强特殊人群管理服务,进一步提高工作水平,为维护全乡社会稳定做出贡献,现将有关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健全工作网络
全乡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工作会议召开以来,我们按照职责分工,调整和充实特殊人群组织管理工作机构,强化了对特殊人群管理工作组织领导,确定了办事人员,做到了工作有人抓,具体业务有人管,保证了特殊人群管理工作的良好运转。各成员单位有效整合了行政力量和社会力量,逐步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工作网络体系。一是建立专门工作人员队伍。各成员单位分别成立特殊人群管理服务领导小组,由各单位的主要领导“挂帅”,指定一名副职领导主抓,并抽调得力人员共同参与此项工作。二是建立特殊人群管理服务队伍。为加强对特殊人群的管理服务工作,由司法所牵头,建立了以司法所工作人员、社区民警、社区矫正专职工作者和职业技能培训人员为主体的特殊人群管理服务队。三是组建了志愿者服务队,吸收了一批懂法律、教育、心理学知识的专业人员、社区工作人员和大学生村官加入到志愿者队伍中,充实了基层工作力量,为搞好特殊人群管理工作奠定了基础。
二、明确工作责任,落实管控措施
社会特殊人群管理服务、管控和救治工作是一项比较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涉及社会方方面面。今年三月,全县特殊人群管理工作启动之后,组织专人进行调查摸底,摸清了管控对象底数,落实了管控措施,为开展特殊人群管理工作打下了基础。
1、重视和强化刑释人员和社区矫正工作。此项工作主要由司法局负责。积极预防了重新犯罪。在落实社区矫正和安置帮教工作上,主要做到了 “五个及时”和四抓。一是及时登记造册,建立健全个人档案;二是及时进行家访,全面核实刑释解教人员本人及家庭实际情况;三是及时签订帮教责任书,严格落实各项帮教工作措施;四是及时进行法制宣传教育,积极预防重新犯罪;五是及时落实帮扶措施,帮助刑释人员重新就业、顺利融入社会。对社区服刑人员的管理我们做到了“四抓”:一是入矫抓规范,统一社区服刑人员的接收程序,做好档案管理工作。二是管理抓重点,对社区服刑人员的犯罪原因、危害程度、悔罪表现等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和风险评估,组织严管对象在重大节、假日前进行集中教育学习。三是考核抓质量。建立了社区服刑人员日常考核制度,矫正对象的学习、教育、劳动情况和日常表现进行考核,考核结果填入《社区服刑人员考察表》,存入矫正对象矫正档案。四是解矫抓教育。对解除矫正的社区服刑人员及时转入帮教对象进行教育,增强他们的自律意识,巩固教育矫正的成果。
2、重视强化了邪教痴迷者、吸毒人员和具有肇事肇祸倾向的精神病人的管理。派出所对全乡常住人口信息及出租房屋进行摸排、登记。派出所特殊人群专项组的其他成员单位始终把“法轮功”等邪教痴迷者、吸毒人员、有肇事肇祸倾向的精神病人等高危人员的管控和救治工作作为社会管理的重中之重。始终坚持打防管控,多管齐下的管理措施,加大了对法轮功等邪教骨干、重点人员的监控措施,安排具体工作人员逐人落实的监控措施,加强了对法轮功等邪教痴迷者的法律法规宣传,加强了对法轮功等邪教的情报信息搜集工作,并将搜集到的各类情报信息,及时准确地向上级领导反映,全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3、重视和强化易感染艾滋病病毒危险行为人群的管理。一是协调有关部门定期召开艾滋病防治工作委员会相关成员的工作会议,对艾滋病防治工作进行协调并落实工作责任。制订了《传染病防治法》《艾滋病防治条例》及“四免一关怀”政策。二是加强对高危行为的干预工作。确定了重点控制的目标人群,有针对性地开展综合防治工作。三是对农民工开展预防艾滋病宣传教育的工作。四是在中学生及社区当中开展艾滋病预防知识的宣传普及工作。五是鼓励和支持有关组织和个人依照《艾滋病防治条例》规定,积极参与艾滋病防治工作。
