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论《羊脂球》中羊脂球的形象及其塑造
论《羊脂球》中羊脂球的形象及其塑造
最高贵的是干净的灵魂
内容摘要:《羊脂球》中的羊脂球说到底也只是一个卑微的女性形象,她是妓,是一个不光彩工作的从业者,在社会底层,她就是那锅底灰一般的人。可这粒锅底灰的剔透却可以胜过于于光彩夺目的钻石,透过这粒灰的形象可以看到的不仅仅是一个人的善良或是丑恶,更重要的是他是一个社会的透视镜。
关键词:羊脂球 社会阶级 底层人物 品质人格 对比性
《说文解字》解“妓”为:“妇人小物也,从女支声,读若跂行”。
每一个时代,每一个国家或明或暗的似乎总是都少不了这样的一群女子的存在。她们艳妆新襦,搔首弄姿,或通得些琴棋书画,或吟得些诗词曲赋,但终究也也只是在完成一桩桩皮肉生意的勾当。
羊脂球也不例外,在十九世纪普法战争的皮肉生意商。在《羊脂球》这篇小说的最初,对伊丽莎白小姐的外貌是这样描述的,“她是一个妓女,是以妙年发胖著名的,得了个和实际相符的诨名叫做羊脂球,矮矮的身材,满身各部分全是滚圆的,胖得像是肥膘,手指头儿全是丰满之至的,丰满得在每一节小骨和另一节接合的地方都箍出了一个圈,简直像是一串短短儿的香肠似的:皮肤是光润而且绷紧了的,胸脯丰满得在裙袍里突出来,然而她始终被人垂涎又被人追逐,她的鲜润气色教人看了多么顺眼。她的脸蛋儿像一个发红的苹果,一朵将要开花的芍药;脸蛋儿上半段,睁着一双活溜溜的黑眼睛,四周深而密的睫毛向内部映出一圈阴影;下半段,一张妩媚的嘴,窄窄儿的和润泽得使人想去亲吻,内部露出一排闪光而且非常纤细的牙齿。”[1]通过这段形象的肖像描写,我们可以看出,羊脂球的“漂亮和丰满”是天然的,而不是像太太们那样是经过打扮而来的;她不像贵族太太们那么打扮得漂亮,一切都是自然的,她是很真实的。在逃亡的公共马车中,一行十人, 除伊丽莎白·露丝小姐, 绰号为羊脂球的妓女外, 另外九人分别是葡萄酒批发商乌先生及其夫人, 棉纺厂厂主拉玛东和夫人, 贵族于贝尔和夫人,别号民主党的高尼岱, 两位教会修女。这九个人虽然地位阶层不同, 但总的看来, 他们还是所谓上流社会的人物, 只有羊脂球处于社会的底层。因此“但是过了一会儿,那三位太太又开始炭化炉,由于车里有了这位妓女,她们居然彼此成了朋友,而且简直是知己了。在她们看来,好像在这个无耻的卖淫的女人面前,她们一定要把她们贵为人妻的尊严拧成一股劲,因为合法的婚姻总是蔑视不合法的自由爱情的”。[2]车上的其他女士们似乎很自然的但又是极为迅速的就与羊脂球这个职业肮脏的家伙撇清了界限。车上的男士们的做法也并不比这些女士的好,“因为有高尼岱在面前,那三个男的彼此间更为靠拢,他们正用一种蔑视穷人的口吻谈论着金钱”,“这三位即使社会地位不同,可在金钱的牵引下,他们感到彼此都变成了兄弟”[3],车上的这三位男士视乎是彼此互相欣赏着的,满足在彼此互相给予的关于金钱的自豪感之中。
这样的公共马车不得不说可以看做是一个微缩的现实社会,即使是在一辆逃亡的马车上,人都要是被分成三六九等的。但后面的故事情节却又是戏剧性的了。在食物的面前,这所谓的“上层人”却又讲究起人人平等,毫不介意的和“下层人”一起分享起事物来。“随后大家就毫不客气了。一篮子东西被吃个精光。这篮子里原来还装着鹅肝酱,肥云雀酱,熏牛舌,梨,甜面包,细巧甜点心,慢慢一辈子醋泡的黄瓜和洋葱,这两样是羊脂球和别的妇人一样最爱生吃的蔬菜”[4]。还真是事物面前人人平等,但后来呢?后来怎么就又不平等了。“羊脂球早上起床时有些慌忙,什么也没想到;看到这些人悠然自得的吃东西,不觉怒火中烧,有些喘不过气来。她一阵狂怒,准备把他们好好教训一顿,一大堆辱骂的话已涌到嘴边;但她说不出来,强烈的怒火竟然封锁住了她的嗓门”[5],相对于愤怒而言,我猜测此时的伊丽莎白小姐更多的应该是失落与失望。在旅途中, 当她看见同胞们饥肠辘辘时, 毫不吝惜地献出了足够自己吃三天的精美食品。她不计前嫌, 即使对刚骂过她 臭婊子、社会耻辱的几位贵妇人也一视同仁;她尊重别人而又十分明智, 尽量避免伤害别人的自尊心, 婉转有礼地献出自己的食品。她忍辱含愤委身于敌人, 若不是为同胞能早日解脱赶路, 她决不会作出这么大的牺牲。但是, 同样是对待同胞, 乌先生等九人无半点人性可言, 他们残忍冷酷、凶恶自私。在马车上, 三位贵妇毫不掩饰, 大骂羊脂球是臭婊子、社会耻辱;在多特旅馆,九个人为了自己的利益, 把羊脂球扔进火坑;羊脂球惨遭蹂躏时, 他们不但不内疚痛心, 反在一旁暴饮狂欢, 淫心四荡;他们饥饿时, 大嚼羊脂球的食物, 当羊脂球处
于饥饿之时, 他们置羊脂球而不顾, 品尝着食物, 吃得嘴角流油也绝无愧色,毫不羞愧的,甚至是恬不知耻的,“但伯爵夫人却偏偏看出来了,且递了个眼色通知他丈夫。他耸了耸肩,好像在说:‘没有办法,这不能怪我啊。’鸟夫人则更加得意洋洋,暗自笑了笑,嘟囔着说:‘她痛哭的原因是自己做了丢脸的事情。’”
[6]。多么冷酷自私, 残忍丑恶!
