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习题答案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
第一章 当代世界经济的发展变化与基本趋势 思考题:
一、战后世界经济迅猛发展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1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抢进推动 2各国对经济体制的调整与改革 3经济全球化的积极作用 4国际经济协调对世界经济作用。
二、为什么说经济全球化在曲折中发展?
由于各国在世界经济全球化中所处的地位不同,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面临着不同的境遇。在发达国家占尽经济全球化发展先机的同时,发展中国家面对经济全球化却是利弊共存,机遇与挑战并存。由于发达国家在国际投资 贸易和技术方面占据主导地位,经济全球化总体上有利于发达国家,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导致南北经济技术差距不断扩大,总体上消弱了发展中国家的国际经济地位。此外发达国家利用在经济全球化中的主导地位加紧推行政治文化霸权和经济上的新殖民主义,导致南北之间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更加不平等,势必引发一系列新的矛盾,导致国际经济社会的动荡,因此说经济全球化在曲折中发展。
三、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将面临怎样的世界经济环境?我们应当如何抓住机遇、迎接挑战?
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将面临的世界经济环境主要是经济全球化和区域 经济一体化,具体说,首先,由于我国加入世贸组织,面临的世界经济环境机遇与挑战并存。其次,大量外资经济进入我国,各国垄断组织也纷纷进军中国市场。再次,每年我国的经济人才流失也比较严重,最后,当前经济全球危机尚未消退,贸易壁垒高筑,贸易保护主义抬头。
面对上述各种因素,我们应努力做到一,加强自己的技术和人才创新,利用好经济全球化的有利条件发展潜力产业。二是加强与各类国家和国际组织的联系和交流。三做好人才创新的举措,能够很好的留住人才,防止人才流失。四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型。第二章 当代世界政治的发展变化与基本趋势 思考题:
一、什么是雅尔塔体制?它对战后世界产生了那些影响?
主要指美国 苏联 赢过三国领导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后期,就如何结束战争,处理战争遗留问题,维护战后和平等问题,在雅尔塔会议为主的一系列国际会议上秘密达成的,主要维护美苏两大国利益的谅解和协议所规定的原则与机制的总称。
积极影响:对于迅速结束二战,加速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以及消除法西斯势力和日本军国主义势力起到了重大作用。从而为战后带来了相对和平的国际环境。它的建立表明不同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国家,只要相互尊重是可以实现合作关系的,美苏势力范围的划分有利于维护社会主义的革命成果。
消极影响:美苏以各自的实力为基础划分势力范围,以践踏和损害一 些中小国家的主权和利益为代价来满足大国的利益需求,体现了大国强权政治,它人为划分边界,分裂国家,成为世界不稳定的祸害,造成两大军事集团长期对立,成为战后局势紧张,动荡的根源。
二、战后两极政治格局解体的原因是什么?两极政治格局的解体具有那些重要影响?
原因是多方面的,最直接的因素是世界政治发展不平衡。世界主要政治力量之间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实力消长变化。战后以来,美苏两个大国为称霸世界,长期实行国民经济军事化和到处扩张,严重阻碍了本国经济的发展。结果美国的力量遭到了很大的削弱。其他国际地位相对衰落,而苏联则最终解体。
积极影响:加速了多极化趋势的发展。大国关系向积极方向发展,加强了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潮流。
消极影响:美苏制定的核游戏规则面临新的挑战,核扩散危险加剧。社会主义国家受到冲击增加了发展的困难,导致一系列国家和地区局势的动荡热点的出现。
三、为什么冷战后多极化仍然是世界政治的基本趋势? 1科技和经济因素是影响世界格局变化的决定性因素。2经济全球化进程使单极世界构筑的可能性大大降低、3世界要和平,国家要发展的时代潮流要求建立多级格局。4大国关系的深刻调整推动了世界多极化的发展。5各国文明的多样性成为世界多极化重要的社会基础。、第三章 当今时代主题与建立国际新秩序 思考题:
一、怎样认识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1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战略军事和全球战略部署没有完成,制约了战争爆发
2世界和平力量的增长超过了战争因素的增长 3国际竞争的重点日益转向经济和科技领域 4现代战争的巨大消耗成为制约战争的因素 5科学技术取代战争成为获取经济利益的重要手段。6世界经济的纽带把各国利益紧密的联系在一起、二、为什么说当代国际秩序对战后世界经济与政治发展的影响具有双重性?
国际秩序是指以一定世界格局为基础所形成的个国际行为主体之间处理相互关系的行为规范原则及其相应的保障机制的总和。自十七世纪以来,人类先后建立的四次国际秩序,但从本质上讲都体现了西方主导性和不平等性这两个明显的特征,都属于不公平不合理的国际秩序,因此我们都称之为国际旧秩序,冷战后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多极化两大基本趋势的发展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团结斗争,一些过时的规则,制度已被淘汰。但国际旧秩序仍然存在基本的框架和机制,仍在运作,继续妨碍着发展中国家的发展乃至世界经济的繁荣和国际秩序的稳定。因此当代国际秩序对战后世界经济和政治发展的影响具 有双重性,改革国际旧秩序建立国际新秩序已经越来越成为大多数国家的迫切要求。
三、为什么建立世界新秩序要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 1这是和平与发展两大主题所要求的。
2是由多极化的发展趋势和多样化的世界所决定的。3是由国际关系的历史和现实所证明的
4是由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特点和本质所决定的。
5符合各国人民的根本利益,有利于世界和平与稳定,进步与发展,受到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普遍赞赏和支持。
四 论述中国政府关于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主张 1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建立国际政治经新秩序
2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应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安全和环保等五个方面的内容。政治上应相互尊重共同协商,不应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经济上应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不应造成贫富悬殊,文化上应相互借鉴共同繁荣,不排斥其他民族的文化,安全上映相互信任共同维护,树立互信互利平等和协作的新安全观。
3维护世界多样性,提倡国际关系民主化和发展模式多样化 4维护联合国权威,发挥联合国作用,合理改革联合国机构五 论述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脉络
第一阶段战后初期到20世纪50年代中期,在雅尔塔体制基础上形成,逐步形成了两级政治格局。
第二阶段20世纪50年代中期到70年代初,两级政治格局逐渐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第三阶段20世纪70年代初到90年代初,美苏全球争霸,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两极政治格局终结。
第四章 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与政治 思考题:
一、如何正确认识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 五个阶段
1第一阶段 战后恢复期1945 1950 2第二阶段 快速增长期,黄金时代 大繁荣时期 1950 1973 3第三阶段 滞涨时期 增长性衰退 1973 1982 4第四阶段 调整时期 1982 1991 5第五阶段 转变时期 新经济出现 1992至今 发展的原因: 1科技革命的推动作用
2在社会生产关系领域进行的调整 3资本主义经济相互依存加深及协调的加强 4国内外稳定的环境
5对第三世界廉价的原材料和燃料的掠夺 资本主义经济新变化:
1垄断没有消除竞争,垄断与竞争并存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2出现了股份制,能够使资本主义国家的企业更快更广泛的筹集资金,并将其运用到生产中去 3垄断组织发展成为跨国公司 4产业结构不断升级
二、如何正确认识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变化? 1国家权力配臵和行使法制化与政党政治制度变化 2行政权力膨胀成为普遍趋势 3社会阶级结构复杂化,多层次化 4利益集团与新闻媒介的作用上升
5阶级斗争趋向缓和,新社会运动风起云涌。
三、如何正确认识战后美国的对外战略和政策?