三、联动齐抓共管,建立协调机制
做好特殊人群管理服务和管控救治工作,需要各成员单位的协调配合。工作开展以来,各成员单位、各相关部门之间制定和完善了工作衔接、信息报送、档案管理等一系列工作流程和制度。司法所建立健全了刑释人员和社区服刑人员的报到登记、建档立卡、走访谈话等衔接程序和工作制度。各相关成员单位分别结合工作职能,积极配合司法行政部门开展的特殊人群管理和服务工作,派出所协助司法所的工作人员定期核对两类人员的基础信息,有效预防社区服刑人员和刑释人员的脱管漏管,民政部门积极落实优惠政策和帮扶措施,将社区服刑人员和刑释人员中无家可归、无业可就、无亲可投的“三无人员”及暂时无就业收入的困难对象,纳入低保、社会救济等政策范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对有劳动能力和求职愿望的特殊人群实行登记、免费开展职业指导和技术培训,为他们择业创造有利条件。这些措施都较好地打开了工作局面,取得了初步工作效果。虽然我们在特殊人群管理工作中取得了一些成效,按照上级的工作要求,还够和专业社会工作人才缺乏等。这些问题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严格按照上级的安排和部署,围绕重点任务,发挥工作职能,有条不紊的向前推进,以保证当地特殊人群社会管理服务工作措施的落实,更好地服务平安建设。
日
仲兴司法所 2014年12月2
第四篇:特殊人群服务管理工作措施.(范文)
特殊人群管理工作措施
吸毒人员服务管理工作措施
一、基本情况
本方案所指吸毒人员是指吸毒成瘾人员。我镇目前排查有吸毒人员3 名。
二、工作目标
搭建完善的救防体系,创新服务管理措施,落实服务管理责任,确保吸毒人员不漏管、不失控,有效防止吸毒现象滋生传播。
三、服务管理措施
一是搭建救治防范体系。按照“综治牵头、公安指导、齐抓共管”的工作思路,建立集打击、求助和关怀于一体、各部门齐抓共管的吸毒人员救助防范体系。镇一级成立由镇综治办牵头,公安、司法、卫生、民政等单位参与的戒毒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镇派出所,全面负责全镇的禁毒和戒毒工作。村(居)委会一级,成立由村(居)委会主任任组长,社区民警、社区医疗人员和禁毒志愿者等共同参与和社区戒毒帮教小组,负责具体开展吸毒人员帮教工作。全镇上下构建起以镇禁毒办为龙头,以村(社区)戒毒帮教小组为基础的救助防范工作网络。
二是推行分类管理模式。根据吸毒人员的综合表现,按照“严格管理对象”、“重点管理对象”和“一般管理对象”三种类型实施分类管理。严格管理对象是指抗拒社区戒毒和帮教,无正当职业,随时可能复吸的吸毒人员,对该类人员,由村(社区)主要负责人和社区医疗人员包保,实行严密控制、即时尿检,发生复吸的,实行强制隔离戒毒;重点管理对象是指吸毒时间较长,毒瘾较深,有复吸倾向的吸毒人员,对该类人员,由社区民警包保,做好帮教工作,发现苗头及时控制;一般管理对象是指吸毒时间较短,毒瘾较轻,日常表现较好的吸毒人员,对该类人员,由禁毒志愿者在做好帮教的同时,做好谈心、鼓励等工作,帮助其改掉陋习。通过实行分类管理,从根本上增强对吸毒人员管理的主动性和实效性。在分类管理的基础上,由镇派出所负责健全完善吸毒人员的档案,建档建卡,实行“一人一档”,并动态管理,即:为全镇所有吸毒人员逐人建立档案,既包含吸毒人员基本情况,又包含吸毒人员定期、不定期尿检的影像资料和公安部门出具的尿检报告,实现档案全面、规范、客观、公正管理。
三是强化人文关怀服务。建立跟踪帮教综合工作机制,全面作好服务管理工作。第一,完善公共服务设施,鼓励吸毒人员前来参加文体活动,帮助其恢复身心健康;第二,对吸毒人员的家庭成员和相关社区人员,进行必要的指导培训,帮助其掌握后续照管必要的知识技能,促使吸毒人员更好地、尽快适应社会家庭生活环境;第三,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其就业能力;第四,组织社区工作者、民警和吸毒人员家属定期开展亲情、爱心帮教活动,巩固戒毒成果。同时,在办理低保、就业创业、子女入学等方面给予必要的政策倾斜,依法维护其合法权益。
