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课书评
书评——读《历史深处的忧虑》有感
一,初识此书还记得曾在铁血网上看到一个帖子说,贴主原来是一个标准愤青,但是让他走出爱国愤青境界的正是林达的《近距离看美国》系列:“那几本书看得我彻夜难眠,激动得在屋子里来回踱步……我无法忘记他就像唠家常一样给我启蒙的时刻,我无法忘记那年冬天我蜷缩在被窝里读书的时刻,我无法忘记望着黑漆漆的夜空忍不住想哭的时刻。”我本身一向对愤青很不以为然的,看到这番话引起了我对林达作品的兴趣:一套介绍最典型资本主义国家政治制度的书,居然能让爱国愤青看得“彻夜难眠”“忍不住想哭”?
于是就看了这本林达老师最著名的《历史深处的忧虑》,自此我完全理解了那几句感言。虽然我自认为对美国的了解多一些,但林达老师还是让我看到了以前不太了解或不太重视的那些东西。他在正文的第三行就在“这个号称世界上最自由的国家究竟有着怎么样的自由?”一问中提出了“自由”二字。但他不仅介绍美国的自由,更以充满人文关怀的笔调讲述美国人为自由付出的代价,以及他们在个人自由和社会利益之间的艰难抉择。这是最打动人的地方。
二,本书特点在这本书里,林达主要谈了关于自由的两个方面的问题:言论自由和司法审判。通过关于这两个问题的故事、事例,他把宪法修正案一条条地融入其中,启蒙了我对于美国司法、政治、行政制度的认识和思考。我认为,总的来说,本书有三大特色,让人耳目一新。首先,作者以书信的方式,从广阔的视角,比较客观地介绍他在美国的所见、所闻。由于是书信方式,有很多问题会留给读者自己思考,比如美国得以成为如今超级大国的原因、美国人为自由付出的代价以及我国未来的发展方向等等。
其次,作者所拥有的资料非常丰富、全面,不仅一件事情的每个细节都能掌握得一清二楚,而且还能详细地给我们讲述数
十、甚至上百年前发生的故事。这些故事讲得很生动、很有意思,刚开始我很好奇作者都是从哪里知道的。最后才明白,原来,如此详尽的细节信息是通过大量地阅读新闻报刊得来的,真是很辛苦的工作。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作者在阐述一个问题时会适当发散,运用一些背景信息帮助读者建立起更全面视角,让我们可以站在更高的全局地看到美国社会运作机制,让读者也进入到这样一种状态:仿佛身处美国,周围都是美国人,能以美国人的思维方式来看待这件事、思考其中的教训和道理。因为社会上很多人批评一些留美作者“尊美抑华”,总是站在一个角度看问题。林达老师运用这样的笔法,自然很让人信服。
三,本书的思考
阅读本书的过程中,不说是感慨万千吧,但也真正想了许多东西。最触动我的,大致有以下三点:
1.美国人的自由传统以及对传统的坚守。美国那些伟大的的建国者们是一群把自由放在第一位的理想主义者。他们完全没有“打江山者坐江山,夺天下者主天下”的概念,相反,他们担心政府权力无限扩张,威胁到平民的自由(这或许就是书名中“忧虑”的含义吧)。让我们通过书本追寻那些岁月吧。
在打败了英国殖民军,取得独立战争胜利后,联邦军总司令华盛顿卸甲归田,放弃了政权。英国国王乔治三世曾预言:如果华盛顿自愿放弃权力,那么他真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人。是否最伟大不好说,但华盛顿的这一做法等于为美国的君主制划上了永远的否定号。所以今
天的美国人可以说,我们的总统可以是说慌者、无用者和失败者,但是我们永远不会有国王、永远不会有君主、永远不会有专制者。
智慧的美国建国者们同时为美国的明天设计了一个理想的三权分立的政府机构,作为外人我们即使不了解这个政府的具体结构和形式,只要听听他们为建立政府而争论的片言只语就可以了:
汉密尔顿:我们不要建立暴政,能力是与暴力完全不同的东西。
杰斐逊:在权力问题上,不必再多言对掌权者的信任了,只需用宪法的锁链约束他,以避免权力的危害。远离暴力手段,美国人将以选举和请愿击败政府的罪恶倾向。
我对着上帝的圣坛起誓,永远反对压制人们心灵的各种形式的暴政。
这些自由的信念,真的是代代相传,以至于今。于是我们看到:言论出版自由,无论是在说话,出版的刊物中,你都可以发表自己的看法,不用回避敏感话题也不怕政府会找麻烦;宗教,结社自由,只要你愿意,你可以在大街上随意派发关于你所在组织的传单,没人说你的是‘邪教’,没有官员干预;持枪自由,可以对那些擅自闯入自己住宅区的人而不听警告的人开枪,决不是开玩笑,就算当了被告,也可以理直气壮地为自己辩论。。
2.美国的司法制度----典型的陪审团制度,即由人民掌握生杀大权。书中占用篇幅最多的是曾经轰动全美国乃至全世界的辛普森杀妻案。以此案的审理过程为线索,作者详细介绍了美国的司法制度,美国的法律是尽最大可能保护被告的,是无罪推定原则。这样就有很多嫌疑犯由于证据不足而被释放,包括很有可能杀了人的辛普森。这让很多善良的民众十分痛苦。是“宁可错放一千,不可错判一个”还是“宁可错判一千,不可放过一个”,这和枪支问题一样是个两难选择。美国人选择前者,是因为他们不愿看到无辜者被剥夺自由,尤其是无辜的平民被强大的政府迫害。另外,美国的陪审团制度也很有特色。很多人都搞不明白,美国人为什么让一帮“乌合之众”掌管生杀大权。但是仔细一想,法律本来就不该是什么神秘的东西,它是和每一个普通人息息相关的。美国是以司法公正而闻名于世,这里的公平,并不是指真正不错杀一个好人,也不放过任何一个坏人,而是指,能在法庭上能公平地对待每一个人。
“请问你相信辛普森杀人了吗?”