在这样的马车上,在这样的社会等级制度中,或许要论起职业来,伊丽莎白怎么样变白都是无力的,无疑她是最卑微的。可她却同样也是这辆马车中、这个社会中最可爱的人。从妓,不是她的错,为了温饱,为了生活而已。况且她也没有对自己卑贱的身份做过任何变白,她清楚自己是什么。她从一开始都是极有分寸,又具礼貌的。“您吃一点吗,先生?从早上一直饿到此刻真不好受啊”[7],她很体贴他们,即使他们很无礼,这个时候在一车子绅士淑女的眼中这位羊脂球小姐真的是位“可爱的旅伴”。当然羊脂球小姐也有过粗鲁失态的时候,面对普鲁士士官的威胁,她再也礼貌不起来了“去告诉那个无赖、下流的东西、那个普鲁士臭死尸说,我绝不同意,你听清了,我绝不,绝不,绝不答应”
[8]。我认为在民族大义的问题上她的气节可真叫那些绅士淑女们羞愧。在民族存亡之际,所谓的绅士的脑子里竟然满装着的还是男女欢爱之事。
“您有多傻,对您来说,这又算得了什么?
她显然非常生气,回答:
“不行,有些时候这种事是做不得的;再者,在这里,简直是件可耻的事情。”
他大概丝毫也不理解其中的道理,还在问什么缘故。他大发脾气,嗓门提的更高了:
“什么原因?您不知道吗?普鲁士人不就在这所房子里吗?大概就在隔壁的屋里。”[9]
敌人就在旁边,一个男人的爱国情操居然还要在这是由一个女人,一个妓女来唤起,我觉得这未免有些太戏谑了。
。在出境的关口上,守关德国军官因为看上了羊脂球,想要羊脂球陪他过夜,但羊脂球想到祖国灭亡了,自己不能把肉体献给德国军官,因为这样做是有损于法兰西民族的尊严的,她一而再,再而三的坚持保住民族的尊严,守关的德国军官不能得到羊脂球肉体的情况下,就把全车的人群扣留下来,在这个紧急关键的时刻,那些贵族太太们,为了自己的利益,把民族的尊严抛弃
了,他们都希望羊脂球去把身体献给德国军官,对待羊脂球的态度一改往日的样子,变得异常的友善,不停地为她讲述为了效忠而牺牲贞操的妇人的例子;而羊脂球呢?左右为难,作为一名妓女,这本来是她正常的职业,但在这亡国之时,她不想这样做,因为民族的尊严更加重要。但是为了这一车人员的安全,在那些太太的再三要求下,她终于答应了德国军官的要求,献出了自己的肉体,这一车人马才得以过关,可是后来,这些得了好处的贵族太太们忘记了羊脂球为她们做出的牺牲,他们比先前更加嫌弃羊脂球,认为羊脂球就是这样一位肮脏下流的妓女。一路上,没有谁正眼看羊脂球,没有谁愿意与羊脂球说话,因为她们都是些高贵的太太们,所以丢弃羊脂球这样的妓女,也只不过像是丢弃了一件龌龊的废物,巴不得快点甩脱掉才好。这就是所谓的贵族阶级,这就是所谓的社会上层人物,当一个人有利用价值的时候,他们会把你伺候地像皇帝,他们自私贪婪的本性只允许他们用利益、用金钱去衡量一切。曾听说过一句不是太雅观的俗语,“戏子无情,婊子无义”,可真的是吗?那些所谓的上层人,是因为打扮才显得高贵,他们的外表高贵,而内心却十分低级下流,他们却是虚伪的。羊脂球是可怜的,她的可怜是来自于病态的社会,病态的人群,病态的心灵,而不是她本人的堕落。她心地良,富有同情心,宽容精神,而更重要的则是她身上的那种强烈的爱国情感与民族自尊心。她之所以离开卢昂,是因为抗拒普鲁士士兵的蹂躏时拼死反抗,几乎掐断了那人的脖子,为免遭逮捕而不得已外出躲避的。而她坚持拒绝普鲁士军官逼她“过夜”的无理要求,是因为在她看来,委身于自己民族的敌人,便意味着对祖国的背叛。
总是说娼妓卑贱,在严歌苓的作品《金陵十三钗》中赵玉墨有段词说的字字见血“就凭人家赏你个老鼠洞待着。就凭人家要忍受我们这样的人,就凭我们不识相,不知趣给脸不要脸。就凭我们生不如人,死不如鬼,打了也白打,糟蹋了也白糟蹋”[10]。可我想说贵贱都是命,生命应该是平等的;总是说商女不知亡国恨,《桃花扇》中的李香君,她虽是秦淮歌妓,处受压迫受侮辱的地位,但对统治阶级里的黑暗势力保持警惕,当她知道阮大铖出资收买侯方域的阴谋活动时,义正言辞地责备了侯方域的动摇:“官人是何说话,阮大铖趋附权奸,廉耻丧尽;妇人女子,无不唾骂。他人攻之,官人救之,官人自处于何等也? ”[11]并坚决辞却阮大铖暗中为她置办的妆奁,以自己鲜明的政治态度影响了侯方域:“官人之意,不过因他助俺妆奁,便要徇私废公;那知道这几件钗钏衣裙,原放不到我香君眼里!脱裙衫,穷不妨;布荆
人,名自香。”[12]这是多么坚贞的性格。面对那些所谓的天生优越的处于社会的无良市民,我想冷笑着说:最卑贱的不过是毒人的心,最高贵的不过干净的灵魂。
也许也是因为《羊脂球》的作者莫泊桑是亲身参加过普法战争,他在当代作家中就成为这一历史事件最有资格的描述者。所以他对有产阶级的自私的丑恶嘴脸的揭露更为犀利,但也正是因为这样的强烈对比,羊脂球的自尊自强,结果却被伪善的同胞推入火坑这一悲剧性的命运才更加能引得起读者共鸣的悲愤情绪,也使得羊脂球这个形象的塑造真是饱满,真的是“人人心中有,人人笔下无”的经典形象塑造。
注释:
[1](法)莫泊桑:《羊脂球》(吴洋等译),中国致公出版社2005年9月第1版,第5页[
[2](法)莫泊桑:《羊脂球》(吴洋等译),中国致公出版社2005年9月第1版,第6页
