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当前农村基层组织建设需要抓好的六大问题
当前农村基层组织建设需要抓好的六大问题
◆ 袁明刚
2012年是全国基层组织建设年,各地都在狠抓基层组织建设,着力解决基层组织存在的突出问题,把党的建设向前推进。笔者认为,当前农村基层组织建设,需要抓好以下六大问题。
一要抓思想,树立新观念。思路决定出路,思想解放的程度决定经济发展的速度。实践证明,凡是经济欠发达的地方,多是思想观念陈旧的地方。当前农村,许多农民还存在思想懒惰、头脑僵硬、视野狭窄的现象。广大农村党员干部要带头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开拓视野,要带头树立农业产业化和市场化理念,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建立农村新兴经济组织。广大农民只有思想解放了,抓住机遇,按客观规律办事,大胆实践,勇于创新,致富奔小康的步伐才能加快。
二要抓班子,选好领头雁。“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群众要致富,全靠党支部”,无数事实证明,哪里的党支部班子领导有力,哪里的经济社会就发展得快。反之,党支部软弱瘫痪的村,工作往往滞后,经济发展缓慢,群众怨声载道。因此,要加快建设发展型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选配一批德才兼备、公正廉洁、年富力强、有文化懂科学的能人,担任村“两委”负责人。
三要抓人才,培育示范户。如果哪个地方出了个养殖大户,那里的养殖就会多起来;哪个地方出了个种植大户,那里的种植就会多起来。身边的典型实实在在,看得见、摸得着,群众更乐于向他们学习。“近邻都富裕了,自己再不发展没脸见人了”,示范户能起到榜样的带动作用。因此,农村要加大示范户和先进典型培育力度,大力实施乡土人才培养工程,在“选才、育才、管才、用才”上狠下功夫。
四要抓经济,找准致富路。农村必须牢牢把握“发展”这个第一要务,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农民要富起来,必须找准一条符合实际的发展路子。要立足资源优势、地域优势或其它优势,制定切实可行的经济发展规划,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只有找准发展经济的路子,并艰苦奋斗,群众的钱袋子才能鼓起来,集体的经济才能壮起来。“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群众的物质生活富裕之后,精神生活才会随之富裕起来,广大农村也就会更加和谐美好。
五要抓培训,增强战斗力。村级干部文化水平参差不齐,随着时代的发展,新形势下又有新的要求,要让他们更好地带领群众致富,必须加大教育培训,不断提高组织能力和业务水平,着力增强他们带领群众发展经济的能力,提升组织工作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率。“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要加强农村实用技术培训,使农民掌握致富技能,增强致富本领,自力更生创业致富。
六要抓制度,密切鱼水情。民主政治建设不抓好,民主制度不落实,群众当家作主的权利被忽视,各项工作就得不到群众的支持和拥护。村务不公开,工作缺少透明度,群众对村干部就会不信任、不满意。因此,要健全村级各项管理制度,严格执行重大事项民主决策机制,完善党务村务财务公开,给老百姓一个明白,还村干部一份清白,切实提升群众对组织工作的满意度,密切党民鱼水情。
第二篇:浅谈如何抓好农村基层组织建设
浅谈如何抓好农村基层组织建设
黄太启
〔内容摘要〕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是加速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前提和保障。作者通过分析当前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要培养农村青年积极分子,降低执政成本,建立健全农村基层干部激励机制等措施,值得在实际工作中参考和借鉴。
〔关 键 词〕农村 党组织 建设
〔作者介绍〕六盘水市重大办 副主任
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是我党农村工作的战斗堡垒,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农村的贯彻落实,农村经济、社会、民主、文化建设的方方面面,都离不开农村基层组织的有力领导。进一步抓好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对发展壮大党的新生力量,巩固共产党的执政地位,维护农村的和谐,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意义十分重大。
一、当前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中央及省、市委采取一系列措施整顿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农村党的队伍不断壮大,村级领导班子总体素质明显提高,领导班子的影响力、号召力、凝聚力、战斗力逐步提升,部分村经济实力不断增强,推进农村各项事业快速健康发展。当前,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与新形势、新阶段的农村工作要求还存在着差距,还需正视问题,找出症结:
(一)村级后备干部不足,选择范围过窄。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农村有文化的青壮年外出打工致富,出现不少的“老少村”,加之现有的农村党员的义务多(公益事业、计划生育等要带头)、权利少(贫困党员无人照顾、村干离任无人管、参加活动少等),存在着生产发展困难化、政治活动边缘化、承受能力脆弱化的“三化”问题,加之部分党员存在着道德滑坡、道德失范现象,特别是少数党员领导干部身上暴露出来的人格扭曲、道德败坏、腐化堕落、损公肥私等问题,严重影响和损害党员干部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和威信,致使普遍农村青壮年农民认为:“党票不如钞票,当村干部不如当个体户”,大部分农村青年不愿加入党组织,部分村年青党员出现恐慌,而现有的农村老党员由于受文化、年龄、观念等因素的影响,普遍存在着年龄偏大、文化偏低、能力偏弱、威信偏差,他们推荐的后备干部后继乏人,推荐的能人不愿干,干不成事的人又不能推荐,农村个别老党员还提出退党,严重影响和制约农村基层组织的能力建设。
(二)村干部总体素质不高,发展农村经济缺乏活力。农村因受干部素质、家族势力、区域观念、利益驱动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现任村干部近20%总体素质不高,部分村干部以“年龄大、工作忙、底子薄”为由,还有部分年龄偏大的村干部不思进取、不敢拼搏、随波逐流,他们思想僵化,措施不多,方法偏少,致使“老的办法不灵,新的办法不行”,成天忙于日常事务,对本村经济、社会发展思路不清晰、方向不明,导致落后村、滑坡村经济社会发展滞后,削弱了农村基层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严重影响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制约了加速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比如,盘县450个行政村,仅有1100余名党员,初中以上文化程度占60%以上,年龄50岁以上农民党员占70%以上。
(三)农村村干部报酬偏低,严重影响工作积极性。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各级财力不断增强,国家不断提高公务员工资,分享改革开放带来的成果,村干部平均月工资虽然由2002年前的每月十几元上升到现在的百元以上,但与国家正式干部工资差异十分突出。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深入,农村干部的工作量不断增加,一些村干部的工作量及难度超过乡(镇)普通干部,他们没有更多时间从事家庭养殖、农业生产、外出做工等,影响村干部致富奔小康,普遍村干部深感“经济上无甜头、政治上无奔头、办事尝苦头、工作起来无劲头”。
(四)农村发展缺乏资金保障,降低村级班子工作魄力。中央及省、市委加大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整顿后,经过调整的部分村级班子经过苦干、实干、巧干不断壮大集体经济,现全省30%以上村达到“有钱办事”,而大部分村因历史、自然条件、干部素质等原因,至今集体经济仍然是“空壳”,少数村因修公路、建人畜饮水、修村办公室、学校扩建、接待上级领导等工作,还欠有外债无法偿还。因公欠债,村干部在家受到妻儿、父母的责怪,在外面还要面对讨债的债权人,村里投入公益事业的资金减少,群众意见大,致使大部分村“社会服务没能力,公益事业没财力,干部说话没气力”,基层党组织在群众中的威信不高。
(五)村级领导班子协调不力,影响农村各项事业快速发展。我国乡(镇)以下基层政权分为“村党支部”及“村民委员会”,由于村党支部、村民委员会主要领导的地域、年龄、文化、观念等差异,加之部分村党支部与村民委员会职责不明,“村务公开、民主管理”不健全,办事不民主,个人独断专行,造成村党支部与村民委员会领导工作中“各唱各的调,各吹各的号”,农民有困难、问题找村干部相互推诿,上级给项目、钱(物)相互争斗,对村级经济社会发展心中无数,存在“等、靠、要”的依赖思想,不是将国家的决策当作机遇和动力,带领群众艰苦奋斗,而是把国家的支持当作资本,缺乏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二、关于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几点建议
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靠基层党组织带领群众去苦干、实干。只有基层党组织坚强有力,党员的先锋模范才能充分发挥,才能真正把群众动员和组织起来,改变贫困地区的落后面貌,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宏伟目标。因此,各级党委在具体工作中,应切实抓好以下工作:
(一)加大农村青年积极分子培养力度,不断壮大农村党员队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是解决“三农”的战略之举,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新举措。因此,各级党委,要抓好现有党员特别是老党员的教育和培训工作,“缺什么、补什么”,加快知识更新,优化知识结构,不断增强党员意识,提高党员的素质和能力,提高党员在群众中的威信;正确引导农村新生力量,建立健全在家务农和外出做工青年积极分子跟踪培养制度,拓展发展农村青年积极分子入党渠道,使广大农村青年方便接受党组织的培训,不断壮大农村党员队伍;加大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力度,解决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后备干部补缺问题,为选拔使用农村优秀领导干部打好扎实基础,推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健康发展。