“我相信人是他杀的”。
“如果你是陪审员,你会判他有罪吗?”
“不会!因为检察官并没能出示足够的证据。”
这段对话或许会让许多人无法理解其中的逻辑,但这是一名记者在辛普森案后对许多美国人进行采访调查的真实对话记录。
3,美国整个社会的开放与坦诚。林达在开篇就说,美国不是一个善于遮羞的国家,它投出一片阳光,就落下一片阴影。整个美国社会,都是把全部的阴影都毫无遮掩地暴露在所有的人面前,哪怕你是一个陌生人。所以,即使是像我们这样的平常外来者,也会一眼就看出一大堆毛病来。但是我们马上就明白自己必须从沾沾自喜中醒来,因为后来很快发现,这并不见得就一定是自己比美国人更高明且目光更敏锐。他们似乎也很清楚有这么一片阴影,他们只是迫不得已在承认一个简单的道理,如果你追求阳光,你就躲不开身后的阴影。其实,对任何人、任何社会来讲,缺陷都是不可能完全避免的,关键是看自己怎么去看待和对待这些问题。美国从来不避讳自己的阴影,正是他们自信的表现;而我们对问题的掩盖和粉饰,恰恰说明了什么呢?这是社会的传统,何尝不更是一种生活的态度?
四,不足之处
尽管作者很努力的从客观角度进行叙述,但本书的观点也是带着很强的意识流派的,让人觉得难避狭隘之嫌。就是文字冗长了些,如果能够精缩一些,那是再好不过了。另外,如果
能够就同样的主题思想,进行中美两国思想、行为上的比较案例,那就更好。当然,瑕不掩瑜,这本书对现代美国的认识还是非常深刻的,对于现实有很深的借鉴意义。
这本书,推荐一看。
第二篇: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论文)
寻 发 展 之
专业:行政管理学号:姓名:王娟路,观 世 界 风
云
***61
寻发展之路,观世界风云
一、当代世界经济
世界经济是指全世界范围内的各个国家和地区相互结成的一种既有联系又有矛盾的统一的经济体系。
其特点有:(1)世界各国经济上的相互依赖、相互联系和相互斗争进一步发展(2)改革和调整成为世界性浪潮(3)科学技术对生产力的推动愈加显著。除此之外,世界经济将来趋向于:经济全球化。经济全球化:
1.推动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动因 :
(1)经济体制障碍逐渐清除。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不断发展,开放的市场机制得到了世界多数国家的认同,各国政府对经济管制逐步放松,国际贸易中的关税和非关税壁垒不断减少,“无疆界市场”正在形成。
(2)科学技术不断进步。随着科技进步和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大大缩少了经济活动的空间距离,消除了不同资本市场的时间差和地域差,传统“原产地”与“消费者”之间的地理界限已失去意义,商品、服务、资金和信息的流通将比过去更加快捷,“地球村”经济逐渐成为现实。
(3)跨国公司快速发展。凭借其独有的资金优势、技术优势和管理优势,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设置生产基地和销售机构,建立国际商务信息网络,构建全球研究开发体系,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成为了经济全球化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2.经济全球化的特征
(1)生产国际化。经济全球化使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动,各国经济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面。在较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下,跨国公司日益成为世界经济活动的主宰力量,商品生产环节分布于不同国家,各国间的经济依存性明显加强。
(2)贸易自由化。1995年,世界贸易组织(WTO)成立,奠定了自由贸易的基础,国际贸易障碍逐步消除,贸易量迅速增长;同时,WTO多边贸易体制框架使得世界贸易进一步规范和公平,极大地促进了全球贸易自由化的发展。
(3)金融全球化。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经济全球化必然导致金融全球化。金融全球化的突出表现是各国放宽了外资金融机构进入本国金融市场的限制,自觉推进金融自由化,国际资本大规模流动,国际金融市场蓬勃发展,金融活动在全球范围内不断扩展和深化。
3.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
随着高科技产业和全球信息网络的迅猛发展,经济一体化步伐加快,国际间资本流动加速,各国经济的相互依赖关系将更为密切。跨国公司的全球化经营战略更为普遍,企业间的竞争与兼并日趋激烈。自由贸易成为世界贸易的发展方向,全球性商品市场逐渐形成与完善。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国民财富日益增长,但经济的不均衡发展加剧,国家间的贫富差距扩大。国际间的协调和合作进一步加强,相关的国际契约和国际组织应运而生。
二、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
1、经济与政治不能分开来讲,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在国际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实现“全球经济再平衡”是世界各国战胜危机,实现可持续和均衡增长的战略选择,但“全球经济再平衡”不会是一个自动实现的过程,而将充满博弈与挑战。世界经济发展长期的不平衡,造成更多不安全因素。经济全球化在为加强国际合作、促进共同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同时,也进一步加剧了南北差距,一些发展中国家面临被进一步边缘化的危险。