[3](法)莫泊桑:《羊脂球》(吴洋等译),中国致公出版社2005年9月第1版,第6页
[4](法)莫泊桑:《羊脂球》(吴洋等译),中国致公出版社2005年9月第1版,第8页
[5](法)莫泊桑:《羊脂球》(吴洋等译),中国致公出版社2005年9月第1版,第21页
[6](法)莫泊桑:《羊脂球》(吴洋等译),中国致公出版社2005年9月第1版,第21页
[7](法)莫泊桑:《羊脂球》(吴洋等译),中国致公出版社2005年9月第1版,第7页
[8](法)莫泊桑:《羊脂球》(吴洋等译),中国致公出版社2005年9月第1版,第14页
[9](法)莫泊桑:《羊脂球》(吴洋等译),中国致公出版社2005年9月第1版,第11页
[10]严歌苓:《金陵十三钗》,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有限公司2011年6月第一版,第29页
[11](清)孔尚东:《桃花扇》,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4月北京第一版,第55页
[12](清)孔尚东:《桃花扇》,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4月北京第一版,第55页
参考文献:
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第四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11月第4版
(法)莫泊桑:《羊脂球》(吴洋等译),中国致公出版社2005年9月第1版
严歌苓:《金陵十三钗》,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有限公司2011年6月第一版
(清)孔尚东:《桃花扇》,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4月北京第一版 柳鸣九:《法国文学史》第3卷,人民文学出版社
郑克鲁:
吴岳添:,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3年11月第1版,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5年12月第1版 《法国文学史》《法国文学史》
第二篇:《羊脂球》
《羊脂球》的读书笔记
《羊脂球》是莫泊桑最为后世传颂的作品,也是他的成名作,是小说集《梅塘之夜》中最优秀的一篇,相信很多人都曾读过。最近重又读此佳作,深有感触。作此篇以记录。
故事发生在普法战争爆发的那一年,即1870年的冬天。法军败退后,普鲁士军队进入了鲁昂城。在前往处在法军控制下的勒阿弗尔港的一辆马车上有十名旅客,他们来自不同的阶层。其中有三对上等阶层的夫妇,两个修女和一个别号称“民主党人”的家伙,以及一个外号“羊脂球”的妓女。这十个人便构成了一个小社会,莫泊桑通过对这个小社会中各个人物的刻画描写来批判当时整个社会各个阶层人物的精神风貌。
羊脂球的情节构思和结构布局非常巧妙。故事主要是在两个地点展开的,一个是在马车上,包括在多特歇脚以前和以后继续赶路的车上,另一个是在多特的旅馆。作者在安排情节上独具匠心,描写了前后两次在车上发生饥饿的情况。第一次,“上等人”如何轻蔑羊脂球,并接着把羊脂球三天的食物一扫而光。当然这也只是情节的初步展开,这样写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通读整部小说之后我们不难发现,作者这样写一方面刻画出了他们各自的性格,一方面又为第二次饥饿埋下了伏笔,可谓一箭双雕。
而在多特旅馆发生的事情才将矛盾推向了高潮,如何对待普鲁士军官的无理要求的态度充分的表现了每个人的道德水平并考验着他们的爱国心的真假。事实证明,“上等人”全是卑鄙无耻的、损人利己之徒,天主教徒修女士为虎作伥的帮凶,而所谓的“民主党人”只不过是个假革命者,惟有“下等人”羊脂球才是真正具有爱国情感的人。
从多特出发之后,人物再次回到了车上,作者又一次以怎样的对待别人的饥饿来检验他们,不过这次挨饿的人换成了羊脂球。那些过去挨饿的、受了别人恩惠的人,此时已将过去的事忘得一干二净,任凭羊脂球挨饿而毫不动心。作者以饥饿为开端,又以饥饿结束,构思不可谓不巧妙。
莫泊桑在整篇小说中歌颂了下层人民的爱国情感,而批判了那些所谓的上层人民,讽刺他们甚至不如最下等的妓女。妓女尚且有爱国情感,而他们呢?怯懦自私、没有一点点的民族尊严,甚至可以说他们的卑鄙与自私是造成法国民族灾难的重要因素!
国的后面是个家,无论你的国家强大还是弱小,富有还是贫困,那也始终是你的家,每一个你的国人都是你的兄弟姐妹,当他们受到外人的伤害时,难道你就不该伸出你的手去帮助他们吗?或许你的地位远远高于你的“兄弟姐妹”,但是在国家利益面前、在整个家的利益面前个人的利益真的那么重要吗?爱国不仅仅是爱你的家,也是爱你自己!