第五章 战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与政治 思考题:
一、第三世界的兴起对国际社会产生了那些重大影响? 1促进了世界历史的进步与世界格局的转换。2是维护世界和平,反对霸权主义的主要力量 3促使联合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4对世界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5对国际秩序的破旧立新做出了独特贡献。
二、发展中国家政治文明取得了那些进步?面临那些主要问题? 进步:
1在政治上摆脱了殖民地半殖民地被压迫被奴役的地位,获得了国家的独立和民族的解放,成为国际舞台上主权独立的行为主体 2他们积极探索与本国国情相适合与世界潮流相一致的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促进了本国各方面事业的进步。
3政治参与程度不断提高,民主建设取得了一些成绩,不少国家开始了从集权体制向民主体质的转变
4一些国家摸索制定了一套正确的民族宗教政策,维护了国内局势的稳定。问题:
1民主化进程未完成 2法制化任务艰巨 3政党制度颇多 4政局动荡不断 5民族种族关系错综复杂 6宗教矛盾和纠纷长期困扰 7领土和边界冲突此起彼伏 8局部战争频繁
三、冷战后南北关系出现了那些新变化?如何正确应对? 问题:
一南北关系中的政治问题日益突出:1北方将人权矛头转向南方国家2北方把南方国家作为安全和军控重点。
二南北经济矛盾依然存在1南北差距继续扩大2南方债务负担有增无减3北方发展援助远未达标4南方贸易权利很不平衡
三北方对话与合作加强1在亚洲,建立了亚太经合组织2在欧洲,两次亚欧会议的举行3在拉美,美洲自由贸易区的启动4在中东,对中东和平进程的推动
四 区域内部或集团内部的南北关系正在升温。
正确应对: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 加强南南合作,提高南方的经济实力以及推动南北对话,促进国际新秩序的建立,推动南北对话,改善南北关系。
第六章
战后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与政治 思考题:
一、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对人类的进步做出了那些巨大贡献?
二、苏联解体的原因及历史教训是什么?
三、如何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
第七章
冷战后东欧国家与独联体成员国的经济与政治 思考题:
一、如何理解东欧国家经济政治转型及其性质?
二、为什么独联体内部存在合作与分离两种不同的趋势?
三、如何理解俄罗斯对外政策的调整?
第八章 中国对外关系及在世界上的地位和作用 思考题:
一、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的对外政策进行了那些调整?取得了那些成就? 50年代,一边倒,联苏反美,与苏同盟 2 60年代,两个拳头打人 四面出击,反苏反美 3 70年代,一条线 一大片,联美抗苏,与美准同盟 80年代,确立了以真正不结盟为特征的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5 90年代以来,确立了打过是关键,周边是首要,发展是中国家是基础,多边是舞台的全方位外交战略新布局。成就:
1积极参与国际事务,进一步树立主持正义和责任的大国形象 2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的关系取得长足发展 3与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关系取得长足发展 4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关系取得长足发展 5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6开战睦邻外交打破西方独裁 7和平解决历史遗留问题 8致力于发展新兴大国关系 9稳定周边,加强同第三世界的合作 10积极拓展多边外交树立大国形象。
二、中国为什么把加强同第三世界国家的团结与合作作为外交的基本立足点?其意义是什么?
1中国是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同其他第三世界国家有着共同的历史遭遇和苦难历程,中国的根本利益同广大第三世界国家的根本利益是高度一致的。
2中国同属第三世界,中国同第三世界国家之间是一种相互信赖,相互支持,平等互利的关系
3加强同广大第三世界国家的团结和合作,不仅是维护中国人民和广大第三世界国家人民根本利益的需要,也是维护世界各国人民根本利益的需要
三、怎么评价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和作用? 地位:
1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
2市场潜力巨大,是世界上吸引外资最多的国家,是推动世界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
3随着我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我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日益重要得作用 作用:
1在美苏争霸的两极格局中,中国是保持世界和平与稳定的重要平衡力量 2中国是推动世界多级格局发展的主要力量,是未来多级世界格局的一极。
3中国的综合国力不断上升,为世界和平和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四、进入新世纪后中国应该怎样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为人类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面临的机遇:
1和平与发展仍然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2大国关系深刻调整,形成了既合作又竞争,以及联合有制衡的大国关系
3我国面临良好的周边环境
4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两大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5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为我国实现跨越式发展,赶上发达国家提供了条件
6我国对外开放进入了新阶段。面临的挑战:
1超级大国的霸权主义有新发展,军事干涉主义倾向增强 2传统安全威胁与非传统安全威胁的因素交织,恐怖主义危害上升 3民族,宗教矛盾和边界,领土争端引发的局部冲突时起时伏 4不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政治旧秩序没有根本改变,南北差距进一步扩大
我们要抓住机遇,抓紧时间,集中精力加快发展,始终抓住经济建设 这个中心不放,我们要重视挑战,寻求对策,化不利为有利,把中国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现代化国家。
五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对构建和谐世界的意义{如何理解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就是致力于建设一个持久和平,共统繁荣的和谐世界} 1就是通过自己的发展来促进世界的和平2就是把中国的反战与世界的发展联系起来 3是一种和平开房,合作和谐的发展 4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5有利于建设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第二篇: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必考课后习题答案_考点
第一章 当代世界政治
1、战后世界政治格局是怎样演变的?
(1)战后初期的雅尔塔体制: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美、苏、英3大国首脑在为了各自的利益,就结束战争,处理战争遗留问题及维护战后和平问题,通过德黑兰会议、雅尔塔会议、波茨坦会议等一系列会议所确定的战后世界秩序和政治格局的基本蓝图,时称“雅尔塔体制”,它奠定了战后两极格局的基础。(2)两大阵营的形成和对峙:20世纪50年代初,面对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阵营的威胁,苏联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反对美国的攻势,逐步形成了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两大阵营的对峙表现在政治、经济、军事、意识形态等多个方面。
(3)两极格局的演变:20世纪5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世界政治在两极格局的大框架下,两大阵营内部开始出现动荡、分化和改组。
(4)两极格局的终结:1991年12月25日,戈尔巴乔夫被迫辞去总统职务。26日,苏联最高苏维埃宣布苏联停止存在。苏联解体标志着美苏对峙格局中的一极不复存在,两极格局终结。苏联解体、东欧剧变,标志着两极格局的终结,世界进入新旧格局转换时期。
2、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国际关系最大的变化是两大阵营对峙局面的形成,世界分为两极世界。两极世界是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阵营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对峙所形成的世界格局。其特点主要是:(1)在两极世界里,美、苏及其盟国互相对抗和争夺,阵线比较分明和稳定。虽然每一方的内部也有分歧和矛盾,但最终仍要服从于美、苏战略利益的大局。(2)在两极世界中,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作为对立双方的盟主,在国际事务中起主导作用。(3)美、苏“冷战”是斗争的主要方式,由此而表现为政治上的对抗、军事上的对峙、意识形态上的对立和经济上的割据。
3、当今世界政治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1)维护和平,促进发展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2)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3)大国关系进行深刻调整
(4)以联合国为主的全球性,区域性组织的作用不断加强
(5)经济因素增强,经济与政治互动,对世界政治的影响日益增大.4、当今世界政治面临哪些主要问题?
(1)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依然存在(新干涉主义盛行、冷战思维依然存在、对外战略更具进攻性)
(2)局部冲突与热点问题此起彼伏
(3)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相互交织(4)影响和平与发展的不确定因素在增加
5、怎样理解当前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 多极化是世界格局发展的必然趋势
一:世界走向多极化的客观必然性
世界多极化趋势,是世界经济,政治高度发展和力量对比此消彼长的必然产物.第一,趋于缓和的国际形势,为多极化趋势创造了有利的国际环境.第二,世界多极化趋势是世界经济全球化与多元化的必然结果 第三,国际关系的主体化和民主化,是世界格局多极化发展的重要动力.第四,各国主体意识的增强,促进了多极化力量的大联合.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有利于世界的和平,稳定与繁荣
多极化趋势将削弱超级大国的霸权势力.多极化趋势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多极化趋势有利于形成一种相互制衡的力量机制.多极化趋势中经济科技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升高.第二章:当代世界经济
1、如何认识当前世界经济的主要特点?