世界经济发展的失衡所导致的部分国家的极端贫穷和落后,催生了相关国家部分民众的绝望心理和铤而走险的心态,为恐怖主义的滋生和蔓延提供了土壤,也促使一些发展中国家内部矛盾不断加剧,削弱了其应对危机,抵御自然灾害、严重传染性疾病和跨国犯罪等威胁的能力,并导致难民和非法移民数量急剧增加。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既要警惕“全球经济再平衡”可能带来的挑战,也要利用其带来的机遇,积极推动自身经济战略调整,以增强发展中国家在国际分工体系中的主动权,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2、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与政治
①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及其成就
实践证明,没有经济上的真正独立,政治上的独立不仅是不完全的,而且已获得的独立也无法巩固,随时都有重新丧失的危险。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成就包括:A、经济实力有所提高。B、初步改变了过去畸形的国民经济结构,工业发展比较迅速。C、经济自主性有所增强,许多发展中国家已经能够按照自己的民族意愿,制订本国经济发展战略和政策,扶植民族工业,并对外国垄断公司进行监督和管理。D、出现了一批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②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及面临的严峻问题
战后发展中国家为实现国家工业化所实施的两种经济战略,都对国民经济发展起过一定的积极作用,并各有所长。进口替代有利于建立独立自主的民族经济,免受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冲击。一些国家从轻工业的进口替代逐步发展到重工业的进口替代,逐步改变本国的单一经济结构。面向出口战略,有利于实现规模经济,扩大市场范围,推动企业经营效率提高,从而加快经济增长的步伐。但同时,两种战略也都对经济发展有一定的负面影响。进口替代战略限制国内市场的扩大,导致市场不足,生产力闲置,工业产品出口因成本高质量低而缺乏竞争力;由于过于着眼于进口替代工业,忽视了农业和电力、能源工业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制约经济的整体效益,面向出口战略由于主要是为了出口,容易使这些国家和地区经济严重依赖世界市场,同时也容易加剧通货膨胀和物价上涨,人民生活难以改善。同时都造成了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中国现在正处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时期,需要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和周边的安定,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保持周边稳定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
第三篇: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论文
寻发展之路,观世界风云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论文
通过对《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这门课的学习,让我了解到了很多知识,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至今世界经济与政治的的变化,阐述了世界经济的演变过程和政治格局的转变,以及政治与经济之间的关系。下面我将从经济和政治两方面谈谈我的学习心得。
经济篇
世界经济,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它是世界各国和地区在经济相互联系中所形成的一定的国际生产关系的统一体。各国、各地区的国民经济是世界经济的基础,反过来,世界经济状况会对各国、地区的经济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但世界经济并不是各个国家和地区经济的简单总和,而是通过国际分工、国际贸易、金融往来、技术和劳动力流动等经济活动而形成的一个既互相依赖有矛盾斗争的有机整体。19世纪末20世纪初,经济活动进一步国际化,国际分工和世界市场向纵深发展,世界经济形成了。二战后,在兴科技革命的推动下,世界经济进入了崭新阶段。冷战后,振兴经济成为时代的主旋律,经济在国际社会的作用更加突出。
一
战后世界经济的演变
战后初期美国独霸世界经济领域。战争结束时,德国、意大利、日本这些战败国几乎成了一片废墟,战胜国中的英国、法国也是遍体鳞伤。唯独美国在战争中大大膨胀起来,远离战场使他没有像其他国家那样遭受战火破坏,战时《租借法案》的实施为他的军火生产和过剩的农产品打开了销路。到1945年,美国独占资本主义世界工业产量的60%,战对外贸易的32.5%以及黄金储备总量的59%。这种压倒是的优势,为美国构筑战后世界经济体系奠定了物质基础。在经济领域,1944年通过了“布雷顿森林协定”,建立了以美元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1945年,在华盛顿成立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既世界银行。在国际贸易领域,美国积极推动贸易自由化。构建了“布雷顿森林体系”即以外汇自由化、资本自由化和贸易自由化为主要内容的多变经济体制。这是美国制定的实现其紧急霸权的体制。对西欧和日本等资本主义国家,美国采取了扶植政策。对亚非拉民族独立国家,美国采取新殖民主义的手法,对社会主义国家,美国实行经济、技术封锁,遏制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