第三篇:羊脂球 文学评论
《羊脂球》评论
—与《我在霞村的时候》比较
摘要:《羊脂球》是法国著名短篇小说作家莫泊桑的成名之作,它讲述了在普法战争的背景下,在一辆马车上同行的十个人,女主人公羊脂球为了他人利益而屈身与普鲁士军官,可在她做出牺牲之后,却又受到他人的鄙夷与唾弃。这使我联想到我国女作家丁玲的作品《我在霞村的时候》,这与《羊脂球》的故事有着许多相识之处,小说塑造了贞贞这一革命者的形象,她为了追求崇高的革命利益从而牺牲了自己的贞洁,却招致村民的谩骂与鄙夷。羊脂球与贞贞是生活在不同时代、不同生活环境的异国姊妹,然而,她们的经历、思想却惊人地相似。作家将她们置于民族矛盾日益尖锐的时代背景中,以战争为透视点,再现其巨大的不幸和高洁的灵魂。因此,笔者在这篇文章中将两篇小说进行比较分析,谈谈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 莫泊桑小说 丁玲小说 妓女形象 爱国主义
一
《羊脂球》中莫泊桑将女主人公的形象定位于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妓女,妓女的不幸与挣扎是莫泊桑创作的重要题材, 或描写为了生活, 把儿子锁进壁橱再接客的忍辱负重的母亲(《壁橱》);或诅咒拜金主义对人性的扭曲(《人妖之母》);或歌颂她们的爱国主义精神(《羊脂球》)[1]。《羊脂球》的主人公是一个妓女,她由于过早发福,而被
别人起了个绰号,叫“羊脂球”。妓女历来都是被侮辱、被损害的,古今中外概莫如是,她们永远处于社会的底层,受人冷眼,遭人唾弃[2]。莫泊桑正是以这样一个小之又小的人物作为他的成名作的主人公,而且直接将她的绰号作为篇名。在作品中,莫泊桑虽然没有从正面描写羊脂球的地位如何低下,但是他通过许多的细节描写来让读者自己慢慢体会。
“大家一旦认出她来,几个正经女人便交头接耳,说什么‘婊子’啦,‘社会耻辱 ’啦,等等,虽然窃窃私语,但是声音却很高,引得她抬起头来。”[3]
作者通过几处对比来完成对羊脂球的形象的塑造,首先妓女的社会地位十分低下,在这辆小小的马车中处于底层。这从莫泊桑精心安排的人物出场顺序中也可以看到出,在这十个人当中,莫泊桑对于社会地位较高的六人是按照从低到高的顺序描写的,最先出场的是诡计多端的鸟先生和人高马大的鸟太太,接着便是出身阶层要高一等的卡雷-拉马东夫妇,最后便是代表社会最高阶层的伯爵夫妇。然后便是社会地位较低的四人,分别是修女二人,民主家高奴代以及妓女羊脂球。
显然羊脂球是这辆马车上社会地位最低的人,这不仅体现在别人对她的态度上,而且从羊脂球自身的态度看来,面对这些社会的上流人士,她不自觉地显得自卑。当饥饿的同伴垂涎她的美食时,她不是以施舍的、哪怕是同等身份的口吻,而是始终用一种谦卑且带乞求的方式来邀请别人与她分享,待别人傲慢地接受之后,她又满脸堆笑地
把盛着鸡肉的钵子递过去,这一连串的表情和动作,无不显示了羊脂球的自卑感,也深刻的揭示了以她为代表的这一类小人物在当时法国社会中所处的地位。
莫泊桑对于羊脂球身份地位的巧妙安排为故事情节的展开发展埋下了伏笔,正是她身份卑微,而使人们在有求与她时,认为她的牺牲是理所当然的。文中写到了人们三次有求与她,第一次是在大家在马车上饥肠辘辘时,羊脂球慷慨地将自己所带的食物分给了大家,第二次是普鲁士军官要求与她进行谈话,羊脂球当即便拒绝了他的要求,但是引起了大家的不安,在伯爵的劝导下,她才做出让步答应去见他,第三次便是面对普鲁士军官的无理要求,大家恳求她做出牺牲,她再一次做出了让步。
然而这三次让步却并没有博得人们的尊敬和理解,相反人们在她拒绝军官的要求时,却认为她那没理由的拒绝是一种可笑的做法。作者通过鸟太太之口说出了人们心里的想法“而今天,让她帮我们摆脱困境,这小妮子倒忸怩作态起来啦!”这一句话表明所有人对她的不理解,更表现了一种对她爱国主义情感的亵渎。他们都看不起羊脂球,可是正是通过这样社会地位悬殊的对比,每个人对侵略者不同态度的对比,从而更好的凸显了羊脂球身上所具有的人性光辉,反衬了其他人形象的丑恶可憎。可以是说《羊脂球》能取得如此震撼人心的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作者巧妙的人物形象设计。
而丁玲在小说《我在霞村的时候》中,却刻画了一名为革命献身的女性形象,贞贞原是一个纯洁活泼的乡下姑娘, 因反抗封建包办婚
姻, 到天主教堂避难,不幸在一次日寇大扫荡中落人虎口, 被日本侵略者掳去做了随营军妓, 受尽屈辱。可是小说并没有一开始便说明贞贞的社会身份,相反一开始出场的是作为故事叙述者的“我”,因为到霞村去休养而听到了贞贞的事情,并且通过马同志之口让贞贞出场,随后便在贞贞与“我”的一次谈话中揭示了贞贞的身份。
她作为一名革命者,以牺牲自己的贞洁为代价从日本人那里获取情报信息,她的牺牲正是因为极大的革命热情,出于一种对于革命事业的追求。与羊脂球不同的是,她的社会地位是较高的,思想觉悟也是较高的,出于追求崇高的革命利益而牺牲自己的贞洁,在很大程度上是出于自己主动的行为,而这背后力量的来源便是一种革命热情和激情。
两篇小说中同样塑造了一位具有巨大人性光辉和爱国主义的女性形象,不同的是《羊脂球》中羊脂球作为一名妓女,与传统的贞洁女性是有着巨大反差的,可她在面对外国侵略者的淫威时,却表现出了一种崇高的爱国主义之情。正是她对外国侵略者无耻要求的严厉拒绝,从而让我们看到了她思想中纯粹贞洁的一面,从而更好地突出了人物的闪光点。而《我在霞村的时候》中的贞贞,她是在革命过程中,不惜牺牲自己的贞洁为代价。然而仔细分析却发现,小说作者在叙述中却陷入了这样一种悖论:相对于崇高的革命利益,女性贞洁的丧失实际上算不了什么;但是,女性贞洁的丧失却又是一个严重的事件,它招致了村民的谩骂与鄙夷,同时又令人深感同情,这样在某种程度上就削弱了人物形象的表现力和生命力。