(一)经济全球化浪潮风起云涌,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不可逆转的趋势
(国际分工明显,国际两级分化,发展中国家处于不利地位)
(二)世界经济一体化和区域集团化规模加速扩展、模式加速创新(三)现代市场经济体制在全球范围内运行
2、怎样看待经济全球化与区域集团化的关系?
经济全球化与地区经济合作既相互矛盾又相互促进的辩证关系。一方面,经济集团都有排他性,对集团外的国家和地区往往实行歧视政策,表明了集团化和全球化之间的矛盾关系。
另一方面,每个区域经济集团都在集团内实行贸易投资自由化的一体化政策,从而推动了经济全球化。同时,集团与集团、集团与国家间又是一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使每个集团实际上成为经济全球化的一个环节、一个中介、一个过渡。总的说关系是:⑴两者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在发展中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共同形成对世界经济、政治及国际关系的影响。⑵区域经济集团化是经济全球化的必经阶段或初级形态,经济全球化是区域经济集团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它们在性质上一致的,只是程度上有所区别;实际上,全球化有时更多地表现为地区化,并由地区化所带动。⑶世界当前发展趋势是全球化,区域化是全球化在现阶段的表现,区域化对全球化起促进和阻碍的双重作用,但总体上看利大于弊。
3、发展中国家如何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挑战?
经济全球化已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对世界各国经济、政治、军事、社会、文化、甚至包括思维方式,都产生着巨大的影响。任何一个国家既无法反对,又无法回避,惟一的办法是适应它,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在历史大潮中接受检验。对于发展中国家,经济全球化既是严峻挑战,更是巨大机遇。
(一)加快国内制度的改革和建设,使之更适应全球市场规则
(二)充分发挥比较优势,积极扩大对外贸易
(三)注重科技发展和人力资源培养战略
(四)树立全球化发展战略,积极培育跨国公司
(五)进一步促进地区经济一体化
第三章: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与政治
3、西方民主制度的基本内容是什么?如何评价?
基本内容主要包括:第一,保障公民的个人权利,实行少数服从多数并兼听少数人意见的原则;第二,主权在民(人民民主)原则,即国家的最高权力属于人民;第三,代议制原则,即人民通过经选举产生的代表组成代议机关来行使最高权力;第四,分权制衡(三权分立)原则即行使国家权力过程中的合理分工与权力的相互制衡,强调不受制约的权力必然走向腐败;第五,法治原则,即国家的政治生活、国家机器的运转以及对各种社会问题的处理,均以法律为指导。为了贯彻这些原则,西方民主政治一般实行以下几种基本制度:(1)议会制度:它是民主的象征和资产阶级民主制。(2)选举制度:它是民主制度的基石。(3)政党制度:它是西方民主政治的轴心,资产阶级政治体制运转的推动器。(4)行政制度:它是民主
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5)司法制度:它为民主制度提供合法依据和法律保障。如何评价:西方民主制度具有多重的两面性。资产阶级政治体制既是阶级斗争的产物,也是政治、经济、文化其他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既主要是一个阶级意志的体现,也反映了一种社会选择;既是垄断资产阶级维护其统治的工具,也体现出国家权力的公共性和在社会化大生产的经济条件下政治体制所承担的广泛的社会职能。从它无法实现真正完全的平等这个意义上看,它是虚伪的,但是就选举制度、司法制度等的具体运作看,这些制度、机制在很大程度上有效地发挥着作用,保障了整个资本主义制度的正常运转以及政治的稳定与社会的安定。
6、战后美国全球战略是怎样演变的?其本质特征是什么?(1)美国全球扩张时期的“遏制”战略和“和平”战略(2)美国全球战略调整时期的尼克松主义
(3)美国对苏“转守为攻”时期的“以实力求和平”战略和“超越遏制”战略(4)冷战后美国的“参与和扩张”战略与“先发制人”战略 本质特征:
其本质是霸权主义
联盟战略在美国的全球战略中处于关键地位。
美国竭力赋予其霸权以某种道义的或国际法意义上的合法性,同时注意将霸权目标与国家的实力统一起来。
文化战略是美国霸权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7、西欧、日本外交主动性加强表现在哪些方面?对世界格局有怎样的影响? 日本的对外政策
20世纪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实行“经济外交”,即在美国庇护下以经济力量为手段向外发展,达到发展经济、培育国力的目的。经济外交的重点是东南亚。日本通过战争赔偿、贸易、投资等向东南亚实行经济渗透。同时还不断加强与美欧的经济交流。
20世纪70年代初,随着经济实力增长,推行“多边自主外交”。当时,面对中美关系的改善,石油和美元危机的冲击,美国战略收缩及调整亚洲政策,日本田中内阁改变了向美国“一边倒”的政策,走“多边自主外交”路线。具体内容是:以日美同盟为基轴;借助中国,抗衡苏联,1972年9月,中日两国建立正式外交关系,1978年8月签订了《中日和平友好条约》;加强同第三世界国家的经济联系,如制定了“新中东政策”,多方开展对中东、东南亚和非洲国家的经贸联系与合作。
20世纪80年代以来,日本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开始“政治大国外交”。1981年5月,铃木首相访美 “第三次远航”的谈话是个标志,紧接着1982年中曾根内阁公开举起“要做政治大国”的旗帜。此后,历届政府都把“政治大国”当作对外政策的主要目标。为此,日本作了一系列的努力:调整经济发展战略,实行“科技立国”代替原来的“贸易立国”;增强日元的国际货币职能;扩充军费,由“专守防卫”转向“攻势防卫”;坚持“西方一员”的基本立场;加强同发展中国家的关系;稳定、发展中日关系,继续与苏联对抗,同时不放弃对话。
冷战结束后开始全力推进“积极进取”外交,加快向政治大国迈进,“政治大国外交”有新发展。主要表现在:提出以美日欧三极为主导形成世界新秩序;利用日美政治军事同盟与国际维和行动这两个框架实现军事大国化,加强军事力量,日本军队装备是亚洲最先进的,而军事开支居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在法律上制定国际和平合作法,积极突破向海外派兵的禁区,并且还与美国签订《防卫合作指针》,把“日本有事”改为“日本周边有事”,为日本今后介入地区争端埋下伏笔;积极开展联合国外交,为争取跻身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做;
调整和改善与中国、俄罗斯的关系,在发展中日关系的同时,防范中国的倾向在加强,日俄关系有所突破,双方达成暂时搁置北方领土问题,加强经贸合作的协议,但进展缓慢。西欧的外交主动性
(1)谋求在欧洲事务中发挥积极的、主导性的作用,以欧洲为中心,实现“大欧洲”的融合
(2)致力于构建与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新型关系。(3)改善和加强对华关系
(4)谋求与美国建立新型的、平等的伙伴关系(5)对俄罗斯奉行“既合作又防范”的政策
第四章
1、发展中国家政治发展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一)政局动荡
发展中国家政治发展中的一个显著特点:政局生活极不稳定,政权频繁更迭,政府如走马灯式更换。
(二)行政不力
行政不力是指发展中国家政府体制不健全,行政结构松散,行政效能低下,致使中央政府政策、法令无法有效得到贯彻,从而影响国家的现代化发展。
(三)政治独裁
在一些发展中国家,由于传统因素或社会力量的弱小,政治权利往往高度集中于一人或少数人手上(主要为某一政党或军队)
(四)两极分化
政治生活中的两极分化,是指政治生活中人们参与政治的两极分化。发展中国家在政治发展过程中,往往出现这样的情况,一方面,经济、政治的发展使一部分的社会阶层、集团掌握更多的政治权力和政治资源,成为政治生活中的权力阶层或特权阶层;另一方面,一部分社会的中低阶层越来越远离政治权力中心,除了基本的公民权利外,基本上不涉足政治生活。
(五)政治腐败
一些发展中国家在致力于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普遍伴随着严重的政治腐败现象。由于发展中国家缺乏法治传统,对政治权力很少具有有效的制约,政府官员凭借其所处的职位和手中所掌握的权力、资源,将权力用于私人目的,严重损害了国家、社会的利益。3、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发展中国家进行的经济调整与改革 第一,重新强调加强发展农业,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第二,实行经济开放政策,力争有效地利用外资。第三,调整公私关系,鼓励发展私人经济和市场经济。第四,发展多种经济,改变单一制的畸形的经济结构。
4、发展中国家对外关系有哪些特点?