社区矫正及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管理措施
一、基本情况
社区矫正安置帮教工作,就是对在社区服刑人员和刑释解教人员通过管理、教育和帮扶,预防和减少他们重新犯罪。社区服刑人员根据我国现行法律分为五种(被判处管制的、被宣告缓刑的、被暂予监外执行的、被裁定假释的、被剥夺政治权利并在社会上服刑的);安置帮教对象分为刑满释放人员和解除劳教人员。
我镇现有社区服刑人员6名,其中,判处缓刑的3名,裁定假释的 1名,剥夺政治权利的2名,暂予监外执行的 名,外出务工的社区服刑人员有 2 人(假释的和暂予监外执行的服刑人员不能离开社区)。矫正工作社会自愿者 名。5年内刑释解教人员共有49名(其中刑释人员45名、解教人员4名),到目前为止,我镇没有一例社区服刑人员脱管、漏管,刑释解教人员重新违法犯罪率控制在百分之零点二以内。
二、工作目标
全面使行社区矫正和安置帮教工作,是对社区服刑人员和刑释解教人员进行有效的监管、改造,最大限度地减少脱管、漏管,通过管理、教育和帮扶让他们不再危害社会,使社区服刑人员即能保持正常的家庭和社会生活,又能改造自己所犯的罪行,让他们能够顺利回归并融入社区;使释解教人员不至于重新违法犯罪,为宜城经济平稳较快的发展创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三、服务管理措施
一是帮教工作提前介入。镇社区矫正办与法院、公安局协调做好审前社会调查、庭后收集判决文书等工作,做到不漏登、不重登。利用信息网络及时掌握各监狱内宜城小河籍服刑人员的基本情况,及时和他们取得联系,宣传社区矫正安置帮教政策,提前进入矫正帮教程序。
二是落实安置帮扶责任。按照司发文件规定,对于矫正帮教对象中愿意经商的,工商部门为他们办理工商营业执照,税务部门为他们办理税收优惠证,金融部门按政策给予小额资金扶持;对于矫正帮教对象中无资金、无技术、无耕地的困难人员,户口所在地村组尽力为其解决承包荒地、荒水、荒山;对于矫正对象中的特困户,经本人申请,所在社区证明确有困难的,民政部门落实最低生活保障。三是抓好培训,最大限度促就业。我镇社区服刑人员中45岁以下的有3人,占 50 %,刑释解教人员中45岁以下的有40人,占82%。积极组织本镇社区服刑人员参加市组织的义务培训,参加市组织的各种活动,镇综治办与司法所、派出所联合对心理不太健康、有厌世情绪的对象上门进行专门心理疏导。
四是建立过渡性安置基地。镇矫正办在灰沙砖企业建立过渡性安置基地,不论有无技术,只要身体健康都要尽力帮助他们找到临时性工作岗位,让他们在第一时间享受到社会的关爱及温暖。
五是提供法律援助。对回归社会的社区服刑人员及刑释解教人员,若有权益被侵害,司法所提供免费法律援助,帮助和引导他们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身合法权益。同时,对他们进行法制宣传教育,提高遵纪守法意识。
七是建立“一助一”帮教制度。镇直各单位和各村(社区)要组建对固定的社会帮扶队伍,建立“一助一”帮教制度,在镇服务管理人员协助下与刑释解教人员结对子,进行经常性的宣传教育,开展形式多样的帮教工作。
社会闲散青少年服务管理措施
社会闲散青少年是指初、高中辍学及初中毕业既不读高中、中职,又无固定职业的社会青少年。其主要包括三个群体:
一、应当依法接受义务教育,但又劝返无效流入社会的中小学生;
二、完成了义务教育,初中毕业既不上高中又不上中职进入社会的青少年;
三、高中辍学流入社会的青少年。上述群体的共同特点是无相对固定职业,缺乏有效的社会监管。
一、基本情况
1、“十一五”期间全镇初中学生辍学情况。“十一五”全镇小学无辍学现象,初中辍学率控制在国家规定的3%以内,共计辍学学生 人,初中辍学生中农村占 %,城镇占 %;初中辍学生中外出打工 %,学技术 %,务农 %,无相对固定职业 %。