二
莫泊桑是用第三人称写《羊脂球》的,他的赞美与鞭挞, 都寓于客观、冷静的描绘。这些描绘所表现出的作家最大的愤慨主要是,羊脂球的爱国心与牺牲精神不仅不被理解, 不被尊重, 反而受到嘲弄, 受到侮辱。这些描绘与这种愤慨, 如果从人与人的关系的角度看, 它涉及的面还是比较窄的, 或者说比较单一的。丁玲写《我在霞村的时候》用的是第一人称,作者往往直接出场, 不仅人物、事件场面都通过“我”的耳闻目睹表现出来, 而且或讴歌, 或批评, 或高兴, 或忧愤, 无一不是“我”的直接抒发与议论。这种抒发与议论, 往往涉及到人与人的关系的更多方面与一些复杂的问题。就文学创作而言, 这是对前人的超越, 应当加以肯定。
另一方面,《羊脂球》中的故事情节在六天的事件中进行,主要放在驿站和旅店冰天雪地的空间里,可就是在这小小的空间中莫泊桑却为我们展现了一个小社会,作者匠心独运地为当时法国社会的每一个主要阶级集团和党派都安排了一两个人物,他们个个堪称经典,既有格子鲜明的个性特征,又体现出各自所属阶级集团和党派的特性。
小说巧妙地将情节分为三大块,但作者突出了驿站成上的两顿饭的情节,加以比较,安排对称而又巧妙。将小说进行分析不难发现,整篇小说围绕这一个故事情节展开,作者从不旁生枝节,分散读者的注意力,小说把不必要的铺成尽量删减,以免减弱读者的兴趣。小说围绕着马车行进这一主线展开叙述,由马车前进遭到阻碍到羊脂球牺牲个人利益使马车重新出发,并在收尾穿插了车上前后两顿饭的对
比,尤其是第二次在马车上吃饭,与第一次吃饭对比,更表现出了他们的狭隘与自私,而凸显了羊脂球悲惨的命运。
“没人看她,也没有人想到她。她感到这帮体面的恶棍先把她当作牺牲品,再把她视为肮脏无用的东西扔掉,现在又将她淹没在一片鄙夷中了。”[3]
而丁玲在小说《我在霞村的时候》中以两条线索展开故事,一是我在霞村休养时的所见所闻,二是以贞贞的故事作为线索展开叙述。当然,在这两条线索中有着许多交叉融合的部分,从而共同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故事的高潮部分便是在院子中刘大妈与贞贞吵架的那部分,正是众人对贞贞的不理解与贞贞的坚持相对比,从而凸现出了她执着的革命信念,生动刻画了贞贞这一伟大的女性形象。
三
莫泊桑的小说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不仅是奇特的小说构思,更在于他那令人叫绝的细节描写,生动形象的细节描写极大地加强了故事的真实感,也给人充分的艺术享受。首先是通过细节描写来刻画人物,在描写羊脂球时尤为突出。
“她个头矮小,浑身圆滚滚的,非得流油;十根手指也都肉鼓鼓的,只有每个骨节细了一圈,皮肤绷紧而发亮,好像几串短香肠;胸脯特别丰满,顶着衣裙突出一大团。但是她细皮嫩肉,招人爱看,依然秀色可餐,有不少嫖客光顾。她的脸蛋如同一个红苹果,又像一朵含苞待放的牡丹花;下面那张小嘴里,两排细牙亮晶晶的,嘴唇曼妙而湿润,吻起来一定甜美。” [3]
从这段细节描写中,我们不难看到作者深厚的文笔功底,使得女主人公肥胖而又美丽的女子形象跃然于我们眼前。再看当矛盾出现时,作家又是如何描写毫无作为而又自命激进的民主党人高奴代的。
“高奴代端坐在那里一双眼睛时而盯住炉火,时而凝视杯中的一层泡沫;他每喝一口,就得意地用又瘦又长手指掠掠油腻的头发,同时吮吮挂在胡须上的啤酒沫。” [3]
正是通过作者这样细腻生动的细节描写,使得人物形象入木三分,独具慧眼,妙笔生花的细节描写,写人,令读者如睹其面,如闻其声;写景,令读者如临其境,感同身受,大大增加了作品的逼真性和艺术感染力。
与莫泊桑细腻的描写方法不同,作者丁玲的语言描写更为平实,质朴,她以讲述故事的方法贯穿全文,小说中并没有过多的细节描写,而是作为一个叙述者来讲故事,更侧重于整个故事本身的表述,并且大多通过语言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4]。
比如在对杂货铺老板的刻画中,就是通过他所说的话来表现他的狭隘与愚昧,以及他对贞贞的轻视和鄙夷。
“那娃儿向来就是风风雪雪的,你没看到她早前就爱街上浪来浪去,她不是同夏大宝打得火热么?要不是夏大宝穷,她不老早就嫁他了么。” [5]
“听说起码一百个男人总‘睡过’,哼,还做了日本官太太,这种缺德的婆娘,是不该让她回来的。” [5]
从这些对比中不难看出两位作者描写的侧重点不同。《羊脂球》
通过对不同阶层的人结伴旅行的前前后后,以一个耻于委身敌寇的妓女作对照,刻画了法国贵族,资产阶级和教会只顾私利,丧失民族气节的丑恶嘴脸,也表现了只会高调而毫无实际作为的贵族阶级民主党人,形象地概括了法国各个阶层在普法战争中的不同态度。
很显然,作者将故事安排在普法战争的大背景下是有目的的,他歌颂了像羊脂球这样处于社会底层却拥有高尚爱国主义情操的人民,同时也包含了对她们生活遭遇的同情,并无情地批判了那些伪君子的丑恶嘴脸。
而《我在霞村的时候》中不仅仅宣告了革命利益高于一切,并将女性身体从革命的外衣下凸现出来,并借此展开叙述,丁玲的做法使《我在霞村的时候》不在是单一的政治文本,同时还沾染了某些女性文本的气息。因此,这部小说事实上具有政治文本与女性文本共存的特征,小说中隐含的女性主义思想,在一定程度上颠覆了小说的政治宣传[6]。