发展中国家从殖民主义者手中争得独立地位之后,作为全新的主权国家登上历史舞台。对外政策与对外关系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的特点。所谓复杂性,指发展中国家由于其所面临的国际局势纷繁复杂,因此不得不随时间、空间,以及国内外形势的变化进行针对性的外交举措,以维护民族独立和国家尊严;同时发展中国家之间存在着多种多样的历史遗留问题,如领土争端、民主矛盾、宗教矛盾等,相关国家之间的关系既有共同对抗大国侵凌的一面,又有冲突争夺的一面,有时还会恶化为局部战争,因此发展中国家间的关系显得复杂多变。所谓多样性,是指发展中国家相互之间的政治制度、经济发展水平和文化传统存在较大差异
第五章
2、苏联东欧剧变的背景、原因和历史教训是什么?
东欧各国在社会主义建设之初,由于复杂的国内外原因,曾经历了一个向苏联学习的阶段。当时,东欧各国照搬苏联模式,在一定时期内取得一定效果。但这种教条主义的做法造成的消极后果也是十分明显的:经济上,片面高速优先发展重工业,农、轻、重比例失调,市场供应紧张,人民生活没有得到应有的提高;政治上,追随苏联大搞个人崇拜和阶级斗争扩大化,打击迫害要求改革、主张走独立自主道路的干部群众,大大挫伤人民的积极性。再加上苏联推行霸权主义,导致东欧各国社会矛盾重重。凡此种种原因促使东欧国家在不同程度上产生了摆脱苏联模式束缚要求,开始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掀起了改革的浪潮。
原因:(1)戈尔巴乔夫执政期间推行“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路线是苏联演变解体、东欧剧变的直接原因
(2)苏联东欧国家历史上长期积累的问题是导致剧变的深层次原因
(3)第二从世界大战以前,西方国家对苏联主要采取的是围攻、压迫,试图迫使苏联就范;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除了遏制、封锁外,西方势力更着重推行和平演变战略,而后者苏联演变解体、东欧剧变的外部因素。教训:第一,必须确立和坚持一条正确的思想路线。第二,要把经济建设当做压倒一切的中心任务
第三,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中,必须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民主与法治,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
3、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运动经历了哪些阶段?为什么会出现不同的结局? 第一次浪潮是从50年代中期到60年代初。
政治上的改革包括健全法制,整顿国家安全机构,实行干部更新制度;在经济上的改革包括对农业政策进行调整,精简中央机构,改组计划体制,减少中央下达的指令性计划指标,扩大地方和企业在计划、财务和物资分配方面的权限,减少国家对农民的干预和扩大集体农庄的自主权等。
第二次浪潮是从60年代中期到70年代中期。
这一时期,有些国家的改革获得了部分成功,如匈牙利“计划指导下的市场经济”。有些国家的改革在外来干涉下失败,如捷克斯洛伐克遭苏联入侵。有些国家的改革则难以进行,如苏联的改革在70年代中期被迫停止 第三次浪潮是从70年代末到80年代末。
这次改革无论从广度还是深度上都超过以往,并出现了两种不同的改革观点,最后也出现了两种不同的结果:苏联东欧等国家的改革在新旧体制的转轨过程中,由于没有把握好改革的方向,没有坚持社会主义改革的基本原则,导致了政权垮台。
中国的改革则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引下,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坚持改革开放的方向不动摇,取得了世人公认的伟大成就。
第六章
1、东欧中亚经济转型的主要方式和基本内容是什么?
主要方式:东欧中亚国家的经济转型大多采用了激进的“休克疗法”转型方式,以俄罗斯、波兰为代表;只有匈牙利等个别国家没有采用“休克疗法”被认为是渐进的转型方式。但激进与渐进只是相对而言的,其在转型速度、进程和内容上并无实质性的不同。经济转型的基本内容
基本内容:通过私有化改造所有制结构,转换基本经济制度;通过自由化废除计划经济体制,建立市场经济体制,实行经济运行机制的转型;通过财政和货币紧缩政策稳定宏观经济,改变政府调控宏观经济的手段和方法。
3、俄罗斯及东欧国家外交政策的特点是什么?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作为苏联的继承国,以独立国家身份在国际社会中进行了重新定位。最初俄罗斯为了尽快加入西方大国俱乐部和保持世界大国地位,选择了“亲西方一边倒”的外交政策。
但是,西方大国出于传统的戒备心理和战略利益的考虑,并没有把俄罗斯视为可靠的合作伙伴,反而趁机向俄罗斯的传统势力范围大举推进,挤压俄罗斯的国际发展空间,削弱俄罗斯的国际影响。在这种情况下,为了维护民族利益和大国利益,俄罗斯从1993年起摒弃了唯西方马首是瞻的外交路线,代之以东西方兼顾的务实的全方位外交政策。(1)重视独联体一体化进程(2)着手修复同东欧国家的关系
俄罗斯通过外交努力缓和了与东欧各国因此而产生的对立情绪,并保持了良好关系。(3)进一步发展同亚洲及其他地区国家间的联系
俄罗斯积极推行新亚太政策,积极谋求发展同亚太大国的关系和加入亚太地区政治经济组织及地区一体化进程。
(4)积极倡导和推进世界多极化,实施“积极参与”的外交政策
在全方位外交当中,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仍然是俄罗斯外交政策的重点。俄罗斯对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基本政策目标是,政治上建立“平等伙伴关系”,经济上争取援助,军事上谈判削减核武器,从而得到实际利益,保住世界大国的地位。
第七章
1、怎样看待中国在当今世界的地位与作用? 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
综合来讲:目前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综合实力最强的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上的地位不断提高,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力不断增大,成为国际舞台上的一支重要力量。
第一,中国是独立自主的政治大国,是经济快速增长的发展中国家,也是拥有较强军事防御力量的国家。
第二,中国是联合国常任理事国,并且是发展中国家中惟一的常任理事国。积极利用联合国讲坛伸张正义,主持公道,中国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第三,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始终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定地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走改革开放的道路,成为世界上极具特色和影响力的国家。
第四,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经济上为发展中国家摆脱贫困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成功经验;在政治上,加强同发展中国家的团结与合作,在反对霸权主义、维护和平的事业中,作出了重要贡献。
作用
目前,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综合实力最强的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上的地位不断提高,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力不断增大,成为国际舞台上的一支重要力量。中国和平崛起对于整个世界都有重要的意义:其一,促进了历史的进步和世界格局的转换;中国已成为维护和平与稳定的重要力量,在当今世界树立起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形象。
其二,中国是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和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其三,深刻地改变了联合国的面貌,使这一国际组织的地位与作用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其四,改变了世界经济的面貌,并推动国际秩序的除旧布新。我国是世界商品的销售市场,是世界上吸引外资最多的国家,是推动世界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
4、试分析“和谐世界”外交理念的核心内容和重要意义。和谐世界的核心特征是持久和平、共同繁荣。
首先,和谐世界理念与我们的外交基本理念一脉相承。中国外交的根基是独立自主以及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谐世界的提法来源于这一根基,同时又在此根基上有所发展。和谐世界要求各个国家、各种制度和各种文明之间不仅仅是和平共处、互不干涉内政、井水不犯河水,还进一步发展为和谐共存,增添了彼此尊重、相互借鉴、取长补短、共同发展等一些新的内涵。增加了各类国家和各种力量之间积极互动的新要素。从和平共处到和谐共存,体现了中国外交理念既与时俱进,又一脉相承。