(二)加大村级班子改革力度,降低农村基层组织执政成本。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无论是发展农村经济社会,还是改善农村农民居住环境,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乡风文明、民主管理,都离不开农村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引导和服务。现行行政村过多、过散,执政成本过高,因此,各级党委政府,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结合本地实际,推进偏僻自然村寨移民进程,加大撤并村的力度,通过公开选拔大中专毕业生、复退军人或将乡(镇)超编干部推荐到村任职,优化村级班子结构,组建一支“会干事,能干事、干好事、会管事、不出事”的村级领导班子,既解决当前社会就业压力,切实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又提高村干部的整体素质,推进新社会主义农村建设顺利开展。
(三)建立农村干部激励机制,增强村干部队伍活力。中国现行的政治体制中,大部分村干部首先是农民,然后才是特殊的“干部”。他们有“上有老、下有小”的负担,还要处理种地、帮人、管事和办事之间的关系等等,加之村干部与国家正式干部存在同工不同酬的差别,致使大部分村干部以家庭增收为主,而以做好本村工作为辅,严重影响工作的积极性。因此,各级党委政府应建立“村干部管理办法”:加强村干部思想政治教育,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意识,建立村干部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制度;建立村干部风险基金;建立现任村干部工资及现任离任村干部养老保险等制度;建立贫困党员帮扶机制,教育影响农村青年积极分子加入党组织。为他们解决后顾之忧,只有这样,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根基才会牢固,才会产生更大的影响力。
(四)完善村级各项制度,规范村干部工作行为。农村工作千头万绪,只有完善各项制度,才能使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因此,各级党委应建立健全党员管理制度,发挥上级党组织和纪委的作用,用党的纪律约束基层党员干部;健全民主政治制度、民主评议党员制度、学习制度,使基层党组织的活动规范化、制度化;建立健全市、县机关、乡(镇)党委政府干部及境内企业帮助落后村、滑坡村整治、扶持力度,推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整体提高;健全村务公开、财务公开、村规民约、民主管理,并要
求党员带头执行;健全村班子成员任期目标考核责任制,努力形成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充满活力的用人机制,使广大基层干部尽职尽责,尽心尽力创造性的完成各阶段农村工作;利用县级党校阵地,采取在职培训与脱产培训相结合,短期培训与长期培训相结合等形式开展大规模村干部培训;不断提高村干部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建立和完善新农村建设规划,带领广大人民群众真抓实干,不断改变农村贫穷落后面貌,切实维护农村的社会和谐。
(五)加强村干部培训,不断提高农村干部整体素质。农村干部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党在农村各项政策的贯彻落实,还影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及社会的和谐。加强执政能力建设,是我们党执政后始终面临和不断提高的一个重要课题。因此,各级党委应加大投入,制定“村干部培训规划”,加强对村干部思想理论教育,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确保村干部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加强对村干部的业务教育,用现代科技知识、法律法规知识、市场经济知识、先进适用技术、远程教育充实头脑;加强对村干部解放思想教育,引导村干部在措施上找结合点、在创新上找新起点、在用活上找共同点,不断提高村干部带领人民群众致富能力,使其成为各村脱贫致富带头人;要抓住国家西部大开发、推进新阶段扶贫开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历史性机遇,充分发挥各自的资源优势,继续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促进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逐步壮大集体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为群众服务的能力,为群众多办好事、实事,进一步提高基层党组织在群众中的威信,增强凝聚力和号召力。