2、近三年初中毕业社会闲散青少年情况。据统计,2011年初中毕业既不上高中又不上中职进入社会无固定职业的社会闲散青少年有 人,2012年有 人,2013年有 人。随着高中教育、社会就业渠道的不断发展和拓展,初中毕业社会闲散青少年人数逐年递减;
二、工作目标
1、义务教育阶段初中学生巩固率保持99%以上,高中阶段学生巩固率保持98%以上。
2、义务教育阶段、高中阶段重点学生的基本信息统计和建档达到100%。
3、社会闲散青少年的综合监管和包保帮教达到100%。
4、社会闲散青少年继续教育技能培训达到100%,服务推荐就业达到200%。
三、服务管理措施
一是狠抓源头防辍,实施政策支持。
1、落实义务教育“双线”包保责任制。建立政府、村、学交联动机制,落实乡镇党政领导包村、村干部包组,学校领导包年级、班主任包班、教师包学生的劝学包保责任制,把义务教育劝学保学任务,落实到镇、村、学校的每一名干部和教师。
2、开展义务教育执法劝返活动。对拒送适龄儿童少年入学接受义务教育的父母或其他法宝监护人,由当地政府、派出所、村委会、中心学校等组成义务教育执法监督小组,依法给予批评教育,责令限期改正,确保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3、完善教师家访制度。组织学校教师逐生逐户走访,准确掌握每一名学生的家庭情况和个性特点,确定专人重点走访有流失倾向的学生家庭。
4、实施学生辍学监控制度。全镇学校坚持每天清点学生人数,每周汇总一次学生到校情况,每月向中心学校报告一次在校学生情况;中心学校一季度通报一次就学情况,对学生劝返不力、辍学严重的学校实行挂牌督办。
5、健全学生辍学报告制度。严格实行义务教育学生辍学报告制度,学生一天不到校,班主任要及时家方,摸清学生未到原因和去向,并向学校报告;学校接到报告后,及时组织教师进行劝返并如实填写《辍学生劝返情况记载表》,经三次以上劝返仍不到校的,学校填写《学生流失报告书》并报中心学校;中心学校向乡镇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报告,做到辍学学生基本情况清楚,报告及时。
6、加强学生法制讲座、法制报告、法律咨询等活动,对学生及其家长进行普法宣传教育,让监护人知法、懂法、守法,保证学生接受义务教育。
7、加强特殊群体学生的教育管理。对留守学生、单亲学生、学困生、贫困生、问题生等特殊群体学生,学校要做到建档、建卡、建制,班主任做到多走访、多观察、多沟通,科任教师做到心到、口到、点到、谈到。健全完善爱心家长学校建设,提升对特殊群体学生厚爱一层的教育管理,确保特殊群体学生心有人爱、情有人诉、身有人护、难有人帮。
8、落实防辍控流奖惩制度。坚持防辍控流失与教师考核、评先表模、职称晋升挂钩。并从教师奖励性绩效工资中拿出1%进行奖惩。当年班级辍学率超出国家规定标准的,班主任及任课教师当年考核定为不合格等次,并取消评先表模、职称晋升资格,按照比例扣除教师奖励性绩效工资;对辍学严重的学校实行“黑名单”管理和责任追究。
9、实施政策支持。(1)积极实施市职业高中春秋两季招生,解决初中即将毕业的学生因“怕考”而流失的问题。(2)畅通入学通道,实行无门槛进入、免试即时入学,对已流入社会的辍学生,可随时到市职业高中就读,解决劝返后因无法“插班”而流失的问题。(3)对辍学的经济困难学生就读市职业高中的,在校一、二年级享受国家每人每年1500元助学金政策,涉农专业全部免费,插班就读学生减免学费,解决劝返后因“无钱”上学而流失的问题。(4)对既想读职高又想上普高的学生实行职高、普高双学籍,发放高中毕业证和技能等级证,解决劝返学生升学和就业“所需”问题。(5)与市人武部联合举办国防班,市职高建立国家兵源基地,就读市职高的学生可优先入伍,解决学生“有志报国、应征入伍”问题。(6)市职业高中面向市和特殊群体需求,培植优质学科,拓展市场对接能力,提高就业率,解决劝返学生“毕业即就业”问题。
二是强化综合监管,落实包保责任。
1、健全信息档案。义务教育阶段辍学流入社会青少年情况由教育部门负责登记,教育部门要于每年9月中旬及时向所在地政府提供初中毕业后既不升学也不读中职的毕业生名单,镇政府根据教育部门提供的名单,组织村(居)委会,认真做好实地排查登记,并逐人建档,档案内容应包括学生基本情况、家庭基本情况、流入社会原因、有何愿望或打算、监护人或父母从事职业等。工作纳入镇综治维稳信访联动中心进行管理。