第二,和谐世界理念是迄今我们提出的外交战略思想的重要延伸。建国以来,尤其是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我们根据不同时期所处的国际环境,以及维护我们根本利益的需要,相继提出了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解决和平与发展两大课题、推进世界多极化进程、提倡国际关系民主化和发展模式多样化等一系列重大外交战略思想。和谐世界理念是在此基础上的延伸。我认为,这一理念具有更大的包容性,具有更鲜明的时代特征,也涵盖了更多的普世价值,体现了十七大报告提出的在国际关系中弘扬民主、和睦、协作、共赢的精神。这就使和谐世界理念能够获得外界更多的共识和共鸣,也能够得到国际社会更多的认可和支持。
第三,和谐世界理念传承了中国优秀文化传统的深厚底蕴。中国文化或者东方文明的精髓之一,就是重视和提倡“和”这个概念。和谐世界发出的第一个强烈信息,就是“和”。所以说,以“和”为核心的理念,以及今后可能由此而逐渐发展完善的一个理论体系,有可能从根本上改变国际关系理论数百年来的权威学说。和谐世界理念不仅使东方的优秀文化传统具有了现代化意义,也将为我们积极探索新形势下的国际关系理论开辟道路。
第四,和谐世界理念初步勾画了有中国特色的新世界观体系。党的十七大报告从政治、经济、文化、安全、环保五个方面阐述了和谐世界的基本要素,从而使和谐世界的理念实际上涵盖了我们迄今陆续提出的新秩序观、新安全观、新文明观以及新环境观,尽管还只是一个框架,但是否可以说初步形成了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新世界观。
第五,和谐世界理念全面启动了中国建设软实力的进程。任何一个世界强国地位的确立,不仅仅需要硬实力,也需要具备相应的软实力。我们国家发展到今天,已经到了要下气力进一步增强软实力的新阶段,或者说到了一个下力气来发掘我们软实力巨大潜力的新阶段。和谐世界理念提出之后,逐渐被越来越多的国家和民众理解和接受,这本身就反映了我们的影响力、感召力在不断扩展。第八章
2、和平与发展两大主题的提出的重大意义表现在哪些方面?
(一)理论意义
(1)和平与发展主题的提出是对马克思主义国际理论的重大发展(2)和平与发展时代观是对传统国际政治理论的挑战
(二)现实意义
(1)为端正中国外交指导思想、制定国家大战略提供指导
(2)和平与发展两大问题一个也没有解决,需要国际社会做出更大的努力
3、为什么说维护和平是当今世界的根本问题?促进发展是当今世界的核心? 首先总得来说:和平和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这是不容置疑的。
经济的发展需要一个和平的外在环境,只有一个和平的世界才可以保证经济平稳快速的发展,所以和平是经济发展的根本保证。
经济发展反过来又可以维护和平的稳定,简单的说战争和摩擦的本质就在于利益的分配问题,经济发展,利益共同分配就能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经过两次世界大战的惨痛教训,国与国的互相吞拼已经变得毫无意义了,当代互相发展就成了国与国新的主题。而发展的前提是要有和平的国际环境,因为世界上仍然还存在许多不安定的因素。从而说和平是根本,发展是核心。
用马哲的矛盾理论解释就是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
9、当前关于构建国际新秩序的斗争有哪些新进展?
(一)发展中国家建立国际新秩序的构想
1、发展中国家提出的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内容:改变以不合理的国际分工为基础的国际生产体系;打破发达国家在世界贸易、货币金融领域的垄断地位,摆脱国际垄断的控制和剥削;实现经济独立,发展民族经济,建立公平、合理、平等、互利的国际经济关系;加强南南合作,特别是推动区域一体化,积极参与南北对话,促使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建立。
2、发展中国家提出的建立国际政治新秩序的构想,其基本内容主要包括:反对霸权主义,主张独立自主地处理内外事务,反对外来侵略和干涉;改变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事务中的无权地位,使发展中国家能更充分有效地参与国际事务的讨论和决策;加强联合国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推动国际合作、解决地区冲突等方面的作用,增加发展中国家在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席位和在联合国的发言权。
(二)中国建立国际新秩序的构想
第一,中国主张建立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目标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以保证各个国家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普遍受益。
第二,以和平共处五项基础原则为基础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第三,国际新秩序应包括国际政治新秩序和国际经济新秩序。
第四,在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过程中,应充分发挥联合国的重要作用。党的十六从政治、经济、文化、安全等四个方面全面完整地概括了中国关于建立国际新秩序的主张。即在政治上,各国应相互尊重,共同协商,而不应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在经济上,各国应相互促进,共同发展,而不应造成贫富悬殊;在文化上,各国应相互借鉴,共同繁荣,而不应排斥其他民族的文化;在安全上,各国应相互信任,共同维护,树立互信、互利、平等、协作的新安全观,通过对话和合作解决争端,不应诉诸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
(三)美国等西方国家建立国际新秩序的构想
(1)、美国建立“世界新秩序”的构想
第一,发挥美国对世界的领导作用,确保美国的全球领导地位。
第二,以美国为榜样,用美国的价值观来改造世界,按美国的模式建立一个“和平和安全、自由与法治”的国际新秩序,即美国式的单极世界。
第三,以军事实力为后盾,建立以美国军事力量为保障的国际安全结构。
第四,维护美国的领导地位,奉行参与与扩张战略,千方百计地扩大美国在世界上的影响,必要时不惜使用武力维护美国的海外利益。
第五,调整联盟战略,利益联盟关系的改善为美国的外交政策服务。
(2)、日本建立国际新秩序的构想
第一,在确定和平与安全的基础上,在全世界实现“自由民主”和“市场经济”的目标。
第二,以日美欧三极为主导,建立世界新秩序。日本的设想是,利用美国的军事力量,日欧的经济力量来建立新秩序,并共享领导权。
第三,强调科技和经济力量对建立世界新秩序的决定作用。
(3)、西欧建立国际新秩序的构想
第一,在未来国际新秩序的目标方面,西欧同美日一样,主张建立一个以西方政治经济模式、社会制度、文化价值观念和意识形态为基础的世界新秩序。
第二,反对美国独霸世界,要求在国际新秩序中分享领导权。
第三,主张以欧共体为核心,加快欧洲一体化进程,尽快建立“欧洲新秩序”,并以此为基础,建立世界新秩序。
三、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
(一)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的必要性与可能性 第一,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建立国际新秩序,符合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的要求。
第二,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建立国际新秩序,是由多极化趋势和世界多样化发展所决定的。
第三,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正确处理国家关系的最基本的国际关系准则,反映了新型国际关系的本质特征,符合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
第四,国际关系的历史和现实证明了建立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的国际新秩序是完全切实可行的。
第三篇: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心得体会
通过本
各国经济朝着市场化的方向发展
人口、粮食、能源、水资源、生态环境等全球性经济问题 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
在解决全球性经济问题上,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存在严重分歧:(1)发达国家片面强调环境保护优先。发达国家出于经济上的利己考虑,不愿承担解决全球性环境问题的主要责任,不愿在资金、技术上支持发展中国家对环境的治理,反而以环境保护为名行贸易保护主义之实,甚至向发展中国家转移污染产业。(2)发展中国家坚决捍卫自己的发展权。发展中国家面临的主要任务是经济发展,目前这些国家还没有找到一个既能实现经济的快速增长,又能使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得到保护的切实可行的发展模式。