第三篇:乡镇党委如何抓好农村基层组织建设
乡镇党委如何抓好农村基层组织建设
中共甘肃省陇西县云田镇党委书记汪进玉
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加强农村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对于巩固党的执政之基、实现现代化建设的宏伟目标意义重大。农村基层党组织肩负着带领广大农民建设新农村的重任,乡镇党委只有重视和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才能保证新农村建设顺利进行。
一、抓决策,明确思路谋发展
决策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着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目标能否实现。为此,陇西县云田镇党委着重做到“两个方面的决策”。一是总体性决策,二是阶段性决策。总体性决策就是针对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实际,在总体布局上,提出较长远的指导思想,制定具体的奋斗目标,突出重点、解决难点,建好各级干部队伍。阶段性决策就是乡镇党委要针对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和上级党委的新要求,在基层组织的某一个方面作出的短期决策,或每完成一项工作后,对下一阶段的工作提前做出安排部署。如针对乡镇在抓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上领导力量不足和领导责任不实的问题,云田镇及时建立了《云田镇党员领导干部党建联系村制度》,进一步明确了党员领导干部抓党建工作的职责。针
对农村“三级联创”和农村“五个好”村党组织创建内容、标准在不同村难以操作的问题,制定了《云田镇“五个好”村党组织工作安排意见》,通过健全和完善“三级联创”考评、管理制度,促进了“五个好”乡镇党委和村党组织创建。
二、抓关键,建强班子保发展
抓基层党建,关键是抓村社,抓住了村社就牵住了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牛鼻子”。一是要多措并举强班子。坚持做到“想干事的给机会、会干事的给岗位、能干成事的给地位、不干事的快让位”,推动村级班子由“政治型”向“经济型”、“守家型”向“创业型”转变,不断把广大农村党员中的优秀分子选为村级班子成员。二是要选好配强领路人。紧紧抓住村党组织“一把手”这个重点,坚持选拔配备与锻炼培养并重,重视选优配强新农村建设的领头人。三是要核编增资抓管理。大力推行村干部退职制度、养老金制度和“基础工资+绩效工资”的结构工资制度,精减村组干部职数,努力提高其工资待遇。通过核编增资、解决后顾之忧,激发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优化干部队伍结构。
三、抓重点,典型引导促发展
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重点是抓后进,创示范,促五好。在后进村的整顿上,乡镇党委要坚持“建班子、换脑子、选路子、送引子、学样子”的思路,要有针对性地集中力量重点整治“五类村班子”。即:整“窝里头”的散班子、促“不工作”的懒班子、撑“怕是非”的软班子、帮“问题多”的难班子、治“不廉洁”的贪班子。在抓典型示范上,坚持“边创建、边总结、边推广、边巩固”的原则,按照“一年抓创建、两年抓巩固、三年上台阶”的总体要求逐步推进。要通过“双培双带”工程,在乡镇范围内形成了党员带富户、富户带穷户、穷户学富户、党群共致富的共富格局。
四、抓难点,全面推进快发展
乡镇党委应从制度建设上下功夫,在创新基层管理模式上求突破,在服务基层上求实效。一是修订完善基层党组织建设长效工作机制。二是按期召开民主生活会,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三是积极探索党建工作的新途径和新方法。四是增强村级组织的服务功能。五是多方面解决干部难当、无人爱干的问题。
第四篇:当前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存在问题及对策
当前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存在问题及对策
近年来,中央出台了一系列发展农业、稳定农村、富裕农民的惠农政策,更加注重了从基础性和战略性的高度来解决“三农”问题。但是,随着农业税减免政策的逐步到位、农村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农村面临着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新挑战,如何以改革的精神、切实加强和改进我乡基层组织建设工作,不仅是一个需要认真研究和解决的重大理论问题,也是一个重大的实践问题。
一、当前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存在的问题