20世纪70年代世界经济向多极化发展。原因之一,美元危机。原因二,发展中国家石油斗争引发的能源危机。原因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国内经济条件发生了转变。正是在这些原因下,战后经济迅速增长的黄金时代结束了。伴随着美国经济霸权的逐渐丧失,西欧和日本经济实力大大加强,美国、欧共体、和日本三足鼎立的局面日益明显,世界经济开始向多极化方向演变。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三大区域经济组织之间的竞争加剧。随着两句格局的瓦解,经济因素在国际关系中的作用空前突出,以经济和科技为主要内容的综合国力的竞争,成为国际关系的焦点。各国一方面从内部进行调整、另一方面积极加强同周边国家的交流,通过联合取得集团优势来增加自身实力。欧洲联盟是目前最有成效、一体化程度最高的一个区域性集团。它的前身是欧共体执行的一体化政策对成员国的经济以及世界经济都产生了巨大影响,是区域化集团获得成功的典范。北美自由贸易区是由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三国组成的统一大市场。按找美国的设想,是将南北美洲连在一起,建成一个美洲自由贸易区,而北美自由贸易区是其目的的第一步。面对欧盟和北美自由贸易区表现出来的排他性,1989年11月,在堪培拉举行了首次亚太经济合作部长会议,亚太地区有合作性的组织正式起步。1993年6月正式启用“亚太经济合作组织”。这对协调成员利益、促进全球和地区经济发挥了积极作用,自身也得到了壮大,开创了区域经济合作的新模式。除了这三大经济组织,还有许多经济组织遍及世界的各个角落,进入21世纪,世界各主要经济力量依托区域经济展开竞争的态势上继续深化。
二
当今世界经济的特点
一、经济全球化在曲折中发展。20世纪90年代,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成为世界经济和国际关系中不可逆转的客观趋势。
二、区域集团化趋势迅速加强。、区域集团化是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而区域集团化的高潮反过来有推动了经济全球化的的深化。
三、市场经济体制在全球范围内运行。作为一种资源配置方式,市场经济在当今世界经济秩序中取得了全面的支配作用。
四、新科技革命产生深远影响。科学技术进步是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历史表明,科技进步不仅为人类认识自然、利用自然、改造自然提供了有力的手段,而且改变了各国实力对比,推动国际关系乃至人类历史的变动和演化。
三
当今世界经济面临的焦点问题
一、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经济发展不平衡。从战后到20世纪80年代,资本主义内部发展不平衡导致美日欧实力对比趋向均衡化。90年代,美国率先走出西方周期性危机,经济增长处于领先地位。
2、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经济不平衡。战后大部分是时间里,南北不平衡反映在南北贫富差距拉大,80年代以前,作为整体的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平均增藏率高于发达国家,但因其人口增长率过高,差距并未缩小。80年代许多国家陷入危机,南北差距进一步扩大。
3、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经济发展不平衡。尤其是80年代,既是整个发展中国家“失去的十年”,也是南南差距明显扩大的十年,亚洲特别是东亚遥遥领先,而其他地区的经济增长则仅相当于或赶不上人口的增长。
二、国际金融市场动荡频繁。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后,各国纷纷以浮动的汇率制取代固定汇率制,此后国际金融市场动荡时有发生。金融市场是宏观经济状况的“晴雨表”,经济动荡往往是经济出新问题的前兆。1997年东亚金融危机的根本原因在于这些国家的经济体制中的的结构性失调,如:金融监管体系不健全,房地产过热引起呆账、坏账,国际收支不平衡等等。但发展中国家不能因噎废食,大量研究表明,鼓励金融业发展将促进整个经济的良性循环。
三、可持续发展之路并不平坦。可持续发展作为一种全新的发展观已成为一种潮流。它是针对片面追求经济高速增长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而提出来的。从英国工业革命至今,200多年的工业化过程创造了大量的财富,也以惊人的速度消耗了并仍在大规模消耗这地球上的资源,严重破坏了生态平衡和人类的生存环境。要彻底改变这种局面,据需要探索出一条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的挡路。提出“可持续发展”的概念的出发点是解决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但一经提出,它就不在仅仅限于环境保护。事实上,可持续发展关注的是所有影响发展的因素,包括环境的可持续性、经济的可持续性和社会的可持续性。它不仅对传统的发展观念提出了挑战,而且直接影响新世纪世界经济的前途。