全球性经济问题不是仅仅靠某些国家、地区的努力就可以解决,而必须通过世界各国的共同努力才能解决。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对全球环境恶化研究
全球性经济问题,是指在世界范围内普遍存在的影响世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系列问题。如人口剧增、粮食匮乏、资源短缺、环境恶化等关系到世界经济持续发展乃至人类生存的一系列重大问题。
所谓世界经济,是不同发展水平的国家与国家集团所组成的相互联系、相互依赖、共同运动的经济整体,也是在世界市场与国际分工的基础上,世界范围内的生产力、生产关系及与其相适应的国际交换关系的总和。
从“二战”结束到20世纪50年代初,是世界经济的恢复阶段,也是即将到来的经济高速增长的准备阶段。战后虽然局部战争和地区冲突不断,美苏争霸使核战争的阴影笼罩人类,但世界主要国家之间并没有产生全面的军事对抗,国际局势总体是趋于和平,这为世界经济增长提供了一个比较稳定的外部环境。
(张术环 等主编2005)
第五篇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
四、各国经济朝着市场化的方向发展1、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随着中国为代表的社会主义国家把市场经济确定为改革目标,一
场大规模的市场化浪潮席卷全球。
2、作为一种资源配置方式,市场经济使当今国际社会获得了一种通行的规则和语言,促进了世界各国各地区的沟通,必将影响21世纪世界经济的面貌。
五、人口、粮食、能源、水资源、生态环境等全球性经济问题[热点]
1、全球性经济问题,是指在世界范围内普遍存在的影响世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系列问题。如人口剧增、粮食匮乏、资源短缺、环境恶化等关系到世界经济持续发展乃至人类生存的一系列重大问题。
2、在解决全球性经济问题上,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存在严重分歧:(1)发达国家片面强调环境保护优先。发达国家出于经济上的利己考虑,不愿承担解决全球性环境问题的主要责任,不愿在资金、技术上支持发展中国家对环境的治理,反而以环境保护为名行贸易保护主义之实,甚至向发展中国家转移污染产业。(2)发展中国家坚决捍卫自己的发展权。发展中国家面临的主要任务是经济发展,目前这些国家还没有找到一个既能实现经济的快速增长,又能使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得到保护的切实可行的发展模式。
3、全球性经济问题不是仅仅靠某些国家、地区的努力就可以解决,而必须通过世界各国的共同努
力才能解决。
从英国工业革命开始,工业化一方面创造了大量的物质财富,改善和提高了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另一方面也以惊人的速度消耗着地球上的自然资源,严重破坏了生态平衡和人类的生存环境。要彻底改变这种局面,需要世界各国共同努力,以探索出一条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生态协调发展的新道路。
六、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重点]
1、不平衡的主要表现:(1)发达国家间的不平衡。二战后到20世纪80年代,美国的经济实力相对减弱,欧洲、日本的经济实力不断增强;进入90年代,美国的经济实力又转而加强。(2)发展中国家间的不平衡。亚洲特别是东亚经济增长较快,非洲则发展缓慢。(3)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间的不平衡。
这首先反映在南北差距的日益扩大上。
2、不平衡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基本规律,根源于国际经济旧秩序,后果是激化了各国间的矛盾,使全球范围贫富差距加剧,并影响世界经济政治格局的发展。
(2)世界贸易组织的宗旨:①实施普遍的最惠国待遇;②削减乃至取消关税和贸易壁垒,促进自由贸易;③促进世界经济发展和广泛就业,提高生活水平。
(3)世界贸易组织的原则:①最惠国待遇原则;②无歧视待遇原则;③关税减让原则;④取消数量
限制原则;⑤透明度原则;⑥对等原则。
(4)世界贸易组织的作用:①制定多边贸易规则并为各缔约方普遍接受;②主持多边贸易谈判,使各国关税大幅下降;③为各国在经贸方面提供谈判和合作场所;④为调解各国的贸易纠纷发挥关键性作用。⑤世贸组织在规范世界贸易竞争规则、加快贸易自由化和推动世界贸易的增长方面起了显著作用。
2、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宗旨与作用。
(1)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基本情况:它是协调国际间货币政策、加强货币合作而建立的政府间国际金融组织。它于1945年12月成立,1947年11月成为联合国专门机构,是二战后国际货币体系的核心。该组织总部设在华盛顿,最高决策机构是理事会。1980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恢复我国的合法席位。(2)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宗旨:①促进国际货币的磋商与合作;②促进国际贸易的均衡发展;③促进各国汇率的稳定;④为经常性交易建立多边支付和汇兑制度;⑤为会员国融通资金提供便利;⑥争取减
少各成员国国际收支的不平衡。
(3)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作用:①加强国际货币合作,建立多边支付体系;②稳定国际汇率,促进世界经济的发展;③随着国际金融**的不时出现,该组织的作用日益突出。
3、世界银行的宗旨与作用。
(1)世界银行的基本情况:它又叫国际复兴开发银行,是政府间国际金融组织。1945年12月成立,1946年起成为联合国的一个专门机构。该组织总部设在华盛顿。1980年世界银行恢复中国的代表权。
(2)世界银行的宗旨:①对生产性投资提供便利,协助会员国开发;②通过保证或参与的方式促进私人对外投资;③鼓励开发生产资源,促进国际贸易平衡发展;④与其他国际贷款机构相配合,提供贷款
保证。
(3)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相互补充,前者侧重于支持会员国的经济发展计划和经济开发;
后者侧重于保持汇率的稳定和国际收支的平衡。
4、世界经济的行为主体除全球性经济组织之外,还有一些区域性经济组织,它们在世界的某一地区发挥着较大影响,比较重要的有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和亚太经合组织等。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全球性和区域性经济组织对世界经济产生日益重要的影响。但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占主导地位的条件下,这些组织在运作中较多地向发达国家的利益倾斜,有时甚至被少数国家用来对发展中国家进行控制。
链接与点拨
(1)当代世界经济的主要行为主体是企业、跨国公司、国家、区域经济组织和世界经济组织。其中,最重要的行为主体只能是国家,而不是超国家的区域经济组织和国际经济组织。
(2)涉及贸易战、贸易保护主义及其新发展之类的问题时,很有可能考到世界贸易组织的有关内容。出题时,可把世界贸易组织的宗旨、原则和作用,我国入贸以来的贸易争端(如与欧美的纺织品贸易纠纷及其解决),以及“我国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与合作,提高国际竞争力”(第二篇§7.2)等联系起来考
查考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张术环等,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M].山东,山东大学出版社, 2005:8-1
第四篇: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教案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教案 By丘钟声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是教育部人才培养模式和开放教育试点项目行政管理专业的选修课,为搞好本课程的教学与管理工作,确保本课程的教学质量,实现开放教育本科的培养目标,特制订出《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课程教学实施方案。一.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
(一)、课程的学科性质、学科特点与任务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本科行政管理专业的一门选修课程。(二)、教学目的