2、落实包保责任。将初中毕业进入社会的闲散青少年管理服务工作纳入村“两委”工作日程,建立健全村组党员干部包保责任制,将包保效果与新农村建设与村组班子的实绩考评考核结合起来。
3、开展心理测试。卫生部门要定期或不定期对全镇初中毕业进入社会的青少年进行体验和心理健康测试,并建立健康档案。
4、整治重点场所。公安、文化体育服务中心要切实加强对歌厅、舞厅、游戏厅以及网吧等娱乐场所的监管和整治,对违规违法经营接纳未成年人上网和通宵营业的网吧予以严惩,切实保护青少年合法权益。
5、打击违法用工。加大对劳务场所使用童工的查处和打击力度,有效预防未成所人外出务工,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
6、强化教育培训。村(居)委会要积极宣传职业教育政策;
三是加强技能培训,促进服务就业。
1、建档立卡。重点做好高中辍学生基本信息的建档立卡工作,按照一人一档的要求进行登记,基本信息要包括姓名、性别、出生年月、政治面貌、家庭成员、详细住址、就业培训意愿、联系方式等内容。
2、宣传引导。根据所掌握的高中辍学和未升学且没就业人员的基本情况,重点宣传国家有关就业培训方面的政策、定点技能培训机构基本情况、专业设置、培训方式、就业途径和方向、国家资助政策等等,鼓励其接受政府部门组织的技能就业培训。
3、加强培训。积极组织好没就业人员参加市组织各种技能培训,为他们能就业提供帮助。
4、促进就业。广泛收集本地企业用工需求,了解其用工动态;多渠道收集用工信息,提供更多可供选择的就业岗位。
5、政策支持。对接受市技工学校学历教育的学员,根据国家助学金及免学费政策规定,按每生每年1500元的标准给予生活补贴,连续发放两年。家庭经济困难的农村学员可申请减免学费。对接受短期技能培训的学员实施免费培训。所需费用由市技工学校统一申报争取。对首次申请职业技能鉴定的,初级工鉴定费用全免,中级工减半收取。对经公共就业服务机构推荐外出就业的,免收职业介绍费。
第五篇:2013年特殊人群服务管理工作总结
2013年特殊人群服务管理工作总结
2013年开年以来,我院特殊人群服务管理工作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思想核心,以“三讲”、“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服务和谐社会的构建为根本目的,对全院特殊人群进行长期、有效的服务管理,有效消除本院范围内因特殊人群存在的不稳定因素。现对本特殊人群服务管理工作总结如下:
一、成立以院党支部书记何文平同志、院长赵松同志为组长,王德志同志、朱国庆同志、闫志华同志、王玲同志、伍丰隆同志为核心成员的特殊人群服务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密切与团司法所、综治办、派出所等部门联动,与院安置帮教领导小组、社区矫正领导小组建立合作平台,做到信息共享,切实有效掌握特殊人群的动态信息。
二、将走访工作与和特殊人群的座谈工作常态化,熟悉特殊人群的基本信息,了解特殊人群在生活工作中遇到的具体困难,知悉特殊人群的思想动态。
三、坚持在特殊人群中的普法宣讲教育工作,讲解由益于特殊人群自主创业、勤劳致富的利好政策,体现社会对帮助特殊人群回归社会的关爱之情,对有
创业和就业欲望的特殊人员给予合理合法的必要帮助。
四、对特殊人群依法管理,对存在不安定倾向的人员联系派出所、司法所共同进行思想引导教育,经思想引导教育仍不思悔改的人员,依法采取必要措施,以保障辖区内的社会和谐发展的顺利进行。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坚持依法管理、以德育人、以情暖心的工作路线,为保障我院乃至我团的和谐稳定发展而不懈努力。
十一团医院
2013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