纵观两篇小说,在文学史上的地位都是十分重要的。《羊脂球》以独特的结构,细致的描写从而描绘了普法战争后的整个社会,人们对它的评价是“一个马车里装下了整个社会”,足以见人们对它的评价之高,其影响之大[7]。比较莫泊桑的《羊脂球》和丁玲的《我在霞村的时候》, 决不是贬寞褒丁, 莫泊桑是世界公认的“中短篇小说之王” ,他的《羊脂球》作为批判现实主义的杰作所具有的深刻的主题思想, 令人难忘的人物形象以及高超的写作技法等等, 都使《羊脂球》成为典范性的作品。而丁玲作为女作家不仅以其特有的敏感、细
腻, 而且以其强烈的女性主体意识, 真挚地感受并表现了贞贞作为女性的痛苦与抗争, 她所表达的是女性自己的声音。在此, 我只是选取一些角度, 谈谈自己一些浅显的看法,丁玲的作品在某些方面受到莫泊桑《羊脂球》的影响,可见《羊脂球》不仅对欧洲文学, 而且对中国新文学包括丁玲在内的许多作家都产生过重要的影响,这个短篇小说之所以能够在全世界享有盛誉,被奉为短篇小说中的珍品,我想,更多的是因为作品带给人们的深刻启示和教益,因此它不仅是法国文学史乃至世界文学史上的名篇,而且对后世中短篇小说的创作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参考文献
[1]周芳芸 《每一个人多少都代表着祖国—— 贞贞和羊脂球评析》
[J] 四川省干部函授 学院学报 1991.1 [2]李海燕 《“以小见大”的杰作———浅谈莫泊桑<羊脂球>的创作手法》[J] 湖北经济
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9 [3]莫泊桑 《羊脂球》(汪阳译)[M] 北京译林出版社 1999 [4] 杨虹 《女性尊严的捍卫和颠覆----解读<我在霞村的时候>》[J] 江汉论坛 2002.6 [5]於可训 《中国现当代小说名作导读(上册)》 [M] 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 2004 [6]张辽民 《一个忍辱负重的倔强女性—评丁玲<我在霞村的时候>
中的贞贞》 [J] 中国知网
[7]宋正贵《莫泊桑与<羊脂球>》 [J] 贵阳市委党校学报 2008.6 10
第四篇:羊脂球读后感
真正的富人
—— 《羊脂球》
八年级十二班 陈慧小的时候很喜欢看莫泊桑的短篇,他幽默的批判手法一度让我沉迷于他的作品。然而细细回忆起来,记忆最深的还是首次读的他的作品——《羊脂球》。
此书很出色地体现了莫泊桑基本特色,是具有高度艺术性的短篇作品,人物语言和神态描写的极度细腻。使读者不得不为莫泊桑的写作工笔而喝彩,为羊脂球的悲惨遭遇而感到同情,对那些只顾自己,不顾他人的自以为高尚无比的资本主义下的丑陋嘴脸而感到愤恨。
记忆中,小说描绘的是普法战争期间,有一辆法国马车在离开敌占区时,被一名普鲁士军官扣留。军官一定要车上的一个绰号叫羊脂球的妓女陪他过夜,否则马车就不能通过。羊脂球出于爱国心断然拒绝,可是和她同车的有身份的乘客为了各自私利,逼她为了大家而牺牲自己,羊脂球为了大家做出了让步。可当第二天早上马车出发时,那些昨天还苦苦哀求的乘客们却突然换了一副嘴脸,个个疏远她,不屑在与她讲话。她觉得自己被这些顾爱名誉的混帐东西轻视淹没了,当初,他们牺牲她,之后又把她当作一件肮脏的废物扔掉„„
当时看到这里,心里对那些资本家以及所谓的上层人士产生了极度的鄙视,甚至于恨他们的所作所为。对羊脂球产生了莫大的同情,一个妓女尚且有爱国心,肯为他人考虑,不惜牺牲自己。这样我纠结有矛盾,到底什么样的人才配拥有瞧不起他人的资格„„仔细想想,这更是与当时的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社会背景有关。资本主义法国人与人间的地位隔阂、建立在金钱上的虚伪友谊和亲密,在作者笔下被淋漓尽致地体现出来。从小说中羊脂球的具体表现来看,首先她是位心地非常善良的姑娘,富有同情心与宽容精神。马车上她对别人的恶意侮辱和蔑视不予计较,反而以德报怨,主动请他们吃东西,这又显露出其可贵的助人为乐的品质。而更重要的则是她身上的那种强烈的爱国情感与民族自尊心。她之所以离开卢昂,是因为抗拒普鲁士士兵的蹂躏时拼死反抗,几乎掐断了那人的脖子,为免遭逮捕而不得已外出躲避的。而她坚持拒绝普鲁士军官逼她“过夜”的无理要求,是因为在她看来,委身于自己民族的敌人,便意味着对祖国的背叛。
《羊脂球》里,无论是前面的羊脂球的食物被掏空,还是后面她被迫去跟敌方军官睡觉换取贵族的继续逃亡。羊脂球被牺牲了。贵族始终看紧他们腰包里的金子,就算是自己的恩人,当威胁到自己的利益时他们都会变成嗜血的恶狼。资本统治下的人,能拥有权力、金钱、地位,都是血腥堆积出来的。他们就像是血吸虫,如马克思所说“上上下下都滴着肮脏的血”,也正是这种丑恶的灵魂给他们带来了财富。当一个人有利用价值的时候,他们会把你伺候地像皇帝。这就是贵族的价值观,他们自私贪婪的本性只允许他们用金钱去衡量一切。书本的学识未能给他们带来善心。现实中赤裸裸的金钱交易、残酷的争名夺利冲刷了一切形而上的终极关怀。这在后文中显露无疑。
该作中以一个不愿委身侵略者、地位卑微的妓女和当时一些上层人士作对比,而文章中在实处的对照点,其实也是对爱国方式的对比。