通过《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课程的学习,达到认识和把握当前世界经济、政治和国际关系发展基本趋势和特点的目的,学会分析国际问题的科学方法。二.课程主要内容与教学要求
(一)教学主要内容本书
从世界总体的视角,介绍和分析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政治演变的进程,当今世界经济、政治发展的特点、趋势和存在的问题,以及当今时代主题与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问题;从世界主要力量的视角,介绍和分析了美国、欧盟、日本、俄罗斯、发展中国家和中国的经济、政治和对外战略,以及国际组织在世界经济、政治和国际关系中的地位和作用。中国是在与世界的互动中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尤其是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各国相互依赖关系加深,一国国内政策的制定越来越同世界问题相联系,本书适应这一需要,为读者了解世界打开了一扇窗口。
按照教学大纲和教材的体系结构,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分为十个章节。前三章对世界经济、世界政治和时代主题与建立国际新秩序问题进行了宏观的概括和综合的分析。后面七章从世界各主要国家力量和国际组织的视角对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进行研究。(二)各章节教学要求
第一章 当代世界经济的发展变化与基本趋势 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演变
理解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及全球一体化与区域集团话趋势的并行发展 掌握“新经济”产生的深远影响 明确当今世界面临的主要矛盾和问题
第二章 当代世界政治的发展变化与基本趋势 了解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建立及其演变阶段 理解世界政治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掌握大国关系深刻调整的原因、特点和意义
明确冷战后经济因素对世界政治影响增大的原因和表现 第三章 时代主题与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了解时代主题的转变以及认识和坚持和平与发展时代主题的重要意义
理解维护和平是当今世界的根本问题,促进发展是当今世界的核心问题以及和平与发展两大主题的相互关系
掌握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极其实质
明确我国关于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基本主张 第四章 惟一的超级大国——美国
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经济的发展及其新变化和新特点 理解美国政治制度的主要内容实质以及美国政治的新变化 掌握美国称霸世界的全球战略的发展和演变 明确小布什的全球战略及其对外政策 第五章 一体化进程中的欧洲 了解西欧一体化的背景与原因 理解欧洲一体化的发展历程和意义
掌握冷战后欧洲政治经济格局重组的内容 明确西欧的对外关系和对外政策 第六章 走向政治大国的日本
了解战后日本政治的发展,特别是冷战后日本政治的动荡与右倾化趋势 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创造的经济奇迹及日本经济的转折 掌握冷战时期日本对外政策与对外关系的演变 明确日本走向政治大国的对外战略
第七章 苏联、东欧国家的演变与俄罗斯的重建
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苏联、东欧国家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成就与苏联模式的弊端 理解苏东剧变的原因、影响和教训 掌握俄罗斯政治经济的发展
明确俄罗斯的对外战略和对外关系 第八章 艰难奋进中的发展中国家
了解第三世界崛起的三个里程碑以及第三世界是国际舞台上的一支重要力量 理解发展中国家不同的发展道路和政治制度
掌握发展中国家所取得的经济发展成就、经济发展中的问题及其所进行的改革 明确冷战后南北之间的政治经济关系以及当前南北关系的新变化和新特点 第九章 中国对外关系及其在世界上的地位和作用 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中国对外关系的调整与发展 理解中国对外政策的宗旨和基本原则
掌握中国取得的举世瞩目社会主义建设成就 明确中国已成为当今世界的一支重要力量 第十章 当代世界中的国际组织 了解国际组织的概念、分类和历史
理解有关联合过改革的分歧,联合国改革所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问题 掌握对联合国在国际关系中作用和地位的评价 明确其他重要国际组织的概况 三.媒体资源介绍
根据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课程的性质和特点,本课程的教学媒体,采用文字教材、音像资源、网络资源多种形式。
(一)文字教材
本课程的文字教材为《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主编李淑珍,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3年10月出版。本教材包含本课程教学大纲规定的全部教学内容.按照学科体系编写,科学严谨、实用性强、循序渐进、通俗易懂、适于自学、体现远距离教育的特点。这门课现实性、综合性、政策性、理论性都很强,在学习过程中要密切联系实际,紧扣国际关系的最新变化,分析有关各方的对外政策,努力做出科学的回答,得出正确的结论。
(二)音像资源
是对文字教材内容的进一步阐释和必要补充,主要用于解决学生自学较为困难、需要教师加以归纳、概括、提示或解释的问题,一般采取重点讲授或重点辅导方式组织教学内容。四.课程教学平台介绍
教学平台是指教学活动得以在上展开的虚拟的或实体的教学环境。本课程的教学平台有三类: 1.网络教学平台。
网络教学平台是一个包括网上教学辅导、网上作业、网上测试、以及质量评估等多种服务在内的综合教学服务支持系统。它能为学生提供教学辅导服务。
2.音像制品教学平台。3.面授辅导平台。五.课程教学模式
1.设计原则:适应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项目研究的需要,充分发挥各种现代远程教育技术手段的功能,实现由封闭教育向开放教育的转变,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的转变。
2.模式构想:在教师指导下,学生根据行政管理专业教学计划规定的本科阶段培养目标及业务培养要求,利用学校提供的文字教材,音像教材(包括VCD)等教学媒体和学习资源,开展个体化自主学习,教师通过面授辅导、网络教学、网上讨论板、电子信箱(E一MAIL)、电话和双向视频系统等教学手段提供学习支持服务。(二)教学策略
教学策略是为了达到预定教学效果而采取的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手段、教学方式方法、教学环节等多种教学行为的综合性实施方案。
1.教学组织形式。根据本课程操作性极强的特点,各分校在实施教学时,应从实际教学效果出发,相应地采用以下教学组织形式:
(1)个别化自主学习;制定个人学习计划及选课要求。每个学生在入学后,必须在教师指 导下根据要求制定个人学习计划,并在学习计划中写明学习的主要方式和过程。学生的个别化自主学习主要是通过对多种教学媒体的综合利用来实现的,为保证开放教育试点的正常进行,省电大和市电大为每一门课程都配备了至少两种以上的教学媒体,并通过这两种以上的教学媒体提供学习资源。因此,参加开放教育试点专业学习的学生必须通过利用多种教学媒体进行学习,即除了阅读文字教材外,还应通过收听(看)音像教材(包括课件和直播课堂)、上网学习(包括收看IP课)、参加网上讨论、利用电话或电子信箱与辅导教师进行学习等。学生是否综合利用多种媒体进行自学要纳入对学生的形成性考核。
(2)小组学习、协作学习;小组学习是学生个别化自主学习的一种有利形式,学生应积极参与学习小组活动,并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协作式学习。学生参加学习小组活动情况纳入形成性考核内容。
(3)集中学习;除自主学习多种媒体教材外,学生必须参加由学校组织的各种形式的辅导,通过辅导提高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学生是否参加辅导情况要纳入对学生的形成性考核。2.教学手段。教学手段是教学活动中师生互相传递信息的工具、媒体或设备。本课程可采用的教学手段有两类:(1)传统手段;
(2)现代信息技术手段。
3.教学方式方法。本课程的教学方式方法可采用讲练式,模拟式,角色扮演等方式。4.教学环节。
本课程的教学环节包括:学生自学、重点讲解、课堂讨论等。六.课程教、学、考一体化设计(一)教与学的基本要求
本课程应安排实践教学环节,因此,在理论教学之外要有针对性地组织学生学习各项基本技能。一般情况下,安排总学时的25%左右为自学时间、技能操作训练时间,总学时的50%左右为教学辅导时间;总学时的25%左右时间用于形成性考核作业、自测、复习等环节。