农村基层组织是农村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村干部是村级组织的主体,是带领广大农民致富奔小康的骨干力量。长期以来,由于村组干部自身素质等方面的原因,致使农村基层组织没有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出现多方面的问题:一是农村党员、基层干部思想政治、科技文化素质不高,制约了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水平的提高和经济的更大发展;二是农村集体经济薄弱,债务沉重,经济发展困难重重;三是农村干群关系紧张,农民对农村基层干部尚存有信任危机。具体说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缺乏
部分村党支部领导班子软弱涣散,领导核心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村委会干部认为自己是村民选举产生,不愿意接受甚至有意绕开党支部的领导,形同陌路,坐不到一条板凳,甚至相互拆台,内耗严重,“两张皮”现象明显。少部分村两委干部综合素质偏低,宗旨观念淡薄,服务意识淡化,缺乏大局意识。部分村干部进入村级组织领导班子的心态不正,动机不良,他们把村干部为人民服务的平台作为自己谋利发财的机会,不择手段“拿”票,当选后便借势发财,工作敷衍了事,对群众困难臵之不理,长期不和。
(二)干部队伍结构不合理
“一高一低”(年龄偏高,文化偏低)的状况仍未得到根本的改善。我乡农村党员总数622名,其中45岁以上党员的比重占60.2%,初中以下文化程度党员比重占72.3%。没有形成培养村级后备干部的长效工作机制。部分党支部在每次换届中几乎是原帮人马不动,原工作制度习惯不改,原因是目前大部分村级党组织没有建立后备人才库,换届时无人可选。同时村委会换届选举时原任干部采取“紧抱一团、一致对外”办法,导致新人难以入局。
(三)集体经济发展缓慢
原因表现为“三缺”:一是缺思路。由于三年一选,村级工作没有长远打算,短期思想普遍存在,工作思路也只停留在保工资,保基本运转上,部分村干部等、靠、要思想严
重。二是缺人才。由于大部分村干部文化素质偏低、年龄偏大、导致“双带”人才缺乏,带头致富能力不够。
(四)党员教育管理和发展落后
主要表现为:一是青年党员发展对象后继乏人。近年来,随着经济、文化、社会的转型,青年入党积极分子数量渐为下降,青年新生力量处于分散、流动状态,党组织很难对他们开展有效的教育和培养;二是流动党员缺乏有效管理,许多党员外出务工经商,长年不归,不学习,不过组织生活,地方党组织在管理上缺少有效措施;三是党员年龄老化,难以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四是党员学习教育力度不深,有些村干部和农民党员很少进行政治学习和思想教育,平时开会只是部署工作,导致一部分人思想政治素质不高。
(五)部分基层干部思维方式封闭。
农村经济发展应该立足本地,面向城市,把区域优势、地理优势变成经济优势,有些村民群众,甚至村干部视野狭隘,思维封闭,孤立片面的看问题,导致工作步伐缓慢。比如招商引资,村干部一再宣传发动要招大商引大资,但当大商大资引进来时候,一些群众或干部又囿于当前的一点点利益而推三阻四,导致商招来了却留不住。
二、加强我乡基层组织建设的对策
要说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归根结底是经济基础薄弱的问题,是生产力发展的问题,而发展的关键在党、在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究竟怎么抓,我认为应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因势利导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提高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一是减少干部职数,选好配强村干部,做到因事设岗、因岗设人。提倡村组干部相互兼职,逐步实现村干部队伍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二是抓好中间状态村提档升级工作,争创优秀支部;三是继续抓好后进村的整顿转化工作,配好班子,健全制度,增强活力。发挥好乡党委的龙头作用,村基层班子的战斗堡垒作用,建设好乡村干部队伍和党员队伍。
第二,推进和完善村干部“职业化”管理,建设具有较高素质的基层干部队伍。按照“三个代表”要求,着力建设一支顺民心、聚民力、带民富的高素质村级干部队伍,适应农村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一是积极推进村干部职业化管理,进一步明确村干部任用条件和职数,规范村干部选拔任用和教育管理办法,明确村干部待遇,建立健全村干部养老保险制度,形成村干部进、管、出相配套的管理机制,推行村干部报酬待遇绩效化,提高工资待遇。二是抓好村干部的教育培训。提高村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科技文化素质和解决农村各种矛盾的能力。三是抓好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着力解决村干部老龄化、后继乏人的问题。采取优胜劣淘的办法选拔村级干部,使村级干部素质适应职业化的需要。四
是推行目标管理责任制,完善监督,重奖严惩。要制定出明确的工作目标,严格考核,成绩突出的予以奖励。
第三,创新工作载体,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一是扎实开展党员先进性教育,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用“三个代表”和十七大精神统一广大党员的思想,帮助解决好“入党为什么”、“为党做什么”、“身后留什么”的问题,激励党员争做时代先锋。二是认真做好发展党员工作,优化党员队伍结构。要突出发展重点,采取有效措施,解决好一些村多年未发展党员、无30岁以下党员、村组干部中党员偏少的问题。三是切实加强党员管理,形成有效的管理机制。加大对流动党员管理力度,要通过建立流动党员登记制度,有效使用流动党员活动证,采取流动党员定期书面思想汇报等形式,将流动党员纳入组织视线,切实改变不受组织约束、不参加组织生活、不发挥作用、甚至不交纳党费的“四不”现象。