政治篇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苏、美、英三国首脑划分势力范围,确定了战后世界政治的“雅尔塔体系”。随着冷战开始,形成了以美国为中心的资本主一阵应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相对抗的两极格局。过几十年的演变道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华约瓦解,世界政治格局从两极向多极转变。
一 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一、两极格局的形成。两极格局,是以美苏为中心,以两大集团、两大阵营全面对抗为特点的格局。它形成的根本原因是西方国家害怕、敌视并千方百计扼杀社会主义国家和蓬勃兴起的世界革命运动,而美国有借此机会谋求世界霸权。这一格局的特点集中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政治上表现为两面旗帜的斗争,经济上表现为封锁和反封锁斗争,军事上表现为全面“冷战”和局部的侵略和反侵略战争在意识形态上表现为和平演变和反和平演变的斗争。二、五六十年代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化。聪20世纪50年代中期到六十年代末,世界政治在两极的大框架下,出现动荡、分化和改组。主要反映在几个方面:对抗中出现一定缓和,局部的危机、热战与和平解决争端相互交错。社会主义阵营分裂。资本主义阵营花。以及第三世界的崛起。
三、由两极向多极化化转变。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信息技术革命先是在美国,接着在日本、西欧兴起,以后逐渐席卷全球。他不仅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而且导致全球范围内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及一些国家的兴衰,从而世界政治格局发生变化70年代初到80年代末,世界政治格局的突出表现就是从两极向多极转变。
二
当今世界政治发展的基本特点
维护和平,促进发展,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发展,给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带来了机遇和有利条件。各国都清楚的意识到,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国际间的合作与交流,而这种合作关系让各国相互依存关系不断加强,所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另外,世界大战给世界带来了巨大大灾难,使各国人民的生命、财产遭到空前破坏,也是世界文明遭到空前浩劫。而冷战也极大影响了世界的和平与稳定,阻碍了各国的发展,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反对战争,逃避战争,维护和平维护全人类的共同利益,已成为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所以,新的世界大战在短期之内打不起来。
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多极化趋势错综复杂,发展过程不会一帆风顺。多极化趋势中,既有美国这样具有全球化和国际意义的强大中心,也有类似南亚印度、中东以色列等地区中心。他们的关系像一条长短不一辐射线,纵横交错,错综复杂。随着经济的发展,“极”的大小和中心都不是一成不变的。
大国关系进行深刻调整。冷战结束后,大国关系进一步调整,例如中国,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积极开展全方位外交活动,不断调整和改善与美、俄、日以及西欧各国的关系,大大加强了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与作用。
以联合国为主的全球性、区域性组织的作用不断加强。维和方面,20世纪90年代,在原南斯拉夫、柬埔寨、索马里、纳米比亚进行了繁琐的维和行动。在核军控和裁军方面,于1992年通过了《禁止化学武器条约》,1995 年决定无限延长《不扩散核武器条约》。20世纪90年代以来,联合国积极筹集资金(年均13亿美元)向亚非拉国家提供无偿援助。在解决国际争端方面,联合国成为大国间调整关系,以及发展中国家维护权益、交换意见,共同推动建立和平、公正、民主的国际新秩序的重要场所。
经济因素增强,经济与政治互动,对世界政治的影响日益增大。科技革命,经济发展直接导致各国综合实力的强弱和升降,从而影响到世界经济的发展。经济全球化使各国争夺资源的斗争加剧,甚至导致地区的政治经济冲突。国家的经济利益往往成为国家关系发展的主导因素。
三、当今世界政治面临的主要问题
当今世界政治面临的主要问题是:霸权主义和强权主义政治有新的表现;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单边主义还很严重;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威胁相互交织,恐怖主义威胁上升;局部冲突时起彼伏;南北差距进一步扩大;影响和平与发展的不确定因素增加。世界政治还很不安宁,人类面临着许多严峻挑战。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的关系变得越来越复杂,但是我们必须以辩证的眼光去分析问题。邓小平作为一位具有宏大眼光的政治家、战略家,对20世纪以来的世界变化做出了高层建瓴的理论总结。在1985年3月4日,他明确指出:“现在世界上真正大的问题,带全球性的战略问题,一个是和平问题,一个是经济问题或者说发展问题”。这一论断高度概括了当今世界的时代特征,指出了世界发展的基本趋势,其正确性及深远意义在现实中不断彰显。
