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看望失独老人后感
看望失独老人后感
上学期我们部门组织了一次看望失独老人的志愿活动,我们部门三个女生和其他四个志愿者通过打电话询问路人终于来到老人的门口,老人看起来很硬朗,他让我们进去并给我们拿糖果,很热情。我们看就老人一个人,便问其他人,他说,老伴去陪家里亲戚了,孙子在里屋写作业。说着,爷爷便喊孙子出来,我们问老人有没有需要做的事,我们来就是志愿活动的,老人说家里都收拾得挺好,只想把我们当客人对待,我们便跟老人谈起心来。
听老人说的话,我们发现老人是个见多识广,很善谈的人。他曾经去过很多地方,老人问我们的家乡在哪里,他几乎都可以对我们的家乡做一些评述,我们心中很佩服老人的态度。虽然失去了儿子,但对生活依然乐观向上。谈到他的孙子,他鼓励孙子跟我们多交流,他的孙子是初中生,学习任务也挺重的,了解到他们学校好多学生都在课外报了加强班什么的来提高成绩,他则喜欢宅在家里安安静静写作业,我们中一个女生告诉他:“你真幸福,有爷爷奶奶这么疼你。”我们也建议他没事多出去放松放松,不要整天呆在家里,可以多陪陪爷爷奶奶出去散步或锻炼身体。
我们的交流很愉快,快中午了。我们向老人道别,老人笑着说要我们留下吃饭,我们说不用了,刚打开门,就看到一位笑容满面的奶奶提着菜回来,原来她就是爷爷的老伴儿,我们笑着说再见后便离开了。
失独老人虽然有着惨痛的经历,但我们看望的老人却对生活如此乐观开朗,其实人生就是这样,会经历坏的,也会经历好的,如果只注意不好的生活片段,那么即使在美好时光面前也会感到伤感,那人生还有什么意义可言,如果我们可以勇敢的面对生活中的阴暗,同时乐观地继续向前看,向前走,那么我们的世界便会充满温暖与光亮。
所以我们的生活无论经历了什么,都没有什么好抱怨的,虽然会苦一阵子,哭一阵子,但生活还是要继续,还是会有美好的明天等我们睁开双眼去迎接。
第二篇:采访老济南艺人后感
走访民间艺人宣扬民间艺术
“泥人刘”刘占义演示泥人制作
“珍珠泉”艺术团与实践队员交流
近日,山东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科学学院“文化满城”暑期社会实践队开展了第一个实践活动——寻味老济南 弘扬齐鲁文化。实践队一行先后在泉城广场、英雄山、洪家楼等地采访老艺人、拜师取艺、取其文化精髓,感受老济南民间文化的独特魅力。
实践队在曲水亭街的小河旁寻访到了制作石膏像的刘占义师傅,美丽的白雪公主、神圣的毛主席、可爱的观音娃娃、丰富的十二生肖等精致的石膏像深深吸引了队员的目光。石膏雕像是一种快要失传的祖传艺术,刘师傅现场教授队员们制作方法。随后队员们在洪家楼找到了某老年人合唱团,与他们交流学习,最后还一同合唱了《同一首歌》。在省人大的大院里队员们有幸采访到了珍珠泉艺术团,在与总导演李红嘉的交流中,队员们了解到该艺术团由精通琵琶、古筝、长笛、竖笛等艺人组成。最后,队员们在英雄山采访了根艺玉器大师孙建堂师傅,孙师傅是在新疆地质局工作几十年后退休定居在济南的。他利用在几十年工作时间中收集的树根,退休后钻研根雕艺术。他还给队员们介绍了关于玉器的知识。
此次“收集民间文化 宣扬老济南风味”的活动激起了实践队队员们对民间各式文化的学习热情。他们积极学习,认真记录,准备回校后对社团活动向大家进行宣传,使民间文化得到更为广泛的流传。
寻味老济南 弘扬齐鲁文化
实践队员与蜡像大师李毅民合影
“泥人刘”刘占义向实践队员展示艺术品
7月17日至20日,山东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科学学院“文化满城”实践队在济南开展了社会实践活动,采访了济南各地民间艺人,参观了各大文化圣地,对济南传统文化有了深刻的了解。
活动期间,“文化满城”实践队采访了快板界李扬老师的关门弟子韩绍谭,“泥人刘”刘占义,活体铜人,“蝈蝈刘”刘文忠,制毛笔大师付培华,根艺大师孙建堂等二十多位民间艺人和八个民间艺术团体,其中包括驻扎在山东省人民委员会的“珍珠泉”艺术团。该团体重视城市文化建设,由刚建团迅速发展至一百多人。艺术团在传承民间艺术文化的同时,使民间艺术文化得到进一步的发扬,极大地充实了民间艺术文化的气息。正如“珍珠泉”艺术团总导演李红嘉老师所讲“一个民族的艺术文化要通过大家的一起努力传承下去,并发扬光大。”实践队还采访了英雄山合唱团,他们的口号是“红歌红歌大家唱,红歌越唱越健康”,以此弘扬红歌文化。在英雄山及济南引起重大反响,及各界一致好评。此外在实践队员的努力下,队员们采访到了民间蜡像大师李毅民师傅。他从小学习蜡像制作,并研习脱蜡技术。李毅民师傅还通习镀金技术,专制各类佛像二十余年,向全国各地投送了大量佛像,在制佛像界享有很好的声誉。
与此同时队员们在济南各大公共场所将实践成果进行展览宣传,以此弘扬老济南文化,实现文化的传承,号召全国大学生及青年人士发扬中华民族的民间文化,得到了各大艺术团体及市民的一致好评。
第三篇:失独老人
主题:关于失独老人帮扶政策问题的完善
现状:
1、自从2001年我国进入老年型社会以来,我国的人口老龄化相对其它国家速度快、规模大。随着高龄老人的快速增加,计划生育家庭面临的养老护理问题也日益凸显。