第四,运用市场经济的手段壮大集体经济,增强村级服务功能。一是管好现有集体经济,使其发挥最大的经济效益,缓解村级经济困难。二是因地制宜发展新的集体经济,使资源优势变为经济优势。三是要加大政策倾斜扶持力度,采取党政领导帮、政府部门帮、经济强村帮、骨干企业帮等多种帮扶形式,采取项目合作、资金倾斜、信息技术服务、人才
交流等具体措施,经济上支持、思路上拓宽与政策上倾斜并重,进一步强化责任制,不脱贫就不脱钩。
第五、建立和完善规章制度,规范村级民主管理。以实行依法治村、村民自治为目标,积极推进基层民主建设,实行民主管理。一要适应税费改革和配套改革要求,进一步修订和完善村基层组织议事规则等一系列规章制度。通过建章立制,规范基层组织生活制度和村务管理,走上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二要坚持依法办事,不断提高农村工作水平。三要深化村民自治活动,推进村级民主建设。努力提高村务公开质量,认其听取和收集群众的反映和意见,适时向群众反馈,加强民主管理与民主监督。
第六,转变工作方式,加强作风建设,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农村基层干部的工作直接面对农民,其一言一行往往更能代表党和政府在群众中的形象。乡、村干部要转变工作方式,抓好示范服务。农民不会干的要指导农民干;农民不敢干的干部要作示范;农民干不了的要带领农民干,以亲身实践让群众明白应该做什么,懂得怎样做。要强化服务意识,真心实意地为群众排忧解难,切实建设成为服务型基层组织。
第五篇:谈如何抓好当前牧区基层组织建设
谈如何抓好当前牧区基层组织建设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牧区,是一个全新的历史任务,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牧区的大背景下,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是一个全新的重要课题,需要我们在实践中探索,在探索中实践。目前在牧区基层组织建设中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那么,怎样才能适应牧区的新形势,把牧区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抓实、抓出特色呢?根据自己在乡镇工作的经验,认为:只有把握好当前牧区基层组织面临的形势,认真分析存在的问题,用新思维、新方法处理好出现的问题和矛盾,才能实现牧区基层组织建设工作的突破,促使牧区基层党组织在建设社会主义新牧区中大显身手。
当前牧区组织建设面临的问题大致有六个方面:一是班子问题,即人的问题,部分村干部观念陈旧,适应能力差,开拓意识不强,只求平安过日子,不求发展,多年来村的面貌没有多大改观。二是选举遗留问题。由于村两委换届引发的一些台上台下矛盾,造成部分工作不能正常开展。三是政令畅通的问题。一些牧区干部素质低,业务水平差,工作作风不够扎实,履行职责不到位,使上级的政策,精神在落实过程中大打折扣,造成政令不畅,群众有怨言。四是难点村问题。各个乡镇受到牧区复杂的宗族、历史因素影响,往往出现1-2个工作难点村,这些村虽不多,但影响不小,各项工作都因此留尾子,严重制约了牧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健康发展和其他各项工作的开展。榛子镇新一届领导班子针对以上问题,意识到我们必须增强紧迫感和使命感。近年来,镇党委、政府以“全面加速,率先突破、奋力赶超、率先发展”为主基调,坚持以人为本,抓好牧区基层党组织建设,维护牧区稳定,为促进镇域经济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为调动牧区干部干事创业的工作热情,增强牧区干部岗位的吸引力,关心和爱护牧区党员干部,我镇党委政府积极探索,创新牧区党员干部关爱机制,推动牧区基层组织建设。有以下尝试和建议:
一是设立互助救济基金机制。每年组织党员进行一次互助救济基金募捐活动,设立专项救济资金,对体弱、病、残及遭受严重自然灾害或暴风骤雨重大事故,导致生活困难的党员,由所在党支部递交申请,经党建办调查核实进行审批,根据情况确定救助金额。
二是困难党员结对帮扶制度。对困难党员实行结对帮扶,党政班子成员、机关党员、基层党员干部与一名困难党员结成帮扶对子。每年走访慰问帮扶对象至少两次,帮扶金额不低于200元。
三是走访慰问党员制度。于每年“七一”、“元旦”、“春节”等重大节日,开展走访慰问党员活动,包括老党员和生活困难党员。并定期组织一次老党员和老干部座谈会,通报工作情况,征求意见、建议。
四是牧区干部工资保障制度。实行牧区干部结构工资制度,分为基础工资、绩效工资、奖励工资三个部分。基础工资根据各村人口划分五个档次;绩效工资根据年终目标考核结果确定;对重点工作和创新工作单独考核,根据完成情况,给予奖励。
五是基层党支部书记、村主任体检制度。镇党委每年组织任职三年以上、能够按时完成各项工作任务、村级班子坚强团结、村内和谐稳定的牧区党支部书记、村主任进行健康体检,所需费用由上级列支。
六是牧区干部离任补助制度。对任期内工作业绩突出,因年龄、身体等原因正常离任,连续任正职10年以上(含10年)的村干部,根据连续任职年限,按照规定标准给予一次性离任补贴。
玛多县委组织部 吕剑