参考文献
李景治
王绳祖
《国际关系史》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世界知识出版社
2003 1995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
寻发展之路,观世界风云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论文
学院:软件学院
班级:软件工程11-1
学号:120113502034
姓名:张海阳
第四篇: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
单选(20):第一、二、三章
(第二章重点看全球化问题、第三章美国战后对外政策的发展演变)名词解释(5)
1、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就是国际政治舞台上各种力量(主要是主权国家和国家集团)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在一定时期形成的一种结构,它是一定历史时期内国际关系比较集中而概括的表现形式。
2、简答(4)/论述(2)
1、世界两极格局特点
材料(2):第一、二章
1、通读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几个阶段,重第二三四阶段)P12、通读当今世界政治发展的基本特点P13
第五篇: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复习资料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复习要点
1.世界经济是指由不同发展水平的国家和国家集体所组成的相互联系、相互依赖、共同运动的经济有机整体。
2.世界经济格局指的是在一定历史时期内,世界范围的若干主要经济力量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结构与态势。
3.马歇尔计划又称《欧洲复兴方案》,于1947年6月5日由美国国务卿马歇尔在哈佛大学演讲时提出,主要内容为:美国为战后西欧的复兴提供看看援助,但受援国须购买一定数量的美国货,撤除关税壁垒,放松外汇管制,接受美国对“援助”使用情况的监督,实施美国所要求的财政政策等。1948年至1952年,美国以赠款和贷款的方式共向欧洲17国提供了150亿美元的援助。这一计划的实施有助于西欧渡过难关,恢复经济,对欧洲联合进程起到了促进作用,同时也强化了美国对西欧的政治和经济控制。
4.冷战时期世界政治的基本特点:
① 世界政治行为体日益增多
② 欧洲丧失传统的世界政治中心地位,美苏关系主导世界政治的走向
③ 两种社会制度、两种意识形态的对抗在世界政治中占据突出地位
④ 冷战长期存在,核军备竞赛激烈
5.世界政治的发展经历了四次变革:
① 欧洲30年战争后的韦斯特法利亚格局时期
② 拿破仑战后的维也纳格局时期
③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凡尔赛—华盛顿格局
④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两极格局时期
6.1947年杜鲁门主义出台,标志着美苏战时同盟正式破裂,冷战全面展开。
7.北大西洋公约组织:1949年4月4日,美、英、法等12国在华盛顿签订了军事联盟条约—《北大西洋公约》。根据这一条约建立的军事联盟组织被称为“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北约总部设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是冷战时期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抗以苏联为首的东方阵营的军事组织。冷战后北约经济扩大,1999年有19个成员国,2004年北约成员国已增至26个。
8.不结盟运动是由许多刚刚获得解放和独立的中小国家参加的国际性政治运动,反映了这些国家在两大阵营对立的国际环境中,求生存、求和平、求发展的共同愿望。
9.区域经济合作组织迅猛发展的原因:
① 全球性的多边合作机制无法满足所有国家开放经济和发展贸易的需求。
② 加入区域经济合作组织已经成为部分国家经济开放的标志和对外施加压力的手段。③ 参与区域经济合作有利于本国和本地区贸易和投资的发展。
④ 区域经济合作组织可以在国际经济规则的运行中更有效地维护成员国的利益。
10.北美自由贸易区是由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的国家组成的区域经济合作组织。
11.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成立于1989年。1993年11月,在美国西雅图首次举行的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成为APEC发展进程中的里程碑,形成了高官会议——部长级会议——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三个层次的决策机制。
12.经济全球化对世界政治的影响:
① 对传统国家主权概念的冲击
②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际关系的深刻调整