2、按照已有数据,有些机构做了样本统计:中国15岁至30岁的独生子女总人数约有1.9亿人,这一年龄段的年死亡率为万分之四,因此每年约产生7.6万个失独家庭,按此统计,中国失独家庭至少已超百万。
3、失独家庭的帮扶制度并不完善:在2001年颁布了《人口与计划生育法》中,涉及失独群体社会保障的条款为该法的第四章第二十七条:“独生子女发生意外伤残、死亡,其父母不再生育和收养子女的,地方人民政府应当给予必要的帮助。”但是有法律专家分析,这里的“帮助”不是“责任和义务”,而且“给予必要的帮助”这个概念很模糊。在法律上没有一个具体的量化标准,执行起来也有很大的伸缩性。
4、针对失独家庭,现行的国家计生特别扶助政策,对独生子女伤亡家庭进行补贴每月每人一至两百元,但在年龄方面要求女方年满49周岁时,夫妻双方才能同时纳入扶助范围。而这样的经济救助和年龄门槛对于数量庞大的失独家庭来说只能是杯水车薪。
解决方案:
1、经济上地方政府要落实养老扶助政策,全国的帮扶标准要统一,不够的由国家支出。
2、心理上相关专业部门要深入调查,切实关注失独老人的心理状况。
3、社会上各个成员之间要形成共识,努力共同营造关爱氛围,带领失独老人走出伤痛阴影。
背景:
1、计划生育——生二胎
2、失独def.3、自从2001年我国进入老年型社会以来,我国的人口老龄化相对其它国家速度快、规模大。随着高龄老人的快速增加,计划生育家庭面临的养老护理问题也日益凸显。
4、数量大。按照已有数据,有些机构做了样本统计:中国15岁至30岁的独生子女总人数约有1.9亿人,这一年龄段的年死亡率为万分之四,因此每年约产生7.6万个失独家庭,按此统计,中国失独家庭至少已超百万。
5、制度不完善
6门槛高
第四篇:慰问老人后感受
慰问老人后感受
这天早晨我们几个志愿者,兴致勃勃地来到青山祠社区,我们分成两组分别去奶奶和爷爷家,而我被安排去了奶奶家。奶奶看到我们非常高兴,拉着我们的手连声道谢。我们围坐在奶奶身边聊天,奶奶非常高兴。这对我们来说是多么微不足道的小事,但却让奶奶感受到了社会的温暖。
面对生命中不多的时光,奶奶的心态是乐观的,这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我们是否该对自己的生命重新思考呢?人的一生再多也不过几十年,真正为国家做贡献的时间更短,我们不该碌碌无为。人的生命是一条射线,我们可能只了解自己的生命,却无法预测自己的未来;人的生命是一条线段,有起点,也有终点,就看我们怎样对待人生。
为拉近距离,奶奶给我们讲了许多以前的故事,这使我在这个非常特殊的日子里尝到了一些非常特殊的知识。看得出后来奶奶显然已经十分疲劳了,她的身体虽然看起来硬朗,但其实还是很虚弱的。可她仍然在对我们微笑着,把最坚强的她展现在我们面前。奶奶都能如此笑对人生,摆在我们面前的困难又算得上什么呢?如果不是走出去亲眼所见,是没有这样的体会的。在此,我代表所有志愿者向奶奶致以最崇高的敬意!感谢她给予我们关爱他人的机会,祝福她永远快乐。作为一名志愿者去看望老人,我感到非常荣幸,它让我深深明白了世界上还有一种爱叫做博爱,平时我们问题关注亲情、友情与爱情,然而博爱却是超乎这一层面的;它不计付出,不求回报;它会把爱播撒给每一个人,播撒到每一寸土地。作为当今社会的一名大学生,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去关心这些弱势群体,一直关注他们,用我们最趋势的心带给他们最真诚的关怀,我们要把这个叫做博爱的精神传承下去,直到永远永远……
和煦的风迎面吹来,吹在我们的脸上,吹到我们的心田,暖暖的,就如我们今天的活动——探望旅顺九三社区的孤寡老人。又一次温暖之旅。
第五篇:失独家庭
创意:
在人们的身边生存着这样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年龄大都在50开外,疾病或意外却让他们遭遇独子夭折的厄运。在经历了“老来丧子”的人生大悲之后,只能独自承担养老压力和精神空虚。全国“失独家庭”已超100万!“独苗”夭折,步入暮年的他们有着怎样的生存状况?
现如今,政府已经意识到了将由此产生的贫困与赡养问题,并试点一些生活补贴项目。但物质上的补贴,是无法弥补心灵上的创痛。因此,我团队将以石家庄为实施地区,开展一系列的关爱“失独家庭”的公益活动:
1、积极与本地政府民政部门、街道社区、居委会等联系,寻求指导,获得较为全面的本地“失独家庭”信息。
2、在本地高校招募志愿者,组织相关的慰问、恳谈、文体交流活动,并开展一系列的家政服务、体检医疗、郊游出行等关爱活动。
3、对“失独家庭”进行相关的问卷调查,访谈调查与观察调查,并将此次公益活动过程与效果以详细文字的形式反映给民政部门、街道社区、居委会。
4、高校志愿者成立组织,建议并协助街道组织家园,为关爱“失独家庭”活动提供活动阵地,使得该公益活动得以长期长效的开展 创意亮点:
失独家庭,这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对这个群体的关注、理解与帮扶应该引起政府和社会更多的重视。本项目立足于时代发展的特殊阶段,积极发现容易被忽略的社会问题,并在大学生的能力范围内,寻求解决办法与公益措施,让公益真正“益暖中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