此外,以羊脂球这样一个被侮辱、被损害的妓女形象为代表,歌颂了法国人民敢于反抗普鲁士侵略者的凛然正气,以及他们维护民族利益的爱国情操和善良热情,乐于助人的高尚品德。它以羊脂球被同车旅伴推入火坑的丑恶事件为中心,揭露了法国统治阶级的代表——商人、贵族、厂长兼参议员、修女及民主党人等上流社会的各种角色——在强敌压境、国家危急的严重时刻,首先考虑的不是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尊严,而是个人的安危和金钱上的得失。当生命财产受到威胁的时候,他们采取的是不折不扣的保命哲学,口里还堂而皇之地说什么“遇到最强大的人是永远不应抵抗的”。尽管他们懂得,敌人的无理要求,是对法国和法国人民的羞辱与侵害,他们表面上显出一副怒不可遏的架势,然而实际上,在民族利益和个人利益发生冲突时,这些“爱护名誉”的权威人士没有片刻犹豫,立即倒向敌人一边,双手把羊脂球奉献给敌人去蹂躏。尤其令人愤慨的是两个所谓代表上帝的修女也为虎作伥。至于嘴里哼着《马赛曲》、抵抗高调唱得震天响的民主党人高尼岱,不费吹灰之力就收到了“坐享其成,暗中获利”的好处。这一些鲜明而生动地表现了那些双手插在口袋里弄得钱币叮当响的体面人物和社会上的各种反动势力沆瀣一气、狼狈为奸的丑行,具有极大的概括意义。
普法战争后期,普军长驱直入,大军猛敲巴黎的城门,人民群众奋起保卫家园,“国防政府”的首领也口口声声地叫嚷“永不投降”,“决不让出法国堡垒上的一块石头”,但背地里却和敌人勾勾搭搭,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停战和约。小说里的人物就是法国社
会各阶层人物的真实写照。作品字里行间无处不渗透作者对上层人物思想、心理的深刻的观察,无情的解剖和批判。莫泊桑本人在给福楼拜的信中讲得很清楚;“我们在门镌上的自觉的不偏不倚,在这些问题中每一个都不自觉地带着热情,比起万马奔腾的全速度的攻击,都要千百倍地更强烈地使资产阶级暴躁起来。”
莫泊桑不仅辛辣地讽刺和挖苦了那批上流社会的人物,而且敢于超出种种世俗偏见,把一个妓女作为正面主人公加以歌颂。作者用一个不愿委身侵略者、地位卑微的妓女和当时一些上层人士作对比;作者以经过关卡前羊脂球把提篮里的东西拿出来与大家一起分享和经过关卡后他们对她的一屑不顾作鲜明对比。这些是在时处的对照,另外也是对爱国方式的对比。拿一个妓女的高尚行为与统治阶层人物进行对比,充分反映了他的民主思想、独到的见解和胆识。资本主义法国人与人之间的地位隔阂、建立在金钱上的虚伪友谊和亲密,在作者笔下被淋漓尽致地体现出来该作的最后马车又踏上了旅途,车上的羊脂球再也平静不下来了,没有人理睬她。当饥饿又一次来临时,这一次轮到羊脂球挨饿了,但没有人管她。在敌人面前不曾流泪的羊脂球在这些自己曾帮助过的同胞面前流下了屈辱的泪水„„
战争,不仅带来死亡和血腥的残酷,它还毫不留情地撕去了那些丑恶之人蒙在表面假仁假义的面纱、暴露出他们真正邪恶的灵魂。而我们从一个普普通通的法国妓女身上却看到了真正闪光的地方,那就是一颗真挚纯朴的爱国之心!
第五篇:羊脂球读后感
赏析《羊脂球》,走进莫泊桑
齐亚丽5000110217人文学院新闻105班
1880年4月,以左拉为首的六位标榜自然主义的作家以普法战争为背景写的短篇小说集《梅塘之夜》问世,其中莫泊桑的作品《羊脂球》一经发表,就引起了整个文学界的轰动,连文学大师福楼拜都称之为杰作,作者莫泊桑也因此一举成名。那么《羊脂球》到底有何独到之处,可以堪称文学史上的经典?
细细读来,我们不得不承认作者独具慧眼的取材。在普法战争的大背景下,作者并没有直接描绘战争有多么惨烈,反抗群众多么英勇,而是跳出这个圈子,截取一个逃亡过程中的生活片段作为故事的原形,以小见大,反而达到了“一叶尽观全树”的效果。作者选取的环境就是在路途的马车上,离市镇遥远,荒无人烟的地方,大家肚子饿得发慌。这时,羊脂球把她的美味佳肴毫不保留地分给饥饿的上层人士以解决他们一时的饥饿。后来在出境的关口上,守关的德国军官因为看上了羊脂球,想要羊脂球陪他过夜,但羊脂球想到祖国灭亡的耻辱,就一而再,再而三的拒绝了他的无理要求,坚持维护民族的尊严。于是守关的德国军官在不能得到羊脂球肉体的情况下,就把全车的人扣留下来。在这个紧急关键的时刻,众人表现出不同的反映:那些贵族太太们,为了自己的利益,把民族的尊严抛弃了,他们都怂恿羊脂球去把身体献给德国军官;而羊脂球却陷入了左右为难:作为一名妓女,献身本来是他正常的职业,但在这亡国之时,她不想这样做,因为民族的尊严更加重要。但是为了这一车人员的安全,在那些太太们的再三要求下,她终于答应了德国军官的要求,献出了自己的肉体。最后,这一车人马平安过关了。可是这些得了好处的贵族太太们不仅忘记了羊脂球为她们做出的牺牲,反而比先前更加嫌弃羊脂球,认为羊脂球就是这样一位肮脏下流的妓女。一路上,没有人正眼看羊脂球,没有谁愿意与她说话。在吃饭的时候,羊脂球因为匆忙没有准备食物,而其他人全然不顾羊脂球的困境,各自拿起准备好的食物心安理得地吃起来。没有谁嘘羊脂球一声,甚至怕羊脂球的手把他们的食品弄脏。最终可怜的羊脂球只能用自己的眼泪来充饥。
作者用逃难旅行这样一件小事反映了普法战争时期一群法国上层人物的可耻嘴脸,通过一个被人们看不起的妓女在三个场面中的不同反映,以及妓女与贵族太太们的对比,去反映上层阶级的腐朽,揭露出普法战争失败的深层原因。故事的叙述,人物的刻画,时代的气氛,全集中在短短的5天旅程中,充分显示了作者驾驭文字的功底。另外,作者在主人公的角色定位上也颇具新意。《羊脂球》的主角本是一个处于社会最底层,受人歧视的妇女,但作者却超出种种世俗偏见,把她作为一个爱国英雄来歌颂,着实与众不同。以羊脂球这样一个被侮辱、被损害的妓女形象为代表,去歌颂法国人民敢于反抗普鲁土侵略者的凛然正气,以及他们维护民族利益的爱国情操和乐于助人的高尚品德,充分反映了作者的民主思想和独到的见解。