13.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际关系的深刻变化:
① 经济关系已经成为国际关系的核心问题。
② 世界经济政治化,世界政治经济化。
③ 国内政治国际化,国际政治国内化。
④ 安全问题日益多样化。
14.当前世界主要政治力量对比呈现“一超多强”的竞争态势
15.多极化在曲折中发展:
① 单极与多极的较量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② 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又有新的表现。
③ 国际旧秩序是阻碍世界多极化的重要因素。
16.美国新经济的特点:
① 其经济扩张周期之长,创造了美国经济史上的最新纪录。
② 经济呈现“二高”(高增长率、高劳动生产率)与“二低”(睇通货膨胀率、低失业
率)和财政赤字减少并存的局面,出现了传统经济学无法解释的新特征。
③ 美国经济的增长方式、产业结构、就业结构、企业结构、资本所有权结构等都出现
新变化。
17.美国对外战略的基本内容:
① 尼克松主义是美国实力地位相对衰落的产物,标志着美国对外政策发生重大转折,其实质在于通过海外战略收缩继续维持美国的全球霸权地位。
② 老布什总统提出了美国的“世界新秩序”的战略构想。
③ 克林顿政府上台后其外交的调整集中体现为“参与和扩展”战略的提出。
18.冷战后影响美国对外战略的主要因素(从国际因素看)
① 苏东剧变、两极格局崩溃对美国外交战略的调整产生了重要影响。
② “9·11”事件是继苏东剧变以来影响世界最深刻的事件。
19.冷战后美国对外战略的主要特征:
① 追求美国霸权和强权的狂热性。
② 政治和意识形态色彩浓厚。
③ 具有强烈的扩张性、进攻性。
④ 单边主要色彩突出。
⑤ 在关注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和“人道主义灾难”、反对恐怖主义的旗号下,推进
具有欺骗性的外交政策。
20.2002年9月,小布什总统在其国家安全战略中首度提出“先发制人”战略。
21.欧洲联盟的建立:欧洲联盟的前身是欧共体,欧共体的建立始于1950年的舒曼计划。
1965年6国签订了《布鲁塞尔条约》,决定将欧洲煤钢共同体、欧洲原子能共同体和欧洲经济共同体三个机构合并,统称为“欧洲共同体”。1993年11月1日,“马约”生效,欧共体正式更名为欧洲联盟。
22.欧元问世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① 1990年7月至1993年11月,从“德洛尔报告”到“马约”生效为准备酝酿阶段 ② 1994年1月至1998年12月,是采取重要实质性行动的阶段。
③ 1999年1月至2002年3月,是欧元正式启动,进入各国流通领域的阶段。(注:欧
元作为欧元区内的唯一法定货币,并非欧盟所有国家吧欧元作为单一货币。)
23.欧盟的主要组织机构及其地位:
① 欧洲理事会,即欧盟首脑会议,由欧盟成员国国家或政府首脑及欧盟委员会主席组
成,每半年举行一次例会,负责制定欧洲以图画的总体指导原则,是欧盟的最高决策机构。
② 部长理事会,是仅次于欧洲理事会的决策机构,享有绝大部分立法权,实行主席国
轮值制,任期半年。
③ 欧盟委员会,是欧盟的常设执行机构,负责实施《欧洲联盟条约》和理事会作出的决定,向理事会和欧洲议会提出报告和立法动议,处理欧盟日常事务,代表欧盟对外联系及负责经贸方面的谈判。
④ 欧洲议会,是欧盟拥有部分立法权和监督、咨询权的机构,可以2/3多数对欧盟委
员会进行弹劾。
⑤ 欧洲法院,负责审理和裁决在执行《欧洲联盟条约》和有关规定中发生的各种争执。
在经济一体化范围内,欧洲法院的裁决具有不可逆转性。
24.试析欧盟一体化进程对世界政治和经济格局的影响。P127思考题
25.日本创造经济增长奇迹的主要原因:
① 得益于战后初期广泛实行的政治改革和社会民主改革。
② 得益于美国的支持和保护。
③ 得益于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模式的推行。
④ 得益于企业科学管理与富有日本民族特点的经营方式。
26.日本:1955年自由党和民主党的合并即自由民主党(自民党)的成立使众议院选举体制
发生了变化。作为国会的稳定多数,合并后的自民党在后来的38年中一直稳居第一大党的主导位置,形成了自民党一党长期稳定执政的政党体制,这就是所谓的“五五体制”。
27.2003年6月6日,日本国会通过了“有事三法案”。
28.最先明确提出日本要成为“政治大国”的是日本首相中曾根康弘。
29.日本谋求政治大国外交战略的主要内容:
① 立足亚太地区,首先争取成为左右亚太局势的地区的大国
② 加快谋求政治大国的步伐,积极争取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③ 不断调整军事战略,力求成为军事大国,以此作为谋求政治大国地位的重要手段
30.独联体的最高权力机构是国家元首理事会,由各国国家元首组成。独联体没有中央政权
机构,只有协调机制,其有关决定对成员国没有约束力。
31.俄罗斯的政权体制:以三权分立为基础的总统制。总统拥有凌驾于议会、政府、法院之
上的重要权力。因此,俄罗斯的政权体制被认为是以三权分立为基础的“总统集权制”。
32.俄罗斯的政党体制:多党制
33.俄罗斯外交政策的构建及调整:
第一阶段,“一边倒”的外交政策及其修正。
1997年12月,俄总统正式批准《俄罗斯联邦国家安全构想》,标志俄全方位外交政
策的形成。
第二阶段,实施“多极化外交”政策。
首先,以发展同独联体国家的关系为战略重点。
其次,与西方既合作又抗争,谋求建立平等关系。
再次,积极加强与亚太国家和第三世界国家的友好合作关系。
34.南南合作打发展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起步阶段(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至20世纪60年代)。