(二)教与学方式建议与要求
1.个别化学习。个别化学习是指学生在具备网络环境的基础上自己确定学习方式、自己管理学习过程,完成学习任务。对个别化自主学习者,各分校应要求:(1)在教师指导下制定个人学习计划;
(2)从个人实际出发,确定适当的学习方式、学习时间和地点;
(3)充分利用学校提供的学习支持服务,进行自学,并参与集中辅导,有安排有计划地参与实习考察;
(4)积极参加网上答疑等交互式教学活动;
(5)遵守学习纪律,按时完成各阶段的学习任务和形成性考核;(6)填好个人学习日志,及时进行学习小结。
2.协作学习。协作学习是指学习者以小组形式通过交互活动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由于本课程有一定的学习难度,完全自学很难达到预定教学目的,协作学习是比较适合学习者选择的方式。各分校应要求通过协作方式完成学习任务的同学做到:(1)组建学习小组,确定活动方式,制定小组学习计划;
(2)按计划采取在线或非在线方式,实时或非实时地开展小组学习活动;(3)按时完成各阶段学习任务;(4)及时反馈教学信息。
3.集中学习。集中学习主要解决带共同性的学习问题,方式有面授辅导、集中讨论。
(四)教学过程
1、学习指南:由安徽电大开展网上教学,地方电大面授辅导,为学生提供学习方法和媒体手段的使用;
2、面授辅导:由地方电大组织,对本课程的重点与难点问题进行辅导与答疑;
3、函授辅导:安徽电大本课程的辅导文章
4、平时作业:4-----5次
5、网上教学:包括课程说明、教学大纲、实施方案、学习重点、教学辅导、平时作业、直播课堂、参考资料等;
6、考核:本课程期末考核为形成性考核和期末考核相结合,以教学大纲和文字教材为依据。
(五)课程考核方式及要求
本课程的考核有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两种形式,获得学分的合格成绩由形成性考核成绩和终结性考核成绩构成,其中,形成性考核成绩占总成绩的30%,终结性考核成绩占总成绩的70%。
1、形成性考核。
下发的“形成性考核册”,由辅导教师批改。教师必须做到全批全改。学生必须完成形成性考核作业,不完成形考作业或形考作业不及格的,不能参加本课程的终结性考核。
2、终结性考核
考试卷面成绩按滿分折合为70分计入总成绩。
七、《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课程教学活动安排表(2007、10-2008、1)周次
导学内容、方式
对学生自主学习的建议
备注
第三周
(10月6日)
导学课:调查了解学生基本情况。重点介绍课程资源、课程知识结构、课程学习方法、网上学习资源的查询和使用等。重点演示如何登录中央电大、省电大网站查询学习资源和参加网上讨论以及如何参加网上形考改革试点工作。并串讲第一章绪论内容
1、根据教师讲解和演示进行实际的网上操作,尽快掌握网上学习技能。
2、自学教材绪论,并就绪论相关问题进行串讲。
3、了解第一次作业要求,并做好有关准备工作。
学生可选择自由参加。
第五周(10月14日)
第二章内容串讲课:当代世界政治的发展变化与基本趋势
1、复习当堂课内容;
2、查看第二章课件
3、预习教材第三章第一节和第二节内容,和第二章的内容结合起来预习,布置第一次作业。
学生可选择自由参加
(10月21日)
网上答疑(19:00-21:00)
就当前世界经济的变化及其趋势进行讨论
学生以小组形式全部参加
第七周
(11月4日)
第第三章内容串课: 时代主题与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1、复习当堂课内容
2、完成第一次作业;布置第二次作业
3、预习第四章内容
学生可选择自由参加
第八周(11月11日)
网上答疑(晚7:00---9:00)
针对本门课程所讲的内容进行网上答疑。
1、要求学生全部参加,纳入形成性考核范围
第九周(11月18日)
串讲惟一的超级大国——美国
1、预习教材第五章内容;
2、复习当堂课内容,上网查询有关资料,完成第二次作业;布置第三次作业。
学生可选择自由参加;
(12月2日)
网上期中测试
第12周(12月9日)
课程网上讨论答疑(晚7:00---9:00)
针对本门课程所讲的内容进行网上答疑。
1、要求学生全部参加,纳入形成性考核范围
第13周(12月16日)
1、串讲教材第五章重难点内容,第五章 一体化进程中的欧洲
2、串讲教材第六章内容:走向政治大国的日本
1、复习当堂课内容。
2、阅读有关日本的资料
3、完成第三次作业;布置第四次作业
学生可选择自由参加。
第14周(12月23日)
网上答疑(19:00---21:00)
针对本门课程所讲的内容进行网上答疑。
1、要求学生全部参加,纳入形成性考核范围
第15周(12月29日)
串讲教材第七章内容第七章 苏联、东欧国家的演变与俄罗斯的重建
1、复习当堂课内容。预习教材第八章内容。
3、完成第四次作业
4、布置第五次作业
学生可选择自由参加;
第16周(2008年1月5日)
课程网上讨论答疑(19:00---21:00)
针对本门课程所讲的内容进行网上答疑。
1、要求学生全部参加,纳入形成性考核范围
第十七周(1月13日)
1、串讲教材第八周、第九章十章内容; 总复习:
2、对全书内容进行全面的梳理,准备迎考
1、艰难奋进中的发展中国家
2、预习教材第九章内容。
3、完成第五次作业。
学生以小组形式全部参加。
第十八周(1月20日)
网上答疑(6月26号晚7:00-9:00)
针对本门课程全部内容进行网上答疑。并就课程的考核形式考核内容进行回答
学生全部参加
第五篇:《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学习心得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学习心得
强
莉
说到经济与政治,脑中闪现的就是柴米油盐和村委会选举,如果再加上定语“世界”二字,我也只能徒叹奈何!起初,我感性的认为这门课就是对高中政治的扩充和详细化,上了几节课之后才发现,原来情况并非如此。这门课让我们更好的认识当代世界经济的发展形势,认清世界政治动向,对国家的经济发展、政治稳定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上课时,老师能够旁征博引,讲得深入浅出,其中穿插许多时事和经典案例,再结合理论进行分析,每节课都让我豁然开朗、收获颇丰。让我感触最深的是,以前看问题比较片面,不懂联系起来看,现在通过上这门课,打破了这种区隔化,与以往相比我的认知有了质的飞跃。
我个人认为,要想学好这门课,首先要有一种探求的精神,能积极发掘隐藏在表象之下的本质,透过海量时政之中的博弈较量和利益冲突,寻求其推动力及根源。例如,虽然中国为世界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并极大推动了经济全球化进程,但欧盟和美国却常以各种理由对中国企业进行制裁,或对中国商品征收反倾销关税。我们难免要问,难道中国不是世界经济的重要参与者?难道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称号是徒有虚名吗?究其根源,经济全球化虽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但区域经济集团化也同时存在。作为本地区经济集团的代表,无疑欧盟、美国(北美自由贸易区)都有排他性,对集团外的国家和地区往往实行歧视政策,他们制裁和反倾销的理由大多是站不住脚的,目的就是为了保护本国或本地区企业,实行的是赤裸裸的贸易保护主义,不仅损害了中国的利益,而且极大地阻碍了世界经济的发展。而最近出现的歧视案例的主角——鼎鼎大名的苹果跨国公司,它竟对中、外消费者实行差别化对待,无视中国消费者的尊严及权益,既有损自身形象,又伤害了中国人民的感情。
再如,由于中国居民对食用植物油的巨大需求,国际黄豆价格一直居于不合理高位!因为中国冶钢厂的好胃口,淡水河谷、必和必拓可以让铁矿石价格一夜之间连翻几番!而作为全球第一稀土大国,中国不仅没有定价权,连卖与不卖都要受制于人„„如果在以前,我肯定认为这是市场规律使然,但上了这门课后才知道,其根源是不公平、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旧秩序还没有根本改变,在经济全球化中占有主导地位和绝对优势的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如美国等少数大国一手操纵世界经济事务,使平等互利原则和国际间的合作屡遭破坏,增加了国际政治经济的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对此,中国政府也采取了相应的对策,如加入世贸组织,积极谋取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高管职位,积极投身国际经济事务,不断增强自身的话语权。但打铁还需自身硬,只有努力提高以科技为先导、以经济为中心的综合国力,中国才能在未来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其次,想要学好这门课,平时多看报纸、新闻也是必不可少的,只有储备了丰富的信息,才能在探求、论证的同时举一反三,从而发现类似事件的区别和不同事件的关联。总而言之,我的体会就是:勤于思考、勇于探索、善于总结,要理论联系实际、辩证的去学习,学会用马克思主义的宽广眼界来观察世界,学习和掌握当今时代特征和总体国际形势,认识当代世界经济、政治、科技及社会生活的巨大变化和飞速发展,正确理解、掌握和拥护我国的外交政策和国际战略,树立为国家富强和民族振兴、为人类的进步繁荣而奋斗的信念。以上是我个人的一些感悟和不成熟的看法,有不足之处,请老师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