纵观全文,对比手法的巧妙运用堪称文章的一大亮点。就整个故事情节而言,作者将妓女羊脂球同形形色色、道貌岸然的资产阶级人物作对比,使那些所谓的上层人物在人格和礼仪上与羊脂球相形见绌。当羊脂球与这些上流人士巧合地挤在了同一辆车子上时,他们对羊脂球充满了偏见和鄙视,然而当他们需要羊脂球的帮助时又极尽华丽的词藻来赞美她。最后羊脂球为了帮助他们而答应了敌人的无理要求,可是在事成之后却遭到他们的冷嘲热讽。这种赤裸裸、辛辣辣的讽刺对比充分显示出本篇主角羊脂球极富正义感和同情心的美好心灵以及被抨击对象的极端自私、寡廉鲜耻的丑陋灵魂。
从个别人物的塑造上来说,作者同样运用对比手法将人物刻画得栩栩如生。文中对卢瓦佐索食的一段描写刻画得极为精彩。由于匆忙的逃亡,上层人士都没有准备食物,当他们看到车上唯一带着食物的羊脂球时,眼里放射出了憎恶的目光。显然,他们都饿慌了。此时最先向羊脂球冷嘲热讽、发起人格进攻的卢瓦佐,双眼死死地盯住那只盛子鸡的瓦钵子,假惺惺地说:“妙极了,这位太太比我们有远见的多。”当羊脂球提供给他食物时,卢瓦佐又寡廉鲜耻地答道:“真的,说实话,我还真难以拒绝,我饿得实在支持不住了。战争时期就得按战争时期办,是不是,太太?”瞧瞧,之前还歧视羊脂球,这回得到好处了,就称别人为“太太”。寥寥数笔,作者就把卢瓦佐的厚颜无耻在鲜明的对比中表露无遗。
然而,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作者不单运用对比手法丰富人物性格,还以生动且富含深意的描写赋予人物鲜活的特征。作品中,羊脂球的出场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是一个妓女,是以妙年发胖著名的,得了个和实际相符的诨名叫做羊脂球,矮矮的身材,满身各部分全是滚圆的,胖得像是肥膘,手指头儿全是丰满之至的,丰满得在每一节小骨和另一节接合的地方都箍出了一个圈,简直像是一串短短儿的香肠似的;皮肤是光润而且绷紧了的,胸脯丰满得在裙袍里突出来,然而她始终被人垂涎又被人追逐,她的鲜润气色教人看了多么顺眼。她的脸蛋儿像一个发红的苹果,一朵将要开花的芍药;脸蛋儿上半段,睁着一双活溜溜的黑眼睛,四周深而密的睫毛向内部映出一圈阴影;下半段,一张妩媚的嘴,窄窄儿的和润泽得使人想去亲吻,内部露出一排闪光而且非常纤细的牙齿。”通过这段生动的肖像描写,我们不仅可以感受到羊脂球的“漂亮和丰满”,而且可以体会到他的美是天然的,而不是像太太们那样抹着脂粉、擦着口红、穿着皮大衣;她不像上层社会的贵族太太们因为打扮才显得高贵,羊脂球很真实,她的一切都是自然的。与那些裹着虚伪外壳的贵妇人相比,她就像一颗晶莹的露珠,闪出迷人的光泽。这种生动的外貌肖像描写,使人更加清晰地感受到主人公清纯外表下的美好心灵。
主题是一篇文章的灵魂,深刻的主题思想不仅可以让人们看到历史的问题,还可以启迪人们思考当世的美丑。有人说,读莫泊桑的作品,尤如欣赏一段历史,人物的真、善、美几乎荡然无存,一切都受金钱、权位、名誉的支配,社会腐败不堪。这对人是一种精神上的启迪,对社会则暗示下一个时代的到来。诚然,无论是《羊脂球》,还是《我的叔叔于勒》和《项链》,莫泊桑都把讽刺的矛头对准那些道貌岸然、自命清高的资本主义伪君子,表达了对权贵的憎恶和对小人物的同情。
《羊脂球》也不例外。作者以羊脂球被同车旅伴推入火坑的丑恶事件为中心,揭露了法国统治阶级的代表——商人、贵族、厂长兼参议员、修女及民主党人等上流社会的各种角色——在强敌压境、国家危急的严重时刻,首先考虑的不是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尊严,而是个人的安危和金钱上的得失。当生命财产受到威胁的时候,他们采取的是不折不扣的保命哲学,口里还堂而皇之地说什么“遇到最强大的人是永远不应抵抗的”。尽管他们懂得,敌人的无理要求,是对法国和法国人民的羞辱与侵害,他们表面上显出一副怒不可遏的架势,但实际上,在民族利益和个人利益发生冲突时,这些“爱护名誉”的权威人士没有片刻犹豫,立即倒向敌人一边,双手把羊脂球奉献给敌人去蹂躏。尤其令人愤慨的是两个所谓代表上帝的修女也为虎作伥。至于嘴里哼着《马赛曲》、抵抗高调唱得震天响的民主党人高尼岱,不费吹灰之力就收到了“坐享其成,暗中获利”的好处。这一切鲜明而生动地表现了那些双手插在口袋里弄得钱币叮当响的体面人物和社会上的各种反动势力沆瀣一气、狼狈为奸的丑行。资本主义法国人与人之间的地位隔阂、建立在金钱上的虚伪友谊和亲密,在作者笔下被淋漓尽致地体现出来。在文章的结尾,作者以羊脂球的口吻,道出了对资本主义丑恶的深刻觉悟:“她觉得自己被这些顾爱名誉的混帐东西轻视淹没了,当初,他们牺牲她,之后又把她当作一件肮脏的废物扔掉。”的确,无论是前面的羊脂球的食物被掏空,还是后面她被迫跟敌方军官睡觉换取贵族的继续逃亡。羊脂球被牺牲了。在资本主义社会里,现实中赤裸裸的金钱交易、残酷的争名夺利冲刷了一切形而上的终极关怀。
反观下现代人。仔细剖析我们自己,这些低劣的品质与我们始终若即若离。爱慕虚荣、攀附富贵、假仁假义,不一而足。莫泊桑写的是法国的人民,但同样适用于我们。从他的文字中我们能窥见人性的丑陋。这种人性的丑恶甚至无法荡涤,如同一个满是黑色油垢的池子,无论怎么冲刷,那些油垢也不会轻易脱离。在整个时代的背景中,其实我们也只不过是一个小人物,每个人都是千疮百孔。然而如果你不去透析,不去改变,这些缺点就会像毒瘤一样,慢慢扩散全身。挖掘人性的丑恶、改正人性的缺点,不断完善自身,这是莫泊桑给我们每个人的宝贵启示。
所以我认为《羊脂球》之所以能成为短篇小说大花园里的一朵奇葩,不仅因为它独特的选材、鲜明的对比和形象的描写,还在于文章的字里行间无处不渗透作者对上层人物思想、心理的深刻观察和无情的解剖。只有用心去观察、去发现,我们才会挖掘到社会的秘密,深化文章的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