第二阶段,扩大影响阶段(20世纪70年代)。
第三阶段,向区域一体化发展阶段(20世纪80年代以来)。
35.南南合作的表现:
①新的地区经济合作组织不断出现,原有地区经济合作组织不断开展新的合作。②南南合作的领域越来越广阔。
③不结盟运动和77国集团重新趋于活跃。
36.冷战后,南北关系出现了不同以往的变化:
①发达国家将“人权”问题的矛头转向发展中国家。
②发达国家把发展中国家作为安全和军控的重点。
③南北关系矛盾更加尖锐,南北差距继续扩大。
④ 出现了区域南北合作新形势
37.南北关系呈现相对缓和的趋势,这主要是因为:
①南北相互依存的加深制约了南北矛盾的发展。
②南北贫富悬殊问题已开始引起国际社会的重视。
③可持续发展正在成为改善南北关系的纽带。
④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出现了政治上由“主从关系”向“伙伴关系”过渡,经济上由不平等往来转向对等合作的迹象。
38.试分析发展中大国崛起的国际影响。(答案在P203、204)
39.毛泽东时代的中国外交战略及其调整
第一阶段:50年代,“一边倒”与抗衡美国的“遏制”
第二阶段:60年代,坚持自主,“反帝、反修”
第三阶段:70年代,“一条线”战略
40.中国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
第一,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是中国外交政策的宗旨。
第二,独立自主是中国外交的根本原则。
第三,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中国处理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
第四,加强与发展中国家的合作是中国外交的立足点。
41.中美关系的基本特点:
①处于非敌非友的不确定关系
②双方政治经济关系发展不平衡
③双方关系越来越受到国内政治的影响
④台湾问题是中美关系中最重要、最敏感的核心问题
42.国际组织的概念
广义:凡是两个以上的国家,或者政府、政党、民间团体以及基于特定的非赢利性目的和任务,以一定的协议或法律形式而建立的各种常设机构。
狭义:指政府间国际组织,它是由两个以上的国家组成的一种国家联盟或者国家联合体,是其成员国政府,为谋求符合共同利益的特定目标,通过符合国际法的协议而创立的一种常设体系或机构。
43.国际组织的分类:
①按照基本性质和职能来划分,分为一般性国际组织和专门性国际组织
②按照地域的特点来划分,分为世界性国际组织与区域性国际组织
③按照成员的法律地位来划分,分为政府间国际组织和国际非政府组织
44.政府间国际组织的作用:
①充当多边外交场所和国际论坛,为其成员进行国际交往提供活动空间。
②进行世界范围的信息收集和交流活动,并协调各成员国的行动。
③在一定程度上充当国际社会管理者的角色。
④发挥着国际和平与安全的维护者的作用。
45.联合国建立的三个阶段:
①酝酿阶段(太平洋战争爆发——1944年8月)
1942年1月—《联合国家宣言》
1943年10月—《莫斯科宣言》
②准备和规划阶段(1944年8月——1945年6月)
1944年8月—敦巴顿橡树园会议
塔尔塔会议
1945年旧金山会议
③联合国的正式建立(1945年6月——10月)
1945年6月26日,各国代表签署了《联合国宪章》
1945年10月24日,宪章得到包括五个常任理事国在内的过半数国家批准,正式生效,联合国宣告成立。
46.联合国的六大主要机构:大会、安理会、经社理事会、托管理事会、国际法院、秘书处
47.联合国的作用:
①推进世界范围的非殖民化运动,结束种族隔离制度。
②编纂和完善国际法及各类国际行为规范。
③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
④加强国际合作,促进全球经济与社会发展,改善人类所处的环境。
48.国际恐怖主义产生的原因:
①经济全球化进程中贫富分化的加剧是国际恐怖主义赖以滋生的经济根源。
②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史国际恐怖主义蔓延的政治诱因。
③极端民族主义和宗教极端主义是国际恐怖主义泛滥的重要根源。
49.反恐与反霸的关系问题
第一,反对霸权主义不等于反对哪一个国家,要把反对霸权主义行为与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同大国发展正常双边外交关系区分开来,从而坚持反对霸权主义的原则和立场。
第二,践踏他国主权的霸权主义行为的增多与国际恐怖活动的日益频繁时有相关性的,从某种角度讲,正是由于美国的单边主义强硬行为及其战争政策,才招致了一些地区反美情绪的高涨和恐怖性报复行动的不断增加,因此反对霸权主义也有利于更有效地达到遏制恐怖主义的目的。
第三,不能因为反对霸权主义而缩减反恐力度,反对恐怖主义是各国当前面临的重要任务之一,反恐与反霸二者并不矛盾,讲国际反恐斗争引向以联合国为主导的正常轨道,也将是对大国霸权主义的一种制约。
第四,国际恐怖主义和霸权主义的性质和表现不用,因而打击恐怖主义和反对霸权主义也要采取不同的方法和策略。
50.中国的新安全观对构建和谐世界的影响。P277-282
51.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正确途径:
①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注重解决南北问题。
②致力于建立一个多极世界。
③提倡国际关系民主化,构建和谐世界。
④维护世界文明的多样性,倡导发展模式多样化。
⑤树立以追求共同安全为目标的新安全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